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共9篇)
浅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篇1
浅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学校园网络建设目的:建好校园网络有利于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建设校园网络应做到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建网工作思路:两个现代教育技术系统,四个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加大校园网络应用,各部门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组织成立课件制作组,组建校园电视台,对师生进行信息
技术培训,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多方位多渠道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关键词:中学校园网络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校园网络应用,师生信息技术培训
正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里首先要求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网络化。在中小学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将大大提高办学效益,而计算机及校园网络建设是中小学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重中之重”。普通中学已经有必要而且可能建设校园网络。现在许多省重点中学在建网工作中做了不少探索。我校作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也高标准地建设了季延中学校园网。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与管理中得出:首先要建设好校园网,同时也要努力用好校园网,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资源在计算机辅助管理中的作用。
一、中学校园网络的建设
1、建好校园网络有利于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
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已经逐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建设校园网络增强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推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网络资源共享能让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Internet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信息源泉,从而让师生有一个学网、用网场所,能尽快适应现代化技术教育。
2、建设校园网络注意事项:
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校园网络建设更不能搞“一哄而上,一刀切”。在建设中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到:经济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原则。“物美价廉”同样适合于建设校园网络,不能盲目追求形式,盲目攀比,要做到经济实用。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应用,应该对学校师生进行必要的培训,鼓励他们多应用校园网络于日常教学生活中去,不能只是为了学校“达标上档次”,而让网络单纯成了参观的对象,让资源成为摆设。
3、校园网络具体建设实践:
下面以晋江季延中学校园网络为例简单阐述校园网络具体建设的一些做法:
A.操作平台的选择
采用Novell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和MicrosoftWindowT4.0网络操作系统相结合。
B.网络的布置
在网络的布线方式上采用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相结合的方式:
在综合楼与教学楼之间采用10BASE50Ω阻抗的同轴细缆线连接的总线型拓扑方式。在同一幢大楼内采用五类双绞线和100/10Mbit/s集线器(HUB)连接的星型拓扑方式。这种结构的局域网络故障检修容易,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增加或拆除一个站点,使网络的扩展和站点的搬移非常容易。
季延中学校园网络综合形成了两个现代教育技术系统(交互式多媒体校园教学网络系统和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四个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多媒体电教中心、电子备课中心、计算机教学中心、语音教学中心)它们为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交互式多媒体校园教学网络系统:综合楼拥有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与教学设备,五楼主控中心,拥有控制设备一套,电视编辑机一套,电脑、VCD机、录像机各6台,摄像机2台,各教室终端拥有34寸彩电和遥控接收装置,教师可以在各教室里利用遥控键盘操作控制五楼主控室电脑等其他设备,能综合有效利用有线电视节目、教师课件、录相、VCD于教学中。
(2)校园网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校长管理系统为首的办公管理系统下设教务管理系统、后勤工资管理系统、政教处工作系统、保卫处系统。能为学校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管理信息,实现学校办公自动化。本系统是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核心系统,它让校长及其他领导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考虑学校的发展大计。教学服务系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5间,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等。季延中学图书管理及电子阅览管理系统,录入电脑的图书超过十万册,学生开架借阅图书,大大增加了图书的流通量,提高了图书馆的效益。另外利用互联网络通信系统,师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3)四个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①多媒体电教中心
包括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理化生电教室和多媒体梯形教室,分别拥有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仪、计算机、DVD、录像机、音响等。
②
电子备课中心
配置联想计算机17台,服务器2台,数码相机、刻录机、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专用设备。
③计算机教学中心
高标准配置学生计算机教室两间,拥有586学生用电脑128台,教师用电脑2台,专用服务器2台,并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平台,能实现广播教学、语音教学、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等功能,从而让Windows环
境下的计算机教学变得轻松高效。所有电脑联成Novell网和NT网,两间电脑室,均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
④语音教学中心
包括AACV─2000型多媒体语音室一间,设有64座位,每两个座位之间配一台显示器,既可进行语音教学,又能满足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本中心还配有64座位AAC─1100型语音室两间。
(4)一个多媒体资料库
本资料库拥有大量成套化、系统化的,内容涉及各学科的教学录像带、VCD片,多媒体光盘、录音带等。同时还有专人负责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各年段、各学科所需要的试题、素材、CAI课件等资料,从而满足了广大师生对资料信息的需求。
二、加大校园网络应用,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
校园计算机网络只有硬件设备不行,为了更大地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必须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应用,加强师生的信息技术培训。季延中学在加大校园网络系统投入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我们学校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各学科组织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带头学习和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将网络系统应用于教学。他们最先“由浅入深”采用“拿来主义”,借鉴和使用现成的VCD、录相带、教学辅助软件、其他兄弟学校的课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现在我们学校如果开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说课比赛必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大家也普遍欢迎与赞同。
(2)组织成立课件制作组,由主管教学的郭英伟副校长领导,一批有经验的教师自己开发制作课件。同一个教研组的课件制作成员分工协作,由精通Authorware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老师负责程序设计,一批有经验的老教师负责编写脚本,有时美术教师还专门进行美工设计。现在他们基本掌握了Powerpoint,Authoware,几何画板等制作课件的工具,能够制作出丰富多采的多媒体课件,并通过校园网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全体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人员和师资培训应成为经常性和主要的工作。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
(4)加大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范围,组织成立校园电视台
我们学校利用网络系统主控中心的电视编辑系统,自己编辑制作电视节目,每天对学生进行播放《新闻30分》、《今日说法》等节目。每周至少播放一片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教育片,还定期播放校内新闻和好人好事。另外学校还经常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召开电视会议。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
为了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还必须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DDN专线(128K)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http://www.jjjy.net),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学校的网络二期建设也已经开始,学校内部校园网覆盖到各宿舍楼,主干光纤连接,并用高速宽带网与互联网连接,未来校园网络将更加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辅助管理。
总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普通中小学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加快进行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应用校园网络,让校园网络在计算机辅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秀强梁启荣《中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初探》;
