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力量(通用8篇)
抗日战争力量 篇1
牢记抗战历史
凝聚爱国力量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
一、小测试:抗日战争知多少。
1、抗日战争是从哪一年开始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2、抗日战争经历了多少年?(8年)
3、抗日战争是哪一年结束的?(1945年8月15日)
4、知道“九一八”事变吗?
5、知道南京大屠杀吗? 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军队杀害了多少中国人民?
6、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哪一天?
二、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一)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二)“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三)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等战争罪行。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三、说感受
面对日本强盗的暴行,身为中国人的你有何感想?
日本强盗对我们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感到可恨可耻;看到无辜的百姓被杀害,我们的心在滴血,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学们可知道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怎么来的吗?(是无数抗日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四、缅怀先烈,斗志昂扬
说说你所熟知的抗日英雄。
(一)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二)赵一曼
赵一曼两次被日本人抓获,日本鬼子为了获取战争机密,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但她宁死不屈,最后被日本鬼子残忍的杀害了。
(三)王二小
(四)小兵张嘎
抗战时期,奶奶为了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了,嘎子悲痛欲绝,决心报酬,毅然加入了游击队的抗日队伍。
(当我们的祖国遭到日本强盗疯狂侵略时,伟大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和平,他们的精神值得歌颂。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些英烈。)
五、正是这些民族英雄,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应该怎么做呢?
六、总结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通过班会大家一起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进一步感受了先烈们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勇豪情。虽然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那我们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虽然我们已不需要像先烈们那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报效祖国,但是肩上的任务并不轻,我们现在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只有利用我们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通过各种途径来回报祖国。
七、宣誓
(我郑重宣誓:一定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用女性的力量拯救战争 篇2
一个拉普族的寡妇安妮,一个穿德军纳粹制服的芬兰人维伊科,一个苏军少尉伊凡。三个不同种族、说着不同语言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北欧苍茫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在如画般的湖光山色里,活动出剪影般的故事。那本来应该是个悲壮苍凉的故事,因为它发生在战场边上,而这个故事却有着安宁的深蓝色调,一出片就被大家称为“战争安魂曲”。
像孩子每生一次病,就会长一点心眼一样,人类每经过一场战争的洗礼,也会向成熟和理智迈进一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理想、信仰的审视始终没有停止过。这部影片让女人把那些杀气腾腾的男人放回到摇篮里,让他们彼此和解,使他们在女人的怀抱里彼此相爱。这个电影让人很容易地想到那句著名的反战口号“要做爱不要作战”。
拉普族人属乌拉尔人种,是蒙古人和欧罗巴人的混血后裔。他们说的拉普语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种。拉普人的祖先早在一万年前便开始从乌拉尔地区陆续迁入斯堪的纳维亚,以捕鱼和猎捕野鹿为生。安妮的扮演者是芬兰籍女星安妮·克里斯汀娜·朱索,她本身就是拉普人。影片中她身穿胸前和领口都镶嵌着很宽花边的长裙,头上围着拉普圆帽。安妮生活在远离人群的森林里,森林的边上是宁静的湖泊,她过着朴素的生活,养鹿捕鱼,倾听着森林、湖水、鸟鸣、鱼跃在风中的鸣响,与神灵对话。
偶尔,她也会被战争的炮火惊扰,她便掩埋那些在战争中死亡的人,不论是哪一方的人,在她的眼里都是相同的生命。苏军少尉伊凡因为喜欢叶赛宁的诗而受到清洗,在押解的路上遭遇苏军飞机的误炸,受了伤的伊凡被安妮救回到她的茅草屋里。而在不远处,另一个芬兰士兵维伊科正在穷尽所有办法挣脱那把自己钉锁在巨石上的镣铐。维伊科厌战,他的同伴给他换上德军的制服并且把他锁在一块石头上。维伊科一次又一次试图打开锁链,他把两块眼镜片用松脂粘起来,中间灌进水做成放大镜,引燃火种,想把岩石炸开。维伊科终于拔出了嵌在岩石中的鐵链,一步一步走向安妮的家。他想锯掉脚上的铁链,然后回芬兰老家。
于是,这三个语言不通、身份迥异的人遇到了一起。安妮和维伊科的对话是这样的:
安妮蹲在维伊科的腿边,问他:你有女人吗?
维伊科回答:我只要把镣铐去掉就能走路了。
安妮抬眼说:这是我第四年没有男人相伴了。昨晚我拥抱了那个俄国人。你的身上闻起来很臭,所有男人身上都有铁锈和死亡的味道。
维伊科抹着汗说:蚊子太多。当我在岩石上被锁住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们会把我杀了。你有浴盆吗?我能洗个澡吗?
