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料保密方法(共9篇)
化学原料保密方法 篇1
化学原料保密方法
化学材料在购买前,先在采购合同上加1.1,1.2,1.3条保密条款;
1.1、采购员按本公司的材料编码推进表对材料型号SBS1401编码标识C01,厂商发货前更换材料包装,不得有公司名称,联系电话,地址,品牌标志等。在材料包装上贴上(或用大头笔写上)正楷字体标签。如厂商违反此条款的违约责任由厂商承担。
1.2、厂商发货时在发货栏上写明“联系人,联系电话”,收货人栏上“联系人,联系电话,公司,收货地址”,本公司必须采购员跟踪收货,保存货运单,避免采购材料出错及保证材料泄露。
1.3、在本合同在效期内及合同终止后三年内,若事先未得到对方的书面认可,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方式透露双方签订本合同的事实,本合同内容以及在双方履行本合同过程中所得到的对方的各种信息。
2、采购员负责在材料到工厂时先取收货单,如厂商来料时标签标识在运输途中丢失,材料到本公司时采购员必须在入仓库前贴上(或用大头笔写上)正楷字体标识如C01。
3、仓库管理员按材料标识编号入库,如标识C01材料2包50KG。并且在材料存放过程不能丢失污损标识,否则就变成“无名”材料。
4、技术员在制作产品生产单时,按材料标识C01计算重量,生产人员按此标识领材料进行生产。
5、原料从采购→厂商→仓库→技术→生产,每个环节材料标识必须统一,否则容易出错及泄露材料品名及购买厂商信息。
6、可分类进行编码材料,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类以S开头,树脂类以K开头,添加剂以A开头,溶剂类以M开头等,一经制定审批,公司按此编码实行,不得随意更改。编码表由采购保存。
化学原料保密方法 篇2
关键词:档案保密工作,工作思路,管理方法
一、正确处理档案保密与档案利用的关系, 理清档案保密工作思路
档案工作中普遍存在“重保管轻利用”的现象, 大多数人认为不用涉密信息是最好的防止泄密的方法。因此大多数利用者对涉密档案尽量避而远之, 长此以往大量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被束之高阁, 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这无疑是对档案资源的一种浪费。事实上, 涉密档案保密是关键, 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应在理清档案保密与使用关系的基础上, 改变工作思路, 从传统的保密观念中解脱出来, 为档案利用者与涉密档案架起一座桥梁, 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 做到涉密档案的科学使用, 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二、加强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及利用
随着信息化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档案的形式已不只是传统的纸质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表格、电子文档。因此, 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不容忽视。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给档案管理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上的隐患。例如, 目前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没有做好防消磁、防损坏及备份副本的工作, 导致不能正常使用;存有电子档案的计算机没有做到内外网分离, 导致电子档案信息在网上泄露等等。因此, 加强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 根据电子档案的密级进行有效的管理, 明确借阅制度、使用权限、知悉范围, 同时对存有涉密档案信息的计算机, 存储载体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 才能有效的防止电子档案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正常使用。
三、提高涉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涉密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身份, 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点。他们对保守国家秘密肩负着比一般工作人员更为重大的责任, 因此, 档案保密工作好与坏,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个关键。涉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高度的保密意识, 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经手的事情件件有头有尾, 手续清楚, 而且要防止“无形”储存在头脑中的秘密过失泄露。避免在不知不觉中就泄露了秘密。所以档案人员无论在什么场合, 都应做到守口如瓶, 万无一失, 把保守国家秘密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四、从发展的角度做好档案密级的调整工作, 把握档案保密工作的管理方法
首先要做好档案的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的划分工作。确定保管期限的原则是正确分析和鉴别档案内容的现实作用和历史作用, 根据本单位工作的需要和为国家积累历史文化财富的需要, 确定档案的保存价值, 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管期限。而保密期限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在一定时间内, 如被泄露, 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的危害来确定的, 它表示该国家秘密事项在其确定的期限内, 受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保护, 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限。《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中规定:除有特殊规定外, 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 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 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保密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以年计, 在一年以内的以月计。这里所说的“特殊规定”是指制定保密范围的中央、国家机关可以规定有关保密范围中某类事项的保密期限为“长期”。对规定为“长期”的国家秘密事项, 在授权机关作出解密前, 其他机关、单位应当对其采取长期的保密措施, 不得擅自决定解密和随意对外提供。
此外, 档案在保管过程中, 其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变化的。档案的密级调整工作由于各个档案的特殊及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情况的贯彻而变化, 档案保管过程中的密级常常会发生变化, 一旦秘密保管期限届满, 便失去他的保密价值。我们就不能按原有的保密文件进行管理, 而应按照公开文件进行管理, 因此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从发展的角度定期调整档案的保密期限和秘密等级, 以方便档案利用。密级的变化通常有三种基本变化形式:升密、降密和解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 也是暂时的;大多数的, 总体趋势是降密, 直至解密。其变化原因有三: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 已失去了指导作用, 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 密级自然消除了。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原馆室所存档案涉密文件, 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 多数都是超期服役, 例如, 50年代的绝密文件大都需要按照《保密法》关于划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届满自行解密的要求去做, 这既反映了历史上划密工作的不足, 也说明进行档案解密划控工作的迫切, 因此应依据档案涉密内容的变化掌握划密标准, 严防密级偏高或偏低, 密期偏长或偏短。密级的调整标准主要是解密化控的时间标准、有关涉密内容标准及保密规范标准等, 在调整密级的同时, 档案管理人员要主动接受保密部门对调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切实处理好涉密档案的鉴定, 做好密级调整工作, 把握调整方法, 做到万无一失。为今后进一步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和涉密档案建设奠定基础。
五、结语
化学原料保密方法 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员工保密责任意识、保密知识和教育薄弱。
2.保密专职人员配备少,保密团队不够强大。
3.各项保密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有待在实践中检验,保密专项检查还须不断加强。
4.工作及学习训练过程中存在泄密可能。
5.保密工作团队上的问题。
二、对保密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保密工作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堵塞泄密途径。可成立保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的保密工作,并制订保密管理制度,由保密领导小组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同时,制订如下措施:
1.设置涉密项目管理区域,凡是用户项目涉及秘密,都经由专门安排的涉密负责人进行处理,其他人员不得接触此类项目。
2.涉密项目管理区配备专门的资料存档柜,钥匙交由保密领导小组管理,涉密资料查阅必须经过批准,不得外借、复制。
3.涉密项目使用固定的涉密计算机及打印机,涉密计算机不能上网,不得带离涉密工作区域。
4.涉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知悉的保密事项,不能向外泄露,不得对外从事技术服务。必须妥善保管各种保密资料,不得丢失泄密。
5.涉密员工离职,应将自己保管的保密资料上交,不得带走或留存。
6.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涉密岗位责任制度,与涉密员工签定《保密协议》。
7.涉密办公区计算机系统由专人管理,并配备好防范设施,涉密文件的打印需用专用磁盘由专人负责。
8.建立健全涉密载体管理制度,对涉密资料做好真实详细的记录,存档保管。
9.建立系统访问控制。
10.涉密系统必须建立一套安全监控系统,全面监控系统的活动,并随时检查系统的使用情况。涉密系统应建立完善的审计系统和日志管理系统,利用日志和审计功能对系统进行安全监控。
11.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方面,要求计算机网络抵御来自外界侵袭等应采取的安全保密措施。必须采用国产的设备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密。目前主要通过采用安全防火墙系统、安全代理服务器、安全加密网关等来实现。
12.对于计算机信息传输的保密,要求采取不易被截取的通信方法(如光纤通信),并对传输数据进行数据流加密,使非法攻击者无法读出所截获的传输数据。
13.应制订严格的保密制度。通过对应用人员、系统设备、系统软件和所处理的信息及介质的制度化管理来保证用户的利益和安全。这主要是通过各单位机房管理制度或守则,计算机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介质管理制度等实现,各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的措施
根据近年来的形式,大力开展保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开展保密工作的前提,能为单位领导准确把握本单位保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重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进一步加强保密“软件建设”。
保密条件建设分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大类,其中“软件建设”是灵魂,“硬件建设”是基础。加强保密“软件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进一步强化人员的保密意识,建议有关部门领导要加强教育,统一思想,通过认真学习《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条例》,切实开展好保密工作的教育与宣传。及时传达贯彻上级保密工作会议精神及保密局文件精神,按照工作要求落实措施,对重点涉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所属人员的保密意识明显提高,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同时,要结合本单位保密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本公司《保密制度》,严肃保密工作纪律,发生失密、泄密,视情节轻重、危害大小,依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将保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思想理念,从思想教育入手,将保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做到领导不唱“独角戏”,全员上阵抓保密,及时纠正“关好门、锁好柜、封住嘴、管好件”就能万事大吉的认识偏差,形成人人参与保密的氛围,努力为本单位的安全保密工作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
2.进一步加强信息设备的安全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技术信息设备不断涌现,它们在为员工日常工作、学习、训练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信息设备的安全建设,对一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设备坚决不能引进使用,使用时要制订严格的使用规则。另外,建议对本单位的所有办公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设备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保密清查,将所有设备登记入册,进一步明确使用范围和责任人,同时对这些信息设备要进行不定时检查,将有隐患的设备及时处理。同时,要制订必要的防范措施,对网站要进行全天候监控,严防病毒攻击与木马植入,涉密计算机软件要安装先进软件,安装防辐射、即时杀毒、备份软件,涉密信息设备要有防电磁辐射、防内置、防失控、防失窃功能。多管齐下、全方位防护,为本单位信息设备的安全使用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3.进一步完善保密工作机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企业保密工作也需要完善的保密机制来保障。近年来,随着保密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保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议单位保密部门领导要加强制度建设,始终把落实规章制度作为抓好保密工作的关键环节,认真贯彻落实《保密法》及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从文件的登记、收发、传递、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落实管理规定,做到了按制度管人管事。
4.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2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面对日益严峻的保密形势,保密风险的控制更为困难。所以,建议保密部门领导要建立良好的保密秩序,有效遏制泄密问题的发生;要努力做到领导不唱“独角戏”,全员上阵抓保密,保密工作人人抓,常抓不懈的良好局面;要建立长效机制,有章可循,真查实改。公司领导要带头做好保密工作,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要适应新要求、采取新措施,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做好各项保密工作,努力促进本公司的保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总结
化学原料保密方法 篇4
㈡、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㈢、守恒法: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㈣、平均值法:
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㈤、规律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㈥、极植法:
㈦、图解法:
㈧、巧设数据法:
㈨、十字交叉法:
溶液部分涉及有关溶液的浓缩及稀释问题的计算,计算量有时比较大且计算步骤较多,很多学生理不清思路,东一下,西一下,无从下手,如果能使用十字交叉法,对此类计算题就迎刃而解了。
㈩、估算法:
化学原料保密方法 篇5
化学方法是从事化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思维工具,它既有自然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共性,又有化学研究特殊方法的个性。化学方法有多种,如化学语言规范、化学实验、化学假说、化学模型、化学逻辑等等。我们知道,化学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化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而化学方法是影响学生智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化学的迅猛发展和化学信息总量的剧增,企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日新月异的化学知识是不可能的。这就迫切需要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的训练与指导,使他们学到最基本、最有用的化学方法。以便依此独立、能动、持续地获取化学知识,成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创造活力的化学工作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为例谈谈如何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化学方法的训练。
1在指导思想上提高化学方法的训练
