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2024-05-13

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共8篇)

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1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针对目前该矿山的开采现状,为了能实现安全生产,现对矿山开采现状及生产过程中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措施。

6.1针对隐患的整改措施

1采石场没有设置起爆站等固定避炮设施

措施:应在安全距离内设置坚固的避炮设施:或控制起爆时间。以确保爆破人员到达安全地点后起爆;

2露天矿爆破作业时,没有设置安全标志

措施:按《爆破安全规程》的规定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确保爆破作业安全距离范围内无人员进入。

6.2针对安全管理的整改措施

6.2.1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合理而有效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为安全生产决策、指令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提出以下的措施建议:

1必须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班组应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

3专职安全人员,应由不底于中等专业学历、具有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从事矿山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并能经常在现场的人员担任。

6.2.2安全规章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是企业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管理的核心。因此对安全规章制度应常抓不懈,在生产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矿山必须建立并完善以下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1岗位操作规程;

2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3安全生产事故管理条例;

4安全生产档案制度;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2.3安全投入

矿山建设的安全投入,必须符合“三同时”的原则,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需要,纳入工程概算,安全投入要以改善企业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

6.2.4安全培训与考核

矿山安全教育和培训,是搞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法规教育、劳动纪律教育、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建议采取以下的对策措施:

1矿山负责人应经过专业、安全政策和法规、安全管理技术的教育与培训;

2矿长和主管安全、生产、技术工作的副矿长必须持有《矿长安全资格证书》;

3中层领导和安全员应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熟悉安全管理方法,掌握基本的矿山安全技术知识和所管辖范围的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4落实新工人(含临时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新工人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小于48小时,调换工种和采用新工艺作业的人员,应重新培训。

5特种作业人员要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资格证后,才能上岗作业;

6矿山还应根据生产形势,召开安全生产调度会(安全例会)、班前班后会等会议。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每3年至少考核一次。

7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总结本单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和具体的改进措施;

8设立安全教育室,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6.2.5矿山安全检测和加强矿山现场管理

1矿山安全检测由具备矿山安全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年检;

2经常对矿山采掘作业面、矿山供电、采装运输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严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3加强设备、装置的维修维护工作。

6.2.6针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整改建议

该矿委托范围内的主要危险因素来自爆破作业,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相对较高,现有的预案不能满足其要求。为了抑制事故蔓延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第69条的规定,必须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编制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其目的是:发生事故后控制危险源,避免事故扩大,可能情况下予以消除,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建议补充完善以下11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可能发生事故地点的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以及预计事故的性质、原因和预兆。

2在出现各种事故时,有人员安全撤离的措施。

3完善处理各种事故的具体措施,以及实现措施所需要的工程、设备、材料等的数量使用地点和使用方法。

4附录资料。如供气、供水等系统图,以及标有主要危险源、消防材料位置的平面图、消防材料清单等。

5完善报警系统。

6完善应急控制系统程序。

7矿山企业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考虑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执行。8现场人员的行动准则主要有,矿山企业应确保现场人员准确知道自己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应承担的任务,如负责抢救、监测、照顾伤员等。9增加非现场但可能影响范围内人员的行动原则。10完善现场措施。

11设施关闭程序。6.3安全技术对策措施

根据现状安全评价要求,本评价小组主要针对目前矿山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但由于该矿安全技术管理基础工作仍有一定差距,有关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不全,要求矿方针对本矿实际,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程结合矿山的生产运行过程对其予以补充完善。

6.3.1 硐室掘进安全对策措施

6.3.1.1 预防掘进过程中凿岩事故的措施:

1作业前必须准备好照明,准备好合格的长短撬棍、打眼设备和工具。2进入掘进工作面前必须检查有无炮烟、浮石等。

3严禁打干眼,开钻时要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先停风后停水。

4打眼开门时应开半风,让钎头钻进5cm后,再开满风,全速钻进,当遇到岩层变软(如遇到粘土)时,要慢速前进,而且每进一段长度又必须拔出钎子,然后再继续前进。

5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面上有无瞎炮。有瞎炮时则必须经处理之后,才能进行工作。6严禁打残眼(即不沿老眼钻眼)。

7穿孔时,操作者应在凿岩机的后侧方,要注意观察钢钎的工作情况,避免卡钎及断钎。

8运输凿岩设备时,不得将凿岩设备从高处往下扔。6.3.1.2预防掘进过程中冒顶片帮事故的措施 : 1掘进工作面放炮通风后,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时一定要检查和清理因爆破而悬浮在巷道顶板和两帮上的松动岩石。

2掘进工作面地质条件不好时,要及时支护。在作业规程规定范围内,一般不超过一米。要经常检查巷道支护情况,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3掘进工作面采用棚式支架时,支架背板一定要背严,背板之后要充填严密,不能有空顶空帮现象。

6.3.1.3预防空压机贮气罐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开机前要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起动,运转时要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各级排气温度要设温度表监视不得超过规定。

3冷却水不得中断,出水温度不超过40℃,并应有断水保护或断水信号。4气缸要使用专用的压缩机油。

5安全阀和压力调节器必须动作可靠,压力表指示准确。安全阀动作压力不得超过额定值的10%。

6风阀要加强维护、定期清除积炭,消除漏气。

7风包内的油垢要定期清除,风包出口应加装释压阀。

8气缸水套及冷却器要定期清理,去除水垢,要改善冷却水质,避免结垢。9按规定时间进行定期检测。6.3.2硐室爆破安全对策措施

硐室爆破从装药、堵塞、联网到起爆(施爆阶段)各工序具有一定风险性,只有严格、周密、有序的进行,才能保证施爆过程的顺利实施。

6.3.2.1装药

1装药前应当与当地气象水文站联系,尽量选择晴天进行装药堵塞,不得在雷雨天装药堵塞;

2装药前,技术人员应对药室和导硐再次进行检查,对有水的药室作好防水处理; 3采用铵油炸药时,如硐内有,必须进行防水处理,或尽量缩短装药、堵塞时间;硐外应做好防雨防潮工作;

4药室装药工作应当在爆破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5每个导硐口安排专人负责,记录装入各个药室的炸药品种和数量,并与设计数量核对无误,在填卡签字,交爆破负责人;

6铵油炸药、乳化炸药和起爆体应按设计要求,起爆体周围用散装乳化炸药卷填满要做好起爆体引出导线的理顺和保护工作,起爆体的安放由爆破员进行;

7爆破装药时,禁止使用电压高于36V的电灯,更不许使用明火照明。照明线必须绝缘良好,灯泡应安装保护罩,与药堆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m,人员离开时需要切断电源。

6.3.2.2填塞

1填塞工作开始前,应在导硐口附近备足填塞材料;

2填塞料宜利用开挖导硐和药室的弃渣,不应使用腐殖土、草根等比重轻的材料; 3填塞时应在导硐内壁上标明设计规定的填塞位置和长度;

4填塞时药室口和填塞段各端面应采用装有砂、碎石的纺织袋堆砌,其顶部用袋料码砌填实不应留空隙;

5在有水的导硐和药室中堵塞时,应在填塞段底部留一排水沟,并随时注意填塞过程中的流水情况,防止排水沟堵塞;

6填塞时,应保护好从药室引出的起爆网路,保证起爆网路不受损坏; 7填塞时,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填塞质量。填塞完毕,应进行验收。

