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

2024-08-25

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精选8篇)

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 篇1

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

是依据教师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确定的以时间为单位的教师工作量数量衡量尺度。它是衡量教师是否完成其职责的重要的数量标志。它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都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工作量数量标准的实际确定是比较困难的,但从理论上说,教师工作量数量评定标准不能是个别劳动时间。所谓个别劳动时间,是指单个教师为完成教学诸环节及其职责范围内的任务而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千差万别的,确定教师工作量数量评定标准的尺度,只能是教师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或表示这种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现有的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在社会对教师合理的职责要求和受教育者平均的接受能力下,完成教育诸环节的过程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量和社会必要劳动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大体有三种情况。如果某个教师的个别劳动量等于社会必要劳动量,说明该教师恰好完成工作量定额。如果某个教师的个别劳动量小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在一般情况下就说明该教师没有完成工作量定额。对于没有完成工作量定额的情况,要分清是由于主观原因还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果确系由于编制数量确定有误,那么学校管理部门必须及时给予调整。如果个别劳动量大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则说明教师超额完成了任务,付出了较多的劳动量。我国在20 世纪50 年代,高等学校试行过《教师工作日和教学工作量办法》,1978年起原教育部重新拟定《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试行并总结、修订后,于1981 年正式颁发《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在这个《办法》中,根据每学年42 周,每周5 天,每天8 小时计算,教师工作的全年定额为1680 小时。

从理论上说,这个定额时间不属于教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按8 小时工作日制度的规定数乘以工作自然天数的小时积。与这个法定时间额相比较,我们在教师工作量的实际计量中,往往是用教师各项工作的实际时间,乘上相应的经过科学计算和处理的加权数。教师各项工作的实际时间可以制成调查表,下发到教师手中,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如实进行填报。调查表汇总上来之后,测算出本校教师从事各项工作的平均时间,以及占总的工作时间的百分比。一项调查表明,高中教师的备课时间是每周18.4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13.9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4.2 小时;高中教师的授课时间是每周10.6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11.3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2.4 小时;高中教师的作业批改时间是每周11.8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11.2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0.3 小时;高中教师的辅导时间是每周4.9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5.15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6 小时;高中教师的第二课堂工作时间是每周0.49 小时,初中教师是每周0.9 小时,小学教师是每周1.2 小时。

在教师工作量数量评定标准这个问题上,还需说明的是计量标准的单位问题。我们认为,以自然小时为单位比以学时为单位相对好些。有三方面原因:其一,教师教学工作量中的授课时间表面上是以学时计算的(40 ~50 分钟),实际上与授课有关的其他教学环节所花费的劳动时间都是以自然小时为单位来计算的。其二,课间休息的10 分钟,表面上好象不属于教学时间,其实不然。课间休息时间是师生授、听课的必要条件,它虽然发生在劳动过程之外,但属于劳动过程的继续,是授课时间的延长。其三,以小时为尺度来计量教师工作量,兼顾了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不同劳动特点,非教学人员不适于用学时来计算工作量。

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 篇2

《标准》此次被列入标准制订修订计划, 一方面说明在过去的8年里, 《标准》对于我国住宅综合性能品质的提高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国家对于住宅综合性能品质的高度重视, 住宅性能认定在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里也必将继续发挥其基础性抓手作用。此次《标准》修订, 不仅仅是一次评价标准修改完善的具体工作, 更是整个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契机。

一、《标准》的特点

1. 首次将开发者、设计者、消费者三者统一到同一平台

首先, 对于开发建设单位, 明确不同等级住宅应该按照怎么样的标准去打造;其次, 对于设计单位, 明确了具体的空间尺寸等要求, 便于设计者的住宅作品达到理想的性能等级;再次, 基于消费者的角度设置各种评价指标, 使消费者对于什么是“好房子”一目了然。首次将住宅消费者的利益放到了与开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统一的高度, 真正实现了消费者与开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信息对称和地位对等, 真正将住宅消费者摆到了“上帝”的地位。

2. 用“五大性能”为住宅综合性能品质把关

《标准》将住宅的综合性能划分成适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五个方面, 分28个项目、100个分项、268个子项对住宅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和综合评价, 以最终确定住宅的综合性能等级。住宅适用性能是指由住宅建筑本身和内部设备设施配置所决定的适合用户使用的性能;住宅环境性能是指在住宅周围由人工营造和自然所形成的外部居住条件的性能;住宅经济性能是指在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的性能;住宅安全性能是指住宅建筑、结构、构造、设备、设施和材料等不形成危害人身安全并有利于用户躲避灾害的性能;住宅耐久性能是指住宅建筑工程和设备设施在一定年限内保证正常安全使用的性能。五大性能涵盖了住宅使用过程中的几乎所有关键指标, 因此, 能够真正实现为住宅综合性能质量把关的作用。

3. 用高于国家标准的指标引领我国住宅建设方向

《标准》比较系统地涵盖了住宅品质与住宅质量的各个方面, 是目前我国对住宅进行全面、综合、客观评价的唯一标准。其部分指标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引导性, 例如:关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设置、关于住宅隔声性能的关注、关于绿地配置指标的具体和细化、关于住宅各部分的使用年限的规定等, 都是基于对住宅全寿命周期内消费者使用全过程的考虑, 早于或者高于当时的现行国家标准, 引领了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标准》最早明确提倡住宅应全装修, 对于最高级别 (3A级) 的住宅性能认定, 对是否做到全装修采用一票否决的评定方法, 力推住宅全装修。这一规定对与纠正人们对住宅产品的片面认识、尽早摆脱“毛坯房”住宅长期困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住宅产品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促进了住宅商品向住宅产品的转化。

