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药学(精选12篇)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1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课, 它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 该课程是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 是沟通基础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 是中药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是中药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内容。 中药药理学学习难度在于内容繁多, 必须要求学生认真记忆, 还需要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药理学、中药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同时中药药理学设置的学时较少。 针对这种教材变厚、内容变多、学时减少的现象, 授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 能学到什么, 学生容易理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 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哪里, 以及学生学习需要怎么样的合理铺垫和有效引导[2]。 教师只有对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有效的分析后, 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详略得当, 有所教有所不教, 科学适度。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已具备一定的医药学相关知识基础, 对与本章相关药物麝香等功效有初步认识, 但对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认识不够深刻, 对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是本章重点与难点, 但学生已经学过药理学, 我们将药物某一作用的机制, 与药理学中某些药物机制相联系, 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复杂, 学生会觉得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 有一定畏难情绪。
2.教学内容分析
2.1教学目标。
在学情分析基础上, 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我们分别设定了学习麝香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1.1知识目标
掌握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熟悉麝香的有效成分、临床应用;了解麝香的药用来源。
2.1.2能力目标
将麝香功效-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互相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麝香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指导麝香临床用药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1.3情感目标
促使学生初步用所学中药药理知识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知识联系起来, 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 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兴趣, 并产生对中药药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从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整体角度认识中药, 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并强化学生中药学的整体观思想。
2.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麝香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主要活性成分及某些作用的机制。 教学难点为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影响及麝香抗炎特点及机制。
3.教学方法
3.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 多媒体中适度采用合适的动画、视频和图片,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2采用启发式的综合性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 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 同化和顺应新知识, 发现和分析问题。 采用复习、提问等方式, 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3.3对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
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 如将麝香的药理作用总结为五方面, 并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联系, 学生更易于接受。
4.学习资源
4.1教材
我校《中药药理学》选用的教材为彭成主编,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九版) , 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适合中医学类、中药学类、药学类专业使用。 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药药理学》, 沈映君主编, 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临床药理学》, 向楠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陈奇主编, 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2多媒体课件
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 Point多媒体课件, 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 课件中多采用视频、图片资料结合适当的文字, 构建情景再现意境, 激发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4.3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 将课程相关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资料等上传, 同时推荐其他院校优秀的中药药理学精品课资源网址, 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 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拓宽学生知识面, 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互动与交流。
5.教学实施
5.1复习前课内容, 引入情景模式, 导出新课。
引入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情景, 古代后宫嫔妃接触或使用麝香后, 易流产和不孕, 说明麝香有影响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那么麝香是否有其他药理作用, 产生这些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是什么? 从而导出新课, 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积极性。
5.2问题探究, 构建新知。
5.2.1简单介绍麝香的药用来源、有效成分和功效:关于麝香药用来源和功效, 学生已经在中药学课程中学过, 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共同回忆, 活跃课堂气氛。 有效成分简要介绍, 并在后面的讲授中将其与麝香的药理作用相联系。
5.2.2重点介绍麝香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结合麝香功效, 引导学生思考, 麝香有哪些药理作用。
对中枢的药理作用, 详细介绍其特点, 并分析作用环节, 便于学生理解。 结合多媒体视频, 将止血环节关键步骤总结要点书写在黑板上, 即 (1) 激活血小板; (2) 激活凝血酶; (3) 生成纤维蛋白, 进而提出麝香的抗凝血作用机制。
在讲授麝香对心血管作用时, 结合多媒体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 麝香的作用对机体有何影响,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
结合多媒体图片, 讲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糖皮质激素释放的调节作用, 该部分知识在药理学和生理学中都已经学过, 通过机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麝香抗炎的作用部位。
归纳麝香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将麝香功效与药理作用一一对应, 教会学生由药物功效推导药物药理作用的思维方法, 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并引导学生思考, 依据麝香的药理作用, 它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是什么?
5.3总结归纳, 效果反馈。
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 明确重点掌握内容。 教师总结, 提出问题, 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情况, 反馈教学效果, 做出即时性评价。
5.4自主学习, 拓展练习。
布置本单元复习思考题并介绍课后自主学习资源。
思考题:查阅文献和工具书, 麝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是什么? 分别采用的是何种实验方法?
6.教学总结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3]。 我们在对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 教学上主要采取启发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讨论、综述写作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首先进行前课回顾, 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课程讲授中, 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的方式, 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主, 同时将PBL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引入课堂中, 加深课上与学生的互动。 另外, 将中药现代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主治相联系, 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每次课的最后都以简略的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对本课堂教授内容加以总结, 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 布置思考题或拓展练习,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后沟通,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关于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科研知识, 增加与学生的课后互动。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理论课介绍的大部分中药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均来源于实验研究, 但中药的症候和现代药理动物模型有所不同, 有些药效和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 将实验教学与理论课相结合, 可加强学生对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摘要:以《中药药理学》中开窍方药的代表药物“麝香”为教学内容, 在对学校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教学实施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 从而提高高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授课水平, 强化中药药理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麝香,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忻.中药药理学课程建设的体会[J].中医教育, 2012, 31 (5) :42-44.
[2]胡明祥.有效学情分析与理性教学设计[J].教育, 2016, (10) :65-66.
[3]任艳青, 牛丽颖, 刘姣, 等.中药专业中药药理学科群发展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7) :63-64.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2
(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中药学教研室
中药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市场营销专业本科使用)
学分数:4.5 周学时:5 课程性质: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的配伍及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掌握或了解约350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了解药材采集及炮制知识;为学习方剂学及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基本内容: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以讲授药性理论为重点,并简要介绍中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产地、采集、炮制、配伍、用药禁忌、用量用法等基本知识。各论则收载药物538种左右,按中药功效的不同分为二十一大类,课堂讲授约350种,其余药物供学生参考。
教学方式:教学的具体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引入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同时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或以个别章节进行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自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内容:
总论 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的含义,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学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采集与药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含义,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和适时采集中药的一般知识;中药炮制介绍炮制的含义、目的与方法;药性理论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和药物“七情”的含义、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证候禁忌、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含义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各论 共收载全国各地常用中药538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然后依次介绍每味药物的药性、功效、应用,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论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概括出功效、主治病证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
教学用书:高学敏主编,《中药学》(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教学参考书:雷载权,张廷模主编,《中华临床中药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开课学期:春季。
中药学教学时数分配
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总计
总论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
内 容
学 时
理论 10 6 10 3 4 3 4 3 3 2 2 4 6 6 2 4 2 11 3 1 1 90
实践
合计 10 6 10 3 4 3 4 3 3 2 2 4 6 6 2 4 2 11 3 1 1 90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一、总 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掌握 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了解 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概况,着重了解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
【内容】
1.中药及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2.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中药、中药学、本草的含义?
2.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代表作?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目的要求】
掌握 道地药材的含义。
了解 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适时采集中药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内容】
1.中药的产地,道地药材。2.中药的采集。【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道地药材?