2.钟玉琢《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好范文整理)
浅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篇2
一、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1. 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今天的社会。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前天、昨天、今天是一个完整的系列, 又是相互衔接的链条, 前后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例, 客观地讲, 历史是螺旋上升式向前发展的, 但有些学生缺乏历史知识, 消极悲观,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认识不够, 信心不足。只看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 却不知道它们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和所使用的手段。尤其在当前, 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 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中,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增强对资本主义侵蚀的免疫力, 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因此, 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观教育显然极为重要。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突出先民的爱民思想和爱国行动,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信心;深刻体会近代百年灾难深重的民族屈辱史, 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唯一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看待今天社会的发展现状。
2.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历史课虽不是心理健康课, 但在塑造人格方面, 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 会涉及历史上各类人物的范例, 它们对中学生的人格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 诸葛亮的励精图治, 包拯的铁面无私, 海瑞的清正廉明, 祖冲之、沈括的刻苦钻研, 以及无数先辈坚贞不屈的气节等, 这些正面人物更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正如黑格尔所说:“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道德的教训, 不肖说, 贤良方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类的心灵, 又可以做儿童的道德教材, 以灌输善良的品质。”“知识教育是基础, 人格教育是核心, 文明教育是相对人一生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 人格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3. 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历史包含有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化遗产, 包罗万象, 纵横千年, 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 教师此时的正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比如, 教师在讲述中国文明的起源时, 学生知道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山顶洞人, 他们都是为了生存而群居在一起。这就说明人类从刚产生开始, 就不能脱离社会这个整体而单独存在。所以, 一个人想生活好, 除了个人的努力还必须要学习怎样与他人相处, 妥善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不能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例子在历史教材中还有很多,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不断进行发掘。
开展历史教学的价值观教育能让中学生不断摒弃成长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 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今天的社会, 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 从而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也能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推动中学历史教育向纵深发展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 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精神支柱和生活习惯, 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中的中学生, 能够广泛吸取校园文化提供的营养, 进而加深对历史故事及历史进程的理解, 使中学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向纵深发展。
1.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引导, 来接受特定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有目的筛选大众传播信息及文化知识。校园文化无论从内容、方式甚至是形成的环境, 都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发展, 因而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通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和不失时机的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陶冶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 给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土壤, 同时抑制那些不良心理、行为和习惯的滋生, 使他们在校园文化的正确导向下, 选择社会信息, 接受先进思想, 逐步健康地成长起来。健康、和谐的中学校园文化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全面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 从而使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走向深入。
2. 校园文化具有育人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 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 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受到熏陶, 积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 能锻炼和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如说话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与历史教学的价值观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 校园文化具有规范约束功能。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道德品质具有规范作用。能促进集体和个人思想品德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引导中学生认识自己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提高道德生活的自觉性。有利于实施人文教育和校园人文精神的培育, 使学校师生员工懂得如何做人。中学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历史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从这一点来说两者的目标不谋而合。
4. 校园文化具有凝聚释放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创设环境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使受教育者受到陶冶和感染, 使学校师生员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使学生学会关心集体, 关心他人, 弃恶扬善, 并按照共同的价值趋向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体现出积极的人文精神。使全体成员紧密地团结在集体的周围, 朝着学校的总目标前进, 而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价值观教育的升华。
三、当前中学历史价值观教学的现状
当前, 有些人对中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终极追求, 它直接左右着人的行为方式和方法) 的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教学就是为了考试升学, 不考就不学。历史教学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备考课”, 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根本上背离了历史学科的本质。《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 中学历史教育应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核心, 以关心学生精神世界和人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为根本的教育, 否则将难以走出目前的困境。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与校园文化有着相同的切入点和归宿, 那就是通过教育学生, 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进而指导其行动,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浅析中学校园网建设规划与应用 篇3
[关键词] 中学校园网 规划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 学校园应用
本世纪将会是知识与经济的时代,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势不可挡,迅速延伸到国防、科研、经济等各个领域,也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正处在一种与工业化时代不同的教育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中。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将会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等方面产生重大变革,教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被拓宽,教育的各种资源被极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新型的教育模式将会从这里诞生和成长。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是推动教学质量改革、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因此,从长远看,规划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校园网建设的目的和必要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校园园区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主要表现在:
