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8篇)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篇1
嘉祥镇中学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神,根据《嘉祥镇中学五年发展规划》,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方针和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谐育人环境重要的一条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这五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而和谐的文化现象。
二、总体目标:
(一)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为目标,努力将“厚德、启情、迪智、创新”的校风和“爱学、会学、学好、成才”的学风凝聚成校园精神,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形象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的文明育人的环境。
(二)基本目标是整合时代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三、实施原则:
(一)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育人目标: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
点和形势需要,与当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二)突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师生实际,紧紧体现时
代精神。
(三)突出地域、活动和育人功能,体现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
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
机和活力。
四、内容规划设计: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和谐大发展”的建设理念,搞
好校园的绿化,楼道的布置,展板橱窗的设计,适当添加一些供师生
休息、读书的设施,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
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学习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
美。
1、校园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
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绿色生态园”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
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发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
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校园布局: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楼、运动场尽显雄浑之美;绿地、花坛、名人长廊、竹林则为清幽之美。
3、校门:校门给人的形象大方沉稳,步入校门,“博”字磐石给人 “励志图强、拼搏向上”的力量,催人奋进。
4、楼道标语:以教育理念、嘉祥历史、嘉祥风貌、安全教育、传统美德、励志故事为主题,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揭示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让我们的学生自信、高尚、积极、优雅。
5、绿化:我们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各种励志名言雕塑点缀其间。
6、班级文化建设:我们每一个教室都悬挂国旗、励志格言、《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个班级都有由本班的师生协作设计的个性化的班名、班级格言,展示各自个性,彰现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
7、文化墙:我们用师生的作品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让每一面墙所说的话和它的外在形式和谐统一。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根据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铸造
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精神。
1、校风建设:多年来,我校逐步形成了“厚德、启情、迪智、创新”的校风,激发学校师生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
2、教风建设:嘉祥镇中学“爱教、会教、教好、育人”的教风,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3、学风建设:我们从学生的学法指导、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形成了“爱学、会学、学好、成才”的学风,并以此为起点,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为此,我们设置了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民主评议信箱等,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
5、为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读书会、记者站、广播站、文学社;体育俱乐部、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围棋队;音乐俱乐部、合唱团、舞蹈队、“心灵小屋”等。
6、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演讲比赛、学生干部风采大赛、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建立健全了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明确了岗位责任制、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校务公开制,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撤汰冗员、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值周班”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养护责任制等等。
校园制度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
五、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序的探索。
为此,我们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管理网络。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张先启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黄兴亮、政教校长杜贻记、后勤校长闫循杰任副组长,负责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管理、检查、考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校长室为主负责组织实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总务处为主组织实施;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以德育处和团委会为主组织实施;活动文化教师项目以教务、教研为主组织实施。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篇2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内所呈现出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 是在中学校园内呈现出的, 以中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以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符合广大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体育文化氛围; 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学校体育制度文化和学校体育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服装、体育师资等; 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体育课制度、大课间活动制度、体育竞赛制度等; 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