6.3.2.3起爆体加工

1起爆体应在专门的场所,由熟练的爆破员加工。加工起爆体时,应一人操作,一人监督,在周围50m以外设置警戒,无关人员不准许进入; 加工起爆体使用的雷管应逐个挑选。装入起爆体内的电雷管脚线长度应为20cm~30cm,起爆体加工完后应重新测量电阻值。加工好的起爆体上应标明药包编号、雷管段别和电雷管起爆体装配阻值;

3置于起爆体内的电雷管与联接线接头,应严密包扎,不应有药粉进入接头中,接头不应在在搬运和联线时承受拉力;

4起爆体外壳宜用木箱或硬纸箱制成,其内装满经选择的优质炸药,每个起爆体炸药量不宜超过20kg;

5应在起爆体开口引出导线和导爆索,并将其在开口出锁定,拉动导线和导爆索时箱内雷管不应受力;

6起爆雷管应与导爆索结、电线连接头紧密捆绑,且固定在木箱中央; 7起爆体包装应有防潮防水措施。

6.3.2.4爆破器材的运输

用人工搬运时,要遵守下列规定:

1在夜间或硐室搬运应随身携带完好的矿用蓄电池灯或绝缘手电筒;

2炸药与雷管要分别放在两个专用背包(木箱)内,禁止混装和装在衣袋中; 3领取爆破器材后,要直接送到爆破地点,严禁乱丢乱放;

4不得提前班次领取爆破器材,不得携带爆破材在人群聚集地方停留。5一人一次运送的爆破器材数不得超过:

同时搬运炸药和起爆器 10千克 拆箱袋搬运炸药 20千克 背运原包装炸药 一箱(袋)挑运原包装炸药 二箱(袋)6.3.2.5预防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安全对策措施

对于采石场的爆破,炸药能量主要用于山体破碎,爆破空气冲击波的危害较小,但实际施工中仍要注意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按照爆破设计施工,选择合理的最小抵抗线;

2采用反向起爆、确保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防止高压体炮孔冲出;

3选择合理的微差起爆方案和微差间隔时间,保证岩石能充分松动,消除夹制爆破条件;

6.3.2.6预防爆破地震波对拦水坝破坏的安全措施:

露天爆破时,将产生爆破振动波,对于人、周围建(构)筑物以及设备所造成的危害范围,因爆破规模、性质与爆破环境不同,影响程度也不一样。该采石场北东方向250m处有一水库和南东方向315m的毛弄村,爆破时应尽量或减少对水库拦水坝破坏和毛弄村的影响,须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爆破安全允许标准,进行爆破作业时最大一段的炸药量应适当的调整。爆破前应对民房和拦水坝进行调查,由有关各方组织调查组,进行详细记录等工作; 2在爆破作业前应撤离现场无关的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组织毛弄村村民撤至安全地段,以防止爆破对拦水坝破坏后,造成的水灾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6.3.3硐室通风安全措施

1要根据掘进巷道合理选择局扇,使局扇工况点落在局扇特性曲线合理范围内,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

2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必须开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并符合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扇必须连续运转。

3风筒必须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以减少漏风,降低阻力。

4局部通风的风筒口与工作面的距离,要符合《安规》的要求。6.3.4二次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6.3.4.1二次爆破安全措施:

1二次爆破,起爆前应将机械设备撤离至安全地点。应采用一次点火或远距离起爆。2进行二次爆破时,人员必须撤离到离爆破点300m范围外的安全区。

3大块石块集中进行爆破,个别特大石块搬运有困难的可以单独进行二次爆破。4当破碎较大的大块时,应布置多个炮孔,其炮孔间距为0.5—0.9倍的炮孔深度。一般炮孔深度是被爆破大块厚度的1/2—1/3。

5炮孔布置时,炮孔与各临空布的垂直距离应大致相等。6装药时,严禁将药包直接塞入石缝的违规作业。

7二次破碎,应尽量镐石机,以减少二次爆破的规模。

8爆破前,须对炮孔使用草袋进行覆盖,覆盖区域大于炮孔距离。

9严禁使用裸露爆破。

6.3.4.2防爆破作业飞石的安全措施:

爆破飞石是爆破之后远离爆堆飞散的少数或个别碎块,飞石有散落范围广和落点随机性强的物点,极易对周围人员、设备、建筑物造成危害。大量的爆破飞石事故分析说明,过量装药是造成飞石事故的主要原因。

个别飞石对人员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爆破安全规程》个别飞石的最小安全距离的规定。控制爆破飞石事故主要有以下措施:

1在满足爆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小爆破作用的指数。

2在爆设计前,设计人员应深入现场,摸清被岩体的地质资料,然后精心设计和施工注意避免将药包放在软弱夹层上,以防从软弱面冲出飞石。

3炮孔堵塞工作严禁堵塞物中夹杂碎石确何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

4二爆时尽量采用钻眼爆破严禁使用裸露爆破。6.3.5硐室爆破后施工的安全措施

硐室爆破作业后会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宕面,存在着险浮石、陡坡、阴山坎,且硐室爆破后对未采岩体产生一定的破坏,致使岩体产生新的裂隙,强度变弱,其次爆破地震波对周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影响。

1作业前须及时检查和清理宕面上的险、浮石,浮石没有清理干净的地段要设立警戒标志,坚持防护用品的穿戴,任何人进宕都必须遵守。

2严格执行上宕作业规章制度,宕索应固定在工作面上方坚固岩石上,上宕人员必须熟练地正确地使用宕索和保险带,上宕作业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各自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6.3.6铲装运输的安全对策措施

1挖机在软或泥泞的道路上行走,应采用防止沉陷的措施,上下坡时应采用防滑措施。挖机行走时铲斗应空载,并下放与地面保持适当距离,悬臂轴线应与行进方向一致; 2挖机、装载机作业时,其活动范围禁止有人停留或通行,以防撤离时伤害,禁止挖机铲斗从车辆驾驶室上方绕过;

3推车人员必须携带矿灯。在照明不良的区段,矿灯应挂在手推车行进方向的前端,在能够自滑的线路上运行,应有可靠的制度装置,行车速度不得超过3m/s,手推车通过硐室交叉口,以及出现两车相遇、前面有人或障碍物、停车等情况时,推车人员应及时发出警报;

4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车辆行使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车辆起步前检查刹车是否失灵可靠,严禁超载、超速,特别是人货混装,禁止无证和酒后驾驶;

5装车时,禁止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得离开驾驶室,不得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

6车辆在矿区道路上宜中速行驶,急弯等地段应限速行驶;

7道路应按《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严格控制道路的坡度及曲线半径。加强道路的日常维护保养,防止路面坍塌,采石场公路弯道以及主干公路交岔处应按交通部门的规范要求设立标志,限速行使;

8冰雪和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应有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6.3.7电气设备安全对策措施

1加强电气安全的组织管理工作,搞好电气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

2电气设备要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满足保证电气安全要素的要求; 3按规定选择合适的电器设备,确保符合质量标准,电器设备安装,保护设施,各种仪表灵敏可靠,经常检查各用供电设备、供电线路;

4电气设备应采用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采用各种电气保护装置,使用合格的电气安全用具。

5搞好设备和线路的维修,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6在断电的线上作业时,该线路的电源开关把手,必须悬挂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

