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教育模式

2024-05-12

后进生的教育模式(精选12篇)

后进生的教育模式 篇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请你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中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学校教育中, 班主任工作量大面宽, 其中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更是棘手的工作。据调查, 全国教师中有90%以上不愿意承担班主任工作, 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难管, 社会大气候影响复杂, 工作辛苦而津贴甚微。但无论如何, 这份辛苦而不讨好的工作还得有人去做。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本人接触到的后进生不少, 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模式, 现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批评教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 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作为后进生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是最主要而且首选的做法, 但往往收效甚微, 或者效果不长久。因此, 好多班主任都有“现在的学生一点都不听话”的慨叹, 但究其原因, 本人认为对后进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后, 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督查。

作为班主任工作, 对所有学生进行全面督查是分内之事, 但对批评后的学生更应该细致地、全方位地进行督查, 了解他们受到批评后的所作所为, 对他们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 或可作些书面记录, 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2、表扬。

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缺点, 受到批评的后进生也不例外。表面上看他们很傲慢、粗野、骄横, 对犯错误不在乎, 但心理很自卑, 内心忐忑不安, 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花。班主任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督查的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而且及时地在适当场合进行表扬, 这样使他们认为班主任对他们的批评不是敌意的, 而是为他们好, 是友善的, 这样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人曾带过这样一个学生, 他高一时不爱学习, 当然成绩很差, 闹得教室不得安宁, 其他学生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一提学习, 他的口头禅是“我不想上大学”;在外打架斗殴, 是名副其实的“后进生”, 在我批评教育后, 效果不大。有一次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 我发现他非常积极, 抬桌搬椅, 为运动员服务, 对本班学生的比赛成绩非常关注。在运动会结束后的小结班会上, 我表扬了他, 对他的关心同学和集体荣誉感进行了充分地肯定。事后, 他找我谈话, 第一次表现出了腼腆的神态, 且将我表扬的原话一字不漏地抄在笔记本上“我们班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的奖状上都有**同学的一大功劳啊”。从此, 他自己认为老师批评之后并没有放弃他, 而且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虽受到批评, 但和其他同学的待遇是一样的, 这样促使他在各个方面的错误行为有所收敛, 而专心于学习, 最后还是考上了大学, 现在已经是工作单位的骨干领导。

二、与家长沟通

联系家长, 与家长沟通是转化后进生思想的一种手段, 但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既有联系, 又各自为政。特别是对即将成年的高中学生而言, 他们自尊心很强, 更怕别人知道自己在家或在校的错误行为。所以, 尽管通知家长如何如何是对后进生的吓唬行为, 但真正与家长沟通的事最好不要让学生知道。而是根据与家长预定的目标各行其是, 共同教育。如果与家长联系之事被学生知晓, 甚至于拿“你家长说你在家如何如何”或“听老师说你在学校如何如何”之言批评, 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叛逆心理, 会索性破罐子破摔, 效果更糟。与家长沟通, 千万别“三对面”, 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使得学生、家长都很被动, 不可能给你友好的言语, 结果是事倍功半。

三、交家长带回反省或交学校处罚

班主任对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已山穷水尽、无能为力, 交给家长带回或学校进行处罚, 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造成的后果或影响较大, 已超出班主任处理的限度;第二种是师生关系已恶化, 不可能再有友好的余地, 除此之外, 千万别出此下策。

以上的教育模式可图示如下:

后进生的教育模式 篇2

现代教育要重视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培优、固优仍然是教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个班级、每所学校要出成绩、要有声誉总是以学生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判。这样一来,作为站在教育一线的老师的教育工作重点也自然而然就放在优等生和中等生身上,对于后进生往往是睁一眼闭一眼、任其自生自灭。

其实无论是对于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后进生的“影响力”绝不亚于优等生,他们对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十分不利。著名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由最长的那块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板决定。同样,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是否优秀,并不是有优等生、尖子生决定,而是由哪些棘手的后进生决定。如果我们不能把木桶的短板加高,木桶就永远只能是“半瓶子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的转变那些后进生,班级很可能仍旧是“马蜂窝”、学校仍是一团糟,更不必说什么出成绩、有声誉了。

因此,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有效的转变棘手的后进生,让管理、教育从棘手变为得心应手。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转变后进生呢?根据十年来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综合

一、深入了解、找出病源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复杂和长期的?老师应本着理解的原则,深入了解,摸清其犯错的原因和动机。只有找到了病源,从源头挖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由于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但有的家长热衷于赌博、嗜酒,甚至游手好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子女认为不值得听取;有的父母见识面狭窄,难以教育“见多识广”的子女。再加上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做父母的对孩子情况知之甚少,甚至认为只要有钱给他们用就行了,“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但却不知道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思想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谈得上因势利导呢?另外留守儿童增多。由于我们这里是偏远的农村,穷山恶水,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到广东、浙江等外地打工,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对孩子缺乏严格的管理。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除了家庭原因以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原因。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无比强大的接受能力,因此社会上的一些消极思想,如: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使他们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综合