安妮说:你的皮肤很白,超过我见过的任何人。四年来没有一个男人。突然来了两个,是神明白了我的心。
而维伊科和伊凡对峙的时候,维伊科拿一把锯子,伊凡穿着安妮的裙子。他们之间的对话是这样的:
维伊科说:我的战争结束了,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伊凡:开枪。妈的。
维伊科:知道托尔斯泰吗?《战争与和平》。
伊凡:我知道你是个法西斯分子,你们焚烧了雅斯纳亚波良纳。
维伊科:我不是法西斯,我是芬兰人。
他们三个就这么鸡同鸭讲地哇啦着,但只要交流就会消解敌意。安妮不懂得他们的争执,她知道大家都要活着,她还知道活着要干活、吃饭、洗衣服。在这一前提下,一切语言、政治的争执都变得幼稚而又荒谬。两个男人终于一起坐下来洗蒸汽浴,一个在讲他喜欢土耳其浴,另一个在不停地说着自己的前女友。语言就是人类和解的开始,是善意的开始。面对两个光着的男人,安妮的眼睛瞟过来瞟过去,像个孩子在选玩具,不知道选哪个男人好,但忽然慢慢地笑了,“一只乌鸦飞过田野,见到一群鹿,它开始数:一二三,数到黎明,然后它疲惫地啼叫,你们太多了,而我只有一个,于是它啼叫着去睡觉了”,然后安妮拉走了维伊科。
影片名叫《布谷鸟》,也译作《战场上的布谷鸟》,这部电影讲的不单纯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爱情,它与另一部也是讲二战时期一个女人和两个敌对国男人的故事的电影《布达佩斯之恋》不同,《布达佩斯之恋》中的伊莲娜是爱情的化身,而安妮是温暖的母性象征,是女性的象征。
女性和母性滋润着维伊科和伊凡,让他们感受生命美好和希望的存在。但是男人们在战场上的敌视并不能因为一个蒸汽浴便消弥殆尽,一架飞过头顶后失事的飞机撒下芬兰和苏联已经停战的传单,维伊科看懂了传单。他想向伊凡表达厌烦战争的情绪,他举起枪要把枪砸毁,伊凡误以为维伊科要开枪,便首先向维伊科射击。等伊凡弄清事实时,维伊科已经停止了呼吸。安妮用拉普人的古老仪式及咒语召唤维伊科的灵魂。灰蓝的天空笼罩着大地。安妮一声声的呼唤引领着维伊科的灵魂走向了回归的道路。终于,维伊科醒了。他从死亡的道路上被召回了。湖边依旧是那么安详,隐约地传来狗的叫声。
安妮为维伊科招魂,神秘力量再次拯救人类,警示人类的纷争是多么渺小。安妮是能够与自然和超自然直接对话的女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一切没有死去的生命都结了果实。安妮向两个男孩讲述他们的父亲,湖边泛出了多姿多彩的生机,那里有丰富的食物和母性的温暖,是人类共同的庇护所在。
抗日战争 篇3
AP0903226吴玩玲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自此,日本开始大举进攻,使中国的大片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在其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犯下了空前严重的罪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经济上,抢占耕地,低价掠夺粮食。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他们还推行“粮食出荷”政策,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统制和垄断,强迫农民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廉价出卖給伪政府,保证日军的需求外,大部分粮食被运回日本国内;垄断工业,掠夺工矿资源。他们一方面加紧对沦陷区民族工业及资源的掠夺,一方面增加对军事工业及与掠取资源有关的工矿业的直接投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发展东北,开发关内,以最快的速度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为其漫长的军事战线提供急需物资;掠夺金银,滥发纸币;在文化上,实行奴化教育,企图以此来达到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在政治上,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日军还在其占领区掳掠和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由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由于统一战线的存在,四亿五千万人民都动员起来,投身到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洪流中,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于一个目标——抗日,日本侵略者因此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注定了他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早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就曾说过中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将主要是依靠中国人民的大联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上,由于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亡国灭种的威胁给中国一切政党和一切政治派别都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首先主动摒弃前嫌,呼吁“无论各党各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第三党等中间势力认为,“国内任何矛盾,都大不过日本帝国主义者与中国的矛盾;各党派的任何分歧,都不能否认集中力量反日的必要”,并指出“现时中国一切的党派中,没有任何一个党派,具有单独负荷反日使命的力量。因此,‘反日阵线’只能由各党派各社团共同集结而成,决非某一党派所能包办”。在日本的步步进逼下,国民党的政策和态度也发生很大变化,甚至表示“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政府无不开诚接纳”,从而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同意两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抗战。可见,是抗日战争促成了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催化了中国合作性政党政治和政党关系的恢复与发展。经济上,抗日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经济力量的悬殊,是日本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本条件。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破坏,野蛮掠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大大地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开展了对敌经济斗争。