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2024-09-04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共13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摘 要: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相当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堂 提问 注意

如何用精、用巧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使得思考不再是机械的应答,也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笔者认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提问的三个方面:

一、难易适中

教师设置的提问需在学生有疑问处,有疑问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得到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创造一种“洞然若开”之境,不仅能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切忌随心所欲。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可能是难度大。遇到此种情况,老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联系生情,降低问题的难度,以避免“冷堂”的境地。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激活,积极创造的火花也就得以充分引发。

二、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它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消极的、被动的。

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助问题,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挖掘教材时从每一个疑难点、细节等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如教学古诗《赠汪伦》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接着提问学生:“人与人告别一般在家门口就送别了,为什么李白上船时,汪伦才赶来相送呢?”问题一出,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说:“李白和汪伦是好朋友,李白怕自己走了汪伦伤心难过,就不告而别,汪伦知道后匆匆赶来相送,所以才来迟了。”

有的说:“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厚,李白要离去,和汪伦在家门口告别后汪伦觉得还想送,就赶到桃花潭边相送。”

还有的说:“汪伦知道李白要走就去买酒相送,而李白接到紧急家书来不及告诉汪伦,在桌上留下一张纸条后离开了,汪伦回来后发现纸条急匆匆赶到桃花潭相送。”

……

三、注意精问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智力的发展上。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教给儿童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儿童变得越来越聪明。”因此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2

业保障、理论先进、技术实用、可操作性强。这是一种培养一线操

作人员的很好方式, 然而与高校的动漫教育相比较, 在文化底蕴上则略显不足。

高校的动漫教育由于没有自身的生产车间, 也不直接从事动漫产品的开发与创作, 在操作技能上会略显不足, 然而动漫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产业, 高校可以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 合理开设专业来从事动漫教育, 具体说来分为以下几种:

美术类的高校可发挥自身的优势, 开设和美术相关的专业, 注重对原画、角色、造型、道具、场景、色彩、动画、衍生产品的设计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影视类的高校可发挥自身的优势, 开设和影视表演相关的专业, 注重对导演、编剧、电影语言、运动规律、音乐、表演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其他高校可根据自身的特点, 开设一些技术性的专业, 注重对电脑软件应用 (二维、三维、图像处理、后期合成) 、营销管理、衍生产品的开发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总之,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合理设置专业, 这样既可以避免无序竞争, 又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培养出专业程度很高的人才。

二、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塑造形象品牌

当前的高校在动漫教育方面还只是定位在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上, 而不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去开发、设计一些如米奇老鼠、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典型的形象上。事实上, 高校与企业相比的优势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上,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和自身的人文素养、文化内涵、知识积淀, 发掘文化典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历史人物、风土人情中的典型, 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设计并塑造典型形象。一旦有了自己的形象, 高校就可以与企业合作, 进行产品的开发, 或者吸引风险投资, 建立校办工厂,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有力地推进高校动漫的快速发展。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打破传统

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有新教师的引进和在职教师的培训两个方面, 为了提高动漫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这两个方面都要打破常规, 有所改变。

首先, 在新教师的引进上要打破传统的直接引进本科、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毕业生的“学历本位思想”, 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 高学历并非代表高能力, 有时甚至相反, 高学历的毕业生往往接受的是纯粹的学校教育, 理论有余, 技术不足, 无法掌握动漫创作的最新技术。为此,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间的人才交流, 积极引进操作能力强, 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人员, 用人唯才、唯才是举,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

其次, 在职教师的培训上同样要打破“提高学历层次”的传统思想。我国的在职培训很多是强调理论知识和水平的提高, 经过考试获得更高学历的文凭。当然, 提高学历层次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 但在动漫教师的培训上更应注意实际操作能力和前沿理论的提高。为此, 在职教师培训时可以采取“车间学习”的方式, 到企业的车间中从事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接受新的知识信息, 掌握最前沿的技术,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创作设计理念, 使自己在思想、知识和技术上与时代同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语文;诵读;引导;激情

在谈起语文学习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认为不管怎样努力,收效都不明显,因此也就逐渐放弃努力,甚至听之任之。其实就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要提高语文水平,重要的是要提高文学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就应该学会运用诵读、引导、激情的艺术。

一、善于“诵读”

文学作品的魅力常常在于读者对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丰富想象。那种“讲深讲透”的课激不起学生对已有知识

