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工作制度

2024-10-20

减负工作制度(共12篇)

减负工作制度 篇1

减负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建立减负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减负增效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切实保证“减负”要求的实现,最近,市教育局特制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校联动机制等“减负”工作若干工作制度,各教办、义务段学校进行了认真贯彻执行。

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一)签订责任书制度

1.市教育局每学年与所辖教办和市属学校、局直管民办学校校长签订规范办学责任书,并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对校长考核的重要内容。

2.校长每学年与有关处室、教师签订“减负”工作责任书。将教师的“减负”工作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二)建立“减负”工作通报制度

1.市教育局每年分年中、年底两次对所辖教办和市属学校、局直管民办学校控制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通报。通报内容为:“六个严格”落实情况,六项“减负”制度建设情况。

2.各教办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对所辖学校控制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通报。通报内容为:“六个严格”落实情况,六项“减负”制度建设情况。

3.市教育局和各教办不定期编印“减负”工作简报。

(三)强化“减负”工作在各类考核中的作用

1.市教育局在组织评先评优等考核中,把各地学生课业负担情况作为重要条件进行考核。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学校,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且状况长期得不到扭转的学校,要通报批评。

2.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师评先评优等考核中,把学生课业负担情况作为重要条件进行考核。

(四)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办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

凡查实确有违背“六个严格”规定的,一方面要责成行为方立即纠正,另一方面要根据行为性质和造成的后果影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对性质严重、负面影响大,或不愿立即纠正,或屡查屡犯,超过三次者,属学校整体行为的,追究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属个人行为的,追究个人责任。

各教办和学校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减负”工作问责机制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

(一)征求对象

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的对象为市教育局、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以及全体教师。

(二)征求方式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征求意见会、设置征求意见箱、征求意见电话和电子邮箱等形式征求意见。

市教育局和各教办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不定期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通过召开征求意见会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

学校要通过举行一学期一次的征求意见会,听取上级主管部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通过每学年一次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通过家庭访问、家长来访接待日、家长会等形式,征求家长的意见。

(三)征求内容

学校是否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不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加快新课进度;是否严格按要求控制作业量;是否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校或异地进行集体补课;是否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制度;是否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是否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给学生和班级排名次;是否严格执行规范招生制度。

学校也要尽可能了解家长是否给孩子额外征订学习辅导材料或习题集;是否为孩子请家教。

(四)实施步骤

1.明确任务。学校要把举行征求意见会、发放征求意见表、问卷调查等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日程,认真组织,明确分工,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制定方案。在征求意见时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科学设立多种征求意见的形式,建立征求意见会议备查记录,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3.梳理反馈。对征求到的意见要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并分层次向教师进行转达反馈。

4.积极整改。对通过各种形式征求到的意见要制定整改措施,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保证学生课业负担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向市教育局报告。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

(一)公示的主要内容:教科书、作业本的选用情况,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安排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作业量控制办法,课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安排表。

(二)学校通过设立教学活动公示栏、上传局域网等形式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向社会、家长公布本学期教学活动安排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三)公示栏放置的位置要明显、醒目,字迹要端正、规范。遇有损坏或字迹不清的应及时进行更换、维修或刷新。

(四)遇有政策调整或其它情况变化时,学校要及时更新公示的相关内容,并将调整方案及原因提前公示。

(五)加强对教学活动公示制度的执行力度。校长应对公示内容进行审核,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学校要明确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第一责任人,公示相关电话号码。

(六)对按规定应公示而未公示的,或公示内容与实际执行情况不符的,教师、家长、学生有权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七)做好公示反馈工作。学校应在一周内对被举报问题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举报单位(人)做出书面答复。对需整改的问题应在一周内制定出整改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

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校联动机制

(一)明确目的。建立“减负”家校联动机制的目的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激发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减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各中小学校要在每学期初召开“减负”宣讲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国家及省的法律法规与有关政策,介绍学校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分享家长配合“减负”的成功做法,开展孩子身心发展专题辅导。学期中召开“减负”反馈家长会,向家长反馈学校推进“减负”情况和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分析,探讨“减负”背景下提升孩子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生活幸福感的家长作为及策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三)多形式建立家校联动平台。各中小学校应通过家校通、QQ群、家长访校、校报、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等形式,构建“家校进步共同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家校合作指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要积极参加“家校进步共同体”,及时传达学校和家庭的相关信息,宣传“减负”的新政策新措施,讨论家长关心的问题,反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减负”背景下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建立“负担”情况家庭抽样反馈点。各中小学校应建立学校层面的“负担”情况家庭抽样反馈点。在全校学生和家长中随机抽取样本,每周提供一次不记名的“负担”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所在班级、晚上上床睡觉的时间、早上起床的时间、班主任要求到校的时间、完成不同学科家庭作业分别需要的时间、晚自修的情况等。调查表由家长或学生填写后直接投入学校的校长信箱。校长应通过每周师生集会时间对“负担”调查情况进行反馈,每月定期召开家长—教师“减负”碰头会,研究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五)持之以恒,不断提高家校联动“减负”成效。各地各校要把建立“减负”家校联动机制作为实现“减负”目标的重要措施切实加以推进,市教育局将把各中小学建立“减负”家校联动机制情况作为 “减负”成效的考核内容,持之以恒,切实把过重的家庭课业负担和学校课业负担减下来。

