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感悟

2024-09-19

茶文化的感悟(精选8篇)

茶文化的感悟 篇1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20133262 张挺有

茶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现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多少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描之以画,或赋之以诗,或喻之以文,还有谱之以曲或编成舞蹈等等,茶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紧密了,它甚至起到传递人们情感的桥梁作用。茶艺起源于中国。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茶艺,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从艺的基础出发去感悟其中的无穷的精神内在美。

高山云雾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饮茶不仅是一个物质过程,而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茶适应了“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的心境,所以有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难以后,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璞归真。品茶需要好心情。茶也是一种人生,不同的人品茶能品出不同的意。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喝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对文人来说是一种文化。茶文化具有良好的功能:首先,它可以陶冶个人的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等比较侧重于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其次,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性”等比较侧重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再次,它能够净化社会风气,对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华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当属茶道。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的深刻和哲理,人们通过饮茶,明心思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茶道”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天定年间(741-756)进士封演所著《封氏见记》。茶道审美的心理活动并不只是停留在怡目悦口的直觉上,行茶的色、香、味以及美妙的情景必然会撩动茶人的思想情感,唤醒记忆,通过引发联想加深对茶道美的领悟。唐灵一和尚《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清溪流水暮潺潺。”王公贵族重在“茶之珍”,文人学士重在“茶之韵”,佛僧重在“茶之德”;道家羽重在“茶之功”平民百姓重在“茶之味”。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祟尚和追求的目标,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首先,茶性蕴含着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们在对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象征性品貌。茶性与茶品这些自然的本质特征渗透到人们生活领域,表现在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静观,一种品鉴,一种回味;延伸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则是一种境界,一种理念,一种智慧,一种品格。其次,茶德是茶道的灵魂。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

尚“和”。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道是在吸收儒、佛、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提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佛教中的和提倡“相敬爱,无相憎嫉”,并强调“言色相和”。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茶,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具有“清和”的本性。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与和谐等,无一不体现出“和美”的自然法则。“和”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静气,则是另一种“和”。

崇俭,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祟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茶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历代茶人爱国忧民的情结的载体。

贵真,就是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也是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茶人对人生价值的最终追求。中国传统茶文化讲究茶的真,包括了荼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环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叶是天涵地载人育的灵芽,其天然性质为清纯、淡雅、质朴。人们对茶的发现、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观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药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脑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导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会的人品,这种渐进的认识、升化过程,不仅表现出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历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和谐统一的过程。第二,品茶的环境之真。人们品茶,还须要有适宜的环境、氛围和时间。历代文人雅士选择茶境时,离不开松、竹、梅、兰与琴、棋、书、画等。这些既是人与自然沟通时,对“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精神交相涵摄时,对美的感悟。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自然环境与人的心境和谐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进入忘我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目的。静夜独坐静思,清苦的茶汁幽香四溢,唇齿留香,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清除烦恼,品味出茶外的许多人生韵味,心灵复归平静。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消除情乏,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

对茶文化的感悟 茶是需要用心去品的。品茶是一种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和升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良风美俗。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其核心为和,具有深远的哲思。有人说,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茶文化渊远流长,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国饮。

茶文化的感悟 篇2

一、全员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才有生命力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关键在于构筑核心价值观, 把“隐形的翅膀”显性化。核心价值观不是外部强加于企业的, 也不是精心提炼出来的华丽词藻, 而是企业内部客观存在的, 经过深层次的挖掘、扬弃和培育形成的。

核心价值观只有得到员工普遍认同并适合企业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才能引导员工用同一个声音、同一种步伐、朝着同一个目标不断前进。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无锡供电公司, 在构筑核心价值观时, 既遵循上级已有的文化理念要求、保持文化的同一性, 又结合自身管理现状、体现文化的传承性。

因此, 公司采用调查问卷、深度访谈、专题研讨等方式, 全方位、多角度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评估, 挖掘企业内部符合经营环境和行业要求的优秀基因, 摒弃阻碍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不良基因, 并有针对性地培育企业发展战略所需要的基因, 最终形成了公司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的工作信条》。包括:

我们的工作观:业务+改进=工作。

我们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行。

四种意识:风险意识、问题意识、当事人意识、团队意识。

管理原则:以人为本、职责严细、持续改进、透明开放。

人际交往规则:诚信、友善、礼貌、体谅。

我们反对的六种人:不恪守规则的人、不维护公司利益的人、不言行一致的人、对事情推诿拖拉的人、对工作得过且过的人、对过错文过饰非的人。

理念体系总体框架既具体阐释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也符合无锡供电公司的发展实际, 得到员工普遍认同, 对公司改进管理、提升服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实践

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 关键需要员工在工作中加以实践, 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它不像有些技术创新项目用智力和财力短期内实现, 也不像规章制度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在短期内建立,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由企业自身按照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精心培育。

