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及其教育对策

2024-05-21

后进生及其教育对策(共8篇)

后进生及其教育对策 篇1

目 录

摘要 „„„„„„„„„„„„„„„„„„„„„„„„„„„„„4 Abstract „„„„„„„„„„„„„„„„„„„„„„„„„„„„5 引言„„„„„„„„„„„„„„„„„„„„„„„„„6

一、后进生的“成因” „„„„„„„„„„„„„„„„„6(一)家庭原因。„„„„„„„„„„„„„„„„„„„„7 1.父母的素质水平不能很好指导、教育孩子。„„„„„„„„„„7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7 3.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7(二)学校原因。„„„„„„„„„„„„„„„„„„„„8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信心。„„„„„„8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8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8

(三)社会原因。„„„„„„„„„„„„„9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10 1.学生自学能力差。„„„„„„„„„„„„10

2.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10

3.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10 4.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10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10

(一)思想品德不高。„„„„„„„„„„„„„10

(二)心理健康不全。„„„„„„„„„„„„„11

(三)学习成绩不佳。„„„„„„„„„„„„„11

(四)行为习惯不良。„„„„„„„„„„„„„11

三、后进生的转化 „„„„„„„„„„„„„„11

(一)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12

(二)尊重后进生的人格。„„„„„„„„„„„„„13

(三)树立后进生的信心。„„„„„„„„„„„„„15

(四)在学习生活中对后进生给予关怀。„„„„„„„„„„„„„16

(五)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16

(六)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一些基本的技巧。„„17 1.教师要特别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后进生创造积极进取的环境。„17 2.教师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18

3.教师要善于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和特长,加以利用。„„„„„„„„18 4.教师处理后进生的错误时要善于运用“冷处理”与“热处理”的方式。„„18 5.教师要用自身树立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后进生。„„„„18 6.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19

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本文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指出后进生的表现特点,然后从情感、自尊心、特长、自信心、社会合力、耐心等六个方面出发分析怎样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关键词:后进生 成因 表现特点 教育转化

探究后进生成因 转化后进生对策(题目应改为:后进生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在中学教学中,教师们最困惑的问题之一学习有困难学生(也被称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少数后进生。本文从关注和转化“后进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农村教育实践,探究成因、表现特点,及对照他们的心理感受,对症下药,提出解决转化后进生的对策,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后进生的“成因”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偏低但表现尚好或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不够好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药到病除”。后进生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重病的病人,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因此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当代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教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想办法接触他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还可采用通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从侧面了解其学习生活背景、家庭教育背景、人际关系背景、心理发展过程、成长经历等等,为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这几年接触的后进生,我认为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家庭原因。

1、父母的素质水平不能很好指导、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在我任教的英德市沙口镇,偏居山区一隅,父母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是初中与小学毕业,很少有高中毕业的,给学生带来的家庭教育是很偏面的、主观的、狭窄的。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

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较慢、较少;而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更不要说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了。

3、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

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这种情况相当较多。山区的家长们由于在山区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认为不能守着几亩地,因为绝对种不出“金元宝”,只有出外打工或创业才能有改变穷困的现状。有的虽在家,却疏于管理教育孩子,甚至放纵其行为。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外出离异或疏于管教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却诸多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就有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坏学生”,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在中学阶段表现更为明显,敲诈、勒索甚至抢劫都有,社会上犯罪低龄化这个警钟已敲响了,这个发展趋势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更多的重视。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老师因他是后进生,便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于处处都鄙视他。那么,久而久之,后进生就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以至于逐渐地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在特定的诱惑面前,甚至会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自己,来个“破罐子破摔”,从此一厥不起。

3、学校采取的有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有些学校为了加强管理,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如学校一日常规量化管理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表面上管理效果好了,但却把学生管死了,有时班级因为某个同学扣了分,实际上是扣了班主任的津贴,因而班主任便狠狠地把这个学生训一顿,解决问题单一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这种情况在我省一些市县区也有存在。

有的学校或班级为了考试成绩优秀率,对后进生另眼相待,或者劝其不要参加考试,或者分班时坚决不要差生、后进生,这对在差生是一种无形的伤害,这种情况使得这些后进生们更加不想学习,继而无事生非,各个方面全面滑坡,越来越差。

