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教学

2024-06-10

茶艺教学(精选11篇)

茶艺教学 篇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使用茶的国度。自神农氏起, 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 中国人之使用茶, 绝非仅限于饮食。唐宋以来, 茶艺之事, 更为繁盛。茶文化的内容还涉及文学艺术的很多领域, 而历史上的茶文学资料不但成为记录、传播茶作为可饮食的植物的科学文献, 更可作为我们探知茶事活动中, 中国人, 特别是文人群体的茶情、茶思、茶品, 进而透视其对于文学和人生的把握与体会。一些版本的语文教材曾出现过《说茶》《碧螺春》《陆羽与〈茶经〉》等文章, 但说明性强, 文学性弱。若能使学生, 尤其是具有一定基础的高中生, 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茶文学, 不但可补教材之不足, 更可促进其了解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和文学思维方式, 陶冶高洁情操, 提升审美品位。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 养成对学习对象相关资料的检索、甄别、分类、分析等能力, 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2. 在专题阅读中, 掌握对某一类题材文章的分析和认知能力 ( 即体裁、主题、表现方式等的同异) , 进一步提高文学和文化素养。

3. 领略中国文学中茶类作品的文化内涵, 分析思考茶文化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产生对中国茶文学的注意、兴趣和研究甚至是创作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

1. 对于不饮茶和对不关注茶文化的学生来说, 本课难在启蒙。

2. 对特定题材的一类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的方法, 本课难在启发。

3. 一些茶文学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设计

( 一) 课前课题布置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以下课题, 并搜集相关资料:

1. 按照不同的文学体裁搜集典型的茶文学文本, 将其归类, 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 分析茶文学作品中呈现了茶的哪些特质, 作者是怎样将作为可饮食的茶的植物属性和作为文化载体的茶的人文属性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

3. 思考茶文学作为茶文化的文学载体, 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文化人生的态度,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以及这些内容和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有没有共鸣和距离。

( 二) 课堂环节预设

1. 不同体裁的茶文学文本资料的分类整合及简单分析, 课堂上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并略谈感受 ( 学生掌握的资料不必求全, 同时可择自己有感受的文本进行分析) 。

( 1) 茶赋

A. 第一篇茶赋———晋代杜育《荈赋》

灵山惟岳, 奇产所钟。厥生荈草, 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 受甘露之霄降 ( 以上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及条件) 。月惟初秋, 农功少休; 结偶同旅, 是采是求 ( 以上写茶的采摘) 。水则岷方之注, 挹彼清流; 器择陶简, 出自东隅 ( 以上写茶器) ; 酌之以匏, 取式公刘 ( 以上写饮茶之法) 。惟兹初成, 沫沈华浮。焕如积雪, 晔若春敷 ( 以上描写茶汤) 。

本赋全文已经不传。作者以文学语言描写茶事全过程, 虽未深及比兴, 但画线语句呈现出茶的艺术美感, 引人产生美好联想。

B. 盛唐茶事———顾况《茶赋》

稽天地之不平兮, 兰何为兮早秀, 菊何为兮迟荣。皇天既孕此灵物兮, 厚地复糅之而萌。惜下国之偏多, 嗟上林之不生。至如罗玳筵, 展瑶席; 凝藻思, 开灵液; 赐名臣, 留上客; 谷莺啭, 宫女嚬; 泛浓华, 漱芳津; 出恒品, 先众珍。君门九重, 圣寿万春, 此茶上达于天子也。滋饭蔬之精素, 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 涤通宵之昏寐。杏树桃花之深洞, 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海上来, 飞锡云中至。此茶下被于幽人也。雅曰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可怜翠涧阴, 中有碧泉流。舒铁如金之鼎, 越泥似玉之瓯。轻烟细沫霭然浮, 爽气淡烟风雨秋。梦里还钱, 怀中赠橘, 虽神秘而焉求。

本赋画线语句点明茶的特性适合于“幽人”, 寄托了作者清幽雅淡、涤荡尘嚣的胸怀。

C. 宋代茶思———吴淑《茶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黄庭坚《煎茶赋》、王十朋《茶赋》

D. 清人茶趣———纪昀《荷露烹茶赋》、梅曾亮《普洱茶赋》

赋作为一种善于铺陈的文体, 写茶常涉及其体貌、功用、饮食方法等, 宋人以后更联系典故、社会、经济、趣味等, 足见茶与社会生活交涉渐趋深广, 文人所抒写的情思及其文学表现亦渐趋丰富。而赋体文章词句曼长, 辞彩华茂, 故不如诗词之为多。

( 2) 茶诗

A. 最早的现身———晋代左思《娇女》

本诗五十六句, 被陆羽《茶经》选录十二句, 内容主要涉及茶事, 无多文学启发。

B. 诗仙赏茶———唐代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C. 诗僧茶道———唐代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 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 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 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 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本诗第一个提出了“茶道”的概念, 并借“涤昏寐”“清我神”“便得道”的“三饮”诠释了领悟茶道的过程, 突出不“自欺”的“真”, 可谓茶文学中醒目的篇章。

D. 七碗茶歌———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以上节选本诗一段, 被人称为“七碗茶歌诗”。其借“七饮”的过程描述了作者饮茶的精神享受, 似已是一首“得道”之诗, 细味之可探知腹有诗书的文人的内心世界。

E. 茶诗宝塔———唐代元稹《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与前一首卢仝的诗重在写超脱的精神世界不同, 读到最后, 展示的是一种儒家积极的人生态度。

F. 东坡试茶———宋代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 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 半岭松声万壑传。

苏轼以茶与明月、清泉交沁共生, 伴随着万壑松风, 表达了自己超然的人生观, 这种由茶体现的人生态度, 还可在《试院煎茶》“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等诗句中觅得。

附: 茶词曲荐读存目

宋代黄庭坚《西江月·茶》 ( 北苑龙团) 、宋代秦观《满庭芳》 ( 雅燕飞觞) 、宋代刘过《好事近·咏茶筅》 ( 谁听碧琅玕) 、金代王喆《解佩令·茶肆茶无绝品至真》 ( 茶无绝品) ; 元代李德载《喜春来·赠茶肆》 ( 茶烟一缕轻轻扬) 等。