二、推动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学校体育不但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增进学生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还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学生正处在个性的形成期和品德的养成期, 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丰富的体育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并为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良好品德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 搞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具体构建。更重要的是, 搞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反映了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三、开展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其和谐的育人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风貌, 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 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换句话来说,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离不开中学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
基于上述认知, 我们提出以下关于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 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 这是建设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要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和谐·健康·快乐·安全”的主题, 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用社会主义的文化先进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和教育学生。
2. 弘扬“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件精神为依托, 紧密贴近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方针, 把学生的健康放到第一位, 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 建立和谐高效的管理体系
和谐高效的管理体系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成果显著的学校, 必定有一个和谐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建立以主管校长为核心, 各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科学管理体系, 从而保障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稳步实施, 真正满足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需要。
4. 做好规划部署, 适应学校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作,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积极规划, 整合资源, 保障到位, 逐步实施。发展规划还要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部署相适应, 着眼于形成一个宏观布局与微观协调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校园体育文化的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而学校发展的同时又会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者相辅相成, 并行不悖。
5.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是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学校要充分发挥运动会、各单项比赛、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不断创新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以便调动广大中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这样一来, 就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并在运动中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激情, 同时也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性格, 培养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
6. 高度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和学生同玩同练。不但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活动氛围, 创建师生交流的平台, 沟通师生感情, 还能锻炼教师的身体, 缓解工作压力, 增进健康。体育活动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 教师 ( 尤其是体育教师) 的指导、保护帮助就显得极为重要。
7. 因地制宜, 建设有特色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受到各个中学办学条件的制约, 决定了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 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选择那些适合本校实际, 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在此过程中, 要突出科学性、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的要求,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努力锻炼学生身体,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 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四、结束语
某中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篇3
摘要:中学作为实施基础教育重点单位,校园网的建设不可或缺。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对校园网的建设实施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校园网;服务类型;拓扑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69-04
一、 学校概况及建设规模
1.学校概况
笔者的母校是一所县级重点中学,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各三栋,学生餐厅、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各一座,实验楼两栋。学校现有52个教学班,13个现代化的实验室,3个多功能计算机教室,每个多功能计算机教室内配备了80台电脑。
2.建设规模
校园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逐步细化,分步实施。鉴于目前学习、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和建设经费及利用率的考虑,并非学校的全部楼宇设施都必须架设网络。本次规划校园网的出口干线使用千兆连接分别连接至CERNET和 Internet,目前IP地址按照上网计算机所在位置采取静态分配。校区内部采用100Mbps/1000Mbps光纤交换网络实现高速互联,光缆连接全校大部分主干信息点,初步规划是在行政楼(单人办公室每间一个信息点,集体办公室至少四个,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学楼(每间教室两个信息点),实验楼(每间实验室两个信息点)架设网络,但要为日后宿舍楼,餐厅和体育馆的网络铺设留有接口。目前餐厅和体育馆可以先只提供闭路电视,待日后完善计算机网络的架设。