(三)社会原因。

沙口镇位于英德市北部的北江河畔,毗邻韶关曲江、翁源两县。总面积3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650亩,境内辖13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000多人。但是由于山区面大量广,道路崎岖,对于经济发展处于“地利”上的缺陷。区域范围大,农村经济推进缓慢,导致人均收入滞步不前,个体经济没有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出现不足。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有的家长舍得建豪华的房子,却舍不得花钱给孩子读书,这样的家长在沙口镇并不少见。这样造成学生无心学习,甚至也觉得本来觉得早日去挣钱是天经地义的,却不知接受更多的教育本身就是财富。

在山区从事多年中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觉得社会方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当地“闲人”(无所事事,好发言论的人)在发表言论时宣传一些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2)整个农村处于一个不安的市场经济初期的躁动之中,到处有金钱影响的影子。(3)公民道德水准下降、封建迷信抬头、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社会丑恶现象增多;人们的同情心、怜悯心减弱,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动人事迹减少。(4)黄色书刊、音像制品、不良网络信息等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极大地影响着在校学生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进取的精神,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所以,后进生自身的原因具体表现为:

1、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2、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3、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

4、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随便应付。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后进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后进生学习上和进步。后进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校风、班风,并给提高教学质量带来阻力,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复杂的处境,其蔓延也使后进生的德育转化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成为许多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后进生的“表现特点”

(一)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

(二)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从几年来的了解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三)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打趣“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四)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三、后进生的转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温暖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对于他们而言,长时间的被否定,受压抑,无异于一种漫漫无期的精神刑罚,他们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极其自卑,下意识地关闭自己的心扉,另一方面心理又时时燃烧着渴望,渴望改善自己的境遇,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是以幻想的形式存在着,因为毕竟希望显得太渺茫了。这时,教师如能适时地给以关爱,不吝惜自己真诚的期望,那对学生而言,是阴霾中透出一丝阳光,是滋润心扉的滴滴雨露,将有力地鼓励他们奋起,激励他们前进。

作为老师,如果能够把阴沉的脸变得晴朗一些,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动之以情。批评教育,注意“艺术”性,“爱”字当头,做到良药不苦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带过几十个非常调皮的学生,门门功课,每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也已经具有良好的“抗药性”。对此,我采取的措施就是改变态度。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改变我们的教学态度,走进学生,相信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关你什么事”、“破罐子破摔”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 闭,听不进受不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

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二)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后进生的信任,增加心理相容性,帮助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态度。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然而,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从来就没有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老师从来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对象。在部分老师的观念中,“师道尊严”比法律所赋于的平等权利更有影响力。因而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很少从两个平等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的角度去对待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师道尊严”的面孔下,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我们首先应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举例:1920年,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约合今天3000多元人民币。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儿子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尊重他的人格,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也体会到尊重和责任的重要性。这位受过惩罚的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就是尊重所带来的巨大力量。这是美国典型的教育方式,相对我国的教育方式也有借鉴之处。

因此,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认识到对学生的尊重不该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教师应当必备的一种人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严,这是一种恒久的动力,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三)树立后进生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是困难的。对于成人来说如此,对学生而言也是如此。他们要面对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学业,需要克服很多的挫折和困难。

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使后进生进步,转化为一个优秀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的设定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目标逐步向学生提出来。不要一下子就把“标杆”竖得高高的。过高的设定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来说,给学生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学生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一是低起点。摸清学生知识准备和能力状况,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就可达到的水平上。二是小步子。即根据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目标,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各层次间的步子尽可能小些,把学生产生学习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限度。三是多活动。在课堂上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我表现 的机会,也延长了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四是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又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快速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舞。

(四)在学习生活中对后进生给予关怀。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我向全班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责任”,并在班里开展各种活动:(1)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后进生同桌,提醒、督促后进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朗读、讲故事比赛,知识竞赛,硬笔字比赛和游戏抢答等,使后进生融进欢乐愉快的集体生活之中,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表现才能的机会和平台。(3)组织参观访问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开展“学革命烈士,当红色后代”的活动,参观当地名胜古迹,使他们开阔眼界,愉快身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激发学好知识建设祖国的志向。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后进生感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了精神。

