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2024-10-11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精选8篇)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1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教学大纲不走样”,“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兼顾学生专业实际”,在昨天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与会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思政部领导、专家教授,就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要确保“两个坚持”、做到“三个实际”,形成了一致意见。

自去年3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正式组建以来,作为学校重新组建的教学科研单位,思政教研部领导班子团结带领本单位教职员工,精诚团结,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实现了全校各类各层次学生思政系列课程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规范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和行政的部署,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思政教研部一道,于2011年10月起,启动了新一轮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工作。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准备,提出了关于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据了解,学校本轮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点解决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化、现实化、生活化”的问题,努力实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兼顾学生专业实际”;二是重点探索和实践“专题式、案例式、实践式以及课堂讨论式、网络交流共享式”等教学方法,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教与学互动的氛围,切实提高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影响力;三是重点加强思政系列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教学水平精湛、科研能力较强、学生认可和喜欢”的高水平思政教学科研队伍。

研讨会上,思政教研部与会的专家教授介绍了教学改革中成功的经验,重点对下一步改革的方向、途径和具体举措进行了一一说明。据介绍,专题式、讨论式教学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初见效果;改革思政系列课程考试(考查)方式,由原来的知识点考核为主转变为“知识点考查与实际应用能力考核并重”,普遍受到学生欢迎;试点推行的实践教学模块应用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根据学生不同专业背景为学生量身定制具体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等等。按照计划,学校的思政系列课程改革下一步将重点在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兼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参与本次研讨的职能部门负责人针对思政教研部提出的问题及建议,与思政部的专家教授进行了交流。宣传统战部部长任海涛表示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好思政课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教务处主持工作的赵明阶副处长谈到,教务处历来重视思政系列课程的教学建设与管理,将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要求,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教改项目立项上对思政课进行倾斜。人事处甘超处长指出,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学校已经对思政课进行了倾斜,希望思政部早联系、早面试、早引进急需的人才,力争高质量地完成今年人才引进的任务;同时,要在培养省部级、国家级教学名师方面下工夫。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处主持工作的陆志荣副处长就如何确保就业指导课与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提出了意见建议。

校党委副书记周直指出,全面深化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党委决定、行政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相关部门特别是思政教研部全体教职员工要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一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相关决定与要求,在坚持“政治方向不动摇、教学大纲不走样”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二是思政课教学改革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贴近学生当前思想实际、贴近现实社会实际、贴近学生未来成长成才实际;教学方法改革要在“激活学生”上下工夫,突出激发学生自愿学习的热情、主动参与的热情以及积极应用的热情。三是思政课教学改革要坚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教师是保证教学效果的第一因素,教师的政治素质、人格魅力特别是业务技能水平,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影响深远,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促进思政课教师个人素质与整体素质的提升。

唐伯明校长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近半年来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和研究就有3次。校行政同样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实施,把课程建设上升到学校层面来讨论的,唯有思政理论课。从一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思政教研部的工作成效是明显的。针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唐校长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身心发展现实需要来做文章;二是要与国家特别是重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只讲道理没人听,用故事、用历史来讲道理就会吸引人;三是要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把交通文化特别是学科专业文化融会贯通到教学内容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未来发展都会有帮助。针对比较成熟的几个思政课教学改革举措,唐校长希望,进一步完善方案,提交4月底召开的学校党委教学质量专题务虚会讨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及《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0〕27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特制定重庆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既要重视参与研读马列著作、观看经典影视等校内实践活动,更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观学习等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办法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各项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民情,服务社会,自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项活动。

二、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组织保障

教务处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教学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活动。

思政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单位,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负责实践教学的实际运行。

思政部全体专兼职教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指导教师,每名教师负责指导1-4个教学班的实践教学活动。

校团委、学生工作部以及各学生社团要积极配合、支持协助有关学院(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

四、学时学分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原则上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同步实施,但采取“单独设立、独立运行、独立考核”的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总学分为2个学分,总学时为32学时。学生按照《方案》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五、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两部分构成,各记16学时:

(一)社会调研。

社会调研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课前的假期进行。学生根据思政部提供的课题参考目录(见思政部网站)确定调研主题,自主开展社会调研,并写出至少3000字的调查报告。

(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由必选项(1-2项)和任选项(3-6项)构成:

1、研读马列经典;(任选“参考目录”中的1部或2篇)

2、学习重要文献;(任选“参考目录”中的2篇)

3、阅读经典著作;(任选“参考目录”中的2本)

4、观看红色影视;(任选“参考目录”中的2部)

5、聆听学术讲座;(选择2场人文学术讲座,视频无效)

6、校外社会活动;(任选下列1项或2项;活动可团队进行,成员为3-5人)

(1)学工活动。走进机关团体、工厂企业、建筑工地等开展。

(2)学农活动。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学做农活,了解农村现状。

(3)学商活动。既可到商店、摊位学做生意,也可自己经销商品。

(4)植树活动。参与森林重庆建设“百日攻坚战役”义务植树活动。

(5)公益劳动。打扫卫生,美化街道,义务执勤,义务宣传等。

(6)志愿服务。大型赛会、应急救助、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灾区重建等。

(7)学雷锋活动。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

(8)科普活动。采取公众易于接受的多种方式普及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

(9)宣讲活动。走进社区、街道、单位、村社等,宣讲理论、法治、政策。

(10)参观学习。主要是参观重庆本地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以及建设成就展览。

不同学期,思政部践教学指导中心及指导教师将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要求。

六、实施流程

(一)每学年每一学期的第14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组织召开下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动员大会,提前进行总体部署。

(二)每学年每学期的第15-16周,指导教师组织召开实践教学班级动员会,对实践教学活动做出具体安排,提出具体要求。

(三)每学年每学期的第7-8周举行“社会调研”总结及“实践活动”动员会,总结及动员会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内容由指导教师提前确定。

(四)社会调研的实施。指导教师在每学年每学期的第15-16周组织召开的实践教学班级动员会上,对该活动作具体安排。学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开课前的寒假或暑期完成社会调研,基本思路为:

1、学生根据“思政部”网站公布的社会调研参考选题目录和自身实际,拟定社会调研题目,并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申请书”。“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学生即可着手开展调研。

2、社会调研可采取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团队成员数固定为3人,须分别提交相同申请和相同报告,并填写“团队分工说明及自评成绩表”。

学生在完成假期社会调研后,下载规定格式,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并在《概论》课开课后第1–6周提交给指导教师,经修改定稿后存档。

3、指导教师在学生假期社会调研期间,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随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范风险。

(五)实践活动的实施。指导教师在每学年每学期的第7-8周“社会调研”总结及“实践活动”动员会上,对“实践活动”作总体安排,基本思路为:

1、实践活动分为必选项和任选项。必选实践活动和任选实践活动,均由思政部提供参考目录(见思政部网站)。学生根据“思政部”网站公布的实践活动形式及参考目录,分别必选和任选两项活动形式开展实践锻炼,并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实践活动)申请书”。

2、学生在完成全部拟定的实践活动之后,下载规定格式,撰写一份至少1500字以上的“实践活动”报告,于每学年每学期的第18周之前提交给指导教师,经修改定稿后存档。

3、任选实践活动设计了多种“社会活动”形式,学生如果任选“社会活动”1项或2项的,既可个人分散进行,也可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成员3-5人,须分别提交相同申请和不同报告。个人和团队从事“社会活动”的学生,均须在提交“实践活动”报告的同时,附上照片、证明信、视频等社会活动的有效证明材料。

4、学校、思政部及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期间,务必做好安全教育与风险防范,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指导教师要加强监管,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

七、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拟定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性及难易程度、所提供的书面材料、活动参与程度以及实际表现,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成绩评定采用100分制,总成绩由“社会调研”成绩和“实践活动”成绩两部分构成;