的思考和对更新知识的追求。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诗句,明白晓畅,意境悠远。在这样的诗词面前,教师所谓“精妙”的讲解不仅多余,而且拙劣,破坏了原诗美妙的意境。文学作品的鉴赏少不了点拨,但过多、过细地“分析”往往会画蛇添足,不如以读代讲、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想象、自己去评论。教师只提供几个思路,在关键的时候点到即止,尽量把更多的“讲”的时间变成学生“读”的时间。或者也不妨把学生带到图书馆上一堂阅读课。这种课似乎没有讲深讲透,但更有活力、更有张力,能够真正让语文学习“活”起来。

二、贵在“引导”

判断一个语文老师是不是优秀,就看他“引导”得成不成功,看他是否善于引导自己的学生喜欢看书、写文章,是否能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想在语文课堂中提高效率,我们应关心“引出”了多少问题,而不是关心“解决”了多少问题。

有些学生从未碰到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甚至没有好好听过一堂语文课,但他的语文水平偏偏就很高。还有些同学听课、记笔记做得很好,课后巩固也非常到位,就是学不好。而那些平时喜欢读写的学生倒常是语文能力比较高的学生。为什么?这和语文的学科特点有关。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语文老师的出发点及归宿就是解决学生读和写的问题。而语文学科实践性极强,语文能力说到底是一种经验,这与学英语是类似的,需要的是学习者自己的反复操练,不断地读写文章。既然语文的功夫在课外,那么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了。

三、重视“激情”

教师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真、善、美的审美取向,出言才真切,用己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再根据文章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才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深入理解教材、融之以情。一位教师在讲《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时,由于吃透了作品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因而特别受文章中所写的人、事、情的感动,教学时几乎声泪俱下,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融之以情“读”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在教师“读”的感染下自己读、对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几种读法并施等形式,读法很多,各具技巧,情感自会油然而生。

2.运用想象。如果教师能根据文章引起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想象,才会使学生通过这道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展开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荆请罪”的故事是表现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崇高品质的重点片断。然而课文却写得很简略,我们应在此设疑导思,启发想象:“廉颇主动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见到蔺相如俯首跪膝,该说几句什么话呢?”这一问直指人物内心深处,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就会根据“负荆请罪”四个字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表达。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4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学生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鉴赏,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从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阅读中,学生是这项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只能与学生共同合作,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帮助他们进入作品的世界中去。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作品进行理解、体会,感悟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因此,我认为,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把握,立体观照,得其要旨。在阅读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文章意蕴,就要指导他们从审视文章的整体入手,立体的观照文章的全部材料,从丰富复杂的内部结构中发现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所谓观其大略,明其大意,获其要旨,察其要义。不能对作品某一句或一段做孤立、微观地分析。或者将文章肢解,进行所谓“串讲”,把老师的“分析”硬塞给学生,将学生放在被动地接受地位。“艺术的整体是美的第一要素”,任何局部或个别只能与整体和谐统一才能构成美的全部。文章整体是各种要素共同组成的,但决不等于这些要素的简单总和。任何一个精彩片段或重要词句的意义价值都是相对于整体而言,是文章整体之美的一个侧面,不能孤立的存在。例如,冰心《谈生命》一文中,最后几处精警之句无疑是文章的亮点,但它是在前文对生命像什么作了两次文学性的表达之后,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说出来的,是对主题的阐释和升华。只有联系全文,才能更深层更广泛地体验生命的完美境界。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对文章认真欣赏、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握文章主旨。

尊重文章的客观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一个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融合“物质”和“精神”于一体的客观现象,是一件“必须为完整的有机体”,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朱光潜全集》第四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07页)。因此,阅读时必须以文章为基础。只有凭借对文本深层次、全方位地理解、欣赏和体验,才能实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从而“悟”出文章深藏的人生精义和表达这种意蕴的艺术方式。

知作者,识背景。在阅读时要了解文章产生的文化、社会和个人背景,要“知人论世”。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精神产物,受到其生活经历、思想特征和情感倾向等原因的影响。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总体特征。一篇文章的出现,或传情、或达意,必有所由。如舒婷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莱蒙托夫的《祖国》一诗,同是以祖国为题,由于两人所处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因而他们所表现的政治倾向、情感愿望和所倡导的时代精神等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了。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所产生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对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思考、理解、欣赏和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获得审美体验,丰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