因此, 无锡供电公司在推进过程中试点先行。首先让价值理念的培育和实践在试点单位同步进行, 当价值理念形成后, 公司再召开企业文化推进会, 让试点单位介绍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进步成果等, 使非试点单位受到启发。我们把试点单位经验充实丰富, 作为全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培训教程, 在全公司范围内专题辅导。

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 有些单位将企业文化建设当成阶段性任务, 或者一次具体活动, 在推进过程中仅局限于理念宣贯教育, 没有融入日常管理。为此, 我们结合推进现状适时出台《企业文化推进成效测评办法》, 明确评价标准, 引导各单位 (部门)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知行统一、重在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推进效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制度体系的支撑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形成“非领导的影响力、非制度的约束力”。但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 企业文化“软约束”需要靠制度的“硬约束”来支撑, 并逐步固化到每个员工的行为中。无锡供电公司按照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 重新修订完善企业的制度标准, 让员工从硬性的制度约束中体悟企业文化的存在, 潜移默化地引导员工按照公司价值标准来做事。

与此同时,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员工在工作中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特点, 为更好地鼓励员工敢闯敢试敢于创新, 我们注意保护员工的“问题意识”, 引导员工在遵守制度标准的同时, 不拘泥于制度标准。我们在绩效管理体系中有效引导, 明确提出仅仅完成正常的工作不能被评为优秀, 只有不断改进工作, 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才有可能获得优秀奖励。

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使员工在工作中既严守规章、提高执行力, 又能持续改进、提高创新力。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素质, 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让员工感到自己就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自身价值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公司价值理念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四、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打造高绩效团队

综观国内外经久不衰的百年企业, 都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未来企业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 这一观点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好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能够造就优秀的团队和个人。

从无锡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来看, 凡是企业文化做得好的单位 (部门) , 员工的责任心、事业心、执行力、创新力、战斗力明显高于其他单位, 部门绩效评价在全公司始终保持前列。这种情况绝非偶然, 一是单位 (部门) 主要负责人非常重视管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他们不拘泥于现状, 总是想方设法去改进工作, 提高工作质量;二是注重制度标准建设, 努力让员工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三是内部管理透明开放, 资源共享, 鼓励员工的首创精神。四是遵守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这种氛围中, 领导率先垂范、绩效正向引导, 竞争激发动力, 让员工获得了一个可感知、可衡量的实践标准。在这种价值导向的指引下, 员工渴望在公司中得到尊重、希望能够展示自己存在的价值, 思想观念也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挑战转变, 他们不满足于现状, 主动学习、主动作为, 并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寻找成就感。通过让每一个员工的成功最终实现团队的成功, 这就是文化产生的巨大能量。

感悟浓郁的酒吧文化 篇3

午后阳光中难得沉静

三里屯的酒吧布置新奇,夸张而个性化的室内外装修,再用音乐、美酒、灯光、环境营造出一种静宜与喧闹、粗犷与细腻、杂乱与雅致、摇滚与古典、跃动与慵懒、清醒与梦幻的意境,让人们在这里喝酒聊天叙旧,寻找短暂的情感寄托与灵魂归宿。外国人是三里屯酒吧曾经的和现在的主流顾客。

记得有人说过下午三四点的三里屯最美,说的就是此刻在午后阳光中难得沉静下来的三里屯。下午不是泡吧的时间,所以整条街只看得到门口清闲的服务生和遮阳伞下三三两两喝咖啡聊天的人,此时在这里展现着它们最真实的一面——慵懒而随意。

入夜后的妖艳动感

待到入夜时分,三里屯摇身一变,妖艳起来,所有酒吧都用最魅惑的灯光和音乐撩拨你的热情。酒吧的轮廓被闪烁的霓虹映照得格外清晰,各色的装饰门面像穿着时髦的男孩或长裙婆娑的性感少女,极具风姿地展示着各自的魅力。

孝文化的感想感悟 篇4

由此可见,儒家论证的孝道是无所不至的,是无所不能的,儒家这个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代,把中国文化中的伦理哲学都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质的飞跃。

在孔子孝道理论中他把全部的孝道分为五个部分: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在儒家思想里面作为人是有等级之分的,虽然,从天子之孝到庶人之孝有五个等级之分别,但行孝的最终目的是基本一样的。

在时间上也没有先后和始终之差别,这就是孔子关于孝道全篇的整体连贯的核心思想。

在他的思想里面,他始终认为劳动人民及下阶层人士,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的统治,是上天赐予的天子这样的权力,所有民众是不能违背的,更不能对君主有不仁德之行为。

但同时他又很明白,劳动人民与下阶层人士是社会的主题,也是创造社会及财富的中坚力量,若是失去了他们的信任,势必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当然也给君主的统治地位带来严重的威胁,孔子是个具有大智慧之圣人,他不可能不明白这点,所以,他要求广大的民众要顺应自然之规律,勤奋耕作,为社会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要节约开支,依兹更好的孝敬父母。

