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课题研究

2024-08-30

数学组课题研究(精选12篇)

数学组课题研究 篇1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课题研究总结

这学期,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了《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

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组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和个人课题研究计划,并进行了分工,接着就开始了课题研究工作。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做实验记录,上一节汇报课,学期末写一份论文、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顺利的实施本课题,我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改革教育同时,必须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三、积极探索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突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的实验研究课中,我不难看出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现象明显少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多了。每节课的教学都力求做到: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例如:《长方体的面积》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先试着为长方体做个漂亮的外衣,再想一想如何用简捷的办法计算出它的用料(即如何计算长方体面积),再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表个人见解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其次,从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和小组、个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采用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本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一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可以让学生尝试发现,体验到创造的过程,三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成对知识的认识,有时还会受同学的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

四、营造浓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我要做到:

1、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应更多一份关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2、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4、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实验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学校组织的统考中,尤其是有关创新能力的命题,我班学生答的准确,有创新。

2、提高了参研教师的素质。近段的实验探索,也使我校教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存在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在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解决的问题:在繁重地教学任务压力下,懒于思考,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

数学组课题研究 篇2

一、研究的意义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经遍地开花, 硕果累累, 但对于起步比较迟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 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摸索和研究。目前的职业校的数学教学还处在各自为阵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急需适合职业学校和中职生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化茧成蝶, 开花结果。让每一个中职学生走上数学教学讲台--中职校数学课程“六组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想给每一个中职学生搭建数学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好学乐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二、研究的内容

1.教学前的准备

(1)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极其学习风格, 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 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2) 分组:根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2011年7月在江苏省全面使用的新教材, 根据教学的模块将班级同学分成六组, 分别是:复习组、探究概念组、例题分析组、练习反馈组、当堂训练组、作业组。各组的任务是:

复习组: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把上个章节的内容和要点, 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巩固。探究概念组:利用探究引出新概念, 讲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展示过程中要求生动, 合理利用多媒体、实物, 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引入游戏和活动。例题分析组:可以根据课本例题, 也可以自创。分析到位, 书写规范。练习反馈组:结合课本练习题请各组在黑板上板书并评讲。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练习题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当堂训练组:根据教学目标出3—6题, 进行当堂训练, 并做批改总结, 下节课评讲。作业组:批改作业, 讲评作业, 分A、B层次的布置作业。形式多样, 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批改, 可以在全班进行互批等。

2.教学流程

完整的一节教学课课分为预习课、展示课。

(1) 预习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各组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进行自学。 (用时10分钟) 第二阶段:各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用时15分) 第三阶段:各组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整理预习笔记、设计展示课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用时20分钟)

(2) 展示课:各个小组在组长安排下将预习课上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的设计方案选派一人走上讲台进行展示。小组成员轮流上台展示。展示课流程:

复习3分钟——点评——探索、概念6分钟——点评

例题分析6分钟——点评——练习反馈6分钟——点评

当堂训练12分钟——作业3分钟——教师总结3分钟

点评由教师和各小组组长提问或者纠错。

三、教学理念

1.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 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2.知识学习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学生说错了, 做错了都没有关系, 只要学生能够动起来, 说出来, 走上讲台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赞赏。

四、教师的作用

1.教师以学定教, 教师的教学以研究学生怎么学、学什么, 集中解决为什么学, 学的效果等问题。

2.教师语言准确, 三言两语, 准确地提示教学目标, 尽快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自学内容, 自学方法。

3.教师巡视与参与小组的讨论, 并能在学生讨论和设计上适当的出谋划策, 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 必要的点评、纠错与总结。

4.教师不怕学生讲错, 哪怕是科学性的错误。重点在能鼓励学生动起来, 说出来。

五、研究的领域差别

中职校和普教在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同时进入中职校的学生恰好是普教的“淘汰者”, 从这个层面上说, 中职生对普教的教育模式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不适应感”, 甚至抵触和全盘否定。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一些先进的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就如前面所说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等等。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机制导致了普教把这些教育模式和教学效果、和中考高考成绩画上了等号。所以普教教学模式的研究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中职生面对的是就业--适应社会的生存, 所以这里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就像残奥会上运动健儿无论取得成绩如何, 我们都为之骄傲。中职校教学模式的研究体现更多的是关爱教育, 体现学生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

[2]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M].