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也给部分学生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学生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学生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第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出现和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后,他们是很需要得到同情和帮助的,但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耐心,挖苦、讥讽、责骂他们,必然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几经挫折,失去信心,仅有的一点兴趣也消失了,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乘虚而入了,学习上的困难者很快就变成学习上的落后者。时间一长,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偏离集体的倾向,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的现象,最终发展成具有“粗野情感和厚脸皮性格的人”,甚至会以各种反常的行为与班集体抗衡,少数的后进生就会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地位”,这也是发展的必然。

二、因人制宜

对症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老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做到“知彼知己”,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对于这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老师应当综合

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因人制宜、对症施教。

第一、要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比如有些同学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又是管教少、溺爱多,以致有些人养成爱撒谎、爱逃课、沉溺于网吧等不良习惯。这些人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守候、用宽容心去包容。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二、要学会尊重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综合

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比如,同样是违反纪律,我有意对班干部和优秀生的教育或处罚从重,而对后进生从轻,或多给他们留有余地和面子,让他们不会觉得你在偏袒班干部和优秀生,反而对他们的关爱会多一些,不过事后私底下要多做些思想工作,晓之于情理和利弊,而不是纵容他们。“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如是说。

第三、捕捉闪光点,激发主动性

“天生我才必有用” 对于后进生老师不能“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要“骨头里挑肉”。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这就要求老师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的加以表扬,予以激励,才能对他们其正面的引导、激励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一线教师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个叫小顺的同学,他经常和综合

男同学吵架、打架;女同学跳皮筋时捣乱;上课扰乱纪律;敢于顶撞老师,是个典型的后进生。但是,小顺同学搞厕所时非常积极 不怕脏、不怕苦。于是,我抓住这点对其进行及时表扬。对此,小顺十分高兴。还有一次,我偶然得知他在上学路上背着其他班的一位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学生上了医院。打铁要趁热,我马上买了一面锦旗(说是家长送的)再一次对其加以表扬,并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与其谈话、交流、沟通。慢慢的,小顺很少再调皮调捣蛋,告他状的同学也越来越少,学习成绩也在渐渐提高。

第四、优化课堂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如何让学生想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与自信心。又如,只要后进生在学习上取得一点进步,在劳动中或其他方面有些突出表现,我就在班级适当夸大其词的表扬他们,鼓励他们,以进一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只要我们真诚关爱后进生,“投之以桃”的良苦用心,必然会收到“报之以李”的效果。综合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三、优化环境

营造“精神家园”

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一方面,学校三申五令不准学生进入“两室三厅”;一方面,社会上不断的在距离学校50米、20米以内班网吧、游戏厅。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综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老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古有明言。今天的“教书育人”也是先育人再教书。对于后进生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其实调皮是学生的天性,对于调皮的学生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们定格为坏学生作为老师应了解他们的内心,以爱心,耐心、宽容心来对待他们。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可能会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在中小学都是所谓的后进生。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学习成绩不良被拒于学校门外;法国大革命家拿破仑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以至于大家都认为他没出息;英国前首相梅杰,十六岁就辍学了„„这些在中小学阶段都被看作是平庸的人,后来却都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人物。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或许另一个伟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诞生!综合

[参考文献] 1.《转变棘手学生的施教艺术》

杨志军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3、《教学艺术论》,李如密著,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团结中心学校

李伦伟 湖南省桂阳县团结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后进生的教育模式 篇3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能力能否有效发挥,又取决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由于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可以让后进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并享受学习过程,因而可以在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面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一、思想激励,鼓励积极参与活动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就发现,后进生并不缺乏学好的愿望,但缺少主动、积极、有效的学习行为,而这种现象根子上又是由于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害怕学习、被动学习的想法。而“活动单导学”恰恰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思想激励的作用。

以“物态变化”的教学为例,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的内容,其以物态变化的相关现象研究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结论。在新知识学习之后,且有个总结提升的过程,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坚持活动思想,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活动:一是说出你熟悉的物态变化,并要举出具体的实例;二是从吸放热的角度对物态变化进行分类;三是结合分类结果巩固物态变化的规律。这三个活动相对简单,主要就是指向后进生的。在活动呈现之后,笔者面向后进生,示意他们这三个活动并不复杂,而事实上这样的心理暗示也能得到后进生们的积极回应,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在下面小声说出一些熟悉的物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他们进行显性的思想引导,告诉他们只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有了这样的思想引导,后进生一般会尝试性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之所以说是尝试性的,是因为他们此时心中还是有些担心的——主要就是担心自己活动笨拙而受到别人的非议。因此教师还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活动氛围,这是面向后进生之外的其他学生的,此不赘述。