( 3) 茶文

茶性拟人———宋代苏轼《叶嘉传》

本文是一篇以拟人写法写出的纪传体茶文, 文章中一些语句描写“叶嘉”的诸如“风味恬淡, 清白可爱”“勃然吐气”“真清白之士”等语句及其相关情节内容, 写出了人即是茶、茶即是人的清高纯粹、苦正不阿的品质, 似为作者人格的映射。这篇文章以典型的艺术手段将茶品与人品有机结合, 彰显了茶文学融合茶性之说明与人文之关怀为一体的文学理念。

其他荐文存目:

宋代欧阳修《〈龙茶录〉后序》、宋代唐庚《斗茶记》、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明代徐岩泉《茶居士传》、明代张岱《闵老子茶》等。

( 4) 茶联

对联是传统文人雅好, 嘉联不胜枚举, 因其形制精短, 故不利铺陈, 宜选择切题高雅、命意高远且有寄托的茶联进行欣赏, 如清代溥山的茶联: “竹雨送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将几种高雅的因素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氛围, 读之令人神往。

2. 分组讨论课前布置的课题。经过讨论, 应可获得以下领悟:

( 1) 关于茶的特质, 前人多有概括, 如宋代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 “茶之为物, ……冲淡简洁, 韵高致静。”这些都是以茶的植物属性为基础, 经过人的品味而得出的概括性结论。我们发现, 这些美好的形容词也可以用在概括人的优卓品格之上。且茶文学中的茶, 可以和象征着美好内涵的明月、清泉、松风、竹雨等意象连缀, 和谐一致地表现文人的士大夫情怀。

( 2) 从最早的晋代杜育的《荈赋》开始, 茶文学一般的都是兼顾茶事 ( 既生活中如何使用茶) 与茶品 ( 即茶的品质与人品相通之处) 而展开的, 这是此类茶文学和某些单纯叙写茶事的科学类文献 ( 如唐代陆羽《茶经》) 的不同之处。

( 3) 茶文学发展到宋代苏轼、明代徐岩泉的笔下, 全然人格化, 表明文人对茶品的全面接受, 并愿意把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以茶作为自己人格的代言。

( 4) 茶文学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内容多样, 如宋代唐庚《斗茶记》以“终日蒙福而不知”的斗茶体验, 将自然的茶和随顺自然的生活联系起来, 又如宋代黄庭坚《煎茶赋》中由煎茶而产生了“盖大匠无可弃之材, 太平非一士之略”的关于修齐治平的感慨。我国文化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 而茶文学的载道则体现为明哲 ( 即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综合体现) 、养德、明思, 更重要的是与发现“人”的美好品格相一致。

( 5) 茶文学中有的内容无甚寄托比兴, 全然可作为科学文献视之, 而本课材料所引, 重在将茶品和人格有机联系、融洽一体者, 方可见出文学类文本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 也才更可看出茶文学作为一门特殊题材的文学作品, 其彰显人文精神的功用。

( 6) 文人之所以可以由茶文学表现深广的人文关怀, 尤其是美好的人格向往, 究其原因还在于茶品与人品的共性。如宋代苏轼《叶嘉传》以茶的“苦”与人的苦行苦诤联系起来即是明例。后代文学作品抒发此类感悟者很多。特别是当前可见的茶品种纷繁, 依据不同品类可获得不同感受。

( 三) 课后引申探讨话题

1. 高中生接触到的此类文学类文本明显不足, 且高中生爱喝茶的似乎不多, 对茶有研究的更为少见。作为高中生, 如何面对茶文学文化, 如何发现和感悟其中的文学艺术魅力和人生真谛, 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2. 茶在小说、戏曲等文学类文本中的体现本课未探究, 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3. 我们读过一些关于茶的实用类文本, 往往说明性强, 且就题论题。但其实古文中的一些文章就等于是现在的实用类文本, 但是其文学性很强, 常旁涉相关话题, 引人联想。如何把现代汉语语境中的实用类文本写得更有文学性和人文色彩, 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4. 茶除了与文学结缘, 还与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有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依据兴趣搜集资料, 进行分析。

5. 希望同学们在本课中获得的领悟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茶文学, 但应以有品茶实践为前提, 不能凭空造作。

茶艺教学 篇2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班级特色的茶艺课老师,由于不是专业的茶艺老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上难免会力不从心,无法给学生深入的指导。这是摆在我面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也竭尽全力想方设法上好这门课,让我们学校的这一特色课堂传承下去。现在我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最早的国家。如何把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中国茶文化艺术地、和谐地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这就是我和我的学生共同讨论和努力的方向。

但这学期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班上的新老更替,培养一些新的学员,因为原来的一部分老学员面临着毕业,而这些学员恰好是我们茶艺班的“主力军”,茶艺表演的主要人员,他们都担任主泡的位置,掌握着核心的动作,他们的离开意味着茶艺班将要失去主心骨,对此我提前准备,从低年级挑选了一些形象气质佳的同学作为新培养的目标。

确定目标后马上开始实施,首先让以前当副泡的队员上升为主泡,主动承担起了这个重担,毕竟他们已经有两年的训练基础了,基本功比较扎实,新来的队员填补副泡的位置,从最基本的动作,走路的姿势学起,一步一个脚印的来。

在此过程中我们的老队员在培养新队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老师指导的同时,他们也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有时进行了一对一的教学,有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最后当观众,让新学员演示,完毕后提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让整个表演更加完美,励志让每个新学员融入这个大家庭。

可喜的是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我们的新学员慢慢步入正轨,虽然动作有时还是有些生疏,表情有时还是有些不自然,但已经初显成效,“铁观音”和“丹噶尔奶茶”的茶艺已经能独立展示了。

茶艺教学 篇3

关键词:茶艺;教学形式;教学做法

茶艺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艺术,并且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的茶叶市场很庞大,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茶叶的发展空间都很大。学好了茶艺,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变得更加知性,还能够促进茶叶的销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因此,茶艺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标新立异,使学生不仅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而且还能熟练地掌握知识点。

