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生贫困生帮扶制度(精选7篇)
2022小学生贫困生帮扶制度 篇1
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帮扶制度
为了全面落实贫困资助教育方针,落实人本理念,坚持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习困难,因材施教,为贫困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贫困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经全体教职工会议讨论,特制定本制度。
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习状况,确保贫困学生不受家庭贫困原因而影响学习,使 贫困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记教育教学失误一次,且取消本评优选模的资格。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困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方案,并与中期和期末写出书面总结,向学校反馈学困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
5.科任教师、班主任学困生转化的任务是:中期转化40%,期末转化60%。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的学困生均要得到发展和提高。达到这一指标者期末评为学困生转化先进个人。
6.科任教师、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采取结对帮扶、小组评比等方式,鼓励学生帮扶学困生。也可以采取压担子、搭台子、给梯子等措施,促进学困生自觉转化。
7.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从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重点关心和爱护学困生,使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使学校成为学困生生活的乐园。
8.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对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的引导和感化,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的新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对于因转化方式、方法不当而造成学生流失,或引起学生普遍不满者,学校要依据《教职工考核方案》进行处理。
2022小学生贫困生帮扶制度 篇2
一、建立贫困生档案
在大一新生入学时, 辅导员要具体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包括家庭成员及其工作、家庭主要收入和支出等, 并建立档案保存, 对全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使以后的资助工作做得更加轻松到位, 把每一笔资助送到最需要的同学手中, 发挥最大的资助作用。新生入学时比较单纯, 在这时做这项工作, 了解到的情况更加切合实际, 也就能给今后的资助工作提供更加真实的材料, 让资助工作做得更好。
二、评定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在每次资助工作开展之前, 明确班级受资助的名额, 申请的条件。资助的目的是让积极上进、家庭贫困的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业, 所以每次资助工作开展之前, 我都会明确向全班公开申请资助的同学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评定标准:凡受过各级各类行政处罚及处分、学期智育总成绩在班内排名倒数30%、吸烟、酗酒、生活奢侈浪费等都无条件申请;申请的同学必须是家庭贫困, 在平时的衣食住行表现比一般同学都节俭;积极上进, 无旷课, 活动无缺席, 等等。将评定标准公布后, 让全班同学都参与监督, 不够资格的也就不能浑水摸鱼, 从而达到公平、公正、公开, 让每一笔资助给最需要的同学。
三、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
除了让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以外, 我们还要对贫困生, 特别是没能受到资助的同学做好思想工作。对于没能享受到资助的同学, 心里难免会失落, 甚至是出现更糟糕的情绪, 如:嫉妒、怨恨等。我们应该及时地化解他们心中的消极情绪, 让他们明确资助条件, 分析他们不能受资助的原因, 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 让他们把消极情绪转化为对同学的理解和爱, 并鼓励他们去同困难作斗争, 自强不息, 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 改变环境, 做生活的强者。对受资助的同学, 首先要让他们明确, 国家或企业等所给予的资助, 并不是理所当然就是给他们享受的, 所以要学会感恩。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并将这份爱传递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为社会献出自己的爱。平时, 我还邀请专家和心理学老师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会、座谈会, 与贫困生面对面地交流, 通过心与心的沟通, 帮助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 放下思想包袱,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面对人生。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做好贫困生思想工作是一个方面, 但并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首先, 争取学校的勤工俭学的岗位, 让贫困生课余去帮忙, 在锻炼自己能力之余获得助学金, 缓解经济压力;其次, 联系校园内其他的就业岗位, 如饭堂打扫卫生、小店帮忙等, 为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开辟了途径。除此以外, 寒暑假联系工厂, 为学生寒暑假打工提供机会, 更早地让学生走入社会去了解社会, 更储备下学期的学费、生活费。
多种渠道的勤工俭学活动, 既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 又为贫困生解决了学习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 让学生更好地去完成学业。
五、在教工党员中建立扶贫帮困队伍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即使有勤工俭学的岗位, 也不可能投入很多的时间, 收入就不可能多, 技术、经验也不足, 所以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家庭贫困, 力量毕竟很有限。因此, 我在教工党员中成立了扶贫帮困小组。教工党员扶贫帮困小组成员都有一副热心肠, 哪个同学家里出现什么意外, 有什么急需的时候, 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献出爱心。如, 07级的刘同学爸爸得了鼻咽癌住院了, 扶贫帮困小组得知消息后, 立即伸出援助之手, 为刘同学的爸爸捐出近一万元的医疗费, 而且派老师亲自送到医院去。带去的, 不仅仅是那一万元的医疗费, 更是老师对一个贫困生的关心和爱。所以刘同学照顾好他爸爸回校后, 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老师的爱, 每学年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而且在课余还自己去摆地摊挣取生活费, 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救助贫困大学生,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学校一项长期的工作, 更是我们工作在学工第一线的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因此, 我们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让他们自强不息;关心爱护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通过努力, 为贫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创造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
摘要:在大学校园里还有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同学,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共建和谐校园, 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 应该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辅导员,帮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竹韵.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完善贫困生教育[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3) .