2.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目的要求】
掌握 中药炮制的含义、目的。熟悉 火制法的常用炮制方法。了解 炮制的方法及其作用。【内容】
1.炮制的目的。
2.炮制的方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中药炮制? 2.中药炮制的目的有那些? 3.炮制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掌握 中药性能理论的含义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熟悉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了解 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质地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内容】
1.四气。四气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五味。五味的含义,确定的依据,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3.升降浮沉。升降浮沉的含义,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4.归经。归经的含义,确定的依据,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5.毒性。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四气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3.五味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4.四气、五味理论对临床用药有什么指导意义?
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目的要求】
掌握 配伍的含义、目的及药物“七情”的含义。了解 药物“七情”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内容】 1.配伍。
2.七情,药物“七情”含义,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配伍?
2.中药的配伍关系有哪几种? 3.药物“七情”的意义?
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
【目的要求】
掌握 “十八反”、“十九畏”。熟悉 配伍禁忌的含义、病证用药禁忌、配伍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了解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内容】
1.配伍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十八反”、“十九畏”的具体内容?
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
【目的要求】
熟悉 剂量的含义及确定剂量的因素。剂量与药效的关系。
了解 中药的常用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及服药方法。【内容】
1.中药的用药剂量。2.中药的用法。【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复习思考题】
1.药物、应用、患者三方面对用药剂量的影响?
各 论
第八章 解表药
【目的要求】
掌握 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掌握药物8味: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细辛、薄荷、蝉蜕、柴胡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使用解表药时的禁忌注意事项;熟悉药物12味:紫苏(附:紫苏梗)、羌活、生姜、白芷、香薷、辛夷、牛蒡子、菊花、桑叶、蔓荆子、升麻、葛根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4味:淡豆豉、浮萍、藁本、苍耳子的功效、主治。【内容】
1.解表药概述:含义、性能特点及分类、适应症、使用注意等。
2.发散风寒药: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风寒表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用药配伍及使用注意。
3.麻黄、桂枝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对比麻黄、桂枝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防风、荆芥、羌活性能特点、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4.发散风热药:含义、性能特点、适应症——风寒表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用药配伍及使用注意。5.柴胡、薄荷、牛蒡子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对比防风与荆芥、桑叶与菊花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6.熟悉葛根、香薷、细辛、苍耳子、生姜、藁本、辛夷、升麻、蔓荆子等药物的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
7.解表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解表药的作用、适应证及使用注意? 2.比较麻黄、桂枝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防风、荆芥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薄荷、柴胡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九章 清热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应用、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14味: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24味:芦根、夏枯草、天花粉、决明子、龙胆草、苦参、蒲公英、地丁、青黛、鱼腥草、熊胆、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野菊花、穿心莲、贯众、白花蛇舌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紫草、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9味:淡竹叶、马勃、水牛角、大血藤、重楼、熊胆、马齿苋、秦皮、白鲜皮、白薇的功效。【内容】
1.清热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清热泻火药:生石膏与知母效用比较;芦根与天花粉的比较。3.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效用比较。
4.清热解毒药:主要用于湿热病的药物: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穿心莲、贯众;主要用于疮疡肿毒的药物:蒲公英、地丁、鱼腥草、熊胆、土茯苓、鱼腥草、大血藤、败酱草、野菊花、重楼、熊胆、白花蛇舌草;主治咽喉肿痛的药物:射干、山豆根、马勃、板蓝根;主要用于热毒泻痢的药物:白头翁、马齿苋。
5.清热凉血药:生地与玄参功效异同;丹皮与赤芍的功用异同。6.清虚热药:清虚热药的适应证;青蒿的功效、主治及使用注意。7.清热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石膏、知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黄芩、黄连、黄柏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比较银花、连翘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比较生地、玄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6.青蒿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章 泻下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大黄、芒硝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4味:甘遂、番泻叶、芦荟、巴豆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6味:牵牛子、芫花、商陆、千金子、火麻仁、郁李仁的功效。
【内容】
1.泻下药概述:泻下药的含义、功效、分类、适应范围、配伍方法、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大黄、芒硝的功效、应用、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3.攻下、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掌握用法(含炮制方法)、剂量、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
4.泻下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泻下药的分类及功效、适应证? 2.比较大黄、芒硝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6味:独活、威灵仙、蕲蛇(附:金钱白花蛇)、秦艽、防已、五加皮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10味:川乌(附:草乌)、乌梢蛇、雷公藤、木瓜、蚕沙、伸筋草、桑枝、桑寄生、狗脊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12味:寻骨风、丝瓜络、松节、路路通、海风藤、豨莶草、海桐皮、络石藤、老鹳草、千年健、穿山龙、臭梧桐的功效。【内容】
1.祛风湿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蕲蛇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已效用比较。
4.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了解五加皮有北五加皮、南五加皮的不同品种。5.祛风湿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祛风湿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独活、威灵仙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秦艽、防已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五加皮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苍术、厚朴、藿香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2味:砂仁、豆蔻的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2味:佩兰、草果的功效。【内容】
1.化湿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苍术、厚朴、藿香性能特点及应用。3.化湿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化湿药的分类及功效? 2.藿香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7味: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木通、茵陈、金钱草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8味:通草、海金沙、瞿麦、扁蓄、猪苓、滑石、石韦、虎杖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4味:冬葵子、萆薢、地肤子、香加皮的功效。【内容】
1.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利水消肿药:茯苓、泽泻、薏苡仁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3.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木通性能特点及应用。
4.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性能特点及应用。5.利水渗湿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茯苓、泽泻、薏苡仁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车前子、木通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茵陈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3味:花椒、丁香、小茴香的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4味:筚茇、筚澄茄、胡椒、高良姜的功效。【内容】
1.温里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性能特点及应用;附子、肉桂功效、应用的异同。
3.温里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比较附子、肉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附子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五章 理气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理气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7味:川楝子、沉香、薤白、青皮、乌药、佛手、檀香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8味:柿蒂、荔枝核、青木香、大腹皮、香橼、刀豆、甘松、九香虫的功效。【内容】
1.理气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3.理气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比较橘皮、青皮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2.比较木香、香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六章 消食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消食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山楂、神曲、麦芽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2味: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1味:谷芽的功效。【内容】
