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精选12篇)
药理学 篇1
摘要:1988年, 日本国东京都医院的田代真一正式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概念, 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方法。但随着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不少问题凸显出来, 2008年, 贺石林创立“血浆药理学”方法, 提出在一些研究中, 血浆药理学的效果优于血清药理学。对血清药理学和血浆药理学进行比较, 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药复方,血浆药理学,血清药理学
自1988年日本国东京都医院的田代真一[1]正式提出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以来, 其在我国医药界得到广泛应用。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是动物给药后取血, 静置离心, 吸取上清液[2]。而贺石林提出的血浆药理学是认为中药的成分在消化道中被吸收后是进入血浆, 而不是血清。血清的制备有凝血过程, 而体内通常不会发生凝血, 凝血过程中生成一系列酶, 刺激白细胞释放溶酶, 释放大量生物活性物质, 刺激血小板, 同时伴有纤溶、抗纤溶、补体、激肽等系统被活化情况。制备与灭活血清的过程会导致中药成分与中药介导体内释放的物质损失[3]。
含药血浆的制备方法是动物给药后取血, 在新鲜血液样品中加入抗凝剂, 吸取上清液, 即为血浆[4]。血浆是抗凝血液离心后去除血细胞的上清液, 血清是凝血完成后未稀释的细胞外液[5], 故血清与血浆最大的区别是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 不含某些参与凝血的蛋白质, 却含有凝血时产生的某些物质, 如血小板受到凝血酶的刺激会产生数百种蛋白, 如黏附分子、生长因子、凝血有关因子、蛋白S、PAI-1等[6]。血清与血浆生化指标也不同[7], 如钙 (Ca2+) 、镁 (Mg2+) 、肌酐 (Cr) 、钾 (K+) 、氯 (Cl-) 、葡萄糖 (GLU) 、乳酸 (Lac) 、α-淀粉酶 (Amy) 含量均有显著差异。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锌、铝和铷的含量也远高于血浆[6]。此外, 血清与血浆中的某些氨基酸含量明显不同, 且随着血清与凝块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升高[8]。血清与血浆的物质成分不同, 对实验的影响也会不同。
1 血清药理学和血浆药理学的比较
早在1998年, 何玉军等[9]就开始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 如保肾冲剂含药血清[10]、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11]、传统经典妇科良药逍遥丸[12]、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3]等。尽管血清药理学在我国应用广泛, 但凝血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使越来越多的学者选择血浆药理学来代替血清药理学。李永忠等[14]利用血浆药理学方法探讨壮骨镇痛胶囊含药血浆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壮骨镇痛胶囊含药血浆能够显著降低TRAP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的活性, 抑制骨吸收陷窝数量增多, 其认为在某种程度上, 血浆药理学较真实地反映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过程。徐平华等[15]将鳖甲超微粉含药血浆加入HSC-T6细胞体系中, 观察鳖甲超微粉抗肝纤维化作用, 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后部分会与血浆蛋白结合, 使血浆中的药效成分较血清中高, 故用血浆代替血清加入细胞体系。
血浆药理学在代谢组学中亦有应用。陈峰等[16]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大鼠血浆中鉴定出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两种代谢产物结构。将血浆药理学与代谢组学结合, 便于药物有效成分的阐明以及血药浓度的测定。血清药理学在代谢组学中也有应用, 如葛根[17]、大青叶[18]、六味地黄丸[19]等中药及其复方均采用血清药理学结合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气相色谱 (GC) 等手段研究其在血液中的成分。早先贺龙刚等[20]曾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大鼠进行中药脑泰方实验研究, 发现在PDS紫外扫描条件下, 含药血浆仍保存较多该复方的极性成分, 而含药血清中则大部分消失或明显降低, 提示血浆的含药成分更符合体内状况, 能较好地再现机体内的药理效应。也有文献报道[21]对中药脑泰方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进行蛋白质 (肽) 组学比较分析, 发现含药血浆和血清有24个差异蛋白点。而在药效成分研究中, 罗琳等[21]为确定复方五仁醇胶囊的主要药效成分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采用HPLC法检测大鼠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 结果发现两种药效成分在血浆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清。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在代谢组学和蛋白 (肽) 组学研究中采用血浆做标本, 只有在抗凝干扰实验中, 才考虑用血清[5]。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 人们在探讨中药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等方面会根据中药不同成分和组方选择不同的方法, 特别是对于含有活血化瘀的中药复方。2007年, 马琦林等[23]利用血浆药理学方法, 将SD大鼠的含药血浆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以观察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活力及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通心络含药血浆能够显著抑制组织因子和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的表达。他们认为血清的凝血过程可能会对药物有影响。因此提倡对于中药 (尤其是活血化瘀中药) 的研究, 采用血浆药理学方法更为科学。
王东生等[4]探讨活血化瘀方剂大黄蛰虫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发现只有血浆药理学可以进行血栓与止血的体外研究, 而血清药理学受到限制, 说明在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中应注意血清药理学的不利影响。丹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 对缺血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贺龙刚[23,24]将丹参注射剂作用于日本大耳白兔, 采用HPLC法比较兔子血浆和血清中原儿茶醛和丹参素的含量。同时将含药血浆与含药血清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 (CAM) , 结果发现血浆药理学的效果优于血清药理学。丹参能显著降低血浆中血栓素TXA2的代谢产物和内皮素的含量, 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26]。
以上结果表明, 血浆药理学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与血清药理学的结果不一样。笔者认为做实验要根据组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抗凝剂对药物在血中的代谢有影响, 则选择血清药理学;若无影响, 则选择血浆药理学更为科学。如果条件允许, 最好采用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进行平行实验。此外, 在血浆药理学中, 为了避免抗凝剂干扰, 建议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凝剂进行平行实验。
2 对中药血浆和血清药理学的评价
血清和血浆药理学采用动物的含药血清/血浆进行半体外实验, 开辟了中药研究的新思路。与将复方或其制剂中的某些单体成分直接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相比, 其不仅能够避免中药粗制剂本身的理化性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且更具说服力, 毕竟药物在体内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转化, 直接进行实验无法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理作用[27], 体现了中医对人体治疗的整体性、规范性。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均具有重复性好、实验条件可控性强、药物效应易检测等优点。
2.1 血清药理学的优势和不足
血清药理学可以进行体外实验直接观察中药的药理效应, 便于从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阐述药理机制, 同时还能观察和追踪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过程, 消除各种体外实验干扰因素的影响, 较清楚地反映药物的有效成分及活性部位, 为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28]。该法在药物研究中应用广泛, 有较多的资料与数据可供参考, 在动物选择、采血时间、是否灭活等问题上有较多的经验可借鉴[29]。
然而, 血清的制备具有凝血过程。凝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不仅明显改变了血液的成分, 还可能影响药物在血中的含量。同时, 药物的有些成分可能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而血清却不含纤维蛋白原。此外, 有学者[30]指出在我国发表的有关“血清药理学”的论著中, 只有极少部分是真正的血清药理学, 大部分是血浆药理学。例如, 在研究某些含有活血化瘀中药时, 药物的某些成分有明显的抗凝作用, 这时若取血后立即离心, 得到的很可能是血浆而不是血清。再者, 部分学者通过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的平行实验研究活血化瘀中药, 结果证明含药血浆的作用明显优于含药血清, 这可能是由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导致。
2.2 血浆药理学的优势和不足
2002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关于血标本选择专题报告”中指出:“由于历史的缘故, 过去通常采用血清, 现在许多实验室倾向于采用血浆。因为凝血引起的级联与相关反应可用抗凝剂加以避免, 显然血浆的组成较血清能更好地反映体内的实际情况”[31]。由于正常人体内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是血浆, 因此, 体内含有药物成分的是血浆, 应用这种血浆进行体外实验, 能够客观地模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更接近体内的真实情况, 深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 同时可以排除中药制剂直接进行离体实验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避免假阴性与假阳性, 提高可信度。
虽然血浆药理学具有众多优点, 但仍有不足之处, 首先其制备需要加入抗凝剂, 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EDTA的钠盐和钾盐、柠檬酸盐等, 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有些还会改变血浆中药物成分的含量[32]。肝素可抑制某些生化反应, 如抑制PCR中的Taq聚合酶;EDTA和柠檬酸盐可能对某些离子, 如NH4+、Cl-的分布有干扰, 其还极易与金属离子螯合, 如与锌结合抑制碱性磷酸酶、金属蛋白酶活性及金属依赖性细胞功能试验等;进行蛋白电泳前必须去除纤维蛋白原, 以排除纤维蛋白原的干扰。因此使用血浆时必须设有参比, 以避免这些干扰。在有对照的情况下, 这些干扰是可抵消的。此外, 有人认为对于体外培养的细胞、病毒、病原菌或离体的组织器官, 含药血浆中原有的酶、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而干扰实验结果。但血浆灭活后可排除这种影响, 有助于减少血浆的非药理性干扰[33]。
3 结语
近几年来, 血清药理学和血浆药理学被广泛应用。关于这方面的实验数据也越来越多, 在中药复方的研究中, 两种方法的实验都很多,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拓宽了道路。然而, 血浆药理学和血清药理学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中药复方的研究中, 要根据组方的不同选择血清药理学或血浆药理学, 以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
药理学 篇2
A.LD50越大,毒性越大
B.LD50越大,毒性越小
C.LD50越小,毒性越小
D.LD50越大,越容易发生毒性反应
E.LD50越小,越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正确答案】B
A,B,C三药的LD50分别为40、40、60mg/kg,ED50分别为10、20、20mg/kg,比较三药的安全性大小的顺序为
A.A=B>C
B.A>B=C
C.A>B>C
D.A
E.A>C>B 【正确答案】E
药物的最大效能主要反映药物的()较大
A.内在活性
B.亲和力
C.个体差异
D.药效变化
E.阈剂量
A.患者服用治疗量的伯氨喹所致的溶血反应
B.强心苷所致的心律失常
C.四环素和氯霉素所致的二重感染
D.阿托品在治疗量解除胃肠痉挛时所致的口干、心悸
E.巴比妥类药物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
1.毒性反应是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E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D
2.后遗效应是
3.继发反应是
4.特异质反应是
5.副反应是 【正确答案】A
有关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蛋白质
B.有饱和性
C.有特异性
D.只能与药物结合 E.与药物结合是可逆的
【正确答案】D
某弱酸性药物pK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 值分别是1.4,7.4和8.4。问该药物在理论上达到平衡时,哪里的浓度高?