7电气设备可能被人所触及的裸带电部分,设置警示标志;

8雷雨天气禁止检修用电设备(设施)。6.3.8预防职业卫生安全对策措施 6.3.8.1预防粉尘危害安全措施:

1凿岩必须采用湿式作业,对装卸、运转、破碎等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增湿、喷雾等措施来抑制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2加强员工的个体防护措施;

3矿山选用设备时必须首先考虑到设备自身的干式除尘和封闭保护措施。如穿孔凿岩采用孔口捕尘装置(除尘设备采用旋风除尘器),运输汽车的操作室要密封性好装有空调等。6.3.8.2预防噪声危害安全措施:

1选择低噪声设备;

2固紧主要设备,减轻振动,振动设备加防振垫、弹簧等; 3加强个体防护。

6.3.8.3预防噪声危害安全措施: 1选择低噪声设备;

2固紧主要设备,减轻振动,振动设备加防振垫、弹簧等; 3加强个体防护。

6.3.8.4预防雨天路滑、高温中暑、防火安全措施: 1在雨后、冰冻天、高温作业时,要合理安排调整作息时间,减少加班加点; 2适当设置避暑遮阳棚,工作业人员休息,并发放些避暑药物等; 3挖掘机、装载机、汽车等驾驶室设挡阳棚或排风扇降温。6.4整改和建议

通过对丽水金磊石料厂松阳采石场矿现场检查并经过分析评价后,对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规定的企业应该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对该矿山提出如下整改意见及建议:

1组织定期健康体检,建立健全尘毒危害作业工人的健康档案,并设立公告栏;

2建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3建立粉尘检测制度;

4督促员工按《安规》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5修建爆破作业现场设置坚固的人员避炮设施,其设置地点、结构及拆移时间,应在采掘计划中规定之中;

对本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矿山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全面的整改,按照事故预防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通过采用已编制的《开采设计》进行施工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加强动态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安全评价结论

7.1安全管理的合法性和适应性 松阳县毛弄采石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操作规程基本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要求。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仍存在薄弱方面,矿山的安全管理仍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应认真落实和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强特殊工种与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总结经验教训,优化管理体系后,其管理模式和体系是能满足其安全生产要求的。

7.2各评价单元结论 1综合管理单元

安全生产管理的设施比较齐全,有较为详细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专职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并制定了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但需要补充完善和进行演练。

2总平面布置单元

爆破警戒线范围内有水库、公路、村庄等,爆破时应注意对最大一段炸药量的控制。3硐室掘进和爆破作业单元

严格按照《松阳县象溪镇毛弄采石场条形硐室爆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各硐室通风、照明良好,但需建立明显警戒标志,加强爆破作业的规范性,做好爆破特殊工种的教育培训工作,杜绝违章作业,防止非爆破人员进行爆破作业,以避免爆破事故的发生。

4铲装运输单元

矿山设备保养及运行状况良好,工作人员操作熟练,基本能够按章操作。能够做到持证上岗,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作业证,矿山运输公路危险地带缺乏安全警示标志。

5职业卫生单元

该矿山对职业病危害有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的防护用品也符合要求,但要督促部分员工穿戴。需对作业地点的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行检测和对作业人员定期检查,就可以满足矿山的安全生产。

7.3 矿山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评价结论

通过对松阳县毛弄采石场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评价后认为,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一字[2003]40号文有关条文规定,目前该矿山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但需按设计进行开采,认真落实本评价组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积极采纳本评价组提出的建议,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之处进行整改以满足今后的矿山生产安全要求,方能全面达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2

一、做好消防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消防单位管理机构来说, 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发生意外情况时, 避免人身与财产安全等方面受到侵害, 因此, 相关单位就要做好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工作, 避免灾情的出现, 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只有真正减少灾情的发生, 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对消防安全工作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但是从实际上来说, 虽然规章制度的设定比较严谨, 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样也就造成了事故的发生。从消防设备的运行管理上来说, 不论怎样进行规范与约束, 如果不能完善管理与控制工作, 那么在发生灾情后, 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消防设备运行的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的质量[1]。

二、现阶段消防设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消防管理活动来说,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一些单位中对消防设备装置的实际运作模式等方面并不了解, 这样在出现相关问题后也只能寻求修理单位的帮助, 但是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 使得消防设备的维护效果逐渐降低。第二, 在一些企业中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 采取了能省则省的原则, 对相关装置的管理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这样也就造成了管理工作存在着混乱的现象。第三, 一些单位中对消防设备的保养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 在实际中也只是做好了表面上的工作, 在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并没有落实, 最终也就使得管理的效果不足。第四, 在管理上专业的管理者不确定, 从而也就使得员工的培养效果不高, 对消防设备的操作方法等方面也没有开展相关的培训[2]。

三、消防设备运行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一) 提高相关认识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 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掌握好消防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 明确相关的指标与内容。所以在实际中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相关认识, 同时还要掌握好设备的装置以及管道的分布等方面。其次, 还要掌握好实际的运作模式。对于室内的消防设备来说, 其中包含了消火栓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等。因此, 为了尽早解决消防设备存在和潜在的不良影响, 工作人员就要做好运作模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 结合装置的实际运行状态等方面来对设备制定出科学的保养方案, 提高保养的效果[3]。

(二) 确保管理工作可以落实到实际中去

要想真正提高消防设备的使用效果, 就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 确立出统一的运作方法, 以此来保证装置的运作状态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消防设备质量管理系统。对于消防设备管理体系来说, 其实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 因此, 在实际中要想实现上岗制度、检查制度以及监督制度, 就要引进IS09OO1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在满足这一体系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消防设备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其次, 是要建立完善的消防设备管理档案。消防设备管理档案, 直接影响着消防系统资料的保管工作。其主要是因为在实际中消防管理在铺设时往往存在着纵横交错的现象, 且存在着系统结构较为复杂的现象。因此, 在实际中做好消防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确保消防设备的汇总与等级。如在实际中就可以将相关的合同以及图纸融入到归档工作中去, 以此来对设备中容易出现的地方进行标记, 从而为后期解决实际问题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此外,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 还要建立出科学的技术档案等, 以此来保证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保证消防设备的管理工作可以满足现代化设备的管理需求。

(三) 做好维护工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消防设备的维护与养护工作也开始向着科学化与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因此, 就要做好管理工作, 确保管理的质量。所以在实际中就可以采取编程控制技术等来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将编程控制技术运用到消防水泵中去, 可以实现消防要求对消防桶梯形图语言的编程, 从而保证了消防水泵的智能化自动巡检。其次, 对于消防泵组来说, 采用编程控制技术来进行控制, 可以实现在无火灾发生的情况下, 自动的实现定期试运行, 以此来将信息快速的传递到消防中心。

(四) 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

要想确保消防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效果, 就要做好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同时还要建立出完善的管理组织, 真正提高与培养好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在对消防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思想, 从而认识到开展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要想提高消防设备管理的效果, 就要从相关认识入手, 不仅要提高管理的效果, 同时还要掌握好消防设备的实际装置以及运行规程等方面, 培养好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制定出完善的计划来保证消防设备维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志刚.浅谈建筑消防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建设科技, 2016, (12) :98-99.

