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

2024-10-05

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精选10篇)

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 篇1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既是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也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同时也是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因此在中医药的教育与研究中有着突出地位。

自现代意义上的中药药理学形成伊始,借助不断更新的现代医学研究手段,中药药理学得到极其快速的发展,这也凸显了本门学科注重实践的学科特点。中药药理学科研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是如此接近,以至于课堂的教材不断地更新,仍赶不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因此,必须强化科研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握前沿,训练创新性的思维。突出科研实践的教学活动是本课程在中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由于中药药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设计思路,分述如下:

1 激发兴趣

中药药理学是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学习中药药理学的主体是大学高年级学生,而在学习本门学科之前,需要具备许多中西医基础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化学以及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一旦学生出现知识脱节,则本课程内容可能会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不断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而要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建立很好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中药药理学课程充满了有趣的命题,适当地提出这些命题,将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内容来源于教师对于学术前沿的把握以及自身科研实践活动。在讲解总论部分时,涉及许多传统命题的现代阐述,如五行理论与网络调控,一个是古老而不易被人理解的理论,一个是现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命题。中药药理学研究能够提供许多古老问题的答案,这对于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要让学生注意到,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实践的手段加以解决的,这样可以把学生进行实践的兴趣很好地调动起来。

2 带着问题教学

作为近几十年才形成的新兴学科,中药药理学处于一种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其研究的日趋深入,争议和分歧不断凸显出来。它的理论体系集中、西医基础理论于一身,建立在药理及临床研究的基础之上,过去的成就及正在研究的热点较多,待思考、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更多。在课堂上如何向学生阐述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中药药理任课教师。针对中药药理学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探索式的讲解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试图与学生在针对问题时共同探索知识,一步步深入探究,而非传统的灌输知识。如讲解三七的功效时,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然而,药物在特定条件下其作用是唯一的,而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现出的作用。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回答在何种条件下产生什么特定的作用。即使现在仍不清楚,也是将来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讲解时加入三七的研究实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案例中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基本规律、原则,从而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2]。因此,这种讲解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脉络,便于掌握中药药理的知识点。应当认清,中药药理学科研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越来越近。将科学问题带入课堂,有助于中药药理教学的顺利展开,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3 转变讲解方式

中药药理学教材的编写是按中药、方剂传统功效划分章节的,每一个单味药或方剂的作用又都很广泛,知识点繁多。同时,各单味药或方剂常常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如抗感染、镇痛、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并且相同的研究方法也会在不同的章节反复出现。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解下来,会导致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同时适时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方法[3],将教材中药物的某些作用作为问题提出,让学生利用课余实践通过查阅原始资料,学习、体会研究的过程,并在课堂中安排讨论。通过互动式讨论,学生们互相学习;针对提出的问题,教师的积极引导、解答又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这对可深入理解中药药理学理论较有益,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课时安排上重视总论,提纲挈领,注重机制,同时强调传统功效,并突出每味药的特点等原则,避免讲解内容的单调重复。

4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紧密联系

中药药理学实验是中药药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4]。在课堂讲解时应注意与实验教学配合,将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引入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知识发现的乐趣。在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教学过程前,掌握每一实验的研究背景是十分重要的。实验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通过这些实验能否回答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前提出诸多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实践环节。中药药理实验的完成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许多实验需要反复练习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我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以便掌握好各种实验技能。同时指导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训练与科研思维训练并举。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推荐相关参考书、自学材料及期刊杂志,阅读大量文献,组织讨论优秀文献的实验设计思想,同时写出学习体会及自己的研究设计[5],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实验方案,以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实验,并以科技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中药药理作用特点的理解[6]。

5 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课时是有限的,除了课内的教学之外,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增加学生接触前沿、接触科学研究的机会。如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回顾中药药理研究中的诸多历史。通过组织热点问题研讨会,如中药毒性的研讨会,帮助学生理解中药毒性产生的条件及有毒中药的使用;组织专家座谈;本科生导师制等形式可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发挥科研型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长;课外组织学生参与到各位老师与本学科有关的课题研究中,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了解;通过实验室的开放以及学生课题的设立,让学生自由地组织科研活动;同时,安排学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及药剂科室的见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中药药理作用的理解。

采用科研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科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未来科学研究的竞争是创新性的竞争,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我们将在教学活动中继续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李清,王鑫国,刘姣,等.中药专业中药药理课程改革思路[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238-239.

[2]陈忻,赵晖,许利平,等.中药药理课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药学教育,2005,21(1):36-38.

[3]谭安雄.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8):203-204.

[4]赵晖,穆阳,邹海艳.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0):278-280.

[5]梁涛,周玲玲.“设计性”中药药理实验教学的初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82.

[6]杨超燕,唐春萍,郭丽冰.中药药理学开放性实验成效调查的分析及总结[J].中医药导报,2008,14(1):101-102.