二、行为养成,积极评价活动过程

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成为一种学习常态,这关键还在于具体的活动当中让学生生成积极的活动行为,这才是积极性的根本体现。在上面思想激励策略中,还针对的只是部分内容简单、要求不高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后进生的积极性容易调动,因而容易让学生体验到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初中物理学习中,还有更多的要求更高的活动,这个时候仅凭思想激励往往是没有效果的,这个时候需要着力于学生的活动行为的养成,以使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保持。而这其中的关键又在于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积极评价。

比如在“简单电路”的教学中,考虑到这是与前面物理知识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且学生在生活中可能积累了一定的认识。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几个活动让学生完成:一是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让灯泡亮起来;二是多一个开关及一根导线,还要让灯泡亮起来;三是向别人介绍你是如何让灯泡亮起来的(不准用实物)。事实果然如笔者所料,让灯泡亮起来看起来是一个与物理无关但与生活经验和个人操作能力有关的活动,因而后进生们参与积极(这就满足了上述第一点的要求),甚至比一些优秀生还积极,这说明他们的动手能力与活动能力并不弱,也证明了学习能力并不弱。在活动中,他们往往能够找到让灯泡亮起来的关键,而在第三个活动中为了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思路,但又不准用实物演示,因而只能借助于画图的方式来完成,这事实上又可以为后面学画实物图与电路图埋下伏笔。

经过这样的活动之后,笔者特别表扬了他们,并将他们活动过程中笔者拍的图片用白板展示出来,这一举动让后进生们兴奋异常。事实证明,初中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活动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外界评价的影响,如果教师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只是硬性要求后进生如何如何活动,那是没有太大的效果的。

三、态度调整,引导关注活动结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受到活动结果的影响,越是在活动中收获成功,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就越有积极的影响,而且这种现象在后进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在活动中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活动结果,去实现学习态度的调整与转变。

具体的说,就是在每一个活动之后,教师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后进生去关注自己的活动过程,反思自己的活动结果,看自己是怎样才能收获成功的,如果是失败的话,那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相对于前面的思想激励和行为养成的策略而言,态度调整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心理上的反思策略,其更指向后进生的学习品质的提高。

初中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又是实验丰富的学科,因此将趣味隐藏在丰富的实验中,并设计成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能够亲手完成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的来说,“活动单导学模式”所蕴含的活动思想(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当堂反馈等学习行为),能够有效地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到,这种积极性的调动是依靠具体的活动与教师的评价来完成的。当然,不同的后进生往往有着不同的成因,这些还需要结合他们的具体学习形态,去结合活动的设计,以更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后进生的教育模式 篇4

在学生方面:一般来说, 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才会来读中职学校。中职学校门槛较低, 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 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 其中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比较差, 自身缺点较多的后进生。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 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到工作, 因而没有了进取心, 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怕苦怕累, 遇到困难, 只想退缩, 缺乏锻炼, 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学校方面:一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俱进, 缺乏吸引力;二是硬件设施也跟不上, 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 实训设备陈旧简陋, 很难满足教学需要;三是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 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四是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 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五是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 不顾教学质量只图经济效益;六是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 也缺乏创新精神。

二中职班级后进生的教育及管理模式探析

谈到教育和管理,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核心和班集体的组织者, 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和管理中, 班主任担当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1. 转换教育观念, 掌握学生情况

要搞好转换工作, 首先应转换教育观念, 在普遍的应试教育观念下, 大多数学生成为应试的“俘虏”。在中职教育中, 不应再把这种风气带入其中, 应该多方面开发学生能力。教师在思想和言行上要慎重对待每一位学生, 切不可因为学生基础太差或素质较低而歧视他们, 不可因为学生表现欠佳而鄙视他们, 也不能因为做了错事就认为他是无可救药的。同时, 想办法接触学生的同学和交往的朋友, 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背景, 去培养他们自信的心态, 寻找共同的兴趣和话题, 能够与他们打成一片, 交朋友。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相信他们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 采取有效措施

第一, 在班集体中为班级确立奋斗目标。只有为学生们确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才能让他们有方向、有动力。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 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 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二, 培养学生的兴趣, 转换学习观念。首先,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 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就业。其次, 培养学习兴趣, 后进生除了学习上差些外, 还是可以学好其他技能的, 所以必须发现他们的兴趣, 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应根据其特点, 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 激发他们的兴趣, 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点需要教师有爱心、有耐心。经常给他们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进步的乐趣, 让学生的特长、潜能充分展示出来,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 也能体验受人尊重、赏识的喜悦。

第三, 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 实行奖罚制度, 抓好日常行为教育。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 落在实效中。”班级管理工作只有细致入微, 才能使后进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转化见成效, 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应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奖惩分明、严爱有度。学生们往往很在乎教师的评价, 在意教师能否公平、公正, 实事求是, 一视同仁, 所以班主任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

第四, 抓住机遇转化后进生。教师在做转化工作的过程中, 要精心观察, 学会用放大镜看后进生的优点, 用缩小镜看后进生的缺点。挖掘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 抓住时机加以鼓励, 使他们的每一点成绩都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 从而以“点”带“面”, 促进其全面转化。

