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2024-07-14

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精选6篇)

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篇1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湖南省常德市六中 雷志元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以及日本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能够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3、认识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9月3日”和“12月13日”分别有何历史纪念意义?待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习近平主席参加首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图片。以此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题”抗日战争“及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新知】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日本侵华

1、日本的侵华步骤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自主归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日本的侵华活动。

(2)课件播放《卢沟桥事变》的视频(约3分钟)。

(3)教师强调”卢沟桥事变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日本扩大侵华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课件出示四个相关的历史材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日本扩大侵略中国的原因。

材料一:一九二七年四月,田中义一任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给日本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必修1)

材料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实行全面的法西斯化。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必修2)

材料三: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材料四:1933年5月8日,蒋介石在崇仁总指挥部对各级剿共军官发表长篇讲话,中心意思是:(1)只要剿匪成功,攘外就有把握。(2)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6)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

(2)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日本扩大侵华的原因

从日本方面看: ①灭亡中国、称霸亚太是既定国策;②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从国际方面看:英、美等国家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推行“绥靖”政策。从中国方面看:国共对峙(内战)局面,提供可乘之机。

3、日军的滔天罪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有关内容,归纳日军侵华过程中所犯滔天罪行的表现。

(2)课件播放“南京大屠杀”的有关视频(电影《南京!南京!》片段)以及潘家峪惨案、日军细菌战、湖南厂窖惨案的相关图片,以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二、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1)设问:国共两党为何能放弃前嫌,携手抗日呢?让学生思考回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弄清日本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最终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也让学生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全国军民的抗战才真正开始。

(2)教师在此基础上概括指出,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开辟了三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和国外战场,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即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主要抗战活动。

(2)思考探究:如何评价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通过思考探究和教师引导,既让学生认识到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战场,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抗战,不仅粉碎了日寇速战速决的计划,而且有力的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又让学生理解,正是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造成了正面战场的丧师失地。

3、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阅读归纳教材有关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第二、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第三、主要抗战史实(战役)

(2)播放视频剪辑《百团大战》,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3)要求学生根据两段材料归纳两个战场的关系,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认识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课件出示)

材料1:(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之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 —蒋纬国:《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

材料2: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

关系:在抗战前期,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抗战后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4、国外战场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远征军在国外战场作战的情况。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过程与方法】

播放《抗日战争胜利》的视频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并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胜利主要原因

(1)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

(3)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叙述,并谈谈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理解。

课堂小结

【过程与方法】

出示知识提纲,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日本侵华

1、日本的侵华步骤

2、日本扩大侵华的原因

3、日本的滔天罪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4、开辟国外战场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标志

2、胜利原因

3、胜利意义

同步练习

1.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特点的概括,最全面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B.由局部战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C.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单独起来抗日的战争

D.在两条抗日战线指导下的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民族战争

2.“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指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据此判断,这封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内战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重庆谈判后

3.2007年7日7日,某中学全体学生发起了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得出的认识有 ①“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②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功绩永载史册

③国民政府全面领导了抗日战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5.2007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6.党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 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7.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①辽沈战役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反映了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作业】课堂延伸

收集常德会战的有关资料,了解家乡的抗日战争史实。

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篇2

一、紧扣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紧扣课标,就等于抓住了一节课的灵魂,它让教师在教学中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现象。