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面对信息化浪潮,教育部已在2000年10月明确要求,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和完善,社会对学校的要求也不再是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学校能利用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多的、可共享的、方便存取的信息资源。因此,校园网的建设既是反映国家教育文件精神的一项举措,又是全校师生发展提高的一个平台,而且一个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前全校师生正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省级的示范性高中,学生成绩作为一项评估因素已不是障碍,硬件建设也基本满足要求。而要实现学校升级,不仅要发挥学校特色,还要积极学习其他高级中学的先进经验并且要扩大自己的影响,校园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有力的平台。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里,校园网的建设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日趋成熟,为校园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因此我们更应该一鼓作气,加大力度进行校园网的建设。
三、总体设计规划
总体设计是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程蓝图,是搞好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需要从对象需求分析入手进行一系列的建设计划并最终付诸实践。
1.功能需求分析
由于学校本身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根据学校管理和教学的要求以及要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这一目标,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趋势下,国家对中小学应提供服务方面的一些要求和学校的长远发展需求,确定校园网应提供以下基本服务: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学校自身资源,还可以是外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其他一些相关资源。
(2)实现图书文献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克服以往图书馆作用发挥不到位的情况。
(3)实现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透明化和快捷化。
(4)能够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5)可以依托校园网、广域网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
(6)能够创建学校网站,使之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7)要为广大师生提供宽松、开放、易用的网络环境,比如进行心理辅导、考试心得交流等。
2.网络的服务类型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分析,可以初步确定:网络除具有WWW、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 )、 News、 BBS等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视频点播(VOD)、办公自动化、网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和远程教学功能。
3.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
4. 校园网建设技术设计原则
校园网建设技术设计的原则包含了整体的设计原则和分别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及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分成两个环节:网络集成方案设计和信息系统集成。其中信息系统集成是目的,网络集成是手段。网络集成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结构化布线与设备选择、网络技术及设备选型。
(1)校园网建设的整体原则
①系统性,校园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校园网建设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的规划、设计、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网络的使用、扩充等均需要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从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体现整体最优性。
②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所选用的网络设备采用成熟的技术,在保证成熟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所采用的标准要统一并支持目前业界最新的网络协议,网络标准应符合国际标准。
③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建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与外界信息的沟通。
④灵活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所选用的网络设备具有高扩展性使得用户数量的扩展应对网络影响很小。比如中心交换机应是插槽式的,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求,交换机应有足够的插槽。
⑤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管理、维护方便。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考虑系统经济性,投资要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2)网络技术选型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以简单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可为网络主干提供1Gb/s的带宽,并且它利用自然的方法来升级现有的以太网、工作站、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技能,故方法简单而且成本效益高。千兆位以太网与其他速度相当的高速网络技术相比,价格低并且设计灵活,故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
千兆位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有光纤、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或同轴电缆。目前,千兆以太网支持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和同轴电缆。为了保证网络的运行速度,要实现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
为避免物理网络的束缚引起的网络堵塞,便于管理和节约开支,要根据需要划分相应的逻辑子网,也即VLAN,以便网络中的站点可灵活地加入到不同的逻辑子网中。
(3)结构化布线
校园网为园区网,楼群间子系统采用光缆连接,可提供千兆位的带宽,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垂直子系统则位于高层建筑物的竖井内,可采用多模光缆或大对数双绞线。把管理区子系统并入设备间子系统,集中管理。楼内布线包括水平布线和主干布线。水平系统采用超五类双绞线,采用暗装墙内的方式。
在技术标准方面,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性能要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和相应规范,并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仅能满足校园内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同时又与国际互联网等信息高速公路连接。布线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名牌布线产品,技术上要领先,同时要经过国内、国际广泛和较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从目前的实际应用出发,以需求与应用为主,使其性价比更高,实用性更强。
(4)校园网设备选型
硬件是架构校园网的基础,选择硬件产品时,要选择兼容性好、扩展性强的设备,并且在选择过程中综合设备的性能、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该设备厂家必须能够提供良好的售前及售后服务。鉴于学校的资金状况,刚刚完成校区建设,因此在建设校园网时要选择好用,够用,适用的网络技术,建议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国产品牌来实现。