A.碱性尿液>血液>胃液
B.胃液>血液碱性>尿液
C.血液>胃液>碱性尿液
D.碱性>尿液>胃液血液
E.血液碱性>尿液>胃液
【正确答案】A 【正确解析】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分布少。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
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正确答案】D 【正确解析】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减少,非离子型药物增多,容易跨膜,因此重吸收增加,排泄减慢。
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
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
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
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
【正确答案】D
A.达峰时间
B.曲线下面积
C.半衰期
D.清除率
E.表观分布容积
1.可反映药物吸收快慢的指标是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E 【正确答案】C
2.可衡量药物吸收程度的指标是
3.可反映药物在体内基本分布情况的指标是
4.可用于确定给药间隔的参考指标是
毛果芸香碱缩瞳作用的机制是
A.阻断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松弛
B.激动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收缩
C.激动α受体,使瞳孔扩大肌收缩
D.阻断α受体,使瞳孔扩大肌松弛
E.激动β受体,使瞳孔扩大肌收缩
【正确答案】B
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是
A.兴奋大脑皮质
B.激动骨骼肌M胆碱受体
C.促进乙酰胆碱合成
D.抑制胆碱酯酶和激动骨骼肌N2胆碱受体
E.促进骨骼肌细胞Ca内流
【正确答案】D 2+
新斯的明过量可致
A.中枢兴奋
B.中枢抑制
C.胆碱能危象
D.窦性心动过速
E.青光眼加重
【正确答案】C
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立即静脉注射的药物是
A.碘解磷定
B.哌替定
C.氨茶碱
D.阿托品
E.氢化可的松
【正确答案】D
下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症状中,阿托品应用后不能缓解的是
A.大汗淋漓
B.骨骼肌震颤
C.恶心、呕吐、腹痛、腹泄
D.心率减慢
E.呼吸困难
【正确答案】B
氯解磷定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是
A.阻断M胆碱受体
B.阻断N胆碱受体
C.使失去活性的乙酰胆碱酯酶复活
D.直接对抗乙酰胆碱
E.使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抑制
【正确答案】C
阿托品抗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抗菌、抗毒素作用、消除休克的原因
B.抗迷走神经,兴奋心脏,升高血压
C.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重要脏器的血流量
D.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E.兴奋中枢,对抗中枢抑制
【正确答案】C
下列阿托品的哪一作用与其阻断M受体无关
A.扩大瞳孔
B.松弛内脏平滑肌
C.加快心率
D.扩张血管
E.抑制腺体分泌
【正确答案】D
可作为麻醉前给药的是
A.哌仑西平
B.东莨菪碱
C.山莨菪碱
D.安贝氯铵
E.贝那替秦
【正确答案】B
山莨菪碱突出的特点是
A.有中枢兴奋作用
B.拟制腺体分泌作用强
C.扩瞳作用强
D.抗晕动作用
E.缓解内脏平滑肌和小血管痉挛作用强
【正确答案】E
A.替仑西平
B.东莨菪碱
C.山莨菪碱
D.贝那替嗪
E.后马阿托品
1.用于一般眼科检查,有扩瞳作用的是
【正确答案】E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D
2.具有中枢抗胆碱作用的是
3.对M1受体的选择性阻断作用更强,用于溃疡病治疗的是
4.对血管痉挛的解痉作用选择性相对较高可用于感染性休克,主要用于内脏平滑肌绞痛
5.何药具有安定作用,适用于兼有焦虑症的溃疡患者
新斯的明(neostigmine)在临床不可用于
A.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B.琥珀胆碱过量中毒
C.阿托品中毒
D.手术后肠胀气
E.重症肌无力
【正确答案】B
治疗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首选药物是
A.多巴胺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麻黄碱
【正确答案】B
抢救溺水、麻醉意外引起的心脏停搏,最好选用的药物是
A.地高辛
B.麻黄碱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E
多巴胺舒张肾血管的机制是通过兴奋
A.D1受体
B.α1受体
C.α2受体
D.β2受体
E.β1受体
【正确答案】A
哪项不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禁忌证
A.无尿患者
B.动脉硬化
C.器质性心脏病
D.高血压
E.上消化道出血
【正确答案】E
去甲肾上腺素减慢心率的作用机制是
A.激动窦房结β1受体
B.外周阻力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
C.激动心脏M受体
D.直接负性频率作用
E.直接抑制窦房结
【正确答案】B
眼底检查时可作为快速、短效扩瞳的药物是
A.去氧肾上腺素
B.甲氧明
C.多巴酚丁胺
D.去甲肾上腺素
E.新斯的明
【正确答案】A
可作为去甲肾上腺素的代用品用于各种休克早期、手术后或脊椎麻醉后低血压的药物是
A.麻黄碱
B.多巴酚丁胺
C.间羟胺
D.多巴胺
E.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C
支气管哮喘伴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最好选用
A.间羟胺
B.多巴胺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异丙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E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沙丁胺醇
D.去甲肾上腺素
E.异丙肾上腺素
1.上消化道出血,局部止血应选用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B
2.选择性激动β2受体,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是
3.小剂量时舒张肾脏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大剂量收缩肾血管,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该药物是
1.要注意防止酚妥拉明用药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
B.肾功能降低
C.胃肠功能减弱,引起消化不良
D.直立性低血压
E.窦性心动过缓
【正确答案】D
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
A.酚妥拉明
B.阿托品
C.哌唑嗪
D.普萘洛尔
E.吲哚洛尔
【正确答案】A
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选用
A.酚妥拉明
B.哌唑嗪
C.多巴胺
D.普萘洛尔
E.去氧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A
酚妥拉明兴奋心脏的机制有
A.阻断心脏的M受体
B.激动心脏β1受体和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
C.直接兴奋交感神经中枢
D.间接抑制迷走神经
E.直接兴奋心肌
【正确答案】B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禁用于
A.糖尿病
B.支气管哮喘
C.窦性心动过速
D.心绞痛
E.甲状腺功能亢进
【正确答案】B
用β受体阻断药时要注意
A.用药剂量要个体化,长期用药不能突然停药
B.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禁用
C.严重左室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
D.支气管哮喘及窦性心动过缓者禁用
E.肝功能不良及心肌梗死者应慎用
【正确答案】ABCDE
地西泮的临床应用不包括
A.焦虑性失眠
B.止痛和麻醉
C.癫痫持续状态
D.高热惊厥
E.麻醉前给药
【正确答案】B
地西泮的的作用机制是通过
A.通过中枢GABA受体发挥作用的 B.通过中枢M受体发挥作用的
C.通过中枢DA受体发挥作用的 D.通过中枢NA受体发挥作用的 E.通过中枢5-HT受体发挥作用的 【正确答案】A
下列哪项不是地西泮镇静催眠的特点()
A.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较大
B.对呼吸影响较大
C.对REMS的影响较小
D.对肝药酶几无诱导作用
E.依赖性、戒断症状较巴比妥类药物轻
【正确答案】B 巴比妥类急性中毒的直接死亡原因是()
A.体温下降
B.深度呼吸抑制
C.中枢抑制所致昏迷
D.血压降低
E.肾功能不全
【正确答案】B
下列哪项不是苯妥英钠的临床适应证()
A.癫痫大发作
B.三叉神经痛
C.坐骨神经等疼痛
D.抗心功能不全
E.抗室性心律失常
【正确答案】D
下列哪项不是苯妥英钠的作用特点()
A.苯妥英钠呈碱性,有刺激性
B.不宜作肌内注射
C.口服吸收快而规则
D.在血中约有90%与血浆蛋白结合 E.癫痫持续状态可作静脉注射
【正确答案】C
A.卡巴西平
B.地西泮
C.乙琥胺
D.丙戊酸钠
E.硫酸镁
1.对精神运动性发作疗效较好的是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C
2.对小发作首选的药物是
3.对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较好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B
以下哪项不是注射给药硫酸镁的药理作用()
A.泻下和利胆作用
B.中枢抑制
C.骨骼肌松弛
D.扩张血管
E.抗惊厥作用
【正确答案】A
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机制是()
A.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
B.阻断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受体
C.阻断中脑-皮质的多巴胺受体
D.阻断结节-漏斗部的多巴胺受体
E.阻断脑内M受体
【正确答案】B
氯丙嗪过量中毒引起的低血压应选用()
A.肾上腺素
B.酚妥拉明
C.异丙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多巴胺
【正确答案】D
丙咪嗪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阿托品样作用
B.变态反应
C.中枢神经症状
D.造血系统损害
E.奎尼丁样作用
【正确答案】A
丙咪嗪抗抑郁症的机制是()
A.可能抑制突触前膜NA的释放
B.使脑内单胺类递质减少
C.阻断中枢神经末梢对NA和5-HT的再摄取
D.使脑内5-HT缺乏
E.使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耗竭
【正确答案】C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
A.在外周脱羧变成多巴胺而起效
B.在脑内抑制多巴脱羧而起效
C.进入脑后脱羧生成多巴胺而起效
D.促进多巴胺能神经释放递质而起效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C
吗啡镇痛作用的部位是
A.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
B.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
C.纹状体
D.中脑盖前核
E.大脑边缘系统
【正确答案】B
关于吗啡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B.治疗心源性哮喘
C.呼吸抑制
D.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
E.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
【正确答案】D
以下哪项不是吗啡的禁忌证
A.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B.支气管哮喘和肺心病
C.颅内压升高
D.心源性哮喘
E.分娩止痛
【正确答案】D
关于哌替啶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镇痛
B.人工冬眠
C.心源性哮喘
D.麻醉前给药
E.止泻
【正确答案】E
解热镇痛抗炎药共同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白三烯的生成 B.抑制阿片受体