说说新课改中阅读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读书时间少,讨论时间太长。有的老师为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对于朗读课文环节总是草草处理。殊不知学生不读文本,就没有感性的占有材料,又何来理性的讨论与交流。尤其是对文言文与诗歌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如这次马清华老师在讲《关睢》中,马老师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自己就能解析句中的重点词语,最后来理解诗中的感情。而如果老师只是一个人一味的解读,学生根本体会不到诗中的感情。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有一定的运行规则;又充满灵性,生动活泼而富有变化。

二、热热闹闹并非好课。新课改理念下,一时间许多教师都不自觉地认为,一堂课学生活动多,讨论热烈,就是成功的课。事实上分组学习,交流讨论还很盲目,只是人为地为课堂教学添置一道“风景”。您不妨仔细回想一下,很多课文其实没有讨论的必要。课堂讨论是基于有价值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惟其如此,才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领悟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因为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哲理的启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有利引导,师生之间智慧的有益碰撞,才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课堂生命的高质量。

三、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听而不纠”。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是事实上很多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都有很多欠缺,有的同学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往往用语罗嗦,不得要领,甚至有不少语病、错误信息。可我们的老师在听学生说话时似乎也有点儿不专心,否则不会总是夸赞学生回答的“好”“很好”“你真是个天才”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辞。大家都好,也就失去了这句表扬语的意义。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科学的东西,一旦出现差错,务必要纠正。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人们往往会忽视用语的规范性,但我们的课堂学习应该是严谨的。不仅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生动,给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发现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夸赞要言之有据,合情合理,否则过犹不及。

四、重“人文性”,轻“工具性”。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人们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浸润人文精神。一时间许多报刊、文章又开始大谈语文教育的“人本”、“人性”、“人文”。于是老师们又开始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人文性,思想意义,并美其名曰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我听过《斑羚飞渡》一课,这是一篇动物小说,老师的课件做的很精美,教师的语言也非常有感染力,课堂延伸拓展的也比较恰当,可是总感觉少了该有的,就是语文课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学习用词的准确,语法的规范,场面描写的生动,修辞达意的技巧。老师反复强调的只是动物的牺牲精神,要保护动物,指斥人类的恶劣行为。当然语文课是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来陶冶情操、培养文化气质、提升文化品位。但不能越组代庖上成政治课、自然科学课了。

五、多媒体大行其道。现在只要是上公开课,基本上就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我首先得肯定电教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是借助多媒体展示了我去游玩时所拍的许多照片。学生果然兴趣浓厚,迫切地想读一读这里曾经的人和事。在教学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时,我节选了一段影像播放给学生看,这有力的帮助了学生对小说的准确理解。可是我却看到有人把一篇充满想象的散文《山中访友》,全用优美的山水画面来展示,这无疑剥夺了学生对本文优美的语言、出色的拟人修辞的鉴赏能力。有的老师在不经意间就会把自己教案上准备的精华部分大量呈现在课件中,这些取代了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甚至为了抢记内容,已无暇顾及老师讲课的每个环节了,一节课下来,只是看了几个画面,听个热闹而已。

六、个性化阅读仍是口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培养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阅读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不能一上新课就首先介绍作家及其作品风格。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自己阅读感知的判断,甚至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寻求一种既成观点的认同,这当然是有害的。要培养学生忠于文本、尊重事实、善于发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七、课后练习形同虚设,课堂拓展游离文本。课后练习是教材编写者着力打造的问题,重点突出,适合做深层地探究,可是很少有老师认真地把练习贯穿在阅读教学中,总喜欢自己另起锅灶,其实没有必要。一篇文章能重点解决几个问题,获取几处心得,就可以了,不必,也没有时间面面具到。不要把课后练习真的留在“课后”完成,要有选择的取舍。以上只是谈了一点个人之见,希望能引起同行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只有准确把尺度,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改才能呈现出满园春色的美景,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改才能趁势而上,扬帆远行。、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 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问题式阅读教学”的运用,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结论、缺乏独立探求能力的状况,促进学生“自立、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的能力,促进语文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1、要找准切入点问题。切入点问题即: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语文教学要找准,要抓住最佳切入点,或者叫最佳突破口,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求知的欲望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 思维的指南针。只有找准切入——突破口问题,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去思索问题,去阅读理解课文。