“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分别占实践教学总成绩的50%。两项成绩评定均先采用100分制,分别登记到“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管理系统后,系统自动形成学期总成绩;

“社会调研”以团队形式进行的,采取基础分70+绩效分30的办法,即30绩效分在团体3名成员间自主分配。“实践活动”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团队成员成绩分别按100%评定;

纳入实践教学计划的本科生,总成绩为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不及格者须在下一学期重修。

八、教师职责

(一)负责组织安排、监督检查本人所负责班级各项实践教学活动;

(二)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交流,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

(三)积极配合,协调解决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四)查收、评阅学生的申请表、调研报告、汇报材料等,并存档;

(五)根据学生提交的汇报材料及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评定成绩;

(六)期末对本届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写出书面总结报告;

(七)指导教师因失职而造成的教学事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九、总结评价

实践教学结束之后,在指导教师自我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由思政部组织召开实践教学总结交流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总结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重点在于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

十、特别提示

(一)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每一位学生,要端正态度、高度重视、充分准备,确保每项实践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二)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学校、职能部门及指导教师要强化安全保障,学生自身也要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风险防范,力求避免发生大小安全事故。

(三)每一位学生要真实、有效地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力争使实践教学有实效。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包办代替等行为,将受到降低成绩、取消成绩等处理。

(四)每项实践活动按照规定顺序依次进行,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活动任务的学生,不得申请后延,该项活动成绩将被取消。“申请书”和“实践报告”须按时提交,逾期不提交者,将取消活动资格或活动成绩。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拟

“参考目录”:(另文规定或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2

多媒体技术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对传统的课程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服从的教学方式被各种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手段所替代。

二、在思政课教学中多媒体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打造一个生动逼真、图文并茂的易于学生理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个更加直观、立体的教学环境中接受教育,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历来对思政课有抵触情绪,总觉得它不像专业课那样对将来就业有更大的用处,并且思政课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较死板,缺乏趣味性。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后,教师可动手制作PPT课件,甚至微课、动画等课件,借助一些现代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2)信息量大,直观性强,活跃了教学气氛。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便捷地从互联网下载一些图片及视频补充到教学中,使理论更易于理解;也可以动手制作一些视频,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它不但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的说教,使教学的直观性更强,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3)便于资源共享。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各种社会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三、多媒体课件在思政课教学运用中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在思政课上的广泛应用,除了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益处之外,由于使用不当,也给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1)由于信息容量过大,使教学缺乏师生间互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省略了板书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给予学生过多的内容,如有的课件多达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学生来不及思考和记忆,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环节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老师成了放映幻灯片的放映员,学生成为只用眼,不用手与脑的观众。

(2)部分课件设计不尽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从网络等渠道东拼西凑一些内容,这样的课件缺乏整体思路,容易出现思路混乱的局面;还有的教师课件制作的内容过多,色彩过于艳丽,过多使用“动”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多被色彩及“动”的画面所吸引,反而没有关注到教学的实际内容;还有一些教师的课件音视频过多,有喧宾夺主之嫌,使学生对课程的重难点无法掌握 ;更有的课件直接将书上文字内容搬上PPT,变成了电子板书,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变成照屏宣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忽略了及时的课堂记录,加大了学生的惰性。由于多媒体课件易于复制,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记笔记,仅仅是下课后将课件拷在自己的u盘上或是用手机直接照下来,到考试时再拿出来看一看就完事大吉了。其实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必要、及时的记录、归纳与总结是知识转化的重要环节,是任何“快餐式”学习所无法替代的。

四、如何提高思政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

(1)严把多媒体课件质量关,最大限度地降低劣质课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在多媒体课件广泛使用的今天,课件的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齐,一个质量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质量不好的课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如学习的兴趣、主动性等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而且也应对教学方式及教学对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决定自己该如何备课,怎样设计多媒体课件,效果最佳;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比如国际战略内容一般比较陈旧,需要教师不断补充新的材料,才能体现思政课的时效性,才能真正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取长补短。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式是万能的,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错误趋势,甚至有的教师离开电脑和PPT就不会讲课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巨大,但其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互结合,侧重运用,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

