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期末考点总结(精选4篇)
药理学期末考点总结 篇1
食品毒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食品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是借助基础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以及对人体的损害作用与机制,从而评价其安全性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以及提出预防管理措施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
一、什么是毒物、毒性、毒作用?各自如何分类?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指以较低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引起疾病或危及生命的物质)。
分类(按来源):人为添加或有意添加、食品生产原料自身产生或有害物产生、无意加入、食品加工过程产生、内源性化学物
毒性: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毒性的相对性 分类: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毒作用(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分类:速发或迟发性作用、局部(接触部位)与全身作用(吸收分布)、可逆与不可逆作用、过敏性反应(变态反应)、特异体质反应(遗传性)
二、判断急性毒性的指标有哪些?
1.绝对致死剂量LD100 2.半数致死剂量LD50 3.最小致死剂量LD0 4.最大非致死剂量LD0 5, 急性阈剂量Limac 6.急性毒作用带Zac
三、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五、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致死剂量或浓度、作用水平、阈值、最大无作用剂量
六、阐述安全限值得类型及其意义。
第三章:
一、什么是生物转运?生物转运方式有哪些?
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二、什么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有何意义?
生物转化:外源化学物经酶催化后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代谢过程
意义: a将亲脂的外源性化学物转变为极性较强的亲水性物质,以降低其透过细胞膜的能力,从而加速其排出。b是改变其毒效学性质:代谢活化或生物活化及灭活,改变了分子的结构。
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和排泄途径?受哪些因素影响?
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过生物膜屏障进入机体及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吸收途径有:
1.经消化道吸收
2.经呼吸道吸收(肺泡)气体:水溶性、血-气分配系数、溶解度、肺通气量、血流量;
气溶胶:颗粒物大小
3.经皮肤吸收
外源化学物经皮肤的吸收量与其脂溶性成正比,与分子量成反比。4.其他途径:注射
速度:4〉2〉1〉3 排泄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物质代谢的最后一个环节。排泄的途径有:1.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分子量大小
2.肝胆排泄
3.呼吸道排泄:未分解的气态毒物及挥发性的液态外源性化学物均可经呼吸道排出,方式为被动扩散。
四、机体内主要的贮存库有哪些?
血浆蛋白质作为贮存库:白蛋白,血浆蛋白是暂时贮存库
肝脏和肾脏作为贮存库
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
骨骼组织作为贮存库
五、Ⅱ相反应的定义,类型、酶
定义:指具有一定极性的外源化学物与内源性辅因子进行化学结合的反应。1.Ⅱ相反应的类型及其参与的酶
(1)葡糖醛酸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2)硫酸结合反应(磺基转移酶):在硫酸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硫酸酯(3)乙酰化反应(乙酰基转移酶,乙酰辅酶A)(4)谷胱甘肽(GSH)结合反应(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与亲电子性C的反应有3种:①取代反应,从饱和碳原子或杂原子取代裂解的基团,如卤素、硫酸酯、磺酸酯、磷酸酪和硝基;②开环反应,如环氧化物和4元内酯;③加合至活化的双键。
(5)氨基酸结合(酰基转移酶)(6)甲基化反应(甲基转移酶)2.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第五章:一般毒性作用
一、什么是急性毒性?急性毒性的试验目的是什么?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指机体(人或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目的:
①测试和求出化学毒物对一种或几种试验动物的致死量(以LD50表示)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了解急性毒作用强度.②并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初步评价急性毒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探求化学毒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③为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试验的染毒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选择观察指标提出建议.⑤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二、何为亚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亚慢性毒性作用:是指试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学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接触时外源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1-6个月)试验目的:
1.确定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效应谱,为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并发现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的毒作用; 2.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
3.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4.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损害的可逆性;5.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及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6.为毒作用机制研究、为将毒性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三、何为慢性毒性作用?其试验目的是什么?
慢性毒性作用: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学物长期给予试验动物接触,其对试验动物产生的慢性毒性效应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2年)试验目的:
1.确定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效应谱,为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发现的毒作用提供新的信息,并发现在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发现的毒作用; 2.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作用的靶器官;
3.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确定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提出此受试物的安全限量参考值。4.研究受试物亚慢性和慢性毒性损害的可逆性;5.亚慢性毒性试验为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及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6.为毒作用机制研究、为将毒性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五、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评价?