4. 引导和促进了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

《标准》虽然是一部推荐性标准, 但是其制订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在制定之初, 其很多条款都是高于当时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 具体一定超前性。它不是提出具体技术要求, 而是要对达到技术要求的程度进行评判, 在部分条款例如:关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设置、关于住宅隔声性能的规定、关于绿地配置指标的具体和细化、关于住宅各部分的使用年限的规定等, 都是优于其他标准规范的。在相关规范标准已更新的情况下, 该标准仍适用。例如:关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设置, 《标准》在“单元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中提出:“7层及以上住宅, 每单元至少设一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且为无障碍电梯”。而此时《住宅设计规范》 (2003修订版) 仅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 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此后, 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 (DB29-22-2007) 提出:“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 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其中应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住宅设计规范》 (2012修订版) 才对担架电梯作出较为严格的规定:“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 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从这个意义上讲, 《标准》的实施, 引导和促进了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

5. 将国家住宅建设发展要求贯穿于五大性能指标体系之中

《标准》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有关住宅性能的评定技术标准, 适合所有城镇新建和改建住宅;反映住宅的综合性能水平;体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产业技术政策, 倡导土建装修一体化, 提高工程质量;引导住宅开发和住房理性消费;鼓励开发商提高住宅性能。这些基本原则和要求都具体分布在住宅五大性能的指标要求之中, 既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又与国家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可以说《标准》将国家住宅建设发展要求贯穿到了五大性能指标体系之中。

二、住宅性能认定的重要现实意义

1. 住宅性能认定是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需要依托具体抓手来加以推进。住宅性能认定与康居示范工程、住宅产业化基地、住宅部品认证等, 都是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试行以来, 通过建立试点城市、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住宅性能研发基地等方式, 推动了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在全国各地发展, 同时也推进了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前已建立的龙信建设集团、浙江泰格集成房屋有限公司、苏州科逸住宅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博洛尼旗舰装饰装修工程 (北京) 有限公司、厦门万安实业有限公司、路达 (厦门) 工业有限公司、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 (集团) 有限公司、滁州扬子光大钢构住宅制造有限公司等8个住宅性能研发基地中, 有3个在住宅性能研发基地的基础上, 顺利成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2. 住宅性能认定是全面提升我国住宅性能品质的重要手段

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经过15年的发展, 在全国很多省市都成立了如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住宅产业化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处、房地产业协会、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房地产开发管理办公室、建委等住宅产业化工作机构。目前住宅性能认定项目已覆盖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陆续有1060多个住宅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预审, 460多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终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分别于2001、2002、2004、2006、2008、2009、2010、2013年, 对396个通过终审的项目分8批进行了公告。性能认定工作的大力开展和大量住宅性能认定项目的涌现, 切实推动了我国住宅性能品质的全面提升。是否通过住宅性能认定在很多省市都已经成为当地消费者购房时首要考虑的条件之一。

3. 住宅性能认定是保障住宅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程序

住宅综合性能品质的高低与住宅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住宅性能认定以住宅产品作为评价对象, 从消费者的居住体验和使用感受入手, 依据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来对住宅的各项性能品质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打分。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的住宅都是同档次住宅中综合性能品质较好的住宅。可以说, 住宅性能认定, 是通过认定这样一种技术服务的方式, 为住宅的综合性能品质把关, 为住宅消费者的权益把关。由于是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 并且依据严格的评价标准和程序来评审, 因此, 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的住宅必定是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安心使用的好住宅。

4. 住宅性能认定是为各类住宅示范项目把关的基础性评价工作

住宅性能认定是对住宅进行全面、综合、客观评价的一项技术工作。住宅性能认定不仅是衡量住宅综合品质的标尺, 更是为国家住宅试点 (示范) 工程把关的必要措施。按照根据《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建住房[1999]114号) 有关规定, 国家、省级住宅试点 (示范) 工程的新建住宅小区应申请住宅性能认定。“广厦奖”是经国家批准, 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和我中心共同组织的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综合性大奖, 获奖项目是由地方推荐、消费者认可、专家和评委认定的优秀的房地产项目。“广厦奖” (住宅类) 项目也必须通过性能认定这个标杆, 以保障其获奖项目的综合性能品质。申报“广厦奖” (住宅类) 项目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符合国家颁布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GB/T 50362-2005) 规定的2A级及以上性能等级标准”。“广厦奖” (住宅类) 项目的评价标准分为六个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前五个评价指标体系, 即为《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 (GB/T 50362-2005) 所规定的住宅的五大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分值也占到总分值的六分之五。自2007年起, 已陆续有192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终审并获“广厦奖” (住宅类) 项目殊荣。此外, 青海省还将住宅性能认定作为绿色建筑评价的前置条件, 符合相关条件申请绿色建筑评价的项目, 必须要先通过住宅性能认定;黑龙江省、上海市、青海省还将住宅性能认定与省内各类住宅示范、试点项目相结合。

5. 进一步促进了住宅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

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试行以来, 不仅建立了8个住宅性能研发基地, 由专门的团队深入研究提高住宅各项性能的专业技术, 如全装修、整体卫浴、内隔墙、节能窗、外遮阳、防水、钢结构、智能化等等。此外, 还着重研究住宅的环境性能, 编制了《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制定了行业标准《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技术要求》和《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和产品应用技术要求》, 并于2012年编制出版了《养老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此外,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A级住宅小区的标识系统建设要求, 提高住宅小区的环境性能, 鼓励和引导住宅小区的标识系统建设采用新技术, 进行科学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 以提高住区高新技术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 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活的需求, 会同南京建邺城镇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共同编制了《国家A级住宅小区标识系统建设要点和技术导则》, 目前已由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以说, 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开展, 促进了住宅相关技术的深入和广泛研究。

三、《标准》修订的导向和重点

1.紧跟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要求。住宅性能认定是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近年来, 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严厉政策频频出台、绿色建筑的迅猛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突破现状, 寻求长远、稳定、全面发展, 成为住宅性能认定制度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那么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紧跟国家房地产宏观政策要求, 是住宅性能认定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也是《标准》修订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导向。

