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六要素

2024-06-23

茶艺的六要素(共8篇)

茶艺的六要素 篇1

茶艺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要说到茶艺美,就必须人茶水器境 艺六要素俱美.做到六美荟萃.相得益彰。

第一节 人之美

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人是茶艺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根本的要素。

一、仪表美

演示者的身形、服饰与发型的有机综。(一)形体美

(1)骨骼发育正常,关节不显得粗大凸起。

(2)肌肉发达均匀,皮下脂肪适当。

(6)胸部隆起,男性正面与反面看上去略呈V形。女性胸部丰满而不下垂,侧视应有明显的曲线。通常半球或圆锥状乳房容易唤起形式美感。

(7)腰细而结实,微呈圆柱形,腹部扁平,男性有腹肌垒起块隐显。

(8)臀部圆满适度,富有弹性。

(9)腿部要长,大腿线条柔和,小腿腓部突出,足弓要高,脚位要正。

(10)双手视性别而定。男性的手以浑厚有力见称,女性的手以纤巧结实为宜。

毫无疑问,这是形体美的基本条件,其次是对演义者的手和牙齿有较高的要求。(二)服饰美

着装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与品味,并会影响到茶艺表演的效果。茶艺表演中的服饰首先应与所要表演的茶艺内容相适,其次才是式样、做工、质地和色泽。在正式的表演场合,表演者不可戴手表,不宜佩带过多的装饰品,不可涂抹有香味的化妆品,不可浓妆艳抹,不可涂有色指甲油。(三)发型美

发型美是构成仪表美的三要素之一,同时,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要素。发型设计必须结合茶艺的内容,服装的款式,表演者的年龄、身材、脸型、头型、发质等因素,尽可能取得整体和谐美的效果。

仪表美给人的印象很直观,是茶艺审美的前奏曲。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看,这种仪表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艺表演者个人精神面貌和审美修养,而且可以反映出企业总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充分重视。

二、风度美 风度美包括仪态、神韵两部分。一个人的风度,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和周边环境氛围中自然形成的,是个人性格、气质、素养、和生活习惯的综合体现。

(一)仪态美

茶艺表演者的仪态美主要表现在礼仪周全、举止端庄、待人诚恳。茶艺更是十分注重礼节。在茶事活动中所常用的礼节有五种:

(1)鞠躬礼:鞠躬是中国的传统礼仪,即弯腰行礼。一般用在茶艺表演者迎宾、送客或开始表演时。鞠躬礼有全礼与半礼之分。行全礼应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弯腰90度。行半礼45度即可。(2)伸手礼:

伸手礼是在茶事活动中常用的特殊礼节。行伸手礼时五指自然并拢,手心向上,左手或右手自然前伸。伸手礼主要在请客人帮助传递茶杯或其他物品时用,一般应同时讲“谢谢”或“请”。

(3)注目礼和点头礼:注目礼即眼睛庄重而专注地看着对方。点头礼即点头致意。这两个礼节一般在向客人敬茶或奉上物品时联合应用。

(4)叩手礼:叩手礼即以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时,有一次乾隆皇帝装扮成仆人,而太监周日清装扮成主人到茶馆去喝茶。乾隆为周日清斟茶、奉茶,周日清诚惶诚恐,想跪下谢主隆恩又怕暴露身份引起不测,在情急之下周日清急中生智,马上将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指关节弯曲,在桌面上作跪拜状轻轻叩击,以后这一礼节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5)茶桌上还有其他一些礼节,例如斟茶时只能斟到七分杯,谓之日“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当茶杯排为一个圆圈时,斟茶一定要逆时针方向巡壶,不可顺时针方向巡壶。因为逆时针巡壶的姿势表示欢迎客人,而顺时针方向则好像是逐客。

另外,不同民族还有不同的茶礼和忌讳。例如蒙古族敬茶时,客人应躬身双手接茶而不可单手接茶;土家族人最忌讳用有裂缝或缺口的茶碗上茶;藏族同胞最忌讳把茶具倒扣放置,因为只有死人用过的茶碗才倒扣着放;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忌讳高斟茶,特别是忌讳在斟茶时冲起满杯的泡沫,因为,这样会使他们联想到沙漠、草原上牲口尿尿,认为高斟茶是对他们人格的污辱;在广东客人用盖碗(三才杯)品茶时,如果不是客人自己揭开杯盖要求续水,茶艺馆的工作人员,不可以主动为客人揭盖添水„„。各地的茶礼、茶俗很多,应当尽可能多学习,以免犯忌。

除了礼仪美之外,仪态美还包括站姿美、坐姿美、步态美和其他身体语言美(如手势、表情)等。(二)神韵美

神韵美是一个人的神情和风韵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在眼神和脸部表情。一个人仪表美仅仅是静态的美,而神韵才是有内而外的体现。

三、语言美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三伏寒。”茶人在人际交往中要谈吐文雅,语调轻柔,语气亲切,态度诚恳,讲究语言艺术。

茶艺中的语言美包含了语言规范和语言艺术两个层次。(一)语言规范

语言规范是语言美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茶室中的语言规范可归纳为:

待客有“五声”,是指宾客到来时有问候声、落座后有招呼声、得到协助和表扬时有致谢声、麻烦宾客或工作中有失误时有致歉声、宾客离开时有道别声。

待客时宜用“敬语”,包含尊敬语、谦让语和郑重语;说话者直接表示自己对听者的敬意的语言称为尊敬语;说话者通过自谦,间接地表示自己对听者的敬意的语言称为谦让语;说话者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向听者间接地表示敬意则称做郑重语。

要杜绝的“四语”,为不尊重宾客的蔑视语,缺乏耐心的烦躁语,不文明的口头语,自以为是或刁难他人的斗气语。

(二)语言艺术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语言艺术一是要“达意”,二是要“舒适”。

“达意”即语言要准确,吐音要清晰,用词要得当,不可“含糊其辞”,也不可“夸大其辞”。

“舒适”即要求说话的声音柔和悦耳,吐字清晰,有节奏感,自然随和,表情真诚自信,表达流畅自然。

四、心灵美

心灵美是思想、情操、意志、道德和行为美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要有一颗纯洁、无私、包容的心灵。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第二节 茶之美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一、茶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名讳很重要。我国茶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xx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总之好的茶名都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

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从中不仅可以感受道茶文化,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的艺术底蕴。

二、茶形之美

我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普洱茶、拼配茶等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秋。

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以绿茶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细紧圆直的针形茶,紧结如螺的螺形茶,弯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壮成朵的兰花形茶,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圆如珍珠的珠形茶,片状略卷的片形茶,细紧弯曲的曲形茶,以及卷曲成环的环形茶等类型。

乌龙茶(青茶)属于叶茶,采青时一般要到长出驻芽后的一芽三开片才采摘,所以制成的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但是在茶人眼中,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之美。例如对于安溪“铁观音”即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对于武夷岩茶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而文士茶人们更是妙笔生花。宋代丞相晏殊形容茶的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茶的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清代乾隆把茶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爱茶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武夷山是茶的名丛王国,仅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的名茶就有830多种,武夷山的茶人们爱茶至深,他们根据茶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为武夷岩茶起了不少形象而生动的茶名。如:“白瑞香、东篱菊、孔雀尾、素心兰、金丁香、金观音、醉西施、绿牡丹、瓶中梅、金蝴蝶、佛手莲、珍珠球、老君眉、瓜子金、绣花针、胭脂米、玉美人、金锁匙、岩中兰、迎春柳”等等。

