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2024-08-30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共11篇)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篇1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观察景物。

2、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各种感官,借助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方法:讲授法、事例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写作指导课

一、口语表达

(一)表达内容: “校园一角”片段描述。

(二)表达指导

1、什么是景物描写。回顾《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等课文。

明确: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2、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以《春》第4自然段为例,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探讨得出描写景物的方法:

首先,抓住景物的特征。景物的特征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发现美。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仰视、俯视、近观、远望等。也可以动静结合、运用多种修辞等手法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再次,写景要注意顺序和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

最后,写景要融入感情,做到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色,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

(三)口头表达

运用写景方法,口头描述“校园一景”片段。

口语表达时要求语言流畅、声音洪亮。学生评议时可以从选材、观察的顺序、角度和景物描写的方法等方面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在写作之前学生明确相关的知识,以便在写作过程中得心应手。)

二、写作内容及指导。

本次习作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 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审题。窗外可以指窗外的景色的一部分或仅能看到的全部景色,也可以指视野扩大到窗外更远处的景色。

2)、角度。在写景物时,可以选取一个主要观察视角,再以其它的观察角度灵活描写;也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按照地点的转换采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在描写时,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3)、重点。在描写窗外景物时,要注意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给所描写的景物确定一个基调,如美丽、忙碌、欢乐等,同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1、抓住所写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如春天溪水融化、小草泛绿,夏天蝉儿乱鸣、骄阳似火,秋天硕果累累、落叶飘零,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凛冽。

2、除了写某一季节独有的景致,还可以写某一个景物在某个季节的特点。

3、要注意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在描写景物的特点时,融入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写作课

一、布置写作内容,明确写作要求。

1、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色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3、格式正确、无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准确、无病句、语言表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中心明确、结构安排合理、字迹工整、力争有创新。

4、写作时间,40分钟完成。

二、学生开始写作。

三、教师巡视,小结。

第三课时 作文评改及讲评课

一、回顾上次作文的题目及要求。(由于从作文到讲评间隔的时间较长,所以有必要回忆作文要求,让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修改过程中进行)

二、学生自评

讲作文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行修改完善。

三、学生互评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组长

2、教师出示互评标准 1)本组内成员作文互评 2)每个作文要经过二到三批

3)每经过一个批改人都要给出分值及评语,写明批改人和时间 4)作文评改后。小组长要计算本组同学的平均分,然后展示作文

四、作文讲评

1、每组展读作文并说出该作文展读的理由

2、其他各组针对所展评的作文进行评价,找出优缺点,最好给出改进意见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评,给出相应的意见,并对每篇作文进行简单的总结。

4、讲评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附:作文互评标准

1.格式是否正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否有标题,标题是否居中;每一段的开头有没有空出两格)

2、是否有错别字(每出现一个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3、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准确—(每出现一处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4、是否有错词病句(每出现一处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5、语言表达是否明确(5分)

6、内容具体、充实

7、中心是否明确(10分,是表达程度酌情给分)

8、结构安排是否合理(10分)

9、字迹是否工整(5分)

10、是否有创新(10分)(说明:可以从文章的题目、结构方式、描写方法、开头结尾的设置、过渡段的设置、文章写法的运用、修辞句式运用等,这一标准主要是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写作兴趣)

总 分:50 实际得分: 评 语: 评 分 人: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篇2

关键词:英语描写文,景物描写,技巧

英语写作中的四大文体功能各异。说明文重在解释, 议论文意在说服, 记叙文用于叙述, 而描写文则是为了描绘, 为了用文字再现事物的本来面貌, 需要细致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语言表达力, 是最能体现语言功底, 最美也是最难的文体, 其中, 景物描写更是相当具有挑战性。进行景物描写存在两种可能的目的, 一种是记叙文中为情节铺设而进行的环境描写, 另一种是为了描绘景物而专门写景。前者要根据情节需要而进行选择性的描写, 后者则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重点。

当我们面对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时, 常常有将它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冲动, 但又往往不知从何写起。即使写出来, 也时常显得单薄无力、枯燥无味, 全然失去了景物原貌的丰满和生动。那么如何才能在英语写作中实现生动的景物描写呢?本文以《英语写作手册》中的两篇范文“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及“Lajia Temple”为例, 试图总结出英语写作中景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技巧。

1 抓住景物的核心气质

万事万物其实都会散发出某种特定的气质, 比如白杨给人挺拔、正直、刚毅的印象, 荷花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 一张破旧的桌子能引发怀旧的情愫, 一张布满皱纹、黝黑、粗糙的年迈农民的脸满载着生活的艰辛、岁月的厚重及农民特有的质朴。同样地, 每一个情景也都会为某种气氛或精神所围绕, 比如断壁残垣弥漫着悲凉沧桑的气息, 花团锦簇最能展现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面貌, 冬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显得宁静纯洁同时也荒凉萧条, 荒漠中的一片绿洲歌颂了生命的力量。因此, 在进行某个景物的描写之前首先就必须抓住该景物的特质, 这是它的灵魂, 是它区别于其它一切景物的最核心的地方。比如“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描绘出来的中东集市古老、繁华、祥和;而“Lajia Temple”中描写的寺庙宁静、安详、庄严。