1.消食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山楂、神曲、麦芽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3.消食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比较山楂、神曲、麦芽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驱虫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了解 了解药物5味: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榧子、鹤虱的功效。【内容】
1.驱虫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作用、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3.驱虫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比较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止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7味:小蓟、地榆、三
七、茜草、蒲黄、艾叶、白及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熟悉 熟悉药物6味: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藕节、炮姜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6味:苎麻根、降香、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的功效。
【内容】
1.止血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大蓟、小蓟比较。
3.化瘀止血药:三
七、茜草性能特点及应用。4.收敛止血药:白及的性能特点及应用。5.温经止血药:艾叶的性能特点及应用。6.止血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止血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大蓟、小蓟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三七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4.艾叶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6味:川芎、延胡索、丹参、益母草、牛膝、莪术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12味:乳香、姜黄、没药、五灵脂、红花、马钱子、桃仁、泽兰、鸡血藤、王不留行、三棱、水蛭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7味:血竭、自然铜、骨碎补、虻虫、苏木、斑蝥、穿山甲的功效。【内容】
1.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乳香、没药比较。
3.活血调经药:丹参、益母草、红花、桃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红花、桃仁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活血疗伤药:马钱子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5.破血消癥药:三棱、莪术功效、应用的异同点。6.活血化瘀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活血化瘀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乳香、没药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红花、桃仁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丹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5.比较三棱、莪术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8味:半夏、川贝母、浙贝母、桔梗、苦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13味:天南星、白芥子、旋复花、白前、栝楼、竹茹、竹沥、海藻、昆布、款冬花、紫菀、枇把叶、葶苈子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8味:禹白附、皂荚、前胡、天竺黄、马兜铃、白果、海蛤壳、洋金花的功效。【内容】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温化寒痰药:半夏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栝楼、桔梗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川贝、浙贝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止咳平喘药:苦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紫菀、款冬花功效、应用的异同点;桑白皮、葶苈子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化痰止咳平喘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化痰止咳平喘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川贝母、浙贝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紫菀、款冬花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半夏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安神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3味:朱砂、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4味:龙骨、磁石、琥珀、远志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2味:合欢皮、夜交藤的功效。【内容】
1.安神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3.养心安神药:酸枣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4.安神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安神药的分类及功效? 2.朱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3.酸枣仁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石决明、羚羊角、牛黄、天麻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10味:珍珠母、代赭石、牡蛎、刺蒺藜、罗布麻、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主治。【内容】
1.平肝息风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龙骨、牡蛎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天麻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全蝎、蜈蚣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平肝息风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平肝息风的分类及功效? 2.石决明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3.羚羊角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4.全蝎、蜈蚣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开窍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麝香、冰片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1味:苏合香的功效、主治。了解 了解药物2味:蟾酥、樟脑的功效。【内容】
1.开窍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麝香、冰片的作用、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3.开窍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麝香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补虚药的含义、分类、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14味: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当归、熟地黄、白芍、北沙参、麦门冬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功效相似药物的鉴别要点。
熟悉 熟悉药物20味:西洋参、山药、大枣、巴戟天、补骨脂、紫河车、肉苁蓉、菟丝子、冬虫夏草、蛤蚧、阿胶、何首乌、百合、天冬、石斛、南沙参、枸杞子、黄精、龟甲、鳖甲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12味:太子参、白扁豆、蜂蜜、沙苑子、益智仁、海狗肾、海马、锁阳、龙眼肉、玉竹、墨旱莲、女贞子的功效。【内容】
1.补虚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比较。
3.补阳药: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杜仲、续断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当归、熟地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补阴药:北沙参、麦门冬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龟甲、鳖甲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6.补虚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补虚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比较杜仲、续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鹿茸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5.比较当归、熟地黄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6.比较当龟甲、鳖甲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7.比较当北沙参、南沙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4味:五味子、乌梅、山茱萸、桑螵蛸的功效、主治、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7味:麻黄根、浮小麦、诃子、肉豆蔻、莲子、芡实、海螵蛸的功效、主治。
了解 了解药物7味:糯稻须根、石榴皮、禹余粮、赤石脂、五倍子、覆盆子、金樱子的功效。【内容】
1.收涩药的含义、分类、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固表止汗药:麻黄根的功效、主治、配伍。
3.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4.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的性能特点及用法用量;海螵蛸与桑螵蛸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5.收涩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简述收涩药的分类及功效?
2.比较海螵蛸、桑螵蛸母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3.五味子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目的要求】
熟悉 熟悉涌吐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了解 了解药物3味:常山、瓜蒂、胆矾的功效。【内容】
1.涌吐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2.常山、瓜蒂、胆矾的功效。3.涌吐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图片、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复习思考题】
1.涌吐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第二十七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2味:硫黄、雄黄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熟悉 熟悉药物2味:蛇床子、土荆皮的功效。
了解 了解药物3味:蜂房、白矾、大蒜、蟾酥的功效。【内容】
1.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硫黄、雄黄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强调此类药的用法及用量。
3.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1.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2.雄黄及硫黄功用异同?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目的要求】
掌握 掌握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掌握药物1味:升药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了解 了解药物5味: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的功效、用法用量。【内容】
