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2024-11-24

实验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精选10篇)

实验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篇1

思小文〔2021〕34号

重庆市合川区思居完全小学

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

一、工作目标

长期以来,学困生教育一直是我校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教师,甚至让许多的年轻老师束手无策,但补差工作却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帮教实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二、工作思路

全程关注学困生的思想动态,严格把好学困生辅导关,班主任合理协调好各科的帮教对象,坚持因材施教,并由各学科帮教教师负责对各学科的学困生逐步建立跟踪档案,及时了解、掌握学困生的信息,适时采取辅导和转差措施,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工作要求 及措施

1.学期初班主任老师要会同任科老师确定帮教对象,在全面调查了解,充分辨别分析,认真摸准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心理障碍型的,重在端正态度或治疗心理疾患,相应方式为个别谈话、心理辅导;对意志薄弱型的,重在意志锻炼;知识断层型的,重在接上知识链。汇总后上报教导处备案。

2、教师认真制订各科帮教计划,每位任课教师帮扶学困生名额。

3.精心准备帮教内容,每次帮教有详实的帮教记录,保证每次的帮教质量。同班级或同办公室的老师要经常交流帮教心得,共同提高。

4.定期对帮教的学生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帮教情况,帮教教师要做好成效的记录。教导处还将不定期对帮教情况实施督查。

5.定期做好家访,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并作好记录。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正面鼓励,侧面教育。各班级采取激励措施,对学困生给以适当奖励。哪怕发现学困生身上一点闪光之处,即予以表扬,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点进步,即予以鼓励,哪怕发现学困生的一处创新,即予以赞美,做到表扬多于批评,做到正面鼓励为主,侧面教育为辅。学困生,更多的是要在爱心呵护下成长。

重庆市合川区思居完全小学

2021年9月1日、重庆市合川区思居完全小学

2021年9月1日印发

实验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篇2

柳疃小学党支部

为构建新型和美的师生关系,构建和美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群众所盼所想所急的事做起,坚持不懈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更好地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经我校党支部研究,决定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学生活动。“结对帮扶”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工作思路,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共产党员为主体,以困难学生为帮扶对象,为困难学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广大党员在帮扶实际行动中充分体现其先进性,使贫困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

二、目标任务

建立帮扶困难学生的工作机制,在职党员100%参与结对帮扶;每名党员至少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党员每年上门看望贫困学生至少一次;党员每学期给贫困学生送温暖至少一次;党员为每个贫困学生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三、方法步骤

1、搞好调查。先由各班推荐,然后采取上门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了解困难学生的现状,摸准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加以认真分析。

2、确定方案。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帮扶方案,明确帮扶任务,研究帮扶措施。

(1)谈心每学期2-3次;

(2)课余时间对某一学科进行无偿辅导;

(3)购买相关的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具;

(4)购买衣物等生活用品。

3、组织实施。学校全体党员为实施主体组织实施。

4、考核验收。每学期末,全体党员要上报“结对帮扶”工作的阶段性书面总结。“结对帮扶”工作要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学校党支部每学期检查一次,每学年总结一次。

四、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小组要高度重视党员“结对帮扶”工作,以此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发动到位、帮扶对象落实到位、工作措施到位。

2、大力营造氛围。要利用会议、宣传栏、校刊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使全体党员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从而自觉响应号召,积极主动参与,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篇3

为了更好地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现就新绛公路管理段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有关内容、制度和标准进行说明。

一、困难职工标准

困难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由于重病或残疾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400元以下)。

二、帮扶工作制度

(一)每年“两节”期间向困难职工发放米、面、油等过节物品和慰问金。

(二)深入困难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组织贴心人服务队开展为困难职工服务活动。

(三)每年在8月底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和高中的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

(四)组织在读受助大学生开展暑期教育活动,并发放助学金。

(五)不定期开展转赠活动,将筹集到的帮扶物品赠与有需求的困难职工。

(六)每年按照上级工会要求,开展募捐活动,集社会

力量帮扶困难职工。

三、职工解困基金

1.资助条件。

根据职工及所供养直系亲属的基本生活状况,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及家庭进行资助。人均月收入为家庭月总收入除以供养亲属总人数的平均值。

下列情况不予解困资助:

(1)不服从调配、工作安排或在外从事第二职业的。

(2)违反党纪国法或因个人原因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

(3)不继续承担抚恤责任的死者家庭,包括已失去供养条件的死者直系亲属。

2.申请程序。

(1)由职工本人或配偶提出书面申请,并同时出具有关证明。

(2)填写《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申请表》,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理。

3.资助标准。

(1)凡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损失极为严重的,资助金额不受此限制。

(2)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以补差额的形式,每季度视情给予300至900

元的定期救助金。

(3)困难职工子女教育助学基金、希望工程助学基金每学年为3000至6000元人民币,具体数额将根据职工家庭经济状况、学费标准等因素研究确定。

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工作制度 篇4

一、认真落实工会帮扶人的工作职责,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使之经常化、规范化。

二、走访困难职工家庭,做到困难原因清、家庭人口清、工资收入清、家庭住址清等情况。

三、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站领导和上级工会报告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和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三、组织站领导、工会干部积极开展联系困难职工“结对帮扶”活动,努力帮助困难职工走出困境。