2 描写详略得当

为了突显景物特有的气质, 对景物描写的方面必须有所选择, 不能面面俱到;并且, 对所选方侧面的描写要区别对待, 有主有次。总之, 在景物描写中, 要做到取舍得当, 详略得当, 始终围绕景物的核心特点进行描述, 保持全文的统一性, 摈弃任何与这个中心无关的信息, 同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方面进行重点详细地描述。“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作者只选择了入口、布料市场、铜器市场及亚麻子油市场来进行重点描写, 因为它们最贴切地体现了中东集市繁华、古老落后、和谐的特点。作者还对地毯市场、调料市场、染料市场等以及院落里骆驼的安详画面进行了简略描写, 进一步强化以上的特点, 且使描写有详有略, 避免单调乏味。

3 调动多种感官体现事物特点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主要通过看、听、嗅、尝、触来感知事物。描写景物时, 为了在文字中重现人们对某个事物的感知从而使描写形象生动, 作者要能够调动起现实景物所调动起来的相同感官。在“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 为了表现出中东集市入口处的喧嚣热闹, 作者不仅描绘了行人如织的画面, 而且描写了各种声音交织的情景, 如“harmonious tingkling bells”, “stall-holders”的叫卖声、“donkey-boys and porters”的叫喊声、“purchasers”的讨价还价声。同时, 集市外面的广场充满了“heat and glare”, 而集市里面却是一个“cool dark cavern”, 这种触觉上的强烈对比突显了古老集市的阴凉。铜器市场对感官上最具冲击力的是敲打各种铜器的声音以及铜器反射灯光时发出的刺眼的光和火炉的火光。因此, 在描写这个区域时作者一方面充分运用了各种拟声词, 如“tinkling”、“banging”、“clashing”, 另一方面抓住了火光的灵动, 如“dancing flashes”、“glowing bright and then dimming rhythmically”等等。在“Lajia Temple”中, 作者只运用了视觉, 因为寺庙调动起来的其他感知并不典型。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视觉是最常见的感官, 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绝大部分也都来自视觉。对视觉的描写虽然常见, 但在描写景物时, 如果能充分运用好色彩和光线对视觉的冲击, 会达到鲜明生动的效果。比如, 春天山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鲜亮的色彩, 在对其进行描写时就可以突显出这个特点, 因此在描绘任何事物时都可以加上表颜色的修饰词, 如“green slope”、“bright flowers”、“snow-white cloud”、“blue sky”等等。

4 为景物注入生命的元素

物体即使再美丽, 如果缺少灵动、缺少生命, 这种美丽就会显得苍白。在描写景物时不妨赋予它生命的元素, 使其灵动起来, 是其活起来。在“Lajia Temple”里, 作者描写高僧离去后留下的石质棋桌时, 回顾了高僧离开前常跟村民在此下棋的情景, 这使本来冰冷的、没有生命的石桌顿时充满了温暖的生命气息。而在描写Sakyamuni的雕像时, 作者写到佛祖的长袍紧紧地裹在身上,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称其好似“has jus come out of water”;而对Lajia-meshi雕像的描述中, 作者同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称他左腿抬起, 似乎“were stepping swiftly into the gate of heaven”。不难看出, 运用想象、使用修辞手法同样能给原本冷冰冰没有生命的物体赋予灵气。

5 始终保持清晰的方位

景物描写的要点之一就是清晰的方位。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景物的感知是一拥而上的, 但文字描写呈现的方式是线性的, 因此景物描写要还原事物本来的面貌就一定要遵循非常清晰的方向, 否则读者脑海中的景物就会乱成一团, 无法清晰立体起来。如“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 “one of thepeculiarities of the Eastern bazaar is…”、“one of the most picturesque and impressive parts of the bazaar is…”、“elsewhere”、“perhap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thing in the bazaar…”这些句子散落在文章中, 就好比是漫长的路途中事先做好的标明所在地的标识, 结构非常清晰。而“Lajia Temple”则是大量运用方位词来表明视线的方位, 如“lead…straight to…”、“stretching ou before your feet”、“at both side”、“on the left”、“on the right”、“right in front of”等等。

6 通过灵活运用句型使描写连贯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是连续、不间断的。同样的, 对事物的描写也应该尽量保持连贯, 尽量减少对读者思路的干扰, 这就要求作者在描写某个事物时, 尽量将一眼望去眼睛聚焦所看到的所有信息都有序地包含在一个句子里, 这也是描写文中大量存在长句子的原因。比如“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对亚麻子油市场里骆驼压榨亚麻子浆情景的描写中, 作者就一口气将所看到的信息全部放在了很长的句子里—“The pole is attached at the one end to an upright post, around which it can revolve, and at the other to a blind-folded camel which walks constantly in a circle, providing the motive power to turn the stone wheel”。而在“Lajia Temple”中, 作者在介绍小路两旁的物体时, 由于上文的描写刚好到了小路, 为了使视线不受间断, 作者运用了倒装句型, 使下文的描写以小路开头:“Stand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path are…”。

