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单词meat、chicken、fish。 2、正确的听、说、口头运用数字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 3、能理解并能口头说句子Thisfoodisgood.。 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词语和对话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口头运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感情;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和要求做出适当的反应。 情感目标:关注学生情感,继续关注饮食的营养卫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八个单词和句子。 三、教具:录音机和磁带,课件,教师用卡片和本课主题图的张贴画,奖励用的小星和实物。 四、学具:学生用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 Step1、(1)Greeting:Hello,boysandgirls!Howareyoutoday? (2)师生同唱“ONE,TWO,TIEMYSHOE”,(可以跟录音边做动作边唱) (3)复习单词food,eat,drink,举起词汇卡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单词。 Step2、引入课题:用张贴画出示本课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学生可以说出一些熟悉的食物的名称(比如bananas,apples,pears,grapes).WhatisDannysaying?引出Danny的话:Thisfoodisgood!说明good是一个我们可以用来描述食品的词。如果喜欢某种食物,我们就说Goodfood!或者Thisisgoodfood!引出本课要学的有关饮食的内容。(板书课题:Lesson2Meat、ChickenAndFish) Step3、用课件出示meat,放音。学生模仿读音,找同学领读,分组读。依次学习chicken、fish。(同时将张贴画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鼓励发音不标准的学生多读几遍,至读音标准。采用多种形式全班练习,利用小卡片组长组织练习,直至读熟。 Step4、播放录音,让他们指着书上的小图画看书跟读。 Step5、Game:(1)Quicklyanswer.(快速抢答) (2)Guessingwords.(猜单词) Step6、Practiceingroup(小组之内组长组织练习上面游戏)。 Step7、Demonstrate:eleven和twelve.课件出示十一个苹果,当学生数到ten的时候,教师接着说eleven,并让学生跟自己一起说.依次学习(twelve,thirteen,thirteen、fourteen、fifteen将标有数字的张贴画挂在黑板上) Step8、为了便于记忆解释为什么后面数字的结尾都有“teen”。播放录音,让学生看书跟读,同时还可以用手指来表示所说的数字。 Step9、Drill:让全班学生跟老师一起数到11,然后让他们自己接着往下数,反复练习twelve,thirteen,thirteen、fourteen、fifteen. 教师举着1到15不同数目的物品(例如彩笔),让学生数数。采用多种形式全班练习,利用小卡片组长组织练习,直至掌握为止。表现好的小组奖励小笑脸。 Step9、小组讨论对本课内容总结汇报,完成《活动手册》,练习完成写单词的部分。 六、板书 Lesson2Meat、ChickenAndFish meat、chicken、fish 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2
一、在观察操作中, 丰富学生表象, 积累基本体验的活动经验
低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是按照定义的方式来理解的, 他们更多按照先前眼睛看到的、尔后积累在脑海中的先前经验来对所学的抽象概念加以思考的.丰富的经验背景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前提, 否则将容易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而不能领会概念的内涵的问题产生.这里的“经验”, 学生除了可以从学校学习中获得,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获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案例《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一:认识轴对称图形———研究“美”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 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出示:蝴蝶、昆虫图片, 谈话: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昆虫,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揭示:像它们这样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边一模一样的, 我们就称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
(二) 指导观察, 认识特点
1. 寻找生活中对称的物体.
(三) 演示导学, 形成概念
1. 课件出示天安门、奖杯、飞机平面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其实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 你们发现了吗?
启发学生: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有什么好方法来证明?
板书:对折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张天安门的平面图形, 谁愿意上来对折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操作:老师已经把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平面图形发给了大家, 请同学从一号信封里拿出这三个图形, 看看对折后的两部分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
揭示: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两部分边线重叠在了一起.
像这样, 对折后的两部分大小一样, 形状相同, 我们就称这两部分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
谈话:现在我们的两只手掌就是完全重合的. (在小朋友自己表扬自己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 现在我们把刚刚对折的天安门图形打开, 你发现中间有什么?
学生观察得到:有一条线, 折痕.
引导学生观察:找一找是不是每个图形对折后都有折痕?
学生观察后得出:我们把对折后折痕所在的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用直尺“点划线”把它表示出来.先画一竖线, 再画一点, 再画一竖线, 再画点……
这条直线就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揭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命名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轴对称图形》.生:齐读课题.