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时,应包括三个步骤:
①明确化学物质的毒效应。通过全面观察、准确检测和综合分析,对接触化学毒物的个体和群体出现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的有害效应以及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作出判断,确定机体出现的各种有害效应;
②根据在试验早期和最低剂量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变化,确定毒效应的敏感指标,并依据指标出现变化的情况来确定阈剂量和或最大无作用剂量。
③根据阈剂量和/或最大无作用剂量,对化学毒物的亚慢性毒性作出评价。亚慢性试验评判:
• NOAEL < 100×Intakehuman—— 放弃
100×Intakehuman < NOAEL < 300×Intakehuman—— 继续慢性试验 NOAEL > 人的可能摄入量的300倍—— 不必慢性试验,直接进行毒性评价 慢性试验评判:
• NOAEL < 50×Intakehuman—— 放弃
50×Intakehuman < NOAEL < 100×Intakehuman—— 相关专家共同评议是否用于食品 NOAEL > 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 允许用于食品,并制定卫生标准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可能得到的结果举例
• 慢性毒性评价
确定慢性阈剂量和/或最大无作用剂量以及慢性毒作用带,依据下表进行评价。
化学物危险性分级标准
第六章:致突变
一、化学致突变作用的类型有哪些?(不考问答)
1、基因突变
根据对遗传信息的改变分类:
(1)同义突变:不改变基因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2)错义突变:致死性突变、渗漏突变、中性突变(3)无义突变:链终止突变、延长突变 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分类:
(1).碱基置换(base—pair substitution)——指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落所致的突变。• 转换(transition)• 颠换(transvertion)(2).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指发生一对或几对(三对除外)的碱基减少或增加,以致从受损点开始碱基序列完全改变,形成错误的密码,并转译成为不正常的氨基酸。(3)三核苷酸重复
(4)大段损伤(如DNA重排,片段突变,小缺少)
2、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1,染色体的结构改变:
–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 aberration)–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3、染色体数目改变(1).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aneuploid)指细胞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体(monosome),增加一条染色体时称为三体(trisome)。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会导致基因平衡的失调,可能影响细胞的生存或造成形态及功能上的异常。(2).整倍体
整倍体(euploid)指染色体数目的异常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增减,如形成三倍体(triploid)、四倍体(tetroploid)等。在人体,3n为69条染色体,4n为92条染色体。
二、简述致突变作用的后果有哪些?
1、体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1)体细胞突变与癌变
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并存在有缺失、易位、倒位等染色体畸变。(2.)体细胞突变与致畸
诱变剂可通过胎盘,引起胚胎体细胞的突变,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使胎儿出现形态结构的异常。
(3)体细胞突变的其他不良后果 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生物体的衰老
2、生殖细胞突变的不良后果
(1.)致死性突变 诱变物引起生殖细胞的突变可以是致死性的,造成配子死亡、死胎、自发流产等.(2.)可遗传的改变 生殖细胞发生非致死性突变会影响后代,表现为先天畸型等遗传性疾病,或导致遗传易感性改变等等.三、为什么遗传毒理学评价程序通常为一组体内、外遗传毒理学试验?