7 用词精确具体

作为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表意单位, 词汇是景物描写的最基本工具。要使对景物的描写生动形象, 根本的是要词汇生动形象。在表达特定语意时, 词汇有上下义之分。上下义是相对而言, 上义词相对于下义词来说比较抽象笼统, 而下义词相对于上义词更精确具体。为了使描写更形象具体, 用词也应该尽量具体精确。比如, “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 作者大量地将形容词及名词直接用作动词, 从而使表达更简洁形象, 如“thread”、“narrow”、“price”、“honeycomb”、“tower”、“dwarf”等等。另外, 作者在选词本身就尽量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词汇或表达, 比如说, 描写集市入口为“extend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形容在拥挤的集市里行走用了“penetrate”、描写亚麻子油市场里制油人跳到横木上利用自己的重量带动滑轮时是“throw his weight on to…”。

描写文是一种十分体现文字功底的文体, 而上乘的景物描写作品更是能够展现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深厚的语言表达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写好景物描写绝非一日之功, 而需要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练笔。

参考文献

[1]丁往道, 吴冰, 钟美荪, 等.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叶润桐.精采的景物描写—鲁迅笔下的月亮[J].贵州文史丛刊, 2007, (3) .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篇3

1.了解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顺序及其所起的作用。

2.根据文章中心和人物感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景物描写顺序行文。

【技法指津】

在一篇非单纯写景的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应点到为止,不宜过多铺排。因此,同学们要想抓住景物特征,除了要从细节上凸显景物的与众不同外,还要精心设计描写景物的角度,做到景中有序。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描写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这些景物在视觉上由低到高,在我们面前营造出一个立体的空间,展现了鲁迅的童年乐趣。

那么,怎样才能有顺序地描绘景物的特征呢?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供同学们借鉴。

一、定点写景。即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按照空间顺序,以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描绘景物。即选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

2.按照时间顺序,写出景物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特点。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的状态是有变化的,若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就可以表现出景物丰富多彩的特征。不过,行文时具体选用哪种时间顺序,还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3.时空结合顺序是指随时间的推移而转换观察点,由点的转变而改变行文模式的一种写作顺序。这种顺序,能扩大文章的容量,比单一的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写作容纳更多的材料。

二、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而是一边走一边看,然后把看到的景物依次写下来。

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写游记或者参观记之类的文章。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同学们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牛刀小试】

风雨中的树

□殷宇琴

我坐在窗边,拿着那本《培优题》发呆,窗外,漆黑的天空乌云涌动,犹如邪恶的女巫脸上的道道皱纹,闪电猝不及防地划破长空,轰鸣的雷响使我无法平静下来,心中感觉更是烦躁。

不由得,我把视线移到窗外,感觉眼前的道路一片迷茫。接二连三的考试失利使我像在风暴中独自航行的小船,飘浮不定,一种无力感顿时涌上心头。刹那间,我仿佛跌入了情绪的低谷。

忽然,一抹翠绿晃过我的瞳仁,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棵树!一棵在暴风中挣扎的小树!它被来势汹汹的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雨点无情地击打着那失去生机的叶片,雷电狞笑着要劈断它的手臂……

“这棵树怕是斗不过风雨雷电了。”我喃喃自语着,“既然斗不过,又为何去做那无谓的挣扎呢?”望着在狂风中摇摆不定的小树,我苦笑着悲叹。

出乎我的意料,那棵小树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青翠,但它却不肯低下头来屈服。即使风威逼着它,雨击打着它,被压弯腰后,它也会再次挺直腰杆。见状,我随手抄起一本古诗集,不经意间看到一首诗,其中有两句点醒了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没错,我不能因为几次考试失利就选择放弃,从哪里摔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我坚信,下一次考试,我一定能考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我望着窗外那棵笑对风雨的小树,心里盈满了浓浓的感动情怀。

不知何时,雨停了,乌云散了,太阳照耀着大地,雨后的阳光格外灿烂。那棵勇敢的小树在日光中挺立着,树叶被洗得油绿发亮。是的,人生怎么可能没有暴风雨,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阳光,把握好自己的航向,就必定能收获人生丰硕的果实。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望着眼前依旧笔直的小树,我又埋头做起题来……

点评:文章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细腻地描绘出小树在“风雨中”“风雨后”两种状态下截然不同的形态特征,将“我”考试失利后陷入低谷到看到小树笑对风雨时内心的触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结尾的议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读后发人深省。

【误区提醒】

一、记叙文写作时,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情应是第一位的。要学会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去选景、写景,而不是根据写景的需要去抒情。

二、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应该像散落在草原上的小花一样,分布在文章各处,不宜出现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也不宜像“独立成文”的景物描写那样细致。

【延伸训练】

请以“还记得那抹 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写作前,同学们首先应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难忘的风景”等等;然后选取自己或他人与这处风景之间的事例进行写作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务必要注意对景物的描写顺序进行恰当的选择;一旦确定了描写顺序,就应结合文章的中心来考虑。

描写景物的古诗中考写作素材 篇4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苏轼:《临江仙》)

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柳永:《采莲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李煜:《望江南》)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李煜:《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州头。(毛泽东:《沁园春》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毛泽东:《菩萨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水调歌头》)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 篇5

