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5-01-07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共10篇)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因素等的影响,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一、后进生的产生

1、学生自身

人是复杂的动物,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叫个性差异。学生不是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机器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有差别的。可能有的学生是头脑聪明、理解能力强,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种能力,有人就是反应慢、理解能力差。当然绝大部分后进生并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到学校念书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是为了寻找玩伴,或是把学校当作避难所,而非求学的地方,对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约束力差,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而这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则是必然的。

2、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每一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环境,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染于青而青,染于黄而黄”,总之,家庭不良影响是产生后进生的“先天”因素。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经常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也不闻不问,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其实靠老师在学校抓是不够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持续稳定是需要家长在家配合的。如果孩子一回家就没人管、没有约束,时间久了他就会松懈,把家里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带到学校,甚至连学校的学习都不能保证。

3、学校因素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产生师生离心力的主要原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恶化了师生关系。教师对后进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宽容,差等生犯了错误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或到被遗忘的角落中去,让同学监督,增加差生的心理负担。不容否认,有时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对个别学生起过暂时的积极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来个“不学了”,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学习就会出现较多困扰,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后进生的表现

由于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不同,其表现也不同。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缺乏自信。这类人愿意作努力,也努力过,但心理压力过大,不了解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常处于心理卑怯的状态,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于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受到的批评总是多于表扬,指责多

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差赶不上队,被同学看不起。

2、厌学。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没有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对课堂教学觉得枯燥无味,没兴趣。一上课就埋头大睡或趁班主任不在时跑出外面去玩。到电子室、网吧去玩,而外宿生经常以去晚修等为借口去看电影或三五成群去闹事。

3、孤僻。他们喜欢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对学校班级活动不闻不问,封闭自我。对老师的问题会也不说,不会也不说,更不用说举手发言了。

三、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以上后进生的产生与表现,我们怎样对其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呢?

1、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育工作的支撑点。工作中注重施行爱的教育,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不要带着仇视的眼光看待,更不要抛弃他们。同时,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学会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后进生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这都是我们要关注问题。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有位调皮的学生,常常喜欢搞一些恶作剧,如:乱拿别人的东西、戏弄同学等。年轻气盛的我,还没容他们开口为自己辩护,铺天盖地的批评就已经从我的嘴里脱口而出。严厉的批评风暴过后,我满以为生效了,可不好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弄得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我放下架子,试着接近他们,不时跟他们谈心,多关注他们,结果大有改变。现在想来,他们只是想得到老师的重视,引起老师的注意,才出此下策。只有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心灵,从而去关心他们,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的信任。

2、找出闪光点。每个后进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扬其长,改其短。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帮助差生充分认识他们的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信心,深入细致、耐心帮助,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3、提高学习兴趣。后进生往往是纪律差、学习差的“双差生”,又往往是因为学习差而导致了纪律差。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抓他们的学习入手,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把他们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1)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或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2)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学上多利用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这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兴趣,达到了转化的效果。

4、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后进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转化和进步的过程一般较长。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靠的就是耐心。我们要允许他们思想有反复,决不能一见反复就泄气,就撒手不管,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偶然中看到必然。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心细致,不断鼓励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总而言之,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耐心,细致、艰苦的工作。我们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后进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提高,真正做到教师育人。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2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三种: (1) 部分学生因长期受家庭因素或社会不良因素影响, 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学习上无目标, 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 缺乏求知欲, 无心向学, 变成后进生, 属于“不学”型。 (2) 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未能得到及时解决, 造成学习基础不扎实, 又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使学习上的困难加大, 久而久之, 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意志和毅力, 产生了自卑感, 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习自暴自弃, 从而变成了后进生, 属于“怕学”型。 (3) 部分本来是思想素质较好, 学习基础也不算差的学生, 因长期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重的作业任务, 而感到读书辛苦, 枯燥乏味,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从而渐渐沦为后进生, 属于“厌学”型。这三种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与学习有关, 当成绩是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尺时, 成绩差的学生被排到了班级的后列。

还有一些中学生面对破碎的家庭, 复杂的社会环境, 多变的人际关系等超负荷压力更是无所适从, 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困惑、紧张、烦躁等不适应的不良心理, 甚至还有心态失常、逆反心理重、情绪暴躁的情况出现, 只要约束了“我行我素”的随意性行为, 就会出现不分场合、时间、地点的顶撞父母、师长的过激行为, 令老师深感无力。

二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面对这些情况,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如何唤醒那个曾经纯真、美丽的灵魂呢?

