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通用10篇)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 篇1
《语文课堂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下营中学
2013年7月
语文课堂学生“有效学习”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语文有效学习课题的背景、特征
1.背景分析
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性。
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以往少慢差费的办法不能不放弃,怎么样转变到多快好省,总要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进。”20多年过去了,特别是在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
我市2006年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已经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就面上而言,高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学生未能真正动起来。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还有大量的矛盾和困惑,因此有必要启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课题特征
有效学习的基本特征有:
(1)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发展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教学服务。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2)关注教育教学效益。围绕“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宗旨,关注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使学生的基本学力、个性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3)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这种做法更有效的教学”?“今天的教学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成功在何处,失败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等等。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
(4)需要教师具备优秀的素质。教师要加强学习,要学习教育、教学、心理、管理及其它学科的知识,使自己从人格到学识都能够得到学生的尊敬,教学艺术和风格教学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有效教学教学与学习同步,与研究同步,学生发展的过程应该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在有效教学的四个主要特征中,教师优秀的素质是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是根本出发点,教师反思是教学的重要步骤,教育教学效益是最终的目的。
二.“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 目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目的、任务和途径提供了更接近语文本体规律的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期望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认真总结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认真反思语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原因,运用科学的方法,改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的无效操作,研究、探索、创新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2.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教学内容包括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等。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有效备课策略、有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教师课堂文化建设、学生的学习规律、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等与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其它因素。这其中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论选择哪方面的研究内容,采取哪种研究方式,必须以研究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
三.课题研究实施策略与方法
(一)认真开展无效教学现象研究
要进行有效学习的研究,首先要分析现有教学过程中的无效现象与原因,特别注意分析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进而有的放矢地解决无效教学的问题,促进有效教学研究和实施。
(二)把我校“四步骤,八环节”教学模式落实在实处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结合有效教学的要求,我们研究确立了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每位教师要发挥这种基本模式的引领作用,引领广大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认识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勇于实践不断丰富。
(三)开展“预习、探究、总结”的实践活动
“预习、探究、总结”,就是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进行自学,积累基础知识,探究思考问题,课上师生交流,在老师帮助下总结规律,直至达到效果满意为止。通过该项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形成自学的习惯,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学习标准,不断提高有效教学研究、实施的效果和水平。
四、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0月
组织选题开题,提出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和分工。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自主提出
研究目标,写出研究计划,讨论通过后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4月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5月——2016年7月
课题完成后,各子课题研究教师必须按时总结并提交全面、翔实的课题研究材料,并向课题主持人申请结题。
课题结题由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总评,并上报教研室请专家审评。
五、课题组成员
课题主持人:郑乐芬
研究组成员:杨赛明闻志英
张志远王春生
每个人承担的任务:
郑乐芬: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张秀凤: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杨赛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教学
高明芬: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闻志英:转变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李海清:双效课堂与能力培养
孟冠祎:课堂模式与高效教学
郑乐芬:优化作文教学的过程
张志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王春生: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相关教学论文及案例。
3.优秀课例课件光盘等
孟冠祎 高明芬 张秀凤李海清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 篇2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 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把课外较多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试题训练上, 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 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降低, 对语文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传统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教师多以自己为中心, 只强调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的“学”, 即使采用讨论的形式, 也往往是教师设计问题, 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转, 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到局限, 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不容易实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个人兴趣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学习被动, 学习兴趣不高, 激发不出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难以实现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此, 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 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亦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信息渠道,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语文课本, 而向生活延伸,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探究性学习符合人本主义理念。