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感悟(共10篇)
传统文化之感悟 篇1
最近衢州市政协原副主席祝瑜英女士应邀来我校作了一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讲座。祝女士结合历史典故、当代社会热点、生活中的实例重点讲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和”文化, 义利之和、情理之和、得失之和、协和、中和还有太和, 让我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对我们自己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骄傲。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根基, 与每个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她把我们重新引领到优秀的文化经典面前, 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最后她用不同的方言激情四射地吟唱诗词, 更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所有的老师都享用了一席饕餮的精神大餐。而在同一天, 衢州广播电视报上第三版面也用真实的案例讨论了传统文化对于道德教育的作用。
四书、五经、仁、义、道、德, 幼儿园小朋友背诵经典章节、小学生诵读《论语》、高中课文里的古诗词、台湾诗人深情款款的“乡愁”, 电视里讲国学, 书店里解读经典的作品成为畅销书, 这些画面一股脑儿全蹦了出来。原来, 是我们疏远了传统文化。时至今日, 重提这个话题我想并不是为了认祖归宗, 也不是去确认我们的文化身份, 更多的是取其精义在现代社会中衍生的价值吧, 譬如, 修养身心、润泽精神这个层面应该大有可为。从根本上说, 国学教育不是为了应试而生, 在当今社会也并非全无用武之地。反之, 国学教育在为人处世和人生境界的提升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现如今,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作为班主任, 怎样让我们的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对他们产生影响呢?我想重要的是在生活和教学中要体贴入微, 要至亲至切, 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他们于自己是最亲的, 是能化入血液灵魂的。即教师既重知识的传授, 又重人格的修养。
九零后的孩子们, 会带着耳麦听着陈奕迅, 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个杂色的世界, 发现涌入你耳朵的除了音乐还有大量的噪音;会有十六七岁的惆怅, 伴随着皮肤下闯出来的胡子会隐隐感受即将成人的压力;会装个性但又受环境压抑, 也许偶尔也会“反叛”一回;会沉溺于电子媒介, 会追捧偶像;会去做运动会看NBA;会情绪化, 会烦父母的唠叨, 会渴望与父母疏离;会异想天开, 天马行空, 也会谈谈理想;会骄傲会自卑;会幻想无拘无束的真正的自由;会迷茫、会逃避等。而在我中学的记忆中, 班主任带着我们到野山上畅快的郊游;语文老师带着我们作文兴趣小组成员去水库实地观察, 以保证写作文的真实性;在操场上看露天电影的恣意……通过对比, 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们, 虽然我们有无能为力的应试教育, 在生活中有各种不如意和不良情绪, 但是, 这一切并不是决定性的, 而是可以自主选择, 譬如, 我们可以去亲近大自然, 去欣赏美丽的日出日落, 多多享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互动, 去把握生命中动人的瞬间, 远离虚拟的空间, 删掉游戏, 到时, 我们会发现铭刻在记忆中的是校园荷塘里盛开的睡莲, 或是怒放的樱花、或是窗外栀子花瓣、金黄色桂花。
帮助学生树立或近或远的理想也是我觉得必须做的事情。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修课, 路上闲聊, 考试前后, 班会课, 周记等等场合、形式, 我都会加以利用给学生以尽可能的指导, 帮助他们分析、确立, 并一路坚守自己的目标, 实现理想。很多时候, 学生会达不到预期, 会困惑, 每当这个时候, 作为教师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们鼓励, 告诉他们, 世界上的大多数梦想, 都是曲线实现的, 常常在特定的时候梦想之光才会闪烁。而同学们只有坚守理想才能让自己活得有质量, 才能有未来。当然, 还要告诉学生, 追逐梦想并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 但是, 相对于最终结果, 追逐梦想的过程才是更具意义, 就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保尔·柯察金所描述的那样:“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如此, 生命才有意义。
在这个有点浮夸的社会里, 在新一轮课改波涛中, 教师这个角色承载着很多的责任和压力, 要一专多能, 要成为多面手, 不然会被淘汰出局。但是无论怎样, 爱岗敬业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无非是奉献, 知识的传播是一方面, 道德榜样的树立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 除了要有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相应对等的物质生活, 少一层升学的压力这些客观因素之外, 教师本身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己, 减少倦怠感、减少抱怨, 增强自身对外界的免疫力。对于我而言, 我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旅行和读书, 这也是我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向学生灌输的一种做法。“智者乐山, 仁者乐水”, 把工作上的事情暂时抛在脑后, 尽情地徜徉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间。通过旅行和读书, 我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会偶尔为自己寻找走下去的借口, 原谅自己;我会试着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以对付消磨我们意志的逃避和懦弱, 减少怨恨, 让周围的人也能因我而改变;也从书中学到很多名师或专家的做法, 让我可以更智慧更理性地工作 (因本人有时有点情绪化) , 也许可以达到像蜜蜂一样工作, 像蝴蝶一样生活的境界;因看到, 亲眼所见, 所以才会认识事物, 学会理解、学会宽容, 不会随波逐流。腹有诗书气自华, 魅力教师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书香、流淌着儒雅之风。旅行和读书会让我们的眼界和思想更开阔, 上课时, 信手拈来, 驾轻就熟, 左右逢源, 妙语连珠, 把一堂无趣的课上成了有趣的课, 学生怎能不喜欢呢?
