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打花巴掌》教学设计(共4篇)
小学音乐《打花巴掌》教学设计 篇1
教案精选:小学音乐《打花巴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做到
咬字、吐字准确,清楚。并能准确地按XXXX X |的节奏 边唱边做拍手游戏。
教材分析: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打花巴掌”
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
边按节奏数着花的名字,念着合辙押韵的顺口溜。这些
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新词,赋予了打
花巴掌新的生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歌游戏。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电教板、音乐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 :节奏型:XXXX X | 及 X.X XX | XX X |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拍手演唱歌曲,并体会说唱风格的儿歌 教学内容:综合训练
(一)、(二);歌曲;音乐游戏;打击乐配器 教学过程 :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略)
2.节奏训练:先复习已学过的节奏型(略)3.综合训练
(一)认识节奏型
4.综合训练
(二)读节奏并在歌曲中找
出相同的节奏
四、新课教学:
1.导入 :同学们,课间时,老师常看见你们做拍手游戏,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好吗?-----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一首新歌,这首歌曲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刚才同学们表演的游戏就叫“打花巴掌”,它是咱北京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老师小时候也常玩儿起。最早,打花巴掌是根据花的名字按季节来数的,现在的内容,是作者重新填词,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学习。2.范唱(老师自弹自唱)3.先学唱的部分
a.由综训
(二)导入,进行排序后的节奏练习b.按节奏读词,再跟琴唱词至熟练
c.读说部分:讲“的”读成“dai”,它是北京的地方方言。再练习节奏,再按节奏读词。把两部分和起来练习。
4.音乐游戏: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将读说的部分和歌曲 结尾处边拍手边读。5.为歌曲配伴奏: X O X O------X X X X------O X X O X------
五、复习巩固:
1、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拍手,另一组
学生打击乐伴奏
2、为歌曲的读说部分进行填词创遍:
打花巴掌的,一月一,世界杯连着我和你。
打花巴掌的,二月二,小小主人就在这(儿)。
打花巴掌的,三月三,运动场上开新篇。
打花巴掌的,四月四,奥运赛场去冲刺。
六、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歌 曲,同学们了解了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老师希望同 学们课间多做“打花巴掌”这样有意义的游戏,把歌
曲读说部分改成你们所熟悉的内容,让我们重新为“打花巴掌”赋予新的生命!同时让我们以实际行动祝中国队成功,共同迎接2008年——北京!八:师生再见!
小学音乐《打花巴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唱歌新授课
教材分析:
《打花巴掌》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五声商调式。旋律欢快、流畅,有着浓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调。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数着花名,念说着合辙压韵的顺口溜,是孩子们喜欢的歌游戏。
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根据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特点,创设情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参与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激发学生表现和创造的欲望,在音乐实践中进行即兴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打花巴掌》,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指导学生用欢快流畅的歌声演唱歌曲。
2)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在音乐实践中表现歌曲。
3)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重点学习歌曲《打花巴掌》,指导学生准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并能运用到拍手游戏中用欢快流畅的歌声唱好《打花巴掌》,表现歌曲的风格。
教学准备:PPT课件、电子琴
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听唱法、试唱法、分句教唱法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
二、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拍手游戏,引生体验拍手歌
【设计意图:童谣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同类型的童谣体验能够使学生达到“共情”的目的,为之后“童谣”概念的理解做铺垫。】
1)初次体验:拍手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玩拍手游戏吗?快和你的同位面对面坐好,儿歌就在屏幕上,让我们一起来!
师:大家玩的真开心,加快速度怎么样?注意节拍!
①若学生完成的较好时:请生说一说。
师:你为什么这样拍?就像音乐中的哪个符号?
②若学生完成的不好时:教师适时指导。
师:来,孩子们,注意这里,其实这就是音乐中的一个小附点,这就是附点节奏型(拍
3)三次体验:着重练习附点节奏型,引生加词体验。
师:看来还真难不倒大家,老师也想玩一遍,仔细听。(教师示范)……你们发现歌词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起再来试一试?
