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2024-10-14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共12篇)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篇1

中学德育工作的反思

中学德育教育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派一名校级干部分管德育工作。要有强有力的德育教育体系: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德育处、年级主任、班主任,坚持每周召开行政例会、班主任例会,研究和探讨每周班级管理出现问题及对策。与会者交流做法和看法,坚持每一学年召开三次以上的班级主题班会,针对阶段性出现的问题利用主题班会反映出来,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发表见解,做到每次主题班会能使学生们明白、懂得其中的道理,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能对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培训会,优秀班主任发言,讲述自己的

班主任工作经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写一篇德育论文,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水平。

一、加强校内的德育教育工作

2.班级管理规范化

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中学集体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要想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达到整个优化的目的,必须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用规章制度来制约其言论,指导其行动;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教育其思想,用健康的活动来陶冶其情操。让新生一到校,就一言一行有准绳、一举一动有规范化。例如,用班会课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本班的特点,制定班规班纪。选择以感恩、读书、明志、修身、报国等的内容召开主题班会,从而达到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思想意识的点滴渗透,促使良好班级的逐渐形成。班主

任是班集体直接而具体的管理者、引导者,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应特别重视班主任的师表作用,班主任在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民主意识、待人接物、气质风度、仪表语言、工作作风等诸多方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和学习的对象。

二、注重校外的德育教育工作

1.充分发挥学校的综治副校长的作用

每学期,我校都聘请当地派出所所长作为我校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换了几任,但每一任都热心为学校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为学校健康、安全做了很大努力。每学期定期召开安全法制讲座,以理论和实际案例剖析分析案例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处理方案,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体验、分清是非、明白事理,分辨出哪些该做的,哪些不该做的,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了遵纪守法、奋发向上的乐观精神。

2.学校、教师及家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由于校外种种

原因,校外环境不太好,校内外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实行门卫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尽量避免学生与校外青年有接触的机会,特别是每周周末,学校放电影前10分钟有学生德育短片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安保科派专人到校外巡查。

德育教育工作不是几个班主任或一个学校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把实践形成理论,把好的工作经验进行交流共享。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篇2

当今世界, 网络已经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自人类发现火以来最深刻的技术变革”, 教育领域也必然受其映射。根据笔者对南阳市三中所做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该校学生家庭的电脑普及率为93%, 其中82%的家庭可以上网, 73%的学生有在家上网的经历。有近六成学生把上网当作主要的课余活动, 排在上网应用前三位的分别是搜索资料、网络游戏和在线聊天。

科学技术历来都是把双刃剑, 网络也一样。其中, 对学校德育造成的冲击尤其值得关注: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在网络时代愈发显得苍白和无力, 防不胜防的不良信息污染着学生的心灵, 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使缺乏辨别力的学生或无所适从, 或随波逐流……

因此, 网络时代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已经凸现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为了探索此类问题的解决途径, 我们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南阳市三中组成联合课题组, 以开辟学校德育工作新空间为目的,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对网络德育这一新兴的德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笔者做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 参与了网络德育工作的全部过程。

二、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 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辅导和教导。

在客观方面, 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 自制能力较差, 必需一些制度对其行为进行规范。该校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制定了详实、具体的规章制度, 指导学生文明上网, 防范学生的不良行为, 从客观方面努力净化学生所处的网络空间。

在主观方面, 该校不再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 裹足不前, 而是直面现实, 摒弃“远离网络”的极端思想, 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全球性等优势, 大胆开辟网络德育的新天地。引导学生在虚拟网络中释放自己的正能量, 实现自己正向的人生体验。同时教师放下身段, 注重与学生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沟通与交流, 努力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

南阳市三中在宛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支持和协助下积极开展网络德育的工作实践, 具体做法有:

(一) 构筑网络德育新阵地

网络在搜集和利用信息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该校发动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搜集、加工、保存各种有用的德育信息, 建立德育资源库和网络平台, 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为学校德育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条件。该校帮助学生筛选出优秀教育网站的目录, 并利用这些网站所提供的资源开展各种专题德育活动, 使网络德育落到实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班级QQ群、个人空间展示学生个性、实行民主德育