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都是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纵观现行各类各层次教学大纲如出一辙,着重强调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化学方法的训练重视不够。大多数化学教师也只注重化学知识的讲授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法的能力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学生缺乏必要的化学方法的训练,研究能力差,思维不活跃,学生只是积累教师或书本所传授的知识,以求考试取得高分。实际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化学教师都有同感:化学方法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言,化学方法是化学发现的手段。无论在近代化学的建立时期,还是在现代化学的发展时期,任何一个重大的化学发现都是依靠一定的化学方法实现的。同时,化学方法又是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建立的工具。就基本技能而言,化学方法是促进技能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一旦掌握了化学方法,就会加速对化学知识量的积聚速度,加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概括和运用能力,对掌握新知识起能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把原来的“三基”变成“四基”把化学方法的训练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训练的前提。
2将化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
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从事化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平铺直叙地讲解化学知识,而应当将化学方法直接引入教学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训练的关键。
2.1联系重要的化学史事,让学生学到有益的化学方法
化学发展的历史是极其曲折的,那些杰出的化学家成功的背后都蕴藏着各种各样的化学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若巧妙地结合所授知识,将这些化学方法渗透其中并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化学方法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讲授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时,可渗透化学实验法在化学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知道“有机物只能在生物的细胞中,在一种特殊的‘生命力’的作用下才能产生出来,用人工方法是不能合成有机物”的“生命力论”曾牢固地统治着有机化学界,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放弃用人工合成方法合成有机物的想法,使有机化学的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直到1928年,德国化学家武勒(Wohler)首先冲破“生命力论”的桎梏,在实验室里由氰酸铵合成了尿素〔NH4OCNCO(NH2)2〕。从此才动摇了“生命力论”的统治,有机化学才得以迅速发展。目前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已发展到数百万种,并且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有机物被制备出来。
2.2采用启发式教学,建立和发展化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环烷烃的张力学说和环丙烷的结构”时,可以采用化学模型法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用球棍式模型连成环
丙烷和环丁烷,每个碳原子上的两个键必须压缩到60°或90°,以适应环的几何形状。结果发现,这些碳原子的键角与正常的四面体键角偏差很大,从而使分子本身产生角张力,力图恢复键角;再让学生连成五元环、六元环及六元以上的环,结果每个碳原子的键角非常接近于四面体的夹角,这些环基本上没有角张力。然后应用归纳法来总结环的稳定性与环大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讲解环丙烷的结构,不妨引入化学假说,即从环丙烷的分子模型可以看出,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并非直线相连,而是呈弯曲形状,这与现代共价键理论相矛盾。根据共价键理论,当一个碳原子以sp3轨道与另一碳原子的sp3轨道键合时,两个碳原子须处于使它们的sp3轨道彼此正面相对的位置,也就是面对面重叠,这样重叠的化学键最强。因此可用类比法提出“在环丙烷分子中可能存在另一种键--弯曲键”的假说,然后通过各种方法验证自己的假说,最后得到弯曲键理论。
将化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学到作为知识活动结果的知识结论,而且还可以学到反映在认识活动中的研究方法,从而学到运用知识和发展知识的方法。化学方法隐含在化学内容的角角落落,只要做个有心人,在化学教学中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将化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是不难做到的。
3指导学法,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化学方法处理问题
为了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从事化学研究所必须的科学方法,除了将化学方法直接引入教学过程外,还必须在指导学法上下功夫。指导学生运用化学方法去学习新知识,概括已学过的知识,养成自觉运用化学方法处理问题的习惯,从而把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之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体现,是知识的精华,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教科书,记下疑难问题,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紧扣教科书,把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认真理解、勾画、记录。课后认真阅读教材,读懂教材。章节复习时把重点、难点知识反复阅读,认真理解,其它辅助资料不要代替教材使用。
3.2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针对化学课的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好化学课的方法:用眼仔细观察演示实验,看清实验现象,观察老师的实验技巧。用鼻分辨气味,用耳听清老师讲解,用手记好笔记,用嘴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用脑去思考、分析、判断。只有眼、耳、鼻、手、脑并用,才能上好课,学好课。
3.3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化学的方法
在学生的化学实验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化学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实验侧重点不同。指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仔细观察、记录、分析、理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研究化学的方法。
3.4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总结知识规律的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知识零碎、变化复杂,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指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和旧知识进行对比,每学完一部分内容后进行归纳小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识,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比较过程中去分析并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例如,在讲授《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内容时,常采用对比启发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等概念,往往由于“同”字的“搅拌”而影响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造成混淆不清的问题。这时我们根据这些概念中均含有“相同’、“不同’、“所指对象”而且能“互称”等共同点,采用对比启发的方法,如表1所示。
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容易造成混淆的概念在一起进行分析对比,不仅使学生对同分异构体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把各部分知识的共性找出来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知识的规律性、前后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增强了能力,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掌握和运用。例如,在学完醛酮类、酸类及酯类化合物后,可引导学生进行归“因结构相似,使醛酮类物质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类物质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酯类物质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结构不同,使醛酮类、酸类、酯类的化学性质各不相同,醛类和酮类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又由于甲醛、甲酸、甲酸乙酯的结构上都有相同的醛基(-CHO)才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总结出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3.5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容易理解,也容易混淆、遗忘,指导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从图1入手。