2、揭示课题:师播放歌曲视频
师:大家的节奏感真棒!北京的小朋友也喜欢玩一种打花巴掌的拍手游戏,一起来听听。(师播放歌曲视频,引生进行初次聆听)
师:这首歌与我们刚才的拍手游戏有什么不同啊?……对,它既有说又有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儿歌打花巴掌。
三、新授
1、引生练习节奏段落
1)“呔”字的处理(师在示范时要加上手势“↗”的提醒)
师:打花巴掌是北京的一种传统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节奏数着花名,还说着合辙押韵的顺口溜,可有意思啦!……儿歌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怎么读?……对,“呔”是老北京方言,用来引起人的注意,所以怎么读更好呢?再来试一试!(就找一开始唱的不好的同学,看转变)
2)练习说唱段落
3)巩固说唱段落
师:按照刚才的顺序,我们加快速度来一遍吧!(恒拍伴奏)
2、旋律部分
1)报花名部分:师出示全歌谱,录音伴奏,师生接唱歌曲。
师:快和小伙伴随音乐边拍边说吧,同学们表演说的部分,我来接,唱的部分。注意中间有一处间奏。……巴掌拍的真漂亮!既然是打花巴掌,一定数了不少花名,都有什么花啊?
我们听听大家说的对不对!让我们随音乐轻声哼唱。(教师范唱旋律部分,大屏幕随音乐展示花的图片。)
2)学习乐谱
师:美丽的鲜花配着悠扬的旋律,你听,乐谱中哪几个音组合在一起多次出现?(让生自己唱出来)
自己跟着音乐唱一遍怎么样?(教师钢琴伴奏)
加上说唱我们完整演唱(教师钢琴伴奏,生初次完整演唱全曲)
3)儿化音的处理
师:唱的真棒!还真难不倒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词你能否读出来!听听北京人会怎么读!(师课件展示北京儿歌)
北京人说话有什么特点啊?
没错!他们经常使用儿化音,而且常常加在句子的?(生答)
既然这样,我们的打花巴掌要怎么唱更有北京味儿呢?(教师范唱时注意“儿”唱的要轻一些,不要果都强化!)
唱一唱,感受一下!还有一处妇幼中国特色的下滑音,加在什么地方好听呢?听听老师怎么唱。能否加上工作唱一唱?起立!
4)强弱处理
师:百花园里的鲜花缤纷烂漫,有的花离我近,有的花离我远,你能听出来吗?茉莉花离我有点远,怎么采?怎样唱?(师边唱边做采花的动作,表演要到位。)唱一唱,感受一下!小花农们!快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到百花园里采花去吧!让我们把这首歌曲完整演唱(师伴奏)
3、完整演唱
1)完整齐唱(教师钢琴伴奏)
2)加快演唱速度,更随歌曲伴奏演唱。
3)表演唱:男生节奏部分,女生跳歌曲部分等。
四、创编
师:有一个孩子不小心唱错了歌词,你听!这样听上去是否舒服?大家仔细观察,作曲家为什么会把“一”和“起”搭配在一起,“二”和“娟儿”放在一起?
对,这就是合辙押韵!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也能创作歌曲呢!一起试试,为五、六、七、八月选择合适的内容!(师屏幕展示)一起把大家创作的歌词说唱一遍吧!
五、拓展:地方游戏儿歌《筛麦糠》
师:你们快乐的演唱已经让我陶醉了,老师想起了自己家乡的一个游戏儿歌,介绍给大家(师找生,边玩边说)儿歌的名字叫《筛麦糠》,说的是麦子熟了,大人们在筛麦糠干农活,孩子们在旁边打玻璃球玩的内容,谁来和老师一起玩?
六、小结
师:各地的方言都是有趣的,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邃,还有很多有趣的童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登录《中华童谣网》下载学习。童年是幸福而有趣的,祝愿大家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享受每一天!
