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教研心得体会

2024-05-13

连片教研心得体会(共7篇)

连片教研心得体会 篇1

“参加神河片区”连片教研心得体会

单位:铜钱关中心校 姓名:李丹

六月四号,我有幸在神河小学听了饶老师上的英语示范课。我一直觉得五年级的英语很难上,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丰富,但每星期英语课时比较少,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听了饶老师的课让我启发很大。

授课中,我认真地观看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以及每一句提示语,课后,我与班上众多优秀教师一起讨论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专家、优秀教师的精彩讲解,深入浅出、易记易懂,指导性强,为今后的工作补充了能量,实现了理论知识的更新。她精彩的课例和我的日常教学紧密相连,给我带来更多的思考。让我重新去审视自己的教学,取长补短,做更多有益的提高。知识环节的层层递进也使我更多地认识了自己专业知识的贫乏,使我对新课程的学习有了更多的渴望、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更加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更有效地驾驭课堂,怎样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更好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成绩。

饶老师生动的讲课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

首先饶老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回忆曾经学过的动作短语。让学生很快融入到英语语境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复习已学的内容,创设情境,为新授做准备。由此引出新短语,新句型,充分发挥听、说能力。

其次,教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融洽,表现在师生之间的问答和生生之间的问答。语境贴近生活,更好的帮助学生走进课堂,似乎课堂就在现实生活中。而不是按教材,死板的教学。练习题设计的有层次性,也很贴近生活。在整个课堂中,她都非常的具有亲和力,对每位同学都能去关注,即使英语比较薄弱的同学,她也给机会,给鼓励,让其有信心去说,去练,体现出饶老师很注重主体教学。

在教学的最后,她还给学生带来很多课外知识的讲解,这是对文化的延伸,也是语言教学的灵魂。

通过听饶老师的课,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多用情景教学;

2、融入文化教学,在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要适当的加入语言文化背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探究异国文化奥秘的愿望;

3、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口语的发展;

4、练习题要多贴近生活,在情境中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使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

通过这次的连片教研活动,我感觉自己又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知识。我需要时刻充电,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事业。只有充电,才可以将更多的知识用在教学上,学生们也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我知道自己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还有许多的不足。但是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结合自身的实际,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不断学习,我相信我会在不断的培训学习中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的。

中学连片教研小结 篇2

------中学x

2013年3月14日,我xxx中学组织了数学第四片区大教研数学活动,本片区的全体数学教师都参加了这次xxx“推进区域课改构建高效课堂”联区大教研活动。大家一起听课、评课、交流、讨论气氛热烈,活动很有效果。在这里就本次活动的作一小结:

一、活动流程如下:

1、观摩两节初一数学研讨课。(四十七中齐老师、晋阳街中学刘老师作课)

2、作课教师进行自述教学构想。

3、各参与学校分组进行校间研讨交流并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点评。(讨论期间各校领导检查备课等)

4、请区教研员侯雪梅老师总结教研活动

二、体会:

1、听课中获得了新的体会---让学生学会读书,可以从读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的活动要想搞起来,需要活动展示的“舞台”,而要展示先需要小组交流,而要交流先需要独立思考。只有自己思考了,有了思维进行了交流,才会碰撞出火花获得收获,形成展示。

3、在展示中充分使用事物投影,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

高做题效率和现场指导的直观性,起到讲一个领一片的作用。

三、建议

1、好的活动需要目的明确、准备恰当。当测评时间不足时要看学生是否掌握已需的知识了,可以放到课下作为课下自我检测回顾。若担心没有掌握,可以转变为下一节课前的回顾测评。总之备课要备本班的学情,做到底清数明。

谷里中学连片教研工作计划 篇3

根据县教育局2013年开展连片教研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谷里镇教管中心于9月25日组织召开了连片教研专题研讨会,在会上经过到会人员的商讨,群策群力确定了本次连片教研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谷里中学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打阵地之一,结合《谷里中学2013年教研工作计划》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与上期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特制定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片区学校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促进片区学校之间教研工作的平衡发展,实现片区学校教育教学的交流与共享,全面提高片区学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切实转变课堂教学面貌,以此助推片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连片教研的活动内容

(一)总的思路

以连片教研活动为平台,以片区中心组成员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片区学生、教师、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实实在在地进行多元互动,认认真真地开展片区教研活动,促进片区学校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

(二)活动模式

1.课例研修。学校将围绕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例分析,探寻教学有效教学模式。本期主要通过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探究式教研活动,或课堂展示、或问题探讨、或集体备课。选派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片区公开课、研讨课或优质课的教研赛课活动,以此解决片区内各学校某些薄弱学科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片区内各学校学科间的均衡发展。

2.以赛促教。本期进行学科教学竞赛,彰显学校团队智慧。以学科教师为团队,积极打造优秀的、创新的课堂教学,参加片区内组织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争取在活动中,展示学校特色,思考自己学校的特有元素,凝聚学校团队的智慧,并在活动中汲取优秀的教学模式和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

3.牵手学校。本期进行牵手片区学校活动,让学校教师成长。

(1)“走出去,牵手学校”活动:组织部分教师到片区学校观摩

学习,参与学科“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

(2)“请进来,相约名师”活动:计划请一些片区学校综合学科方面的名师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学科研讨的展示,让教师在观摩名师风采中不断提高、不断成长。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9月,拟定计划。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片区教研相关会议精神,召开座谈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谷里中学片区教研工作计划》,确定参加连片教研活动内容。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组织实施。根据教管中心连片教研活动计划和连片教研活动安排,落实学校教研活动工作安排,认真开展学科赛课活动,加强学科的教学研讨,力求教研活动进行得有实效,不走过场。

第三阶段:2013年11月,总结反思。参加片区各项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总结本学期参加片区教研活动工作的经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讨论下学期参加片区教研活动实施计划。