2、要注意及时总结归纳,评价考核。

当引导学生把“主问题”解决后,整篇课文的课堂学习也已接近尾声,但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应引导学生把当前所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整体回顾,整体建构知识,总结学习的优缺点。提示学生哪些问题在课后有深度自学和钻研的价值。设计迁移性练习,检测教学的成效。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互考互练。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5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不懈的抓紧抓实抓好。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为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笔者认为,要切实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围绕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生产”这个词的含义显而易见,可以说只要我们干煤矿的都明白其含义,无论干什么工作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什么都无从谈起。就是一个这么浅显简单的道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真要很好的作到这一点其实并不易。因此,我们做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就要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做为平时教育的重点,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向广大干部职工讲清、讲明、讲透,从干部到工人,从管理人员到监察人员,都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时时刻刻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不落实安全措施不生产,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特别是要注意坚决克服那种对待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时时抓安全,事事抓安全,切实做到先安全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要让职工认识到矿工的最大利益是安全,只有确保了安全这一重要关键前提,才能保证生产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才会有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才会有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职工的生活收入才会稳步增长,进而企业才会有团结、稳定、健康、向上的大好局面。

二、针对影响安全生产的特殊时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同样,煤矿事故发生的规律也是有其内在周期性的。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事故发生的特点,经常性地研究和探讨事故发生的规律,并认真加以掌握,加强防范,避免事故的发生。多年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清醒的看到,煤矿事故的多发期一般主要集中在几个特殊时期,即:重大节假日期间、每月工资发放前后时期、职工个人家庭遇到重大问题时期、生产任务比较繁重时期、企业经济形式困难时期。一般来说,我们在这几个时期基本上都能很好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针对这几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及时排查出各个时期的教育防范的重点,并及早的做好超前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这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工作。除此以外,还要看到另外两种情况也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防范,针对性的做好超前教育工作。一是安全生产形势相对较好的时期。古有诗云:“径溪石险人竟慎,终岁不闻颠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就是,人在危险的地方,小心谨慎,平安无事,而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由于麻痹大意,却易发生事故。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和预见越是在安全形势好的时期,越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安全教育工作这时就更要盯上、靠上,时刻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责任感、压力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思想上要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处境出发,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教育。二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和影响力较大的特定时期。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思想要超前、要敏锐,要从不同角度经常性的研究和分析在特定时期下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并超前做好应对。如近段时期,人们普遍关注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世界杯,要看到我们的职工很大一部分也是球迷,工作的原因,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球迷职工因看不到现场直播而影响工作,以至于在现场工作时就有可能出现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怠工或为

急于赶工时提前完成任务早上井,进而走捷径,忽视正规操作,冒险作业,违章蛮干。象这样类似情况下的特殊时期我们会经常遇到,因此,有针对性并切实有效地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利益兼顾,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三、针对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作为煤矿企业来说,党员干部作风好坏,是衡量一个企业安全教育抓的好不好的晴雨表,是影响和决定安全形势的关键一环。任何事物的生产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从主流上看,我们党员干部的作风是扎实的,是非常有战斗力的。但也不能排除存有抓安全心慈手软的好人主义作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作风,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落实不到现场上的飘浮作风,虽然这三种作风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只是少数现象,但在思想上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果忽视这些作风,任其蔓延,其潜在的危害不可估量,是会害死人的。虽然事故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不可预见性,但人为的主观漠视隐患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做履行“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力度,要针对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从本单位做起,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每个职工自觉做起,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放松警惕,要以尽职尽责、扎扎实实的作风抓好安全生产,从思想上,意识、行动上自觉从严要求,确保安全。《规程》措施都是用我们矿工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科学规则,也是必须遵守的法则。要从政治的高度上去认识和理解“违章指挥就是违法指挥,违章作业就是违法作业,安全检查就是执法检查”的教育,人人增强依法按章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安全。

四、针对安全教育活动形式创新,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旧房改造装修 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篇6

旧房改造装修三个需要注意的方面你知道吗?在旧房改造装修的时候,对于门窗改造、水路修缮和地面天花板的修补都必须加倍注意,这些是旧房改造装修的重点,不得忽视。

旧房改造装修:改造门窗

旧房改造装修:旧房的门窗是装修的重点对象,可根据门窗的老化程度进行处理。木制门窗如果起皮、变形,钢制门窗如果表面漆膜剥落、主体锈蚀或开裂,都必须拆掉重做;木制门窗如果材质紧凑,表面漆膜完好,可以贴上装饰面板,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费用。

旧房改造装修:修缮水路电路

旧房改造装修:设计师分析认为,旧房的水、电管线由于时间较久,难免有些老化,因此都要进行修缮。首先检查原有水路是否锈蚀、老化,对不合理的管路要进行更换,要做到管路合理、连接紧密、无跑冒滴漏,还要便于日后维修。装修卫生间前要堵住地漏,先进行淋水试验,如果漏水,必须重新做防水。有些旧房电路为明线,存在乱布线、线路老化等现象,不适应现代家庭中电器较多的日常生活,存在火灾隐患,装修改造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使用相应规格的铜线。