导师评课:
董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打花巴掌》歌曲为主要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歌曲《打花巴掌》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聆听、表演实践让学生在感受—理解—表现的过程中,体验北京游戏童谣的风趣与欢快,很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课的开始教师设计运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拍手游戏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顺利的揭示出本课的课题。在接下来的设计中教师又通过民谣、认识鲜花、听音乐记花名、创编歌词等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拓展学习了家乡的儿歌《筛麦糠》,并让学生用方言读儿歌,初步感受音乐与方言的关系。
总之,本课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面大,教学目标基本达成。突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教师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将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带领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指导教师:崔学荣)
小学音乐《打花巴掌》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歌表演及演唱,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培养清晰的吐字能力。
2、通过聆听及学习,能够准确地按节奏拍击,提高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边唱边做拍手游戏并有感情地歌唱。
3、能在音乐实践中与同学共同创编歌曲的歌词,体验互相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这首儿歌的节奏,并创编不同季节的歌词。
2.能边唱边做拍手游戏。
三、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播放多媒体课件音乐:《打花巴掌》,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2.(引出拍手游戏)让老师看看,灵巧的小手在哪里?抖一
抖、摇一
摇、拍一
拍,握一
握~(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快慢和节奏的强弱来调整游戏拍手节奏)
3.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做律动。
4.你们的小手真灵巧,拍的真好听,有一群小朋友也想加入,他们是来自哪里呢?
5.原来是来自北京的小朋友来做客了
四、教学新歌
1.(复听歌曲)现在,请大家打着拍子随音乐《打花巴掌》伴奏来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节奏在歌曲情绪的表达上的重要作用。(提示课题)
2.师:好听吗?这是一首北京儿歌,名字叫《打花巴掌》。听出这首歌和我们平常唱的歌有什么不同?(有说的地方),对,它是由说和唱两部分组成的,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
(引导孩子从演唱方法入手,找出有说,有唱的演唱方法。)
3.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补充)
4.请大家再次欣赏一遍歌曲,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一听,到底都唱了什么花?
5.出示节奏
①×.×
××∣××
×‖
②××××
×∣××
×‖
6.指导学生以游戏的形式练习节奏型。
五、歌词创编
①学生创作
师:同学们表演的可真好,我想给你们出一道更难一点的,这首儿歌从一月一说到了四月四,你能接着往下说吗?我把大家分成四大组,一个大组编一个。
生:创作歌词。
②小组汇报创编结果。
个别代表汇报后,小组齐读并给予评价。
③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师:这就是“儿歌内容,花样繁多”,只要是健康向上的都可以纳入进来。
六、课堂小结
《打花巴掌》教学反思 篇4
《打花巴掌》是一首北京的儿歌,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是以游戏导入的。我首先问学生:有没有玩过拍手歌的游戏,就是同伴两人之间,互相拍掌,嘴里说着一些自编的台词。经过简单的尝试后,进行歌词的创编尝试。然后拍一拍自己的创编成果。之后,我又说,北京的小朋友们,也爱玩这样的游戏,他们的游戏名称叫“打花巴掌”,然后我就引导孩子自行学习说部分的儿歌,然后,请学生聆听《打花巴掌》。带问题,北京儿歌《打花巴掌》和我们已经学会的这部分相比较,有什么不同,有了问题,同学们自然会比较认真的去带着问题聆听歌曲。并且进一步了解了,这是一首说唱儿歌,接着学唱,歌曲的演唱部分。听师范唱后找出歌曲中都提到了什么,进而引入歌词,随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并逐句学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学习,其实和其他歌曲的学习步骤差不多,只是,这节课中,我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为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感到自豪。我想,创造是孩子的天性,因为那些歌词贴近生活,容易接受,更会引发他们的思考,而自信大胆的去表现音乐,是源于音乐自身的魅力。
从这节课中,我觉得创造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出,鼓励学生音乐创造,以后的每一节课中,我要尽量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小学音乐《打花巴掌》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音乐课《打花巴掌》教学设计08-18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01-20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06-15
小学音乐情景教学08-04
小学音乐器乐教学09-08
小学音乐情感教学11-15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11-17
小学音乐大鹿教学设计10-25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