人本主义认为, 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 具有人的价值和尊严, 具有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 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丰满的人性。实践证明, 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体验成功的愉悦, 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探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施展各自才能和智慧, 释放自身创造能量, 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 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探究性学习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担任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 探究性学习促使教师解放思想, 转变教学观念, 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 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三) 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 增强学生开展语文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 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材料, 养成主动探索的语文能力。
四、课题实施情况
(一) 围绕“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这一论题展开探究, 课题组教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动。如端午节, 侯庭民老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端午的音像资料, 开展“走进端午”的语文实践活动。李翠珍老师在上《晏子使楚》时, 把课文编排成小型课本剧, 让学生表演, 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所转变。教学中, 教师能让学生自读、自悟、说真话、抒真情, 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课堂上, 学生互相讨论, 各抒己见, 解人以困, 虚心求教, 平等对话。阅读时, 教师能指导学生围绕课文核心声情并茂地读, 情真意切地说, 设身处地地想, 身体力行地做。教师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并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 在重难点处、语言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教师能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 合理安排探究内容, 给予充分探究空间, 在探究过程中落实语文实践, 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1) 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在学习中已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 而是先想办法自己解决。 (2) 合作学习已养成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生在教室里能尽情表现自己, 情趣盎然, 学生学习激情、活力得到迸发。 (3) 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4) 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写作活动参与度较高。学生在“作文竞赛”、“报刊投稿”、“发表小论文”等方面积极参加, 成效显著。学生的作文水平呈稳步提高的势头。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 立足于学生的学, 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通过几年实践, 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成功的经验。
(一) 教育科研做到“四个一”。 (1) 一周一小研。每周星期四下午, 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或研讨活动。 (2) 一课一反馈。每节完整课结束, 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 在教案后做好教学反思。 (3) 一期一回顾。每个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一份工作总结。 (4) 一阶段一小结。在课题研究三个阶段中, 每个阶段每个课题组成员写出自己本阶段的收获。
(二) 教学中, 师生关系实现“八个转变”。 (1) 教师角色由“一言堂”变对话讨论。 (2) 师生对话由居高临下变平等互动。 (3) 对话语气由命令口吻变商量语气。 (4) 课堂表情由板着脸孔变微笑面对。 (5) 处理学生事件由简单粗暴变心灵沟通。 (6) 对待学生错误由斥责轻视变包容尊重。 (7) 表扬语言由吝啬变大方。 (8) 考虑问题由教师角色变学生角色。
(三) 教学中, 坚持“九个要”。 (1) 课堂氛围要宽松、和谐、愉悦、开放。 (2) 课堂方式要自主、合作、探究。 (3) 课堂评价要民主、客观、公正、及时、激励。 (4) 学生之间要有交流、讨论。 (5) 知识掌握要有质疑、反思。 (6) 能力形成要有练习、反馈。 (7) 课堂学习要有争论、笑声。 (8) 媒体辅助要适度、得力。 (9) 教学思路要清晰、新颖。
(四) 科研效果逐步显现。经过课题组教师的艰辛努力, 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与以往相比,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度明显改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试能力有所提高,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在朗诵会、演讲会、文学社团活动中, 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明显增强, 一些文学报刊已成为他们成长、成功的平台。三年多来, 我校学生在《廉洁的种子》、《大湖湾》等杂志上已发表了多篇优秀作文。
六、探索与反思
三年多来的教研实践, 此项课题研究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
(一)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学校缺乏在市、县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青年教师队伍成长参差不齐;学校管理人员对教师缺少有力指导与引领, 领导方法和管理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结果轻过程方法、重投入轻科研反思的现象, 都需要在今后课题深入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 组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措施不力, 有的教师不敢放开胆子尝试, 生怕影响当年学生考试成绩。
(三) 有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上只重形式, 不讲实效, 课堂教学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付出不少, 收效甚微。
(四) 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老师们的知识面有待拓展。
(五)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家境差距大, 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如何帮助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资料相对匮乏的学生适应探究性学习还有待继续探索。
总之, 通过探究性学习实验, 课题组的教师和实验班的学生都有很大收获。大家共同增长了新知识, 掌握了新方法, 也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欢乐。今后, 我们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 加强研究, 不断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力争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把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朱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1.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
一、切实明确合作的价值
顺应时代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它要求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可以看出,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形成教师讲授为“辅”、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只有真正意义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正确地面把握教学的精髓,要能够积极主动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好合作的要领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开始实施的时候,有很多学生会觉得不适应,在与其他人合作的时候,常常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而有的学生在合作的时候会选择坐享其成,一句话都不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首先,要重视学生基础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个体要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其次,要注重分组的均衡。教师不能盲目地对学生进行分组,相反的,在分组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活跃的程度等因素。