邛崃市平乐中学 诸凤

摘要: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及重点,也是学生望而却步的难题。作为老师自己,在教学中也很难把握此类课程的安排与指导。往往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和很多的时间,却收效甚微。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学生写好作文。下面,我就作文教学中的景物描写这个版块作为切入点,浅显地探讨一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 指导 景物描写 正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景物的描写,这也是初中学生写好其他文体的基础。所以,初中语文写作的景物描写板块对于学生来讲,十分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呢?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初探。

一、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

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如:

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如:

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我攀登过峰 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5.注意运用修辞手法。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除了注意观察,学会积累之外,还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说《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这就是一个比喻句。虽然我从没见过漓江的水,但我在商场里见过碧绿的翡翠,就能想象出漓江水的颜色。还有《观潮》中写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梆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每当我读到这儿,就好像真的看到潮水向我猛冲过来似的。

写景时,我们可以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等方面抓住特征来描写,这几方面的描写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动,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开头与结尾景物描写的重要性

用景物描写开头和收尾这个方法是写人叙事写作的最常用的笔法。开头和结尾中的景物描写,绝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而必须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寄托一种情思,可以象征一种情态,可以表达一种含义,可以突现一种情境等。

1、在文章的开头,运用景物描写,为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渲染环境、提供背景,能给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写景的内容,可以是天气情况、自然风光、建筑设施,可以是动景静景、远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们都爱好景物,也最喜欢写景,这种开头,会一下子抓住读者,有助于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开头运用景物描写,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写景的文字不能过多,不能一写到景物,就没完没了,无始无终,结果,景物写了很多,显得头大身子小,文章不匀称;二是要重点突出,主要景物多写一些,次要景物点一下即可,不能样样都写,结果都没有写好;三是写景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要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有密切关联,景与人事不能脱节,更不能把景物写成了文章的累赘。示例:走完长满了青苔的石板路,跨过一丛歪歪斜斜的篱笆,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板门,有一扇窗镶嵌在古老的青砖砌成的墙上。窗纸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横横竖竖的窗格,糸满了长长短短的红丝绳。红丝绳在风中无助地摇曳,像是谁在哀怨地诉说,又像是吹不散的淡淡哀愁„„

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在几年前,那时候正在上初中,年少轻狂,不识人间愁苦为何物。草草翻过几页,也许是青春期的判逆吧,那时的我对那些被大肆吹捧的东西不屑一顾。因而,虽然躲过许多糟粕的烦人苦,也与许多精华失之交臂。再加上这样一部深沉的作品,自然十分含蓄蕴藉,情节的设置上也没有武侠小说或短篇小说那样紧张而迂回,抱着这些偏见,失去了深读的机会。

往事可以怀念,但不应该再悲伤。阳光曾这样对我说过。她还说,我们都生活在轮回中,所有未完成的故事,可以来世再续;她还说,午夜的星空很美,星空下是另一个世界,是一个比白天更加喧嚣的世界;她还说,也许一切都是前生注定的吧,忘记的,和没有忘记的。

我静静地回忆着,仿佛阳光在我耳边低语。一些强烈的光线猛地穿越层层夜幕,直奔另一个未知的空间。我静静地回忆着,毫不停息,往事奔腾咆哮,时而却又沉默无声。黑暗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可以让你回到多年以前。我静静地回忆着,阳光,她的笑,她的泪,她的一切,我们的一切。

2、文章结尾的景物描写往往可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同时,用景物描写结尾还可以给文章造成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示例: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青春是一株大地伟岸的树,但我明白,一株独秀永远不是挺拔,成行成排的林木,才是遮风挡沙的绿色长城。即使青春是一叶大海孤高的帆,但我明白,一叶孤帆很难远航,千帆竞发才是大海的壮观。(《青春》)

林清玄曾说过:“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而“帮助”是我们的心灵最单纯最明亮的底色。是帮助,为饥寒交迫的人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阳光;是帮助,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是帮助,让在黑暗袭时孤苦无依的人有耐心期待天光。

让我们尽情吞吐这种生命的养分,即使风沙侵袭,我们的人间依然温暖如春。(《温暖人间》)

“红杏枝头春意闹”,美丽的花儿只有绽放于枝头,才能吸引寻春的人们艳羡的目光,才能引发诗人由衷的赞叹。

“留连戏蝶时时舞”,缤纷的彩蝶只有张开靓丽的翅膀,才能倍受春光的抚爱,才能飞进少女多彩的梦中,成为永恒。

小草不屈从于冰雪天地的扼杀,不怕漫天野火的焚烧,一夜春风,绿了天涯。大雁不满足于巢穴的闲适,奋翅高飞,将生命的画卷描绘在蓝天白云之间。

这,就是表现,表现自我,表现人生,表现生活的真谛。

人生需要表现,生活需要表现。没有表现的人生是灰色的人生;缺乏表现的生活,是死寂的生活。在生命的长河里,每一个人都应腾跃起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浪花。(《活出真我的风采》)