孔子在要求人人的道德修为,和对孝道的遵守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儒家学说里面充满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而且,始终以所谓的孝道仁义教化着大众,借以更好的维护当朝统治阶级的政权。

”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

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於鳏寡,而况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况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

《孝经孝治章第八》;孔子在借助先王的孝道方面,以自己的观点重新组合排列了以孝治国的.思想体系,他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孝道不仅仅用在广大的臣民身上,而且,还可以运用到国家的外交方面,如果国家跟国家之间都是以礼相待,就会得到国与国之间的彼此信任,而自己的国家首先做到这一点,就会得到邻国的尊重和拥戴。

尤其是对天子来说,合理的运用孝道治理国家,就会让普天之下的臣民们对其欢迎,对天子的王朝统治也会坚决拥护;对一个诸侯来说,用孝道治理自己的一片领地,体恤民情,孤寡无欺,这样,就会得到当地百姓的忠心爱戴,也能是自己一方领地得到长久的发展;对一个卿大夫来说,用孝道管理自己的家庭,提倡孝道在家庭的重要性,就会使得家庭团结友爱,亲情和睦。

在这里孔子虽然对各个阶层的孝道都作了不同的论证,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对统治阶级怎样发挥孝道,以让天下永久太平的详细阐述,在孔子的思想里,他认为一个社会应该具备的:博爱、和睦、安静、幸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昌平盛世。

《孝经》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又曰: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乎。

《论语》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艺文类聚卷二十一人部五》;当然,这个中心学说是孔子的理想主义,也是儒家学说里面一直孜孜所求的最高之境界。

孔子认为在所有的孝道中,天子之孝是最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孝道不仅仅是天子本人本人的问题,因为孝道的实行顺利关乎到天子本人的德行、修养,以及面向整个国家的命运和生存的重大关系,所以,孔子就此进一步的论证天子如何运用孝道来修身齐家,如何用孝道来治理国家等决策方针。

他说在一切的生灵中唯有人是最尊贵的,而在人的所有行为中孝是最问答的,“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那么,他又推论到在所有的孝道中尊敬父亲是最为重要的,故,《礼记》中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于道也。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

贵老,为其近于亲也。

敬长,为其近于兄也。

慈幼,为其近于子也。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

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

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

又云:“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惟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於孝。

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後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

《孝经圣治章第九》;而在所有对父亲孝道中,祭祀又是最重要的,孔子的这一观点是从周王那儿借鉴来的,周公是历史上的有名的圣人贤相,他的仁礼的实施促使当时的社会是一片的繁荣景象,周公在孔子的心目中也是完美的圣人,在周公执政期间,天下的所有臣民都人心所向,纷纷归属,同时,四方邻国也都因为周公的仁德俯首称臣,周公的这一治理国家的秘密武器就是孔子经常所说的:“孝道”。

孔子谈到以孝道进而达到“圣治”时,他认为必须要分为六个步骤来做:“言思可道”、“行思可乐”、“义德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如果把这六个步骤做好了,那么,君主基本就可以达到“圣治”了。

孔子在君主怎样进行孝道的具体行为时,也没忘记给普通百姓指出作为孝的基本做法。

《礼记祭义第二十四》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儒家认为,孝包括抚养父母,但主要不在于生活方面,而在感情的慰藉。

父母最感欣慰的莫过于子女有所作为,因此,遵循父亲的训诫也是孝的一种具体表现。

其次,在传统社会里面,老年人的经验很有价值,有很多的亲身经历都是自己反复验证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的更改和否定,故,“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篇第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孝又是保持传统延续的手段。

至于“父之道”是否一定的不能改变,朱熹曾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

何待三年。

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

” 又云:“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

为下而乱,则刑。

在丑而争,则兵。

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

《孝经 纪孝行章第十》空子认为做一个能事奉双亲的孝子,最基本的要做到五个方面:居致敬,养致乐,病致忧,丧居哀,祭致严。

2020企业文化的心得感悟 篇5

2020企业文化的心得感悟一

企业文化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首先,企业文化塑造是为了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企业文化塑造中,主要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对内部的凝聚力。在天元,你总觉得自己是受尊重的,你不用担心自己学不到东西,得不到重用。做大做强做优企业的追求不断地昭示着我们进取不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追求卓越表现了天元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作为天元的一员,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