(一)校园园区网信息系统是“校校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和协作工作的基本工具
(二)教育信息量的不断增多,使学校、家庭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和教育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同时,是否具有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信息社会下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软件、教学管理软件、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多媒体系统也迫切需要网络环境。
(四)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可能依靠某一方面的变革来促成质的变化。人们已经意识到,当前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所需要的人才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它为实现教育的整体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尤其是网络技术,它正在促进教育系统的重组和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因此,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更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推进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以及教学评价的信息化进程。
二、校园网的规划策略
(一)校园网的设计原则。校园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网的规划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统一起来,把服务教学作为网络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的原则,实行“整体规划、健步实施、逐步到位”。
(二)校园主干网的造型。校园网工程主干网是整个网络数据信息流动的动脉,是决定校园网的整体性能和能否达到校园网功能需求和应用的关键。目前,校园网流行的三种高速网络技术是:传输(ATM),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交换式以太网。前两种网络皆因造价相对昂贵、管理复杂而用的较少,以太网则以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建网技术,也是目前校园网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网络造型。
三、校园网的基本框架
(一)校园网的功能目标。校园网从功能架构上来分,大致分为对内部分、对外部分和信息中心。对内部分主要是指校园Intranet,主要包括多功能教室、网络教室、电子读书馆、电子备课室、办公室和广播室系统的建设,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对外部分包括与Intenet的连接、卫星宽带数字网的连接、与其他兄弟校以及上级主管的连接,提供家庭和移动用户的接入服务等,而信息中心则是这两部分的桥梁和核心,担负着整个网络系统的管理和安全工作。
(二)校园网络解决方案。校园网方案紧紧围绕教学和管理两个重要环节。教学方面采用数字广播教学系统,管理方面采用百兆或千兆速以太网,应用功能模块化设计,同时通过高度软件化的集成,使整个校园网系统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可以最低投资成本,最大限度发挥校园网各项功能、提高教学水平,是目前性价比较高的校园网解决方案之一。
四、校园网建设和使用过程上的若干问题
校园网建设总的目标是: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以校园网络为支持环境的计算机综合应用平台,使之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校园网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平台在对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方面起积极作用,扩大学校的影响。目前,国内在校园网规划建设、功能发挥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硬件建设问题。一些学校由于对网络技术的发展缺乏认识,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盲目追随潮流、注重规模,有的甚至互相攀比,学校投入多、浪费大,校园网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教育资源问题。校园网信息资源的多少及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校园网的利用效率,一些学校在校园网建设中只重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建设,教育资源匮乏,而且可用性差,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融合,致使数万元的校园网设备竟成了一种高档摆设。
(三)思想认识问题。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有待更新,有的仅把教育信息技术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标志,或者作为课堂表演的点缀,更多的同志则是对校园网建成后,我们就做的工作不太熟悉,工作无从下手。
(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问题。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同学科课程的整合上来。而我们的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上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上,多数教师还比较陌生,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学科间在应用的程度和水平上也很不平衡;在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上层次不够,系统性不强。因此,要想把校园网利用起来,培训是关键。应对全校教师分层次,分组别,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
(五)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问题。学校内部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校园网络功能的发挥。一方面需要他们维护校园网络各种设备,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终端、网络线路等,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和电能;另一方面,需要他们加强对全校师生网络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很快适应这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校园网应有的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校园网络环境的建成,无疑使学校的硬件环境上一个新台阶,为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然而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还任重道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连聿《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山东淄博市桓台实验小学交流资料 1998.
[2] 姜荣根《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与建原则初探》《实验教学与装备》1999年第4期.
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篇4
xx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虽然地处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但作为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一方净土,校园文化建设是我们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又能彰显师生个性,弘扬民族文化。所以,加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在农村中学任教8年,认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还不容乐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倾向:
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目的“功利化”。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的等同于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政治运动而进行的;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大多数情况下把它作为学校的形象工程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道“风景”,因此,不惜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张旗鼓的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布置校园,搞硬件建设等。这样的做法具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学校育人品位的目标。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片面化”。我们对一些农村学校调查得知,有大部分学校只注重了学校硬件、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物质文化建设,但制度文化建设弱化,精神文化建设一片荒芜;有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顾此失彼。其实,校园文化建设仅从某一方面着手,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主张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充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庸俗化”。目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普遍缺乏核心校园文化理念,大多数学校依然存在生搬硬套,特色不突出的现象。有的学校标语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画像、警句格言过多,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导致师生熟视无睹,形同虚设;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但落实不力。这样的校园文化既不能体现学校特色,又无法保证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
四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激进化”。现在,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热”盛行,一些学校为顺应要求急功求利,“大跃进”态势明显。这实质上与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提炼和形成。
五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骨干化”。据了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多数学校的参与者主要是学校骨干和一些先进分子;教师中对此持观望或被动态度的不少,热情不高;学校活动单一,学生参与少,几乎呈被动的接受状态。显然,这样的校园文化无法让全体师生认同,难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二、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那么,如何实现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呢?