一、茶艺的发展史

1.茶艺的历史发展历程

在我国唐代,饮茶风靡一时。由于古代的宗教信仰,道教成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因此茶艺早先被称为“茶道”。茶道是指以修行道德为首要目的的饮茶艺术,它是饮茶的方法以及修行道德的方法的统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茶艺”一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茶艺”一词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当时的台湾茶文化界首次提出的,用以表示品茶艺术的内涵。虽然品茶早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具体的品茶方式方法还不够完善,不够系统化。我们只是知道泡茶的具体步骤为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以及习茶,但是却不能精确地掌握各个步骤。

2.发展茶艺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往往要高于对物质世界的追求。因此茶艺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起来。作为历史悠久并且拥有独特茶文化的国家,中国的茶叶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外国的朋友进入茶楼,不仅可以品尝茶叶的甘甜,还能够欣赏到茶艺的唯美。因此,茶艺的发展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并且还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茶艺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做法

1.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满足市场对精通茶艺人员的需求。茶艺在珠江三角洲地带蓬勃发展,在各省以及重要城市中也迅速发展起来,许多高端餐饮业以及酒店需要相应的茶艺从业人员,但是现如今的情况是茶艺从业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发展茶艺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渴望精神的享受,他们会自己学习茶艺,这样既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又能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

2.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1)激发学生对茶艺这门学科的学习动机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单方面说教,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学生可能就会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茶艺的学习动机,是为了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对茶艺这门学科的客观要求变成他们自己内在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要让他们明白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习茶艺的重要性。

(2)茶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职责,要把一味地进行思想灌输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引导以及启发,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因此,满足学生的需求就变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是一味地强调茶艺的步骤以及概念性的东西,而是要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多体验茶艺的乐趣,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书本上关于茶艺的概念性知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材施教,从而达到学生将自身方面的特征与茶艺的学习相融合的良好效果。

(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陈腐的思想不能够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节省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因此,教师在教授茶艺这门学科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措施。

三、茶艺课程改革的发展前景

对于专业的茶艺从业人员来说,从事茶艺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气质,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增强服务于人民的自豪感。因此,课程改革的发展前景将会是:首先由教师讲解理论性知识,然后需要学生进行茶艺基本操作以及表演,最后是拓展研究,学生要掌握例如茶艺礼仪等与茶艺相关联的知识。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地把这些步骤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茶艺人员。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需加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茶艺专业从业人员就成了现在的热点。因此,教师如何能够更好地改善茶艺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做法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茶艺课程教学形式改革与做法进行了详细的简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以及喜爱这门学科,并且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陈文华.长江流域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篇4

一、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

1、教学环境较为灵活

在茶艺教学中,实践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方法。在校内教育中通常设置茶艺专业教室与普通教室,以前者为主,在茶艺教室中,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茶艺服务礼仪与技能。在校外则多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到茶楼、茶座等场所熟悉茶艺环境,学习茶叶知识,以及相关的行业管理知识。显然,相较于其他专业,茶艺职教的教学环境更加灵活,这便于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

2、生源结构多样化

纵观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学习茶艺的既有王公大臣,也有平民百姓,茶艺学习的准入门槛没有严格限制,人群结构较为复杂。在当今的高职茶艺职教中茶艺学习的生源结构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是因为茶艺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艺术素养,引导人们领悟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还可以锤炼人们的职业技能,帮助人们掌握较为实用的冲泡技巧。同时,茶艺学习对个人能力、知识、性格并无严格限制,因此,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与茶文化教学。

二、高职茶艺职教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茶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具体划分为茶艺服务管理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训练模块,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构建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首先,在基础理论知识板块,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茶艺、茶道等概念,以及区分新茶、老茶的方法,为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技能打下基础。当然,由于这一板块涉及到较多识记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教学技巧,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其次,在实践锻炼模块,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熟练的茶艺技能。具体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茶水、茶具、茶叶,并熟悉基本的泡茶程序。在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茶艺流程。再次,在茶艺服务管理模块,教师则要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茶艺礼仪,以及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茶艺管理理念。

2、加强校企合作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茶艺职教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茶艺人才的社会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在茶艺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茶艺实践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长信精神。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参观或实习中掌握更多的茶叶基础理论知识、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知识,以及多样化的茶叶营销技巧,了解有关茶叶加工的知识。并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中实际操作,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实用性较强的茶艺技能,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

茶艺教学 篇5

[关键词]茶艺师茶艺基础课程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引言

茶发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开始研究茶文化这一主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即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走在时代前沿的教育行业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茶艺基础”课程在各高职院校遍地开花,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等专业更是将“茶艺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开设。

““茶艺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课程。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茶文化基础知识、茶叶基础知识、茶与健康、茶具知识、茶艺馆、常见茶叶的沏泡方法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中国茶发展史、茶的健美功效、中国茶分类及中国名茶、茶叶的生产制作、茶的冲泡和品鉴、茶具鉴赏、茶叶的选购和保存、茶艺表演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以茶修心,以茶养心的方法,并能正確的传承中国的茶文化。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12年9月开设“茶艺基础”课程,2012年9月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而开设,2014年9月开始改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2015年9月还作为全院学生公共选修课开设。本课程既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技能,同时又可以提高全院学生的综合素养。2012年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第一阶段完成后,商贸旅游系建成茶艺实训室,为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院开设“茶艺基础”课程时间较晚,硬件、软件条件目前都处于完善阶段,不可避免的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

二、“茶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校内实训课时不够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基础”课程在大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共51课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与校内实训操作。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如何在51课时内,是学生对各类茶的相关基础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创新茶艺表演?这是很大的挑战。

2.实训室条件局限性

实训室设施目前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实训室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公共选修课学生的教学要求;实训室内茶具存在丢失破损为及时补充现象,使个别茶具无法成套使用;同时存在玻璃材质的茶具数量不够,陶瓷材质的茶具数量需要增添等现象,茶艺实训室设施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3. 校外实训教学欠缺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其课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既是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重要途径,又是指导高职课程设计的教育理念。“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与校内外实训实践必须紧密结合。目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基础”可以达到课程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教学的无缝衔接,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虽众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建立与“茶艺基础”课程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因此很难组织学生到校外茶园、茶馆等地参观实践。