市教育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于日前成立,加强对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减负措施的落实。(普教科)

减负工作制度 篇2

在北京主会场, 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作动员讲话, 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郭炎炎出席会议, 总工程师朱宏任出席并主持会议。

苗圩指出, 去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尽管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 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针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提出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对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重要意义, 将减轻企业负担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 切实抓出实效。

苗圩强调, 企业减负专项行动要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为重点, 加快推动解决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负担问题。他主要从组织企业减负专题调研活动、落实好有关政策、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阐释了企业减负工作的要点。

苗圩要求, 各地区要从加强部门领导、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认真听取中小企业的意见、建立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督查制度等方面确保本次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会上, 江苏、浙江及四川省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相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对“减负”工作的反思 篇3

一、学生负担重的表现

1.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为了突出素质,就出现了什么都重要、什么都要学的倾向。这样在教科书的使用、课程的安排上就表现出带有倾向性的观点,比如要和国际接轨、必须学好外语、增加体育课的课时……组织编写各种读本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小学一年级各种课本和练习册共9种,五年级竟多达15种。这样就产生了书本多。有了课本,就必须要上课,因此就出现了课程多的现象。

2.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还表现为作业多、考试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一个学科可供学习的内容不断膨胀,但学生的学习时间却有限。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在重组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原来是所有学生必学的,可能在新课改当中就把它调整为是不必要的,或者是学生自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出于各种担心,还是会把一些教材里没有的东西补上去,这样的确增加了学习的内容。现在社会发展非常快,社会对学生也多了很多新要求。比如说三十年前小学阶段不用学英语,而如今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已经渗透到小学阶段。同时,其他课程的要求又没有减少。

3.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还表现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一所好的学校,肯定具有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势。为了使孩子能进一所理想的学校,家长都在想办法给学生“加餐”。有偿家教、辅导班就是家长特别看重的途径,从而产生补习多、竞赛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严重不足的现象。

二、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

1.要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充分地调研,针对目前学校工作的实际、学生学习的实际进行研究,改变工作作风,真正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有效地指导,不能只靠发文件。制定有指导意义的课程设置纲要,严格规定教科书的使用,合理设置课时计划,删减一些形式性的教材,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减负的作用。

2.切实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考察学生的能力,可以通过必要的测试进行。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对学校工作的评价,降低成绩因素的比重。引导学校、家长、社会改变对学生评价只看成绩而忽视能力的倾向,比如可以尝试“分层作业”、“我的作业我要做主”等方法。

3.尽可能使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这几年政府也在不断强调这个问题,但实际还是在拉大资源不均的差距。目前,政府和教育部门所提出的省级标准化、中心学校、定点学校、非定点学校评比:实-际还是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是先重点后一般,导致条件好的学校越好、条件差的越困难,好的教师不断地向好学校流动,使资源差距更大。

要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门要下功夫了解学校的实际,从基本配置做起,按照学校需要合理配置,不搞统一标准。教师配置考虑年龄结构,按岗配置。这样在资源配置基本一样、师资配置基本均衡的条件下,才能使学校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

“减负”,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提质”。只有把负担减下去,把质量提上来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准确地说,减负不仅是减轻作业负担、课业负担、考试负担,政府、学校、教师观念的转变才是真正的减负。

作者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滦村小学

减负工作计划 篇4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做计划如下:

立足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兴趣习惯的全面发展,紧扣学科培养目标,探索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作业,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注重作业设计的儿童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层次性,为了更好地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发展的眼光看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并提出了小学生评价的三个重要策略:一是从横比转为纵比,即不是同学之间比,而是自己的发展与自己的过去比;二是从比高线转为比标准,即不是以全班或年级的最高成绩来比,而是与学科课程的标准比,学生的发展是看学生的进步幅度有多大;三是从比考试成绩转到比整体素质,即不是片面看主要学科的考试成绩,而是看学生在某学科的整体素质和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为了落实这些理念,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参与学习过程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评价,期末考试分数只是综合性评价的一部分。

2015减负工作方案 篇5

当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成为学生及家长关注的重要问题。我校认真学习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中学生减负增效的意见,深入领会文件精神,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减负增效的要求落到实处,科学把握减负增效的精神实质,特制定我校减负增效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教体局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减负增效”的工作主题,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深化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把注意力聚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来,做到“减负不减质”,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精细学校管理,保障减负增效工作顺利推进

1、建立组织机构

学校针对“减负增效”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减负增效”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政教处、教科室、年级组长为副组长组成学科扁平式管理机构,确定了“外靠制度保障,内靠高效课堂”促进减负增效目标达成的措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冯俊雷