①交换机设备的选择
选择可信的技术指标,像交换容量(Gbps)、背板带宽(Gbps)、处理能力(Mpps)、吞吐量(Mpps)等众多技术指标,紧紧抓住“满设置时的吞吐量”这个指标。采用分布式的产品模块以满足校园网运行的音频、视频及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的需求。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和安全可靠,另外要考虑设备冗余能力、散热方式等。最后要确保功能齐全并且易于管理。建议选用思科公司的园区交换机6509,3550和华为公司的汇聚交换机6506以及2403来实现。
②路由器设备的选择
路由器产品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成为实现各种网络内外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是路由器技术的领导者,在因特网上流动的数据大多都会通过思科公司的设备,其中绝大多数是思科公司的路由器。推荐使用Cisco 1600系列路由器,它是思科公司为中小型网络接入Internet而量身定做的,是中小企业和校园网的理想选择。
③服务器的选择
因为要利用校园网传输和存储大量的视音频信息以及数据库的管理等,所以服务器系统CPU要处理能力强,I/O处理能力强,系统稳定性高,一般采用4路及4路以上服务器系统,由于数据库系统的高稳定性要求,一般要求使用冗余电源,最好是N+1冗余电源来实现。中学服务器绝对拥有量不高,可采用塔式服务器,其相对比较容易放置。 还要求服务器与机柜系统相搭配以易于管理,硬盘与电源多采用热插拔,以便在出现故障时迅速更换。
④传输介质的选择
在中心交换机到各子网的传输介质选择方面,应以应用需求为主,适当考虑成本。由于校园网分布范围较广,在中心交换机到二级交换机之间,线缆以多模光纤为主;如果距离超过多模光纤的极限,需要采用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⑤防火墙的选择
校园网存在内网带宽大、出口带宽小的特点,网络健康状态差的首要表现就体现在出口网关设备性能不足、带宽利用不合理上。传统的防火墙、路由器等产品只能是对内网的流量尽力而为的转发,超出的流量只能丢弃,这样既没有改善网络的健康状况,也没有保障内网大多数用户的利益。
防火墙选择上要考虑以下几点:可使得接入多条宽带线路并用并且互为备份;产品支持策略路由,可以指定学校内的部分客户端只能访问教育网线路,而其他客户端可以按最优路径访问;要优先保证关键应用的带宽并且针对每个IP进行详细管理和流量控制等。建议使用天网流控防火墙,它通过特有的ABTQ技术,公平合理分配学校的出口带宽,在公平的条件下尽量让学校查询学习资料拥有更多的可用带宽资源。
(5)供电设备选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UPS电源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电力部门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UPS电源不同于一般的稳压电源或电源调节器,它是专为保障计算机及其外设正常工作的保护性电源。一般UPS电源是由充电器、逆变器、静态开关、蓄电池、控制器组成。校园网络主服务器(如域名服务器、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等)和其它主干网络连接设备,因此需要后备时间较长的UPS保证供电。选择设备参数如下:UPS功率为: 40KVA ,延时3小时;UPS通过WEB方式实现远程监视;UPS通过软件实现网络管理功能;后备电池使用大力神、松下两个任一品牌;主机使用APC。
(6)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指利用网络体系控制信息的有序流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更有效地形成、整理、使用各类信息,分成内部信息建设、外部信息建设。内部信息是指封闭在校园内部的各类信息资源,对内部信息的建设包括校园办公系统、校园内部主页、内部电子邮件、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系统、校园IC卡管理系统、内部信息服务系统等;外部信息是指与校园外部相互交流的信息,对于外部信息的建设包括外部主页、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
四、网络软件及应用管理
1.安装网络系统软件和基本应用软件
网络布线完成之后还只是“裸网”,需要安装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后方可利用。
(1)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可以选用Windows2000、LINUX、NETWARE系统。
(2)网络管理系统。本网络中,网络中心采用网管软件对所有网络设备进行全方位动态在线监视与管理,网管人员在网络中心就可了解整个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进行整个系统的管理。
(3)数据库系统软件。要求数据库软件能与WEB服务器做到良好的集成,支持多媒体,支持多种平台,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扩展性;系统运行稳定,有良好的容错能力。
(4)应用软件。在暂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的情况下,为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宜选用国产校园网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和VOD视频点播系统(服务)。
2.网络应用的管理
(1)确定IP;
(2)子网划分。可根据服务要求采用VLAN进行子网划分,比如分为办公,教学,科研,后勤,图书馆,宿舍等;并指定IP;
(3)通信协议选择(用TCP/IP);
(4)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尤其为后者的安全控制;
(5)其他。随着校园网的投入使用,在其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要求承办方免费提供一年的技术指导及系统的维护。
五、网络维护管理
校园网的建设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要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强化管理,制订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实行按章治校,依规办事。
硬件维护管理包括网络的使用规范、上网的规范、场地的使用管理制度,信息点、教学平台、电子讲台、计算机的管理操作制度,维修保养制度等。
软件维护管理包括网络教室及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更新规范,教学软件、工具软件的培训推广应用制度,软件的购买、收集、操作制度,光盘、音像制品、素材库软件的使用保管制度等。
此外,还建议学校拟订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校园网管理机制,防止校园网被破坏,建立设备的使用和保管制度、网络安全制度,以确保校园网运行畅通无阻。并且为了更好地实施上述管理方案,必须充分发动全校的教师,实行全员管理,人人定岗明确,职责分明,有奖有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化管理的效果。
六、校园网资源建设和人员培训
校园网建设的内容很多,除了主干网络的建设以外,还包括许多典型应用项目。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要优先考虑校园网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内部信息资源建设、外部信息资源建设、校园网站建设、信息资源库建设。待网络建设完成之后和学科教师、专家和技术人员商榷之后再定。
校园网建设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将对教学制度、学校管理等带来巨大变化。但是,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并非易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抓好人员培训工作。 学校要动员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积极更新观念,探索计算机技术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方法。也要进行学生培训,同样包含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技能和在网络环境下顺利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培训。
参考文献:
[1]杨利军,余鹏飞.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方案[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
[2]王永明,肖红.北京九中校园网建设方案概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3.01.
[3]李娜.某高校校园网建设方案的研究[J].电脑技术与知识( 教育论坛),2006.04.
[4]洪明军,孙艾林.某中学校园网建设实施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3,06.
