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临床中药学(共12篇)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1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院校课程中继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之后又一重要的基础学科, 是联系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的纽带, 在中医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中药学涉及的药味众多, 性能、功效、主治、用法等相关内容冗杂, 且彼此之间相对独立, 难于记忆, 易于混淆。如何发挥教师导向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是临床中药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临床中药学在教学方法上的经验体会, 阐述笔者的观点。
1 多种教学方法整合
教学过程中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尽如人意, 而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有机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1.1 传统讲授法发蒙解惑
传统讲授法具有较好的教学可控性, 课堂传授信息量大, 系统性强等特点[1], 有其他教学法无法替代的优势。学生在临床中药学开课时, 对许多中医术语尚不熟悉, 专业背景较为薄弱, 对中医理论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尚处于蒙昧状态, 因此对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利用其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较为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作为获得教学效果的主体, 对传统教学法的接受度较高, 而且能在较短时间内接受教师的专业熏陶, 达到中医专业的启蒙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和饮片辨识教学法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 恰当地融合文字、图像、动画及声音等相关素材, 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助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多媒体课程的灵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优势体现到教学过程中[2]。
在对一系列药物有理论上的认识前提上, 配合饮片实物教学, 认药的同时, 提示药物形、质、色、味特点与其功效主治之间的联系。有研究亦指出学生普遍对中药实训教学反馈情况良好, 满意度较高[3]。
1.3 PBL病例教学法践行真知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 其主张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置于问题中去, 培养其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医学教育中, PBL病例教学可以围绕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 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引导下,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 完成完整的临床实践过程,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途径。PBL病例教学法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特点相契合, 是符合教学需要、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2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整合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分层次的应用不同教学方法,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 值得我们反思和修正。
首先, 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运用传统讲授法教学中, 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既要有深度, 也要有广度, 教学中才能娓娓道来。对多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对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也是当代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PBL病例教学, 更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 除对本专业理论能熟练掌握外, 对有交叉知识点的其他学科也当熟悉于心;除能讲授理论知识外, 对辨证施治、临证思维方面也应有心得和理解。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不断充实完善知识体系, 并坚持临床, 积累经验, 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次, PBL病例教学对学生而言也有较大的挑战性, 特别是刚刚接触中医的低年级学生, 对知识掌握尚不熟练, 且建立学科间联系的能力较弱, 因此, 如果病例选择不当, 或对学生理论熟练程度的感知不够, 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滋生畏难情绪, 反而不利于其日后的学习。因此, 在选择病例时, 教师应仔细斟酌, 充分考虑其是否有代表性、是否能反应某些药物临床应用的特点等。同时也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他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使该教学方法更好地发挥其优势。
摘要:教学方法直接关乎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目前临床中药学学科特点及教学体会, 提出以整合多元教学方法为要旨的观点, 综合采用传统讲授法以发蒙解惑、多媒体教学和饮片辨识教学法以激发兴趣、PBL病例教学法以践行真知等, 发挥各自教学优势, 以期更好地完成临床中药学的教学。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法整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 单鸣秋, 包贝华, 等.基于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中药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安徽医药, 2010 (07) :867-868.
[2]王美丽, 苏蓉, 张宏鸣.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 (02) :37-39.
[3]李海燕.中药学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3 (01) :217-218.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2
【摘要】结合我国医疗的重点转向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及广东省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根据广东药学院整体教学框架,探讨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认为应充分发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及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行分类教学模式,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体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复合型人才
一、国内外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当今世界各国高校都在探究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日本各高等院校十分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普遍实行有利于综合人才成长的学分制,开设大量的跨学科课程,选修课比例为课程的25%~40%;美国高等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形成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欧洲很多国家更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近年SARS、禽流感等疾病的流行,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对预防医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养不够。适应社会的变化,调整教材和实习内容,加强临床医学知识和应急能力的培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迫切要求、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生不仅需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还应能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卫生工作的任务不仅要从医病到医人、从个体到群体,还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上[1]。“单一性培养模式”已经失去其市场竞争能力。根据WHO对21世纪培养医生的要求和目前我国医疗的现状,注重以社区为导向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使其具备医疗—预防一体化的思维和意识,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对全科型人才的要求,改变预防与医疗脱节的状况[2,3]。从全球卫生战略的高度、国际医学教育趋势及我国现实情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保健事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是预防医学教育21世纪的根本任务[4]。
二、广东药学院适应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广东省是我国医药工业大省,“九五”期间,广东政府将医药工业作为本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广东的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东省委、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要求。广东医药经济大省的地位和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决策,为我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作为省属医药院校的广东药学院,在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中,深刻体会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几年来,勇于面对挑战,紧抓发展机遇,在50年的办学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坚持并发扬“以药为主,医药结合”的特色,遵循面向医药卫生行业,逐渐发展为比较成熟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思路:即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定位相对接、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对接。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能力强的厚基础人才、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满意度较高。据调查,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的满意率超过95%,近87%的接受调查的单位认为该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所有调查的单位均表示欢迎该校的毕业生[5]。
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良好的医药学科优势,通过不断地培育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展新专业,基本形成了与广东省医药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接的本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已发展到21个本科专业,涵盖5个学科门类,药学和预防医学仍然在专业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现有的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和校级重点学科都分布在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预防医学都先后成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
三、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课程教学目前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经过各学院教师和同学的努力,去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学校存在的薄弱方面,如整体学术水平,现有专业之间不协调,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资源浪费等。为了使我校的发展得到不断完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学校的建设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1。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有三个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中西医临床方向)。过去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中西医临床方向的课程设置,在与纯西医或纯中医大学的临床课时比较,西医及中医的临床课时均受到严重压缩,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造成的后果是:
(1)理论课程设置严重不足,本科知识沉淀不够深厚,变得和专科生无异;
(2)毕业后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均不能达标,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另外应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而不是培养医学生的终身本领,临床技术培训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实践能力。
2。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关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参加以社区为范围的预防医学实践活动,但教学基地的建设、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具体运作及教学质量的控制较难,学生获得的实践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公共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与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也不相适应。而我们的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到基层去,如果没有雄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就很难在基层扎根,发挥为社区和基层服务的作用。
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进步,对全科医学或社区医疗卫生方向学生的要求,从某些方面讲可能更高,而且和临床医学专业一样,他们要考医师执业证;按照目前我国社会及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减少临床实习或降低学习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按照普通医药院校的标准来进行认真、严格的培养。
3。目前其余需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专业存在的问题
广东药学院有很多专业及方向的学生安排了临床医学课程,目的是让学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之前,并没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如解剖、组胚、生理、病理生理等,教师要在短的课时里讲解某疾病的所有知识给学生,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只不过是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初衷可能相差较远。
四、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广东药学院朱家勇院长和吴梅兴书记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5,6],均着重提出,学校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构建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平台的投入,依托五级实践教学平台,分阶段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即“早期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中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后期科研实践技能培养”,形成空间与时间立体化的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广东药学院服务对象的特色定位是:“以药为主、医药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是将多年办学实践和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而提炼出来的办学特色。药学是龙头,预防医学是优势,临床医学是支撑。临床医学专业是药学和预防医学的支撑,是广东药学院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教学理念,建立“分类教育模式”,显得更为重要。分类教育模式就是: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因材施教、合理分配和利用教学资源,体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实行临床医学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在广东药学院的教学框架下,临床医学专业怎么做预防医学、药学及其他专业强有力的支撑?怎样体现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呢?
