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

2024-09-19

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精选10篇)

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 篇1

公共卫生间卫生管理制度

一、卫生要求

1、每天必须在晚19:30以前,公共洗手间的卫生必须做好。

2、洗手间内要有充足供应免费纸巾,并保持男洗手间内应有三个卫生球。并检查空气清新气是否开启。

3、洗手间内的洗手台、地面、玻璃等不得有水迹及污迹,马桶、尿槽应保持无污渍、无污垢、无异味。

4、保持洗手间内设施、设备的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及时通知工程部进行维修。

5、公共洗手间在营业时间内必须有专人负责卫生的清理。坐便器在每个客人使用完后,必须及时清洁并消毒。

6、督察每过一段时间必须巡视公共洗手间区域,如卫生不合格必须立即敦促整改。

二、环境卫生清洁方法

1、镜面、云石台、洗手盆的清洁:

2、用玻璃清洁工具进行操作;

3、将浸有玻璃清洁剂的清洁粉头贴在玻璃上上下推抹;

4、用玻璃刮刮去玻璃上的水迹;

5、用干毛巾抹去遗留的水迹;

6、将清洁剂喷在洗手盆及洗手台面上的污渍;

7、用清洁百洁布刷洗盆面及台面上的污渍;

8、用清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

9、用干毛巾将水迹抹干净;

10、用金属除迹剂及不锈钢水将水龙头金属污渍清除干净。

三、坐厕、尿槽的清洁;

1、将清洁剂倒入水勺中,用清洁毛球将清洁剂均匀地涂在坐厕及尿槽周围;

2、用力将坐厕、尿槽中的 污渍清洁干净;

3、如有水锈迹可加少许酸性清洁剂进行清洁;

4、用热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

5、用干毛巾将水迹抹干,再用消毒水将坐厕板、尿槽消毒一次;

6、将地面水迹拖抹干净。

四、坐厕水箱清洁;

1、关闭进水箱阀门,按下水掣,放走水箱内的水;

2、小心打开水箱盖,并放在安全的地方;

3、用少量的酸性清洁剂倒入水箱内;

4、用手刷将水箱内壁四周洗刷干净;

5、打开进水阀门,用清水将箱内污水冲洗干净;

6、将水箱盖盖好。

备注:洗手间所有清洁用具必须单独存放单独使用,如有发现未按规定操作使用者,将按员工守则处罚。

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 篇2

本文深入研究了大型公共建筑内的公共卫生间设计, 对其进行多方面深入地剖析、归纳、总结, 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 以期促进建筑设计中该部分的发展进步。

1 分布和数量

建筑物内的任何空间都有其面积、数量、尺寸以及形状, 这些都属于空间的性质属性, 卫生间也不例外。关于卫生间的规模数量问题, CJJ 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范 ( 下文中简称为规范) 已经讲得很具体,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 规范中关于厕所洁具数量的计算, 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的, 比如: 男女比例问题, 一般男士蹲 ( 坐) 位与女士蹲 ( 坐) 位的比例宜为1∶ 1 ~ 2∶ 3, 商业区域内的比例宜为2∶ 3, 还有不同种类洁具的比例, 小便器与大便器的比例宜为2∶ 1, 洗手台的数量宜和小便器的数量一致等等。只是在很多实际工程中, 都因为种种因素并未做到。

公共建筑中的公共卫生间要满足大量人流的使用要求, 那么它在整个建筑平面中的位置相当重要, 其最好具有导向性好、便于进出、较少干扰等特点。现在的公共卫生间分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1 大型集中布置

此方案是将卫生间尽量集中布置, 整栋建筑内布置一个或几个大型卫生间, 卫生间内蹲位的数量需要考虑整栋建筑的人员需求, 因此面积较大。那么需要单独开辟一片区域来设计大型卫生间, 此区域往往较为隐蔽, 远离建筑主要功能空间, 甚至有些位于地下或半地下室, 然后通过走道、坡道将其衔接, 走道两侧的空间还可以布置为楼梯间、配电房等辅助用房, 并向走道开门。此类型布置的优点是节省卫生间总面积和配套的设备数量, 对于建筑主要功能影响很小, 缺点是使用者可能需要行走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位于建筑物中某个位置的卫生间。

1. 2 小型分散布置

将卫生间分散均匀布置于建筑平面中, 每个卫生间只考虑照顾附近区域的人员使用, 因而面积较小, 但需要布置的数量较多。此类型可以让其更加靠近功能主体, 方便使用者辨识和进入, 并可以缩短到达卫生间的距离, 不利的一面就是所有卫生间的设备数量和墙体所占的面积等元素叠加起来, 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量, 不利于节约面积和减少设备投入。

1. 3 根据性别区分布置

公共卫生间一般会男女合在一处布置, 通过隔墙和入口的设置将其分开。而也有例外, 比如在商业建筑中, 有时候会出现男女卫生间分别布置在不同的楼层和不同方向的情况。相对于男女一处的卫生间设计, 男女分开设计的卫生间能够更好的考虑到使用人群的特殊性, 因为在某些特定场所, 某种性别的使用比率确实要比另外一种高很多, 而且这样设计的环境私密性也很好。但是, 缺点在于男女同伴时需要到不同的地点“方便”,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使用者的不便。

这几种公共卫生间的分布方式, 各自有其优缺点, 很难说哪一种设计更好,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使用功能造就不同的建筑形式, 建筑设计是需要不断创造的过程, 是跟随需求不断变化的。有句谚语叫“魔鬼藏在细节里”, 但凡成功的设计都不会在细节处失败, 而构成细节的空间尺度、人体工程、颜色、气味等等, 集合在一起造就了人的体验感, 体验感的好坏影响了建筑设计的成败。

以下我们集中讨论公共卫生间设计中关于细节的方方面面。

2 入口设计

2. 1 入口的位置

卫生间是带有私密性质的场所, 需要“避讳”, 其入口要具有很好的视线遮挡, 但也要有良好的视觉引导性, 因此想把卫生间的入口设计好还是需要花些心思的, 而首先要注重的是入口的位置。