第五, 保护自尊心, 增强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有比优等生更强烈的自尊心, 他们渴望平等和成功, 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因此, 班主任应尽可能地呵护他们的自尊, 帮助他们去掉自卑感,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教育的目的和功用首先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其次才是发展智能, 培养人才。从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来看, 有少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上普通高中而转向职高的, 许多学生刚刚初中毕业, 基本上属于初中毕业生的“被淘汰者”。这种大面积的后进生的存在使得教师上课越来越没信心, 学校学习氛围也越来越差, 班主任的工作随之也越来越难做。究竟怎样去解决大面积的后进生问题?怎样才能使他们朝着我们既定的育人目标转化成才?怎样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后进生转化作为我国现阶段一项长期而复杂的教育任务, 面对大面积后进生的职业学校, 更要认真、用心去雕琢, 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有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章进德.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尝试[J].江西教育, 1985 (12)

[2]万欣欣.“向管理要质量”——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点认识[J].九江师专学报, 1986 (2)

后进生的教育随笔 篇5

我相信孩子在这样的鼓励下肯定会有一定进步的,但反复性是后进生的一大特点,所以我认为成功转化后进生不应该只是一两次表扬、鼓励,而老师再做工作时应该注意持续性、方法性。

今天早晨又找到王永波,意味深长的告诉他继续努力,这次我首先是以自己为例然后再告诉他应如何做,我说:“成绩低是现实,但自己一定要勇气面对,我是一名普 通老师,比那些教育专家差很远,如果总是和他们比,那我工作的信心就没了,但我可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充实自己,所以我活得非常坦然,不自卑,却很有自信,因为每天我都在进步,同理,你也是一样,大胆地面对自己的现实成绩,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上每天都做到有进步,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也就是说,每天不断的改变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怕起点低,不怕前进的步子小,就怕走走停停、甚至后退,因此即使步子很小也要不停地走下去。”

听着我的话,王永波陷入了沉思。

话虽不多,但我相信,给予学生的却是一种自信。

后进生的教育模式 篇6

关键词:教育教学 管理 后进生 转化需要

学校工作的管理从很大程度上讲主要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学校工作的总方向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一个忽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一个忽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班主任是不称职的班主任,一个只会教书不会育人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所以,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不能忽视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一、做好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正因为这样,党和国家从长远高度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则需要实施对人才的培养,更需要靠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实现。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因此,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

二、做好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实施素质教育则要求我们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需要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同时也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搞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并把它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落实。

四、做好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需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班级工作搞不好,它将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混乱。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学生”,为此,班主任更要善于用温情去感化、关心和帮助后进学生,因为后进生往往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只有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了,班级管理工作才会取得成功。

五、做好后进生转化教育工作,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从事自己工作的过程中既要承担教书的任务,同时也要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只有重视这一观念的转变,并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付诸于实践,这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篇7

学生是天生幼稚的, 情感纯真无邪, 老师对他们如何, 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信任你、积极地按你的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奋起的时候, 你能送去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 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 深感孤独的时候, 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 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 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 你能语重心长地劝告, 抓住这些机会, 从情感上就能建立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 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2.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 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 长期受冷落、歧视, 后进生一般都很心虚, 对外界极敏感, 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 但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 教师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 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 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3.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 而当他受到激励后, 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 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 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 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适时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 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 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 满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 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4.以行导之。

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 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 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 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因此,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 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 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5.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 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 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 “有事做”, 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 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 融洽师生间的感情, 予以必要的鼓励, 并制定可行的目标, 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6.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

歌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 你只失去了一点点, 你失去了名誉, 你就失去了很多, 你失去了勇气, 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 使后进生进步, 重新确立起自信心, 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 又要提出新的目标, 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生排除在外, 可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 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 激发其他后进生的内在潜力, 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7.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 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得不够:一方面, 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后进生, 另一方面, 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 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的效果。为此,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其积极影响, 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 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 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 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 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8.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对后进生的教育反思 篇8

我校从企业办学转为地方学校的几年来, 从原来单一的职工子弟生源变成多样化的生源, 我发现认真学习的学生仅占5%, 大多数成了我眼中的“后进生”。“后进生”问题多, 学习差, 品德坏, 再说教后仍然我行我素, “后进生”太棘手, 不听老师话, 和班上好学生形成强烈的反差。怎样才能让“后进生”有所改变呢?