C.抑制PG的生物合成 D.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E.抑制中枢镇痛系统
【正确答案】C
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抑制环氧酶,减少TXA2的形成 B.直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C.抑制凝血酶的形成 D.激活血浆中抗凝血酶Ⅲ
E.抑制PG的合成 【正确答案】A
阿司匹林的下述哪一个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
A.胃肠道反应
B.凝血障碍
C.诱发哮喘
D.水杨酸反应
E.视力障碍
【正确答案】A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水杨酸反应
B.过敏反应
C.水钠潴留
D.凝血障碍
E.胃肠道反应
【正确答案】C
抗炎作用极弱的药物是
A.保泰松
B.布洛芬
C.阿司匹林
D.扑热息痛
E.萘普生
【正确答案】D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早搏首选治疗药物是()
A.奎尼丁
B.苯妥英钠
C.胺碘酮
D.普萘洛尔
E.普罗帕酮
【正确答案】B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室性心动过速首选治疗药物是(A.奎尼丁
B.胺碘酮
C.利多卡因
D.普罗帕酮
E.普萘洛尔
【正确答案】C
情绪紧张所致窦性心动过速首选治疗药物是()
A.普萘洛尔
B.利多卡因
C.阿托品)
D.胺碘酮
E.奎尼丁
【正确答案】A
仅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是()
A.利多卡因
B.地尔硫(艹卓)
C.奎尼丁
D.胺碘酮
E.普罗帕酮
【正确答案】A
引起金鸡纳反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A.胺碘酮
B.阿托品
C.利多卡因
D.奎尼丁
E.氟卡尼
【正确答案】D
地高辛对下列哪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A.高血压、瓣膜病
B.心肌炎、肺心病
C.缩窄性心包炎
D.严重二尖瓣狭窄、维生素B1缺乏
E.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
【正确答案】A
地高辛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机制是()
A.加强浦肯野纤维自律性
B.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C.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
D.抑制窦房结
E.减慢房室传导
【正确答案】E
地高辛加强心肌收缩力是通过()
A.抑制迷走神经递质释放
B.兴奋β受体
C.直接作用于心肌
D.交感神经递质释放
E.阻断迷走神经
【正确答案】C
地高辛引起心律失常最为常见的是()
A.窦性心动过缓速
B.心脏传导阻滞)
C.室性心动过速
D.室上性心动过
E.室性早搏
【正确答案】E
下列不属于卡托普利ACEI药理作用的是()
A.抑制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B.抑制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
C.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D.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E.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含量
【正确答案】E
合并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宜用()
A.阿替洛尔
B.普萘洛尔
C.卡托普利
D.氢氯噻嗪
E.拉贝洛尔
【正确答案】C
利尿药降压作用无下列哪项()
A.持续降低体内Na含量
B.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
C.通过利尿作用,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
D.通过Na-Ca交换,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也降低
E.影响儿茶酚胺的贮存和释放
【正确答案】E +2++
降压同时不会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的药物是()
A.卡托普利
B.米诺地尔
C.硝普钠
D.硝苯地平
E.尼群地平
【正确答案】A
可加速毒物排泄的药物是()
A.噻嗪类
B.呋塞米
C.氨苯蝶啶
D.乙酰唑胺
E.甘露醇
【正确答案】B
呋塞米没有下列哪一种不良反应
A.水和电解质紊乱
B.耳毒性
C.胃肠道反应
D.高尿酸血症
E.减少K外排
【正确答案】E +
伴有糖尿病的水肿病人,不宜选用哪一种利尿药
A.呋塞米
B.氢氯噻嗪
C.氨苯蝶啶
D.螺内酯
E.乙酰唑胺
【正确答案】B
竞争拮抗醛固酮作用而利尿的药物是()
A.呋塞米
B.螺内酯
C.甘露醇
D.氢氯噻嗪
E.普萘洛尔
【正确答案】B
华法林过量引起的出血应选用的解救药是(A.硫酸鱼精蛋白
B.维生素K
C.尿激酶
D.维生素B1E.肝素
【正确答案】B
维生素K的拮抗剂是()
A.链激酶
B.双嘧达莫
C.华法林
D.噻氯匹定
E.肝素
【正确答案】C
临床上不能应用肝素治疗的疾病是()
A.心肌梗死
B.产后出血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脑栓塞
E.肺梗塞 【正确答案】B
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的药物是())
A.双嘧达莫
B.维生素K
C.肝素
D.华法林
E.氨甲苯酸
【正确答案】A
不能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色甘酸钠
C.异丙肾上腺素
D.氨茶碱
E.沙丁胺醇
【正确答案】B
沙丁胺醇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对β2受体的选择性比异丙肾上腺素高
B.心脏反应比异丙肾上腺素轻微
C.可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
D.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
E.可气雾吸入给药
【正确答案】C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急性严重感染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机体抵抗力
B.增强机体应激性
C.减轻炎症反应
D.减轻后遗症
E.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正确答案】E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糖皮质激素禁忌证
A.曾患严重精神病
B.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
C.非特异性角膜炎
D.创伤修复期、骨折
E.严重高血压、糖尿病
【正确答案】C
糖皮质激素类药不具有的作用是
A.抗炎
B.抗菌
C.兴奋中枢
D.免疫抑制
E.抗休克
【正确答案】B
有同化作用的性激素是
A.安宫黄体酮
B.去氧皮质酮
C.苯丙酸诺龙
D.已烯雌酚
E.炔诺酮
【正确答案】C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用
A.雌激素类药
B.雄激素类药
C.同化激素类药
D.孕激素类药
E.盐皮质激素类药
【正确答案】B
硫脲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
A.抑制碘泵
B.抑制Na-K泵
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D.抑制甲状腺蛋白水解酶
E.阻断甲状腺激素受体
【正确答案】C ++
大剂量碘产生抗甲状腺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使腺泡上皮破坏、萎缩
C.抑制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D.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
E.抑制碘泵
【正确答案】D
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A.瘙痒
B.药疹
C.粒细胞缺乏
D.关节痛
E.咽痛、喉水肿
【正确答案】C
胰岛功能丧失时,仍具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
A.苯乙双胍
B.甲磺丁脲
C.瑞格列奈
D.格列本脲
E.胰高血糖素样肽-1 【正确答案】A
磺酰脲类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机制是
A.促进葡萄糖分解
B.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C.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D.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E.使细胞内cAMP减少
【正确答案】C
氟喹诺酮类药理学共同特性错误的是
A.抗菌谱广
B.与其他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感染、前列腺炎等
E.口服易吸收,体内分布广
【正确答案】C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
A.磺胺甲噁唑
B.磺胺嘧啶
C.磺胺异噁唑
D.甲氧苄啶
E.甲磺米隆
【正确答案】B
磺胺异噁唑可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是因为
A.作用时间短
B.肝脏乙酰化率高
C.尿中原形药物浓度高
D.在尿中不易析出结晶
E.抗菌活性强
【正确答案】D
青霉素G可治疗的细菌感染为
A.肺炎杆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破伤风杆菌
D.变形杆菌
E.军团菌
【正确答案】C
与青霉素相比,阿莫西林
A.对G细菌的抗菌作用强
B.对G杆菌作用强
C.对β-内酰胺酶稳定
D.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E.对绿脓杆菌有效-+
【正确答案】B
男性,87岁,在重症监护室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应选择较为敏感的抗生素为
A.头孢唑林
B.头孢他啶
C.阿莫西林
D.头孢孟多
E.氨苄西林
【正确答案】B
关于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点,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对G杆菌有突出的抗菌作用
B.属于杀菌性抗生素
C.全身感染必须注射给药
D.有一定的耳毒性和肾毒性
E.本类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正确答案】E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哪类细菌无效
A.厌氧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结核杆菌
D.革兰阴性菌
E.革兰阳性菌
【正确答案】A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同药动学特点错误的是
A.口服难吸收
B.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
C.内耳淋巴液浓度高
D.肾脏皮质浓度高
E.90%以原形由肾小球过滤排出
【正确答案】B
庆大霉素的作用错误的是
A.口服作肠道杀菌
B.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杀灭作用
C.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D.可用于治疗结核病
E.严重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肺炎等可作为首选药
【正确答案】D
对四环素不敏感的病原体是
A.革兰阳性球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革兰阴性菌
D.肺炎支原体
E.立克次体
【正确答案】B
A.紫杉醇
B.顺铂
C.氟尿嘧啶
D.三尖杉酯碱
E.放线菌素
1.阻碍DNA合成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D
2.与DNA结合,进而抑制DNA和RNA合成的药物是
3.主要作用于聚合态的微管,抑制微管解聚的药物是
4.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使核蛋白体分解的药物是
主要作用于M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药物
A.放线菌素D
B.阿霉素
C.拓扑特肯
D.依托泊
E.长春碱
【正确答案】E
硝酸甘油没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A.扩张静脉