(五)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由于地处山区,学生父母大多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因此,可以利用父母艰辛,敲醒子女沉睡的心灵。我校位于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民家庭,他们的父母许多都是靠耕田种地为生的农民。每一次的思想课、心理教育课,都重视抓住他们的父母是辛勤劳作的农民这一点,让学生多一点回想一下在家劳作的双亲,是沉重的父爱母爱压弯了腰,是不断的劳作磨裂了手;如果不好好读书又怎能对得起双亲?有一位原本是个无心上学、言行过激,把老师的说教当作耳边风的学生,其父母是个地道的农民,双手因劳作而裂痕满布,像松树皮。在教育他的过程中,该校的老师让他多拿自己的表现来对照一下父母的双手,多想一想:“难道自己懒惰对待学习的行为对得起父母辛勤劳作的双手吗?”经对比教育,该学生地变乖了,作业、练习都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堂上和课后再没有发现他有违纪行为。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六)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一些基本的技巧。

1.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后进生创造积极进取的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积极营造一种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调动集体的力量带动全体同学的进步,激发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这不仅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优秀学生的需要,更是后进生的需要。作为班主任,首先不能歧视后进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团结友爱,搞好同学关系,特别是与后进同学的关系,积极倡导鼓励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结对子,帮助同学进步,在宿舍安排上,注意成绩的搭配;在座次排位上注意好差结合;充分重视学生的性格互补;在班会、团队活动发言和班委会组成上,注意多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和位置;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班级的团结、友爱、平等和温暖,没有歧视、冷漠和偏见,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对班级的价值,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影响和帮助,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班风的建设,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后进生来讲更为重要。

2.教师应懂得大目标,小步走。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因而我们可以把总体的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的要求,让他们容易达到,去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树立信心。分阶段、有步骤地转变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3.教师要善于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和特长,加以利用。运用赏识教育,有意识地在班级、学校、家庭给他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施展特长的环境,鼓励他们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潜能、特长发挥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自觉地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4.教师处理后进生的错误时要善于运用“冷处理”与“热处理”的方式。“冷处理”就是教师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有时引而不发,视 而不见,故意冷淡,稍后再处置。“热处理”就是对班级中发生某种事件或矛盾,要触机而发,及时补救。善于运用“冷处理”与“热处理”的方式就是要控制火候、把握分寸、择机而发,即要适度。教师要明确“冷”与“热”是相对的,是动态的,选择“冷处理” 还是“热处理”,必须因人、因时、因事而定。

5.教师要用自身树立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后进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形象道德范例能激起学生模仿心理,对学生的影响比语言教育更深刻。如果教师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整天愁眉苦脸,对工作不负责任,学生会觉得他很虚伪、不诚实,从而对他的说教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苏霍姆林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学生在他的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转化为信念。

6.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关心爱护后进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尊重爱护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帮助提高,坚持鼓励表扬,正面教育,但要注意适时、适度,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坚信他们在爱的关怀中定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结束语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后进生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找准时机反复抓,不少后进生都是经过“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更大的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这需要我们老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后进生的转化,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后进生的转化,不仅对后进生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班级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激励作用。因为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和结果,都伴随着大量的教育因素与刻苦学习、相互帮助的动人事迹,必然会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只要后进生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他学生就没有理由完成不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后进生,只要后进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质量就有了保证。另外,后进生通过转化,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和素质上的提高,也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人生。参考文献:

1.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关孔文《谈谈提高后进生素质的对策》,《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论坛》,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3.马忠虎《家校合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5.江月孙、王新如主编《班级管理学》,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6.杨海兰《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教育革新》期刊 2008年1期。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作者冯克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学苑音像出版社,2006.8.《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 著;唐其慈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后进生及其教育对策 篇2

物理后进生厌学心理的特征是:

1. 消极。

物理后进生往往视物理学习为包袱,课上容易分散注意力,发生与上课无关的行为动作;课下他们则懒于完成物理作业,更难得复习或预习物理功课。

2.畏惧。这些学生课上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不敢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也羞于和同学们协作参与物理实验活动,甚至对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趋于回避。