(3)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满足新形势下教学的要求。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重要。要想使多媒体教学达到好的效果,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不断与时俱进地学习新技术。

五、结束语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3

摘 要:本文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专题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的原因,即专题教学具有三大整合效应。同时,围绕什么是思政课专题教学的三大整合效应,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三大整合效应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思政课;专题教学;整合效应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已实施专题教学改革,专题教学现在之所以大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实现三大整合。

一、思政课专题教学可有效整合教师资源,实现教师资源优势互补

思政课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思政课教师虽各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但一门课程通常由一位教师通盘讲到底,再加上教师受研究范围限制,致使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其特长。若教师疲于备课的话,更难把时间集中用于提高教学水平上。专题教学对教师资源的整合就是发挥教师的长处,让他们讲授各自擅长的领域,集中精力准备部分专题的教学内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于教学内容中,体现自己的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同时,在对教师资源的整合中,不同教师通过有效分工合作,不仅能实现优势互补,而且可以节约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实现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这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

二、思政课专题教学可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思政课专题教学可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以专题为单位的知识系统。思政课所涉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法律、道德、外交、国防、党建等方面,知识点众多。但经过中学的学习,大学生一般对思政课的很多知识点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全部知识点进行全盘讲授不仅课时不允许,还可能跟中学的课程内容有重复。如果对讲授的内容只是泛泛而谈,对学生也缺乏吸引力。为了避免重复,同时满足学生对知识深度探索的需求,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专题教学的内容整合是在基于教材基础上打破原有教材体系,形成专题。确定专题及专题顺序需要做到“三合一”:第一,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消化教材,掌握精髓,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各个专题的设计要体现独立性和逻辑性。其次,要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基础、思想实际等来设计专题,关注和解决学生思想和理论困惑,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专题设计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选择社会热点和焦点,指导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实际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增强专题教学的现实性。专题教学强调授课知识的相关度、整合度和扩展度,教师通过专题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为学生在短期内搭建知识框架、整合学科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思政课专题教学可有效整合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生动活泼的教学

东北大学在思政课专题教学改革中曾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征求学生对专题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很多学生期待教师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所以,提高专题教学的质量必须要整合多种教学手段,专题式教学决不能简单等同于专题讲授。除了专题讲授外,还有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入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讨论式教学、原著导读教学、实践教学等。无论选择哪些教学手段,都要注意以下原则:首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不同的专题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同一专题也可采取几种教学手段。要考虑专题内容的需要、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等具体情况,探索出具体实用的教学方法,不可绝对化、教条化。其次,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教学手段是用以辅助教学,服务学生,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就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最后,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专题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已经有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有参与教学的愿望,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要构建师生的互动机制。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手段,都要注意给学生更多参与、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总之,专题教学能有效整合教师资源、教学内容、各种教学手段,既符合思政课的课程要求,又能够发挥不同教师的特长,也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得到教师和学生双重认同,这在情理之中。

参考文献:

[1]李忠军.夯实专题教学环节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基础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5(21)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4

学校“两学一做”专题研讨活动安排

研讨专题一:“讲政治、有信念”

时间:4—5月

内容:结合学习党章和总书记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三个自信”,实现“中国梦”、做“四有教师”。重点看能否坚守共产党人信仰信念,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能否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能否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

(一)集中辅导

时间:5月底以前

辅导报告:陈进生

参加:学校全体党员、中层以上干部

(二)研讨

时间:5月中旬以前

研讨: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支部书记组织。联系支部的校党委委员和支部书记结合研讨讲党课,其他党员自由发言研讨。

参加:支部全体党员。

研讨专题二:“讲规矩、有纪律”

时间:6—7月

内容:结合学习《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总书记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以及有关警示教育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讨论,重点看上去有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能否自觉做到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底线。