旧房改造装修:修补墙面地面天花板

旧房改造装修:据介绍,购买旧房后,业主应请家装设计师对房屋进行实地勘察,首先看墙面、地面、天花板等的情况,如果有明显裂纹、脱落或起砂,应进行修补处理,主要是铲除墙面油污、粉化墙漆,用水泥砂浆修补裂缝、孔洞。修补后要刷一道底漆予以覆盖,即使基层更牢固,又可防止基层泛碱性或受潮,然后用按比例稀释的乳胶漆进行饰面。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7

一、小学创新教育中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发展原则

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发展看做一个生命体的整体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统一性和有序性。因此在进行创新教育中一定要坚持整体发展原则。不仅要在学生的成长每个阶段进行教育, 同时还要在各种多样性的活动中进行教育, 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二)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一切教育都应以学生为主来进行设计。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应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 让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三) 民主化原则

民主化原则指的是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以一种平等、友爱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的心理能真正地接受教师, 并得到心灵上的舒展。教育中的民主性是提升小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环境因素。

(四) 实践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 交给学生一些探索性的任务, 例如课堂实验和小制作等, 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真正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在未来成为创新型的人才。从教育角度上说, 创新教育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教育。但长久以来社会对“新”的定义比较高。使人们对小学生的创新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最终造成了教师的创新教育出现误区。首先, 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并不能对其进行创新教育。其次, 教师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靠培养而形成的, 而是天生的。对此只有教师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才能真正地推动创新教育发展。由于长久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教师将知识的传授看做是自己的任务, 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则不够重视, 学生比较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 将知识性教学改变成为能力素质教育,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会创新。

(二) 教师参与到课程创新全过程

教师是课程改革创新当中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是创新教学的关键。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课程编制中来, 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使教师能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所掌握, 能更好地把握创新教育的实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总是游离在课程编制之外, 这种方式对教学效果来说有着不良影响, 很难真正地达到课程创新目的。因此, 在创新教育课程中教师一定要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去。

(三)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人的潜能发展离不开环境, 好的环境将直接给人带来正确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地, 好的学风和班级氛围等将在潜意识上给学生带来影响。对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成长环境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给学生更多的色彩空间,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多不同的理解, 产生自己的观点。在这种百花齐放的环境中, 学生将很容易产生新的思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来营造轻松的环境氛围。运用词语接龙的游戏形式或者同音字等来接出其他的词语。教师给出一个词“北京”下面学生将给出京戏→戏曲→曲目→木头……在这种环境中不仅学生的身心能得到放松, 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启发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各种其他同学的不同答案, 学生将逐渐地完善自我心中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总之, 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敏捷的, 同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发展特点, 让他们的思想能够自由的飞翔, 使课堂真正地绽放出光彩。小学生创新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真正地融入课程编制当中去, 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当前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目标, 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需要在各个阶段中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小学创新教育是一项比较系统化的工程, 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 使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人, 真正得到提升。主要对小学创新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希望为我国的小学教育提供有益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三个讲究” 篇8

一、讲究问题切入的角度,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确定问题切入的角度,其实就是精心选择“问点”。面对同一个教材内容,可以提问的方面很多,但又绝不能随意乱问。如果问得太平直,太简单,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只能徒增热闹,并无实际价值;如果问得太迂曲,太深奥,或者太笼统,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问点”的选择上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原则:

1、要着眼于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而言,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在教学中抓住重难点切入,就能化难为易,点要害、通关隘,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2)“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为了突破难点,我们可以确立“问点”:作者真的“恍然大悟”了吗?鲁迅的鼻子是真的被墙壁碰扁的吗?通过提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懂得“四周黑洞洞”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失去自由;而“碰壁”则是指鲁迅先生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

2、要立足于问点的思维价值。问点如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是否选择上,不但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提高,还会磨灭学生的思考兴趣。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常常能独具慧眼,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极具思维价值的好“问点”。例如,有一位老师在《凡卡》一文的教学中,围绕爷爷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这个中心问道:从爷爷的处境看,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即使爷爷收到了,能否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显然,这样的提问角度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