例如笔者在对《鸦片战争的烽烟》进行教学设计前,认真研读了课标对这节课的要求: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3-9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清楚了课标对这节课的导向后,经过综合考虑,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四个:(1)知道鸦片战争的概况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它们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其理由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赔款,清政府势必要将它转嫁给老百姓,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同时五口通商后,英国的商品输入势必使中国沿海地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部分手工业者破产失业,这两条必然会促使人民对政府不满,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确定这个教学目标就体现了课标2-3-8的要求。(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其理由是: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的各种危机以及与西方越拉越大的差距早就注定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通过对中英双方差距的对比,学生不仅知道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也对后来清政府对外战争胜少败多更好理解了。所以确定这个目标也体现了课标2-3-8的要求。(3)学会初步评价林则徐。其理由是:尽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在虎门抗战牺牲,但是就个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来说他要远逊于林则徐。同时,教材对林则徐的介绍也仅仅局限于他主张禁烟和虎门销烟。因此学生对林则徐的评价肯定是不全面的,初步评价还是比较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的。(4)通过自主学习和习题的训练,学生能感受到本学科的一个特点,即“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其理由是:从考试的角度上看,命题者在命题时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为简洁流畅。

为了确定教材的重难点,笔者特地让班上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水平与能力相当于城里学校的普通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然后告诉笔者,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有疑问,对于鸦片战争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还想知道哪些内容。之后笔者再结合课标要求、学情和教材内容后,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教学难点定为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是:1.虎门销烟为什么不是用火烧而是用水和生石灰销毁?2.英国远离中国,为啥敢单挑中国?现在笔者以自己在赛课中如何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为例,来说明关注学情的必要性。

师:请看下面的表格,通过分析左边的内容,完成右边的表格内容。

师:香港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哪方面的主权? 生:领土主权。师:不错!请同学们模仿第一项所填的内容,说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这一条破坏了中国什么主权?生:关税主权。师:很好,是中国关税自主权。那么第三项内容破坏了我国哪方面的主权?生:审理权。 师:不错,专有名词叫做司法主权。师:上述三项主权本来是由我国独立行使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还能不能独立行使?生:不能!师:这说明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地位是不是开始丧失了?生:是的。师:鸦片战争除了这条影响以外,书上还有哪一句话?生: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师:请看多媒体。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主要指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师:根据刚才的表格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丧失了几项独立自主的权利?生:三项。师:有没有完全丧失所有的主权?生:没有。师: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制度被废除了吗?生:没有!师:五口通商以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英国的商品输入破坏了,中国也慢慢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现在你理解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句话的含义了吗?生:明白了。以上每条结论的得出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的,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和认知规律。由于笔者对学情的准确把握,选择了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循循善诱,让答案从学生口中得出,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强化主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又与两大因素有关,一种是来自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点滴成功,另一种是教师营造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点滴的成功则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和赏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问题,难度不能太大,应以大部分学生经过学习思考都能回答得上来为标准。例如笔者在教学《鸦片战争的烽烟》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能看懂内容(教材第八十八页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的情况,设计了四个问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导火线)是什么?2.林则徐为什么极力主张禁烟?3.英国为什么要将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4.英国将鸦片战争一直称为“通商战争”,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这四个问题学生只要能认真看书,基本都能回答上来,即使回答得不是十分准确,也是八九不离十。这让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就感,进而平添了一份自信,兴趣自然也就有了。再如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英国为什么敢对中国清政府发动鸦片战争”这一问题时,笔者为他们补充了四则材料。学生有了四则材料作支撑就有话可说,结果课堂讨论的氛围很好,学生都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与教师能否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分不开,且二者是互相影响的。营造良好气氛的方法有很多,略举两例。比如:用微笑感染学生。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切感,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会让课堂气氛和谐。如果教师老是板着脸、虎着脸、黑着脸,那么他(她)的课堂注定是压抑的、烦闷的。再比如:学会欣赏学生。学生的能力有大小,教师要多表扬、多赞美、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给每个学生机会,甚至创造机会让后进生去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感。记得泰戈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笔者都会给予表扬,从不吝啬。下面是笔者赛课中的一个片断。师:同学们刚才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林则徐很高的评价,历史上也给他一个很高的评价———“民族英雄”。除了“民族英雄”这个荣誉称号外,如果让你给他一个荣誉称号,你会给他什么?生:禁烟形象大使、缉毒英雄、禁烟明星、禁烟达人……师:同学们真有创意!极富时代特色!学生听后会心一笑,课堂气氛更加宽松和谐了,这就促使其他的学生更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良性循环。