国民政府通过建立大后方基地、采取有利农业发展的措施、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开展对日物资禁运、破坏敌伪掠夺计划、发展生产、货币斗争、贸易斗争等措施,打破了敌人“以战养战”政策,增强了抗战的经济力量,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文化上,中国文化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遭受巨大的战争创伤,但自五四时期开始高涨的新文化运动并没有中断,而是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的导引下,进入以动员民众抗日救亡为主要任务的抗日文化新阶段。抗战文化的新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各种抗日文化社团大量涌现,遍及各抗日根据地和后方各地,社团的规模也盛况空前,有力地推进了抗战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在文艺理论上突显时代性和现代性,强调文艺界和文艺要为抗战救亡这一最大的时代主题服务,文艺的战斗性明显增强,民族性也非常突出。文化界在利用戏剧等旧文艺形式进行抗战宣传的同时,也对旧文艺进行了改造,就文艺的大众化和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性转换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此同时,新文艺通过从大都市到小城市、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和“文艺下乡”运动等途径得到大力推广,成为推动抗战的重要力量。抗日救亡不仅成为这一时期新文艺的主要目标和主体内容,而且成为新文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新文艺运动为主流的抗战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抗日战争教案 篇4
【一】、设计理念:爱祖国是一种深厚的感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对养育了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祖国,对给了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素养的祖国,对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祖国。“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爱我中华,强我国防”,落后就要挨打,曾经的国耻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奋发图强,为建设富强的中国努力奋斗。作为当代小学生就应该了解祖国的兴衰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豪情,从小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学好本领,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二】、设计目的:
1、回顾历史,牢记中华民族曾经承受过的深重灾难,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领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正视当前现实,反对霸权,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发的坚定信念。
3、展望未来,要高瞻远瞩,以民族发展大计为重,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报效祖国。【三】活动准备:
1、搜集资料,组织素材。
2、制作班会相关课件。
3、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基调。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不忘国耻 爱我中华”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全体起立,敬队礼,奏《国歌》。
二、活动过程:
(一)视频展示过去的屈辱。
1、课件展示日本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的图片。播放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刚才在你大脑李留下映像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2、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记录片段》,看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
(二)讨论“落后就要挨打”。
1、刚才我们大家目睹了中国同胞被日本军队屠杀的惨绝人寰的画面,凶残的敌人杀我百姓,毁我家园,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落后,技术薄弱。一句话——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2、讨论“挨打”。
曾经的中国如何挨打?挨了谁的打?为什么会挨打?
3、讨论中国怎样才能不挨打?
4、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如何做?
(三)讲述抗战故事,以此来缅怀那些牺牲的勇者,也使我们铭记那段用鲜血刻下的历史。(四)当日军在我们的土地上作威作福之时,我们的人民在哭泣、在呐喊,请听张涛同学的《淞花江上》。
(五)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听中华儿女在呼喊,中华儿女在战斗,全班齐唱《黄河大合唱》
(六)历史走到了今天,当德国人为自己在二战中所犯罪行真诚地道歉时,日本人却在修改教科书企图掩盖那段罪恶的历史,大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老师诵读水均益的文章《日本,请听我对你说》,让学生了解现在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以及中国民众的反映。
(七)升华主题,是啊,同学们道出了每一个中华少年的心声,那就让我们一起把我们最近学过的课文《王二小》朗诵出来,让那些日本人听听,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少年。
(八)全班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在雄壮有力的国歌声中结束班会。
抗日战争 篇5
抄自颜昌海教师的博客:
原文:七七纪念:谁才是抗日英雄?