3.厌倦。这些学生的消极心理如果长期反复,会导致心理上变态性的厌倦和厌烦,甚至是对物理老师的心理对抗。

4.自卑。这些学生由于长时间没有了在物理学习方面成功和愉悦的体验,加之有时可能会受到来自老师或同学的冷眼甚至嘲笑,就会渐渐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勇气,甚至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物理后进生厌学心理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动因。德国教育学家马利坦说:“教育的主要动力因素是一个要受教育的内部活动。”后进生多数不善于将自己的学习与远大理想和抱负联系起来,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因而在物理学习中也缺乏内部动力。

2. 兴趣缺失。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后进生厌学物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物理学科缺乏兴趣,或者说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

3. 丧失信心。

由于个人努力长期得不到相应的肯定,有时甚至遭受挫折和失败,使得后进生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了物理难学的思维定势。

4. 其他。

物理老师教法不当,以及教材编写上的某些缺陷等等,也都可能成为学生厌学物理的原因。

综上所述,物理后进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有学生本身和物理学科的因素,也可能有教学环境、物理教师甚至教材的因素。因而对这种不良心理的矫治也需从这些不同的方面入手。

1.帮助后进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多数后进生并非智力差,而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应适时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住物理教材的德育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勤奋好学、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2.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布鲁纳曾指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因此物理教学要充分应用物理现象的直观性和实验课动手动脑的实践性,以及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时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物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极为重要。

3.发掘手段,讲求艺术

物理教学中尤其不乏一些新奇的实例,物理教师应当适时发掘,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光滑的桌面上,一只蚂蚁能推动一个很重的东西吗?用纸杯能烧开水吗?等等。充分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指导。出人意料的结果会使学生感到惊奇,从而激发对新知识的探求渴望。

后进生形成表现及其解决对策 篇3

一、目无组织纪律型及其解决对策

目无组织纪律型是指由于父母(包括祖父、祖母等)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过分迁就、溺爱孩子,结果养成小孩“凡事皆顺我,一切以我为中心”的过分自我性格。这种孩子来到学校,便将其不良习性带到班级,自认为老师和同学也要像父母一样对他(她)。稍有不从,就会与老师的言行作对,倒行逆施。

去年,我上课时也遇到这种类似问题学生小冬(化名),我的做法是:暂不理他(也没有通知家长),照常上课,这可以给老师一个思考空间,也给了小冬一个缓冲时间。到下课后才把他带到办公室处理,用关爱的态度对他说,这种不把同学和老师放在眼里的做法是严重错误的!通过“友爱”的思想教育使他认识到:世界上不是你最大,也不可能一人独大,家有家规,校有校规,不可想怎样就怎样,任何事情自己说了算。

二、多动恶作剧型及其解决对策

所谓多动恶作剧型是指既有多动症又养成了搞恶作剧的不良习性。多动症是一种小孩生育因素造成的现象,不是老师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就能改变的一种生理症状。多动症+搞恶剧,遇到这样的学生是运气不好,肯定会令老师感到非常难做。

笔者去年接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就遇到一个多动恶作剧型的后进学生。该生好动、坐不住,同时又常做恶作剧:打同学、偷东西、损坏公物等,因为打同学和偷东西等恶习常受到家长的投诉,为此其祖母接送小孩时也常受同班学生家长的围攻与责骂(事态严重程度超乎想象)。有一次学校“义卖”活动,小玮当着其母和许多家长面前竟然偷取本班同学的5元钱,被本班家长当场抓住,令其母面颜尽失。这件事说明他不仅好动、常做恶作剧,而且还很不懂事。

对于该生,不适宜“强势”教导,而动之以情也难于立即产生实效,于是我从现实情况出发,让他反复记住:不要动手打同学,因为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你动他的孩子,他会很心痛、会发怒骂你妈妈的,你愿意你妈妈给其他家长围攻着骂吗?经过多次反复,耐心教导,小玮较少打同学了。到了二年级,小玮基本上改掉了无故打人的恶习了。

因材施教,意指应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这对德育教育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

三、懒惰撒谎型及其解决对策

所谓懒惰撒谎型就是在学习方面显得尤为懒惰并且又有撒谎的不良习惯。例如二年级的小岚同学,她怠于学习,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因从小养成喜爱看电视的习惯。每次妈妈问她:“作业有没有做?”她就撒谎说做完了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每天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从不复习功课。

对于这种情形,需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因为看电视是在家里看,仅靠老师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通过发短信与家长联系,短信内容具体如下(因家长对孩子管理松懈,故措辞偏于严厉):

师:小岚学习及作业不主动,作业常偷懒不做,故要多监督她,周一至周五不能看电视,这是方法!