谷里中学

2013年9月

黔西县谷里中学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环境连片整治规划 篇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1

二、临湖镇基本情况……………………………………………………2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目标 ……………………………………………… 7

四、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 …………………………………….……… 10

五、预期成效…………………………………………………….……..11

六、运行管理…………………………………………………………...12

七、保障措施…………………………………………………………...12

八、附件清单…………………………………………………………...1

4前言

吴中区临湖镇位于东西太湖之滨。201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典型示范县(市、区)——苏州吴中示范区的一个整治工作实施镇。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财政部、环保部与省政府签订的连片整治示范协议,及苏州市吴中区2010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编制临湖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2010年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提出的“两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农村环保机制。通过“抓点、带线、促面”,将村庄连片整治作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不断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筹集资金,努力投入一批,见效一批。切实解决我镇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镇村联动,全民参与。镇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严格落实政府农村环境保护责任,紧密街接“十二五”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规划,制定全镇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规划、计划,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积极协调全镇各村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引导全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教育发动广大农村居民,形成整体合力,扎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不断美化家园、改善生活环境。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从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入手,把全镇农村村庄特别是沿太湖一公里农村村庄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连片村庄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确保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形成明显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示范先行,确保实效。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能够促进带有

共性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并提供经验的行政村,率先开展示范工作,确保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果。

因地制宜,逐步深化。从实际出发,按照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所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开展整治工作。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计划,分步实施,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的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示范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和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农村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

二、临湖镇基本情况

临湖镇位于苏州西南,东西濒临太湖。全镇面积54.3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全镇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全镇农业生产以水产养殖、粮食种植为主,部分发展经济作物;工业则以毛衫织造为特色,打造“装备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现代物流园”三大新兴产业园;三产注重温泉休闲、农林观光、生态旅游发展。2009年通过国家环境优美镇验收。

(一)连片整治示范片范围

“连片整治”以解决共性的突出环境问题为主线,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环境问题同类或围绕相同环境敏感目标的多个村庄开展同步实施、集中整治,使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根据省、市、区关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要求,2010年我镇确定太湖沿线重点村庄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并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对照要求,分析我区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我区将2010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范围确定为沿太湖的3个行政村的12自然村。重点整治内容确定为示范区内的农村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与完善。示范片村庄面积19800亩,人口1.33万人,直接受益人口0.74万人。

临湖镇2010年连片整治受益情况统计表

行政村总人口(人)自然村本次整治直接受益人口(人)

湖桥5442东石前、中石前、陆家炬、翔南角、小桥、后港2255

石庄

3300东洋河泾港村、北塘村、张家村2660

采莲村4583辽里村、南陈巷、陈巷2445

(二)示范片区自然生态状况

临湖镇位于苏州市西南部,地处太湖流域保护区的江南水网地带,整个地势自西向东微微倾斜。土壤性粘质硬,由下蜀黄土为母质经再沉积而成。河湖密布,水网发达。受海洋和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盛产优质稻谷、苗木、花卉、果品、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示范片范围内的主要河流有苏东河、定向河、黄垆港等。

临湖镇属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内,因受太湖水提调节作用,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干湿冷暖,四季分明。

(三)示范片区农村环保工作现状

临湖镇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省级生态村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镇确立了以经济强镇,坚持环保立镇,立足科技兴镇,建设“生态名镇”为目标,狠抓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村”、“卫生村”创建等工作,采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多种手段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下大力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治理,农村生态保护建设等工作取得成效。2009年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验收。全镇已建成6个江苏省生态村,4个绿色学校,今年还将有4个行政村创建省级生

态村,1个社区创建绿色社区。全镇创建省级卫生村7个。

我镇的农村环境保护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积极加大全镇辖区集中治污的力度。一是投资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400吨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一座,建设农村村级垃圾收集点50个,购置垃圾收集小车及转运车辆369辆,全镇的镇村生活垃圾实现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一体化处理方式。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在全镇范围内逐步建设接通城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工程和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全镇已有30个自然村铺设了农村污水管网并与城南污水主管网接通。界路村的前界路自然村建设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设施一座。三是建立了村、社区环保监管网络,加强了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实行农村村庄、河道、公路主干道“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模式。

二、加强对辖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我镇到目前为止建成农业面源氮磷生态拦截工程5万多平方米,重点在东吴村、陆舍村、前塘村建设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沟渠塘的治理工程。

三、加强对太湖水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引导全镇渔业养殖走生态化道路,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一期5000亩,充分展现代“生态渔业、高效渔业、设施渔业、科普渔业”。同时,加强对水产养殖尾水实施净化处理,实现了水产养殖尾水零排放。通过对全镇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取缔了太湖1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规范了1-5公里限制养殖区内畜禽养殖,建设了300立方米沼气池2座,30-60立方米的化粪池30座。到目前为止,我镇畜禽养殖实现达标排放,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

四、加强对辖区河道的疏浚清淤工作。2009年对辖区内全长20.41公里的21条河道进行了清淤,共清除淤泥21.3万立方米;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建造了河道驳岸4.5公里。

五、狠抓生态建设与保护。建设了环太湖生态林,全镇辖区内的主干道路实现100%绿化。

(四)我镇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环境问题面临着新旧交替、矛盾重叠的现象。

1.仍有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处理,部分已建设施村庄配套管网没有全部覆盖到位,污水收集率低,因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入户收集管网的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设施正常运行费用保障有困难,运行管理不到位。局部河道中还存在氨氮和总磷超标现象,影响到农村周边水系环境,也影响到了太湖水质量改善进度。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村庄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滞后建设,个别村庄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水体功能有所退化,影响了农村河道水质的好转。

3.饮用水源保护。随着农村改水工作的不断深入,太湖水将是吴中区农村唯一饮用水源地,太湖水质变化将直接影响到饮用水质。

4.农村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废旧塑料袋、畜禽粪便等造成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仍有存在,工业废弃物等污染呈上升趋势。