四、彰显特色,善用灵动的教学语言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语言作支撑,就会让课堂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日常教学中的每一节好课,都会彰显出授课者独特的语言特色:有的形象生动,有的言简意赅,有的准确真实,有的通俗易懂,有的绘声绘色,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深入浅出,有的抑扬顿挫。效果不佳的课堂,语言往往也都有它们的共同点,比如:或平淡乏味,或词不达意,或言不传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善用灵动的教学语言来彰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实践证明灵动的教学语言确实让课堂增色不少。比如在讲述鸦片战争的借口时笔者是这样讲的: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让中国的老百姓很开心,让道光皇帝很长脸,但是谁却很受伤?生:英国。师:所以虎门销烟的消息一传回英国,英国的统治者就大为光火:我们一定得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让中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多姿多彩!于是英国派出远征舰队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再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英国为什么敢单挑中国”这个问题后,笔者是这样小结的:从同学们分析的结果来看,英国虽然小,但是却很强大!中国虽然很大,但是只有重量!如果双方PK的话,谁将会被KO?生:中国。这两个片断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教学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一节课中教师可以用多种教学语言来表达自已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讲述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时笔者用悲壮低沉的声音说道:在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KO在地!从刚才的视频中也可以看出来。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尽管无力挽回败局,但是一些爱国官兵仍然奋起抵抗,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和缅怀几位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下,对爱国将领肃然起敬。在讲结束语的时候,笔者用略带忧伤的口吻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拉开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岁月的序幕。鸦片战争的烽烟早已随风散去,但是它却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永远的伤痛。十四年后,烽烟再起,又一场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它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伤痛呢?敬请关注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听了以后全都沉默了,笔者知道这样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受到了感染。

16《抗日英雄杨靖宇》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2简单描述,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杨靖宇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杨靖宇的图片及生平事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英雄的资料,并了解“匣子枪”、“屯”、“拉网”、“篦梳”的意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2二、自主阅读,体会感悟

1(1)复习抓故事梗概的方法。

(2)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理出本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

(3)文章的经过部分,通过自主阅读,勾画、交流等方式按事情发展顺序总结出要点。

(4)自主说故事梗概——组内说——班上说。

2所表达的效果。

(1)自主读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句。

(2)体会这些细节描写为什么给自己印象深刻。

(3)组内交流,组员注意补充自己的见解或质疑。

(4)班上交流,鼓励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页

.(5)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杨靖宇司令的崇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

(6)注重情感朗读训练。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总结本次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还从同学们口中了解了古代民族英雄杨家将、岳飞、郑成功,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董存瑞、刘胡兰,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今日英雄杨利伟等。在祖国发展的不同时期,英雄们均如雨后春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英雄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呢?行动起来,同学们!

板书:

抗日英雄杨靖宇

叛徒告密日寇包围

围如铁桶希望突围

情况危急命令分开

妥善安排只身周旋

威逼利诱壮烈牺牲

英雄顽强可歌可泣

16课《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第二课时)

象州县运江中心校 罗世凤

内 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6课。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是课文以“桥”作为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在表达的方法上有非常突出的三个特点:

1、构思新颖,设置悬念,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2、语言简练生动,但蕴涵丰富,又渲染紧张的气氛;

3、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结合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在读中品析感受老支书的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了解文中的几种表达方式。设计理念: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结合课文内容,在设计本节教学时,以品读感悟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挖掘理解文章思想。同时,在读文中品读体会表达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文中的表达特色,让学生体会这样表达好处的同时,受到写作方法的熏陶和影响。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朗读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铺垫情感。

1、自由读课文中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语: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1)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2)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3、你们读出了什么?假如用一个字去概括你会用哪个字?(引导学生理解“疯”)

4、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慌乱的情境么?(指导朗读)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已经感受到了如魔的洪水,在这危急时刻,我们看看人们是如何表现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