二、讲究问题提出的方法,加强提问的艺术性

在找到良好的切入角度,选择了合适的“问点”以后,提问的方法就成为需要讲究的问题了。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最根本的活力在于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上,我们一定要舍得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提问时能做到问法新颖,富有情趣,才能使学生喜闻乐答,思维畅达。因此,我们一定要处理好三个辩证关系:

1、提问要处理好“直”与“曲”的关系。“直”就是直接发问,由于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把握,效率较高。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用多了难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顾名思义即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好处是含蓄生动,饶有情趣,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合理交替使用这两种问法,使其各得其所,那么就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提问要处理好“顺”与“逆”的关系。“顺”就是教师严格按照课文的时空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发问,然后学生自然的“披文入境”,顺藤摸瓜。这样做,虽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较有好处,但多次、大量的使用顺向提问,会使学生的思维出现暂时性抑制。而逆向提问则要求学生利用事物间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其妙处在于能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灵活性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讲究问题提出的时机,增强提问的适切性

在课堂提问中,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呢?

1、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把握。比如说,当学生的思维受到生活经验局限无法突破时;当学生受到原有知识的影响很深而一时难以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若有所悟、情绪高涨而跃跃欲试时……我们不失时机地提出相应的问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9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小学教育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校长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校长,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管理观、独特的教育文化观、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动态的教育评价观和超前的学校发展观,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做好学校的管理者和学校教育发展的领跑者,从而带领学校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学校管理 小学校长 教育观念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教师和学生的领袖。有一位好校长,才能有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一所学校,校长爱岗敬业,则教师爱岗敬业;校长开拓进取,则师生开拓创新。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小学校长应具备五个方面的教育观念。

一、先进的教育管理观

先进的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只有拥有了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将学校管理好,才能使学校健康、和谐地发展。

1.以人为本的观念。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才能使学校的工作处于良性循环。因而在管理上要摆脱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将管理的重点放在“理”上, 理顺学校的各种关系;建立科学的、规范的、人性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成长平台,促使教师成才。要把握好管理的“度”,做到“三宽”(宽松、宽容、宽厚),“三严”(严格、严密、严明 ),使管理者严而不失机械, 宽而不失散漫。在作风上领导要以身作则,树立“领导就是实干,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使制度成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真正从内心接受学校的管理,从而达到 “不治”而“自律”的境界。同时也要充分发扬民主,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2.“全校一盘棋”的观念。学校的工作如同一盘棋,教师就是这盘棋上的`棋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校长就要从全局出发,从每个教师的特点考虑,做到知人善任,让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点,同时还要努力协调好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力,共同推进学校的工作。

3.竞争出效益的观念。古人云:“逐日竟,辨日争。”竞争作为人的生命本质的具体体现,其内容是对同一目标的追求,力量和素质的较量。竞争给人以勇往直前、奋力进取的动力,可以调动和激发个人或集体的积极性。所以在学校的管理中要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结构,让人才在岗位上活起来,从而激活学校的管理,使竞争出效益。

二、独特的教育文化观

教育是事业,教育更应形成文化。只有实现教育文化的精品化、特色化、系统化发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办学品味,才能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飞跃。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创设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特色文化意识和观念,把学校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种活动都看成是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和积累,都作为一种创造特色文化的手段和举措。

三、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学生的发展不单纯是学生成绩的提高,还包括道德素质、智育素质、生存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把教育质量狭义地定义在学生成绩这一量化指标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综合素养的提高,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使学校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工厂,使教师成了培养考试机器的工人,影响了学校办学理念的进步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使教育走入误区。而新时期的校长,则应该彻底摒弃这一错误的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校先进、规范管理提供决策上的支持。

四、动态的教育评价观

学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潜质。这就决定了教育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发展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因而校长要有动态的教育评价观,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建立一种由多种评价体制和标准组成的教育评价体制和标准去引导教育的多纬度发展。为教师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从而也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潜质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适合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得到全面发展。

五、超前的学校发展观

学校的发展走向决定于校长的办学理念。作为一校之长要具有科学的,超前的学校发展观,以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风范,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敏锐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确立好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为学校的发展制定好蓝图,领导全校员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使全体教职工为实现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工作。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10

一、讨论的设置

1、讨论环节的设置要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传统课堂教学总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形式,而现在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千篇一律,即“讨论加回答”。教师纷纷追赶这一时尚,不管什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都运用讨论法。讨论时,学生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讨论后,大家又七嘴八舌地抢着发言,可谓是热火朝天。但是这种讨论的实效如何呢?教师不应把讨论法当作一种教学的点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法,不能盲目随意,使讨论流于形式,而不见实效。