5.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6.我镇经济基础较薄弱,特别是沿太湖行政村由于工业经济发展受限制,村级经济极为薄弱,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任务压力较大。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资金投入还需加大。

三、主要工作任务与目标

(一)工程建设内容与目标

1.工程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关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要求和吴中区人民政府与我镇人民政府签订的连片整治目标责任书要求,我镇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

临湖镇示范片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主要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依托吴中区城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设施,实施污水接管。

二是建设分散的小型独立处理设施。分散的小型独立处理设施污水设施尾水COD、氨氮、总氮、总磷等四个指标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标准值见表2。

表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序号指标排放限值(mg/L)

1COD60

2氨氮*8(15)

3总氮20

4总磷1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水适用技术指南(2008年试用版)》(苏建村[2008]154号)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的环境问题类型,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费用投入省、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维护管理方便、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实用技术,并注重总结经验、提供示范。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2009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及《2009年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推荐的农村环境治理技术,并结合我区农村生活污水实际情况和前期已实施项目污水治理的经验,进行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参照《农村生活污水适用技术指南(2008年试用版)》(苏建村[2008]154号),以及我镇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独立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以上技术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3000~5000元,设备运行费用约为0.5-1.0元/吨;工程实例验收监测表明,排放水质均可达标,属经济适用技术。

2.工程建设目标

临湖镇近几年已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根据资金筹措情况,逐年实施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建设工程。总体目标是到2011年底,全镇示范片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工程建设目标计划表见表3。

表3 :临湖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目标计划表

镇(街道)完成建设的自然村数(个)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临湖24612待定

环保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片区2010年将再投入645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项目44个,新建集中式农村污水管网14.1公里。

村庄整治成效目标:通过工程建设,国家和省要求示范片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并确保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本计划实施后总受益人口7360人、受益行政村3个、受益自然村12个。

(二)能力建设内容与目标

1.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建设

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推动农村环保管理工作的延伸,我镇目前在设置环保镇级机构的基础上,已成立了全镇行政村、社区环保监网络,设立环保监管员14名。已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环保监管体系。

2.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建设

临湖镇将按照“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协调、联合推进”的原则,完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把农村环保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给以资金支持;保证辖区内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运行经

费,确保正常运行。

3.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建设

临湖镇借助区环境监测部门对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规范的例行监测工作,每季度监测一次。区环境监察部门加强对示范片区的环境监管,每月检查一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保证连片整治效果长期保持。

4.农村环保宣教体系建设

临湖镇将配合区环保局每年对乡镇环保工作人员、村庄环保监管员进行一次培训;示范片区所在村庄每年结合“6•5 环境日”开展一次环保活动;示范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室设立环保宣传栏;在每个示范片的适当位置以及所有示范工程设立标牌,注明工程名称、治理内容和规模等信息。

5.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

在示范片区内推广一批适合当地实际情况,费用投入省、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维护管理方便、辐射带动范围广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

四、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测算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项目3个。新建接集中式污水厂的农村污水管网14.1公里,工程投资645万元;投资预算具体见附表,其中工程项目汇总表见附表1,工程项目申报表见附表2。

(二)资金筹措

按照“中央补贴、省级补助、市县配套、镇村自筹”的资金四级筹措模式筹集工程建设资金。为保证工程实施,我镇在争取2010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40万元的基础上,争取区级财政配套资金355万元,镇村自行筹措150万元。

五、预期成效

(一)改善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以高质量建设、规范化管理保证设施工程正常运行,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和总量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具体体现有以下3点:

1.改善饮用水地环境。本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减少农村生活污染源,有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对饮用水质安全起到有效保障。

2.改善人居环境。本计划将明显改善示范区内河道水质,消除水体黑臭、蚊蝇滋生现象,美化人居环境。

3.污染物得到有效减排。

(二)改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巩固区、镇、村三级联动环保监管体系,带动村级环境管理工作上台阶。村级环境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是保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成果、持续改善农村环境的有效机制。通过中央资金支持,带动区镇村三级资金投入,形成治理农村污染的合力。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推广农村水污染实用技术,为提高治理成效提供实践经验。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

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同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是改善民生的实事工程。

六、运行管理

(一)运行维护资金

通过吴中区区级财政对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维护实行的补助政策以及镇财政补贴,保证示范片区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的落实。

(二)运行维护模式

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实施主体和固定资产责任人是镇人民政府。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原则上可用招投标方式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由乡镇统一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管理。镇政府负责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和运行管理工作台帐,形成全套工作档案。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组织

临湖镇人民政府作为示范工作的责任主体,成立由镇分管镇长为组长,环保、财政、水利、农业和相关行政村负责人组成的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立文件见附件三),协调我镇连片整治工作的实施。设立由镇环保办、水利站、财政分局牵头的办公室,各部门明确责任分工,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编制工作计划,按时上报,认真实施;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形成整体合力;积极筹措落实本级配套资金并确保到位;统一组织全镇所有连片整治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配合省、市、区对连片整治区域的检查、督办、考核。

临湖镇人民政府是连片整治工作的实施责任主体,也是污染处理设施建成后的固定资产责任人,将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负责区域内连片整治具体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临湖镇已组建村(社区)环保监管员队伍(见附件四),负责本村示范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示范工作的宣传发动。

(二)严格考核,落实责任

由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并与相关部门签订连片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领导小组定期开展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督促和考核,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对照《 关于印发江苏省农村环保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苏环办〔2009〕225号)的要求开展工程项目考核验收工作,并进行绩效评价。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前组织有关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以及项目绩效进行专项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和治理成效。

(三)多元投入,落实经费

按照“中央补贴、省级补助、市县配套、镇村自筹”的资金四级筹措模式筹集工程建设资金。为保证工程实施,我镇在争取2010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40万元的基础上,争取区级财政配套资金355万元,镇村自行筹措150万元。