一是理念统揽,形成合力文化。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因此,校长要从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律,综合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对自己的学校做出全局性、长远性的规划,并将这种思想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描绘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用理念去统率和指导学校的一切,形成一种具有鲜明理念内涵的文化整体合力,产生强大的教育冲击力。
二是个性塑造,彰显特色文化。有专家说:“有个性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因校制宜,不要盲目攀比,力求突出特色。学校特色是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要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关系,形成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气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个性塑造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照搬,避免千校一面;三是特色设计应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的文化精神,形成新亮点。
三是继承拓展,弘扬传统文化。据了解,许多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时代在发展,老校也不能一味的躺在传统上睡大觉。最好的方法是在传统中融入新内容,在新内容中又折射出传统的光芒,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接轨和协调。因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珍惜学校传统,认真撰写校史,开辟学校发展展览室、让师生了解校史;二是科学谋划学校远景,向教师介绍学校的未来前景、办学方向,增强校兴我荣的使命感;三是举行学校文化艺术节等有意义的活动,以传承学校的价值和信仰,引领师生为价值而人生;四是多宣传先进师生的典型事迹,以弘扬其精神。
四是分布推进,构建过程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办学者的办学理念形成——人员选拔——-师生认同吸收的过程。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财力、物力等一定的条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不少农村学校还很难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就需要科学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分步推进,保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实现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现实可能性的机结合,从而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五是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涉及面广,事实上不可能全面出击。农村学校必须在目前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已有良好基础的前提下,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制度文化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因此,学校应着力于和谐统一的制度建设。学校的制度建设要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力求做到合乎政策法规、体现人文关怀,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清晰地表达在规则中,使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与学校精神相一致的思想行为,把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从而形成强力的“教育场”。同时,要积极谨慎的推行在职教师的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盘活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努力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绩效挂钩,从而焕发了教师的教育热情;要改进教育教学和教师评价机制,打破以“学生成绩”定工作教师业绩的旧观念,真正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内化教师的教育行为。二是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那么,如何去加强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呢?一是注重“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二是组织好体现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各类典礼和文化活动,如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诗教活动、礼仪教育、爱心捐助活动、星级评比、“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等;三是协调好学校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大力改善学校中的沟通渠道,充分发扬民主,信任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追求一种认识上统一、感情上融洽、步调上一致的人际氛围。通过以上重点建设,寻找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最后带动整体文化建设工作。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 篇5
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受遗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三方面影响。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既有社会文化的一般特征,也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它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外部条件,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孔子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古人对德育的重视早已源远流长。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学子极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影响,比较急功近利,思想也尤为开放。在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德育建设须依托校园文化为媒介,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学校一要抓好课堂政治教育,二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净化心灵,陶冶学生道德的场所。以文化为搭台,德育来唱戏,让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报刊、文化长廊等为传媒,塑建“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氛围,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智能提高的载体。
泰戈尔曾况:“教育的目的更应当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背负沉重的学习任务,知识面相对狭小。为了改善这种境面,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传播功能,大力开发校园文化阵地。如开展人文讲座、知识抢答赛,各社团组织的社会调查、书友会等。学生在超出班级、年级的人际接触中,共同探讨学习、生活和人生的话题,弥补了课堂知识的不足和个人认识的单一化,有助于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发挥校园文化的人文性,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展示平台。
3.校园文化建设能促进学生体育精神的发展。
娱乐性的校园体育活动能把学生从疲惫的学习的状态中转移到文体活动的欣赏点来。“一张一弛为文武之道”,它不仅点缀了师生的生活,还起到“以育醒人”、“以育美人”的作用。形式各样的体育竞赛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体魄、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学习神经,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竞争、合作、人际交往。
4.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美育是不可缺失的一根柱子,它具有感性与理性、情感与励志相容性的特点。学校应常把高雅艺术引进课堂,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的鉴赏水平、增强他们对低俗与高雅、美与丑的辨别能力,认识到时代精神的含义。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规划和投入。学校领导要认识到“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德育为先能否贯彻,关系到学生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学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量身裁衣”,制订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时,要保障校园经费的投入,设立专门的活动场所,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学相结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找到理想的归宿。否则,一条腿走路,必将行而不远。如浙江某中学,充分利用了本地的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有意识的与儒家文化相融合。