[2]王建斌.高校贫困生调查及解困途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2) .
贫困大学生心理帮扶的研究与实践 篇3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委员
在中国大陆的大学中,贫困大学生数量占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达30%以上。由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这批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自卑、抑郁、敏感、孤僻、偏激、封闭等。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以及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出现心理问题后,不会主动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因此,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帮扶,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构建有效的帮扶体系,对于中国大陆的学生事务工作者来讲,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有2000多名本科生,1000多名研究生,经济困难学生大约有400~500人左右。为了有效地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里帮扶工作,在工作中,采取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开展主题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构建全方位、立体的帮扶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心理委员是开展这一工作的最基层人员,他们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他们是同龄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容易相互理解和沟通。其次,他们生活在同学们中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实时。再次,心理委员每天和同学生活学习在一起,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发现同学的情绪波动和异常反应,及时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委员的职责是:关注、倾听、宣传、报告。关注全班同学的情绪、行为的变化等心理健康状况,倾听同学们的忧愁和烦恼,在同学们当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将不良状况向辅导员第一时间报告。
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学院建立心理委员的班级为67个,有心理委员67名。心理委员在班级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后,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更加重视自我成长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委员在学生中发现情绪不稳定的同学8名,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报告,得到心理专家及时有效的帮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可见心理委员基本达到了两项功能:一是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快速反应;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通过心理委员渗透到学生中去。
二、以“阳光心理协会”为载体,开展“人人享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活动,有助于帮助广大贫困生在这个大集体中感受到归属感,感受温暖,释放压力,敢于吐露心声、拓展素质、提升自我。同时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活动,成为学校了解贫困生情况的渠道,进一步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必须有固定的社团和有效的活动作为载体。“阳光心理协会”是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开展心里帮扶的社团,他们的口号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紧扣同学们的生活,突出关爱、亲情,让阳光洒向每个人的心里。在主题活动中,特别注重吸引贫困生参加。
通过长期的实践,计算机学院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讲座、报告、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等为载体,通过报纸、板报、海报、网络等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必须加大力度并积极指导心理委员、心理协会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电影赏析、心理沙龙等,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一年来,计算机学院各班级心理委员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宣传展板、心理沙龙等活动,在广大同学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从保持健康身体,宣扬亲情、友情,引导正确政治思想导向,全方位,多角度的,有针对性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希望能够通过此来引导同学们的健康心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工作者的作用
在中国大陆的大学,有大量的学生事务工作者,面向学生最多的是辅导员。辅导员一般都没有专业课程上的要求,长期工作在学生第一线,直接面对大量学生,辅导员的帮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他们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但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家讲座、板报宣传、心理沙龍等多种形式与途径的心理帮扶,在具体的工作中宣讲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帮助贫困大学生建立自信,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贫困生受到的心理伤害。
通过适当的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是克服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
1.营造适宜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感受人文关怀。要营造充满爱心和尊重的环境氛围,营造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给贫困大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采取多种手段,鼓励他们广泛参与课余文化活动。通过励志讲座、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团队训练等途径,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人际关系的指导。学院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指导时,首先调整其认识,使其逐步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正确看待经济救助及社会支持活动;其次教会他们自我接纳、自我排解、自我调适的方法与技巧,增强人际关系方面的信心和勇气,并鼓励他们广交朋友。
3.就业心理的指导。就业阶段往往也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时期,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要特别重视就业阶段的心理。学院切实为他们的就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完善、快捷、开放的就业信息平台,尽可能帮助解决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渠道不畅、就业费用偏高等问题。对经济困难毕业生,要加大资助力度,从资金上解决他们因为求职而产生的经济紧张问题。对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毕业生,给予政策支持。
4.构建健康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贫困观,不少贫困生把贫困归于父母的无能、命运的不公。在发达国家,大学生上学的费用都是依靠自己打工挣来的,与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收入无关。学校及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加强对他们的人格教育,促使人格健康发展。
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最根本的是通过自我激励、自我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外部支持和主观努力有机结合。这个帮扶体系不仅在经济、物质、就业上扶持学生,而且在舆论、制度、政策、精神上给他们理解、支持和引导,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环境,鼓励他们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任江林,臧小林.贫困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6,(5).
