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

2024-09-04

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精选8篇)

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 篇1

贯彻《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实施《中学德育大纲》,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中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学德育工作和中学生品德的基本要求,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标准。

第三条:我校的德育工作应遵循《大纲》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对中学生进行基本思想政治观点、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德育方法,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四条: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德育的地位,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章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五条:我校的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六条:我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第七条: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

第八条:我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1、心理品质教育: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教育;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青春期心理健康,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2、理想教育:树立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坚强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3、道德、公德、品德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教育。

5、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第四章 队伍建设

第九条: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建立了强有力的德育指导、操作、督导系统。有计划地培训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各科教师,使他们掌握并运用《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能力,解决好从事德育工作人员的职务评定与聘任问题;并优先考虑他们的评优、奖励等。

第十条:加强我校德工作的科学研究,把德育的研究项目列入我校的科研规划,组织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积极投入学习、讨论、调查、总结等各项活动之中,为实施《大纲》提供理论指导。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运转系统,强化德育的岗位责任制,确立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由政教处、团委牵头,充分调动工会、学生会及全体是师生的积极性,形成全校性的德育工作网络。

第十二条: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基础,并组织家长委员会和社会实践基地,发动社会力量,进而形成全社会的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第五章 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第十三条:思想、政治课和时事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品德起着导向作用。

第十四条:班主任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是《大纲》的直接实施者,要认真学习大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设好班集体,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十五条:团委、学生会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我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有生气的力量,团委、学生会要根据各自的任务和工作特点,发挥组织作用,持之以恒地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自己的周围,落实《大纲》的任务。

第十六条: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各种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队伍的作用,广泛开展校外教育活动,逐步形成社会教育阵地化、规范化、制度化,使学生离校不离教,处处受到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十七条: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及时疏导心理矛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十八条: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和影响,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定期出好墙报和黑板报,充分发挥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努力提高育人水平。

第十九条:组织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优化家庭教育职能和提高家教水平。

第六章、评估机制

持之以恒地开展规范评比活动,评选文明示范班级,并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学生基础道德评价的课题研究,制定了《铜山区郭集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完成学生成长手册的填写,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起到积极的导向、约束、诊断、激烈和强化的作用。

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流行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只要与提高学习成绩无关的事,就一律纳入德育体系中,也因此有了“德育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的说法。这种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少学校领导、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轻视,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搞得“骨肉分离”,表现为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注重中高考的要求,只注重学业成绩的提高,把学科德育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中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最容易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缺点,而这些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被发现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家长往往迁就,参加劳动锻炼较少,在体育课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就要及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教育,及时引导和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行之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完成育人的目的。

二、中学体育与德育有机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与渗透,一定能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1. 经常性地坚持德育渗透。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体育课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几乎包含了一切形式的活动,如身体的、知识的、情绪的、意志的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增长知识,调节感情,尤其是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教师在选择、运用教材时首先要吃透教材所蕴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认真研究每一节课的细节,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使学生经常不断地得到道德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2. 德育渗透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不能把体育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而应该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诱导,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跳高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的极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由于害怕而停止练习,如果老师对此置之不理,那么不但达不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形成知难而退、畏缩不前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除了加强直观示范和保护帮助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当学生在老师的帮助和诱导下,越过栏杆,品尝到胜利的欢乐时,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有可能产生。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反复实践,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越过栏杆,扩大和巩固质变效果。

3. 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竞赛通过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能够激励和培养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个人成绩、集体荣誉及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态度和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品尝胜利果实,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使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距离理想的学科德育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 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进行言传身教。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与德育能力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首要因素。为此,在新课程教师培训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德育能力的培训。还要关注教师的科学素养提高和发展,将其作为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方面。

2. 加强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德育效果评价。

只有根据授课的任务、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特点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点和难点,讲请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独立练习和思考,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发挥创造性,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

3. 关注德育资源的开发、积累和建设,创设德育共享资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影响德育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德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当教师从观念上树立了正确的德育思想,认同了对德育的重要性,准备在教学中有效实施德育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德育课程资源的相对缺少。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科学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创新性等原则,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德育资源库的开发、积累、建设,集中力量,建立起学科德育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教师方便、有效地实施德育。

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 篇3

关键词:教育改革 农村中学 历史教育 关注社会 服务人生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23-02

一、在历史教学中追求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一篇题为《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的报道中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

在目前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我们该树立怎样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我经常在思考,作为历史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外,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还得到些什么,正可谓“教师讲得起劲,学生背得卖力,考后忘个干净”,学习历史对他们到底有什么用?另外,在农村传统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古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等级观念,今有“进入大学是条龙,不入大学是条虫”的世俗偏见。这些思想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这样的人才观、价值观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当农村的家庭为了供孩子读书而倾家荡产,到头来这些孩子还是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农民工队伍时,如果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就有可能不是回报社会,而是仇恨社会、报复社会、破坏社会。

当前,农村的基础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加上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村孩子在高校大学生中比例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基础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学更应该回归现实关注人生,服务人生这个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呵护孩子单纯而稚嫩的心灵,为学生在历史的课堂上盛上一碗心灵的鸡汤。

二、在历史教学中把追求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突出位置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农村留下大量的留守儿童,寄宿学生的增加,有些农村中学为了迎合家长们的需求,纷纷实施了封闭管理,学生周一到校,直到周末才准离校,单凭学生书包里的一本历史教科书,怎么去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材中的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校外实践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作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学校”,认为这下就万事大吉了,只要自己在外面拼命挣钱,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们从心理上认为这就踏实了。但由于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在农村社会衍生了一些问题家庭,在问题家庭中必然会产生问题孩子。这些孩子本身文化课基础就比较薄弱,僵化的历史教学模式助长了学生厌学的情绪。再加上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薄弱,没有丰富课外活动打发课余时间,整日在围墙和栅栏圈着的校园里,过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单调而枯燥的生活,造成学生的内心世界单一,性格孤僻,行为偏激、冷漠,甚至部分学生流落乡里,与不法分子同流合污,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