其次,企业文化是为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企业文化要能够“看得见”,我们要让天元企业文化出现在全公司的各个角落。不但要有能够体现公司文化的办公环境、建筑和设施,在办公区、会议室、板报、内刊等传播媒介和公众场合,更要注意时时宣传和阐释我们公司的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还要让员工“感受到”,员工的感受来自于切身的工作,与其相关的因素有领导风格、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团队关系、培训体系、制度和规范等。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培养学习的文化,形成学习的氛围,提倡团队合作,经常与下属沟通和交流,定期进行反思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文化的真谛;企业文化更要让员工“自己做”,必须让员工行动起来,即使是带一定强制性的,但必须按照要求做,也就是进行“文化体验”。在体验时,是否考虑能够给员工一些利益,如轻松的沟通环境、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这些细节可以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好比我们在促销中的“尝一尝”。

第三,企业文化是为了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延长。我们要在狠抓公司各项管理的进程中,始终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其中,开展职工演唱会、诗歌朗诵、体育比赛等系列活动,帮助职工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商战无情,随着外来超市的不断进入,零售业竞争硝烟弥漫。我们天元连锁要在挑战面前审时度势,要迎难而上、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力求从商品、企业,服务三个方面做大自己的品牌。以“高品质,多品种、低价位”为经营宗旨,以“创石家庄人自己的连锁品牌,做石家庄人自己的低价卖场”为己任,打造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同时构建科学管理机制,成功的把打造学习型团队、培育现代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之源。这样既增强了企业的团队精神和文化品位,形成了天元特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又激发了员工以企业为荣的学习力,创造力。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员工在企业中的成长,经常举办业务培训,将经营中总结的经验和学习心得与他们分享,并采用外出参观、跟班学习、组织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发展提供平台。同时通过培训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他们严格自律、刻苦学习、踏实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因为只有具备智慧和激情才能让我们的员工魅力持久。没有文化支持的企业干不成大事,不去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很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建设很好结合起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在这样一种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我们天元人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努力“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业绩、倡扬新风尚、建设新生活”,使大家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心情舒畅地得到发展、得以创新,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将企业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形象做优。

2020企业文化的心得感悟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即价值观,价值观是个“总开关”,它不仅反映一个企业立身处事的信念、倾向、主张与态度,而且对企业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企业的这种价值理念,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企业要奔向哪儿、目标是什么?员工要成为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愿景是什么?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只有企业品质好,才能经得起风吹浪打,耐得住时光磨砺。

品质是公司最重要的品格,主要反映在产品品质的把控,服务质量的提升,员工素养的培养,品质可以称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撑。它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所以,品质具有能动性,其外在表现为能够促使品牌升级、服务升级、产品畅销等多方面;品质具有超越性,即“今胜于古,后胜于今”;企业的这种品质精神,源于企业走过的路,发展于企业正在走着的路,同时,又激励着企业将要走的路。这种精神,是一个企业的品性风格,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精气神,预示着一个企业的明日兴衰。

责任,是企业文化的品行,主要彰显在企业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即企业员工行为的准则或原则。无疑,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若能以责任立身,以责任为己任,以客户为本位,以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为荣誉,就恰恰能说明企业是有责任的企业,员工是有担当的员工。责任,是企业价值的心灵取向,是企业心灵的外在表现,是企业要达目标的理性选择。

要使企业文化的品质、品格、品行得以实现,仅仅靠知晓并提出企业的价值理念、精神支撑、行为规范还不够,必须要有相应的方式方法。这个方式方法,就是互惠、效率与进取。互惠即共赢,对内,公司对员工体贴关爱,员工对公司尽职尽责;对外,公司对客户负责,提供优质产品,暖心服务,客户对公司履行合同、长期合作。效率则要求工作要保质保量保速度,节约成本。进取,是公司、员工不以现状为功勋,永远于成绩中看见不足,于不足中谋求完善,于完善中不断提高。

企业文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企业的品位。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同时,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单位,又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组织。是经济组织,就要赚钱,赚钱要有道;是社会组织,就要负责,不仅对企业内的员工负责,还要对与之关联的供货商、分销商、社区负责,更要对养育自己的消费者和使自己安身立命的国家负责,做到既要承担好公认的职责,又要勇挑各方期待的职责,从而使企业“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也就是说,通过企业文化的践行,不仅能使企业强,更使企业“香”,且香“飞”千里,行得远、走得久。

2020企业文化的心得感悟三

观看了_x的视屏演讲感触很深,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观后感想;

首先企业文化就是不断的变化,“改变对事务的认识,没有改变事实的本身”这一点我非常赞同。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就要改变,改变就要创造性的破坏,因此企业要营造一种敢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是树立百年企业的基石。我们企业目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改变才能够做到客户满意,因为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在不断的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企业内部变化是顺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在发展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什么管理模式,什么薪酬体系,什么营销思路都可以改变,都可以尝试,观念改变,行动才能改变。只有不断的改变观念,提升公司内部员工对客户的认识,对产品的认识,对市场的认识,才能够做到不断变化的持续提升的公司企业文化。