副组长:邬清平

钧(2)工作小组: 组

长:邬清平但

副组长:杨晓刚 李永晓 孙春林 张建华

成员:危春华 柯

汤卫英 黄文兴 张 忠

王效林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开齐、上足、教好每门课程。任课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遵守课堂秩序和教学规范,不得随意调课、让课,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语数外等中考科目教师不得随意占用其他课时间补课,其他课教师不能放弃所教课的教学任务。

3、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必须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7小时,不得早于8点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

4、加强学生用书管理

各学科不得自行组织购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不得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

5、确保学生活动时间

确保每天的课间操和课间活动时间的落实,要求政教处、体育组统一安排好大课间活动,统一进行考核,班主任保证出勤。

6、建立奖励惩罚制度

树立减负增效优秀教师典型,全校推广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适当奖励。对于屡次违反教育原则,给学生造成过重课业负担的或多次被家长反映,而拒不改正的教师,一经核实按教学责任事故处理,并在绩效考核中扣除相应分数。

7、不断完善过程评价。

对于学生的评价逐步向过程性评价过度,形成“上课、作业、测试”三项检查为主的评价体系,教科室每月一次对备课、作业进行检查;校领导坚持听常态课,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单元及阶段性验收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从试卷的命题,到监考、阅卷,严格程序,保证质量。

三、实施方法

“减负增效”工作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在教学、常规和学生活动等方面制定如下内容:

(一)常规入手,抓出实效

为确保“减负增效”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学校各管理层明确教育管理的分工和规范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坚持“月查制度”,以年级组和学科组为单位,将检查情况和改进意见及时反馈给本人。要突出教学管理中的“三抓”:①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②抓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③抓作业——批改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环节。要求批改作业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检查二次备课、作业设计的质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教活动,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等,创新导向机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有机统一,向管理要效益,向教学要质量。

结合我校“和谐互助、活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本着“减负增效”的目的,要求既要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又要让学生较好地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这就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抓好教学“五环节”,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做好前测把握起点。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从学生出发备课,这是把握起点的前提,因此要求教研组在进行单元内容分析时,要根据以往教学情况向组内老师们提供本单元的前测分析和前测试题,根据前测的结果进行单元内容分析。认真备课强化研究。

“不打无准备的仗”,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只有精心的备课,才会有高质量的课堂,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对老师们的备课更是提出了高要求,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中的种种可能,做好预设和生成。教研组长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确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主讲人。使每一位任课教师在集体教研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更明确,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清晰,对巩固练习的设计更准确。高效教学夯实课堂。

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通过师友互助、教师点拨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培养思维能力成为“减负增效”的关键。学校提出“简讲、精问、精练,重实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思维的形成,通过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真正落实课堂的实效性、高效性。严格考试管理、多元学业评价。

严格规范考试管理。控制考试频率,学生学业成绩评定逐步实行等级制,教师不得按名次公布学生学习成绩,学校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和过程化学业评价。

借教育信息化东风,促兴趣、提效率。

在全校开展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校课堂建设的步伐,以学校现在的电子白板设备和多媒体设备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成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教学和学习的高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实质上要抓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科研有效融合。

围绕“减负增效”这一主题,各教研组结合教学实践,以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确立科研课题,把教科研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努力以课题促增效,以课题创特色,以课题求发展。并以研究课的形式给予落实。具体检查办法。

1、由校领导和年检工作组、教研组长组成一支“教学督查组”开展随机点课听课活动,了解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

2、结合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开展精品课活动,推出精品课、必要时可对外展示,树立学校形象。

3、教务处全面抓好检查考核工作,对减负增效工作的落实情况、学科教师进行全程性的检查,教研组长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领导小组进行随机性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精心设计作业,减轻学业负担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必要途径,也是反映课堂质量的重要手段,以作业为突破口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倡导因人而异的作业,逐步推出个性化作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总量。

1、作业要考虑针对性、多样性、全面性。

作业要口头、书面兼顾;既要有需要观察、思考、讨论的,又要有动手操作的;既重知识的记忆、运用,又重能力的训练、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设计作业。既要有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提高训练。这样,既可以起到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七、八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1.5小时以内,九年级控制在2小时以内。严禁布置课内外惩罚性作业。不留机械性重复性抄写作业,语文、英语等学科抄写词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40个词语,每个词语不得超过3遍。

3、加强作业辅导批改。

教师作业批改要本人全改全批、及时准确,作业评语需多样,学生改错需及时,难解易错需讲评,重点学生需面批。

4、加强作业的均衡管理。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班各学科作业的协调、监控,控制各科学生作业的总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年级组长每月抽查本年级学生作业,并做记录。教导处、年级组每学期两次通过与学生座谈、评教等活动、检查学生作业情况,了解各班作业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针对作业量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增加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减负增效过程性评价纳入教师考核之中。

5、作业养成良好习惯

各学科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书本保护完好,不乱涂乱画。书写要规范,并做到干净整洁、还要注意间架结构。各学科中相关符号书写要准确、规范。