数学组课题研究 篇3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教学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开展各项知识学习的根本途径。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和过程进行介绍。

1.对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进行明确

如果教师并不明确小组学习的目的,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出现错误,无法按照课堂教学规定正常开展,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所以教师还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进行明确,围绕学习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设定的目标,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使小组学习成员进行充分的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一定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商讨和研究来确定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根据设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多种数学知识,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

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

教师最后要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汇总、报告,统一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肯定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为学生今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和依据。学生结合教师的评价,能够发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从而纠正问题,而教师根据评价也能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的指导工作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共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对策研究

1.对合作小组进行科学的划分

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划分,因为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各不相同,如果小组内学生的水平相差角度,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将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划分为一组,但也要保障合作学习小组内拥有一名数学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这种小组学习环境内,学生才可以彼此竞争,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不同学习小组间进行比赛和竞争,增强小组内学生的团结精神,在互帮互助的环境中共同进步。

2.将评价指标设置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转变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将小学合作学习成果纳入评价指标中,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小组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只有将每个学生的利益同合作小组总体利益联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而不是仅依靠其他学生来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加强烈,能够为了同一个学习目标而奋斗,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赞赏后,学习热情会大大提升。

3.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效果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对策的运用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时,应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只有当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4.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整合

学生也不能单纯地依靠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先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尝试解决数学问题,保证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性看法,之后再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谈,让学生发现自身思考问题的不足。这就可以弥补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在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

综上所述,将小学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讨论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

初中数学组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篇4

1、课前小研究使学生养成了课前自学的习惯。

全班学生具有自学能力的人数由原来的37%增加到97%,由此可得出结论,一年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学生也掌握了一整套的课前研究方法。由于我们确定的自学能力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系列方法上的,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且在实验过程中也是按照这一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对学生加以训练的,这就使学生的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成正比例增长。最终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课前研究习惯,而且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实验达到了目的。

2、课前小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完成课前小研究必须先自学书本知识,那么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前研究就是课前的自学。课前自学的过程

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前小研究,通过自己努力去回顾旧知识,自学书本新知识去完成课前小研究的题目,从而自主的去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布置的课前小研究中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经过多次有目的的自学研究以后,就逐渐掌握了对新知识的一些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有章可循”了。课前预习是学生独立地接触新知识,它要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思考,只要长期坚持预习就会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学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

3、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经过课前自学完成课前小研究再去上课,本身他自己已经自学了一遍,上课时再学了一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会更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学生经过课前自学,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更有益于新知识的掌握。大多数人都渴望被别人所认可,学生的这种心理更强烈。经过完成课前小研究,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答案的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不太准确的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无论那种情况都会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新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快更深。有了教师课前的认真准备为前提,加上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将大大提高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小课题结题报告 篇5

——中考复习策略

一、小课题的提出

2012年3月份,九中学校领导提出要我们结合九中的实际情况,努力建设有幸福特色的教学,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学好数学营造氛围。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地复习,使学生沟通单元知识、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网络,强化重点内容,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

九年级数学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目标

1、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特制定出今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以及其中考复习策略。将整个复习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2、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知识进行重点梳理,把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将复习的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以便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要用学科内的不同主干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要归纳初中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是解题手段的基本方法,所以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表现、基本步骤是十分必要的。此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4、复习中要积累解题经验,培养学习能力,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运用。

三、实施过程

复习可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六周)

要求:以“中考纲要”为标准,以“单元”、“章节’为顺序,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复习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课前自主复习——课堂讲练结合——课后精简作业——自习反馈矫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做到:(1)明确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2)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形成网络;(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

(4)精选例题、精简作业,以中低档题训练为主,避免重复;(5)适当控制教学的难度,穿插少量的综合复习,避免在一个问题上讲解过深、过难,偏离复习方。

(6)注意复习的“新意”,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值得注意的是:习题的配置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每道习题的讲解,力求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由于内容较多,一般用多媒体教学,或提前将习题课前印发给学生,以节省时间。

第二轮:专题复习。(四周)

要求:以专题的形式,关注中考热点问题,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积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常见的复习专题:(1)知识综合型专题:代数综合问题(方程、不等式与函数),几何综合问题(三角形、四边形、圆、几何变换),几何代数综合性问题。