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 篇2

关键词:多元化;互动式;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结合目前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成果,介绍中药药作用产生的机制及其物质基础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理学是连接现代医药学与传统医药学的纽带,它是用现代语言科学阐释传统经典的中医药基本理论,并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证明药效产生的机制,它承担着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艰巨任务。由于该学科涉及到的中医藥理论多、杂且深,要想在课堂上全面细致地向学生讲授其内容会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学生知识获取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探索一种新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尤为重要。近年来,互动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到一些学科中,并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传统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法(PBL)、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等。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资源优化与共享等教学手段的实现,极大限度地调节了教学气氛,促进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非认知品质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因此,制定具有自身特色、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多元化互动式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不但易于实施,还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推广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

1.传统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课下反应“吃不透” 传统的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学生是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动者、传授者,教师往往只专注于照本宣科、按照大纲要求去解释那些已被发现的、被证实的知识点。学生主要的任务是被动地对各种间接经验(如概念、原理)的机械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进而通过考试获得分数。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够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智力、思维和创造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1.2教学内容不能紧密联系实践 传统中药药理学单向的教学模式的直接后果是书本知识被认为是完全的、绝对的、终极的和不可逾越的。学生不能直观地体会到经典理论的现实应用,课堂教学进而变得机械、僵化,导致学生离开学校后不能将课堂上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使教育最终远离实践教学。

2.多元化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是基于多元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也应该走上讲台,平等地和教师进行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使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得到更多的关注,改变其从属地位的现象。简而言之,多元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角色转换成知识传授的参与者和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安排制定培养方案时为学生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体系。多元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最终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把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思维的创造力等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竞争关系,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平等协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的品质。

3.多元化互动式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传统教学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为中心,课堂传授学生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讲解,学生记笔记。通过提问与讲解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3.2PBL教学法 先把学生分组,每组7人,并设1名组长。教师在每一章节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开放式问题。教师只是课堂的引路人,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起到的是启发、鼓励、监督和协调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检索文献的能力。

3.3互动式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将实践与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思维能力。

3.4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成员间就某一具体案例进行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5多媒体的应用 中药药理学的理论性很强,一些概念和基本理论抽象、难懂,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药物配伍和毒性反应时,可以通过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相须、相反及相恶等含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多元化互动式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正确把握时机。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各章节每个环节中的教与学。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掌握互动技巧,提高互动效率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如中医学基础理论要采用传统式教学方式进行讲解,病例分析多采用PBL及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教师组织设立基本的事实场景,引导并启发学生根据所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基本的操作技能对问题、情景进行感悟和理解,使学生灵活运用书本上的知识点,深刻理解其内涵,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解决问题提供平台。

4.2角色多样化 由于低年级的大学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学术训练,致使学生提问的水平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要求在相关基础理论的课程讲授中,不仅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回答;还可以学生之间互问互答。

4.3教学效果的评价 多元化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评价最终教学效果时,要注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发展性评估为导向,注重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并完善互动式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试卷成绩及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5.结语

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 篇3

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种功能 ( 包括病原体) 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桥梁性和可探索性, 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其中, 不仅可以使学生把以往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还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多种能力。我院自2007年在本科中药药理教学中逐步尝试PBL教学法, 并根据国际上对PBL教学经验的文献介绍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PBL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教学中的应用。现将以往实践与研究经验介绍如下:

1、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 因材施教, 逐步引导

在中药药理教学中, 实施PBL教学法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以往所学的相关科目及学生的掌握情况, 理清学生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 分析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其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给予一些启发式和引导式提问。根据以往的经验, 一开始学生们常常摸不着头脑, 面对问题无从下手, 缺乏将以往知识运用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 教师可以先做示范, 将学生以往所学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引导学生的思路, 层层剥茧式地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 很多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以往知识掌握不足, 觉得光靠死记硬背只能拿好成绩, 却无法真正掌握运用。教师要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重新翻阅旧课本, 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巩固和运用以往的知识。

2、利用中药药理学科特点, 激发思考, 鼓励创新

中药药理学与许多具有成熟理论的学科不同, 它本身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发现该学科中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因此我们利用中药药理学这一特点, 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重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起初由于学生多年的学习习惯, 思维模式固定僵化, 不会想不敢想更不敢说。此时, 教师选取几味拓展性强的中药, 提出问题。如: 根据熟地黄的传统功效和主治, 你认为除了课本上列出的药理作用外, 还可能有哪些药理作用? 你认为它可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激发思考, 鼓励创新。在学生开始接受并配合教师尝试着回答问题以后, 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慢慢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渐渐学会在以往所学知识中找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在该过程中: 往往最先主动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是成绩中游及中下游的学生, 在随后逐步要求联系已学知识支持自己论点后, 成绩好的学生才表现出基础知识扎实的优势。过后, 有的学生开始主动恶补基础, 有的学生也开始跳出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 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3、建立独特的 PBL 教学模式, 授之以渔, 拓展能力

文献上的PBL教学模式大多是: 教师课前提出问题; 学生查找资料; 分组讨论; 课堂交流; 学生总结归纳; 教师进一步分析总结。我们立足PBL教学模式, 结合中药药理学科的特点, 在前期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特色的PBL教学模式: 教师选出几味中药, 或几种证候, 或几种疾病; 学生先进行拓展性讨论, 逐步形成自己的论点; 课后学生查找资料, 寻找支持自己论点论据, 或是推翻别人论点论据; 分组讨论; 课堂交流与辩论; 学生总结归纳; 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后上讲台讲述;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总结, 共同提高。该部分为分组式完成, 所以学生在此过程中还锻炼了团队合作与分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对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及相关学科内容灵活的运用。通过多年的实践, 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起开放型的学习模式,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而且拓展了学生从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到表达观点, 综合总结过程中所需要的多项能力。