2.进一步与相关标准规范相适应。《标准》与同期及以后发布和实施的标准和规范相比, 有需要协调的规定。例如, 同期发布和实施的《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为“全文强制的标准”, 其中规定“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 而《标准》规定:“申请性能评定的住宅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按此, 景观用水子项“不用自来水为景观用水的补充用水”应为含有“☆”的一票否决子项, 而现行本标准并非含有“☆”的子项;再如,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已修订为《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18-2010) , 而本标准中关于住宅隔声性能的规定所采用的评定项和指标与之都需要协调等等。因此, 《标准》修订时, 必须首要考虑与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相适应、相协调的问题。

3.进一步适应住宅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标准》实施以后的8年间, 已经有850多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预审, 400多个项目通过住宅性能认定终审。各个住宅项目所使用的住宅产业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本标准部分条文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住宅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例如, 关于可再生能源部分的规定, 《标准》原来只考虑了一个项目使用一种新能源的情况, 再生能源利用子项分值共计为6分, 两个子项太阳能利用或者利用地热能、风能等新型能源都可以得6分;但是未考虑到如果申请评定的住宅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 则分值将为12分的情况。况且, 随着住宅产业相关技术的进步, 一个项目使用两种及以上新能源的情况非常普遍, 诸如此类与技术进步相关的部分必须进行调整, 以适应住宅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4.进一步优化评定方法的科学性。本标准在某些具体评定技术方法上有需要改进的部分。例如, 节能评定项目中, 按照《标准》规定:“当建筑设计和围护结构的要求都满足时, 不必进行综合节能要求的检查和判别。反之, 就必须进行综合节能要求的检查和判别, 两者分值相同, 仅取其中之一。”依此规定, 由于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 同样是在夏热冬暖地区的规定性指标全部符合要求但没有利用可再生能源、没有遮阳设施的项目, 可能比规定性指标如体形系数和窗墙面积比等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 也没有利用可再生能源、没有遮阳设施的项目, 得分更低, 显然不是很合理。因此, 应进一步对《标准》中部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加以优化。

5.进一步丰富评价范围。住宅性能认定制度试行之初, 评价对象仅限于商品住宅。但是随着住宅性能认定对于提升住宅综合性能品质的作用的彰显和我国住宅供应的变革, 各类保障性住房在住宅供应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 住宅类别也日益增多。如今的保障性住房不再局限于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租房、自主性商品房等逐渐涌现, 另外,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住宅在部分地区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保障性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对居民基本居住条件的保障, 其综合性能品质也必须得到保障。因此, 必须丰富住宅性能认定的评价范围, 将各类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以及其他各类住宅试点、示范项目纳入评价范围。

6.进一步彰显《标准》的时代特色。老龄化是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的难题之一,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每年都有数十个关于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和提案。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将会是我国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与之密切相关的住宅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是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基础, “适老性”将成为未来住宅以及住区建设的新的特色和基本要求。因此, 住宅以及住区的“适老性”, 将是《标准》修订时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

7.继续保持《标准》的超前性。《标准》在制定之初, 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时隔8年之后的此次《标准》修订, 无论是在住宅发展趋势还是住宅产业相关技术应用上, 务必继续保持其超前性和引领性, 才能继续发挥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的重要作用, 继续使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服务于消费者、服务于开发企业、服务于政府。

四、结语

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 篇3

摘 要:教师职称评定体系是职业教育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职称评定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从职称系列、任职条件、评审组织和聘任办法入手,优化评价机构,完善评价标准,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本文结合石油物探学校教育培训系列职称评定工作,阐述石油行业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石油行业学校 教师 职称体系 建立

石油行业中职学校是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国内外市场发展为背景,为集团公司培训操作服务人员和为石油行业、区域经济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的学校。长期以来,评审困扰着专业技术教师,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做准备和参加评审。这就要求学校人力资源干部把工作做细、做周全,让每名教师都了解自己的技术职业生涯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细化了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流程和办法,为学校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石油行业教育培训系列职称体系建设的思路

教师职称体系的建设思路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育培训系列专业教师的水平,鼓励教师多出教学成果,推动学校多出双师、名师,保证和促进学校教学培训工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二、石油行业教育培训系列职称体系建设的内容

石油行业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系主要包括职称系列、任职条件、评审组织和聘任办法。

1.职称系列

在石油行业中,教育培训系列设定职业技术教育和员工培训教育两个专业职称类别(见表1)。

表1

职称类别中等职业学校

理论教学类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类实训教学类

高级职务高级讲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中级职务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

助理级职务助理讲师研究实习员助理实验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

员级职务教员 实验员三级实习指导教师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分为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三大类。

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类: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可申报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以下职称。

理论教学类: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可对口申报副研究员、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以下职称。

实训教学类:主要从事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教学工作,可申报高级实验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以下职称。

(2)员工培训教育专业。员工培训教育专业分为教育培训研究与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三大类。

教育培训研究与管理类:主要从事教学研究、教育培训研究、培训项目开发、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可申报副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以下职称。

理论教学类:主要从事课堂教学、辅导、组织研讨等工作,可根据培训机构层次选择申报副研究员或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以下职称。

实训教学类:主要从事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教学工作,可申报高级实验师或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及以下职称。

2.评审条件

在评审中,除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水平、学历及工作年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水平等条件外,石油行业还突出了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评价要求。以笔者学校教师为例,评审条件通常包括思想政治水平、学历资历,以及国家统考英语和集团公司统考英语成绩(60分以上)、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统考计算机成绩(60分以上),还包括工作业绩、授课水平、任课能力、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科研能力、论文著作、获奖成果等方面。笔者学校在教师工作业绩项中,对担任班主任情况进行了量化考核。即由学校学生工作部对参评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进行认定,考核参评教师任现职近三年有否担任班主任,连续三年任班主任加1分,连续两年任班主任加0.6分,任班主任一年加0.3分,如果连续三年班主任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另加0.5分。同时笔者学校对教师授课水平也加大了考核力度,对教师现任职以来个人教学工作中的教案、教法、实施效果、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量化评分,在任课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参评教师任现职以来所担任的理论教学课时数、承担实训实习的门数、专题讲座数量及其教学效果等,进行量化考核。