(2)重点题型突破:规律探索性型、开放探究型、实验与操作型、方案设计型、阅读理解型、图表信息型、学科综合型、实际应用型。

(3)数学思想方法专题。主要数学思想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整体思想等;常见解题方法有: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列举法、归纳法、割补法、消元法、配方法、换元法等。

做到:(1)重视知识的综合,尤其是横向联系,教学要有深度;(2)重视合情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3)突出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

(4)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强化应用.本阶段教学运用启发式复习模式: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师生完成——总结反思——发散提高。具体复习采用题组复习法:递进题组——深化问题揭示规律,类比题组——举一反三归类迁移,化归题组——纵横联系提高效率。

第二轮复习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对教师水平的考验,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的扩展运用能力非常关键,专题的选择要结合学生基础水平、重视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提炼。这样才能提高优秀率,才能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第三轮:综合训练。(四周)

要求:模拟训练,全面提高;自由复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调节心态轻轻松松迎中考。

1、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做到:(1)精心设计讲练模拟题。试题的选择、题目的效度、区分度及练习方式时间安排等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2)讲练要恰当。讲中有练、讲中有思,练要得法、练要有度,讲解要及时、到位、透彻;

(3)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关注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不抛弃。利用多种方式鼓励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与进步;

(5)及时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补漏。发现漏洞——平时的作业批改反馈的情况;历次检测试卷的分析;辅导答疑过程中学生疑难问题的统计。弥补漏洞——课堂有针对性的讲解;课后单独的辅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己的努力。

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课前做练习——课上讲重点——课后练精细.2、考前心理调适,提高应试素质。

如果说扎实的功底是中考取得成功的基础的话,那么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成为中考成功的关键。考前一周对学生的心理调适非常关键。

做到:(1)让学生回归课本,回归《中考纲要》,进一步明确重点、考点,做好自由复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给学生答题的技巧与方法。从前到后、由易到难;沉稳答题、戒骄戒躁;不言放弃,誓得高分。

(3)调整好自己心态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辅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考前的焦虑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复习应考心态;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有效进行自我放松。

四、实施成果

以学定教,落实新课程理念。给学生创设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潜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做题习惯,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优化解法,提炼解题规律,形成数学思想.在复习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题和考试卷。可以通过上课反馈、作业检查、考试成绩、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研究。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使他们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在九年级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五、课题组成员:田辉、孙元德、于洁璐

数学组课题研究 篇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光临我校,支持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城阳一中高二数学组的教学研究情况,敬请各位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在新课改的数学知识中,必修3中的算法初步、线性回归、选修2-1中的回归分析、选修1-2中的流程图等知识,高考考查内容并不多,但大多都是新增知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都是个问题。因此,我们组全体成员从高一以来就开始研究探索这类知识的恰当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上学期学习算法初步时,我们在教研员杨云显老师的指导下,在级部刘主任、备课组长王老师的领导下,结合学校多媒体设备,研究探索出“诱思探究”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同组老师认真集备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对于抽象难以理解的、公式复杂难以运算的要选择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方法,化繁 为简。

第二步: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学工具(如校园网,计算器等)预习知识。然后与学生课下适当交流,收集他们的疑难点,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从而有助于我们设置出恰当的教学案及相应的课件。第三步: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实践。首先,通过选取现实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在了解了要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过程,使他们经历观察,思考,实践,推理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如在学习算法知识时,课堂上,首先利用教室配备的多媒体在讲讲理论的同时,用电脑给学生输入程序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编程的要领和方法。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时,就让他们自己当场在电脑上演示程序运行结果,检验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解决问题。通过动手实践参与,使学生对程序的编写与实际应用有了本质性的认识。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并且,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及相关知识的兴趣。

4.学以致用,巩固反思。课下,精选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5.理解升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结合上网查阅的相关材料,自己出题,小组间交换做题,批阅,最后利用数学研究性学习课,让每组派代表进行讲评。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化解抽象内容、公式复杂运算量太大等困扰,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知识本质及解题思路方法的学习上。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及探究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组课题研究 篇7