第三,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任何文化都具有教化、影响心智的功能,校园文化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思想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如“让墙壁说话”,随处可见的古今教诲,励志名言,使学生置于浓厚墙壁文化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文化陶冶。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要师生共同参与。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是校长“拍脑袋”的事业,冷冷清清。校园文化建设尤其离不开教师参与,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能幸福。校园文化建设要集思广益,唯有让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才有活力,才能持续发展。
第五,适度超前的原则。“人的活动总是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表现出一种超越性”,“文化必须变得更有动态性,更注重未来”。唯有适当的超前,校园文化才能在体现社会文化发展主流的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与社会文化相比才领先一步。通过这样文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使之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从而进一步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浅谈 篇6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思想教育的开展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生活中的影响和熏陶也能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逐渐被高校重视起来,各高校开始有意识的利用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营造更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园文化。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此本文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高校工作的两个不同范畴,但二者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良性发展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二者之间即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又拥有很多的相同点。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任务目标上具有同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国家政策和世界形势,树立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利用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内部的一切的人员、物资和活动促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文化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更健全的人格,辅助素质教育的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看出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给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此在任务目标上具有同质性。其次二者在目标对象上具有同质性。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文化建设针对的主要对象都是在校的高校学生。而且都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积极的引导,本质上也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因此在目标对象上具有同质性。同时二者在最终的作用效果上具有一定的同质性,都是对让青少年人生选择更正确,行为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而且不管是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任一方面取得效果,都能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最后二者在研究领域方面存在一定的同质性。虽然说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实际上可以发现二者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都是通过思想文化对学生的精神产生影响,而且思想文化的内容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从而通过这些科学理论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武装,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导。
2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2.1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教育之间共同发展缺乏重视
虽然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教育之间的一些联系逐渐为人所知,但大多数高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还是习惯性的将二者作为两项完全不同的工作进行。导致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同时学校对于二者之间的重视程度也存在着不对等的现象。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都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授课。而校园文化往往还停留在文化环境的营造上。例如在学校张贴一些标语,或者是在教学楼内的走廊上展示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更加注重这些文化形式的构建,忽视了校园文化实质内涵的传播。从侧面也反映出大多数学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缺失。
2.2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滞后
一项行为决策的实施需要理论基础作为指导,然而目前无论是高校工作人员还是相关研究学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出统一的结论。有人认为二者应该被放在统一的管理层面对相关工作部署和设施布置进行统筹安排,这样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思想健康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然而也有人认为,二者虽然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的同质性,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因此只需要各自独立的开展即可,并无必要将二者联系起来。这种观点上的争论,给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开展带来了阻碍,一些学校也对此持保守观望的态度。
2.3外来文化的冲击
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长服务的。然而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我国意识形态权威、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职业选择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2]。尤其是青少年尚处于正在发育的不成熟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以往他们只能接受学校教育中正确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熏陶,但是在当今社会他们有太多途径接触到各个国家各种各样的思想理论和思维方式。为此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4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为思想教育中对学生思想进行有力的指导和把控带来了麻烦。众多网络信息未经筛选就大量被发布在了互联网之中,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虚假信息和错误价值观的侵袭,而学校和家长对学生接触互联网的监控力度十分有限,因此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互联网上一些错误观念的引导下走入歧途。而且互联网各种丰富有趣的信息和游戏让学生对承载校园文化的一些形式和活动不屑一顾。所以能够看出互联网发展某种程度上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2.5缺乏专业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多是由其他学院具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储备的教师兼任的,而很少能够聘请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所以教师的相关专业素养不足,从业教师的稳定性也较差。校园文化建设则更是由学校管理部门根据一定的主题通过一定的物资和活动,而缺乏专门的相关人才。一旦将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专业人才将变得更为缺乏。如果不能对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进行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让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发挥出来,就很难共同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这一最终目标。
3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发展的改进策略
3.1建立和完善共同发展机制
要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发展,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充分认识二者互动促进的行为方式,了解机制运行中的所有影响因素,为机制的运行提供充足的动力,才能够让二者更好地相互促进和谐发展[3]。首先利用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既能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也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在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教授相关法律知识时,可以通过学校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模拟法庭或举办法律案例知识讲座等等。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形式,提高学生对遵纪守法的重要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也让全校形成学习法律知识的热烈氛围。