2012-07-07 11:05:48
2012年7曰7日即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的75周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此自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9月2日这期间,由中国政府领导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上演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但随着战后政权的变动,大陆的教科书及影视的宣传下,令许多人搞不清那段历史。
进入六月以来,全国的荧屏沦为红色。打开电视,《地道战》、《永不消失的电波》、《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一枪一个鬼子,一手榴弹一片鬼子,这些姑且算是“经典”影片的经典镜头,勉强当做魔幻或者武侠片看也凑合,毕竟是那个年代,理解。可是五六十年过去,导演编剧想象力越发提高,现代“经典”抗日片《顺溜》中,陈大雷缺一营二营的团级军分区屡屡抗衡日军一个大队甚至一个联队。神!大名鼎鼎的昆仑关战役,国军最精锐的机械化第五军面对的也不过是日军一个联队。照着我们从小时候看小人书开始一路下来的感觉,日军侵华的数以百万记的大军基本上是嘎子哥和顺溜弟赶跑的。
这样的宣传真不知道牺牲在抗战的左权同志何颜面对同样牺牲在抗战的众位黄埔学长学弟。据统计,加上非黄埔系军官,国军在抗战中阵亡旅级以上将领248位。在248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放大十数倍的团营连排的校尉军官,再之后是放大倍数更多的国军士兵!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过的宣传国军抗战的影片只有一部《血战台儿庄》还有一个票房不好的《喋血孤城》。关于台儿庄的选材,恐怕也考虑了当年的指挥官是被统战了的李宗仁吧。除此之外,荧幕就是嘎子哥们的天下。幸亏历史不只是由统治者们书写,对于抗战,还有数百万国军忠骨作证。说忠骨作证也不大准确,因为忠骨的坟茔早在这一轮房地产热之前就被推倒重建,荡然无存。埋在非黄金地段得忠骨,躲过历次运动,落得个破败已算是幸运。
还好那些忠骨破败之余还有声音流传:湖南湘阴有座白骨塔,塔后义山上埋着民国99军99师295团一营成建制的400余名国军将士遗骸。少校营长曹克人留有这样的声音:“我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望双亲体谅时艰,善自颐养天年!我誓死抗日到底,此此意已决!”二次长沙会战,曹营奉命驻湘阴抗击日寇。自1941年9月28日至10月四日,曹营抗击数千日寇,誓死不退。全营战死,曹被俘,不屈,遭虐杀。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寇。曹营没有派出嘎子哥用木头枪缴获两把真枪来补充,也没有顺溜弟拿着精准的狙击枪打得日军抬不起头。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曹营长抄起步枪大喊:“上刺刀”,然后是惨烈的白刃战。他们是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并非武工队那样的大侠,最后的确寡不敌众,直至殉国。
在此之前的南京保卫战,南京赛虹桥阵地,自营长徐景明以下无一人生还。曹营长和徐营长都没有陈大雷的本事,纵横驰骋把日军的大队联队来回戏弄。面对无路可退的阵地,只能共存亡。
1941年,湖北石牌,日第3,39两师团进犯,国军第十一师奉命阻击。师长胡琏战前留信给父亲:儿今奉令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并无他途。营长视死如归,团长视死如归,师长视死如归,这才是真实的抗战,不知多少个整营整团甚至师旅的阵亡才换来个抗战胜利。
如今重庆市最繁华的地段是解放碑。1946年,为纪念抗战胜利,陪都重庆决定兴建一座纪念碑。这座落成于1947年得纪念碑原本是“唯一具有伟大历史纪念性的抗战胜利纪功碑”,原名“抗战胜利记功碑”,用以纪念抗战牺牲的数百万将士和上千万国民,继往并且开来:黾勉同心,勿怠勿荒;以成胜利,以建新邦。谁承想,新邦未成,成了红邦。
那么,倒底谁在抗日,谁才是下山摘桃子呢?!
下面略记抗日战争中的最主要的23次特大型会战,以铁的事实来回答——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冯玉祥 顾祝同 陈诚 张治中
“八一三” 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唐生智 孙元良 宋希濂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党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阎锡山 卫立煌 孙连仲 傅作义 郝梦龄 王靖国 1937 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著名的忻口战役就是这次会战中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孙连仲 汤恩伯 张自忠 庞炳勋 王铭章 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四部分。
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民党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国民党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至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军1万余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 民的抗战意志。徐州大突围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笔。它使敌人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为我国后来长江方面的抗战保存了精锐力量,对后来长江方面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可以说,从台儿庄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围,是蒋介石整饬军纪、扎稳阵脚之后,砍出的漂亮的两板斧。
5.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程潜 薛岳 邱清泉 桂永清 宋希濂 杜聿明 龙慕韩
兰封会战是日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切断徐州中国军队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战区军队增援徐州,和中国军队发生的一场会战。这会战演发成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兰封会战对日军来讲是败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转向商丘,估计日军能够提前一个星期占领商丘。一个精锐的常设师团加上一个 重炮旅团,将对从徐州战场后撤的中国军队造成很大威胁。而且日军第16师团和第3、13混成旅团可以全力截击后撤的中国军队,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领龙慕韩由于作战不力被处决,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蒋介石中央嫡系将领。
6.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陈诚 白崇禧 薛岳 张发奎 孙连仲 王耀武 张灵甫 黄维 商震 池峰城 李延年 杜聿明 关麟征 郑洞国
武汉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中在万家岭一带,日军四个团被全歼,史称万家岭大捷。中国空军与敌激战,取得重大战果,共击落日机 62架,炸毁日机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行动。日军伤亡10万以上,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武汉会战”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会战中,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多万人,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争取到时间把工业迁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相持阶段作了重要的物资准备。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再也没有能力调动40多万大军作战略进攻性的大会战了。从这个角度上看,“武汉会战”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最团结的时期。全中国同仇敌忾,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伟大洪流中。用郭沫若的话来说,那就是“整个武汉沸腾起来了,也带动全国沸腾起来了!”