一、制定合理分组的标准

在学习小组分组时, 我把学生大体的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一个优秀、一个良好、一个一般和一个较差分成了前后桌4个人的合作小组, 并每组派1名学习成绩较好、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合作意识较领先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4个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尽量成为最佳组合。在同桌的搭配上尽量避免性格、思维方面悬殊太大的现象, 这样在合作学习的时候, 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以好带差, 让学生去影响学生。孩子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方式是相通的, 它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比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容易实现的多。另外, 我还利用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 开展公平竞争, 在学习中谁敢说敢做进步较快, 我就根据实际, 奖励小奖品或者适当更换组长, 让学生人人树立“只要我努力也有机会当组长”的意识。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1) 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班级里, 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 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针对实际, 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 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 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你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你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 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 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 只要他们能开口, 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 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 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说, 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 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 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 知识面窄, 语言贫乏, 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 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 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 根据这一特点, 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放到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 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 循序渐进, 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如在教“8加几”时, 我创设了小朋友感兴趣的“小猴卖桃子”的情境:10个一盒装的盒子里有8个桃子, 盒外有4个桃子。要求小朋友帮小猴算一算, 一共有几个桃子?借助这一情境, 我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第一层次, 让学生借助学具边操作边表达:从盒外的4个桃子中拿出2个桃子放进盒子, 盒里的8个桃子添上2个凑成10个, 10个加盒外2个得12个。第二层次, 教师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的过程, 设计好板书, 为学生提供思维图式, 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 清楚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第三层次, 脱离各种模式, 借助表象进行思维, 让学生看到8+4就能说出计算过程和得数。

2. 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1)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如教学“数一数”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 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 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 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 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 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有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2) 让学生专注倾听其他人的讲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小小的成功不定能激活一个人潜在的巨大自信, 使他上课时更能专注地倾听他人的讲话。如在教学“数20以内的数”时, 我让学生各自数一数, 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当学生不约而同报出20根后, 我又说你是怎样数的?谁来说给大家听听?被我请到的第一位学生站起来, 一根一根地数到了20根。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吗?这时我看到了一张充满自信的脸举起了稚嫩的手, 他站起来说出了触动大家心弦的数法:我是两根两根数到20根的。受他的启发, 4根4根、5根5根等数法顿然而生。我不失时机地称赞道:“专心听他人的讲话, 就能想出不同的方法, 更好的方法, 真棒!”

3. 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方式, 一年级儿童同样如此。教学中, 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说、听的习惯, 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评析的习惯, 让学生在认真审视其它同学的思维过程中正确作出判断, 并对照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习他人之长处, 修正自己的错误、不足,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就“几和第几”的教学, 我出了一道开放题, 让学生戴上图形头饰, 站成△○□☆●▲的图形, 你认为☆在第几个?第一位同学说:我认为☆在第4个;第二位说:☆在第3个。有一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思维判断, 肯定了第一位同学的说法;也有一部分同学肯定了第二位同学的说法, 其间也出现了两种都同意或都不同意的学生, 他们认为从左往右数☆在第4个, 从右往左数, ☆在第3个。在评析和判断中, 学生们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三、培养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许多数学知识都是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 让学生先找来各种物体, 有肥皂盒、牙膏盒、红领巾……然后在纸上画出物体的一个面, 再把画完的图形放到一起, 集体给他们分分类, 观察每一类图形的特点。学生在找一找、画一画、分一分中感悟到了图形的不同, 既认识了图形, 学到了分类知识, 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习惯。

四、培养群体合作的习惯

1. 培养组内学生共同探究的习惯。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共同探究, 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以“十几减9”教学为例, 课上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 (盒内10个桃、盒外3个桃) , 让学生先独立操作, 自主探究, 怎样从13个桃中拿掉9个桃, 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过程。在此基础上, 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 不同的思考方法尽显各组。有的说, 我是一个一个地减, 最后还剩4个;有的说, 我是先从一盒10个桃中拿掉9个, 再把盒内剩下的1个和盒外3个合起来得4个;有的说, 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3个, 再拿去盒内的6个, 还剩4个;还有的说, 我是想9加4等于13, 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 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 面对这些算式, 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 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2-9=□, 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 得出大多数学生“做减想加”的算法, 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2. 培养组际学生相互竞争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 培养竞争习惯, 既能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也促进了组与组学生之间的比、学、赶、超。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 我创设了一个组际相互竞争的氛围, 让学生观察下列算式:

从这9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 比一比, 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老师的话音刚落, 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说, 发现减号后面的数和等号后面的数合起来正好是减号前面的数;有的说, 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9时, 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就越来越大, 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有的说, 把减号前面这个数的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就是减去9的得数。竞争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 通过合作探秘, 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 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五、延伸拓展合作空间

数学组课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先进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成为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如何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则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状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小组组成不合理

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组方式。通常,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的座位为基础进行分组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分组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科学合理性,随机性太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不利。

2.小组合作学习落实性有待提高

很多小學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注重表面形式,忽视了实质性的内容,例如,只是简单地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安排相应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符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从实质角度来看,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属于失败的教学。

3.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较差

在具体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部分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只是负责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进行资料的搜集以及数据信息的整理等。而主要的学习任务,则通常由小组内的核心成员负责完成。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没有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如此不仅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不利。

二、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1、有效沟通

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是前提,只有小组成员之间实现了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冲击和碰撞,发挥小组合作中群策群力的作用。具体来说,首先小组成员需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最好采用第一人称来表达思想感受,从而在一开始就明确自己的立场;其次,成员可以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或者是表情等,一定要确保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一致性。第三要求得到其他倾听者的反馈,从而更好地结合他人的观点。例如学生在讨论《图形与变换》这部分知识时,小组内部可以轮流发言,第一位学生说“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区别在于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没有成直角”,第二位学生说“我认为前一位学生所说的内容有些欠缺,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都不成直角,但是两条对边都是平行的”等,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分析更具有方向,思路也比较清晰,从而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合理分工

要知道小组合作学习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它属于一种集体的行为,需要小组成员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小组内部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分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要对学生的小组分工进行适当地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老师在教学《统计》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若干个小组,对某一小区用户近三个月的用水量进行调查和统计,为了完成这个社会实践,小组内部会进行分工协作,有的学生负责现场数据的调查,而有的则负责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有的则负责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调查成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也真正地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们都认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3、组长推举

很多老师对于小组长的推举环节并不是很重视,小组长的选出更多的是小组内部自己的决定,但是实际上这种小组内部推举出来的小组长并没有拥有强有力的领导能力,相反地,被其他成员“欺负”,这种小组长对于小组的发展是不利的。这时老师需要适当地进行干涉,老师可以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领导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确保小组的学习方向是正确的,并且能够真正地号召其他小组成员,让其他成员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从而发挥小组合作的效用。另外,老师可以在小组内部实施“轮流担任”的机制,也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担任小组长,最后对本小组的每次合作进行评分,选出小组中最能干的小组长。

4、师生有效互动,教师正确引导

通过教师积极融入学生之间的协作中来,与学生构成一种有效的互动,了解并洞悉每一位小组协作的进度以及成果,进行全盘掌握。协作学习即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授课。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在协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协作中教师发现某小组偏离主题内容,要加以正确引导;比如教师要对协作表现优秀的小组加以表扬、鼓励,那么对于表现差的小组要予以帮助和宽容。总之,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小组合作学习讲更加顺利、长效地进行下去。使得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师生、生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学生的学习潜能及创造性和积极性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它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我们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在成长中快乐而幸福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3

[2]朱建英.小班分组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14(11)

数学组教研总结 篇9

类型

本期组内工作

(小结组内教研活动开展情况,陈述实绩、团队凝聚、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成功之处.)

反思

(思考分析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对策

(下期如果再开展此项工作,有何改进的对策、经验,以便推进提升工作品质。)

团队发展

数学组23人的团队在蹲点行政校长的引领和组长某老师的带领下扎实开展工作,每位数学老师都在朝着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自主学习,不断锻炼自己。组内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担当:邓老师担任后勤副主任,为老师们积极服务,还有刘老师承担人事工作、谭负责心理咨询、陈老师担任党小组长,严老师教两个班数学还担任班主任。这些老师都在出色的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勇挑重担。数学组老师都是副班主任,当班主任有临时任务时,我们就会及时顶上,这个学期末我们二年级数学组组长老师担任了临时班主任,班主任期末工作繁琐,她还接受了外出阅卷的工作,唐老师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得井井有条。青年教师适应工作的能力强,老师们工作负责、积极担当,屡次承担学校的礼仪、是一支年轻、务实、创新的团队。