4、给予学生努力的充分肯定, 纳入考核, 巩固成果

学生总是关心考试成绩。因此将PBL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纳入总评考试成绩。我们以往将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成绩用于前期引导性培训; 由于学生习惯了听教师讲, 而不善于主动想, 更缺乏勇气去大胆说, 因此用该部分成绩用于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及对已学知识的运用。第二部分PBL模式下的评估; 由于该部分为分组完成, 将各小组的综合表现公开讨论, 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排序并打分, 再根据各个学生在小组工作中的贡献将分数分给学生, 这样既能促进团队合作, 又减少了滥竽充数。第三部分考试, 在试卷中设置开放性题目, 客观考核学生在PBL教学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5、小结

多年的实践与研究结果显示: 根据中药药理的学科特点, 运用循序渐进的PBL教学法, 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知识中心型”向“能力中心型”发展, 帮助学生建立开放型的学习模式, 这与我国当前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校教育改革思路相吻合。

摘要:目的:在本科中药药理教学中实践PBL教学法,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方法:根据PBL教学法相关文献介绍的方法和经验, 结合中药药理开放型的学科特点, 在教学中实践和研究适合本科中药药理学的教学PBL教学方法。结果:经过八年的实践和不断改进, 学生对中药药理学PBL教学模式认同度很高, 认为自己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能力的提升。结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本科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科,实践,循序渐进,PBL教学法

参考文献

[1]Mansur DI, Kayastha SR, Makaju R, Dongol M.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Kathmandu Univ Med J (KUMJ) .2012;10:78-82.

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 篇4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创新

作者简介:连佳芳(1977-),女,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讲师,医学硕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已成为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药理学是一门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如何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于药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指在原有的知识、技术和技巧等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突破,体现在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发挥创造力,不断地突破过时的观念、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发展、开拓和创造。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敢于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提问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和创新的萌芽。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应为学生提供各种接近实际的情景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学会发现、善于创新。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参与意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开放课堂,让学生放开自由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探索和获取;打破讲台界限,尝试让教师走下讲台,学生走上讲台,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行查阅文献,组织讲课内容,制作幻灯片,使他们不仅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打破课桌界限,适时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围绕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专题进行讨论交流,或围绕课堂学习目标自学,然后展开讨论,既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打破理论课和实验课界限,用理论课知识指导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进一步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二、培养创新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仅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点石成金的实际创新能力。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创新。

1.加强实验教学,锻炼实践能力。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验课必不可少。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上课时教师先将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依次为学生讲解和示范,学生只要能机械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就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其结果是学生无需动脑,只需照搬,学习处于被动局面,丝毫没有对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先由教师提出实验目的,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师生共同讨论其可行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努力营造一种创新的环境气氛;或根据课堂教学中所讲授药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改进现有的实验方法,使实验课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辟第二课堂,进行课外科研活动。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带领学生去附近医院参观见习,通过对病人用药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调查某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此外,开展药物知识的竞赛、专题讲座,创办药理学学习园地,介绍药理学发展史、用药小常识、医学科普文章等也可以极大地丰富药理学第二课堂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改革考试模式,培养质疑能力。

本科中药药理学教学难点与改革 篇5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教学难点,操作技能

中药药理学是中医药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 它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既离不开中医药理论, 也离不开现代医学基础知识, 因此, 可以说本学科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最具发展潜力的结合。学好中药药理学, 不但可以阐明中药药效作用的机理和物质基础,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而且对促进中药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博的学科, 涉及内容较多,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经常感到该课程信息量大, 难以理解和记忆, 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本教研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针对该课程常见的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采取相应措施,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药理作用广泛而复杂, 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西药差别很大, 西药多为纯度较高的单体, 药理作用相对简单;而中药成分复杂, 药理作用十分广泛, 几乎每味中药都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附子, 就有强心、抗休克、抗心律失常、耐寒、抗缺氧、镇痛、镇静等药效。这使得中药药理学信息量骤然增大, 学生难以记忆。针对这一难点, 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1 将其他学科知识引入课堂, 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性较强的学科, 与很多学科关系密切。在教学中, 教师将其他学科知识引入课堂, 帮助学生适当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1],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作用机制, 从死记硬背转化为理解性记忆。

如中药化学研究的是中药的有效成分, 而有效成分就是药物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在讲授药理作用的同时介绍有效成分, 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如麻黄的药效中, 平喘的有效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利尿的有效成分为D-伪麻黄碱;发汗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麻黄碱、L-麻黄碱等。再如中药炮制学, 炮制后会引起中药成分的改变, 也会使药物作用改变。如生大黄炮制成熟大黄, 结合型蒽醌甙的含量减少, 而鞣质却未受到影响, 从而使大黄的药效发生改变;熟大黄泻下作用减弱, 止血效果增强;生地炮制成熟地, 单糖含量升高, 更具补益作用。