[5]冯博琴.计算机网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中学学期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策划 篇4
二、位置
南校区文淙楼(行政楼)和文渊楼(教学楼)之间一到三楼的通道的玻璃护栏。
一楼:12(正反面)+6+4(左右各2块小的),选用18个
二楼:6*2+2(左右各2块小的)选用14个
三楼:16+8选用24个
共56个
三、形式
一楼:面对空地正反面有机玻璃旁边插卡二、三楼:朝外,彩色写真,组成一句阅读名言:
朝里,有机玻璃旁边插卡
卡片采用防雨防晒的户外写真
四、卡片设计
1.来源:第一期班主任推荐阅读,一人2本,共68本;
后续可选科室推荐、骨干教师推荐、班级推荐、优秀小组推荐、先进个人推荐;
2.内容:书图片,名字、体裁类型、作者、出版社、推荐人、内容简介、推荐理由
3.风格:古典
4.其他:定期更换,半学期
替换下来的卡片集中收藏固定区域展示,形成好书库
五、评价制度
主管科室:办公室政教处
六、附件
一、班主任阅读推荐卡内容
1.书目:
2.体裁类型:(如:小说-中国-当代)
3.作者:
4.出版社:
5.推荐人:
6.内容简介:(100字左右)
7.推荐理由:(100字左右)
二、提供资料
1.包含上述内容的推荐文字一份(推荐2本书)
2.书封面图片电子稿
3.文档命名:书名+推荐人如:狼图腾+王晓洁
三、上交时间:5月11日
中学校园网建设方案 篇5
1、概述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从XX年开始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2、校园网系统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国际通行的TCP/IP协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实用性:建网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要保证系统和应用软件全中文界面,且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兼容性强,能使用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
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外界信息的沟通。灵活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完善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管理、维护方便。
发展性:网络规划设计要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的预留,还要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能满足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抗干扰能力强。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安全性: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受侵击和破坏,有可靠的防病毒措施。
经济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3、校园网建设设计目标
目标:采用交换式快速千兆以太网结构,建设学校校园网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实现管理网络化,教学电子化、多媒体化。
内容:建立整个校园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建立保证整个校园网基本运行的主机系统,配备必须的教学及系统软件。
功能:实现全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及交流;实现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化,实现教师备课电子化、多媒体化;建立基于宽带网的视频广播、点播系统;提供网上浏览及远程登录访问。
4、校园网建设设计原则
校园网系统设计必须坚持系统工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还必须坚决遵循系统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即:
实用性原则:本网络系统的出发点是基于用户目前和将来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应实现各部门、各层次信息查询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并且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充和完善。
可靠性原则:本网络系统的各应用子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因此系统必须可靠地连续运行。在这里,可靠性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硬件系统要选用国际领先的系统,要有很好的技术支持能力;另一方面系统软件要选用国际流行并具有广泛用户基础的操作系统,这样才能保证系统能可靠地运行。
安全性原则:本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直接牵涉到校园网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系统应有多层次的安全保护措施,信息的共享具有严格的保密级别和用户权限。通过提供防火墙、用户名/口令、权限控制、病毒防治、数据加密、备份等安全对策,以满足系统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系统可用性、数据完整性、保密性等安全服务要求,保护系统及其硬件、软件、数据等免遭破坏、篡改或泄露。
先进性原则:本网络系统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的概念、技术、方法和设备,既反映当前最先进的水平,又具有发展潜力。在先进的软、硬件平台上采用符合用户特点的高效应用软件,将客户服务器C/S结构、Web技术、网络通讯等各项单元技术有机地集成,发挥整体效益。
开放性原则:本网络系统是一个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开放系统,建成以后必须便于系统的不断扩充和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会不断涌现一些最新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因此系统必须具有能不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的功能,使之始终处于最新状态。
5、校园网三层交换系统方案
分布式三层交换以太网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校园网方案,加之交换机产品日趋成熟,功能全面,实现了路由器的大多数功能,且通过硬件转发,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价格,提高了网络设备的性价比。由于考虑到整体价格问题,网络系统接入层可采用D-LINK网易通交换机,汇聚层采用三层交换机,可实现校园网区域内各网段的互访,需要访问局域网外资源时,才经三层交换机路由到核心层的服务器,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核心层的负担。通过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策略和QACL配置,可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控制。并有效增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系统要求和价格性能比,可采用神州数码DCRS系列交换机产品,型号为DCRS6512、MRS-6512-8TXDES-1624等。校园网络系统拓扑图见下图。本系统采用DCRS6512可网管的交换机,系统提供网管软件,要求把目前校园网所用机器分组分段进行管理。对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管理,要求具有适时性、稳定性、可靠性,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
本校园网投入应用一年来,INTERNET网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应用,是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使绝大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所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上学习体现了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得以贯彻,人们听取世界高水平教授课程的要求已经或正在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需学习、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学术交流空前繁荣,合作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生产、传播和应用日新月地高速发展;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
崔家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篇6
根据教育局指示精神,借鉴涞水学校先进经验,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体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良育人环境为重点,以构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具体安排
1.教室:对于教室的文化布置。我们要求各班不千篇一律,形成自己的特色,主张学生动手设计,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板块起到教育熏陶作用。
2.校园内:大门口做不锈钢宣传栏两块,校园南墙做成文化墙,操场内墙书写一些激励性名人名言,不写空洞口号。
3.各办公室:根据各办公室特点,精选名人名言,以鼓舞士气,加强师德、提高敬业、约束行为为主旨。
4.各专用教室:各专用教室布置,突出学科性、时代性,力求新颖、灵活、生动。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篇7
目前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对建设内容和具体要求等均缺乏统一认识,这对建设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让它发挥出最大功能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而服务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既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紧迫的。本文基于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所处环境和对象的特殊性,分析了它与校园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求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而为校园文化更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参考。
