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2024-09-24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共12篇)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篇1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

勐董中学——杨润荷

为了加强新课程教学的研究及校级间的交流,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化学学科室组织了两次“同课异构”的研讨课。通过讲课、说课、评课及交流,使我们化学教师在业务上得到一次提升,最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通过这几次“同课异构”的活动,让我更深的认识到初中化学的艰巨性。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认为开展“同课异构”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定清晰有效,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制定目标既要以总目标为指南,还要在单元目标、主题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制定出明确、具体、可行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选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2.教师——高效课堂的执行者

由于教师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

1会渗透在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之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说有差异就会有“异构”,但是“异构”并不表示允许低效。如:教师备课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或在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方面力不从心等呈现出的课堂教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要有认真地态度,要有为自己“充电”的实际行动,要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和能力。各位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教师的个性发展成为了积极的可能,比较中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反思,比较中拓宽了听课者的教学思路,创设了自觉进行教学研讨的氛围。课堂教学的高效成为“同课异构”的最终归宿。

3.学生——高效课堂的受益者

学生作为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也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课堂中各老师真正做到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了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珍惜、爱护眼睛的情感,愿意将这种情感渗透到实际生活中,自觉行动起来培养自己良好的用眼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同课异构”是为了教学高效,教学高效是为了学生受益。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了自己的使命,高效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就是学生了。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目前,我们对“同课异构”的理解和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将继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要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我们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篇2

一、智慧碰撞, 构建了多重对话平台

长期以来, 各位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的、分别展开的, 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集体备课, 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 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探讨教学的艺术, 交流彼此的经验, 共享成功的喜悦。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 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 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 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教学思想提供了借鉴的平台和空间。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 我们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 我们各自的教学思想发生了碰撞, 我们讨论得越深入, 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 一些平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 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进行;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 要讲究精炼, 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 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有时甚至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 食不甘味, 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 迥异的风格, 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 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 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二、拓宽视野, 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 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 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 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 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 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制可以被相互体会。

三、更新观念, 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听课期间, 我不仅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 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置身于课堂中, 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 在这里, 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 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 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 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 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 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 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 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 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 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 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 也缺乏理论的高度, 不能站得高, 看得远, 所以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 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 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 虽然教学风格各异, 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的能力!

四、相互对比, 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 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 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 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 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 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 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 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我觉得, 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 因为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 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 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 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 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 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 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 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 循循善诱, 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 重视课堂生成,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 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 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 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总之, 这次学校组织的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大家达到共同学习, 共同研究探讨, 共同提高的目的, 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认真反思, 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 借鉴别人的长处, 不断在实践中探索, 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 构建多重对话平台;可以拓展视野, 丰富教育教学艺术;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比较相互对比, 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并且可以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彰显教师教学个性, 它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 教学相长 篇3

关键词:《雪》;同课异构;背景处理;教学相长。

【分类号】G612

“教学有法,教无常法”,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来教,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各有千秋。2013年6月,安顺市教科所带领安顺实验中学十位老师送课下乡。他们来到猫营,与猫营中学几位老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学交流活动,老师们都受益匪浅,感慨颇深。我校语文组的王泽莉老师和实验中学的陈老师同上一篇课文《雪》(鲁迅)。在教学过程中,两位老师对写作背景的处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各具特色的教学效果。

王泽莉老师《雪》的教学思路:

教师导语——介绍作者(提问式)——写作背景——学生朗读课文一遍(女生读第一段,要求把南方的雪读得柔美;男生读第二段,要求把北国的雪读得高亢)——南方雪的特点(美艳之至),北国雪的特点(如粉如沙),——主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王老师:“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诗中,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雪寄寓了美好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反帝反封的斗争精神(主旨)。”(板书)

王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向学生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把江南柔美的雪景和北方壮丽缤纷的大雪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点明了雪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中心,挖掘了主题。课堂上,老师发问生动有趣而自然,学生回答丰富而多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阅读教学分男女组,女同学读南方的雪,读得柔美;男同学读北方的雪,读得高亢。把文章的色彩、情感充分的表现出来了,情境教学很到位。另外,教学时间拿捏得非常好,课程内容一讲完,下课铃就响起来了,传统教学上出了精彩,也上出了个性。

而安顺实验中学的陈老师则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精彩之处是对写作背景教学的处理,这种处理灵活、新颖、有趣而又自然,在讲授完南方雪和北方雪特点的时候,陈老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

同学们是喜欢南方的雪还是喜欢北方的雪?为什么?

