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学德育

2024-10-19

民办中学德育(精选9篇)

民办中学德育 篇1

摘要:宁夏民办中学因其所处地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办中学性质、生源等一些因素的特殊表现, 使得宁夏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旨在探讨宁夏民办中学德育的特殊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民办中学,德育,应对策略

宁夏教育与东部地区相比, 特别是宁夏民办教育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宁夏民办中学是宁夏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 并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民办中学对德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但是, 由于宁夏民办中学生源以及学校性质的特殊性, 使得这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呈现出特殊性。

一、宁夏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特殊性

1.宁夏民办中学生源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生源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办中学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宁夏民办中学的学生来源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来自宁夏普通高中升学考试录取分数线下几十分, 未被公立学校录取的学生, 一部分学生成绩比较低;二是被其他学校淘汰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通常在学习或习惯方面存在问题;三是来自少数家庭条件非常富裕, 但是没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花钱大手大脚的学生;四是来自单亲家庭, 缺少关爱的学生。[1]不同群体、地域、家庭等因素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家长对孩子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而在民办中学, 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学生在校的表现。不同的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例如, 有家长对孩子采取得过且过的放任行为;有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负面作用;还有家长本身存在不合乎道德规范的问题, 阻碍了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学生在价值和道德行为上的差异, 从而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3.民办学校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一般的民办中学都是采用寄宿制、封闭式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等不仅要求学校全过程育人, 全方面育人, 还要求学校经常开展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丰富学生在校的文化生活, 以便于学生能够受到教育。这一过程中, 学校要深入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学生的交通及安全保障等问题, 这就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大了难度。

4.民办中学教师的不稳定性对学生德育工作影响较大。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民办中学发展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但是由于民办中学的办学体制、教师待遇、工作量大等问题以及教师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问题, 使得民办中学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快。不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但影响了民办中学正常的教学秩序, 而且严重制约了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成效。

二、宁夏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不高。由于民办学校生源的特殊性, 使学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 没有正确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补差和成绩提高方面, 最大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的成绩提高。学校在课程安排上, 也忽视了学生体育、美育和心理教育引导等方面课程的作用, 无形中忽略和弱化了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2.德育师资队伍不健全, 导致德育的实效性差。宁夏民办中学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担任, 而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工作并不是德育, 而是对高考政治知识的教学。虽然班主任是学生在中学时代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 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者, 可是在民办中学, 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但由于平时班主任教学任务重、高考升学压力大等种种因素, 使得他们在完成繁重的工作之后, 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指导。[2]而其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忽略德育, 因此, 德育的实效性很差。

3.学生学习压力大, 可支配的时间少导致德育效果缺乏深度。学生学习压力大, 课业负担重, 是各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国家一再强调给学生减负, 但中学尤其高中阶段, 学生的减负效果并不明显。而民办中学学生, 由于学习基础薄弱, 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的学习任务更重, 不但要花时间学习新知识, 还要挤时间补修以前缺漏的知识。学生在校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因此, 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德育活动, 德育也达不到一定的深度。

4.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联系不紧密, 德育效果的延续性差。一个学生的教育责任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方能展现出教育的效果。由于学校是寄宿制封闭式管理, 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基本都由学校承担, 家庭德育的作用很小。而对于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 学生还不能清醒地辨别和主动抵制。因此, 当他们走出校门后, 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 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不能够长期地延续下去。

三、宁夏民办中学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1.转变学校德育观念, 确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根据我国于1995年2月27日发布的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 中学德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 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新课程标准也在总体方向上明确课程的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分别为“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因此, 宁夏民办中学也理应遵循以上要求, 合理设置中学德育的内容,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信念、道德教育以及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2.培养德育师资力量, 健全德育工作实施体系。宁夏民办中学应当正视师资流动问题, 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教师培养和奖励机制, 着力于德育专门教师的培养和开展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加大力度稳定教师队伍。除了发挥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德育作用外, 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 健全德育工作实施体系, 让学生学着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以便于让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有序并且长效地坚持下去, 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学校应该把学生的德育实效以约见或电话的形式告知家长, 并注意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工作方法, 与家长及时沟通和反馈教育心得, 使学校德育工作和家庭德育工作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让德育工作取得很好的时效。此外, 学校还可以通过社区及一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机构建立联系机制, 以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这样就可以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因素,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语

宁夏民办中学的德育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宁夏民办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的提升, 不仅需要德育工作者们的勇气与魄力, 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努力和他们的坚忍与智慧。

参考文献

[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编写组.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邓黎莉.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2) .

[3]初美坤.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

民办中学德育 篇2

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兴则国兴。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今年2月26日,专门印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这是本文来源于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区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的中心城区,也是全市最大的人口导入区之一,常住人口从1985年建区时的23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10多万人,流动人口也大幅度增加到现在的60多万人。区域人口剧增,外来人口大量流入所产生的教育需求,促使我区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我区民办教育发展势头强劲,民办学校不断增多,办学规模日益壮大,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流动少年儿童就学政策实施项目”试验区。目前,全区已有民办学校54所,占全区中小学总数的41%;在校学生52102人,占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的41%,民办教育成为我区基础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由于办学机制、政策、投入方式等多方面不同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区积极研究探索民办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情况、新路子,并将其作为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推进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