1。完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涵和目标
(1)认真执行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有三个专业方向(即: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中西医临床方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按照普通医药院校的标准来进行培养。不管三个专业方向的区别有多大,基本的理论课程都是不能少的,只是理论课时及临床实习时间分配有区别而已,要实事求是,做精做细。
(2)合理、积极、创新安排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在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和社会背景中发生发展起来的科学,具有不同的理论框架。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绝非简单的将知识相加。
根据中西医结合临床方向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广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研究和探索专业平台课程的整合和优化。通过开设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 等创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开设中西医结合的系列讲座,特别是科研成果系列讲座等;通过“中西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实行后期导师制等。摈弃陈旧老化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打破中医、西医课程自成体系、互相分离的现状,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研究和实践,使中西医课程之间有机衔接,反映学科最新成就,有利于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的培养。
2。临床医学专业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深度交叉
强调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教学的深度交叉。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疗的重点转向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随之变化。临床与预防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深度交叉,既培养在基层能做预防工作的临床医生,又培养具有扎实临床技能的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应成为我们培养的最主要目标之一。临床医生具得天独厚的职业优势,可成为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防病治病工作的最佳连接点;而以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经过扎实的临床技能培养,将更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疾病预防控制职业发展形势,发挥更好的作用。
发挥广东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合理安排并最大程度上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现有临床和疾病预防控制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设置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的交叉力度,将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临床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深度交叉,达到培养造就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1)根据世界预防医学发展的趋势(即在应对和处理急性大规模传染病时需要更扎实的临床医学技能),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担当双重角色,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应按照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的安排进行训练。既要有扎实的预防专业知识,也要有全面的临床医学技能。
(2)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加强预防医学知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为毕业后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做好准备。
3。认真对待本科其他方向如药学及其他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院专业作为药学专业及其他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临床医学支撑。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面,设置合宜的课程框架,开设精选的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医学概论课程,确实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达到预期的效果。
整个广东药学院好比是一支舰队,衡量其前进快慢的标准不是看跑得最快的那只舰,而是跑在最后的那只。学校的发展应该也是一种各专业的互相支持、支撑,有机、协调发展。通过积极、有效的内涵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要为实现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7],力争在国内外学术界有更大影响。
【参考文献】
[1]余金明,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Delphi专家咨询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8(5):251—254。
[2]叶葶葶,傅华,夏昭林,等。改革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防治结合的新型医生[ J]。上海预防医学, , 13(10): 454—455。
[3]郭淑霞,张翼华,秦江梅,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社区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实践[J]。 农垦医学,,29(3):223—225。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3
方法:首先严格控制出入库前中药质量;其次收集整理中药情报资料;分析中药处方和药历。
结论:提高中药质量及其应用的准确性、安全性、合理性,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率,提高中药临床疗效。
关键词: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77-02
临床中药学是一门以患者为对象,研究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健康的学科。执业药师在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对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与临床疗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出现,减少医药资源浪费,服务临床和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1执业药师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意义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及临床用药的需要,中药新剂型日趋增多,仅中药资源品种达12807种[1]。用药情况越来越复杂,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执业药师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工作,既是执业药师职责的要求,又是医院发展,患者健康的需要,更是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举措。中医中药是互为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临床中药学就是连接他们的纽带。只有临床医师与临床药师密切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医患关系,更好弘扬中医药文化,造福人类。
1.1提高中药质量是执业药师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前提。首先是辨别真伪,确保药品质量。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状况很普遍。以透骨草为例,以同名入药者达20多种,其形状差异明显,有效成分、功效亦不相同,若不辨别真伪必然影响治疗效果。其次要妥善养护。入库药品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定期养护。可采用气调养护、对抗同贮、冷藏等措施防止中药饮片在储藏期间发生霉变、虫蛀、走油、风化等现象。使“辛烈者免走泄,甘美者无蛀伤。陈者新鲜,润者干燥”[2]。再次要提高炮制质量。古代有《炮炙大法》,现代对炮制的研究更加细致。如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酒炒可提高黄芪多糖、当归中多糖含量;就是要求科学、合理炮制中药。
1.2控制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人群及用量,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报道中药不良反应文献不下百篇,如部分人服用人参会出现低血钾、四肢抽搐;服用三七粉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有乌头类、雷公藤、斑鳌等。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为注射剂,引起最多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执业药师将这类药物编成歌谣,让医药护人员熟记与心,提高用药的合理有效性。
1.3提高药效,节约中药资源,减轻患者负担。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新药品种不断涌现。其中常用中成药多达370多种,有1/3是新药,医药人员难以将诸多中成药全部掌握清楚,加之卖家的非正常手段促销,往往导致临床应用不以“辨证施治”忽略“辨证”用药,而以“症”用药。如此不仅难以收效,有时还会贻误病情,徒增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这就需要临床药师将中药按性能、功效、适应症以及成分、含量、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等分门别类介绍给医生,指导其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这类药,减少盲目性,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医药资源浪费。
2执业药师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收集中药情报。开展用药咨询服务收集药品供应、使用、评价及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信息,建立中药情报资料室。配备有关专业电子书籍、期刊及说明书。将众多的中药文献资料进行选择、分类、索引、汇编和保管,方便使用。根据资料报道定期汇编一些新的中药制剂、中药不良反应以及中药研究进展等方面的专辑资料,供临床查阅。定期向医护患者介绍新药功效、老药新用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为患者正确用药做好咨询服务。
2.2参与新药评价。监测中药不良反应: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要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确定,执业药师应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这项工作,为安全用药提供保证。通过用药状况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病人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并协同临床医生调查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讨论解决方案,使不合理用药现象得以纠正。将得出的结论及参考意见记录存档,然后由科主任在药事管理委员会上集体讨最大限度的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3监测血药浓度。参与制订个体给药方案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监测患者血药水平。根据患者个体或群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及体内药物浓度,设计或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客观治疗指标,协助医生筛选中药与给药途径,并对药物疗效作科学的评价。
2.4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当好用药参谋。深入病房,随同医师一起查房,掌握患者病情及其发展变化,分析用药效果,协助医师制订给药方案,当好合理用药参谋。参加危重、急诊、中毒患者的抢救和疑难患者的会诊、药疗处理。
2.5研究药物配合和相互作用。临床联合用药情况复杂,产生的配伍变化。如中药注射剂联合配伍使用易发生的问题有:①微粒明显增多[3];②热原反应增加;③产生过敏原;④有效成分含量下降;⑤混合液pH值改变、产生沉淀;⑥降低药物疗效;⑦配伍液澄明度改变。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①询问过敏史;②注意给药途径;③慎选配伍溶媒[4];④掌握用药剂量及稀释浓度[5];⑤给药之前,仔细观察配伍注射剂有无沉淀,颜色变化;⑥注意加药顺序及放置时间等。
2.6建立分析药历处方,掌握本院用药情况。药历是患者用药史的记錄,与病历有密切关系和同等重要性。通过药历、处方分析,使临床药师熟悉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所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将这些分析结果反馈给临床医生,指导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我国1983—1994年间普查证明,中药资源品种多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
[2]陈嘉谟.本草蒙荃
[3]吴民,朱春梅,宋乙平.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5):277~278