B.降低回心血量
C.增快心率
D.增加室壁肌张力
E.降低前负荷
【正确答案】D
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结果错误的是()
A.协同降低心肌耗氧量
B.消除反射性心率加快
C.缩小增加的左心容积
D.增加硝酸甘油的用量
E.消除低血压
时间药理学指导临床用药实例 篇3
【关键词】 时间药理学;指导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3-02
在实际药物治疗中应用时间药理学的知识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称为时间治疗,这个研究领域叫时间治疗学。在临床上有很多药物采取不同的用药时间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笔者总结如下:
1 皮质激素的时间给药法
需长期连续使用或隔日早晨6-7时,将当天或两天总量一次给予。对垂体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抑制,比每日平均分3-4次给法轻得多,又可避免因突然停药而产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甚至肾上腺皮质萎缩。其机制主要是防止外源性皮质激素的投入,破坏体内皮质激素和血浆中类固醇结合量的昼夜节律变化。研究证明,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高峰在上午,以6-8时血浓度最高,此时垂体对皮质激素敏感性最低,而如每隔6h给药,则不断抑制垂体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减少50%。但如治疗肾上腺皮质增长,而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所致“肾上腺性征异常征”时,为有效的发挥皮质激素对垂体分泌ACTH的抑制效应,宜采用夜间给与最大剂量,下午剂量较小,中午剂量最少,早晨不给与。
2 心血管病的时间给药法
2.1 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有昼夜节律 白昼占发作率的92%,上午6-10时占40%,至中午出现低谷。心绞痛发作高峰在上午6-10时,这与心脏猝死的昼夜规律相同。可能与上午血中儿茶酚胺浓度最高,血小板聚集力最强,纤溶能力最低有关。临床可以针对高发时刻调整用药,减少发作。
2.2 高血压患者血压存在明显晨低、晚高的昼夜节律 采用相同剂量胍乙啶治疗时,以上午治疗效应最强,但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下午和晚上疗效较弱,不易出现此副作用。故应早晨适当减量,下午和晚上适当增量。
3 抗组胺药的时间给药法
对健康人在试验条件“标准化”状态下,以双盲、随机法测定抗组胺药对皮内注射组胺引起的红斑、皮疹对抗效应。发现早晨7时口服较19时服药发生效应慢而弱,但反应时间较长,晚间过早服药,抗组胺作用在次晨很低。如晚上7时注射盐酸赛庚啶,抑制变态反应效应仅6-8h,而早晨7用药可达15-17h,为此宜早晨用药。
4 局麻药的时间给药法
机体对药物反应在某一时间高度敏感,而在其他时间不敏感或无反应。如利多卡因作局麻用药,早晨7时注射,仅持续20分钟,下午3时注射可维持52分钟,而晚上11时注射,只维持25分钟。因此根据患者手术时间的长短、麻药发挥疗效的时间而选择不同的时间段。
5 关节炎患者的时间给药法
关节炎患者在用水杨酸钠治疗时早晨应酌情增加剂量,晚间给药量可酌情减少,且最好夜间增加一次服药。因为早晨给药,排泄最慢,使血药浓度有效值维持时间较长,晚间给药则排泄最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缩短。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多半在早晨多发,因此要改变全日量均分的给法,以使其较快地达到血药浓度。
6 胰岛素的时间给药法
糖尿病病人在空腹时,血糖、尿糖均有昼夜节律(非糖尿病病人无此节律),在早晨有一峰值,一般在上午10时作用最强,下午最弱。为此其早晨给药量应适当增加,因糖尿病患者的致糖尿病因子的昼夜节律在早晨也存在峰值,并且其作用增强的程度比胰岛素早晨增强的更为明显。糖尿病患者尿钾排泄较多,其昼夜节律的峰值较正常人约延迟2h,有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患者还要再延迟2h。在用胰岛素“控制住”血糖4-5天后其昼夜节律方可恢复正常。因此有不少专业人士主张用胰岛素“控制住”血糖后,需继续用药观察,以“节律正常”作为“控制住”的治疗指标。
7 抗哮喘药物的时间给药法
哮喘病人呼吸道阻力增加,通气功能下降,并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所以当夜晚清晨气道阻力增加时,即可诱发哮喘。另外,有些药物自身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也有昼夜节律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利用疾病及药物的昼夜节律特点,合理分配每个剂量,以有效的控制病情。
β2受体激动剂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有利于药物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达到较高血药浓度。例如口服间羟喘宁早8时为5mg,晚8时为10mg,可使该药的血药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有效地控制哮喘的发作。又如晚间临睡前口服沙丁胺醇缓释片16mg,测得次日早晨6时的血药浓度为17.3±5.3ng/ml,而其有效浓度为20ng/ml,因此可获较好疗效。
8 其他药物的时间给药法
氨茶碱控制支气管哮喘,以7时给药最好,如预防发作,应在睡前加服一次;催眠药一般在睡前服;利尿药和泻下药宜在早餐前服用,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健胃药、抗酸药、收敛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必须在饭前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水杨酸类、铁剂等宜饭后服用。类似这些常规药物用药时间的安排,不排除时辰药理学对不同药物用药时间的合理指导。
随着时间药理学的深入研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低了药物毒性反应等副作用,大大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从而达到了最佳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8.
药理学 篇4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作为总论后的第一个各论篇章, 对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选取该部分作为教改试验章节, 采用图片联想法、推导法、案例法、比较法等方式, 对该部分的课程进行讲授。通过检验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都有显著提高。现以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为例, 浅谈这一教学改革方法的应用。
1 图片联想法
在新课导入时, 通过图片展示, 如胃肠绞痛、胆绞痛、心脏搏动、有机磷农药中毒等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引导学生产生要理解图片背后的理论基础的欲望, 这时通过提问学生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图片之间是否具有一个统一的支配规律,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提问。之后给出标准答案即“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的结果”。让学生产生“恍然大悟后又不知何缘故”的求知感, 并自然引出《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篇章。
2 推导法
构建主义 (constructivism) 教学理论指出已有的知识体系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 在教授新理论的时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系统对新知识进行构建和再塑造是建立学生发散思维方式, 培养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传出神经系统这一篇章的教学首先需要理清传出神经系统的运行机制。因此辅助学生做好复习并罗列重要调控节点至关重要。例如笔者首先按照以下顺序对有关知识点进行罗列: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收缩耦联—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后膜受体—神经递质消除, 整理完之后, 让学生在以上通路上展开讨论, 并提问:“如需达成促进肌肉收缩的目的我们可以采取何种策略”。让学生自由讨论, 之后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 (1) 阻断节前神经纤维; (2) 激动突触后膜上的N2受体; (3) 阻断Ach的降解; (4) 阻断钙离子通道的开放。之后分析各策略的优劣, 从中得出最佳方案, 并自然引出代表药物“新斯的明”, 此时由于学生已对该药物的设计有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再接受教材上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时将非常轻松。通过实践, 笔者发现该方法可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并对逐步建立正确的药理学习方法非常有益。
3 案例法
介绍拟胆碱药时使用“有机磷中毒”的案例, 老师首先进行分析后, 提出问题, 设定任务,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收集学生的治疗方案, 之后再让学生对照教材给出的标准方案进行复述, 此时老师再进行解释补充。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语言交流能力, 对今后学习相关其他课程有一定帮助。
4 比较法
药理学的另一难点是药物种类繁多, 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以代表药物为中心, 采用比较法对非重点药物进行归纳。例如, 讲授β受体阻断剂时, 首先系统的讲授重点药物———普耐洛尔, 分析药物的不足, 即 (1) 心脏抑制与血管作用不平衡; (2) 由于β2受体在支气管平滑肌上有一定分布, 完全阻断后会出现诱发哮喘的不良反应。笔者首先按照“推倒法”引导学生分析, 之后对照教材一一罗列, 如:为加强血管作用引入αβ受体阻断剂“拉贝洛尔”, 为减少支气管副作用引入β1 (-) β2 (+) “塞利洛尔”, 最后将总表制作完成, 展示给学生, 便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通过比较法, 可以培养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使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能最高效的掌握大纲要求的章节药物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还将不断积累经验,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授课过程中, 通过上述图片联想法、推导法、案例法、对比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真正将课堂知识化为己用, 让课堂活动起来、动起来、笑起来。
摘要:《药理学》是医药学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由于药物品类繁杂、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要点多, 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甚至抵制学习, 这对专业素养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药理学学习方法。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其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而应该依据“构建主义”教学理论, 采用图片联想法、推导法、案例法、比较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本文以《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为例对以上教学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药理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符健, 刘昭前.浅议医学生药理学教学内容的革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2) :37.