人这辈子只有两万多天, 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 特别是我们教师, 较之于其他行业承受太多, 但无可否认的是教师这个职业也充满了意义。在我们手里的这些学生, 是一个个灵动的个体, 我们虽然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 可是仔细想想, 每一天真的都一样吗?虽然是一样的孩子, 一样的课程, 每天的孩子们都是一样的吗?很显然, 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状态, 他们的心情, 他们的想法也许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成才, 都考得很好, 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到让孩子们都能在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更好地成长。生活是美丽的, 工作是幸福的, 就让我们多给自己一些“假期”, 释放心灵, 多一些淡定, 少一些埋怨, 增强学问修养, 享受教师生涯, 所谓“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有了强大的内心, 活得简单, 人会越来越快乐, 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女教师, 女班主任,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摘要:重提我国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并不是为了认祖归宗, 也不是去确认我们的文化身份, 更多的是取其精义在现代社会中衍生的价值吧, 譬如, 修养身心、润泽精神这个层面应该大有可为。从根本上说, 国学教育不是为了应试而生, 在当今社会也并非全无用武之地。反之, 国学教育在为人处世和人生境界的提升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理想,教师,责任
传统文化之感悟 篇2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寻着生命的奥秘。在长久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实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身养性的学问,其中有关养生之道和养生方法的论述十分丰富而且博大精深。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为我们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融合了各种防病、治病、健身以及修炼的方法,它以中国的哲学为理论基础,集道、儒、佛、医、武之思想精华,不仅具有延年益寿的实用价值,而且充分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品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的特色。了解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旨在表述养生对人类生命全方位的影响。它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是一门中国的传统学问,既有理论也有方法,并且仍在焕发新的活力,也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
所谓养生,通常解释为保养、养护生命之义。如果深究便可发现,养生的内涵几乎涉及到大文化的所有领域,涵盖了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善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一切内容。养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养身,即对身体的锻炼养护,营养卫生;二是养神,关注的是人类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亦称养心;三是养性,即对道德品质、精神世界的修炼与维护。以道家文化为例,《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因此,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道家
思想主张“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这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清静无为:清静,主要是指心静神宁;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说来,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健身功法等等各个方面。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而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也就是说,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因此,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中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用于健身、治病以及防病。
历史教学之感悟 篇3
一、语言关
讲一堂好的历史优质课或示范课,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精炼语言,使其具有穿透力,力争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意过心理关,使课题高效化,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历史知识的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授之以鱼”,学生采用“听—背—写”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更谈不上“探究”了。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成了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导—展—探—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
所谓“导”,根据课前下发的导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5分钟阅读材料,填写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在总整体上感知全文,理解历史事件的成因和发展过程。
“展”即展示,在读书的基础上,选3名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小组的别的学生改正。展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这个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只有“授之以渔”,才能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探”是探究中考的考点。根据考试大纲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是“陈年老酒”,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及时给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评价让他们更加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知知识,学会运用知识,为中考应试做铺垫。
“感”是态度,是深化。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辐射知识,即把知识学透。我们不妨在导学案中插入更大的相关历史史料,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长河源源不断。学史可以明智。通过历史的熏陶,我们轻而易举地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了让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昌盛和富强服务的目的。
“练”是学生做精课业的基本法则。在导学案中,选择典例当堂精练和详细讲解,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多做题、精选题,学生做精题、做活题,学会举一反三。
历史教师还应把好情感关。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日常的时事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如中日的“钓鱼岛”事件就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子,让学生想起当年的“九一八”事件”。这样就能及时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一些脱离实际的不足之处,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总之,重要的是教师要多钻研,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做个学术型的教师,不要只做教书匠。当你有思想了,你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阅读教学之感悟 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方法,教学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一种能力,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加强阅读教学, 让学生喜欢阅读, 爱上阅读, 喜欢写作, 爱上写作, 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用老师讲, 自能作文无需老师改”, 是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 是语文教师必须引领学生真正做到的。 只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 我对阅读教学的感悟如下:
一、课内阅读要对文本进行揣摩, 运用合理的方法, 抓住关键语句反复诵读, 使情感得以升华。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诵”, 说的是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读的方式有很多, 如默读、领读、引读等,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 几天前, 我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节课, 窦老师执教的绘本阅读《大脚丫跳芭蕾》, 让我对阅读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完善了阅读教学的方法。 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我发现”、“我还发现”、“我还要发现”的句式, 对绘本中简短精练的文字反复阅读, 反复推敲, 分析再分析, 使学生充分了解了绘本的内涵。 同时, 窦老师还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的变化品味情节的变化和主人公心情的变化, 再三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关____的故事。 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 与主人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另外, 在阅读教学中, 不要只停留在文本上, 还要关注和延伸文本以外的东西。 窦老师在执教《大脚丫跳芭蕾》的过程中, 在对文本进行反复阅读的同时,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作者、翻译和出版社。 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拓展范围就更深更广了, 主人公贝琳达的名字与芭蕾的关系, 并介绍芭蕾舞的相关知识, 人物费莱蒂与餐厅的关系。 窦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贝琳达的成功, 让学生感悟故事所揭示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师的范读和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要相辅相成。 朗读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教师的精彩朗读会使课堂大放异彩, 更是给孩子们提供了榜样的作用。 因此, 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在课堂上的每次范读。 通过精彩的范读教会学生品味关键词句,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 使学生通过语气的变化、重音、停顿等方式表达对课文的不同理解。 在《大脚丫跳芭蕾》的课堂上, 窦老师多次进行了范读, 每次范读都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使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 同学们跃跃欲试, 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每个同学都读出了特点, 读出了感情, 读出了个性。
多年来, 我阅读了很多窦桂梅老师的学术论文, 听了很多节课, 看了很多课堂教学实录, 收获很大。 在课堂教学中也不断地学习和尝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落实窦桂梅老师的经验,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强读的训练, 从朗读和默读抓起。 朗读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而且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教学中我很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一课时, 因为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要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在学习3至7自然段时, 我首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默读, 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 独立而深入地思考:蟋蟀有哪些个性? 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十分隐蔽, 有安全感? 等问题。 提出默读要求, 学生边默读边圈画, 在汇报交流时验证了这些问题都能在默读过程中得以解决。 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默读, 许多问题是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的, 默读绝不能匆匆忙忙, 流于形式。
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 领略文章的内涵,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每篇文章都各有特点, 课堂上教师要机智灵活,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 我运用抓重点语句、强化朗读的时候比较多, 而且效果显著。 还以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 在理解“蟋蟀和它们不同, 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时, 先让学生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 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 想想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 让学生在“临时”“隐蔽所”“得来全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这些词句下注明重点符号, 仔细读, 仔细品, 想想从哪里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经过抓重点词语反复读, 学生会发现“慎重选择住址”“一点一点挖掘”“不利用现成洞穴”能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最后, 我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 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会很自然地体会到, 蟋蟀身上有一种聪明才智, 能造出这样的住宅, 就是一个奇迹, 这样的住宅可谓伟大的工程。
积累语言、领悟表达的方法。 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 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 帮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更能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 有这样一组内容———“作家笔下的动物”, 有《白鹅》《猫》《白公鹅》《母鸡》,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动物栩栩如生、可爱可亲、性格鲜明。 不同的作者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之情, 可表达的方法各不相同。 在教学中我会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心理体验、不同的表达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特点, 感受动物的可爱, 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方法。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加大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是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的应用。 课内时间是有限的, 只能以有限的文本为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需课内课外相结合, 利用大量课外时间, 走出课本, 放眼书海。 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将课内所涉及的阅读方法进行梳理, 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 教学中, 我和学生总结了“课外阅读八步法”, 几轮实践, 学生们很受益。 步骤如下:
(一)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读前审题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在文题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看文题在提示内容、提炼主题、把握思路等方面给予哪些提示;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解释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金色的鱼钩》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将相和》揭示了文章的思路。理解文题时, 要问几个“为什么”, 带着问题读书。如《西湖的绿》看到题目, 便可想到:西湖的绿有什么特点? 带着问题读书, 就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 分析完文题带着问题将文章浏览一两遍, 熟悉全文, 了解文章的概貌, 只要粗略了解便可, 知道文章大概写了什么就行。
(三) 在浏览过程中用色笔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圈画下来, 表上记号, 然后利用工具书进行查阅, 掌握字的音、形、义, 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 扫除字词障碍, 为阅读奠定基础。
(四) 再读课文, 将文中的佳言警句画下来, 在行间、天地、左右空白处作注释, 亦可摘抄在笔记本上。如:阅读《西湖的绿》时, 有的同学就用波浪线把“黄龙洞绿得幽, 屏风山绿得野, 九溪十八涧绿的闲……”画了下来, 同时在空白处注明“观察细致。 用词恰到好处”的字样。 通过自己的琢磨、分析, 这样的句子便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 通过对字、词、句的学习, 疏通了全文, 在此基础上, 再细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先写了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六) 在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评议、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艺术诸角度, 领略文章的精妙, 找出成功的规律。
(七) 在阅读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均不相同,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要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及时提出, 或向人请教, 或查阅有关资料, 使疑难得以解决, 强化阅读效果。
(八) 为了使阅读的文章在头脑中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 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 通过写读书笔记对阅读内容进行小结, 联系自己的实际, 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发现事物的共性,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使获得的东西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读书, 丰富和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与收获, 必须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课内阅读的强化训练, 课外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大量阅读。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浏览群书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眉批圈点、边读边想的习惯;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释疑的习惯。 阅读的速度加快了, 阅读的质量提高了,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 写作水平显著提升了,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之感悟 篇5
一、工作从微笑开始
人生短暂,我每天都会告诉自己:“要从微笑开始”!做爱的教育。只有学会微笑,我才能觉得做每一件事情都会很有意义。刚开始上班,接受校长的安排,任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感到压力山大,不知道从何做起。课不知道怎么上,班级不知道怎么管理,一头雾水!从那以后,每天都是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不会的,不懂的,不知道怎样教给学生的,都要提前问其他的老师们;自己弄懂了,再和同学们分享!一个学期下来,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也总结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正,力求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二、陪学生养成好习惯
正月开学了,又开始在这个充满欢笑,充满学问的校园里,一如既往的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不但要学习课内的知识,而且课外的知识也要多多的接触!每天让同学们坚持写读书笔记,写了还要读,养成边读思考并积累的好习惯!虽然是四年了,但我感觉习惯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命好不如习惯好”!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给自身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读书从小抓起,百利而无一害!读书增长知识量,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三、和同学们全面发展
为了让同学们全面发展,春季同学们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抽出时间排练节目,为孩子们节日的到来做好准备!他们的劲头十足,我也被他们带动起来了,参与到了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天真无邪的,跟他们生活在一块,你的心也会跟着变得年轻起来!时不时的还让他们办些自己喜欢的手抄报,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画出来。在校园里不仅能看到他们积极的参与活动,下课或上学的路上还能听见他们嘴里哼出来的小曲!时时刻刻都能让我感觉到,他们浑身充满了活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就是打不死的小强”!
四、参加青年教师培训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三天培训,各位专家对各项工作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听到了在书本上没有看到的经典语句。通过培训,我思考了很多,让我的思想有所转变。以前以为做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很难,会不停地处理班级里的繁琐、琐碎的事情,会很辛苦;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看书,写写文章等。但经过秦望老师的讲座之后,想一想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真是无知,有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我以后会学着做一个幸福快乐的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成长。
首先,班级管理要出现一个新常态。
学生、家长、班主任、还有其他科目的老师、学校的领导共同生活,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个人。作为班主任不是一味地看住学生、管住学生,而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
其次,在平时工作的同时班主任对学生要有爱心。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为班主任更要从心底的深处爱生如子。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师生心灵之间的一种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班主任感情的崇高境界。真诚平等地爱学生,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才能让学生信服。倾听学生心声,欣赏学生,适时赞美学生,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朱永新老师说:“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和他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爱会让你名利双赢。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真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脚踏实地的前进,看到这样好的局面,作为班主任怎么会不快乐幸福呢?