[4]吴洪文,吴敏.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5):450~451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4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 就大多数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情况来看, 《临床中药学》理论课多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 这个阶段的学生中医基础及中医诊断知识薄弱, 尚无临床实践, 而临床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年, 两者之间间距长达三四年, 临床实践机会不够, 导致学生学习中药多死记硬背, 对中药的性能理解不够深入, 缺乏对药物功用的理解和应用意识。因此, 中医类或中药类学生在毕业后也普遍存在着中药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中医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 导致了动手操作能力、中医辩证思维能力、对疾病综合处理能力、理法方药运用能力等临床能力不强, 并且对于中药的采集、炮制、中药饮片辨识等实践相关内容及方法知识欠缺;中药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 导致了对中药理论开拓研发能力不足, 科研课题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 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成为中药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 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 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 内容庞大, 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 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 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 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 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 各有侧重, 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 科研技能。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 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 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 为避免重复性实验, 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 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 (主要是功效) 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 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 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 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 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 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 提高行医的能力, 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 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 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 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 在教师指导下, 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 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 作为主要指导老师, 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 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 (1) 四性, 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 (2) 五味, 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 (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 的区别。 (3) 归经, 如选用示踪剂, 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 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 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 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 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 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 验证其归经部位。 (4) 升降浮沉, 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5) 毒性, 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 观察其毒副作用。
2. 职业技能。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 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 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 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 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 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 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 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 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 让学生身临其境, 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 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 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 既节省教学时间, 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 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 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 “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 “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 “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 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 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 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 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 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 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 熟悉如何审方, 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 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 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
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 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 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 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 或利用寒暑假时间, 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 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 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 弘扬中药文化, 将知识运用于实践, 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 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 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 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 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 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近几年对《临床中药学》实践教学模式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 我们初步建立了临床中药学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模式, 它是以教学资源为平台, 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 调动全体教师的智慧, 以培养科研和职业应用技能人才为目的, 针对性改革课程结构体系, 搭建出科研与职业技能并重的实践教学平台。这种尝试性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临床中药学》课程的兴趣, 提高《临床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改变目前《临床中药学》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同时, 也有助于学生早接触科研, 早接触工作,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使中医药专业类学生走向科研深造或中医药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
摘要:对《临床中药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 分析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开展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施措施, 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临床中药学,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张耀武.对于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 (1) :51-52.
[2]张慧卿, 杨延龙, 苏永华.《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医药导报, 2008, 14 (8) :132-133.
[3]李春香, 郝蕾, 丁芳.临床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医教育, 2011, 30 (4) :42-43.
临床中药学就业前景 篇5
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据了解,中药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单位的发展方向和知名度、是否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工作地点和薪酬水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普遍不好,他们的就业也日趋理性和务实”。中国药科大学学生工作处余永久处长说,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的专业和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基本吻合。学生更注重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能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的工作。
社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正在增加,中药学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率高达95%。制药业发展较快,尤其是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药学人才比较青睐。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6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药学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88-01
与传统中药相比,中药注射剂疗效好,起效快,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多[1]。但是由于生产、使用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应用中的问题也较多。文章对2008年——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药品名称、价格、数量、用药金额、有效率、不良反应等。
1.2 分析方法 用药合理性分析。以WHO制定的药品限定日剂量(DDD)和药品用药金额为单位展开分析,计算各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和每日的治疗费用(DDC)。DDD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和临床用药习惯确定,DDDs=药品用药总量/该药物的DDD值,DDDs表示该药物的使用动态,当DDDs值越大,则表明该药物的选择性也越大,对同类药品不同厂商、不同规格的DDDs值进行计算,将所得的所有DDDs值加起来,就是该药物品种的总的DDDs。DDC则主要是衡量该药物的价格水平,DDC=药品总的用药金额/该药物的DDDs值。当DDC值越大,则表明患者每日所需的治疗费用也越多。
2 结 果
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DDDs为72347d,总的DDDs为989699d,DDC为1221元,总的DDC为18421元;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DDDs为79521d,总的DDDs为1003487d,DDC为1314元,总的DDC为18741元;2010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DDDs为86745d,总的DDDs为1087915d,DDC为1357元,总的DDC为179864元;2011年我院中药注射劑的DDDs为73124d,总的DDDs为1054687d,DDC为1219元,总的DDC为17768元;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DDDs为73089d,总的DDDs为1055387d,DDC为1221元,总的DDC为17751元。
2008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有效率为79.4%;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有效率为81.9%;2010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有效率为80.4%;2011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有效率为88.7%;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有效率为92.8%。
2008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00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010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011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201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
3 讨 论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规范合理使用,采用的药物干预方法如下:①制定《中药注射剂用药规范》,对其适应症、用量、溶媒等严格规定,同时对药物配伍原则加强限制。②加强临床用药的审查和点评。用药之前医生要对患者的过敏史、基础疾病、用药史等进行检查,同时对用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评点,定期进行汇报[2]。③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等全面掌握,加强用药监测。④完善奖惩制度,对于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公开通报,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处罚措施,提高全体医疗人员的责任意识[3]。⑤每月进行中药注射剂的定量采购,同时进行用药量统计,异常用药量要立即停止。
在本次研究中,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日治疗费在2008年——2012年中呈现先升后降的情况,其中DDDs、DDC在2010年达到最高,之后DDDs、DDC均开始逐渐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此期间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在临床中得到大多数医疗工作者的认可,其用量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用药频度也逐渐上升。之后由于采取了药学干预,使得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日治疗费用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治疗有效率有了显著提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应用会越来越多,针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药学干预措施能够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同时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赖金华,王迎春,陈榕.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药学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22-224.