药理学总结 篇5
【掌握药物的本质、研究的主要内容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1、药理学:是用生化、生理或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主要涉及药物的生物活性、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药物在机体的变化过程,药物的理化特性等 其研究内容包括:
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包括药物的药理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②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特别是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2、药理学的学科内容包括:
①阐明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提高药物防治疾病的效果提供理论基础
②研究、开发和评估新药,挖掘老药的新用途 ③协同其他学科阐明生命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
3、药物: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能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或疾病状态的化学物质 基本特性:
①分子量100-1000,属有机酸或有机碱; ②有一定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③能和生物体内靶点进行特异性结合并有合适的转运能力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效应,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量效关系,药理作用机制,受体的性质和特性,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熟悉构效关系,跨膜信息转导与细胞内信使 】
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①药物作用:指药物导致效应的初始反应。具有选择性(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越低则副作用越多)
②药理效应:指药物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基本类型是兴奋或抑制,效应形式有直接与间接(直接效应:药物对它所接触的器官、细胞产生的作用。间接效应:通过机体反射机制或生理性调节间接产生的效应)
(药物作用常是药物与靶点有特异性的亲和力而识别和结合,发生相互作用并引发药理效应)
2、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是由药物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决定而且必定存在的两重性作用)①治疗作用:指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治疾病的药物作用
②不良反应ADR: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引起患者其他疾病或危害的反应。1)机制相关的不良反应MBADR:起因于药物治疗作用相同的药理机制,依据机制可预期。(副反应、毒性反应、停药反应、后遗效应)
2)机制不相关的不良反应NMBADR:起因于遗传性个体差异,不能预期。(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3)不良反应分述如下:
a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差,效应范围广)
b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血药浓度达到中毒浓度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为药理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和延续。c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时突然停药出现原有疾病加剧。(反跳现象)
d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低于产生效应的阈浓度时仍然残存的药理效应 e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各种类型的免疫反应均可发生,但反应性质与药物固有的效应与剂量均无关)
神经药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篇6
关键词:神经药理学;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71-02
自德国学者布克海姆(Buchheim)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药理学实验室以来,药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发展已历经了一个多世纪。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充实与完善。在此背景下,神经药理学作为药理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笔者就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一、神经药理学及研究生的特点
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和内源性活性物质(active substances in vivo)对神经系统作用及其应用的科学,以脑内的特定靶区或某种靶功能为其研究对象,以多种学科技术的综合研究为其特色,力图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基因表达的角度等不同层次去阐释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与机制[1]。神经药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以及其他相关医学学科共同形成了综合性的神经科学。所以,神经药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既属于药理学范畴,也是神经科学的重要分支。
神经药理学的上述特点要求该专业研究生既要具有药理学的背景知识,又要熟悉神经科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能够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神经系统疾病的新药研发进展等相关要点。由此可见,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是一个综合性的培养体系,包括多种相关基础学科的系统学习,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學、神经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和药理学,以及神经药理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深入学习,和对神经药理学领域内相关科学问题的探索性学习和研究。
二、神经药理学的课程设置
在相关基础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背景研究生的需求。例如,具有临床医疗本科背景的学生通常对生物学及药学的知识比较欠缺,而具有生物学和药学背景的学生则医学知识比较欠缺。然而,涵盖各种需求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必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开设一些多学科通用课程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医学院本科教学多专业、多课程的特点,允许研究生选择性地听取所需课程,参加考试,并将该课程的学分记入总学分。另外,在本院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可以发挥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允许研究生跨专业、跨院系选课,这既能大大增加研究生选课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又不会额外增加课程投入,不失为一种两全的方案。
当然,众多课程的设立对课程的组织和安排工作是很大的挑战。因此,可以尝试开展除班级现场授课之外的其他授课方式。例如,笔者在法国留学期间曾参加过一门网络授课的课程,每周教授会将需要学习章节的PDF文件和相关的题目上传到网上,同学们用一周的时间阅读并完成题目,每周的测试成绩会经平均后成为最后的总成绩。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同学们每周都认真学习并参加测试,学习时间也非常灵活。同时,国内其他院校开展的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也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将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应用于研究生教学中[2],通过网络构建学习研究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协作学习、资源共享、多重交互,不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专业课程《神经药理学》的课程设置中,需要注重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并重。目前,本院研究生课程中未开设《神经药理学》,可以考虑在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学科范畴内开设该课程,请学科内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包括《神经药理学》的讲解以及各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的介绍。因为是导师和学生小范围的授课,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和讨论时间,甚至也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章节,请他们为大家讲授,教师来做补充,以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此外,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介绍《神经药理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原理,并安排一定的教学课时参观并简单操作相关的仪器及设备。这类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的效果已有相关报道。比如,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在教学中将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讨论式、报告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3]。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于濂清教授倡导多方位、体验式的科研教学模式,让研究生在多个层面体验科研,打破课题、专业及学科的局限,使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科研的乐趣,而且能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多角度地提升创新能力及科研素养[4]。总之,在研究生开始进入科研工作之前,应该保证他们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向、研究现状、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对他们今后顺利完成学习和科研工作至关重要。
三、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世界著名教育家洛克菲勒曾经说过,“知识是外在的,是我们对所见事物的认识;智慧则是内涵的,是我们对无形事物的了解。只有二者兼备,人才能全面发展”。[5]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有这样的名言,“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师都十分看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到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锻炼,以及科研思路的创建。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感知,目前我们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太少,多数教学场合都是学生在聆听教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一直未能改变,导致学生往往不自信、不主动、不活跃。当然,这种现象的根源很复杂,和整个教育的培养体系有关。中小学时期,甚至大学本科阶段,长达十几年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丧失了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正因为如此,在研究生阶段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实践想法。同时,也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授课程,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如果没有一种合理的制度保障,很难使所有教师都能达到这一要求。因而,笔者建议至少在学科内建立这样的教学互动体制,形成一种活泼、向上、共进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具体而言,课题组可以安排周期性的“lab meeting”,鼓励学生参加研讨班和国内外的会议,并促成他们和校内外实验室的沟通与合作,以此提升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科学表达、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神经药理学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讲授和科研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必须牢记,我们是要培养适合社会各种需求的人才,所以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才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均田,张庆柱,张永祥.神经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春蕾,吴卫星.基于网络的协作探究学习应用于研究生教学的案列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49-52.
[3]徐向舟.互动、实践型研究生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46-47.
[4]于濂清,黄翠翠,郭文跃.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多方位体验式科研[J].教育与职业,2013,(24):190-191.
药理学教学浅谈 篇7
1 药理学教学过程的本质
药理学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教学论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教学论的许多问题, 诸如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的实施环节等无不与此密切相关。
我在教药理学时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是不断的提高了, 逐步完善的。全面的看, 教药理学过程其实是教师活动的一个十分复杂、动态性的总体过程。不能片面的强调教师活动的重要性, 以“知识为主”, 搞“灌注式”, 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贮存知识的“仓库”;或一味地强调学生活动的重要性, 以“能力为主”, 放任自流, 否定传授知识的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方法论的出现, 使我们有可能从整体性过程中, 对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 加深我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从结构上看, 教学过程包含了认识系列和激发认识系列;教师的调控系列和学生的自控系列;社会需求系列与学生自身和谐发展系列。认识系列即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激发系列则包括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在教药理学过程中, 这两个系列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知识, 它来源于实践, 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在教学中, 通过形象化教学, 以及实验、见习等手段扩大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并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叙述, 也对学生直接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 要反复复习而有总结经验是一个间接经验, 使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发生联系, 使抽象概念和经验相联系。为了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的发展, 我在教学活动中, 在授课知识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注意、情绪、情感、意志,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意志。使学生掌握认识知识得以实现和巩固。
我在教药理学过程中, 遵循教学过程中客观规律, 自觉的贯彻教学原则, 多方面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 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有关的思想观点以及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 发展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以达到培养目标。
2 教学过程的特点
2.1 药理学的专业性
药理学的特点把学生掌握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含病原体) 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也要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变化和其规律。这些原理和规律, 对于临床医学来说, 是指导合理用药防治疾病的基础, 即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 医用药理学就是着重讨论这方面的内容。
2.2 药理学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于中职院校从年龄上属于高中和初中生,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差,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题。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未来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的主要素质。我们的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人, 从事的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工作。故我们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能达到以下的要求。
(1) 能阐述常用的药物的基本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 具有对临床急症列出急救用药及给药方法配合治疗的能力。
(3) 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开写或执行处方、医嘱, 并具有初步观察药物的药效、监测不良反应和作出应急处理的能力;能拟定传染病防治用药方案, 开展科普宣传, 实施健康教育。
(4) 能对常用的注射剂进行外观检查的能力;查配伍禁忌, 查阅药物的相互作用与换算药物剂量。
(5) 为学习临床专业及毕业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新药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药理学教学的特殊性
药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要了解药理学的每个药物的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用药监护和用法等, 都需要通过实验、见习和实习课进行不断的观察、验证和训练;教药理学教学过程作为一个以药物认识为基础的多方面的活动过程, 一方面要积极地重视实践 (如作业、练习、实验、见习和实习等) ;但另一方面必须明确,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与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又是有区别的, 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可产生一些物质的成果, 但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4 药理学教学过程的阶段