家长:我平时都是不让他看的,但还是这样子,都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

师:周一至周五做完作业也不能看,家长的态度要强硬,否则,她学不好,她长大以后还会埋怨家长没管好。

家长:好的,我会按老师给的方法来对她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改变,先谢谢老师的方法啦……

通过家校联动教育,即老师教导他学习时间不能看电视剧,同时家长在当场阻止她看电视,因此逐步改变了小岚怠于学习喜爱看电视的不良习惯,达成了教育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意愿。由于可见,德育工作不能靠“单干”,有时候要考虑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影响因素内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

责任编辑〓黄日暖

实习编辑〓王思静所谓的后进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后进生首要表现在品德方面,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心理方面。

一、目无组织纪律型及其解决对策

目无组织纪律型是指由于父母(包括祖父、祖母等)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过分迁就、溺爱孩子,结果养成小孩“凡事皆顺我,一切以我为中心”的过分自我性格。这种孩子来到学校,便将其不良习性带到班级,自认为老师和同学也要像父母一样对他(她)。稍有不从,就会与老师的言行作对,倒行逆施。

去年,我上课时也遇到这种类似问题学生小冬(化名),我的做法是:暂不理他(也没有通知家长),照常上课,这可以给老师一个思考空间,也给了小冬一个缓冲时间。到下课后才把他带到办公室处理,用关爱的态度对他说,这种不把同学和老师放在眼里的做法是严重错误的!通过“友爱”的思想教育使他认识到:世界上不是你最大,也不可能一人独大,家有家规,校有校规,不可想怎样就怎样,任何事情自己说了算。

二、多动恶作剧型及其解决对策

所谓多动恶作剧型是指既有多动症又养成了搞恶作剧的不良习性。多动症是一种小孩生育因素造成的现象,不是老师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就能改变的一种生理症状。多动症+搞恶剧,遇到这样的学生是运气不好,肯定会令老师感到非常难做。

笔者去年接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就遇到一个多动恶作剧型的后进学生。该生好动、坐不住,同时又常做恶作剧:打同学、偷东西、损坏公物等,因为打同学和偷东西等恶习常受到家长的投诉,为此其祖母接送小孩时也常受同班学生家长的围攻与责骂(事态严重程度超乎想象)。有一次学校“义卖”活动,小玮当着其母和许多家长面前竟然偷取本班同学的5元钱,被本班家长当场抓住,令其母面颜尽失。这件事说明他不仅好动、常做恶作剧,而且还很不懂事。

对于该生,不适宜“强势”教导,而动之以情也难于立即产生实效,于是我从现实情况出发,让他反复记住:不要动手打同学,因为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你动他的孩子,他会很心痛、会发怒骂你妈妈的,你愿意你妈妈给其他家长围攻着骂吗?经过多次反复,耐心教导,小玮较少打同学了。到了二年级,小玮基本上改掉了无故打人的恶习了。

因材施教,意指应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这对德育教育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

三、懒惰撒谎型及其解决对策

所谓懒惰撒谎型就是在学习方面显得尤为懒惰并且又有撒谎的不良习惯。例如二年级的小岚同学,她怠于学习,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因从小养成喜爱看电视的习惯。每次妈妈问她:“作业有没有做?”她就撒谎说做完了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每天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从不复习功课。

对于这种情形,需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因为看电视是在家里看,仅靠老师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通过发短信与家长联系,短信内容具体如下(因家长对孩子管理松懈,故措辞偏于严厉):

师:小岚学习及作业不主动,作业常偷懒不做,故要多监督她,周一至周五不能看电视,这是方法!