①化学毒物的种类和结构多种多样,其致突变的机制不尽相同,作用的靶细胞也不一样,有的是体细胞,或生殖细胞,或两者兼而有之,故在成套观察项目中既要用体细胞检测又要用生殖细胞;除了从分子水平还要从细胞水平来检测化学毒物的遗传毒性。
②致突变物中仅少数具有直接致突变作用,大多数为间接致突变作用,即需要在体内代谢活化后,才具有致突变作用。体内试验具有完整的活化系统,而体外试验则通过加入模拟代谢系统,如S9来弥补缺乏活化系统的不足。这是体内与体外试验的主要差别。
③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有强,也有弱;有的在某一检测系统中是强致突变物,而在另一系统中可能是弱的致突变物。对于弱致突变物在某些系统中比较容易漏检,即出现假阴性。
四、简述致癌试验和致突变试验的关系(不考问答)
1.致突变实验仅可以检出遗传毒性致癌物和非遗传毒性非致癌物 2.致突变实验是短期致癌物检测试验中的一大类
第七章:致畸
一、化学致癌过程的3个阶段及其特征是什么? ①启动阶段/引发阶段
致癌物直接作用于DNA的初级序列,引起基因突变,使单个细胞或少量细胞发生永久性的、不可逆的遗传性改变,此种细胞称为“启动细胞”(initiated cell),诱发细胞突变的因素称为启动剂。②促进阶段/促长阶段
细胞在致癌作用的第一阶段变成启动细胞后,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以相对于周围正常细胞的选择优势进行克隆扩增,形成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或有时肉眼可见的细胞群,即良性肿瘤,这就是致癌作用的第二阶段,称为促进阶段,起促进作用的因素称作促进剂或促癌剂。③演变阶段/进展阶段
–启动和促进两个阶段所引起的良性损伤并不是致死性的
–演变过程使原本彼此都一样的肿瘤细胞变成在遗传表型上是异质的恶性肿瘤细胞 –有些化学致癌物同时具有启动、促进和演变的作用,称为完全致癌物
二、什么是化学致癌物?如何分类?(不考问答)
化学致癌物——指能引起动物和人类肿瘤、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化合物。
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组2:很可能或可能;组3:现有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组4:可能是非致癌物
按照传统的分类,致癌物可分为:引发物或启动物、促癌物、催展物。根据致癌机制分类: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无机致癌物
促长剂、激素调控剂、细胞毒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免疫抑制剂、固态物质 未分类:二恶烷美舍吡伦
三、如何对化学致癌作用进行评价?(不考问答)
1、用于致癌物筛选的短期试验
(一)致突变试验:
(二)细胞转化试验
(三)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
2、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 何时应考虑进行致癌性评价: –人体可能长期暴露于该化学物;
–该化学物或其代谢物的化学结构与已知致癌物相似; –反复染毒毒性试验提示该化学物可能产生癌前病变。
–如在3种遗传毒理学短期试验均得到阳性结果,可预测为遗传毒性致癌物;如在3种遗传毒理学短期试验均得到阴性结果,可预测为非遗传毒性非致癌物;如经5种遗传毒理学短期试验仍不能预测其致癌性的化学品,应优先进行哺乳动物致癌试验。
(一)试验动物
(二)剂量选择和动物数量
(三)染毒途径
(四)试验期限
(五)观察和结果分析
第八章:
一、生殖毒性、试验类型(试验类型自己找)?(选择、填空)
指外来物质对雌性和雄性生殖系统,包括排卵、生精,从生殖细胞分化到整个细胞发育,也包括对胚胎细胞发育所致的损害,引起生化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影响繁殖能力,甚至累及后代。
雄性生殖毒性试验
1.精子分析
2.精子穿透实验
3.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与间质细胞分离培养 4.睾丸中标志酶的活性检测
5.雄性激素检测
6.雄性生殖器毒性病理检测 7.雄性生殖细胞遗传毒性检测 雌性生殖毒性试验
1.发情周期的观察
2.排卵的观察
3.雌性激素检测
4.病理组织学检查 繁殖毒性试验 1.一代生殖毒性试验
2.两代(多代)生殖毒性试验
3.结果评定
二、发育毒性作用表现主要有哪几种?
第十章:毒作用的影响因素
一、年龄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必考)?
幼年和老年动物对毒物的毒性有较高的易感性。一般来讲,化学物的毒性经代谢转化后降低或消失时,对幼年与老年动物的毒性就比成年动物敏感,反之化学物的毒性经代谢转化后毒性增强时,对成年动物毒性大,而对幼年与老年动物毒性则低,这与动物的酶系统发育或衰退有关。
二、试述联合作用的概念、类型。
联合作用: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生的交互毒性作用。类型: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加强作用、拮抗作用
1.相加作用:指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例] 甲拌磷与乙酰甲胺磷;谷硫磷与苯硫磷;谷硫磷与敌百虫
2.独立作用:由于不同性质的毒物有不同的作用部位、不同的靶子,而这些部位与靶子之间在功能关系上不密切,因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3.协同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单个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物效应的总和。[例]马拉硫磷+ 苯硫磷
4.加强作用:指一种化学物对某器官或系统并无毒性,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或先后暴露时使其毒性效应增强,称为加强作用。
5.拮抗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化合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
三、计算题“联合作用系数法”(必考10分)
第十一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一、实质等同性原则的内容,转基因分为哪3类,有什么评价?