第一, 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存在的鸿沟。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 误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 厌弃他们, 无形中形成了一条鸿沟, 如果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后进生, 久而久之, 鸿沟会越来越大, 后进生会越来越远离集体。相反, 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后进生, 使他们感到温暖, 建立起感情的联系, 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 鸿沟就会逐渐被填平, 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条件。同时, 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 畅谈思想;老师了解学生, 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 促使他们进步。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 他们也有先进的方面, 教师应当扬其所长, 让他们在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 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 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 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 特别是对心灵上受过创伤的后进生真挚地关心、体贴, 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 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努力创造条件, 改变落后状态。后进生在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 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做他们的益友。后进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 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 要针对其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后进生转化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后进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 他们认识能力较低, 思想基础不牢, 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不容易。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 更要有信心。

第三, 要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 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 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 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结束语

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后进生 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8-02

后进生,一般指的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纪律比较散漫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后进生的存在已作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素质教育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关注后进生的成长,而后进生的转化却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学校以及个人内在因素等等,但是在诸多的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

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还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这样才能成为育人的艺术家。一个教师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她培养出多少个优秀生,是否桃李满天下,而在于她能挽救每一个后进生,拯救岌岌可危的悬崖边上的生命。有句名言说的好“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缺少科学教育的方法。”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待后进生,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用适合的方式转化,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全面了解,寻究后进的根源所在

后进生平时在师生中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而对别人的情绪反应极为敏感。所以,后进生往往对自己的言行想得较复杂,情绪波动大,常猜疑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而更不易为他人所了解。要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寻究“后进”的根源,就必须全面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情况,包括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尽力扩大工作渠道,不仅平时要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是其偶然性事件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谈心、家访、收集各种有关资料。而倾听学生的诉说是最重要的,要对他们的话表示关注,还要设身处地,理解他们诉说的意思倾向,以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爱字当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业美德,爱个好学生易,爱一个后进生难。因为好学生听话守纪、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成绩好,是老师的骄傲,而后进生不守纪律、懒惰、不爱学习、成绩差,而且屡教不改,是老师眼中的沙子,是恥辱,是教育的失败。

老师往往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怎么看都顺眼,对于后进生怎么看都不舒服,这势必导致后进生产生浓重的自卑感,缺乏信心,行为和成绩会更差。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情感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其实后进生对师爱的渴求,有时甚至超过母爱。因而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必须根据他们的个性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方法,在特定的时期,进行情感的投入。

我们要以爱心,以真挚的情感与关怀,培养师生感情,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喜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信任,让他感到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可以说,爱是钥匙,开启了锈迹斑斑的心锁;是阳光,拨开了心头的乌云;是春风,吹醒了沉默的心灵,使他们对明天充满希望。

三、转变观念,家校结合常抓不懈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造成了一些学生个性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没有远大的目标。有些家长个人素质的原因,他们崇拜金钱至上,对学生文化要求不高,只要求会写名字、会算术,将来能去做生意赚钱就行。对学生公开宣扬“有钱就有了一切,一切向钱看”,“爸爸连小学都没上完,现在还不是大把大把的赚钱”,这样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从小视金钱如粪土,从小就穿名牌。“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了下岗的多了,还不如你爸呢!”使学生听不进教师的教育,不想学习。而一些家长则是“棍棒教育”,一听教师反映情况,马上把学生痛打一顿,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感。这时,需要我们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雷区”,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纠正教育的方法及不良言行,可以经常召开家长会,讲解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成功的实例。

对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转变的,对他们的教育必须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他们今天进步了,也许后天老毛病又会犯,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应以极大的毅力、耐心细致的工作,持之以恒,以水滴石穿的精神,促进他们转化,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四、率先垂范,做学生永远的镜子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如果教师没做到,这样的教育必败无疑。教师要行得端、坐得正,用渊博的知识、豁达的风度、良好的行为、高尚的品德、较强的能力,去赢得学生的爱戴和敬佩,才能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坚持无言的教育——身教,才能为后进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使其为人生目标的最终实现而努力。

因此,在工作中教师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平时,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如:平时扫扫地、擦擦窗台、随手关灯、随手摆摆桌子、拾起地下的一小片纸等等。虽然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对学生却有一种耳闻目睹的作用,学生也会自发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五、适时激励,让他们找回自信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后进生尤其需要自信,因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教师或同学的夸奖,反倒受责备几乎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自信心。

激励后进生,让他们重拾自信,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后进生以关心和爱护,要让他们正确地审视自己,能充分发掘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地创设情境让后进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特长,不断获得成功感,最终获得自信。

参考文献:

[1]申茂庆 针对后进生心理特点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12)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4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在校表现成绩偏低,行为不规范,不能较正常得从事学习生活的学生。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先进与后进之分。一个班级的学风与班风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先进与后进生的比例,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构成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片追”愈演愈烈的今天,后进生教育一直是教师头痛的问题,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把教育后进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近年来“辍学大军”中多数是后进生,因此,后进生教育已成“燃眉之急”,后进生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要使后进生受到良好教育,首先就要深入了解、掌握和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那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究竟有哪些呢?我认为表现在:

一、矛盾心理。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进心。但上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后进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又容易心灰意懒,悲观消沉。三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爱抚的心理发生矛盾。四是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由于他们不能严于律己,尤其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因而被老师打入“冷宫”。他们学习上难以满足好胜之心,于是转移兴趣,另辟蹊径,释放其过剩精力,显示自己的“才华”,达到心理的平衡。

二、逆反心理。后进生由于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又常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批评和歧视,并且,在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敌对心理,学生一旦产生这种情绪,教师的谆谆教导,就一点不起作用,教师的辛勤劳动,难免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不获。

三、厌学心理。也就是意志薄弱,不愿学习,青少年正处在增长知识时期,但由于后进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求知欲低,无远大理想,以致在学习上与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渐渐地学习失去兴趣。

四、矛盾心理。由于青少年所受的环境教育及自身心理素质的不同,他们在意志类型上也存在着某种差异,遇事犹豫不决,朝秦暮楚,易受外界影响,把握不住自己,处理问题优柔寡断,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主见,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偏差,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定能重扬学习风帆。反之,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严重失误,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总之,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对他们及时引导和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针对后进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在转化工作中应讲究方法和策略。

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每个人的能力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差异,人的能力并不只在学习上表现出来,有“人才早熟”,还有“大器晚成”,人的能力体现在各个领域,他们在学习上差些,但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也许有特长,是人才。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教育好后进生,首先要掌握好他们的个性特点。

个性中不同心理因素是我们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心理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更要因势利导,采取符合后进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对后进生进行特别教育,教师对同班超常和后进生都要根据他们在个性方面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素质教育下,对后进生的教育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热爱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消除自卑心理,切忌讽刺挖苦——对其疏导。

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是非观念,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后进生大都学习基础差、自卑心理重、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给后进生以爱心,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的情感,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切忌讥笑和挖苦,只批评不引导。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培养意志,增强信心,引导追求,引发兴趣,消除厌学心理,切忌冷眼相待——对其诱导和开导。

后进生大都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教学中注意循循善诱,消除其厌学心理,起急学生答错、写错时横加指责,泼冷水或置之不理。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稳定情绪,对症下药,及时表扬激励,消除敌对和逆反心理,切忌盲目主观——对其顺导。

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进步,要比嘲笑其显着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教师,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由于绝大多数后进生意志力差,敌对和叛逆心理强,因此,情绪不稳定,好自暴自弃,所以教师应创造条件帮助后进生有“自我欣赏”的机会,激励他们,切忌脱离实际的题海战术,要发现其“闪光点”,攻克其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消除其敌对和逆反心理,切忌盲目主观。

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做后进生工作不可企求一两次谈话或一两次家访便大功告成,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努力。青少年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心理素质具有不稳定性,在他们身上,一种新的观念和行为从产生到巩固,常常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它要求教育者树立信心,保持耐心,认真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努力做到学生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只要能正确分析并利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就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五、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热情关怀,体帮助,耐心做思想工作,对后进生大胆地委以重任,消除其矛盾心理,切忌急于求成——对其督导。

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要热情关怀,具体学生具体帮助,要有足够耐心,针对他们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大胆地委以重任,满足其愿望,消除他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创造其转化的机遇,切忌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六、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解后进生的心理、行为和接受程度,规范其行为,形成习惯,促使后进生的兴趣迁移——对其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由于人的接受能力、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对差生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理解和掌握,使其发挥所长。另外,后进生的行为一般不规范,教师恨铁不成钢,要使其行为规范起来,形成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后进生首先要从小事抓起,其次用典型引导,再次用纪律约束,以促使后进生的兴趣迁移,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总之,素质教育承认人的自然素质的客观实在性,确认人的身心潜能是无限的,坚持每一个儿童少年都潜藏着有待发展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认识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不单单把后进生的进步只集中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应利用各种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展示后进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闪光点”,提高其综合素质。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指出的那样:“要注意培养复合型人才……精通一门,兼知其他”。这就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这种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给了后进生一个除学习以外施展才华的机会。

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 篇5

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

后进生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①单一型,学习成绩差,但思想品德较好,组织纪律强;②综合型,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很落后.不管哪种类型的`后进生,他们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害怕和反对老师在大庭广众下批评自己,特别是对老师的“揭老底”“翻旧账”的做法十分反感,甚至为此产生记恨、报复的坏念头,有些甚至“破罐子破摔”.作为教师,如何打破他们内心的“坚冰”,如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树立自强心理?以我个人之见,关键在于一个“爱”字,即以心发现心、以爱发现爱、以信任换取信任,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想法:

作 者:李世林  作者单位:贵州省剑河县革东中学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18) 分类号: 关键词: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6

小学生的自卑感并不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卑感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乃至于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自卑心理在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克服自卑观念,培养自信心理,就成了扭转后进学生心理偏差的重要一环。只有充满自信地面对挑战,才能对取得成功充满渴望,才能去拼搏,去奋斗。“教育的艺术就是影响人的艺术。”它首先应该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格。对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一、科学评价学生,体现个性差异。

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日益增强,学生一般说来都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而在后进生身上,这种自尊心表现得也特别敏感与脆弱。如果教师不分青红皂白,一杆子打到底,孩子的自卑感只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卖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类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对他们的某些闪光处及时给予中肯、热情的评价,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自己身上也有优点时,就会逐渐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自身具有的能力,在困难面前就不会自暴自弃。当然,在他们有所不当时,适当的批评、忠告不可少。这样,才能让后进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以优点为动力,鞭策自己扬长避短,这对于培养其自信的素质,至关重要。

二、适时给予帮助,养成正确习惯

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必要条件。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更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学习困难学生中,有许多自己不乏努力,但收效甚微。原因便在于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没找准,特别是后两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寻根究源。有针对性地在解难题、示方法、启思路等方面给学生以反复强化,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进而稳定他们的自信心理。

三、安排适当活动,给予表现机会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教师有没有发现的眼光。”我班就有位学习困难学生李××,由于学习概念淡薄,所以对待学习中的各项任务总是应付了事,我抓住他劳动积极肯干这个优点,在全班予以表扬,并争取到了其他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他被当选为劳动委员。这下,他整个儿变了个人似的,劳动更起劲不说,也能正视学习了,还能经常督促其他后进生,他的积极表现的被肯定,某方面能力的被挖掘,使其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

四、创设温暖情景,开展互爱互助

学习困难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周围环境也很有关系。学习成绩差——同学歧视——学习更差。这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要扭转这类学生的心理偏差,不仅需要对其本人进行心理疏导,还需要其他学生的密切配合。一个团结、上进、友爱的集体,对后进生自信心理素质的培养,极为重要。

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 篇7

一、了解学生, 是做好后进生工作最重要的前提

我觉得, 后进的学生 (特别是综合型的) , 不是天生的, 而是社会、家庭、人际环境、以前的学习经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找到治病良方, 必须先将学生的各种情况摸清楚, 具体分析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认真阅读学生的档案材料, 了解他的成长过程; (2) 细心观察学生日常言行, 发现症结所在; (3) 利用多种形式与他交谈, 了解他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优点不足等; (4) 多与家长联系 (电话、家访、邀请家长来校、写信等形式) ,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家教方式; (5) 注意留心和后进生关系好的同学, 并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来了解后进生的交际环境。通过以上这些, 查找能影响他们心理和性格发展的不利因素, 并对症下药, 积极干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才能从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真诚的爱心, 是后进生冰冷心灵的催溶剂

倾注爱心, 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和开端。后进生身上的缺点毛病多, 容易令人生厌。他们很少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温暖, 在家庭和学校经常遭到冷遇和歧视, 这是他们长期后进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教师, 应关心和爱护他们, 诚心诚意地去对待他们,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 让他们对你有信任感, 认为你是可信赖的人, 他们就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行为, 就会听从你的教导, 把上好你的课、完成好你的任务当作是一种情感上的补偿, 从而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

三、以“长”去“短”, 能使后进生产生前进的动力

后进学生, 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于是变得自卑、自弃, 也有因批评太多, 产生了抵抗能力, 以至拼命维护自己的短处。对后进生的转化要立足于调动他们思想内部积极因素, 启发自觉, 这才是治标治本的关键, 靠一顿道理, 甚至是一顿打, 在短期可能是有效的, 但是长期来说会无济于事, 甚至南辕北辙。对于后进生, 老师如果一味指责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看不到优点, 对他们抱有成见, 那么无论我们讲多少动人的道理, 提出多少严格的要求, 他们只会充耳不闻, 无所反应, 师生之间找不到共同语言。其实后进生所犯的错误, 往往都是自觉不自觉中出现的, 事后, 许多学生也会后悔、难过。事实上,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潜能的, 都有长处, 只有善于去找, 才能帮助他们找到战胜错误的信心和动力。