4. 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未完全纳入课程教学。

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岗位能力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相应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由于我院“茶艺基础”课程起步较晚,现在还未完全实现将国家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中,如现在我院还未成为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5.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我院茶艺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从事茶艺基础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只有2人,讲师1人,助教1人,其中1人具备高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无法达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亟需对教师队伍进行扩充和培训。

三、对“茶艺基础”课程教学的意见

1.加强师资力量

要对现有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老带新、专业带非专业、师傅带徒弟及进茶厂和进茶叶公司等多种培训形式,使现有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水平都有一个较大提高;学校除了可以聘用学术能力高的的专业教师外,还可聘用一些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的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建立起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才能使茶艺教学更符合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2.茶艺教学突出酒店专业背景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茶艺基础”课程的开设特点是总课时量较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校内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茶叶基础知识、茶文化知识、茶艺服务礼仪等内容融入其中,而并不单独的安排时间去讲授这部分内容。这样就要求在茶艺课程的安排上要主次分明,理论和实践兼顾。例如:在讲解茶艺服务内容时,可以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大堂吧的实践内容,将茶的知识与酒店服务知识联系起来,便于掌握和应用。

3.注重实训教学

3.1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酒店方面的专业人才,从实训教学上来说主要是以酒店方面的实训教学为主。茶艺实训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掌握初、中级的茶艺技能即可。切忌以茶艺或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课程,无限扩大教学内容。在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时,适当的加入茶艺实训课的内容,不但扩展学生在茶艺方面的技能,而且使本专业的学生走入社会在工作中更具竞争力,也使茶艺课程成为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endprint

3.2开展校外实训教学

“茶艺基础”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很强,除了在校内茶艺实训室开展校内实训教学以外,我院还应该努力开展校外实训教学活动,而参观考察将是我院下一步开展校外实训教学的重点,“茶艺基础”课程有许多环节是需要学生亲身地观察茶叶后再进行实际操作的项目。因学生对茶叶的了解和认识水平不一,外出考察带领学生去茶园、茶城、茶馆等专业性的场所去实地考察,是让学生最直观接触和了解茶叶的有效途径。

3.3鼓励开展学生第二课堂。

酒店管理专业自2014年成立茶艺表演队, 该表演队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种活动的文艺演出、技能展示以及政府接待等活动。主题茶艺表演、各类茶的茶艺技能训练等内容活动的组织,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情趣。

3.4灵活的考评机制 ,突出茶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茶艺基础课程实训部分的最后考核也应具有实践性。我院茶艺基础课程实训部分的考核增加实训操作考核的分值,取消笔试的分值。使学生不得不主动重视茶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在学好茶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茶艺技能的锻炼。

4.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茶艺师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我院茶艺基础课程在教学开展中,正逐步的努力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2015年上半年开始进行考试改革,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同时我院我院正向九江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申请批准我校为九江市茶艺师技能鉴定站。

5. 不断完善茶艺实训室的教学条件

实训教学应根据目前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使教学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我院茶艺实训室现有的紫砂材质类茶具损耗比较严重,破损后没能及时补充,需要马上更新,教学设备的不齐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为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也要适时不断地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应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

四、结束语

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增加茶艺基础教学内容,是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特色内容之一。如何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进行充分利用,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每一位茶艺课程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8)

[2]李靓青.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设置与教学[J].学园,2013(24)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9)

[4]陈静.高职旅游类专业“茶艺基础”课程内容建设探讨 [J]. 教育与职业 2013(12)

[5]卢常艳;宗桂琴.《茶艺》课程教学初探——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价值工程》[J].2015(16)

[6]王晓洋,卜燕紅.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为例 [J].《职教通讯》,2012(8)

茶艺教学 篇6

1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1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

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由于不同高校的实施条件不同,因此,对于茶艺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力也参差不齐,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茶艺教学基地。茶艺教学基地基本可以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是用来进行茶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外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场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环境中,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和校外基地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训练,以提升整体的茶艺课程教学效果。

1.2良好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践行者,具有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整个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讲解和示范作用,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对茶艺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要对茶艺课程内容有较强的体验,才能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此,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茶节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1.3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态度

茶艺课程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茶艺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熟练地掌握茶艺本领和茶文化素养。因此,开展茶艺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态度。茶艺课程对学生的礼仪和茶文化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基础的礼仪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茶艺课程。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茶艺课程讲究学做一体,即学习和实践的互动教学,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操作,以提升专业技能,因此,专业的知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2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而开设的实用型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操作技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茶艺馆环境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茶艺操作技能,以提高茶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茶艺师或者是顾客,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茶艺训练,亲身体验茶叶识别、泡茶、茶礼等各个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最终提升学生个人的茶艺技能水平。

2.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茶艺实践项目,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对茶艺室的布局、菜叶采购、泡茶、茶礼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全程实践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再讲解其中的内容和问题,通过这种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解决,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与茶艺工作的实际需求更贴近。

2.3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是指将茶艺的整个活动过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其中包括茶叶识别、冲泡、茶礼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整个茶艺过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模块共同组成了茶艺活动整体。模块教学法是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茶艺专业训练,使学生对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和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掌握茶艺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可以求助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和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2.4实地考察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地考察教学法既符合茶艺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茶艺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馆、茶艺室等环境中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践操作,例如对茶室环境对茶艺的步骤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以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确定考察地点、对象、时间、目的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及时做好联络工作,并在实地考察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升茶艺课程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以确保茶艺课程教学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率。

3关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3.1综合性教学模式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同时也要对专业特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对茶艺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所占的比重要有所认识。茶艺课程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不是某一个动作或礼仪的反复训练。茶艺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连贯性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艺课程实践知识的思考,并通过综合性的强化训练,提高茶艺技能。在茶艺课程实践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对茶叶识别、冲泡、服务、礼仪等每个环节的学习训练,并将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整体,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更具有综合性和连贯性。