[2] 周爱梅.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药学干预探讨[J].医学信息,2013,25(8):266-267.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7
1 案例教学带教模式
1.1 带教师资
3名临床带教药师均参加了卫计委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1年, 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 已在临床药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 每位临床药师负责带教1~2名实习生;临床带教医师均为主治医师, 已在临床专业岗位工作10年以上, 每位临床医师负责带教1名实习生。
1.2 带教方式
借鉴专科化临床药师培养模式, 即在重症医学专业、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的临床科室完成5个月的实习任务, 要求实习生在专科药物方面基本掌握其临床使用方法, 同时能运用所学的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对各类药物进行基本解释。
2 案例教学实践内容
2.1 药学查房日常工作内容
实习生每日上午8点跟随带教医师与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交班、查房, 查房前应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 书写查房记录, 在临床带教医师的指导下, 了解并记录患者诊断、治疗的各项内容, 同时记录可能存在的用药问题, 如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不恰当的给药方式、超说明书用药等。记录临床医师或护士所咨询的药物相关问题。在查房过程中, 实习生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药学知识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或用药监护, 向临床医师提出用药建议后, 按要求填写用药建议。若建议方案被临床医师采纳, 应记录采纳后的治疗结果;若未被采纳, 则应记录医师不予采纳的理由及患者采取原方案的治疗结果。
2.2 药历书写案例教学
首先规范药历的书写格式和内容, 临床带教药师指导学生书写药历, 重点是写好用药评价及总结, 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按照药历书写的内容, 通过跟踪患者的治疗过程, 共完成4份药历。药历治疗日志以日期为顺序, 记录患者每天的各类检查结果、用药信息与治疗结果, 并对所用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等进行评价, 对可能发生的ADR (药品不良反应) 进行分析, 同时记录用药干预的过程。最终通过案例教学讲授药历的书写, 熟悉案例中病种的诊疗常规和治疗方案。药历书写教学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意识、积累临床经验、锻炼书面表达能力等重任, 是药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1]。
2.3 典型病例用药分析的案例教学
正确的药物治疗临床思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带教教师应努力引导实习生形成临床用药思维, 通过对典型病例药物治疗的讨论分析, 训练学生的用药分析基本技能, 使其能正确选择和合理应用药物, 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带教教师应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掌握不合理用药的范畴, 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药学相关知识审核出一般性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或医嘱, 如诊断与用药不符、用法用量不正确、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符、重复给药、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以及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将典型病例交给实习生进行用药分析, 锻炼学生评价药物治疗方案的能力。临床药学实习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掌握了临床用药思维方法, 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的药物知识、增加临床医学以及相关专业知识,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参与处方点评、分析讨论典型病例, 结合疾病诊断和药物治疗特点将所学的药物知识应用到临床疾病治疗中去, 以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医学理念和医学思维。
2.4 ADR监测报告与药学监护的案例教学
带教教师让学生掌握有关ADR监测工作的法规和信息报表填写内容完整性、过程描述、发生时间等知识, 关注病区的ADR, 特别是新的、严重的ADR。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完整的病例相关资料后, 提出问题:如何进行关联性评价, 并分析该药引起ADR的原因, 制订药学监护方案。
例如:垂体后叶素注射液致腹泻1例, 患者, 男性, 41岁, 以咳嗽、咳痰、咯血1天收住入院, 我院急诊科给予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 初步诊断为:咯血原因待查;肺部感染。患者入院后自觉腹部烧灼样疼痛, 恶心, 腹泻8次, 为黄褐色稀便, 量不详。
临床带教药师指出该患者出现的腹痛、恶心等为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药学监护:垂体后叶素发生ADR是由于体内药物蓄积所致。该患者对垂体后叶素敏感, 通过调整垂体后叶素的用量,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了用药安全, 对该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有: (1) 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致冠状动脉血管收缩, 可发生心绞痛, 严重者可因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 (2) 电解质紊乱:垂体后叶素通过提高肾集合管上皮细胞的通透性而增加水的重吸收, 使尿量减少, 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 (3) 其他:垂体后叶素收缩血管可致局部皮肤苍白、疼痛、静脉炎。针对患者恶心、上腹部烧灼样疼痛, 临床药师建议联合酚妥拉明 (10 mg输液泵泵入) 止血, 酚妥拉明是短效的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心脏、胃肠道平滑肌。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能够发挥协同互补作用, 垂体后叶素的升压作用抵消了酚妥拉明的降压作用, 而酚妥拉明的扩张小静脉平滑肌作用则消除了垂体后叶素的收缩血管作用。同时根据患者的咯血情况变化, 使用输液泵来控制液体滴数和流速, 保证垂体后叶素能够速度均匀、药量准确并且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挥作用。
2.5 药物咨询与患者用药教育案例教学
在药物咨询与患者用药教育案例教学中, 带教药师重点是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技巧, 向临床医生、护士提供药物咨询时, 应自信心强、大方得体、善于用专业语言表达。向住院患者提供用药教育指导时, 应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善于用通俗语言表达, 对患者进行详细用药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与临床药学工作内容紧密联系
案例教学是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案例, 置身于实际的事件中, 教学气氛活跃, 学生和带教教师共同参与,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且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结合临床。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学习效果优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学生在实习期间能接触大量的临床实际问题, 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因此,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以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常会遇到的和需要解决的用药问题或临床上常见病的药物治疗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 教学活动要重点设计好提问、讲授、病例分析讨论和教师归纳小结的方式与内容。在案例分析过程中, 带教教师结合病例中的症状, 穿插讲解理论知识, 并且适当地结合病例介绍药物治疗学的一些新进展, 可使学生形成循序渐进的临床用药思维。
3.2 带教方式新探索
采用专科化临床药师培养的模式, 一位带教教师只指导1~2名实习生, 带教教师可以根据实习生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制订个性化的带教方案,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与学的互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实习生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实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临床药物治疗病例, 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学生分析及讨论病例, 为学生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 提供了临床思维的交流平台, 启发学生用临床思维来为患者合理选择药物和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 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综上所述, 在临床药学带教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 能提高临床药学专业实习生的临床用药实践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积累临床药学实习带教方面的经验, 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药学教学体系, 加强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教学, 适时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加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使其能融入临床医护人员中,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2]。
参考文献
[1]叶晓芬, 蔡映云, 吕迁洲.临床药师教学药历的重点内容[J].中国新药杂志, 2012, 19 (7) :638-640.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8