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含义、适应证、配伍及使用注意。
2.升药的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强调此类药的用法及用量。3.拔毒化腐生肌药小结。【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图片、影像、标本实物增加感性认识。以对比的方法讲解药物的功用,便于学生从共性中找出个性进行理解记忆。【复习思考题】
浅谈中药学教学体会 篇3
【关键词】中药学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44-02
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中药学涉及面广,中医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方剂,临床各科,药学包括药理,药化,炮制,药用植物等,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药学不好,其它各科很难保证学习,为保证学习效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适当的更新教学内容
中药药性与与现代药理相联系中医中药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更新缓慢,古代中医药的相互传承,就是靠师傅和徒弟的口手相授,西药知识完全不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随着现代医学的引进和发展,中西医相互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把现代科学的前沿科研成果融入到中医药学的教学中去。例如: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现代临床证明其还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还可治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现代临床验证其还有降脂作用。
2 .根据学校类型及培养目的进行分层次教学科学设置课程及课时
对于中职院校及西医院校的学生,课程可以选择安排,课程不必过于深。对于致力培养临床中医师及中医药科研人才的学校,课程设置要完备、课时要充足、学习要全面,否则就失去了中医特色,使中医西医两套医学理论体系都没有学好,所以无论是学习中医还是西医,都要有所侧重,主攻自己的学习方向。将中医院校的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别培养成为不同中医人才的医师,为中医医学体系的生存、继承、繁荣和发展而工作。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突出重点,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中药学是学习中医必修课,是连接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枢纽,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每次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本节课重点,大量查阅相关的资料,同行间相互讨论,讲课时不能留下死角和遗漏,尽量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对于重点内容,一定反复的训练提问考试等强化训练,不断加深记忆。学生只有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多元记忆法教学,加深学生的记忆
中医很多的知识内容需要强行记忆的,如何掌握中药的复杂药性,大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记忆。(1)趣味记忆法:在讲授每味中药之始,注重介绍其来源、产地、采制以及实物标本介绍的同时,就其外形特点、名称涵义、传说等入手作趣味性的引导记忆;(2)歌诀记忆法:具有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句式整齐、押韵简短、朗朗上口的特点;(3)对比记忆教学法:中药有很多功效相似的,可以进行列表对比之异同;(4)分类记忆法:可以把一类要放在一起对比记忆;(5)直观教育记忆法:通过实体标本记忆,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记忆,记忆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
3.学为主教为辅自学式教学
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安排学生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去培养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相处,比如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课前布置学生对课本中某一内容查阅资料,充分准备,并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我们这样实践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笔者非常注重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关系非常的融洽,这在多年之后的工作中,仍然是我引以为自豪的回味。
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一个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高效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我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既是学生的每科毕业成绩不再是最后的一张卷,把平时的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平时的提问和表现占总成绩百分之十,考试不及格给予补考一次,再不及格,不能毕业,而且严格执行,学生每天都有强烈的紧张感,学习不会放松。效果自然明显。另外,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再有教师的业务水平更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需要不断的到跟高级学校听课学习,学习他人之多长,补己之短,从笔者的自身经验来讲,以前的教学很死板,没有灵活性,甚至是有些东西是照本宣科,后来经过了几年的临床学习和锻炼,现在讲课是非常的得心应手,中药运用的非常灵活,病例举的非常恰当,学生听课效果非常好。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4
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2004年8月入学的102名四年制中医学专业学生分成2组, 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人。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学习态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2 方法
2.1 教学环境
教材均选用中等中医药学专业《中药学》, 由同一教师授课, 且课程时数及课堂教学环境相同。
2.2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以中药形象体、标本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授课, 按形态、归经、性味、功效应用展示实物, 并采用4段教学方法 (实物形象体→标本分类归经→性味→功效应用→复习总结) 。对照组则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
2.3 方法分析
2组学生均按学校考试制度按时进行期中、期末考试, 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方式, 均由学校采用题库软件编制, 且充分考虑了各题型及各层次试题的合理性比例, 统一监考。考后由同一教师阅卷, 试卷中学生组别、姓名及学号均被密封, 因此考试成绩区分度好, 客观、全面, 可信度高, 实际有效[2]。对2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要求其对各自教学法进行评价, 教学效果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欠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 学生填写问卷后统一收集, 作为教学及学习效果评价资料[3]。采用对比法将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和t检验。
3 结果
3.1 2组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实验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2 2组学生期未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2)
期末考试成绩显示, 实验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3 2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 (见表3)
2组学生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实验组满意度学生明显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注:u=3.5 484, P<0.01
4 讨论
(1) 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 按照教材章节进行讲授, 学生死记硬背, 进行被动的程式化学习, 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表3显示, 对照组教学效果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 说明学生对传统教学法满意度不高,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学习兴趣低, 学习效果较差。
(2) 直观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 把中药植物形象体及标本带入课堂, 按其形态、分类、性味、功效、应用进行启发性讲解, 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内容形象、具体, 学生学习兴趣高。另外, 教师还组织实验组学生参观中药植物园, 让其辨认中药植物的种类、形态, 并与其性味、归经、主治功效相联系, 加强学生对中药品种的记忆。笔者认为, 采用直观教学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 又能加强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深受学生欢迎。表1、2显示, 不论期中还是期末考试, 实验组学习成绩均明显比对照组高;表3显示, 实验组教学效果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直观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 通过直观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实物标本, 使学生易于理解。把中药标本带入课堂, 让学生产生直观认识, 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而牢固的记忆, 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 在中药学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开展教学, 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实际有效,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因此, 该教学法具有推广及发展价值。
参考文献
[1]冼寒梅.中药学课程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6 (4) :22~24.
[2]唐飞.中等卫校课程综合教学对考试成绩影响的研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22 (1) :31~32.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5
中药学专业《中药新产品学》理论教学探讨
课程教育要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本文结合自己给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理论教学的切身实践.从<中药新产品学>这门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课程内容的规范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及个人体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目前本科教育中应如何合理设置课程进行了讨论.
作 者:邢学锋 谭晓梅 汤庆发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40 关键词:中药新产品学 课程设置 理论教学浅谈中药学在职校的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 中职生 趣味素材 案例 PPT
中药学这门课程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理论上讲,对于很多没有接触过中药学的学生,这门课程应该是神秘且具有一定实用性的,但是事实是很多学生在学习以后感觉到深奥,兴趣缺乏,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学生原因(自身兴趣、外界干扰)、教师原因(讲课枯燥、照本宣科)。
说起中药学在职校的教学,就要先从职校学生的特点说起。