【设计意图:梳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为本节课的自然衔接作了较好的情感铺垫。以读代讲,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二、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理解情感。

导语: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跌跌撞撞、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正在这危急的关头,人们看到了谁?(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1、自读自悟,感受老汉的形象。

导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汉呢?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大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用“~~”标出,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1)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并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2)学生以小组交流朗读汇报为主,其他小组补充、纠正的形式进行。主要针对以下句子进行分析(课件出示五个重点语句,让学生通过理解的镇定、威严、无私无畏等):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尊重学生个体感受的基础上,小组间的交流又能互补。】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通过“一座山”与“乱哄哄”的对比,体现出老汉的威严冷静无畏。)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学生可能针对重点词语谈体会,而忽视了三个感叹号,这时老师就可以做一下引导,“从这三个感叹号,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c、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一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对于这一句,主要通过换词语的方式体会老汉的愤怒、不徇私情。如果我们把“冲、揪、吼”换成“走、拉、说”怎么样,学生通过演示以及讨论得出结论:“冲、揪、吼”更能体现老汉的愤怒与无私。这时老师再通过点拨:“如果再给老汉一次机会,老汉还会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吗?”让学生明晰老汉就是这样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d、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通过抓“吼、用力”等词语,体现老汉揪出儿子又推上木桥,看似矛盾的举动却看出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

e、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是啊,他会喊什么呢?”(观察课文插图,想象老汉会喊些什么)通过这一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老汉对儿子的不舍以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的重大。)

2、小结老汉形象

导语:逃生是人的本能,当书记到了桥头以后却并没有上桥,这是为什么?他完全可以第一个上桥先逃命的,可他为什么留了下来?这是一位________的老汉。

(学生谈体会,并把自己的感受填在横线上,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这段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品读描写老汉的语句,引导学生在读悟中探究人物,感悟老汉的形象,体会老汉的崇高精神,为理解课题含义做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理解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导语:我们的心被人世间的着动人的一幕深深感动着,作者能如此真实的再现这一幕,就是因为他在表达上独具特色。再一次默读全文,想想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把你发现的写在书上空白处,并与同学分享。【设计意图: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发现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全班共享,更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更深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归纳总结表达特点。

四、巧设悬念,理解题目深意。

导语:本文正是运用这些恰到好处的表达方法,才使文章在读时如身临其境,读后又让人饱含热泪,作者成功塑造了老支书这一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对于这篇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待学生表示后老师提出疑问;本文写的是老支书,可为什么要以“桥”为题呢?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设计意图:用激疑的方式解决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深入思考,从更层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

五、设计情境,安排练笔。

洪水无情,人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老汉,决定在河边为老汉立一块碑,请你帮助村民写一篇碑文。

【设计意图:拓展后续读写,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 桥

洪水

如魔

老汉

如山

老支书 —— 生命桥

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篇5

一、语言要素

(一)词汇

1、三会: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

2、二会:who this that

(二)语言目标

Who’s this? Who’s that ?

(三)话题呈现:Who’s this? Who’s that ?

(四)任务设计:Who’s this? Who’s that ?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听、说、读、演,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方法,能够运用Who’s this? Who’s that ?等句型行交际。

三、情感目标:在本课中重点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

四、教学重点: 三会单词: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句型:Who’s this? Who’s that ?