7.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张自忠 李品仙 孙震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枣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击毙敌军1.3万 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8.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罗卓英 王耀武 关麟征 杨森 张灵甫
此役,日军集中10万兵力,劳师南征,未能达到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击、侧击,部分日军陷于 包围,损失惨重。日军承认“此次会战与南昌、襄东(即随枣会战)两次会战,颇有决战之势。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日军在会战前期,攻势行动艰苦,在会战后期,于中方反击下匆匆撤退,士气大受影响。此次会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
9.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白崇禧 杜聿明 邱清泉 廖耀湘 郑洞国 陈明仁 戴安澜
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10.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陈诚 张自忠 汤恩伯 黄琪翔 孙连仲 孙震 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
11.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 汤恩伯 孙连仲 李品仙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9000余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1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罗卓英 王耀武 张灵甫 韩璇
为保证南昌及其附近占领地的安全,日军发动企图消灭赣北中国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进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中国军队包围的日军仓皇撤退,予日军以重创,日军伤亡高达1.5万人。
13.晋南会战:(中条山之战)1941年5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卫立煌 杜聿明 傅作义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由于中国军队疏于防守,临战又缺乏物质和精神准备,因此遭到惨败,伤亡惨重,退出中条山。此战日军伤亡9900人。
14.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杨森 赖传湘 欧震 王耀武 王甲本 刘振三 日军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第4、第6、第40师团和4个旅团,总兵力达12万余人.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击落飞机6架,击沉汽艇9艘,使其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1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杨森 李玉堂 方先觉 夏首勋 陈沛 孙明瑾 余程万
这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作战.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由于第9战区部署得当、协同密切,作战得力,从而取得了此次会战的胜利。此役共毙伤俘日军 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16.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顾祝同 上官云相 刘建绪 黄绍竑 汪之斌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中国军队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万人。
17.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陈诚 胡琏 王瓒绪 王敬久 冯治安 王甲本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18.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孙连仲 王耀武 余程万 施中诚 胡琏 池峰城 张灵甫
在此次会战中,中国空军以及美国驻中国基地空军也参战并取得重大战绩。集结轰炸机和驱逐机约200架,对日军飞机、舰船、地面 部队展开作战,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
19.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汤恩伯 蒋鼎文 胡宗南 李家钰 何国柱 吕公良 豫中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妄图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根据“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路南段,消灭中国军队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河南会战 ”,史称“豫中会战”。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这次会战是侵华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势在必得打通大陆横贯南北的交通线。
20.长衡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薛岳 方先觉 周庆祥容有略葛先才
长衡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二部分。
豫中会战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第10军队在衡阳进行了不可思议的长达48天的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衡阳失守。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中日双方公布的日军在长衡会战中伤亡人数均是6万人,惊人的一致,这是八年抗战唯一的一次。
21.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白崇禧 张发奎 韦云淞 阚维雍 孙元良
桂柳会战是豫湘桂会战的第三部分。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美军空军基地和打通大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交通线,发动桂柳会战。由于蒋和桂系之间的矛盾,这次会战国民党兵力严重不足,导致桂林、柳州相继失守,在整个会战中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万余的代价。
22.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王耀武 施中诚 胡琏 李天霞 廖耀湘 韩璇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会战,是国民党军给日军最严厉的打击之一,也是中日战争的一次摊牌作战。此战役直接给日本政府敲想了丧钟。
23.滇缅会战:1941年12月11日~1942年8月
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卫立煌 杜聿明 郑洞国 戴安澜 孙立人 廖耀湘 滇缅会战的意义是中国政府为打开中缅边境交通线,让美国大量援华物资进入中国大陆而发动的战役。
抗日战争的忠诚战士 篇6
往事如烟,但记忆犹新,60年过去,战争硝烟似乎还在脑际弥漫,抗日的烽火好像还在熊熊燃烧,一场场殊死激烈的战斗在脑海里一幕幕闪过。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转战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对敌作战达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余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消灭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争中作出了极大的牺牲,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更是牺牲巨大,伤亡达600余万人。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人数多达35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约6000亿美元,损失可谓极其惨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
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忠实、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八年抗战的惊涛骇浪里,为了誓死保卫祖国江山而进行英勇奋斗,作出过重大牺牲和贡献的人们,特别是那些抗战英烈、抗战英雄和将士们,我们将永远不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已汇入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他们的英名和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里,永远铭刻在祖国的红色沃土上。光昭日月,长留天地。