以商业建筑来举例, 商场内部走道都是环绕着营业厅的, 而卫生间的入口如果直接面对营业厅, 就会带来比较突兀的感觉, 即便是一个卫生条件非常好没有异味的卫生间, 它所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是不舒服的, 因此大部分商场都没有直接将卫生间设计在靠近营业厅的位置, 而是尽量创造一个缓冲空间, 比如走道、连廊, 在这个缓冲空间内再做入口, 它或者在走道的尽端, 或者在其两侧。缓冲空间成了卫生间的门厅。

2. 2 入口视线设计

卫生间入口的视线遮挡作用有两重意义: 一个是遮挡卫生间内外的视线; 一个是遮挡男女卫生间之间的视线。比较传统的做法是设门, 一道门不行就设置两道门, 然而这并不适合大型公共场所, 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 门是需要手去开的, 公共场所如厕的人那么多, 进进出出都去碰那个门把手, 不卫生, 心理上也不舒服, 另外, 门内门外如果同时进出, 也会带来互相冲撞, 十分不便, 而卫生间门的尺寸往往不可能较大, 也限制了人流。因此本文不主张设置门来阻隔视线, 而用墙来阻隔。通过调整平面布局来遮挡视线, 做到曲折而不通透, 方便人员进出 ( 见图1) 。

总之, 公共卫生间的入口看似不起眼, 但如果设计的好, 完全可以起到提升建筑室内整体效果的作用, 增加使用者的愉悦感。

3 空间尺度设计

3. 1 走道宽度

规范中指出“厕内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 3 m, 不得小于1. 00 m; 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 5 m ~ 2. 1 m”。当然, 规范中所指的数据一般都是极限值, 即最低要求, 如果想创造出更加舒适开敞的空间体验, 则最好是高于此要求设计, 在某些要求富丽堂皇的建筑中甚至远远高出此要求进行设计。

3. 2 顶棚高度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指出“公共厕所室内净高宜为3. 5 ~ 4. 0 米 ( 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 ”。从以上规定中分析得出, 公共厕所要提供给人较为开敞的空间体会, 因此层高不能太低, 还可以借此获得较好的自然光。

3. 3 空间分隔

公共卫生间室内较狭小 ( 部分高级豪华卫生间除外) , 遇上“高峰”时段, 进进出出的使用者在其中“辗转腾挪”, 也颇为不便。因此, 利用空间设计使流线合理、高效十分重要。

卫生间室内空间基本上是以洁具为中心的, 洁具的摆放顺序是基本元素。如: 洗手台放在离入口较近的地方, 方便使用, 小便器或蹲便器放在卫生间较里面的位置, 有助于隐私。如果, 卫生间的空间可以根据洁具类型的不同划分成多个区域, 那么相对于传统的不划分功能分区的做法, 前者有利于将不同需求的人流分开, 让使用者的流线更加简洁 ( 流动性好) , 也减少了相互干扰的可能性, 增强了私密性。

4 局部设计

4. 1 厕位隔间

厕位的尺寸在规范中有要求: “每个大便厕位长应为1. 00 ~1. 50 m、宽应为0. 85 ~ 1. 20 m”, 这个要根据洁具的样式、大小、上下水方式和开门的方式来设计, 当厕所空间较为紧张时, 可按照最低值进行考虑, 而隔间尺寸一般的设计习惯是长度1 200 ~ 1 400, 宽度900, 内开门时长度选1 400, 外开门时选1 200, 但是外开门就需要额外考虑开门后的空间能够不影响通道宽度, 通道宽度适当增加。

一般厕位设计成高于卫生间地面150 ~ 300, 主要是因为蹲便器下方弯头的高度需要一定空间, 另一方面也是为保持厕位内的干燥整洁。国外的相关设计则是将其设计为没有高差, 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外的公共卫生间一般都用坐便器, 另外也是考虑到老年人上下台阶存在不便甚至危险。本文认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 卫生间已经不会再向以前那样经常污水遍地, 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日益得到重视, 建议厕位不再做高差设计, 技术上可以通过局部降低结构楼板来解决存水弯的高度问题。

4. 2 小便器

小便器是男厕所特有的洁具, 小便器的尺寸在规范中规定为“每个小便站位 ( 含小便池) 深应为0. 75 m、宽应为0. 70 m。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 70 ~ 0. 80 m”。小便池的高度也是设计和施工中往往被人忽视的因素。根据亚洲人的体型特征, 建议小便池底标高高于地面550 ~ 650 之间, 同时建议考虑未成年人或较特殊人群的使用方便, 建议在一组小便器中设置一个高度较低的。

公共卫生间的小便器, 现在已经相当普及“水管内嵌+ 红外感应式”冲水方式, 这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根据此工艺的特征, 水管和红外感应装置都需要暗装, 因此可以在小便器背后砌筑一堵矮墙 ( 高度1 200 左右) , 以便暗藏设备, 还在矮墙顶面形成了一个置物空间, 方便使用者暂时将手上物品搁在上面, 一举两得。

4. 3 洗手台

洗手台的设计属于卫生间的脸面, 往往是进入卫生间的“第一印象”, 卫生间干净整洁的感受有一大半来自于设计良好的洗手台。

洗手台的高度一般为800 ( 参照02J915 公用建筑卫生间) , 但这是成人的使用范围, 对于公共建筑而言, 最好考虑儿童和特殊人群的需要, 儿童洗手台可以与成人洗手台并排设置, 形成错层 ( 见图2) 。

4. 4 通风、采光

公共卫生间的卫生条件和客观感受是通过人的感官器官来形成的, 气味是否刺鼻, 光线是否充足, 是直接决定卫生间体验感的重要原因, 也是干净整洁的基本条件。

规范中对卫生间的通风设计提出强制要求: “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 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 m3/ h换气率, 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 m3/ h的换气率, 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当换气量不足时, 应增设机械通风。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 次/h以上。设置机械通风时, 通风口应设在蹲 ( 坐、站) 位上方1. 75 m以上。”“公共厕所的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不应小于1∶ 8, 外墙侧窗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增设天窗。南方可增设地窗。”“单层公共厕所窗台距室内地坪最小高度应为1. 80 m; 双层公共厕所上层窗台距楼地面最小高度应为1. 50 m。”