3.评审组织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由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以笔者学校为例(见表2)。

表2

高级职称高级讲师、高级实验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副研究员经学校上报基础材料、东方公司职改办审核通过后,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育培训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

中级职称讲师、实验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助理研究员经学校教师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推荐,由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

初级职称助理讲师、助理实验师、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教员、实验员、三级实习指导教师经学校教师初、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

行业教育培训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组织,一般由集团公司(省部级)专业化评审委员会或局(厅)级专业评审委员会负责。高级职称评审由集团公司按照专业化分工,由不同的局级单位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负责。中、初级职称评审一般由所在学校专业组教师负责,局级职称领导小组负责审核。

4.聘任办法

根据行业标准,结合学校的具体教学(培训)需要,在教师职称评审通过后,由局(厅)级单位统一下达职称资格任职文件,学校根据教学(培训)岗位具体聘用,再形成聘任文件。具体流程如下:学校党政班子根据限额从通过评审的教师中聘任→校长与受聘任教师签订聘任书→聘任期间进行定期及不定期考核→依据考核成绩续聘。

三、以教学能力为重点,合理设计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体系有效性的保障。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首先要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突出对教学培训工作业绩、技能水平、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改变单纯就论文、学历、行业职称英语和计算机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要求。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结合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等有关要求,对教师的学历、任职年限、行业职称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要求应有所放宽。对不具备规定的学历、资历、外语条件,但在本专业领域业绩突出的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可以破格评审中、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但须具备如下条件:对获得国家三等奖、省部级二等及以上奖项有主要贡献者,或对获两次及以上省部级三等奖项有主要贡献者。

笔者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分别设置了中、高级评审委员会,高级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各相关的局(厅)级单位选拔高水平的教学专家和行业技术能手组成,中级评审委员会成员由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以教学(培训)业务能力作为评审重点,采用个人述职、答辩、专家评议、量化评分、无记名投票等多种评价方式,并实行回避制度。这样能有效地评价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孙忠法.从职称评定到“双轨”并行——探寻职称制度30年改革[N].中国人事报,2008-12-05.

北京市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篇4

(2009-05-07 19:00:10)

一、初级教师职务经考核合格,直接聘任。各单位取消初评委,成立中高级教师职务推荐小组。

根据《资格条件》中“自2004年起,中学二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职务由用人单位按岗位需要,符合《资格条件》,经考核合格,直接聘任相应教师职务”的规定,初级职务免于评审(要填写《中小学教师初级职务聘任表》)。因此,各单位不再需要成立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请各学校参照初评委组建办法,成立中、高级教师职务推荐小组,校长任组长。其职责是:依据《资格条件》,对本单位申报中、高级教师职务的人员按本可使用职务数额向中、高级评审委员会推荐人选。

二、按《资格条件》中的规定,中学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含“小评中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不再办理资格认定,相应职务均应通过评审取得。

三、从2006年起,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按《资格条件》中相关规定执行。

(一)申报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1、遵守宪法、法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3、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4、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本级教育教学任务。

(二)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1、中学二级教师:(1)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专科毕业,见习期满后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

2、中学一级教师:(1)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次年;(2)本科或专科毕业后,取

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4年。

中学一级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申报中学一级教师):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4年,曾从事教学工作满3年,并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满2年。

3、中学高级教师:(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次年;(2)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3)1961年1月1日前出生,具有专科毕业学历,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8年。

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以下简称“小评中高”):(1)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次年;(2)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3)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满20年,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

中学高级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申报中学高级教师):(1)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担任中学副主任及以上职务,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曾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并专职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满5年;(2)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累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满10年,并现担任小学副校长及以上职务。小学教师职务学历及资历条件

1、小学二级教师:(1)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见习期满1年。

2、小学一级教师:(1)专科毕业见习期满1年;(2)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取得小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3年。

3、小学高级教师:(1)硕士研究生毕业;(2)本科毕业后,见习期满1年;

(3)具备专科毕业学历,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

小学高级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申报小学高级教师):具备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满5年,曾专职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满3年,并专职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

2004年-2005年执行政策过渡期二年。

《资格条件》中对学历及资历的要求高于原政策规定的,在今年的教师职称评聘中可执行原政策规定标准,低于原政策规定的,执行《资格条件》。

四、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不含“小评中高”)外语水平要求及延长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有效期的规定:

(一)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申报人员,需持有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C级合格证书。

1999年及以后取得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A级合格证书、2000年及以后取得的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B、C级合格证书和197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参加2004及以后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45分以上者,可按照京人发〔2003〕37号文件关于延长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有效期,其中“取得中级职称后考取的副高级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评聘副高级职称时有效”的条款执行。

(二)对于参加当年外语考试成绩不合格,但在中学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以来,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且符合《资格条件》中下列相应条件之一者,经学校推荐、区县教委和区县人事局核准,可适当降低职称外语考试成绩标准,参加本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1、获得区县级(含)以上政府及教育系统先进称号;

2、获得区县级(含)以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3、国家统编教材的主要编写者;

4、参加全国、市学科评优活动中获全国性奖励或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5、参加全国、市学科教学论文评比活动获得全国性奖励或市级论文二等奖以上奖励。

(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免于外语考试。

1、取得外语(从事翻译工作人员及外语教师第二外语)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申报中、高级职称评审。

2、获得博士学位申报高级(含正高级)职称评审;获得硕士学位申报中级职称评审。

3、留学回国人员首次参加职称评审。

五、计算机水平要求

196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须持有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或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水平四个模块考试合格证;申报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须持有应用能力(水平)三个模块考试合格证。评聘中级职称已取得的3个计算机模块合格证书,在评聘高级职称时继续有效。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评聘中、高级职称时免于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考试:

1、取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教育、软件工程、计算机器件及设备、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2、取得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程序员及以上级别资格证书的人员。

4、取得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的人员,评聘中级职称时免于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考试,评聘高级职称时需取得1个计算机模块合格证书。

六、班主任年限要求:

申报小学高级教师: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班主任工作满2年。

申报中学一级教师: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班主任工作满2年。

申报中学高级教师(含小评中高):取得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后,担任班主任工作满2年。

担任年级组长、副组长,团、队干部,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导员,课外活动指导教师,在晋升教师职务时可视同班主任岗位,按班主任年限计算。没有班主任岗位设置的工作单位的教师,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可不要求班主任工作年限。

(对于申报中学高级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满5年、申报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累计满2年的,本也可以申报。从2006年起,按以上《资格条件》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破格申报条件:

对于不符合规定学历及任职年限要求,符合《资格条件》破格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

1、获得下列奖项之一: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

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2、获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特、一、二等奖;

职称评定标准和工作程序 篇5

关于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资格申报

基本条件和工作程序的通知

依照乌联发„2000‟第36号文件精神,和乌人社办„2012‟195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调动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企业专业队伍建设,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范围、对象

在我市工作满一年以上,具备法定资格民营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现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工作的人员;在非公有制企业单位应聘工作的、人事档案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报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二、评定条件

1、助理级 具备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能够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指导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一年;(2)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两年;(3)中专毕业并从事本专业满三年;

(4)技校或职业高中毕业并从事本专业满四年;(5)高中毕业并在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修取得结业证,从事本专业满四年;

(6)在旗县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7)荣获旗县市级劳动模范或优秀企业家或先进(科技、生产、管理)工作者称号;

(8)旗县市级生产科研项目的主要完成者;

2、中级职称

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了解本专业区内外的发展动态,具有解决生产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编写本部门的发展规划、技术方案,能指导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科毕业取得助理级三年;

(2)大专毕业或取得相当于大专的专业证书任助理级四年;

(3)中专或技校学历,取得助理级职称满五年;(4)高中毕业并在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进修取得结业证书任助理级职称满六年;

(5)科技进步三等奖或旗县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者;

(6)以上科研项目的主要完成者;(7)市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8)企业管理成绩突出,管理经验在市内同行业中推广(由市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材料);

(9)在专业技术发明、创新、改造、专利推广应用中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10)荣获市级劳动模范或优秀企业家或先进(科技、生产、管理)工作者称号

3、高级职称

具有系统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并掌握本专业区内外的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具有解决生产实际中复杂技术性难题和独立承担重要研究课题的能力,能撰写审核本专业范围内的总体发展规划,技术方案,专业技术报告,能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学习和工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四年;(2)专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五年;

(3)中专毕业并在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进修取得专科 结业证书,任中级职称六年;

(4)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或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

(5)荣获区级劳动模范或优秀企业家或先进(科技、生产、管理)工作者称号;

(6)在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创造了有价值的经验,并在区内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由市以上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材料);

(7)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正式出版过专著或译著;

三、申报材料

1、申报人员所在公司(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2份;(可网上下载打印)

3、申报人员汇总表1份(注:必须提交电子版汇总表);

4、申报职称的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份;

5、身份证复印件2份;

6、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份;

7、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

8、申报人员业务自传或技术工作总结一式2份;

9、凡申报审初、中级经济专业的人员,应提交近5年来撰写的、经专家鉴定具有一定水平的业务工作总结或专业 论文,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的专业论文;

10、申报工程系列应提供本人参与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原件及复印件1份;

11、破格晋升人员须提交表彰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份(表彰文件复印件1份);

12、工作年限证明1份;

13、一寸标准同底蓝彩照5张(背面用碳素笔说明)

四、评审公示制度

1、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在申报材料和推荐材料正式上报之前,应将申报人员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张贴告示7天以上,材料真实,符合申报条件,群众无异议的方可推荐上报。所在单位应在该申报人员的“企业推荐意见”栏中和•评审表‣的“基层意见”栏中注明:“经公示†公示期为XX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材料真实,符合(初)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同意推荐”,并加盖单位公章和企业负责人签章。

五、评委会组建和评审程序

1、评委会按专业设置,评委5—7人,由同专业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评委必须是公道正派,秉公办事,学术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面较宽的专业技术人员。

2、评委会根据个人的申报材料和各级工商联组织推荐 考核初审意见,按照评定条件,评定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3、职称证书由市人社局统一制发。

六、待遇

1、非公有制企业技术人员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后,受聘于本企业的,应享受相应级别待遇。

2、取得职称的技术人员在应聘企业优先获得产品科研经费和技术改造研制。

3、取得职称的技术人员在企业中应优先获得有关技术项目的开发和研制。

4、优先获得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的资格。

七、注意事项

1、报名截止时间为每年11月15日;

2、评审任职计算时间为12月31日。

3、除论文复印件外,各种复印件均应加盖单位公章;

4、评审材料需完整,按照第三项先后顺序装订,并在档案袋封面附目录,注明申报人单位、姓名、联系电话、申报何职称何专业;

5、表格可上网打印,网址:http://

6、评审费按内计费字„2002‟887号文件规定执行。

八、申报地点及联系电话:

地址:乌兰察布市工商联(新区工会大楼三楼西)联 系 人:新华 徐欢

联系电话:*** *** 8320252

教师职称评定个人工作总结 篇6

xxxxxx学校

xxxx

自工作以来,我本着积极认真的态度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育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中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服从分配,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新时期,我牢牢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二、教学工作方面:(1)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出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2)我努力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根据数学课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机整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给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有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认为数学难学,作为教师,我首先从思想上进行转化工作,积极引导,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3)我虚心请教组长和其他老教师,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4)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经常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的题目或根据实际自己出题目.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在上课时作出分析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5)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注意分层教学.在课上练习时间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所有学生都愿学,乐学,学有所得.三、学生管理方面:

我于2014年9月起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经有二年多了.班主任工作是一件责任大,事烦琐的工作.普通班的学生原先基础一般,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学习起来都比较吃力,我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树立班级良好的学风.部分同学品行有缺失,遵守纪律不够,我多次找他们谈心,从思想上引导他们,增强他们的纪律观观念,形成好的班风.在平时,我从生活上和学习上等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提高素养,加强计划落实

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断地加强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条线管理中也暴露出不足,如何做到科学计划、科学落实、科学评价学生和教师,如何作好条线管理,这些还需不断地努力。希望大家对本人进行严格监督。

教师工作量评定标准 篇7

为充分了解新规范修改内容与原规范的区别,现结合笔者近半年时间的高速公路路面检测、评价实际应用总结,对现行《新标准》路面部分的修改内容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对新规范的关注要点及其用于江苏省高速公路的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参考。

1 路面总体修改内容

《原方法》以路面养护质量指数PQI作为路面总体评价指标,共包含4个分项指标:路面破损状况PCI、路面结构强度PSSI、路面行驶质量RQI、路面抗滑性能SRI[1]。通过新旧规范对比分析,《新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部分主要做了以下调整完善:

(1)路面车辙指标从路面破损21个分项指标中分离,新增路面车辙状况指数RDI,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路面车辙养护的要求;

(2)调整了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各项破损的定义、轻重界定予以细化,典型破损的权重予以提高,同时对于路面破损的修补也列入计算,适当反映了道路的实际内在性能;

(3)对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和路面抗滑指数SRI进行了调整完善,重点加强了路面行驶质量要求,对于路面抗滑性能标准较《原方法》有所降低;

(4)明确路面结构强度PSSI不记入PQI计算,仅作为抽样评定指标单独计算和评定,评定范围根据大中修养护需求确定,弱化了日常养护中对弯沉指标的要求;

(5)根据各项指标对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重要性,调整了各项指标所占的权重,进一步加强了道路行驶舒适性的要求,体现了对于道路服务功能的重视;

(6)进一步明确了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最低时间频率、空间频率,区分了人工调查和自动化设备检测的数据处理要求。

2 路面单项评价指标

新旧规范路面PQI各分项指标权重调整见表1。

2.1 路面结构强度PSSI

《新标准》中,路面结构强度PSSI不记入PQI计算,仅作为抽样评定指标,其计算公式见文献[2]。

结合江苏省高速公路路面检测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本项指标调整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目前我国一般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层强度较高,相应的弯沉测试结果一般也较高,尤其是我国路面施工质量逐步提升后,较少出现测试弯沉超出设计弯沉的情况,以江苏省某重交通量高速公路为例,通车7年后其单点弯沉统计,97%仍保持在15(0.01 mm)以内;(2)路面弯沉测试结果超出设计弯沉值,但往往取芯发现其基层整体性尚好,表面破损也较少,对道路通行影响较小,此种情况下养护单位从经济性考虑一般不会进行基层处理,而是进行跟踪监测,待路面破损累计较多时一并处理,往往第一控制指标仍是表面破损状况;(3)由于高速公路处于通车状况,弯沉测试效率较低,且需要进行道路局部封闭或交通维持,一方面影响交通,另一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综合以上原因,笔者认为现阶段弯沉指标对于路面整体服务性能影响是有限的,尤其是江苏省的高速公路,可以不作为主要控制指标。但是,如需进行路面大中修或扩建工程,对弯沉进行全面调查还是有必要的,测试结果可以对道路承载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可以结合路面弯沉盆模量反算、路面局部取芯来综合判别,为大中修决策提供依据。

2.2 路面破损状况PCI

《新标准》中,路面破损采用PCI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见文献[2]。新旧规范对路面破损单项指标调整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新标准》对路面破损单项指标做了以下改进:(1)对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沉陷、波浪拥包几个典型破损权重进行了调整,提高了这几类严重破损的养护要求;(2)进一步明确了龟裂、块状裂缝轻重分级的界限值,提出了裂缝宽度作为补充分级依据;(3)纵向裂缝、横向裂缝轻重分级标准由5 mm调整为3 mm,更加符合养护实际情况;(4)坑槽轻重分级标准由1 m2调整为0.1 m2,破损界定更加严格;(5)沉陷、波浪、拥包明确了10 mm以下深度不列入计算,轻重等级进一步细化;(6)高速及一级公路车辙单独采用RDI评价,其它等级公路提高了车辙养护要求,轻重等级界限从25 mm调整为15 mm,明确了10 mm以下不列为计算;(7)修补列入破损计算,修补不良作为一般破损统计。

总体来看,《新标准》对于破损定义更加细化和明确,适当加强了典型破损的养护要求,同时部分考虑了路面修补的影响。笔者认为,从道路养护的角度来看,路面修补完好虽然表明养护工作比较及时,但较高的修补率表明此路段整体品质的降低,同时反复维修也造成了资金利用效率的下降;从合理性讲,修补率较高的路段应考虑集中维修整治,彻底解决。从这个角度分析,新规范对于养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养护合理决策。

然而,结合江苏省部分高速公路大中修实际工程,现有规范仅采用了PCI综合指标,由于此指标较综合,往往路面由于修补密集、网裂集中、裂缝密集亟待治理,而相应的PCI指标仍保持为优或良,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建议规范可适当补充部分单项破损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如裂缝率、修补面积率、网裂率等,使评价结果与实际养护现状相一致,更好地指导养护管理工作。

