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2024-10-16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共12篇)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1

美国大企业出问题的现实告诉我们,仅仅靠企业制度安排还是不行的,因为再完善的企业制度都会有漏洞,因而应该在强化企业制度安排的同时,还要注重人的问题,因为企业制度是人制定的,而且需要人来执行,所以人的问题不解决好,再好的企业制度安排,也都无法保证企业高效地稳定发展。

所谓注重人的问题,就是注重对人的价值理念的提升,也就是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提升。企业文化既不是指企业搞文化活动,也不是指企业搞形象设计,而是指人的价值理念,即人们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是人的内在自我约束。正因为企业文化是人的自我内在约束,因而应该在注重作为人的外在约束的制度安排的同时,还要注重从强化人的内在约束上考虑问题。例如,就诚信理念来说,我们不仅仅要强调信守契约的诚信,而且还要强调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以及在坚持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当事者对方利益的诚信。从美国企业出问题的现象来看,美国企业对于前一种诚信确实是坚持了,但是后两种诚信则恰恰没有坚持。因此,应该注意对企业文化的提升。

企业文化包括三大内容,一是经营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二是管理性企业,即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三是体制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体制运转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我们强调提升企业文化,就是指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全面地提升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还仅仅处于起步地位,因而更应该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提升。我国企业出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例如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严重,就是因为人们没有等级差别理念,即人的能力差别决定了人们的分工差别及收入差别的理念。人们之间的能力差别是很大的,这种巨大的能力差别,当然应该导致人们之间的分工差别和收入差别,因而不能搞平均主义大锅饭。总之,我们应该从美国企业出问题的现象中,看到企业文化提升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从五个方面推动企业创新 篇2

企业文化的愿景给企业创新提供指南。所谓愿景就是企业的远大事业蓝图,是企业要做一个什么事业、企业想要把这个事业最终做成什么样的追求。愿景是我们大家强烈渴望实现的远大目标。它是我们的,而不仅是经营者的,因此可以把全员凝聚起来,在全员身上产生动力。它是强烈渴望实现的,因此它既代表了事业的利益,又代表了全员的利益,由它产生的动力必然是强大持久实在。它是长远的根本的目标,因此它既代表了事业的利益,又代表了全员的利益,由它产生的动力必然是强大和持久实在。它是长远的根本的目标,因此它不是短期努力可以达到的,它必须把长远的根本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去实现它们,从而不断地向长远目标逼近。因此,企业的愿景有长期愿景和短期愿景之分。完成了一个短期愿景,必须立即提出新的短期愿景,以和长期愿景衔接并向长期愿景推进。长长的愿景链规定了企业的事业永远处在动态发展之中,一个个具体愿景的提出和完成,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思想和行动,并始终不偏离根本愿景指引的方向。任何保守、任何停滞、任何一蹴而就,任何偏离行为,都与企业的根本愿景相违背。企业的创新受到了企业文化愿景的根本規定和指导,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规定。

企业文化的使命给企业的创新做了根本的定位。使命不是别的,它就是企业愿景的崇高化、神圣化、信仰化和责任化,是企业事业和责任的根本定位。为了不至于使企业的愿景变成乌托邦的幻想,不至于使企业愿景虚无缥缈、不着边际,一方面愿景的提出要从实际出发,符合社会需要,的确承担起了社会某一方面的责任;另一方面,愿景必须在全员心目中成为崇高的、神圣的、信仰的东西。只有崇高的,人们才能敬仰它;只有神圣的,人们才会尊崇它;只有信仰的,人们才会坚信它;只有责任的,人们才能承担它。所以使命是愿景的落地,是愿景的现实化。使命最终转化为企业的责任定位,这就给企业的具体创新提供了根本定位。比如做门窗是一项事业,是一种社会责任。但做门窗的企业对这种社会责任有不同的定位,有的把做门窗定位为“阳光事业”,有的定位为“安全事业”,有的定位为“空间事业”,有的定位为“心灵事业”,有的定位为“文化事业”,还可以有许许多多的定位,定位为什么事业,就承担什么责任,就从这个定位出发,去努力,就把这种责任崇高化、神圣化、信仰化。企业从此就沿着这个定位坚定不移地创新。创新不是任意的,无规范的,那样会丧气目标、浪费资源、成本极高,收益极小。有效的创新,必须在自己的责任定位的目标和范围内进行,它有助于责任的实现和深化,有助于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满足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创新,一般意义上谈论创新,这对企业创新无实际指导意义。深入到企业文化与创新的具体关系中,微观地观察,正是企业文化给企业朝什么方向创新作了定位规定,它使创新十分实在,在确定的范围内创新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追求。