五、教学难点:两会单词: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

六、教具:设计好的课件,图片,照片,单词卡片,课文录音。

七、学具:学生自备的单词卡片,全家福(没有可以画)

八、教法学法:本课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热身:老师进了教室和学生用英语打招呼,使学生迅速进入到学习英语氛围中。

二、新单词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

1、导入: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是你的什么人?引出新单词。

2、板书新单词:用打好的四线格:grandfather(grandpa)

3、解释:grandfather(grandpa)祖父,爷爷,外祖父,姥爷。

4、朗读新单词:老师领读,拼读

(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找学生读——自读三遍)

5、看实物说单词:grandfather(grandpa)

6、看图片说单词:grandfather(grandpa)

7、看单词卡片读单词:grandfather(grandpa)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grandmother(grandma)

9、贴照片游戏:准备一颗家庭树,准备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daughter son 照片,请学生按顺序贴家庭树。

三、新句型

(一)新句型Who’s this? This is my grandfather.1、导入:老师叫一个学生过来,拿着全家福,介绍他们,老师问:Who’s this?引出新句型。

2、板书句型Who’s this? This is my grandfather.3、解释:Who’s this?这是谁:this这,指近处的人或者物。回答也用This is my ……回答。

4、认读新句型:Who’s this? This is my grandfather.5、练习读新句型:(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自读)

6、随意练习:老师看学生的照片问学生。

7、小组练习:两个人一组,拿着全家福互相询问。

8、猜谜语游戏:(1)老师说:This is my father’s(mother’s)father.who’s this ? 学生回答:This is my grandfather.(2)老师说:This is my father’s(mother’s)mother.who’s this ? 学生回答:This is my grandmother.(二)新句型Who’s that ?That’s my grandmother

1、导入:老师叫一个学生过来,拿着全家福,介绍他们,老师问:Who’s that?引出新句型。

2、板书句型Who’s that ?That’s my grandmother.3、解释:Who’s that ?那是谁?that 那,指远处的人和物。回答用:That’s my……回答

4、认读新句型:Who’s that ?That’s my grandmother.5、练习读新句型:(齐读—男女生对读——分行读—自读)

6、随意练习:老师看学生的照片问学生。

7、小组练习:两个人一组,拿着全家福互相询问。

8、猜谜语游戏:(1)老师说:This is my father’s(mother’s)father.who’s that ? 学生回答:That’s my grandfather.(2)老师说:This is my father’s(mother’s)mother.who’s that ? 学生回答:That’s my grandmother.四、整体感知课文

1、看课件出示课文空图

2、小组讨论:他们会说什么?

3、小组汇报:Look,.This is my father and This is my mother.Who’s this? This is my grandfather.Who’s that ?That’s my grandmother(展示一组或者两组)

4、看课件课文图:打出课文内容。

5、听录音跟读。

6、学生自读读课文: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检查自己有没有不认识的地方,如果有问老师。

7、小组练习课文对话:两人一组。

8、展示表演课文:(三组)

五、创新展示

设置情景看照片远近回答:老师把爷爷奶奶的照片分别放在近处和远处,学生两个人一组,然后用本课学过的句型,进行对话。

六、小结

1、首先老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然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学习了用英语句型Who’s this? This is my grandfather.Who’s that ?That’s my grandmother

3、学会了两个新单词: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

七、作业

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课例研究,英语听力课,学习策略,交际

研究主题:高职英语听力课学习策略训练

教学内容:高职英语教材第一册Unit16 Lis te ning《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教学年级:高职一年级

执教教师:杨梅青

研究教师:赵旦、朱怡、陈烨、陈锡、蒋超、刘德云、陈冶彬

指导教师:薛群颖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背景:《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 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化与交际化。这是高职英语课改面临的新课题, 对高职英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英语新课标, 用科学的态度审视英语课堂教学, 加大课改的力度,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决定由我牵头上课, 抽调赵旦、朱怡、陈烨、陈锡、蒋超、刘德云等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参与课例研究, 并聘请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群颖进行指导。

一、原始课例

经过研究教师和执教教师的共同商讨, 本课时上的是高职英语第一册Unit 16 Liste ning《Whas thewe a ther like today?》部分, 属于“听力课”。

学生要学习并掌握季节和天气的单词, 并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 创造语境, 让学生把单词运用于句子中, 用句子询问和描述季节, 并介绍在该季节中适合进行的活动。

Teac hing proced ures (教学步骤)

Step One:lead-in

Task one Show students a cartoon picture via PPT

T:Wha t’s the weather like in picture one?