最后,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要有耐心,要有恒心,细心、要有持之以恒教育管理的态度;对于班级管理,要有一颗豁达的心。
经过这半年来赵老师和韩老师组织的培训,我的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比如:教师基本功;对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老师们通过网络一起讨论关于班级和学生的一些问题......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后在教育工的这条路上我会继续努力,边学边教,使自己不断进步。
五、读书
一提起读书,自己感觉读的少之又少。在“墨海熏香读书会”群里,看着老师们都那么有才,感觉自己太落后,一说写东西就感觉词穷。相信以后在读书会这个群里我会学到很多知识;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会慢慢的培养自己读书的好习惯,跟上他们的步伐,跟上教育的步伐,让自己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在读与写中前进。
高考美术专业训练之感悟 篇6
一、强化管理, 注重实效
在管理上, 依据艺术考生的特点, 主张在人性化原则下进行强化管理, 在鼓励和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此来保证和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否则便是盲目的。在不少学生的思想里, 学美术的就是行为很懒散或随意的, 所以首先要纠正学生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 给他们一个准确的定位。美术考生不是艺术家, 只是一些将要走美术这条路的人, 是一些对美术还是很未知的学生, 而真正的艺术家是“要具备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广博的知识, 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以及敏锐的感知能力, 更要有精湛的艺术专业技能”, 而不是流于形式与外表。其次, 课堂上要有好的纪律;没有好的课堂纪律, 是不会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
二、认真备课, 提高业务水平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准备, 就不要开始”。做什么事都要有备而来, 而教师必须在自身的业务上多研究多下工夫,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能够示范, 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绘画的过程和画面效果。示范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 是我们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我们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 往往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 常常是师傅徒弟式的传授美术技能的方式。具体表现在美术课上, 总是先把步骤和方法一一教给学生, 学生认真地听, 然后再认真地操作。遇到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还要手把手地教。这样的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 也提不出问题, 更不会民主地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美术专业训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制订计划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的教学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本学期要进行哪些教学内容。然后再制定本学期阶段计划, 确定每一个阶段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以及为这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法 (示范、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
四、定期模考, 及时总结
美术有其特殊性, 也有与其他学科共同的东西, 那就是教学一段时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考试。根据阶段测试了解阶段教学效果, 检查阶段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给学生分出几个等级:完全实现教学目标的, 基本实现的, 稍差的或相差较远的。有了这些依据, 在后面的教学中才有针对性, 才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同时, 这样的测试也有助于发现老师教学中的不足与失误, 以便及时修正。
五、阶段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
阶段教学法。如暑假这一阶段, 通过之前高二这一年的训练, 大部分学生已基本了解素描头像及半身人像的结构与明暗规律, 但仍比较弱, 所以通过前期头像大量的临摹之后进行写生, 并请来形体轮廓分明的老人做模特写生, 以便学生加强对头部五官结构与整体的关系理解。而半身人像则进行中、长、短期作业训练。短期作业重在抓形体、比例、结构训练, 而中、长期则体现让学生深入理解, 挖掘半身像的深刻的素描调子的内涵。这样中、长、短期相结合,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到了暑假中后期又针对学生训练情况进行了一次大的阶段调整。首先是素描方面从最基础的问题入手, 即从一个苹果的素描关系为例, 重新解释素描五调子的内涵, 并与头像、半身人像相联系对照, 找出共同的关系, 即虚实关系、体积关系、对形体边缘轮廓的理解、整体关系、取舍问题。在水粉方面, 针对前期以塑造形体、空间为主而转入丰富的画面颜色的练习, 重点突出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冷暖色调, 以及笔触的重要性, 从而使画面有形有色。
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分批地分开教学。对专业突出的学生可先放一放, 让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分配较少的老师指导即可, 而把大部分师资集中在差或较差的学生这一组, 重点突破, 攻克难点, 多给这些学生讲解、示范与指导, 即所谓的提优补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吧。这样使差生能较快地赶上来, 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
美术训练进入最后阶段的学习, 将按原有计划稳步地进行, 并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教学模式上, 更注重基础与应试相结合, 以提升学生基础能力为主, 结合每年美术高考趋势进行实战演练, 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从而在专业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传统文化之感悟 篇7
关键词:特色学校,道德感悟教育,生命价值
学生全面发展, 以“德”为先。学校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是先生教、学生听, 这种德育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道德教育发展的需要了。学校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 如何探索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 打造特色学校?我校结合学生实际,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德育之路——道德感悟教育。
1 道德感悟教育释义
感悟, 感:一指觉出, 即感觉、感知, 在意识、情趣上起反应;二指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感动、感想、情感、自豪感;三指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感谢、感恩、感激。悟:一指理解、明白、觉醒;二指领悟、觉悟。因此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醒悟或领悟。
感悟教育, 通过教育者创设教育情景, 使受教育者在内外信息结合中产生意识、情绪上的反应, 使受教育者因受外在因素刺激、体验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
道德感悟教育, 就是教育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道德教育情景, 使受教育者通过感知具体道德案例引起认识和心理上的变化、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觉悟, 从而自觉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德育教育。
2 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