由此可见, 关于公共卫生间的通风采光, 已经拥有较为完备的设计准则, 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卫生间必须有通风, 且换气率要符合要求, 并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卫生间的采光面积是有标准的: 当采用自然通风采光时, 要注意窗户高度以保证私密性; 当自然通风不足时应考虑机械通风换气系统和人工照明系统。

另外, 基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公共卫生间需要提升一定的舒适性, 以及需要综合考虑外立面效果、城市公共环境的影响等, 自然通风可能经常不能满足要求, 那么机械换气系统也成为了主要的通风方式, 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成为了唯一的通风方式 ( 比如某些商业建筑中, 为保证营业厅的对外面积, 卫生间放在建筑内部而不靠外墙) , 本文建议在建筑设计中尽量预留机械通风的相关管井、孔洞等, 以保证卫生间在启用后舒适、卫生。

5 无障碍卫生间

随着公众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的关怀日渐增多, 国家在福利设施建设投入与日俱增, 建筑行业的无障碍设计已经体现在方方面面。

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中指出“供公众使用的男、女公共厕所均应满足本规范第3. 9. 1 条的有关规定或在男、女公共厕所附近设置1 个无障碍厕所, 且建筑内至少应设置1 个无障碍厕所”。

无障碍厕位是在普通公共卫生间内特别设置的满足残障人士行动要求的厕位, 而无障碍卫生间则是独立于男女普通卫生间之外的独立房间。两者各有利弊, 无障碍厕位无需单独的房间, 占用建筑面积较小, 但会占用一部分普通厕所的面积; 无障碍厕所有独立的房间, 使用较为方便, 但占用面积较多, 也需要诸如通风换气等独立设施。本文建议, 设计中尽量采用独立式无障碍厕所, 原因如下: 根据02J915 公用建筑卫生间的设计范例, 无障碍厕位的使用面积大致为2 000 ~ 3 000 长, 宽度不小于1 000, 男女各需设计一个, 则使用面积大致为4 m2~ 6 m2, 而独立式无障碍厕所的尺寸为2 000 ~2 800 长, 2 100 ~2 300 宽, 则使用面积也是4 m2~6 m2, 由此可见厕位在面积上并不占优势; 无障碍厕位需要在两处设计, 相关设施也需要两套, 而独立厕所只需要一套设施; 另外, 无障碍厕所由于脱离普通厕所设置, 更加方便于特殊人士的使用, 对私密性的保护更好。

6 结语

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其主要的功能需求, 例如展览、演出、商业等, 还要在设计中融入设计师的智慧, 让使用者的感官得到良好的体验, 这也是成功设计建筑的一部分, 其中的公共卫生间也是促成这一感官体验的重要元素, 试想使用者在一个各方面都设计很好的建筑内, 经历了一次“不堪回首”的如厕, 他的体验感会不会受到负面影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承载着特殊功能的公共卫生间, 虽在整个公共建筑中的比重不大, 但是作用却不可替代, 其设计一样涉及到诸如人体工程学、心理学、色彩学等很多方面, 能设计好也并非易事, 需要足够的重视、长期的经验积累, 以及积极的创新。

参考文献

[1]CJJ 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S].

[2]GB 50763—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S].

[3]12J926, 无障碍设计[Z].2012.

现代化公共卫生间设计探讨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间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对于公共设施基础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公共修养和环境意识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丰富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现代化公共卫生间建设应注意的因素

现代化的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在除了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要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公厕要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也就是要有入厕设施,以及基础配套设备,如洗手池,烘手机,卫生纸等配套物质的提供;其次公厕的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在设计上要考虑以使用者的根本需求为设计出发点;第三公厕要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尽量作到节能环保,倡导绿色设计。在上述三方面因素中,满足生理需要是不言而喻的,而人性化的设计和节能环保材质的选择,正是我们目前公厕建设所缺少的。

1.公共卫生间基本的功能性

现代公共卫生间的设计越来越能体现人们的生活质量,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待在卫生间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了,原来的急匆匆变为现在的慢悠悠,有人习惯在如厕时候看看杂志,读读报纸,翻看一些书籍打消时间;有的人打開手机查看新闻,或是聊聊电话;还有一部分人会在公共卫生间里听音乐,用手机看电影;也有人将公共卫生间看做是完全私密的空间,不想受到其他人打扰。所以,公共卫生间的面积规划从几平方米发展到几十平方米。在设计风格上也越来越讲究与整体建筑的统一,既要通风明亮,又要具有一定私密性,在整体建筑内既不哗众取宠,也在人们又需要的时候,指示清晰好找。在这个空间中做好影壁隔断设计,这样的设计是一种文明,更注重个人的隐私性。每个便池都是一个独立的单间,应考虑墙壁上要有挂钩设计,另外设置一个可以放下来的面板,方便人们特别是女士的包包放置。

2.公共卫生间的设计

这个空间的设计特别要注重人性化设计,也就是说,在已有公共卫生空间的设计中,要把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放着设计的首位,如各项设施是否齐备,是否具备冲水设施、卫生纸、洗手设施、挂钩以及是否有休息室等;设施是否易于使用,包括设备是否清洁卫生,是否适合残疾人使用以及环境是否舒适、整洁、优美、空气是否清新等诸多方面。

(1)前室空间布置。公共卫生间要做到干爽、卫生、无杂味,要满足这些基本要求,采取有效的相应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的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里,都要求公共卫生间不能缺少前室空间布置,常见的设计方案是把公共卫生间的整体空间部分一分为四,为男女厕所各配一个前室。设置前室的基本因素,一是为了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二是防止气味流传影响空间舒适度。

(2)公共卫生间的标识设计。人们来到一个新的空间区域,对于周围设施建设并不熟悉,导致人们在新的环境中找不到公共卫生间的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公共卫生间的标识指向不明确,人们不知道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位置在哪里。由此可见,公共卫生间的标识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中,公共卫生间的标志设计要求按照规范设计,另外还有其他的附属指示标识的设计也很重要。比如,残疾人专用厕位、母婴专用厕位都应该给与清晰的标出。如果在清理卫生或者设备维护阶段,应能明确贴出告语告知使用者。