除了引入中医药理论知识外, 还可以联系现代医学理论知识, 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 它们是理解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的基础。由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知识, 因此适当复习显得尤为必要。如在讲授补虚药健体补虚作用时, 要相应地复习免疫学有关知识;讲授利水渗湿药作用机理时, 要补充泌尿系统的生理学知识;讲授活血化瘀药作用机理时, 要增加血液流变学知识等。

1.2 联系药理学知识, 加强联想记忆

虽然中药的药理作用较复杂, 但某些药理作用和西药的药理作用却十分相似, 有的甚至相同。因此, 我们可以以西药的药效及作用机理为例, 讲授中药药理。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药理学知识, 又以联想的方式加强了他们对中药药理的记忆。

如麻黄的平喘功效, 其机理为麻黄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增加环磷酸腺苷含量, 扩张支气管, 此机制与氨茶碱平喘的作用机理相似;大黄抗炎的作用机理与阿司匹林相似, 都抑制环氧化酶, 使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少;而芒硝主要含有硫酸钠, 它可以升高肠道渗透压, 刺激肠壁, 使肠蠕动加快而致泻, 这和西药的硫酸镁、硫酸钙的致泻机理相似。

此外, 对于作用明确的药效及药理机制, 我们可用药理学作用机制的表现方式将其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理清学生思路, 使他们便于记忆。如麻黄强心、升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可表述为“心肌β1受体→正性肌力、频率→血压↑;血管平滑肌α1受体→血管收缩→血压↑”。

1.3 归纳总结, 前后联系, 强化记忆

现行教材内容的顺序按中药的传统功效编排, 这种编排方法对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利。传统功效相似的药物往往具有相同的功效。将药物的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起来,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例如补气药一般归脾胃经, 有健脾补气作用, 这些药物往往作用于消化系统, 如调节胃肠功能、抗溃疡等, 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药物。而补血药往往能够促进造血、增强人体免疫力, 如当归、熟地、何首乌等。理气药主要针对平滑肌起作用, 包括胃肠道、支气管、子宫及心血管平滑肌等, 如枳实、陈皮、青皮、木香都对胃肠道平滑肌起作用, 而枳实还能对子宫、心血管起作用, 陈皮、青皮、木香还能对支气管平滑肌起作用。

2 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实践性及应用性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实验操作技能。然而在实验课课时有限的情况下, 学生实验操作很难达到熟练、规范。对此, 我们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 双管齐下, 既介绍实验方法、实验手段, 又督促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大大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2.1 介绍现代药理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础, 但教材[2]对这部分内容的介绍较少, 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常用实验方法,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每章节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相似的, 所以在讲解每章节概述时简要介绍常用实验方法。

如第五章解表药,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镇痛、镇静、抗炎、调节免疫等。教师可以简略介绍这些实验方法, 如镇痛实验常用的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以及用伤寒杆菌、内毒素、酵母菌、2, 4-二硝基苯酚致发热的造模方法等。授课时将实验动物、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等一并介绍, 使学生对实验有大体的认识, 既增加了学习兴趣, 又使学生容易理解教材中的实验结果。

2.2 介绍先进实验仪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仪器越来越先进, 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精确度。然而, 面对实验室的各种仪器, 学生却显得十分茫然, 不知从何下手。

教师可以在授课的同时, 适当介绍这些先进仪器。如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它可以把分析过程中的取样、检测、结果计算、显示以及清洗等步骤自动化, 完全模拟并代替手工操作;多导生理记录仪不但可以通过计算机存储信号数据, 还可以同时记录心电、脑电、肌电、血压、体温、呼吸等指标;就连常用的离心机, 也有高速离心机、冷冻离心机、超大容量离心机及血液毛细管离心机等区别, 使得离心机的特点更突出, 功能更强大, 使用更方便。

2.3 重视基本实验技能操作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常常需要用到动物, 因此, 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如动物的捉持、注射 (皮下、腹腔、尾静脉等) 、采血 (眼眶、腹主动脉、心脏等) 、灌胃、结扎、缝合及处死动物等, 要求学生熟练操作。但是一部分学生由于害怕动物, 尤其是大鼠, 他们不敢动手操作, 实验时不能主动参与。

基于以上问题, 我们要求“操作熟练, 动作规范”。教师一方面做标准示范,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操作。如果有少数学生仍不能完成, 则要手把手指导, 直到其掌握为止。

3 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提高科研素质

对于本科生的培养, 不应局限于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操作层面上, 而应培养其科研意识, 提高其科研素质。对此, 我们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逐步深入, 具体做法如下。

3.1 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研究新进展

从20世纪20年代陈克恢发现麻黄碱的拟肾上腺素活性至今,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到百年的时间, 但是其发展却相当迅速。尤其是近10年来, 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 新进展、新成果不断涌现, 与之相反的则是现行教材内容的相对滞后。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教师授课时可适当介绍一些现代研究新进展, 帮助学生拓宽科研思路。

如以前研究更多的是中药麻黄的生物碱在平喘、抗炎等方面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学者开始关注麻黄多糖, 比如其在降糖方面的作用等。

3.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撰写文献综述, 不但可以培养其检索文献、归纳总结及科研写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其科研洞察能力, 关注研究热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某个方向, 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 自行检索文献, 缩小课题范围, 归纳总结, 撰写文献综述, 供全班学生学习、交流。