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医学基础知识欠缺
临床药师是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 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 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 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 参与合理用药方案设计并保障合理用药目的实现的临床专业技术人员[1]。目前的现状是, 药学院 (系) 药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差距。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化学学科和制药工业, 教育基本仍是化学模式。化学课程仍占相当大比例, 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所占比例偏低, 缺乏生物医学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知识, 无法适应临床实际工作需要[2,3]。医院的药师经过传统药学教育的药师, 毕业以后, 一直从事药品的调剂、制剂工作, 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初下临床, 而且是专业知识非常强的心血管内科, 困难重重。
1.2 药学知识老化
药学生毕业后, 往往从事药剂科的常规工作, 再教育及进修机会很少, 而药学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日新月异, 他们所掌握的药学知识逐渐老化。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 药学院 (系) 药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差距, 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化学学科和制药工业, 教育基本仍是化学模式。此外, 由于学制只有4 年, 学生的实习时间很短, 有些实习甚至以实验研究、无临床实习安排, 不能满足相应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的需要。此外, 目前高等药学教育专业培养方向主要还是通用药学人才和制药及流通领域方面的药学人才, 故培养的药学人才无法在医院承担临床药师任务[4]。
1.3 知识结构不合理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 规定医院药师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 向药学技术服务于患者为宗旨的临床药学工作内容和药学保健工作模式转变, 临床药学将成为未来我国医院药学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传统药学教育一直以化学模式为主线, 化学课程仍占相当大比例, 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所占比例偏低, 培养的学生缺乏生物医学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知识, 知识结构极为不合理, 与临床药师实践要求差距很大, 已无法适应临床实际工作需要[2]。此外, 诊断学、病理学、生理学及各种疾病的治疗学知识在大多数药学教学课程中仍是空白。
1. 4 教师水平宜待提高
由于既往的人才培养教育基本仍是化学模式, 教师队伍的专业也是以上述课程为主, 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与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要求相差很远, 亟待调整。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革高等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育
临床药师需要通晓临床诊疗、公共卫生、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学、循征医 (药) 学等医学相关知识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 改革高等院校现行的药学专业药学教育的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培养临床药学人才的有效途径[5]。改革高等院校现行的药学专业药学教育的模式, 使我国药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建议由化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临床医学模式, 适当削减与化学相关的课程和学时, 增加生物、心理、临床医学相关的课程和学时, 如生物相关学科——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生物技术等; 医学和治疗学相关学科——医学内科学基础、传染病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医学心理学、沟通技术等。为医院药学部门培养急需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
2.2 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有核心地位,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主渠道, 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 本着“向课堂要质量”的原则, 根据临床药学教育的需要, 修订教学计划, 优化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强调学科的新颖性、权威性、前沿性、应用性, 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在认真分析现有理论课、基础课的教育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实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措施。一是浓缩教学内容。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 大胆精简和删除与医药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 合并交叉重复的内容, 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注重医药科技发展前沿知识的补充, 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引入课堂, 用现代医药科技知识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扩大知识面[6,7]。
2.3 强化应用能力培养
坚持开放式教学, 积极与医院药学部门及临床学院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定期从医药行政部门、医院药学部以及临床各个科室一线邀请专家、领导来院授课, 增强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的适应性、实用性。增加临床见习及实习实践的时间。临床药学学生在临床各个内科的实习时间应不少于在药学部门的实习时间。提早使学生接触临床, 增加实习机会和时间, 减少理论性内容比重, 专业课进一步增强实用性和针对性, 是强化应用能力培养的必要措施。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经验的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组成的教学水平高, 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扩大教师队伍知识面, 摆脱知识专业化对个人知识结构的束缚, 以期在不同的领域里寻求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形成学科交叉;同时, 坚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定期举办中青年教师授课大奖赛、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论坛等活动, 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3 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新的培养模式[8]
3.1 突出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与能力培养
临床药师的培养是以通过临床药物治疗实践、适当专业理论知识补充和临床用药点评与调查分析等办法, 实现人才培养, 服务患者。所以, 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药学实践应向临床药师的培养模式转变。在实践基础上, 在临床用药中培养与树立临床思维, 提升沟通与交流能力, 积累参与临床用药经验。
3.2 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领域, 服务的对象是人, 他既有自然属性, 又有社会属性, 必然要涉及很多学科的内容, 药物具有共性和“因人而异”的个性, 因此必须建立临床思维。所以, 学校培养临床型药学人才的临床药学专业, 其教育模式必须从“化学模式”为主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有较强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技能获取能力势在必行[6]。
3.3 重视职业道德建设
在药学实践中引入职业道德的培养意识。提前进行医德医风建设的教育十分重要。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也是药学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药品的质量, 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与人的健康、安危直接相关, 重视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服务理念是关系到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
因此, 在尽快进行“医改”政策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的教学改革, 培养适应医改形式的具有一定临床医学知识, 熟悉药物性能与作用, 了解疾病治疗要求和特点, 参与合理用药方案设计并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临床药学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吴永佩, 颜青.药学教育改革与医院药学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下) [J].中国药房, 2004, 15 (8) :459.
[2]沈良斌, 冒小璟.关于临床药学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 2007, 23 (3) :13.
[3]王玉琨, 王萌, 卢宝华, 等.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3:6-7.
[4]刘晓琰, 沈金芳.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模式及带教经验[J].医药导报, 2007, 26:1253-1254.
[5]黄帮华.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医药导报, 2009, 28 (1) :51.
[6]宋菊芳.药学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吉林教育, 2010, 1:117-118.