总之,景物描写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文中不会为写景而写景。离开了人或事,记叙类文中,写景就变得毫无意义。“万丈高楼平地起”,教学中往往因为没有意识到第一步的重要性而使后面的分析限入山重水复的境地,有的学生凭印象分析,跟着感觉走,甚至有的学生摸不着头脑。语文分析的过程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弄不清第一步,就会导致理性的缺失。教师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答出了好的答案,而要注重学生对方法的探索和掌握。比如:整体感悟的方法、概括的方法、分析语段作用的方法、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篇章结构的方法、分析感悟修辞作用的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不要产生依赖性,满足于听别人回答,听老师的点评,满足于发表了一下见解。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独立地用自己的语言来尽量准确而完备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参考文献:《作文与素材》2013年第12期

学习描写景物作文600字以上 篇6

蝶恋曾经花栖处。今日飞翩,归来梧桐木。欲寄眷恋与何物,原是停留花落故。

——题记

鱼儿在江河中休憩,然后游向广袤无垠的大海;鸟儿在树枝上休憩,然后飞向无拘无束的天空。

蝴蝶的飞翔,总是走走停停,它没有固定的居所,亦没有无止的旅途。停留在木牌上的这只蝴蝶,在我看来是人生中美丽的一瞬,可在它看来,仅仅是旅途中的一个中转站而已。如同我们自己,总行走在路上,累了,倦了,风餐露宿也好,锦衣玉食也罢,总有片刻的停留。而从湖南行至云南,亦是我人生的一场休憩。这彩云之南的国度,天空蔚蓝的背景衬托得朵朵白云越发光彩,满眼的绿意和柔和的气候更是叫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宛若织出的篇篇行云流水般的乐章。仿佛时间早已停滞。

木牌成了蝴蝶的眷恋,亦是云南成了它的眷恋,与此同时,这天空之城亦成了我的眷恋。

人生没有永远的旅途,也没有永远的休憩,如同这只蝴蝶的人生,飞翔过,拼搏过,停留过。

一处眷恋便是一处停留。我们总诉说着“蝶恋花”的故事,用优美婉转的曲调谱写“蝶恋花”的传说,因为花儿便是蝴蝶的眷恋。它停留在娇艳的花朵上,或是这块毫不起眼的木牌上,如同今天我流连在这云南的土地上,充满了中转时的轻松愉快,期待着时间的缓慢流转。

也许是这只蝴蝶嗅到了树木的气息,寻找着自己眷恋的花朵,也许它是真的爱上了这篇土地,爱上它的一切,又或许,它让我想起梁祝化蝶的故事,它在寻找着自己今生的另一半。无论如何,蝴蝶停留过,便留下它眷恋的足迹。何处,只是万千眷恋中的一种牵挂,却是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眼前浮现我背着背包,悠闲地行走在古城之中的身影,我在行走,却是人生之中的一次停留。云南成了我眷恋的地方,一处停留的地方。

停留在人生中必不可少,否则就是毫无目的地走向人生的终点;眷恋也必不可少,否则便是行走在土地上的一具行尸走肉。云南的神秘力量,洗净了我眼中的尘埃。

勿小看景物描写之作 篇7

出现这些情况, 是因为刚进入高中的学生, 在他们的脑海里, 更多的是纯记叙的概念, 还没有完全体会到描写的魅力。而作为高中的启蒙老师, 就非常有必要结合课堂所接触的篇目, 让他们彻底了解描写在文章里不可或缺的作用。当然, 描写有多种类型, 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 每一种描写都有其各自的作用。下面, 谈谈景物描写对一篇文章的重要作用。

一、典型的景物描写能够渲染特定的故事氛围

一般人看到景物描写, 都会认为它无非就是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 其实不然。如鲁迅的小说《祝福》, 文章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描写: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接着一声钝响, 是送灶的爆竹。这是一段描写祝福景象的景物描写, 通过远远近近燃放爆竹的声音渲染了即将过新年的喧闹喜庆的氛围, 听着这样的声音, 每个人都虔诚地期盼着新年所带来的新气象。可就在这样一个景象里, 祥林嫂却如尘芥般被扫除得干干净净、无声无息、理所当然。这种万人共享的热闹和一人辞世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对比中, 无须千夫所指, 人性愚私、人情冷漠在小说开头就已直入人心了。

二、典型的景物描写能够烘托人物的思想情绪

景物虽然是客观的, 但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受, 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 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 进而产生共鸣, 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感、陶醉之情。在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里, 作者从热闹拥挤的人群中逃避到另一个世界——地坛里, 坐着或躺着, 看书或想事。日复一日的亲密接触后, 有了一段描写蜂儿、蚂蚁、瓢虫、露水等事物的景物描写。我们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时候走出来的, 但从这个过程却能知道这个过程有多么的艰辛。

在刚刚双腿残疾时, 作者什么都不想看, 什么都想不通, 看不到希望, 找不到出路。从这样一种茫然甚至麻木的状态到能感知草木竞相生长的声音, 到发现每一种生物的鲜活灵动, 不得不说, 作者把艰难复杂的心路历程都赋予在这段奇妙的景物描写中了。从中我们不难窥见, 作者已然明白, 每一种生灵, 不管它是多么的纤弱, 不管它是何等的渺小, 它们都有自己独特而永恒的生存价值。人亦如此, 自己也尽然。所以与其说露水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还不如说作者颓废挣扎的心理轰然倒塌, 明白人生真谛的作者顷刻新生。