给出同桌交流的要求: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了吗?一起告诉老师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告诉你的同桌,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首先学生对于“对称”性的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设计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 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对称性.揭示“对称”后,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对称的事物,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把学生熟悉的天安门、奖杯、飞机的实物图片抽象为平面图形作为观察和操作的材料, 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操作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并初步认识对称轴, 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很显然, 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学生积累大量的感官经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且这些体验性经验又具有相似性和共性, 由多个层次的抽象才得以完成.
二、在探究思考中, 优化学生策略, 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
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就可以安排一些带有思维性质的不同层次的练习活动.如:
教学环节二: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美”
(一) 动手操作, 加深认识
1. 练习试一试.
谈话:小朋友们, 给你一个普通的图形怎么知道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谈话:考考你!判断下面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明确要求, 学生动手验证:同学们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个人一组, 拿出2号信封里的四个图形, 先动手折一折, 再来验证你刚才的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交流得出: (1) 号 (2) 号 (3) 号是轴对称图形, (4) 号不是轴对称图形.
谈话:说说你的理由!你是怎么折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 综合练习, 发展思维
1. 想想做做第1题. (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 想想做做第5题.国旗的判断.
3. 想想做做第2题.字母的判断.
A C T M N S X Z
谈话找出其他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图形:我们一共学过多少个英文字母? (26个) , 你还能找出还有哪些字母也是轴对称图形?
B D E H I K O U V W Y
这样的练习学生从直观地操作及表象中感受对称, 体会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 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初步认识.从练习中看出学生能运用这节课积累的知识经验解决相关的问题.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也带有策略意识如:
4. (拓展练习) 这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图形, 它是轴对称图形吗?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3
《2011版义务教育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们能说出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对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 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1.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
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已知起点
(1)话题方面: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动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动物介绍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
(2)知识方面: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引导。
(3)技能方面:
多数学生能够熟练介绍自己身边的小动物,能在视听时抓住细节信息。
(4)态度方面:
多数学生喜爱并重视英语。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语言技能目标
(1)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2)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4) 演:能为故事配音。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 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好课前预热。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级上册第39页的歌谣)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导入,为学生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3. Puzzle
为学生们讲述“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从而引出单词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所代表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核心词:animal。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 核心词的引出,使师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标词汇的引入
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类名称。笔者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的名称呈现于黑板上,并带领学生一同数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标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实情境的创设,对已知语言进行有效复习
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帮助学生们复习第三单元已学的语言知识,并为”故事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故事中”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动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这样的设计很轻松的由“故事前”过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
4. 故事文本的呈现
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1)问题的呈现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观看动画,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看动画,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先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们更积极的熟悉故事内容,进行思考。
(3)问题的升华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观动画,完成目标词汇的输入
让学生们带着第二个问题,再次观看故事动画,并由此问题的呈现,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们功能性语言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帮助学生熟悉小动物的名称,并在适当时运用句型:Its … It has …来帮助学生熟悉动物的体态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动物之间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做动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设计突出了英语课堂的特色,让学生们愿说、敢说、并有内容可说。给学生足够语言可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认读单词比赛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提高他们的词汇认读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单词的认读能力。于是笔者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此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对故事中出现的八种动物单词的记忆。激烈的音乐,从听觉上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快速出现的动物图片,在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迅速认读单词的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跟读、模仿
设计意图:在故事文本的处理上,笔者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地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 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进行配音。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了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笔者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设计意图: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1.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2.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二)评价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2. 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3. 奖励制度
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把表现出色的学生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4. 小组评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半杯冰块),温度计3支,温度记录表1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播放视频,提出问题:那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条件下就融化成水了呢?
二、观察冰的融化
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我们也知道固态的冰也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那么冰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猜一猜
4、测量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
5、小组测量,师巡视指导。
三、探究冰融化的秘密
1、认真观察、分析记录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2、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为什么下降?
3、有趣的现象
烧杯外壁的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下节课就来探究这个有趣的问题。
4、加快冰融化的方法
五、练习
四、小结
六、作业:
板书设计:冰融化了
(融化)水(液态)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5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CAI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
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春风春光春色春汛 春雨 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雷春潮报春春节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春和日丽春花怒放
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
1、板书课题,一齐读课文题目。
2、解题。(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简介:学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赏玩美好的风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
多种形式朗读:示范读、自读、互读、评读、齐读。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小组(或同桌)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9、背诵古诗。
(三)、总结升华、体会喻意
同学们,《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熟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6
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责任意识相对较弱的情况,教学中侧重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在教材呈现上,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适当地进行行为指导,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同时,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成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3.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有责任的人。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生活记录卡等。
活动过程:
师: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我是谁”大家已经知道了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他的角色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我的责任”。
板书:第二课 我的责任
师: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这个道德谁都懂。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事情该谁做。
板书:一、这些事情该谁做
(师课件展示四幅图片:房间该谁收拾?书包该谁收拾?家务该谁来做?教室该谁打扫?)