职校学生大部分学习不是很好,其中有部分学生认为读职校是没有前途的,是来混日子的,于是缺乏学习热情,甚至自暴自弃。大部分学生可以说是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与生活上得过且过,同时由于外界诱惑较大,如网络、游戏、追星、玩乐等,造成学习上的分心。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如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表现能力。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巧用趣味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和接受知识的自觉性不高,如果只是纯理论教学甚至照本宣科,极有可能导致课堂沉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要么睡成一片,要么在下面玩手机、聊天等。因此,我们在上中药学这门课的时候要考虑到:如何让一堂课不沉闷,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有效教学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趣味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在学生“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趣味素材多种多样,如与中药相关的故事、广告及中药在美容、食疗方面的应用等,在此举一些课堂教学例子。1.故事:很多年以前,洞庭湖畔的货物主要靠小木船运输,岸上拉纤的纤夫由于成年累月低头弯腰拉纤,以致积劳成疾,十有八九患了腰膝疼痛的顽症。有一位青年纤夫,名叫杜仲,他一心想找到一味药能解除纤夫们的疾苦。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告别了父母,离家上山采药。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药翁,于是满心欢喜地上前拜见,可老翁头也不回就走了。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离家已二十一天了,老母亲所备口粮也已吃光,可至今仍未找到药物。于是,他又疾步追上前拜求老翁,诉说了纤夫们的疾苦。老翁为其所感动,赶忙从药篓中掏出一块能治腰膝疼痛的树皮递给杜仲,指着对面高山叮嘱杜仲:“山高坡陡,采药时可要小心哪!”杜仲连连道谢,拜别了老翁,又沿着山间险道攀登而去。半路上,他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老樵夫听说杜仲要上山顶采药,连忙劝阻:“孩儿,想必你家还有老有小,此山巅鸟也难以飞过,猿猴也为之发愁,此去凶多吉少啊……”杜仲一心要为同伴们解除病痛,毫不犹豫地往上爬,他爬到半山腰时,肚子饿得咕咕作响,心慌眼花,突然翻滚下来,万幸身子悬挂在一棵大树上。过了一会儿,他清醒过来,发现身边正是他要找的那种树,于是拼命地采集。最后他精疲力竭,被山水冲入洞庭湖。洞庭湖畔的纤夫们听到这一噩耗,立即寻找,终于找到了杜仲的尸体,他还紧紧抱着一捆采集的树皮。纤夫们含着泪水,吃完了他采集的树皮,果真,腰膝疼痛好了。为了纪念杜仲,人们将此树皮命名为“杜仲”。2.广告:寥寥数字的广告词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素材。如讲到夏枯草、金银花这两个药材的时候,笔者就利用王老吉的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进行讲解。这个广告词朗朗上口,学生听一遍就记住了,在重复念这句广告词的时候就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夏枯草、菊花的功效。(清热降火解毒)3.中药在美容方面的应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职学生年龄基本都是十六七岁,正处于青春期,都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因此,当讲课提到与美容相关的内容时,如珍珠粉可以美白、黄连粉可以祛痘等,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高度集中。4.中药在食疗方面的应用“民以食为天”。学生平常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中药在食疗方面的应用,如讲到桑葚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示吃过。而讲到党参、红枣、枸杞、北齐、百合等可以煲汤食用时,许多学生就会追问怎么弄。讲中药食疗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将中药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上面所说的这些素材是课堂的“增味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有效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中得以实现。
二、善用身边“病案”,加速理解
在许多院校的中药学教学中,都会使用“引入病案”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功效。笔者尝试在课堂讲授中引入临床病案,这些“病案”大多来自学生或身边同学及家里的长辈,通过这些讲授,上课效果非常好。如讲到麻黄治疗风寒表证的时候,请班级中曾经患过风寒表证的学生现身说法,叙述患病的症状,其他学生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询问怎么治疗?不仅是学生自身的“病案”,还有电视剧、电影中的“病案”能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讲到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时,引导学生回忆电视剧中垂死病人阳气欲脱的情况,结果学生立刻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出症状,经过教师点拨后能迅速理解“回阳救逆”的含义,从而引出四逆汤。所以说,贴近学生生活的“病案”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只要善于利用这些“病案”,就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活用PPT展示症状与药材的性状,引发学生的关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同龄中学生来说,中职生的定力就差多了,往往45分钟左右的课堂,需要5-10分钟进入状态,然后这个状态一般可以持续20~30分钟,这段时间称为有效课堂,最后的5~10分钟又开始神游,想想怎么还不下课啊、下课后做什么等,因此最后这段时间讲课,效率也是不高的。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教学过程:前5~10分钟可以用于引入,介绍相关知识点或者介绍植物的形态(PPT展示),这段时间的内容要“有趣”又不失知识性(不一定是中药学方面的),尽快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入课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尤其讲到病症的时候,尽可能找到相关图片,让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在临近下课的5-10分钟里,也可以用PPT配合课堂小结或者布置作业,做到时间的合理利用。
四、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对学生的亲和力
中职生正处于追星的阶段,他们崇拜能歌善舞的明星,崇拜有能力的长辈,心目中的偶像不乏父母。他们崇拜父母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会修理电器、会装修、会开车、做菜比饭店好吃、会赚钱等。他们也会崇拜并且认可有“能力”的老师,老师的能力需要通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个人形象表现出来。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有教龄的老师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喜欢你这个人,认可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课,喜欢学你这一科,相应的,这一科的学习成绩就好,反之就不好。由此可见老师的人格魅力有多大。
综上所述,要上好中药学这门课程需要做到几件事情,即在提高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费些心思去找案例、找典故,最好是做成有图、有声的文件进行展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以身作则,这样学生会从老师身上学到许多课本教不来的东西,这些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晓慧.职校里的农村娃 有前途吗.人民日报,2015-11.18.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7
1 加深相关内容把握与理解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 对中药学术语进行阐释, 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为准确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高度重视中药学术语的解释, 在整体把握具体内容和词语涉及的前提下, 融合多学科相关知识, 对术语进行详细解释, 从而让学生对其内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1]。以“四气”这一术语为例, 教学者可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寒”“热”“温”“凉”四性为药性;二是温热与寒凉在性质上的显著差异;三是四性之间有程度差异。“四气”是对中药药性特点的阐释, 是指中药在对机体产生作用后, 可产生温、热、寒、凉不同的生物效应, 该性质与药物疗效有关, 而非物理上的“温、热、寒、凉”。温热与寒凉间有着性质差异, 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中, 寒凉为阴, 寒凉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清热, 可治疗阳热之证;温热为阳, 温热药物的生物效应为散寒, 可治疗阴寒之证。温、热、寒、凉有着程度差异, 通常来说, 寒性药物比凉性药物的清热力更强, 热性药物比温性药物的散寒力更强。平性指的是寒热不明显的药物, 可能偏温, 也可能偏寒, 故仍属“四气”范畴。此外, 充分掌握各章的基本术语, 也有助于了解每章药物的基本作用特点[2]。在教学时, 可将中医理论与本章内容相结合, 对本章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基本功效进行完整阐述。
2 处理好术语具体描述与抽象概括间的关系
在中医学各门课程中, 中药学是一个重难点, 其内容复杂、繁多, 对于具体的药物, 通常都以具体的病、症、证或病机病因等术语进行描述。将药物治证概括为病因病机, 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药物作用本质, 以便于准确、灵活地选用药物, 然而该描述形式也十分抽象, 且对病、症、证的涵盖较多, 所以理解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对病因病机进行讲解时, 教学者应将抽象的术语具体化为通俗的描述, 以利于学习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例如, 在讲解温里药附子时, 教材描述该药具有补火助阳的功效, 主治阳虚证。这一概括反映了阳气不足是附子治疗疾病的本质, 但该描述对治证没有具体的描述, 未将具体病变部位与阳气虚统一联系起来, 也缺乏临床症状描述, 所以单凭这一概括, 学习者很难把握附子的治证。因此, 教学者在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 应与药物作用特点相结合, 紧扣教材, 指出阳气虚的病位可在心、脾、肾等部位, 其临床症状复杂[3]。心阳虚, 症状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脾阳虚、脾肾阳虚, 症状多见大便溏泻、脘腹冷痛等;肾阳虚, 则命门火衰, 症状多见夜尿频多、腰膝冷痛、寒宫不孕、阳痿滑精等。再比如:解表药桂枝, 其有温经通脉之功效, 可治寒凝血滞之痛证, 抽象概括为适用于治疗寒邪侵袭致气血不畅出现的疼痛。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应进一步解释桂枝可治疗寒邪客于不同部位引起的疼痛, 比如胃脘疼痛、经行腹痛、风湿痹痛、胸痹疼痛等, 此为异病同治。
在对药物应用进行描述时, 采用具体病、症、证等术语形式能够让学习者对药物应用的感性认识更为直观, 但不少药物所涉及的内容都较多, 该描述方式没有对繁多的治证本质进行概括, 不利于学习者深层次理解、记忆药物的作用特点[4]。例如:清热燥湿药黄芩, 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 可治疗多种湿热证。如果将黄芩的治证具体描述为暑湿、温湿、黄疸、湿热痞满、胸闷呕吐、泻痢等, 虽然描述具体, 便于理解, 却未能反映出这些治证的共同点。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有必要联系中医理论知识, 向学生讲透彻、讲清楚, 让学习者了解到这些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的病证, 其共同本质都为湿热, 同属“湿热证”范畴, 所以可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功效进行治疗。
3 从药性理论出发阐释中药作用及功效特点
药物功效, 是对药物的作用效果及功能进行高度概括的术语。深入理解药物功效及功效间的关系, 是中药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中药学理论中, 药性理论占据着核心地位, 其主要包括了升降浮沉、归经、五味、四气等理论, 中药药性理论是理解药物功效术语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要紧密联系药性理论及其他理论对药物功效进行阐释, 从而让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药物作用的本质与内涵。在对某些药物功效进行讲解时, 还有必要与四气理论相联系, 以平肝熄风药羚羊角为例, 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平肝熄风。在教学时, 应将羚羊角性寒、可清热的特点与明目、熄风功效相联系, 由于羚羊角入肝经, 泄肝热, 故可熄风止痉, 治疗热极生风引起的痉挛抽搐, 却不适宜肝风内动虚证。其明目功效主要与其能清泻肝经火热有关, 故适宜治疗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5]。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 中药学术语的解释关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 教学者应紧紧围绕中药学术语,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全面阐述术语内涵, 以便于学习者深入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裴香萍, 王兵, 平莉莉.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14) :67-68.