[7]叶桦.历届药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药学教育, 2006, 22 (5) :58.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9
1 我院临床药理学教学现状
我院临床药理学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对象为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 开课时间为大四上学期的前半学期, 使用的教材是徐叔云主编的《临床药理学》第三版, 教学时数为18学时;全部由药理学教研室教师主讲, 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授课, 每年几乎所有的药学本科学生都参加选修。从我们开设这门课程和学生选修的踊跃程度看, 我院药学专业的学生都已经认识到药学学生学习临床药理学的必要性, 但从本门课程教学管理与实施的各个环节看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有待我们去探讨、去改革、去完善。首先是师资, 药理学教师无论是药学专业还是临床医学专业出身, 他们虽然对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非常熟悉, 但均已长时间脱离了临床药学或临床医学工作, 且没有进行过临床药理学知识的培训, 对临床用药的现状和趋势缺乏深层次了解, 尤其是在药物品种迅速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 教师的临床药学知识已远远落后于临床用药的发展, 教学活动难以达到贴近临床或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目的[1]。其次是教学模式, 目前我们多采用按章节顺序灌输式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中, 教师处于主动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情绪压抑, 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既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缺乏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也不能突出实用性很强的临床药理学特色, 教学目的不够明确, 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 提高我院学生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极不相称。
2 临床药理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 加强临床药理学教师的临床实践或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授课
目前我院没有临床药理学教研室, 也没有临床药理学专职教师。药理学教研室也没有从事临床药理科研设计, 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药物流行病学、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等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然而, 信息时代的今天,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临床药学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药理学教师药学知识的陈旧率越来越高。要保证临床药理学教学能顺利进行, 提高教学质量, 真正能提高学生的临床用药水平,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除通过医学文献、专业杂志、计算机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掌握信息、更新自身知识外, 还应主动与兄弟院校的临床药学部门建立联系, 商榷进驻学习并逐渐参与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研究和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工作。此外, 附属医院有许多具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的专家, 可聘请他们来讲授各专科的临床用药。
2.2 精选教学内容, 避免与药理学重复
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均已学完了药理学, 对临床用药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最让刚接触临床用药的学生迷惑的是:临床各专科的用药特点;药物的相互作用;一种药物的多种商品名或复方制剂也易造成重复用药;新药临床研究方法学等。由于学时数有限, 不可能也没必要讲授全部内容。以既为学生答疑解惑又避免课程重复为出发点, 18个学时的讲授内容应包括:绪论、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新药临床研究与设计、妊娠合理用药、新生儿的临床用药、老年人用药问题、药物相互作用、抗菌药的合理应用[2]。
2.3 选取能够体现临床药学发展特色的教学内容, 介绍药物治疗新进展
临床药学模式下的药师应具备药学全科新型人才的素质, 即不仅要有过硬的药学专业知识, 能为患者提供与药物有关的信息和建议, 还要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基础, 结合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疾病状态选择药物, 并就药物治疗中的各种问题与工作伙伴进行商讨。因此,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紧紧抓住药物服务于疾病治疗这个中心, 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 围绕疾病引起的机体生理、生物化学功能变化和可能的并发症来讲授药物的选用、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内容;同时, 针对老年人、哺乳期妇女、新生儿的生理、解剖及疾病的特殊性, 专门介绍特殊群体药物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 体现了医药结合的特点[3]。例如, 在讲到妊娠合理用药时, 先介绍20世纪6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沙立度胺事件, 使学生对妊娠期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高度重视, 再讲解妊娠期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如何合理选药, 避免对胚胎、胎儿、新生儿的损害。这种讲授形式内容较系统, 知识面广, 短时间内可以传递较多的信息。同时在各章节中穿插介绍当前用药的新进展, 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 让学生尽快适应当前临床用药, 跨越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
2.4 开设第二课堂,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开设第二课堂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4]。我们可以把临床用药处方调查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搜集不同类型的处方, 结合实际疗效、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讨论处方的合理性。这样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可以启发学生对临床用药问题的思考。
2.5 结合临床实际用药问题进行考核
考核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其内容和形式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积极性。如何在考核中体现临床药理学的特色, 是提高我院毕业生临床用药水平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 考题应以实际病例的形式出现, 考核学生合理选药的能力, 也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处方, 指出合理或不合理用药的依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忻.药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7, 3:35.
[2]徐叔云.临床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张家港, 胡友梅, 李晓辉.成人临床药理学教学方案探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9, 21 (3) :35.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10
1 依托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4]
1.1 以PBL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现代智能观认为,人才的显著特征是“能够成功解决复杂问题”[7]。PBT的特点是打破传统课程体系,围绕问题综合组织相关学科内容为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能力和理解获取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临床药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医药学知识点互为交叉纵深,其研究直接涉及到药物本身、用药对象和给药方式,也直接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法律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内容。对于缺乏医学知识的药学专业学生来讲,常常将焦点集中在药物本身上,并没有关注患者个体及相关临床用药等问题,因此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抓不住重点。为了转变学生简单、被动、盲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具备问题求解、决策制订、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高阶能力为目的,本研究建立以传统课堂授课和PBT相结合并融入强调个性化教学的弹性、灵活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一方面转变以往临床药学教学模式中单一的以授课为主的班级形式,形成多样化方法融入其中的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学术讲座[3,4,5]。在传统班级授课讲解基础性、概括性强的内容基础上,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多样化获取个性化的知识信息,以满足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对信息接受的差异性,同时缓解有限的课时数与涵盖尽可能多而广的内容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临床药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目的,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以“注入式”为主的机械、乏味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临床药学教育。因此以“注入式”教学方法为切入点,在传统的“讲授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手段开展“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发现教学”、“评论教学”等教学方式[1,2,3]。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象,灵活设计教学方式,做到教中有例、例中有探、探中有评、评中有学。例如,设定学生是省级医院药房的药剂师,患者来院就诊时出现意识障碍、兴奋、扰动、语无伦次等症状。病历上写明患者有神经衰弱病史,就诊前曾服用阿司匹林和催眠药。你会怎样理解病历上的内容,你要如何处理。对于这样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立刻面临着分析处方、判断病因、如何处理等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背后,又隐含着相关的药学专业知识,还涉及法律和伦理知识等[6]。一方面把学生放在积极地解决问题者的角色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需要去解决问题”中知道“学什么”和“为什么学”。然后教师就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给以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同时,通过鲜活的案例培养学生从患者的角度思考药学的问题,具备良好的合理用药意识、法律意识和医疗道德意识。
再一方面在临床药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发散式教育方式[9],即以一个临床药学知识点带动学生对医、药学等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概念图形成(concept mapping)。概念图形成是一种以绘图形式描述知识概念的技能,它以层次的形式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接化。学生在概念图形成过程中,通过鉴别和确认医学、药学各个知识间节点与联系,可以梳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自我总结、了解自己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即理清思路,特别是各学科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又通过自己不断地对概念图的构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2 多样化学习的形式