作为历史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历史学家,当然国家也不需要那么多历史学家。正如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位校长坦言,“普通的薄弱的中学主要是培养合肥市的建设者,而培养重点尖端人才的是名校和重点校的事情”。不可否定他的话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古代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也只有七十二。历史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用本着为学生终生服务的态度,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因此历史教师应注重农村学生的实际探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历史消失的是时间,但历史智慧长存。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感悟出对现实有用的东西,以古知今,服务人生。例如我在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通过联系新、旧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对比,旧中国是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任人宰割。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让学生明白“尊严来自于实力”道理,进而联系学生自身,尽管同学们生活在贫困的农村,是农民的孩子,只要以后你们一步一个脚印,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总有一天,平凡的你们也一定会做出不平凡的事,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也会赢得别人的敬意和尊重。通过我的讲述,学生们的思想深受鼓舞。

三、现实参与法是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探寻历史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策划、指导,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充满着激情去感受,带着理性去思考。大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对历史科本来也没有多大兴趣,对学生直白的进行思想说教有时会显得语言枯燥乏味,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老师把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激情去感受,理性的去分析。

我们的灵魂是靠历史来塑造的,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脱离中国国情和农村中学实际的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应该做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学生思维的开发者,学生智慧的启迪者。片面、盲目追求高学历是一种不良倾向。据说在有人在描述安徽师范大学举办一场的高校生招聘会时,有这样的一句顺口溜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这里姑且不谈这些高学历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是否都是适应社会的真正人才,殊不知,历史上有许多发明家、科学家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一个缺失历史教育,缺乏人文精神民族必然是精神营养不良。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掘历史的内在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服务人生,这既是历史教学的起点也是历史教育的终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这给中国的农村社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农村中学的教育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作为农村中学的人文学科的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结合农村孩子的实际和突出历史的特点,让农村中学的孩子能充分感受到历史的本身魅力,感受到我们的历史教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费新俊《新课改下的农村中学教育现状分析与反思》

[2] 蒋国华《对新一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几点希望》

[3] 张汉林《由历史的本质反思历史教学》

[4] 曹春华《现实参与教学法与现代历史教学》

[5] 柳斌《关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几个问题》

[6] 潘光旦《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

[7] 阎崇年《历史学科的功能“五说”》

[8] 张玉法 《历史教育与人生》

[9] 李荣茂《反思历史,明理启智》

[10] 方万敏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 篇4

贯彻落实《全县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增强师生抗御火灾的能力,确保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全县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方案》的要求,深化学校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局的精神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素质教育和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提升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校消防安全环境,根据平凉市

应急管理局、平凉市教育局转发《省应急管理厅

省教育厅

关于开展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

要求,县教育

局决定,在全县学校范围内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特

制订本方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通过开展校园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师生消防,生命至上”理念,激发校园师生关注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师生消防安全素质,夯实校园消防安全基础,减少火灾危害,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工作目标

经过努力,到2013年底,设施较为完善、形式与内容满足校园师生需要;普遍宣传教育与重点宣传教育结合、专业队伍与校园力量结合的宣传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和火灾报警、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广泛普及;校园师生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升,师生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明显增强;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事故基本杜绝。学生接受消防安全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学校从事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接受消防技能培训率达到100%,积极争创“消防示范学校”。

三、工作措施

1.落实安全教育课程中消防安全教育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师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1次、消防知识竞赛宣传等活动;组织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一次消防科普教育片。

2.利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119消防日”等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疏散演练活动。

3.每学期应布置一次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消防安全家庭作业。向学生家长散发家庭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家庭成员要掌握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和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逃生自救常识,经常查找、消除家庭火灾隐患;教育未成年人不玩火;教育家庭成员自觉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圈占、埋压、损坏、挪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占用消防车通道、防火间距,保持疏散通道畅通;提倡家庭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进行演练。

4.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站、板报等做好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充实和补充消防安全器材设备。

5.在学校教学楼、宿办楼等醒目位置设置疏散逃生标志等消防安全提示。进一步完善消防应急建设。

6.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校园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消防设备,安装疏散标识和应急照明灯,保持消防通道畅通,防止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7.加强平安校园文化建设。配合学校整体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和安全教育需要,在校园的南墙建立“平安文化墙”一条墙,在所有的消防栓和灭火器上张贴消防安全常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消防避险能力,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教育人”。

四、组织机构

为强化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宣贯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特成立消防安全及“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长:薛文军

副组长:张明才

张自荣

成员:朱银杰

景怀东

王中平

白晓健

周安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白晓健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教育计划,落实教育责任。

2.开拓思路,创新形式。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让师生充分了解和吸收消防安全防护知识,进一步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防护能力,杜绝或减少火灾事故。

3.高度重视,严肃纪律。凡因不重视、宣传教育不到位、排查整改不及时、责任未落实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将严格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灵台县梁原中学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5

篇一: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小学教 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形成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应把德育 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以建设和谐校园 为主线,以创建学校特色为目标,以“以环境育人”为工作统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围绕学校安全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阳光体育运动、读书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等工作重点,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来不断积淀、涵 养、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德育管理: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政教处、年级、团支 部、班主任、家长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领导小组,至少在开学、期中、期末召开三次会议,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检查或总结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要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常规制度,如校会班会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卫生、纪律评比制度,定期学习制度,理论研讨制度等,所有 制度要打印装册,并建立一整套德育常规管理档案。建立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每日晨会等制度。

一、加强师德建设,做到——“全员育人”

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把“”的办学宗旨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

1、不断加强“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建设。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高尚的师德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本好教材、一堂好课。定期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上 级有关德育文件的指示精神,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开展“我喜欢的教师”征文活动,“演绎教育的梦想、诠释教师的人 生”促进全体教师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通过一系列活动,展示了教师新形象,以德育人新风尚,构筑润物无声,铸师魂的新局面。另外,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等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强 了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全校教职工在政治上有明显进步,思想上有明显提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工作上有明显改观,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 样。

2、要强化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德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由此,在 学校内部管理中,我们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到全员管理、全程管理、最优 化管理,全体教职工能将德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并且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加强 与学生的交流,走进学生心里,用心去关爱他们、呵护他们、帮助他们,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 人。