三、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对于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鉴赏茶的汤色宜用内壁洁白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十分神奇,很耐观赏。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例如,唐代诗人李郢写道:“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乾隆皇帝写道:“竹鼎小试烹玉乳”。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写道:“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四、茶香之美

茶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按照评茶专业术语,仅茶香的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唐代诗人李德裕描写茶香为:“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温庭筠写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他们的笔下茶的“兰气”、“疏香”使人飘然欲仙。宋代苏东坡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在苏东坡的笔下茶香透人肌骨,茶本身就是一个遍体生香的美人。古代的文人特别爱用兰花之香来比喻茶香,因为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王禹珃称赞茶香日:“香袭芝兰关窍气。”范仲淹称赞茶香日:“斗茶香兮薄兰芷。”李德载称赞茶香日:“搅动兰膏四座香。”高士奇赞美武夷茶香日:“香夺玫瑰晓露鲜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茶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骆少君研究员主编的《饮茶与健康》介绍:“茶叶中已发现有约700种香气化合物,各类茶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这些物质有的在高温下才挥发,有的在较低的温度即可挥发,所以闻茶香既要热闻、温闻又要冷闻,这样才能全面地感受到茶香之美。

五、茶味之美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人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汤人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茶的滋味有鲜爽、浓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头,因为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地判断茶味。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环境和心情,可从茶中品出不同的“味”。“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历尽沧桑的文坛宗师欧阳修从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纸、世态炎凉的苦涩味;“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品出了春之味;“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昧永。”豪气干云、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了君子味;“双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风流倜傥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从美人尝过的茶汤中品出了“樱桃味”;“一岭中分西与东,流泉泻涧味甘同。”统治全国达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帝认为,在他的国家里,各地泉水泡出的茶味都甘同,他从茶中品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茶如人生,亦有百味。苏东坡拟人化地把茶称为叶嘉先生并写了《叶嘉传》。在《叶嘉传》中,他借皇帝之口说:“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吾始见嘉,未甚好焉,久味之,殊令人爱。”只有爱茶,才能成为不俗的茶道中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肉清骨腻和且正”。第三节 水之美

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所以茶人们常说“水是茶之母”或“水是茶之体”。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的茶人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出:“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提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以上论述均说明了在我国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一、水之美的标准

最早提出美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估,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这位精通百艺独不精于治国的xxx之君确是才子,他最先把“美”与“自然”的理念引入到鉴水之中,升华了品茗的文化内涵。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现代茶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佳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之清表现为:“朗也、静也、澄水貌也。”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明朝末年无名氏著的《茗芨》中论证说:“各种水欲辨美恶,以一器更酌而称之,轻者为上。”清代乾隆皇帝很赏识这一理论,他无论到哪里出巡,都要命随从带上一个银斗,去称量各地名泉的比重,并以水的轻重,评出了名泉的次第。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矿物质含量超标,对茶汤的味道必有不良影响。

其三,水味要甘。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写道:“甘,美也;香,芬也。”“味美者日甘泉,气芬者日香泉。”“泉惟甘香,故能养人。”“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水一入口有甜味,下咽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另外,现代茶人择水除了有上述五项经验之外,还有更科学的标准。用于泡茶的水质,必须优于生活用水标准。科学试验表明,水中矿物质对茶汤的品质影响很大。当铁的含量超标时,茶汤汤色发暗,甚至呈黑褐色;当铝超标时,茶汤味苦;当锰、铬、钙等超标时,茶汤苦涩味明显;当镁超标时,茶汤味变淡;当锌达到0.3mg/L时,茶汤产生难以下咽的苦味,而铅、汞、砷等若超标,不仅影响茶汤品质,而且对人体会产生毒性。有鉴于此,我们提倡在茶事活动中选用信誉可靠的企业生产的罐装饮用水。

二、水的分类

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

(一)天水类

天水类包括了雨、雪、霜、露、雹等。在雨水中最宜于茶的有立春雨水,立春雨水中得到自然界春始生发万物之气,用于煎茶可补脾益气。在我国农历上芒种以后逢壬叫入梅,夏至以后逢庚叫出梅。这个时期下的雨统称为“梅雨”,用于煎茶可涤清肠胃的积垢,使人饮食有滋味,精神更爽朗。立冬后十日叫入液,到小雪时叫出液,这段时间所下的雨叫液雨,也叫药雨,用于煎茶能消除胸腹胀闷。

我国中医认为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本草纲目》记载到:“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用草尖的露水煎茶可使人身体轻灵、皮肤润泽。用鲜花上的露水煎茶可美容养颜。

霜与雪宜取冬霜和腊雪,用冬霜的水煎茶可解酒热,用腊雪水煎茶可解热止渴。

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冰雹味咸性冷,有毒,故不宜饮用。

古代医学家的说法虽然不一定都有科学根据,但东方艺术自身的神秘感,用古代医学家推崇的天水泡茶,会增加茶人心灵的享受。

(二)地水类

地水类包括了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池水、井水等。茶圣陆羽主张“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要取潺潺涌流不息的泉水,而瀑布湍急的流水不可用于煎茶。对于江水陆羽主张“取去人远者”,因为离人群远的地表水的污染程度较轻。对于井水“取汲多者”,因为众人经常取用的井水,实际上是活的地下泉水。

(三)再加工水类

再加工水类是指经过工业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它包括自来水、纯净水(含蒸馏水、太空水等)、矿泉水、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生态水等)、净化水等五种品类。在这五类再加工水中,纯净水属于软水很适于用来泡茶;净化水是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后的水,一般也适宜泡茶;若直接用自来水煮沸泡茶,因为自来水中含氯量高,要注意设法消除;矿泉水与活性水应选用软性的品种,含矿物质多的硬水泡茶效果不佳。

三、水之美的鉴赏

在刘向所著的《说苑·杂言》中有这样一段孔子与其学生子贡的对话:

子贡问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日:“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旬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万仞之谷不疑,似勇„„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君子看到大水为什么那么喜爱呢?孔子说:因为水是君子比德的对象。水无私地将自己奉献给天下万物,这好比是德;水能使万物生长,这似仁;水是流是停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这似义;水浅者周流不滞,深者深不可测,这似是智;水泄下万丈深谷而毫不迟疑,这似勇。所以有道德的君子见到水都爱莫能舍。从这段话中,我们可见儒者爱水,是因为从水中看到了很多与儒家君子相似的人格美。这种君子比德的审美观对茶艺审美影响极大,它决定了中国茶人在对水的审美时,主要不是注重水的物质形态,而是注重其物外高意。

在茶事活动中,对水的审美离不开火,故曰:“活水还需活火烹”。活火是指有焰的木炭旺火。中国茶艺对烧水的用火非常讲究。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写道:“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意思是烧水最好是用木炭,其次用硬木柴。他还把水沸腾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彭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这句话的大意为:当锅中出现一个个如鱼眼睛的气泡,并微微作响时,为一沸,这时水还太嫩,习惯上称为“婴孩水”,尚不可用来泡茶。到锅边的水如泉水般带着气泡向上涌时,为二沸,这时的水最宜用于泡茶。最后到了锅中水浪翻滚蒸汽升腾时,为三沸。再烧下去,水就“太老了”,只好倒掉不用。可见最美的水,当是用旺火烧到“涌泉连珠”时初沸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这时的水温为100℃,并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都最充足,泡出的茶最鲜爽、甘美、可口。当然,如果是用可直接饮用的都市罐装水冲泡细嫩绿茶,那么将水烧到所需的最宜水温即可,不必等到烧开后,再让它降温。第四节 器之美