高等药学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大多数处在消极、被动的角色中,有悖于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问题求解、信息素养、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高阶能力的目标。因此,笔者在实施临床药学多样化教学方式过程中,势必要转变学生以往机械、被动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发现学习、范例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等多种学习能力[1,2,3]。教师依据各种教学方式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同,班级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因材施教,使得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查阅资料,在课堂上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参加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内容与经验,讨论后辅以适当的习题练习,以检查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参加社会调查,在医院、药检所、药厂等实践岗位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注重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具备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和相应技能训练。
2 完善有效的评估体系是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的保证
实现临床药学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的是构建一套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体系。如果没有与多样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评估体系,则无法保证其应有的效果。笔者历经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采取边实践边改革边总结的方式,以结果指导下一步的实践,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本研究根据2007、2008年级的药学、药物制剂专业临床药学教学进度表进行各种教学方式所占的百分比的统计,结果见表1;学生以教学目的的明确性、专业知识与丰富程度、多媒体使用情况等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理性、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见表2。
3 讨论
表1结果显示,2007级课堂授课学时数所占比例为70.9%,2008级为45.8%,讨论交流和学生自学的学时总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0.8%和41.7%,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学术讲座的比例趋于理性。表2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7项内容中,学生对临床药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多媒体运用情况”最为满意,认为“很好”和“好”的同学占70%以上。其次是对“教学目的明确性”和“教学风格的顺应性”感到“很好”和“好”的同学占74%以上。同时,两个年级学生对各项内容的结果统计显示:除了“多媒体运用情况”在两个年级的同学中一致认为“很好”以外,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风格的顺应性”选择“很好”和“好”的比例2007级低于2008级。这充分说明了临床药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教师为中心、单一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这一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大幅提高。学生可以以临床药学教学内容为主线,联系相关医学知识,以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多参与、多交流、多思考[7,8,9],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应用医药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医疗服务意识等,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对两届学生临床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本研究继承了发扬了传统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临床药学课程特点引入以PBT为主的先进教学模式的长处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储备合格的高等人才。
注: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200份,有效200份
参考文献
[1]Campbell L.Mindful Learning:101 Proven Strategies for Student andTeacher Success[J].Thousand Oaks,2003,(77):64-65.
[2]韩卉,尹艳艳,贾雪梅,等.以问题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63-64.
[3]王晓丽.PBL和Seminar教学模式在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高教研究,2011,32(3):436-438.
[4]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1):88-91.
[5]姚彤炜,曾苏,余露山,等.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尝试[J].药学教育,2007,25(4):254-262.
[6]蒋心慧,袁佩,范琦.对药学实验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97-199.
[7]Gardner H.重构多元智能[M].沈致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7.
[8]Cannon,Robert,Newble,et al.A Handbook for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and colleges:A guide to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M].4 edition.London:Kogan,2000:234.
浅谈临床药师药学查房 篇11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查房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96-02
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应当全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而药学查房是临床药师达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药学查房是为了完成对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的追踪和监护,它是追踪和监护药物治疗过程的一种手段。在查房中临床药师观察和询问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是否有不适情况的出现,是否按时用药,用药方法和时间是否正确,特殊患者还需要关注其饮食、饮水量、尿量的改变等等。并且在查房中回答患者的用药问题,进行用药教育。查房结束后,综合患者情况对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案作出评价,提出药学监护计划,并对部分患者建立药历。归纳起来药学查房的目的就是:为患者提供用药监护、进行用药教育、提供用药咨询。
1 临床药师药学查房的准备阶段
1.1 前临床阶段
在查房前首先要明晰该专业常见病的治疗原则,学习治疗指南,了解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及方剂。严格掌握这些药物及方剂的药理学、药动学及药物间相互作用、毒副作用、使用禁忌等知识。
1.2 临床学习阶段
跟随临床医师一起查房,学习临床医师在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思路、程序和要领,实现从药学思维到临床思维的转变,既要注重用药的准确性、针对性及完美性,还要注重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药理反应。学会人性化的、能启发患者交流沟通的问诊方法。掌握常用的体检方式,如视、触、叩、听等。了解医疗文书的书写方法、内容及侧重点。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西医学越来越多的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如果在内分泌科看不懂化验单,心内科不会看基本的心电图,不懂超声参数的临床意义等,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中药师。因此,作为一名中药师,要了解该专业常用的检查手段、生化指标及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医药学也同样需要一定的生化指标作参考。因此,要学会用各项临床指标来衡量药物治疗效果,发现细微变化,拟定更理想的方剂和治疗方案。
2 药学查房的内容
2.1 自我介绍
一般首次查房时,临床中药师要主动自我介绍,向患者说明自己是临床中药师。适时、简明地说明临床药学服务的目的、意义及对患者和药效的影响,最大程度地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同、配合和参与。
2.2 询问患者相关情况
主要包括本次就诊的诱因、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治疗过程中有无不适及治疗前后的变化。通过询问,了解患者对自身使用药物的知情程度,必要时做补充、说明或更正。同时,临床中药师要对其推荐使用的每一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充分的认识,并确定询问或观察的指标,包括症状、体征和生化指标,如有的需要询问有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的需要辅助检查肝功能,有的需要检测血常规、肾功能等,并根据患者对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患者有不同程度知情。
2.3 传授相关药学专业知识
告知患者一些特殊药物的服用方法(包括服用时间和频率等,如治疗咽喉疾患、服用止吐药物时要少量多次服用,以增加药物与患部的接触时间和防止呕吐; 治疗失眠药物要在睡前服用)、注意事项及药物、食物配伍禁忌等。介绍可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对已经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解释,查房结束后参与医师制订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的措施。
2.4 参与临床用药选择,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临床中药师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治疗成本,把药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反馈给临床医师及患者。因此,在临床诊断明确后,要针对疾病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有无并发症、过敏史及疗程等,充分考虑药学各项监测指标的前提下,根据剂型、给药途径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选择最佳的药物或药物配伍,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2.5 建立临床中药师查房记录
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高、体质量及联系方式等;②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史及家族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③用药过程记录,即临床中药师查房记录的主要部分,包括药物治疗日志和治疗总结。以时间为序,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所用的全部药物,并对适应证、用法、用量、药效及疗程进行评价。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记录。对选用药物、调整用药方案原因分析、理论依据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研讨。
2.6 病例讨论
在中药师内部定期开展以临床药学为主要内容的病例讨论。通过药师内部的定时病例讨论,分析得失,交流收获,集思广益,使临床用药建议更科学、合理。
2.7 及时与医师沟通
在充分研究有关资料、掌握相关实验数据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与临床医师进行交流、探讨。
2.8 提供出院用药指导,坚持回访
有些患者出院后仍需服药,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因此,临床中药师要对患者
继续服用的药物进行解释,说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疗效监测方法及药量的调整指标等。通过电话、网络及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确保收到全程信息,了解患者用药后的病理、生理及药学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用药问题。
3 临床药师药学查房时要注意的问题
3.1 要言之有据
临床药师一定要言之有据,不要信口开河。临床药师要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因此不明白的事不要乱讲,可以回头查询到相关证据后,再告诉患者。避免可能因为一次错误的回答,失去患者的信任。
3.2 注意沟通技巧
注意和患者交流时要友好、真诚,有同情心。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能够听明白。
3.3 在查房时要把握节奏
因為有些患者特别愿意交流,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可能偏离了我们想要掌握
了解的信息,这时候要巧妙地将患者的话题带回到我们的思路上。
3.4 要与医师的观点保持一致,避免医疗纠纷
有些患者可能会问你这样一些问题“你帮我看看我能用这个药吗?”或“你看大夫给我用了这个药,这个药能治我的病吗?”药师的回答如果与医师用药观点有冲突,极易引发矛盾。因此,我们要与医师的观点保持一致。如果药师发现医师的治疗方案中可能存在问题,要与医师沟通,不要在患者面前否定医师的治疗。
4 结语
药学查房是一项临床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会碰到不同的患者、不同特点的病情、不同性格的人,因此,只有真正去做才会更好地体会。否则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希望我们临床药师在实践中真正持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树立自己在医疗团队中的形象,被医师、患者和社会真正认可。
参考文献:
[1] 倪江洪,宋小骏,谢学建.临床药师查房模式探讨[J].中国药房,2008,19(8).