2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和内容
2.1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属于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从属于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形式,是校园社会团体共认、共有、共享的所有文化总和。它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自办体育报刊和具体的科研、教学、训练等物质文化和由学校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规范、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体育舆论等精神文化以及以规章制度、运动团体和张贴体育宣传报栏为形式的方式文化。
2.2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含有特定的文化要素,是一个由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所构成的完整体系。
2.2.1 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当今体育精神文化,特别是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的竞技体育精神正在成为现代体育文化的主旨。体育精神文化实质上就是在某种精神指导下的外化行动,如中学每年举办的田径运动会,看似只有运动员在比赛场按照运动规则所进行的一场较量,但这只是一种外化现象,更多的是通过比赛赛出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格和气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这才是体育运动对人的素质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提升。
2.2.2 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也称体育规范文化,是指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娱乐等活动中,要求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体育规程、行动准则的文化体系,它是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得到参与者认可并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性公文,它包括在进行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如各种社会关系、组织形式和活动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等。它包括常识性体育制度、具体体育制度和个别体育制度,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2.2.3 体育物质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是人类在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状态。体育物质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体育,其重要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学科,已经涉及更广泛的科学领域,不能简单地用“场地、器材”等原有的体育物质文化形式所概括。由于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体育物质文化形态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形态还十分有限。
3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我们也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研究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学校园文化的价值。
3.1 校园体育文化的运动参与价值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而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既校园体育文化的对运动参与价值的体现成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2 校园体育文化的运动技能价值
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的时间,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必须避免过分追求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在“健康第一”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
3.3 校园体育文化的身体健康价值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身体状况对身体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适当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3.4 校园体育文化的心理健康价值
一个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在塑造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和生活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3.5 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适应价值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竞争和合作的社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学习领域之一,也是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建立具有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4 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4.1 中学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师生的体育意识、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运用标语、图展、广播、电视、报栏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渗透,使师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强健的重要性,激发和引导他们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热情,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应该教育师生遵守规则、公平竞赛、尊重对手,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4.2 中学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在体育课程发展上要注意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在选择教材和安排教法上,既要考虑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科学性,也要增加趣味性,要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
4.3 中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场地设计,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物质,这些物质,对人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另外,体育建筑、场地、设施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各级中学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包括建造体育场馆、器械设施等在内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合理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
4.4 中学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体育制度文化是体育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尤其重要,因此它具有个高度的层次性、权威性、目的性和规范性等基本特征。加强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必须使学生懂得各项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在体育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以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生活吸习惯。
4.5 中学校园体育智能文化建设
体育智能文化是人们对体育正确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迄今为止人们经过多次实践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解的产物,它包括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科学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细,学科呈现交叉化和系统化。中学体育职能文化的建设必须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体育的发展历史、体育的基础学科和功能等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体育并自觉地积极参与。
5 结束语
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级中学全面展开,这是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契机,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战略机遇,以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摸索和开拓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又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许多艰辛的探索,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小明.新时期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3-4.