易·系辞》中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指无形的道理、法则、精神,形而下是指有形的物质。在茶艺中,我们既要重视“形而上”,即在茶艺中要以道驭艺,用无形的茶道去指导茶艺。又要重视“形而下”,即重视对器之美的研究,用有形的茶艺去反映茶道的精神。

一、茶具的分类

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之美,从古至今就有美器与饮食相配套的传统。陆羽在《茶经》中就设计出了24种完整配套的茶具,并强调说:“城邑之中,王公之门,廿四器缺,则茶废矣。”

按质地来分类,茶具可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其他茶具等七大类。

(一)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渐演变成比较坚实的硬陶和彩釉陶。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创始于宋,明代以后大为流行,成为各种茶具中最惹人珍爱的瑰宝。明茶长岱《陶庵梦忆》中记载:“宜兴罐以龚春(供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不愧色。”紫砂壶兴起后,因其造型美观大方,质地淳朴古雅、泡茶时不烫手,且能蓄香,所以极受欢迎。紫砂壶自龚春之后,经明代万历年问董翰、赵梁、文畅、时朋“四大名家”,稍后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以及近代的朱可心、顾景洲、蒋蓉、徐秀裳、汪寅仙、吕尧臣、徐汉裳、谭泉海、许四海等大师的发展,已成为穷工毕智,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珍宝。(二)瓷器茶具

瓷器的发明和使用稍迟于陶器,如果说在陶器茶具基本上是宜兴紫砂一花独放,那么瓷器茶具则是白瓷、青瓷和黑瓷三足鼎立。

1.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唐代时由于饮茶之风大盛,各地先后涌现出一些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如河北的邢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四川的大邑窑生产的白瓷茶具都很有名。北宋以后,江西景德镇因生产的瓷器质地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异军突起,技压群雄,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瓷都。元代景德镇始创青花瓷茶具。明、清两代白瓷茶具的制造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所产的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著称于世。除了景德镇之外,福建德化、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也各有特色。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始于晋代,主产地为浙江。唐代顾况《茶赋》记载:“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著名诗人皮日休在《茶瓯》一诗中赞美说:“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到了宋代浙江龙泉哥窑、弟窑的生产水平达到了鼎盛时期。哥窑所产的翠玉般的青瓷茶具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雅丽大方,如清水芙蓉逗人怜爱,被后代茶人誉为“瓷器之花”。弟窑所生产的瓷器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其中粉青茶具酷似美玉,梅子青茶具宛如翡翠,都是难得的瑰宝。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流行于宋代。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彩色也。”因为在宋代,茶色贵白,所以宜用黑瓷茶具陪衬。黑瓷以建安窑(今在福建省建阳市)所产的最为著名。这里所生产的兔毫盏,釉底色黑亮而纹如兔毫,黑底与白毫相映成趣,加上造形古雅,特别为日本茶人所推重。(三)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省福州市故称为“双福”茶具。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赤金砂”等名贵品种。(四)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最著名的是1987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扶凤县法门寺地宫中发掘出一套晚唐时期的银质鎏金茶具,这套茶具精美绝伦,堪称国宝,曾轰动一时。目前除了煮水器具之外,很少再用金属茶具。(五)竹木茶具

竹林质地朴素无华且不导热,用于制作茶具有保温不烫手等优点。另外,竹木纹理天然,做出的茶具别具一格,很耐观赏。目前主要用竹木制作茶盘、茶池、茶道具、茶叶罐等,也有少数地区用木茶碗饮茶。

(六)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是茶具中的后起之秀。玻璃质地透明、可塑性好,制成各种茶具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时代感强且价廉物美,所以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玻璃茶具最适宜用于冲泡名贵绿茶、白茶、工艺花茶和花果茶。

(七)其他茶具

除了上述六类常见的茶具之外,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以及各种珍稀原料制成的茶具。例如在***,木纹石、黑石胆、龟甲石、尼山石、端石的石茶壶都很受欢迎,但这些茶具多数是用于观赏和收藏,在实际泡茶时一般舍不得用。曾经广泛使用过的搪瓷茶具因为身价较低,且没有艺术品位,所以在近年的茶事活动中很少使用。

另外,按照茶具的功能可分为十类。1.烧火器具——如风炉、火夹、液化气灶、电磁灶等。

2.煮水器具——各种用于烧水的壶具,如陶壶、铜壶、釜、茶铫、铝壶、石英玻璃壶。在现代茶艺馆中通常烧火器具和煮水器可合二为一,常见的有电随手泡和酒精灶具组合。

3.承载器具——如泡茶车、茶盘(也称为茶船)等。

4.盛茶器具——如茶叶罐、茶叶盒、茶荷等。

5.泡茶器具——如茶壶、三才杯、同心杯、瓷杯、玻璃杯等。

6.饮茶器具——如各种杯、盏、盅、碗等。

7.辅助器具——如备水器、茶道具(含茶则、茶匙、茶夹、养壶笔、茶导、茶针、茶漏斗)、花瓶、香盒、香炉、公道杯、茶滤、计时器、奉茶盘、杯托等。

8、清洁器具——如水方、水盂、渣池、茶巾等。

9、调味器具——如糖罐、奶盅、盐罐、花果盘等。

10、贮物器具——即用于存放上述器具的专用箱、柜、竹篮等。

二、茶具美的赏析

中国茶艺中的器之美,包括了所选择茶具本身的形之美,以及茶具搭配后的组合美两个方面。

(一)茶具的形之美

宜兴紫砂壶实际上包括紫砂壶、朱砂壶、绿泥壶和调砂壶等四大类,从造型上分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等三大类。

从造形艺术上看,紫砂壶“方不一式,圆不一相”,以方和圆这样简单的几何体创出无穷的变化,在变化中又恪守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法则。方壶则壶体光洁,块面挺括,线条利落。圆壶则在“圆、稳、匀、正”的基础上变出种种花样,让人感到形、神、气、态兼备。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圆肥墩厚,有的纤娇秀丽,有的拙纳含蓄,有的小巧洒脱,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妙趣天成,有的灵巧妩媚,有的神韵怡人,有的甚至表现出古代青铜器的狞厉美。在《茗壶图录》中对紫砂壶的形态美做了绝妙的人格化描述。该书写道:“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纳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者有之。赏鉴好事家,深爱笃好”。

鉴壶的基本技巧,始终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看壶的嘴、把、体三个部分是否均衡。看壶是否均衡首先是看手感是否舒适,其次把壶盖拿掉后,倒扣在桌面上,看壶嘴、壶把和壶口是否成一平面,茶人们称之为“三山齐”。二是看有没有神韵。即仔细观察从形态上流露出的艺术感染力。好的壶能从文静雅致中显出高贵的气度;从朴实厚重中让人觉得大智若愚;从线条的简洁明快中产生返璞归真之遐思;从自然的造型中让人感到生命的气息。