(一)集中辅导

时间:6月20日左右

辅导:唐红敏

参加:学校全体党员、中层以上干部

(二)研讨

时间:6月中旬—7月

研讨: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支部书记组织。联系支部的校党

委委员和支部书记结合研讨讲党课,其他党员自由发言研讨。

参加:支部全体党员。

研讨专题三:“讲道德、有品行”

时间:8—9月

内容:结合学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论述以及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进行深入讨论,重点看能否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否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集中辅导

时间: 9月上旬

辅导:周京平 参加:学校全体党员、中层以上干部

(二)研讨

时间:8—9月

组织: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支部书记组织,联系支部的校党委委员和支部书记结合研讨讲党课,其他党员自由发言研讨。

参加:支部全体党员。

研讨专题四:“讲奉献、有作为”

时间:10—11月

内容:结合学习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好干部”等方面的论述,以及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进行深入讨论,重点看能否自觉提升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能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担当作为,能否立足岗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家长良好沟通,做学生信任的人。

(一)集中辅导

时间:10月上旬

辅导:严建国

参加:学校全体党员、中层以上干部

(二)研讨

时间:10—11月

组织:以支部为单位进行,支部书记组织,联系支部的校党委委员和支部书记结合研讨讲党课,其他党员自由发言研讨。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5

5月28日下午2:30,经济管理分院在第五教学楼212教室召开精品微课制作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刘繁荣院长主持,分院全体教师参加了学习与研讨。

本次研讨会的议程有两项,一是经验分享。先由2013年全省微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杨江科杰老师介绍制作精品微课的经验,后由上个月参加全省微课制作培训的郭鹏老师作《微课,你怎么看》专题讲座; 二是讨论交流。全体老师就微课制作的目的、方法及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插入照片)

杨江科杰老师结合自己去年的参赛课程,从怎样选取微课主题、如何组织教学实施和专家如何评审等三方面与全体老师进行了分享,郭鹏老师则运用大量的案例解读了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及微课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了制作微课的建议。通过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介绍,全体老师对微课有了详细的了解,对微课制作的技巧有了总体的把握,部分老师还就微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6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强调,提出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老师首先就应该政治立场要稳、政治信仰要强,只有自己党性深深扎根于思想,在政治思想上做到不仅站得住还能站得稳,才能将正确的政治思想传授于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老师应该严格自律,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为人表率,用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将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既能走上课堂,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实践的落脚点。然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老师理论功底要扎实、知识面广远。教育就是万千溪流汇大海,奔腾不息泽万家。老师的理论功底的扎实程度、知识面覆盖面积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老师要在思想上理论上做到常学常新,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要有“源头活水”意识,在思想教育输出之前,要让自己的思想“清澈”,知识库存充足,才能与时俱进。

当然,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把千钧之重全部加给教师,我们的学校和教育管理者也要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面用心用力,强化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措施、加强制度保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篇二】

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时代特性的政治理论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发挥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为思政课建设注入关键血液。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第五,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的人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难以理解透彻,这就需要在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富有亲和力,言简意赅。思政教师又要学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政治理论的精髓传授给学生。注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全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让广大中小学生在成长中以党的思想为指导,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提供终身有用的人才。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想法产生看法,看法产生做法,贯穿始终的,不过笃学善思天道酬勤罢了。

生活处处充满着答案,很多人只能看见其中一个,会思考的人,则会在当中看见很多种可能,能看见很多种答案的人,必定没有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当中,在他生命的过程中,没有只是以经验为主,超越了经验,至少某一刻真实的接受了经验之外的东西,苹果熟透了会掉下来,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就是这个道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中国古老的教育思想,修行,首先要有师父指导,这样才能入门,才能在正确的修行道路上进步,但知道了修行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努力修行,也是不行的。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怎么做。“4w1h”从学生时代就耳熟能详,因为它们是信息的基础,只有把握住了基础,我们才能够看到问题的粗略的全貌,方便我们再往下细细的探究。