其次是企业内部的1010原则:即公司内部树立10%的标杆也就是榜样,10%的淘汰制度,淘汰那些没有创造价值的员工,建立持续向上发展的人力资源结构;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赞同,企业就是在经营产品的同时在经营人,培养人。人无完人,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够做出好的产品,优质的产品,客户认可的产品出来。企业内部一定要树立标杆榜样,我觉得这是参照物,这是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员工的使命感和进取心;也只有淘汰表现差,业绩差,能力差的员工才能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无形的推动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终达到自己设定的企业目标方向;

再次就是营销的三易即变易、不易、简易;非常有道理。在营销过程中市场是不断的变化,因此营销的策略也是不断的变化,没有对策的营销没有市场变化的营销是虚拟的,是没有价值的,不易;在营销中唯独不变的就是诚信,诚信是根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核心平台,没有诚信的交易是不长久的,没有诚信的营销是皮包公司,中国人讲诚信,西方国家更加讲诚信,因为西方国家信奉上帝,而中国企业诚信度随着国际化市场竞争也要讲诚信,也必须做到诚信,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简易:往往我们做企业管理说的多,做的少,文件多,实效的少,无用的多,可控制的少,因为企业走入误区,认为越多越规范,越复杂约有水平。我们一定要清楚凡事不要复杂化,企业最怕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一定要简约流畅,简单明了,尽可能让小学毕业的工人看了明白,看了知道怎么去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顺畅的运行;

以上三点是本人学习后的感想,也清晰了自己的工作思路,知道该怎么去做,怎样去做好份内的工作。

2020企业文化的心得感悟四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逐渐突出,在这种潮流的带动下,最能体现一个企业经营和管理本质特征的企业文化建设日渐盛行,一个企业要发展,抓企业文化尤为重要。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即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中培育、融会、凝聚而成的一种独具特点的、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及其外在形式。它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形象、经营思想、企业目标、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企业风尚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通过向员工宣传统一的企业价值观而将他们凝聚在一起,这些价值观影响着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信念,促使他们积极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一、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由于是老单位,企业职工来自四面八方,思想意识和个人素质不尽一致,如何统一思想,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并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针对现实,我们从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入手,首先认真组织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其次,加强职工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现代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教育,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化公司领导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来抓。要求领导干部要讲团结,树正气,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职工、带动职工,限度地激发职工爱企业,爱岗位的热情,增强了凝聚力。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在创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职工的创新精神,关心职工群众冷暖。单位领导定期与职工进行思想沟通,了解职工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职工生病必去看望,企业内部呈现一种团结和谐、踏实肯干、积极向上的局面。另外,从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出发,建起了职工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小组,业余时间经常组织友谊赛,这不仅使大家锻炼了身体,更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使职工敬业精神和道德情操得到激发和提高,创造出一个和谐环境,实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职工以“企业为家”的高度融合。

三、围绕工作任务,培育企业精神。促进目标实现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就要培育出一种既适应时代要求,又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使之成为企业全员的群体意识和群体精神,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中注意培养和形成自己的“团结、奉献、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并制定了员工的行为规范,营造了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良好沟通的氛围,倡导全局观念,维护整体利益,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共同愿景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司充满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作为当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职工素质,增强凝聚力;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有利于建立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责任建设,制度文化同行。责任与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都不可分离,与每一个单位的生存、发展都密切相关。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从容而不浮躁,充实而不空虚,真诚而不虚荣。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既要讲效率和利益,也要讲义务和公益,承担起经营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敬业才能成就事业,尽责才能赢得尊严。当然,落实责任制,履责和问责应并存。没有问责,责任制形同虚设。因此,问责应贯穿于履责的全过程,事前问责是提醒,事中问责是督促,事后问责是诫勉。只有把责任心和责任制统一起来,把履责和问责结合起来,才能确立一种良性的责任导向,增强责任心、培育责任感、提高责任意识。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担负的责任越大,就越需要提高履责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自觉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求知于书本,问计于群众,创新于实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

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企业,这是一个光辉的奋斗目标,也是一个艰辛的历史进程。实现这个目标,推进这一进程,就是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忠实履行责任的奋斗过程。

2020企业文化的心得感悟五

6月5日至9日,有幸参加了省国资委组织的企业文化学习考察。在主办单位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听取专家讲座,参观海尔、青岛港等知名企业,收获颇丰,现将主要心得汇报如下:

一、系统的理论学习,提升思考力

这期培训班安排了知名企业文化讲师杨克明教授讲解《企业文化落地“六入”模型》、资深品牌战略顾问盖彦讲解《企业品牌建设》,海尔原党委副书记王安喜从实战的角度讲解了《海尔文化建设》等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精广相济,极具趣味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旁征博引,发人深思。

(一)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许多新生事物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这对我们的理论知识、修养提出来新的更高的要求。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要勤于思考,善于积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们所干的很多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勇于提出新的工作思路,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二、参观知名企业,获益匪浅