三、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新时期,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地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还能加深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不断收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让每个小组都学会反思。当然,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杨凤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 篇4
2016年课题小结
(一)化学教研组谢宗琴
教育部管理中心专项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研究》确立我校的课题《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为子课题,于2015年年底立项。我校子课题的研究专注于对教师上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继续加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认真的实践研究,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系统的整体效益。为此我们努力尝试着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有效课堂方法的研究”,以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本课题研究是在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思考基础上进行的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实践与实验,现做如下小结:
具体工作
1.专业引领,加强备课。一在课题研究负责人专业引领下开学初都深入学习学科教学,进行教材辅导,整体把握教材,了解知识体系,然后再结合典型课例进行示范引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细致的课例分析。二在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下,在校本研修中集体备课,学习他们的单元设计,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剖析,从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整合的策略等多方面进行讲解阐释,引发同伴的思考。
2.提高能力,课堂实践。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同题异构的专题研讨活动等。
3.多种途径,反思评议。一是录像反思,发现问题。以教师自我确认的录像课、常态课等通过说课、议课等形式,把“自我分析”的素材进行自我反省,发现问题,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集体会诊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借助网络、解决问题。我们通过借助论坛、教师博客、专题研讨、网上沙龙等,实现资源共享,解决教师有待解决的问题,开拓教研空间,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4.总结规律,理论提升。专业指导,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本学期通过教科研专业人士有针对性的指导,依靠专家的引领,提升我 们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研究概况:
跟随教学进度、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改进、丰富、完善,使课堂更加有效。
1.以年级为单位,定期进行“同课异构”。具体做法:确定课题――分别进行个人教学设计――集体听课评课――交流讨论――教学反思――修改提炼――同伴引用――纵横对比――形成符合学情的教学案例。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制专题练习、复习学案及月考试题,练习、考试后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交流、讨论、修改并收集整理入库。一学年为一周期,次年共享后进行再次修改、完善,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于我校实际的题库。
3.集教师、学生的集体智慧,已初步形成一整套初高中完整课件素材供全体教师共享,使许多抽象的化学知识生动化、具体化,提高了课堂效率。
4.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化学用语的书写。坚持每节课课前5分钟化学用语时间、化学用语竞赛、同伴监督等形式强化化学用语。
5.引导学生自制课件、有机分子模型,形成学生课件集、学生自制模型展览角,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能力。
6.认真对待每一次各级公开课活动,积极参与。在每次活动中,在大家的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我组教师的对新教材的处理能力、评议课能力、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对新教材,新教法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我组教师教学理念正在更新,教学行为、教学方式正在科学进步。研究意义:
1.提高了教师课件创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整合水平
校本资源库的课件,是我校一线教师收集或原创的,供自己或备课组上课时使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互帮互助下,教师课件制作水平有很大很高。在创作课件的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教育技术的意识得到增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灵活与多样化,提高了教学效益。2.加强了教学资源在备课组、年级组之间的共享
通过校本资源库建设,学科教师把自己以往原创、收集到的课件、教案、试题等教学资源贡献出来,共享给备课组、年级组其他教师,使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如果没有校本资源库这样一个平台,教师之间的教学资源 共享不会做到广泛而深入。
3.提供了对教学资源进一步打磨,使之精品化的平台
商品教育资源库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里面的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就是所谓的精品资源,也有一个适应我校学生水平、教学需要的问题。因此,校本资源库建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减轻了教师再次搜索、加工资源的负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取得的阶段成果:
1、集体成果:
初步形成校本教研资源库:
校本题库(会考复习、高考复习、专题练习、月考试题)
课件素材库(主要是FLASH动画:分子结构模型、有机反应机理、几大工业流程、抽象原理动画模拟)
学生成果集(课件、图片、自主复习设计方案)情境导入集锦(各种视频、图片)优秀教学策略片段 优秀案例分析 会考复习资料 高考复习资料
2、个人成果:
省市级论文评比、教学设计评比获各项奖次;录像课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1.理论学习力度不够,教研意识还不够强,做课题的经验缺乏。教学反思有待加强,继续深化理论学习,为课题深入研究做好理论支撑。
2.对现已制作的课件、学案、教学设计等等教学资源进行完善,要根据教材的改变更新。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 篇5
合作学习究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起着什么作用呢?我们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其次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笔者试着谈一谈合作学习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讲清一个知识,教师往往掰开了,揉碎了,使尽浑身解数讲解,但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难以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广泛地参与,通过讨论式、表现式(游戏、表演等等)、探究式,在活动中获得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在组内的合作中,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通过组内互助,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互之间共同研究,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精神。
语文有效性阅读 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6
一、课题实施方案介绍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负责:
开题时间: 2013年8 月1日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也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这一现象已刻不容缓了。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努力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轻负高效”阅读,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不需要教。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能浪费时间;二是要提高单位时间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综上所述,本课题是研究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具有明显优化特征的行为方式与行动途径。也就是为了达成教与学的目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而在对教与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与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具体来说是通过“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备课策略”、“有效上课策略”、“有效评价策略”等行为方式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阅读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讲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⒈阅读兴趣的培养; ⒉预习习惯的培养; ⒊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⒋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段:
⒈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⒉概括能力的培养; ⒊质疑能力的培养; ⒋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高段:
⒈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⒉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⒊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⒋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各位实验教师结合个人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对典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例分析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
⒈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⒉在所在学校形成阅读教学高效性研究的氛围,带动学校青年教师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所在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⒊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⒋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总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因素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为辅。
1.因素分析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3.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4.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5.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
本课题从2013年5月份开始进行研究,拟定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8.1—2013年8.31)1.成立校课题研究组,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职责落实。2.召开课题小组会议,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初级培训,完成课题前期相关准备工作。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9.1—2014.7.31)1.召开课题实施研讨会,开展课题的实质性研究。
2.课题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交流讨论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和感悟,总结上一阶段课题实施情况,布置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
3.课题组每一学期召开一次校级研讨活动,对课题的实验和研究做一次全面的探讨。
4.及时开展教师和学生成果汇报活动。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8.1—2015.3)1.检测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调查。
2.整理研究资料,进行实验成果的提炼与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3.召开结题会,作好反思,上报实验成果。
八、课题分工:
1.课题主持人:
校长
全面负责管理研究过程,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组组长:
教导主任
撰写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员的研究任务。
3.课题组成员:
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前期问卷调查、分析材料准备。语文教师
负责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九、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的调查报告。3.撰写《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论文、案例、教案。十.经费分配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课题运作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和研究资料管理制度等等,并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
(2)经费保障。我校设有专门的科研经费,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培训相关教师和学术指导等各类活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二、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
2013.8.1
活动地点: 中心小学 评议专家: 参与人员:
过程简述:1、2、3、4、主持并介绍参加开题仪式的领导、专家。课题管理部门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开题报告》; 专家向课题组成员提问;
5、专家分别陈述自己对课题的意见和建议;
6、李校长做总结性发言,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参加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提出要求,用“找问题,想办法,勤实践,多反思”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地把研究重点放在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上。教研室要定期召开教师小课题研讨会,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交流、评比,研究课展示等活动,促进各课题组研究水平的整体提高;要组织总结,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课题研究有序、高效地开展。
三、专家评议要点
阅读教学中的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消化吸收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也能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教师的研究离不开扎实的实践,课堂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课题研究要紧紧抓住课堂,围绕课堂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教师要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 要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多,把一个原本好好的整体(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作用不大的板书多,老师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板,学生忙于做笔记,老师讲得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不必要的提问多,使有限的时间耗费在问问答答当中,而学生所得甚少;而学生潜心读书的时间少。
二、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阅读教学不是以读书为重点,而是以讨论为主导。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评议专家签名:
“小课题式”语文学习 篇7
专题研究类小课题,推进阅读深度
对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我们可以以某一个专题作为研究对象,如故事情节、人物品评等。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人物专题研究:
在研读中,学生切入的角度不同,有孤独的鲁滨孙、强者鲁滨孙、博学的鲁滨孙等。各个小组努力从课文中寻找佐证片段,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勾画出了每个学生心中不同的“鲁滨孙”。
品评鉴赏类小课题,提升阅读高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展开研究,如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叙述方法、表达方式、蕴含情感等,让学生经历一场品评鉴赏的发现之旅。
如林海音的《冬日·童年·骆驼队》一文,作者的感情多融在纯朴的语言中。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课题的形式体味文章的语言,从而感受作品的语言特色及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沟通了自我视野与文本视野,引发了学生对文本意蕴的高度敏感,在思维交锋中,在智慧碰撞中,一步步地走向作者所描绘的精彩世界。
互文阅读类小课题,拓宽阅读广度