企业文化的宗旨给企业创新规定了根本原则、途径和方法。如果说使命表明企业承担了什么事业和责任,宗旨就规定了企业如何实践责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共产党的使命是为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命就必然达到。宗旨是使命的深化,是企业文化延伸到方法论层面的规定。创新必须遵循创新的原则途径方法,这些创新的原则途径方法就包含在企业的宗旨中。杜邦公司的使命是“为社会贡献美好生活”;它的宗旨是“安全与创新”,这是创新的根本原则途径方法。杜邦是一个化学公司,化学公司的生产存在安全隐患,产品也存在安全隐患。美好生活与不安全相对立。这就规定了杜邦的创新首先是安全创新。杜邦把安全和利润联系起来,它创新地推出了许多保障安全的产品,并大大地提高了杜邦产品的安全性,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利润,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杜邦公司在创新中坚持“奉献美好生活”的原则,把创新的焦点集中到“美好”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邦立即推出了大量化纤织品,紧接着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化纤产业,解决了人类穿衣问题,为人类奉献了美好。以后在核电建设方面,以及大众日用方面,杜邦围绕“美好”作出了许多创新贡献。可见宗旨对于企业如何创新有规定和方法指引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使企业创新的核心能力动态化。企业不仅应当具有一般能力,而且应当具有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其他企业不可模仿、不可照搬、不可抄袭的能力。这种能力保证企业独占优势、独占资源、独占先机。比如,拥有第一不是核心能力,能不断做出新的第一是核心能力;独占某种技术不是核心能力,能不断创造新技术是核心能力;拥有某种资源不是核心能力,能不断创造新资源是核心能力;拥有知识不是核心能力,能整合知识才是核心能力,如此等等。企业的就可以能力是从一般能力中产生出来、提炼出来、锻造出来的。指导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核心理念就是对企业一般能力的选择、深化、个性化和固化的根本价值理念。定下打造什么为核心能力的方针,定下如何打造核心能力的做法,定下了如何长期保证核心能力的方针,保证企业长期一贯集中地坚忍不拔地在某种能力上投资,使企业最终形成了某种核心能力变化。而深化核心能力。始终不变的核心能力最终会变成一般能力,使企业被动而至于淘汰。核心能力它包含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调整适应能力。企业的创新,根本是核心能力的创新。坚持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实行核心能力创新,在核心能力的方向上创新,最能乘势、最为有效、最为可行、成本最低、产出最高。放弃核心价值观指导,在每一方面去创新,事倍功半,是没有不失败的。

企业文化的企业精神是创新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是企业情感与意志的凝结,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企业的生命意志,是企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恒定力和穿透力,是企业凝聚全员、鼓舞全员的精神力量。它贯穿于全员经营行为之中,成为全员横扫困难、障碍的精神铁扫帚。顺利时企业精神鼓舞全员继续前进;困难时鼓舞全员百折不挠,勇于攀登。没有精神的企业萎靡不振、一击即溃;有精神的企业神采奕奕,迎难而进。企业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新就是打破旧的、创造新的,就是推发展、推进创造,其中的困难、挫折、障碍、种种不利因素会遭遇无数。创新特别需要有目标指引、有精神支持、有必胜的信心。企业精神、就是支持创新的精神,它鼓舞员工创新,支持员工创新,推进员工创新;它把创新由一个层面推向更新的层面,一个境界推向更新的境界。企业精神给企业创新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支持。