师:这些事情该谁做?
生:踊跃发言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都很会做事情。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观察一天的生活中家里人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记录下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记录,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并一起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会做的。说一说,对于会做的事,自己是否做了。
生:我会做的事有:洗碗、洗菜、整理房间等。不会做的事有:买菜、看医生等。
师:同学们很勤劳,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请同学们归纳、思考一下,在不同的场合,哪些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参与做的?请同学们上台写。
(小黑板出示:我该做什么?
1.在家里: 2.在学校班级里: 3.在社会上: )
(生在答题卡上认真地写。)
(板书: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应该积极参与。)
师:看来,同学们很会做事情,都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事的道理,就应该积极地去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呢?
(课件展示三幅图片。)
(板书:我们的好主意。)
(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生:我告诉妈妈,认真一点,多洗几次就干净了……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办法。请大家谈一谈有没有和图中同学类似的情况,同桌互相讨论,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我洗自己的衣服,妈妈担心洗不干净。我就学着大人洗衣的方法,洗干净了再让妈妈检查……
(板书:先拿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与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商量一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既做好了事,又锻炼了自己。在家里,在学校里,我们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我们都来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岗位,做个有责任心的人。
(板书:给自己找岗位。)
(课件展示找到岗位的四幅图片。)
师:还有其他岗位吗?下面我们在班里找一找自己的岗位。找到后,要制订你的计划,并宣布一下。
生:擦讲台、擦门窗等。
师:同学们都很热爱劳动,热心为同学服务,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岗位。回家与家长商量一下,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一做(例如扫地,饭后收拾碗筷)。
(板书:要适合自己,力所能及。)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在不同的生活场所当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7
1 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1)整体和谐统一的原则:延续和强化广州精通教育基地总体规划,通过环境景观设计,积极改善校园整体环境,正确处理绿化环境和建筑艺术的协调关系,通过校园大道把几个景观节点串联在一起,将建筑融入环境,突出校园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富有生机、蓬勃发展的新世纪高等学府校园风貌。
2)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注重环境空间对人的引导性和启发性,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能拓宽视野,激励学习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环境的精神特质去潜移默化的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完善人的品质,以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3)生态优先的原则: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以多样植物性造景为主,充分发挥利用植物的功能性配置,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态设计原则,充分发挥绿地对校园环境的改善作用。创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意盎然的四季美景。
4)文化与绿化相融合协调的原则: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提供了校园文化的空间场所,展现了校园精神。该方案设计的6个主题鲜明的主题园,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设计中融入人的情感,心理向导,创造出文化、感知兼有的景观。校园绿化景观强调的文化,是校园环境追求的目标,也是突出校园特色、创造校园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2 环境场所与校园精神的融合
2.1 莘莘园
莘莘园位于校园西北、主教学楼后,大约9 000 m2的范围,是一个人流集散广场,也是学生从教学区到生活区的过渡带,设计采用广场式造景形式,以平直的线条、方整的草坪、绿树成荫的乔木和阵列式的树池,在大树浓荫下放置一系列座凳和抬升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学习、探讨、交流及休憩的特色空间。
2.2 榕荫园
位于校园西北端的两河交汇处,与宿舍区和三期的实训中心大楼相接,面积约9 000 m2的范围。此区域处于两河交汇处,曾多次发生洪涝影响学生正常上下课。设计中在加强防护岸堤的同时,以大榕树、草坪为特色,采用自由式的布局,流畅自然的道路线与广场线围合成大小不一的宜人空间和亲水坡地,为师生提供一处以静为主、动静相宜的读书、休闲的自由空间。
2.3 学生宿舍区
此区二期建设有3栋宿舍,3栋均为“回”形建筑,外围以绿化作为宿舍的生态廊,内部规划为3个主题鲜明的中庭景园,分别取名为踏浪园、轻舟园、月光园。设计以简洁明快的直线构图,3个内庭空间布局同中存异,庭院结合植物配置,形成一个环境静雅的围合空间,营造一种自然、温馨的家园感。
2.3.1 踏浪园