(1) 感知教材:学生的学习药理学主要是掌握本书的知识。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 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以往生活中的贮备, 教师的生动叙述和形象描绘, 直观教具和实验、实习以及社会服务实践中累积的经验等。我们应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 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表象组织他们已有的知识, 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 形成新的表象, 以帮助学生顺利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理解教材:在教药理学过程中, 不应当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要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进行思维加工, 形成概念,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要善于应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形式, 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思维过程, 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巩固知识:学生学习药理学书本知识, 把他人的知识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必须经过知识的巩固。也就是把所有学的知识牢牢地保持在记忆里。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增强学生记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 学会把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我们应针对学生个人的记忆特点, 运用适当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记忆。
(4) 运用知识: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 可以形成技能、技巧还可以检查所学知识, 牢固的掌握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 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运用知识, 通过教学实践, 如完成各种书面的或口头的作业、实验、见习、实习等, 让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使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技能, 从技能发展成为技巧。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这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 教学过程的本质应该是在教学的培养下以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为基础, 使学生的智能、身心诸方面得到发展, 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过程。我在教药理学过程中, 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难题, 把难题和困难及时的解决, 不断的努力学习及不断的完善知识水平, 才能有满意的教学经验。作为教好学生的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医学教育知识水平, 才能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
[2]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 (新编本)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4]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7]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8]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9]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10]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1]姜智编.教育心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
药理学 篇8
1 实验材料
1. 1 药品及试剂当归、黄芩、芍药、川芎、白术均购自云南绿生药业有限公司,各药按1: 1: 1: 1: 0. 5 比例水提; 黄体酮注射液: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 m L: 20 mg产品批号: 090209。缩宫素注射液: 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1m L: 10 U,产品批号: 081211; 米非司酮片: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25 mg/片,产品批号: 43090801; 米索前列醇: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0. 2 mg/片,产品批号: 43091101。
1. 2仪器AR2140 电子分析天平: Ohaus Corporation,美国; SH - Ⅰ电子针疗仪: 苏州市华伦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1. 3 动物健康成年昆明系小鼠,雌性168 只,雄性12 只,体质量25 g左右,许可证号: SCXK( 川) 2008 - 24,合格证号: 0013195; 健康SD大鼠,成年未孕雌性48 只,成年雄性12只,体质量250 g左右,许可证号SCXK( 川) 2008 - 24,合格证号: 0013194; 均由四川医学科学院提供,均适应性饲养1周后,进行正式实验。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 1 毒理学实验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最大给药量法[1]。选择昆明种小鼠40 只,雌性,随机分成当归散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20 只。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小时。实验时每只小鼠一次性给予最大生药浓度( 4. 09 g/m L) 和最大体积( 0. 4 m L/10g) 的当归散浓缩液灌胃,空白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详细观察给药后4 小时内动物的反应情况,次日起每天上午、下午各观察一次,连续观察14 天。每天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外观、饮食、活动、排泄、死亡等情况,隔日称一次体质量。14 天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解剖观察其心、肝、脾、肺、肾、胃、肠等主要脏器的变化。结果见图1 ~2。
当归散最大给药量为每只4. 09 g生药,相当于临床用量34. 96 倍,小鼠灌胃给药14 天内,外观正常、皮毛光滑、大小便未见异常、活动自如。食量、体质量与正常小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处死并解剖,经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胃、肠等主要脏器未见异常。
2. 2 出凝血实验
2. 2. 1 出血时间测定[1]取雌性小鼠40 只,随机分成4组,即当归散低剂量组( 17. 55 g/kg·d- 1) 、当归散中剂量组( 35. 1g/kg·d- 1) 、当归散高剂量组( 52. 65 g/kg·d- 1) 、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当归散低、中、高剂量、生理盐水,每日一次,连续3 天。于末次给药后30 分钟,将小鼠用固定架固定,露鼠尾于外,用大手术剪剪断尾尖1 /4 处,用秒表计时,待断面血液自行溢出,每隔30 秒用滤纸吸去血滴,但不能挤压断面,直至血流自然停止( 滤纸吸时无血) ,观察并记录出血时间。结果见表1。经方差分析: 各组间出血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2. 2. 2 凝血时间测定[1]取小鼠40 只,随机分成4 组,分组给药同2. 2. 1。末次给药60 分钟后,以直径1 mm,长15cm的毛细玻管作眼眶内眦球后静脉丛穿刺,血液注满后取出,平放于桌面,秒表计时,每隔30 秒折断毛细玻管0. 5 cm,并缓慢左右拉开,检查是否有血凝丝,记录从毛细玻管采血至出现血凝丝的时间。结果见表1。经方差分析: 各组间凝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2. 3 对先兆流产小鼠模型出血症状的影响参考张氏[2]针刺三阴交穴加肌注缩宫素的方法建立先兆流产的模型。小鼠孕9 日,将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各组孕鼠用小鼠固定器束缚,电针刺激两侧三阴交穴,频率( 25 ± 5) 次/min,波宽( 0. 48 ± 0. 1) ms,使小鼠发生不自主痉挛,持续30 分钟,随后肌肉注射缩宫素3. 25 U/kg,日1 次,连续3 天,诱发小鼠先兆流产。以小鼠阴道口出现少许流血或用蘸有少许生理盐水的无菌小棉签探测到有血为先兆流产模型成立。小鼠在妊娠7 ~ 13 天,当归散组( 17. 55、35. 10、52. 65 g/kg) 每日灌胃给药; 黄体酮组分别于7、9、11、13 天肌注黄体酮( 2. 6mg / kg·d- 1) ; 模型对照组、正常组对照组按0. 2 m L /10g灌胃生理盐水。
实验小鼠从第9 天起即开始针刺,使其惊恐,并用缩宫素使动子宫收缩,4 小时左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但未见妊娠产物排出。并见小鼠舔血,食少。不同时间点监测出血情况,见表2。
a.首次刺激后4小时;b.首次刺激后8小时;c.第2次刺激后4小时;d.第2次刺激后8小时;e.第3次刺激后4小时;f.第3次刺激后8小时。
2. 4 对先兆流产大鼠模型出血症状的影响借鉴王晓东等[3]实验方法建立先兆流产大鼠模型,结合预实验结果,于受孕第7 天灌胃米非司酮4. 2 mg/kg( 9: 00) 和米索前列醇50 μg / kg( 19: 00) ,观察大鼠阴道出血情况。大鼠在妊娠第5 ~ 11 天,灌胃中药当归散: 低剂量组( 12. 15 g / kg·d- 1,相当于成人与大鼠折算剂量所得大鼠用药量的2 倍) 、中剂量组( 24. 3 g/kg·d- 1) 、高剂量组( 36. 45 g/kg·d- 1) ,黄体酮对照组分别于妊娠5、7、9、11 天肌注( 1. 8 mg/kg·d- 1) ;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不同时间点监测出血情况见表3。
a.灌胃米索前列醇后4 h;b.灌胃米索前列醇后8 h;c.灌胃米索前列醇后24 h;d.灌胃米索前列醇后28 h;e.灌胃米索前列醇后48 h;f.灌胃米索前列醇后52 h。
4 讨论当归散系治疗血虚胎动不安之经典方,具养血健脾、清化湿热功效,对妇科其他疾病如经行瘾疹、妊娠期痒疹、阴痒,还有其他专科如皮肤科、眼科疾病都有良好疗效,其毒理学研究对临床应用具有实际意义。本实验中当归散采用临床口服给药途径,以最大生药浓度4. 09 g/m L和小鼠的最大灌胃容积0. 4 m L/10 g给药1 次,约相当于临床人用量34. 96 倍,连续观察14 天,未见死亡。观察其进食、体质量、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粪便性状等一般情况,均未见明显异常; 14 天后处死后解剖,肉眼观察主要脏器未见异常。由此表明,当归散在规定剂量下服用安全可靠。
对出凝血时间测定结果显示,当归散对出凝血时间并无明显影响; 而对于先兆流产动物模型却能有效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轻流血程度,推测当归散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血小板和毛细血管功能、凝血因子含量等无关。
妊娠期间,正常的宫缩可促进子宫血窦和绒毛间隙中血液循环,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在孕早期,宫缩特点表现为低强度、低频率,这种微弱的宫缩有利于安胎。而不正常的宫缩,如妊娠期过强或过频的宫缩,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刘俊玲等[4]报道,电针“三阴交”,使子宫肌电活动表现为兴奋性作用。本实验采用针灸刺激对增强子宫收缩的“下胎”作用,联合缩宫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在小鼠个体上模拟先兆流产模型,结果提示当归散的安胎作用与调节异常的子宫收缩存在相关性。
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是临床终止早期妊娠的常用方式。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水平的拮抗剂,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和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抗早孕机理主要是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使孕酮维持蜕膜发育的作用受到抑制,胚囊从蜕膜剥离。米非司酮能明显增加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前列素E1类似物,与米非司酮序贯合并使用,可用于终止停经49 天内的早期妊娠。本实验利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制备大鼠先兆流产模型,发现当归散也具有止血安胎的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与促进孕酮与受体结合或者调节子宫收缩存在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当归散的用药安全性及对先兆流产模型的止血作用。方法:用最大给药量法观察小鼠死亡和14天内的食量、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采用剪尾法和毛细玻管法观察当归散对小鼠出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两种先兆流产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当归散对阴道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当归散最大给药量(即相当于临床用量34.96倍)未致小鼠死亡,药后14天内实验小鼠食量、体质量与正常小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归散对小鼠出凝血时间未见明显影响(P﹥0.05);当归散可有效改善两种先兆流产动物模型的阴道出血症状。结论:当归散在规定剂量下服用安全可靠;其止血安胎作用机制与血小板和毛细血管、凝血因子等无关,与调节异常的子宫收缩有关。
关键词:@当归散,毒理学,小鼠,大鼠
参考文献
[1]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7.
[2]张晋峰,张玉芬,刘光珍,等.孕安冲剂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4):251-254.
[3]王晓东,赵军宁,张白嘉,等.药物致早孕大鼠子宫出血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2):182-184.
药理学实验考核改革探讨 篇9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考核方式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 (病原体) 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医学和药学的桥梁, 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是药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目前药理学的实验改革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前提的改革, 目前已取得一些成绩, 但是目前药理学实验的考核方式仍然落后, 不能有效的激励学生, 所以我们总结出一些关于药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改革方法
以前药理学的实验考核非常单一, 虽然我院的药理学技能考核分数占比一直较高, 为总成绩的30%。但是考核方式大多都是根据实验报告加期末一次技能考试, 如耳缘静脉穿刺等。学生的实验报告大多都是按照实验指导书写, 甚至互相抄写, 导致实验报告内容千篇一律, 而最后的技能考试过于单一, 且偶然性太强, 无法体现学生真实水平,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我们将实验考核重新设计, 实验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不变, 但是考核方式多样化。将实验成绩以百分制划分, 分为基本成绩、操作成绩、团队成绩、创新成绩。
1. 基本成绩占比实验成绩的20%, 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评分, 主要包括
平时的实验报告、出勤情、实验态度等传统的成绩考核方法, 并且要求在试验报告中附上原始记录, 即每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分工;原始数据的记录, 实验动物的称重、药量的计算;实验的现象的观察及相应的签名等, 原始纪录必须真实、科学, 不能随意串改。这样既能防止相互抄写实验报告, 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也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2. 操作成绩分为平时和期末两块分别占实验成绩的10%和10%, 同样也对个体进行评分。
操作的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平时的操作练习, 如药理实验仪器的操作、动物捉持、不同动物的给药方法、结果观察与记录等。期末将对操作进行一次考核, 将实验操作编号, 采用以个人为单位的形式, 通过抽签决定学生实验操作的类型, 以其当时的技能表现作为评分依据。
3. 团队成绩占实验成绩的20%,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分。
我院的药理学实验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团队成绩主要是对验证性实验进行评分。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对理论课的内容的验证, 实验较为简单,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均非常明确。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 数据处理等其他技能, 学生们检验一个已知的结果是正确的, 例如比较不同给药方式对药效的影响, 比较吗啡和罗通定的镇痛比较等, 根据实验要求所获得的结果来验证实验原理。由于验证性实验均比较简单, 实验过程相对固定, 所以将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做为考核的指标。
4. 创新成绩占实验成绩的40%, 也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分, 主要考核设计性实验。这一阶段的考试是本课程考试的最高层次, 也是占比重最高, 难度最大的考试。这种实验是以教材上的实验为基础, 通过自选、自设和自做,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创新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敢想敢问, 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及能力。考试形式为开放式, 全场师生参与, 共同评分。具体过程如下:
(1) 选题。选题主要由教师完成,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需求以及学院的实验条件给出相应的课题题目。
(2) 学生各组根据实验题目, 自选组长、分工协作, 查阅文献资料, 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条件。再此基础上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其中需要包含实验准备条件、实验步骤以及计划进度等。
(3)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 教师和实验老师协助参与,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并进行评分。
(4) 实验完成后, 各小组总结, 并进行汇报, 完成实验报告。
二、改革总结
1. 通过实验考核的改革, 有效的改变了学生的实验习惯, 以前学生都是旁观的多, 动手的少;依赖教师的多, 自己动脑的少。通过实验考核的改革以后, 学生必须动手动脑,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充分的体现了本考核的参与性。
2. 改革后的实验考核也带来的新的问题。首先对教师的理论功底和实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实验的情况。所以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 最终建立一套成熟的实验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思妤, 谷斌.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12 (2) :59.