3、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领头雁。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班主任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每月写一篇班主任工作札记,每月进行一次集中的德育理论学习。(2)每学期召开 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3)每学期每学年召开一次教育科研成果交流会,老师们将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的做法写成 论文,参加评选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进了德育改革和研究,使学校德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4)、学校在考核、评优,发展党员等方面优先考虑 班主任、切实提高班主任地位,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坚持召开每周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每周一次主题班会课,班会课要求“有主 题、有计划、有记录、见效果”,加强班主任业务理论学习和培训,通过强化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策划、组织开展以及组织观摩、示范、研讨交流,提高班主任德育 工作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之,学校要全员抓德育,全体教职工牢牢树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的教育理念,将教育价值定位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上。

二、构建德育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制度育人”

加 强德育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实现责任到人;二是制定了各年级德育主任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有规可循;三是制定了 《各项活动考核量化标准》,保证学校工作有序运作。四是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十要十不要”》、《值周教师上岗职责》,对认真执行道德规范,成绩突出的教师 进行表彰奖励,在评优、评先、晋级、晋职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五是制定了《班级常规检查评比细则》、《校园小主人岗位职责》,规范学生行为。

1、班主任工作常规制度化。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每天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仪表、语言行为的规范进行检查,及时公布结果,并将评比纳入班级量 化管理,每学期末评选出优秀班级,及时总结,奖优罚劣。坚持和改进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总结推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

2、学生自我教育制度化。建立值周班制度,责任到人,做到课下班班有值班(纪律督察、卫生督察,分工明确,认真履行职责)。卫生区、绿地、花草树木都责任到 人,负责管理、除草、浇水。发挥“校园小主人”值周班级的主动参与作用,每天做好常规检查记录,重点对学生礼仪、卫生、广播操、眼保健操、纪律等各年级检 查评比,上墙公布评比结果。学期末学校汇总评选最佳文明班、最佳间操班;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加强养成教育。

3、密切校外辅导员的联系,积 极吸纳家长、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校外辅导员队伍,与校外辅导员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研讨氛围,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互动交流,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营造 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的作用,学生们在社会体验活动中得到了校园里得不到的知识。还积极争取 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4、大力加强德育科研,使科研工作规范化、制 度化。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撰写德育科研论文,研究德育活动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情况、新问题,研讨学科德育渗透,不断总结经验,使德育更有成效。要求每 一位研究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的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与“同化”,引导和激励他们进行自 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实践,实现自我超越,目的就是要扭转德育的被动局面,使学生从受教走向自教,从教化转成自化,从他律变成自律,不仅学会 生存,而且懂得驾驭自己,不仅能适应社会,而且能发展自己,成为生机勃勃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主体,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三、开展德育活动,激活德育主体——“活动育人”

同时,我们以深入开展班会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使我校学生逐步达到行为规范的要求。

1、把好新生入学关,使他们未入校门先懂纪律。我们要求班主任上好开学后的第一堂课,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入手,以环境卫生为突破口,抓住一片纸、一口痰,大做文章、做好文章。以“讲、查、评、比、议”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力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把好“后进生”转化关,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为切实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们根据学校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后进生”转化制度。各班排出重点对象,由学 校心理辅导室负责集中进行日常纪律教育。心理辅导室还定期举行“后进生”座谈会,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妥善处理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 题,对一些屡教不改或违纪情况严重的后进生,我们采取集中教育整顿或“一帮一,结对子”等特殊形式进行教育,我们要求每位党员同一名后进生结对子,每天与 他们谈一次话,每周为他们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突出校园人文建设,开展系列化文化活动。通过举行阳光体育运动会、弘扬民族精神月、读书活动、校园艺术节、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活跃同学们课余文化生活,培养正确舆论导向。

4、加强德育实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自主意识和自理自教能力。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影片;请法制副校 长文化派出所的岳增亮副所长为学生讲授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举行交通安全讲座;举行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的技能。

5、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加大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使心理咨询成为青少年解除心理烦恼、建立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

四、实施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工程,优化育人环境——“环境育人”

学校一直努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大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突出德育氛围,做到人文环境和育人一起抓,使学校管理整体化和系统化,使环境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形成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育人环境。

本 我校重点对校园文化进行了建设,改变校容、校貌,影响师生的精神面貌,利用环境建设和管理过程,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珍惜苦的成果的好习惯,利用 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橱窗走廊书香文化的精心设计和布置,各班教室、办公室中的生态角、人文景观来创造教育气氛,形成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班级环境做到美 化、净化、人文化、教育化。

今年,学校走廊,并固定管理班级、固定人员,安排专人管理。校内还增加了醒目的园丁榜,优秀学生事迹展,也在不断激励学生成功的信心,让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功。

通过美化校园,充实教育文化设施,构建优美整洁、具有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爱校如家。

总 之,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应积极探索育人理念,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共识。对学校软硬环境,包括人、环境、财物、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管 理、合理配置;我们动员学生、教师、家长都能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形成愉悦、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共同营造更加优美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

篇二: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党的xx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 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爱心·孝道·感恩”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 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德育活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明、有纪律的、合格的、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二、德育工作机构

⒈毓英中学德育工作领导组

组长:蔡泉聘

副组长:曾祥汀、张鹉、施佳友、洪游逸、李进益

成员:叶章华、吴水尖、叶晓青、蔡学群、谢清强、李祖伦、颜福业、苏毓民、任伟民、邱晓生、谢良胜、周围、胡明远、周忠南、黄传集、郑龙江、黄明龙

2.毓英中学德育工作办公室

主任:曾祥汀

副主任:叶章华、颜福业、苏毓民、黄传集

成员:郑龙江、郭白琳、颜少明、谢寒冬、方瑞山、陈庆勇、洪培璇、施丽月、黄开发、林时范、陈小满、蔡丽满及各班班主任

⒉德育网络:

课堂德育:→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学生

党团德育:→党支部(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

行政德育:→校长(副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

自我德育:→学生会→班委会→学生

三、德育工作思路及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

⒈工作思路:

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爱心、孝道、感恩”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诚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团队精神教育等,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中学生。

⒉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

一、高一年级德育工作的主题是“迈好中学第一步,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着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文明礼貌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二、高二年级德育工作主题是“迈好青春第一步,德智体全面发展”。着重对学生进行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以及刻苦学习的教育。

三、高三年级德育工作的主题是“听从祖国的召唤,做合格的毕业生”。着重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教育。