三、典型的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

虽然许多学生都懂得文似山峰不喜平, 但真正做起来却很有难度。因为取材于生活的事情, 偶尔可以用欲扬先抑法、设置悬念法、巧造误会法等方法, 更多的并不是一波三折而是平平淡淡的, 所以他们无奈地都选择了平铺直叙。写温暖, 莫名其妙地就温暖了;写顿悟, 迫不及待地就顿悟了;写跨过那道坎, 坎还没有设好就已经跨过去了。实则, 水到渠成地安排一些景物描写, 也能很好地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这样一个段落:上星期的数学检测已经揭晓, 我的心一下子随之跌落谷底。独自沿着校园的小径走着, 深感发自内心的无力与绝望。蓦地, 隐约有一抹淡紫在闪现。走近一看, 原来是紫藤萝花开了。淡紫色的小花氤氲着它所有的炽热与渴盼, 肆意地在寂寥与凄清的夜风中摇曳, 令人动容。墙角背后, 阳光稀缺、风吹雨打, 但是它以这般独特的美丽震撼了世人。望着它, 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信念, 它会伴着我穿过无知彷徨的津渡, 找到新的奋斗的方向。这样的景物描写就为小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 自然而然地推动作者心境的变化, 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很多名篇也是如此安排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从一开始的颇不宁静到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最后我什么都没有, 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推动的。

四、典型的景物描写能够深化文章的主旨中心

有人说过, 景物描写在揭示文章的主旨上, 有时和一个情节一样担负着同样的作用。景物描写运用得好, 往往能收到“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 好的景物描写可以成为文章主旨的闪光点。

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边城》, 他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山青青、水冷冷如桃源般优美而又相对封闭极具地域特色的生活环境。这样的湘西凤凰城, 风光秀丽, 民风纯朴, 人与人真诚相待。而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 就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 借此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 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由此可见, 表达深刻的主旨, 不一定非得使用重词浓笔, 有时在自然隽永的景物描写里, 同样也能够收到强烈的反响。

用心体会景物描写, 精心安排景物描写, 不同的景物描写会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它将给你的写作带来意想不到的生动效果, 让你再也没有作文字数之忧, 唯有作文意味深远之悦。

景物描写漫谈 篇8

明晰概念之后则首先需要知晓优秀景物描写的要素,古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就是说别人难以描写出来的景物,你能写出来,而且好像就在读者眼前一样,这就是好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优美逼真之感,读完文字,仿佛置身其中。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不论写景还是状物,其方法是共通的。

首要的是放慢脚步,静下心去欣赏。这一点看似很虚,许多人尤其青少年很难做到,因为青少年好动,大多不愿倾听与观赏。美学大家朱光潜说过:“慢慢走,欣赏啊!”希望有志于写好景物的学生,千万不要因浮躁而走马观花,从而辜负了身边的风月。

有了欣赏的心态还需要一双慧眼去观察,观察一词谁都可以说,但是真正能观察到位的怕是极少。观察先要看的是个大概印象,就像平日里做一件复杂的事,首要的是有个整体把握。打个比方来说吧,去看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说这一景物给人以温柔细腻感,这就不准,除非另辟蹊径,找一个与众不同的理由,否则读者就不会信服。

找准初步印象之后就要学会抓景物的特点,一种景物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那么这段写景的文字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抓不准,那么不论语言如何优美都是浮华的文字堆砌,毫无意义。举例而言,要写晚秋时节的银杏树:其最大的特点自然在于那泛着浓黄的树叶,这种黄有别于其他树叶的枯黄,而且银杏树的树叶往往是整棵树皆黄,有种凋零前的悲壮感,这是一大特点;第二大特点是它在落叶时往往是一大片树叶纷纷而落,有种独特的飘零之美。合起来,就可以发现晚秋时节的银杏树有两个特点:浓重的颜色和零落的美感。抓住特点之后还要能细致入微,将景物细部呈现出来。比如,要写西安兵马俑,其特点当然工艺精湛,逼真精致,这种精致则需要观察它的细部。比如,兵马俑的头发丝丝可见,这可是历经千年之后留存下来的,这种精致是无与伦比的,其建造者手艺之精湛也就在不言之中了。

说了这许多,有一样已经在叙述之中了,那就是写景物需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乱写一气,东拉西扯,写了很多却让人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结合上面的文字来举个例吧,譬如,真要写一棵晚秋的银杏了,不能一上手就马上看见什么写什么,先要感受一下整体印象,把这种印象写出来,接着抓住它的特点,最后再写树的一些细节,这样的描写就有层次感。当然顺序不是唯一的,可以是由上到下的方位顺序,也可以是时间变化顺序。这样别人读的时候,就会一步步通过文字想象出画面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也是最难的,就是写“神”。上面讲的都是写“形”,写“神”就不仅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善于感悟,能由眼前的景物生发出一些联想或者想象来,进而能在这些景物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或者思考,那么这个景物就是有灵魂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好的景物描写的更高标准。还是以那颗晚秋的银杏树为例来说,可以由它想到许多,想到人生的飘零,想到繁华的衰落,想到生命的更替,等等。当然,这些东西不可随意去套,要能结合自己当时遇到这棵树时的心境,能巧妙地将自然的现象与自己的情绪心境相结合,而且结合的天衣无缝就是有境界、有情韵了。