[2]肖斌, 陶欧, 顾浩, 等.基于功能靶点的中药功效术语规范[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1, 9 (3) :252-256.
[3]刘海波, 周家驹.中药功效中名词性术语的现代药理学含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 (4) :620-627.
[4]徐韩平.常用中药经验鉴别术语注释[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12) :468-468.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8
1问卷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对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54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对中药的初步认识,对中药学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评价和建议等方面。
1.1对中药的初步认知
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学习中药学课程之前,94.4%的学生自己、家人或亲朋好友应用过中药治疗疾病,其中72.5%的治疗效果良好,19.6%的治疗效果一般,7.9%的治疗无效;72.2%的学生对中药几乎没有任何了解,27.8%的学生对中药有非常粗浅的了解;92.6%的学生对中药学课程非常感兴趣,7.4%的学生对中药学课程兴趣一般或没有兴趣。可见,在学习这门课程前,大部分学生基本对中药没有了解,但是大部分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中药的疗效较为显著,对于中医药治疗疾病基本认可,有进一步学习中药学知识、了解中药治疗基本机制的迫切愿望,故约90%的学生对中药学课程学习有强烈的兴趣。
1.2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和将来所从事工作关系的认识
调查显示,96.5%的学生认为中药学在本专业的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后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93.8%的学生认为,将来自己可能从事与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相关的工作。可见学生能够认识到中药学课程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重要性,也能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将来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有学好中药学的自觉性。
1.3对中药学理论教学认知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40%的学生认为中药学课程较难,53%的学生认为中药学课程难度适中,7%的学生认为中药学课程较为简单;98.6%的学生认为中药学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各知识点之间缺乏逻辑联系,最终学习效果一般,甚至较差;96.3%的学生对中药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本认可;94.8%的学生认为经典小方剂及学科发展前沿等扩充知识对中药学学习有很大帮助;94.3%的学生认为教学中药材原植物、饮片的展示有助于中药学学习;95.7%的学生对于尝试讲述一部分内容的讲课方式非常感兴趣。
1.4对中药学实践教学的认知
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中药学实践教学非常重要;98.1%的学生想在实践中了解中药原植物和中药药材。在实践中学习中药原植物、药材及饮片的知识,可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对中药学知识的记忆,同时有利于后续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专业课的学习。
1.5对中药学教学的建议
调查中,学生对中药学教学的建议主要有:(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走入校园、药园,了解中药原植物;(2)讲述一些与中药来源有关的故事,增强教学的趣味性;(3)拓展部分药物临床应用,穿插个别病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4)丰富图片资源;(5)介绍一些中药应用及流通信息等。
2建议和对策
2.1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中药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多味药具有相似的功效,易混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学习兴趣减退。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中药小故事、临床小案例及相关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中药知识的理解和临床应用的认识[3]。同时,针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特点,穿插部分中药原植物的图片资源,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更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学习并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将药材原植物、药材饮片等实物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中药的质地、色、味,加深了印象,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应用,使中药学理论教学更加生动,也为增强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
2.3丰富实践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
中药学的实践教学相对学时较少,内容较为单一,以往以中药饮片教学为主,学生学习效果一般[4]。调查中,学生对于中药学实践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在中药饮片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药用植物园见习、中药原植物标本见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获得同一个中药不同产地的中药标本,并更好地理解产地对中药的影响,为中药学资源与开发专业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5]。
通过调查研究可见,中药学教学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学习至关重要,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药基础理论及各味中药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为今后的中药资源研究、开发及从事中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国振,汤丽云,陈蔚文.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4(13):72-74.
[2]陈丽.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2015(21):52.
[3]赵宇昊,王地,王敏.中药教学改革调查分析[J].中医教育,2006,25(4):49-51.
[4]黄海燕,张敏,许玲,等.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3(23):36-37.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9
《中药学》课程主要讲述各论部分各味中药的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 然而由于中药数量众多, 每一味中药其性能功效都各不相同或者同中有异, 极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 对于学生而言要学好中药学课程难度很大。我自2005年担任中药学课程授课教师以来, 面向中药学专业, 经历了多轮教学。在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我积极思考和总结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与同行交流,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 强化学习总论
总论, 是一个学科的综合或概要, 更是对这门学科的一种全面而概括的论述。《中药学》的总论介绍了中药学的发展历史、采集收藏、炮制、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 、配伍及用量等。其中的药性理论是学习《中药学》这门课程的基础。因此, 学好总论显得尤为重要, 能在各论的学习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对学生以后学习各论中每一味中药的药性理论有很大帮助。
总论中谈到药物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并且相对应的酸入肝、咸入肾、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具体来讲, 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学好总论, 后面各论的学习就稍简明易懂些。例如解表药, 其为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 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 如麻黄、桂枝。由解表药的定义出发思考便很容易与五味中的辛相联系起来, 因而可以简单地推出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 皆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入肺经为主。又如, 人参为补虚药, 因此与甘味相对, 主归脾经。由苦味能泄能燥, 便能想到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其味苦性寒, 有通便泻火之功效, 主入心经。所以, 结合药物的药性理论可以清楚推知药物的功效与归经。
2. 结合实例讲解中药, 调动课堂气氛
我院中药学的传统授课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解, 学生在下面听, 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这种“满堂灌”的授课模式, 往往会导致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学生感觉课程十分乏味。我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疾病该用哪种药去治疗、中药汤剂如何正确煎煮等内容比较感兴趣, 例如高血压、风湿等疾病。因此, 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导入一些典型病例以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以讨论的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针对导入的病例, 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和辨证用药, 以便达到学生能巩固与复习基础理论知识, 进一步深化各味中药知识点的目的。
总之, 与实际病例相结合讲解药材的方法, 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与复习基础理论知识, 又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 学好中药学知识为今后学习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引导学生使用归纳总结法学习《中药学》
每味中药都有各自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 学生要掌握这么多的内容, 确实存在很大难度。因此, 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运用归纳总结法能帮助学生较好较快地记住各论药物的知识点。
3.1 主次分明, 突出重点。
《中药学》教材把各论中药按照主要功效分为不同章节, 每一章节的中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效及应用特点。在《中药学教学大纲》中, 对每一章节内容的掌握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和了解, 因此学生在记忆各类中药时, 应重点记忆要求掌握的药物, 对于熟悉和了解的药物则主要记住其主要功效和应用即可。
比如, 清热药种类较多, 学生识记该节药物较为困难, 很容易将不同的药物混淆。根据大纲要求, 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生地黄、牡丹皮、青蒿为要求掌握的中药, 要求学生记住上述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栀子、夏枯草、黄柏、板蓝根、鱼腥草、玄参、赤芍、水牛角为熟悉的中药, 要求学生记住其功效和应用;芦根、龙胆、大青叶、蒲公英、败酱草、白头翁、马齿苋、地骨皮属于了解的内容, 学生只需要了解要主要功效即可。