2.3 路面车辙状况RDI

《新标准》中,新增高速公路车辙状况指数RDI,其计算公式见文献[2]。

总体来看,《新标准》对路面车辙指标的要求更加严格,《原方法》中车辙仅作为路面破损指标的一项进行评价,新规范RDI与路面破损PCI并列,更加突出了车辙养护的要求。从江苏省高速公路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高温季节重型车辆的重复作用,道路车辙确实已逐渐成为路面最常见破损,对其加强要求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然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新标准》对于高速公路车辙的要求略偏高,良、中界限为10 mm,中、次界限为15 mm,超过15 mm应采取处治措施。江苏省通车时间较长的重交通高速公路。车辙超过15 mm并不少见,如全部予以处理,从养护经费投入、经济性比较来看并不现实,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其它病害的处理及时性,建议可适度调整车辙模型参数,中、次界限可适当放宽,与养护实际现状相符合。

2.4 路面行驶质量RQI

《新标准》中,高速公路行驶质量状况采用RQI评价,其计算公式见文献[2]。图1为新旧标准RQI计算结果对比。

从新旧规范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新规范大大加强了对于道路行驶舒适性的要求。从RQI指标计算结果来看,IRI小于2.0 m/km时,新旧规范RQI差别较小;超过2.0 m/km以后,差距逐渐加大。IRI达到4.0 m/km时,旧规范RQI为90分,评价为优;新规范为75分,评价为中。

从江苏省高速公路调查结果来看,当IRI达到4.0 m/km以上时,路面颠簸程度甚为严重,行车明显不舒适,按《原方法》评价,路面行车感受与评价结果差距较大。这一情况反映出当路面平整度状况恶化较严重时,RQI仍保持较高的分值,促进对路面进行养护的作用明显减弱。由此看来,《新标准》对于路面行驶质量RQI的改进是必要和及时的,修改后的标准更加符合道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2.5 路面抗滑性能SRI

《新标准》中,高速公路抗滑性能采用SRI评价,其计算公式见文献[2],新旧标准SRI计算结果对比见图2。

从新旧规范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新标准》降低了对路面抗滑性能的指标要求。从SRI指标计算结果来看,SFC大于50时,新旧规范SRI差别较小;小于50以后,差距逐渐加大。SFC达到33时,旧规范SRI为45分,评价为差;新规范为70分,评价为中,对照结果表明,新规范减弱了路面抗滑指标的技术要求。

从江苏省抗滑指标实际检测分析来看,目前通车高速公路上面层大部分均采用玄武岩,抗滑性能较好,较少出现抗滑性能不足情况[3]。但是,抗滑性能是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对于通车时间较长的高速公路雨天行驶尤为重要,《新标准》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抗滑性能要求,笔者认为此指标改动是否合适尚有待进一步考察,必要时还需适当提高。

3 路面检测频率及要求

相对于《原方法》,《新标准》对各项路面性能指标检测的时间频率、空间频率均做了一定幅度的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1)路面部分仅明确道路检测的最低频率要求,路面破损调查调整为最低1年1次,路面结构强度调整为抽样检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具备条件的省份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大检测频率,总体目标是考虑经费要求,同时能够对路面性能有较好的掌握;

(2)对于数据保存,新规范提出了更加细化的测试保存间距,同时区分了人工检测与自动化设备检测,人工检测一般以100 m作为保存单元,自动化设备检测一般以10 m或20 m作为保存单元(原为100 m),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将路段划得更细,便于为养护决策提供依据;

(3)对于路面弯沉检测频率,从全线检测调整为抽样检测养护里程的20%,减少了对于弯沉检测的依赖性,同时提高了道路普查效率;

(4)在检测车道方面,《原方法》为检测双向最外侧车道,《新标准》调整为每个方向至少检测1个主要行车道。即对于4车道,和《原方法》保持一致;对于6车道,调整为检测中间车道;对于8车道,调整为检测中间2个或多个车道。

综合以上修改,笔者认为尚有以下几点可供探讨:(1)《新标准》对于6车道和8车道,均测试中间车道,未测试最外侧行车道,而最外侧车道往往是重型货车行驶的主要车道,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最不利的路面状况,建议可优先考虑,同时与《原方法》有较好的连续性;(2)弯沉抽样检测时,测试中间车道危险性较大,不利于安全维护,同样建议优先考虑最外侧车道;(3)对于自动化设备检测,保存单元有10 m、20 m两种,建议统一为20 m,以便于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

4 结语

本文结合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定期检测、评定实践总结,对新颁《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标准》(JTG H20—2007)高速公路路面部分修改内容与原规范体系进行了详细对比,对各项指标修改的目的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其对于日常养护工作的指导性。同时,从有利于路面养护决策和加强养护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新标准体系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补充修改建议。

整体而言,新标准较以往旧体系做了大量修改,能够更好地指导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但笔者也建议下一阶段可在路面破损单项评价标准、路面车辙标准、路面检测频率、数据保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摘要:对部颁新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路面部分与原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应用于江苏省高速公路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建议对路面破损单项评价标准、检测车道及频率等方面做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定,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S].

[2]JTG 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S].

数控机床位置精度评定标准的探讨 篇8

【摘要】本文机床检测的验收标准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其中包括ISO标准,美国NMTBA标准,VDI3441标准和日本JIS标准,具体分别介绍了这几种验收标准的评价原则以及优劣性,以及使用用途。

【关键词】数控机床;位置精度;标准;评价原则

1、概述

机床的位置精度是指机床各坐标轴在数控装置控制下运动部件所能达到的目标位置的准确程度。各运动部件在程序指令的控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直接影响了加工零件的精度。因此精确评定位置精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评定这种精度的方法很多,但是目前行业中评定这种精度常用ISO标准,美国NMTBA标准,VDI3441标准和日本JIS标准这四种评定方法。但是这四种方法的评价各有什么特点以及区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何种评定方法,我们在下面对这几种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2、机床验收标准

2.1 ISO标准

2.1.1 ISO标准简介

在所有的机床位置精度的测量过程中,沿轴向分布的各个目标点上都假设存在一条正太分布的曲线,由于是多回合的测量过程,因此对于每个目标点来说,都存在一条实际测定点系列的分布,通过这种分布的标准偏差计算,则可以求出该正态曲线。在ISO230-2标准中,标准不确定度的包含因子为2,这个包含因子可以包含无限多个点中约94.95%的位置分布情况。而这个发散度即为某一指定目标点的重复精度。