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作好铺垫,学习仅仅是一个过程,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有所担当,不断进取,国家、民族才有辉煌的未来,人的一生才会活出精彩。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好思政课,把思政课真正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民族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团结起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洪荒之力!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题: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领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3月20日中新网)

思想政治课是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场所为基础内容的课程,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关乎青少年价值观引领和社会道德培育。因此,思想政治课能不能办好讲好学好,至关重要。

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虽然已经初步确立,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基础却依然薄弱,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和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化。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国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务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认真思考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坚定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

笔者以为,思政课不是空洞、刻板的,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点。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努力涵育有思想、懂政治、会教育的专业人才,从而锻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继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五】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像教师一样,上好“思想政治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好从政之路。

上好“思想政治课”首要做好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干部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尤其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影响深远。态度决定方向,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将政治,做清正廉洁的实干型干部,切实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广大干部。

上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于引导。政治站位是党员干部能否做好工作的根本前提。领导干部要带头组织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深刻的党性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推进谈心谈话常态化,深入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干部在思想、生活、作风、履职等方面的情况,做到及时引导思想、快速查摆问题。同时不断鼓励干部树立信心、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上好“思想政治课”突出监督管理。要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通过走访调查、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民主评议等形式,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

过硬的政治定力不会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领导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争当模范表率、强化教育引导、突出监督管理,着力锻造政治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篇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大中小学教师中引发强烈反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也备受鼓舞、倍感激动。

国强之势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讲好课,是老师的工作和本职;

育好人,是国家赋予老师的使命。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学习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提供思想政治素质,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将“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新思想,新动态,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自觉地做到,以学校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的号召积极响应。

其次要做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高尚品德,明白做人的道理。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7

在概论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对矛盾, 这对矛盾制约着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概论课的时代性与概论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时代性是“概论”课程的特征之一。概论课程的名称最近一些年几易更改, 名称的变化恰恰反映了课程关注现实、面向时代的时代性特征。然而, 课程内容作为理论知识, 主要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以及前人知识的继承与发展。课程内容的编撰虽尽可能地考虑了实践的演进,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但社会实践变化与理论创新之快, 使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仍然难以跟上变化的形势, 其课程内容相对滞后、知识老化也经常为人诟病。这就使很多大学生觉得“概论”教材上这些内容他们都似曾相识, 无非是老生常谈, 没什么新意, 因此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概论”课程的时代性要求与内容相对滞后之间形成的冲突, 要求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适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对党的重大政策、社会重大现象进行解读, 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要解决这对矛盾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推行专题式教学。所谓专题式教学法, 就是打破传统的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序授课的方式,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思想和逻辑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概括和充实, 形成既有先后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 并围绕着专题确定教学方案, 相对集中深入地进行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法大胆打破教材体系, 在板块设置的基础上, 围绕理论热点和难点以及重大社会热点确立专题, 从理论与事实两方面加以充分论证并开展教学, 既能展示出理论的逻辑魅力, 也能反映教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渊博的学识, 还能体现时代性, 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真正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实现理论深刻性与教学生动性的和谐统一, 提高概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而, 推行专题式教学就成为“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必然选择。

2专题式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了提高专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真正落实“学理论要少而精, 要管用”, 在专题教学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解析热点。为此, 我们概论教研室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体系的理论逻辑关系和系统完整性, 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 精心设计专题教学实施方案, 确定了专题教学体系的框架和重点。最终将课程分成了八个专题, 进行了专题式教学的初步运用。具体见表1: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他们课堂主体的作用, 在每个专题讲述结束之后还为学生设置了一些讨论题目, 这些讨论题目都是与现实社会尤其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相连的, 例如, 如何看待现在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如何看待腐败问题;应该怎么看目前存在的就业难、看病难、房价高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让学生们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只是学习空洞的理论, 而是要解决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又迫切需要理解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实践证明, 这种专题式的教学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增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的培养, 也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教学的开展。