实质等同性原则:指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农艺性状和食品中各种主要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毒性物质以及过敏性物质等成分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传统食品相比较,若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则认为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分类及评价:
(1)实质性等同--------转基因食品成分、营养价值、体内代谢途径及杂质水平与传统食品相同,或变异在已知的范围内,这类食品无需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2)除引入的新性状外,具有实质性等同--------与传统食品极其相似,但产生或缺少某个新成分或特性,对不同成分或特性应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3)不具实质等同性--------与传统食品既不相同也不相似,需要做广泛的营养学和毒理学评价。
二、转基因食品潜在致敏性评价程序(5个步骤)、动物模型(4个特点)?
三、管理模式
以产品为基础:美国;以技术为基础:欧盟。
第十二章:风险性分析
一、风险分析框架、关系。
二、风险评估
由于人类暴露于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的或潜在的有害作用的科学性评价。体现了风险分析的科学性。包括有意加入的化学物,食品中无意进入的污染物以及天然存在的化学物。风险评估: 4个要素
三、暴露评估的3个模型。
暴露评估:对通过食物或者其他途径而可能摄入人体内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药理学期末考点总结 篇2
1,“三网” 指:
2, 因特网发展历史的三个主要阶段是什么?(选择)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标志是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3,Internet(专用名词)和internet(通用名词)是不同的。
4,因特网从总作方式上分为两个部分:
5,因特网中主机通信的方式有:
6,数据交换的方式有: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存储交换是面向无连接的。
7,网络利用率并不是越高越好。
8,网络的性能指标有:
网络的非性能指标有:
9,时延计算,教材上习题P34---17题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总时延=
D=D0/1-U
10,按不同作用范围,将计算机网络分为:
按不同使用者分为:
11,协议三要素:
12,OSI的7层协议:
TCP/IP的4层协议:
5层协议:
二 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即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简答吧)
同时,还要完成串行传输(在链路上)与并行传输(在计算机中)的转换。2,通信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
3,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是离散的,模拟信号是连续的。4,从通信的双方信息的交互方式来看,信道分为以下三种:
5,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6,光缆即光纤。单模光纤: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发生多次反射。
多模光纤:可以存在许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7,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简答吧)
8,码分复用应用,教材上习题P62---16题
9,宽带接入技术ADSL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上行和下行的带宽不对称;两端要各安装
一个调制解调器;这种调制解调器采用离散多音调DMT技术;DMT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
三 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2,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3,透明传输解决的问题:明确找出帧首和帧尾
4,MTU即最大传送单元,指的是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
5,以太网中帧的数据部分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分别为46Byte和1500Byte(Byte指字节)
6,链路和数据链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7,计算争用期
8,重点掌握CRC循环冗余与检测,知道怎样通过给定的多项式算出除数,然后算出余数,在发送端发送的实际数据,接收端如何判别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参考教材上习
题P105----07,08题
9,ppp协议:不能做到可靠传输,其应满足的需求和不需要的功能分别为:
10,V2标准下的以太网的MAC帧的5个组成部分:
11,理解CSMA/CD的16字原理:
12,计算最短帧长,见教材上习题P106----20题
13,理解字符填充和零比特填充,见教材上习题P105-----09,10题
14,适配器(即网卡)的4个作用:(简答!)
15,网卡是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
16,MAC地址:一共有48位(6个字节),前24位是注册管理机构分配给各厂家的,后
24位是厂家自行指派的。
17,“发往本站的帧”有以下三种:
18,10BASE-T、100BASE-TX、100BASE-FX等表示的含义,见教材上习题P106----18题。
19,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转发器、集线器。
使用集线器连接的网络:碰撞域增大,网络吞吐量不变。
20,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交换机。
使用网桥连接的网络,网络的吞吐量会增大。
四 网络层
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2,网络层所完成的功能:
3,网络层的主要协议:
4,虚拟互联网络中的关键设备是
5,互联网中一个主机向另一个主机发送数据时,数据的交付形式有哪两种?
6,IP地址分类(总结)
7,网络地址:主机号全为0;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回环测试地址:127.0.0.1;子网掩
码:网络号全为1,主机号全为0。受限的网络地址:255.255.255.255
8,关于IP地址、子网划分的题,见课本课后习题175页09,10,20,22,31,32,33,34,35,36,37
8,IP数据报首部格式(给出其16进制表示,能找出其源地址,目的地址),生存时间的意义。其首部最短长度是20字节。
9,数据报分片的原理,会计算(段内)偏移。(计算题,上层传下来的UDP/ICMP数据报
或者直接是IP数据报)。一定要清楚MTU到底指什么。
10,ICMP协议的类型和作用以及具体应用实例(简答题吧)。
11.默认路由的概念。
12.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在因特网上使用的是动态路由。
13,内部网关协议有哪两种?常用的外部网关协议?