当然有的同学喜欢南方的雪,有的同学喜欢北方的雪,他们都说出了各自很多很不错的理由。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喜欢南方的雪,因为南方的雪“滋润美艳”,“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还写了蜜蜂在飞,在梅花丛中“忙碌地飞着”,“嗡嗡的闹着”。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蹦蹦跳跳的跑着、笑着,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生动形象地把南方雪的“滋润美艳”的特点写了出来,南方的雪正象征着南方轰轰烈烈革命形势,引出文章的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这时候正是北伐战争时期,南方的革命形势正在蓬勃发展,就像“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及健壮的处子的皮肤”,“青春”“处子”都是最有生命力的,点明了南国雪的象征意义;而北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它“旋转、升腾”“升腾地闪烁”,北方雪的这些特点正象征着那种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陈老师对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的处理自然而又灵活,新颖而又有很强的逻辑性,把时代背景融合在文章的主体教学中,使学生容易产生联想,由“滋润美艳”的雪景联想到南方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形势,由“蓬勃奋飞”、“升腾闪烁”的北国雪景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种写作背景的教学处理让人耳目一新,异彩绽放,给人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因此,在这篇精美的散文里,作者不但喜欢南方的雪,而且也喜欢北方的雪。南方的雪象征着南方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北方的雪则是象征着革命斗争中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向黑暗势力作斗争的革命情怀。

陈老师的授课过程富有启发性、趣味性、逻辑性、联想性,让学生从精美的语言中、多彩的雪景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文章的写作背景,点明雪的象征意义,突出了文章中心,深化了主题。

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同课教研”对于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同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英--哲学家-萧伯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常法”,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有许许多多长处,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人才。灵活而有特色的应用,也能够把课上出更多的精彩来。而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则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是新时期新一代最能接受的新方法,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教育的进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探求新课程、教学新理念的大背景下,“传道授业”的方法将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同开创一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

“同课异构”活动学习体会 篇4

12月4日,枣庄市五校联盟“同课异构”活动第二阶段在曹庄中学如期进行。来自五区一市六个学校100余名老师听了数学、历史两个学科总计10节课。我听了其中五节数学课,颇有感受,现将听课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在这五节课中,五校的数学教师纷纷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好课,各自体现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示了各自学校教改模式的课例。其中曹庄中学的“诱思自学、合作探究、分层评价”,周营镇中的“自主探究、精当点拨”,彭楼中学在“三六五”模式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西王庄中学的“感知目标、有效预习、点拨互动、反馈训练”,南沙河中学的“诱思自学、分组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反馈”,可谓各具特色,值得互相借鉴。

在首先听曹庄中学老师的课时,进入课堂,感觉好象到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室一样,学生的表现特别突出,老师的点拨精简、恰当,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改思路,课堂效果比较明显。

而在听了彭楼中学老师的课后,感觉其教学环节设计精心,构思巧妙,灵活运用教具方面别具匠心,较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其学校的“三六五”模式下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周营中学的老师先以一个精彩的动画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在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打乱教材顺序,自成体系,节省了一些时间,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要老师在课堂上对我校“十六字”导学案的应用把握很好,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恰当,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南沙河中学的老师在课堂上很好的体现了“诱思自学、分组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反馈”的模式特点,导学案利用很恰当,朴实中见真功,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综观五位教师的课,感觉新课改理念在这几位教师的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各自独特的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导学案设计合理、高效,引导学生活动方法得当,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希望以后多进行相关的活动,多走出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以使自己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梁景辉

2009年12月4日,我们全体数学组的成员参加了在峄城曹庄中学举办的“全市五校联盟同课异构活动”。让我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我的感受是:出公开课不是一个人的事。个人的单打独斗往往走不出本身的局限,走不出个人经验的狭隘空间。任何一节公开课的出示,都要依靠团体的精诚协作,才能开阔视野。大家真诚交流,在反复讨论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了优势互补,分享集体智慧,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得到不断完善。

上午我们分别听的五位老师的同一内容的课,把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分析一下:

第一节曹庄中学袁义老师的课。袁老师把自己学校的课改模式与杜郎口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课堂充分的放给学生。让通过让学生切实动手操作画图、观察、总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指挥者。本来很抽象的数学问题在袁老师的引导下迎刃而解。整个课堂节奏紧凑,学生全员参与,各有收获。袁老师点拨到位,总结及时。充分体现的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第二节台儿庄彭楼中学孙景彩老师。孙老师虽然没有用多媒体,但孙老师的课也不乏精彩,孙老师应用了小黑板(带有网格线)、还自己制作的一条鱼,让学生先画再动手进行移动,亲切、直观体会了鱼的变化过程。本堂课,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给学生引导的十分到位,教学语言亲切。孙老师敢于把问题放给学生,让学生发挥集体的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得到正确的结论。

第三节薛城周营中学的陈芹老师。陈老师的课件引入不错,由在一条不断进行变化的鱼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陈老师在整节课中的语言十分温柔、贴切。对教材也进行了整合,先讲了横向的变化,又讲了纵向的变化,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随着课件的展示的同时,学生的动手也不断深入,学生的动手能力总结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第四节是我们学校要凯老师。要老师的课件导入让人眼前一亮,图声并茂学生积极性无形之中被提高了。本节课中要老师对课堂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处理的非常得当,教育机制运用得很好。要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引导到位,能够进行适时的拓展和变式练习,总结及时,导学案与课件结合恰当。

第五节课滕州南沙河中学的魏超老师,魏老师也没有运用多媒体,但是魏老师的导学案运用的特别好,运用几个简单的题目就把本节的知识巧妙地串连在一起,很有层次感,又步步为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新授知识掌握了。整体来说魏老师很巧妙的利用数形结合把整节的主要内容介绍完了!课堂的高潮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解题、画图,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方法告诉学生,使学生能从教师的角度来理解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下午又进行的评课环节我受益颇丰。在听课中我往往只能看到教学过程的表象,而各位老师站在新的高度来点评,发现其中的亮点及问题所在。这时才认识到自己还是多么肤浅,我的教学之路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经验需要学习。