为及时全面地掌握新形势下我区民办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进一步探索民办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充分发挥我区民办学校在基础教育中的“半壁江山”作用,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培养更多的“四有”新人,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今年1月8日召开的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把民办学校德育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由区关工委、区青教办、区教育局关工委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认真制定调研方案,扎实开展调研工作。特别是中央8号文下发后,调研组的同志认真贯彻文件精神,把握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制定新举措,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调研工作,先后走访了7所民办学校,召开了8个分别由区教育局干部、民办学校校长、教职工、学生家长和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发放了735份调查问卷(教师问卷210份、家长问卷140份、学生问卷385份),较好地完成了专题调研的各项预定任务。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当前**区民办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早在1993年,我区就开办了第一所民办学校。十多年来,这些民办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努力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成为广东省首家民办省一级学校,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民办学校。同仁学校开办以来,共有35名学生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还被我区推荐为诚信单位。同仁学校、岭南中英文学校、新蕾五星学校、培智学校、东风学校、东明学校、嘉华学校等7所民办学校已成为区一级学校。这些民办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同他们高度重视并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民办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较大,但他们能知难而上,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开展了“导师制”、“成功讲堂”、“班干部定期培训”等活动。“导师制”是着眼于使每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及时得到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要求每个教师都做导师,学生自主选择导师,由导师从学习、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全面关心帮助学生,并与班主任、学生一起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成功讲堂”就是请一些有成就的社会人士为学生讲述成功的义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成才的信念;“班干部定期培训”是着眼于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天兴小学开展了“中华古诗文教育”活动,通过诵读优秀的古诗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蕾五星学校为实施诚信教育,开展了无人监考实验。岭南中英文学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教师经常上门家访,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东方学校对师德教育长抓不懈,努力增强教师抓好德育教育的责任感和能力。以上这些充分反映出我区民办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探索。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越是重视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德育工作的学校,其教学成绩就越好,学校的校风也较好,学生也比较好管理。多数民办学校已经意识到,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数民办学校的办学人、校长、老师及学生家长已经认识到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我区的民办学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不论从工作开展的广度、深度上,还是工作实效上,仍不尽人意,与公办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对基础教育的各项要求还不适应,对照中央8号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从收回的205份老师问卷来看,目前民办学校学生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行为依次为:说谎(占88%),痴迷游戏(占69%),厌学、逃学(占58%),互相攀比、超前消费(占52%),损坏公物(占51%);从收回的100份家长问卷来

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民办学校学生的家庭,妇联、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尤其是学校,要不断探索加强家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民办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

要把民办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摆在重要位置。我区大多数民办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这里社会治安较差、人员复杂,有“黑网吧”,也不同程度存在“黄、赌、毒”现象。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的力度,尤其要坚决取缔“黑网吧”,加大对有证网吧的管理。大力推行青少年网络“净化工程”,开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专栏,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为青少年提供一片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要把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与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上思想道德建设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向民办学校开放,给青少年一个有利于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四)加强民办学校党、团、少先队组织的建设

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对其贯彻执行党的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依法办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民办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薄弱的现状,有关部门要充分重视并认真抓好。没有建立组织的要尽快建立起来,已经有组织的,要切实加强业务指导与管理。要充分发挥先进组织在民办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核心和组织领导作用,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节假日参观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道德。

(五)加强对民办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与指导

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办学时间不长,缺乏底蕴,要使其德育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必须加大管理和指导的力度。目前,区教育行政部门已将民办学校的管理与指导纳入公办学校管理机制当中,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办学体制的不同,很多管理措施在民办学校得不到有效落实,管理的力度要比公办学校弱得多。区教育部门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针对民办学校办学体制的特殊性,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民办学校管理机制,以机制的完善实现对民办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加大对民办学校的师资培训和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待遇,把好教师资格关,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可以考虑对民办学校的教师收入设立底薪限制,保护民办学校教师的权益。此外,教育部门要多创造条件,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互相交流搭建平台,以此指导和带动民办学校的发展。

(六)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要进一步关心指导民办学校的德育工作

简析民办大学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3

[关键词]民办大学;德育教育;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初,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人口多、底子薄、设施差等现状,国家无力将更多地财力物力投入到高等教育当中,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补充的民办大学就应运而生,其起到弥补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推动国家的高校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可见民办大学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无论是国家支持的公办院校还是作为公办院校补充的民办院校,在学校教育这方面,应秉承的根本任务都应当是对人才的培养,促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培养人才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宗旨。特别是要建设合格的民办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之一就在于开展德育工作的力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在培养技术之前培养如何做人,这就充分体现出学校教育当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民办高校此起彼伏的出现,不少民办高校尤其是办校历史比较短的学校当中,德育教育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所以,对德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的揭示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只有找到原因,我们才能够解决问题。

一、民办大学存在的德育问题

想要了解民办大学存在哪些德育问题并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德育。关于德育概念的出现,从教育史上看,是源于中国近现代教育。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当代学术界把对道德教育的简称看做是狭义的德育。而我国当前的德育属于广义上的德育,主要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总称。

胡守芬教授认为 “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概念结合民办高校的特点,具体到民办高校德育教育,主要是指民办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所进行的对大学生政治立场、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以及文化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教育。总之,德育教育是指培育理想人格、造就人们内在品质、调节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但是民办大学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德育问题,比如德育教育重要性不受重视,领导将德育教育放在无关紧要的地位;教师不能以身作则起到德育教育的典范作用,并且在传播德育过程中,教法简单、死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不重视德育教育,出现学生思想教育堪忧的现状等等很多方面,这严重影响着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未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的原因就有待深究,是什么造成了大学的高等教育之中技术传播,而忽视思想和道德的传播?

二、民办大学出现德育问题的原因

民办大学出现德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与民办大学建校历史较短,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积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但是,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大学任教的思政课教师,对于民办大学出现德育问题的原因,我认为除以上的文化积淀不足以外还存在多方面,其中观念方面和制度方面也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

(一)观念方面——重收益而轻德育

民办大学大多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一般采用资金滚动发展的模式,学费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学校各项事业建设的主要支持,所以,追求必要的经济效益往往是诸民办大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民办大学中最直接影响其经济来源的就是生源,因而民办大学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就业和新生的招收,因为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收入,因此,民办大学最重视的是对学生就业等显性技能方面的培养。财政的支持和工作的关注都放在对学生就业和招生工作方面,对于党委领导的德育工作就予以忽视,甚至把德育工作放在空地,更有甚者在学校建设中根本没有德育活动的机构,可见,部分民办大学在办学初的宗旨就是盈利而非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不仅学校领导在办学初所持的办学宗旨不正确,在民办大学中担任传播德育教育工作的工作者也没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在民办大学的师资队伍中,作为德育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实施者就是思政课的教师,其对于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驾驭,理论水平和课堂吸引力的提升都直接关系着德育教育的传播。但是,部分教师基本上持有的态度就是能够顺利的将课上完,学生不调皮捣蛋就行。在这种态度的支持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法死板,照本宣科,课堂内容空洞乏味,不能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也没有更新教学手段,制造课堂气氛,总是秉持应付了事的态度。所以,作为思政课的教师在德育传播的工作中观念上存在严重问题。其实,责任也不全在教师。由于民办大学存在生源质量偏低的现状,这些学生所持的思想态度就是这门课程根本没用,我以后找工作也用不到,所以我也不用好好学,因而在上课期间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淡漠已经司空见惯,学生根本没有看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没有看到德育是其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也是体现一个人全面性素质的重要方面。并且学生对于学校所进行的部分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很赞同,对学校有抵触的情绪,再加上自身的懒惰和自卑心理,因而更形成了忽视德育教育的态度。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能够看到民办大学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贯彻当中,三个主要方面都存在严重的观念问题,因而导致民办大学出现严重的德育问题。