道德感悟教育的生命价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道德感悟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的育方式, 具有新颖性, 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乐于接受, 在思想、情感上能产生共鸣,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道德感悟教育“以人为本”, 把学生的生命价值放在核心地位, 时刻围绕“尊重生命, 实现价值”为主题,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1 道德感悟教育方式的生命价值
2.1.1 学校德育教育的现实性、紧迫性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当前道德教育中有不少困惑:为什么学生的道德意识越来越差?为什么学生反感老师的道德教育?为什么教育苍白无力?……其实, 这与传统的德育模式有莫大关系。传统道德教育以说教为主, 甚至辅助以惩戒教育, 学生对这种教育普遍反感, 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 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另外, 当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 不只局限于以前课堂的“面授机宜”, 通过影视、书籍报刊、网络接受的道德素材丰富多彩, 老师的说教只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再次, 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 脱离学生实际, 不可能产生思想共鸣。
但是, 传统优秀的道德内容我们是要世代传承的, 这就要求教育者顺应时代潮流, 探索新手段、新方式, 挖掘新素材来适应学生道德需求。面对日益增多的青少年道德缺失、违法犯罪突出、漠视生命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应该认识到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2.1.2 道德感悟教育——绿色教育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教育的理念是“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 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以‘绿’育人, 而非其他”, “人是有感情、思维能力、精神境界与个性的, 或者说是有‘灵魂’的。‘育人’主要是开发人脑, 化育‘灵魂’, 而绝不能加以污染与破坏。”学校道德感悟教育就是要突出一个“绿”字, 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 在无“污染与破坏”的氛围中塑造学生灵魂。我校德育教育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为主题, 以优美环境和百年文化积淀为依托, 以“为人正、为学勤、为业精”的“三为”理念为核心, 处处彰显道德教育的“绿色”, 使学生在浓浓的书香校园里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熏陶。
2.1.3 道德感悟教育的时代性——生命价值
学校结合学生的道德现状以及学生对道德的需求, 建设特色教育学校, 在德育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有生命价值的道路——道德感悟教育。近两年来, 学校德育处贴近学生实际, 紧跟时代, 制作了四十多期道德感悟教育的主题班会课件, 学生通过观看、讨论、总结、写感言等方式, 使其思想认识得到极大的升华。
《我真的很不错》主题班会后一个学生写道:“不是我们高估了生活的本象, 而是低估了自己应有的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不断努力、练习和挑战中萌发的力量。”《神舟七号》主题班会后一个学生说:“……现在, 中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神七’, 更为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进步作了最充分的鉴证, 我们激动, 我们骄傲!”
四十多个主题班会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道德实际情况, 每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心灵都是一次震撼, 对道德都是一次提升。每次主题班会后, 学生都翘首期盼下一次的到来。
2.2 道德感悟教育以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核心
2.2.1 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一部分学生对自身的生命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轻生、自杀等现象不时见诸报端;对他人生命漠视:伤人、杀人等事件时有发生。为此, 加强对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势在必行。
2.2.2 道德感悟教育对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 道德感悟教育应当以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为本。因此, 我校的道德感悟教育始终围绕人的生命价值展开, 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
“看了《知识守护生命》后, 我又一次的明白了生命的重要性, 明白了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要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技能, 使我们守护生命的长城更加坚固!”《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后, 学生感言:“这是一个反思的日子。这是一个祭告的日子。这是一个倾诉的日子。这是一个感恩的日子。斯人已去, 生者应更珍视活着的岁月, 这是生命的意义。”《感动世界—超越梦想》观后感:“面对失败, 我们不放弃努力, 面对挫折, 我们不怨天尤人。自强不息, 以顽强的毅力、拼搏的斗志去超越梦想……”。看了《安全伴我一生》主题班会课件后, 学生说:“生命, 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 一个被人们老调重弹的课题,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鲜活, 我们青少年的生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 即将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美丽却又娇弱, 更应该好好珍惜, 不要让它过早的凋谢。”
通过观看主题班会课件, 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 感悟到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感悟到要珍惜生命。
总之, 通过教育者创设情景、充分利用身边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在感悟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道德感悟教育具有强大的生命价值。我们愿与同仁们一道共同探讨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 研讨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
[2]况晨光.感悟教育[M].江西人民出版社.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
智慧之道——于丹感悟《论语》 篇8
能使枉者直
《论语》里从始至终充满着智慧,总是用朴素的语言去说点明至极的道理。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只说了两个字,叫做“知人”,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智慧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面对人心时拥有判断力。
在一个充满迷思的世界里,真正深沉的智慧永远是能够沉静下来,面对每一个以及他背后的历史。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意思是知人之后,要把那些正直的、有才能的、善良的、符合社会基本价值的人提拔起来,给他们好的空间,让贤达善良之人在枉者之上,使枉者直。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人生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凭运气抓了一手好牌,而在于抓了一手坏牌但是能够打好;人生真正交往的成功,不在于侥幸一路走来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于遇到有些不能成为君子的人,让他们因为与你的交往看到人性中的温暖、善良、看到你对他的体谅、包容,使他表现出美好的一面,用正直的力量影响周围、影响社会。如何知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意思是要客观综合地评判一个人,首先要看他当前言行的好坏,其次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第三要看他的用心和出发点是否纯良。如果用这三种方法来考察一个人的话,那此人还有什么可隐藏和掩饰的呢?