家长:我平时都是不让他看的,但还是这样子,都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

师:周一至周五做完作业也不能看,家长的态度要强硬,否则,她学不好,她长大以后还会埋怨家长没管好。

家长:好的,我会按老师给的方法来对她一段时间看看有没有改变,先谢谢老师的方法啦……

通过家校联动教育,即老师教导他学习时间不能看电视剧,同时家长在当场阻止她看电视,因此逐步改变了小岚怠于学习喜爱看电视的不良习惯,达成了教育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意愿。由于可见,德育工作不能靠“单干”,有时候要考虑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影响因素内部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力量整合。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篇4

XXX市XXX学校

XXX

一、课题论证

(一)课题来源

后进生是学校中的特殊人群。这些学生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很容易误入岐途。“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事例子也不少见。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牢固树立“转化一名后进生等于挽救一个未来的人才”的观念,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实验目的通过此次实验,彻底改变后进生自卑心理,唤起后进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把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转化为自己新的需要。达到彻底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有关心理学理论

2、教育学中的相关理论

二、实验原则

1、目标性原则:本次实验严格按照拟定的实验目的进行,并在本班级确立实验的对象(1~3人)针对目标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2、循序渐进原则:本次实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步进行,不能急功近利,以免产生负面影响。要有步骤地循序渐进的进行。

3、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并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三、实验目标

通过实验,彻底消除后进生存在的矛盾心理,磨练后进生的意志,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彻底转化后进生,使其完成向优秀学生的跨越。

四、实验对象

本班的后进生学生

五、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2013、9)

对班级中后进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剖析,拟定相应的对策。

2、实验阶段(2013、9~2015、3)

按计划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使后进生克服矛盾心理,积极主动要求进步。

3、总结阶段(2015、3~2015、9)

对照实验目标,对实验工作的内容,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提炼,写出实验的研究报告及论文。

六、实验内容措施

1、通过观察研究,改变后进生的矛盾心理。

2、结合学生实际,搞好控流转差工作。

(二)实验措施:

1、剖析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摸清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

2、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转化对策。

3、在实验过程中,认真研究后进生错综复杂的心态,采取有

后进生及其教育对策 篇5

摘 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难点,无法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导致学生成为后进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后进生转化策略,力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后进生 转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深入系统学习数学知识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保障小学阶段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才能为学生未来学习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问题,有效制定相应的后进生改进措施,对后进生做出科学的指导,保证后进生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对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能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面把握后进生形成因素,能够制定相应的后进生改进策略,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首先,学生方面的因素。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数学学科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都偏低,特别是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而学生学习兴趣的不足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认真、课后不复习,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其次,教材的设计方面,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材一般是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所设计的,无法兼顾所有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造成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就会造成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学校教育方面,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资源不足,无法针对数学教育中后进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不论是教师培训还是教师激励,效果都不好,也会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效果,最终导致后进生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就应该从多角度对后进生转化策略进行适当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际效果,为学生深入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

1.从外部条件入手为后进生转化创造条件

后进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探索后进生转化策略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结合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所以针对当前小学数学学科后进生形成原因,应该注意从外部条件入手探索相应的措施,为数学学科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方面,学校应该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性,给予数学教师一定的支持,并将班级中的后进生情况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对教师进行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提高数学教师对后进生转化重要性的认识[2]。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教师参与相应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转化后进生的能力,切实保证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家长在课后阶段给予后进生一定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实现对后进生的全过程管理,突出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具体成效。这样借助外部环境的构建,就能够为后进生转化提供坚实的外部保障,确保后进生转化工作得到系统的贯彻和落实。

2.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

在对小学数学学科后进生转化策略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保证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后进生转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能力。

如针对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后进生,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或者布置训练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让后进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意识的实现后进生的转化,就可以设置情景扮演游戏活动,在讲台上放置一个大的圆圈,然后选择让学生分别扮演时针、分?,完成游戏活动,此时针对后进生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后进生扮演要求相对简单的时针,在后进生兴趣得到激发,并且能力有所提升后,再让其扮演分针[3]。如此,借助趣味性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后进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又如,针对学习习惯不好,不愿意预习的后进生,教师可以结合后进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设置教学策略。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等知识前,教师可以为后进生布置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类型的预习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完成预习;在学习元角分知识前,可以设计让学生购买两样东西的预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元角分知识的认识。这样借助丰富多彩预习活动的设置,学生就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会有意识的自己结合相关数学知识进行预习,发挥预习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完成后进生的转化[4]。

可见,教师按照不同后进生的成因和学习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活动和后进生转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实际效果,确保后进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结合不同的影响因素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和指导学生,能够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保证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后进生及其教育对策 篇6