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发展方向和经营观念也产生了较大转变,促使电力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需要。电力企业要从内部经营机制入手,通过改荐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的质量,不断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营销手段。逐渐克服部分企业对需求侧管理重要性认识尚不充分,节能意识不强,缺乏能效管理标准,或是可操作性不强的营销误区,完善电价体系,创新经济激励机制,为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我国企业一度服务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高,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国内电力企业应把追求精品服务纳入到品牌营销的战略考虑中去,不断把优质服务水平作为促进电力市场营销的自觉行为,并与客户建立并保持一种共同发展的新型供用电关系。电力企业还存在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象,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

2.电力市场发展的依赖性较强。电力企业必须有规范到位的管理策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但电力的销售则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无法使之与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要相适应。

3.目标市场的选择进入误区。因为无法有效地促进电力销售,和规范营抄秩序,对各类用电市场不能进行细分,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用电营抄人员的素质不高。造成供电企业太过于重视目标制度,忽视了不易发现的非目标的潜在的小市场。

4.用电检查工作效率低 。由于部分供电企业存在电力客户多、用电检查人员数量少、用电检查设备配备不齐全,在用电检查的流程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从而致使用电检查工作效率不高。 随着供电企业的客户及其用电量快速增长,由于用电检查人员的技术素质与装备欠缺,不能满足用电检查要求。

二、保障营销策略实施的措施

(一)拓展市场份额

1.争取市场份额。根据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可把整个用电市场细分为价格刚性市场、价格弹性市场和价格敏感市场。运用“价格”扩大营销的目标市场就是调整现行的用电政策,主要措施:对大工业客户拉大分时电价差;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居民的合理用电,遵循市场细分原则,对不同用电性质的客户采取差别定价策略,通过同网同价,直供到农户,占领农村市场。

2.推广电能的使用。供电企业应当适时加强宣传力度,鼓励使用蓄热电锅炉,逐步取代燃煤和燃气,增加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加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改善农村电力质量,占领农村用电市场。

(二)完善服务营销系统

1.建立新型的营销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缴费,窃电必须依法处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企业员工要上下同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建立高效、团结的服务团队。满足客户对电力产品的全部需求,电力企业要保持电压稳定,有周到的服务和适当的价格等。经营者要考虑客户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实施整体产品策略。

2.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树立服务品牌。 优质服务是整个发展战略构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服务可以提高顾客的服务价值,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扩大电力消费市场。电力企业要以示范窗口为龙头,努力提高服務质量,使用户的要求成为电力企业不断努力的方向。服务是增强电力企业与客户紧密联系的基本途径。电力企业实行客户关系管理,通过业务流程创新,缩短业务流程,实行扁平化管理,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通过客户评估与客户行为追踪,有效防止客户风险转嫁,将企业经营风险降为最低。服务水平的优劣会直接影响电力市场的拓展速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好的服务质量、最低的服务成本提供给用户是电力企业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

(三)做好线损管理

1.线损工作是要做到线段上平衡、线路和小区域就地平衡。对用电量较大用电户调整重点二是从末端开始调整。从杆基上建立在同一起步线上公平考核,通过合理控制检查用电营业性质,完善营业普查的标准化工作流程。降低线损要通过有效管理来加以改进,对一些老化线路和设备都要改造和更新。

2.优化低压电网结构。依托电网改造工程对旧线路,对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及时更换,逐步推广使用平行集束导线,及时预测目前负荷发展情况,制定本年度低压线损指标。

3.线损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控制线路损失是有效降低线损的关键措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会直接影响线损计划的完成。因此对计量装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提高运行电压,线路和变压器中的可变损耗与运行电压高低的平方成反比,因此提高电压可以显著地降低线损。同时 建立线损的综合系统,合理进行业务数据的初始化工作,使系统的各种功能要进行及时的自动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确保网络建设和运行的合理性。

(四)改革内部管理机构

1.在现代电力营销观念下。应建立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部门的整体系统,营销部门担负各营销单位之问的协调工作.应运用市场营销观点制定营销计划。

2.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高效率的用电营销必须有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作保证,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营销管理策略,掌握用电需求的规律和发展的优势,及时制定营销手段及措施。

3.建立销售市场的扩张策略。一是营销地域的扩张,前台的优质承诺服务,必须抓住机遇,立足本地,辐射周边,通过完善地区的电网架构建设,主动出击,以提供各项抢修都必须严阵供电服务为手段,扩大电力营销市场。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4

【文件来源】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2005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简要分析及对策措施

(煤安监调查〔2006〕7号)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现将《2005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简要分析及对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搞好辖区内煤矿2005年安全生产状况的分析评价工作,主要是分析煤矿事故的特点、规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研究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并加大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六年二月九日

2005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简要分析及对策措施

为正确评价2005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研究提出事故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工作,现对2005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如下分析和评价。

一、安全生产状况综合分析

(一)从事故总体情况分析

从事故总量来看,2005年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呈现“三降一升”:

1.事故总量下降。据调度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同比减少300起,少死亡41人,分别下降8.2%和0.7%。

2.重大事故下降。全年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210起,死亡886人,同比减少39起、少死亡204人,分别下降15.7%和18.7%。

3.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005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836,同比减少0.245,下降7.9%。

4.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上升。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58起、死亡1739人,同比增加15起、多死亡695人,分别上升34.9%和66.6%。

(二)按煤矿所有制分析

1.国有重点煤矿事故起数下降,死亡人数上升。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事故371起,死亡972人,同比减少56起、下降13.1%,多死亡118人、上升13.8%。国有重点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16.2%。

2.国有地方煤矿事故下降。国有地方煤矿发生事故395起,死亡557人,同比减少200起、少死亡259人,分别下降33.6%和31.7%。国有地方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9.3%。

3.乡镇煤矿事故起数下降,死亡人数上升。乡镇煤矿发生事故2575起,死亡4457人,同比减少44起,多死亡100人,分别下降1.7%和上升2.3%。乡镇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74.5%。

(三)按事故类别分析

1.瓦斯事故仍然多发,死亡人数所占比例最大。2005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405起,死亡2157人,同比减少28起,多死亡178人,分别减少6.5%和上升9.0%。瓦斯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6.0%。

2.顶板事故下降。发生顶板事故1768起,死亡1995人,同比减少200起,少死亡178人,分别减少10.2%和11.4%。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3.3%。

3.水害事故上升。发生水害事故104起,死亡593人,同比增加18起,多死亡93人,分别上升20.9%和18.6%。水害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9.9%。

4.运输事故有所下降。发生运输事故509起,死亡559人,同比减少47起,少死亡24人,分别减少8.5%和4.1%。运输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9.3%。

(四)10人以上特大事故分析

1.事故地点分析。58起特大事故中,有28起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占48.3%;14起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占24.1%;16起发生在其他地点,占27.6%。

2.类别分析。58起特大事故中,瓦斯事故40起,占69 %;水害事故12起,占20.7 %;火灾事故4起,占6.9%;顶板和煤尘爆炸事故各1起,各占1.7%。

3.诱发因素分析。58起特大事故中,放炮引起的瓦斯、透水事故23起,占39.7%;煤电钻引起瓦斯爆炸事故4起,占6.9%;矿灯引起瓦斯爆炸事故4起,占6.9%;电缆、开关、其他机电设备、采动影响等导致的事故所占比例较小。