3.2多样化的作业布置

茶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泛,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对于学生来说,茶艺课程不仅仅是关于茶艺的课程,更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知识交叉性,由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程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茶叶和茶器具种类也较多,泡茶方式也较多样化,因此,学生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有较丰富的学习和练习机会,在实践练习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体验感,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可以灵活一些,这样不仅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他们得到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对茶艺课程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运用,以提高个人的茶艺综合能力。

3.3灵活的考核方式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相比其它课程,茶艺课程的灵活性更强,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技能是茶艺课程的重中之重,是未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只有真正熟练地掌握茶艺技能,才能胜任茶艺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茶艺课程考核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进行考核,更要将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上,通过对实践技能的过程考核,增加其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更加重视,以促进学生加强茶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公共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茶艺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门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对茶艺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未来从事茶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综合性教学模式、多样化的作业布置、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才能有效提高茶艺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有效的综合技能,提升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茶艺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莹.关于茶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9):201.

[2]黎晓霞.高职、高专院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244-245+266

[3]王德福.茶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现代技能开发.2002(6):55-56.

[4]钱福培,欧立雄.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8(9):37-39.

茶艺教学 篇7

关键词:茶艺与茶文化,云空间教学策略,实证研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开放立体互动的空间教育教学, 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提升, 但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 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 是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所在湖南省深入践行教育信息化, 通过空间教学, 逐步探索基于Web 2.0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本文作者通过《茶艺与茶文化》课程空间教学, 对以上主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空间课程资源构建—解构与重构

构建“工学结合”的动态空间课程, 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是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的先进指导理念。因此, 通过解构工作过程的主观要素 (知识、能力、素质) 和客观要素 (对象、条件、环境) 的路径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例如,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进行茶事服务、茶艺表演和茶馆经营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因此, 通过对应岗位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的分析, 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

作者将《茶艺与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适用岗位及其岗位任务和职责, 解构为3大模块:茶艺认知→茶艺演示→茶事服务。每一模块具体细分如下:

1.茶艺认知:茶叶识别→茶具鉴别→茶礼仪→解说词设计→茶文化感悟。

2.茶艺演示:绿茶茶艺→乌龙茶茶艺→黑茶茶艺→花茶茶艺→民族茶艺→外国茶艺。

3.茶事服务:品茗推荐→外宾接待→疑问解答。

以此为依据, 重构学习, 建设概念库、原理库、方法库、视频库、拓展库、案例库、训练库等空间资源库。

二、空间自主学习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 就是教师创建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知识碎片化教学资源, 上传到网络, 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 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内容在课外传递给了学生, 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而云空间为翻转课堂的提供了实践平台。

以《茶艺与茶文化》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开展的翻转课堂为例, 教师制作教学资源, 上传到世界大学城, 设定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上课之前, 师生通过空间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主体”建构式课堂互动, 例如讨论、辩论、情景演示等进行知识内化。

三、ISAS教学策略的应用

本文作者用表格化教案对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综合集成, 嵌入时效性案例说明知识要点, 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运用ISAS教学策略组织教学。ISAS (信息搜索和分析技能) 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独特教学策略。它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每个学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特定项目, 包括:选题、信息收集、分析讨论、解决方案、制作演示文稿, 以及现场展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协作、信息收集与分析、电脑应用技术、辩证思维, 以及演讲表达等通识技能。结合空间教学, 教师可以在所有环节对项目完成进行实施指导和过程监督。并结合世界大学城空间的在线自测功能, 组卷考试, 学生可以根据自主学习进程, 进行在线自测, 即时反馈, 便于师生对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的监控调整。同时, 通过空间留言、教研苑讨论区、私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在讨论中, 教师解疑释惑, 及时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学生作品采用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过程性考核方式。

四、总结

根据教务系统数据统计对比分析, 本课程实施空间教学以来, 学生比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本门课程的往届学生在成绩和实操能力、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空间教学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深入空间教学实践, 不断创新,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在创新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洪宇.基于ISAS课程学习模式移植的S-ISAL教学方法的创建及推广价值[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2013.

[2]王键.空间教育教学案例集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茶艺教学 篇8

关键词:学生兴趣,茶艺英语,改革思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在世界上的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很多地区和学校, 茶艺课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重要论点之后, 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也成为当下热门。许多学校以茶艺表演为基础, 扩大传统的茶艺文化的影响力, 并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 将茶艺文化与英语融合, 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将茶艺文化弘扬光大, 让悠久的中国茶艺文化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1 茶艺英语教学

茶艺英语主要包括了茶具的介绍、茶叶的种类的介绍、泡茶水的介绍、接待礼仪、咨询服务、茶和养生的关系、茶艺的讲解等等, 将这些茶文化的知识能辅以英语的介绍, 通过茶艺师、茶经营人员、喜爱茶文化这能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能够让更多的外国人更加快捷、方便的了解中国的茶艺文化。

1.1 以“兴趣”为主题茶艺英语教学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 我国茶艺论文很多而茶艺英语的论文很少, 涉及到“茶艺”文章有超过一万三千篇, 但是其中有关英语而言的仅有不到三百篇, 在关于“茶”的关键词当中, 大约有四十万的文章篇幅, 但其中与英语有相关内容的则仅有不到四千篇, 在茶学的六千篇文章当中, 有关英语的还不到一百篇。从以上的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 我国目前茶艺英语的研究极少, 特别是具有成果的报告。而且, 由于“茶艺英语”中“茶艺”的整体范围不如“茶学”或者“茶文化”, 因而, “茶艺英语”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及“茶学英语”。

在中外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合作的推进下,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的重要传统文化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中必然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外的茶文化宣传交流, 不仅能够促井我国茶叶的产业对外出口和贸易往来, 同时也能拓宽中国茶文化的“世界之窗”。而在中外对外贸易和交流的过程中, 英语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茶艺的文章, 有八成出版使用英语, 茶艺英语的重要程度必须提及。然而, 在很多学校, “茶艺英语”的课程依然不受重视, 不设置专业课程, 茶艺英语的教学老师都是非专业出身, 往往都是兼课或者代课, 这种学校不重视茶艺英语的现象, 自然也影响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 很多对茶艺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有极大的“挫伤感”, 作为茶产业的重要环节, 茶艺英语需要更多的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1.2 茶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分析