一、宽厚仁爱, 耐心对待

一旦成为后进生就永远是后进生吗?后进生只是相对的, 后进生里也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如达尔文、爱迪生、小布什等等, 他们都是众所周知的成功人士。由此可见, 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努力去发现后进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 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如张同学纯属混日子, 终日无心读书, 会抽烟, 不高兴就不来上课, 成绩一塌糊涂, 但我发现他很有正义感, 对那些欺负小同学的霸王他会打抱不平, 对班上闹的同学他维持纪律很有一套。通过与他交流沟通, 发现他非常愿意亲近老师, 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并听从老师的教导, 他觉得我没有“架子”, 很尊重我, 并愿意尽力学习, 能学多少算多少, 尽量做到课上不违反纪律。作为老师应给他们成不了才但要成人的任何机会, 对脾气倔的学生只能疏导而不能任之不管。还有赵倚玲、蔡晶晶两位女生出黑板报有特色, 也很有创意, 字写得很好, 不少班级的黑板报就不如我们班的, 我在课堂内外找机会表扬并赞赏她们, 从此发现她们都变了, 热爱学习了。我认为对待后进生就是要在平等、和谐、融洽关系中, 摆事实, 讲道理, 耐心说服, 用自己的真诚去关心他们, 相信他们会有所转变的。

二、给予机会, 扬长避短

美无处不在, 对于老师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而不能总盯住学生的缺点和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 尽管学习成绩不理想, 但他们却在文艺、体育、美术等其他方面有特长, 故应该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 让后进生施展才华。教师这时要注意观察每一个细微变化、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不能错过任何一个转机。而对待后进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闪光点采取不同对策, 哪怕是通常人们不屑一提的小优点都应该抓住大做文章, 给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 逐渐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促使他们树立信心与自尊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达到“星星之火、燎原之效”。比如冬季运动会, 后进生大多体力较好, 喜欢篮球、足球、田径等运动, 都想在运动会上一展身手, 赛后我把他们突出的成绩公布在班级的光荣榜里进行表扬, 他们的潜能特长发挥出来, 得到别人的肯定, 增强了自尊、自信从而自觉的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再如一年一度的校园歌手比赛, “后进生”的吹拉弹唱都能让老师和“好学生”刮目相看, 津津乐道。总之, 对待后进生要用心感化教育他们, 做到平等相待以心换心。

三、适当鼓励, 理解尊重

对待后进生, 教师有时可采用激将法, 刺激其自尊心, 使其产生好胜心, 他们可能会因此而奋起。当然激将要注意适度, 要让他们感到是善意的, 同时也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后进生的自尊心很强, 对教师和别人的冷眼最敏感, 最不喜欢与看不起自己的人来往, 还会与看不起自己的老师作对。师生之间需要理解, 后进生更需要别人和教师的理解与尊重。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 教师切忌大声训斥, 更不可采取高压政策, 而应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 平等地深入他们中间, 循循善诱地和他们促膝交谈, 使之慢慢醒悟, 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尊重、理解他们的, 而后为其分析原因, 指出错误, 他们更容易接受, 再根据自身实际指出努力方向, 使之在自我觉悟中进步。总之, 要相信“将心比心、寸土成金”。

四、公平对待, 耐心引导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许多后进生之所以未取得优异成绩, 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智力, 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指导。对待后进生教师要公平, 学生就像小树苗, 每一株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由于后进生身上具有长期性的消极因素, 他们的进步大都不稳定, 教师要不懈地、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的行动, 分析其心理, “防患于未然”这是爱学生的表现之一。在后进生出现反复、甚至屡教不改的情况时, 教师也要冷静下来, 不要动辄训人, 而要真诚的对待学生的过错, 坚持做到不急不躁, 控制自己的情绪, 慎重的分析后进生出错的原因, 制定新的转化方案、开辟新的转化渠道, 抓反复、反复抓, 给他们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 促其改正。此时切忌一时不见效, 就灰心丧气、放弃教育、半途而废。要知道一棵小树, 当他的树干有了长歪的倾向时, 如果不及早给予矫正就为时已晚。同理, 一个学生, 如果等他犯了错误之后再去批评教育他就很被动, 甚至还会一无所获。做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虽然琐碎, 但如果是因为教师的爱使他们的前途无限光明, 那么这将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五、尊重差异, 激活潜能

在我们的教学中, 让每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 升入名牌的中学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之处, 需要教师摘掉传统的有色眼镜, 多发现一些学生身上的优点和潜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将成为普通的劳动者, 应该学会享受未来生活的快乐, 应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 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 特别学会对周围的世界怀有友好感激的生活态度。今天我们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多一点肯定和鼓励会决定明天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学生身上是有多元潜力的, 关键要看教师怎样用宽容、包容的胸怀去接纳、去激发。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 转变观念、尊重差异, 不能在一味的挑剔、埋怨、责备, 而是要更多的去发现、去欣赏。以欣赏的心态去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 关注学生发展成才的每一点进步,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 肯定自己, 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 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这是教师的责任所在。