[2]林仙萍.体育文化及其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50-51.
[3]杨德银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5(3):86-87.
建设和谐中学校园 篇8
关键词:校园关系;环境建设;形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109-02
1.校园人际关系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是以知识为媒介的创造性劳动,因此特别需要形成一种“团结完善、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极大地减少师生的挫折和焦虑,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逆反心理,提高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提升学生对来自教师影响的接受性,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1校园师生关系管理
师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内容,起着主导的作用。但当前中学校园内师生关系状况仍不尽人意。首先表现为由于教师高压而导致的学生厌学现象。据“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表明:当前师生之间表现出知识传递的渠道在加宽,而感情沟通渠道在缩小的趋势。当前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己降到低限,仅“5%的学生有心里话愿和老师说”,而且“学生对全体任课老师满意的仅20%”。其次,表现为师生关系不民主,教师、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但在实践操作上,面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和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措施上,仍有不少的教师表现得并不民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当前,我们首先应组织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更新知识、修正教育观念、完善教育技能,落实教师的“垂范”作用,提高教育的质量。其次,改变教育中的强制与灌输做法,大力倡导新型的民主合作的观念及民主的行为方式。
1.2学校同事关系管理
学校同事关系管理的水准,直接决定学校的风气和教师的满意度。目前教师工作繁忙,同事之间的交流质量不高,关系并不太和谐。校园同事关系的和谐对于初级中学教育来说,重要性表现为:校园内和谐的同事关系有益于交流彼此的教育经验和所掌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能减少教师之间的内部损耗,提高集体教育的效能,达到整体大干部分的功效;尤为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对有着无限憧憬的学生进行合作、协调以及坚持和妥协等的示范,为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社会、理想人格等问题的思考,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调节校园同事关系,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目标激励。学校应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各教师的工作目标予以明确界定,以营造同事关系的和谐为工作中心。B、倡导民主、平等,摒弃学校内所存在的专制作风,形成“学术氛围”,承认彼此差异,让大家都能够畅所欲言,达成真正和谐。C、遵循“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长”的传统,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交往环境,提高其安全感,增强凝聚力。D、组织互帮互助活动,专业上以老带小、以强带弱,生活上相互帮助,营造一个无后顾之忧、积极上进的氛围。
1.3校园同学关系管理
校园内同学交往对学生理想的形成起着极大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同辈参照系,为学生自我评价及整个自我意识的发展打下基础。其次,随着同学交往活动的进行,学生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能力、爱好等人格特征。再次,通过交流,许多同学了解到了由不同同学从各自家庭所带来的各种职业的信息,并对之进行比较,为其职业理想的形成奠定初步的基础。最后,尤为特别的作用是它可以随时为大家提供活生生的、具体的榜样。
但是现在校园中,往往一味地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忽视个人的需要、个性的存在。为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榜样不再要求其完美无缺,只要在某一方面较为突出,皆可成为该方面的榜样。这样,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榜样对其它学生的表率激励作用;对被树立为榜样的学生来说也会起到荣誉激励的作用。同时要树立全体同学的自信心,并引导他们从一点一滴开始追求真、善、美。其次,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学生中的个人与集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防止工作中的急躁与盲动,合理优化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水平,发挥同学交往对学生理想形成的良好作用。
2.校园环境建设
陶冶性情、凝聚人心,校园的文化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环境的品味,并最终影响到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的品味。在学校中,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非强制性教育手段主要是通过创造一种教育环境来达到教育目的,影响教育效果的。
2.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物质文化环境对受教育者的作用受到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普遍重视。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就指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就很有密切关系”,“建筑标准应适合教育、卫生、美术、经济、耐久五种原则”[1]。但是如今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例如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恶劣,校园环境不能给人以基本的安全保障;环境建设的价值取向不正确,存在富贵化的不良倾向;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为此国家应在保障校园环境的安全、整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美化、净化和教育化的标准。学校也应提高对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加强环境的管理。应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深入发掘环境的教育功能,比如应“让学校的每一个墙壁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语)。学校还应该通过环境中的各要素,宣扬学校的教育理想(目标)、管理思想、生活方式等,尤其是宣扬科学精神和批判精神,导引学生质疑现实、“批判”自己,从而为其今后追求更加真、善、美的生活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参与其中,如命名教室、设计走廊等。