茶艺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 但是, 在很多英语的表述中存在着很多的空白, 很多茶艺的英语翻译无从下手。因此, 在茶艺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 最大的教学难题是如何保持茶艺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原味。比如在说“品茶”的词语中“, 品”字往往会翻译成“喝”字, “品茶”这个词语一般来说黑被翻译成“drink tea”, 但是这种英语的翻译只是翻译出了“喝茶”的意思, 并没有翻译出“品”字所想要表达出的享受和怡然自得, 没有达到意境, 失去了茶艺的美。因此, 在茶艺英语的教学中, 既要考虑到如何保持茶艺文章的美感, 还要考虑到英语的惯有搭配, 并能体现出中国茶艺文化的意境, 这给茶艺英语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从事茶艺工作的人员, 在我国“茶艺师”这工种技术称号推出之后, 茶艺市场上对茶艺师需求也是不断加大, 尤其是具备茶艺师证书的茶艺人员十分“走俏”。而随着中国涉外的程度和范围越来越深, 很多茶馆和茶道表演都推出了涉外的茶艺服务, 在不同等级的茶艺师中, 对其茶艺英语的要求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最近, 茶楼和茶馆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到这些地方喝茶的外国人也是越来越多, 对于英语的交流便显得越来越重要。茶和茶文化都属于中国, 但是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上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信誉度, 严重损害了中国茶在世界其他国家人眼里的形象。因此, 迫切培养茶艺英语的文化人才。

2 茶艺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师资匮乏, 教学模式单一

在很多学校, 可能都会安排新进和年轻的老师担任茶艺英语的教学工作, 可能这些老师在文化上、在专业上掌握的知识会比较强, 但是对于这类语言类学科的教学的经验会欠缺一些。茶艺英语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对照课本或者讲义讲解完成, 就算完成任务了, 上课的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 学生对茶艺英语的练习机会就比较少, 在课堂的气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缺少相应的场所和机会实践茶艺英语, 使得茶艺英语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2 缺乏重视, 教学内容随意

一般而言, 很多茶类专业的教学是培养传统的加工型人才, 而培养茶文化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较少。而且茶艺英语教学的老师并未都意识到茶艺英语的重要性, 缺乏国际化意识, 因而导致茶艺英语教学滞后。同时, 很多学校缺乏统一的专门组织的教学课程, 大都由学校编写小册, 因而教学缺乏组织性。缺乏统一的教学课程为教学目标, 导致很多学生只能依据任课教师自身的讲解内容为准, 这样的教学主观性过强。

2.3 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茶艺英语专业学生要求知识面比较广, 包含了文学、艺术、英语甚至于其他的学科, 而很多学生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的偏科现象严重, 使得学生学习茶艺英语感觉很吃力。

3 茶艺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思路

茶艺英语也是一门语言的课程和技能, 当然, 只依靠课堂上的茶艺英语的讲解还远远不够, 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以及业余时间能够做练习和复习知识, “多听、多看、多写、多读”, 这样才能提高茶艺英语的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在茶艺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切实做好使用茶艺英语。

3.1 编制统一的茶艺英语教学纲要

从教育部门到文化部门, 从学校到老师学生都要有一份明确的茶艺英语教学纲要, 茶艺英语的教学在茶艺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要确定茶艺英语的教学目标。对于茶艺英语教学, 编制统一的教学纲要, 这样在有统一的教学纲要为基础的背景下, 才能在茶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而不会出现不同学校教学不一致的情形, 同时, 也能提高对茶艺英语课程的重视。

3.2 茶艺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上, 要进一步细化和突出重点, 有的学生可能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 对茶艺文化有比较深的了解, 有的学生对茶艺文化的了解就会比较浅显, 学生的茶艺和茶艺英语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自然会影响到老师对茶艺英语的教学。因此, 在开展茶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从初级的茶艺知识到中级的茶艺知识再到高级的茶艺知识, 一步一步逐层次地开展。

茶艺英语的教学特别是茶艺的基础教学要细致和强化, 比如茶具英语、茶叶英语、茶的养生英语介绍和茶艺的演示英语介绍等等都应做好针对性的讲解, 特别是针对茶艺不太了解和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在很多学校, 茶艺英语专业的老师可能是英语专业出身 (英语水平较高) , 可能是文学专业出身 (文化底蕴较高) , 还有的甚至是兼课的情况, 这样是对茶艺的英语结合的教学就难免会出现“不精致”, 因此对于茶艺英语教师不仅要英语过关, 更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茶艺文化的深入透彻了解。

3.3 全方位的茶艺英语教学模式

关于茶艺英语这类专业的定位会比较模糊, 往往是放在英语专业不合适、放在文学专业不合适、放在艺术专业也不合适, 因此学校往往采取的是选修, 但作为选修课程, 自然老师和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就不会太过重视。因此, 学校要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茶艺英语的教学重视程度, 加强学生茶艺英语的素养。在教学方式上, 茶艺老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英语视频、电影) 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茶艺英语课程的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通过情景模拟和情景演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习和训练相结合, 这样情景还原的场合更加符合学生特质, 一般都热衷于趣味性的学习和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茶艺英语的“讲练结合”, 要拓展茶艺英语的教学方式和丰富茶艺英语教学场地的多样性, 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应该鼓励走出课堂, 比如说到有涉外茶艺服务的茶楼、茶馆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茶艺服务和外国朋友的联系。而且, 在茶艺英语这种带有艺术性质的课程考核方式上, 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 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茶艺英语的学习保持长期的兴趣和动力。

4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茶艺英语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 但是茶艺英语依托我国深厚的茶艺文化底蕴, 必然随着中国的全球化更加大步地走向国际, 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特别是茶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让茶艺和英语的结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茶艺文化, 喜爱茶艺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宏.以大学生实践创新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4) :127-128