此园位于宿舍群的第一栋,取意城建学院学生在学海中踏浪前进、永不言败的探索精神。设计紧密结合寓意,应用彩色植被和铺装勾列出学海,全园在波浪形的绿化上开辟一条园林步道,寓意学者的艰辛如同水手在大海中与风浪斗争一样,几经波折和起伏方到达知识的彼岸。
2.3.2 轻舟园
此园位于宿舍群的第二栋,取意是在踏浪园的基础上延伸笔直的道路与自然的绿化交织成一个“舟”的造型,俯瞰此园,就使人联想起“学海无涯苦作舟”。
2.3.3 月光园
此园位于宿舍群的第三栋,是踏浪园和轻舟园寓意的延伸。经过学业的钻研和苦求后,在满载收获的船上静静欣赏月的恬静与优美。
2.4 交通环岛
作为三条路的交汇处,以一个主题水景来突显其焦点的地位。以“金字塔”形跌水寓意学子攀登科学的颠峰。
2.5 荔香湖区
这是校园中人造的一处天堂。沿湖不经意的5个出入口把500多米的沿湖游步道与校园主干道相连接,为了增加此区的趣味性,增加一条与水面若即若离的步道,同时设计了一个“荔香亭”和“十二时节柱”,植物造景以疏林草地为主,以增加空间的通透性、景观性和可利用性。
2.6 森林公园区
在基地长远规划范围之内的区域,现状为自然的山体植被,设计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其作适度的改造,把这里建成植物园兼休闲的森林公园。
3 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设计是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为师生营造最佳生态环境的基础,二期环境设计中植物配置总体上按照“适地适树”“层次丰富、疏密有致”和“生态群落性”等原则科学性的创造人工植被的美观性。
3.1 莘莘园
设计采用广场式造景形式,以平直的线条、方整的草坪、绿树成荫的乔木和阵列式的树池,构成了莘莘园的整体印象。植物配置简洁规整,以落叶庭荫树和观花、观形的植物为主。
3.2 榕荫区
这里是校区内相对较为完整的集中绿地,是师生理想的游憩共享空间。植物配置宜创造便于活动散步、游憩的环境,以大片草地衬地,孤植园景树、庭荫树,形成疏林草地。植物选择上以大叶榕、小叶榕和白兰花为骨干树种,灌木选择芳香宜人的桂花、含笑等,形成“花香翠屏”的景观效果。在河岸线上选用适宜近水生长的植物如垂柳、菩提榕和落羽杉等形成有特色的近水植被。
3.3 踏浪园
以观形的小叶榄仁、水石榕、澳洲鸭脚木、垂榕柱、龙爪槐为主,秋天开花的大叶紫薇、桂花及结果的石榴,地被植物选用大叶红草、满天星、黄金叶、福建茶、毛杜鹃塑造浪涛的形状。
3.4 轻舟园
以展现南国海景风光的棕榈科植物为主,如美丽针葵、蒲葵、棕竹、旅人蕉、国王椰、散尾葵,衬上观形的垂榕柱、红绒球及识香的桂花,让这里能处处体现在轻舟上所感受的风光。
3.5 月光园
此园以桂花树和栀子花为骨干树种,加上鸡冠刺桐、垂榕柱、山茶花、鸡蛋华等观花、观形等小乔木和黄金榕、棕竹、美丽针葵等塑形的灌木,地被植物选择花叶良姜、满天星、黄榕和毛杜鹃,月光园地被植物选择毛杜鹃和黄榕,制造一种月光下恬美幽静的景观。
3.6 荔香湖、森林公园区
此两区保留湖区原地的荔枝树林和森林原有植被群。在荔香湖区河岸线上选用适宜近水生长的植物如垂柳、菩提榕和落羽杉等形成有特色的近水植被。同时选择富于文人性格、文化品格的树种,形成人文浓郁的自然环境。
4 结语
广州精通教育基地二期校园环境设计抓住了校园文化内涵,充分结合校区的地形地貌,延续与强化校区总体规划设计精神,创造了一个空间景观丰富,艺术、生态、舒适、优雅而不失现代氛围的园林式校园环境。
2004年9月,莘莘园、榕荫园和3个宿舍园都已经使用,实景效果与设计基本一致,达到预期目标。交通岛、荔香湖和森林公园区正结合三期工程处于实施过程中。
摘要:结合广州精通教育基地校园二期环境设计工程,探讨了本次环境设计的理念和原则,对莘莘园、榕荫园、学生宿舍区、交通环岛等校园环境设计进行了介绍,得出了设计达到预期目标的结论。
关键词:环境设计,风景园林,校园精神,景观
参考文献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8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但对序言和跋文还很陌生,相关练笔也很缺乏。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前承诗歌单元,后接小说单元,在整套初中教材中,只有这一个有关序言和跋文的单元,可见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本单元4篇课文,将巴金的文章放在单元之首,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序言和跋文在一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利于后面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先进行单元整体学习,然后根据课文的编排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对话,既重视精读篇目的教学,又注重指导学生对略读篇目的自主学习。单元课文讲授完成后,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教学目标
了解序言和跋文的特点,尝试写序言和跋文。
四、课时分配
《<家>的序和跋》《读<堂吉诃德>》《科学与艺术》各2课时,《永远新生》、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1课时,写作2课时,自主阅读1课时。
(湖南省资兴市教研室雷林宙)
(湖南省资兴市兴宁中学 陈志华)
《<家>的序和跋》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序言和跋文,巴金的《<家>的序和跋》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务必要讲清楚序和跋这两种文体的特点,指导学生领会它们在一本书中的位置及作用,为以后三篇课文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序”和“自跋”的特点,领会它们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和他对生活的态度及思想变迁的轨迹。
3.培养学生真实客观地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鲁郭茅、巴老曹”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其中“巴”指巴金,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一生创作与翻译了大量作品,《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有谁读过这部巨著,为我们讲述一下故事梗概,好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的序和跋》。
(二)朗读与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学生互相质疑、正音解词:
爱怜 吐露掩饰 累赘 妥当
2.比较阅读,了解序和跋的特点。
提示:序一般放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为自序,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本文是一篇自序。