2.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规范之总和。目前就总体来看,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科学化程度不高:A、制度不健全。包括国家的教育法律体系尚不完备,学校的规章制度亦不完善。B、规范性不强。制度的制定程序不规范;未经民主讨论,未达成广泛的认同即被少数人制定,造成执行的时候冲突不断,导致不能有效地执行。这样既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损伤了制度的权威性。C、服务的对象偏失。不少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时,不是考虑被管理者,而多从方便管理者及体现管理者的权威出发,不能平等地对待被管理者。
当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首先要进行所谓的“科学化”过程,完善、完备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其次要明确规章制度建立的目标是什么调动和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规范调节人的行为。也就是说规章制度是为人服务的,而绝不能将其异化为奴役人的工具。最后学校内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遵循民主化的程序,既使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求得相对共识。只有允许参与决策,才会使全体成员产生真正的主人翁感觉,才更有可能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2.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表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展现出学校的个性和魅力。校园精神文化最直观地表现在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上。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完成了“三风上墙”的工作。但细加考察我们就发现,现在上墙的话语主要有两大类型:A、长官意志型,因为上级明文规定“三风上墙”而拍脑袋想出来的。B、名言豪语型,用名人名言或政治性口号来体现。它们所导致的问题是:其一、上墙的不代表学校的办学理念,不是对学校所具有的优良传统的浓缩和提炼,无法得到师生的情感共鸣。其二、远离师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其应有的目标激励、导引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其三、缺乏相应的教育活动,学生无法理解和思考其所包含的深刻涵义。
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我们要确立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地位。在具体的建设中应注意:第一要提炼。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是历史和传统的积淀,是存在于人的心中、表现于人的行动中的精神财富。进行构建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提取其真、善、美的精髓。第二要倡导。精神文化绝不是一般的制定标准、检查考试及奖惩所能左右,而要进行不断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予以彰显,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第三要阐释。对于提炼出来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只是一些空洞的、没人注意的符号。而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使之为成员所理解,变成“有意义的”信念。第四要维护。校领导应使用“走动管理”的方法,随时感受校园内精神文化的气息,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
3.管理者的形象管理
在中学教育中,学校领导既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实行有效的管理,除了职位、资历
等权力性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道德、才能、知识形象和情感魅力等非权力性影响,来有效地改变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使其产生对管理者的敬爱感、敬佩感、信赖感和亲切感,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使组织成员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
首先,在学校里,学校领导者应“为政以德”,注重自己的形象管理。形象管理涉及到领导者整体素养的提升,从对学生的教育方面来说,则应以自己高尚的生活追求、执着的事业追求、良好的专业精神、真诚的社会期待以及真实的爱岗敬业等精神来塑造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形象,感染学校的教职工及学生。这样通过正己正人,实现不用外部的强制力来激发被管理者求真、求善、求美的激情。其次,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最多,因此教师的“形象管理”也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教育的成效,教师应有形象管理的意识,注重自己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的树立。教师应首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在学生中树立并保持自己知识渊博的有“才”的良好形象;其次应走进学生,了解和关心学生,跟学生做“朋友”,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切实提高自己的威信。再次,教师应通过自己对所教学科强烈的爱来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78.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雨溪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07-07
碑坝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0-22
永康中学“清风校园”建设活动实施方案09-13
上郭中学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05-20
王丕中学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07-16
新乡市第36中学廉政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07-06
从化市太平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10-21
中学校园十佳歌手方案06-28
耿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计划07-03
建平中学开展校园禁毒活动方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