(3)公共卫生间的服务标识设计。公共卫生间服务标识包括在洗手间位置设有“非饮用水”的标牌,在卫生间内部标注“使用后请冲水”,“保持室内卫生”,在清理完毕的地板上,树立一个标牌“小心地滑” 等。这样做可以对使用者进行环境卫生方面的提醒,也可以做到保持卫生从每个人做起。

公共卫生间的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卫生间是收集、贮存和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对于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粪便不但是蚊蝇及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孽生处,还是城市卫生环境的污染源和传染病的污染媒介,公共卫生间的清洁度对保证整个城市公共卫生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的人性化特点突出,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提升,现代公共卫生间除具备方便、干净、环保、美观等特点外,兼有卫生整理、休息以及个性、消费、等多功能。公厕建设管理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空间布置合理性、建筑设计风格统一、选用材质环保绿色节能、服务以人为本、内部设施多样性、服务质量精品化等方面。

结语

公共卫生间是一个开放的、服务大众的开敞式使用空间,要服务于人民的基本要求,满足使用者的生理要求和审美需要。公共卫生间的环境与文化设计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同时,要考虑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基础,在其空间布置的合理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设计风格,注重空间卫生,清洁。现代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厕所形式,仅仅满足人们内急的要求,他不是传统观念中的解决人们生理需要的场所,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体贴,更为个性的环境空间。从人的审美水平和人的基本要求出发,人们绝不仅是为了简单的达到基础设施功能的要求,更要在感官、视觉冲击和实际体验中达到高层次的享受,要有更私密的空间体验,更个性化的空间设计,更绿色环保的材质应用,以及更舒适通透的环境。一个好的设计师,要运用自己所学,结合环境特点,营造出好的空间设计,把公共卫生间的空间设计做到更好更完善,为人们的生活添加更多新的亮点。

熟食间卫生管理制度 篇4

一、工作人员须经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领取健康证后持证上岗。

二、入口处应设有预进间,要有洗手消毒设施。工作前应换清洁的工作衣、帽、剪指甲和洗手消毒。

三、要有完善的防蝇、防尘、防鼠、防蟑螂的卫生设施及双层玻璃食品输送窗口。

四、工作前将砧板、刀、秤等有具清洗消毒。

五、工作中严禁吸烟进食;严禁戴手饰及涂指甲油。

六、不准使用腐烂变质的原料及,《食品卫生法》禁止使用的一切材料,不卖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准用废旧书报纸、污物包装食品。

七、熟食间内不准存放个人生活用品,不准存放杂物、药品、未煮熟食物及其它一切制作熟食无关的物品。

八、下班前要将台面、地面清洗干净 板三面均要清洁干净,不准有积污。

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 篇5

1、宿舍楼公共卫生间卫生由宿管员每日负责打扫两次,日常维护由每个宿舍轮流进行,每个宿舍负责一周,值日班次可由宿舍内部自行制订或由宿管员制订;

2、打扫完毕和维护期间的卫生间须做到:无异味,地面无污渍、污水,垃圾倾倒及时,蹲便器冲洗干净,周围无污物;

3、宿舍楼卫生间内禁止洗浴;

4、严厉禁止往卫生间下水管道内乱扔任何东西(如:小毛巾、牙刷、袜子等),以防堵塞下水管道。

5、住宿员工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好公共卫生间卫生,便后及时冲水,垃圾、废纸不乱丢乱弃;

6、违反以上第三、第四、第五条规定者,一经发现交由交质检部按照规定进行处罚;未发现个人行为的,对全体住宿人员进行处罚;因异物堵塞疏通所产生的费用由各宿舍分担;

7、对于宿管员打扫不到位或值班宿舍维护不到位导致的卫生间卫生不达标,明确责任后对当值宿管员或当天值日宿舍进行处罚,当值宿舍所属部门经理承担连带责任进行处罚;

8、违反以上第三、第四、第五条规定者,第一次处罚50元,第二次处罚100元,第三次处罚200元,依次类推;当事人或当事宿舍所属部门经理同时处罚相同的金额。

9、以上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切配间卫生管理规定 篇6

一、切配间卫生管理负责人:

二、及时清除配菜台处一切杂物。

三、用干布随时擦拭墩面、刀和配菜台上的水迹、血迹、污物等。

四、保证配菜用的料盒内用料新鲜,用水泡的配料要经常换水,料盒要经常倒换,用洗涤水刷干净,再用轻水冲净。

五、原材料换水后加封保鲜纸,放在大的不锈钢盘中,置冰柜保存。

六、水池子,切片机及一切灶具餐具每天工作结束,都必修清扫擦拭干净,按规定放置,保持地面情结。

七、菜墩、肉墩每天消毒一次。

八、用具、盛具、灶具干净,生熟、荤素具有明显标识。

机关食堂

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 篇7

1 文献综述

关于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Donna(2004)等人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对OECD国家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美国等国家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投入要素数量节省资源。Laurie.J Betes(2006)采用DEA的方法对美国主要城市医疗市场结构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大城市医疗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效率现象,作者指出即使很小的医院效率的改进也会节约非常可观的成本,并建议应设计相应政策鼓励医院提高效率。Michael D. Rosko(2008)利用美国2001年48个州2218家医院利用SFA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成本函数类型进行效率分析发现医院普遍存在10%以上的技术非效率。此外Peter Bogetoft(2000)、Andrew C. Worthington (2004)、Michael D.Rosko(2008)等人也采取类似的方法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是国外研究关注的重点。