[2]包水梅,王晓霞.21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4).
[3]张玉梅.经济困难大学生立体帮扶体系的构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
学困生帮扶制度及措施 篇4
学困生是各类学校面临得一个严峻问题,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使他们能够在老师和同学得引导和帮助下得以提高,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人本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经全体教职工会议讨论,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记教育教学失误一次,且取消本评优选模的资格。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困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方案,并与中期和期末写出书面总结,向学校反馈学困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
五、科任教师、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实行学困生对口帮扶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帮扶1名学困生,并有一定成效。
六、对于不同原因和不同程度的学困生,各帮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得转化措施,务求实效。
七、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从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重点关心和爱护学困生,使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使学校成为学困生生活的乐园。
八、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对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的引导和感化,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的新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对于因转化方式、方法不当而造成学生流失,学校给予表现差,敷衍、应付、搪塞工作的提出批评,影响恶劣的,予以相应处罚。
九、帮扶步骤及措施:
1.确定各班学困生名单,每个年级的大型考试的总分后90余名为学困生。
2.召开班主任会及教师大会,向班主任及各年级任课教师发布学困生名单,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帮困对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各班级组织召开科任教师联系会,确定对口帮扶方案。
4.召开学困生会议,引起他们的重视,声明学校对他们的不弃态度,使学困生端正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5.以每一次考试为突破口,用每一次考试去证明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6.争取家长的配合,分年级召开家长座谈会,表明学校的态度,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并对家长提出共同帮扶的措施方法。
7.帮扶教师每学期要对学困生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并填写学困生帮扶记录表,个人帮扶和集体帮扶记录至少一次。
8.建立学困生档案,及时掌握帮扶过程中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帮困经验,真正带出成效。
龙坑小学党员教师帮扶贫困生简报 篇5
赋于爱心,激发上进
为进一步推动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学校中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学困生和贫困生”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开展教育活动。
开展党员教师帮扶学困生和贫困生活动,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学校以党支部在职的教师带头,每个党员帮扶学困生和贫困生一名。每个党员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温暖去体贴学生,用知识去帮助学生,用成功去鼓励学生,让自己所帮的学生:在缺点面前能鼓起勇气去克服,在困难面前能想办法去解决,在低分面前能致力去提高。通过帮扶的组织建立,不仅能使贫困生能够不被人看不起,使他们在群体中具体一席地位,同时,也使优秀学生的成功之处得以体现,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更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从下面几方面做好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工作。
1、党员教师要从爱护学困生、贫困生出发,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时需要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作一些鼓励,树立学困生、贫困生的上进心。
2、党员教师对学困生要关心,主动接近他,并诚恳地指出他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认识和纠正错误行为的愿望。并给予鼓励表示充分的信任。做到思想疏导,言语上的亲切开导,启发他们自尊自受。
3、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后进生和贫困生”活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党员头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师德校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每位党员教师在各年级、各班开展一帮一的帮扶工作。
5、每位党员教师确定帮扶的学生对象,落实到年级、班级、姓名造册工作。每学期对其进行一次家访,切实了解清况,做好帮助计划。
6、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带动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和谐班级。
贫困学生帮扶活动简报 篇6
走访过程中,各工作小组深入困难学生家庭,向学生及家长充分介绍了“奖、助、贷、勤、减、补”的资助政策,以及“伴随种子计划”资助育人项目。同时,小组成员详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成长经历等,听取家长对我校资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在校表现,鼓励家长及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旦增欧珠、徐洁、夏晶晶等三位老师远赴西藏自治区走访了藏族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家访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对民族生的资助政策,转达了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民族生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介绍了学校对民族生学习生活、择业就业等方面的帮扶措施,鼓励民族生要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做好学业与生活规划,不断充实自己、发奋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
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关爱和呵护表示由衷感谢,对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表示万分感激。同时表示会支持孩子读书,积极配合学校育人工作。学生们则表态,要努力学习、知恩感恩,将来走入社会能够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工作小组代表学校给受访学生及家庭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2022小学生贫困生帮扶制度 篇7