专题讨论课也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一种方法。教师根据目前中药药理研究的热点或难点确定题目, 如“血清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制约中药药理研究发展的瓶颈”等, 让学生积极思考, 寻找答案, 在讨论课上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提出质疑。

3.3 利用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开放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一种较好的方式。以往的实验课, 往往是教师设定好实验步骤,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即可。这样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而开放性实验则不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起主导作用, 教师起指导作用。开放性实验可以让学生熟悉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3]。

实验前, 先由教师选定实验题目, 由学生自行分组, 查阅文献, 设计实验, 并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写成实验报告上交教师;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 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完成后,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由于学生参与了从实验设计到获得实验结果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由此提升了科研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 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科研能力, 又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宁娜, 何晓山, 李秀芳, 等.多途径提高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 6 (31) :68~69.

[2]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篇6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改革中药药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修订完善实验教材、以学生为主导的设计型实验、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新思路与方法引入实验教学, 是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中药药理学是在药理学及生理学后开设的一门理论课程, 是中药学与药理学的桥梁科学, 是中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对该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 更不同于毕业实践, 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 以教师指导为辅, 学生动手为主的现场实践课。要使学生处理好知识与实际能力的“转换”关系, 实验教学则是“转换”的桥梁。深厚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以加深和巩固。中药药理学实验是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学习环节。因此在实验教学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实验教学各环节

目前中药药理学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授式教育”, 这种教学方式, 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播倾向,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 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忽视, 学习的学习主动性易被压抑。中药药理学与中药、中化、中药鉴定、生理、病理、药理学等多门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是一门桥梁学科, 通过讲授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注意事项, 同时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验过程中间出现的实验现象。试验中重视实验的设计, 必须要依据实验的实际要求, 全面考虑好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 去自己选择设备和仪器。近三年来, 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设备更新换代, 学院向教学投入的实验设备, 增加新内容, 使得综合实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同时还配备了如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等新型仪器设备, 目前教学实验的常规仪器设备齐全, 购置大量教学模型等教具, 能够满足实验教学及临床教学的需求。实验室的设备由专人负责配备和保养, 完好率达90%以上。实验对于中药学的学生来讲是最重要的, 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 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切身意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同时, 如果离开了试验, 他们讲无法真正接触到药学的真谛, 也无法为人类的进步而解决一些关键问题。所以重视实验环节的教育, 是刻不容缓的。

二、加强中药药理学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特别注重实验课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并不断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 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设计和修改新的实验体系, 要将实践和理论合理的综合起来, 加强学生解决实验的能力。教研室老师专门对开展实验内容进行反复的讨论, 对每年打算开展的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认真研究, 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 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 专门邀请全国有名的中药药理学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对现在参考的实验教材进行重新组织选择或有目的的修订和编写, 使得应用的实验的方法与目前的仪器条件相符合。在教科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 对实验内容和操作的难度都有所限制, 选择内容基础、操作简便的实验, 安排了较多切实可行的实验, 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从学校的实际看, 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各学校的实验条件存在着差异。因为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非常多, 容易造成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各项内容和实验整体性缺乏系统与规律的认识, 同时由于某些特殊的实验内容周期较长, 因此着手建立实验课程的课件, 以利于学生的各种实验操作,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弥补这些的不足, 比如说中药腹泻实验等, 学生不可能了解到整个实验的过程。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更形象的给学生展现实验教学。老师通过使用实验装置图以及其他的演示方法, 给学生讲解实验过程, 这样可以把本来枯燥的实验, 可以很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多媒体技术是一门非常好的学习工具, 对于这门技术而言, 老师在一些方面可能不如学生掌握的精通, 所以在这个合作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都会取得共同的进步。同时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该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结合目前该领域或该科学的主要发展和研究方向, 提高实验内容的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的比例。然而新技术的引用是有限度的, 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新技术和教学技巧, 教育是需要人参与的, 所以我们最终都要将重点放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上来。再好的教学手段, 终究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于一种工具。就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 如果一成不变, 那么我们可能还停留在历史的某一个过程, 停滞不前。

三、关于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建议

学生在实验刚开始时出现一片混乱的现象会出现, 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在观察时, 往往目的性不明确, 无主次分不清重点, 实验开始做的过程中, 往往带有强烈的兴趣性和好奇心, 但注意力不集中, 往往一进实验室就匆忙的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提出学生从事实验的基本要求, 为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他们的动手参与能力, 多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中国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高宜新, 张翠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400054)

摘要:“中国梦”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必要性在其内容的鲜活性、中国版;基本原则为坚持政治方向、主题、主旋律;基本目标为把“信仰和信念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唯物史观教育等更加深入学生头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中国梦”;基本原则;基本目标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中国梦”, 以“中国梦”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基础、理论内涵与表达方式、实现途径与方式等来统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国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 使之更具历史与现实的说服力。这有其必要和需确立基本原则和基本目标。

一、“中国梦”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高度概括为“中国梦”。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他再次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赋予了“中国梦”完整定义。[1]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实现中国梦, 高校责任重大, 要把握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职能, 助力中国梦的实现。[1]以“中国梦”来丰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培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认识理解“融入教学”的意义, 是切实推进“中国梦”教育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结合的基本前提。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活鲜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五四”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 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在于青年:中国梦是我们的, 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中国梦将在青年一代的未来发展中成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到, 广大青年要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入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贴切学生、贴近学生思想的丰富内容会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 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融