四、持之以恒, 强化内化, 克服习惯的瓶颈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老师的抱怨声:“学生的态度太差”“习惯不好”等。这里的“习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知上的习惯, 一是行为上的习惯。大多数的后进生自己也会长篇大论地讲道理, 他们能分清是非对错, 那么问题出在操作上。所以转化后进生仅用爱心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拿出耐心来认真、细致、深入地去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作为老师, 我们可以用书面、制度的东西去约束他们, 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做, 并且每天多次监督他们的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这对我们老师的耐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心理学告诉我们, 21天可以养成一种习惯, 而要使这种习惯、行为得以强化内化, 至少需要60~90天的时间,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至少在21天内每天强化、巩固、考核学生的这种行为。

五、不断创新方法, 以适应学习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代学生生活在百般宠爱的家庭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求新、求美、求刺激;善交友、爱享受;见识多、思想活;自尊心强、“江湖义气”重, 而心理承受力差。再加上现代这个信息社会, 部分影视、报刊、杂志等不健康宣传工具的影响, 毒害他们的灵魂。为此老师将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我们绝不能以一张面孔、一种语气、一种方式去教育当代学生, 要从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等特点出发, 因材施教。

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教育 篇8

关键词:后进生;真爱;尊重;信任;心理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37-01

我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见过了各种各样的后进生,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学生有先天性差异的存在,但是后天的培养才是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做老师的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要本着“让每个孩子都有路可走,每个孩子都有学可上”的教育理念进行工作。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予真爱、尊重、信任、赏识、心理激励,就会取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一、要真爱后进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爱得深、爱得真,把严格要求渗透在浓浓的师爱中。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因为他们往往错误多优点少,实在是爱不起来,对后进生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使后进生对老师的爱更加敏感,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感受,你所教过的学生毕业以后,与你联系更多的往往是当年的后进生,他们甚至能记得当年你关心帮助他的细节,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后进生却会放大你对他的关心,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得到的爱太少了,他们才会那么记忆深刻吗?

初中学生还处在心智不成熟阶段,还不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只有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和殷切期望时,才会变得亲其师信其道。相信大家都会有同感,很多孩子往往都是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爱上了她所教的学科。丁云龙同学,看起来冷漠、孤僻、满口脏话,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非常差,我對他是批评的多鼓励的少,但当我了解到他从小就父母离异,是没有文化的姥姥把他养大的,生活非常困难,自然就能理解他现在的样子了。于是我就开始关心她、辅导他学习,还帮他申请了社会捐助,号召同学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他的转变真的是非常大,成为了年级进步最快的学生,还受到了学校的表扬,所以真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比学习上的辅导更重要,因为真爱是一种力量。

二、要尊重后进生

后进生有自卑感,但也同样有自尊心。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上进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差,但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绝大多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和矛盾的,他们自悲但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想要进步但又克服不了懒惰的习惯,渴望成功但又经常受挫。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便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尊心,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尽量不当众批评和指责他们,要用爱心和尊重感化他们,在师生之间架起一道感情交流的桥梁,对后进生的转化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一次我无意间在操场听到一位老师这样训一位做操的学生:“学习啥也不是,做个操四肢也不好使了。”当时那位学生就满脸通红。我觉得这种当众训斥的语言,极大的伤害了那位同学的自尊心,还何谈尊重呀,往往当这种伤害过多的时候,后进生也就开始麻木了,很多后进生索性来个破罐子破摔,他连老师的话都不听了,还谈什么学习呢。

三、要信任后进生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让后进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但能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而且还可能比优秀学生做得更好。我们往往怀疑后进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他们来做事情,实际上如果你放手让他们去干,他们的责任心更强,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更有带动力。如现在班级劳动委员、纪律班长、卫生委员、甚至小组长、课代表都是由后进生来做的,他们的工作能力比优秀学生一点也不差,甚至责任心还更强。在班级座位的编排上尽量是一带一,充分发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作用,后进生的座位尽量靠前,不仅学习起来方便,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信任,感受到老师是平等的对待他们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上课提问方面也要重视后进生,只要他们能回答的就提问他们,不要害怕他们答错了,正确的答案往往是在纠正错误中总结出来的,而且会使学生更加记忆深刻,同时使后进生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

四、要激励后进生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优秀学生的好,而忽视后进生,甚至冷落他们,总用放大的眼光去看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的表扬激励也明显少于优秀生,其实后进生对老师的评价、鼓励才更敏感和起作用。那还是在上届学生初一的运动会上,平时少言寡语的苑金龙同学在运动会期间,主动拿着清扫工具打扫班级同学在操场座位的地方,我发现后及时表扬了他,接下来就是这一整天他若干次的打扫,直到运动会结束,下次运动会他又主动承担起了清扫任务,这一干就是三年。可见老师一句简单的鼓励对后进生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实际上后进生也有很多优点,就看我们做老师的有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

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包括很少的到来自家庭的肯定,更不用说表扬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次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