跋一般放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内容大多是评介、鉴定、考释性的。
3.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序和跋的主要内容。提示:《家》的创作动机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
4.自主默读《家》的序。思考: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请你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5.简介《激流三部曲》。
6.自主默读《家》的跋。思考:怎样理解“家”的含义?
(三)探讨作者的情感变化
1.序和跋写作相隔22年,22年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巴金对自己22年前的作品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
(四)启迪正确的人生态度
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质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五)自主探究
作者在《家》的跋里说“《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观点1:《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的时间已是新中国成立的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观点2: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家》的主题没有过时,反封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为自己熟悉的某部作品写一篇序或跋(300~500字),老师修改后张贴在教室里公开展示。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 李仁康段 珺)
《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读<堂吉诃德>》这篇序言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节选自海涅为《堂吉诃德》写的引言,文章融叙述、抒情、议论、描写为一体,文笔优美,既有情趣又有理趣,是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好范文。
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动手对文本进行圈点评注;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师生互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并学习写作序和跋。
2.从整体感知课文到精读赏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综合的学习方法。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前搜集的关于《堂吉诃德》及其作者塞万提斯的图片、录像,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海涅为《堂吉诃德》写的引言,这篇引言主要谈了他少年时期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你的感受会和他的一样吗?
(二)走近作者
多媒体展示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三)走进课文
1.个性化阅读
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感知课文,如串读、大声朗读、默读、小组齐读等。
2.个性化感悟
①在童年的海涅心中,堂吉诃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文中找依据。
②作者在不同的阶段读《堂吉诃德》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作者更珍视哪个时期的感受?
③海涅读《堂吉诃德》的经历对你的读书有什么启示?
3.个性化延伸:摘抄精彩语句
①品情: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词句,细心品味。
②品景: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然后品味课文第一段中描写环境的文字,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初读《堂吉诃德》时的环境还“回忆得很清楚”。
③品韵:例一:“那片刻的时光,我还回忆得很清楚”;例二:“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丝毫不知道天地间的讽刺,也一切当真……”;例三:“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
(四)合作探究
1.作者的描写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
(五)设计作业,启发思维
猜想以下几段文字可能出自哪本名著(限于四大名著,教师教学时可根据情况自选),确认后,谈谈与其相关的内容。
四、拓展延伸
举办一个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的比赛。
(湖南省资兴市东江实验中学黄寒冰)
《永远新生》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序文,是略读课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属议论文。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要素和一般论证方法,教学时可通过搜集一些继承文化传统与吸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典型事例,感知只有“反传统”与引进“异种”才能使中国艺术永远新生。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序文知识。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学会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他人之长。
3.懂得艺术创新的规律,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新意的艺术作品难以流传于世,为了使中国的艺术能够吸取外国艺术的精华,翟墨、王端廷主编了《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吴冠中先生为之作序《永远新生》,支持这本书的出版。
(二)阅读·感知·积累
1.自读课文,正音、解词。
2.本文是一篇序文,从表达方式上它可纳入哪一类文章?