(三)家校协作,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有效开展家庭教育

通过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减负增效”的规定,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广大学生家长了解“减负增效”的内容,理解支持“减负增效”工作,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争取家长对“减负增效”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言行和正确的方法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2、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知识讲座和咨询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橱窗、板报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刻苦学习精神,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

进行艺术类、体育类、学科类校本课程的实验与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合理设置学校各类兴趣小组,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要扎实开展好每一次活动,保证各项活动有效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求知领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在强身健体,磨炼意志中,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

(四)强化校本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是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因素。

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减负增效”的会议精神,明确任务和要求,统一思想和认识,充分认识到给学生减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减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做好减负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教师基本技能,做到高效备课,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从校本教研入手,抓集体备课、搞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教研组每周的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让教师在贴近课堂的实战中,练就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将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紧紧围绕“减负增效”这一主题,结合教学实践,以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确立教研课题,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努力以课题促增效,以课题创特色,以课题求发展。

中学减负工作方案 篇6

教师: 刘涛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现特制订本方案。

一、统一思想、认识到位

减负工作是为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纲要》的具体措施之一,也是我校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重要举措,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道路上必须努力推进的工作,是关系到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建议和指南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的长效发展、学生自主发展、课堂效益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等。

二、具体措施

1.严格按省、区中小学课程设置开足、开齐相关课程,并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向家长宣传减负工作。

2.学校按要求分别制定学生在校时间,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住校生的睡眠时间等,严格执行减负工作通知中的“六个严格”。

3.在上午和下午分别设立“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4.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学生平均书面作业不超过2小时,严格控制学生的课辅资料,任何教师不得私自与外面推销资料的人员接洽,不得向学生集体推销相关资料,学校教务处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向各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公布。

5.住校生晚自习期间严格规定不允许集体上课,主要为开展学生自学辅导、作业辅导、学法指导,允许10至15分钟对学生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评。初

一、初二每天中午12:50-13:25为课外阅读安排,任何教师不得无故占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作为相关督促落实工作。作业整理课作为教师指导学生作业、解疑、学法指导等,安排的相关教师必须做到人员到位、内容到位、指导到位、责任到位,充分发挥作业整理课在教学中的指导性功能。

6.学校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范围内,安排专职及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以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三、加强研训,改进课堂,确保落实,提高效益。

1.各学科组加强对县教学建议、指南、减负通知的学习,规范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同时组织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理论的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技能。

2.教研组(备课组)加强日常的教学研讨和集体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走教师集体成长和自我成长之路。

3、严格控制教学资料的印刷工作。任何教师个人不得未经备课组长审核,教务处审批私自印刷各种试卷,提倡资源共享,教务处需严格把关。同时对于下发的印刷资料做到有发必批,有批必改。

江苏量化考核中小学减负工作 篇7

五项严格规定:严格禁止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县(市、区)、学校、老师和学生进行排名和奖惩;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生上晚自习;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高一年级必修课结束前不得提前分科、分班;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小学组织的考试每学期原则上不超过一次,初中不得超过两次;严格制止义务教育以各种名义设重点学校、分快慢班、举行选拔性考试等违规办学行为。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关键在落实量化措施,严格监督检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省教育厅已经与13个省辖市教育局签订《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责任书》,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重点。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查处违法违规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并在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等专项表彰中,对存在违规办学行为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减负工作制度 篇8

课堂教学效率减负策略优化持刀杀母者、服毒自杀者等一系列由应试教育酿成的悲剧,如恶浪排空唤起了教育工作者的警醒——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展素质教育,这是时代的呼吁!坐案思忖,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由部分教师课内损失课外补造成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优化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落实减负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树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識——减负的思想保证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体现在过重的学习任务占用了学生过多的自由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比重相对减少。因此,要减负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当天知识当天消化,避免机械重复的识记性作业,还学生一方明亮的天空,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发挥,自在翱翔。

二、采取优化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的有效方式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围绕目标教,学生围绕目标学。教学目标是否预期完成,也就成了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但必须明确,高质量的教学目标是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也是制定课时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学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既不能过高,忽视了部分边缘生,使他们可望而不可及,丧失学习的兴趣;也不能过低,忽视了部分尖子生,使他们陷入机械运作的状态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课时目标的制定一定要难易适度。既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又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就要求教师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个体差异,制定层次化的目标。如有教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会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2)明白“愚公移山”所蕴含的道理。当他在第一个班上课时,目标一展示,部分边缘生就如坠云里雾里了。连翻译都不会,怎么能讲述故事呢?更不用说明理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位教师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在给第二个班上课时,把目标转化为:(1)会翻译课文;(2)理解课文大意;(3)会口述“愚公移山”的故事;(4)懂得“愚公移山”所蕴含的道理。结果在目标的向导下90%的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简明精当,切不可贪多。试想:教师开课伊始就展示很多条目标,学生会有何感想?毋庸置疑,肯定是怨声载道“这么多呀?”在这样的心境下,很难想象会有“生动、活泼”的局面产生。“多目标就等于无目标”,过多的目标,必定带来负面影响:学生学习不知主次,抓不住重点;学生心里负担过重,态度消极。如有位教师教学《小桔灯》时出示如下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2)理解本课部分词语的含义;(3)识记作家作品;(4)整体感知课文;(5)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6)分析人物性格;(7)有感情地朗诵课文;(8)解决预习中的部分提问。这么多的目标,哪个是重点呢?一节课下来,简直让学生无所适从,也不利于老师检测。课时目标的制定应在“精”上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减轻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经验证明,将以上目标拟定为:(1)整体感知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解决预习中的部分疑问。再次进行教学,课堂上完成的任务虽一样,但效果却不同,教师轻松,学生也轻松。