[2] 梁培,方芸.临床药师药学查房实践的体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4).
教学临床中药学 篇12
一、PBL教学改革实践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临床药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学课程开课时间为四年级的第一学期,教学时数为70学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药理学、药剂学,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知识、药物的剂型已经掌握得很好,故迫切需要继续学习关于合理用药方面的知识,教研室根据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定案例版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总论部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肿瘤及急性中毒的药物治疗,总共分成14周,每周5学时来完成教学计划。由于该门课程的知识更新相当迅速, 故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查阅相关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以及关于治疗措施的一些新的观点等。
(一)教学内容分配及教学计划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分配时,把总论内容分为4个阶段进行,第一周,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充分解释PBL教学的优势、特点及其具体规划,然后从总体上讲解关于总论中基础知识的难点,提出需要学生分组研究的问题。第二周和第三周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并且借助网络、图书馆等设施,查阅关于研究问题方面的资料,并以报告的形式写出。第四周,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自己关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学之间就相关问题进行辩论。在各论内容中,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应用3周,其他内容分成两大部分,每个小组各选一感兴趣的命题进行研究,写出综述并对综述相关内容作出最后答辩。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仅对部分关键内容作出指导,并在每一阶段辩论结束后,就相关用药问题作出补充及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纠正[4]。
(二)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该课程内容多,而学时数相当有限,如果学生应用板书多又工整,必然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如果板书太少,或者板书太潦草,会造成学生对相关问题理解的失误,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故教师要求学生在作相关报告时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同时建议学生必要时应用动画增加同学对该事件的兴趣。例如,反应停致海豹婴儿事件、胰岛素注射部位等,利用图片将难记忆的知识点形象地呈现在同学面前,以加深同学的印象,使同学深切理解相关知识。
(三)逐步开展双语辩论
国外临床药学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临床药学的理论体系、完整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和合理的临床药学实践制度[5]。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前沿学科,临床药物治疗学要求药学专业学生能够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跟上学科发展的速度,适宜采用双语的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辩论。故我们向学生推荐一部分英文原版教材,建议学生在展示多媒体报告时加入专有名词、术语并在作报告时读给同学。虽然初期应用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但学生适应之后,表示“在读相关英语专业文献时,轻松而又愉快”。双语辩论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1)简单渗透,即以中文为主,报告时穿插部分专业英语词汇;(2)整合,即报告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能够用英语表达中文;(3)双语思维,即学生应用中文和英文来辩论[5]。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做到第一层次,在熟练之后,尤其是后面的章节中,逐渐向第二个层次过渡,争取使其英语应用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深化PBL教学的举措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要求临床药学教师药学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首先,为保证临床药物治疗学顺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临床用药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求教师通过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搜集和掌握医药信息、及时更新知识,还要求教师定期进行专门化培训。在授课之余进入药剂科参与药师的工作,进入临床科室从事临床药师的工作实践,用临床药学思维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要求病例与理论相结合。药物治疗学实践性很强,正确的药物治疗临床思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7],通过对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分析,得出合理的临床应用药物。因此,我们在将来的PBL教学中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进行典型病例讨论。例如,“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部分内容的辩论可以采用病例讨论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将PBL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对于学生来讲,改变了之前上课就是听课的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现在的主动学习,需要其充分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对学习的渴望更强烈,学习效率更高。
三、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改变原有的单纯依靠成绩的评价模式,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考核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期末考试(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综述成绩(占30%,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理解与掌握)、小组成员互相评分(占10%,主要评价学生在整个小组共同学习过程中的贡献)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成绩(占10%,主要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PBL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一)PBL教学的优势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优点。首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PBL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PBL教学模式还使学生学会文献资料的搜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训练。
(二)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PBL教学模式对教学条件、教师的水平及学生的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故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临床经验不足,临床用药知识面不够,因此,临床药学教师不仅要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结构,而且要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扩大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 PBL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学生应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完善知识体系,故对有些学生,尤其是考研的学生来说,虽然有兴趣,但是不想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3)课堂辩论时,辩论内容容易宽泛化,故教师应时时提醒,避免偏离主题;(4)虽然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料配套设施丰富,但是,使用学校网络需要付费,学生查阅资料受到限制。
总之,PBL教学模式能够在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起到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作用,学生能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对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益处,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专业人才。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向PBL教学模式过渡,希望这种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学生教育全过程普及。
参考文献
[1]Hwang SY, Jang KS.Devel opment and i mpl ement at i onofprobl em-based l earni ng packages on t he respi-rat ory and cardi acsyst em[J].Journal of KoreanAcademy of Nursi ng, 2004, (1) .
[2]张楠楠, 朱昌蕙, 王国庆.关于新型教学模式PBL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8) .
[3]姜远英, 孙华君, 高平挥等.临床药物治疗学知识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 2007, (3) .
[4]Han Wei na, Chang Li ang, Yan Fang.The Change andRol e of Teacher i n PBL Teachi ng[J].Journal ofMat hemat i cal Medi ci ne, 2008, (4) .
[5][6]周惠杰, 武春江.关于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