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强的实验, 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设计, 最大限度发挥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师只要适时点拨就可引发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活动, 从表面的、个别的实验现象中发现本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虽然只是验证一些已知的结论, 但对学生是一个亲自实践的过程, 是切身经历, 这种成功获取知识的经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努力的去实践和思考。教学对于教师来讲, 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不能因为一种学习方案, 让学生取得了一点进步, 而认为这就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变动的理论来理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44-0279-02

入中华崛起复兴的历史轨迹中。

2. 社会发展规律教育的中国版。

“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它明确回答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等事关中国社会当前、今后发展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复杂时期,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变化都会渗透和投射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 使其面临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多元价值观念的挤压与冲击。“两个一百年”目标是中国共产党遵循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在21世纪的奋斗目标, 其实现恰遇这代青年的个人梦想成就的同时期。融入教育可使其两者合一从而使大学生更加明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拓展的必然归宿。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与自己的发展方向更趋吻合为每个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必然追求,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践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捍卫者”。

4. 当代青年担当实现民族振兴与历史观照的有机契合。

“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突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整个20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 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 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20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3]这个突出可使大学生形成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当代实现民族振兴的使命感, 真正作到为中华振兴而读书、为中华振兴而前行。

二、“中国梦”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 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确方向。[4]“中国梦”融入教育, 不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有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教育。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拓展教育的有机组成。教育的实

解我们当前的教学方法, 适当的改进教学方案, 让教育的参与者———学生和老师,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取得更大的进步。合理建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和实验教学的运行机制, 引导教师逐步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要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 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清, 王鑫国, 刘姣, 李乾.中药专业中药药理课程改革思路[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6 (6) :628-629.

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 篇7

药理学内容繁多、复杂, 理论抽象枯燥, 学生难学难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 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兴趣,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填鸭式”输灌过分强调对书本知识的记忆, 其结果是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 实践动手能力低下, 不能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1]。为了提高护理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笔者对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如下。

1 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和特定的情况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能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运用能力[2]。

导入的案例应为典型病例, 如讲β受体阻断剂不良反应中的反跳现象时, 可引入心绞痛患者长期服用普萘洛尔, 在家自行停药导致死亡的病例。这样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护理人员对患者用药护理的重要性, 为以后临床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导入也应把握好时机, 课前导入的病例应选择简单的案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和课后, 学生对药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后, 导入的案例就应相对复杂一些, 这样可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对护理专业学生在选择案例时还应适当地选用处方案例, 让学生对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 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效果。

2 归类法及比较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药理学知识内容繁多, 若单个记忆药物会增大记忆的难度, 而且临床用药也日新月异, 课堂上不可能把每个临床用药都讲到。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 药理学都是把具有相同作用的药物归为一类, 所以遇到某一药物时首先应想到其是哪一类药物, 归类后, 这一类药物所具有的共同作用其一般都有。再在同类药物中采用比较法, 比较与代表药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可减少记忆的数量和难度, 也能更好地理解药物, 遇到没见过的药也不会束手无策。

除了同类药物之间采用比较法, 在不同类药物之间也可采用比较法。如氯丙嗪和阿司匹林都对体温有影响, 应比较两者对体温的影响有何不同?这样就能区分开两者的临床应用, 不至于用错药。

3 多媒体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药理学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 更形象, 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利尿药时可制做尿液形成的动画, 这样使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利尿药作用的部位, 作用机制。同时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复习或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可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减轻教师的体力劳动, 又容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还可以通过网络参考借鉴同行的教案, 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 教师的临床实践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药理学教师大部分长期脱离临床, 对疾病及临床药物治疗的现状和进展缺乏深入的了解;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时, 其授课内容常与临床脱节, 或知识点落后, 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深度及新颖性不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药理学教师也应定期到临床相应的科室学习, 通过跟随查房、参加病案讨论和临床教学, 进一步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殊病例的用药资料及用药后不良反应, 了解医药界的最新动态和进展[1]。将临床实践学到的知识再融入课堂, 可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的质量。

5 护理程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熟悉基础药理学知识, 还要了解如何注意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 防止和减少药源性疾病和事故的发生, 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 引入护理程序, 让学生将药理知识与以后的护理工作有机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可结合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制定合理的用药护理程序 (包括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 。

总之, 要提高护理专业中药理学的教学质量, 应从多方面入手, 达到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五三, 杨解人.促进药理学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5) :471-473.