2.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心理学》中讲到“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能转化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抓住契机刺激学生的兴趣点,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这篇古文时,有位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了大意之后,叫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宋定伯的机智,而且使学生兴趣盎然,一点儿都没感觉到古文的枯燥乏味。再如《工具书》,这是一篇说明文,若教学设计不好,课堂气氛很有可能是死水一潭。有位老师采用了课堂激趣法。“读书遇到拦路虎,快把案头顾问找。请问‘案头顾问’指什么?”顿时,学生兴趣徒增,很快就猜出是“工具书”。老师接着问:“你知道的工具书有哪些?”学生兴致可高了,争先恐后地抢着说:“《新华字典》”“《汉语词典》”……就在这种欢乐的氛围中,师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走进了课堂。由于多媒体具有可感性、直观性的特点,所以给教学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在教学《白毛女》选场时,有位老师借助“VCD”给学生现场播放了歌剧《白毛女》,声情并茂的歌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表情丰富,好像已置身万恶的旧社会,与喜儿同呼吸共命运。如此佳境,本文的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分析”还有什么难的?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须以“适度”为主,即不能一味地陶醉在声感和形感的美上而忽视了教学目标,也不能只注重教学效果而淡化了教学程序,应以既能进得去又能出得来为“度”。

3.优化课堂组织形式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打破“我教你学”的呆板局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

课堂上不仅可以采取集体学习,而且可以采取分组学习、个别学习、大组讨论、师生换位、情景表演、同桌互问互答、教师精讲等形式。在课堂中不断变换组织形式,使学生一会儿动手,一会儿动脑,一会儿你说我听,一会儿你问我答,一会儿你演我看,一会儿我演你看,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迸发,使课堂教学效益倍增。

为了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的教学不仅可在室内搞,也可在室外进行。教材内容的择取不应只限于教科书,应放眼世界、放眼大自然,恰当地将现成的传媒纳入视野,使其成为教育资源,服务于既定课时目标的完成。如要指导学生写这样一篇作文“金色的秋天”,最好的课堂当然应是“大自然”。学生置身于硕果累累的秋天中,亲切地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浮想联翩,很快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写出来的作文也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了。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可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室内教学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总之,“减负”对学生来说的确是“迟来的爱”,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这份“爱”呢?实践证明,只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主要是减轻教师赋予学生的压力。因此,减负要落实,教师必先行。为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发生,教师必须在正确的减负思想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墨,欧阳芬.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度.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减负工作方案 篇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工作意见的通知》闽政(〔2010〕8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确保减负不减质量,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省教育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和市教育《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按照“减轻学业负担,丰富课余活动,关注课堂实效,保证教学质量,加强体能锻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充分展现学生活泼、乐观、向上的天性。

二、具体实施

1、广泛宣传,学校、家长、社会形成共识。

(1)利用教师会议,组织学习“减负”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加强教师思想认识教育,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及“减负”工作的深远意义,要求每位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2)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校报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观,取得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减负工作。

2、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学校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督学责任制,明确督学职责,随时对各年级组减负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发现情况及时纠正,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家长的监督。

3、从常规入手,通过“六严四注重”十项措施确保“减负”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

(1)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不得增加周活动总量。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准搞突击教学、擅自提前结束新课。不准随意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严禁教师挤占体、音、美等课时,教师必须按时上课,不拖堂,不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学生在校时间每天不超过6小时,把学生各季节作息时间表及时公示告知家长;严格学生到校时间,遏制早到校现象,保证学生10小时睡眠时间。

(3)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教师要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布置作业,课内作业布置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要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布置要做到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60分钟。严禁布置重复、机械性的作业,不能以写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严格学生课外作业审查制度,各班学生每天课外作业在早上第三节课报送年级组长审查,各年级课外作业由年级组长在下午第一节课报经主管校长审查后进行公示,接受家长监督。

(4)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优化测试方式。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质量检测,不搞单元测试,学生成绩不排名,实行等级制。质量检测严格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难度要适中。

(5)严禁教师利用补课活动。教师不得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学生休息时间组织上课、补课。提倡教师对少数学困生免费辅导。严禁教师组织学生办班补课或在校外其他教育机构兼职、兼课。

(6)严格规范教学管理用书。学校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教材选用的有关规定选用教材,课外用书和教辅资料在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辅资料及课外用书《公告》范围内又学生及家长自愿选购。教师不得以教谋私,严禁向学生推荐或变相推销各种教辅资料、试卷、学习用具等。