写作 学习描写景 篇9

知识与能力

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过程与方法

学习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教学难点

通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当你看到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时,你一定很想把见到的美景记录下来,和别人一起分享,因此学会自然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二、方法指导(一)景物描写的含义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二)描写景物的技法

1.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1)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

如《春》中对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3)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其中春冬季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正面、侧面结合描写景物。

如《三峡》中多处运用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如用“两岸连山”的正面描写,“略无阙处”的侧面描写来写山的连绵不绝。用“隐天蔽日”正面写山高,而接着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描写侧面突出山高。正面侧面结合,更突出了山“连”“高”的鲜明特点。

3.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空间顺序——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游览顺序——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4.点与面的结合

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5.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笔下往往是不同的,而同一人笔下的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发生改变。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如《雨的四季》中,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6.运用一定的修辞,使语言更加形象。

如“夜,太静了,而且月光又像朦胧的银纱织出的雾一样,在树叶上,廊柱上,藤椅的扶手上,人的脸上,闪现出一种庄严而圣洁的光。海似乎也睡着了,我听到轻柔的浪花拍在沙滩上的微语。”(刘白羽)适当联想和想象,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朦胧、轻柔和海的寂静。

三、文题展示

1.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2.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四、写作指导

1.“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除了景物描写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写作时可以按一定的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2.注意描写范围的选择。可以将窗户当作一个“画框”,只描写“画框”内的风景,也可以将视野扩大到窗外能看到的所有景物;可以选取窗外景物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的描绘,也可以整体勾勒,把握全局。可以围绕窗外景色最主要的特点,给景物描写定一个基调,如美丽、欢乐、忙碌等,描写时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3.要抓住所选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比如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暴雨倾盆,秋天枫叶似火,冬天雪花纷飞等。除了写某一季节独有的景致,还可以写某个景物在某一季节的特点。要把“我”对所有季节的喜爱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范文评析

春夏秋冬的表演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员,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绝招。

瞧,翠绿的大幕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彩缤纷的鲜花,向台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地,飞向绿色的树木。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恰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用五色相间的丝线绣出了怒放的花朵。春姑娘红艳艳的面颊上浮现出醉人的春天微笑。她笑着,轻轻地退下台去。

翠绿的大幕拉拢了。

台上翠绿的大幕,慢慢变成了深绿,然后缓缓拉开了。啊,夏出场了。夏似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健步走上台来。夏的眼睛灼灼发亮,环视着台下的大地,大地上顿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无数的臂膀,遮住夏火热的目光,洒下一片荫蔽。夏的目光到达哪里,哪里就是一片酷热,一片骄阳。

夏施展过自己的绝技,满意地收起了目光,退下台来。深绿的大幕也随之闭拢了。

深绿的幕布很快变成了金黄色,这预示着美丽的秋将出场了。幕布缓慢地拉开了。美丽的秋,身着金黄色的衣衫,出现在舞台中央。秋用细细的手一指,大地立即变得金黄一片。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的取出一只只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一位满含羞涩的少女,害羞地笑着,款款步下台去。

冬天来了!冬像一位爱干净的小女孩儿,浑身雪白,连幕布也由金黄变得雪白了。冬戴着雪白的绒帽,穿着白色的绒衣裤,脚上着一双白皮靴,就像一个可爱的白绒球一般。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挥着雪花飞向大地,去清除那里的污垢。雪花们顺从地听从冬的指挥,舞动着美丽的六角形身体,飘落在大地上。不一会儿,大地便白茫茫一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着大地上的变化,高兴地笑了,胖胖的小脸上出现两个小小的酒窝。她蹦着,跳着,拍着小手,如一个快活的小绒球,滚下台去。

白色的干净的大幕也随着冬的退场而闭拢了。

就在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演员表演各自的绝招时,时间老人的步子也飞快地迈动着。当冬表演结束后,一年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大地上的景物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而不断地变化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位神奇的魔术师,在自然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着各自的节目,表演着……

祝愿他们的节目能越演越好,使人们更加热爱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总评:作者别出心裁地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和神韵,比喻成四幕剧来描写。于是,描述了新的画面:大自然是一座宏伟的舞台,大地是一张神奇的幕布,季节,则是高明的魔术师演员了。每个季节都表演出自己的绝招,春姑娘散花的轻盈,夏少年注目的火热,秋少女掷果的羞涩,冬孩子胖手的指挥,令读者油然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和美感。文章构思新颖,写得很有诗情画意。

六、课堂小结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或者是美丽的校园,只要对大自然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我们心里就会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只要仔细观察,精心揣摩,多读多练,要成功进行景物描写并不难。

景物描写教学 篇10

在繁华的都市里长大的我,整天呆在楼房里,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渐渐地也就很少会对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日暮晨辉留心观察了。一次语文课上,我学习了一篇描写晚霞的文章,文中的晚霞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从那一刻起,我对晚霞就充满了幻想和期盼。总想着有一天自己能亲眼目睹它的芳容。