四、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实施途径

(一)习惯养成教育

⒈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毓英中学学生习惯养成的基本要求》,并适时要求、督促、检查、考核,使之进一步规范。

⒉分管领导、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习惯养成适时要求、检查、考核。⒊团委要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的功能,适时督促、检查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

⒋政教处要指导各年级的习惯养成教育。

⒌值周组要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全面的检查、考核,并量化上墙。

(二)“爱心、孝道、感恩”教育

⒈诵读、领悟新编24孝、《孝经》。

⒉宣讲“爱心、孝道、感恩”的诗文。

⒊要求学生在父母、长辈生日和三八节、父亲节、母亲节、中秋节等节庆日子利用亲情电话表达孝心、敬意,相互勾通。

⒋每期给父母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理想、希望,以利获得父母的支持、理解。

⒌每期写一篇与此有关的作文,表达出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献爱心。

⒍每年举行一次“爱心·孝道·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⒈认真贯彻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坚持升旗献词和国旗下的讲话,站在国旗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⒉利用“五四”文艺汇演、“十一”国庆征文、“一二·九”歌咏比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⒊利用红军长征纪念、“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⒋各班适时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四)留守学生、特殊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⒈建立档案,做好调查研究。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特殊学生”档案,并形成制度,全面掌握他们的现状和动太发展情况。

⒉充分发展广大教师对“留守学生、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作用,采取“谈心、结对子”等形式,从心理上、生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和管理。

⒊努力做好监护人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共管合力。

⒋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专项知识教育,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

⒈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师生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良好的校风、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⒉利用黑板报、艺术墙、广播、图书室等多种形式和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⒊要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使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帮助教育,纠正自己的言行。

(六)加强法制教育、时政教育和安全教育

⒈每期要举行两次法制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⒉每期要举行两次时政讲座,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⒊每逢节日、纪念日,政教处都要安排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讲座和印发相关资料,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⒋各班要按照团委的安排,适时办好主题板报。

⒌要求各班配合安办、团委适时收缴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行安全教育。

(七)寝室内务管理

⒈各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毓英中学寝室管理制度》、《毓英中学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并适时指导学生整理内务。⒉新生军训期间,班主任要认真示范,确立骨干,指导学生整理内务,且人人过关。

⒊值周组依据《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对各班进行量化评比考核,并上墙。

(八)综合素质评价

各班要认真宣讲《毓英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细则》,政教处、年级组要认真指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且必须严格按照文件进行考核评价。

篇三: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在精神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 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亲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目标

1.思想政治目标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及陈规陋习。

2.道德行为目标

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热爱班级和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增强自理能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爱护公物。

三、德育工作机构

1.德育网络

课堂德育——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学生

党团德育——党支部(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

行政德育——校长(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

自我德育——学生会——班委会——学生

2.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因而全校教职员工,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①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负责人、主管学生工作的行政干部、团委书记、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并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德育处具体负责,定期组织学习和研讨活动,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

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实行每周一次班主任倒会制度,逐步实现班会活动规范化,系列化。加强对班主任的思想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联系,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和进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③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作用

共青团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切实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发挥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做到以学生管理学习。

④积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协调作用,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四、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学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因此必须坚持德育道德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使学校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常规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学习《南江桥中学“五十不”》,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3.认真学习《南江桥中学创文明校园方案》推行校园文明监督岗值勤制度,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4.继续实行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评价”,做好各项归档,定期进行文明标兵,文明岗位评选表彰。

5.安全教育,结合季节环境经常开展防火、防水、防电、交通安全及防食物中毒等教育,构建平安校园。

(二)专题教育

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道德教育。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兴文明祭扫之风,“五四青年节”举办校园艺术节,弘扬五四传统,开展团组织工作,吸收新团员,表彰先进,促良好校风。国庆节组织专题庆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元旦节进行师生联欢,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加强 师生和谐沟通。

2.其它节日教育,每年3月5日—3月15日定为学雷锋周,3月12日师生进行植树活动,3月15日学生举行专题报告会,使学生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9月10日教师节,掀起尊师重教的高潮。

(三)系列教育

1.师生共创文明校园活动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入学教育活动,每年三月份活动的主题是学雷锋树新风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保护环境、奉献爱心”活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认真组织学校各项评选表彰活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继续开展每期二位民族英雄推介活动,校报校刊每期以“永久的丰碑”推介英雄事迹,开好主题班会,写好心得体会。

每年清明节,国庆节组织二次纪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教育。

3.社会实践活动

“五一”“十一”及寒暑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八年级以上的学生写好调查报告及论文。

4.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抓好硬件建设,配备辅导员,搞好留守学生调查工作,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加强后进生工作的管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理发泄,掌握对付挫折和不良情绪的应对策略,形成良好的人格。

五、德育评价

加强对德育管理,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制度。

1.抓常规管理与考核

落实校务会,学生会值日制度,从到校情况,晨读、课间操、午间、眼保健操、夕会、课堂秩序、安全、卫生、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督查,每周进行小结,每月进行流动红旗评比,评比结果进入班级目标管理考核。

2.抓平常工作

学校建立了德育工作台帐,认真填好德育活动记录,每月不定期对学生仪表,黑板报,班团活动课,夕会课开展进行检查,每月组织部分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清理网吧,结果纳入班级评估。

3.完善班级目标管理考评

班级实行量化管理,把每日常规检查与临时抽查结合起来,进行客观评价。

4.搞好文明班级评比

按《南江桥中学文明班级评比方案》进行。

篇四: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 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德育为主的观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努力提高德育队伍的育人素质,精心培育德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创新德育的 途径和方法,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互相渗透、结合,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生活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

2、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发挥德育在课堂中的主渠道作用,打造出一批优秀的德育工作者,让每位教师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

3、继续关注“留守儿童”,密切注视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学习状况,切实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4、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的意识,使他们在管理中学习、在管理中提高,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师生道德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5、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并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努力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

三、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具体措施

1、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加强学生会和德育处的建设,使他们成为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德育示范校工作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工作小组

组 长:

成 员:校警及各班班主任

2、加强班主任及德育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管理及班级常规管理制度,优化班级管理评价体系。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长会制度和家访制度。