即元素或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性质决定制法、存在、用途和鉴别。引导学生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而是从结构上去分析、理解有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
学法指导的内容很多,以上仅举几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化学方法训练,使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所要求的内容,而且也扩大了思路,研究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当遇到实际问题时,他们能够有计划地调动自己的智力因素、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高分低能”者。当然化学方法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学生在几年的学习时间内所能彻底解决的。但如果我们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就可以给学生打下基本化学方法训练的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并且也使我们的化学教学开创了新局面。
侯进才
谈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篇6
【关键词】学案 专题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04-02
作为一名高三化学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经过艰苦复习,最后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我最大的梦想。如何打造更有针对性的课堂复习模式呢?传统的复习方式是一轮全面复习,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复习。因为我教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自觉性一般。因此,我适当的调整了一下复习方式。
一、学案总结提素质
一轮复习时,我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对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介绍等,制定出我自己的一轮复习模式:学案复习。化学学习的难点在于知识的“散”。复习每一章节时,第一节课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总结本章知识点。第二节课学生展示交流评价各自的知识总结,最后归纳总结一份完整的学案留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比如在复习离子反应时,有的学生总结了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有的总结了离子共存的情况,还有的学生总结了溶液中电荷守恒进行计算的方法。通过学生展示交流,学生会补充反应物用量的改变会影响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的前提条件要分析,酸性碱性,双水解要考虑,离子电荷守恒除了计算用,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也是重要的方法等。
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通过交流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把知识由分散的点串成一条线,织成一张网,对于提高复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习题训练练能力
学案总结出来了,然后就是通过适当的习题练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习题教学我采用是例题——变形——课后训练——小测的模式进行。例题,选择典型的习题或高考题作为示范,让学生清楚高考的考察点和考察形式,然后通过适当的变形,让学生再去解决,让学生体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也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课后训练是进一步熟悉和强化解题思路,并且能使学生达到孰能生巧的阶段。小测是老师和学生检验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方式,我坚持的原则是每周测,每章测,通过测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在一轮复习的时侯,大部分的学习任务要放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去完成,在课下时间我只布置少量的作业,实际上来讲,对于学习自觉性一般的学生,提高课堂内时间的利用是复习的关键所在。
三、专题精练讲技巧
二轮复习的时候,我采用的是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周复习一个专题,先让学生复述本专题内容,然后将本专题考试的重点内容集中呈现出来,让学生精练,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先告诉学生,现在考察的形式主要是陌生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我还将近三年高考题中的考试内容摘抄出来,并加上各地的一些模拟题组成一套专题训练,利用提炼出来的解题思路“一升一降,剩下不变写产物,酸加H+,碱加OH-,盐加水,电子、电荷、原子按顺序来配平”,这样既有方法又有技巧,学生经过练习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觉得不难了。学生做工业流程题时,由于陌生度比较高,普遍觉得比较难,我给学生提供的方法是“首尾分析,中间除杂”。让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分析每一流程作用时,他们就觉得有的放矢了。化学平衡增加一个物质,增加全部反应物,增加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和转化率、物质的体积分数等变化,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判断方法。在这个环节,强化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
经过一段复习,学生掌握了灵活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课堂复习的高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四、综合训练保效果
从三月份开始,在专题复习的同时,我每周要让学生做一套综合练习题,我这样做的目标识两个,一来可以检测一下复习效果,查漏补缺,二是避免学生遗忘。
通过综合训练,学生在头脑中会架构全面的知识网络,全面深入的掌握全部知识的关系和前后联系。通过对知识点经常性的呈现,可以巩固前期复习效果,这也是高效课堂的有益补充。
五、限时测验提效率
我们都知道,在整个高三复习阶段,要经常进行限时测验,测验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10分钟一道题测验,可以是40分钟一个专题卷测验,可以是20分钟选择题专练,还可以是50分钟的综合测验。我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经常进行不同形式的限时测验,锻炼学生在适当紧张的情况下进行解题训练,模拟考试状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加快解题速度,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考试时发挥失常的情况发生。
化学学习方法 篇7
一、对比法
主要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一对相反的过程,我们学习时要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对比学习,记住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掌握这两类反应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把“氧化——还原反应”就可以作为一个线索,从“氧化——还原反应”入手。把课本的知识“串”起来:看到某个化学反应,马上就能想出相关的化学现象;看到某个化学方程式,马上就能想到这个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每个化学物质的性质,想到这些化学物质又能跟其他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等等。