联系到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好好反思自己,充分认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不再倡导教师满堂灌,教师是引导者、激励者,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适时的激励和引导。比如说,有学生不认真听讲了,我们可以就该生本节课的优点加以表扬,或是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积极的方法去调动学生,而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让自己不断充实,不断认识,不断提高,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从容面对新的课改模式,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枣庄市五校联盟同课异构活动心得体会

枣庄市西王庄中学数学组:要焱焱

2009年12月4日,我校全体数学组的同事参加了在峄城曹庄中学举办的“全市五校联盟同课异构活动”。我代表数学组讲了一节课:八年级数学上5.3变化的“鱼”第一课时,感谢学校给我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能工作学习结合起来,能参加这次会议我感到十分庆幸。在这个奋发向上的群体里,我很珍惜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课堂上,无时不闪动教改之光,无处不洋溢和谐之氛围。

第一节课,是曹庄中学的袁义老师。袁老师把自己学校的课改模式与杜郎口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特别的方式牢牢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让学生切实动手操作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本来很抽象的数学问题在袁老师的引导下迎刃而解。整个课堂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生活性,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袁老师赋有情感的教学,充分体现的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也为我指引了教学方式发展的新方向。

第二节课,是台儿庄彭楼中学孙景彩老师。孙老师虽然没用课件,但用了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小黑板(带有网格线的)、三角板等,还自己制作的一条鱼,以供学生能方便操作。本堂课,孙老师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给学生引导的十分到位,并且留给我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动手操作,进一步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小结时,孙老师也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完成。

第三节课,是薛城周营中学的陈芹老师。陈老师制作的课件很生动,由在海洋里不断进行变化的鱼为导入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件的不断展示,学生差不多都能根据课件的提示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对新知识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

第四节课是我代表我们学校展示的一堂课,在其余几位老师的帮助下,自认为本节课在整体上看还算不错,但是,仍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五节课滕州南沙河中学的魏超老师,魏老师也没有运用多媒体,但是魏老师的导学案运用的特别好,运用几个简单的题目就把本节的知识巧妙地串连在一起,很有层次感,又步步为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新授知识掌握了。整体来说魏老师很巧妙的利用数形结合把整节的主要内容介绍完了!课堂的高潮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解题、画图,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即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方法告诉学生,使学生能从教师的角度来理解教学内容,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中午就餐后,安排了讲课教师和各学校推选的的一名教师进行评课。说课,包苦熬我在内的五位老师各有特色,主要的说出了自己学校的课改特色,和教学设计思路,是我感触颇多。在评课环节我受益颇丰。在听课中我往往只能看到教学过程的表象,而各学校的代表站在新的高度来点评,发现其中的亮点及问题所在。这时才认识到自己还是多么肤浅,我的教学之路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经验需要学习。在以后还需要继续学习,提高,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能早日进入到优秀教师的行列中去。

这次活动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尤其是最后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几位领导和专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了程度不一的点评。使我切实感觉到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只有不断的超越自己,追赶先进,才不会被课改的浪潮所淘汰、淹没。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学习心得 篇5

上一月,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市教学能手优质课选评,其中有四位老师分别展示了自己各具特色的示范课。

能手不愧为能手,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他们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吟,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教师们连声赞叹。感慨之余,我不仅扪心自问:我们该向名师学什么?我们与名师的差距何在?今后该如何构建语文幸福课堂?现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创造性地取舍文本。

名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他们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文本中最值得推敲的语段、句子、词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眼)进行反复揉读,利用关键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连缀成篇。如杨春燕老师执教《梅花魂》一课时紧紧抓住“轻轻得擦”“慢慢地抹”等词语,步步引导学生理解“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的感动所在。路莉老师紧紧抓住题眼“悔恨”,步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二、牢记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将情感的熏陶融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如王军歌老师在执教《母亲》一课时紧扣季羡林先生为什么,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写作训练,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三、体现了语文幸福课的真正理念。

正如李振村老师所说:幸福课只是一个概念,这就需要教师用血肉来丰满它,充实它。纵观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快乐学习弥漫着课堂,快乐氛围浸润着课堂,师生关系和谐,犹如心灵相息。孩子们在享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享受着朗读的快乐与愉悦。孩子们乐学,爱学,始终在享受着一种快乐的体验。

四、关注孩子,调动自己的各种表情、语言来引导孩子、鼓励孩子,注重评价。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最数王玲霞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生动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篇6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之心得体会

从教两年多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种大型的培训活动,内心挺激动的,也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对于身处山区的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在教英语的同时,还要兼顾语文学科的教学,久而久之,我感觉自己与英语英语渐行渐远,毕竟,小学英语并不被重视,尤其是在乡下,所以我不得不将重心放在语文上。但是,我不想放弃我的专业,所以,我要抓住一切能够学习的机会,提升自己。此次武平之旅,听了张丽珍老师的讲话,听了五节优秀教师的课,以及同僚们从不同角度给出的课程评价,收获颇多,现将心得体会列举如下:

一、教育叙事研究为我的论文写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七月份有一次论文汇编,我一直纠结着该写些什么,没有头绪,在开幕式上听到张丽珍老师提到的教育叙事研究,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有了方向,对啊,两年多的教学历程中,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教学难题,自己也累积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来,我的这些经验经过加工整理也是可以成为论文的。此外,我要督促我自己养成记录教学中遇到的有意义的片段,这是反省和提升自己的好方法。二、五节不同风格的英语课让我明白,我还需更加努力。

很喜欢曹慧娜老师的绘本教学,绘本中大量的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配上插图,通俗易懂,学生们很喜欢。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每周开一两节绘本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能锻炼口语。4月1日上午的四节英语课各有千秋,让我领教了“同课异构”的魔力。看着四位老师熟练地操作着PPT给学生们上着课,我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在业余时间多多学习PPT的制作,多观看公开课,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连城二小的赖晓红老师,她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气场和亲和力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也许这跟人的性格有关,但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我们外向与否,我们需要不断磨练自己,让自己一站到讲台上就有足够的魅力区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课后讨论环节收获多。

十二组的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发表不同的看法,这不仅能够全方位地给授课的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也能让我们在学习评课技的同时,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

浅谈小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篇7

每学期,我校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从同一年组上同一节课的教师中选出两节比较优秀的课,然后用非本班学生上课,之后教者对自己所上的课进行反思;最后请参加听课的同年组教师、研训员和领导进行评课。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讲课的教师显现出高超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简约清新的执教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赞赏。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S版第一册《看图说话学拼音9》,分别由张静和李秋楠两位教师执教。张静老师是一位有经验的中年教师,在教学生拼音“ai、ei、ui”的发音时,她先讲解发音要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口型,最后让学生模仿发音,注重了学生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的培养;而李秋楠老师是一位年轻教师,她在教学拼音“ai、ei、ui”的发音时,先讲解发音要领,之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发音,然后再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发音进行练习;这位老师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再如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分别由杨义梅和庞艳茹两位教师执教。在讲解人类对地球的危害时,杨义梅老师采用“乱砍滥伐、污水排放、小工厂的废气排放”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而庞艳茹老师则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人类给地球造成危害的事例,然后出示“乱砍滥伐、污水排放、小工厂的废气排放”等多媒体课件,再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样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四年级英语教师郝桂玲、田红艳选取了故事作为教学内容。在前期备课中两位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确立了该课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同时对于教材所蕴含的教育性元素进行了挖掘,即A friend indeed is a friend in need. 然后两位教师又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对故事文本进行了再构处理,使之能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展示课中我们看到,郝老师紧扣语言知识重点,注重词句的操练以及语篇的朗读,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故事表演中进一步体会故事蕴含的真谛,同时进行语用输出。在郝老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学生深入浅出轻松掌握了新授词汇,并能用课本中的语句进行故事描述与表演,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整个一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田老师的课侧重于故事内涵的挖掘,在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句型,田老师将故事的学习重点落在内涵的挖掘和情感的体验上,在整合教材设计教案时力求将语言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整个故事的学习中得到落实和达成。故事的开头引出生词的学习,对生词和语段的练习又续写了故事,剧情的发展引出了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的再创造又发展了故事。这样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是融于一体的,所以最后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朋友”一词的理解,同时学习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也就水到渠成了。

每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对课标和教材进行解读,或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或侧重文本感悟品读,教师们颇感受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从这项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经过多年小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使我们全体师生受益匪浅。我们的体会是:第一,“同课异构”———形式新颖;第二,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各有不同———思路新颖;第三,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去看待同一节课,看法是不同的———视角新颖;第四,教师从本次活动中能审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能及时、深刻反思,能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教师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师生双赢。

“同课异构”让教学更精彩 篇8

【关键词】同课异构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158-01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学也是如此,不同的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方式上、在突破重难点的手段上、在语言表达的风格上都大相径庭,由此,作为教学创新的“同课异构”应运而生。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是由多人次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同一教材做出不同的处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相互比较、吸收、变革、创造并最终得到提升,使得教育教学资源达到最优化。在“同课异构”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同课异构”不仅贴近我们教师的教学实际,有利于构筑校本教研新模式,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的内涵,而且它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观点的融合,倾向于一种力量的感召,这样更能引领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好“同课异构”活动,对教学和教师的辐射功能不可低估。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政治组承担了一节市级研究课,陈老师主动接受了任务,经过考虑后决定选择《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框题。这一框题内容多,处理教材的难度大,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较难把握。刚巧我校正要举行“群体研修课”竞赛活动,王老师代表我们政治组参加比赛,于是我们决定让两位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上同一框题的内容,这样既可以相互促进、有可以在教法上有所比较,从而更好地完成市级研究课的任务。二位老师先分析了教材,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讨论了大致的教学流程,然后各自做好教学准备,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采取的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自行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所用材料,然后全组集中进行集体教研活动。两位老师通过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设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较好地展示了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以及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使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教学艺术的魅力。