国内的研究如徐西林(1996)利用南京40家医院对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发现效益好的只有12所,28所医院存在人力、物力、资金利用不充分,医院工作的数量不足的问题。其后庄宁、孟庆跃(2000)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我国34家不同级别医院(包括省、市、县级医院)的技术效率,发现非有效医院占全部医院的55.88%,其中,省级医院所占比例较大。侯文、任苒(2001)对10所县级医院的效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有半数的医院存在投入要素大量过剩,人员、设备等资料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王涵等(2006)对哈尔滨市的20家三级医院进行了效率分析,发现有13家医院处于效率前沿、7家医院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设备投入过剩、资源浪费严重和门急诊人数不足。舒燕(2009)利用生产函数的方法对某区域2002-2006年15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了分析,作者将医院的产出定义为医院的年业务收入。结果显示,样本中的15家医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规模不经济。孙菁等人(2009)对华中以北地区的57家军队医院规模经济进行测定,作者通过构建短期成本函数,在计算上采用平均成本除以边际成本的方法,其结果就有以下三种可能: ,存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不变; ,规模不经济。其结果显示军队总医院床位在891张到1230张之间显示规模经济,超过1300张床位规模不经济。采取类似研究方法的还有徐西林(1994)、侯文等(2001)、刘宏韬(2004)、汪唯和陈少贤(2008)等人。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医疗行业效率文献的回顾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国内对医院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医院层面,而对地区之间的研究比较缺乏。同时Chilingerian和Sherman(2004)以及Laurie J. Bates(2006)指出:当不同的医院专注于不同的方面时,把不同医院放在一起进行效率比较是不合适的。第二,衡量医院规模的导向存在问题。医院是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经营是以患者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如果以医院收入作为医院产出的指标衡量医院规模则结果将会因为偏离目标而产生偏误。

本文的研究进展表现为(1)对不同地区的医疗行业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因为在不同地区存在相似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类似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构,而且还可以消除医院个体产出的波动,避免测量结果的不稳定;(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除了具有避免因错误的函数形式带来的问题以外,还具有允许多个投入变量、多个产出变量的优点;(3)一方面是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各地加大卫生资源投入,对此种现象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4)对我国各省卫生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地区间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基于此,本文将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省际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比较。

2 研究方法、模型和数据

2.1 研究方法及模型

本文采用非参数的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来分析各个省份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它是一种可以利用多种投入变量和多种产出变量对同类型考察对象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采用最常用的C1R模型。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用(Xj,Y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 Unit)DMUj,每个决策单元的效率可以用以下指数衡量:

undefined

其中,

Xj=(x1j,x2j,Λ,xmj)T,Yj=(y1j,y2j,Λ,ysj)T,v=(v1,v2,Λ,vm)T,u=(u1,u2,Λ,us)T(xij>0,yij>0,vi≥0,ur≥0,i=1,2,Λ,m,r=1,2,Λ,s;j=1,2,Λ,n)

xi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投入的使用量;yr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产出的产出量;vi和ur分别表示对第i种投入和对第r种输出的一种度量(“权”)。可以适当选择权数v和u,使其满足hij≤1,j=1,2,Λn。对于某决策单元DEMj0,有如下最优化模型:

undefined

如果是有效的决策单元,则会有hj=1,如果决策单元存在非效率则hj<1 。

根据Fare等(1994)的定义和方法,我们可以将效率进一步分解。如下图所示,在规模报酬不变(CRS)情况下,P点的技术非效率为P点到生产边界CRS的距离PPC,在VRS情况下,技术非效率为PPV。二者之间的区别PCPV被认为是规模非效率。用公式表达两种情况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如下:

CRS技术效率TECRS=APC/AP

VRS技术效率TEVRS=APV/AP

规模效率SE=APC/APV

由上述三式可以得出TECRS=TEVRS×SE,也就是CRS技术效率的测量被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反映的是生产单位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规模效率反映的是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的差距。生产单位只有同时达到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才是技术有效。

如果有面板数据(Panel data),则可以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测算生产效率的变化,并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进步的变化与技术效率的变化。Fare et al(1994)将基于产出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定义为:

undefined

进一步分解该式可得:

undefined

=TECHVRS(.)SECH(.)TPCH(.)

其中,M0(.)为基于产出的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它测度了生产点(xt+1,yt+1)相对于生产点(xt,yt)生产率的变化,该指数大于1表示相对于第t期,t+1期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TECHCRS(.)测度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从第t年到第t+1年技术效率的变化,测量每个观测单元到最优单位的变动情况,指数大于1表示技术效率提高,等于1无变化,小于1降低;TECH(.)为第t+1年相对于第t年技术进步的变化,测度技术边界从t到t+1期的移动,指数大于1表示技术进步,等于1技术无变化,小于1技术水平降低。根据式TECRS=TEVRS×SE,可以将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一步纯技术效率变化TECHVRS(.)、规模效率变化SECH(.)和技术进步变化TPCH(.)。

2.2 数据来源及选取

为比较省际之间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采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年至2009年连续五年间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数据进行宏观层次的分析,选取诊疗人次、出院人次、病床使用率作为产出要素,卫生人员和医疗机构床位数作为投入要素。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部分在空间上按照东、中、西三大地区划分(区域划分标准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一致),以便于研究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

3.1 各地区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本文将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效率是指在现有资源投入前提下,医院能实现的最大产出;规模效率衡量投入要素成比例增加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关系。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效率分解如表1所示:

续上表

注:所有均值均为几何平均数。

对于规模报酬可变情况下的技术效率,全国平均水平为0.880, 存在12%的效率损失,说明在卫生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并且效率值由高到低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东部地区辽宁省,中部地区山西、吉林和黑龙江,西部地区内蒙古、陕西和甘肃省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均低于0.8,其中甘肃省技术效率水平全国最低,其值为0.699,说明该省卫生资源的投入并未实现较高水平的产出,资源利用水平较低。

规模效率值由高到低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格局。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均值到达0.977,高于中部地区的0.974和东部地区的0.960,其中,东部地区的天津和江苏省规模效率值较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收入差别较大,对卫生资源的投入也不均衡。西部地区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实现较高的规模效率,相反东部地区卫生资源的大量投入导致规模不经济。以天津市为例,该市是全国三甲医院最多的城市,其卫生资源的投入量如此之高,但是该市的规模效率值为0.914,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的行列。

3.2 各地区卫生资料利用的进一步分解

基于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专用软件包Deap进行测算,下表给出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平均曼奎斯特生产率变化指数及其分解情况。

续上表

由上表最后一列看出,我国从2005年到2009年五年间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省份年平均提高5.2%,其中辽宁、湖南、贵州和甘肃等省份提高幅度较大,均超过7.5%;而全国最发达地区北京、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和中西部山西、广西以及宁夏等省的提高幅度不大,均不超过4%,全国最不发达地区西藏自治区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的情况。