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青年就业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顺利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和主力军。高校青年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事关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而且事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因此,青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2011年,教育部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 2012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201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进行,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长,贫困学生人数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贫困大学生总数已超过600万,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 - 25% ,其中特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 - 10% 。由于自身条件和社会资源的限制,由于就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就业率一般要低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约10个百分点[1],低于非贫困生就业率17. 6个百分点[2]。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还呈现出签约时间明显滞后、签约率明显偏低、就业岗位明显偏差等特点[3]。贫困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我国相关部门就业工作的开展和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
加强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施以援手,是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社会建构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现行的帮扶政策和措施受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长效机制,多表现为各地区、 各高校各自为政”[4],“往往只重视1 - 2个方面, 忽略其他方面,缺乏分工与协作”[5]。面对这一实际情况,应努力改革过去陈旧过时的就业帮扶内容和途径,提升就业帮扶能力,对这一特殊群体予以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服务、重点推荐,构建并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尽管“‘就业难’这一问题在贫困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更显艰难”[6],但当前有关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原则、目标、理念、内容、途径、体系、运行机制优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却非常薄弱,仅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7]、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8]-[11]、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12][13]、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14]等方面,取得有限的成果。相关研究的不足显而易见,比如, 重复性工作居多,忽视了就业工作中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预防措施和方案较少[15],而且所提出的对策和采取的措施多局限于高校视角,忽视了国家政府、省级就业指导中心、用人单位、人力服务机构、贫困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地位和作用[16]; 多针对于经济贫困大学生,忽视了心理贫困大学生; 多针对于贫困毕业生,忽视了在校贫困大学生; 多侧重于外部环境因素的支持,忽视了起关键作用的内部因素的努力[17][18]。在实践探索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和高校虽然尝试采取了诸如为贫困毕业生送岗位[19]、建“就业驿站”[20],成立贫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小组和就业专项基金[21]等帮扶措施,但由于社会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不够、有关部门就业帮扶“专业化程度不高、针对性不强、个性化指导较弱”[22]、平台建设滞后、运行机制缺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主客观原因,不能形成长效机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合作主义( Corporatism ) ,又称 “法团主义”[23]、“组合主义”、“统合主义”等,是一个特指的观念、模式或制度安排类型。季特和比阿特里斯·维伯最初倡导合作主义,旨在通过发展合作社的办法解决社会问题,使资本主义“自行灭亡”, “和平建立”社会主义。后来,合作主义演变成通过国家主导下的国家与社会的合作达到社会的相对均衡、有序和协调。合作主义不仅仅是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安排,它本质上是一种得到官方承认的三方合作,作为一种利益代表系统,它将公民社会中的组织化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 这个利益代表系统由一些组织化的功能单位构成,它们被组合进一个有明确责任的、数量限定的、非竞争性的、有层级秩序的、功能分化的结构安排之中[24]。简单地说,合作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结构性的冲突及秩序的学说,主张对分化的权力进行制度化的整合,强调国家和社会团体的制度化合作,国家和利益团体的互动合作与相互支持[25]。本研究基于这种合作的理念,探索融合政府、高校、企业、家庭、贫困大学生个人等主体在内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创新合作模式。
四、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基于合作主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本研究在建构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时采取如下步骤: 首先,确定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主体; 其次, 建构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 最后,根据各方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的运行机制。
( 一) 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主体的确定
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关系到个人、家庭、高校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26]。各方帮扶主体是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他们研究不透彻,其分工和协作不科学,将影响帮扶效果。为确定好各方帮扶主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采用文献法和头脑风暴法共收集了14个帮扶主体,经过具有丰富经验的就业帮扶专家间多次的交流与讨论之后,将14个帮扶主体分成如下8类: 国家政府、省就业指导中心、高校、用人单位、 人才服务机构、家庭和贫困大学生自身、其他( 主要包括专业教师、学友、学长、亲朋好友、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慈善机构等) 。