对比RIP 和OSPF各自的三要点,即和那些路由交换信息?交换什么信息?什么时候
交换信息?
14.掌握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路由表的信息变化,见课本上习题179页41.42第五章 运输层
1,运输层完成的主要功能?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底层。
2,TCP协议和UCP协议各自的特点(简答)
3,端口不是硬件插口(判断)
4,(填空)端口的分类:两个空就是服务器端端口号和客户端端口号,三个空就是系统端口
号(或熟知端口号)、登记端口号、短暂端口号。
5,识记常见的熟知端口号。
6.每一个TCP连接两端连接的是:套接字(socket)
Socket=(IP地址:端口号)
7,UDP报文的格式。给出其首部的16进制表示,能读出各种信息。见课本习题220页13.14题。UDP首部共有4个字段,8个字节,其中长度字段指的是UDP数据报的总 长度,计算检验和时要包括首部、伪首部和数据部分。
8,注意TCP连接建立和释放时的各字段的取值,比如序列号、确认号。连接建立时的ACK、SYN以及连接释放时的FIN,ACK。
9.TCP可靠传输的实现技术:确认和重传、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10.超时计时器所设置的时间>往返时间
11.能看懂利用可变窗口进行流量控制,课本上习题221页21题
12.拥塞控制中常用的四种方法?课本上习题222页38.39题。门限值和拥塞窗口的区别及其变化。
第六章 应用层
1.域名:级别最低的写在最左边,域名中的标号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区分大小写,除连字符(-)外不能使用其他标点,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完整域名不超过255个字符。
2.顶级域名分为哪三类?每类列举出实例
3,域名服务器分为哪四类?
4,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采用递归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采用迭代查询。了解两种查询的原理。
5,FTP和TFTP的区别
6,FTP的基本工作原理:FTP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
7,在进行文件传输时,FTP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要建立两个并行的连接:
它们各自的生存时间?控制连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数据传送进程实际完成文件的传送,在传送完毕后关闭连接。
8,TELNET:在本地系统运行客户进程,在远地主机运行服务器进程。
9,URL的一般形式:
10.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本身是无连接的。
11.一个电子邮件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构件:
12,邮件发送协议SMTP和邮件读取协议POP3的使用场合。注意:电子邮件服务器必须同时能够充当客户和服务器。SMTP不使用中间的邮件服务器。
13.电子邮件由哪两个部分组成?(填空)
14.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各自的特点:
15.了解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工作原理:需要IP地址的主机在启动时向DHCP中继代理广播发送发现报文,DHCP中继代理以单播方式向DHCP服务器转发此报文。
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地址是临时的。
16,总结本章所学的几种重要应用是基于UDP还是TCP的?其端口号分别是多少?
第七章 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上的通信面临的四种威胁分别是?
其中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分别包括哪几种威胁?
2,对称密钥: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是相同的,密钥是保密的,算法是公开的。
公钥密钥:使用不同的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加密秘钥是公开的,解密密钥是保密的。3,数字签名必须实现的三点功能?