浅析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在对国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属三足鼎立。作为教育源头的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的迅猛发展。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家庭教育的对象、环境、内涵正发生着显著变化。然而,在独生子女背景的当下,我国家庭教育面临许多新挑战、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意义现状对策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它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上的一切必然将会通过各种形式、渠道反映到家庭中来,从而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既是基础教育的场所,又是终身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并且关系到学校、社会,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旺发达。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将家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然而这又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1.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社会细胞中,少年儿童无时无处不在受着家长的影响,在有形和无形之中,孩子也在这有形与无形之中接受着教育,由于各家庭在政治、经济、物质、文化教育手段和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的层次,少年儿童在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情感性格、意志气质方面千差万别。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也是其精神世界的开拓者。

2.家庭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及社会文明程度影响深远。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功能对促进民族优化、社会进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起始和基础,亦是实现社会化的通道和桥梁,它为人指引基本的人生之路,为人 1

生塑造基本的道德品质,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起着巨大的作用。人的发展是终生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但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家庭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品格方面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作为基础性教育的家庭教育的成功,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提高。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要使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与良好的学校教育相结合。偏废其一都有可能成为祸害,耽误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教育方法的偏失

通过专业的调查研究当代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目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型。可以说,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因为历史的原因,家长们喜欢把各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遗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弥补回来,用这种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家长们会以分数的高低来看待自己孩子念书的好坏,“学而优则奖”、“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对孩子的学习,舍得投资,为子女请家教,送孩子参加兴趣班等等。

2.“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其中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代理家长”,所谓的代理家长是家长因为工作忙或到外地工作,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等“隔代人”;另一种是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别人,出人头地。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偏差过大。在家长的眼中,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

(二)孩子的自我表现差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现在的孩子缺乏必要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熏陶和集体生活的锻炼,受到家长的过分保护,在狭小、单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使孩子离群索居,缺乏交往与合作精神,缺乏集体观念,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企图强占、独霸一切、冷漠无情的心理。

由此,我们应看到:家长应同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特别是今天的教育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代,家长们更要对家庭教育有科学的了解。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家庭教育的缺陷是现有的家教方式不适应发展的经济、社会等的要求,因此,家庭教育的对策应该根据现代发展的经济、社会等的特点、目的和原则适时变化。

1.加强家庭的理论性研究。针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完善其理论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要继续扩大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数量,并要提高研究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吸取传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引进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真正的让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与国际接轨。

2.优化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思想的双重影响以及全球化下的多元价值观冲击,不少家长的教育观念变得极端化。我们知道,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成才。这无可厚非,但家庭教育的期望值不宜过高,往往家长过高的期望与孩子的实际水平存在着差距。家长应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以培养一个健全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普通人为目标来塑造孩子。这样,当孩子长大后,真正立足于社会,并为社会创造价值时,作为家长才感到这是真正的成功。

3.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接受的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所知的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孟母教子,岳母训子,三苏父子等,他们的成就无不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有关。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整个家庭生活的文明水准,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大,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将是深刻的影响。同时,应注意家庭内外各种教育因素的协调一致。这种协调一致并不是强调用同一种模式,而是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方式来达到同一效果。

4.重视和谐家庭文化的构建。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

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构造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综上所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为了共同的目标,教师和家长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成效和希望。

参考文献:

后进生的问题成因以及教育对策 篇7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 遇到的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对后进生的教育问题。其实后进生, 就是那些学习潜力未被开发出来的学生, 他们也有与其他学生同样的智力水平, 同样具有发展的潜力。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归纳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 家庭原因

1.缺少爱

有的家庭不健全, 或者家庭背景复杂, 导致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 放任其自由发展, 因此导致孩子不思进取, 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还有的家庭健全, 但家长工作忙, 或是社交频繁, 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父母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的表率, 孩子随之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过分溺爱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 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 而缺少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 导致孩子过分追求物质、追求享受, 学习缺乏动力, 学习成绩落后。还有的家庭存在“知识无用”的想法, 认为知识不值钱, 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 就能立足于社会, 因此, 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 任其自由发展, 导致孩子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学习成绩滑坡。

(二) 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本身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观念, 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错误导致他们产生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 社会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潜移默化地受社会的影响, 网络、游戏厅、交友不慎、书刊、赌博等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二、教育对策