为了标定机床的定位精度,必须在运动轴向上建立一些目标位置点,然后根据目标位置点对应的一系列实际位置点计算标准不确定度的分布情况,所有正态最上端曲线和最下端曲线的展宽即为定位精度,由于存在反向量差,双向靠近时发散度大,精度值也更大。重复精度是指目标点处一条正态曲线最大展宽。因此这种方法基于最差定位精度的情形,并且包含了所有的可能。

2.1.2 ISO标准中几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1)平均位置偏差:指某一位置处定位偏差的代数平均值,公式如下:

正向:负向:双向:

(2)反向差值:指分别从不同方向接近目标点时的平均定位偏差的差值,评价时以最大反向差值做为依据,公式为:

(3)定位精度:指与极限值的最大差值,公式如下:

正向:

反向:

双向:

(4)重复精度:指正态曲线的最大展宽,大小取决于扩展不确定度的覆盖因子。公式如下:

正向:反向:

双向:

2.2 德国标准

2.2.1 德国标准简介

欧洲机床生产商,特别是德国厂家,一般采用VDI3441标准。该标准定位精度由四项指标组成:定位不确定度(P),定位发散度(Ps),反向量差(U)和位置偏差(Pa)。定位不确定度P与国标ISO标准中的定位精度差不多,都是计算沿轴向正态曲线的最大展宽,唯一的不同是VDI标准将两根正态曲线合为一体,通过先取其平均值,再进行六次平均标准差得出,然后将反向量差除以2,每一半加至平均正态曲线的一端,这条合并的曲线即为发散度。重复精度是由目标点对应的最大定位发散度加上反向误差而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德国VDI标准的包含因子为3。

2.2.2 德国VDI标准中几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1)位置偏差:沿轴向的目标点与对应的实际位置点平均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公式为:

(2)反向量差:与ISO标准的反向差值一样。公式为:

(3)定位精度:该项指标反向差值参与了运算。

公式为:

(4)重复精度:由于包含因子为3,所以公式为:。

2.3 NMTBA标准

2.3.1 NMTBA标准简介

美国机床生产商通常采用NMTBA(National Machine Tool Builder's Assn)标准,该标准源于美国机床制造协会的一项研究,颁布于1968年。美国NMTBA标准与ISO标准很相似,但是区别有两点:第一,NMTBA标准以正负值表示,而VDI和ISO标准以绝对值表示,实际上绝对值与正值和负值相等,只是技术上表述不一样而已。第二,NMTBA标准采用“滑动尺”,这样精度便把轴的长度联系起来了。但是ISO标准与轴的长度无关。

2.3.2NMTBA标准中几个常用的评价指标。

(1)定位精度:与ISO相似,但是采用分步,公式为:

正向:

反向:

双向:

(2)重复精度:与德国VDI标准相似,分为单向重复和双向重复,公式为:

正向:反向:

双向:

2.4 JIS标准

2.4.1JIS标准简介

日本机床生产商标定“精度”时,通常采用JISB6201或JISB6336或JISB6338标准。JISB6201一般用于通用机床和普通数控机床,JISB6336一般用于加工中心,JISB6338则一般用于立式加工中心。上述三种标准在定义位置精度时基本相同,文中仅以JIS B6336作为例子,因为一方面该标准较新,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两种标准来说,它要稍稍精确一些。

日本工业标准JIS6336比前述三种标准都简单,自然精度也没有前面三种准确,JIS仅要求一次双向测量,目标点与其对应的实际点之间的最大位置偏差即为定位精度,重复精度是指目标点的最大分散度。

2.4.2 JIS标准中几个常用的评价指标

(1)定位精度:实际位置与对应目标位置差值的最大值。

(2)重复精度:在任意一点相同方向重复定位7次,误差读数以在目标点的最大分散度除以2,再加上“±”值。

3、实例

为了分析以上四种评价标准的不同,我们利用双频激光对分厂的一台名为pama的机床的V轴进行多次双向检测,并对该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单位:μm

从上述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美国NMTBA和日本JIS-B6330只对定位精度和重复精度做出了评价,位置偏差和反向差值没有要求。第二,在对四种标准重复精度的评价中,德国3441和美国NMTBA标准对重复精度的要求最高,日本重复精度要求最低。第三,在定位精度的评价中,德国标准的要求最高,因为其反向量差参与了运算,日本精度要求最低。第四,在位置偏差和反向差值的计算中,由于ISO标准和德国3441标准计算公式相似,所以精度计算出的结果也相似。

4、结论

综上所述,四种标准中,ISO标准和德国标准均比美国NMTBA标准和JIS-B6330标准精度要求高,而且前两者评价项目更全面。这是由于国标ISO和德国3441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数据科学合理,从公式可以看出,由于每个偏离平均值的误差进行平方运算,减小了带有偶然性的较大误差的影响,因此其结果平均特性好,数据可靠。在ISO和德国3441标准中,德国3441标准由于反向差值参与了定位精度的运算,即使反向差值影响定位精度,英因此定位精度上德国3441要求比ISO标准高;在重复精度中由于ISO标准覆盖因子取2覆盖了94.45%的位置分布情况,而德国3441标准中覆盖因子为3,覆盖了99%的位置分布情况,所以在重复精度中,德国3441标准比国标ISO标准要求更高。

从上分析可以得出,在四种标准中,德国3441标准是精度要求最高的,ISO标准次之。因此我们在进行机床验收时,建议采用德国3441标准进行验收。

参考文献

[1]GB/T17421.2-2000 <机床检验通则>

[2]GB10931-89《数控机床位置精度评定方法》

[3]日本JISB6336-1980《数控机床试验方法通则》

[4]德国VDI/DGQ3441.3:1994《机床工作精度和位置精度的统计检验原理》

上一篇: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下一篇:Fenton试剂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