非常庆幸的是现在我省还健在的抗日老战士、老干部有2096人,其中省级领导有8位,他们是原省委副书记刘仲侯、原省纪委书记王铁、原省人大副主任王泽民、原省政府副省长梁凯轩、方谦,原省政协副主席朱旦华、原省检察院检察长陈克光、原九江市委书记王大川。厅局级领导干部1751人,如刘冠卿、史济康、孙亚衡、梁建国、晓明、刘东涛、徐文楼、李树家、牛福寿、任启贤、韩增田、孙哲、马朝芒等等。他们在与日本侵略者殊死的斗争中,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在一切艰难困苦面前,无所畏惧,英勇奋战,他们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进行血火抗争,直到赢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他们无愧于抗日战争的中坚,民族的一代精英。在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年之际,我们怀着对他们无比崇敬的心情,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这批健在的老战士、老干部,是经过枪林弹雨的磨练、经过血与火考验的幸存者。他们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投入了火热的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在各种革命和建设时期又作出了新的贡献。他们在战争时期不愧为民族的脊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又不愧是党和国家的栋梁。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以天下为己任,从党的事业需要出发,从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但他们退而不休,还仍然关心着党和国家大事,关心着人民的利益和疾苦。有的继续关心着党的建设,为执政党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执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言献策;有的为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及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有的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向党政组织反映情况,为构建和谐平安江西尽力;有的著书立说,把宝贵的史料留给后人;有的继续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青少年讲理想、信念、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少年成为“四有”新人。他们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才智,以不同的形式,力所能及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
今天我们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我们要向抗战英烈、抗战英雄、抗战将士、抗战老干部学习,用他们不怕艰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来激励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在新世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实现我省在中部地区的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篇7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小英雄——嘎子,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1905年生,河南省确山县人。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董存瑞: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胡兰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
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黄继光:
攻打上甘岭的战斗是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主力部队是我们45师的134团和135团。黄继光当时是135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他被抽到营部当通信员。六连的战斗任务是依次收复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拿下了前面的三个阵地后,六连的90多人只剩下十来个人了。19日凌晨,连长万福来把剩余的战士编成三个爆破小组,对零号阵地的几个地堡实施爆破。结果,三个爆破组轮番上阵,全部伤亡殆尽。
正在这时,黄继光、吴三羊和肖登良冲了上去。他们三个人交替掩护爆破,很快炸掉了三个小地堡,只剩下最后一个大地堡了。这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重伤后奄奄一息。指导员在敌照明弹的光亮上看见只剩黄继光一个人带着伤在运动时,连忙爬过来用机枪掩护黄继光。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腿,慢慢爬到地堡前,然后奋力投出一颗手雷。不料这个大地堡很坚固,手雷爆炸后只炸塌了地堡的小小一角。敌人的机枪依然疯狂喷吐着火舌。这时,黄继光的身体向机枪射孔果断移动,用身体堵住了那条炽烈的火舌……
赵一曼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
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1935年赵一曼在白雪茫茫的山林中被捕了。敌人用用尽了残酷的手段,也无法使赵一曼开口。1936年8月2日,敌人用子弹取了赵一曼年轻的生命。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第六章 抗日战争 篇8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
(1)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提高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
(2)了解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历史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2.思想教育方面:
通过抗日战争历史的概括性介绍,教育学生明确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去探索挽救中华危亡的道路的。3.能力培养方面:
以史为鉴,正确看待今天的中日两国关系问题。教学重点: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本章热点问题较多如中日两国在某些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和看法,关于国共两党的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的争论等必须对学生进行解释。如时间允许可以进行讨论。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播放视频 课时分配:4课时 授课内容概要:
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侵略者以“大陆政策”为方针,为控制中国,夺取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乃至称霸世界,先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及七七事变,最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民族灾难。同时在中共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特别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近代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罪恶图谋和野蛮暴行
1、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与步伐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步伐,步一步地蚕食中国的领土。
1872年10月,日本吞并琉球,设琉球藩,破坏了自1372年起中国为其宗主国的地位。(琉球群岛是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与日本之间。到目前为止,琉球群岛中南部一直处于日本托管之下,但主权不属于日本。琉球群岛在古代是一个独立王国。14——19世纪曾经向中国明清政府纳贡,中国明朝时曾封琉球岛统治者为琉球王。因水路之便,是邻近国家的贸易枢纽。1609年遭到日本侵略,1693年,萨摩藩逼迫割让北部的奄美群岛给日本。从此,日本开始了吞并琉球国的计划。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灭亡,同年并入日本版图,设冲绳县。1945年,日本战败,根据《波茨坦公告》,琉球主权重归中国,但当时鉴于国共内战无暇顾及琉球,由美国暂时托管。1970年,美日背着中国签订《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连同钓鱼岛的管理权转给日本。)
1874年,日本派遣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部3600余人发动“征台之役”。清政府得知日军侵犯台湾的消息后,立即提出质问,并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直赴台湾。日军由于水土不服,士兵病死较多,转而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后签订《北京专条》,清政府付给白银50万两,日军从台湾撤走。日本对中国本土扩张首选的目标即为台湾,暴露了日本侵略台湾的野心。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台湾再次受到威胁。鉴于台湾的重要位置,1885年10月,清政府在台湾建省,台湾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
187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904年到1905年,经过日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将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20世纪20年代,日本的国内统治体制向法西斯化转变。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核心就是首先把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会议后,日本又制造了《田中奏折》,提出日本对外扩张的总体战略是:“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并详细阐述了“满蒙积极政策”的措施和步骤。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柳条湖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它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华北,在对华北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迫使国民党中央势力退出平津和河北,策动国民党的地方实力派脱离中国,实行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山东)自治。日本一系列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的行为被称作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实弹演习,23时左右,演习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在遭到中国驻军拒绝后炮轰了宛平城,驻守在卢沟桥附近的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军沉重打击,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播放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