真是踏破铁鞋无匿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天,天气非常好,艳阳高照,天空中不时有朵朵白云飘过,真是欣赏晚霞的绝佳日子。我岂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赶忙和同学相约晚饭后一起去广场上看晚霞。

傍晚,我们如约来到广场上,挑选了长廊里一处视野开阔的位置坐了下来,静静地迎接晚霞的出现。不一会儿,晚霞上来了,我们立刻被这壮丽的场面吸引了。看着这美丽的晚霞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理不禁有千言万语要对它说。

晚霞,你实在是太美了。一团团、一簇簇,红的像火,美的像诗。你的形状真是千姿百态,变化莫测。有的像杀气腾腾的百 兽之王——老虎;有的像蜿蜒盘旋的长龙;有的像面貌美丽、婀娜多姿的仙女;有的奔跑如飞的金钱豹;有的像辛勤耕地的黄牛,还有的像驾着祥云身穿金甲圣衣的孙悟空等等。真是变化无穷,美不胜收!

晚霞,你真是善解人意。看到你我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你是我的知心朋友,我会将所有的烦恼和不快,打包成礼物送给你。

立体景物描写探微 篇11

一.远远近近,形成立体感。

描写景物就像画一幅风景画,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先画轮廓,再突细节。远景给人以全貌,但不细切,近景给人真切,又缺乏立体感,这就要求作者将观察中的距离伸缩。

如:云团缓缓的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了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金盘,辉煌灿烂,金光耀眼,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上的小鸟,都被这突然降临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

本段既有远景勾勒——亮堂堂,又有近景描写——青蛙、蚂蚱、小鸟,是通过远近不同画面组合而成,给人以立体感。经常用到的有如下两种换景方法。

1.定点换景

如: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2.移步换景

如: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二.物物我我,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客观的,但若不能给景自然地烙上情印,这样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其实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是密切相关的,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这就要让景与情有机融合,只有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那么如何为情感的抒发找好婆家使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关键要挑选好景物,所选取的景物具有的特点必须与作者抒发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处,正所谓“亮景写喜情,暗景写悲情”。写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大自然的壮美,更重要的是写出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只有情景交融才能让人感受到你笔下的景物生动,形象,真切,令人陶醉。

鲁迅在《故乡》是这样描写故乡的:“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由静到动,何等传神。此情此景,“我”心伤故乡之情,已跃然纸上。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景与情可谓有机交融。

三.虚虚实实,意境深远。

“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雨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同时,写景不可能把所有的景物一一写出来,而应截取那些富有代表性的部分,其余留下空白,让读者进行联想。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只截取一支由此而产生时空纵横想象,形成立体感。

四.动动静静,情趣盎然。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如李白诗:“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李白借助动态语言描绘出天姥山的气势磅礴,令人赞叹。又如:“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杈叶,像是和狂风乌云去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像不应该似的。”作者李健吾凭着他那神奇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把泰山松描绘得千姿百态、情趣横生。

五.浓浓淡淡,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一审美观念告诉我们:描摹景物不可只“浓”或只“淡”,而应该“浓”和“淡”相配适宜得当。“浓”就是要浓墨重彩,即对景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精雕细刻;“淡”就是轻描淡写,即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画出景物的特征。怎样做到“浓”“淡”相宜呢?“浓”绝不是事无巨细都需花费笔墨,“淡”也绝非都寥寥数笔,简笔勾勒,而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进行选择。对于那些与主题或所要表达的情感关系密切的景物要泼墨浓洒,也就是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从性质、形态、大小、色彩、声响、滋味等方面着力描绘,使之鲜明、具体和生动。与主题有着间接关系的则要淡墨勾勒,使之简洁、传神。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又如《鄱阳湖日出》:“如果天气好,还可以看见鄱阳湖上的日出。水天相连的地平线上,由淡青变为淡黄色,渐渐又由淡黄变为绯红、深红、金红,紧接着金光四射,跃出一轮红艳艳的朝阳!霎时间,整个鄱阳湖显得生机勃勃,碧蓝的湖面上金波闪烁,白帆点点。再看看含鄱口左边高耸云霄的五老峰和右边陡峭的犁头尖山,啊,百里鄱阳湖一齐被收揽在这两山夹峙的豁口中了,含鄱口由此而得名。”

再如杨朔《黄海日出处》:“好几天来,一直阴沉沉的要下雨。可是现在,天空像绷紧的淡蓝色绸缎,清澈明亮地笼罩在海洋和陆地上。嫣红与金黄的透明云彩,簇拥着它。一轮旭日,庄严地从水波涟涟、亮光熠熠的海面上升起,而海洋好像在它下面颤抖和脸红起来似的……这一天就是这样开始的。”

上乘的景物描写应当是情趣盎然、耐人寻味的,也是个性鲜活的。但由于各人的思想修养、感情陶冶、生活阅历以及种种心理因素不同,必然产生审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景物。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是经过作者对自然的认识与创造,是人化的自然,是作者灵魂的写照。

庄贵宾,语文教师,现居山东莒县。责任编校:王 玲

上一篇:青少年犯罪测试题下一篇:本科生2021经典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