4、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继续与民安派出所联系,聘请法制副校长,上好法制教育课,警校共建文明校园。

5、继续抓好革命传统教育,办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6、优化育人环境,与相关部门合作,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7、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评价水平。客观全面地对学生发展进行评价,强化平时考核,把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结合起来,以星级达标评选先进班集体。把德育摆在首位,以全面发展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

8、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努力提高德育科研力度,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五、12年德育工作月历

九月份

1、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

2、制定下期德育工作计划;

3、入学教育;

4、出第一期黑板报(养成教育);

十月份

1、建国xx周年国庆庆祝活动;

2、出第二期黑板报(国庆专刊)

3、庆祝“十.一三”建队日活动,新队员入队仪式;

4、德育示范校阶段性总结;

十一月份

1、第三期黑板报;

2、“安全教育月”、“健康教育周”;

3、“我为校园添光彩”讲故事、演讲比赛;

十二月份——元月份

1、庆元旦;

2、“禁毒法”宣传、“与网吧再见”宣誓签名活动;

3、学生思想品德评价;

4、期末评优、表彰工作;

5、德育示范校工作总结;

6、收集整理典型材料上报;

篇五: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 县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德育目标

通 过三年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 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的道德判断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

(一)高中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3、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遵纪守法的教育

4、进行劳动教育

5、进行道德教育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各年级德育工作重点

高 中一年级德育工作的主题是“迈好高中第一步,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高中一年级着重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热爱新老师、新同学,热爱新的班集体、新学校,着力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教育活动,加深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为祖国、为四化学习的积极性。新生入学 初,着重抓好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

高二德育工作的主题是“我长大我成人,我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高三德育工作的主题是“听从国家的安排,走向需要的岗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价值。

四、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

(一)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刘春友

副组长: 朱振波 史占胜 董会山 秦永涛

成 员: 历建民 李 元 孙 国 董文兵

孙铁成 何庆新 贾 华 沈艳丽

(二)抓好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明确各岗位职责。

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起育人的职责。

1、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

2、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具体组织、指导德育工作方案的实施。其任务是:调查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确定和协调思想政治 课、年级组、团组织、学生会等各方面的任务分工,组织和协调各教研组、各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争取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互相配合 的教育网络等。

3、学校党支部支持校长工作,发挥促证、监督作用,并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德育工作。

4、年级组要定期组织年级教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沟通信息,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本年级教师贯彻学校德育工作方案。

5、班主任是班级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并负责对学生的品德评定。

6、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同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7、各科教师、全体教职工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要建立健全具有活力的科学管理制度,形成有目标、学期初有计划、平时有检查、学期末有总结及评估的管理体系。

五、德育工作实施的途径和措施

(一)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途径

1、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应适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空洞说教、简单灌输。

2、其他各科教学

各 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育的教学 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工作看作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风和意 志品格。

3、班主任工作

班级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 径。班主任要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要加强班级管理。组织和建设班级 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要协调好本班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 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

5、劳动和社会实践

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6、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民和身心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和班级应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 和各科竞赛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7、家庭教育

家 庭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家庭教育是贯彻德育要求的重要渠道,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向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 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帮助家长增强对德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争取家长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二)德育工作措施

1、进一步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

学校的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有着替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师生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要充分发挥良好的校风、校纪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广播、图书室等多种形式和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开好校会、班会,组织好每周一全校集队。开学初开好开学典礼,学校领导在会上提出学期德育工作要求,学期中召开期中工作小结会,总结前半学期德育工作情 况,提出下半学期德育工作要求,学期末在散学典礼上总结一学期德育工作情况,表彰先进。各班要开好每周的班会,对本班一周工作进行小结,表扬好的,批评差 的,提出下周德育工作要求。每周星期一早读时间举行升旗仪式,然后学校领导或值周老师提出本周工作要求。

3、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教 师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具有坚定的工人阶级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每一位教师都要以此严格要 求自己,加强政治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健全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学校利用每周一例会和政治学习时 间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总结一周工作情况,对下周德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把教书育人列入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职责内容,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评聘教师职务、表彰奖 励、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教书育人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

4、做好学生品德的评定和优秀学生的评比工作

对 中学生品德进行评定是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定,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不断进步,并检查教育工作的情况,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 高。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学生品德评定内容与标准以《中学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内容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 为规范》为依据。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操行评语由班主任负责,在学生个人小结和小组评语的基础上写。每一学期来,班主任对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评议签署意见,学期末写出评语。

5、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评比工作。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和纪律处分。

6、对学生个人和班级进行量化管理。把学生个人量化分作为学生操行评定、评优的重要依据。把班级量化分作为评定文明班级重要依据之一。

7、进一步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8、学校德育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注意防止简单粗暴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实施方案 篇6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名称:中学励志德育创新研究

二、课题实验对象:惠阳一中实验学校全体学生

三、课题的实验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转变德育教育的思维模式,逐步形成励志德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具体操作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精神动力,更新教师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努力营造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家长文化,形成以“厚德博学,有志有为”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取向,增强德育实效,提升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德育特色,创建德育工作品牌。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

(一)重点研究内容

1、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支点,以“行为规范”为目标,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一年级,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远离父母,独立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与老师,要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2、高二年级:以“发展教育”为支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为主,通过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高三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目标,致力培养优秀的毕业生。高三年级,主要通过理想教育、信心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二)励志德育的实施策略

1、励志德育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

以月度为单位,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读书节” “明德知耻”、“感恩教育”、“文明礼仪”、“诚信”、“责任”、“心理健康”、“生命安全”、“发展自我”等为主题开展大型德育活动,使学生志存高远,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实现人生理想。

2、励志德育环境人文性构建

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熏陶学生,让学生经常得到鼓励,处处受到激励,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校园内的公共场所,凸显励志主题,各种宣传标语、横幅、板报、宣传橱窗的内容,从不同层次、层面对学生进行励志,宿舍、食堂、图书馆、阅览室、乒乓球室、走廊等校园空间张贴励志格言,营造励志氛围,建设励志校园文化。一个班级是一个世界,每个班级都承载着学生腾飞的梦想。文明、洁雅、和谐的课室环境,师生共同制定班训、创作(选择)班歌,制定班级目标与个人目标等可视文化(班级环境文化)、可创文化(班级