实地参观了海尔、青岛港、海信、青啤等知名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成功及企业文化有了切身体会,其中海尔的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印象最深。走进海尔工业园,感觉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环境让人感觉不是走进了一个工厂,而像是公园,很舒适也很轻松。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价值品牌,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这么强大的一个现代化企业有谁又能想到当初是个倒闭的小企业呢?这就是海尔带给我们的惊叹:海尔——不是传奇的传奇。

(一)企业占有了市场才有出路。海尔即使在淡季也要创造神话。“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正是缘于它主动的市场观念占有了市场。海尔聘用大量高学历的营销人员以提高营销素质,给企业注入活力,使淡季不淡,永远立于市场之巅。

(二)海尔视质量如生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海尔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念在每个员工心中树起来,它的砸冰箱事件令人震撼。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靠的就是优良的产品质量。

(三)不断创业、创新成就海尔的今天。海尔精神的本质是什么?

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是这样说的:“海尔精神就是创业、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就是每天从零开始,创新精神就是每天比昨天有提高!

(四)人单合一的现代化模式造就今天的辉煌。海尔实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流程再造,并将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定位:“人单合一”。就是每个员工与竞争力的市场结合为一体,每个员工都成为创造市场的“大老板”,“人单合一”模式推进的目标,就是创海尔世界。支撑“人单合一”的基础是信息化。海尔就是用“人单合一”这一差异化的管理模式,把每一位海尔人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

(五)“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模式让海尔大跨步走向未来。海尔引入的OEC管理模式,管理目标非常明确。“日事日毕”就是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日清”就是当天的工作结束后,对当天的工作进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找出不足之处;“日高”就是在确认当天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之后,明确第二天的工作目标,包括改善措施,争取明天的工作比今天的提高1%。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特性与历史背景,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那么学习海尔等青岛知名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经验,到底学什么?我们不仅是去了解和仿效这些成功企业的具体做法,而是要去探索这些成功背后究竟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再联系本企业的实际去实践,去发挥,才能达到学习先进的真正目的。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次培训,省国资委汇集省属大中型企业的百余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精英人才,一周短暂培训过程中,大家从不熟悉到熟悉,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圆满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大家来自不同行业、单位,具有不同的专业素质,通过信息沟通,问题讨论,达到了共同提升素质目的。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切身体会了青岛知名企业成功的关键,还认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今后将不断强化自主学习的内动力,从多种渠道扩展知识结构,不断扩充知识的总量、质量、流量,从而转化为知识的增量,获得持续进步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

大疆创新文化的学习感悟 篇6

公司在不断追求极致的工匠文化,初到公司的我已经深刻感觉到文化的内涵,在虚拟和现实的互联网时代里,数据中心的市场是无限的,公司如何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占有更大的市场更高的知名度,这需要公司领导和员工上下齐心,目标一致去修练传说中的“九阳真经”。用我的一句话讲“共生共荣,同心大疆”,公司的名字就是公司上下同心开拓美好明天的愿景。

公司核心文化在倡导尊重客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外面的合作伙伴是公司的客户,对行政部来说公司的同事就是我们要服务的客户,倡导全员服务的思想理念,做好对内对外的极致服务工作。这样我们才有更大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我们一起努力,把数据中心像苹果手机简单、强大。公司在高速发展,我们要学习九阳真经的武学精髓,要了解天下各大门派的功夫,也就是说我们要多学习竞争对手,学习他们的强处,了解他们的短板。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们需要有更快的学习能力,更快的工作效率,更快的拓展市场能力,当然们什么都比别人快时,我们才能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同台打擂。

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公司发展的基石,世界一流的企业都是提供极致服务的公司,员工是提供服务的载体,公司的宿舍安排,办公室的水果、零食供应等等,其实这都是营造公司家的文化,用文化疑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福利激励员工的最好体现。员工以公司为家,心系公司,才会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极致服务,才会产生更多的服务灵感和理念。行政部要好好理解、支持在外的销售团队,做好他们的服务、接待工作,做好办公室氛围的管理工作,把后勤保障做到极致。让出征的战士们归来时心生欢喜,感觉到公司的亲情和温暖。

虽然公司在高速发展,我们在分析总结自己优势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劣势,居安思危的文化是大疆未来发展的常青之树、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公司发展的保障、技术领先,质量过硬是公司跑赢市场的关键。我们要时刻充满危机感。产品危机感、市场危机感、服务危机感。我们虽有6000余客户、为400多个数据中心服务,我想一定有竞争对手,在学习我们,模仿我们,更可怕的是时刻盯着我们的客户,抢夺我们的市场份额,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基业长青。

公司有20年的历史,已经由“初入江湖”、到“名震一方”,再到现在的“决战江湖”,何时我们大疆能“笑傲江湖”,唯有我们把工匠文化运用到工作方方面面,这样九阳真经就已经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境界了。