3.2丰富载体,提高宣传力度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是校园文化的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宣传阵地。为此要促进二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也需要丰富载体,从而扩大校园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首先应给充分占领学生经常使用的各大新媒体,例如成立专门的校园新闻网站,对学校内的重大事件及国家层面的重要精神以及优秀品质的代表进行宣传。同时利用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相关的知识进行推送,并在线上举办一些相关的小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此外还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及时和学生交流互动,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更好地引导和把控。
3.3发展主体,增强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不能只通过课本知识和宣传标语实现最终目标,要真正动员全校师生参与进来,发动集体的力量,才能够使二者真正发挥出巨大作用[4]。为此首先学校党政工团干部以及辅导员、班主任、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作为开展此项工作的主题,并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然后再从教职工和学生队伍中吸收接纳优秀的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队伍。最后加强所有队伍内队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合作意识,从而再形成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水平。
4结束语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 篇7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 是在中学校园内呈现出的, 以中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符合广大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学校体育制度文化和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服装、体育师资等; 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体育课制度、大课间活动制度、体育竞赛制度等; 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
二、推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学校体育不但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增进学生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还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学生正处在个性的形成期和品德的养成期, 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丰富的体育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并为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良好品德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 搞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具体构建。更重要的是, 搞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反映了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三、开展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其和谐的育人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风貌, 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 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换句话来说,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离不开中学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
基于上述认知, 我们提出以下关于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 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这是建设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要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和谐·健康·快乐·安全”的主题, 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的文化先进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和教育学生。
2. 弘扬“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为依托, 紧密贴近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方针, 把学生的健康放到第一位, 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 建立和谐高效的管理体系
和谐高效的管理体系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果显著的学校, 必定有一个和谐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以主管校长为核心, 各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科学管理体系, 从而保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稳步实施, 真正满足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需要。
4. 做好规划部署, 适应学校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积极规划, 整合资源, 保障到位, 逐步实施。发展规划还要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部署相适应, 着眼于形成一个宏观布局与微观协调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校园体育文化的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而学校发展的同时又会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者相辅相成, 并行不悖。
5.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学校要充分发挥运动会、各单项比赛、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不断创新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以便调动广大中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这样一来, 就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并在运动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激情, 同时也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性格, 培养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
6. 高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和学生同玩同练。不但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活动氛围, 创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沟通师生感情, 还能锻炼教师的身体, 缓解工作压力, 增进健康。体育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 教师 ( 尤其是体育教师) 的指导、保护帮助就显得极为重要。
7. 因地制宜, 建设有特色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受到各个中学办学条件的制约, 决定了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 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选择那些适合本校实际, 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在此过程中, 要突出科学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要求,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努力锻炼学生身体,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 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四、结束语
中学语文与校园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校园文化;精神品质
蔡元培说:“我们每每在听了一支歌,看了一张画、一件雕刻,读了一首诗以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四周的空气变得更温柔,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包括阅读在内的语文教育,就有着这样浸润人心的力量。然而目前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虽然我们极力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甚至脱离文本而拔高情感,却忽视了大语文环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大语文环境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性情不断陶冶、情感逐渐丰富、精神领域不断开拓和深化的过程,这使得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文化氛围,它是学校内在的精神力量,“具有教育、导向、激励、凝聚等功能,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不可替代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语文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重要作用。