3.2 采用列表法, 以区别功效相似的中药
在同一章节中, 我发现有许多中药功效很相似, 如清热药中的黄芩、黄连、黄柏三味中药, 它们的共同功效是清热燥湿, 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又存在区别。
功效相似中药往往给学生的记忆或复习造成不小的困难。在学习功效相似的中药时, 我推荐采用列表法, 如表1所示, 表格中分别列出三味中药的功效和应用的相同点及不同点。采用列表法区别功效相似中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较清晰地将中药的功效区分开来。
3.3 注意区分名称相似的中药
在《中药学》教材中许多中药的名称十分相似, 例如黄芩、黄连、黄柏, 山茱萸、吴茱萸, 苍术、白术, 独活、羌活, 桑螵蛸、海螵蛸, 等等。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药属于同一类别, 还比较容易记忆, 但如独活、羌活这两味药不同属于一个类别, 就应注意着重区分开来。羌活属于解表药,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用于风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等症状;而独活属于祛风湿药, 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效, 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等。
相似的名称尤其容易记混淆, 在碰到这些相似名称的中药时应更加留意, 并把它们写在一起, 注意区别其功效应用。
4. 重视实验教学, 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中药学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应通过实验教学, 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启迪思维, 锻炼动手能力, 使学生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和药用植物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掌握一些常用的鉴定方法及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长期以来, 我院中药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安排学生辨认中药饮片, 学生仅需要观察并记录中药饮片的外观性状特征。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常常反映实验内容比较枯燥, 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这种实验课教学模式严重削弱了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兴趣, 也达不到促进学生将中药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启迪学生思维, 锻炼其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的。
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中药学教研组对中药学实验课大力改革, 在保留饮片识别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了药用植物辨认、动物实验等内容, 大大丰富了中药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证明, 自从中药学实验课内容改革后, 学生对中药学实验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许多学生受实验课的启发, 要求加入老师课题组做实验, 以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中药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更好地讲授这门课程, 课程主讲教师必须扎实教学基本功, 认真备课, 抓住重点, 总结规律, 而且要善于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在保证传统理论体系不变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加大教学信息量, 提高中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10
关键词:中药学,PBL教学法,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的研究与解决问题[1]。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新型教学方式, 在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已陆续开始推行PBL教学[2,3,4]。中药学是中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也是一个枢纽课程。该课程涵盖内容繁多, 学生往往没有学习兴趣, 且学习形式单一, 课堂较为枯燥。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总体素质, 本教研室将PBL教学法引入中药学教学中, 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PBL教学法
PBL是在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5]首创, 是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 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小组讨论、论证问题的教学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和辨证思维的能力,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6]。应用PBL教学法有以下优势: (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问题, 可唤起学生共鸣, 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 (2)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 加强了基础专业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能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于PBL教学法的中药学教学设计思路
PBL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布置或者提出问题, 学生按照小组完成对问题的理解、查阅、讨论、归纳和汇报等。一个PBL的教学流程包括安排分组—设计问题—展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教师总结—教学评价等环节。在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 教师应特别注重设计课前问题的环节, 应尽量设计出贴近生活的“情景性”问题, 并把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协作完成问题的解答。学生在搜寻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地建构知识。再通过小组讨论, 共同利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应对每个环节做好笔记, 以便点评, 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最后给出一个综合评分。
三、基于PBL教学法的中药学教学的实施
1.安排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6~8人, 完成对问题的理解、查阅、讨论、归纳、汇报等[7]。
2.设计问题与展示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设计问题的关键是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眼球、难度适当的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8]。设计的问题应基于以下几个要素[9,10]: (1) 问题最好贴近生活, 激发学生兴趣; (2) 问题必须能引出知识点, 突出教学重难点; (3) 问题应该具有系统性, 可层层递进; (4) 问题应难易适当,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例如, 在介绍清热药金银花时,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提前准备好的问题, 如下: (1) 结合中医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知识, 说出金银花所治疾病的病因病机; (2) 给出典型案例, 列举出临床可以选用的配伍药物; (3) 收集含有金银花的中成药, 总结金银花在其中起的作用; (4) 如何鉴别金银花的真伪优劣。其后, 播放涉及金银花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介绍了金银花的命名、来源、功效应用、使用及金银花的常用鉴别等内容。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例如教师提供的视频、课本、图书馆、网络等资源, 查阅相关文献, 开拓思维, 挖掘深层含义, 团队协作, 找出问题的答案, 最后将统一的小组意见汇总制成PPT[11]。在下次课上汇报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
4.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时, 由教师主持, 让学生分组汇报, 学生在此环节均能畅所欲言, 积极讨论结果;汇报完毕, 再进行各组间的辩论, 激发学生更深的思考和交流, 使知识系统化;最终选取最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的梳理, 形成系统的知识层次, 还可以在交流中收获的快乐,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课下鼓励学生利用QQ进行交流, 扩大同学知识面, 形成交流思考的好习惯。
5.教师总结: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研究, 在课堂讨论中, 要尽可能营造出活跃的气氛。同时应指出不足, 给出建设性意见。还可以给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链接知识, 将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总结[12], 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并对问题再次进行深层次概括总结。
6.教学评价:目前对PBL教学法的课程考核的方法和标准没能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统一的体系。既要考核学生能力的各个方面, 还要具有连续、公平和真实性[13]。可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的方式对教学结果进行测评。调查问卷和理论考试的制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4]: (1) 学习效果; (2) 对PBL教学模式的适应性; (3) 对综合能力的影响 (4) 对《中药学》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团队合作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虽然PBL教学法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应用, 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 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学生方面:因“填鸭式”教育已根深蒂固, 学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往往不喜欢PBL教学法, 认为浪费时间, 甚至个别学生有抵触情绪。所以在应用PBL教学法的时中要多鼓励学生, 充分挖掘学生的特点和潜能, 引导学生尽快适应PBL教学模式。
2.教师方面:在PBL教学中,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领导者, 故教师应熟练掌握本学科内容, 同时具备灵活应用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15], 但目前教师在灵活方面还略显薄弱。所以教师平时更应注重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不断更新知识框架[16], 并在课堂活动中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3.教学资源方面:学生需要通过教学资源来查阅资料。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教学质量[17]。学校应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教学资源, 包括各种信息检索平台、实验、实训场所及网络交流平台等, 而这些的实现又要求有充足的资金, 无疑增加了PBL在我国推行实施的难度[18]。目前的解决办法, 主要依托校园网进行文献检索, 利用综合实验室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或实训, 同时利用当下流行的微信墙、QQ群、论坛等进行信息交流。