(四)资金审核,项目监管

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规范管理专项资金。本次连片整治专项资金必须实行专帐管理,鼓励各村设置专门帐户。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化使用和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建立污染治理工程公开的招投标工作,指导示范项目所在镇村与工程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签订工程项目统一监理合同,组织检查;指导村庄环保监督员对工程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

(五)稳定运行,长效管理

村庄连片整治实施方案 篇5

武陵镇人民政府

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环保部、财政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及《重庆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渝环发【2011】100号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重庆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通知》渝办发【2011】179号文件,《重庆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技术指南的通知》渝环发【2010】290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奖促治”政策是我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创新之举,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镇实际,制定《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以保障农村群众环境权益、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为目的,实行政府主导、上下联动,整合相关资源,集中支持相关地区实施村庄环境连片整治,探索区域农村环境连片治理的模式和经验,为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突出重点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结合本地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按照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3)依靠科技,创新机制

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整合。

(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鹿井、红谷、乐安等三个行政村的环境连片整治(垃圾收集、清运工程;完善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管网)使三个村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完善了垃圾收集管理体系,使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另通过建设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及管网,红谷村、鹿井村、乐安村污水处理率均达到70%以上,在全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一)重点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我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鹿井村、红谷村、乐安村计划实施垃圾收集清运项目及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1、农村环境整治垃圾收集清运项目

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定点收集问题入手,采取设置垃圾斗、垃圾箱、垃圾转运车、垃圾清运车等方式,全面完成鹿井村、红谷村、乐安村3个行政村的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切实做到村内住宅四周、村庄周边及主要道路、沟渠两侧无暴露垃圾,有效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1)设施具体配备

一是红谷村垃圾收集清运项目。①在主要交通沿线配备移动式的垃圾斗车、环保型垃圾箱。垃圾斗车:在红谷村集中区域配备2个;环保型垃圾箱:配备20个。②配备宣传牌一块。③在主公路沿线修建垃圾中转站2个,由项目所在村(红谷村)落实专人保洁与清运,及时收集和清运垃圾箱、垃圾斗车内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二是鹿井村垃圾收集清运项目。①在主要交通沿线配备移动式的垃圾斗车、环保型垃圾箱。垃圾斗车:在鹿井村集中区域配备2个;环保型垃圾箱:配备20个。②配备宣传牌一块。③在主公路沿线修建垃圾中转站2个,由项目所在村(鹿井村)落实专人保洁与清运,及时收集和清运垃圾箱、垃圾斗车内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三是乐安村垃圾收集清运项目。①在主要交通沿线配备移动式的垃圾斗车、环保型垃圾箱。垃圾斗车:在乐安村集中区域配备2个;环保型垃圾箱:配备20个。②配备宣传牌一块。③在主公路沿线修建垃圾中转站2个,由项目所在村(乐安村)落实专人保洁与清运,及时收集和清运垃圾箱、垃圾斗车内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2)机构设置

按照“户收集、村集中、镇清运”的运行机制设立工作机构,使全村生活垃圾做到“专人管理、定点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

一是村委会建立村级环卫保洁站,负责全村的垃圾收集中转,保洁站负责人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并配备垃圾清运工4名,负责垃圾清运。

二是建立各村民小组专职保洁员队伍。原则上每个村民小组配备1名专职保洁员。保洁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各居民点前垃圾箱内的垃圾清理、转运,将分散的垃圾集中起来。

三是完善镇环卫所。镇政府成立环卫所,负责全镇的环境卫生管理及垃圾转运车和小型轮式装载机的管理、保洁和日常监督、检查和垃圾清运。

(3)运转流程及机制

农户垃圾经户收集后进入各村规划的垃圾箱,村级环卫保洁员将垃圾箱中的垃圾转入垃圾斗车运送到垃圾中转站堆存,镇环卫所安排垃圾车到项目所在村清运垃圾到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2、生活污水处理项目

(1)红谷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涉及农户845户,3623人,该村属于一般集镇类型村庄,村里在小学学校附近有两个池塘,村民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放进这两个池塘,污染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村容和环境卫生,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2)鹿井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涉及农户754户,2571人,鹿井村地域较为宽广,人口居住地比较分散,居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于农田,对农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3)乐安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涉及农户887户,3096人,村内虽部分居民已修建沼气池对污水进行处理,但大部分村民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均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于农田或就近水体,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在红谷村集中居住区域内规划修建5个人工湿地;在鹿井村集中居住区域内规划修建3个人工湿地;在乐安村集中居住区域内规划修建4个人工湿地。

(二)示范项目实施要求

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更加整洁,道路更加通畅,卫生更加洁净,沟渠更加畅通,确保人民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项目工程实施必须符合对照以下执行标准:

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

2、项目年度实施计划

一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2010年10月-2010年11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进行现场勘察,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二是宣传发动,调查摸底(2011年11月-2010年12月)。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三是具体实施,认真试点(2011年3月-2011年6月)。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构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为纽带、以各种群众性专业组织为补充的管理服务机构,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检查验收(2011年6月30日)。项目建设结束后,认真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由镇党委、政府组织检查验收,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

四、整治项目维护规章制度

为切实保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在建成后能正常、长效运行,充分发挥项目相关效益,特制定整治项目维护规章制度。

(一)、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维护规章制度

1、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管理制度

(1)、根据污水处理规模,配备专(兼)职现场操作人员负责污水处理的日常运行,按照《污水处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管理,保证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确保出水水质达标。

(2)、严禁外来人员私自进入污水处理场所,经过相关人员允许后方能进入污水处理场所内并做好登记,如果擅自闯入后果自负。(3)污水处理管理人员必须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污水处理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定期对污水处理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达不到要求的,应进行培训。

(4)管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厌氧池水质情况和植物生长情况,根据实

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5)增强安全意识,确保污水处理安全运行。(6)现场操作人员应做好污水处理日常运行记录。