从上述各方面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不是创新的障碍,而是推动企业创新发生的源泉。企业所以需要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它能推动企业事业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法宝,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创新。创新的基因就存在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它就会长期存在,长期发生作用。但它需要结合实际变化进行新的阐释、获得新的内容和新的表现形式,从而能长期指导创新。企业文化的应用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与环境条件紧密结合而形成。环境条件变了,应用价值观也会随之而改变。而应用价值观的变化,也是为了能给企业更好地创新创造条件。企业文化是变与不变的结合,核心价值观不变,其阐释和应用价值观会变。因此它永远不会成为企业创新的桎梏,而只能成为企业不断创新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认为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变得保守、滞后从而成为创新障碍和桎梏的看法,是表面的、片面的,是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肤浅理解;不承认企业文化自身具有动态适应能力,而认为它必然落后,僵化,阻碍创新行为的发生,这种观点实际上否定了文化作为有机体的生命力。正是这种生命力使一种文化的个性不仅是永久存在的特性,又是通过多种形式动态表现其丰富性。这种个性动态延续和表现,就是它自身的适应性。中国从古至今,它的文化个性始终保持不变,但它的动态延续却极其丰富,总是不断适应的。难道企业文化不也是这样吗!

从三个方面强化民主意识 篇3

从三个方面强化民主意识

文忠民在2月13日《光明日报》中撰文指出,强化民主意识,一要把民主作为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管理的民主水平。二要把民主作为工作方法。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当领导就是要采取命令主义的、行政化的方法。这个认识是不对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在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我们要学会民主的领导办法,紧紧依靠群众,努力聚集民心,把群众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三要把民主作为领导艺术。面对一个问题,领导可以想出一个或几个办法来解决。可是,如果发扬民主了,就可以有几百个、几千个办法来解决。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就是把难题交给大家,让大家集思广益,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用民主的方法、商量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拿出最智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4

略阳县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平安建设

一是在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局中深化平安建设。既要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平安建设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和重要支撑,又要深化平安略阳建设,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造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和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二是在创新社会管理、保持工作持久活力中深化平安建设。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更加注重综合施策、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问题的要求,不断调整思路,把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减少社会矛盾。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办法,尽可能通过平等协商、协调互动等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高工作质效和水平。不断拓展工作内容,抓好社会管理新领域的服务管理,健全完善工作体系,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在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深化平安建设。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和源头治理,最大限度防止矛盾纠纷发生。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全面排查强化调处,着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着力打击影响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新期盼新要求。不断提升人口服务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在推动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中深化平安太仓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化解矛盾、消除纠纷。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避免因执法缺位或出位造成不稳定因素。(县综治办 冯兴泉)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5

为加速木材检查信息化进程,强化木材运输证办证点管理强化木材运输管理,规范木材流通秩序。

三是加大了资源管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在主干道的西落沟木材检查站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对出入车辆实行24小时监控,在局机关安装了森林防火卫星通信应急网络系统

极大地提高了各检查站的办事效率和木材放行执法的规范化水平,也为木材流通监督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要强化基层木材检查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木材检查站是林业部门的对外窗口,其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林业行业

建立专项木材检查站项目建设支撑体系,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木材检查站建设,切实解决木材检查人员生活环境和执法条件差的问题,切实解决好木材检查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木材检查站的执法形象。

三是要提高木材检查的科技水平。一方面要加速全国林业电子信息化的进程,实现全国木材流通管理的电子化管理,建立起全国木材流通的电子监控系统,对重点和边境木材检查站实行电视监控,规范执法行为,同时检查验证实行电子化,提高假证的识别能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木材检查的检量检测的研究,提高对违法运输木材的识别水平,配备相关的检测检量设备,减轻木材检查的工作强度