中小学生精力充沛, 好奇心强, 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基本都有自己的QQ号, 但主要用来聊天, 该校因势利导, 充分利用这一软件工具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服务。学校及时引导, 建立电脑兴趣小组, 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由学生参与创办和管理学校的主题网站, 并在各班都建起了QQ群, 分享学习经验, 交流心得体会, 实现民主化、参与式的道德教育, 增强了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的主题网站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及时报道校内外新闻和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宣传各类好人好事, 发布学校工作通知, 并在优秀学生评选, 校园文体活动中开展问卷调查、组织网上投票。同时借鉴网易评论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回复和留言的空间, 以交流互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进来, 使他们感受到作为学校的一员, 每个人都能受到尊重和重视, 从而愿意接受学校的管理和教育, 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班级的QQ群主要以网络班集体的形式, 展示班风班貌、班级格言、班级文化, 发布近期开展的活动, 倾诉自己的心声。并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参与, 进行学法指导、解疑答难, 开展心理咨询, 将优秀的德育资源在群里共享。实践证明, 班级QQ群的建立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极大地扩展了学校德育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建好空间, 他们查资料、学外语、与同学交流、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把自己的座右铭、学习心得、生活感悟、学科知识和德育素材作为个人空间的重点内容, 使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得到了提高。

(三) 建立网络成长记录袋, 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过程性评价。课题组遵循这一理念, 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受“道德银行”和“个人征信报告”等新闻案例的启发, 指导南阳市三中创造性地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网络成长记录袋。在记录袋中,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突出学生个人成长, 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重点记录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学业成绩、参与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和公益服务等活动的内容和时数, 并由班主任在学期结束时写出思想道德操行评语。实践证明, 学生们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着自己的成长记录, 这对于我们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巨大的帮助。

(四) 利用校园网络和专用软件, 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德育效益的最大化

学校德育毕竟有其局限性, 它必须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最大地发挥其效益,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该校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留言板、校长信箱和教育论坛, 同时, 利用QQ、飞信、微信、微博、校信通、电子邮件等途径畅通学校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渠道, 搭建便捷高效的家校沟通平台。社会各界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使困扰学校很久的一些德育难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 使学校德育的效益实现了几何级数的递增。

四、对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通过实践, 我们充分地认识到, 运用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信息技术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网络开展学校德育, 是对传统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情况, 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将网络德育的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耿红卫.网络与青少年德育研究.新华出版社, 2013.

[2]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网络时代的中学德育思考 篇3

〔中图分类号〕 G41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15—01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工具,网络文化的风起云涌,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群体。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敏感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必然给中学的德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进入了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网络的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福音,它在给我们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如大量不良网站、黑客现象等等,其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学校、家庭的教育。会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专业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具体表现在:1.频繁上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了学习,不可避免地给学习造成负面影响。2.网络使不少青少年沉溺于虚幻的世界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对现实世界产生距离感和空虚感。3.过度地玩网络游戏会阻碍青少年大脑的正常发育,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4.有害的网络游戏会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对他们的人生观、生活态度产生消极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新途径

1. 构建网络时代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将计算机信息课程作为必修课。一是通过网络应用技术课程来培养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能力,使他们不去沉溺于网络中玩游戏、聊天来消磨时间。二是通过开展法律、德育课程,宣传各种法律知识,普及法律常识。结合身边实际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网站带给青少年的危害,这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结合中学生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四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健康教育,从生理上对青少年进行关注,从心理上进行正确引导,给予人性化的心理辅导。

2. 充分发挥中学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面对网络带来的冲击,中学德育课教师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德育资源加强德育教育。思想政治课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网络资源的收集既快捷又方便,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德育课教师应具有总揽全局、高屋建瓴的能力,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科学选择各类信息,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垃圾”信息,在思想上建立起坚强的“防线”。另外,德育课教师通过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课堂教育与学生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生动、直观、说服力强的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思想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

3. 加大学校基础网络工程建设。学校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设施,最好的途径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机房。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兴趣活动小组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吸引和凝聚学生群体交往,给学生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理想平台,这样既可以直接监督青少年上网,避免他们在网吧等不易监控的场所接受不良信息,又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篇4

【中文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以势不可挡的趋势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一枚铜钱的正反两面,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社会中的一个巨大的不可忽视的群体就是青少年,青少年在享用网络资源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负面影响的侵蚀,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对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和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使得青少年的道德大坝正接受着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撞击。青少年网络德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网络发展带来的现代性问题。青少年网络德育作为一个新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探讨和研究青少年网络德育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揭示青少年网络德育的现实情况,展望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探讨青少年网络德育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势在必行。本文基于青少年网络德育的主题,通过对青少年网络德育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思考,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对青少年网络德育的涵义、特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总结评述,并在总结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力求...【英文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infiltrate all areas and levels of

society.However, just 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the network also has negative side, especially when the young people spend too much time on it, the world view, outlook on life, values of the young people can be shape by the network.Thus,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Youth is a social problem, but also with network development to modern issues.Youth Network as a new moral issues prominent in front of...【关键词】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研究