二、结构决定性质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我们可以从物质的结构可以推出其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知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后形成离子还原性较弱,而其他含有卤素(正价)的化合物大多数都有较强的氧化性等等。因此学习化学时牢牢掌握化学物质的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物质的性质。而且,理清各种基本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熟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弱酸根离子水解、酸式盐的电离所应起的离子数目的变化等,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做题的效率。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学习方法:建立“化学思维”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中的法现代科学正在逐步揭示功能的秘密。人们一致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向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的记忆,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1.坚定信念,锻炼记忆。一些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妆这种自信心。人的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也是如此。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说:“真糟糕,我的记忆力太差,看书总是记不祝”也有的学生平时精神饱满,但一读书就“头痛”起来。这些大多不是因疾病引起的,而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2.身心,增进记忆。俄国著名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 ”。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因此,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活跃。
3.理解融会,增强记忆。理解和揭示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 高三,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如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一定要理解:只有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一摩尔的体积才是 22.4升,而不要靠死记硬背。
4.适当,强化记忆。“记忆之母”是重复和。有一种错觉,似乎是前的。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5.利用联想,提高记忆。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
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6.浓缩知识,择要记忆。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 (正反应速度和逆反应速度相等)、“定”(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度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
7.语言用韵,利于记忆。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8.注意集中,容易记忆。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9.不断运用,巩固记忆。人脑通过感知、识记保持的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运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确的回忆得到强化,错误的回忆得到纠正,遗忘了的再进行识记,久而久之终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于不断使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应变成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不能视为就是为了储备,而要进入周转,加以运用,才能巩固,才有效能。”总之,记忆因各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合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考状元笔记:化学离不开记忆
王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生,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题目量较多,单题分较少,因此波动性不大,比之数、理较为稳定。它需要识记许多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基本解题方法等,皆具有某些文科的特点。但它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如物质推断题中,你好像看到一个摩术师在向你展示其技艺而你不知其所以然。我的化学老师说,学习化学要首先对各物质性质非常熟悉,因为一些题(如物质推断题)并不能用逻辑推理方式,由果推因,只能由一些特征现象“猜”出物质或元素,这就需要对知识很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要分门别类,列出知识框表,当然这就要求能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否则分类就没有明确标准。就这样一个框套一个框,许多小体系组成若干中体系,再结合,直至整个体系。如我通常用元素周期表来形成最基本框架,下面细分,哪些族氧化能力强,哪些物质可作半导体……同时记住一些特殊现象,如CuSO4和H2S可生成H2SO4,用弱酸H2S产生强酸。这方面内容一般老师都会讲,而且比我清楚得多,最好能向老师讲教。
相关资料:高考每月 大事备忘 高考模拟试题 历年高考真题 大学查询数据库
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大概是大家感觉比较好的科目,它和数学、物理一样,要把听课、钻研课本、做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化学中有几个板块: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电化学、有机化学等。我认为学好化学要注意多记、多用、多理解,化学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重要题型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许多化学反应的特征比较明显,记牢之对于解推断题将会有很大帮助。在平时多做题时要注意总结很多有用的小结论,并经常用一用,这在高考时对提高速度有很大帮助。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占87分之多,因此多解、快解选择题是取得好分数的致胜因素。如何才能做得快呢?这就需要你从大量解题的训练中找出一些小窍门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45克水蒸气和4.4克二氧化碳混合后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多少?①45.1,②17.2,③9,④19。如果拿到题马上开始算,大约要2~3分钟,如果你用上自己的小窍门,注意到该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间,那你可只用二秒钟时间就选出正确答案。类似这样的小窍门还很多,希望大家多留心,注意寻找用熟,迅速提高模考分数。
学习化学方法总结 篇8
一、原理: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因素
H2OH++OH-
1.25℃,——→c(H+)H2O=c(OH-)H2O=1×10-7——→Kw=1×10-14
2.25℃,加CH3COOH、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3.25℃,加NH3·H2O、O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4.25℃,加Al3+——→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5.25℃,加CO32-——→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7
6.升温100℃——→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1×10-7——→Kw=1×10-12
7.100℃,加CH3COOH、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6
8.100℃,加NH3·H2O、OH-——→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6
9.100℃,加Al3+——→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
10.100℃,加CO32-——→平衡向右移动——→c(H+)H2O=c(OH-)H2O>1×10-6
二.利用上述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1.25℃时,pH=1的HCl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2:HCl为强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Kw=1×10-14=[c(H+)+c(H+)H2O]·c(OH-)H2O=[10-1+c(H+)H2O]·c(OH-)H2O,
因为2中c(H+)H2O=c(OH-)H2O<1×10-7,所以c(H+)H2O忽略不计,Kw=[10—1]·c(OH-)H2O=10-14,从而得出c(OH-)H2O=10-13,即c(H+)H2O=10-13<1×10-7。
2.25℃时,pH=13的NaOH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3:NaOH为强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7
——→Kw=1×10-14=c(H+)H2O·[c(OH-)+c(OH-)H2O]=c(H+)H2O·[10-1+c(OH-)H2O],
因为3中c(H+)H2O=c(OH-)H2O<1×10-7,所以c(OH—)H2O忽略不计,Kw=[c(H+)H2O·10-1]=10-14,从而得出c(H+)H2O=10—13<1×10-7。
3.25℃时,c(H+)H2O=10—13时,该溶液的pH为多少?