三是木材检查站管理与当前木材运输流通形势不相适应,人员素质比较低,信息化手段落后,交通工具缺乏,办公用房破烂不堪,条件艰苦,管理手段非常落后,出省站都没有建立电子监控系统,无法应对当前快速发展形势的需要

从源头上查处乱砍滥伐、无证运输木材案件,对无证运输木材的案件要倒查回去,查清乱砍滥伐的源头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6

关键词:农村经济改革;深化;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8-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过去的人民公社式的经济体制变成了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济体制,使农民的劳动成果与自己的所得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2004年以后,国家对农村实行了“两税减免、三项补贴”的政策,统称为“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种地的收入大大提高。据有关部门测算,此项改革给农民直接增加收入是人均100多元,再一次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次“农村税费改革”又一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两次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还有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土地使用制度束缚着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每个家庭几亩到十几亩地,三十年不变,不利于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企不分,不伦不类,每况愈下;农民与城镇居民有许多不平等的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担负着许多公益性支出,如环境建设、道路建设、文化教育、乡镇政府管理等方面的摊派支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应从如下三方面进行,使农村经济再一次产生历史性的飞跃。

1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

目前农村普遍实行了“三十年不变”的土地使用政策,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规模经营,限制了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现代化的实现步伐。应对农村土地等资产的使用权制度进行改革,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农村土地国有制,允许农村土地等资产参预市场经济运行,实行土地的使用权自由流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才能出现家庭农场或较大规模的私有农场,使土地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制

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集体成员所有的经济体制。目前我国农村管理体制是村级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党支部是上级党组织在村级设立的一个管理党员的机构;村民委员会是村级群众性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全体村集体成员组成的经济实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是村级最高权力机构,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时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管理。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出现了很多空壳村、资不抵债村。

3完善惠农政策

惠农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也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家惠农补贴工作行政成本高,工作量大。不论是对种粮大户还是对分散的种粮农民,发放惠农补贴存在环节多、手续繁琐等问题。就单个补贴项目而言,由于补贴标准偏低,资金量小,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为此,建议对补贴资金进行整合,减少审批程序,并尽可能集中统一发放。如将分属于社保和计生部门的两个补贴系统统一纳入“一本通”系统,减少行政成本。同时,将各项惠农补贴进行梳理、整合,统一交由基层财政部门为农民发放,以此真正方便农民。

要对“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国家对农民该免的免,该补的补。二是要将这些补贴集中起来用于农村的公益性事业或者是劳动保障等方面,让这笔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农田水利建设、村屯道路建设,特别要高度重视对农村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四是要逐步在农村建立城镇化管理模式,村民委员会要像居民委员会一样管理,管理的费用由国家负担,农民要像居民一样享受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逐步取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共同奔小康的目标。

4结语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议可从四个方面予以完善和改进:一是尽快制定《农业投入法》,从法律层面上探索建立保障“三农”投入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取消主产区的地方财政配套。三是对农业投入结构进行优化,重点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四是适当提高惠农补贴标准,加快补贴进度,避免影响农业生产进程。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7

一是以维护村队稳定为契机,促进警官贴近群众。充分利用村官的身份,消除群众的距离感,使群众主动向警官反映情况和问题,从而拓宽民警官集情报信息的层面,更加有效地做好社会面的管控工作。对于发现的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提交村委会,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对策加以解决。同时充分发挥警官村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职能作用,以治安调解工作规范为重点,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做到事前信息收集、事中疏导调解、事后成果巩固,有效维护各村的治安秩序,使其加强群众群防群治意识。

二是让大学生村官与警官结成对子,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主动入村摸底排查,及时掌握村队一手信息,有序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问题。不定期的让大学生村官和警官共同巡逻,使其在对村队治安防范理解角度上进行相互交流。让警官尽量多的参与到村事务上来,为群众出谋划策,使其融入到村队中来。让警官与大学生村官共同坐班相互沟通,及时解决村民提出的问题和帮助,在村队工作中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充当好治安队员,让警官能够更快的任好村官。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8