感悟数学文化 追求数学智慧 篇7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素养, 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补充或加工, 合理利用和开发教材中的隐性资源, 达到渗透数学文化的目的。例如,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有两种预设:

预设一:教师屏幕出图或请学生打开课本, 问:看了这幅图, 你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分数是在分物体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

生: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 当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 分数就变成现在的表示方法了。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师没有从数学史的高度引领学生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我们可对上述教学片段作如下设计:

预设二:教师屏幕出图或请学生打开课本, 问:看了这幅图, 你又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分数是在分物体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

师:对, 而现在分数应用的范围和作用比古代大多了。

【评:介绍知识的产生背景, 而不囿于背景, 现代分数的应用已不停留在分物体时的需要, 让学生明白数学是发展的, 数学的作用是广泛的。】

生: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 当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 分数就变成现在的表示方法了。

师:有了数学家精益求精的精神, 分数的表示方法愈来愈简洁, 今后我们还会学到用符号表示所有的分数呢。

【评:教师的寥寥数语,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及数学的符号化思想。】

一样的教学素材, 后者有了教师的引领, 学生可从教师的言语中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教学中通过对数学史、数学名题等的介绍, 实施数学文化的渗透, 这种渗透应自然、清淡, 自然如流水行云, 清淡如星光点缀。例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教师可介绍数学著作《周髀算经》;在教学《圆柱、圆锥的体积》时, 可介绍阿基米德测皇冠体积的故事;在教学《简便计算》时, 可向学生介绍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发现的“高斯求和公式”……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真理的理想。我们要在解读数学知识的同时, 解读历史、解读人类文明。有人说, 数学枯燥乏味, 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 是壮丽多彩, 千姿百态, 引人入胜的……”

二、在精彩生成中彰显数学文化

《克与千克》这一课:从课程的导入到建模, 通过用手掂一掂2分的硬币与2 袋 (1 千克) 的食盐的重量, 体验出1 克有多重, 1 千克有多重, 并体验出克与千克的进率。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秤, 特别提出了———天平, 这是一种比较精确的仪器, 它可以秤出1 克这么细小物体的重量。

“老师, 如果我想知道1 只蚂蚁有多重, 能用天平称出来吗?”

“用我们的天平, 不可以称出这1 只蚂蚁的重量, 但是我有办法称出来。有没有哪个同学也可以想出个好办法, 怎么样称出一只蚂蚁的重量?”

顿时, 课堂炸开了锅, 大家好奇又热烈地讨论着。

“我先拿来一大群的蚂蚁, 称出它们的重量, 然后用这个重量去除以它们的总只数, 这样就可以得出一只蚂蚁的重量了。”

此后学生又相互提出了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一根头发的重量, 一粒沙子的重量, 一粒盐的重量———方法雷同。

透过朴实无华的教学实录, 我们发现, 短短的教学时空里, 学生不仅对“用总重量去除以总份数得到每份数”这一问题获得了清晰、深刻的认识, 更由此引申开去, 在对话和思辨中获得了对一般和特殊的辩证思考, 对直觉猜测与实践验证复杂统一性的深刻体会, 对思维全面性和深刻性的丰富体验等。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他们尽享因数学思考而带给他们的思维的确定性、变通性、灵活性、辩证性。数学的真理感、数学思考的内在美、数学丰富的思维方式等, 正是在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对话和思辨过程中悄悄滋润着学生心灵, 化作学生思考的力量源泉。

三、在学科融合中体验数学文化

数学和文学是相通的。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明月对清泉, 都是自然景物, 没有变;形容词“明”对“清”, 名词“月”对“泉”, 词性不变;其余各词均如此。变化中的不变性质, 在数学中也存在:

在教学二年级下学期《找规律》时, 曾出现了这样的规律, 在这个图中每行每列中都有1、2、3、4、5, 横看竖看都有规律, 甚至于斜看都有它自己的规律。

在让学生找寻结束后, 我不由地想起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多么形象地概括这个图中的规律啊!我不由地吟诵起来, 班上有几个课外知识丰富的孩子也一起吟诵, 这时我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和谐, 那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谁还会说我们的数学没有诗意, 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单调的呢!