4 结论及建议

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分解情况看,对于技术效率,全国各省平均来看略有提高,年均提高值为0.4%。相对于其他省份,天津、湖南、贵州和陕西省进步幅度较大,技术效率变化均在2.0%以上;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提高较快,东部地区河北、福建、山东、海南等地与山西、黑龙江、河南、广西、重庆、四川等省份技术效率还出现下降趋势,而东部地区的浙江、广东和西部地区的西藏、宁夏、新疆等省技术效率基本没有提高,说明这些省份在卫生资源的使用上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

与技术效率不同,除西藏以外,期间所有省份技术进步率都为正数,全国技术进步率年平均达到4.8%。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省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这些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的使用技术已经处于全国最先进水平,所以其技术进步幅度较小。西部地区除西藏外,其他省份的技术进步率都有明显提高,并且中部地区均值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又高于东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所使用的卫生资源技术逐渐提高,我国卫生资源的使用技术存在趋同现象。

从技术效率变化的分解情况看,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纯技术效率保持不变或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只有北京出现轻微下降,下降幅度为0.5%。对于规模效率的变化,全国只有北京、天津规模效率具有明显的提高外,其余省份均呈现规模效率不变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年均下降1.8%,西部地区年均下降1.1%,东部地区年均下降0.3%。

由以上分析可见,地区间技术效率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而规模效率呈现“西部—中部—东部”格局,大多数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不高,各省份的技术效率普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东部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2005至2009年期间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普遍提高,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中、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因此我国各省卫生资源的技术水平存在趋同现象。同时统计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较快,但是使用效率不高,因此在注重引进先进医疗器械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要改善医疗行业的微观结构,提高卫生资源的规模效率。此外,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还需要在地区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并采用适宜的卫生技术,这就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并进一步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摘要: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检验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医疗行业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并采用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进一步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在地区上由高到低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格局,而规模效率由高到低呈现“西部—中部—东部”格局,说明东部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我国从2005年到2009年五年间卫生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主要来自于先进设备的投入,现有卫生技术水平反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相对于东部省份而言,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技术水平进步较快,我国各省卫生资源的技术水平存在趋同现象。

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 篇8

自身动力

(一)维护其所代表群体的利益诉求

民间组织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1]包括公民的维权组织、各种行业协会、联谊性组织、社区组织、民间慈善公益组织、互助组织、兴趣社团以及公民的某种自发的非正式组合等。正是共同利益追求将一部分公民凝聚起来成为社团和组织,因此可以说,一个民间组织所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维护和表达其所代表的群体的利益诉求。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政府对公共资源、公共利益的一种分配活动,并且不断对分配进行调整,实现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动态平衡。

(二)表达其所代表群体的道德立场、价值观念、政治要求。较历史上的中国民间组织多以血缘、地域、经济利益为纽带建立不同,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以道德立场、价值观念、政治要求作为其关注的核心,体现出价值多元社会、利益多元社会、文化多元社会的特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俯拾皆是:慈善类民间组织关心弱势群体,环保类民间组织聚焦自然环境保护,女性组织呼吁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等,这些民间组织的力量正来源于社会上相应公民群体的立场、观念、要求。

外部动力

(一)政策制定科學化、民主化趋势加强,政府主动吸纳民间组织参与。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系统的不断复杂,政府要想更加有效地发挥好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的职能,制定出最优或较优的公共政策,并使政策具有足够的合法性和执行效果,就有必要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主动吸纳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际上是政府与公民、民间组织的一种良性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政府能够有效获取社会信息,了解人民意愿,降低政府获取信息的行政成本,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公共政策,更容易获得公众认可,从而在政策的执行阶段减少内外部阻力。此外,只有加强良性互动,才能有效避免社会矛盾积压,无处释放,才能防止部分群体、少数人通过非制度化、非理性化的渠道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引发政治秩序、社会秩序混乱。

(二)部分民间组织被赋予一定的公共政策制定权责

目前我国政治现实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部分被认定为民间组织(或被称为人民团体、群众团体)的机构被赋予了一定的公共政策制定权责,最典型的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又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总会等。有学者在民间组织的分类时,分作官办民间组织,半官办民间组织和民办组织三类,[2]正是反映了这一现状。这类官办和半官办的民间组织掌握有一定的行政权力、资源,具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并实际在所属领域中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

(三)随着政府与社会的分权,民间组织在某些领域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不可能永远扮演全职全能的角色,构建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已成为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共识与目标,政府只有从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回缩,向社会分权,才能更有效的进行监管、服务和调控,集中力量和资源办好事情。向社会分权,除了公民个人和企业之外,民间组织也必然要占有重要位置。民间组织具有组织化、规范化、理性化、非营利化的特点,民间组织来自民间、扎根民众。

总的来说,新形势下我国民间组织获得了更为充足的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力,这既是改革与发展带来的结果,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改革与发展。当然,相比理想水平而言,目前我国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度和效果还比较有限,只有不断为民间组织参与和公众参与创造新的动力和条件,广开参与之门,广纳各方之言,制定出的公共政策才能更好造福大众,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才能迈入更高水平。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卫生间卫生标语 篇9

2. 校园美丽,从厕所冲水开始。

3. 良机在握,一按即可。

4. 入厕冲水了无痕,道德水准功告成。

5. 如果这是你的家,你将怎样对待它。

6. 相信你是“冲”锋小卫士!

7. 今天,你冲了吗?

8. 起身冲一冲,大家都轻松。

9. 轻轻按一下,清新你我他。

10. 情不在切,贴心就成。“纸”不在多,够用就行。

11. 匆匆走?别!冲冲再走!

12. 冲一冲,路迢迢水漫漫,给别人些方便,你为何不干?