标杆网点打造项目做得多了,接触的网点主任也是各型各色,他们领导出的网点也是各有各的特点,水平参差不齐。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一个好的网点毕竟有一位出色的网点主任,但就这“出色”二字却是大多数网点主任要去提升的。下面分享三个我见到的典型网点主任。

网点主任A:A所在网点地处该市批发市场一条街,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客户资源也不错。A是做个贷业务出身,当时上任已满一年,当问及该网点有多少位贵宾客户时,他说:“我也不清楚,我让理财经理去整理了,大约能整理出100多个。”当问及现在理财经理主要负责什么工作时,他说:“我也不是很清楚,更别说她了,她也是我刚从高柜里面抽出来的。说实话,对于大堂经理和理财经理的工作我也不是很明确,只是应分行的要求把他们抽出来,放在那个位子上而已。”

网点主任B:B所在网点毗邻老居民区,网点以中老年客户为主,客户资源相对不是很好。B是做理财经理出身,个人业务能力非常强,于是为了完成网点的业务指标,B整日奔波在外,对于网点里面的事情鲜有问津。以致B外出时,大堂经理会在客户比较多的时候,把前来交电费的客户以“系统故障”为由推出去。而在周末人少的时候,他会把办理相对复杂的理财业务推到周一。于是在此网点形成这种现象:一面是网点主任在外辛苦拉客户,一面是员工在网点往外推客户。

网点主任C:C对网点可谓尽心尽力,事无大小必亲力亲为,所以他工作做的很辛苦。标杆网点打造的时候正值他腿受伤,然而在第一天视觉环境塑造的时候,就看到他瘸着腿奔走于网点大厅内,员工对此却视而不见。他对员工要求很严格,员工稍出现点差错或者做的不好,C就破口大骂。让站在旁边的我都觉得很尴尬。但在员工取得成绩的时候,也很少看到C有任何欣慰或者认可的表示。

开始以为这三种领导都是个案,但随着接触的网点主任数量的增多,才发现每一位领导身上都有着或A或B或C的影子,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些网点主任归结为两大类:

1、“甩手掌柜式”

这种网点主任大都是业务条线出身,个人业务能力很强,所以在领导网点时,他们通常凭借个人英雄主义去完成网点的各项指标,而对于网点内的各位员工,他没有过多及过高的要求,只要网点员工没给他惹出乱子就可以。比如上面的B主任,她对网点业务不管不问,任凭大堂经理自作主张,厅堂营销、“赢在大堂”也是无从谈起。

2、“保姆式”

这种网点主任通常都会觉得工作特别辛苦,因为他们对于网点内的事情是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大事小事自己能做的必亲力亲为。这样下来虽然他们自己很辛苦,员工并不领情,相反还特别反感,这种领导也很难在员工中形成威信。其实他们亲力亲为的背后是对他人工作的不放心,所以当有其他事情是由员工去做的时候,他的要求就比较严格,稍有不如意便特别生气,但在员工取得成绩的时候却又不能及时给予赞美和认可。比如上面的C主任,他瘸着腿奔走于网点内的时候,员工无动于衷,因为这是他自找的,本来这些事情他可以让下面的员工去做。而他对员工成绩的漠视,对其过错的放大,就进一步激化了员工与领导的矛盾,这样虽然员工迫于C的领导权力表面上顺从,团队也很“和谐”,但这样的团队很难齐心协力一起创造出优异的网点业绩。

3、徘徊于“保姆”和“甩手掌柜”之间

这类网点主任有一定的觉悟,他们知道做了领导就不能再事必躬亲了,要学会用人,他们也知道对网点及网点员工要有适当的掌控,不能放任自流。但是他们把握不了度,他们不知道那些事是应该自己亲自去做的,那些事是可以完全放手让下属去做的,于是他们一会成了网点保姆,一会又成了甩手掌柜。他们的出发点总是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比如上面的A主任,他知道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不同的,他也像管好整个网点,但是他不知道各个岗位职责是什么,所以对于网点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根本无法做到。