1、教师专业实绩还不够突出,课堂教学上获奖的老师少。

2、新入职老师常规不够精细。

多参赛,争取让青年教师出实绩。

常规落实

本学期我们组配合教导处进行了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并能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同时,也精心合理布置作业,作业量饱满,并且做到批改准确,及时反馈纠错,切实抓好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等工作。

常规检查仍有一些老师的不够细致,作业缺乏层次。

加强交流和学习,提高整体质量

听课学习。本学期数学组老师每位教师均有听课学习,老师们很珍惜学习提升的机会,也将学习收获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听课笔记,红黑相间,记得密密麻麻,紧紧有条,每次学习归来大家都会迫不及待的要分享收获,好学的人总会让自己更优秀,数学组就是一支好学上进的队伍。

学习后老师成果展现不突出

加强学习分享,都用汇报课的形式。

主题研讨和集体备课

学科组共进行6次以上的集体研讨活动,研讨活动中有听名师课堂和专题学习,以及生命化课堂研讨等。除学科组的集中严训,各学会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扎实的开展了组内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及研讨学习。

集体研讨不够深入

学会组集体备课加强监督与指导。

特色、自主、突击

承接国家级展示活动。“清华附小整合数学”课堂展示活动在我校,数学组负责会务工作。全组数学老师全程参与,学习清华附小老师的优秀课堂和全国最高小学学府的课堂理念和教育思想。老师们的会务工作完成高效到位,并且抓住一切时间认真听课学习,详细记录。

听课后,缺乏研讨和思考,课堂中没有运用,应重视听课后的反思和研讨深化。

重视听课后的集体研讨,将所学先进教育理念结合本校情况,应用并内化于课堂。

承担市级课堂研讨。长沙市旷海彬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数学科普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陈老师和1703班的孩子呈现了精彩课堂《米的故事》。孩子一起经历从原始社会没有单位到产生单位的必要性,从有了不统一单位的矛盾冲突到国际上统一单位的过程,拓宽了孩子们的视角,激发了孩子们从源头探寻数学知识的兴趣担当本次研讨以《认识周长》为课题。吉联数学组老师全程参与,大家在听课交流和主题研究中提升了课堂教育的能力。

组内老师在评课环节坐在台下听,缺乏思考,没有真正融入研讨。

平常组内集体教研,要求每一位老师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送教交流。我校与小学结手拉手。本学期我组陈老师送教。唐老师一对一指导片段课,唐老师亲临现场听课评课。给木叶溪小学的老师送去了不一样的数学课堂、数学思考和理念。

课的打磨还不够细致。一对一指导也不够到位。

精品课堂打磨,每期推出几堂精品课,更贴身的跟踪指导。

各类校级课堂教学展示和比赛。

(1)积极参赛,初露头角。本学期我校皮老师参加集团2019年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教学比赛,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下,陈老师《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从有趣的外国人学计算的视频开始,重点突破试商,一层层抽丝剥茧,引领孩子突破重难点。课堂设计新颖,皮老师教学有气场,获得了集团一等奖,颜老师获得优秀评委奖。

(2)骨干示范,引领成长。本学期期初贺老师开出了一年级示范课。课堂注重知识联系和调动学习的同时,加强课堂常规组织。给新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课堂展示,新进亮相。本学期数学组新进教师6名,每位老师精心准备,开出了亮相课。老师们展示既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又在亮相中发现不足,自我提高。

1、皮老师初来我校,很久没有参加过比赛,教学内容选择较难,课堂教学难度大,不好掌控。

2、示范课的面还不够广。

3、新进教师课堂不够精致。

1、更新教学观念,提升研讨能力。

2、全员参与,做到人人能示范。

3、加强新进教师的培训和师徒结对力度。

撰写论文,总结积累经验

未做到全员上交论文

加强老师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

各学会组教学有了自己的规范和特色。一年级的讲题、四年级的错题集、五年级的思维训练、六年级的每日计算过关。

只辐射到本学会组

数学组教研总结 篇10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胡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工作要求与目标,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习型校园文化。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4、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五认真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文化知识考核: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每次检测各年级都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3、一学期来教研组共检查了备课3次,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教后反思。