三是看泥质。好的壶泥质色泽温润、光华凝重、亲切悦目、古雅亲人。用手平托起壶身,然后用壶盖的边沿轻轻敲击壶身或壶把,发音清亮悦耳甚至有钢声且余音悠扬者为上品。

四是看实用性能。从壶中倾出茶汤时应出水流畅,水柱光滑而不散乱,俗称“七寸水不泛花”。也就是说在倒茶时茶壶离杯子七寸高,而倒进杯子时茶水仍然呈圆柱型,不会水珠四溅。好的壶还要“出水断水”都利索自如,壶嘴不留余沥。

最后是看装饰。看装饰主要是看浮雕、堆雕、泥绘、彩绘、镶嵌、陶刻、铭文、印鉴等的款式和水平。例如好的铭文应内涵隽永,书xxx力精深,镌刻用刀神韵精到,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不但不会使壶增色增价,相反会破坏了壶的美感。

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想提高自己对紫砂壶的审美能力,除了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名壶。一把好的名壶是制壶大师心灵的产物,它往往可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造型艺术于一身。今附上一组当代名壶的彩色照片以飧同好。

(二)茶具的组合美

将茶具进行搭配组合,是茶人在茶艺活动中对美的创造。茶具组合是茶席布置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茶具的选用和搭配时,应注意四个问题:

1.因茶制宜

首先选择茶具必须了解茶性,顺应茶性,并使所选茶具能充分舒发茶性,即要为展示茶的内在美服务。例如冲泡乌龙茶,宜用紫砂壶或盖碗;冲泡红茶宜选用瓷壶;冲泡高档绿茶宜选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冲泡花草茶或调配浪漫音乐红茶宜选用造型别致的鸡尾酒杯。试想一下,如果选用紫砂壶冲泡西湖龙井,那么龙井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这四绝你至少有两绝享受不到,相反,因为紫砂壶保温性能好,稍一不留神,水温过高,就会造成熟汤失味,龙井茶那淡淡的豆花香和鲜醇的滋味你也享受不到。这样,即使你选用的紫砂壶出于工艺美术大师之手,无比名贵,你的选择仍是失败的。

2.因人制宜

不同年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学养、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爱好。在不影响展示茶的色、香、味、形美的前提下,茶具的选择和搭配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例如同样是冲泡乌龙茶,若是广东潮汕人,宜选用素称为“工夫茶四宝”的潮汕风炉,玉书碾、孟臣罐、若琛瓯进行搭配组合;若是***的朋友,则可选用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等进行搭配组合,若是青年情侣,则可选用同心杯进行组合,这样会倍感亲切。

3.因艺制宜

不同的茶艺表现形式,客观上对茶具的组合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宫廷茶艺要求茶具华贵;文士茶艺要求茶具雅致;民俗茶艺要求茶具朴实;宗教茶艺要求茶具端庄;而企业营销型茶艺则要求所使用的茶具便于最直观地介绍所冲泡茶叶的商品特性。总之,茶具的组合是为茶艺表演服务的,它必须充分考虑茶艺所要表现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4、注意茶道美学法则的应用

这主要是指在茶具选择时,要注意各件茶具外形、质地、色泽、图案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要注意对称美与不均齐美的结合应用。在摆台布席时,要注意茶具之间的照应以及茶具与室内其他物品的协调。

初学茶艺的人,最常见的毛病是喜欢选用质地、花色完全相同的一整套茶具,这样布置的茶席势必显得单调、枯燥。我们只有在茶道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精心构思、大胆实践,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感染力的,美的茶具组合 第五节 境之美

“境”作为美学范畴,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其后,中国诗学一贯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有境界。”正所谓“喝酒喝气氛,品茶品文化。”故品茶和作诗一样,也特别强调情景交融,特别重视“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要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

一、环境美

所谓环境,即品茶的场所,它包括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部分。

对于外部环境,中国茶艺讲究野幽清寂,渴望回归大自然。唐代诗僧灵一的诗:“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钱起的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月影斜。”他们所描述的都是茶人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中品茶,茶人与自然最易展开精神上的沟通,茶人的内心世界最易与外部环境交融,使尘心洗净,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中国茶艺所追求的幽野清静的自然环境美,大体上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一为“鸟声低唱禅林雨,茶烟轻扬落花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幽寂的寺院美。其二为“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云缥缈,石峥嵘,晚风清,断霞明,幽玄的道观美。其三为“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幽篁映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幽静的园林美。其四为“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幽清的田园美。只要你有爱美之心和审美的素养,大自然的松阴里、竹林中、小溪旁、翠岩下处处都是品茗佳境。

品茶的内部环境要求窗明几净,装修简素,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感和舒适感。日本专门为茶道设计的茶室讲究“美”源于“用”,强调“美”与“用”相结合,已形成了多样、精巧、谦和、淡雅的风格。

二、艺境美

“茶通六艺”,在品茶时则讲究“六艺助茶”。六艺是指琴、棋、书、画、诗和金石古玩的收藏与鉴赏,以六艺助茶时,我们特别重于音乐和字画。

在我国古代士大夫修身的四课——琴、棋、书、画中,琴摆在第一位。“琴”代表着音乐。儒家认为修习音乐可培养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的生命过程更加快乐美好,所以音乐是每一个文化人的必修课。如孔子、庄子、宋玉、xx相如、诸葛亮、王维、自居易、苏东坡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是弹琴高手。荀子在《乐记》中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足见音乐在古代君子修身养性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茶艺过程中重视用音乐来营造艺境,这是因为音乐有助于陶冶情操。茶艺过程中选播的音乐,应适宜以下三类音乐:

(一)古典名曲。

我国古典名曲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有一种令人回肠荡气之美。如《春江花月夜》、《霓裳曲》、《平湖秋月》、《流水》《潇湘水云》、《幽谷清风》、《塞上曲》、《阳关三迭》、《怀乡行》、、《梅花三弄》、《佩兰》、《雨中莲》、《听松》、《平沙落雁》、《空山鸟语》等。茶艺馆应根据季节、天气、时辰、客人身份以及茶事活动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播放。

(二)近代作曲家专门为品茶而谱写的音乐,或为茶艺馆选编的音乐如《闲情听茶》、《香飘水云间》、《桂花龙井》、《清香满山月》、《乌龙八仙》、《听壶》、《一筐茶叶一筐歌》、《奉茶》、《幽兰》、《竹乐奏》等。

(三)是精心录制的大自然之声,如山泉飞瀑、小溪流水、雨打芭蕉、风吹竹林、秋虫鸣唱、百鸟啁啾、松涛海浪等等都是极美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天籁”,也称之为“大自然的箫声”。

上述三类音乐都超出了一般通俗音乐的娱乐性,容易引发茶人心中潜藏的共鸣,为品茶创造一个如沐春风的美好意境。

营造高雅和意境,我们还常借助名家字画、金石古玩、花木盆景等,在这些装饰中楹联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应精心挑选。

三、人境美

所谓人境,即指品茗时人数的多少以及品茗者的人格所构成的人文环境。明代的张源在《茶录》中写道:“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会泛泛矣。独啜日幽,二客日胜,三四日趣,五六日泛,七八日施。”其实品茶不忌人多,但忌人杂。人数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意境。一是独品得神,二是对啜得趣,三是众饮得慧。

(一)独品得神

一个人品茶没有干扰,心更容易虚静,精神更容易集中,情感更容易随着飘然四溢的茶香而升华,思想更容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独自品茶,实际上是茶人的心在与茶对话,与大自然对话,容易做到心驰宏宇,神交自然,能“原天地之美而达到万物之理”(《知北游》庄子),可尽得中国茶道之神髓,所以称之为“独品得神”。