王老师的这节课娓娓道来,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首先是从“学生实验”导入的,在三个玻璃杯中分别装入不同的液体,先让两个学生上台观看,问他们是否知道液体的味道,后经过品尝准确道出其味道,从而引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实例引入不同的观点。比如,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以及“嫦娥一号”的图片和事例讲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用台湾大选国民党获胜、陈水扁台独势力失败,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由于课件制作精美、讲解环环相扣,所以教学效果良好。

陈老师的教学风格与王老师完全不同,在教法上敢于创新,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抓住一个社会热点——改革开放30周年,以此为主线,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四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以一个事例贯穿全课,简单明了、中心突出,别有新意。陈老师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布置调查任务,第一组调查小岗生產队18家农户秘密承包土地的经过。第二组调查我国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政策。第三组调查在改革开放理论指导下的大事纪。第四组调查家乡桂林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课堂上教学手段多元化,采用了“课件演示”“教材质疑”“展示成就”“畅所欲言”等环节,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尤为精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热情高,参与度广,纷纷对比了大桂林市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家庭生活水平的变化,使学生在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对“同课异构”在教学的设计上又有了新的认识。同样两节精彩的课,由于引领者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不同,课堂所呈现的精彩点也不尽相同。王老师亲切和蔼的话语,如徐徐春风吹开了学生紧锁的心门,投入到学习中来;陈老师干脆利落、沉稳大方的风格让我耳目一新。

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我进一步领略到“同课异构”的意义:

第一、资源共享。在“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执教教师在课前是资源共享者,在展示时又是设计思维和课堂能力的竞争对手,课后又成了互相鉴赏,互相学习的发展共同体,教师关系更加密切。

第二、激发潜能。在压力的促使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增强,他们尽已所能,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潜能,努力展示自己的优点。

第三、相互借鉴。听课教师则在对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操作方式、教学效果中进行比较思考,通过评课,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在有意识习得他人经验的同时,对自身教育教学现状作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取长补短,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

此次教研经历,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我们不但能从几位设计者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想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因此,在以后的备课、上课中,我将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用好教材,并努力尝试着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选择出最优最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篇9

2015年3月28和29日,我校15名语文老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由陕西省教育学会名师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就是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讲授相似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作出了不同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参与这次的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通过听课学习,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习范本。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如陕师大附小王林波老师《童年的发现》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他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北京市的王文丽老师在导课部分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流,交流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她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王文丽老师的朗读录下来就是教学素材,现场的朗读引来在座所有老师的阵阵掌声。杭州市崇文实验中学的虞大明老师的作文课别具特色,给出材料,用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童话体裁进行创编。小组合作,各尽其能,在短短的5分钟孩子们完成了童话创作。当然这五分钟的创作得益于虞老师55分的精彩教学引导。最后说课环节虞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的:为了学生自信愉悦的习作,我们该做些什么?上海的戴建荣老师的课太精彩了,我个人觉得与其说这是一堂课,不如说这是一场话剧表演。《将进酒》在我上学时对它的定位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掌握句式结构,理清字词句的意思,最后再背诵,很枯燥,很痛苦。而戴建荣老师运用了“嗟叹之、咏歌之、舞蹈之”的古诗吟唱教学法。老师顺着学情,因势利导,实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教师把可以托付的内容尽量托付给学生,学生则彰显了巨大的潜能。我觉得不是在听课,是在欣赏语文教学艺术。课堂中没有表演式的花架子,有的是扎实、真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戴老师堂堂一个七尺男子汉,但他温柔的声线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第一位老师,煽动着每一个人的情感。学生大概不懂古诗的平仄,戴老师不厌其烦,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认识平仄包括有哪几个声调的字,如何处理平仄声长声短,教学生从读到唱到吟,至半读半唱,这节课学得很实在,学生们始终没有丝毫的厌倦,反而沉浸其中更令我耳目一新。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太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同课异构心得 篇10

——“同课异构”公开课心得

作为从教7年的教师,执教公开课的次数应该说自己都记不清楚了,对公开课的感觉无疑是“累”并“收获”着。而这次的公开课对我来讲虽然不是个大阵仗,但却是一个新的挑战。说新在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两个老师来上,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相互对比,会引起我对自己授课方法的思考,促进本人的专业成长。

这次同课异构的课题为《国家财政》,这一框题知识容量大,要想把重难点知识讲清楚、讲透彻必须要对课堂知识进行优化。我首先详细研究了教材和教参,再根据自己多年高三的经验明确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怎么把重难点知识突破。以往的教学经验重难点基本都是老师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但是效果似乎不明显。所以这次公开课我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采用的是新课改模式,课堂结构采用我校提出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模式,课堂主要流程为教师预设情景—学生讨论问题—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学生活动占主体,教师只起组织、点播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通过此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个人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思考:①这种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沟通,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②对于这样的课,学生课上感到特别紧张------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点都不能松懈;课后感到特别快乐------学的快、学的好,有一种成就感。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高度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③这种教学模式,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生生互动、流畅洒脱,如行云流水。但也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例如探究的材料能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题目的设计有没有针对性等等;要求学生必须提前自学教材,认真完成导学案,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开口,大胆质疑,只有这样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开展下去。