注重污水处理场所环境卫生,保持场所内整洁、美观。

2、生活污水处理操作规程

(1)、本规程是用于指导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技术文件。

(2)、现场操作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岗位培训,应达到懂原理、会操作、能诊断、可排故,同时还可进行正确的维护管理,实现安全运行,达到污水处理要求效果。

(3)、现场操作人员应做好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记录。(4)、本规程分为预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两部分:

①预处理单元操作规程

a、污水经过隔栅时,注意观察污水渣量情况,如果浮渣堵塞格栅,应及时清掏;

b、污水在调节池及沉淀池停留一段时间后进入厌氧池,注意观察过水孔是否堵塞;

c、污水在厌氧池停留时,注意观察填料上微生物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填料上微生物生长状况,调节污水的营养比例,并注意观察填料是否脱落。②人工湿地操作规程

a、湿地单元进水后,应检查配水效果,配水应均匀,不得有侵蚀和短流现象; b、植物栽种初期,应设置专业人员进行看护,及时清除杂草,保证植物成活。植物成熟期内,植株密度应保持稳定,不可过密或过稀,且应注意病虫害防治。及时清理人工湿地内枯萎的植物; c、填料级配应保持恒定,如出现堵塞,需采取停止人工湿地进水、更换填料并补栽植物等有效措施;

d、冬季低温情况下,应采用植物覆盖、塑料薄膜覆盖、增加滤层厚度、塑料大棚等有效的保温措施,确保人工湿地处理效果; e、日常运行中,应对组合型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进行监测,各检测项目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如发生水质异常,应及时检查并解决问题;

f、现场操作人员应熟悉处理工艺和设施及设备的运行要求、技术指标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按要求巡检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并做好运行记录;

g、现场操作人员应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预防设备发生功能障碍和故障,保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达标。

(二)、垃圾中转运行维护规章制度

1、垃圾中转管理制度

(1)、垃圾中转清运管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

(2)、垃圾中转存放的垃圾,应适时清运至垃圾填埋或处理场处置,并做好垃圾出站数量及去向记录;

(3)、垃圾中转场所内垃圾应有序存放,做到地面无明显积留污水,无明显恶臭;(4)、垃圾中转场所墙面应保持整洁,无积灰、污迹、蛛网,无乱图乱画;

(5)、严禁在垃圾中转场所及周围乱堆乱放、任意焚烧树叶和杂物;(6)、认真做好“除四害、防污染”工作,应每两天对垃圾中转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不少于一次,防虫害,防止蚊蝇孳生;

(7)、爱护垃圾中转场所设施,如检查中发现设施损坏,要负责赔偿;

(8)、垃圾中转场所房、场地不得改为他用,不得出租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9)、保持垃圾中转场所周围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2、垃圾中转操作规程

(1)、垃圾运送至中转站时,将垃圾倾倒在垃圾中转站中暂时储存,并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

(2)、垃圾清运出垃圾中转站时,清运人员将垃圾装入垃圾清运车上,并保持垃圾清运车及中转站周围环境的清洁;(3)、垃圾清运人员在清运垃圾时应佩戴劳保用品;

(4)垃圾清运车辆要保持车身整洁、完好,转运车辆严禁超负荷运载;

(5)设备、容器符合密封要求,确保使用、运输、运作过程中不发生滴漏、满溢等现象;清运过程中严禁有垃圾散落;(6)垃圾清运人员应负责垃圾中转站周围的卫生,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的垃圾,保证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存放有序;(7)垃圾清运人员定期清洗中转站周围地面和墙面,用铲刀铲除墙壁粘附物,保持垃圾中转站整体的清洁和美观;

(8)定期用高效低毒药品对垃圾中转站周围3米范围内杀菌消毒;并对清运垃圾的工具进行清洗杀菌,防止蚊虫滋生;(9)爱护垃圾中转站设施,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长:朱绪发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罗重生

周献中

纪委书记 冉茂林

副镇长

成员:罗

村建环保所所长

谭兴朴

村建环保所、监察室主任 骆世国

村镇建设环保管理所 何秋涛

派出所所长

周元强

财政所所长

刘兴明

乐安村支部书记 何延敏

红谷村支部书记 向亚伟

鹿井村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建环保管理所,由罗勇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村庄连片环境整治项目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2、制度保障 对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公示制和审计制等制度,作到规范、高效管理,确保项目成效。

(1)、项目法人制。项目承担单位履行项目法人责任,对项目投资和工程建设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管理,进行项目实施组织、项目工期和质量管理、资金使用等。

(2)、招投标制。项目的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等的要求和规定委托市财政局进行公开招标。项目建设工程中简单土方等工程,由镇政府组织实施。

(3)、公示制。镇政府对项目基本情况采取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项目开工前,在各项目区片张贴公告,并通过公众媒体发布项目基本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4)、审计制。委托市审计局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对项目竣工进行审计,对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项目费用支出情况、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项目资金结余及债权债务情况等进行系统审核,出具审计报告。发现不规范的问题,要求施工方及时进行整改。

3、资金保障

认真执行《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实行“专人、专帐”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严格项目审批、招投标及资金管理、拨付等财务制度;坚持项目公示制度,及时对外公示资金使用情况,切实做到资金与工程建设进度互相协调。强化监督管理,对全村项目建设资金、账目等进行不定时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有效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

六、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使红谷村、鹿井村、乐安村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基本控制农村垃圾和粪便污水的排放,较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2、社会效应

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使农村垃圾和粪便污水排放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倡导文明乡风和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增强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3、经济效应

通过中央和市级资金支持,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以农村环保为主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实现资金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考察报告 篇6

县政府:

近期在政府张县长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省环保厅组织的赴宁夏考察学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活动,通过现场学习,提高了我们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直观感受和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宁夏自治区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和体制来保障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开展。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先行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领导小组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于2010年成立了自治区主席任组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和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副组长,财政、发改、环保等14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环保厅和财政厅联合组成,负责农村环保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整体部署。为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自治区多次召开大规模的专题会议,明确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安排部署农村环保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并把农村环保工作纳入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体系,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宁夏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5年把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作为为民

办的10件环保实事之一,狠抓落实,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影响力,也推动了全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标准,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宁夏自治区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的差异、山川有别的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区划实际,自治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研究并制定出台了《宁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等 11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自治区围绕当前农村环境现状及形势、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重点和难点的环境问题、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等主要内容,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及项目设计单位,到河北、重庆等省市,就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处置和管理情况进行调研,并邀请环保部环科院、沈阳环科院专家,结合宁夏实际制定出台了《宁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宁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等4个宁夏地方标准,为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3、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来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目前宁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村环保体系、环保专家库和村镇保洁队伍。一是结合全区实际,制定 2

了《宁夏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宁夏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二是建立了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环保融资、环保科技支撑、环境监管、环保宣传等新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了农村环保专家库,并由政府购买村镇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以解决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支撑缺乏、项目储备不足和村镇缺少环保专职人员的问题。四是按照“树典型带一般”的思路,从2007年起,建立了“干的好就支持、效果好就奖励”的激励机制,对创建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分别给予2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五是在各级环保部门增设了农村监督管理机构,健全了农村环保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财政、环保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配合联动,乡镇具体实施”的四级管理体系。

4、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通过重点示范效应来带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宁夏面积虽小,但从南到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环境问题有较大差异。自治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与农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大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在具体实施过程,各县市坚持选择村庄较为集中、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对具备条件的村镇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垃圾处理方式;对偏远地区的村镇,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对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不能纳入村镇的则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 3 的人工湿地、沟塘等方式进行处理。重点整治项目的全面实施,有效带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宁夏自治区的农村环保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得到了环保部、财政部的充分肯定,其典型经验已多次在全国进行交流。

5、整合部门资金,加大投入,通过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建设投入机制保证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宁夏自治区2007年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制度,自治区把农村环境保护列为公共财政支出和保障的重点,并建立“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机制,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投入。仅近两年,全区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累计就达到4亿元。为减轻各县市(区)及乡镇负担,自治区取消了基层承担的配套资金,所有建设资金全部由自治区财政承担,并按工程实施进度予以落实。同时,自治区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积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捆绑项目办大事,使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电讯、绿化等建设资金向试点示范区项目集中聚集,发挥了资金规模效应,提高了项目综合效益。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自治区还建立了专项资金区、市、县三级督查制度,在项目建设进程中,严格执行责任制、报帐制、招投标制,确保了环保资金专款专用,保证了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习考察宁夏环保工作的一些启示

1、领导重视是宁夏农村环保工作全面开展的保障。宁夏地处西北内陆,经济上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却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区各级领导 4

对农村环保工作在思想上认识明确,工作上高度重视。他们把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须要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农村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从领导体制、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保障了农村环保工作。

2、抓好规划的落实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能够持续开展的根本。为使农村环保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健康之道,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明确了农村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技术规范、中长期目标和近期要求。《规划》还充分兼顾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现状、生活习惯等,确定了不同的重点整治内容,从而保证了规划的先进性、可行性和长远性,引领着农村环保工作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3、创新工作机制的运行是农村环保工作充满生机的动力。针对农村环保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牵涉面广等特点,宁夏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机制体制,探索建立起了农村环境保护融资体制、环保科技支撑、农村环境监管、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等新的运行机制,并由各级政府购买村镇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环保工作的经费、人员、技术、管理机制等重要问题,为农村环保工作趟出了新路。同时,宁夏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小 5

康环保行动中,各级都把建设和整治任务纳入了农村整体工作计划和党政班子考察目标,细化任务,量化指标,科学考核,全区定等排名,把考核结果与班子和党政干部的实际等次紧密挂钩,把对干部的考核等次与干部的升降去留紧密联系,有效调动了各级班子和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农村环保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有了大的突破。

4、立足当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是解决农村环保综合整治难题的良方。在农村环保具体工作的推进上,宁夏自治区针对南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的生活习惯等差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部门资金,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分别制定了远山搬迁、集中建镇(村、近邻并城、平原治污治乱等不同的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的宁夏农村,随处有集中新建的城镇化新村(镇),气势恢弘、设施齐全,农民享受着城里人的生活;新建和改造后的排排居民点,大多都配套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处处干净整洁,充满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三、对瓜州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强化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和措施,各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从今年开始,财政部、环保部又开始在全国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推广工作,共分三年实施,我省也被列入其中。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全省共安排资金2.3亿元,明年和后年的资金有可能还要增加。我县今年上报了7个村,经省上审核确定后,安排我县5个村(全部在锁阳 6

城镇),每村安排资金60万元(其中省上54万元,县上配套6万元)。目前锁阳城镇正在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做积极的准备工作,预计明年8月底完成此项工作。通过近几年连续不断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我县农村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总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还相当严重。集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有效推动农村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对宁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考察学习,结合我县实际,我们提出三点建议,希望对我县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推动有所帮助。

1、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我县各地农村环境状况差别较大,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基础不一,必须突出重点,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示范项目村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资金实力相对较好的老乡镇政府所在地,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实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的目标。

2、统筹推进,突出综合。按照上级要求,此次综合整治重点是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应按相关要求,抓好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识设置等工作。在规模较大、能够连片的村庄,应建设小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相对分散的村庄应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来处理生活污水; 7

对于生活垃圾,可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集中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置;对规模较大的畜禽养殖企业,应逐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同时,还应和土地整治、农用水利改造、生态农业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协调,科学布局,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

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 篇7

(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规范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确保连片整治成效,在总结2008-2010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实施情况基础上,制定本指南。1.总论