(二)对啜得趣

品茶不仅可以是人与自然的沟通,而且是茶人之间心与心的相互沟通。邀好友相对品茗,或能推心置腹、或能心意相通,所以称之为“对啜得趣”。

(三)众饮得慧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品茗,人多、议论多、话题多、信息多。在茶艺馆清静幽雅的环境中,相互交流思想、启迪心智,所以称之为“众饮得慧”。

茶艺馆的优秀工作人员只要善于引导,无论人多人少,都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境来。当然人境美最主要的还是茶艺馆工作人员的仪表美、神态美、语言美和心灵美。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条件,无论如何都无法营造出使人感到亲切、温馨的美好人境。

四、心境美

品茶是身心的放松,所以场所应当如安静优雅。元代诗人叶颙的诗《石鼎茶声》写道:“青山茅屋白云中,汲水煎茶火正红。十载不闻尘世事,饱听石鼎煮松风。”

品茶时好的心境靠茶人对人生的彻悟,好的心境也会相互感染,这在心理学里称为心理暗示或心灵感应。为了使客人有好的心境,主人首先要有好的心境。第六节 艺之美

主要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两个方面。

一、程序编排的内涵美

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少茶艺爱好者在观赏茶艺时往往只注意表演者的外表、服装美、道具美、音乐以及动作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一套完美茶艺的程序要看四个方面。

(一)是否“顺茶性”。通俗地说就是按照这套程序来操作,是否能把茶叶的内质发挥出来,泡出一壶好茶来。

我国茶叶品类繁多,不同的茶时所选用的器皿、水温、投茶方式、冲泡时间等也应各不相同。茶艺是生活艺术,它重在实用,重在自娱、自享,而不是重在表演。按照某套茶艺程序去操作,如果不能把茶的色、香、味、韵最充分地展示出来,如果泡不出一壶真正的好茶,那么表演得再花俏也称不得好茶艺。

(二)是否“合茶道”。通俗地说就是看这套茶艺是否符合茶道的“精行俭德”精神与“和静怡真”的基本理念。

茶艺表演既要以道驭艺又要以艺示道。以道驭艺,就是茶艺的程序编排必须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艺示道,就是通过茶艺表演来表达和弘扬茶道的精神。

(三)是否科学卫生。目前我国流传较广的茶艺多是在传统的民俗茶艺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有个别程序按照现代的眼光去看是不科学、不卫生的。例如有的地区的茶艺要求泡出的茶要烫嘴,认为烫的茶喝着才过瘾。但从现代医学卫生理论看,过烫的食物反复刺激口腔黏膜易导致口腔病变,诱发口腔癌。有些茶艺的洗杯程序是把整个杯放在一小碗水里洗,甚至是杯套杯滚着洗,美其名日“狮子滚绣球”,这样洗杯虽然动作好看,但是会使杯外的脏物溶于水中粘到杯内,越洗越脏。

(四)文化品味。这主要是指各个程序的名称和解说词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解说词的内容应当生动、准确、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应当能够艺术地介绍出所冲泡的茶叶的商品知识和文化内涵。

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

每一门表演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茶艺首先是一门生活艺术而不是舞台艺术,其目的就是要让茶艺的爱好者们对茶艺的艺术特点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在表演时才能准确把握个性,掌握尺度,表现出茶艺独特的美学风格。

与其他的表演艺术对比,茶艺更贴近生活,更直接服务于生活,它的动作不强调难度,而是强调生活实用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去表现流畅的自然美。

在表演风格上茶艺注重自娱、自享和内省内修,它们虽然也可以用于表演,但它根本的作用还是作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手段。明确了茶艺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就明白了茶艺的艺术之美,从神韵上看应当是“庖丁解牛之美”,而非“公孙大娘舞剑”之美。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中和之美,自然之美。

“韵”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可以理解为传神、动心、有余意。在古典美学中常讲“气韵生动”,在茶艺表演中要达到气韵生动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要求达到熟练,这是打好基础,因为只有熟才能生巧。第二阶段要求动作规范、细腻、到位。第三阶段才是要求传神达韵。在传神达韵的练习中要特别注意“静”和“圆”。关于以静求韵,明代著名琴师杨表正在其《弹琴杂说》中讲得很生动。他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颠,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能心与神合,灵与道合。”也就是说要弹好琴,首先必须身心俱静,气血和平。茶通六艺,琴茶一理。在茶艺表演中要做到气韵生动,也必须身心俱静,只有身心俱静,才能凝神专注于艺茶,才能深入细微地去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达到体态庄重,动作舒展自如,轻重缓急自然有序,使平凡的泡茶过程出意境,见韵味。

“圆”就是指整套动作要一气贯穿,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犹如一股元气流转、绵绵不绝。

茶艺的六要素 篇2

酒店面对如此繁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应考虑到底哪些员工适合并能够长期做酒店服务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酒店员工管理工作经验、对员工心态和行为的研究, 认为酒店员工应具有六要素特征, 才能适合酒店服务工作, 以期为酒店招聘、选用员工提供参考。

喜欢酒店业

酒店外表看起来富丽堂皇, 吸引了不少从业人员。然而, 酒店的富丽堂皇属于顾客, 与员工关系不大, 使得员工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酒店管理制度严格, 多数酒店实行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 且时刻受到顾客的监督。酒店业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与其他行业不一样, 特别是餐饮部的工作具有间歇性。真正喜欢酒店业的员工, 是在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全部体验后, 能够一直保持一种认同感和喜爱感, 而不是对酒店华丽的外表或未体验之前盲目产生的“顶礼膜拜”。

爱好酒店服务工作

目前, 仍有一部分人对酒店服务业不认同, 认为酒店服务工作社会地位较低, 尤其是许多年轻人不能接受这种工作。既使有人从事这种工作, 也是因生活所迫而不得已的暂时之举。真正爱好酒店服务工作的员工, 会摒弃社会上的偏见, 冲破来自家庭和其他各方面的阻力, 工作起来轻松而又自在;同时, 他们还会主动地培养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接受训练, 形成良好的服务作风。

能够吃苦耐劳

酒店员工的工作量与完成时间相关, 工作时间与顾客离店时间相关, 再加上在工作时必须是站立式服务姿态, 因此员工的工作劳累程度较高, 非常辛苦。员工从事酒店服务工作需要一定的体力, 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之后仍然不叫苦、不喊累, 并且没有偷懒或逃避的行为, 才能体现出吃苦耐劳精神。

做事心细

做事心细是观察力强的递进, 只有观察力强, 才能把每个服务动作、每个服务细节做到位, 进而使服务工作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让顾客满意。员工应达到酒店所要求的:工作不马虎、不随便;根据顾客的需求, 为他们提供周到、体贴的服务;注意服务方式, 改进服务动作、服务内容。

创新意识强

从全球酒店业看, 酒店服务的标准化已广泛推广并被各酒店所接受。然而, 标准化的酒店服务并不能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 服务创新已成为各酒店管理及发展的关键点。酒店服务创新包括创新服务意识的强化、创新产品出现的频率、创新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创新产品效益正向化。酒店竞争的关键在于服务产品创新, 而服务产品竞争的关键又在于对服务舒适性理解的创新, 并把它付诸服务动作或形体产品。

人际关系和谐

做好教辅图书的六要素 篇3

教育辅导书顾名思义就是教育学生读书做人的一种传播工具,这个工具出了问题,那学生也会仿照这个错下去,所以在做教辅尤其是中小学教辅的时候,内容质量更为重要。针对以上现状,笔者总结了教辅出版要抓住的六要素。