五、结语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中药学》 教学改革 有效策略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来源、性能、功效、采集、炮制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课程,是中职中医药各相关专业的基础学科。近年来,我校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导,更新《中药学》教学思想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往往将《中药学》教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其最典型的特征是“就事论事”“口传心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尽管教师将《中药学》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可能“亦步亦趋”,缺乏个性和创新性,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启发和新时期我国中职《中药学》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之下,中职《中药学》教师应该强化思想观念的转化,更新教学思想。从更深的层次体会到中职《中药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也是一门思维性学科。在教学实践中,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把教学重点由大量的机械记忆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上来。尊重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学生独立提出自己的见解,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性的教学,以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为纲,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使学生能动地掌握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潜能。
二、以学生就业需要为框架,优化《中药学》教学内容
在中职学校。开设《中药学》课程的专业包括中药、中医、中医护理、中医保健等,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同,教学内容亦应有所区别。因此,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就业需要为框架,对统编《中药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的优化必须突出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等基本理论,掌握常用中药的基本应用知识及技能,为学好《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第二,要突出专业特点。根据专业需要,有所侧重和删减。如:中医专业培养的是中医师,学生毕业以后主要在各级中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从事临床诊疗工作,中药是其诊治疾病的主要武器,教学内容重点是中药的药理、药效,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中药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中药师,教学内容应侧重在药物的来源、产地、采制等。而中医护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护士,教学内容应详于中药的用量用法、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等。第三,要避免内容重复。《中药学》中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如祛风湿药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治疗痹证。这一功用涉及诸多药物,逐一讲授难免引发学生的厌学。这就要求我们讲到具体药物时,重在同中求异,突出个性。通过优化避免内容的大量重复,体现中职中药教学的特色。
三、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改进《中药学》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中心,“填鸭式”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科内容特点、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教学没有真正与学生的需要相对应,自然影响了学生对中药知识的理解和中药运用能力的提高。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应该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积极改进《中药学》教学方法。第一,要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学习方式。如在学习清热燥湿药时,组织学生以黄芩、黄连、黄柏为一组,龙胆草、苦参、白鲜皮为一组,自主合作探究其药理、药效,对比其共性和各自的特点。第二,要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等多种教学资源把中药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注重比较教学,通过比较清晰呈现中药规律。如:白豆蔻、草豆蔻、砂仁、草果、干姜、高良姜均为姜科植物,性味皆辛、温,多归脾胃经。但干姜、高良姜属温里药,能够温中散寒;白豆蔻、草豆蔻、砂仁、草果皆为化湿药,可温中化湿。这要比较讲授,学生更容易掌握中药的关键性特点。第四,强化实验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把书本知识与教学试验结合起来。实验中要求学生一定要细心观察、准确记录,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中药学》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评价检测是中职《中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中药学》评价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方案,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现和肯定学习后进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在评价语言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针对性,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自信,给学生一双发现、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灵感。
中职《中药学》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以现代职教理论为指导,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潜心研究《中药学》教学的人文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就一定能够实现学生《中药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求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黎明. 《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 西北职教,2009(5).
课堂教学中药学 篇12
1、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传统教育在内容上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老师一讲到底, 搞填鸭式教学, 学生围绕考试转, 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在以往的中药教学中, 教师讲课满堂灌, 从书本上的内容到临床应用, 对中药的“功效、应用、性味”等内容, 逐字逐句的解释, 还把一些有关的小验方穿插在教学中讲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听讲, 学习也是为了应付一些考试。这种师徒式传艺的方式, 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药物的加减变化, 运用不灵活, 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正是克服了这些弊端, 充分调动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在课堂上学生变为演员, 老师是导演, 通过启发、引导以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教授学习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和自学能力。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 是适应社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2、根据学科特点, 采取相应教学法:
素质教育是革除传统教育中的弊端, 并非是对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 而应是辨证的扬弃。对传统教育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推行素质教育中仍要继承和发展。在教学中, 基础课和临床课有各自的学科特点, 另外, 中医和西医的课程也有各自的内容。做为专业教师, 应从自己所教学科入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教材中的不同章节, 不同内容, 采用相应的适宜的教学方法。例如, 中药课程有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各论中又有不同的章节。总论中的中药学基础知识及格论中的药物来源、性味、功效内容都是纯理论知识, 对于这些内容, 采用传统教学法更为适宜。通过提问、考试及做练习题, 反复学习, 反复训练, 加深、巩固知识, 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对于中药的临床运用、加减变化及用量、使用注意的内容, 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从临床病症举例和方剂举例等多方面, 引导学生课堂上大胆想象、踊跃发言, 选择同类相应的药物加减, 或分析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等多方面启发, 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缩短学校教育与日后临床实践的差距。
另外, 培养学生素质, 应遵循渐进性原则。学习一门新知识, 学生往往不得其法, 在开始章节的教学中, 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 每节、每章作总结。中药的功效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记忆。掌握同类药物的共同功效, 再对照掌握个别功效。以后的章节可让学生仿效老师, 自己归纳, 主动学习。随着所学章节和药味的增加, 由学生参与分析、讲解, 老师逐渐转变角色, 由“演员”变为“导演”。
3、注重中药的药理研究:
医学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医学阶段进入到实验医学阶段。各省都没有中医中药研究院, 中药的药理研究, 为中药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原有的中药功效已被证实, 经过实验又发现了某些药物的新功效, 扩大了中药的应用范围。教材中存在每味药物之后附注的参考内容及最新实验报道, 除为学生做详细的讲解之外, 还应启发学生根据报道来发展中药的临床应用, 从而掌握药物, 还经常查阅一些杂志、资料, 注意相关的最新报道。使知识更新。例如止血药蒲黄, 药理研究证实蒲黄有收缩子宫的作用, 故孕妇忌用。利水渗湿药中的车前子有利水通淋的功效, 但近期实验证明, 车前子煎剂对动物、健康人均无明显利尿作用。为此, 学生临床选用利水渗湿药时, 可考虑不用此药,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另外, 有些药物已被实验证明具有升压或降压作用, 临床应用时, 应注意患者的血压, 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所以说, 让学生装满知识走出校门, 远不如培养他们主动地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
【课堂教学中药学】推荐阅读:
中药学教学团队07-08
教学临床中药学11-06
教学研究的中药学10-14
中职学校的中药学教学05-30
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08-31
教学及考核中药学论文10-01
中药学教学改革论文10-12
中药学趣味性教学法07-14
中药学教学的几点体会11-06
中药鉴定教学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