4,防火墙是一种特殊编程的路由器,目的是实施访问控制策略
药理学期末总结 篇3
抗微生物药:杀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或繁殖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滴虫原虫药物、抗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药物、等,但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
兽
药: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兽用的中药材、中成药; 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血清、疫苗、诊断液等生物制品; 饲料添加剂
毒物(poison):能引起活机体中毒、产生毒副作用的化学物质或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毒品: 服用后产生依赖性的药物。
药物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固体剂: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药理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某种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别,对某一器官、组织的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
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后,引起菌群失调或二重感染。
对因治疗:药物的作用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也称治本 对症治疗: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症状。也称治标 副作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是药物选择性低的结果,动物反应较轻,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构效关系: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效应(或药理活性、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 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剂量-效应关系
定量分析与阐明药物剂量与其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作用随剂量的增加效应也相应增加。量效曲线呈“S”形曲线,经对数转换才为线性关系。通常可情况下可计算ED50。
药理效应强弱分为量反应(数字或量分级)与质反应(全或无)。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the concertration-time curve):以时间为横坐标,血药浓度为纵坐标绘出的反应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曲线
达峰时间最低中毒浓度范安80峰浓度 围全60最低有效浓度
持续期残留期期潜
40伏20
0
1234567891011
消除半衰期(t1/2β)指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指从给药开始进入血液循环到药物从体内彻底消除的药时曲线下的面积。
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继发反应,后遗反应)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药后效应:
指抗菌药在撤药后其浓低于最小抑菌浓度时,仍对细菌保持一定的抑制作用。化疗指数(CI):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值。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药物的毒性越小,疗效越高,临床应用价值越高,反之亦然。
交叉耐药性:指某种病原体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常对同一类的其他药物也耐药。
耐药性(天然、获得、交叉、多重)休药期: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乳、蛋等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吸收作用: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
药物残留:用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中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 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1.肾上腺素与麻黄碱药理作用比较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① 强心作用:为作用快而强的强心剂。
② 使血管收缩或扩张:作用较复杂,可使多数血管收缩,少数血管舒张。
③ 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β2受体,产生强大的松弛作用。
④ 扩瞳 :使瞳孔辐射肌收缩。麻黄碱:药理作用及特点
① 与肾上腺素相似,能激动α和β受体,但作用特点相反。对心脏作用弱,对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强,起效慢但维持时间长。②
有较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本品性质稳定、内服有效。
2、麻醉性镇痛药与非麻醉性镇痛药药理区别
麻醉性镇痛药
非麻醉性镇痛药
作用机理
选择性兴奋中枢神经系
抑制外周前列腺素
统阿片受体,激活体内
释放
抗痛系统并抑制痛觉传导
作用强度
强
较弱
作用范围
对各种疼痛均有效
仅对钝性疼痛有效 副作用
有成瘾性
无成瘾性
代表药物
吗啡、度冷丁
阿司匹林、布洛芬
3、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具广泛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和炎症各个阶段均有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有抑制作用。
抗毒素作用:能对抗G-菌尤其是大肠杆菌等内毒素所致有害作用。对细菌外毒素所致损
害作用无效。
抗休克作用: 稳定生物膜、保护心血管系统。通过其抗炎、抗过敏、抗毒素的综合作用。
影响代谢: 升高血糖,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
4、强心苷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1.直接作用
对心脏的选择性原发作用。① 正性肌力作用(Positive inotropic effect):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每搏输出量,并使收缩期缩短,舒张期延长,有利于静脉回流和心脏休息。
② 负性心率作用(Negative chronotropic effect):与其他强心药不同,在强心同时使心跳减慢,心肌耗氧量下降,心脏工作效率升高。
③ 负性传导作用:能减慢房室传导。对心电图的影响
T 波幅度变小、低平甚至倒置;S-T 段降低呈鱼钩状;Q-T 间期缩短(心室动作电位时程缩短);P-R 间期延长(A-R传导减慢);P-P 间期延长(心率减慢)。
2.间接作用利尿及消除水肿 机理
1.心肌收缩主要与细胞内Ca2+浓度呈正相关; 2.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收缩受Na+-K+·ATP酶调节,此酶能促进细胞内Na+与细胞外K+交换,使K+内流,Na+外流,从而调节细胞外Na+浓度,进一步又通过细胞外Na+与细胞内Ca2+交换调节胞内Ca2+浓度,使心肌收缩和舒张维持平衡。
3.本类药物即是通过抑制Na+-K+· ATP酶,结果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而加强心肌收缩力,产生强心作用。
5、化疗三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6、按抗菌作用特点分为:
1.繁殖期杀菌剂:β-内酰胺类。
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
3.快效抑菌剂: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
4.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杆菌肽类、磷霉素)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 甲氧苄啶类)
抑制核酸的合成(喹诺酮类、新生霉素、灰黄霉素。利福平)
影响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酰胺醇、大环内酯、林可胺类)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多黏菌素、两性霉,制霉菌)
7、氨基糖苷类的药用特征
均为有机碱,与硫酸成盐后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抗菌谱较广,对G-作用强大。静止期杀菌剂,机理是抑制蛋白质合成。内服不易吸收,作为肠道感染用药。治疗全身感染须注射给药。毒性作用主要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肾毒性及肌松作用(阻滞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冲动传导)。