鉴于以上几位典型的领导案例结合遇到的存在网点的问题,特提出建议如下:

1、升职同时也要升值

领导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对于一些业务条线提拔上来的网点主任来说,或许你业务能力很强,或许你业务知识很全面,但一旦你升为网点主任,你就处在了一个管理的岗位,这个岗位不仅仅需要你较强的业务能力,更需要你过硬的管理能力。所以网点主任升职同时更要升值:

1)加强自身管理知识学习,多与从事管理条线的同事沟通,迅速从业务能手转变为管理高手。

2)参加与网点主任管理能力提升相关的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

2、适当放权,挖掘下属潜能

1)学会放权。当你还是员工的时候,你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创造出优秀的业绩,但是当你升为网点主任的时候,你必须去发挥团队的力量。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事必躬亲,“保姆式”管理是不适用的,你必须学会放权,给员工更多的平台去发挥他们的才能。

2)放权要适度,要循序渐进,否则成了“甩手掌柜”也不利于工作本身的开展。比如我们前面所提的网点主任B,完全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在外面跑客户,但在网点内就必须将管理权下放,比如成立由大堂经理、业务主管、理财经理组成的三大责任人,分管网点环境、服务和营销三个方面,三人各司其责,相信网点运行必然井然有序。

3、“情感管理”,小投资大回报

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点主任想保持现在的位置或者想进一步提升,必须做出成绩,也就是要有“业绩”。那网点主任的业绩何来呢?自然与网点员工的工作密切相关。员工忠心为你“效命”你的业绩就会高;相反员工怠慢工作,怠慢你的命令,你的业绩就会很低。所以对于网点主任来说,要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

1)在员工的称呼上下功夫。一个合适地称呼,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既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又可以让下属更卖力的为你工作,关键是用起来还毫不费力。如果你在网点内喊“那个谁谁谁。。”,那么你就要注意点啦。

2)“情感管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真理。网点主任对员工也要加强感情的投入,在员工遇上开心事的时候及时送上祝福,在员工遇到伤心事的时候及时给予关怀,这样员工才会死心塌地的为你“卖命”。

4、认可下属要及时

1)及时给员工以赞美和激励。员工在犯下错误的时候,网点主任肯定会第一时间找到这位员工。但当员工取得成绩的时候,网点主任是否也在第一时间去肯定员工了呢,我想对于这点的回答肯定是不确定的。其实作为一个领导,你的工作之职责之一就是要学会为下属加油喝彩、呐喊助威。领导的肯定是员工前进的动力,没有人会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半天,却没得到领导一点的肯定。所以领导在面对下属的优异表现时,要学会赞美、学会激励。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9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政府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对于外商投资项目,政府还要从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核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第19号令《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中规定,项目核准机关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进行核准审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地区布局合理;主要产品未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未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了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根据上述有关规定,项目核准机关对投资项目的核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项目目标定位及规划背景。要从整体战略的角度来论证项目,强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重大专项规划、地区和行业发展规划等对项目的指导作用,分析项目建设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的衔接和协调。

(2)土地利用方案。项目占用土地应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执行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科学、合理用地。

(3)资源利用方案和效率。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角度,对项目的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以及节能、节水措施进行分析论证。

(4)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方案。为保护公众利益,对涉及征地及移民搬迁的项目,应对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5)生态环境影响。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论证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

(6)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具有重要区域经济影响的项目,应分析项目的影响效果,提出协调项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并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

(7)社会影响分析。在项目核准中,要从项目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工程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判断项目的社会可行性,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的各种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

(8)资源配置的经济效果分析。政府核准企业投资项目时,将重视经济外部性分析,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相关社会成员所负担的经济费用及获得的效益,评价项目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追求投资项目的公众效益最大化。