13. 动动手,就能使下一个人用的放心;动动手,就能使卫生间更整洁。

14. 按一下这里,你会有一个惊喜。

公共卫生间设计原则 篇10

公共卫生间可以按照建筑形式、建筑等级、建筑结构、冲洗方式和资产归属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按照建筑形式,可分为独立式、附建式和活动式;按照建筑等级,可分为一类公厕、二类公厕和三类公厕;按照建筑结构,可分为砖混结构公厕、钢结构公厕、木结构公厕、砖木结构公厕和简易结构公厕;按冲洗方式,可分为水冲式公厕和旱厕;按资产归属,可分为政府投资管理公厕、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公厕和私人投资管理公厕。

本文选取按照建筑形式分类的原则。由于公厕的概念过于广泛,我们只有选取一条主线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为有侧重点地为观者呈现一个清晰的图景。

上文所知,按照建筑形式分类,公共卫生间可分为独立式公共卫生间、附建式公共卫生间和活动式公共卫生间。在城市生活当中,为了满足公共卫生间长期的使用要求,一般以独立式和附建式为主。在一些需求量非常大但又无法建造独立式和附建式公共卫生间的区域,可设置活动式卫生间。独立式公共卫生间

独立式公共卫生间是与其他建筑结构并无关联的独立建筑结构,往往建筑于城市的街道、广场、绿地、文体场所、车站、码头、住宅小区等附近,为在这些场所进行活动或者途经这些场所的公众提供如厕服务。独立式公共卫生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建筑小品型

以特殊艺术表达而给人以新颖别致的美感,建筑风格明确。

多功能型

分为内功能型和功能型两种。内功能型包括内部设施的多功能组合、厕位设施的多种组合以及带有其他设施;而功能型公共卫生间连带商业或文化设施,如阅览橱窗、报刊销售、广告设施、娱乐设施等。

(1)地下型或半地下型

这种类型的主要目的是节约地面用地,可与地面建筑配套建设。

(2)分层型

男女卫生间分层设计。一般男士卫生间设在二层,而女士卫生间和残疾人专用卫生间设在一层。附建式公共卫生间

附建式公共卫生间一般属于主体建筑的附属部分,建筑风格跟随主体建筑。它可单独设出入口,与主体建筑分门出入以便不影响主体建筑使用人员的进出,也可与主体建筑使用同一门出入,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商场、酒店、娱乐场所等建筑内的卫生间,可以通过主体建筑的门厅、通道等组织人流进入公厕,为公众提供方便。公厕内的基础设施,如上下水设施、排粪化粪、照明、通风、取暖、厕位设备等应与整体设计相统一。1

附建式公共卫生间一般多出现在商业繁华和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这些地方用地较为紧张。因此,我们提倡运用在大型商场、酒店、餐饮场所、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内部的卫生间解决城市公厕规划的布点问题。一方面,这有利于商家招揽顾客,另一方面,也是公共卫生间走多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减轻政府沉重的投资负担和日常运作费用负担。

当然,除了经营服务性场所的公共卫生间外,附建式公共卫生间还包括单位办公楼或写字楼中的公共卫生间、宾馆酒店的大堂卫生间、食堂卫生间、学校中的教学楼和图书馆卫生间、学生或职工宿舍楼中的公用卫生间等。只是这些卫生间的使用者为相对较为固定的群体。虽然这些公共卫生间并不是完全向公众开放的,但是依照他们的使用特点,依然可归类为公用性质的卫生间。活动式公共卫生间 1 柴晓利、秦峰、赵爱华,公厕设计与施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7 活动式卫生间可以较为方便地整体移动并且重复利用率较高。它们分为标准型流动公厕、车载式流动公厕、船舶卫生间、飞机卫生间和火车卫生间等。

活动式卫生间出现的原因是:有一些场所受地形和用地限制,又没有商场等附建式卫生间,公众的如厕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因此便出现了这种占地面积小、机动性强的公厕为公众提供服务;另外一个方面,在一些临时性的活动场所,如大型的体育赛事期间或者户外文娱活动时,造成人流大量集中,对临时性卫生间的需求增加,因此这类活动性设施也就必然地产生效用。设于交通工具上的卫生间主要是为了满足在交通工具运行过程中乘客及服务人员的如厕问题。

标准型流动公厕占地面积很小,一般为5—10㎡,可放置于任何地点,机动性较强,可以重复使用,减少了拆迁造成的浪费,特别适合用于车站、码头、机场、广场、公园、风景名胜区、商业街等场所。

3.1.2 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公共卫生间的设计涉及工程技术、生态学、建筑学、人体工程学、规划设计、人类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公共卫生间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体现着时代要求的文明程度,因此,了解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原则和标准,有利于我们对它进行更好的规划和设计。

公共卫生间的总体设计原则 设计与城市环境形象系统之间的和谐统一

公共卫生间是城市形象的子系统,公共卫生间的形象不仅从某个侧面反映该城市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还直接反映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公共卫生间不仅应该在功能上符合时代要求,在建筑艺术上也应当求新、求美。但过度渲染也会造成喧宾夺主。所以,做到在设计中应恰如其分地展现城市环境形象,使它们和谐统一。设计与城市文化背景之间的统一

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应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城市的文化背景相一致。在欧美的一些国家的公共卫生间中,常年会摆放盛开的鲜花或绿色植物,这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不仅是对卫生间,也是对整个城市,对这个城市中居民对待生活的态度有一个侧面的反映。而根据不同城市的历史文脉设计相应的室内室外空间造型,会使卫生间更好的融入城市的文化大背景中。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的要求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而对于公共卫生间而言,节约水源和粪便污水的有效处理就是设计中的重点环节。现在国内外的生产厂家和设计部门都在致力于开发优良的节水和粪便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普遍的成效。对于公共卫生间中应用的新技术,我们将在本文的第四章中进行详述。设计应追求外观美与功能的适度统一

对于公共卫生间的外观美目前有一个误区,认为卫生间的革命就是追求豪华的装饰和哗众取宠的视觉冲击。其实不然。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应该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持平的,并且更重要的是在内在功能与应用上的革新,提高人们使用的舒适程度和心理满足感,这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美观与使用功能相结合,达到相辅相成。设计应注重人性化需求

要使公共卫生间更好地为人所用,就要充分了解“人”这一受众的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要了解人体活动的各种功能尺寸。懂得人的心理和行为需要、审美要求、社会活动属性等等,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公共卫生间的人性化设计。(1)遵循人体工程学基本尺寸

以下尺寸可以作为公共卫生间设计时的尺度参考:

每个蹲位长100cm+90cm(长+宽);

蹲位宜高出地面15cm;