(二)制度问题——重形式而轻内在

民办大学在建设的过程中,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有好的团队才会制定好的制度,民办大学的教学师资随着学校的发展需要已经形成一支自己的团队,但是民办大学所形成的队伍的稳定性还不够。民办大学的师资队伍组成通常是从公立大学退下来的老教师和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这两部分占据主要比例,专任教师数量会逐年增加,同时还会存在大量的兼职教师。退下来的老教师会沿用他多年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以新的教学形式相结合;青年教师本身经验少,还会在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或不符合学校发展时选择离开;兼职教师则只以上课为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则疏于关心。因此,除了一些办学历史较长、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大学能够逐渐与公立院校接轨,留住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的队伍之外,其他民办大学很难形成一支思想和业务兼具的且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所以,教书育人难以落实,德育教育就无法实施。

并且,不仅仅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和质量有待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也亟待增强。由于民办大学没有政府的财政投入,因而在待遇和社会福利方面都和公办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民办大学中存在人员数量偏少和素质不高等现象。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辅导员为例,民办大学的辅导员多数是刚刚毕业的本科学生或研究生学生,在管理经验和能力方面都很欠缺,在自身素质方面有待加强,自己都没有成人又何谈育人,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最贴近学生生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道德,都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示范,因而,他们自身的师德失范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德育培养。并且在这支队伍当中也同样存在不稳定性的因素。学生管理队伍成员的流动性极大,使得刚刚建立的规章制度以及刚刚培养的学生的行为习惯,随着管理人员的流动而流失,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这也是造成民办大学德育问题的根源。

至此,民办大学产生德育问题的原因已经很清晰,没有一个正确以培养人才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没有一支把学生教育放在首位的稳定的师资力量和管理团队,这是造成民办大学德育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找到原因,寻找解决方法乃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戚万学、杜时忠.现代德育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以江西民办高校为例〔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1.

民办中学德育 篇4

1.1 片面重视官方网站

目前民办高校的网络阵地主要在学校的官方网站, 民办高校更注重学校整体形象的推广, 对官方网站制作比较精良, 特别是对学校特色, 专业设置、学科前景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般都对考生和家长比较关注的招生和就业的问题做重点介绍。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官方网站就是对学校硬件的集中介绍和推广, 而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学生党团建设园地往往一语概之, 甚至是内容缺失。

1.2 忽略学生网络文化阵地

当前大学生活动比较频繁的主要在校园贴吧、社交网络主页等学生自发形成的网络文化阵地, 民办高校一般都较少关注, 任学生自由发展, 缺少必要的引导。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贴吧、社交网络主页上的主要内容都是学生交友、寻物、老乡聚会、游戏经验交流等内容, 很少涉及学习、思想文化交流的内容。学校的不关注、不作为, 导致很多民办学校的贴吧都成了学生负面思想的集中地, 没能在学生中起到比较积极的导向作用。

1.3 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断层

民办高校一般都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较少基础科学学科的设置, 特别是文科的基础科学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一般都是必修课中较为次要的课程, 学生普遍不太重视。而这类教师, 在民办高校中, 大多数都是公办高校中优秀的退休教师, 或者是兼课教师。教师的精力有限, 无法对课堂之外为学生解惑, 更不可能将课堂教育在网络上很好的延续起来。很多老教师, 教学水平很高, 但仅限于对书本的研究, 对学生关注的网络上的言论往往不了解, 讲解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无法得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让学生产生“学而无用”、书本知识完全与现实脱节的想法, 进而觉得课堂无趣, 还是网络更吸引人。

1.4 学生活动缺少延伸

学生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往的学生活动主要以实践为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更多的学生愿意“宅”在寝室, 学生活动也失去了原有的魅力。现在民办高校的学生活动, 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模式宣传, 即黑板报、宣传画、学生组织通知等等, 进行安排好的统一化的活动, 活动之后进行校园报纸报道这种固定流程当中, 这明显已经不能吸引当代大学生了。

2 健全民办高校网络文化德育教育机制的途径

2.1 增加学校官网德育教育比重

大多数民办高校成立时间都相对较短, 校龄不高, 但要成为受人景仰的大学, 既要有历史, 更要有底蕴。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在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校整体的德育教育, 在官网中体现出“以德服人”气度。

首先,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树立师德榜样。优秀的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是不能缺少的, 这不仅是对大学本身的一种展示, 更能够增加教师本身的说服力和威信, 从而增强教育效果。

其次, 应该在学校网站上明确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学校网站应该明确规定对在校学生的德育要求, 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章可循, 严格要求自己, 在校园生活中有目标, 守规则;另一方面, 这种具体的条例让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更放心, 对学校更加信任, 这远比就业数据更加吸引家长的目光。

第三, 注重学生党团园地建设, 关注校友发展, 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校。优秀的大学生既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 更要有一颗回报祖国社会和母校的感恩的心。民办高校应该注重本校的学生党团园地建设, 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学生有更高层次的理想和追求。只有学校重视, 学生才能潜移默化的受影响。另外, 民办高校在学校网站上应该多多展示校友风采, 鼓励在校生努力拼搏。国外很多名校都在学校网页上有介绍成功校友的部分, 一部分可以借助这些“活广告”生动地推广学校本身, 另一方面也是对在校生很好的激励。