S:It’s s___.It’s very h___.It’s in s____.

Task two Show students a videoab out the changeable weatherin Brita in.

T:Wha t’s the weather like in Britain from the video?

S:It’s ch__able.It c hanges suddenly

Step two:Lis ten to Part A

Task on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heck the rightanswers

Task two Listen again and ask students to imitate and repeat the missing words and new word s, play more times if necessary

Task three Stud ents are asked to read each question with the right ans wer one by one

Step Three:Consolidation of part A by match work

Step Four:Step 4 Pre-listening to Part C

Task Ask students to do the match work according to their daily life

Spring veryhot especially in July

Summer neithe r cold nor hot

Autumnnot me ntioned

Winte rus ually not very pleasing

Step Five:While-listening to Part C

Task Asks 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what the y’veheard

(1) I was told that spring in Beijing was n’t very__.

(2) Spring ne ve r______long in Beijing.

(3) Wha t’s the_____like in summer in Beijing?

(4) It’s_____hot nor cold.

Step six:Post-listening to Part C

Task one Select out some confusing sentences for s tudents to listenand make some explanation of listening s kills

What a lovely spring day!

But this spring it hasn’tbeen too bad so far.

I am afraid I can’t say much for summer.

You should have come in autumn.

Task two Ask students to drill the sentence patterns provided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in summer?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in spring?

Wha t’s the wea ther like in Beijing in autumn?

Wha 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in winter?

It’s neither cold nor hot.

It’s pleasing.

It’s dry/humid.

It’svery cold, always below zero.

Wha t’s the climate like in your hometown/city?

Task three Show four pic ture about four seasons in Beijing and ask which seasonis the best one to visit Beijing and why?

Task four Present the following picture a nd ask students to do wea ther report of the cities with replacement of the italicized

——What’s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on Augus t 3, 2009?

——It’s sunny.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s 34℃.It’svery hot.

Step Seve n Home work

Task one Do part B

Task two Present a weather report nextclass

Task three Paint the four seasons.。

二、反思

使用原始课例上课以后, 参与研究的教师和指导教师认真听课并作详细记录。他们对这一“听说课”的课型予以肯定, 同时也提出了很多修改性意见, 摘录如下。

优点: (1)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真实任务性教学”的理念, 恰当的听力任务的设计确立了学生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将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到学过的英语并不是用不着的。 (2) 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和激励、指导、反馈等的评价功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堂的时间限制, 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和处理,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对教材100%的忠诚。 (3) 打破了传统听力和口语课的分界线, 在听懂的基础上, 加入了说的部分。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意义, 注重对语音语调的模仿, 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模拟交际, 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不足: (1) Lead-in图片导入不够自然流畅, 不如让学生欣赏四季的卡通短片, 浏览一年当中四个季节的变换, 复习和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季节和天气的单词:spring, summe r, autumn, winte r, warm, hot, cool, cold等。导入的任务2不要太具体, 可能会因为changeable一词难住学生, 换种问法:Can you say some thing about British weather?One word or one sentence will be OK. (2) Pre-listening preparation太过仓促, 应设置word power和相关的sentence drills, 帮助学生克服听力理解过程中的紧张的心理障碍。因此, 第二步应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对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预测和推断, 以便学生培养这两种能力,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理解技巧。 (3) Step3应归为word power, Step 4应为while-listening部分。 (4) Step 7 Feed back的任务与课后作业重复, 可否让学生配合图片讨论话题: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why and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best in each season?这样为后面的家庭作业打好基础, 实现了由易到难的转化, 把绘画作业变得更具体。 (5) 在While-lis te ning过程中, 强化语音语调, 引导学生模仿教材中的语音语调并加以复述, 使学生逐渐熟悉英美等国人说话的语音语调特征。

三、改进课例

在原始课例的基础上, 根据研究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改进意见, 进一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步骤)

Step One:lead-in

Task one Show students a cartoon video about four seasons via PPT

T:Wha 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S:It’s___.I like/hate it because I can/can’t______.