【英文关键词】network moral education review based on the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综述5-6义10-211212-21Abstract6

前言8-10

摘要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二)研究的意义(一)选题的背景10-12(三)研究方法12(四)研究现状与特点

12-142、国内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与特点与特点14-2121-37特点22-2525-27

二 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网络德育的(一)网络德育的涵义21-2

2(三)青少年网络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四)青少年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27-

3131-32

(五)青少年网络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六)关于青少年

网络德育的对策思考题和发展趋势37-41题37-3837-38

32-37三 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存在的问

(一)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

2、夸大负面影响

4、研究对象的层次和

1、概念界定不统一373、实践研究有待加强38比例失调38(二)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的发展趋势38-

411、研究视角多元化,不断促进理论研究的创新392、承前启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举39-4141-43参考文献43-49

致谢49

2008德育反思 篇5

说起德育教育,我以前有一个误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认为就是班主任的事。自从我们杨校长倡导咱们要“全员育人”这个理念后,渐渐意识到德育教育真的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大家的事,大家的事,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做,才会见效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讲,一个学生的素质,不仅与学校有关,某种程度上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更有直接的关系。假如一个学生,如果家长有素养,教子有方,言行举止都给孩子起到榜样,这样熏陶出来的孩子,我们教起来比较省心。如:我经常目睹到,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两个学生随地吐痰,大多数学生很自觉,不随地吐痰,这就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呀!我作为一个助理,又作为一个任课教师,我经常有机的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我的课堂。具体我是这样渗透的:

把你的 会影响一部分同学的,他们一看到你交卷了,就焦虑了,慌张了,人家都交了,我还没答完呢,可能时间快到了,带着这样的心理答卷,肯定会影响答卷质量的,所以为了你的同学,请你悄悄的做好,耐心的检查检查自我的试卷,等大家都写完了,一起交卷,既有利于自我,也有利于大家!

德育处工作反思 篇6

本学期德育处根据学校领导指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现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

本学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上做了改革,把班主任常规、班级管理、寝室管理、食堂管理都纳入到考核里。这样提高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从而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对班级管理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在制度执行时我也发现了部分问题:

1、本制度执行起来涉及的科室、人员较多,大家的配合有所欠缺,在同一问题的认识上不够统一。

2、卫生量化分值偏低。

二、学生安全教育

1、利用每周一的班主任会议转达行政会议内容和需要加强的问题,根据学生整体情况制定主题班会,并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解答。同时督促班主任把会议内容传达给学生。(不足点:个别班主任因课时等原因不能保质保量开完班会,德育处对班会检查力度不够,)

2、发现个别学生有违纪行为时及时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处理。

3、不定期召开住校生会议,在会议上对我校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违纪行为进行指出,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进行改正。

4、邀请、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因为老师重教学任务,对本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常规工作。

1、开学、放假前后检查教室及公共区域的公物。

2、楼道及卫生区的划分、教室布置、物品摆放。

3、卫生督促、检查、评比。

4、班级日志、校门口签到的检查、统计。

5、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防震减灾疏散演练。

6、发放班主任津贴。

7、领取、发放物品(校服、床上用品、文具等)。

8、不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抽查,主要检查违禁物品、违纪行为、卫生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让他们加强管理。

9、协助班主任对范严重错误的学生进行教育。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篇7

网络信息的传播给学生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网络成为他们取之不竭的知识仓库和娱乐园地。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 互联网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它克服了地域、时间的限制, 大大加快和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 并将对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同时, 互联网与现有的广播、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体有很大的不同,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是“你说我听”和“你说我看”, 报纸杂志的传播方式是“你写我读”。而互联网是双向交流的媒体, 在目前的情况下, 它是既能写又能看和听的交流模式, 并且传播速度之快、参与人数之多、区域空间之广、交流范围之宽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通过网络, 中学生可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可以和“世界”交流。网络的便利性使得中学生在网络上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多, 网络渐渐成为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传媒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