五、要从心理上辅导后进生

后进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心理上出现了问题。我也是在本学期才更加体会到,班级有一位女同学,穿衣不伦不类,同学们在学广播体操,她就在操场溜达,作业想不写就不写,明显高估自己,对同学不可一视,我与她沟通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于是我就委托心理老师多关注她,有时间就跟她聊聊,没想到还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改变很明显。所以我也更加重视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老师不是枯燥的说教,学生容易接受,但只靠心理健康老师的辅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都应该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能够用得上,现在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后进生尤其严重。对后进生心理的辅导更多的是采用谈话法,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他们放下了对老师的戒备,才能听进去老师讲的道理。

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篇9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但在交往的过程中后进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心理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隔膜,这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通常后进生给我们的印象是麻木,对学习毫无兴趣,对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在这种表面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后进生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又不尽相同。后进生复杂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后进生敞开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有效的转化他们。

一、运用期望理论

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要对后进生充满信心和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进行交往时,才会减少无意中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几率,让师生的心靠得越来越近。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进步的一大因素,教师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加倍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小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本人。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真的比其

他同学进步快,并且在感情上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这一项心理学实验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他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调动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师不应该放弃后进生,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要改变“朽木不可雕”的观念,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牢固树立后进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坚强信念,对他们满怀期待。只有这样,在与后进生接触的过程中才会真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爱好、尊重和期待,他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的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对教师的敌对心理,愿意对老师讲真心话,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也只有这样,后进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才能油然产生。教师接受到后进生良好的反馈后,他的“热情期待”再次受到强化,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产生良性循环。在这样良好的心理氛围里就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应,这是后进生发生转变的重要环节。

二、利用身体言语沟通

人与人沟通的类型十分复杂,除了言语沟通,还有一种较重要的是身体言语沟通。身体言语语沟通是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心理学家经过严格的观察发现在人际沟通中,55%以上的信息交

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实现的。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为身体语言所传递的的信息是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是无法掩饰的。我们知道,表面上后进生可能对很多事都显得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都很脆弱、多疑、敏感。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可能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缩短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也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与后进生交往时一定不能忽视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因为这也是让后进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利用空间距离的缩短

空间位臵结构与人际心理距离是联系在一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老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在与后进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他们边走边谈,也可以请他们坐下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室座位的编排上,可以让他们的座位尽量靠前。而不要总是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排在前面。如果有条件可以将课桌排成圆形或半圆形,学生自由选择座位,与教师围坐在一起,让后进生感到老师是在平等的对待他们。随着教育者身份的淡化和师生空间距离的缩短,心理距离也自然缩短了。

四、利用鼓励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消除自

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次在课上与学生谈到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时,一位女学生不好意思的说:“不知为什么,哪个老师表扬我,我就感觉特别爱上哪个老师的课,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同学们都深有感触的说:对!就是这个样子,我也是。看来表扬和鼓励确实能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来说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与一位学习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聊天时,当我问到他最近学的怎么样时,他一改以往的沉默不语,自豪的说:“语文老师说我比以前有进步了。”后来经了解因为他在听写字词时,比以前有一点进步,语文老师及时鼓励了他。这小小的鼓励,对这位学生来说却是莫大的鼓舞。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后进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后进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因此,对后进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教师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五、利用班级环境

影响学生成长的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教师来说最可以利用的也是最能利用好的便是班级。从物资环境来讲,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班级心理环境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能催人积极上进、团结,人际关系和谐。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班级中,后进生

也能感受到生活在班集体中的的乐趣,与老师的关系自然也非常和谐。初中一年级的一位男同学对我说:“老师,我感到很没意思,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吃饭、睡觉,总是在机械的重复。”可想而知,在学校、在班级找不到一点快乐的学生,他就是再怎么努力,成绩也不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老师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后进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逐渐往好的方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得心应手了。

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学习 篇10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就在与对班级中几个后进生的教育上。他们在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教育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不仅是一种敦育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俗话说“通情达理”,情理不达,情若通,理则达;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就必须学会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体会到上进及学习取得成功时的欢乐,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具体方法有:

一、关心爱护,消除障碍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首夫要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消除阻碍其进步的心理障碍。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抚的心理需要。但由于学习成绩差或某些行为习性差,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因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或由于家长长期的溺爱而形成骄横傲慢,唯我独尊、谁也惹不得的过度自尊心理,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反感。长此以往,他们便渐渐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要么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惴惴不安回避现实。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形成明显的怀疑心理、戒备心理、逆反心理。对自己周围的人们的态度和言行极为敏感,抱有敌意,用不正确的方法对待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善意批评、教育和帮助,甚至以恶作剧戏弄师长,欺侮同学,破坏学校教学秩序,损坏集体荣誉。在刚调入城郊中心小学时,我接到的五乙班中就有这样一位男同学,听老师们讲,该男生平时不上课,脾气特坏,谁也惹不得。据说,校长批评了几句,他竟与校长大吵大闹?还不让校长回家呢。当然,不可否认,后进生的身上也有一些好的心理因素,如处事机灵、反应敏捷、好动大胆、重感情、爱劳动等。但由于不良心理成分较多,未受到有效的抑制,往往又会使这些好的心理因素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甚至产生相反的效应,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据了解该男生也有以上所提到的好的心理因素。再者,对他来说,来个?位新的班主任他肯定会尽量表现的好一点,以便给新老师一个好的印象;我在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下,开学第一天,就有意组织了一次大扫除,并特意让他负责包干区的打扫。在劳动中,看到他工作非常起劲表现特好。就有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表扬了他,他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我想,我的表扬对他来说肯定是难得的爱和信任;同时,我对他的态度也改变了同学对他的看法。慢慢地,他喜欢和我拉家常了,我也能以好朋友的身份来与他交往,并经常关心他的生活与学习。比如:可洗头了,衣服该换了。信任他,有意把一些工作交给他去完成,每次他都能十分出色的完成。我想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爱护后进生是帮助后进生转化大感情基础。在我的努力下,该生逐渐恢复了理智和自尊,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同时也带动了全班同学更加努力,上进。

二、宽厚仁爱,以情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指责他。”后进生因其心理过程和经历过程的某些持殊性,往往比其他同学容易犯错误。因此,教师应冷静地对持这部分学生的过错,切忌讽刺、挖苦、惩罚,而是要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真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记得,还是在我担任五乙班班主任的第一个月里,虽然该生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时不时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可每次我总是通过家访与该生谈心、讲道理来帮助他回心转意。一次体育课上,因为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冲出教室,跑到我办公室告诉我:“大家都看不起我,我要到大海里死了算了。”并坐在门口地上。我当时看到他落魄的样子,只有用力把他拉进办公室,给他讲道理。那时的他根本听不进我的话。苦口婆心地说了两节课,他才慢慢地平静下来,后来终于承认老师批评我是为我好。在这一年多时间中,他也经常反复出现情绪的波动。我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本就辛苦,转化后进生则需要更多的努力。只要我们班主任对后进生做到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反复现象就及时引导,做到正确对待、以情激情。用教师的爱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使他们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并主动争取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124.229.129.* 2006-12-21 19:57 回复此发言后进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三、捕捉亮点,培养自信

皮格马力翁效应是教育史上颇令人惊奇的效应之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为什么能获得很大的效果呢?从心理学上分析,教师对学生寄予诚挚的期待时,就会用赞赏的积极的情绪因素对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以肯定与鼓励,这种积极情绪会很快感染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更深的信赖,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努力。

在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他们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但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后进生身上的那些微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比较微弱,有时一闪既逝,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能像淘金那样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有价值的东西。作为班主任要时时细心观察,如努力发现他们在思想品德、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等高尚之处;文体活动、书法、绘画等??技之长。哪伯仅仅是一些苗头,虽不稳定,但也要及时抓住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如;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一年级留过一级,成绩一直不理想,自己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看到他上课目瞪口呆的样子,我也为他着急,因为基础太差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终于找到了他的几个闪光点,而就这几个闪光点改变了他。首先是认他为班级出队报中我发现虽然有家长帮忙的地方,但对他来讲已是很不错了,就这个我在班上表扬丁他,记得当时有几个同学提出我比他出的好,而且他是爸爸帮助出的,可为什么不表扬我,而表扬他。当我讲道理给他们听时,他们都点头肯定了。当时,我发现那位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后来一连几天都笑眯眯的,数学课上也认真多了。还有一次是在期末复习中,一次,我站在他的身边看他做练习,其中有一道较难的应用题,我。见他读了一遍又一遍,想了好久,当时我真担心这次肯定难倒他了,可是当看到他最后终于列出正确式子时,我感动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没想到这一次表扬对他的影响竞有那么大。从那以后每次考试都十分认真,总是最后一个交卷,而且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有几次竟超过班上的几个好同学。家长也曾多次告诉我,儿子有这样的进步,真是太意想不到了。因此,我们班主任要舍得用真诚的表扬来激励和鼓舞同学,使他们体验到受到爱护和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自信、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严格要求他们,诚恳而热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克服,切不可一味迁就姑息。但是对后进生的批评要讲究方法,要注意准确性和启发性,注意批评的语气、声调、分寸和场合,注意启发学生自己认识问题,切忌感情冲动,言辞偏激,简单粗暴,随便扣帽子等不尊重学生的态度。