同课异构教学研修的策划 篇11

研修即通过商讨或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人的修养水平。教学研修即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同课异构教学研修即就具体课例探讨教学文本解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设计等。常规教研活动往往呈现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难动的现象。如何使教研起到更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笔者认为其关键取决于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即认识上的进步与行为上的改进。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研组建设的同课异构教学研修是通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对教与学问题的诊断、行为的改进以及由此带来的理念更新,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有效教研活动,是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策划

1.确立主题是研修的起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材有七项活动,教师不可能在有效课堂时间内一一完成,这促使思考该如何取舍整合、改编利用教材活动;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组织实施,取得更好活动效果;如何通过“活动”教学突破重难点,高效达成教学核心目标。通过上述思考确定该课例同课异构教学研修主题是“活动”教学有效性研究。确定研究主题后,课堂观察以设计的“课堂观察表(见表1)”围绕“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展开。

2.求同存异是研修的核心

围绕主题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并通过集体讨论、反思改进、求同存异,是同课异构有别于一般听课的关键。这一课例研修中,共经历三次研讨、三次改进过程。观课过程中研修成员时刻观察课堂、关注学生活动状况,完成课堂观察表并思考该课堂中哪些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以及改进措施(见表2)。

3.提升能力是研修的目标

研修成员围绕主题比较两堂课特色,交流彼此思考,既学习他人长处又指出存在不足。开课教师虚心听取专家、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重新备课再开课,研修团队成员第三次观课(见表3)。

围绕“活动”教学主题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三次课堂观察与思考,研修团队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活动”教学达成共识:①什么是有效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性、趣味性、探究性强,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才是有效活动。②怎样开展有效的活动?其一,研究课程标准,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其二,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把握,教师要适度、适时干预,有目的地引导、点拨和更正,启发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其三,对学生活动反馈注意开放性和生成性,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更灵活生动。③怎样处理教材的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大胆取舍整合,可调整顺序、加大或减小难度甚至增加或舍弃等,形成“活动”教学的亮点和特色。

三、活动反思

通过一系列同课异构研修实践探索,认识同课异构研修与常规教研活动的差异,它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现研修一体化,真正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教学差异,并在研修中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研组的成长建设,追求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一种合作、坦诚、包容的学习文化。但有下列问题引起思索。

主题确定是否合理关系到研修成败。一次同课异构研修活动周期较长,从选课题、定主题到个人备课、开课、观课、议课到再开课,一般需要两至三周时间,一个学期仅四、五次左右。在活动次数、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年级段差异、不同教学内容合理确定研究主题在今后实践中值得思考。

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研修团队应有所分工,课堂观察表设计至关重要,关系到课堂观察的效率、课堂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观察视角分成几组、如何分工和设置观察点、如何把观察目标设置得更具体、科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一、策划缘由

研修即通过商讨或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人的修养水平。教学研修即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同课异构教学研修即就具体课例探讨教学文本解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设计等。常规教研活动往往呈现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难动的现象。如何使教研起到更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笔者认为其关键取决于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即认识上的进步与行为上的改进。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研组建设的同课异构教学研修是通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对教与学问题的诊断、行为的改进以及由此带来的理念更新,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有效教研活动,是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策划

1.确立主题是研修的起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材有七项活动,教师不可能在有效课堂时间内一一完成,这促使思考该如何取舍整合、改编利用教材活动;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组织实施,取得更好活动效果;如何通过“活动”教学突破重难点,高效达成教学核心目标。通过上述思考确定该课例同课异构教学研修主题是“活动”教学有效性研究。确定研究主题后,课堂观察以设计的“课堂观察表(见表1)”围绕“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展开。

2.求同存异是研修的核心

围绕主题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并通过集体讨论、反思改进、求同存异,是同课异构有别于一般听课的关键。这一课例研修中,共经历三次研讨、三次改进过程。观课过程中研修成员时刻观察课堂、关注学生活动状况,完成课堂观察表并思考该课堂中哪些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以及改进措施(见表2)。

3.提升能力是研修的目标

研修成员围绕主题比较两堂课特色,交流彼此思考,既学习他人长处又指出存在不足。开课教师虚心听取专家、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重新备课再开课,研修团队成员第三次观课(见表3)。

围绕“活动”教学主题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三次课堂观察与思考,研修团队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活动”教学达成共识:①什么是有效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性、趣味性、探究性强,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才是有效活动。②怎样开展有效的活动?其一,研究课程标准,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其二,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把握,教师要适度、适时干预,有目的地引导、点拨和更正,启发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其三,对学生活动反馈注意开放性和生成性,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更灵活生动。③怎样处理教材的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大胆取舍整合,可调整顺序、加大或减小难度甚至增加或舍弃等,形成“活动”教学的亮点和特色。

三、活动反思

通过一系列同课异构研修实践探索,认识同课异构研修与常规教研活动的差异,它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现研修一体化,真正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教学差异,并在研修中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研组的成长建设,追求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一种合作、坦诚、包容的学习文化。但有下列问题引起思索。