(7)注重多元化评价机制。不以学科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学生评价方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注重个性特长学生及学困生的激励评价;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教师,注重师德修养、专业能力提高、后进生转化与“教师四评”(学生评、家长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8)注重德育教育,倡导“六德”教育。“六德”教育即: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尊重长幼、遵守公德、诚实守信。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9)注重艺术教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团队活动,规范各兴趣小组的管理,为学生搭建展示特长的平台,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增长自信,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创造快乐的童年生活。

(10)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难度逐渐在加大。放眼现实:人们经济条件好了,孩子体质差了;科技进步了,视力下降了;孩子少了,习惯差了。学校将每年对学生的体质进行一次测试每学期对学生的视力进行一次检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注重学生“三个一”良好习惯的培养。

4、把好课堂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

“减负不减质量”的重要抓手,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结合学校减负工作要求,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1)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加大对教师校本教研的培训力度,每次教科研活动要在实效上下功夫,切忌耍花样,杜绝走形式。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学科培训,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各级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的骨干引领作用,下大力气抓好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整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提高备课质量,打好课堂教学基础。教师要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主要内容,明确教材蕴含的认知要求、能力要求和情感价值要求,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用心设计实用、有实效的教学方案,严禁脱离实际,只为完成任务、应付检查而一味的抄写教案。各集体备课组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一人主讲、众人补充、合力打造、整体提高”的良好备课风气,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加强课堂指导,提高课堂实效。加强听课、评课活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领导小组,对教研组安排的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各类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指导。加大对平时课堂教学的调研力度,多听“推门课”。每学期规定明确的听课任务。每年开展一次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评出校级“教坛新秀”,通过教师基本功、课堂教学等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提高课堂实效,为真正达到减负不减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保证减负工作取得成效,学校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和减负督查领导小组。

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长:***

副组长:***

成员:****

学校减负工作规定 篇10

(2010-2011学年度)

1、树立“减负增效”的意识,懂得“减负”就是减少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过重的心理负担。同时,减负不减质量,教师要大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实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要做好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宣传工作,使广大学生家长了解“减负”的内容,理解支持“减负”工作,并使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监督工作,全社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3、严格按照上级课程计划中的规定,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推迟进校时间为:早晨7:45。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总量,每天不超过6小时,从每天早晨8点开始。每课时时间为40分钟,每节课课间休息时间为10分钟。

4、严格执行国家双休日和节假日制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地支配好课余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或上课。严格禁止拖堂。

5、进一步采取切实措施,在严格控制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种类的同时,控制学生的课外作业量。1—2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

1不超过1小时。

6、大力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9小时以上。

7、禁止使用教育局规定之外的习题册。

8、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取消期中考试,一、二年级每学期一次期末考查,三—五年级每学期一次期末考试。

9、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业评价。取消分数评价形式,开展等第评价,等第为:优、良、合格、须努力。

10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如: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形式活泼的学科活动等,在活动中增长学生才干,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闻韶学校

谁为教师减负 篇11

教师减负,也许是一个长时间的话题,作为一本教育刊物,我们会永远关注。

——编者

江阴长泾河塘中心小学6年级的数学老师佚名(化名)死了,在喝下1瓶甲烷磷农药后,死在自己行走了26年的校园里,死在自己坚守了半辈子的讲台前。

事出有因,不久前,该校举行期中测试,6年级的数学试卷上出现了几道超出教材范围的题目,总分值为6分。佚名老师对此很不理解,认为正是这些“歪题”导致其所带的两个班级“几乎全军覆没”,便采取“不批试卷”的方式表示不满。事发后不久,佚名老师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违情理,便给出题老师的婆婆打了电话,希望其不要生气,并又主动找到学校的一位副校长讲述了她对这件事情的真实想法和内心苦闷,以求得到学校的理解。恰在这时,学校召开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动员会,校长讲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佚名听后,情绪波动很大,以为校长含沙射影说自己,最终决定以死为自己正名。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去了,我们不禁要问:佚名的悲剧,究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还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有网友抱怨,佚名心理脆弱,自我封闭,又过于敏感,是典型的心理素质差;有网友叹息,佚名教育观念有失偏颇,功利思想太重,成名成家心切,不知不觉当了分数的奴隶;有网友愤慨,学校只把眼光盯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上,热衷于虚假繁荣,甚至不惜以教师和学生的健康、人格、尊严去捞取一纸虚荣;有网友伤心,上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名目繁多的评比考核,下有家长、学生不分青红皂白“按质论价”,外有社会舆论打压,内有家庭矛盾困扰,谁给过身处矛盾漩涡中的佚名释放空间?有网友质疑,老师和学生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炼狱,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孩子的成长究竟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折磨?