[思维路径]
c(H+)H2O=10-13——→<1×10-7——→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水的电离——→加CH3COOH、H+、NH3·H2O、OH-
若为酸,则pH=1;若为碱,则pH=13。
4.100℃时,pH=4的HCl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7:HCl为强酸——→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6
——→Kw=1×10—12=[c(H+)+c(H+)H2O]·c(OH—)H2O=[10—1+c(H+)H2O]·c(OH—)H2O,
因为7中c(H+)H2O=c(OH—)H2O<1×10—6,所以c(H+)H2O忽略不计,Kw=[10-4]·c(OH-)H2O=10—12,从而得出c(OH-)H2O=10-8,即c(H+)H2O=10-8<1×10—6。
5.100℃时,pH=11的NaOH溶液,c(H+)H2O为多少?
[思维路径]
利用原理8:NaOH为强碱——→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H+)H2O=c(OH-)H2O<1×10-6
——→Kw=1×10-12=c(H+)H2O·[c(OH-)+c(OH-)H2O]=c(H+)H2O·[10—1+c(OH—)H2O],
化学文献查阅方法论文 篇9
题目:氮化硅陶瓷材料基本情况概述
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年级: 化学工程与工艺2012级 姓 名:**** 学 号: 1********
****年*月**日
碳化硅陶瓷材料基本情况概述
姓名:王军辉学号:121170244专业年级班级:2012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班
摘要: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温高强度结构陶瓷.其具有高性能(如强度高、抗热震稳定性好、疲劳韧性高、室温抗弯强度高、耐磨、抗氧化、耐腐蚀性好等).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氮化硅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反应烧结法(RS)、热压烧结法(HPS)、常压烧结法(PLS)和气压烧结法(GPS)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化硅陶瓷产品韧性低、成本较高.今后应改善制粉、成型和烧结工艺及氮化硅与碳化硅的复合化,研制出更加优良的氮化硅陶瓷.鉴于氮化硅的广泛应用性和良好的物理性能,本文从氮化硅的结构及性能、制备方法及发展前景对其进行介绍.关键词:氮化硅;烧结法;前景展望
1.氮化硅陶瓷工艺的发展概述
氮化硅是在人工条件下合成的化合物.虽早在140多年前就直接合成了氮化硅,但当时仅仅作为一种稳定的“难熔”的氮化物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二次大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耐高温、高硬度、高强度、抗腐蚀的材料.经过长期的努力,直至1955年氮化硅才被重视,七十年代中期才真正制得了高质量、低成本,有广泛重要用途的氮化硅陶瓷制品.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氮化硅技术.主要是研究减重效率最高的结构氮化硅材料多孔氮化硅材料,关于氮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刚刚起步,多孔氮化硅复合材料材料组成体系的理论设计与试验设计相关研究很少,尚处于摸索阶段,受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较少的影响,这方面我国的研究一直处于相对落后地位,许多研究单位以及学者多把研究重点放在军工领域,而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基本尚处空白.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多孔氮化硅陶瓷介电常数预测及其性能影响规律认识不够完全,其理论工作与试验工作的研究都很少.2.氮化硅的结构及性能 2.1. 氮化硅的结构
氮化硅,固体的Si3N4是原子晶体,是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每个Si和周围4个N共用电子对,每个N和周围3个Si共用电子对,大体上是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结构类似,不过是六面体又称六方晶体.氮化硅分子式为Si3N4属于共价键结合的化合物.氮化硅陶瓷属于多晶材料,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一般分为α、β两种晶向,均由SiN4四面体构成,其中β-Si3N4对称性较高,摩尔体积较小,在温度上是热力学稳定相,而α-Si3N4在动力学上较容易生成.高温时(1400~1800℃)α会发生相变,成为β型,这种相变是不可逆的,故相有利于烧结.不同晶相的氮化硅外观是不同的,α-Si3N4呈白色或灰白色疏松羊毛状或针状,β-Si3N4则颜色较深,呈致密的颗粒多面体或短棱柱状,氮化硅晶体是透明或
[2]
[1]半透明的,氮化硅陶瓷的外观是灰白色、蓝色到灰黑色,因密度、相比例的不同而异,也有因添加剂呈其他色泽氮化硅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2.2. 氮化硅的性能
Si3N4是硅的氮化物中化学性质最为稳定的(仅能被稀的HF和热的H2SO4分解),也是所有硅的氮化物中热力学最稳定的.所以一般提及“氮化硅”时,其所指的就是Si3N4.它也是硅的氮化物中最重要的化合物商品.氮化硅的强度很高,尤其是热压氮化硅,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它极耐高温,强度一直可以维持到1200℃的高温而不下降,受热后不会熔成融体,一直到1900℃才会分解,并有惊人的耐化学腐蚀性能,能耐几乎所有的无机酸和30%以下的烧碱溶液,也能耐很多有机酸的腐蚀;同时又是一种高性能电绝缘材料.氮化硅与水几乎不发生作用;在浓强酸溶液中缓慢水解生成铵盐和二氧化硅;易溶于氢氟酸,与稀酸不起作用.浓强碱溶液能缓慢腐蚀氮化硅,熔融的强碱能很快使氮化硅转变为硅酸盐和氨.氮化硅在 600℃以上能使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铅、氧化锌和二氧化锡等还原,并放出氧化氮和二氧化氮.3.氮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温高强度结构陶瓷.其具有高性能(如强度高、抗热震稳定性好、疲劳韧性高、室温抗弯强度高、耐磨、抗氧化、耐腐蚀性好等).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氮化硅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反应烧结法(RS)[3]、热压烧结法(HPS)[4]、常压烧结法(PLS)[5]和气压烧结法(GPS)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化硅陶瓷产品韧性低、成本较高.今后应改善制粉、成型和烧结工艺及氮化硅与碳化硅的复合化,研制出更加优良的氮化硅陶瓷.3.1. 反应烧结法(RS)制备氮化硅