4、一学期中全组教师每人听课13节以上,并及时写好听课反思或随感。

5、各年级段针对作业设计,作业量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平时布置了科学的、有价值的作业,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推出特色作业和创新作业。

三、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想,积极构建新课标下的适应时代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方法和评价体系,每一位教师把“努力上好每堂课”作为自身工作的起码要求,切实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益。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学期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了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4、建立并逐渐完善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广大教师的课改积极性。对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特长和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本学期我们还在一、二年级尝试实施了数学学科新的评价体系,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

不等式(组)中的数学思想 篇11

一、数形结合思想

将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可以清楚明了地观察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内在联系,较容易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二、方程思想

从表面上看,不等式与等式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实质上,它们有许多相似与相通之处,所以借助方程可以解决许多不等式问题。

三、分类讨论思想

在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时,有时需要按某一标准把问题分成若干情况,分别加以研究并逐一解答,从而得到清楚完整的结果,这就是分类讨论思想。

对含参数的不等式,往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解析:一般解法是先求出X.Y(用含有K的代数式表示),进而得到x-y,再利用一l

在给定不等式中含有字母且字母没有条件限制时,可利用字母取特殊值的结果代表字母在一般情况下的结果,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特殊值思想,这种思想多用于选择题,

例5对于数a,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解析:由于a的取值范围没有给定,故可采用特殊值思想确定答案,令a=O,代入上述四个选项中进行检验,即可选出正确答案C,

数学思想在不等式(组)中的运用 篇12

关键词:数学思想,教学研究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 是连接各类知识的纽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能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思想方法, 它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能够做到由数思形, 由形思数, 将数形合二为一, 从而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在数轴上表示数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本章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尤为突出,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是代数的内容,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 是将代数问题几何化的过程, 在解不等式组的过程中是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各不等式的解集, 并找出公共部分都是数形结合的应用.

例1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共有3个, 则b的取值范围是.

分析化简原不等式组, 得将其中的x≥4.5表示在数轴上如图, b的位置应结合题中的已知条件, 原不等式组有3个整数解, 可知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5, 6, 7, 所以b的取值范围是7≤b<8.

答案7≤b<8.

点拨将数与形结合起来, 方便于问题的解决.

2. 转化思想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 注意转化思想的运用, 明确转化的目标是将一元一次不等式化成最简形式, 转化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

例2求同时满足不等式6x-2≥3x-4和x/4-1<2-x/2的整数x的值.

解不等式 (1) , 得x≥-2/3.解不等式 (2) , 得x<4.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2≤x<4, 其中的整数解为0, 1, 2, 3.

所以同时满足不等式6x-2≥3x-4和x/4-1<2-x/2的整数x的值为0, 1, 2, 3.

点拨根据题意建立不等式组, 通过转化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再确定其中的整数解, 转化过程起了重要作用.

3. 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是指在不同对象之间, 或者在事物和事物之间, 根据它们某些方面 (如特征、属性、关系) 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 通过类比可以发现不同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进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和方程的解进行类比等.

例3已知x=1是不等式组的解, 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不等式组解的意义, 类比方程解的意义, 直接将x=1代入不等式组中.

解因为x=1是原不等式组的解, 所以

由 (1) , 得a≤1.由 (2) , 得a>-4/3.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4/3

点拨 通过类比可以发现新旧知识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有助于利用已有知识去认识并加深理解新知识.

4. 分类讨论思想

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分情况讨论是分类思想的应用, 本章中在解不等式时, 如果不能确定未知数的系数, 往往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例4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是x>1/2, 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 首先将已知不等式化简, 再根据a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解去分母, 得x+5-2>ax+2.

移项、合并同类项, 得 (1-a) x>-1.

当1-a=0时, x为全体实数.而与不等式的解集为x>1/2, 矛盾;当1-a<0时, 而与不等式的解集为x>1/2, 矛盾;当1-a>0时, 解为而不等式的解集为x>1/2, 故所以a=3.

因此, 当a=3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1/2.

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之中, 从而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 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融合成的整体.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是连接各类知识的纽带.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传统教育方法的再思考下一篇:留学美国面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