2.2 关注并引导学生的网络舆论

首先, 明确学校的管理员身份。民办高校不能对学生自发申请的学校贴吧、社交网络的学校主页置之不理, 应该明确学校本身的管理员身份。一方面可以阻止一些不法的广告、推销出现, 冒用学校名义导致学生受骗, 造成财物损失。另一方面, 可以对出现的不适当的帖子、话题进行及时的删除, 防止对学生产生不当的影响。现在国家已经对网上虚假言论的误传、谣传给出了明确的处理办法。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动的热血期, 正需要学校在网络上适当的约束和引导。

其次, 积极参与学生的话题、咨询。学生自发建立学校贴吧, 社交网络的主页, 主要还是由于学生心中有想法, 有疑虑, 且感觉无处求解。针对学生自发组织的话题, 发帖提出的问题, 学校应该积极回答, 给学生最明确的答案, 避免误传, 拉大学生与学校的距离。对学生提出的建议, 学校也应该关注, 在合理范围进行整改, 并在网上对学生的建议进行反馈, 形成与学生的良好互动。

第三, 应主动设立话题, 引导学生讨论。学校不仅仅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话题中, 更应该变被动为主动, 在学校贴吧、社交网络主页上设立学生感兴趣的, 有关学校建设或其他有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引导学生讨论, 继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3 将网络视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首先, 应设置专门的教师在网络上为学生组织专门的延伸教育。民办高校应该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设置专业教师在网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既填补了年龄大的教师不会上网, 没有时间上网的遗憾, 还能做到及时、有问必答, 很多重点高校已经采用这种方法, 也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回应。

其次, 在课堂上多开展热点话题讨论会。在网络教育对课堂教育进行有效补充和延伸的同时, 应当在实际课堂上对网络上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话题进行实时讨论, 用理论联系实际, 将思想政治理论赋予时代的意义, 又正确引导学生客观的分析和对待社会上出现的新现象、新看法。

2.4 增强学生活动的网络影响力

首先改变学生活动的宣传模式。时代在进步, 宣传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前一段, 北京师范大学就以拍摄争议照片的方式, 在媒体上宣传了学生新排演的话剧, 不仅在校内引起反响, 也在社会上引发了关注和争议。又如吉林大学也在人人网上发布了打雪仗号令贴, 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换一种宣传方式, 学生对待学生活动的看法也会不同。

其次增加学生活动的组织方式。同样的, 学生活动的组织也可以实现网络化, 如很多重点大学举办网络英语角, 在网上进行实时的英语对话等等, 成功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又不在网上浪费学习时间。

民办中学德育 篇5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本学期我校的德育工作在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和鼎力支持下,在全体学生的努力进取和大力配合下,教育工作井然有序。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树立远大志向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教育为主线,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努力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领导,校长负总责,各部门密切配合,以班主任队伍为主,全员参与。领导以身作则,时刻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工作中做教师的表率;建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时事政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怎样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们采用领导做讲座、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评价分析全校各班班主任工作情况,指出不足之外,提出改进要求和措施,加强常规管理的指导。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了对“红领巾广播站”、橱窗、报刊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把好舆论导向。橱窗、班报等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

(2)、规范班级教室布置。在规范班级布置的同时,要求各班体现班级特点,营造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扬学生的个性。从而加大学生课间文体活动,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

1、通过各种兴趣班小组(象棋、跳棋、剪纸、美术等)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结合学校的一校一品,为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增加学生活动时间。并以各种活动为衬托,活动形式多样,适合年龄特点。

3.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周三下午3节课为阅读课。并开展了入手抄报、黑板报评比、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三、加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狠抓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

1、开学初,我们借升旗的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号召,利用学校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等好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向好学生学习。

2、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坚持集体放学制度,做好交通安全等教育。每位班主任老师与跳线签定《班主任安全责任书》,跳线再与校长室签定《安全责任书》。并组织全校学生观看有关安全教育片,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四、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重要的德育阵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1、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教育。

活动是少先队的核心,将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体验教育活动贯穿始终,注意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抓住重大事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注重少年儿童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少先队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学期少先队大队部以教师节、国庆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以征文竞赛、校园广播、板报、德育基地、主题班会等为教育阵地,寓教于乐,着重抓好了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文明、健康地发展。

2、实行“主人教育”办学理念,放手让班干部对学生迟到、眼保键操、课间操、卫生进行检查,班级管理中注重蓄势借力,对学生放手不放任,指导不包办,创造条件让学生管理学生。如我校的“校园小督查”同学每天对我校的一些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卫生、行为礼貌、零食等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

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合力建设。

1、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访工作、开好了家长会议。在此过程中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

2、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发挥家长作用。

本学期,召开了家长会,分年级开展汇报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法,邀请了一些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来谈经验,谈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使家长们掌握了科学教育方法,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利用《家校联系手册》,每月与家长电话回访,与家长建立了经常性联系,与家长共商教育其子女的内容、方式和方法。一学期来,由于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努力,学校德育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扎实,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一学期来,无一起校园伤害事故及重大责任事故发生。以上是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的简单回顾,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务实创新,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民办中学德育 篇6

史蓉蓉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全省民办高校德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这是全省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一件喜事,也是全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省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在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江西省民办高校德育专业委员会是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下,开展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全国民办高校德育教育协作委员会和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团体会员。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团结和组织全省民办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干部和专家、学者,积极探讨、研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江西省民办高校德育专业委员会将在制订我省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科研规划,组织全省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探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民办中学德育 篇7

关键词:教育公平,民办高校,德育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三十多年从无到有的努力发展,民办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民办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大,办学层次得到明显提高,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增长力量。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民办高校共招生160.28万人,比2011年增加了6.55万人[1]。201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共计3325万人,而我国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已经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2]。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已经成为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公办高校一样承担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探索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性歧视弱化了德育功能

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实困境主要源于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总体性歧视,这一有违教育公平的社会不良风气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民办高校德育功能,使得原本基础就很薄弱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被不断削弱甚至显得无助乏力。民办高等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有悖教育公平原则的社会性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基本上没有资金投入,民办高校只能“以生养校”导致收费大大高于其他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贫困学生没有资格享受公办高校减免学费的待遇,也很难顺利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民办高校学生可以享受到国家给予的各种专项经费或者生活补助都远远少于公办高校学生[3];此外,民办高校学生的社团活动、评奖评优、社会实践机会、公费医疗都明显不如公办学校。这种不公平现象甚至在民办大学生毕业之后仍然存在,他们在考研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教师招考中往往被各种不合理的规定拒之门外,使民办高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而这些普遍存在的种种歧视也正是我国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发展乏力、发育不良甚至弱不禁风的主要原因。