3推进专题式教学必须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概论”课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和标准, 这种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考查学生的记忆和背诵能力, 很难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一纸试卷根本无法检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而且这种考试方式也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平时不愿意去上课, 有个别学生甚至一个学期也没上过几次课, 但是他们一点也不用担心,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考前突击背一下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考试就很容易过关。这样的考试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率和听课率的逐渐下降。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应放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情感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评上。因此, 要保证专题式教学的教学效果, 还必须应当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既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校在近两年的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中, 随着“概论”专题式教学的推进, 我们对概论课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考核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 (平时作业、课前发言、课堂讨论、课堂表现等) 和期末成绩, 为让学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增强其听课的动力, 我们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 在理论考核中, 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的方式。平时成绩的判定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比如是否积极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讨论发言的情况怎么样, 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怎么样, 是否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等, 同时还加强了与各班的辅导员的联系, 以辅导员那里回馈回来的学生总体表现为划定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之一。在加重平时成绩比重的同时, 我们还改革了考试内容, 考试不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 考试内容的选取主观题的比重加大, 这些主观题主要是来自教师与学生平时共同学习、研究和探讨过的问题, 同时还会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热点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论”课知识合理进行分析解答。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而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 让他们真正能从概论课的学习中达到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目的。通过我校这两年来概论课的教学改革实践, 证明了这种考试方式既让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 不再是死记硬背条条框框, 但又不完全脱离课本, 使学生灵活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原理。

对于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 教师可先给学生提供一些调查题目作参考, 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 并且指导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在学期结束后交给任课教师, 据此作为实践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 要逐步形成一套闭卷与开卷、课堂考核和课外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理论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 既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又要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 最重要的要考核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 让学生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参与、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并通过一系列制度使“概论”课实践教学常规化。

4实施专题式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4.1取得的成效

近两年的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也获得了学生一定的支持和赞赏。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体性。我在每个专题之后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分组发言讨论。有些学生确实做了精心的准备, 而且他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讨论形式, 有图片, 有歌曲, 有课件, 有讲稿, 有板书, 有些还恰当的结合了时事热点, 内容丰富, 观点明确, 也不乏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看法, 有个别同学的讲解特别好, 发言非常精彩, 出乎我的意料。通过这样的讨论, 不仅使他们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2缺点和不足

(1) 对于教师而言, 还应扎实自己的理论功底。

深厚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授课艺术、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所必备的。在这几个方面中, 对教师制约最大的就是综合知识的欠缺。尤其是概论课更要求教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师知识的丰富与否, 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有足够大的信息量, 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由于教师本身知识和能力所限, 对很多问题研究的不是很深刻, 有很多学生比较关切的问题教师却不能深刻的对学生加以引导, 这难免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因此, 对于教师而言还需尽可能多的研究多方面的学科知识, 扎实自己的理论基础, 丰富多方面的知识, 并积极进行本学科领域科研项目的研究, 在研究中不断增强科研能力, 并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以科研促教学。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2) 对学生而言,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展开。

众所周知, 我校的学生相对于其它重点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 各方面的能力也有限。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知识有些同学都一无所知, 这些因素都会制约我们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很多同学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 学生被动的听, 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在开展讨论课的时候, 虽然他们也都做了很认真的准备, 也有些个别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但大部分同学依然是对材料的简单照办, 这就没有达到我们开展讨论课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有时开展的与学生互动环节, 也是因为学生知识的有限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我们应更多的去思考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如何由简入难, 由浅入深, 如何去寻找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和讨论话题, 让学生有话可说, 进而逐步改变学生这种懒于思考的习惯, 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参考文献

[1]蒋荣, 代礼忠, 胡同泽.专题式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 .