[2]陈立书, 曲中堂.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 2012.28 (3) :457.
[3]王巧云, 石乐鸣, 徐理华, 等.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4.3 (4) :33.
[4]徐济良, 邵政一.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1999, 17 (2) :112.
艾纳香油药理学作用评价 篇10
1 材料
1.1 试验药物
艾油,由某公司提供(临用时根据所需浓度按1∶1比例将艾油和吐温-80于涡旋器上充分混匀、乳化,再加入纯化水,形成均匀的乳化液);地塞米松,购自江西鑫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阿司匹林,购自山西天源制药有限公司。
1.2 试验动物
雌雄昆明小鼠(SPF级),许可证号为SCXK(渝)2007-0003,购自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对动物的处理方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颁发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1.3 试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13565)、大肠杆菌(ATCC25922),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方法
2.1 艾油口服的急性毒性试验
经过多次预试验,初步确定艾油100%致死量为7 g/kg,致死量为3 g/kg。根据急性毒性试验要求[8],剂距设为0.75。昆明小鼠50只,体重为(20±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给药浓度依次为0,3.00,4.00,5.33和7.11 g/kg。试验前6 h禁食不禁水,小鼠灌胃给药,每20 g体重0.5 m L,其中0 g/kg浓度组灌胃等体积的24%吐温-80溶液(V/V)。各浓度组在给药后,分别于0.5 h、1.0 h、3.0 h、6.0 h、12.0 h、24.0 h、48.0 h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对死亡小鼠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并检查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器官病变情况;未死亡小鼠连续观察14 d后处死,大体解剖小鼠,检查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器官病变情况。统计各组小鼠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lg LD50=Xk-i(∑p-0.5),式中Xk为最高反应组剂量的对数,i为组间距,p为各组动物的死亡率。
2.2 艾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昆明小鼠60只,体重为(20±2)g,随机分成6组,即生理盐水组、吐温-80溶剂(1.2 g/kg)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物,0.015 g/kg)组、艾油低剂量(0.3 g/kg)组、艾油中剂量(0.6 g/kg)组、艾油高剂量(1.2 g/kg)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小鼠灌胃给药,每20 g体重0.3 m L,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在小鼠右耳涂30μL二甲苯致炎。末次给药1 h后,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沿耳廓基部剪下两耳,用直径9 mm打孔器在左右耳同一部位打下圆形耳片[8],计算耳廓肿胀度及抑制率。耳廓肿胀抑制率(%)=(生理盐水组平均肿胀率-试验组平均肿胀率)/生理盐水组平均肿胀率×100%。
2.3 艾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8]
昆明小鼠60只,体重(20±2)g,随机分成6组,即生理盐水(15 m L/kg)组,吐温-80溶剂(1.2 g/kg)组,阿司匹林(阳性药物,200 mg/kg)组、艾油低剂量(0.3 g/kg)组、艾油中剂量(0.6 g/kg)组、艾油高剂量(1.2 g/kg)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小鼠灌胃给药,每20 g体重0.3 m L,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小鼠腹腔注射0.6%的冰醋酸0.25 m L,记录小鼠在15 min内的扭体次数。扭体反应抑制率(%)=(生理盐水组平均扭体次数-给药组平均扭体次数)/生理盐水组平均扭体次数×100%。
2.4 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本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8]。取加塞无菌试管11支,依次编号为1~11号,试管1作为阳性对照(加菌液不加中药),试管2作为阴性对照(加中药不加菌液),试管3~11内艾油的终浓度分别为10,7,5,3.5,2.5,1.75,1.25,0.875,0.625μL/m L。各组试管置37℃培养箱中培养24 h,观察并记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絮状沉淀的管则为有细菌生长,无絮状沉淀的管为细菌生长受抑制管,以肉眼观察无絮状沉淀管的最低药物浓度作为该药的MIC,重复3次,取平均数。以上无细菌生长管中各取0.1 m L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 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在普通琼脂平板中,生长菌落数小于5个菌落的药液浓度即为MBC。
2.5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7.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多组间平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与分析
3.1 艾油口服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经口灌胃给药后,活动增强,出现短暂的兴奋状态,30~60 min后,小鼠陆续进入抑制状态,出现腹式呼吸,而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进入抑制状态的时间越短;最高剂量组在12小时出现死亡,其他各试验组也在48 h内陆续出现死亡情况,具体死亡情况见表1。
48 h后,未死亡的小鼠陆续恢复正常。死亡小鼠经解剖,心、肝、脾、肺、肾等器官未出现肉眼可见的异常病变。通过公式计算可得,艾油的LD50为5.179 g/kg,LD50的95%可信限范围为4.497~5.965 g/kg,表明艾油口服毒性较小。
3.2 艾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结果见表2。
注:1.—表示未计算抑制率;2.同列数据肩标大小写字母均不相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大写字母相同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完全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2可见: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吐温-80溶剂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塞米松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肿胀抑制率为40.67%;艾油高剂量组也能极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肿胀抑制率可达55.42%;艾油中剂量组有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说明艾油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3.3 艾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结果见表3。
注:1.—表示未计算抑制率;2.同列数据肩标大小写字母均不相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大写字母相同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完全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3可见: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吐温-80溶剂组小鼠扭体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和艾油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艾油对疼痛抑制率最高可达84.03%,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艾油镇痛效果明显。
3.4 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艾油对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μL/m L,MBC为2.50μL/m L;艾油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75μL/m L,MBC为3.50μL/m L。说明艾油抗菌效果明显,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比大肠杆菌强。
4 讨论
艾油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交感神经等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临床以艾油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如咽立爽滴丸、银丹脑心通软胶囊、心胃止痛胶囊、金喉剑喷雾剂、银冰消痤酊、复方一支黄花喷雾剂等主要以外用和内服为主[6]。本研究将艾油用吐温-80乳化制成乳化剂,采用灌服给药途径探讨艾油的急性毒性大小和内服给药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抗炎、镇痛试验给药剂量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结果表明,艾油的LD50为5.179 g/kg,根据毒性大小的判定[8],艾油可以用于口服给药,且安全、毒性小,与王丹等[9]报道一致。
笔者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来探索艾油是否具有抗炎的作用,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艾油低、中、高剂量组耳廓肿胀度均小于生理盐水组,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说明艾油可能是艾纳香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张均田等[8]研究结果表明二甲苯至小鼠耳廓肿胀炎症主要是由于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的,艾油的抗炎机理有可能与抑制血管通透性有关;但艾油抗炎机制与其他炎症介质是否有关,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是通过化学药物刺激造成小鼠腹腔的急性炎症反应,是筛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一种敏感的方法[10]。本试验结果表明,艾油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具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黔产艾油主要成分为L-龙脑、樟脑、B-石竹烯、桉叶油醇、古芸烯、芳樟醇等[11,12]。左旋龙脑是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镇痛作用[7],其他成分是否发挥了镇痛作用还有待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证明。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本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了艾油对这两种病菌的抑杀作用。结果表明,1.25μL/m L的艾油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2.50μL/m L的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菌的效果;同时1.75μL/m L的艾油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3.50μL/m L的艾油对大肠杆菌具有杀菌的效果。这与常见的中药材挥发油作用相当[13,14],开发应用前景广大。
浅谈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篇11
【摘 要】护理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学好护理药理学对于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校护理药理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改革的措施和成效,探讨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护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作用机制及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的一门桥梁学科。学习好护理药理学可以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合理使用药物,掌握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观察药物疗效及防治不良反应,给患者家属及陪护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和用药咨询。本文结合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简要阐述改革的措施和成效,探讨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1.提升教师临床实践技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药物和药理学理论不断问世,其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学习难度。作为药理学教师,应实时关注药理学的前言研究,关注疾病及临床研究的现状,把新信息、新成果、新进展引入课堂,将一些临床中正在使用而教材没有的新药介绍给学生,弥补教材的不足,将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的用药思路、药物最新的临床使用情况等内容带到课堂,丰富课堂内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我校教师每五年会到临床轮训一次,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内容,给课堂带来新的血液,提高课堂魅力。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主动积极学习,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学中应摒弃传统“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及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在讲到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时,可以抛出问题科学最大奖项的创始人是谁,学生会想到诺贝尔。诺贝尔是炸药的发明者,而炸药的原料是硝酸甘油,诺贝尔本人也是死于心绞痛,但是拒绝服用硝酸甘油,插入这个小话题,会增强学生对硝酸甘油的印象,也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在课堂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
2.1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参与度
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师以临床案例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借助蓝墨云班课、用药助手、padlet、等信息化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展示,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一次镇静催眠药物的教学,课前教师在自主学习平台——蓝墨云班课上发放课件和预习检测题,学生可以在手机APP上登陆学习,班课也会即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经验值排名并给出具体的分析图。然后根据预习检测题的结果,分析定位出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薄弱区。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检测反馈的知识薄弱区,在课堂上设置临床案例、问题,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针对不同病症,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在使用上有何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药物的剂量和病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组织学生做实验自主探究,小鼠在地西泮不同剂量下的反应,上传至padlet。各组实验完毕,组织学生观看上传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对视频内容展开讨论互动,接着学生分组通过蓝墨云班课即时提交问题的答案,班课系统结果分析显示,三个小组均掌握了知识要点,顺利完成目标!