1.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用于指导省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选取、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组织实施与监管、考核验收、设施运行维护以及环境成效评估等工作。非示范省省可参照本指南开展相关工作。

1.2编制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 63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 11号)

《关于印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9] 48号)《关于印发<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 165号)

《关于深化“以奖促治”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 59号)

《关于印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0] 136号)

《关于印发<“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的通知》(环办函[2010] 44号)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关于发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10] 20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关于进一步加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 132号)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1.3概念解释

(1)连片整治: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在一起的多个村庄(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实施同步、集中整治,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方式:一是对地域空间相连的多个村庄通过采取措施实施综合治理,使这些村庄的区域环境质量获得改善。二是围绕同类环境问题或相同环境敏感目标,对地域上互不相连的多个村庄进行同步治理,使同类环境问题得到解决或相同的环境敏感目标得到保护。三是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利用其辐射作用,解决周边村庄的环境问题。

(2)问题村:是指媒体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村庄。

(3)环境成效评估: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类型分为连片整治项目评估、一般整治项目评估和“问题村”环境治理项目评估,其中:“连片整治项目评估”是指“以奖促治”政策明确支持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环境成效评估,包括示范省连片整治项目评估和非示范省连片整治项目评估。“一般整治项目评估”是指治理内容属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明确的整治内容中的一类或多类项目的环境成效评估,包括专项治理项目评估和综合治理项目评估。“问题村”环境治理项目评估是指依照《关于印发<“问题村”环境治理应对机制与程序>的通知》(环办函[2010] 44号)开展治理的项目的环境成效评估。

(4)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水源地;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指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在1000人以下)的饮用水水源地。

(5)畜禽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小区是指在统一规划的区域内,由多个养殖业主共同组成、按照统一操作规程进行养殖、管理的养殖单元。畜禽养殖散养密集区是指以家庭少量圈养为主要模式,以销售为目的,以畜禽养殖设施或者场所与居民生活区混杂为特点,且畜禽存栏量与人口数量的比值超过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一定限额的区域。

(6)畜禽养殖废弃物:是指畜禽养殖活动中产生的畜禽粪便、畜禽舍垫料、动物尸体、散落的毛羽及清洗动物身体、饲养场地、器具所产生的污水等。

(7)堆肥处理:将畜禽粪便等有机固体废物集中堆放并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形成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系统处理工程,包括集中堆肥厂、分散式堆肥等。

(8)“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是指农户首先将垃圾按照一定分类方法堆放、贮存,以村为单位将垃圾运输至乡镇垃圾中转站,乡镇环卫部门负责将垃圾集中运输至县级垃圾处理场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9)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包括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可堆肥垃圾指垃圾中适宜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并制成肥料的物质,包括易腐类厨余垃圾,树枝花草、农作物秸秆等可堆沤植物类垃圾等。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如废电池、废灯具、废弃小电子产品、过期的药品、农药等。

(10)生活垃圾收集池:指农村地区由砖或混凝土砌成的生活垃圾收集装臵,其结构类型及容积尺寸可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具备防风、防雨、防渗与垃圾分类功能,能减少污染产生,同时还便于垃圾投放、清运和处理。

(11)生活污水集中和分散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是指通过管网将污水集中收集到特定设施进行处臵的方式,包括大型人工湿地、生态塘、生物膜法、土地处理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处理方式。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是指单户或联户对污水采取就地处理的方式,包括化粪池、小型湿地、发酵池、沼气净化池、MBR、净化槽等处理方式。

(12)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是指造成环境污染的工矿企业已无明确责任主体,即企业工商登记注销两年以上,不包括企业的兼并、分立或搬迁。

1.4职责划分

落实配套资金。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份签订示范协议,明确资金来源、配套比例和各自职责。配套资金由省、市、县级政府解决,鼓励乡(镇)、村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工作机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共同指导、监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示范省应建立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协调机制,并根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的示范协议的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与示范县(市、区)签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责任书。省级环保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对各示范县(市、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组织开展项目督察等工作。各示范县(市、区)政府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地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计划,并做好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具体工作。

保障公众监督。地方各级政府及村委会均要及时公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等有关情况,保障当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5工作思路与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在重点解决“问题村”污染问题基础上,将连片整治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方式和各级农村环保资金的重点支持方向,通过“抓点、带线、促面”,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分批分片滚动推进,确保和扩大“以奖促治”惠民政策效果,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农村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先行、确保实效、多方投入、逐步推广”的原则。“突出重点”就是要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和区域作为主要整治范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示范先行”就是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确保实效”就是要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质量是否获得改善,作为衡量连片整治成效的主要标准;“多方投入”就是要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资源,多方联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推广”就是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

1.6工作内容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示范区选取、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考核验收、设施运行维护、成效评估等。

2.示范区选取

2.1农村环境状况调查

省级环保部门组织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村庄人居环境、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种植业面源污染、历史遗留工矿污染等基本情况调查,摸清辖区内的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的分布情况,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选取打下基础。2.2示范区选取原则

在具体选择示范区域时,要以保障直接影响群众健康的水环境安全为主线,结合当地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重点工程,重点将以下地区作为示范区域:一是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和区域范围内,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连片村庄;二是需要通过连片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地区;三是可以充分发挥连片整治效果的饮用水水源区和重要湖库周边地区;四是国家南水北调、“两型”社会建设、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和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五是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基本建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等),其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在2年以内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3.项目设计 3.1项目总体要求

项目实施内容要求。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开展人口密集区的生活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短期内可取得成效的历史遗留农村工矿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支持已有国家其他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内容,鼓励县级以上政府加强涉农资金整合。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基本条件。一是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区域要相对集中,原则上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二是示范项目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三是符合示范区选取原则。

优先支持的示范项目要求。在满足项目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优先支持的示范项目包括:一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治理项目;二是在不出现重复投资的前提下,与国家在重点流域、区域开展的重大环境保护工程实施进度一致的连片整治项目;三是国家集镇生活污染减排、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试点示范项目;四是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的地区的项目。