一、利用网络传媒从内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依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 中小学校要把抓好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建设成就教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胡锦涛非常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儿童做到知国, 只有知之深, 才能爱之切, 才能使学生兴爱国之情, 立爱国之志。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 这样学生才达到刻骨铭心, 从而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利用网络传媒对学生进行国史教育, 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 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引导学生重温中国近代史,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通过网络让学生在线参观抗战遗址, 观看《南京大屠杀》等爱国影片, 通过历史事实, 让学生知道“失去祖国就会失去一切”的道理, 从而使学生真正懂得祖国的生存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真正理解“国破则家亡, 国兴则家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把个人与祖国这种“生我养我”的自然关系上升到个人与祖国共命运、共荣辱的关系上。

二、利用网络传媒从外部营造集体主义教育氛围

同爱国主义教育一样, 集体主义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对大力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 积极创建“和谐校园”, 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 运用网络可教育学生从小处做起, 热爱班级, 热爱学校, 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各种利用网络传媒进行的班级活动,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班级活动的参与不能总是局限于几个固定角色, 应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充分发挥班级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 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在校园网建成初期, 学校引导学生创建了自己的班级主页。以信息网络活动为切入点, 在班集体中营造浓厚的集体主义氛围,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在教学中利用网络媒体在线观看 (WWW.CCTV.COM) 集体项目的比赛时, 教师边观看边讲授战术, 同时, 向学生强调互相配合, 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特别是观看重大的国际比赛, 如奥运会、亚运会、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 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 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时,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三、利用网络传媒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科技人才是科学认识能力的活载体, 是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的主体。科技人才从哪里来?邓小平同志已经指出:“科技人才的培养, 基础在教育”“发展科学技术, 不抓教育不行”“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 一直到中学、大学”。在当今世界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 发挥网络的育人优势, 让学生从网上阅读科普知识, 看科学家的成长故事、科学家的发明创作等, 由此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加强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为配合学校开展“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的活动, 教师组织了一批对计算机有兴趣的同学制作校园主题网站, 进行演讲会, 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制作网站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网页制作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了解了邪教迷信对人精神的毒害, 懂得了只有相信科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才能使青少年健康地成长。这次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又提高了学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 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特别是神舟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充分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先进水平。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这一教育契机, 积极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系列教育活动。学生通过网络传媒了解我国航天方面的成就和发展规划, 学生的民主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 要强国必须先自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已内化为一种心理需求——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科技强国。

四、利用网络传媒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学阶段是最适宜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 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 我们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 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 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让这种习惯伴其终生, 使其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校园网上, 将《中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成多媒体课件。把教育的内容“做小、做细、做实”, 让学生尽量看得见, 摸得着, 具体、形象、直观地展现给中学生。同时, 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其中, 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定期对学生进行各种养成教育的网上评比活动,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的长文《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养成教育的理论、原则、方法和需要深化研究的问题, 对学校养成教育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指出: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 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过程, 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使养成教育摆脱单纯的说教、枯燥的训练, 使学生乐于参与。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篇8

摘 要: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重要影响源之一,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本文在对市县级中学生上网情况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使网络成为学校德育新方式,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有的放矢地更新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的内容,并进行全面深入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学校主体性德育的实践。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德育 体系构建 实践研究

1.引言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全球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网络通过它特有的“虚拟性”、“便捷性”、“低物质依赖性”等运行方式,飞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是新鲜事物的抢先体验者,自然很快融入其中。但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滋生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一方面,人们轻松建立新的社交圈,学生轻松实现信息资源实时获取,学校则轻松实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自律意识尚淡薄,上网成瘾、浏览不健康网站、荒废学业、传播不良信息、散步谣言等网络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中学生德育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2.中学生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者缺乏网络德育教育意识

中学阶段作为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个体一生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中学各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以农村生源为主的县级中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观念里,以传统的道德教授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传统型教师网络知识的欠缺和计算机技能上的不足使其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科技发展无法得心应手地应对网络道德问题。并且长期以来对中学生上网影响缺乏系统调查分析,对其影响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对一些负面影响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建设网络道德环境的工作上思想意识落后,重视程度较低。

2.2网络德育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中学生上网造成了多起不良事件,特别是近期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的不断增加,把学校的德育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对传统德育方式和德育效果的质疑越来越多。现实却是让人忧心的,即使有少数学校开展了网络德育课程,但还以传统的分数僵化地考查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抹杀了德育教育的功能性,而且使网络德育沦为边缘的看客。另外,照本宣科的讲解、三言两语的评价导致学生个性的压抑和德育教育效果的丧失。