4.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积聚原因分析。在27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中,停风引起的瓦斯积聚12起,占44.4%;风量不足引起的5起,占18.5%;通风系统混乱引起的8起,占29.6%;其他因素引起的2起,占7.5%。

5.按所有制分析。58起特大事故中,乡镇煤矿发生47起,死亡1187人,分别占81%和68.3%,平均每起事故死亡25.2人;国有地方煤矿发生2起,死亡25人,分别占3.5%和1.4%,平均每起事故死亡12.5人;国有重点煤矿发生9起,死亡527人,分别占15.5%和30.3%,平均每起事故死亡58.6人。

6.按区域分析。2005年,发生特大事故的有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和新疆等17个省(区、市),占27个产煤省(区、市)的63%。其中发生5起以上的有河北(5起)、山西(10起)、河南(5起)和贵州(10起)4个省。

(五)按省(区、市)分析

1.16个省(区)死亡人数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京、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16个省(区、市)死亡人数下降,占27个产煤省(区、市)的59.3%。

2.11个省(区、市)事故上升。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广东、广西、重庆和新疆等11个省(区)死亡人数上升,占27个产煤省(区、市)的40.7%。

3.5个省、市事故多发。有5个省市死亡人数超过400人,分别是贵州846人、四川521人、山西495人、湖南456人和重庆451人。5省、市共死亡2769人,占全国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46.3%。

(六)事故特点分析

1.过去安全形势较好的省区2005年事故多发。新疆、广东2004年没有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而2005年连续发生多起10人以上事故,并分别发生了一次死亡83人和121人的特别重大事故,分别为省区内煤矿历史上发生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事故。

2.低瓦斯矿井事故多发。据初步统计,2005年发生的39起特大瓦斯事故中,低瓦斯矿井有18起,占特大瓦斯事故的46.2%,占特大事故总数的31%。

3.停产整顿矿井事故多发。2005年发生的58起特大事故中,有29起发生在停产整顿矿井,占50%。

4.基建、技改矿井事故多发。2005年基建、技改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5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5.9%。

5.转制矿井事故多发。2005年转制矿井发生13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2.4%。

6.乡镇煤矿事故所占比例大,国有重点煤矿平均每起特大事故死亡人数多。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煤矿的38%,而事故死亡人数和特大事故起数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全国煤矿平均每起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为30人,国有重点煤矿平均每起事故死亡高达58.6人,而乡镇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分别只有25.2人和12.5人。

7.瓦斯、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多,所占比例大。2005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和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6.0%和33.3%。

8.水害事故呈上升趋势。全国煤矿水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0.9%和18.6%。

9.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有增加趋势。2004年平均每起事故死亡1.655人,2005年平均每起事故死亡1.792人,单起事故死亡人数增加0.137人,同比上升8.3%。

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严重。一些煤矿矿主为追求高额利润,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铤而走险,抗拒执法,无证或证照不全违法组织生产,超层越界开采。据统计,58起特大事故中有8起是超层越界开采造成的。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张老佩煤矿由当地村民非法建井,无任何合法证照和手续,地方政府已责令封停,2004年12月初矿主擅自启封、非法组织生产,因独眼井开采、未形成矿井通风系统造成瓦斯积聚,导致“2.15”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死亡27人。

(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煤矿企业忽视安全管理,以包代管。一些乡镇煤矿随意变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员均无任命文件,主要管理人员长期不下井。一些国有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向煤矿下达的产量、掘进进尺等指标越来越高,在这种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导致矿井负责人盲目追求产量和利润。一些国有重点煤矿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如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阳方口镇贾家堡煤矿接替井经过几次转包,一直包到包工队,造成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明确,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矿井总风量严重不足,工作面形成循环风,使瓦斯局部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工人违章放炮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爆炸,死亡36人。

(三)企业技术管理薄弱。由于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有经验的工人流失严重,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又不愿到企业工作,企业人才严重缺乏;一些煤矿不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无设计,不编制采掘作业计划和作业规程,有的煤矿不按设计施工作业;石门揭煤、巷道贯通、过断层和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等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忽视生产技术管理,采掘布置不合理,采掘失调严重;一些突出矿井、水害严重的矿井和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采取的综合防突、防治水和防尘措施缺乏针对性。

(四)超能力、超强度开采。一些煤矿为了追求利润,急功近利,不惜拚人力,搞人海战术,无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作业,在局部区域内布置很多采掘工作面,导致井下一个班作业人员高达数百人。由于生产组织集中,导致事故扩大,伤亡惨重。河北承德暖儿河煤矿在513工作面布置上、下2个回采工作面,在走向长和倾斜宽都不到70米的区域内,采掘工作面和切眼多达9个,导致风流短路,致使513下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界限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50人。广东梅州市大兴煤矿井下布置46个采掘工作面,乱采乱挖,十分混乱。

(五)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一些煤矿管理人员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采掘接替紧张时,采用非正规工作面开采;采用串联通风或用局部通风机送风;不使用防爆设备等;一些煤矿工作面微风甚至无风作业;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探头随意布置,管理维护跟不上,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放炮不检查瓦斯,工人违章放炮等。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康海煤矿对已掘进40多米的巷道既不送风,又未采取打密闭等措施,局部通风机长期循环通风,造成瓦斯积聚,因违章放炮引起瓦斯爆炸,死亡12人。

(六)劳动组织管理混乱。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违反规定擅自招用临时工,2005年以来有47名井下职工先上岗后办招工手续,而且还存在冒名顶替上岗问题。该矿职工考勤、下井登记、检身和矿灯发放管理混乱,“11.27”事故发生三天后,入井人数仍查不清楚。河南鹤壁煤业集团第二煤矿“10.3”事故发生当班,在38采区北煤柱1工作面回风巷违章安排35人进行运输支护等交叉作业,其中有32人遇难,造成事故伤亡人数扩大。

(七)一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一些煤矿采掘一线工人多数为农民工,且乡镇煤矿的工人流动性很大,培训工作又不到位,工人素质很低,安全意识和自主保护能力差,违章作业现象相当严重。如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嫩草冲煤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不执行停电撤人制度,不进行测风,不检查瓦斯,不统一管理矿灯,导致“4.30”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死亡12人。

(八)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一些监管部门在对煤矿下达隐患整改或停产整顿指令后不跟踪落实,有的地方甚至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一些监管部门的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发现煤矿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如重庆市奉节县新政乡苏龙寺煤矿在事故发生之前,乡政府连续三次下发停产整顿通知书,但未能采取派驻人员等有效措施制止住该矿违法生产,导致事故发生,19人死亡。

三、对策措施

(一)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乡镇煤矿必须明确矿长、副矿长和总工程师等管理人员各自的岗位职责;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落实。严格执行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负责人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及时排除隐患。