茶文化的感悟 篇8

关键词:传统文化;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01-0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却频频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高校甚至还比较严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权威数据显示,自杀人数却占世界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高自杀率国家,青少年自杀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自杀成青年第一死因。自杀,对个人和家庭是莫大的悲剧,对家族和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同时,自杀还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每次自杀事件都会对周围的学生和老师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甚至引起个别人的效仿,给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生命没有重复。花季人生的过早凋谢,非常令人痛心。但如果能进行早期的生命教育和及时的心理和行为的干预,则会有效遏止行为的发生,挽救年轻鲜活的生命。此任学校责无旁贷。本人撰写此文就是希望能从祖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命意义的认知,以期能起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目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人生的体系,其核心是人生问题,其蕴含的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的极浓的人文关怀意蕴,不仅在古代塑造了一批批热爱生命、意志坚强、死得其所的仁人志士,而且在今天,它对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首先在于血亲关系

《孝经·圣治章》:“天地之性,人为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儒学即人学。生命是宝贵的,认知个体生命的价值要把他放在社会关系中,这里的社会关系首先表现为家庭关系。人是由父母生养才有了生命过程。这种生命的给予及养护的过程,使人类产生了自我生命与家人、家族血肉相连的不可分割的血亲纽带和感情。自我是父母和祖宗血脉的延续,同时自己又承载着延续血脉的作用。个体生命既是自己的,又不是自己的,是血亲关系的体现。

儒学和佛教文化极力渲染一个生命的孕育过程的庄重与辛苦,养育过程的劬劳、罔极、煦伏与含辛茹苦,养育子孙也希望能老来得养,这种人伦关系与西方的突出强调个体意识思想观念有很大差别。正因为这种血亲文化和宗族文化的传承,使中国人特别重视自己的家庭亲情,个人做事不能仅从自己的情绪出发,还要想到父母和家庭,甚至要考虑到家族关系。因此中国一般百姓皆珍惜生命,少有采取断然的自杀行为,也不会随意践踏他人生命。而当代青少年过度自我化的人生观,冲击了对家族、社会、国家的责任,所以当他在考虑是否采取伤害生命的行为时,多考虑的是自我个人的原因,只求自我痛苦的解脱而不顾其它。对家庭和家族而言,自杀是最大的不孝,罪莫大焉。如果把儒家的对个体生命认知的“血亲”文化发扬光大,对当代青少年生命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个体生命的家庭价值在于孝悌

个体生命的家庭价值是在血亲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表现为儒家所倡导的一系列家庭伦理关系,最主要为孝道和悌道。

《论语·学而》中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更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出也。”教育由“孝”生发开去。儒家的“孝”要求子女要珍爱生命,这是最基本的孝道。《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规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发肤来之于父母,任何人都不能轻易作践其肉身,更何况自杀这样的残忍之事呢!这是孝的起码要求。那些自杀的人,都是一些不孝自私的家伙。同样,孝也不能使“亲心伤”,而“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一个有点孝心的人,是不会轻易自杀的,就是一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怆就會让他无法下定决心放弃自己的生命。

中国人注重血亲关系不仅表现在孝道上,还表现在对家庭同辈成员的友善上,即悌道,孝悌发扬开去,就会友待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弟。”《弟子规》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试想一个孝悌之人,怎么能忍心自杀呢?自杀的人大多感到无助、无法解决,才走上不归路的。须知在人生路上能长久地相互陪伴又有血缘关系的只有兄弟姊妹。兄弟姊妹年龄相近,少有代沟,彼此在人生上会有多大的帮助呀。当人感到无助、有无法逾越的障碍的时候,在兄弟姊妹的帮助下会变得坚强和豁达起来。人生需要亲情,尤其在最困难的时候。现在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这种骨肉亲情,人们只得在旁系血亲中寻找这种关系。但不管怎样,中华民族的“孝悌”文化对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家庭关系上的认知,在珍爱生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西方文化不可替代的。儒家文化更认为,孝悌可以感天动地,感动神灵。“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感应章第十六)

三、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贡献社会

儒家认为个体生命的价值是有层次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儒家认为,真正的孝就应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因此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贡献社会,为大义而死,死得其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死得有价值。为了大义,甚至是可以灭亲的,可见中国人义的观念的重要。比之于自杀,就“死”得太没有价值了。当我们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时候,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所折服、打败,有了这种观念,才能对得起父母、祖先,敬始、慎终、追远。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立德被儒家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其重要性远在生命之上。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造就了历代一批批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而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赴汤蹈火所在不惜的仁人志士,为铸就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与爱国主义的灵魂起了积极作用。面对今天的大学生的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如果能进行多次的深刻的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的教育,亦能够有效的阻止大学生自杀悲剧的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磨炼与自我觉悟,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甚至磨难时,往往能修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态度。作为老师,应以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人生的创造者为目标,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在平时的教育中,应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尊严,认识到生命存在的神圣性。

生命教育很多人认为起源于美国,但多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人都会知道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里面的生命教育有其独特深邃的内涵,更适合中国人的特点,更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窃以为,万不可以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解决中国的问题主要应立足中国的情况(当然我也不排斥外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从祖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悟生命的价值,既解决了生命教育问题,又弘扬了民族精神,不是更好吗?

参考文献:

[1]贺新华,胡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思想探析[J].科技信息,2010,(27).

[2]晏波,李方方.中国传统死亡文化观及其对死亡的启示[J].理论纵横,2008,(6).

上一篇:公共事业组织法作业下一篇:关于《三毛》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