3.本文是用什么方法对论点展开论证的?
4.介绍作者:吴冠中是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是一位把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精华结合得很好的画家。
(三)探究·理解
同学们对以下几个词或句子有什么印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1.异种——(本种)。
2.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
3.保管传统的孝子。
4.盲目崇外的浪子。
5.回头浪子。
四、拓展延伸
你能举出一些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又吸取了外国先进的艺术(技术)而取得重大成功的例子吗?
(湖南省资兴市三中李仁康段 珺)
《科学与艺术》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科学与艺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复杂深奥的关系。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文中的科学术语尤其让学生感到陌生。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将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课本延伸到生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学习本文议论中夹有说明的表达方式。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3.学习文章严谨准确的语言,培养严谨的学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艺术(美术、音乐、雕塑……)。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艺术形式很多,如表演艺术、语言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你最喜欢哪一种艺术?大家曾想过艺术与科学有什么关系吗?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多媒体展示)
1.李政道简介。
2.写作背景。
(三)整体感知
1.扫除生字生词。
2.粗读课文,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问题,论点是什么。
3.再读课文,谈谈科学与艺术有哪些异同。
4.你如何理解“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在文中的含义?
5.梳理文章的结构。
(四)合作探究
1.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
2.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对莎士比亚一例的理解。
3.体味文章语言,谈谈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四、课外延伸
小结“序”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小组讨论),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写序。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9
【知识目标】
1、认识、会写“倘、寞、柄、鄙、恍、掷、惩、罚、恕”9个生字。辨析多音字“恶、什”。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3、体会对比的写法。
【能力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能概括出作者对放风筝态度的变化,明白产生变化的原因。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对“我们”会面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玩过风筝吗?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因为渴望春姑娘的来临,才用风筝去迎接她,打扮她,赞美她。可是有个孩子却无端地被剥夺了玩风筝的权利,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指名分段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读,边做笔记。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及词义。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强调字形、字音。
倘(tǎnɡ)莫(mò)柄(bǐnɡ)恍(huǎnɡ)
鄙(bǐ)掷(zhì)惩罚(chénɡ fá)恕(shù)
4、小黑板出示多音字,并学习。
mó(模型) shí(什物) è (凶恶)
模 什 恶 wù(厌恶)
mú(模样) shén(什么) ě (恶心)
5、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惩罚:严厉地处罚。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寂寞:孤单冷清。
嫌恶:嫌弃厌恶。课文里指厌恶的意思。
惊惶:惊慌。
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三、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小黑板出示问题,学生带问题读课文:
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2、读后反馈。
四、分清层次,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讨论:课文以“风筝”为线索,分几层意思来记叙的?
2、反馈:
第一层(第1自然段):回忆在故乡的二月,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第二层(第2---3自然段):主要写“我”嫌恶放风筝,不准弟弟放风筝,还折断了弟弟没完工的风筝。
第三层(第4---7自然段):写“我”到中年后的反思和忏悔,表达了无法弥补的沉重和遗憾。
五、课堂练习
1、比较下列形近字。
趟寞()恕()惩()
倘()漠()怒()征()
2、说说下列描写各是哪方面的描写。
①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惊惶地站了起来。
②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③“我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④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精神,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结尾对“我们”会面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齐读,师生合作读。
2、进一步理解“倘”“伶仃”的含义。
3、学生尝试质疑,解疑。
4、小结,练习背诵。
二、品读课文第二段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句子:“但我是向来不爱风筝的……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儿。”
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对放风筝的态度怎样?(嫌恶)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嫌恶放风筝?