一、通过语文教育,构建大语文环境,使校园环境更加优雅
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其作用如“桃李不言”,却是长期的、隐性的,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紧密。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而通过语文教育能够使校园环境更加优雅。语文教育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美化校园环境:第一,拓展读书空间,把书本搬上墙壁,充分利用校园的墙壁、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发挥育人功能,建设高雅的校园环境。以论语、礼记美化校园墙壁,把坚硬的墙壁变成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多孔的海绵。同时,引导学生设计好板报、墙报、宣传栏的内容,如摘抄诗歌、名人故事、格言美句等,使班级校园环境更加高雅。第二,创设高雅的听说环境。如利用校园广播诵读美文、进校说好普通话、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创设良好的听说环境,让学生敢说话、能说话、会说话。第三,办好《春芽》等校园报,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提高学生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良好的听说读写环境使学生耳濡目染,既陶冶了心灵,又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二、通过语文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种语文实践不仅局限于语文课堂的听、说、读、写,还应包括各种各样的语文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是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能够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展现自己的特长、发掘个人的内在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校园凝聚力。语文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能够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质,使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首先,多种形式的语文阅读,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阅读既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内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还使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其次,以语文活动为依托,创办的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展现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通过语文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品质
校园文化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所在,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这种精神教育、引导、激励着全体师生,有着无形的凝聚力。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也是如此,一个弥漫着文学气息的校园,其文化品位自然高雅,所以通过语文教育一方面能够直接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而展现出内在的无形的引导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语文的这种引导力主要是体现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个人文化素质的提升。学生往往在阅读一部好书后与书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与其同乐同忧、同悲同喜,从而在经典的世界里有了自己的是非曲直、善恶假丑的评价标准,同时学校宣传橱窗栏、墙报标语无一不对学生起着警示作用,时刻激励学生以名人、伟人、贤人、圣人为榜样,不仅培养了自己的人文情怀,提升了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从而提升整个校园文化的精神品质。
王小波曾说看到傣族少女“穿着合身的筒裙婀娜多姿地走路,我不知不觉就想跟上去,阅读带来的快感可以和这种感觉相比。”良好的语文教育也会引导学生自然地追随其后,通过语文教育能够使校园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精神品质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篇9
内容摘要]用好校园网的关键在于应用系统的建设,特别要把服务教学作为网络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我们充分挖掘校园网的功能和效益,选择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学校园网络发展新思路,让老师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网在教学应用方面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老师们和同学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校园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合理规划网络,开发类型齐全、信息丰富的校园网信息资源体系,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教育应用策略。[关键词] 校园网规划,资源库,培训,应用。
我们从校园网建成伊始就意识到,用好校园网的关键在于应用系统的建设,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比校园网本身的建设更重要也更困难。必须大力开发校园网的各项功能,使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发挥突出作用,才能改变全体教师的观念,让大家认识到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对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将教学应用系统建设作为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强化网络管理。经过几年的努力,老师们已经感受到校园网在教学活动中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在工作中对校园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我们的体会是:网络环境是基础,教学资源是核心,人员培训是关键,全面应用是目的。
一、合理规划网络,给师生一个友善的备课和学习环境。
网络建成以前,由于设备有限,常常是多位老师或学生使用一部电脑,老师们和学生的文件资料只能存放在毫无安全保障的本地磁盘上,文件资料时常被无故的删除或修改,这些问题常常困扰老师们。网络建成之后,如果没有合理的应用规划,仍然发挥不了它的功能和效益,若能让老师和学生拥有自己的网络帐号,并且成功登录,以上的诸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我们使用的是Windows NT操作系统。为了充分发挥Windows NT强大的域用户管理规范,我们做了合理的规划和配置。
1、主域服务器规划
主域一:“teacher”,用于教师登录和教师文件服务,拥有教师服务器、备份域服务器、资源服务器和图书馆服务器各一架。
主域二:“student”,一架高性能学生服务器,可提供给180架学生机器同时登录。
主域三:“liuzhong”,用于网站服务,包含有Web服务器、代理服务器、FTP服务器各一架。
2、域用户组规划
校长组:校级领导的隶属组。
处室组:办公室组、教务处组、政教处组、教研室组、总务处等组的上一级隶属组。教师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物理组、化学组等各教研组的上一级隶属组。班主任组:班主任的隶属组。
网页制作组:“liuzhong” 域上的用户组。
学生组:初一组、初二组等各年段学生组的上一级隶属组。
3、域用户规划
每个老师隶属于教师组和各自的教研组,由于学校领导和各处室人员均有兼课,有的老师既是任课教师又是班主任,因此同一个老师可能有双重或多重身份。
4、个人存储空间规划
使用用户环境配置文件,创建各个用户组的登录脚本,让老师登录网络之后,自动映射出自己的网络驱动器。建立全校的教师公共交换区和组内交换区,便于信息交流。例如电脑组成员登录脚本内容。net use w: //ntsvr4/电脑组$ /yes net use x: //ntsvr4/公共交换区$ /yes net use y: //ntsvr4/共享数据$ /yes 使用三个隐藏的共享目录,“电脑组$”、“公共交换区$”和“共享数据$”,目的是让其他网络用户看不到它们,而登录成功的用户则可通过登录脚本将它们映射成网络驱动器,如图所示。
5、用户权限规划
右图图中是以林福荣私人拥有的帐号登录的,他隶属于“电脑组”,因此他可以看到全组的成员,但除了对自己的目录“林福荣”拥有完全的访问权限之外,其他教师的目录他是无法进入的。
X:盘为全校的公共交换空间,只要是合法用户并且登录成功之后,他就对“公共交换区”拥有读写权限,但没有修改权限,这是为了避免大家的交换文件被修改或删除,因此“公共交换区”也是一个安全的数据存放区。
Y: 盘存放的是学校各种管理档案、教学档案、教学资源、各学期期中考和期末考试卷存档、各学期期中考和期末考成绩存档等共享数据。提供给具有相应权限的老师和管理人员使用。例如,我校各学期期中考和期末考试卷要求教师必须用计算机设计和编辑,老师可以在网上直接将试卷缴交至“考试中心”,由考试中心审核和打印。
随着计算机成为必修课程,开设计算机课的年段增加,学生用户数也随之增加,因此计算机的用户管理上有着用户量大,用户分类多,用户变化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我们采用了校园局域网批量用户的管理策略,利用学生的学籍数据库和Windows NT 的“NET USER和CACLS”等命令,生成命令行的批命令文件,轻松的解决了包括开户、分组、文件夹权限设置、登陆限制、登陆脚本等大量用户的管理工作。
二、大力开发教学资源库,满足创造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效益就得根据教学、科研、管理的不同服务需求,建立类型齐全、信息丰富的校园网信息资源体系。因此我们开发了庞大实用的七个教学资源库,让每一位老师感受到校园网实实在在的作用。
七个资源库总容量达50多GB,其中图片近二十万张,动画一万五千多个,音频文件4千多个,课件四百多个以及大量的文字资料。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来组织这些资料,方便老师浏览和调用,使他们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1、学科资源库