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以大屠杀最为典型。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对南京及其附近地区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30多万军民被杀害。
(2)伪政权的建立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为了平息国际舆论,也为了彻底征服中国人民,日本帝国主义运用“以华制华”的手段,收买和培植汉奸势力,建立傀儡政权。1932年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作为统治东北人民的工具。1937年12月成立伪华北“临时政府”。1938年3月28日,日本在华中地区扶植伪政权“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3)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抢夺战略物质,控制东北的金融体系,大量移民中国东北,抢占土地,掠夺粮、棉、油等农业资源。
(4)推行奴化教育
在思想文化教育上,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同化、奴化政策,进行殖民主义的思想灌输和精神奴役。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各地爆发了抗日救国的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积极倡导和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矛盾的激化,国民党也放弃了开始的不抵抗政策,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抗战。
1、爱国救亡运动和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了的抗日救亡运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工农兵学商各界以及少数民族、海外侨胞共同参加,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外敌面前的同
仇敌忾;第二,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在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喊中,抛弃了民主主义立场转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立场;第三,一部分爱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转而同情共产党的主张;第四,一部分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如冯玉祥、蔡廷锴、马占山等坚决抗日,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在这一时期,抗日救亡运动形成了三次高潮:(1)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首先游行示威,发表通电,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收复失地;(2)1932年,日本为了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转移各国的注意力,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抵抗,开始了凇沪抗战,上海民众和全国人民热烈支援,并掀起了第二次群众抗日高潮。(3)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地处抗日前线的华北人民,痛感华北的沦亡已经迫在眉睫,北平学生于12月9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救国游行,高呼“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即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吞并华北的计划和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宣传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展开。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中共满洲省委在中央的指示下,派大批的党员干部到抗日义勇军中工作,领导抗日游击,1933年初,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东北各地崛起,在此基础上,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后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殊死搏斗,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1932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奋起抵抗,开始了凇沪抗战,但是蒋介石仍然坚持“不宜使战争扩大”,拒绝派兵增援十九路军,并于5月5日与日本签订《上海停战协定》,然后宣布把“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国民党处理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个政策的基点就是和外剿共,认为“安内”是“攘外”的前提,重点是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同时消灭违抗中央的叛逆军阀,充分表现了鲜明的阶级本性,从维护统治出发,以民族斗争服从阶级斗争,致使领土和主权不断丧失,中华民族灾难深重。
2、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做出很多决议,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揭露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实行对日作战。
(1)“八一宣言”
民族危机的加深,使中国共产党对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分析了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转变
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1936年5月,毛泽东、朱德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放弃了“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播放视频片段)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3、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国民党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最终实现了国共合作。
(1)国民党五大
1935年11月,由于华北事变后,华北主权的日益丧失,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日本的侵略又加剧了同英美的矛盾,这些都影响了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调整,促使国民政府逐渐对日本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在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和平未到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但是“和平有和平的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心。”(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1937年初的五届三中全会上,主要讨论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共是此次讨论的中心问题,虽然国民党还坚持“根绝赤祸”,但是政策由“武力剿共”变 5
成“和平剿共”。标志着国民党接受了合作抗日的政策,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国共合作最终形成
七·七事变后,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递交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保证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等。国共开始了关于红军改编问题和边区政府合法性问题的谈判。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日本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军队交战的战场。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是抗战的主要力量。国民党调动包括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内的几乎所有军队共赴国难,于1938年8月到11月,进行了凇沪会战和圻口会战。1938年11月19日,中国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连接南北战场,决定进行以夺取徐州为主要目标的作战,中国政府与之进行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利。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但是,在整个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除台儿庄战役都的大捷外,其他战役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其原因;客观上,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日军占有很大的优势。主观上,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民众、武装群众,将希望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指导方针上,国民党也出现了失误,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执行持久消耗战略,企图以战役上的持久达到战略上的持久。