3.中学生网络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本文通过对市县级高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与现实相适应、易于操作的网络德育体系,主要宗旨是参与式教育,主要措施是实践教育。

3.1基于校园网校级德育网站的建立

以学校校园网为基础建立德育平台,主要是以班级网络社区为基本元素,提供教育者和学生平等对话的空间。很多在日常生活无法开口说的话,在网络上反而变得比较容易说出口。只有教、学平等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笔者以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园网为基础,建立了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的德育网站,形成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

3.2基于移动网络的德育沟通体系

如今的QQ、微信等社交沟通软件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聊天工具,Web2.0时代的QQ已经涵括了非常多的产品服务,也是学生心灵、心理、个性展示的窗口,能够获取学生很多通过对话教育无法获得的信息。如今,QQ、微信等在中学生中普及程度非常广,根据笔者在学校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拥有QQ号的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的95%以上,家长也在90%左右。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围绕它开展各种网络社交活动,因此,注意通过QQ观察和了解学生和家长在网络中的活动,能够深层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家长个性、家庭状况,也能够对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早进行预防。

因此,笔者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学生QQ群、微信群和家长QQ群、微信群,设立了联络专用QQ邮箱,建立了班级博客,开通了辅导员微博。通过手机、学校网络室、家庭上网,构建了立体联络沟通渠道,扫除了监管和沟通死角。

3.3网络德育主题活动

建立制度化的学校网络德育主题活动,是反客为主的主动性参与式教育,必须制度化并长期坚持。如每月组织1次“辩论周”,每学期组织2次主题演讲比赛,并将班级组织责任落实到班主任,实行奖惩制度,进一步激发参与、认知、实践的热情,在深入讨论中实现德育的知行合一。

(1)以班级为单位的主题班会

以班级为单位的网络德育主题班会,具有轻松活泼、接地气、灵活多样的优点。一个班的学生和老师都比较熟悉,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笔者在学校开展以网络德育为主题的“辩论周”活动,一周内,在3个班级同时开展了《网络对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网友该不该交?》、《网络让我们变懒了吗?》等系列辩论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主体意识。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广泛查阅资料积极备战,赛场上条理清晰的陈述、激烈的辩论、敏锐的问答都彰显了网络德育深入人心,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进步”的教育目标。

(2)以学校为单位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学校为单位的主题网络德育活动是开放式的,重点表明学校立场,表明对网络德育的重视和支持。前期应广泛宣传,以海报、动员会等形式烘托气氛,取得广泛支持后进行。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为主题的系列演讲比赛,几乎人人参与,仿佛不是教育,而是一个节日。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明晰遵守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自由观,摈弃“网络虚拟,道德虚拟”的错误思想。

3.4网络时事微点评

采用灵活的方式,在上课前、课间、自习等时间,用10分钟左右时间对近期发生的网络德育有关的问题进行“时事微点评”。点评人员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观点的陈述、批判、比较、延伸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实现网络德育的生动化和日常化。一次微信群里发了一则消息,笔者就在上课前给大家播报了这则消息,让学生判断真伪,并说明理由。短短十分钟,辩论的气氛十分热烈,各方观点争相发表,在证明真伪后,学生学到了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判断谣言,并意识到谣言的破坏性和传播谣言的危害性。

4.结语

随着全球范围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进程的加速推进,Web2.0、互联网+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带来中学教育包括德育教育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者必须转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教育者应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网络德育立体系统,任何单一的、粗放的方式均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加速的多元化思想。德育工作者更应该不断认识和研究网络的特点,转变自身固有观念,中学生德育不能仅仅着眼于传统的班会课堂,更要努力构建一个容易被中学生接受的德育信息平台,才能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平台实现全面推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唐慧兴.浅论中学生网络德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8:36-37.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篇9

摘 要: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需大力推进德育模式创新,丰富德育内涵。构建学习型德育管理组织,让德育走向持续发展;构建人文德育,让德育植根人文沃土;实行德育科学化管理,提高德育实效性,从而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

关键词:中学 德育 模式 构建

德育是关乎国家前途的战略工程,是关乎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新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根据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新特点,大力推进德育模式创新,丰富德育内涵,促进德育持续发展,让德育充满魅力,是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开展中学德育背景分析基础上,对推进德育可待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当前开展中学德育背景分析

(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既为中学德育提供有利条件,也带来强烈冲击和挑战,表现如下:

第一,我国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提供更加有利条件,同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为引导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增加难度。第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教育资源,同时也出现消极因素引发价值观扭曲,为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加难度。第三,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壮大,为思想道德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先进和落后文化并存,为引导中学生自觉抵制落后思想文化增加难度。(《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咨询企鹅:242-32-352-80电话185-151-211-67)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既为德育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也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政策和制度保障,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进入10年战略机遇期,为德育发展带来新机遇。《规划纲要》把加强德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快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今后加强德育工作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对学校德育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三)中学德育有了长足发展,也存在薄弱环节,既为德育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又需我们开拓创新,不懈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观念、方法、教材、内容、评估标准等都发生变化,德育规律得到重视,中学德育工作取得前所未有发展,对社会和教育界均起到良好促进作用。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也存在薄弱环节,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思想存在;学生主体性被忽视;德育方法相对滞后;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层次性和针对性,与学生实际脱节,减弱学生主体对德育兴趣,影响德育实际效果。面对德育复杂环境和新形势,应根据社会发展对德育内容进行改革、调整、充实,德育方法进行创新,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增强德育实效性。

二、推进德育可待续发展策略

(一)构建学习型德育管理组织,让德育走向持续发展。

1.基于学校德育全面改革与发展,构建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

构建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即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基于德育发展趋势,直面德育发展热点难点,把学习力量转为管理力量。通过团队学习,凝聚集体智慧,把学校德育改革与发展决策转到依靠科学研究轨道上,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我校探索并实践“基于德育发展+理论引领+团队进行商讨+形成发展策略”的学习型校级德育管委会。每次召开会议,首先围绕德育发展进行相关前沿教育和管理理论学习,再由主讲人发言,管委会成员在此基础上,以发展难题为牵引进行辩论和研讨,最后进行梳理提炼形成德育发展策略。

2..基于学生自主发展,打造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

打造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即面向学生思想道德成长和学校德育管理的问题,以学习为动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深化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进而形成学生自我持续发展能力。为此,我校探索并实践 “基于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策略+整改提高+总结反馈”学生自主管理新模式。“基于问题”:基于学生成长、班级管理乃至德育管理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围绕学生自主管理发现的问题,由其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提出策略”:针对问题原因和症结,从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层面出发,探讨和寻找符合学生群体特点的解决问题方式方法。“整改提高”:针对自主管理分析问题,依据学生自主管理会议探讨的解决策略,进行整改,解决问题。“总结反馈”: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构建和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德育管理注入新活力,推动学校德育管理内涵式发展。

(二)构建人文德育,植根人文沃土。

1.培植德育文化,让德育工作走向文化自觉。

德育过程是精神传播和精神再生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生成过程。只有将德育上升价值层面,让师生从文化视野解读实践德育,构建学校德育场,使德育工作走向文化自觉,体现德育文化价值。利用校园文化平台,深入挖掘学校、社会、家庭德育资源,借助校园文化形式,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推进德育文化建设,扩大学校德育内涵,我校德育是教育形式,更是文化。

2.构建具有人文内涵校园文化,让德育沐浴人文阳光。

文化孕育气质,环境滋养精神。支撑中学德育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人文内涵,我校致力于人文内涵校园文化构建。第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积淀风气和文化氛围。包含办学思想、领导作风、工作意识、文化传统、校园风气、师生价值取向等。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实践“和谐发展,人文见长”教育理念,以打造人文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为共同愿景构建精神文化。目前,它已成为学校人文德育重要组成部分,转化德育工作者自觉行动,渗透德育每个环节,每位学生都沐浴人文阳光。第二,静态文化建设。我校物质环境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主题,赋予校园环境人文基因,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会说话”石头,润物无声文化长廊成为我校亮丽风景;学生用文化元素装扮宿舍,洋溢人文和谐氛围;食堂大厅张贴节俭名言警句,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文明就餐名诗名画用无声言语教会学生文明用餐。目前,校园环境已成一部立体、多彩、人文的教科书,使置身于校园的学子性情得到涵养。