第一,整个选题的政治导向应该是正确的。文稿里面有损国家尊严以及分裂国家的某些言论必须杜绝,国家版图要绘制得准确无误,民族和宗教问题要处理得当,要教育孩子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比如说地图,中国的版图里一定有台湾,漏掉了就是政治性错误;比如说某些科目里面的材料题,如果有宣扬迷信、邪教的,侵犯民族风俗、习惯的,有民族歧视倾向的,宣扬暴力、侮辱诽谤的等,这些都是要禁止的,不允许被选用,当然如果是当做负面教材和负面材料是可以区别对待的。因为教辅流通后,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因此政治导向的把关应该严之又严。力争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第二,要在教辅图书的整体策划上下功夫。教辅图书策划的基本依据除了教育部的课程标准外,还尤其应该遵循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实际需求。奋斗在一线的师生们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是教辅图书策划时需着力研究的内容。每一套优秀的教辅图书都应该是一定的学习模式或教学模式的体现。教与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教辅图书的体例策划,必须在遵循某一教学模式和学习思路的前提下,做好整体框架的设计,理清章节的层级关系,将所学知识用一根内在的“网线”串联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还特别要考虑到地区与配套教材间的细微差异。一套好的教辅资料,特别是一些中考、高考类图书,应该是与师生“心连心”的,想师生之所想,真正做到用心、贴心。

第三,教辅图书不但要有体例的创新,题目设置也要有创新性,让学生在探索中增长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而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要体现在教学安排上,课堂设置上,教师上课的方式上以及课后的考察方式上。“死记硬背”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因此,题目的设置就成了一个关键。一些陈旧的题目不能因为它是历年的中考题或者是高考题就年年视为珍宝,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新颖、独到且能真正考察出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

第四,试题的结构要合理,题目的难度要适中,太难了对学生巩固知识起不到作用。无论是小考、中考还是高考,考察的是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而非排解难题的能力。

第五,在文字编校方面要尽量减少差错。尤其是小学的教辅图书,更为关键。因为小学生识别差错的能力还比较弱,他们觉得书本上的东西就是对的,一旦书本上错了,那就是误人子弟了。如在平常的审稿中发现的错误:“篮球”写成“蓝球”,“自己”写成“自已”,“川流不息”写成“穿流不息”,“蜜蜂”误为“密蜂”,“综合征”误为“综合症”,“棉铃虫”想当然地认为是“棉蛉虫”等,看了之后让人痛心,为图书的质量感叹更为求知的学生担忧。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题目与答案要一一对应,答案如果错误,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力和自信心,更会使出版社失去宝贵的读者资源,甚至失去良好的信誉。

第六,编排、装订方面最好要方便、实用。比如把一本书的检测试卷和答案做成活页附在书后,老师和学生都方便查找。

高中的新课标早已大范围地铺开,版本繁多,但知识点还是大同小异,但要想做好还是要先吃透各版本教材的知识点,然后才能做出具有新课标特色的教辅。否则,挂羊头卖狗肉,新瓶装旧酒是行不通的,不仅要受到广大读者的谴责,更重要的是会误导学生。

总之,要真正地为读者去着想,不能为了做书而做书,要想树立品牌就要做得深入读者,只有读者从内心里感觉到书的质量好,那这本书才叫成功,到时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双丰收。

写作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篇4

1、写作六要素之立好意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记叙文大都是表现出赞同、赞美、欣赏、歌颂什么,或者是反对、批判、揭露、讽刺什么,当然也有表达自己的怀念、感叹、倾诉、情趣等等的。

应该说,写文章的立意是比较自由的。

但是,中考作文的立意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是有很多的限定的,它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标准的。

作为一名学生当然也应该有一个受教育的方向,而在中考作文中也体现了这个方向性,所以,我们的中考作文立意也符合这些方向标准。

所以,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

1.方向要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2.情感要鲜明,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并且在你的语言中要饱含感情。

3.思考要深刻,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4.思维要创新,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创见,给人以启迪。

立意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跟别人的风,无论是怎样的题,选择立意时,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平时训练过的内容从小处切入。

切忌一时心血来潮写一些不熟悉的东西,勉为其难,这是写不出优秀作文的。

2、写作六要素之拟好题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拟题方法。

1、添加所谓添加,就是在话题或者话题中心词前或者后也可以是前后添加一定的词语,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

这样的文题可以使作者时时紧跟话题,也可以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

2、借用借用就是借名句、警句、古诗文的句子以及流行歌曲中的句子等等。

因为这些句子有生命力,影响力,如果借用得好,也是可以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的。

3、修辞这种方法就是在文题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

这样的文题如果用好了,自然显得生动而形象,而且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写作六要素之选好材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

但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

1.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往事依依》、《散步》、《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2.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

3.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4.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5.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4、写作六要素之布好局

布局,也就是文章的结构。

它必须遵循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也可以通过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而进行合理的调整。

所以,文章的布局既有客观的规律性,又有主观的灵活性、多变性的特点。

1.片断组合式,可用小标题、序号等形式隔开,前面最好还要有开头语,如题记之类,后面要有一定的结束语或者尾声什么的。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要找到材料的共同点,要统一于一个中心之下。

另外,片断不能选得太多,两三个便好。

这种形式的不足之点是对材料的处理只能是简单的,很难挖得深,但如果语言的把握好,还是可以解决这个不足的。

2.诗文组合式,诗文组合式就是在文章前或者后加上行数不要太多的诗歌,行成一种诗与文的完美结合的文章。

3.精美图画式

4.人物对话式

5.对照烘托式

5、写作六要素之美好言

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整齐、错落、意像、深刻的美。

如多用美词,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等

6、写作六要素之点好题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1.点题的时机

1)开头点题。

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文中点题如《背影》

3)结尾点题《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2.点题的要求。

1)开头点题: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

2)文中点题:文中的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3)结尾点题:结尾点题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

结尾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

希望大家用好这个结尾点题,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一个高度。

3.点题的方法。

从我们初中生的中考记叙文来看,这里主要说的是结尾点题的方法。

1)用议论警示的方式点题。

如:《故乡》

2)用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方式点题。

如:《背影》。

3)用描写诠释的方式点题。

如:《敬业与守业》

4)用直接点示文题的方式点题。

如:《济南的冬天》。

5)用引用的方式点题。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情节 篇5

要素二: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几种方式。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以设置悬念。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一般地说,平叙只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又叫分叙。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要素三: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详略分明,张弛有致。

作文详略得当,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文章中心,写作时要根据文章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思想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细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简略写。

二、突出事情过程,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因为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三、把握好点和面,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若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从而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

四、记叙文中也应有适当的抒情、议论,但记叙文中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应适当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叙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叙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要详,写景部分该略。

五、把握详略的“度”,我们还要弄清:详写的材料详到什么程度?略写的材料略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详略的“度”,才能做到详略得当。详写,并不是越详越好,只要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就达到了要求,切不可画蛇添足;略写,也不是越少越好,也要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简练地叙述次要的内容,做到简洁概括,清楚明了,决不能简单几笔,草草了事。

总之,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写处,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这样,详略分明,张弛有致,文章的表达才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茶艺的六要素 篇6

你将如何说服人们跟随你改革?将如何促成彼此的合作?将如何平息散播的谣言?如何传达出你的价值观?你如何带领他人共同迈向未来?