(二)民办高校德育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消解了德育功能

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直接传播者是德育教师,然而由于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歧视性致使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虽然我国有《民办教育促进法》,但在现实中民办高校教师却和公办高校教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4]。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专职德育教师相对较少且流动过快,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者从工资待遇和职称评比来说觉得发展空间有限,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民办高校的德育教师工作。民办高校德育师资队伍不稳定性对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功能难以保证,阻碍了民办高校开展持续有效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不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观念性歧视恶化了德育环境

在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关系影响下,我国人们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封建等级观念,社会习惯于将一切社会事物按照标准划分为三六九等,导致社会习惯对民办高校和大学生持有观念性歧视,并且对民办高校及大学生和公办大学生区别对待、另眼相看。而社会对民办高校观念性歧视很容易导致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被边缘化,同时,由于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存在着异样的眼光和不客观的评价,甚至存在着某种歧视观念和贬低行为,很容易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价值扭曲和产生心理压力,一定程度上恶化了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环境。

二、教育公平视角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政府相关部门应保障民办高校的合法权益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指导和制度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被边缘化。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消除那些不利于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歧视制度与政策,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和政策保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充分保障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专业设置自主权,积极培育公平对待民办高校及大学生的良好制度环境,从而形成有利于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完善制度环境。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新机制

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消除歧视政策保障民办高校享受同等权益的同时,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必须要构建教育公平下以人为本的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机制,从而实现教育服务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统一。而民办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个体意识逐步完善的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考上公办大学而觉得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很容易形成自卑感而不思进取,民办高校大学生尤其需要得到微笑、鼓励和人格尊重。因而民办高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德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依靠“灌输”的德育理念,要因势利导构建教育公平下以人为本的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机制。这种新机制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强调把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调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努力满足民办高校大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学会自我发展,最终实现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在民办高校德育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者必须以平等身份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去,客观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状况,尊重和关怀学生,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优质服务。

(三)优化民办高校和谐德育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不仅面临着多元文化和社会转型的冲击,而且还面临着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观念性歧视,这种不公平的社会人文环境严重阻碍了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持久发展。如果要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水平,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宏观上构建和优化民办高校和谐德育社会环境。首先,我们可以积极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宣传功能,通过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加强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民办高校,消除社会各界对其存在的种种歧视性观念和偏见,优化和构建公平对待民办院校的良好社会环境。其次,社会人士应该要客观公正的对待民办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在就业环节中要实事求是评价民办高校大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最后,民办高校自身应加强自身内部建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使自身办学业绩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从而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主动消除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观念性歧视。

(四)提高民办高校德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素质的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仅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而且也是落实民办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任务、顺利实现民办高校德育工作整体目标的根本保证。民办高校要提高民办高校德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首先要解决好优秀德育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的问题,民办高校应解决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做到以待遇留人、妥善处理好教师的个人发展问题做到以事业留人、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好各种问题做到以感情留人。因为民办院校只有使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才能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责任感、服务感和使命感,才能发挥自身积极性在德育方法上主动贴近民办高校大学生实际生活和心理,用参与式教育理念引导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家校双向合作形成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合力

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历来都不是民办院校自身的事情,社会环境和家庭因素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民办高校的德育工作效果更强。由于每个民办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成长经历导致每一个民办高校大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感情。另外,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民办院校读书出现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情绪问题一方面和民办高校校园环境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更和学生长期成长生活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家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的话,进入民办高校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后,其就更加容易爆发出来。因而,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有社会、家庭和民办高校三方的共同配合,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立体全方面的道德教育体系,从而实现教育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孔颖,郭宪.教育公平视角下对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2]罗全,马小鸿.论民办高校德育建设的现状及改革途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3).

[3]王安忠,杨素花.构建民办高校特色德育模式初探——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7).

民办中学治校方略个案研究 篇8

1. 学校概况

Q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完全民办中学, 位于苏北古城某市南郊。创办于1998年。学校有23个班级, 1100多名学生 (其中, 初中有7个班, 约300人, 高中15个班, 800多人。高中部每个年级各有一个女子班) 。全校共有教职工111人, 其中, 教师71人。

Q中学生源质量不高。因为Q中学以高中为主体, 所以, 本文主要讨论高中部分。因为, 从招生批次看, 属市教育局划分的第三批次 (第一、二批次学生分别被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录取) ;从学业成绩看, 中考成绩 (总分为860分) 在500分左右的学生占Q中学高中生总数的75%左右, 600分及以上的不足5%, 其中, 也有部分300分及以下的学生。平均分比普通公办学校少200~300分。

2. 学校体制

Q中学的董事长不参与学校的日常运营管理。C校长为学校董事, 分管学校的财务及招生工作。学校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L校长由董事长任命, 在校长室办公, 负责全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校长下设有一个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 及教务处、团委。年级组、教研组从属教务处。

二、Q中学治校方略的个案研究

1. 面向市场、迎合家长的治校方略

(1) 诱人的教育理念与特殊的教育对象相得益彰——迎合教育市场的谋略

在目前教育的大环境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但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的“歧视” (或称“不信任”) 并未随该法的实施而消解。因此, 民办学校的招生批次一直排在第三位。而且, 只能满足招生计划的30%~40%。其余60%~70%的生源靠自主招生。学校鉴于生存的考虑, 基本上接受了前来就读的所有学生, 生源质量可见一斑 (前已述) 。但Q中学已走过了10余年风雨历程。在校生数量趋于稳定。在所招生的“特殊客户群” (C校长用语) 的现状与学校实施教育理念的匹配方面, C、L二位校长认识一致:用“成功教育”的理念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位家长”的宗旨。对于“成功教育”的理念, 在Q中学的校刊上有这样的分类:

A.育人理念:教好每一个学生, 服务每一位家长。B.办学理念:关爱每个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C.德育理念:成才先立德, 立德是成才的基础, 以爱动其心, 以严导其行, 爱而不偏, 严而不苛。恩威并用, 刚柔兼备, 暴风骤雨与和风细雨相结合。D体育理念: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 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以“健”为根本, 学生要“炼就一身钢筋铁骨”。E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运用“低起点, 严要求, 小步子, 快节奏, 多活动, 求变化, 快反馈, 勤矫正”的教学策略。

————摘自Q中学校刊

按照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观点, 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好坏只代表了学生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智力水平的高低, 而不影响其他智能的发展, 不能只以学业成绩定“英雄”。因此, 使学生成人成才、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成功教育”的理念, 与“三流生源”的“低成就”[1]群体能较好地匹配。因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成功教育”理念“闪亮登场”, 让众多为孩子中考失利、为孩子品行不端而黯然神伤的家长眼前一亮, 似乎为孩子找到一艘通往美好彼岸的“航船”。

(2) “生源决定命运、数量等于质量”——招生与控制流生的谋略

(1) 生源决定学校命运。生源关乎学校的生存, 对民办学校来说, 招生成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招生办公室由C校长“领衔”, 配有6名工作人员, 平常负责财务、考勤及其他事务。逢招生季节便全员、全天在岗。若到每年4~7月份招生旺季, 学校全体教师服从学校安排外出招生或留守值班。对于招生的重要性校领导有如下的认识。

招生对于我们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天大的事情, 生源不仅决定学校的命运, 更牵扯到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 毫不夸张地说, 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摘自5.16日上午10:00招生会议上C校长的讲话

通过以上的表述, 我们似乎能感触到招生激烈竞争的场面。招生的渠道也可谓异彩纷呈。

首先,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学校, 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报纸、电台、印制宣传广告材料、车体广告等是常用手段。创办校刊也是出于此项考虑。同时, 通过举办一些“诗歌研讨会”等外联活动, 邀请媒体参加, 借机宣传学校。

其次, 采用布点和招生代理。将全市招生范围划分为几个区, 每个区由指定教师负责联络一个或几个代理 (主要为当地的商店主或个体工商业者) 。

再次, 就是采用学生 (包括家长) 带学生的方式。每个教职工都有1~2个招生任务。能否完成任务作为下一学年续聘与否的重要参考。

招生“关乎学校的生死存亡”已成为Q中学领导的共识。若民办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是具有教育性的, 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来运作, 那么, 招生工作则完全是依据市场的逻辑来经营, 它集中体现出了民办学校的商业化特征。

(2) 数量等于质量的特殊逻辑。在学校的领导层中有这样的认识:“学生的数量就是学校的质量”。就读学生数量的多寡代表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程度。对于民办学校而言, 重要的是来自外部社会的评价, 而非教育自身内部的评价, 也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评判。这就是民办学校场域中的特殊逻辑。

在校学生的数量由招生数量和流生数量的动态结果所决定。与煞费苦心的招生相比, 控制流生则显得简单得多。

招一个学生要说破嘴皮子, 的确不容易。希望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多做学生的工作。不行把他 (她) (指打算辍学或转学的同学) 叫到你的办公室, 几个老师一起说, 一会就把他 (她) 给说晕了。多说咱们学校的好处, 告诉他 (她) 到哪里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如果到其他学校很难适应的。

——摘自6.24日下午4:50全体教工会议上某副校长的讲话

Q中学的管理者对流生问题能深刻地分析、准确地把握以及积极地采取对策, 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转学和辍学现象的发生, 保证了在校生的数量。除了稳定学校的经济收益外, 为学校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

(3) “特色”求存续——Q中学的卖点

要在公办学校所造成的强大压力和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中求得生存, 需要民办学校给自己准确定位、发展自己的特色。同时, 打造教育服务品牌是民办学校借鉴企业经验的突出之处。“特色求发展”已成为民办学校的共识。

对于何为“特色”, 学校颇费一番脑筋。

特色就是我们的优势, 我们能做别人 (其他学校) 做不到的, 即不可替代性。家长选择我们, 因为我们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比如, 1、“寄宿制”是市区其他学校没有的;2、“因性施教”, 这里有女子班能有效地防止青春期的早恋;3、成人成才, 养成学习的好习惯;4、“疯狂英语”;

5、好学生的特长培养;6、分层教学等。总之, 凡是能吸引学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特色。

———摘自与C校长的访谈

这显示了学校举办者对“特色”的独到理解, 商业运营的战略眼光及面向市场对“服务”的强调。而“特色”未必出自办学者别具匠心的教育理念, 而首先是来自社会市场的需求。

而在学校的招生宣传材料中有这样的解释:

1、Q中学是学生进步最快的学校。2、寄宿制、低收费、学习时间长、家长的压力转给学校。3、寄宿中学学生学会独立生存并远离网吧等不良环境影响。4、圆您的大学梦:“条条大路通罗马”, 学校开设实验班、女子班、艺术体育特长班。同时, 与国内外几十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整合各高校资源, 确保每位学生进入公立本科大学就读。5、读高中的必要性:高中毕业后可以读大学继续深造, 可以通过技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 总之, 人生不能缺少高中教育, 无论孩子将来如何发展, 三年的高中学习都会给他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初中毕业就选择职业教育, 过早地踏入社会, 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为初中起点的职业教育生源群体差, 以后就业层次低, 容易被淘汰……现在都是一个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读高中上大学, 即使这次中考成绩不佳, 也不应该放弃, 可以再给他一次机会, 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即使失败, 也无遗憾。

通过这则宣传, 我们不难看出学校领导者对学生苦口婆心地“劝导”, 特别是游说那些中考失利的学生来读高中, 列举了读普通高中的种种好处及对比读职业教育的劣势。极力迎合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及“望子成龙”的心理。