项目申请报告通常包括内容

企业投资核准申请报告

第一章 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项目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项目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模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的编写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是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对于外商投资行为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以及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方面审核后,依法做出的行政决定。原审批外商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改为只核准项目申请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中对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以及外商并购境内企业项目的申请报告的编写内容进行了规范。

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

1.相关规定

(1)根据投资体制改革有关规定,国家对境外投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项目实行核准管理。

(2)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所有境外投资包括新建、收购、参股项目及增资、再投资项目,均需从维护经济安全、符合产业政策、保障公共利益、资本项目管理等公共管理的角度进行核准。

2.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内容

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同,也与境内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存在很大差别。该类项目申请报告不要求详细的技术选择分析、财务效益和敏感性分析等企业决策时所需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论证,也不要求满足中国的环境保护、市场准入等政府法规要求。政府行政机关不再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可结合自身及项目情况,决定是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送国家发改委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项目名称、投资方基本情况;

②项目背景情况及投资环境情况;

③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产品、目标市场,以及项目效益、风险情况;

④项目总投资、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融资方案及用汇金额;

⑤购并或参股项目,应说明拟购并或参股公司的具体情况。

报送国家发改委的项目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①公司董事会决议或相关的出资决议;

②证明中方及合作外方资产、经营和资信情况的文件;

③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④以有价证券、实物、知识产权或技术、股权、债权等资产权益出资的,按资产权益的评估价值或公允价值核定出资额,应提交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或其他可证明有关资产权益价值的第三方文件;

⑤投标、购并或合资合作项目,中外方签署的意向书或框架协议等文件;

⑥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按规定应报送的信息报告,并附国家发改委出具有关确认函件。

3.对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的特殊安排 对于有些时间要求紧,又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国家对其实行预先申报规划、自主决策立项、相机实施运作、事后上报核准的政策,要求在正式竞标或对外正式开展商务活动前,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信息报告,国家发改委在收到书面信息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出具有关确认函件。待项目中标或收购条件基本达成一致后,再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办理项目核准手续。若需对外签约,应注意写明“需经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生效”或类似条款。

从五个方面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篇10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先进企业文 化建设的根本原则。面对艰巨而繁重的国企改革发展重任,国有企业必 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把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与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必须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教育和塑造职工,使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 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国企这个阵地。

二、提高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领导者既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又 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企业领导 者的创业实践和个人价值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他们的身体力行 和积极倡导是确定、形成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应变意 识和能力是丰富、充实、重建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条件。企业领导者在 确定目标、制定规划、组织领导的过程中,都渗透着自己的基本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思想、意志、品质、情感、修养等,对全体职工产生 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外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表明,凡是企业文化建设 成功的企业,其领导既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又是身体力行的表率。在某种程度上,企业领导者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旗手”。

三、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他们的群体行为决 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要尊重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 体地位,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在培育和形成先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保证职工群众充分参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容 和细节得到丰富;要尊重职工在企业文化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广泛 深入的宣传,使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在职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使企 业文化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要对模范实践企业文化的职工给予大力 宣传和表彰,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 激励方法;要重视对职工进行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和思想熏陶。

四、弘扬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容丰富多彩,但其最 深奥、最具有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它们是先进企业文化 的灵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都有各自不同的企业个性。这 就要求在提炼企业精神时,要对每个改革发展时期和过程中形成的不同 价值观进行整合,从正确、全面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先进企业文化的角 度出发,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改革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 业精神,并加以确立和塑造,使之迅速转变成企业全体职工的共识,化 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贯彻到国企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推动企业价值 与职工价值的共同实现。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11