针对后进生的特点, 我建议采取以下这些方法对其进行转化。

(一) 确定成功目标

树立后进生的自信之后, 就要帮助他们确定一个目标, 帮助他们进步。确定成功目标, 也要讲究方法, 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后进生也有差异, 设置目标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 让他们都有成功的机遇, 都能享受成功的欢乐, 目标不能设置的高不可攀, 也不能太容易达到。并且目标要具体, 要构成由易到难的梯度, 通过反复成功的激励, 使他们能够接近, 乃至通过合格标准的要求, 取得最终的成功。

(二) 加强家校沟通

班主任要从家长入手, 利用家长学校, 通过同家长座谈, 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 改变其对子女的看法, 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 促使他们用新的教育手段来教育子女, 尽可能地融洽情感关系, 并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后进生犯错后的心理剖析及其教育 篇8

一、后进生犯错后的心理剖析

1. 后悔痛苦心理。

青少年由于身心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好坏是非往往急于做出自己的判断,独立感增强;且又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世界观具有不稳定性,他们的道德认识,心理品质还处于浅表和不稳定状态,容易冲动。这种矛盾导致了他们往往在不正确的观念影响下产生错误的行为,给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以可乘之机。

2. 害怕处分心理。

中学生已学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课,甚至懂得一些法规。学生不是法盲,纪律盲,违纪犯错与处罚制裁的关系他们并非一无所知。自尊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羞耻感也相应发展起来。这种怕处分的心理是压抑的,痛苦的,能否恰当处理问题,会直接影响他们对错误的认识。

3. 破罐子破摔心理。

有些学生可能思想品德差,是非判别能力低下。面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家长的批评往往不可能使其认识错误,反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并且在他们内心,因为没有得到教师、家长的认可而心理不平衡,产生了对外来教育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4. 自我原谅心理。

一个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产生了尖锐的争端,影响了上课。这是有些学生犯错误后出现的自己原谅自己,自己给自己找犯错的借口与辩护词的心理.基于这种心理,他们总是避重就轻,不肯彻底地承认错误。

5. 拒绝认错的心理。

虽然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看问题容易偏激,常用主观片面的眼光看周围的一切,并在自我内心筑起一道外来影响的堤坝。追其究竟,不外乎是以他人错误推诿、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者是内心认错但嘴上强硬的逆反心理在作祟,这都起源于学生的意志品质的不健全。

二、如何对犯错的后进生进行教育

1. 要充分尊重学生。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道出了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的道理。我总喜欢用这句话来向学生说明人与人如何交往。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只有取得学生信任,教师才有威信,才能发挥教育者的作用。

2. 要对学生给予爱心。

要赢得后进生的尊重,就要对他们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直接动力和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因素。只要也只有对学生充满无私的爱,才能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倾注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寻求办法,任劳任怨地做好转化工作。

3.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老师的赞扬。

教师不但自己要尊重差生,保护他们的自尊。优秀学生听到别人对他们的赞扬多了,他们对老师的赞扬习以为常,边际效用相对较小。相比之下,后进生鲜少受到表扬,当听见老师的赞扬,激励他们取得更大进步。通过赞扬,培养了他们的自尊;调整他们原来失调的心态,找到教育的契机。

4. 要找一个没有其他人在场的地方谈话,倾听后进生的心声。

教师跟后进生谈话是必不可少的,找一个没有其他人在场的地方来跟后进生谈话是对学生的自尊心的保护,也是爱心的具体体现。在其他学生眼里,老师找后进生谈话肯定是又犯错做坏事了。因此,当后进生犯错需要谈话时,尤其要注意地点的选择。如果选择的地点太多人或过于严肃的地方,可能不利于学生把情况说出来。

5. 对不认错的学生要以诚心、耐心给以期待。

青少年独立意识强烈,但又容易产生盲目反抗,因为青少年的整个心理并不成熟,他们的独立性本身还缺乏必要的认识作基础。面对不肯认错的学生,不急躁,不发火,不挖苦,冷静地分析学生不肯认错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解除思想上的压力,一次开导不成,允许学生再去想想。我始终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实践证明,这句话用在后进生的教育方面也是行得通的。

总而言之,对待后进生,我们必须要“示以爱心,给以关心,坚持耐心,树立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严而有度,教而有方,才能使他们逐步脱离后进生的行列,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裸婚时代读后感下一篇:学院财务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