该库目前有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资源,还有音效、动画、图片、图象、视频等分类资源。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直接调用这些资源上课。
2、备课资源库
①教学图片库:将原来的幻灯片、投影片和教学用的各种挂图以图片的形式存放在网络上,建成教学图片库。②视频片断库:教学中运用一些视频小片段,仅需播出几分钟就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难点。我们从VCD或其它影像资料中采集视频小片段存放在服务器上,目前库中存放了250个视频小片断。③音乐音效库:将中学音乐课的教材录音、参考资料转为MP3数字信号并搜集有大量的MID、WAV、MP3音乐、音效资料总计约有1000多件 ④教学动画库:收集和制作供教学使用的各种类型小动画500多个。
3、课件点播库
库中有400多个各学科课件,一部分是我校教师自己制作的,一部分是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来的。由于使用运行脚本,无论是PowerPoint 文稿还是Authorware打包的可执行文件,或者是WWW网络课件均可以直接点播,无须考虑运行环境和如何安装。
4、教案库
我校承接了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课题“创造教育整体改革”,许多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他们有很多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和研究性教案,都已成为教案库的主要内容。
5、试题库
该题库主要用来存档本校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试卷,要求每一位出卷教师必须提交试卷的MS Word文档。同时也收集各学科历年的高考试题、竞赛试题和各类练习题。
6、学生成绩库 成绩库中存放的是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的学生成绩,主要目的是配合试题库中本校各学期对应的试卷存档库,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追踪分析。只有合法的“teacher”域用户成员登录成功后才可以查阅成绩库,防止学生随意的浏览别人的成绩。使用SQL数据库和ASP技术,建立基于浏览器方式的查询界面。
7、网络教室
自制、收集、购买了几十个理、化、生实验仿真软件和英语、计算机学习软件,供学生自学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购买了K12等多家公司的大量教学资源和软件,容量达90GB。目前校园网内可供学生和老师使用的资源已达140GB之多。
校园网上庞大的教学资料库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合我校承揽的省级重点课题“创造教育整体改革”,为我校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方式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教师全员培训,探索信息时代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模式。
不断提高校园网的使用水平和效益是校园网建设中的关键工作,应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尽快使更多的教师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因此在建网的同时我们对教师、学生分层次进行技术培训。
1、网络管理人员:一支技术过关的网管队伍是校园网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的网络管理人员都参加了建网的全过程,同时积极的参加各种较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有能力自己完成系统集成,近几年的网络维护和持续建设均由自己的网络管理人员完成,这样既锻炼了网管队伍又节省不少的经费。
2、教学人员:全体教职员工按需求的不同,分层次进行培训。我校举办了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参加对象是全体教师,目的是使我校全体教师人人都能熟悉并使用我校所拥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各种教学设备;具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②老教师计算机普及班,目的是使老教师能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字表处理软件和CAI课件的使用。③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班,参加对象是中青年教师,目的是使教师掌握基本软件操作技术,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简单的教学辅助软件,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④网络应用培训班,参加对象为全体教师,目的是让全体教师能运用校园网检索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交流。学会浏览器的使用和简单设置,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和收发技能,BBS使用方法等。⑤教学课件制作培训班,参加对象为部分青年教师,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开发制作本专业教学课件的骨干教师,为我校开发学科课件系列打好基础。
另外我们还在网上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基地,部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育系统的计算机考核课程和练习、教师普通话考核课程和练习等内容均已上网。
3、学生:全校有三个年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两课时,还由学生会和团委会举办信息
技术讲座,组织学生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网上快速查找资料,下载资料、收发电子邮件、加入网上讨论,使他们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建立教育应用策略,开展创造教育整体改革。
由于有了以上三条强有力的措施,校园网上庞大的共享教学资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保证,使得我们实施教育应用策略成为可能。
1、创设教学环境。由于在校园局域网中使用了用户管理策略,教师有了安全的个人电子教案夹(存储空间),他们可以在办公室、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场所,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将网上的各种资料加工制成自己的电子教案试卷等,存放在个人空间里,教学时在任何时间,不同的教室中都可方便使用。也可以在公共交换区进行信息文件交流。
我校考试中心规定,期中考和期末考试卷都要采用MS Word文档提交。现在所有备课组长和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已经能熟练的使用电脑编辑试卷,并利用校园网提交和交流,运用数据库软件分析学生成绩。
凡是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以及说课的教师都积极踊跃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通过教学课件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如我校庄老师在高中化学《原电池》教学中用动画演示电解液中离子的运动;林老师在高中物理《简谐振动》中用课件形象的分析了弹簧振子位移、回复力等四个矢量的变化规律;林老师的语文课、杨老师的政治课,都采用了我校自己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课程都获得福建省优质课一等奖,都受到了普遍的好评,而课件的多种媒体资料都来自网络。
课件《简谐振动》、《滑动变阻器》分别获得第一、二届全国“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二等奖,网络课件《遗传变异》获得第三届全国“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模拟危险实验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课件获华东区化学课件比赛一等奖。几年来,我校教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参加省市级以上评比获奖的就有28人次以上。这些成绩的获得,校园网的作用功不可没。
由于课件制作的普及程度较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占有率也较高,较好地实现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新型教学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2、展现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
在对学生进行创造力培养上,我们组织学生制作自己班级、个人网页,校园网给了学生展现自己个性和创造力的天地;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辩论、讨论会时,校园网又成为学生查找资料、收集论据的工具。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3、开展课外活动。
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网页制作、参加网上论坛等活动,部分学生在校园网主页上的专栏,“发明家的摇篮”上发布自己的创意发明构思,提供各种创造构思供他人思考、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发明家的摇篮”网页上可以浏览到我校学生获得的,共计75次的国际、全国、省、市各种发明奖项的作品介绍和创作思路,可以查询到我校小发明家们取得的十四项国家专利,大大激发了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
4、网络课程开发。
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环境下,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利用BBS进行学习讨论。我们在网上尝试开设了高中英语、信息技术等网络课程,都取得较好效果。该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性学习,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成为可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基础。
【浅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推荐阅读:
中学校园网络运用08-09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09-01
大和中学校园建设规划书05-11
耿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计划07-03
下镇中学校园绿色网吧建设10-18
杨庙中学书香校园建设汇报材料06-03
雨溪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07-07
3广顺中学健康校园建设规划07-12
杨庙中学健康校园建设自查报告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