3.开展生命教育,构建生命化德育。

生命教育即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追求,用它超越提升道德教育,使生命因德育精彩。构建生命化德育我们进行如下实践:一开展生命课题研究。目前,我校正开展北师大主持课题《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子课题《打造人文特色学校,探索生命教育的模式》研究,以课题研究提升生命教育内涵。二构建生命化课堂。我校把生命教育列入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师组织教学,同时整合学校教学资源,结合学科特点,挖掘生命教育元素,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三开展生存教育。开展认识、珍爱生命等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如生命追溯和地震疏散演练等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教学楼、宿舍等楼梯贴上应急疏散示意图,学校垃圾屋装扮成食品卫生宣传栏等,打造生命化校园。四开展发展生命教育。结合高中生年龄特点,突出年级生命教育目标,选取代表性生命教育内容,开展感恩生命、展示生命,发展生命等活动,使学生生命质量得到提升,赋予生命化德育更多内涵。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站在战略高度,积极构建学习型德育组织,构建人文德育,打造科学化德育,提升德育品位,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让德育焕发生命光彩。

参考文献: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 篇10

一、关爱单亲子女,促其健康成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单亲子女也日渐增多,对这些孩子的教育也日渐成为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难点。班上有位于同学他脑子聪明,但父母离婚的阴影却时刻笼罩着他,聪明的脑子不放到学习上来,平时错事不断,其他老师见了他就摇头,可我知道,他偏激的行为正是由于缺少了爱的温暖,我深知只有挚爱,才能融化这颗童心的冰层。生日到了,我做了一张精致的生日卡,经过一次次亲切的谈心,一次次活动的锻炼,一次次集体的教育,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变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二、抓好两头学生,共遨求知海洋

在人们心目中,优秀生往往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而普通生,尤其是“后进生”却因不能充分享受爱的阳光雨露而发育不良,精神贫血。我曾用我的“反向偏爱”唤醒了一个个“后进生”的沉睡和麻木了的自尊心,使他们重新奋发学习。班上有位同学才入学,就是令每一位老师头疼的学生,平时常常做恶作剧,做一些坏事,只有作业不做,闹得同学怕他,老师恼他。我通过细致观察,通过一次次家访的了解,决定采取教育,他做过的点滴好事,都在班上宣传,让全班同学都喜欢他,关心他,用集体的友爱温暖他;在学习上帮助他,让他上课时不至于“开小差”、“坐飞机”;当他在前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既指出危险,晓之以理,又耐心细致,动之以情,帮助他重新站起来,继续前进。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顽强而又强大,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处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一定要抓住小学这个最佳时期,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上,我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我还培养学生“右行礼上”的上下楼梯的习惯,培养学生无声自习的习惯等,当然,这都非一日之功,是经过了不断地巩固“正确的”和不断纠正“错误的”长期训练。。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篇11

【关键词】中学德育 环境 优化 效果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环境的产物,人同时也创造环境。学校德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德育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受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德育教学的影响,但也受到所处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我们较为熟悉的。[1、2]

一、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在中学的几年教学实践,认为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部分中学生对德育存在着误解,拒绝或排斥接受道德教育

现在许多中学生一提到德育课,头脑里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是空洞的说教。不少学生认为,那些“空对空”、“高对高”的德育理念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难以产生认同感。

(二)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使德育效果难以持久

现行的以说教和灌输为主忽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不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是由于外界的压力。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未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规律,灌输式、说教式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道德规范和规则,使其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分离,大大降低了德育实效

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最重要的德育环境在德育问题上没有形成合力,尚未形成完整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导致的结果就是5+2=0(五天学校教育效果被两天真实世界生话所抵消)。

二、造成中学德育失效和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重共性轻个性的德育观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从社会需求出发,比较重视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关注和培养,忽视了个性品质、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忽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注重封闭式的理论教育,忽视开放式的实践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实践的具体操作是以说服教育为核心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控制性和封闭性,企图通过封闭学校课堂、保留这块“净土”的办法堵塞不良信息,控制学生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理想化”的教育。殊不知,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特别是在当今开放的信息时代,控制和封闭不仅变得不可能,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不良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当今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却令人堪忧、不容乐观,宣传封建迷信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极容易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继网络之后,近几年在,在学生中又出现了一个新宠——手机短信。其中,危害最人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之间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已蔓延到了中学生中间。

(四)家庭对中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家庭教育不如学校教育那样正规和系统,但家庭教育是在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个性的影响有时比学校教育更持久和深刻。但由于一些家长没有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或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

三、优化中学德育环境,提高中学德育实效

(一)转变德育方式

在一切都讲究包装的现代社会里,有时候含蓄比直白更容易深入人心,隐蔽教育意图的潜移默化常常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也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当要求学生完成某一既定的任务时,不仅仅要求学生立即按要求去做,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情境或情感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主动、积极地去完成。