中药药理实验教学之探索 篇8

1 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中药药理实验大部分是整体动物实验, 首先, 学生, 尤其是女生必须具备接触动物的心理素质, 克服在接触动物方面的一些担忧和恐惧, 这是做好中药药理实验的前提之一。其次, 熟练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规范操作, 如动物 (重点大、小鼠、家兔) 抓取、固定、标记、各种途径的给药方法、取材、常用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等, 教师做好标准化操作示范, 然后监督学生予以完成。部分学生依赖性强, 不乐意自己一个人主动完成实验操作, 就会旁观别人实验, 老师要多多鼓励这类学生, 带领他们多接触动物, 必要时候手把手教学。实验课上, 要坚持少讲多练的原则, 尽量多留时间给学生操作, 对于基本操作要求学生反复练习, 直至能够熟练掌握为止。另外, 要求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从试剂和药液的配制、动物用药的计算到实验仪器的调试和实验动物的麻醉等, 可以拓宽同学的接触面,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尽快的开展工作。

2 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学生是实验观察与操作的主体,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设计性实验, 可以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实验效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实验,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 弄懂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同时要求学生自学相关背景知识, 以了解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有什么样的意义,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包括实验药物的配制、动物用药的计算、分组、给药方案、实验仪器的调试、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都必须独立完成, 并写出预实验方案。

再次, 确定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课堂上对每组的预实验方案展开集体讨论, 并结合实验室的现有条件, 确定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最后, 按此方案完成实验, 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及时间的掌控, 使实验能在合理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3 提高论文写作能力

科学实验的结果需要发表, 需要将成果展示给同行, 为自己和他人的继续研究提供积累和可能的思路, 因此, 科研论文的写作和表达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实验报告的书写, 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学生认为, 实验报告只不过是交给老师的作业而已, 有些学生不会写实验报告, 如实验项目缺项, 专业术语不规范, 表格五花八门等或者把《实验指导讲义》上的操作步骤照抄一遍, 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罗列一堆, 而全文最重要的实验结论和讨论部分往往不知所云。使有些本科学生直到毕业仍然不会书写实验报告。这直接反映在这些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仍不会记录原始记录, 仍不会使用科学语言撰写科学论文, 所用文字基本上是大白话, 给研究生带教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首先, 无论学生还是教师, 思想上要引起足够重视。书写实验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可以初步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 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来书写实验报告:带教老师应就有关中药药理实验科技论文的书写格式包括项目、内容、术语、图表、参考文献等给予学生详细讲解, 尤其注意在实验报告中体现思考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实验报告中, 看到最多的是雷同的实验结果, 简单的结论, 没有自身想法和新意。讨论是实验报告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讨论应与实验研究的问题相呼应, 讨论通过该实验是否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 若解决了, 其成功的因素是哪些;若没有解决,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就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同时, 要引导学生联系中医药理论来分析实验结果, 写好讨论和结论部分。在实验报告上交后, 带教老师要认真批阅, 将集中出现的问题在下次上课时详细给学生进行讲解。

最后, 要落实考核机制。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的最终考核形式, 需要建立一套成绩评估方法。中药药理实验课最终成绩由实验设计 (20%) 、实验操作 (30%) 、实验报告 (50%) 组成, 每个部分都应建立一套评分细则。实验课的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40%以引起学生重视。

通过按照科技论文格式来撰写实验报告, 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科研素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论文写作能力方面, 阐述了中药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以提高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建岭, 崔娟.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5) :104-105.

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 篇9

摘 要: 药理学教学一直是我国医学基础的重要课程,通过不断了解与分析,发现药理学是生物、化学、病理相互结合的科学,其内容丰富,能够为以后的医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现如今我国高职学院对于药理学教学十分重视,不仅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能够更快速地提高对药理学的掌握程度。本文主要探究在高职院校药理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药理教学 理论与实践 教学应用

在我国现如今高职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在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高职学校的药理教学过程中逐渐开始改革与转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要不断拓展知识层面,将药理教学的知识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进度的深入与发展。但是由于现阶段的我国药理教学内容涉及过于广泛,理论知识点过于复杂与枯燥,因此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点时兴趣不浓厚,教师无法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一定的提高。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药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不够完善。

在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药理教学的方式并不够科学,教师往往采用较为简单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将理论知识点进行教授,由于高职教学的方式不够具体化,加上药理知识点较为困难与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态度的调整,经常会使学生对药理知识有一定的困惑,使学生的兴趣点降低,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导致学生对药理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学习药理知识,使学生未来不能够全方位发展[1]。

(二)理论与实践环节分离。

在现阶段高职学院的药理教学模式上存在一定缺陷,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严谨,因此经常使教师把药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分离,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药理过程中无法正常有效地掌握知识素质,导致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点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的实践与锻炼,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简简单单对于知识点有大概的掌握,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导致学生学习时存在失误。教师往往为了快速赶上教学进度,经常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对药理本身没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准确、有效地使学生把握重点,因此教师无论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也无法使学生对药理教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不能够使学生的药理成绩有进一步提高[2]。

(三)教师团队素质较低。

在我国高职教学中,教师的团队多数以年轻的、刚毕业的学生为主,开展课程的教授,由于缺少经验,在学生学习药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难以找到妥善的办法帮助学生有效消化知识点,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延误,不利于学生科学有效地掌握药理知识点,更不能够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现如今我国的教学状态下,高职学院虽然比较本科教学质量有一定差距,但是可以根据教学方式与教师团队的改革进一步的整改,但是由于高职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较低,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进步与发展,这样不仅会耽误学生的学习质量,反而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整体下降,不能够更加完善地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在高职药理教学的实施