张瑞敏说过:“企业中要提出新的经营理念并不难,但要让别人认同你的理念,那才是最困难的。我常常想:为什么《圣经》能够在西方深入人心?《圣经》靠的就是里面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所以,我认为如果要推广某个理念,讲故事将会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无论你要诠释本公司的文化、还是促进公司的凝聚力、还是教导员工、解决内部问题、发动企业变革,故事都将是最有效的方法。

故事本身就是说服力,没有说服力的领导孤掌难鸣。故事也是现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重点,是企业运作的枢纽。缺乏故事的企业一定难以长青,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拥有无数地独特的故事,这并不是偶然。

领导者比一般员工更需要故事,故事能够有效地构建领导力。

问题1:什么时候需要讲故事? 诠释文化时„„

文化故事一般相当于:你希望企业的精神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大家如何看待企业?乔布斯带领他的团队时,在黑板上写下“让我们来海盗吧”,他的团队也是海盗军团——这经典的“反派海盗故事”中蕴含的拼搏、励志精神正和乔布斯的创新方向不谋而合。当你在公司需要诠释文化时,你需要一个故事,来指引员工拥有故事中的精神。

解决问题时„„

企业内部领导者解决问题时并不需要靠硬碰硬,解决问题有多种手段,多种手段都在故事中体现,有各式各样的关于解决问题的故事都应该被掌握,博弈故事,解决利益纠纷问题,公关故事,解决公关的危机,团结故事,解决员工内部矛盾。

教导员工时„„

如果你想要员工具备执行力,单靠说“你要提高你的执行力”可不是个好办法,你得让员工自己明白这一点:通过故事使他们明白。教导员工时使用故事是很好的方法。

推动变革时„„

人们讨厌改变、害怕变革,到了企业内部也是如此。但是人们喜欢听故事,你需要推动变革时,你就得讲个不破不立的故事,要么关于不变革之后死亡,要么关于变革之后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制定战略时„„

企业的成功是30%的战略加70%的执行,但是如果战略方向错误,执行越快,加速企业的死亡。战略故事是关于“我们该如何行动”,通过故事告诉大家我们行动的方向。

提升形象时„„

大牌的品牌故事往往深入人心:无论是劳斯莱斯汽车的贵族故事、大名鼎鼎海蓝之谜护肤品的烧伤故事、顶级奢侈品路易威登和泰坦尼克号的故事„„都诠释了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在故事中体现了公司的品牌价值。

问题2:什么样的故事吸引人?

 自己的故事  员工的故事  客户的故事  名人的故事  家人的故事  寓言的故事 问题3:企业领导者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故事?

领导者必须学会的6个故事:

图:领导者离不开的6个故事

角色故事:我是谁?

角色故事可以是“我是谁”,也可以是“我们是谁”。

第一种故事是“我是谁”,领导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功经验,用“我行那么你们也能行”的方式来激励听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许多创业公司的老板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故事,彼时公司的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的故事”还不够丰富和感人,我是谁的故事会更加有效。

某次一位美国高官在一个学院中激励学生的,正是一个“我是谁”的故事:

“我的母亲是个聋子,也没有办法说话,而我父亲,我不知道他是谁,甚至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我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棉花田里面干活。如果生活不如意,我们可以找办法自己去改变,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不是他的运气,他所在的环境,他生下来的环境,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眼前的不幸和不理想的情况,他只需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的未来是什么样的?然后为之努力,这个努力需要你全心全意地投入,向着你的目标前进。这就是我的故事,现在我以美国高官的身份站在这。”

她的故事就是“我是谁”的故事,显然这个故事具备极强的说服力和激励作用。我是谁的本质是:如果我行,那么你也行,行动吧!

第二种故事是“我们是谁”,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这个团队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同心协力。乔布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能说明这点——我们是谁?我们是海盗,现在发挥海盗精神吧!

使命故事:我为什么存在?

使命故事能带给员工异乎寻常的使命感,不要小看这个使命感的激励作用:《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世界第二畅销的书,而把信送给加西亚正是一个典型的使命故事。

接到任务,然后没有任何借口的完成,是我们存在的使命。

愿景故事:我们要去哪里?

愿景故事的核心是“我们要去哪里”,愿景就是描述、解释企业未来的愿景:我们要做些什么、我们将会是什么样子的。愿景故事勾勒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员工被激发出行动起来去实现理想的热情。

几十年前,微软公司就发现了愿景故事的魔力,他们的愿景故事是“微软让未来的每一台桌上都有电脑”,这是多么大的愿景!

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每一台桌上都有电脑,简单明晰。凡是优秀的企业家都是讲故事的天才,他能够通过故事告诉你:未来的你、我们、企业将是什么样子的。

愿景故事将激发大家立刻就去打天下的愿望。乔布斯在激励员工制造苹果新产品时就说:我们应当让互联网装进你的口袋里,随时都可以拿出来。

他说的不是:让互联网走到每个家庭,也不是:人人都要使用互联网,而是口袋里就是互联网——这真是有想象又有意思的愿景,当然也非常艰巨。这艰巨又明确的愿景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后来他们真的做到了。

价值观故事:我们依照什么行动?

还有一类价值观故事我们行动做事的法则,目的是让员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比如说,当企业需要领导承担起“管理者的责任”时,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参考:

一群猴子生活在一起,有一天,猴王出去了,淘气的小猴子们把邻居家的一颗果树上的果子全偷跑了,还把树枝扯得稀巴烂。猴叔发现后,问谁干的,谁都不承认。不久之后猴王回来了,猴王大怒:到底是谁干的?

小猴子们都默不言语,猴叔挺身而出,说是我允许大家这么干的,请处罚我吧。小猴子们被感动了,它们愧疚地向猴王承认是自己干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敢于承担领导责任,承担下属的错误的领导还是称职的领导,做称职的领导,是领导的责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观故事。

还有一类故事,通常是悲剧,但是却充满了英雄主义,一种献身和牺牲精神。花旗银行的故事就是如此:越战时期,花旗银行的里奥丹不顾公司放弃救援的指令,一心救助自己的同事:他冒充当地一名职员的配偶,然后10次往返于美军机场和西贡,一共帮助了105花旗银行的同事逃出越南:这个伟大的传奇包含了自我牺牲、团结、团队精神、爱、伟大的历史等多种要素,至今仍被花旗银行引为骄傲,作为花旗银行团队培训,作为花旗银行团队精神的象征。

变革故事:为什么要变革?

变革故事:如果你期望员工支持你的变革,你就得给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最好有说服力——故事是有说服力的。

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一位领导者就需要这样的故事,他是世界第四大轮胎公司、德国大陆集团的CEO赫伯特・格莱柏,目前公司的现状是必须变革:如果公司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得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过去公司致力于轮胎制造并始终如一,现在情况变了,如果他们没有新的核心能力,公司会丧失竞争力,此外国内的市场已经不够了,必须寻求海外的发展——这意味大陆公司不能够再持续发展了。

他深深知道要说服员工是多么难,首先他要取得公司精英员工们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他选择了讲故事,他先是邀请这批核心员工来参加公司的领导力课程,然后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在未来,大陆集团将怎样在激烈竞争的行业中变革成功。

之后赫伯特・格莱柏说,过去大陆集团拥有骄矜自傲的文化传统,但是大陆集团必须到了改变的时候,是时候用更宽广的思路去迎接变革、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继续承袭大陆集团过去的传统和行为,只会使它变得举步维艰,这会变成阻碍大陆集团变革成功的最大绊脚石。

在故事中他们领悟到变革势在必行,于是这些核心员工成为了这场变革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组成新的项目团队,接洽新的跨国供应商、技术支持商,并且与其他的轮胎制造商建立了新的合作模式。这些共同构成了大陆集团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动员故事:为什么要当下行动?