(二)强化技术管理。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强化生产技术管理,要按规定进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按照核准的能力组织生产,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和核准的能力布置采掘工作面,确保采区和工作面的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要按规定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编制采区、采掘工作面设计、采掘作业计划和作业规程,并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要制定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狠抓瓦斯治理措施的落实。坚决贯彻国家关于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政策规定,强力推进“先抽后采”,新建高瓦斯矿井尤其是国有重点煤矿必须同时建设瓦斯抽放利用设施,现有高瓦斯矿井必须达到规定的抽放标准,否则不准生产。所有煤矿都要安装瓦斯监测监控设施,加强对现有设施设备和联网系统的维护检查。做好煤矿通风和安全生产能力核定及其后续工作,对放松标准、盲目调高和搞形式、走过场的要重新核定,并把核定工作延伸到煤矿劳动组织和井下定员,防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四)加大对低瓦斯矿井和基建、技改井的监管力度。一是要高度重视对低瓦斯矿井“一通三防”的监管。要监督煤矿确保矿井的通风系统稳定可靠,保证采掘工作面所需风量,防止瓦斯超限;要建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加强系统管理,确保系统运转可靠。二是要对改建、扩建、新建矿井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对建设项目安全设计未经审批擅自违法施工和未经竣工验收擅自投入生产的,要一律责令停产整顿或予以关闭,严防借“技术改造”、“改扩建”、“基建”或“联合改造”之名,违法生产或逃避关闭。

(五)加大煤矿防治水工作力度。煤矿企业要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制定防治水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重大水害隐患的煤矿,必须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采掘作业过程中,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矿产资源开采监管力度,对资源已枯竭的煤矿及时予以关闭,防止违法越界开采和开采防水煤柱。要定期进行水害隐患排查,对在水淹区、塌陷积水区等水体下采煤的矿井,必须先排空积水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采掘活动。

(六)认真抓好煤矿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所有煤矿包括国有重点煤矿,都必须认真、全面、彻底排查安全隐患,要及时对发现的各种隐患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存在重大隐患的要坚决停产整顿。要制定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建立整改责任制,并要有进度要求。各级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对辖区内煤矿重大隐患登记建档,实施跟踪检查;隐患严重、随时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整改无望的要坚决关闭。

(七)强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煤矿企业要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矿长和瓦检员、放炮员等特殊工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新工人下井作业前必须进行正规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职工培训和特殊工种持证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将职工培训和持证上岗落到实处。

(八)规范和推动煤矿资源整合工作。对尚有开采价值、纳入资源整合对象的煤矿,必须先关闭,吊销所有证照,停止供电和火工品,然后再进行整合。矿井整合只能有一个法人主体,做到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并按照建设项目要求履行相关核准审批手续后方可施工,严禁在整合期间违法开采。

工期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篇5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对施工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使得项目的工期得到最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必要时候可以采取如下的抵御风险的相应对策。

1.尽量使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在组织结构上达到很高的要求,更主要的是要在软件建设上满足要求。包括:具有满足工程总承包要求的人力资源,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合格的设计能力,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能力,在国内外市场中采购机械设备、成套设备和建设物资的能力,足够的工程总承包协调能力,善于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能力,应对风险能力,先进的企业文化等。

2.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竞争,依法签约和索赔,依法维权,依法经营,依法抵御风险,依法进行融资和结算等。

3.实施人才战略,进行学习,向员工灌输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建造师知识、风险管理知识、合同管理知识、经济知识、金融知识、保险与担保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使企业具备大量有技术、懂法律、懂战略、会经营、通外语、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4.及早颁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法规,颁布工程保险与担保的法规,制定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编制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手册,建立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

5.积极采取技术性对策,回避、减轻、预防、分散和自留项目的风险。

一是项目回避风险的对策。如果对项目威胁太大,风险量和发生的可能性都很大,企业难以承担和控制风险,便应当在承包之前放弃承包或在实施之前毅然放弃项目实施,以免造成更大的风险损失。制定并执行企业制度,禁止实施某些活动,依法规避某些可能造成风险的行为,也是风险回避的有效对策;

二是项目减低风险的对策。这种对策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量。对于已知风险,可动员项目资源予以减少;对于可预测和不可预测风险,应尽量通过假定和限制条件,使之变为已知风险,再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风险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三是项目预防风险的对策。采取技术组织措施预防风险对策的作用有三个:防止风险因素出现;减少已存在风险因素;减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四是项目分散风险对策。把风险分散给其他单位,包括业主、分包人、合伙人、投资人、供应商等;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篇6

作者:吴棠华上传时间:2009-6-29 0:0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财务管理的好坏直

接影响医院发展水平,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医院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呈现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些医院内控制度不完善,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和隐患:一是没有建立重大财务事项会商和审批制度,投资决策随意性大;二是没有建立重大项目追踪问效和责任追究制度,项目实施后的效果无人过问;三是没能建立严格的设备、药品、材料付款审核审批制度,容易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四是没有建立完备的财产管理控制制度,一部分药品、耗材、试剂等“以领代支”,大量存放在使用部门,脱离了财务监控,以至出现回购、变卖、流失等现象;五是没有规范严格的医疗收费核缴、退费处理程序,使一些别具用心的人有了可乘之机,极易造成资金的流失。

2、规章制度未落实,财经秩序较乱。有的医院经费管理漏洞较多,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责任不清的问题比较突出;重供轻管、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造成经费物资流失、浪费严重的后果。

3、成本核算不全面。在成本核算上,多数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比较局限,没有采用全面成本管理法,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在市场经济下,医院不但要融入一般市场活动中,还必须参与医疗服务这个特殊市场的竞争,以尽可能少的消

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求医院引入成本机制,实现效益最大化。

4、高负债率与高应收账款率并存。据了解,有的医院资产负债率高达50%以上,超过了偿付能力,甚至出现因债务问题被诉诸法律,封存银行账户等情况,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经营。在医院高负债的同时,还存在着高应收账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大量的病人欠费无法收回,特别是医保欠费。随着全民医保政策的实施,参保人群的扩大,医保收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一般在30%~50%之间。由于医保基金实行总量控制、财政不兜底

政策,医保部门与医院结算的及时性和结算率都在下降,医院大量资金被占用,造成“名盈实亏”现象。

5、财务监督职能作用没有有效发挥。有的医院未设内审机构,没有配备内审人员。有的虽设有内审机构,也存在着人员配备不合理、内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内审工作仅仅停留在对财务账目的合法、合规性审计上,介入单位的投资和筹资活动较少,很少参与重大项目的决策、经济合同的签订、内部分配制度的建立和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监督,内审机构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6、医院财会队伍业务素质不高。从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情况看,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管理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基础薄弱,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不强,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长期存在的人少事多问题一直困扰着医院的财务建设和发展,财务干部编制基数不够、没有高级职称编制、中级职称编制太少、人才流失严重,补充来源不足,所以,不得不雇请临时工、合同工、返聘离退休人员等,并照规定支付报酬;这样在财务业务成倍增长和财务工作对医院建设日趋重要的情况下,如此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将进一步加剧医院财务部门人少事多的矛盾。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l、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财会人员的职责。为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医院应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能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参与本单位各种计划的制定,并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医院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根据医院的经营特点、管理要求和会计业务实际,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应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做到钻研业务,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搞好服务等。

2、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强化预算对医院经济运行的约束力。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预算管理要排除人为因素,用制度去管人和事,必须对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各方面进行细化。通过硬性的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强化预算对医院经济运行的约束力,首先经过规划、分析并通过量化数字编制预算,使预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控性。二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背离预算安排,不得无故追加预算。也不得突破预算的限额,要保持预算的严肃性,必须追加的预算要经过领导小组研究后按规定的程序追加。三是经过