蹲坑宽16~20cm为宜(太宽,下蹲和起立都很费力,特别是对老年人、病人和孕妇十分不便;太窄,又容易使粪便落在蹲位地面上,影响卫生)

各蹲位间的隔板高1.2m(过高影响室内的空气流通,过低则能看见邻蹲位的人而产生尴尬)

采用悬臂式隔板的,隔板离蹲位地面的悬空高度以6~8cm为宜

走道净宽单排蹲位的不宜小于1m,一般宽1~1.2m,双排的应有1.5m

门洞不少于80cm

室内净高3.6m

内墙台高度1.2m,层高一般以3.2m~3.5m为佳

(2)性别设计

注重不同性别人群的特殊需求,是公共卫生间设计应考虑的另一重要方面。因为男性和女性如厕时的用时、需求、附加动作都不相同,如果单纯地将男女卫生间的设计同一化,就势必造成一些特殊需要得不到满足。尤其对于女性而言,公共卫生间就更不只是排泄的场所,而是作为整理妆容的场所甚至是交谈的场所,在卫生间的设计中考虑女性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出现的问题和可以采取的措施我们将在3.1.4中详细论述。

(3)本土化设计

在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中虽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案例,但是如果盲目照搬,也会出现问题。比如欧美人的人机原理尺寸对于中国人来说就不适用,其卫生间的设计风格也许也与中国文化不相融合。还有对于干旱缺水的国家,抽水马桶就不可能流行起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些留学欧美的阿拉伯学生,在学成返国的时候,都要带上一个抽水马桶回去。然而在如此干旱的区域抽水马桶是派不上用场的,因此这些被西化的学生便常常被讽刺成“坐在马桶上过过瘾”。了解本土化设计的重要性,就可以避免类似的笑话。2

公共卫生间的细部设计原则 1 确保如厕人员的安全。

确保公共卫生间的入口位于建筑物的正面,设计时尽量考虑如何防止犯罪现象,使得卫生间由内而外一目了然;当内部发生事故时应预备有防备和呼救措施;避免使用易滑倒的地面材料;对于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应设置安全扶手;为减少破坏和偷窥,墙面应尽量少设置窗户而采用顶棚采光;建筑周围的植被应尽量选择低矮和多刺的灌木以避免人靠近。确保宽敞与明亮

在公共如厕问题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空间狭小。卫生间不仅是一个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排泄需要的地方,同时它还承载着很多附加的功能,如为婴儿换洗尿布,更衣,整理妆容等,在某些特殊的公共卫生间,如火车站或机场的卫生间,还应设计行李架和挂衣服的空间。这都对公共卫生间设计的尺度提出了要求。公共卫生间隔间的尺寸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住宅用厕的最低尺寸规定是80cm×100cm,公共卫生间一般都要比这个大一些。虽然空间是越大越好,可是在设计当中还要遵循经济和适度原则。

在照明方面,公共卫生间应同时考虑防犯罪性和隐私性。有一些较为优秀的设计范例,比如将卫生间墙面设计成透光不透明的玻璃幕墙,这样在白天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到了夜间,顶灯的人工照明透过玻璃幕墙照射到外面,反而使卫生间起到了给人带来安全感 2柴晓利、秦峰、赵爱华,公厕设计与施工。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7 的效果。在一些公园里,还有用聚光灯照射卫生间以达到安全的亮度。保证卫生间的清洁与及时维护

为了保证清洁的质量,在设计中应当使用易于打理的建筑材料,给予地面材料、隔板设计和固定设备以特别关注;应尽量使用相同性质的材料,以便减少清洁剂和药品的种类;应尽量避免人体尺度难以触及的死角;要使排水沟、垃圾排泄管道、水槽闸门等易堵塞的部位容易接近,从而必要的时候可采用管道疏通杆疏通。注重使用功能的拓展,讲求设施设备完善

现代化城市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生存质量等文明要素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需求,对公共卫生间的使用功能、设备、环境、卫生水平、舒适性等要素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公共卫生间的功能拓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盥洗功能的拓展:传统的洗手功能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冷热水自动调节龙头、自动洗手液供给、擦手和烘干设备的应用以及这些设备在外观形式上的设置都越来越得到关注。

(2)整理妆容功能的拓展:对于女性如厕而言,整理服饰、化妆、补妆等私密性活动常常会在公共卫生间中发生,而这就要求在公共卫生间中设置相应的设备设施,如开辟专用的空间,设置整体穿衣镜,放置手袋的挂钩和台面,增添座椅、电源插座等设备,供人们舒适地完成这些私密性活动。

(3)休息功能也将被重视:公共卫生间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向人们提供一个过渡和休息的空间,可营造一些休息氛围,加之音乐和阅读物或视频功能。

(4)卫生品供应功能应加强注意:随着公共卫生间使用功能的拓展,相应的卫生用品的提供也应当更趋完善。不仅要提供卫生纸、洗手皂液等基本的卫生用品,更应当拓展到毛巾、内衣、简单化妆品、常用药物、书刊、报纸等,这些用品可采用自动售货机等形式进行供应。

公共卫生间的设计程序 1 设计前的调研

设计前的调研十分重要,因为公共卫生间的使用人群是不特定的,在有一些区域数量相当大,而有一些区域则不是非常大,所以不能认为哪里的卫生间都一样,而是要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来确定公共卫生间建设的规模、形式、档次、风格等。

具体的调研内容包括:卫生间所在地点是否合适;周边的公共卫生间分布情况和内部设施的使用情况;一天之内如厕的人数;使用卫生间的男女老少的比例;从道路如何通向卫生间;周围居民和经常使用这些卫生间的人的意见和建议等等。

设计前期的调研工作是一个广泛分析和听取意见、收集材料的过程。2 设计时的基本构思

首先要根据预计的使用情况,总结出需要设计的功能环节,包括便器的数量、男女的比例、是否设置休息区域、是否要将盥洗区域扩大等等。

其次,要从使用者的经验中总结出问题点,诸如光线昏暗的问题、不易清洁的问题、小孩因害怕而不敢使用的问题、出入口死角给人不安全感的问题等,根据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设计当中予以体现。基本设计

上一篇:红色文化研究下一篇:立春朋友圈暖心问候祝福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