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
1938年,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对其侵华政策作了调整,把过去的“速战速决”改成“百年战争”,把“武力征服”改成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改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政策,把过去“不以国民党政府为谈判对手”,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
成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甚至提出了日满华三国建立东亚秩序,共同防共,善邻友好,引诱国民党投降。
(2)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39年1月的五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在这种背景下,华北和华中的反共摩擦日益加剧,从1939年1月到1943年,共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不久,美国提议设立中国战区。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这一阶段,中国正面战场作战相当频繁,基本上保持和稳定了原有战线。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对形势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认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为了赢得最终的胜利,必须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实行人民战争,把根据地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先进阵地。
1、全面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指出,只有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起来抗战,才能抵御强敌,争取胜利,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的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和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个纲领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明确提出了党关于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
毛泽东于1938年5月集全党智慧发表了《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阐明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争取抗战胜利的途径和方法。文章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由此构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抗日战争就是中日双方这些特点的比赛。敌强我弱的特点决定了日本能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但是中国是进行的正义的战争,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中国必然能取得胜利。毛泽东把持久战的结论防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速胜论和亡国论都是错误的。
既然抗日战争具有这样的特点,那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就是实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不能像国民党一样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而是要在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前提下,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使游击战争担负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争取人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
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为了贯彻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作为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军的主要作战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是世界战争史上空前艰苦的事业,在遭到敌人严重破坏的穷乡僻壤,在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以有限的军队,简陋的武器,从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敌人手中收复失地。
3、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正确地开展对顽固派的斗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和政策武装全党,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贯彻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政权建设
政权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首要和根本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经过民主选举和按照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政权结构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人员组成上实行三三制。
(2)经济建设
由于根据地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战争和生活需要,所以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提高农民参加生产和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发展工业生产和对内对外贸易,建立银行,发行货币。
(3)文化教育建设
在延安陆续创办了大批学校,积极发展干部教育,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入党并到军队、学校、政府工作。文学、历史、新闻、艺术、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5、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为了胜利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在斗争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他强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全会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毛泽东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而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民主革命,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纲领。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3)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演讲,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1、抗战胜利
(1)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百万军队向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发动进攻,日军土崩瓦解,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
播放视频:日本无条件投降
(2)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中华民族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斗争的义旗,并以举国奋战最早开创了二战反法西斯的亚洲战场,中国战场的积极作战钳制了日军的行动,使其南进计划被迫推迟,为亚洲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国战场的作战使日本北攻苏联的计划被迫搁置,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严重威胁,集中力量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可以说没有中国战场的牵制,盟国“先欧后亚”的战略实施根本无从谈起,世界反法西斯的进程将被改变。
2、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抗战胜利的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被强割出50余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地,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抗战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年8月14日),《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4.《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5日),《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思考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3.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课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