讨论法的应用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在理解的疑惑处、在学生能够有“发现处”、在学生可能发生争论处等具体教学中难度较大,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地方可以设置讨论的环节。谨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服务的,不可滥用。

2、讨论主题的设置要有价值。

有的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的设置一个讨论题,或干瘪无意义引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或过于高深,不知从何讨论起,或与本课教学无关,没有教学意义。我们设置讨论题时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所设置的讨论题在内容上要注意整体性,要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价值,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让学生讨论:“父亲是如何教我爬下山崖的?”就没什么价值,也引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如果讨论:“父亲不直接把我抱下来的原因是什么?试着分析一下。”就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能讨论出新意。

3、教者在设题的同时要明确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歧,并明了自己如何引导。

有些教师设置讨论题时总是一厢情愿,想当然的认为讨论就应该按照某种“路子”走下去,不会出现什么“意外”。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不熟悉造成的。也是对设置讨论的不尊重。

既然是讨论,就会出现分歧,有些分歧甚至于会很大,那么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预想好会有哪些分歧,该如何化解为好。当然,讨论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分歧,这是就更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引导。

二、讨论前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1、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明了讨论的目的和要求、讨论的方法,必要时搭建科学的平台,提供相应的资料。

为便于学生的探究,除课本资源外,应尽可能多渠道提供有助于解决问题、启发思维的背景资料、相关资料等各类学习资料。

2、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思考是讨论的基础。学生没有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思考,就不会有有价值的讨论,也就不会有有价值的收获。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有的教师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先是教师和学生读一读诗歌,学生还没有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就让学生串讲诗歌大意,这种教学是无意义的。学生没有和文本的深层对话,就去生硬的阐释诗歌内容,其学习价值很低。不要担心花时间给学生深入思考会影响进度,实际上学生深入思考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讨论的质量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三、讨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目前的一些课堂讨论是“伪讨论”,教师强制学生一起向预设的答案进发,不允许学生发表有悖于教师要求的自我言论,这种讨论不是真实的讨论,是以讨论的形式完成以往的一言堂的内容而已,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不允许不同意见,就无从形成新的见解,反而更加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想法和体验不能得到尊重,自然对讨论失去兴趣。

例如某教师教授《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讨论时提出“我”的父母在叔叔游手好闲的时候讨厌他,在他有钱的时候希望他回来,在他破落的时候躲开他,这看不出资本主义的“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人们的正常反应。教师立刻就强调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就是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实际上人性中的美丑才是作者要在这篇文章中深入探讨的,教师一定以过时的政治角度去解读它,而且强迫学生接受,天长日久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就会对讨论失去兴趣。

只有鼓励学生不断的说出他自己的真实想法,我们才能在讨论中不断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才能使学生达到进步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兴趣,才会越来越喜欢讨论,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2、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差异作为展开讨论的资料。(1)、教师不是讨论的核心,他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介入讨论。在讨论进行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进行的当儿,有错误给以纠正,有疏漏给与补充,有疑问给予阐明,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叶圣陶)但是教师决不是讨论的核心,核心应该是学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纠正错误,走向正确,逐步提高认识。

如在教授《天净沙秋思》的时候,学生提出“小桥流水人家”是温馨的快乐的景象,看不出作者的哀伤。这时就会有很多同学产生相同的疑问,这时候教师不要急着给予回答,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体味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可能就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相类似的诗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在古典诗歌中这是一种写法,让学生在分辨中得到正确的认识,这时教师再教给学生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了。

(2)、学生之间的差异更是良好的讨论“资料”。

没有差异就不会产生讨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对生活的情感、个人的语文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必然存在差异,同处一个课堂之中,这种差异就会产生争议,这种争议正是课堂讨论的物质基础,有了争议就会有讨论,有了讨论才会有正确认识的产生。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一定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并想办法将其变成很好的教学资源。

3、讨论中少给些掌声,多引导学生反思。

有些教师习惯在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发言予以掌声,掌声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有益于鼓励学生更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掌声过多也会产生疲劳,学生也就不再以此为意了。

掌声代表着鼓励,在讨论中,除了对发言者的鼓励之外,我们是不是更应多重视引导学生反思。反思我们的思考应该更有益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更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思维的灵活度。我们讨论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大家各抒己见,而是在民主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清晰的交流思想,引导思想认识的进步。