总之,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感情,还要求教师讲究法和艺术。我们要坚信,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

后进生转化措施

教育必须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后进生问题的客观存在,说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或者教育体制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解决后进生问题实质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生问题必须重视以解决后进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调查和分析。

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

第二、要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之间的交往常常是单向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积累,进而形成学生稳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但是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在教学之余以及师生交流中却不太适用。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思想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形成和影响也就难以完全地把握。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往往是表层的,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同时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般不会主动向老师交流其发展历程中的心理感受,自然形成了师生虽有思想文化交流形式而无深层次影响和感染的结果。为此,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和探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第三、要及时总结后进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励后进生的进步与提高。

后进生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的、分阶段性地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对于后进学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到轻视和压抑,缺乏自信心和主体的自豪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之后,老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满足后进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这种阶段性肯定的姿态,可以起到充电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增强他们的主体自豪感,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在充分肯定后进学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

第四、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合理竞争。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难题,学生之间通过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团结协作意识,并对其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合作精神正是创造性人格必备的要素。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量的优秀人才,只有那些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尚品德和勇往直前奋斗精神的优秀人才队伍才能创造出更加卓越的价值。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优秀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必然来自竞争。学校教育中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自身争先创优、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础。但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的竞争毕竟不能等同于社会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没有必要那么激烈和残酷,重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因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及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而不是单纯的以培养少数尖子为最终目的淘汰绝大多数的“精英教育”。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之间竞争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发展与学生整体协同进步的有序化合理竞争。

第五、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决不能以牺牲优秀生为代价。

优秀学生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历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了比较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他们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令大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向他们而不是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因为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总是没有同学之间相对的融洽与和谐。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是取得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

另一方面,优秀学生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参与必须顾及自身的发展与提高,不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我们可以曾经看到这样的情况,某某同学原来是班里的学习尖子,是同学们的学习楷模,而且能够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但是当他参与了后进生转化工作以后,由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被打乱,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上课时难以集中精力投入新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我们深刻的警示,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如果有优秀学生参与,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作好他们学习计划的周密安排,避免优秀生学习成绩的滑坡,让优秀学生的适度参与产生最大的积极效果。

第六、用教育创新的方法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但决不意味着对后进生的缺点和陋习姑息和纵容。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对部分学生提出特殊要求和鼓励措施是绝大多数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一般都会提出各种促进后进生发展的主体计划方案,但往往忽视对后进生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原则性错误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这也是后进生改造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后进生,其本身一定存在较多的缺点和不良习惯,这是毋庸质疑的,这些缺点和不良习惯的改正正是我们改造后进学生的重要内容。发现后进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确实是我们解决后进生问题、促进其跳跃式进步和潜移默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手段,这在转化过程中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因为这样做,可以激励后进学生重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努力发展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自身融入班集体的希望和前景,形成自觉主动的上进需求和求知欲望,进而促进后进学生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发展与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外在因素的影响。后进生形成过程中,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控能力的欠缺正是导致其落伍后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仅仅依靠老师的单方面鼓励与学生的自我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认识到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同时建立班集体的监督机制,时刻注意在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主观上理解和尊重后进学生的独立人格主体,从行动上要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防止出现那种老师成为后进生为所欲为的“保护伞”,导致后进生转化的彻底失败。

总之,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而且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保证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

后进生转化措施之我见

后进生转化措施之我见

展秀娟 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我校而言,目前在校学生四百多人,共十个班级,各班都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科成绩低下。根据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的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不是造成大量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只要认真分析后进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后进生还是能得到有效转化的。

一、转变观念,发现长处,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

后进生的综合表现是基础水平低,接受能力差,作业错误多,纪律性不强,自信心不足。但每一个后进生也都有长处。对待后进生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偏见,应该确立这样的观念:后进生并不是天生就差。有的是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有的是学校教育因素造成的。其实在他们的身上也有很多的优点。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当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或者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从而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培养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二、研究教法,教有所获,调动积极性。后进生往往坐不住,听不进去,写不好,说不明白,又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自学能力低。面对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变法子带他们去学。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寻找正确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家长,完善教育,内外结合,在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教育因素中,人们一般都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我从我带过的班级中,后进生大部分都是因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却是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因素。因此,对于教师,特别是对于担负着品德教育主要任务的班主任来说,如果能用教育科学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并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及时反馈到学校,使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教育网络,这样对后进生的转化极为有利的。因此,教育学生光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学校家庭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教胜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后汉书》中的“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也是把以身作则和言教相比较理解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而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可以说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论讲课、辅导、批改作业,不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一丝不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化学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上一篇:北京台大年初一春晚直播现场下一篇:英语《festvials》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