1精神文化)、可行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形成学风浓厚、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班集体,着力打造学生精神家园,营造和谐校园。

3、励志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推进

定期开展励志主题班会、举办专场励志报告会、诵励志诗歌、唱励志歌曲、讲励志故事、看励志电影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广播台等媒体宣传励志事迹,宣扬励志理念,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

4、励志德育课程系列化开发

推行政治信念系列、学科深化系列、社会实践系列、问题研究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礼仪安全系列六大德育教育课程系列,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落到实处,德育进课堂在政治信念、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系列中真正体现。

5、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来切入到本课题。

6、利用历史上的名人事例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7、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生自我教育。

五、课题实验假设

本课题实验的育人观念是全新的,育人模式是开放性的,促人成长的渠道是多样化的。如果能按照计划,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励志”为核心,以“道德培养”为中心,开展励志德育,可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1、心理暗示原理。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2、榜样教育原理。是一种以典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榜样教育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它将抽象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通过榜样示范具体化为易于理解、对照和效法的行为,符合人们的心理特征,在对人们进行思想激励和行为引导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3、成功学原理。运用世界顶级人士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帮助个人、团队减少自我摸索的时间,快速达成目标并获得全方位成功。

4、自我效能理论。是指人们对自我成功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所需行为的能力的认知判断或信念。作为一种心理机能,它在人们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5、“三不朽”理念。我国历史上,一个人最重要的成功标准是讲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指树立道德,即提高道德修养,给人树立道德方面的榜样;立功就是为人民做好事,做出突出的贡献;立言,就是著书立说,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

七、课题实验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因此励志教育应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在认识主体、尊重主体的前提下去引导和实现主体的发展和进步。

2、差异性原则: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因此也是差异性的最直接体现。励志教育过程要尊重主体的各种差异,励志教育过程实现的也只能是差异性的发展。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励志教育的前提,扬个体差异间的优势,发展个性化,人人都进步是励志教育的内涵。

3、实效性原则:励志教育研究必须建立学校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升华,这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目的所在。

(二)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即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动教师在励志德育工作实践中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

2、文献资料法。学习德育管理及励志教育方面已有的文献资料,并在我校励志教育研究过程中加以实施和深化。

3、拓展研究法。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意志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研究和培养学生某种意志品质的同时,应拓展到与该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韧性、自制力等)相关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研究。只有进行这样的拓展和延伸,才能使励志教育研究产生实际的效果。

4、个案分析法。课题研究中,无论是靠优秀意志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获得成功的各界精英的介绍,历届学生中获得成功者的案例介绍,还是在校学生中优秀者的榜样介绍,都应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使之产生示范效应和激励作用。

5、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这是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表,要求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八、课题实验的步骤

(一)设计申报阶段(2011年3月—5月)

搜索有关资料,学习有关文件,分析我校德育管理的历史和现状,并进行初步研究,确定研究重点,拟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填写《广东省“十二五”课题申报表》。

(二)实验准备阶段(2011年6月—12月)

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思想精神状况,进入准备阶段。

(三)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0月)

1、2012年严格实施研究方案,认真记录,积累资料,初步形成励志德育模式雏形。

2、2013年从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通过系列活动的层层开展、深入推进,建构我校励志德育的新模式。

(四)结题鉴定阶段(2013年11月)

1、撰写结题报告,编制研究成果集,整理全部研究资料。

2、聘请专家进行鉴定,提出课题鉴定意见。

九、课题组成员

(一)课题研究领导机构

课题组组长:彭柯(总体负责实验研究的理论构想、课题立项、课题组织管理、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开题报告的撰写、成果评奖)

课题组副组长:梁志军(协助开展课题研究,负责阶段性总结报告、终结性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课题组成员:易三秋蒋学勤殷国文吴伟洪

(三)专家顾问

成晓军:惠州学院政教系主任、教授

刘初生: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

王烨: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德育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在读博士

吴远优: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副局长

曾越斌: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

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 篇7

王伟勇, 男, 1966年8月出生。1990年7月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 同年到浙江省新昌县鼓山中学工作;1999年8月至今在浙江省新昌中学工作, 2004年10月起任党总支书记兼校长。曾先后获得首届新昌县教育功臣、绍兴市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获浙江省第22届“春蚕奖”, 系浙江省党代表、绍兴市人大代表、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在任常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06年以来, 主持了两个国家级课题、五个省级课题、四个绍兴市级课题的研究, 其中有一项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 两项成果获省级一等奖, 两项成果获绍兴市级一等奖;学术专著《幸福在追求真善美的路上》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记者王校长, 您好!新昌中学的创新教育久负盛名, 学生的发明作品之多、获奖档次之高, 在全国范围内来看, 都堪称一个传奇。能取得这样的辉煌, 我想创新的理念一定渗透在新昌中学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学校另一项享誉全国的工作———德育, 其实施过程一定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王伟勇是的。我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从1995年开始, 我们就实施了“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 并在不断深化、创新的过程中持续到现在。

记者“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 一定有其独特的内涵、具体的所指。请您具体谈谈“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的内涵及其实施的背景。

王伟勇“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热爱”“六学会”, “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六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适应、学会管理、学会审美。

20世纪末期, 我们国家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 社会正处在转型前期, 学校教育面临严峻考验, 当时的在校学生进入21世纪后正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最有活力的中坚力量, 人民富裕、国家兴旺的重任, 将历史地落在他们身上。面对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 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学习方法、优良的道德品格、积极的创造才能、高雅的审美情趣。为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具备在21世纪生存、创业的素质和才能, 新昌中学在县委宣传部和教育局的支持下, 推出了“在新世纪闪光”这一教育工程。

记者从1995年至今,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中, “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实施应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吧?