四、讨论后应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价反思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讨论后应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评价、反思。这种反思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对话。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语言表述过程进行检验和反省的过程。这有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时间久了,学生会逐步形成反思自我、超越自我、促进自我不断发展的动力。

选购空压机应注意的三个要点 篇11

(1)空压机的输出压力pc

pc=p ∑△p

pc:空压机的输出压力

p:气动执行元件的最高使用压力

∑△p:气动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一般情况下,另∑△p=0.15~0.2MPa。

(2)空压机的吸入流量qc

不设气罐,qb=qmax

设气罐,qb=qsa

qb:气动系统提供的流量

qmax:气动系统的最大耗气量

qsa:气动系统的平均耗气量

空压机的吸入流量,qc=kqb

qc:空压机的吸入流量

k:修正系数。主要考虑气动元件、管接头等处的漏损、气动系统耗气量的估算误差、多台气动设备不同时使用的利用率以及增添新的气动设备的可能性等因素。一般k=1.5~2.0.

(3)空压机的功率P

写好话题作文_应注意的五个方面 篇12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考题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在考查的内容上也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命题者为了让考生在作文卷上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文”可做,命题时往往不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而注重考题的“开放性”。其“开放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等方面。而最符合这种“开放性”特点的主要题型就是话题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写?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求“准”。由于话题作文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结果导致了一些同学放松审题而偏离题意。我们认为,任何题目都需要仔细审读,对话题作文而言,写作前更需要明确话题中心词的含义,准确把握其写作范围。

二求“活”。文章是思维的载体,良好的构思源于活跃的有效思维途径。如围绕话题“钱”,可以自问“谁在用钱?”“他是怎样用钱的?”还可以自问:“钱在作用有多大?”“钱是不是万能的?”“学生在花钱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未来世界里钱还会不会存在?”如此这般,从多个角度解读话题,写作思路放开了,不愁没有好的构思。

三求“小”。开口大小,拟题可知,许多同学常常简单地以话题作为自己文章的题目。殊不知,话题本身范围宽泛,用作题目容易出现题大文小,文题不一的毛病。文章题目定得窄小一些,切入口小一些,有利于走出空泛肤浅和文题不一的误区,也有利于写深写透,写出个性。如以“幸福”为题目,显然不及“幸福人家”“知足者常有幸福”“我生活在幸福之中”“奉献带出的幸福”等题目更容易下笔,更容易写出个性特色。

四求“新”。话题作文极有利于选材、构思、出新出奇,可事实上同学们的应试作文依旧是选材陈旧,构思平庸之作盛行。要知道,选材新颖是写出创新佳作的关键。在话题作文的选材中,不妨变换角度,从话题的反面找到别具一格的材料。也可将想象中的事物纳入平常的话题之中,找到新颖的材料,还可放眼生活,从小处切入,将鲜活的社会和时代话题写进作文里。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三个方面教育论文 篇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改革也相应地推进。在新课改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是: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其中学生的期末评语就是学生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评语不仅是学生全面正确了解自己的主要形式,而且为家长和其他方面提供了了解和教育学生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因此,写好学生期末评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下是书写学生评语应该注意的几点,它有助于班主任更好的完成学生评价的完成。首先班主任要明确评语不是一种检查和评比,而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学生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来的表现的一种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写学生评语时应注意不要给学生下定义或分等级,而是要客观地给学生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其次评价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为期末评语的撰写积累

素材。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班主任评语中要由衷地为学生的优点喝彩。然而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表现出来的,有些甚至是一闪而过。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评语的素材;要正确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是着眼于他眼前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以往的表现,更要注重他未来的发展。再次评语要注意学生的全面性又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总的来说,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都是学生评价的内容,但具体到每个学生则应有所侧重。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全方面地考虑学生的优缺点,但同时写评语时就要突出其主要特点。最后学生的评语要写得有情感性。称呼要具有亲近性。比如把传统的该生怎么样的鉴定式写法,变成你怎么样的谈心式写法,能使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接近,使双方在愉悦的气氛中交谈,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就会听老师的话,就容易被接受。言辞要具有恳切性。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对学生板起脸来写评语,轻率落笔,简单斥责,是不尊重学生的表

现。其结果往往使学生产生反感,加大离心力。因此,以尊重为先,诚恳为上,是写好评语的关键。总的来说,作为书写评语的教师,要时刻尊重学生,热爱他们,鼓励他们,写好充满激励性、富有个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语,为促进学生进步,教学发展进一份力。

上一篇:主持词年会下一篇:银行管理人员竞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