六、转变观念, 塑造人格

学校教育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 更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 从小培养、塑造和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非常关键。针对这些“后进生”无心读书、混日子、讲义气、抽烟喝酒、上网吧等不良行为, 如不及时矫正就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会做人是道德教育的核心, 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校园里的一些敲诈勒索和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事件屡见不鲜, 这些恶性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长期的个性压抑和独立人格的丧失, 不恰当的教育评价机制和家庭关系的变化, 以及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方法, 有的过分溺爱, 有的放任自流等等。因此教师一定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责任, 从注重知识转移到重视知识、思想、体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 学生不仅要提高学习能力, 更要有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总之,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尊重科学的认知规律, 吃透新课标, 认真钻研新教材, 钻研教法和学法, 备好学生的具体情况, 理论联系实际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把课改落到实处;课堂上教师要一视同仁, 善待学生, 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 就能点燃星星之火, 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教师对待后进生要善于等待、善于宽容、善于分享, 要有耐心、有爱心, 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帮助后进生找到真正的症结, 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的精神。

读书越多, 戾气越少

浅谈后进生的教育 篇9

一、尊重、信任后进生, 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后进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 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要想教育好后进生, 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 摘下有色眼镜, 将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看待, 不冷淡, 不讽刺挖苦, 不误解, 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

后进生有了缺点, 犯了错误, 要耐心帮助、诱导, 信任和鼓励他们进步, 而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讽刺挖苦他们。后进生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 与其真正进行沟通, 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 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一切任务。例如我们班的××同学, 平时非常贪玩, 经常完不成作业, 回家还向爸妈撒谎说作业已在学校完成, 上课坐不住, 随便说话, 注意力很不集中。我接任班主任之后, 没有先给他一个“下马威”, 而是经常找他谈话, 与他拉家常, 谈理想, 讲学习的重要性;哪些是好的, 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对的, 是不该做的。充分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 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然后对照自己现在的行为加以比较, 让他评判是非。到最后, 他流泪了, 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并表示以后好好学习。从此之后, 他作业完成得及时了, 上课听讲认真了, 而且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他对老师也特别亲热, 下课后, 如果有什么不好拿的东西, 他会主动地上前去说:“老师, 我帮您拿!”见了老师, 老远就问“老师好”。他已从心理上接纳了老师, 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尊重和信任后进生, 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 让后进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 就会使他们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 与集体和谐一致, 就会给后进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给后进生以鼓舞和希望, 也能使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充分发挥。

二、关心和帮助后进生, 解决后进生好胜又得不到取胜机会的矛盾

后进生一般在各方面都比较差, 缺点和毛病比较多, 听到的经常是批评, 遇到的是不信任和冷漠的眼光。因此, 他们有比较严重的自卑情绪, 与老师和同学在思想感情上有较大的距离。教育和转变后进生, 必须热情地关心和耐心地帮助他们。

首先, 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讲课时要尽量让他们听懂, 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鼓励后进生回答, 并及时加以表扬, 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练习时, 也要注意多辅导后进生。课后作业可以给后进生适当减小难度, 作业轻松了, 就会使他们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认为自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认为学习并不难, 从而克服畏难情绪, 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 在关心帮助后进生过程中, 要努力发现后进生的优点, 以表扬为主。后进生缺点较多, 对批评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往往你在那里批评得口干舌燥, 气得脸红脖子粗, 而他却无动于衷。他们难得受到表扬, 一旦听到表扬, 他们则非常看重, 而去加倍地珍惜。有人主张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后进生的优点, 我认为非常正确。首先应该肯定, 后进生是有优点的, 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认真地去寻找和发现后进生的优点, 然后以表扬为主, 引导他们努力进步。如果我们注意表扬他们, 就会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公平的, 有助于他们全面地认识和估价自己, 从而增强自信心, 鼓起上进的勇气。以表扬为主, 还可以使后进生感到温暖, 从感情上与老师亲近起来, 这是后进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没有这个条件, 老师讲得再正确, 他也很难听进去, 因而很难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以表扬为主, 还可以通过迁移的作用, 促进后进生多方面的进步。

再次, 要注意发挥集体的作用来关心和帮助后进生。后进生同样是班集体的一员, 要发动同学们都来关心帮助后进生, 让他们跟上集体, 别掉队。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集体的骨干核心作用, 组成手拉手互帮互学小组, 在学习、生活上关心帮助后进生。在课堂上如果后进生答得出色, 全班同学应给以热烈的掌声, 这样会使他终生难忘, 也会使他更快地迈向学习的新起点。

最后, 关心帮助后进生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 让家庭与学校共同关注后进生的转变, 特别是有撒谎现象的后进生, 更要与家长密切配合, 不给后进生撒谎的机会, 一有进步, 学校、家庭共同表扬, 使后进生真正体会到家里父母关心, 学校里老师、同学帮助, 自己不再是被冷落、歧视的对象, 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不断要求进步。

三、抓好后进生教育的反复现象, 解决后进生上进心与知难而退的矛盾

后进生的缺点、毛病是长期形成的, 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立即改好的。他们有上进心, 有要改好的良好愿望, 但是他们长期形成的拖拉、敷衍、不认真的毛病在不自觉中就会露出头来。这时老师要注意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提醒纠正。切忌一棍子打死, 认为这个学生已不可救药。要有耐心和恒心, 要给他们时间, 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 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让他们重新改正。