王伟勇是的。我们一直在深化、细化这一教育工程, 并在实施过程中坚守德育灵魂、坚信育人为首、执着教学为本、致力弘扬特色。

工程的实施,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5年到2000年,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典型引路”。我们主要通过树立师生各类典型, 用身边的优秀师生来带领学生学会做人、勤奋学习、大胆创造, 明确了“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 提炼形成了“三比三不比”的校训 (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 , 使学校的创造发明独占鳌头, 学科竞赛异军突起。1997年, 王国春同学夺得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 2000年, 学校获得“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第二阶段是2001年到2005年,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是“调整充实”。经过专家指导, 我们在原来“五学会”的基础上, 增加了“学会审美”这一内涵, 教育学生大胆展示新中学子仪态优雅、谈吐儒雅、举止文雅、情趣高雅的良好形象。2005年, 学校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第三阶段是2006到2011年,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主题深化”。我们每年围绕一个教育主题, 设计十多个教育专题, 实施德育工作, 如2006年的“与文明同行”、2008年的“理想·信念·荣耀”、2009年的“祖国在心中”、2010年的“信仰的力量”、2011年的“爱·阳光·希望”、2013年的“唤醒·发现·追寻”、2014年的“倾听·追问·引领”, 等等。

第四阶段是始于2012年, 目前正在进行中, 主要工作是“课程开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校对“在新世纪闪光”德育工程进行校本化课程开发, 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架构,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就可以形成一门全新的校本德育课程, 进入课堂。

记者每年推出一个教育主题, 不同主题连起来, 就能实现德育工作的系列化。请您具体谈谈是怎样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工作的。

王伟勇具体而言, 我们用“主题+系列专题”的形式开展工作。每一年教育主题的确定, 我们都非常慎重。主题的确定, 须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和学校实际, 并在反复论证后于元旦迎新文艺会演中亮相。如2006年的教育主题“与文明同行”, 是根据学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后, 为巩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发挥“全国文明单位”应起的示范辐射作用而设定的;又如2009年, 是共和国诞生60周年, 党和国家势必会有一系列重大庆祝和教育活动, 我们提前审视, 提早实施, 提出了“祖国在心中”的教育主题, 这一主题与教育部在4月份提出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教育主题基本吻合。

教育主题确定后, 我们还要加以细化:围绕主题, 配以十多个教育专题, 各专题循序渐进, 形成系列。如“祖国在心中”教育主题下设“为了祖国繁荣富强的明天”“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像优秀校友那样”“塑造完美的自我”“学习, 人生永恒的主题”“创造, 永远年轻的旋律”等十个专题, 通过各种载体, 不断强化学生爱国、爱家乡、爱母校的情感。

记者我拜读过您的《兢兢以强:新昌中学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一文。在文中, 您认为“兢兢以强”正好浓缩了新昌中学八十多年来形成的学校文化精神。而在“在新世纪闪光”德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2012年的主题又是“兢兢以强”。我想“兢兢以强”的精神也正是新昌中学德育工作不断创新的内驱力。

王伟勇是的。我们把“兢兢以强”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诠释为我们新中人所具有的六种意识。

一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新昌中学的发展已站在很高的起点, 这不仅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压力, 而且是让学校再上一层楼的精神负荷。另外, 新世纪的教育正呈现出改革不断深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 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承受以上多方面的压力, 我们要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居安思危, 如履薄冰, 顶着压力, 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热情和精力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是负重奋进的责任意识。教育要为学生的和谐、幸福地成长奠定一个广泛而坚实的基础。因此, 作为一所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校, 新昌中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分数、升学负责, 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终极幸福和生命质量负责, 而决不能以种种不利因素为由放弃进取。也正由于此, 我们新昌中学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可以说重于泰山。

三是协作共进的团队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广大教师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制度, 分工协作, 群策群力, 努力为学生提供一流的课堂;新老教师之间推行“师徒结拜”活动, 师父以一流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为徒弟立下典范, 徒弟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蓬勃的生机活力感染师傅;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以班级为单位重视“教学大合唱”, 在班主任的牵头下, 各任课教师定期共同协商, 为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铺路, 为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奠基。

四是求真务实的实干意识。我们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渗透“求真务实”的思想。如“求真善美, 做幸福人”的主题校园文化, 鼓励学生做人求善, 做事求真, 人生求美;又如在“三比三不比”校训指引下, 大兴勤学之风, 教育学生用切切实实的刻苦学习去换取优秀的成绩, 用务实的作风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探求真知。

五是改革创新的时代意识。学校通过创设多种活动载体, 开展各种活动, 让寓于每个活动中的育人理念悄然转变成学校文化, 以“润物无声”的方式, 浸润学生灵魂, 打磨学生气质, 影响学生行为, 为学生和谐、幸福地成长导航。

六是勇立潮头的使命意识。学校虽然吸纳了全县最优秀的高中学生, 但教师们却不满足于培养全县最好的学生, 他们在“勇立潮头, 敢为人先”精神的激励下, 最终培养出了全市乃至全省最优秀的学生。同时,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也为了向社会呈献一幅更新、更灿烂的教育图景, 我们全体新中人始终把勇立潮头当作人生使命, 当作奋斗目标, 永不满足昨天的成绩, 永不放松今天的努力。

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舍得”之规律, 有“舍”才有“得”。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种意识, 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才能不断舍去、不断创新。

记者最后, 请您对“在新世纪闪光”德育工程的实施作一简要总结, 并谈谈今后对这项工作的设想。

王伟勇现在看来, 这一工程的实施, 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了由“为了在校几年”向“为了学生一生”转轨, 由“零打碎敲、临时突击”向“系统有序、长期持久”转轨, 由“一手软一手硬”向“软件硬抓、虚功实做”转轨, 形成了“人人是德育工作者, 处处是德育阵地, 事事有德育功能”的德育工作氛围, 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具有前瞻性, 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一直引领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但是, 受我省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社会转型期带来的阵痛等影响, “在新世纪闪光”教育工程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等需要不断创新, 这对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学德育纲要实施细则 篇8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过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1-0014-03

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长期坚持的主张和方向,也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今后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想与工作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进一步要求学校德育实践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的教育理解上。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守望”德育的内涵实质,不断通过对德育价值、德育主体、德育过程的深刻理解,以学校的日常教育生活为践行沃土,肩负起德育的时代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与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新理解德育价值:本原性与能动性

长期以来,尽管中小学德育工作一直在倡导以学生为本,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但是从教育的具体情境、德育的实际发生看,往往又多存在着“以完成要求为本”“以教师的教育任务为本”的现象,造成德育实施“活动多、讲得多,但效果差”的尴尬。