佚名之死固然只是个案,显然不能就此否定整个教师队伍、整个教育行业和整个教育体制。但是,从佚名身上,我们依然读出了一份苦涩、一种沉重。记者了解到,佚名老师的丈夫曾在去年遭遇车祸,至今尚有某些后遗症,儿子今年考大学又遭遇不顺,其父母也少人照顾,经济和家庭的压力早已使这位年近半百的女人不堪重负,再加之学校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下岗的威胁又不时隐现,即便不出现“考题超教材”事件,佚名同样会在心力交瘁中走向另一个极端,“考题超教材”事件仅仅是导火绳,其长年承受的生存重压才是罪魁祸首。

其实,在教师队伍中,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像佚名这样身心疲惫的教师又何止一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有谁真正了解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有教师坦言,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从当上教师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真正轻松过,心里那根弦一直紧绷着,丝毫不敢懈怠。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工作常态中,父母抱怨、丈夫责备、妻子牢骚、儿女疏远早就习以为常;在“教室-寝室-教室”的单调重复中,外面世界的喧嚣和热闹也早已置身事外。但是,那份对学生的责任却永远无法置之度外,因为,教师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和不慎都可能造成意外的发生,而学生出现任何一点意外,教师都脱不了干系。

有教师委屈,素质教育改革搞了这么些年,分数照样是老师和学生的命根。学生之间要排队,教师之间要排队,班级之间要排队,学校之间要排队,地区与地区之间也要排队,为了挤占一个有利的位置,教师都会拼了命往前赶。说得好听一点,那叫奉献;说得直白一点,那叫竞争;说得难听一点,那叫挤兑。不管说一千道一万,学生升不了好学校,教师所有的努力都是白搭,纵然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保不被指责、漫骂,甚至被末位淘汰。

有教师不平,都说教师摆脱了“老九”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也大大提升,工资高,福利好,待遇优,而事实上,绝大多数普通中小学教师,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按时领到为数不多的工资都谢天谢地了。更何况,教师也需要学习提高,学历进修、业务进修、资格考试、技能培训都将从自己菲薄的工资中扣除,除去培训费用究竟还有多少节余?多年以前,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曾经有记者这样写到:山村教师穿着旧布鞋,神情庄严地走在充满敬意的孩子们中间。读着这样的句子,任谁都会心潮难平。

有教师担忧,千里马也有吃草喝水的时候,机器也有维护保养的时候,而教师则长年累月浸泡在身心煎熬之中,哪能不身心疲惫。尤其是寒暑假,明明是用于调节的修养期,偏偏又有那么多的培训、考核、会议必须参加,好不容易学成归来,一个假期也差不多过完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马不停蹄的奔忙中,教师终于变成了两头燃烧的蜡烛。

在学生面前,教师永远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引路人,即便伤痛满身,也会尽心尽力地“传道、授业、解惑”,甚至不惜蘸着泪水书写事业的篇章。只有在走下讲台、走出校门的时候,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们才会独自触摸身体和心灵的伤痛,发出一声两声细如蚊蚁的叹息。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事业与生活之间,教师心不甘情不愿地做着两面人,心里纵有千般苦、万般难,也不肯表露,也无处倾诉。

减负工作制度 篇12

(一)政策相关概念界定

中小学生“减负”,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合理的负担,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1]“负担”,是指物质和精神上所承受的压力、担当的责任和相关费用,如课业负担、书包负担、思想负担、精神负担和家长过重的经济负担。但“减负”并非减掉学生所有负担,作为在校学习的中小学生,无论如何减负都必须要承担一定的合理的必要的负担。

(二)“减负”政策规范的主要内容

针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我国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减负”政策,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减负进行规范的:1.政策实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从1955年后早期的相关教育政策来看,一是为解决由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卫生条件差、饮食缺乏营养所导致的学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二是在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之后,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各项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2.政策的实施对象,规定了减负政策的实施对象。从政策初期的针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到现在更强调了政府、学校、家庭的作用,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3.政策的实施方式与保障机制。在完善政策的实施细则基础上,还强调了课程改革、与就近入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从制度设计上解决中小学生减负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上政策虽然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进一步加重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作用,但因为我国各个时期的教育情况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依旧存在。

(三)政策实施效果

依照政策规定,六年级和九年学生课外作业时间要不得超过30分钟和60分钟、睡眠时间要保证9个小时以上和9个小时。事实上,政策规定和实施效果始终存在着差距。根据2009年浙江省绍兴县教育局对小学六年级和九年级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小学毕业生的作业时间都在30分钟以上,甚至有38.2%的中学毕业生作业时间会长达3小时以上;只有29.5%的六年级生可以保证9小时以上的睡眠,而49.2%的初三学子只有7-8小时的睡觉时间。[2]中小学生作业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自主支配时间不足,总体上课业负担偏重。调查结果与“减负”政策的初衷相背离,可见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并未得到真正的执行,收效甚微。

二、理论基础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路径,源自于美国国会制度对立法者行为的影响,是新制度主义理论的流派之一。首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起点是“理性经纪人”假设,认为采取行动的个体是理性的,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身效用和利益的最大化。其次,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所有的政治行为都发生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只有制度才能对现象进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最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坚持以个体的行为作为分析的重点,把制度作为解释个体行为的主要变量来增进个体的效用。[3]因此,行动者可以通过对政策的重新设计来完成政策的演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减负”政策的运用