让学生展开互文阅读式小课题研究,使不同文本之间形成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张力,对话时既立足于当下文本,又着眼于该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多种联系,从而建立起一种跨文本的文化解读与对话,使文本解读获得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当然这种阅读可以是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互文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互文比较,也可以是改写版与原著的互文比较等等。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以“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主题让学生写一写小课题,可以是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是与自身生活的对比等等。
学生们兴趣很高,组建小组,分工合作,找资料、筛选整理资料,动笔写文章。一星期后,学生们的努力有了回报:有论文形式的汇报《小女孩的生活悲惨在哪里?》《小女孩其实是幸福的》,有图文结合式的展示《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有根据课文改编的剧本表演《小女孩对奶奶的述说》等。
矛盾辩证类小课题,开放阅读角度
有些观点比较鲜明的课文,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提炼出富有辩证意味的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进行论证。在教学《乌塔》时,我并没有满足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学完课文后向学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对课文的主人公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行为是赞同还是反对?请选择自己的观点,并从文中、生活中、课外资料中寻找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写一写小课题。”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 篇8
关键词:合作探究 小组建设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任何人、任何团体都无法离开他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尖子生,除此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照顾不到,成绩很差。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最大可能性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呢?
在我校大刀阔斧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初期,在不断地探索、摸索和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不但有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有各种情真意切的体验,更要有关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的包办,使得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成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不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形式主义在作怪。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及缺乏对教育本质的探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很难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使形式的铺张远远超过了内容的承载。
自我校实施课改以来,从自身的教育感触,以及众多教师的示范课,观摩课后的交流中发现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学习形同虚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学习目标不明确。
2.学习过程中分工不明确不具体。
3.合作学习时间过短,方式单一。
4.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受传统教育方式影响深。
5.课堂纪律难以保证。
这样的课堂和传统的教学没有什么两样,除了改变课桌的排列方式,给学生更多分散注意力的机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外,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为什么使用小组学习,意义不必赘述。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感受。
一、成绩均衡,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学科互补
我改变了传统的排座方式,小组间的位次不是随便乱排的,而是结合学生的总体成绩,按照优中差搭配,便学生间的互相帮扶。比如:1-6,2-5,3-4.这样一是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不存在总体成绩的差异;二是学生之间不下位,也可以互相学习。小组互帮互助的效果便不言而喻了。在组员搭配方面,男女搭配,性格互补,同时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注意优弱科的搭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适宜大多数情况。
小组成员固定好后,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磨合,教师应细心观察,如发现不适合,及时进行协调,如果协调效果不佳,应该及时进行调位。
二、分工明确的组长负责制
在常规管理方面,实施组长负责制。每组两个负责人——学习组长,行政组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培养得力的学习小组长,承担组员作业检查的任务,并书写作业检查记录。课堂上,学习小组长负责学习任务的分工,并及时记录下小组成员的独到见解、组内有价值的问题。行政小组长负责组员的日常常规管理,如:纪律、卫生、服饰等。每日一评,一周一总,此举不但能让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进步,激励后进生不断进步。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学生们对这种评价方式极为赞同,并且能够准确地选出进步最大、表现最好的同学。
三、及时公正的小组评价
我们的课堂力求评价多元化,有鼓励的,也有批评的,有语言,同样有掌声。有教师的评价,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提高,小组凝聚力不断加强,课堂效益不断增强。
小组合作初期,教师评价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参考。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如:“说说我自己”“大家评评我”“老师眼中的我”,通过客观的互评自评,让学生面对过去,面向未来,建立成长档案,形成一个动态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发展动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 篇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高中语文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学生学习兴趣锐减,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依然存在。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的研究在国内较大范围内已经展开,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如何解决新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针对本地区、本校实际,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仍需我们作进一步研究,以便为经济欠发达的粤西农村中学全面落实高中语文新课改精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实践经验。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大语文”教学观和“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改理念和语文新课标为指针,解决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探究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语文成绩,形成可供借鉴的典型的有效教学案例。
三、课题关键词界定:
1、“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范畴。所谓“有效”侧重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发展与进步。其相关标准如下:
●.有效教师: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知识丰富;能力全面;管理高超;善于反思;勤于研究。
●有效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教学行为,是高效率的行为。
●有效学习行为: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又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语文学科基本素养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汉语言的应用
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优良精神建模的形成,有利于优良阅读生态的改善,有利于学生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高考。
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观照,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效益提升的一切教学行为与策略。本课题着重讨论在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处理的过程中,如何以新课标为基石,确立教学的方向和原则,正确回答课堂文本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以形成区域内课堂文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规范。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2.前期实施阶段: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完成中期研究报告,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3.后期实施阶段: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