在探索企业内部成长之要素时,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做描述:文化是金,机制是银,管理是铜,技术是铁,公共关系是经络,自身素养是基因。这句话将企业文化之作用、影响都描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种辅助管理手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得以体现。尽管如此,企业文化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却从来不受重视,这是因为在很多中小企业里,有文化的人本来就不多,老板没文化、管理者没文化、员工也都没文化,在这种集体性先天文化不高的组织中,文化这个东西肯定会受到一种习惯性的歧视。这里面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因为“文化”这个东西看起来就很“虚”,无法像真金白银那样眩人眼目,在集体价值迷失的社会里,文化自然是不会受到重视的。再者,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当做了文化知识,盲目地进行排斥,却不知“此文化”不是“彼文化”,企业文化是“做”出来的,而“彼文化”却是“学”到的,二者之间截然不同。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被解释为一种企业与员工之间相互统一的、相互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及企业内部自身固定的相互沟通与化解冲突的方式。它包括人生价值观+工作价值观两大部分,也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社会层级――企业所处的环境为企业所塑造的文化,它形成以企业较深层次隐含的假设、基本信念和对人性的理解为基础形成的基本文化。比方说国营企业就是长官文化,而私营企业大多是老板文化,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干?

组织层级――企业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使命、宗旨,从而确定自身的定位和角色。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干什么?

行为习惯层级――企业在运作中,受社会层级文化和组织层级文化的影响,而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这种稳定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和产出,想改变企业的行为习惯,必须在企业文化的社会层级结构和组织层级结构做出改革,以影响企业行为习惯的改变。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干?

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文化 篇12

美容连锁经营是以品牌为纽带的,加盟商之所以加盟首先看中的是品牌。美容业连锁经营的最高境界就是品牌文化的建立与传播。美容连锁企业的品牌文化需要企业和加盟商共同来创造,品牌文化是美容企业给予加盟商和顾客的承诺,是信任的基础和质量的保证,是企业和加盟商及顾客期望的浓缩。

优秀的美容连锁品牌文化,是维护美容化妆品企业与加盟商关系最牢固、最有效的基础和纽带。双方关系中时常出现的许多棘手问题,诸如加盟商“翅膀硬了”想摆脱美容化妆品企业,不服从企业的管理,拖延、拒付权益金等,在优秀的品牌文化面前都会迎刃而解,因为优秀的品牌文化会产生很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建立美容连锁企业品牌形象比什么都重要,品牌最值钱。品牌既是企业的标志和根基,又是企业出奇制胜、压倒对手、争夺市场、开辟更多顾客资源的强大武器。当今美容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是品牌的竞争,最终的胜利实际上是品牌的胜利。因此,创立和发展美容连锁企业品牌化是众多美容化妆品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美容连锁企业要树立“高品质、高服务、高形象”的准则,每一位美容师都要将自己视为顾客的朋友,努力听取顾客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问题,然后给予及时的、适合的关心和帮助,与顾客建立长远的信任关系。素质优良的美容师必须拥有化妆、皮肤护理的专业知识,就算顾客只是查询资料而非购物,也要乐意效劳,不能向顾客施压,透过顾客的口碑相传,才是奠定市场基础及品牌的重要基石。

阿娜隶美容公司以传播牛奶美容文化为己任,秉承“以服务创造价值,以速度争取主动,以创新赢得优势”的恒久理念,整合推出“NIOVR牛奶美容特许加盟店”方案,并以此为载体,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有效的牛奶美容护理氛围。阿娜隶美容公司拥有专业的销售团队、完整的售后服务体系,永不间断的物流配送系统,客户管理、市场研究与督导是一支透过具有牛奶美容护肤专业统筹力和规划力的经营团队。

奶疗品牌产品的内涵,品质与效果都经历了市场的千锤百练。全国各地深受信赖和推崇,奶疗成功在各地建立了上千家完善的品牌加盟店,品牌的配方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精粹及现代科技潜心研制的成果,经临床实践而产生的完美结晶。“奶疗产品采用高科技将天然的植物活性萃取技术与传统的美容技术,将天然植物提取物牛奶调配液融为一体,成就奶疗产品的高品位与安全性,我们致力打造一个专业实力的长线品牌,让品牌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获取长远持久的利润,阿娜隶公司的经营及教育理念,紧紧把握着市场的脉搏!

上一篇:如何制作一份让HR过目不忘的简历?下一篇:七一大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