(一)“减负”政策中行动者的行为分析

在“减负”政策中,参与政策的主要行动者有三方:教育部、各中小学校、中小学生学生和学生家长。

首先,教育部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直接的决策者,把握着“减负”政策制定的整体方向和实施细节。教育部希望通过政策的实施,引导和规范各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或其他课外活动的时间与机会,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其次,各中小学校作为“减负”政策的执行者,却对政策的决策参与有限,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拥有建议权。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各中小学校基于功利主义,希望通过提高学生成绩为学校获得良好的声誉和稳定的生源。

再次,在校中小学生和家长是“减负”政策实施的直接对象,对政策的决策控制层次最低,只有信息反馈权和极为有限的建议权。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家长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重文轻商”思想、从众心理等效应的影响,会对学生的施加学习压力。学生与学生之间争夺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都反映了中小学生和家长不顾一切追求优异学习成绩的需求。

教育部和学校、家长三方的行为对今后政策的方向选择和演化具有潜在的激励或者阻碍作用。参与政策的三方都是理性经济人,想要最大程度地寻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教育部和学校、家长之间存在相反的利益诉求,二者的利益诉求产生了分歧,导致整个政策难以真正执行和落实到位。

(二)行动者的成本收益分析

首先,对教育部来说,自1986年我国实施义务教育以来,义务教育并没有完全得到普及,发展任然不均衡。而1978年恢复高考后出现的应试教育,以及单一的以分数为标准的中考等考评体制的制约,使得教育部所颁发的政策的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不一致性。政策执行之后并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政策发布后往往难以得到真正的实施,教育部循环往复地出台相关政策,成本大,但收效甚微。

其次,以单一分数为标准的中考考评制度和高考制度的双重影响下,更加重了各中小学校升学率攀比现象。考试成绩的优劣成为评价一个学校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给学校带来更多压力。此外,基于学校之间的竞争,“择校热”现象的出现,都对各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产生了不良引导。这就导致了中小学校为维护自身利益,在对执行政策时往往浮于表面,无法做到深入和贯彻实施。

再次,学生家长受望子成龙的传统价值观念、精英主义价值和名校情结的影响,加深了家长为培养孩子而对优质教育资源和高学历的渴求心理。对中小学生来说,部分中小学生基于升学的压力和学校、家长的压力、被迫接受课外作业,参与课外补习,被动的增加自己的学习负担;另一部分学生受到学历社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高学历门槛式”用人制度的影响,主动增加自己的学习时间与任务。对于中小学生和家长来说,“减负”政策的贯彻执行会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成绩的落后,使得个体利益受损,导致“减负”政策实行愈显困难。

在“减负”政策的执行中,始终存在着政策的理性制约、中小学校、中小学生和家长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之间的矛盾。家长和学生的个体理性的出发点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除了在学校接受教师的教学外,还通过补习等其他行为实现在学习中的最大收益。这样的超额学习虽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政策相违背,但获得了更大的收益。教育部构建该政策的理性出发点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集体利益,通过政策的实施对所有中小学校的教学进行规范,对中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进行保障。不能处理好政策与中小学校、中小学生和家长之间利益诉求的矛盾,使得“减负”政策难以行之有效。

四、启示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学派将政策看作是一系列的规则和激励,认为政策是能引导和限制个体行为的机制。只有当政策规定为守法行为提供了一种制度性的保障和激励,对违反政策的行为能够得到严厉的惩罚,才能让中小学校、中小学生和家长在作出行为选择时,充分考虑行为的后果。因此,要使“减负”政策真正行之有效,必须实现政策与各行动者利益之间的平衡。更确切地说,用政策的理性规定和执法行为压制个体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不良行为。因此,“减负”政策的理性制约应该成为个体理性计算行为成本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政策的制定方向必须是针对教育现状的变化对政策目标和问责监管机制进行制定和完善,政策规制的措施必须是能够抑制因个体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违背政策规定的行为。具体地说,也就是如何通过“减负”政策来引导与改进中小学校、中小学生和家长的行为,即如何能够实现政策与各行动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实现政策规制与个体利益追求二者平衡的关键。所以,在“减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以政策为引导,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政策真正的行之有效。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与需求水平也越来越高,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依然是当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运用理性制度主义的理论为理论视角,对基础教育中“减负”政策进行研究。以“理性经纪人”的基本假设为前提,分析了具有不同偏好的行为者的需要和动机,探究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不同的行为者的影响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教育,“减负”政策,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公共政策分析

参考文献

[1]许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减负政策研究[J].学术瞭望,2014(12).29-34.

[2]徐志伟.绍兴县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10).29-34.

[3]盖伊.彼得斯(B.Guy Peters).理性选择理论与制度理论[G]//何俊志,任军峰,朱德米.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76-81.

上一篇:学习培训通讯稿下一篇:800字未交作业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