[2]王珏.高职“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

学校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 思政课 情境教学 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39-02

一、思政课情境教学及其有效实施的意义

思政课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思政课教师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品德教育的、典型模范作用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场景,能够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和行为体验,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学会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升华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得到的具体进步和升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是否进步是衡量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尺度。思政课情境教学有效实施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首先,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能极大地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创设多种多样情境,就能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场景,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情境中。

其次,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锻炼能力的环境,不仅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思政课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能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实施情境教学时,许多情境内容都是由学生参与完成的,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起到指导点拨、监督管理、总结评价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

二、思政课情境教学有效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围绕教学大纲的目标和内容,特别是相关教材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这样才能紧扣教材主线。反之,教师如果纯粹是为情境而设情境,华而不实,本末倒置,甚至远离教材,这是情境教学的大忌。

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我国的政党制度”一课为例,首先笔者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将政党制度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将共产党和其它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作为难点,然后围绕本课的基础知识和疑难困惑创设了以“建党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怎样处理与其他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情境,以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示建党几十年来的巨大成就。不仅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一个党、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怎样处理与其他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等教材的体系结构,而且始终以“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为主线,贯穿始终,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选择典型材料来创设情境。由于职业学校思政课的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相对有限,因此在情境教学中必须要筛选最能贴切主题、最快引起学生兴趣、最能反映某方面社会问题、最具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件作为情境材料,这样才能符合职业教育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情境的体验感悟中理解、接受和升华,因此所选择的材料要让学生觉得对他们有用。如果不加选择地罗列材料,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兴致勃勃,而实际上学生只是得到一时的感官刺激。由于情境材料过杂,学生目不暇接,谈不上对情境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更谈不上意义建构。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容易冲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生活最近、感受最深的校园来创设“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图片摄影展,学生通过收集教室、宿舍、球场、饭堂、校园马路上等地方乱扔垃圾现象进行图片展示,然后设置如下问题:(1)乱扔垃圾的现象在我们校园多不多?主要是谁乱扔?你有没有乱扔垃圾的行为?(2)乱扔垃圾有什么危害?(3)你应该怎样为创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4)创建“和谐校园”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如何?围绕“我们的校园”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情景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加,以“和谐”贯穿整堂课的始终,从“和谐校园”到“和谐社会”,收到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升华,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三)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的情境材料要求是真实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能够应用于个人实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只有是真实的才是可信的,才有说服力,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信念。因此,即便是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必须对情境材料做出编辑和修改,也尽量要保证其真实性,不宜胡编乱造、随意杜撰。另一方面,创设情境是要为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服务,即对学生有用。学生只有感到对他有用的东西他才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依据情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求职面试礼仪”这一内容时,课前约一周时间我先布置学生去人才市场看招聘现场,直观感受面试礼仪的重要性。回校上课时我就创设了“模拟面试”活动,在班上选6~8人作为训练成员,由老师负责培训求职面试的各种礼仪要求,待他们合格后负责培训全班同学,以学生教学生,最后全班进行一场“模拟面试”活动,效果很好,同学们都基本掌握了求职面试的基本礼仪,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质。

(四)创设有针对性的情境。必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来创设情境,切不可通篇一例。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而不同专业要求的就业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创设的功能。如护理专业,可创设小品表演“病房里的一天”,目的是培养护理人员的爱心和细心;药学专业则可创设辩论赛“口才对药品销售人员重不重要”,目的是提高药品销售人员的沟通能力;中药专业则创设中药标本、图片展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中医药事业,并为此而奋斗终生。

(五)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及时监督和管理,并制定师生互动评价机制。在情境教学中,由于灵活性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搞小动作、喧闹、乱窜座位、早退等违纪现象,教师要及时监控,加强引导和管理,针对不同学生的行为情况分别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纠正,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同时,在情境教学中还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互动评价机制。职业学校开设思政课的目的就是“立德树人”,因此在情境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作为“立德”的评价标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界定学生的“立德”高低呢?过去的做法常常是教师说了算,缺乏公平性和科学性,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互动评价机制,实施多元化评价,即把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整个思政课充满着活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妍君.论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10(9)

[2]马建之.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湖北社会科学,2006(12)

[3]李世平.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4]陈振锋.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讨,2009(6)

上一篇:王忠良事迹下一篇:健康管理公司市场营销策划书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