有些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 由于以前的放任自流已形成习惯, 从而感到做一个好学生太难了, 自己做不了好学生, 因此放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反复到以前的样子。“知难而退”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心理, 它阻碍着后进生的进步。从思想上加以启迪, 给他们前进的动力, 则是解决这一心理的灵丹妙药。给他们讲述英雄模范人物不怕困难、在逆境中奋进的故事启发他们, 让他们真正佩服这些英雄模范, 从心底里受到感动, 从而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吸取力量。也可以从他们熟悉的人中寻找榜样, 让榜样带动他们克服困难, 不断进步。还要注意多跟他们谈心, 与他们探讨人生的目的、理想, 讨论今天的学习与将来的密切关系, 使他们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打基础, 如果这个基础打不牢, 则将来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 他们就会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能一劳永逸, 要在他们的反复中看到他们的进步, 认真反复抓, 耐心抓反复。

总之, 后进生缺点、毛病较多, 心理特殊, 不那么可爱,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以爱的春雨去滋润他们的心田, 让他们在爱中自尊, 在爱中接受良好的教育, 快乐健康地成长。

探讨数学后进生的教育 篇10

一、从思想上重视数学后进生教育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里“每一位学生”不仅包括“优等生”“中等生”, 也应包括“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 ‘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这样说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赞同的。”“后进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是教育的一大难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关注后进生, 认真探究他们的特点, 实施正确有效的教育诱导措施, 积极做好转化, 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是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数学后进生特征分析

数学后进生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学期开始, 每个班里便有数学“后进生”存在。遗憾的是, 我们数学教师没有及时对后进生特征进行有效分析和采取有效措施, 结果后进生越来越落后, 出现自卑、厌烦、逆反情绪和心理, 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 课下怕见老师, 上课精力不集中, 甚至逃课, 抄作业, 形成恶性循环。

数学后进生的基础知识薄弱, 在基本概念模糊, 基本能力差, 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使得后续学习存在严重的障碍;他们一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预习、听课、做作业、复习 , 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不愿动脑筋, 不会用所学的知识解题, 一抄了事, 解题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

三、针对数学后进生的特征实施数学教学策略

1.要激励后进生, 挖掘闪光点, 培养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数学后进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克服自卑, 逆反心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 所以密切师生关系, 有助于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鼓起学习的勇气。后进生因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和成绩差而不愿见老师, 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久而久之问题愈聚愈多, 学习就愈来愈困难。因此, 老师要有意激励这些学生, 去大胆学习、思考、提问题。

无论他们做得多么不完整, 哪怕只完成了很少的一部分学习任务, 老师也要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赞赏所完成的部分, 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完成得更好;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 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教师在平时要多主动地接近他们, 多与他们谈心、交朋友, 使他们消除自卑感和对数学学习胆怯的心理障碍、找回自尊与自信, 使后进生感到有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 让他们乐于和教师合作、学习数学, 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要培养后进生参与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后进生的参与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改进教法, 提倡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让全部学生都有思考、发言、讨论的机会, 而不能为了教学气氛和知识容量把提问、发言的机会全给了优秀生, 使后进生成了陪客, 必然挫伤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了他们自暴自弃。因此, 要多给后进生创造机会, 尽量使他们多动口、动手、动脑, 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训练他们的思维;要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要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 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把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以迎合学生的好动心理, 使学生在活动操作中学好数学;要实施因材施教, 适当降低教学起点。数学后进生知识底子薄, 认知能力差, 思维能力弱,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讲透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形成过程, 以“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为原则, 展开教学活动, 为后进生搭起思维的小台阶, 使他们拾级而上, 并对他们加强课后辅导。

3.要培养后进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和竞争意识。要指导后进生学习的技能, 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并引入竞争机制。后进生往往是课前不会预习, 课后不知回顾, 课堂上抓不住中心。面对问题不会分析, 勉强解完一道题, 解后也不反思, 不深究;学习方法呆板教条, 思维机制僵化。所以, 教师平时要多给后进生指点学习方法, 使他们会学。多教他们思维的方法使他们会思考, 通过优秀生带动后进生, 促进他们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来促进后进生的进步。同时引入竞争机制, 开展竞赛活动, 对后进生的奖励适当倾斜, 培养后进生的竞争意识。

4.教育后进生, 要持之以恒。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要“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因为后进生的思想转变,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后进生的意志非常薄弱, 情绪变换不定行为易反复无常, 要深入了解反复的原因, 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对反复的后进生, 仍然要尊重、信赖, 坚定信心, 对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帮助他们, 使他们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念。

总之, 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 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 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使数学后进生也能学好数学,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刘小明.浅谈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2011 (12) .