(4) 经济资本作杠杆——Q中学的外联策略

丹尼尔·格里菲思 (Griffiths, Danie) 的开放系统论清晰地表达了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和外围的超系统间相互影响、适应, 而且不断地进行沟通、交流。“若干扰系统间的渗透, 从而使系统‘封闭’, 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降低。”[2]那么, 在当今社会系统中完全封闭的学校是难以存续的。民办学校因其处于弱势地位更要与周围的社区、相关机构乃至整个社会积极沟通交流, 争取获得更多支持进而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一个好校长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的命题并不过分, 尤其在民办学校中, 似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保持社会与学校间和谐共处。Q中学对学生采用“封闭式”管理, 但却采取了积极的外联策略, 这为学校的生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作为市场化产物的民办学校, “经济资本”在这种外联活动中的杠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使得学校在招生时与家长不停地周旋。而出于同样的目的, 学校招收的入校新生 (主要指高一) 中, 有55%以上的是“线下生”。所以, 学校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必须解决学生 (更包括家长) 所关心的学籍问题。为此, Q中学举办者便积极地与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一些“非正式”、“不公开”的“谈判”, 采用“双学籍制”。这种“打擦边球式学籍处理办法” (C校长语) 成功解决了学生、家长所高度关注的普通高中的学籍问题, 为学校吸引了大批的生源。当然, 具体的“谈判”内容笔者无从知晓, 但“经济资本”在促进“谈判”的成功方面一直积极地起着作用。同样, 高三将要毕业的同学的毕业证问题的解决, 部分地借鉴了这种方法, 也为控制流生, 稳定在校生数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公办学校, 往往有迎不完的来自上级教育职能部门的检查、验收、监督、评比活动。而对于民办学校来说, 这个方面似乎是个解放, 但同时失去了与教育主管相关部门的联系和业务指导的获得。所以, Q中学为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每年都要“主动”地动用一些“经济资本”邀请相关教育职能部门来学校检查、指导。与公办学校相比, 民办学校除用“经济资本”的方式主动地接触“悉心邀请”来的教育主管部门之外, 还要用更多同样的方式被动地接待“不请自来”的其他政府职能部门, 如卫生部门、环保部门等等。

笔者认为, 行政部门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管理所属范围内的一切事务, 当然也包括民办学校。尽管民办学校具有私人性质, 但毕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在国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今天, 政府不仅不需要民办学校用一些“非公开”的方式来主动请邀, 相反, 应当积极地把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放在平等的位置来给予关照和支持。

三、面向特殊学生群体, “因材施管”的治校方略

1. 成才先立德——因材实施德育

(1) 校本课程的开发

Q中学三流生源的现状是, 有些学生在家里对其父母的言语不以为然, 不加尊重, 甚至形成对立、冲突;在学校, 因厌学而行为不端:迟到、旷课、早恋、打架斗殴, 甚至对其教师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 (Kurt Lewin) 的观点, 在同一环境中, 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兴趣等因素。所以, 转变这些“低成就”学生的行为必须先改变其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鉴于此, 我认为, 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应当首先着力订立校本德育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推行校本德育课程, 从而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和风格。简言之, 真正的道德教育塑造的其实就是一种风格和特色, 而且只有依赖于经过积淀形成的不同校本文化风格, 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得以实现。”[3]正确认知在学生道德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教育, 特别重视学生自信心、意志力、成就动机的培养, 促使“低成就”学生由失败心态转化为成功心理, 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机制。为此, Q中学开发了校本课程《非智力因素与中学育人》, 使之正式进入课堂, 有专职教师讲解。同时, 每位班主任教师人手一册, 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感悟、体会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强化学生的优点, 认识其不足, 增强自信心, 践行“不成才也成人”、“精神成人”的信念。帮助学生形成 (重塑) 正确的道德认知, 丰富道德情感, 从而表现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

(2) 多种德育形式的结合

做人与求知相结合, 德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在Q中学教育实践中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德育活动包括多种形式。 (1) 给班级命名, 如:鹏飞班、鸿志班、劲松班等, 增强学生的集体向心力、凝聚力。 (2) 仪式教育, 每周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 全校学生举起拳头齐诵誓词、齐唱校歌。 (3) 强化校园、班级文化和“课桌文化”建设。 (4) 参观高校, 增强学生的成才意识等。同时, 学校每个教师都强化德育的理念, 加大这种教育的实施力度。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 使学生时时处处都处于这种教育之中。 (5) 举办各种活动, 如:利用纪念“九·一八”、“一二·九运动”、庆祝国庆节和元旦等契机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教育, 组织班级篮球赛、拔河、跳绳等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强学生爱校、爱班、爱自己的意识。

2. 高要求的教师与低起点的学生——因材施教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学困生、德困生) 对其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为, 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如何适应这些学生, 然后再去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因此, Q中学在选拔教师时有别于一般学校。

(1) 师资来源广

Q中学通过发布招聘信息和招生宣传的方式向社会招聘教师, 招聘的范围面向全国各地, 其中, 包括在职教师、退休教师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 学校能够充分享受择优录取的权利。学校对有民办学校工作经验的教师则优先录用。因为, 这些教师在入校后能更快地进入角色、适应民办学校的特殊教情。

(2) 教师的入职培训严

每个人都是未完善的存在, 教师追求的目标是教师的专业化, 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必须环节。尤其在这样一个“低成就”学生群体中, 教师为了能缩短适应期、尽快融入这个集体中, 入职培训显得更为必要。Q中学教师的培训基本都定在每年8月31日学校正式开学前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时间一般持续三个小时左右, 其中, 前四十分钟给教师介绍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接下来两个多小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与本校学生相适应的“成功教育讲座”。

(3) 严要求与评估激励

教师工作态度和行为的规范对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师资建设的一个关键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Q中学制定了《教工行为规范》、《教干的八点要求》、《班主任要求》、《对教师的五点建议》、《营造规范课堂要求》、《作业规范七条》等制度, 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细则。除此之外, 学校会对学生和家长认为有问题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甚至辞退。

招办有人专门负责查课, 而且每节必查, 所以, 白天的正式课程 (辅导课除外) 若有教师因事需和其他教师对调一下都必须写申请。严格的纪律是质量的保证。但“刚性的制度要有‘人情味’”则更显智慧。

在Q中学, 激励机制多与经济收益“联姻”。除前述的招生政策外, 在教育教学方面采用如:“学生评教制”设立“校长基金”、“综合会考目标监控实施方案”、“教师教学成绩计算方案”等方法予以激励。

在市场经济大潮涤荡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 在商业化特色浓重的民办学校中, 教师与学校间的经济契约关系凸显,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归属感, 有损教师对学校的自觉认同而不能真正与学校融为一个共同体。

(4) 低要求——激发学生的自信

自信对学生的成人成才至关重要。对Q中学这些“低成就”学生如何施教?如何调整这些学生的“学业失败”的心态?