采用一般成型法先将硅粉压制成所需形状的生坯放入氮化炉经预氮化(部分氮化)烧结处理,预氮化后的生坯已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进行各种机械加工(如车、刨、铣、钻).最后,在硅熔点的温度以上;将生坯再一次进行完全氮化烧结,得到尺寸变化很小的产品(即生坯烧结后,收缩率很小,线收缩率<11%).该产品一般不需研磨加工即可使用.反应烧结法适于制造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零件,成本也低,但氮化时间很长.3.2. 热压烧结法(HPS)制备氮化硅陶瓷
将Si3N4粉末和少量添加剂(如MgO、Al2O3、MgF2、Fe2O3 等),在1916 MPa以上的压强和1600 ℃以上的温度进行热压成型烧结.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公司采用的热压烧结Si3N4 陶瓷,其强度高达981MPa以上.烧结时添加物和物相组成对产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严格控制晶界相的组成,以及在Si3N4 陶瓷烧结后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所以可以获得即使温度高达1300 ℃时强度(可达490MPa以上)也不会明显下降的Si3N4系陶瓷材料,而且抗蠕变性可提高三个数量级.若对Si3N4陶瓷材料进行1400—1500 ℃高温预氧化处理,则在陶瓷材料表面上形成Si2N2O相,它能显著提高Si3N4 陶瓷的耐氧化性和高温强度.热压烧结法生产的Si3N4陶瓷的机械性能比反应烧结的Si3N4要优异,强度高、密度大.但制造成本高、烧结设备复杂,由于烧结体收缩大,使产品的尺寸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制造复杂零件,只能制造形状简单的零件制品,工件的机械加工也较困难.3.3. 常压烧结法(PLS)制备氮化硅陶瓷
在提高烧结氮气氛压力方面,利用Si3N4 分解温度升高(通常在N2 = 1atm气压下,从1800℃开始分解)的性质,在1700—1800℃温度范围内进行常压烧结后,再在1800—2000℃温度范围内进行气压烧结.该法目的在于采用气压能促进Si3N4 陶瓷组织致密化,从而提高陶瓷的强度.所得产品的性能比热压烧结略低.这种方法的缺点与热压烧结相似.3.4. 气压烧结法(GPS)制备氮化硅陶瓷
气压烧结是把Si3N4压坯在5~12MPa的氮气中于1800~2100℃下进行烧结.由于氮气压力高,从而提高了Si3N4的分解温度,有利于薛永能形成高耐火度晶相的助烧剂提高氮化硅陶瓷的高温性能.近年来,人们对气压烧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采用气压烧结的氮化硅陶瓷具有高韧性、高强度和较好的耐磨性.3.5. 其他烧结方法
重烧结是将反应烧结的Si3N4烧结坯在助烧剂存在的情况下,置于氮化硅粉末中,在高温下重烧结,可得到致密的Si3N4制品,重烧结过程中的收缩仅有6%~10%,可制备形状复杂、性能优良的部件.热等静压烧结是将氮化硅及助烧剂的混合物粉末封装到金属或玻璃包套中,抽真空后通过高压气体在高温下烧结,制得的氮化硅陶瓷可达理论密度,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此外,近年来还发展了如超高压烧结、化学气相沉积、爆炸成形等烧结和致密化工艺均获得不错的效果.4.氮化硅陶瓷的应用
Si3N4陶瓷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抗氧化.而且它还能抵抗冷热冲击,在空气中加热到1000℃以上,急剧冷却再急剧加热,也不会碎裂.正是由于Si3N4陶瓷具有如此优异的特性,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制造轴承、气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如果用耐高温而且不易传热的氮化硅陶瓷来制造发动机部件的受热面,不仅可以提高柴油机质量,节省燃料,而且能够提高热效率.我国及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研制出了这种柴油机.利用Si3N4重量轻和刚度大的特点,可用来制造滚珠轴承、它比金属轴承具有更高的精度,产生热量少,而且能在较高的温度和腐蚀性介质中操作.用Si3N4陶瓷制造的蒸汽喷嘴具有耐磨、耐热等特性,用于650℃锅炉几个月后无明显损,而其它耐热耐蚀合金钢喷嘴在同样条件下只能使用1-2个月.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机电部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共同研制的Si3N4电热塞,解决了柴油发动机冷态起动困难的问题,适用于直喷式或非直喷式柴油机.这种电热塞是当今最先进、最理想的柴油发动机点火装置.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和三菱重工业公司研制成功了一种新的粗制泵,泵壳内装有由11个Si3N4 陶瓷转盘组成的转子.由于该泵采用热膨胀系数很小的Si3N4 [6]陶瓷转子和精密的空气轴承,从而无需润滑和冷却介质就能正常运转.如果将这种泵与超真空泵如涡轮—分子泵结合起来,就能组成适合于核聚变反应堆或半导体处理设备使用的真空系统.以上只是Si3N4陶瓷作为结构材料的几个应用实例,相信随着Si3N4粉末生产、成型、烧结及加工技术的改进,其性能和可靠性将不断提高,氮化硅陶瓷将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Si3N4原料纯度的提高Si3N4粉末的成型技术和烧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Si3N4正在作为工程结构陶瓷,在工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Si3N4陶瓷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和丰富的资源,是一种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世界各国都在竞相研究和开发.