(一)建立高素质的教师团队。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首先要保障教师的素质与质量,只有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素质不断改革与调整,才能够深层次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药理知识有一定收获。现如今的教师团队多数以年轻的教师为主,由于没有对药理有深入的了解与经验,致使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可以采用双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所谓双位教学模式是指通过两位教师的互相学习与规整,共同进行上课与指导,每一位老教授的身边安排一个年纪较轻的教师,通过上课观察老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有学生的听课习惯与学习方式,有效进行记录与整理,长期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年轻的教师积累经验,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重点,帮助年轻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加高效地为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药理教学过程中,多数以试验为主,在学习理论知识过后,能够通过较为准确的知识点进行试验,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不断针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分析,这样才能够在教授过程中选择比较全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掌握学习质量与方式。教师要在教授过程中明确教学重点,不断改善教学环节,合理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作出整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药理知识点。

(三)以学生为主。

现在一些高职教学药理教学过程中都以教师作为主导,教师负责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形成消极的态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发展与成长。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新教学理念中,教师要不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从旁协助,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式有所把握,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药理成绩。在药理教学过程中有一节课是对动物进行试验,通过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与试验方式,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不断进行指导与观察,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我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通过近几年来药理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发现不能够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教学,还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要想对学生的药理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把握与指导,就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药理成绩。

参考文献:

[1]韩璐,叶宁,王桂芬.高职院校药理学教学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02).

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论文 篇10

关键词:中药调剂,高职,药学服务能力

中药调剂是中药学专业以及药学专业中药方向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是职业技能大赛的必考科目,对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影响深远。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药现代化发展以及人们保健意识提高,社会对中药调剂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中药学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合格中药学服务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增强其岗位适应力和工作能力,我院对传统中药学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1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教学内容

1.1提高教学内容的岗位针对性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中药调剂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大多是药品零售企业的驻店药师、销售人员或中药调剂员。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的中药主要是中药饮片、常用养生中药及中成药,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中药饮片养护、中成药陈列等内容。另外,中药调剂教学处方调配是弱项,而如何正确解读、审核处方又是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要解决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具备中药审方及调配技能、问病荐药技能、合理用药指导技能、贵细药材介绍技能等。

1.2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群众、零售药店对中药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通过企业调研发现,传统培养方案中对于中药保管养护、贵细药材介绍等能力不够重视。因此,我们保留传统中药调剂的一些必备知识和技能,结合药店实际情况整合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调剂技术、中药保管养护学等多门课程,参照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

(1)中医药基础理论模块:重点介绍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基础理论;望闻问切、八纲辨证等中医诊断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中药基础知识。(2)临床常用中药模块(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理气药等18个子模块):重点介绍中药的别名、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用药注意事项。(3)中成药合理用药模块(包括感冒用药、咳嗽用药、胃痛用药等9个子模块):重点介绍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治疗原则、常用中成药及日常保健知识。(4)综合实训模块:问病荐药实训、药品分类管理与陈列实训、中药处方调配实训、中药鉴定实训、贵细药材介绍实训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药学服务岗位适应性。

2以项目为载体,改革教学方法

以中药调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及岗位适应力。

2.1分组调查

首先,让学生分组对社会药房进行调查,将知识学习变得直观,增强学生对药品的感性认识。如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感冒清热颗粒与感冒退热颗粒,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处方组成与功能主治却完全不同。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可疏散风寒、解表清热,风热感冒者不适用;而感冒退热颗粒用于风热感冒,可清热解毒、疏风解表,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分组调查让学生走进生活,提高了中药调剂教学效果。之后,要求学生分类归纳总结、介绍市售药品。最后,在学校模拟药房和中药调剂实训室,进行分类摆放中成药、对应药品名称、辨识药品有效期、审核处方等实训。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药品知识,增强了指导用药能力。

2.2处方调配

处方调配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前提。药师虽无处方权,但应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准确调配处方。当发现存在用药问题时,应拒绝调配,并告知医师,请其确认或重开处方。处方调配包括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5个环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对5个环节进行反复操练及评分考核(见表1),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处方调配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处方调配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2.3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是中药技术人员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向患者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中药咨询主要包括药物用法用量、药物疗效、药物配伍联用、药品价格、药品供应、药品贮存、药物不良反应等。

为实现教学内容服务职业需求的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所给情景,学生在模拟药房开展实训。学生扮演药师和患者,通过设计情景对话,了解“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如学习感冒(5种分型的感冒)常用中成药时设计5种情景,让学生进行辨证并推荐适合的中成药,告知患者用法用量、用药期间可能存在的主要不良反应、康复指导等。

2.4多元评价

随着医院、药店、医药企业对中药调剂能力要求的增高,具备扎实中药调剂技能、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倍受用人单位青睐。要满足企业需求,就要摒弃传统以理论为主导的评价方式;校企合作,从综合技能、素质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学生除在课堂学习外,还要去药店、医院实践,如学习妇科常用药时,要求学生分组到社区或医院药房开展调研,撰写调查报告或制作PPT分享调研成果,了解常见妇科中成药的商品名、生产厂家、剂型等。课程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社会调查报告、单元测试等)占30%,期末机考占40%,技能考核(药品分类、药品介绍等)占30%。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考核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既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时的心理压力,又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上一篇:实用技巧篇下一篇:矢状窦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