8、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其代表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以其低微浓度即能抑制或杀灭它种病原微生物。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二、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三、四环素类
四、酰胺醇类
五、大环内酯类
六、林可胺类七、多肽类
9、氟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和耐药机制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II型拓扑异构酶)。
多数药物均作用于A亚基,少数品种也作用于B亚基,使DNA回旋酶A亚基活性下降,干扰RNA、DNA和蛋白质合成。
在DNA复制过程中,回旋酶是必需的一种合成酶,其在ATP、Mg2+协助下,DNA链暂时切断,并进行再次结合形成负螺旋结构。耐药机制:① DNA回旋酶A亚基结构改变;
②细菌细胞膜对本类药物通透性下降;
③细菌产生外排泵作用,将进入体内的药物主动泵出。
药理作用:除对G+、G-菌敏感外,对支原体、某些厌氧菌也有效。对链球菌病治疗效果差。
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杆菌、布鲁氏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丹毒杆菌、变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化脓性棒状杆菌、败血波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等均有良好作用,对绿脓杆菌、链球菌作用较弱,对厌氧菌作用微弱。
对大多数菌株的MIC均低于1µg/ml。对敏感菌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PAE)。
10、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确定病原学诊断,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
2、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控制药物用量和疗程;
3、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4、避免耐药性的产生,不滥用抗菌药。
5、抗菌药物的合理联合应用
11、试述磺胺药与抗菌增效剂协同作用的原理。磺胺类药物
基本化学结构是对氨基苯磺酰胺,由于R1、R2所引入的基团不同,形成了一系列磺胺类药。
抗菌增效剂:常用有甲氧苄啶(TMP)和二甲氧苄胺嘧啶(DVD)。药动学特征
TMP内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脂溶性高,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DVD内服吸收很少,在胃肠道内浓度很高,较适合作胃肠道抗菌增效剂。
抗菌谱与磺胺类相似,活性较强。对各种G+及G-菌均有抗菌作用。
(百度答案细菌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ABA)、二氢喋啶、谷氨酸在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的合成。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而甲氧苄胺嘧啶(TMP)可以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与磺胺药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因而抗菌作用大幅度提高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抗原虫药主要有抗球虫药、抗锥虫药、抗梨形虫药和抗滴虫药等。
管理学原理期末总结 篇4
判断1*20 简答5*10 论述 1*10 案例 2*10
第一章
管理的特征(简答论述):1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原理和原则是人们从大量管理活动总结出的然后经过实践上升称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这证明了管理理论反映了管理活动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因此管理具有科学性但管理的科学性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模式和方法在面对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管理对象的参差不齐必须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了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所以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2 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涉及到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没有效率很难达到优良的效果没有效果再高的效率也毫无意义因此管理必须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3 管理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 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维持组织的稳定有序保证目标的实现若这一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组织工作就会偏离要求各要素相互脱节产生混乱所以管理的维持工作是很重要的但组织的内为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着这种变化要求管理者不需再原有的管理水平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这就是管理的创新 4 管理是理性手段和非理性手段的统一 管理者用制度约束规范组织各部门和成员的行为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这是管理的理性手段同时管理者还要采用尊重人关心人民主参与的非理性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有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的二重性及意义(简答论述):管理局有两重性即管理及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是由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决定的。就是说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协作写作劳动必须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的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这是由一般生产过程决定的另一方面管理优势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着指挥劳动监督劳动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意义:1 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 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对于我们有利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 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维护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4 有利于结合国情随机制宜地学习运用及探索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管理的职能:计划 组织 人员配备 领导 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
(一)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包括挂名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社会性的例行义务)领导者(负责动员和激励下属负责人员配备培训交往的职责)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信息以及恩惠)
(二)信息传递方面 包括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信息以便透彻的了解组织与环境 作为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神将中枢)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成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