4.总结鉴定阶段: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典型课例,出台本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借鉴法。通过学习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材料,借鉴他们的做法,在实践中尝试,不断改进。
2.对比试验法。分别在高一、二年级设立两个试验班,并设立平行的对照班级进行比较。3.调查法。调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提出改进措施。
4.案例研究法。在实验中形成典型案例,并分析研究,制定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5.总结提炼法。对实践中获得的事实结果、正反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提炼、概括,总结
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多种模式。六.预期的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相关教学论文集一本。
3、实施有效教学的典型课例若干(光盘)。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实验,我们对课题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分工。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申报立项,研究方案的拟定,新构想的提出,成果的总结提炼工作。课题参与者1:负责课题研究指导,总结示范工作。课题参与者2:负责课题研究指导,教学评价研究工作,课题参与者3: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阶段性计划的起草工作。课题参与者4:担任课题文书,负责阶段性总结的起草工作。课题参与者5:负责上专题课、实验课及撰写教学反思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本课题成立以抓教学副校长邓春江为主管领导的课题组,在学校教研室指导下开展工作,定期应向教教研室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力争得到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特别要重视大语文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还应研习语文新课标,以武装全体研究人员的思想。
4、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紧
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研究成员每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6、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出课题研究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7、增强成果意识。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课题组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向报刊投稿,力争有研究文章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 篇10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转载请保留出处。
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
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全区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区域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区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4、用好“小学语文博客群”以及“小学语文qq群”这两个交流平台,促进研究群体智慧的交融与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交叉滚动前进。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
1、2009年9月,区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成立,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梳理全区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共通性问题,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09年10、11月,召开小语网络教研中心组第二次会议,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3、2009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
1、2010年1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2、2010年6月,召开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各学校根据课题中心组的研究方案申报二级子课题进行研究。
2010年6月至2010年7月,课题中心组及各子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
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
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
建立实验课题中心组,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省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将全区参研学校分为几个片,由牵头学校负责组织每月一次的研究活动,课题中心组实行联络员负责制,联络员深入所负责的片全程参与并指导课题研究,随时了解各片的研究进展及困惑。中心组定期开展研究,调整研究策略,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并上交课题中心组。参研学校每学年填写《龙泉驿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报表》,报告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强化实效,激励先进,每学年末,课题中心组根据各校开展研究的情况,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出等级,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①充分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优势
课题中心组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语文“研究专栏”,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对参研人员进行理论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1)通过e-mail向教师征集教研活动内容
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教研活动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上片区级、区级研究课、展示课,教研员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伙伴。
(2)建立资源库,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以个体劳动为主,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让同伴互助更好地得以实现,我们将以“阅读有效性”公共教育博客、小学语文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语文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设计的教学,撰写的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它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为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较充足的时间保证和资源保障。
我们还会推荐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站和小学语文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语文”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中心组由专人负责梳理问题,引导更多的老师进行思考或是进行答复。
②加强校际间的交流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中心组将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教师听、评、献课活动,坚持抓好课前精心设计,课堂务求质量,课后深入反思几大环节,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
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中心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2、《有效教学》肖成全等编著
3、《中国当代阅读教学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语文组有效学习课题】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总结10-17
高中语文的有效学习09-28
高中语文有效性学习论文08-09
超有效中学语文学习方法09-07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学习结果总结10-21
构建语文有效课堂07-14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05-16
有效驾驭语文课堂09-01
语文有效练习设计10-01
本色语文 有效教学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