全员参与预算编制,使部门之间、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以达成共识,减少预算执行的障碍。四是预算要促使资源有效地运用,避免资源浪费与无效率的开支,预算是以量化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的标准,其本身具有考核性,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跟踪问效,使工作绩效的考评真实可靠。最后,通过制度去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预算指标是刚性的,应认真贯彻,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样从制度上保证了预算的指导

性、保障性、权威性和制约性,确保医院财务安全,使财务管理贯穿医院经营的每个环节。

3、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管理有效性。在医院经济活动中,重大的投资、筹资等活动因其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而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控制点。医院财务部门对基建工程、医疗设备购置、大修等项目的资金支出,从立项着手,参与事前论证、预算编制、费用审核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财务部门参与重大财务经济事项活动运作,不仅使各项资金支出都掌控在预算范围内,还进一步确保了资金运作的规范、安全和有效。

4、完善成本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医院财务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以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医院成本核算不仅仅是为了核算资金,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一经济手段,提供医疗服务全过程和医院管理各个部门全方位的成本信息,并预测和掌握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把医院管理中的未知因素变为已知因素,减少盲目性。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包括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建立成本责任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规范核算收入、费用项目,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规范化管理。

5、要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前提。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组织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工程项目控制制度、对外投资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尽管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但是在运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各个财务会计业务风险点的控制,可以明确责任,加强自律,提高核算质量。强化流程管理可以更好使内部控制制度互相衔接又互相制约,使整个业务管理系统达到点面结合。加强风险预警,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济业务顺利开展的同时

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6、加强医院财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医院进行财务分析既是对自己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医院财务管理的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医院有经济关系的各方,都迫切地需要获得医院的财务信息,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由班子成员及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财务分析会,对预算执行情况、收支变化情况、每人次收费情况、百元收费成本情况、工作量变化情况、百元固定资产收入情况、固定资产收入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对医院的经济运行质量进行系统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拿出解决方案。

以便更好地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7、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会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财务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财务工作质量的优劣,医院财务工作千头万绪,量大而具体,专业性极强。因此,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责任心强的财务干部队伍尤为重要。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要抓好财务人员政治教育,把牢思想根基,并结合医院财务工作特点和人员思想实际进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等方面教育,紧紧围绕当好参谋、出好点子,勤俭节约、科学理财上下功夫。二是医院要加大会计人员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

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总之,当代医院财务管理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强化财务平衡机制,合理安排医疗业务活动,使积累与消耗平衡,加强自我约束机制。要引入全面预算的管理方法,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要推进定额管理,内部核算,避免无计划使用资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财务管理

必须村立新观念,以适应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主义医疗市场。

参考文献:

[1]王肖莉,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国医药导报,2008,(2)。

[2]任萍,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体会.工企医刊,2007,(6)。

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7

农业生产发展离不开基础灌溉设施, 必须要兴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并做好相关的维护管理工作, 应用有效的措施对地区农田水利条件进行改善, 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然而由于小农水工程的管理工作相对复杂、包括多种类型, 经常会出现破坏、维修不及时等问题, 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研究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 颁布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改革政策, 极大的推动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针对我国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不足, 党中央制订了针对性的法规-1号文件, 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观提供了制度保障[1]。然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运行维护管理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繁琐而艰巨的任务, 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 包括多项施工环节和步骤, 前期成本投入较大。从资金投入角度来看, 政府投资占有的比重较小, 只占到总工程项目资金的一半左右, 这部分补助投资只能保障工程能够建造成功, 却无力支持相关配套设施的购置。在缺乏充足资金的情况下, 不仅会影响水利工程的建造质量, 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还增大了维护管理工作的落实难度, 达不到建造水利工程的效果。

1.2 缺乏维护管理意识, 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 政府部门会动用专项基础建设资金进行支援, 保障工程的高效完工, 但并未意识到后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规划设计中也没有对该项工作进行考虑, 从而导致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设备、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维护管理不到位的现象[2]。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普遍专业性不强, 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业务操作水平有待提升, 工作积极性不高, 无法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维护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1.3 没有构建健全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在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 乡镇水利站、水管站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建造和维护管理, 但是相关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没有起到约束和规范管理人员的目的, 管理内容不全面, 资金利用和支出方向限制不明确, 庞大的基层管理人员组织与资金支出能力相矛盾, 根本不足以配置专职维护管理人员, 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3]。

2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采取有效的对策及措施进行解决, 从而保障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如下:

2.1 加大对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公益性、经济性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最显著的特征, 然而仅仅依靠国家专项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应在政府资金保障的基础上, 通过多种措施扩大融资途径和渠道, 为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确保建设成本, 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引发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规划好维护管理工作所需的费用, 更加全面、系统的管理资金, 对多种分散的资金进行统筹管理, 为相关配套和专职维护管理团队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4]。政府可以通过优惠、奖励等政策, 鼓励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加入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中, 设置专门的维护基金, 发挥现代化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 使费用的筹集和应用实现途径更加广泛, 解决经费难以保障和维护管理工作力不从心的问题。

2.2 树立正确的维护管理意识, 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满足耕地灌溉需求的基础保障, 为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对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 树立正确的维护管理意识, 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 使维护管理意识深入到每位农民心中。将水利工程管理同民众的收益联系起来,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鼓励农民和相关管理人员主动学习专业技术, 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让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效率, 避免资源的浪费。这样才能增强维护管理意识, 在顺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后, 落实维护管理工作, 发挥工程效益, 提高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经济性。

2.3 构建完善的基层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近年来, 在乡镇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时性管理, 结合基层水利站的状况, 充分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 对基层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在维护管理体系中要针对资金的运用、维护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明确的限制, 进一步的明确水利工程的产权, 对责任、权益和义务进行限制, 弥补激励制度方面的不足, 改善基层集体组织、政府和农民管理状况, 使维护管理工作向着更加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5]。同时, 还可以将乡镇水利机构、基层用水合作组织二者进行有机整合, 共同致力于维护管理体系的完善, 全面提升技术服务管理水平, 建立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的完善维护管理体系, 深入到农民群众中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 加大对水利工程公益事业的投入, 形成特色化的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模式, 推动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对工程效益的发挥有着紧密的联系, 针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运行维护管理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维护管理意识、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没有构建健全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等问题, 可以采取加大对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构建完善的基层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等针对性的措施, 进一步增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效率, 为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康健.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 2013 (1) :20-23.

[2]徐成波, 王薇, 温立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J].中国水利, 2011 (7) :23-25.

[3]孟秀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5) :76-76.

[4]陈文才.浅议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管理[J].水利经济, 2007, 25 (6) :42-43.