孔子认为观察一个人要去看这个人的过错,因为每个人的过错终究都是可以归类的,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期知仁矣。”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善事差不多都是相同的,但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人的过错千奇百怪,所以在过错里最见人心。
人的一生孰能无过,人面对过错的时候有两点很重要:第一,过错之后的态度,用孔子的话说,君子也犯错误,但君子过而勿惮改,知错就改;第二,真正的君子“不贰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犯同样的错,记住教训。
知人要善任
掌握“知人”的大智慧不是为了蜚短流长品评人物,真正的大智慧的获得,是为了实际的应用。一次,子路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如果现在让你带兵打仗,你会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同行呢?子曰:“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不会选择那些光凭勇气就徒手打虎,遇害河就贸然游过去的,至死也不知后悔的人。而是要在遇大事时怀着戒惧之心,然后运用机智去完成该做的事。
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叫知人善任,对于不同性格的人,要区分对待,尽可能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但有性情急躁、有勇无谋的人,还有很多不怎么高尚的人,社会不是真空,人们不可能不和这些人交往,那么,又应该怎样和他们打交道呢?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孔子认为,对于一个君子或者一个人才虽然在小事上常常表现得不好或者糊涂,但是自身所具有的才能、胸怀和品德却是足以担当大任的;而那些普通人或平凡的人,他们虽然气量狭小或者能力不足,不能够承担重任,但也不是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相反,倒是在小事情方面可以经受考验。知人,从知道自己到了解他人,到摆对位置,这是真正了解智慧之后的出路,也就是智慧终究是要被应用的。
生而为上
于丹认为,《论语》告诉我们,要想拥有真正的智慧,必须掌握一套独特的方法,不管天赋如何,人不但要学,而且要悟,要把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综合考察,还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归结成简单的事情。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而从之;多见而识,知之次也。”意思是有一种人自己没有多少知识和智慧便凭空臆测,不了解情况便贸然行事,我不会这样,多听,向优秀人物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就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
孔子认为人智慧的得来有四个等级。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意思是生来就知道学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人了。
在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比智慧更重要的是经验。知识是可能产生智慧的基础,但知识未必直接导致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外在可以学,而内心还要有他的酝酿。于丹认为,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需要深刻的思考和内心的酝酿,而这个过程,就像把粮食变成酒一样,需要严格的程序和规则。
求乐在其中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之感悟 篇9
一,高效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课堂的大容量,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容量呢?我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方法之一。众所周知,多媒体、CAI课件、网络技术正迅速走进课堂,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冲击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合理、恰当、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把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课堂容量,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例如,较难的科普文章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下面就以高一必修3 Unit 4“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为例,谈一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在上课之前,我把一些有关宇宙大爆炸和地球演变的资料拷贝到软盘上精心制作成课文的背景资料,在课文的引入阶段采用这一段背景材料引出课文的内容,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感觉,使他们从直观上认识了宇宙,也使他们对生命的演化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使原来需要很繁琐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二,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内容涉及范文广泛,包括日常生活、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还以高一必修3 Unit 4“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作流程:首先,学生学习了这一课之后,了解了地球及生命的演化,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o con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中, 老师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思考。然后, 学生利用业余时间, 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进行社会调查, 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 采集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 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 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最后, 在课堂上, 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 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污染的图片, 这些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 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 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 寻找解决污染问题的办法, 为改善地球环境尽一份努力。