(三)决策制定方面 包括企业家(寻找组织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制定改革方案发起改革监督某些方案的实施)混乱驾驭者(当组织面临林中大意外的动向是负责采取补救行为)谈判者(在主要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管理者的素质: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良好的品质 管理道德 知识结构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指业务领域内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指处理组织内外人关系以及与各方面人员公示的能力;概念技能指观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及时果断作出决策的能力
管理的主体:指管理活动的发起者执行者即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管理的客体:指管理活动的接收者对象即组织的各类资源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组织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组织内外能够为组织所利用卫组织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的总和;财力资源指组织拥有的货币资本和现金;物质资源指组织拥有的如土地建筑设备设施原材料零部件能源等有形的生产要素;信息资源指组织拥有的各类信息分为知识性信息和非知识类信息;关系
资源指组织拥有的与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时间资源指组织拥有的可利用的时间
第三章
广义和狭义的计划:广义的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
计划的分类:1 按计划期限分为长期计划(指校场时间以一般5年企业发展的计划主要描述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期计划(指有长期计划衍生而来时间一般在2至3年 较长期计划而言更具体更贴近现实可操作性更强)短期计划(指较短时间内一般为1年以内的企业发展的计划主要描述企业发展的近期计划)2 按性质可分为战略计划(属于高层管理计划主要描述的是企业基本目标基本政策策略企业获取资源及其配置组合的准则)战术计划(属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计划是战略计划的具体化带有职能性是为实现战略计划而制定的更具体详细的计划)3 按工作职能分为人力资源计划生产制造计划销售计划售后服务计划供应计划新产品研发计划财务计划投资计划等
计划工作的原理:1 限定因素原理主要内涵: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其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够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拟定各种行动方案 他要求主管人员在制定计划是必须全力找出影响计划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或战略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互补措施确保计划能够实现 2 许诺原理 主要内涵: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事先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他要求制定计划首先要有计划期限其次合理的确定计划期限 任意提前或延长期限都是不可取的 3 灵活性原理 主要内容:计划总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4 改变航道原理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第四章
各类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 直线制特点:管理的全部只能由单位的各级领导人负责不另设职能或参谋机构最多的最高领导层配备少数职能人员协助最高领导人进行管理工作单位内各级组织只接受上一级领导人的指挥 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职责明确联系简捷便于统一指挥提高工作效率但它要求各级负责人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能亲自处理全部管理业务这种结构只适用于规模不大员工人数不多管理工作较简单的单位 2 职能制 特点:组织内各级管理部门除了领导人外还建立了相应的职能机构在自己管辖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组织下达指示命令优点是将组织的管理工作按职能进行分工提高挂你的专业化程度减轻各级领导者工作负担缺点下级负责人除了接受上一级负责人的领导外还要接受上一级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容易形成多头领导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未得到推广应用 3 直线职能制 特点:各级管理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机构这些机构只是同级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和助手有权提出建议提供信心并对下级职能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优点 既能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缺点 对职能机构的职权不够重视 4 事业部制 又称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在集中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 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市场分布较广的企业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流水线生产和自动生产线的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摆脱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有关企业大政方针的决策又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各事业部门单独核算便于各事业部门之间展开竞争促进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容易造成人员调换困难彼此工作不协调也容易滋长不顾企业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造成机构重叠官僚主义日益严重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增加 5 矩阵制 又称目标规划制 优点 打破了传统的一个管理人员只接收一个部门的领导的原则使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能够及时互通情况共同决策使各项专业管理能够比较协调灵活的执行任务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把
不同专业部门的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业务水平;将需要的各种知识集中起来 有利于加速开发新技术和试制新产品同时也为综合管理和职能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模式;组结构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动 缺点 由于领导关系上的双重性往往会产生矛盾 主要使用某些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参加完成的项目业务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 任务目标原则 2 统一指挥原则 3 管理幅度原则 4 权责一致原则 5 精干高效原则 6 分工协作原则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
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的矛盾和解决:矛盾 当保持了命令的一致性但参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当参谋人员向直线管理人员提意见时直线管理人员会认为参谋干扰了自己的工作产生对参谋人员的不满这样会对直线人员失去约束力;参谋作用发挥不当破坏了直线人员的同一指挥 有些参谋人员对下级的一些底层管理者发号施令造成下级人员没有统一指挥 解决 明确职权关系 直线与参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关系就有可能获得彼此重视;授予参谋人员必要的职能权力让参谋人员在某些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决策监督权;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章
【药理学期末考点总结】推荐阅读:
药理学首选药总结06-19
药理学知识点总结10-09
职称考试药理学复习总结三08-31
药理考试大题总结05-10
中国药理学会七届理事会工作总结5则范文08-09
药理学05-28
药理学08-31
高职药理学05-28
厚朴/药理学07-22
中专药理学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