3.2项目目标设计

项目目标按照《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环办(2010] 136号)相关要求设计。通过连片整治,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总体上应达到“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的要求,同时,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得到完善,环境监测、执法监督、污染减排等工作向农村延伸。

3.3技术模式选取

3.3.1技术选取思路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 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有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文件要求选取技术。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新。

3.3.2主要技术模式

连片整治应当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连片村庄人口分布较密集,且管线布设条件较好、经济技术可行,应建设集中治污设施;村庄分布不集中、地形条件限制、不具备建设集中治污设施条件的连片村庄,应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治理方式。集中治污设施的规模和位臵,应由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论证比选协商确定。鼓励集中污染防治设施的服务范围进一步向示范项目区以外扩展,真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具体技术模式主要包括: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技术选取。(1)污水收集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2)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取需参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 20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等规范性文件。治理技术模式主要包括: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技术模式。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选取。包括以下两类模式:①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臵技术模式,村庄配臵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②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模式选取。主要针对治理区域范围内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产生的粪污实行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排水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路线及处理目标,其工艺方法应优先选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BAT)》、《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等推荐使用的技术。(1)源头控制技术。包括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进圈舍结构和清粪工艺等措施减少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量。(2)粪污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包括以下三类模式:①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应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废水经处理后还田利用。采用还田综合利用技术时,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②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臵)设施。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还田的粪渣应满足《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和复混肥的应分别满足《有机肥料》(NY525-2002)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18877)。处理出水用于农田灌溉的,应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的规定;③位于各地划定的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采用治理达标技术模式,养殖废水经处理后需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要求。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模式选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的选取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等国家规范性文件。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选取适宜技术开展治理。

3.4项目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及县、乡(镇)各级人民政府共同筹集。省、市、县配套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乡镇、村、农户的资金投入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整村推进,各地在申请各类中央涉农资金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尽可能将涉及农村环境改善的资金集中用于连片整治区域。连片整治项目所在县级政府应以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对各类涉农资金进行科学整合、集中使用,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整治村庄的环境质量。

4.实施方案编制

4.1示范省实施方案

各示范省依据示范区域选取原则选择省内示范区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 11号)和《关于深化“以奖促治”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 59号)及相关规定的要求,依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与示范省份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内容,编制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备案,由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组织备案审查。各示范省应根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对实施方案的审查意见及时完成修改工作,并按照备案后的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

4.2示范县实施计划

示范项目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辖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研究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地形、人口、经济水平等条件,并要与当地村镇建设规划、新农村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充分衔接,避免因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项目实施产生重大影响。示范县实施计划要报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备案,作为示范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

5.组织实施与监管

5.1组织实施

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组织编制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建立连片整治项目库,建立稳定的技术支撑队伍,对申报项目可行性进行把关、指导项目实施和考核验收。保障项目实施和考核评价所需要的监测、监管能力和监测经费,督促项目所在县乡政府保障治理设施长效运营。

各地市人民政府要积极筹划和筛选项目,组织辖区内有关县及时上报符合条件的项目,对辖区内的连片整治项目建设实施指导和监管。县级人民政府是连片整治项目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以及已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工作。要通过与连片整治村庄所在乡镇签订责任书等形式,明确连片整治任务和要求,确保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实施整村推进。组织有关乡镇协商确定集中治理设施的建设选址、规模、运行费用来源等。

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择优选择项目施工单位,符合招投标条件的项目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涉及多个乡镇的连片整治项目,则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各乡镇,联合开展项目招投标和具体实施。

连片整治村庄要充分利用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引导和组织好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设施运行管理。

5.2监督管理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按照《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9] 48号)、《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9] 165号)等有关要求执行。

示范项目所在省、市级环保部门要建立健全项目督查考核制度,定期开展现场督查和调度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考核验收

6.1考核验收内容 考核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情况、项目治理成效、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和项目公示与群众参与情况。具体包括:

(1)项目建设情况。一是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按期完成;二是工程建设质量合格,达到工程建设相关标准,有完备的工程质量验收材料。

(2)项目选用治理技术情况。根据《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和《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中所列技术优先进行选择和应用。

(3)项目治理成效。项目治理成效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环办[2010] 136号)的要求执行。

(4)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一是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符合《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级有关规定要求;二是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三是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报账程序规范,会计档案完整;四是资金拨付及时,无截留、挤占和挪用现象;五是地方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足额到位。

(5)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一是明确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主体,确保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二是落实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或工程建成后的运行费用,确保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效果;三是制定了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等各项规章制度。

(6)项目公示与群众参与情况。项目所在村庄对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公示,当地群众了解有关情况,保障了当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6.2考核验收程序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考核验收,由省级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实行县级自验、市级复核、省级验收。环境保护部会同财政部进行抽查,根据各地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和抽查情况进行考核。

项目完成后申请省级验收,应提供的材料包括:县级人民政府申请验收报告;市级复核报告;项目自验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工程质量验收材料;财务决算报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说明;其他证明材料,包括县级及县级以上环境监测单位出具的监测报告等。

6.3考核评价

省级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本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并制定奖惩措施。对于项目考核评价结果较好的县(市、区)给予通报表扬,在下一资金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评价结果较差的县(市、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并依据有关管理规定予以处罚。7.设施运行维护

探索建立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示范项目治污设施运行和管理机制。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选取以下四种模式对农村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维护:一是县(市)人民政府按市场化要求,组建或委托具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统一负责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二是县(市)环保部门和有关乡镇培训专职管理人员统一负责辖区内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三是污水处理设施委托乡镇污水处理厂代为管理;四是受益村庄负责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县(市)环保部门和有关乡镇加强技术指导,经常性地对运行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定期对运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

8.成效评估

上一篇:公司场地转让协议下一篇:百里镇热烈庆祝第27个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