主题确定是否合理关系到研修成败。一次同课异构研修活动周期较长,从选课题、定主题到个人备课、开课、观课、议课到再开课,一般需要两至三周时间,一个学期仅四、五次左右。在活动次数、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年级段差异、不同教学内容合理确定研究主题在今后实践中值得思考。

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研修团队应有所分工,课堂观察表设计至关重要,关系到课堂观察的效率、课堂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观察视角分成几组、如何分工和设置观察点、如何把观察目标设置得更具体、科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一、策划缘由

研修即通过商讨或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人的修养水平。教学研修即以教师为主要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依托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所进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同课异构教学研修即就具体课例探讨教学文本解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设计等。常规教研活动往往呈现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难动的现象。如何使教研起到更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笔者认为其关键取决于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即认识上的进步与行为上的改进。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研组建设的同课异构教学研修是通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对教与学问题的诊断、行为的改进以及由此带来的理念更新,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有效教研活动,是实现理念与实践沟通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策划

1.确立主题是研修的起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材有七项活动,教师不可能在有效课堂时间内一一完成,这促使思考该如何取舍整合、改编利用教材活动;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组织实施,取得更好活动效果;如何通过“活动”教学突破重难点,高效达成教学核心目标。通过上述思考确定该课例同课异构教学研修主题是“活动”教学有效性研究。确定研究主题后,课堂观察以设计的“课堂观察表(见表1)”围绕“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展开。

2.求同存异是研修的核心

围绕主题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并通过集体讨论、反思改进、求同存异,是同课异构有别于一般听课的关键。这一课例研修中,共经历三次研讨、三次改进过程。观课过程中研修成员时刻观察课堂、关注学生活动状况,完成课堂观察表并思考该课堂中哪些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以及改进措施(见表2)。

3.提升能力是研修的目标

研修成员围绕主题比较两堂课特色,交流彼此思考,既学习他人长处又指出存在不足。开课教师虚心听取专家、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重新备课再开课,研修团队成员第三次观课(见表3)。

围绕“活动”教学主题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三次课堂观察与思考,研修团队对湘教版高中地理“活动”教学达成共识:①什么是有效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性、趣味性、探究性强,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才是有效活动。②怎样开展有效的活动?其一,研究课程标准,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其二,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把握,教师要适度、适时干预,有目的地引导、点拨和更正,启发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其三,对学生活动反馈注意开放性和生成性,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使课堂教学更灵活生动。③怎样处理教材的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大胆取舍整合,可调整顺序、加大或减小难度甚至增加或舍弃等,形成“活动”教学的亮点和特色。

三、活动反思

通过一系列同课异构研修实践探索,认识同课异构研修与常规教研活动的差异,它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现研修一体化,真正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教学差异,并在研修中共同探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研组的成长建设,追求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一种合作、坦诚、包容的学习文化。但有下列问题引起思索。

主题确定是否合理关系到研修成败。一次同课异构研修活动周期较长,从选课题、定主题到个人备课、开课、观课、议课到再开课,一般需要两至三周时间,一个学期仅四、五次左右。在活动次数、时间、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年级段差异、不同教学内容合理确定研究主题在今后实践中值得思考。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篇12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老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自身学识、经验、个性风格等的不同必然会进行各自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最终达到同课异构、精彩纷呈的效果。

“同课异构”是由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同课异构”活动,正是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教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够基于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生活体验,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而避免出现教师坐享集体备课的成果,或者简单照搬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各位老师是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老师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教研组说课—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校本教研过程,并在研讨中取得共识,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同课异构”中教学设计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

2.理论依据

(1)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 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同课异构”还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同课异构”中的教学设计实践

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课本第三册第四单元Internet Section C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Reading ”为例来阐述教学设计实践。

【设计理念】

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兴趣引导、合作探究、开阔视野。

【学情分析】

职业学校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应用,但比较缺乏主动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对于中职生而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信息社会,职校生使用手机越来越普及,他们利用手机上网看小说、实时聊天、购物、玩游戏、发微博、刷微信朋友圈等等,却很少看见我们的学生利用手机浏览新闻和学习网站来获取有益的知识。

本课的设计以结合时事关注身边事物和实现英语教学服务生活为目标,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与自身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关心时事,关注科技,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本课是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编的中等职业学校课本第三册第四单元Internet Section C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Reading ”。 这一单元的各个环节:导入(Lead in),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阅读理解(Reading),写作(Writing),以及课外阅读(Extra- Reading)都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 “Internet”展开。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苹果等各种手机的普及和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职校生人人拥有手机,天天接触网络。网络和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越来越多的新型沟通方式出现:如微博和微信。本课microblog’s influence grows正是描述微博影响力的逐渐增长,其内容和语言知识有相当难度,学生难以掌握。特别是知识面较窄、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为阅读材料是一篇包含很多生词和复杂句式的新闻报道, 我的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英语新闻报道,所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此类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分析和判断信息。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新闻报道里的真实数据来探讨新闻报道写作的特点和技巧。

2.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信息,概括文章文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图片和头脑风暴,让学生主动地进入主题———网络。

2.通过Pre-reading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并记忆2Moro(tomorrow), XLNT (excellent),CUL8R (see you later),ILY (I love you),THx (thanks),RUOK(Are you OK?)等英语国家的人在短信交流过程中喜欢用的单词和句子的缩略表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比如快速浏览,寻找主题句,概括主旨大意、寻找信息和匹配信息等等。

2.通过录音磁带帮助学生注意语音和语调,并加以提高。

3.通过探讨文章内容,探究新闻写作的特点,提高学生阅读新闻报道的能力。

4.通过分层作业、口头表达和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实现知识迁移和实际运用。 情感目标:

1.通过观赏、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和精神。

2.通过分组讨论,结合时事,帮助学生关注新事物,如微博的发展。

3.通过brainstorming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进行情景教学、支架式教学、任务型教学。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搜索视频。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Step One: Leading in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复习旧知。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Internet?