(二)优化校园德育环境

首先是优化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一一学校硬件建设。物质形态的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建筑物、生态环境、班级教室设置等因素构成的校园物质景观。其二是构建亲情德育环境一一精神形态的学校环境(软环境)。其三是构建制度德育环境一一制度形态的学校环境。

(三)优化社会德育环境

社会德育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其中经济环境属于硬环境,政治和文化环境属于软环境。在优化经济环境方面,良好的经济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四)优化家庭德育环境

一是坚持德智并举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观念。家长树立“德智并举”的素质教育新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探索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内容和科学方法。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你希望孩子在品行上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自己就要以实际行动先争取成为这样的人。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并重视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五)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在我国,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家庭德育和学校德育、社会德育有机结合,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既有益又可行,这是大德育的要求和开放性原则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少东.正确把握“四性”营造高校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J].警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9):75 77.

[3]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橱军.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1一10- 03( 3).

[5]潘宏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环境写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24(3)

中学网络德育反思 篇12

一、网络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1.可以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几千年来的人类社会创造了五彩纷呈的文明, 但在传统教育时代, 由于时空条件的限制, 人们并不能充分享受这些丰富美好的资源, 而随着快捷、方便、跨越时空限制的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教育将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网络能够让中学德育工作者及时获取丰富的国内外德育思想、理论及方法, 与传统方式相比, 网络可以使德育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和容易, 庞大的网络资源也能够直接提供给中学生各种领域丰富、易得的德育资源。

2.多媒体手段提供了更好的德育工作途径。如, 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视等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 具有趣味性, 一方面吸引了受教者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也创造了精彩纷呈的学习空间, 提供了更多精彩的教学内容,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使德育工作更加易于落到实处, 将德育工作变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

3.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增强。传统的媒介、教育方式倾向于单向传授, 而网络文化则更强调教育方和受教方的互动交流, 将个人的主动参与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 学生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摆脱了原来的教育方式, 突破了传统的限制, 不再被动地接受, 而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可以更好地主动参与并能够尽情表现自己。

二、网络发展使中学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网络冲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 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但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下, 死板而落后的说教就显得比较空洞和苍白。如今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 一味用枯燥无味、照本宣科式的呆板课堂模式来灌输, 让学生对德育课缺乏感性认识和实践体会, 空洞地记住一些理论知识, 无法与实际的道德行为相结合, 德育工作便无法发挥作用。

2.不良网络信息对于学生正确道德观念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网上信息内容多种多样, 既有健康积极、科学正确的有益信息, 也包括一些错误的、反动的、违背科学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不良信息, 信息过于纷乱复杂也影响了人的思考。不法分子在网上制造、传播病毒来破坏他人电脑系统, 窃取他人财产;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破坏他人的身心健康;还有一些人通过网络进行诈骗、涉黄、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等, 所有的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展开, 对于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干扰。

三、利用网络开展中学德育工作

中学德育面对着大多数学生上网并日益受其影响的现实, 必须正视网络时代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善于利用网络, 趋利避害, 占领网络这个学生德育的制高点

1.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 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巧妙地、大量地宣传正确的、健康的内容, 用它们来占领青年学生的德育阵地。就目前而言, 网页的更新、视频音频节目的增加、栏目的灵活多样等都是可以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形式。另外, 网站建设还要注重其实效性, 特别要及时疏导一些敏感话题和过激言论, 绝不能简单地堵塞和删除。

2.规范网络建设, 构筑有力防线。要利用技术手段, 加强“防火墙”的研制, 特别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软件的开发;抓好绿色网吧”建设, 加紧行政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的手段, 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 让一些不法网吧失去市场。通过这些举措, 从源头上截断网上精神垃圾对学生思想的毒害, 为加强学生德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创新教育形式, 使学生喜闻乐见。网络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中学德育的现代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黑板加粉笔的德育模式, 在中学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加以创新, 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 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 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 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从而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4.培养优秀人才, 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要求。很明显, 一个不懂得网络的教师, 自然不会利用信息网络和技术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一个不懂得当代科技知识的教师, 也不会和学生有多少共同语言。因此, 学校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教师进行有关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具有德育创新的技能, 以适应新形势对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

总之,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 一定要认清班主任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定要认真分析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正视网络的负效应, 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采取积极对策, 真正取得中学德育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感恩晚会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海边游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