[2]李泉洁.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述评[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 :92-95

茶艺教学 篇9

关键词:茶文化与茶艺,中职学生,教学方法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品茶作为一种健康、时尚、高品位的生活艺术和文化现象,受到人们的关注。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者、茶叶流通的“加速器”、高雅且富有品味的新兴职业受到了人们的追捧。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将“茶文化与茶艺”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一方面,为使学生获得一项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为让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质。但是课程开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茶育人的力度不够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结合课程和中职学生实际, 改进并应用合适教学方法对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拟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一、直观教学法

“百闻不如 一见”。直 观教学法指利 用和借助 实物、图片 、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形成某种形象和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明而实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介绍宋代点茶法时, 由于宋代的茶叶和茶具都与现代差距很大,如果仅靠语言描述,学生恐怕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这个“点茶”到底是怎么做的,通过一段点茶演示视频则可以一目了然。看完视频后,学生对这种与现代迥异的饮茶法充满好奇和兴趣, 教师再对视频中看到的茶叶和茶具进行详细介绍,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介绍茶树形态时,对于北方几乎没有见过茶树的学生来说, 如果仅靠语言描述灌木型、小乔木型、乔木型茶树的特征会显得枯燥乏味, 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 但在课件上放几幅不同类型茶树或茶园的图片会让学生眼前一亮, 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原来茶树是这样子的呀! ”看着图片,学生一起说出几种类型茶树的区别,教师引导并进行总结,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也收获成就感。

二、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究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于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新感受,树立清晰的观念, 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如讲授红茶分类时,向学生展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样品,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形状、色泽,闻到它们的香气,喝到它们的味道,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教师再引导分析总结三类红茶的特点。教学实践发现,相对单纯的讲授法,引导探究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和语言组织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陶冶教育法

陶冶教育法,指教育者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中职学生在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的学校中,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的状态,常常表现出基于自卑下的“自负”,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1]。因此 ,让学生在熏陶 和耳濡目 染中接受 美育是必要的。

在茶艺课上, 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仪表美、仪态美和语言美。茶艺表演开始,学生都静静地观看,在备具、涤器、投茶、冲泡、奉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茶道讲究的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2]。幽雅的 环境、轻柔 的音乐、袅 袅的茶香、甘醇的茶味,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训练得体的着装、常见的礼仪、规范的言语,形成良好的仪容仪表、礼仪和言语习惯,逐渐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

四、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 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茶艺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茶叶基础知识、茶叶冲泡、茶艺表演和茶事服务等内容,以实践操作部分为主要内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主要以茶事服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性,通过学习达到岗位资格要求[3]。

教师的茶艺人生 篇10

热气腾腾:好茶要好水,普洱要沸水,龙井要准沸水,尽管温度不同,总归是热气腾腾。

教师在新生一入学的时候,就应该像沸水一样——热气腾腾,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甚至热烈。在新生入校之前,要先把拿到手的学生档案背个八九不离十,特别是学生的照片、姓名与毕业学校,更是要做到如数家珍。接新生那天,来一个学生,要张口就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热情地跟每个学生交谈几句,让学生感到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重视与热情。

茶香袅袅:懂茶的人很少喝酽茶,一番“关公巡城”“韩信点将”之后,茶香已是袅袅盈室。未喝茶先闻香,妙在淡雅沁脾,袅袅不绝之中。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期待,让学生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中,如沐春风,如闻茶香。教育是熏陶渐染的过程,对于班内几个性格偏于内向的学生,可每一周都给他们一张小书签,上面抄录各种励志的格言。简单的举措,让学生孤寂的心灵也能开出心香一瓣。

技近乎道:品茶品到心静入禅,自能悟得人生三味。茶只是一种媒介或载体,真正的得道,是喝茶的人回归本源,得观本心。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上升为艺术,让学生在毕业以后还能回味教师的话语,是做教师的一种境界。孔子是这样做的,也达到了这样的一种境界。

茶艺教学 篇11

一、翻转教学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萨尔曼在2011年的讲话中提到的“倒挂”更是吸引了不少感兴趣的人。并进一步指出, “逆向教室”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茶文化”的课程中, 我们尝试课程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展示中国茶道、茶艺表演。随着优美的中国传统古琴曲, 茶艺师从洗手、温杯、投茶、冲泡, 一步步展现中国茶道内在美。中国茶道吸引了国际学生, G20峰会舞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让各国领导人赞不绝口, 在茶艺教学课堂上, 茶艺老师讲六大茶类的生产加工知识, 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运用翻转课堂,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加大实践课时, 如讲到武夷山茶, 一定要带学生去茶山实地学习考察。茶文化课程基础知识可以分解成若干个问题的让学生独立完成, 茶叶知识以体验实践为主。

二、架构翻转课堂茶艺课程的教学模式

学习中国的茶文化, 首先要学习茶文化当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翻转课堂, 其实是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的结合, 重组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的优势和效率明显。需要注意的是, 翻转教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变化的形式简单的应用程序, 而是茶艺课程教学全面改变的开始, 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新的技术, 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架构指导学习的过程, 给我们使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技术手段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尤其是调整内部和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时间外, 倡议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的方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学生将能够更专注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回答问题, 探讨交流, 共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在更深的层次获得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茶艺教学中, 翻转教学法让学生更愿意行动起来, 教师不再采取课堂时间来进行教学, 很多茶的信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翻转教学实施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观看某种茶艺视频, 了解教学的课堂内容, 学生可以和老师讨论视频讲座内容, 听播客、看电子书等。与传统课堂相比, 教师不必花时间在课堂, 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与大家课上交流。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上图书馆查资料、阅读茶艺课外读物, 也可要去茶馆兼职, 了解更多茶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强, 课堂气氛也活跃。总之, 翻转教学, 其实是教师的指导思想要有改变, 它是翻转教学策略和实施计划的具体应用。