同时锻炼了写的能力, 从而,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教学,因此,创设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中国基础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形式为主,而且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语言实践机会,因此,英语教学小班化是理想的授课模式。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小组组长相当于老师助理,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于是一间教室就被分成了几个小班,教师只需负责解决小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几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每个组长负责解决几个组员的问题。对于各种学习任务的布置,如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等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只有小组每个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共同制定的目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新课改的意义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反过来,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快乐为根本。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中郁积着苦闷和孤独,他们渴望交流,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师生感情在交流中融为一体,学生只有放松了心情,并且信任自己的老师才能产生积极的心理。
帮助学生找感觉建立自信,最重要的就是不歧视学生,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切不可为自己一时之功名而急躁,更不可把他们当作累赘、包袱一“甩”了之。因此,要帮助他们摆脱消极自我的阴影,多体验成功的快乐。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段评语、一次表扬,对于那些长期处于失败阴影中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满足,能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后进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
工程地质教学感悟之“物源” 篇10
1 物源之一:沉积物
比如说, 对于沉积岩而言, 其物源是沉积物, 沉积物的形成多源于早期岩石的风化, 沉积物的搬运可受控于整个外动力地质作用, 包括风、流水、冰川、重力、湖海等等, 整个地球的面貌也因这些伟大的自然营力而变得丰富多彩和千奇百怪。老子在《道德经》中感叹天道时, 就有云:“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其言“损有余”即指沉积物的形成和搬运, 而“补不足”则言及沉积物的沉积。其实沉积与后文所讲的第四纪土层的坡积、洪积、冲积等概念异曲同工, 只是因物质的搬运距离的远近, 分选性和磨圆度不同, 其各类岩土的力学性能就殊异了。
2 物源之二:岩溶中的岩石与水
对于岩溶, 其物源有二, 一则岩石、二则水;但形成岩溶却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 可溶性的岩石、 (2) 岩石透水、 (3) 水具有溶蚀能力、 (4) 水具有流动性;自然界中可溶的岩石有易溶的卤素盐类 (如岩盐) , 中等溶解度的硫酸盐类 (如石膏、硬石膏) , 但这两类岩石都分布区域有限, 因此我们所研究的岩溶多半是研究难溶的碳酸盐类岩石 (如石灰岩和白云岩) , 因为这两种岩石分布广泛。
岩石的透水是受地球的内动力地质作用, 主要是因为构造运动, 即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最基本的两种形式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的形态就是地质构造。而我们常见的地质构造就是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和断裂。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断裂发育的程度。
水具有溶蚀能力, 源于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 难溶解碳酸钙在水与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会生成可溶解的碳酸氢钙, 这是个可逆反应, 到反应达到平衡时的二氧化碳含量称为平衡二氧化碳, 当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平衡时, 碳酸钙就会溶解。此时的二氧化碳称为侵蚀性的二氧化碳, 看来平衡也是无处不在的。
水必须具有流动性也和上面的内容有关, 因为水停止流动, 水中的二氧化碳消耗到平衡状态, 岩溶就不会再发生了, 所以只有源源不断的含有侵蚀性二氧化碳的的水流过来, 碳酸钙才会不断的被溶解。这就像一个组织中, 新生力量的补充才会使组织不断的壮大。
对于泥石流, 物源也是两个, 一是丰富的松散物质, 二是水, 而且是充足的突发性水源。怎么又是水呢?其实学了岩土就会知道, 水是无所不在的。无酒不成席, 无水就不会有这么绚烂和复杂世界。
3 物源之三:泥石流形成的三要素
泥石流的必备条件除了两个物源外, 还有一点是必备的, 即:陡峻的地形。所谓:“物形之, 势成之。”陡峻的地形提供了泥石流启动的势能, 使得泥石流能携雷霆万钧之势, 摧枯拉朽, 所到之处, 无不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以舟曲泥石流为例, 在上世纪50 年代到80 年代, 舟曲曾经是水草丰茂、山林葱翠的陇上江南, 其与四川九寨沟仅一山之隔;因为长时间的砍伐, 植被退化, 山体暴露后逐渐风化, 加之采矿业、水电业等无序开发, 留下隐患;再加上汶川地震的影响, 地震造成山体松动, 及山体的节理、裂隙的增大、增多, 即增加了松散物质的来源;舟曲的特殊地形, 舟曲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以上, 地势陡峻, 汇水面积巨大;2010 年8 月7 日晚, 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 持续40 多分钟, 降雨量达到90 多毫米。因此在这几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就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
4 结束语
通过这样核心的教学内容穿插, 可以将工程地质各章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诚如《大学》所言:“物有始末, 事有始终, 知所先后, 则近道也。”因此我们理解了“物源”, 掌握工程地质的利器。
摘要:工程地质中, “物源”指形成某一种物质或现象的先决条件。明白了先决条件, 就会有利于深刻理解这些物质和现象。
关键词:工程地质,教学,物源
参考文献
[1]牛建东, 刘建新.关于土木工程地质教学的一些思考[J].房地产导刊, 2014, (36) :230-230.
[2]牛建东, 刘建新.土木工程地质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 2013, (12) :230-230.
【传统文化之感悟】推荐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感悟01-12
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及感悟08-19
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作文12-21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学之12-23
以传统文化之力铸就企业发展之魂10-03
学习传统文化之孝道心得体会11-03
传统文化中的管理之道01-12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06-07
感悟中国传统花鸟画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