笔者曾经在参加一次班会活动后对师生做了短暂的询问。当询问班主任为什么要组织这个主题班会时,该班主任说主要是因为学校规定本学期必须搞一次主题班会,而且,必须是学校规定的类似的主题,因此,这次班会活动主要是完成学校给每个班的一个规定性任务。当询问学生对于这次班会有什么收获时,学生说其实没什么作用,因为我们都知道要让别人看一次我们的班会,我们要好好表现,这次班会主要是给别人开的。

透过这种并不太少见的“展示性”“被迫”举行的班会活动,不难生出一个疑问:如果班会是实施班级德育的一个常见形式,那么德育到底是什么?为了什么?如果说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活动,那么,其中最本质、最基础的一定是人的品德养成过程本身。一旦德育在实施中仅仅是将活动本身作为目标,以任务完成为终点展开,势必会无视其中的人的存在,忽视人的品德体验,进而大大降低教育的应有价值,使德育成为貌似真实、实则忽视人的“抽象物”。这种“目中无人”或者远离学生道德思想发展真实需要的活动,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段与形式,都失去了德育的意义。

自苏格拉底开始的关于“美德是否可教”的争论,一直是教育也是德育争议的议题,但是有一个共识是较为明朗的,那就是只有触动人的心灵、情感和需要的教育才会显现出对人的“可教性”。因此,学校德育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内容,都需要关注到活动中人的状态,特别是人的思想、态度、情感等意向性变化。这种关注,是对德育本质的一种守望。

当前许多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创新中都在致力于提高德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探索,其中,首先需要重视的是教育者对于德育价值的把握。在这种价值理解中,有两个值得给予重视的最基本的内容:一方面是教育者对德育作用于学生的可能性影响及其实现过程的认识。这会不断提示教师从学生的教育体验出发反思和审视教育活动本身,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是教育者对德育过程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始终坚守。这会体现德育本身具有的明确方向性和引领性,避免在多元价值与纷杂思想中的迷失。

由此,教师引导下的学校德育实施,才会体现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培养需要的一种德育自觉,让德育“以迷恋他人成长”[1]的教育追求贯穿全过程。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成长、变化本身作为德育的目标和成效,是德育从工具性、外在性向本原性、能动性的超越, 赋予德育以人特别是学生的发展的不可分离和终极关怀,具有了教育的意义。

二、重新理解德育主体:互动性与生长性

任何改革只有进入人的视野,并具有主体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存在,才会引发人真正的有目的的行动。德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与人的道德、思想、心理等密切联系的社会活动,只有实现活动中人的生命活力的生动显现,才成其为对人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教育。

学校德育的基本矛盾是外在的思想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差异,德育实施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朝向结果的行动的积累运动”。[2]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带着不同的经验和基础走进其中的,充分观照德育参与者的原有经验,观照个体经验与社会需要、学校要求之间的多重复杂的联系,是德育理解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德育实施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人的经验的获得越来越表现为是一种主体间性的互动过程,是视域融合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成人集体与未成熟的学生集体,共同置身于特有的情境之中,构成了学校德育的主体及其互动,而目标是唤醒与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按照约翰·威尔逊的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为:(1)学生需要一个安全的以团体同一性为根据的结构;(2)从个体的角度而言,学生有个人同一性的需要;(3)与成人密切的个人交往是重要的;(4)父母和坚定而明确规定的权威是重要的;(5)疏导和规范攻击行为;(6)合作和参与是重要的。[3]因此,学校德育在创设满足并提升学生发展的交往平台时,必然充分观照和尊重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现实需要,让学生在拥有一种“主人感”“我们感”中显现出成长的渴望和力量。

另一方面,德育实施过程要悦纳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生长性或者潜力。因为生长性才真正构成了学生的可塑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是“以从前经验的结果为基础,改变自己行为的力量,就是发展各种倾向的力量”。[4]如果说学校德育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特殊的生长点,那么,基于学生经验、着力引领其经验不断改造的德育活动,就将赋予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感”,使学生拥有权利与机会,感受包容、尊重、关爱、平等的氛围,进而使学生在其中乐于表达、勤于思考、敢于担当。尊重德育的主体性,同时也就要重视其中强烈的成长性,让德育的价值、目标因为主体自身发展的动态彰显而拥有生命意义。“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的学校德育也才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三、重新理解德育过程:实践性与整体性

“人的实践行为最根本的是一种理解行为,获得对他人、对一切文本意义的理解,理解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经验,理解与解释是人类生活的存在方式。人们在理解中获得和创造出指导行为的意义准则,理解本身就是实践的,其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行为实践是一个意义理解、意义创造的过程,人的行为意义就是自由的、开放的、相对的,是理解中的创造”。[5]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要义的德育实践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一活动,而是与德育主体的认同和参与、德育实施所处的各种条件与实际举措等多种因素密切联系的教育过程。因此,理解德育,需要把握德育过程的实践性与整体性。

强调实践性的德育理解,一是活动呈现的多端性,以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品质的多种激活与引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的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6]二是实施过程的生成性。德育活动的具体实施,需要人在其中的全方位参与,是具体情境中发生的。德育的活动设计始终具有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测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专业智慧,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充分利用情境中的各种资源。学校德育实践,是在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中实施, 又与不同人的不同经历经验有着“剪不断”的关联性,因此,德育实践始终需要观照到学生思想道德的多因素协调发展,观照到学生成长历程、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三是多元实施的意向性。意向是对于实践目标的清醒意识和“不放弃”的执着。学校德育作为教育关系中的人——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必然有着行动的目的与情感。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创设怎样的活动、通过活动达成怎样的目标,是始终贯穿于活动过程的。

强调整体性的德育理解,是指学校德育的实施是与学校教育整体规划、推进融为一体的。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程,以课程实践为基本载体开展德育,是德育实践最需要重视的途径。以“大教育”的开放与系统把握德育与学校其它各育的关系,把握学校与家庭、社会等多种教育的协调一致,让学校德育实施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制度建设、人的发展的“内核”,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中“为先”。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8.

[2] [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9,52.

[3] [美]约翰·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65.

[5] 张能为.理解的实践: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北京100048)

上一篇:高考文言文词义理解方法下一篇:客户与设计师如何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