( 二) 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为明确各方主体的帮扶思路,以便形成帮扶合力,更好地帮助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课题组构建了一个由国家政府、省就业指导中心、高校、用人单位、人才服务机构、家庭、贫困大学生自身等主体组成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 见图1) 。 在该体系中,贫困大学生是就业帮扶体系的中心, 所有其他各方主体都围绕这个中心,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 三) 各方主体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中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 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运行机制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要保证社会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就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27]。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极为复杂,即使体系完善,若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也会由于 “各自为政”而影响帮扶效率和效果。本文初步优化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运行机制。
1. 政府方面。凭借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权威, 政府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中处于统治性地位。其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运行机制的优化包括: 第一,制定就业帮扶政策。从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深入调研, 制定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就业帮扶政策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对积极参加应征入伍、选调生、公务员、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的贫困大学生免收报名费和体检费,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并给予招聘计划上的倾斜。第二,宣传帮扶政策,通过多渠道、多途径、 多角度宣传已制定出的各种就业帮扶政策,使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高度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 为就业帮扶政策的贯彻与实施打下前期舆论基础。第三,创造更多岗位。坚持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更多岗位,同时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增设更多服务于基层的就业岗位,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第四,建立评价体系。将就业帮扶举措及效果纳入相关就业工作部门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以评价促进就业帮扶工作的开展。第五,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建立并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宣传和表彰贯彻与落实好的部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通报批评贯彻与落实欠佳的部门,依靠监督和激励手段提高其就业帮扶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2. 省级就业指导中心方面。省就业指导中心是各省教育厅直属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咨询、培训和毕业生档案户籍组织关系托管、报到证办理、学历认证、就业情况统计检测等工作,与用人单位、省属和地方高校、地方教育局就业工作部门、人才市场联系非常紧密,拥有发言权,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联动体系中处于主导性地位。以湖南省就业指导中心为例,其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运行机制可做如下优化: 第一,搭建省级就业平台。每年举行各类大型招聘会、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通过搭建省级合作平台大力推荐贫困毕业生。第二,开发服务平台。 通过开发省级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构集信息发布、网络招聘、就业管理、指导培训、研究监测、辅助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就业服务平台,促进贫困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第三,实施轮训计划。通过实施全省就业指导教师免费轮训计划,宣传就业帮扶政策知识,提高省内就业工作人员的就业帮扶意识和帮扶能力。第四,宣传帮扶政策。通过编印就业指导教材和辅导读物,向学生宣传国家政策,普及就业帮扶知识,使其深入理解就业帮扶政策的意义和内涵,了解就业帮扶的途径。其五,建构帮扶体系。牵头建构省内各方主体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创造条件,打造平台,实现各方主体联动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之目的。
3. 用人单位方面。用人单位是大学生就业的接纳器和吸收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能否顺利实施,最终还要看他们的态度,因而用人单位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联动体系中应处于决定性地位。其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运行机制可做如下优化: 第一,树立帮扶意识。帮扶贫困大学生就业既可以强化他们的感恩意识,还可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可以促使他们今后以更高的要求和加倍的努力来回报用人单位的垂青,从而促进用人单位更好更快地发展。第二,明确帮扶目标。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按照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制定帮扶目标,明确规定每招聘3 - 4名毕业生中要有一名贫困毕业生。 第三,明确帮扶思路。一方面,主动配合高校开展工作,为其提供实习实训场地、专业设施设备、输送紧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帮助高校改善教学资源和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对某些紧缺专业领域人才有较大需求的用人单位可尝试与高校制定和签署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 由他们资助贫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费用,后者毕业后则由前者妥善安排就业。另外,为人才服务机构提供一定数量的专门面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以此来提升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帮扶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拓宽用人思路。重视多数贫困大学生诚实守信、感恩、责任心强、上进心强、可塑性强等优秀品质,尽可能地多聘用贫困毕业生。第五,净化就业环境。努力消除各种就业歧视和暗箱操作,建立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就业的竞争环境。