四、积极筹措送温暖资金,做到日常困难补助与节日困难补助相结合,一般困难补助和特殊困难补助相结合。

五、对困难职工子女升学实施“金秋助学”帮扶活动。确保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

实验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篇5

为进一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创新扶贫帮困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联系帮扶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际、国内、本地区的形势,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2、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形势,帮助帮扶对象增强致富意识和本领,开辟致富渠道,实现再就业,增加收入,切实改善生活水平。

3、对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特困家庭,采取建立长期助学计划,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

4、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家庭,通过发动党员、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

二、联系帮扶形式

根据帮扶对象的年龄、文化等具体情况和经济状况、居住状况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联系帮扶。

一名党委成员要联系2—3户。根据党员群众的自身能力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具体确定帮扶贫困户再就业的要求和达到的目标、脱贫的时限等任务。至于那些子女无法完成学业、无劳动能力、无生活处理能力的特困户。这些特困户,靠一个党员干部帮扶比较困难,必须由几名党委成员共同帮助。

三、联系帮扶的目标和原则

联系帮扶要切实做到每一名党委成员至少有两个特困家庭作为结对帮扶对象;上门看望特困家庭每半年至少一次;每年给特困户家庭送温暖至少一次;为每个特困户家庭在“艰苦创业、安居乐业、完成学业”等方面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帮扶困难学生简报 篇6

关爱留守儿童,情系贫困学生,这是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瑞达公司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坚持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惠及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来抓,通过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并与学生和家长进行交谈,仔细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经过充分了解。

给他们送上了春节慰问金、面粉、大米、菜籽油、酸奶、帽子、围巾、手套等。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刻苦学习,争取优异的成绩、早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关爱帮扶困难学生-活动方案 篇7

“以爱的力量,温暖童心”活动通知

为关注每个学生特质,帮助困难学生茁壮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拟开展党团员带头“以爱的力量,温暖童心”的活动。本着“一个也不能少”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努力教育和帮扶学习困难生、行为习惯困难生。用爱的力量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温暖学生,增强师生感情,促进学生发展。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开展此次活动。

一、参加人员 : 党团员教师(必须参加)及有爱心的教师(自愿参加)

二、时间:2018年5月

三、帮扶对象:各班学习困难的学生、行为习惯困难的学生或者学习与行为都困难的学生

四、具体措施:

(一)建立困难生档案

1.先由各班主任推荐名单,详细写清楚困难生姓名、性别、班级、学生困难原因等。学校将建立困难生档案。2.每位党团员教师认领1-2位困难学生。原则上是本班级或本级部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行为表现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将帮扶活动落到实处。

3.参与帮扶的老师要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转化效果,总结经验,填写帮扶活动记录卡。

(二)帮扶方式

1.温情感化。结对教师要切实关心帮扶对象的思想成长,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形成和原因,一个月至少与帮扶对象进行2次谈心、交流,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教育他们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学习指导。结对教师要了解帮扶对象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进步。每月至少辅导2次,每次辅导有记录。

3.生活帮扶。结对教师要深入关心帮扶对象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在学校的协助下,以献爱心的方式,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开展困难学生走访活动,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三)各党团员教师要认真做好认领。认真做好帮扶活动。学校将根据教师帮扶情况,在所有参加的本次活动的教师中评选“爱心大使”。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

学习困难学生帮扶简报 篇8

近期,市双峰小学第一党支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立足点,积极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学困生”主题活动。

为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学期初,每位党员教师确定了至少一名帮扶对象,学校把这些帮扶对象纳入统一管理,建立专门帮扶档案。内容包含学困生情况分析、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等。活动开展期间,党员教师在学习中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注,及时表扬,适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党员教师利用休息时间,为学困生做学科辅导,梳理当天的知识点,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党员教师还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润物无声地走进学生的内心。

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市双峰小学第一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共帮扶学困生近30人。每位党员教师秉着“多交流、多关心、多鼓励”的原则,真正把“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爱和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不忘初心使命,强化学史力行。

实验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篇9

一、资助对象

受资助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包括:

(一)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残疾学生及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

(三)少数民族学生;

(四)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资助标准

资助项目和标准为省定公办义务段学校2011年秋季起实行的“一费制”规定费用中的杂费(含信息技术费)、课本费、作业本费。

三、资助办法及办理程序

凡要求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学生,由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在每学期开学学生报到注册后15天内向学校出具户籍证明及相应的证书、证明(《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社会福利机构证明、革命烈士证书、农村五保供养证明、残疾等级证明、少数民族证明以及区民政部门出具或核准的低收入证明、因受灾和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并填写由区教育局统一制作的《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报表》。受助学生的材料经就读学校初审,上报区教育局。

四、资助经费筹措及资助形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所需资金,由区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学校对应享受补助的对象统计汇总,报经区教育局审核,由教育局向区财政部门结算,取得拨款。

五、资金使用管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专项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挪作他用。各学校要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同时要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资金的收支情况应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

六、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实验小学困难学生帮扶制度 篇10

(2011~2012学)

矿坑小学

2012年6月10日

爱心浇灌,铸就坚强翅膀

贫困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生活上的关心,更需要思想上的关心和心灵上的沟通。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叫佳宏,父亲又无业,是矿坑村党员干部一直资助着的孩子。家庭的困境使他辍学在家,当时小学二年级的佳宏一边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一边偷偷地跑去学校,含着眼泪听着校园里飘荡的朗朗读书声。矿坑村领导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及时的为他进行了捐赠,使她重返校园。鉴于佳宏的家庭情况,矿坑村领导一致决定安排他每天的中饭。

上一篇: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下一篇:上海理工大学一百零五周年庆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