三、翻转课堂“教室”的逆转

早在1991年, 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埃里克·马祖尔就实现了在教学实践中使电脑进入教育的模式。2000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老师的预先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实训。在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彼此互动, 形成更深的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室的“倒挂”。翻转教室在2000年左右已经形成反转的格局, 然而还未扩散传播开。在2004年, 这个问题是萨尔曼动手解决的。翻转课堂在茶艺课程的教学实践引起广泛关注。在近四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意识到这个“逆向教室”的综合性学习方法, 对学生很实用, 我们把茶艺按照6大茶类做成小视频, 每一类是一个独立的视频课程。翻转课堂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个性化的教学, 和学生共同探讨。在教学中做过尝试, 发现很多问题学生自己都可以解决。由此, 在翻转课堂中, 学生是主导者, 教师是引领者, 师生之间建立了更密切的关系, 而这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和更持久。“逆向教室”是目前国内教育的一个新的视野, 许多教师都在尝试使用“课堂反转模式”。

(一) “逆向教室”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茶艺教学学习方式。在教室“倒挂”, 初步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在课堂上完成。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学习, 如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查看在线课程, 讨论学习问题。因为每种茶类不一样, 需要的实践也是有长有短, 视频也是根据内容来定, 在此阶段,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 冲泡技艺, 对茶艺理解的知识和能力都有提高。

(二) 探究性实验

“逆向教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必要条件。在翻转课堂, 把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 分为绿茶组、红茶组、白茶组、黑茶组、乌龙茶组, 完成茶叶的基础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带着问题, 到茶山认识茶叶, 了解茶叶的加工过程, 写出每种茶的品质特征,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带着问题学习, 有企业专家亲自讲解炒茶制茶的过程, 课堂的空间更大, 已经不局限在课堂, 而是走出课堂, 校企合作, 探究性研究。教师和学生已经完全转化, 课堂也互动频繁, 知识的巩固性更强, 教师也改变了身份, 相互之间彼此更信任。此外, 还有大量的实践课时间, 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到茶馆、茶企业去实践, 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习酒店、茶馆、会所、高尔夫俱乐部等, 了解更多茶叶及未来茶产业知识。

四、翻转教室倒挂在茶艺教学中的运用

(一) 课上活动

活动步骤: (1) 以观看由教师分配乌龙茶教学视频, 这些茶艺教学视频仅5至7分钟; (2) 做笔记, 写出武夷山四大名枞的品质特征; (3) 冲泡这四种茶, 分成4个项目小组, 从香气、滋味、叶底、汤色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有一定难度的,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帮助, 还可以请教师协助, 共同解决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 就记录到课堂讨论。教室逆转需要学生1:1 (即所谓的1指的是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信息终端, 计算机, 手持智能设备, 如上网本, 学生, 图书, 电子书包的新的学习方法等) , 如果缺乏硬件条件, 将不能够实现的教室逆转模型。

(二) 翻转、消化、吸收

茶艺教室“反向”活动要求教师有过硬的知识储备, 特别是茶的知识, 在茶艺课堂上教师的动手能力要强, 嗅觉能力也要强, 对茶叶我们是一看、二闻、三观, 这就要求学生要多去茶馆实践, 多去企业锻炼, 和茶农多打交道, 掌握第一手资料。茶一定是喝的越多, 就越能很快做出正确的判定。多数学生都能虚心学习, 孜孜不倦地查找资料, 学生们有时也会提一些教师回答不了的问题, 这就需要去咨询专家、同行。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还会有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去探求、去发现, 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要以一颗包容的心, 对待每一棵小树都要扶持呵护, 翻转课堂, 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三) “逆向教室”的误解

因为“逆向教室”仍处于发展阶段, 有很多人对教室逆转有混淆和误解。“逆向教室”不是在线视频的同义词。虽然网上视频课程是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相反的, 在现实教室倒挂是一种良性互动, 面对面的学习活动是最重要的。“逆向教室”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在翻转课堂上, 教师会直接教学, 学生不断通过学习来完成未来自主学习的课程;当学生逐渐吸收、学习、再吸收, 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付诸行动, 这个过程是可喜的变化, 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后者是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在此期间, 教师真正成为“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影子课堂”。“逆向教室”不是学生团体, 自由, 休闲学习。“反向教室”不是给学生放视频, 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反, 在课堂更强调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这些活动包括学生的学习视频课程和课堂讨论学习活动。

五、翻转“教室”倒挂评价

翻转教室已经引起国家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目前国内专家认为它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翻转课堂创造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在转向的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在茶艺教学中更是如此, 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 过去传统教学上, 教学的重点是教学内容, 翻转教室中教学活动的重点是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教师不仅是知识得传播者, 更是学生的导师。

(二) 教室逆转代表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萨尔曼·约翰在技术、娱乐和设计中指出教学视频创造教育的未来。教室逆转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课程:微课程播放时间短, 内容是零散的, 但有一个完整的主题。学习第一阶段的“反向”模式的课堂上, 教师是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事实上, 在美国的信息技术“逆向教室”已经越来越受欢迎。2011年秋季, 美国加州河滨联合学区“逆教室”被苹果平板电脑 (下) 数字互动教材采用。用于测试由特殊材料公司开发的互动的教学材料, 包括文本、图像、三维动画和视频等, 还与笔记、通信功能相结合的混合和共享。

六、结论

近几年中国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翻转教学为我们茶艺课程打开了一个窗口, 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专业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 操作课很多, 更适合翻转教学的实验。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按照它的课程教学, 学生没有兴趣。同时, 课程的选择不够合理, 如高职课程选择本科院校教材, 教材不适合高职学生的需求层次;有的茶艺教材章节编写也不够合理, 因此要提高高等职业茶艺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茶艺综合创新应用能力, 翻转教学课堂是学生开拓思路的好方法。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茶艺技能人才也是教师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茶艺教学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茶艺课程也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茶艺课程本来就是动手操作课程, 翻转教学受到学生欢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将学生和教师的作用重新定位, 让学生成为主动者。翻转课堂教学法为“茶艺”课程提出了新的探索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茶艺,构建,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瑞利.基于Moodle的高职混合式学习模式与实践[J].成人教育, 2011 (8) .

上一篇:双文化背景下一篇: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