4. 人才服务机构方面。人才服务机构是联系人才供需双方的重要桥梁,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中处于辅助性地位。其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运行机制可做如下优化: 第一,制定帮扶措施。 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制定帮扶措施,将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公益项目来实施。第二,明确帮扶思路。一方面,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的优势深入研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需求,撰写研究报告并主动与高校分享,帮助高校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积极和用人单位接触,搜集并发布可靠的招聘信息,储备一定数量的高质量劳动岗位,并通过广泛宣传来吸引贫困大学生前来求职。第三,开辟绿色通道。关爱前来求职的贫困大学毕业生,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推荐和重点跟踪的原则,免费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5. 高校方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是国家政府、省就业指导中心、用人单位、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家庭和其他各方主体沟通的桥梁,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其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运行机制可做如下优化: 第一,争取国家政府支持。主动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第二,争取岗位支持。主动跟用人单位沟通,争取就业岗位和资金支持。第三,争取家庭支持。主动和贫困大学生家庭沟通,以减少家庭对子女就业选择的非理性干预,让先就业再择业、面向基层的就业思想深深扎根于家庭。第四,提升人才质量。一方面,要根据用人需求确定招生计划,在将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减少甚至停招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改善人才培养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开展贫困大学生辅助教育计划项目,帮助贫困大学生诚实守信、学会感恩、自立自强、心理健康。第五,强化就业指导。 通过开设“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展”等系列课程、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举办就业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开展职业测评工作、拓展劳动技能培训项目等途径,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和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第六,做好就业服务。通过建设校内外实习和培训基地、拓展校内外就业市场、组织校内外专场招聘会和大型供需见面会、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举办模拟应聘、礼仪素质培训、向用人单位宣传、 介绍、推荐和帮扶贫困毕业生就业等途径,促进其充分就业。
6. 学生自身方面。作为求职主体,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帮扶体系中理应处于主体性地位。其就业帮扶运行机制可做如下优化: 第一,端正就业观念。可深入了解国家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根据个人意愿服从社会需要大局的原则,端正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第二,提升就业准备。作为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必须广泛了解用人单位特别是跟自己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和用人标准,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根据针对性、主动性、发展性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弥补措施,重点提升知识、能力、心理、认知、精神、就业材料方面的就业准备。既要储备好专业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又要努力掌握一定就业信息、应聘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既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又要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在就业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理智地面对择业并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 排除不良情绪,在择业受挫时能做到不灰心、不气馁。第三,正确认知经济困难。经济困难是可以改变的,是暂时的,经济困难不是缺点,更不是耻辱。要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要具备高度的吃苦耐劳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准备好求职信、个人简历、 成绩单、获奖证书、技能认证证书等材料。第四, 主动接受帮扶。相互帮扶是传统美德。今天接受别人的帮助,明天可以更好地帮助别人。拒绝接受帮助,可能会影响整体的帮扶效果。
7. 家庭方面。作为贫困大学生情感的寄托和港湾,家庭在就业帮扶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其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运行机制可做如下优化: 第一,调整客观期望。任何家庭都希望子女找份高工资、环境好、稳定的工作。但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下,应该主动调整客观期望,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第二,做好情感支持。 对子女多一些理解和关怀,可以减轻他们就业心理负担,帮助子女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28]。第三, 做好物质支持。要高度重视子女的就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子女求职招聘创造必要物质条件。 第四,争取单位支持。如果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和沟通,那么,家庭可主动配合子女和用人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交流和沟通,向用人单位大力推荐,争取单位支持,帮助子女把握就业机会。第五,争取学校支持。督促并配合子女向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求助,主动争取学校支持。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贫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社会资源,家长要充分利用。事实上,很多经济困难家庭就是利用这一资源而成功就业的。
五、结语
【2022小学生贫困生帮扶制度】推荐阅读:
斜店乡中心小学学困生帮扶总结06-21
中小学留守儿童少年帮扶制度09-08
3村帮扶贫困学生简报07-21
2022贫困学生申请书08-12
小学生学习帮扶计划示例07-30
小学结对帮扶年度总结05-17
小学青蓝帮扶活动记录09-29
小学名师培养帮扶计划10-18
燕山二小2011年特殊学生帮扶助学制度06-03
小学贫困生认定办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