(不许弟弟放风筝;弟弟喜欢风筝,“我”却认为是笑柄、可鄙的;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中的这几个关于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
2、弟弟对风筝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入迷)
(相关的句子有: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中的这几个关于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
3、谈感受:在对“我”和弟弟对风筝的不同的态度描写中,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可评论兄弟俩的不同的性格,也可说表达效果。“我”:待弟弟凶残、无情、可憎;弟弟:弱小、无助、天真、可怜)
4、深入探究:作者通过以上的对比描写,表达了什么感情?
(回忆此事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情。)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想想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后悔、沉重)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补过,和弟弟一起放风筝,尽管年岁大了;回忆小时候风筝事件,想求得弟弟的谅解。)
“于是幼小时候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幼小时候的这一幕”指的是“我”十分粗暴地撕破、踏碎弟弟做的风筝的情景。全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忽然想起了儿时十分粗暴地撕破、踏碎弟弟的风筝的一幕,心里感到异常沉重,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之情。)
2、“我的心从此宽松了罢。”我的心是否从此宽松了?从哪儿看出来?(最后一自然段)
3、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明白作者对放风筝的态度变化的原因。(对放风筝的态度:嫌恶--赞成)
(原因:手足情深,我敢于自我反省、知错必改。)
4、完成课后选做题。(表达作者深深的忏悔之情。)
四、总结升华
1、说说你学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我们可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勇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做事一丝不茍,知错必改的精神。)
2、这篇课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作者深深的忏悔之情,赞扬了作者敢于自我反省、知错必改的精神。)
3、这篇课文有哪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人物动作、神态刻画得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3、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2 风筝
风筝
掷 做
“我” 弟弟
自 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6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运用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的。
2、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
3、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整理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以正确的是非观的引导;在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挥笔成文。
难点:
1、引导学生对周围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兼顾全体学生,引导适度适时,避免习作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2、有理有据有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生活是一座大舞台,不同的人,每天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演出一幕幕精彩的生活剧场,我们的世界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对于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人们各有各的看法,让我们来听听不同的声音:
教师为学生读两条新闻极其评论。
2.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对哪件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来议一议:
看到有人拖拉作业,我想说:“()。” 看到有人乱吃零食,我想说:“()。” 看到有人违反交通规则,我想说:“()。” 看到有人(),我想说:“()。” 生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要发表的各种事件。出示习作要求:到底有那些事情值得我们去说一说呢?
二、习作引路: 1.导入:
同学们刚才只是简单地说一说,要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内容还要再具体些,道理讲得再充分一些,这样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有一天,夏志成同学看到有些小朋友捕捉蜻蜓,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自由读例文,想一想:例文题目是《保护蜻蜓》,围绕保护蜻蜓这个中心,夏志成是怎样发表自己看法的。
3.请同学们读读例文,思考:这篇稿子分几段,每段写什么?先写?在写?最后写? 4.再读第二小节,看看夏志成同学在介绍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时,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然后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交流。(先概括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除害飞行家”。接着,从它可以连续飞行,眼睛锐利,捕食害虫数量多三方面具体展开论述。)
5.出示“一只蜻蜓一小时可以吃20多只苍蝇或840 只蚊子,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哇!” 说说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列数字,说明蜻蜓吃的害虫多)
6.师小结。齐读最后一节。点明最后一节作用:发出倡议,点明中心。
三、指导习作: 1.夏志成同学们的文章虽然简短,但是很有说服力。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能够像夏志成一样,写出具有说服力的文章。我们来看一组图。
2、看图指导表达自己的看法。
(1)出示文本插图:一个老大爷叫卖青蛙。师:请同学们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2)拟定内容,明确写法。师:对这种伤害有益动物的做法,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看法,该怎样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写什么内容?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可以写写青蛙对人类的益处;捕蛙后造成的危害等等。提醒学生用一些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数据来说一说。
3、拓展话题,明确要求。
师:除了例文和图上的事例,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事儿,你还想对哪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呢?想好以后,再写下来。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身边的这些情况。
1、看到的现象,自己的感受
2、这样做为什么不对
3、对此我们在这里呼吁,号召大家怎么做?
教师可引导学生仿照例文的方法,用一两句话把自己关注的事情交待清楚,并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痛心、或憎恨、或赞赏、或喜爱。
附板书设计:
发表看法
一、概括事件 表明观点
二、具体说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精通版三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人教精通英语第15课教学设计10-04
《荷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09-25
《炮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10-12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11-03
三年级语文下册清明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教案 (S版三年级下册)07-27
住新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06-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