Task two Show students a videoab out the changeable weather in Brita in.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British Weather?One word or one sentence willbe allright.

Step two:Pre-listening

Task one word power

Ask students to do the match work according to their daily life

Spring very hotespecially in July

Summer neither cold nor hot

Autumn not mentioned

Winter usually not very pleasing

Task two sentence drills

Step three:whil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to Part A

Task one Listen to part A and check the right answers

Task two Listen again and ask students to imitate and repeat the missing words and new words, play more time s if necessary

Task three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adeach question with the right answer one by one

While-listening to Part C

Task one Ask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what they’ve heard

I was told that spring in Beijing was n’t very___________.

Spring never_____________long in Beijing.

Wha t’s the_____________like in summer in Beijing?

It’s_____________hot nor cold.

Task two Ask students to imitate the sentences they’ve heard.

Step four:Post-listening to Part C

Task one Select out some confusing sentences for students to listen and make some explanation of listening skills

What a lovely spring day!

But this spring it hasn’t been too bad so far.

I ama fraid I can’t say much for summer.

You s hould ha ve c ome in a utumn.

Task two Ask students to drill the sentence patterns provided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in summer?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in spring?

Wha t’s the weathe r like in Beijing in autumn?

Wha 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in winter?

It’s neithe r cold nor hot

It’s pleasing.

It’sdry/humid.

It’s very cold, always below zero.

Wha t’s the clima te like in your hometown/city?

Task three Show four picture about four seasons in Beijing and ask which season is the best one to visit Beijing and why?

Step five:Feedback

Wha t’s your favorite season?why a nd wha t would you like to do best in each season?

Step six:Home work

Task one Do part B

Task two Present a weather report nextclass

Task three Writing:My favorite season (a round 50 words)

四、再生课例的反思

经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 一个比较成功的课例诞生了。在指导教师和研究教师的共同参与下, 再一次实施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举手发言, 争先恐后, 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优点: (1) Boyle认为L2学习者在听音理解过程中对词汇有较大的依赖性。这不是偶然的问题, 而是L2学习者基于词汇的听力理解认知策略的必然。Sheerin提出听力教学程序包括听前准备prepare listene rs to listen.因此, 在Pre-listening中通过相关的word power和sentence drills使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开展语音语调的仿读评价。通过评价, 加强学生对语音语调的重视。一句一句跟机仿读, 帮助学生强化对语音语调及内容的记忆。 (3) 不仅打破了传统听力和口语课的分界线, 还做到了听说、听读、听写的有机结合, 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写作能力。 (4)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创造了听自然语言的机会, 保证了教学的语言质量。 (5) 课堂设计始终围绕英语听力课程应使学习者得以与英语说话者相互交际这一最终目的。

不足: (1) 在设计各项任务时, 应该多提携学习能力稍次的学生 (靠教师右手边角落的一组学生始终没有主动举过手) 。 (2) 反馈不足, 确有助益的反馈不是仅仅给出正确答案, 而是分析听力理解错误的原因以及采取哪些信息与训练, 使学习者在将来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 多媒体使用的时效性要进一步把握好。

五、启示

尽管许多听力理解课程都声称要注重训练听力技巧和学习策略, 然而大多数教材实际上是在进行听力测试而不是在教听力理解。因此, 对学习者进行适当的策略训练应该是听力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在听力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研究他们在听力理解中的心理过程和障碍, 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此外, 必须选择高质量的教材, 变传统听力课为听说课, 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总之, 在今后的时间里, 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如何利用现有的语音设备和多媒体组织好听力课堂教学, 仍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沈钟钟.听力训练中的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 1996 (4)

上一篇:建党周年演讲稿致辞下一篇:救急车辆维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