[2]郭文明.数学后进生的转化措施[J].数学大世界 (教师适用) .2011 (06) .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篇11

一、后进生的具体表现形式

1.思想品德不高

这些同学大都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生活无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同学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同学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

2.心理健康不全

这些同学在处理同学关系时过于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能统一;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常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有的同学的叛逆性过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各种资料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多也更严重。

3.行为习惯不良

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4.学习成绩不佳

后进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记得有"诗"是这样写的"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从中可略见一斑。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

二、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1.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人被惩罚时,总会有一种自尊受损的心理压力,会出现摆脱惩罚,对抗惩罚的行为。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入手,从点滴小事入手,发现优长,创造适宜发展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幸福。

(1)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就是要确实承认学生走向成熟、走向完善的发展总趋势,而不能有意无意地贬低或抹煞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将来的能力。

(2)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成长乐趣来满足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奢望。

(3)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可教育性,要以发展的心态,看待学生的失误,帮助他们弥补失误,促进他們健康成长。其关键是找准突破口。当学生被尊重的需要遇到教师的真诚关怀和理解时,就会撞击出成功的火花,成功的欲望就会被燃烧起来。反之,就会变得缺乏理性,固执、叛逆,走到我们希望的反面。

2.信任是发展的动力

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学生发展的可塑性,决定了其行为的不确定性;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决定了学生表现的多样性。“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句流行的话语,用在别的方面可能会有片面性,但用在教育学生上却是千真万确。现实的大量个案告诉我们,某个方面的“差生”恰恰就是另一个方面的“优生”。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个个成功,但求个个成材。”教师职业的价值就在于能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让学生在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找到发展的方向。只有让信任的“阳光”普照学生心灵,给学生的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绿色环保的“太阳能”,才能为学生成功、成材提供永恒的动力。

3.沟通是成功的保证

多一点沟通,就会少一点磨擦。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良好的沟通要求教师首先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意识,弯下腰去做学生的朋友。要对学生的言行仔细观察,冷静思考,寻找沟通的话题,创设沟通的平台,让学生暴露心灵,让教师在沟通中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石。“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事实上,当学生随意在教师面前展现喜怒哀乐的时候,当学生向教师主动说悄悄话的时候,教育就真的成功了。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潜在、尚未发展起来的长处和优点,进而确定自尊和自信,形成对自身成长的独立见解。

4.赏识是教育的真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后进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

浅谈对“后进生”教育的对策 篇12

(一) “后进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特征

1. 厌学。

由于父母老师存在着“望子成龙”、“望生成龙”的心态, 逼孩子拼命地学习, 大量的家庭作业, 没完没了的考试, 日复一日地超负荷读书, 使得孩子的大脑得不到调节而出现故障。他们在学习上表现为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 时时感到应付不开, 难以招架, 继而产生厌学心理。

2. 自卑。

自卑的学生一般很敏感多疑, 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让他 (她) 受到伤害, 他们学习缺乏动力, 总感到老师对自己关心少、批评多, 没有“出头之日”, 表扬、奖励与自己无缘, 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 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在老师面前说不上话。

3. 恐惧。

学生因毛病多, 思想包袱沉重, 顾虑重重, 惶惶不安, 情绪低落, 害怕在公开场合下受到老师批评。

4.“逆反”心理。

这类学生因为在学校表现不好, 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批评, 心理产生偏差, 自认为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没有好印象, 故破罐子破摔, 经常与班干部、老师顶嘴、吵嘴, 大发牢骚, 有时对优生讽刺、挖苦、打击, 对集体漠不关心, 情绪上消极, 行动上对立。

(二) 教育对策

1. 化解心理障碍, 增强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在活动中得到发挥, 进而认识到自身价值, 消除自卑心理。因此,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如可通过集体活动, 如校运会、节日的庆祝联欢、黑板报的编辑出版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使之看到老师的关怀和重视, 使他们的特长充分展现出来。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逐渐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 以情感人, 以理服人。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就越需要教师以诚挚的情感去感化。老师应当尊重、信任、理解、关怀、温暖他们的心灵, 从生活上关心他们, 从学习上帮助他们, 使他们从内心为之感动, 愿意接近你、信任你, 听你的话, 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当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感情相通、气氛适宜的教育情境时, 学生紧闭的心扉才能向老师敞开。

3. 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人往往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客观、准确, 而且评价语言一定要鲜明, 有针对性, 做到不偏不倚, 不褒不贬。尤其对否定评价的语言要有艺术性。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常常是在别人、社会舆论的赞许声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这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社会赞许动机”。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 应帮助他们通过努力创造成功来赢得这种“社会赞许”, 在没有获得这种切实的成功之前, 应对他们施以爱心, 肯定其正确的一面,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前进的勇气。老师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教育, 宽容的心境, 既尊重了“后进生”的人格, 又能让他明白老师对他的爱、对他的希望。

4. 掌握“后进生”的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教学课堂提问论文下一篇:高温高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