教师活动2 :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

Do you know Sina Weibo?Have you registered Weibo?

Do you post microblog ? How often do you post microblog ?

学生活动:运用已学知识,积极竞猜,主动进入主题———Internet, 学生会回答出download music,play games,do shopping online, search information等已学过的短语。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在运用已学知识的同时主动地进入本课主题,接触新单词microblog和新词组post microblog,为下文的阅读做好准备。

Step Two: Pre-reading

流行符号,原创情境,挑战思维,激活课堂。

教师活动:呈现问题和图片

Pre-reading: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symbols?

学生活动:观察微博缩写符号,朗读情景,选择相对应的完整的英语表达。

设计意图:英语国家的人在短信交流过程中喜欢用单词和句子缩略表达来提高交流的速度,这很流行也很时尚。提供原创的情境,让学生猜测并记忆这些表达方式,如2Moro(tomorrow),XLNT (excellent),CUL8R(see you later.),ILY(I love you.)THx(thanks), RUOK(Are you OK?)等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挑战学生的思维,激活英语课堂。

Step Three: Reading

教师活动1 :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选择回答 。

Fast Reading : What was microblog used for in the text ?

学生活动:带着关键字,快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关键字microblog快速寻找答案,旨在培养这方面的阅读技能。

教师活动2:分段处理文章第二段,给出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第二段,总结概括段落大意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锻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的阅读技巧, 并向学生强调新闻报道的导语的重要性,它包含who,when, where,what,how等重要的因素,给出学习建议“learning tips:the top sentence contains the key points in news report”。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此类新闻报道时关注文章的导语,掌握阅读技巧。

教师活动3:请学生阅读新闻报道,找出所有的数字,匹配数字和对应的内容,然后与学生校对答案。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完成数据和信息的匹配题目。

设计意图:精细阅读是阅读的一大技巧。精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在了解文章的主题之后,就该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并完成练习,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细节,考查其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活动4:请学生思考:

What’s the use of those figures(数字)in the news report?

学生活动:深入思考,探讨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

设计意图:我认为既然让学生阅读新闻类报道的文字,就要深入挖掘新闻报道的特点。比如,大量的数据在新闻报道中能说明很多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动车事故的严重性,微博转发的快速性, 大众媒体和政府的应对能力等等。这些数据在新闻报道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让读者更加信服。所以,我向学生提出学习建议 “learning tips: figures are convincing(令人信服的)in news report”。

教师活动5:请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发微博者和事件的具体内容。

学生活动:再次阅读,提炼思维,完成表格练习。

设计意图:基于文本,挖掘人物与事件,进一步锻炼学生英语阅读中搜寻信息和概括信息的阅读能力。

教师活动6:请学生先快速浏览挖空的短文,然后播放课文录音磁带,要求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听录音并跟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设计意图:在多遍的阅读之后,要求学生听并跟读课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意识。语音和语调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阅读课中也不能忽视,在英语课堂上营造英语的氛围是英语教师的责任。这篇挖空的短文是整篇文章的一个summary,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重要词汇,并将其应用于语境之中。

教师活动7: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Where can you find this text?

学生活动:思考然后做出选择,并陈述观点。

设计意图:在阅读完以后,提出文章文体和文章归属的问题, 是阅读技能的升华。此类问题常常出现在高考阅读文章之后。所以,平时教师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应当适度地给予引导,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教师活动8:播放视频,提问What do you feel when you watch the news report?

学生活动:观看英语新闻视频,表达个人感受。

设计意图:播放一段BBC关于温州动车事故的新闻报道,锻炼学生的视听。采访学生视听后的感受,让学生大胆表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关心时事。

教师活动9:提供情境,提问Suppose your were on the train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what will you do?

学生活动:思考并陈述观点。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学生可以回答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应先冷静(calm down), 然后运用课文所学发微博求救信息(post microblog,send SOS message)。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身在当时的环境,安然无恙的你还可以帮助受伤的人(help the injured),老年人,小孩(help the old and the children)等,进行情感教育,以及有序地跟随警察到更安全的地方(follow the police to a safer place in order),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任务型英语阅读课,本课在教学设计上能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求,由浅入深、寓教于乐、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实用知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欣赏、动手等学习过程中,在知识和思想上都有所收获。

3.分析教材,整合练习,根据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灵活处理文本,引导学生概括和匹配信息,挖掘新闻报道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阅读技能。

上一篇:《味道·第一宗罪》经典句子下一篇:科主任述职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