首先, 在课堂上, 要求教师采用“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机制方面注重分层教学, 由低到高、从外向内, 螺旋式上升。实行鼓励性评价, 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激励, 并获得一定的成功。要求任课教师开设“提优、转中、补差”课, 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这对学生的成绩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利于其增强自信心。

其次, 采用“监考从严、成绩从宽”的应试策略。每逢考试, 教务处、各年级组都严密组织。学生参加考试严格遵照考试工作流程, 严肃考风、考纪, 学生不能中途提前交卷, 不给学生留有任何作弊的机会。而在学生的成绩方面则处理得相当灵活, 任课教师可以在开考前一两天到教务处浏览本学科考卷20分钟, 但不能做记录。在批阅试卷时候, 全年级统一标准, 可以宽松处理学生的答题。试卷在批阅后, 教师保留, 不要求发到学生手中。

再次, 学校对每学期结束时学生的综合素质报告书 (即家庭报告书) 的填写也费了一番脑筋。

刚才G主任已经把家庭报告书发到各位班主任手上了, 这里咱要求班主任老师在填写时一定要斟酌再斟酌。事先打个草稿, 不能直接填上了事。首先字迹要工整, 你记住, 一定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 一定要看好的方面。主张报告书上不打中下等。

———摘自7.1日 (周日) 15:00第十九周全体教工会议L校长的讲话

通过L校长的讲话及Q中学对学生采取的种种措施, 我们很容易看出学校对学生现状的一种无奈。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学校领导者所付出了一片苦心。对这些“不循常规的”学生, 采用种种“不循常规”的手段, 亦不失为领导者治校的一种超然智慧。

参考文献

[1]苏斌, 吴斌.略论校本课程重要性——非智力因素教育对低成就群体的必要性.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07 (6) .

[2][美]罗伯特·G·欧文斯大 (Robert G·Owens) .教育组织行为学——适应型领导与学校改革.窦卫霖, 温建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优质中学缘何“被民办”等 篇9

正像遂宁当地知情人士所称,遂宁二中与遂宁二中实验学校、遂宁中学与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实质上都是同一所学校。而原本属于公办性质的学校摇身一变为民办学校,不说如果监管不到位及程序存在问题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起码也意味着原本属于公共教育资源的两所优质学校已经沦为为少部分人所有的私有资源了。而在公共教育资源沦为私有资源的情形下,学生原本可以享受的免费义务教育待遇也就化为乌有,国家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也就难以惠泽到当地部分学生及其家长了,学生家长经济负担被人为加重,社会民生受到影响与损害。

遂宁有关方面将当地两所优质中学变成假民办学校,当地各有关政府部门也对这种造假行为一路开绿灯,无疑也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当地有关政府部门与官员不是积极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公办学校发展,通过落实国家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减轻学生及其家长负担,改善与促进民生,而是想方设法通过搞假改制方式将优质公办学校变成假民校来谋取利益,这显然是对国家教育政策与规定的公然背离,是对学生及其家长利益的肆意侵犯,同时也是一种严重损害社会公平的现象与行为。

而当地有关方面所以能够将两所优质学校变成假民校,根源则在于有关政府部门的权力依然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所以其才能够在未经召开垒校教职工大会、更未充分听取当地民众意见情形下,顺利实现其通过搞假民校敛财的目的。尽管我国当前也出台了一些有关公办学校改制的规定,但是由于缺乏严密的监管与权力制约机制,相关规定常常难以得到切实执行与落实,于是各地时有类似遂宁这样的摘假民校现象发生。所以,要杜绝类似遂宁现象的出现,需要国家有关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规定,并通过严格监管与健全权力制约机制及发扬民主落实民众权利等途径,将公办学校改制纳入规范管理当中,如此才能避免公共教育资源流失,维护学生及其家长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高考状元何以沦为商业“玩偶”

侯金亮

最近央视《新闻1+1》关注了5名高考状元代言杭州某内裤的新闻。这5名高考状元的肖像被印在了内裤的包装盒上,谁买内裤还搭赠状元考试秘籍。笔者为这些埋头苦干并考上状元的学子们感到欣慰又伤感,欣慰的是他们终于可以赚点外快补贴家用了;伤感的是堂堂状元郎竟然沦为商家的“玩偶”,成为商业把玩的对象。

如今,对于“炒作”这个热词,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各路炒作高手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也是没有什么不能炒,没有什么不敢炒了。商家推出的商品比的不是质量、内涵、品质,而是谁更会忽悠,更会引人注目,谁的招数更新奇。于是,一阵阵商业炒作风在社会上狂刮,有炒别人的,也有炒自己的,有炒产品的,也有炒身体的……看来,炒作这玩意脸皮薄的人玩不了。

炒作高手葉舟在其所著的《炒作之道》一书中,公然宣称“炒作的卖点必须叛”。深度领会这一教义的还真不少,至少“凤姐”的横空出世就说明这点。这似乎形成一种惯例:要想扬名赚银子必须炒作,要炒作必须叛,甚至不放弃道德底线都不行。叶舟在书中写到,巴金时代,一个大作家成名奎国,怕要一二十年;贾平凹时代,要近十年时间;韩寒时代两三年足够。应该添一个:马诺时代,一句话的功夫足矣。正所谓,炒作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好几天。

炒作无往不胜,且取得一定社会共识,俨然是一副“成王败寇”的模样。兽兽、闫凤娇这些人用“非常手段”炒作成功,身价倍增,据说兽兽出场费已高达30万元,这是玩弄道德底线成功的典型案例。若一个社会中,有人竞相玩弄道德底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且获得种种利益,无疑会树立一种可怕的导向。任凭这种价值观风行社会。必然导致传统价值整体沦陷。

上一篇:内部管理模式下一篇:反思课堂教学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