通过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的展开以临床案例为主线,理实一体化,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全方位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2.2运用微课因材施教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难理解、难记忆、容量大是其学科的主要特点。任课老师均有内容多而课时少的感受。常常有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不仅造成教师讲的多,学生得到少;而且内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的印象不清,结果事倍功半。随着新型教学技术的介入,我校开展微课教学技术,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短小、趣味的小视频,不仅可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自主学习,对于课堂上无法完全了解重难点的学生更是起到私人教师的作用。
例如高血压一线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作用特点等是降血压药物章节的重点内容,我们运用微课视频录制,将该内容形成小视频,视频中运用四个动画人物,生动风趣的自述模式,代表了一线降压药物的四个类别: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钙离子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微课小视频时长6分钟左右,是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力集中的可控时间内,对于不了解的地方,学生可暂停、反复自主的学习。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3.加强学生实践运用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如常用药物由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找该药资料,然后办宣传栏,或者做街头宣传,加深加宽学生理论课内容,对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入学生QQ群。教师对药物有什么新的认识,对网络上药物事件的看法,可以与学生共享,学生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发现也可与教师探讨,共同学习药学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还会经常将家人的一些用药问题拿出来跟老师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药物的理解与记忆。学校还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去医院、药房见习,对一些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进行调研。让学生对今后实际工作有一定认识,同时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带着一个目标更刻苦地学习。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申请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参与进来,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创新思维、团队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优良品格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的改革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要求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传统的偏重灌输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医药学事业的发展,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与改革,提高教师自身水平、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才能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结合和统一,才能培育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桂华.浅谈药理学教学改革 [J]. 中国药房,2011,22
[2]马行,谷淑玲,夏安周,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药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12(26):57.
[3]李娟,朱深银,邱峰,等.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药房,2012,23(4):379.
[4]张力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 16) : 202 - 203.
[5]粟俞程,张跃文,张宾.导入式教学法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12) : 75- 76.
结合临床教好《药理学》 篇12
1、加强学习,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位优秀的药理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同时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比较全面的、系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才能把课讲深、讲透、讲明白,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催产素的应用时, 如果老师有产房工作的经历, 熟知孕妇的生产过程及催产素使用的对象和注意事项, 讲解起来得心应手、收放自如、生动形象, 教学效果好。如果老师缺少临床实践及用药经验, 课堂上照本宣科, 没有实例支撑, 就是纸上谈兵, 照葫芦画瓢, 枯燥无味, 学生又如何感兴趣呢?卫校基础课的老师与临床脱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是教学任务重, 二是没有附属医院, 三是工作时间长了, 产生了惰性, 四是大部分基础课老师没有医生从业资格证, 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把定期到临床进修学习作为一种常规制度来执行, 做到有计划、抓落实、看效果, 尤其是新到学校任教的年轻老师, 他们刚离开学校, 没有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从学校直接到学校, 缺乏临床经验, 很有必要到医院进修学习, 而年资较高的老师可到临床做短期的研修, 掌握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用药原则;了解新药信息、近期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收集典型的案例;了解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要求等, 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 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相互渗透, 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
目前, 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教学资源丰富, 实验设备齐全, 但学科界线划分比较明显, 资源共享不够, 学科间交叉联系甚少。现代医学快速发展, 医护人员的知识需要全面和系统, 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教学一定有改革和创新, 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 淡化学科意识, 促进知识融合与渗透, 加强知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达到资源共享呢?首先, 学校要重视营造学习氛围, 教务部门定期召开学术交流和教学心得座谈会, 促进各学科老师联系和交流, 通报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 达到开阔视野、弥补不足、丰富教学内涵的目的。其次, 在校园网上建立交流平台, 各学科把教案、课件、实验视频、练习题、案例分析、教研教改的活动资料等放在校园网上, 供大家学习和使用, 达到资源共享、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目的。第三, 近年来, 学校建立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病房、模拟药房、ICU病房等, 购置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外科多技能训练模型、胸腹部检查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教学系统、网络版急救人系统、高级分娩模型和母子急救模型等, 这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应提前向学生开放, 增加感性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例如, 当同学们通过高级分娩模型了解孕妇分娩机制后, 在学习催产素应用时, 对宫口开全、产道异常等概念就不会陌生, 能很好理解和掌握药理知识, 学习不再枯燥。第四, 开展第二课堂, 临床科室经常组织专题讲座, 介绍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谈谈当今用人单位对医学生的要求和期望, 帮助同学们明确努力奋斗的目标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学科间的交流, 促进知识相互渗透, 有利于药理的课堂教学。
3、案例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 教师“满堂灌”, 唯恐知识讲得不够多、不够全、不够深, 滔滔不绝地想要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 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药理课堂,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 主动参与学习,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并缩短与临床的距离, 弥补临床知识的不足。在案例讨论中掌握药理知识, 从而, 降低学习难度, 减轻畏难情绪, 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多次在同一个班, 对同一个教学内容, 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课后,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 案例教学法更受学生的喜爱, 希望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药理学》教学内容的需要, 针对性选择一些典型案例用于教学, 例如, 在学习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救药之前, 老师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发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在这个病例中, 患者有哪些中毒的表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药是通过什么机理来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希望运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理论来阐述。为了寻找正确答案, 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 认真思考, 相互探讨,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 请同学汇报讨论的答案及存在的疑惑, 老师则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 调整教学的深度及进度, 做到有的放矢, 因人施教, 学生则因有了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就能顺着老师的教学思路, 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主动性增加了, 自信心增强了, 学习能力提高了, 学习压力减轻了, 较好掌握学习内容。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须经常参加临床实践, 重视案例收集, 或编写案例, 丰富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水平。
4、网络资源, 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医学知识快速发展与日益更新都能在网络上体现。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知识更新快, 同时, 我们的学生年轻, 好奇心重, 接受新生事物快, 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普遍较高, 老师要抓住这些特点,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为教学服务。首先, 老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 设置疾病治疗专题, 请学生上网检索相关文献, 收集资料, 做好记录, 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例如, 讲授强心苷之前, 让学生上网检索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 加深对药物的理解与把握。其次,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好的医学网站提供给学生, 利用网络上的医学知识、案例分析、优秀课件、教学视频、期刊文章、药理习题、新药开发等资源, 进行自学, 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第三, 师生之间建立网络交流平台, 如通过QQ或发邮件, 老师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或问题, 但有些问题是老师不能立刻回答的, 如有位同学在交流时提到:目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有哪些?这个问题专科性很强, 老师一时解答不上来, 为寻找满意答案, 老师必须查阅资料、咨询肿瘤专家等, 通过各种途径来解答学生的问题, 在这师生交流的过程中, 促进老师的学习和提高, 达到“教学相长”目的。
5、强化培训, 为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从学生实习情况调查中发现, 有一部分学生对《药理学》知识掌握不好, 存在一些问题, 如发错药、打错针、剂量不对、药名不清、疗效不会观察、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实习前, 强化《药理学》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多年以来, 学校按教学规律办事, 当一门课程结束后, 不再安排时间重复学习, 这个教学规律要适当改革, 一些课程可以重新调整与安排, 如学生实习之前, 进行短期药理强化学习, 此时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的理论知识,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掌握更准确、更透彻、更巩固, 把教学向前推进一大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实习同学反映药理强化学习对他们帮助很大, 有了充分准备, 自信心增强了, 业务能力提高了, 得到患者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强化学习不是将《药理学》全盘照搬、重来一遍, 而是根据专业不同, 有所侧重, 有所选择。以护理专业为例, 护士既是用药的实施者, 又用药的监护者, 需要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做到客观评价药物疗效, 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避免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以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药物。所以, 护理专业的学生特别强调: (1) 正确使用药物:掌握药物剂量、给药方法和途径、药物配伍禁忌等, 牢记“三查、七对”。 (2) 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诊断, 明确医生治疗方案及用药目的, 掌握所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用药的注意事项, 仔细观察药物的疗效, 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 (3) 提高执行医嘱的能力:护士执行医嘱应主动和积极, 了解患者病情与所用药物是否相符合, 用药的剂量、浓度、方法、途径等是否正确, 药物联合使用是否合理等, 如果存在用药疑问, 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和交流, 切不可盲目执行, 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4) 用药咨询工作: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接触是最直接, 最频繁, 要充分利用这种“零距离”优势, 开展合理用药的咨询工作。介绍药品有效期的识别、药品购买及存贮、药物联合使用、药物使用的方法、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要盲目使用新或特效药、慎用广告药品等, 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摘要:《药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内容繁多、抽象难懂, 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 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 为学生铺垫一些临床知识, 将临床知识融入课堂, 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知识,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