号召行动故事:你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号召行动。所有的知识都要落实到实践,所有的想法也需要行动,演讲最难的不是传达知识,而是真正带动听众行动起来。

动员人们行动时,我常常会讲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们,我的演讲就要结束了,在结束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老者,这个老人非常有智慧,以至于村里不懂的事情全区请教他。后来有一天有一个小男孩非常淘气,爬上树在鸟窝里找到一只小鸟,去和老人开玩笑。他把握着小鸟的手藏在背后,说:爷爷,既然你这么有智慧,你能猜到我手里的小鸟是死是活吗?

老人听完后,立刻就知道小男孩的心思了:两个答案都是错的,如果回答死的,小男孩就会把手放开,小鸟当然是活的;但是如果老人回答死的,那么小鸟被一捏,当然就是死的了。

老人对小男孩说:孩子,小鸟是死是活,答案并不在心里,而在你的手里。我和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内容,而真正使它产生效用的答案并不我的心里,而在你们的手里。

此外,我们该如何行动?

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如何部署我们的人员?如何占领市场,这都是战略故事要能带给听众的。

领导者故事的5个关键要素:

一个真正能发挥效用、能构建领导力的故事,至少包含5个关键要素:

要素1:故事背景和企业现状相吻合。故事要符合当前情境,和企业现状面临的挑战或困境相结合。

要素2:故事中角色要与听众的角色相吻合,对普通员工讲国王怎样成功的故事是不合适的,《给加西亚的信》这类执行力故事也不是给企业的董事长看的。

要素3:故事要生动富有激情,千万不能采取汇报、说教式的故事展示方式,领导者在呈现故事时,应当使它真实、生动、富有激情。

要素4:具备启发现状的意义,故事应当具备很大的学习价值,能够激励听众做出行动,直到改变现状。故事可以是全面启发如何行动的指南,也可以只是描述了一个正确的积极有效的价值观。但是最好的故事永远同时兼具两者:它既能使组织了解到现状的方向,同时又能激起听众对组织的认同。

要素5:故事要具备一定戏剧性。一个有戏剧性的故事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某天我在看一本书,我的朋友很好奇,要求我概括下书的内容。

我说,从前有个人,他死了。是被人害死的。朋友说:这有什么好看的„„

我说:但是这个人死之后,灵魂再度复活,肉体重生,他回来报复要害死他的人了。朋友说:然后呢?

这就是戏剧性,只有让人追问:然后呢?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的故事才是好故事。主人公一定要面临一定的逆境,现状中一定要有激烈的戏剧冲突。

构建语文“理想课堂”的六个要素 篇7

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民主、平等、愉悦、和谐应是它的重要标志。那么,怎样才能构建语文“理想课堂”呢?笔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前提

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上好课的基础。语文课是欣赏课,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它所反映的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慷慨激昂,引吭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凭着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像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滋润每一个学生。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巨大帮助。

二、潜心课前准备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创建高效课堂,必须下足课前准备的功夫。备课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应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精心设计过程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是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因此,教师要改变语文教学中习惯教学字词句篇、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一统的形式,打破常规,由文章的内容、特点决定教学的策略和步骤。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点拨;温故知新,深入拓展,挤出有效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想,拓展思维,大胆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探索语文课堂教改之路,从而走出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

四、灵活选择教法是构建理想课堂的保障

教师都希望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通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案,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考方法”的事实。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听、说、读、写、背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自然生成。

五、自主探究学习是构建理想课堂的途径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享受探索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讲解学生的疑难问题,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教学。

六、课后教学反思是构建理想课堂的延伸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情境是瞬息万变的。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一种快速反应、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教师自己经过学习和内在的体验,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基础上自发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将课后反思变成自身的需要,并形成一种习惯,在上完课后静下心来思考,这堂课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生成的新目标是否达成,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情景创设是否得当,学生思维是否活跃,解读是否到位等等。课后若能及时反思,取长补短,及时撰写二度教学预设,定能精益求精。

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六要素 篇8

一、确立共同目标,明确奋斗方向,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基本前提

共同目标是班集体思想建设的灵魂的方向,是班集体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一个没有目标的集体必然是一盘散沙。作为班主任,需要特别注意集体目标对集体建设的作用。班集体目标分为近期和远期两种,要求班主任根据学校规划、结合班级实际来确定。我任班主任时在明确“团结一致,共建和谐班集体”的学年目标后,又根据班级实际,提出“常规争优”,“争创红旗班”、“学业水平更进一格”、“文化活动更上一层楼”等经过短期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阶段性目标。为此,我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健全班干组织,强化主人翁意识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手段

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批能够团结同学、联系老师的积极分子——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带动全班学生实现班级目标的骨干力量,是班主任获得不同类型学生思想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可以说,班集体建设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队伍建设。我班坚持实行民主选举制。通过选举产生的班干,都具有较强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并且能够严格律己,在工作学习上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在学生中有较高信誉,能够有效团结同学。因此,对班级的许多事务,我只作指导作用。这种做法,既锻炼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又培养了班干部的竞争意识,调动了他们为集体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强化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重要保证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参考学校常规积分法并结合我班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班《常规积分细则》。《细则》分总则、奖励、惩戒、管理等四章二十条。明确规定:每人每学期基本分为100分,奖励递增,惩戒递减。奖惩由值日干部如实记载,班主任定期核实,天天公布,周周小结,每学期总评。分优、良、中、差四等。全期累计低于70分者,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高于150分者,分层次受奖。奖惩方法是班级每周在“表扬与批评”栏公布,最后在学校结束会上予以表扬和批评。

四、采取切实措施,全面提高教学实效,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重要依据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所谓学业成绩,不是指考试分数,而是指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我在工作中的基本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对优秀生不放任,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适当指导,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通过班会、墙报、展览、座谈等方式让其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差生侧重于学习目的的教育,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他们不掉队;对中等生采取以好带中,以差促中的策略,促其更进一步。

五、增强教育活力,优化育人环境,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外部条件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能较好地完成“育人”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功能的作用。

1.家庭访问。我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的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家表现,向家长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力求做到客观、公正、避免“告状式”和“颂扬式”,对犯错误的学生也从关心爱护出发,和家长一起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研究教育的办法,叮嘱家长不能采取不正确的方法。

2.家长会。家长会是对家长进行集体工作的方式。每学期我总要召开一至二次部分或全部家长座谈会,介绍本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情况和有待改进的问题,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意见,对家庭教育提看法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教训。

3.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共同研究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能够正确地对待和教育子女。

六、班主任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是创建良好班集体的必要因素

孔子曰:“其身正,不命而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班主任天天接触学生,教育学生,也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传效对象,在小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是最伟大、最受尊敬的人。正如俄国教育家加里宁所说:“学生们还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一个老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们一举一动却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一,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地监督。”故此,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我自担任班主任以来,始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坚持言正、身正,从自己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上一篇:咏玉,咏玉韦应物,咏玉的意思,咏玉赏析下一篇:朗诵(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