陶瓷材料具有一般金属材料难以比拟的耐磨、耐蚀、耐高温、抗氧化性、抗热冲击及比重等特点.可以承受金属或高分子材料难以胜任的严酷工作环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继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之后支撑 21世纪支柱产业的关键基础材料,并成为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它的研究与发展,作为高温结构陶瓷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的Si3N4陶瓷,较其它高温结构陶瓷如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具有更为优异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因而被认为是高温结构陶瓷中最有应用潜力的材料.有关应用的主要内容有:
(1)在冶金工业上制成坩埚、马弗炉炉膛、燃烧嘴、发热体夹具、铸模、铝液导管、热电偶测温保护套管、铝电解槽衬里等热工设备上的部件.(2)在机械工业上制成高速车刀、轴承、金属部件热处理的支承件、转子发动机刮片、燃气轮机的导向叶片和涡轮叶片等.(3)在化学工业上制成球阀、泵体、密封环、过滤器、热交换器部件、固定化触媒载体、燃烧舟、蒸发皿等.(4)在半导体、航空、原子能等工业上用于制造开关电路基片、薄膜电容器、承受高温或温度剧变的电绝缘体、雷达天线罩、导弹尾喷管、原子反应堆中的支承件和隔离件、核裂变物质的载体等.(5)在医学工程上可以制成人工关节.(6)正在研制的氮化硅质的全陶瓷发动机代替同类型金属发动机.所有这些应用都有很好的或者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是重大变革.如用于制作刀具,耐用度比合金车刀高4~5倍,可以实现高速切削和断续切削,切削效率可提高2.2~10倍,对金属材料的车削光洁度可达到七级.如用于化工厂的耐蚀泵、轴承、设备,可以保证长期正常运转,增加生产,建立“无泄漏工厂”.如用于制造发动机成为现实,则将是热机的根本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时的发动机的机械效率将达到45~50%,可望实现发动机的轻量、小型、高功率、节能、省料、高速度以及长寿命、少污染等目标.5.碳化硅陶瓷材料的发展展望
[7]Si3N4 陶瓷材料作为一种优异的高温工程材料最能发挥优势的是其在高温领域中的应用.但是目前人们对它的高温强度、抗热震性、高温蠕变及高温抗氧化性研究仍很少距离高温下应用的要求还很远.特别是在1400℃下的强度和断裂韧性还不能令人满意;高温和高应力环境中能否可靠地工作几千个小时,其高温下的动、静态疲劳性能如何等,还需做大量的研究作氮化硅材料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含有较多的孔隙,致使产品密度不高、强度较低.如何进一步提高氮化硅的密度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是人们普遍研究的课题之一.为了扩大Si3N4 陶瓷的应用领域,首先必须使现有Si3N4陶瓷制品的质量更加稳定,要尽量避免和消除在成型后的各种变化因素.其次,需要研制一种与成型相适应的快速且柔软的技术.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经常发生变化.左右Si3N4最终成形制品的物理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Si3N4 原料粉末.目前必须对现有的制品进行改良,而且还应该采取有关措施对一部分制品进行专门化处理.另外,对投入生产的新制品,必须进一步积极进行高功能化的研制.从这一观点来看,关于研究者与Si3N4粉末的成型制造厂间的质量设计,应该进一步开展合作.与上述两点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由于Si3N4成本的降低,可以促进应用范围扩大.近年来,市场上对Si3N4陶瓷的需求很强烈.但同时认为Si3N4作为工业材料,为了取得牢固地位,还要经受实际考验.Si3N4 陶瓷要想与硬质合金、耐热合金或SiC、Al2O3等陶瓷进行竞争或者Si3N4陶瓷作为本世纪的工业材料并在工业中占有一定位置,Si3N4粉末的价格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对降低从原料粉末到最终成型零件之间的总成本应作为今后研究的焦点.Si3N4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1)充分发挥和利用Si3N4本身所具有的优异特性;
(2)在Si3N4 粉末烧结时,开发一些新的助熔剂,研究和控制现有助熔剂的最佳成分;(3)改善制粉、成型和烧结工艺;
(4)研制Si3N4与SiC等材料的复合化,以便制取更多的高性能复合材料.Si3N4陶瓷等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为新型高温结构材料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汽车工业本身就是一项集各种科技之大成的多学科性工业,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在陶瓷发展史上做出过辉煌的业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有朝一日,中国也必然挤身于世界汽车工业大国之列,为陶瓷事业的发展再创辉煌.参考文献:
[1]籍丽娟,白培康,任卫,等.反应烧结注浆氮化硅陶瓷材料的性能研究.热加工工艺,2010.5 [2]廖荣,程之强,胡利明,等.低介电高强度多孔氮化硅陶瓷的研制.现代陶磁技术,2007(1):3-23 [3]刘海林.反应烧结碳化硅凝胶注模成型工艺及烧结体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2004 [4]王晓燕,罗发,刘代军,朱冬梅等.热压烧结氮化硅陶瓷的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 [5]王春华,王改民.常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及导电性能[J].中国陶瓷 [6]田开文;先进陶瓷材料在军用柴油机上的应用 [J];车用发动机;199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