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篇8

关键词:乳制品 质量安全 重要性 影响因素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39-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和健康,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婴儿是乳制品最大的消费群体。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将关乎下一代的发育和成长,甚至关乎生命的安危。当然,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也关乎牧民的切身利益。但近几年来,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给我国乳制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1 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1.1 乳制品企业中乳品的质量安全是其命脉

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企业进驻市场主要依靠的是所生产的商品,并从中获得利润用以维持并扩大生产。因此,一旦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企业就会失去消费者,甚至是市场,最终被市场淘汰。乳品质量的安全作为乳品企业最为重要的命脉一旦有质量问题的出现就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乳品企业要在竞争如此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首先需提升企业乳品的质量,确保乳品质量的安全。

1.2 乳制品质量的安全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乳制品质量的安全事件使得大多数乳品企业纷纷破产,导致了奶农生产出来的生鲜奶无法销售出去,给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此外,随着人们对乳品质量的安全认识逐渐提升,打破了乳品短缺的局面,这在原料奶的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一些质量较差的原料奶备受冷落。

2 乳制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乳制品在质量以及安全上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保障的因素较多,以下主要从主观、客观和宏观等方面来分析影响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和现状,为保障乳品企业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2.1 从主观方面分析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乳制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奶畜的养殖户、生鲜乳的收购者以及乳制品的生产厂家或企业等需确保其生产和销售的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且是其质量安全第一负责人。但乳制品的这条供应链上各主体的社会意识及责任心较弱,对于质量的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具体体现在:

2.1.1 原材料供应者及收购者社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

部分原材料供应者利欲熏心,在知道某些物质会对乳制品质量造成影响,还是将其加入到原料奶中,忽视了乳品质量的安全。同时,部分原料奶的收购者在明知是不合格原奶的情况下,仍将原料奶送给乳品加工企业,导致乳制品出现质量问题。

2.1.2 乳制品企业的社会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责任心

部分乳制品企业的管理者受利益的驱使,生产制造伪劣产品。从婴幼儿奶粉的事件中不难看出,乳制品企业通过价格来区分乳制品的质量,乳制品的价位越高,相应的质量也就越好高;而价位越低的乳制品品,其质量与安全得不到保证。除此之外,部分乳制品企业为占领市场的份额,到处购买农民手中的散奶,而忽视了奶源基地的建设。

2.2 从客观方面分析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2.2.1 各个环节都会影响到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就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乳品企业从原料奶生产及收购等,仍沿用的是“公司+农户”模式,这在乳制品加工的旺季各家企业相互提价,争夺奶源;而在加工的淡季时,又不管不顾奶农的利益,少收或拒收原料奶,损害了奶农的利益,影响到原料奶的质量。此外,原料奶的存储、运输、生产加工及消费等环节,都有可能会对乳制品质量造成影响。

2.2.2 乳品企业的技术设备较为落后

我国的乳品行业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乳制品的设备与世界其他先进的国家相比相差了20多年,这就使得我国乳制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生产及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信息化及现代化远远比不上国企的乳制品企业,乳制品质量安全也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2.3 从宏观方面分析影响乳制品质量安全你的因素

2.3.1 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虽推行了各种政策、标准对乳制品的质量进行监管,但这些政策及标准还处于试行阶段,并没有强制要求要按照这些政策执行,因此不具备相关的法律效力。同时,我国对于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的监测机构及机制仍不健全,这就使得监管的效力达不到预期的标准。

2.3.2 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认识不到位

就目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者来说,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还不到位,无法鉴别乳品企业产品的好坏。这样一来就使得很多不法的企业将不合格的乳制品投入市场,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3 提升乳制品质量安全的解决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乳制品产业大国,其提升并确保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已成为促进我国乳品企业健康、长久发展的关键环节。下面为提升乳制品质量与安全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升我国乳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1 强化乳品企业社会责任感

3.1.1 提升乳品企业管理者质量安全及社会责任的意识

乳品企业管理者质量安全意识对于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进一步提升乳品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时,强化乳品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提升企业的责任感,使乳品企业能够真正为消费者的健康及生命负责,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1.2 加大培训力度,强化奶农质量安全意识

nlc202309020110

奶农有无社会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加大对奶畜养殖户质量安全的培训力度,向其宣传保障原料奶质量安全对于人们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性,能够确保奶农原料奶的质量。与此同时,提升奶农原料奶质量安全意识以及操作技能,加强对原奶质量的管控,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3.2 对乳制品的供应链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3.2.1 完善原料奶产地的建设

原料奶质量安全对于乳制品质量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乳品企业还需完善原料奶产地的建设,对奶牛的饲料、饲草以及药品等实行统一的管理,能够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安全。对原料奶产地实行科学化、规模化的饲养,尽量减少或避免疫情的发生。对奶牛进行分群、统一挤奶、科学调配,进一步保障原料奶的质量。

3.2.2 转变奶畜养殖户饲养的观念

转变奶畜养殖户饲养的观念,纠正其养殖的观念,不断改良乳牛的品种,进行科学的喂养。此外,还需尽量避免饲料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从源头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针对患病的奶牛应及时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和隔离,禁止使用一些国家违禁的药物。挤奶的过程中,应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及时更换关键的控制点。生鲜奶采集后迅速用真空输送至制冷器中进行冷藏。同时,做好挤奶设备的清洗工作,避免细菌的繁殖。

3.2.3 科学管理原料奶的运输

运输原料奶的车辆需进行定期的检修,确保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准点准时到达。同时,要确保运输车罐体的保温效果不会对原料奶的质量造成影响,坚决淘汰不达标的运营奶车。奶车的铅封工作非常重要,是离站到到厂的最后一道程序,能够预防或避免中途掺杂。

3.2.4 严格把控入厂的质量

原料奶从挤出至餐桌都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因此,要严格把控奶源入厂的质量,同时提升奶质量的检测水平,不断提升检测的设备。

3.2.5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奶源抢夺现象

奶源的抢夺是虚假供求关系最直接的反映,该现象极易导致奶畜养殖户盲目的发展,致使奶价上下波动,原料奶的质量无法保证。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政府宏观调控等,避免出现抢夺奶源的事件发生。

3.3 提升乳制品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

3.3.1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乳制品是一种信任品,政府需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能够合法经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向消费者宣传乳制品的相关知识,并为其提供基础的教育和信息,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驻市场,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还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检测乳制品的生产环节。严厉打击违纪违规的企业,而对于遵纪守法的企业应给予表彰。

3.3.2 建立健全内部通报机制

乳品企业还需在内部建立健全通报机制,充分发挥其监管制度,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及安全。同时,还允许乳品企业员工通过企业内部的特殊渠道通报所在公司出现的不正当或违法行为,这种内部监管制度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出现违法或不正当的行为。

3.4 乳制品质量安全中奶业协会的作用

奶业协会作为乳制品企业及政府沟通和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其可以充分调动自身人才集中及知识密集等优势,发挥自己协调及服务的功能,从而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

3.4.1 强化信息服务理念

奶业协会还可以组织人员整理、收集并发布有关乳品企业乳制品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为乳品企业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3.4.2 给予乳品企业科技服务,保障乳制品的质量

奶业协会需为中国的乳品企业创造或提供一个推广的平台,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联合并组织大学、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等整合研究的设备、经费以及人力资源等,共同解决乳品企业在生产和发展中出现的难题,进而提升乳品企业的技术水平,确保乳制品质量的安全。

3.4.3 注重诚信经营

奶业协会还需联合我国所有的乳品企业,使其团结起来,共同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奶业协会还应向所有的乳品企业灌输并宣传优秀企业的思想,要求乳品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自律,做到诚信经营、遵纪守法、不欺诈。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还不少,质量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形式不容乐观。为此,作为乳品企业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乳制品供应链的全过程综合管理,同时还要发挥行业协会在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乳制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拥军.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12(10):23-24.

[2]徐慧萍,李翠霞.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0(08):-14-15.

上一篇:中美医疗事故举证责任立法比较下一篇:婺源县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