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6-27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15篇)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读了《鸟的天堂》一课,你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我第一次知道有这么大的榕树。” “我真想去看一看鸟的天堂。”……

师:就让我们走进“鸟的天堂”,再次去体会大榕树的美,去享受那鸟儿的欢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语句划下来。

学生开始自由读书,有的速读全文,有的感情朗读,有的喜欢读一部分,并且一边读一边认真勾画。

(设计意图:读书目的明确,能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同时,用喜欢的方式读书,做到了尊重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交流感受深的句子,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一)、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学生能结合句子说:榕树大,绿,茂盛……教师重点引导第八自然段的理解。(出示这一段的课件)

1、师:自由读这一段,你会有新的感受。

2、学生谈新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好句子、好词、写法、情感等方面谈。)学生甲:我认为这段中“簇”和“堆”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树叶茂盛的样子。

学生乙:我也认为这句好,作者描写得很细致,从中我也体会到作者对榕树的喜爱。……学生畅谈见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静态描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精读段落时,教师适时引导,能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会学习做好基础。)

3、想看看这棵美丽的南国的树吗?出示课件,感受榕树的大和勃勃生机。

4、指导朗读。

①学生先读给同桌听,同桌给予指导,然后试着读给全班听。②教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范读。③学生再读。可选择伴着音乐读。(设计意图:读给同桌听,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活动,能使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伴着音乐读,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乐于参与。)

(二)、学生接着谈感受,体会鸟的快乐。学生结合句子谈鸟多,鸟快乐,幸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段文字“起初周围是静寂的……有的在扑翅膀。”(出示课件)

1、自由读这一段,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学生会从好词、好句、写法方面谈感受。师引导学生理解动态描写的好处。

3、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出示精简后的这段文字,“树上变得热闹了,有鸟声,有鸟影。各种颜色的鸟,有的叫,有的飞,有的扑翅膀。”讨论:精简后的文字与原段话哪个好?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甲:原段文字好。精练后的文字去掉两个“到处”,就不能体现鸟多。原文中有“到处”,就细致地写出鸟非常多。学生乙:(补充)也写出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比较,学生会从中感悟细致描写的好处,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讨论交流,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中谈见解,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三、创设情境,感受众鸟纷飞,欢腾活跃的场面。

1、出示“众鸟纷飞”的课件,伴着《百鸟朝凤》的乐曲,教师有感情地描述。

师:此时,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鸟儿在大榕树上生活得多么幸福啊!” “那里的人们与鸟相处得多么友好啊!” “我真想亲自去看一看那鸟的天堂!” 学生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百鸟朝凤》乐曲中那鸟儿欢快的叫声,为学生创设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得到美的愉悦,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情感教育。)

2、配乐朗读。谁想跟着音乐来朗诵。

3、课文学好了,你有什么感受吗?你想对大榕树,对鸟的天堂,对鸟说些什么吗?有感而发,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插图的下面。

四、质疑(第一课时中留下的问题)学生问:“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双引号,第二个不加双引号?

学生会回答: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这是引用朋友说的话,第二个不加引号,意思是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生活的美好地方。

五、小结

1、文章中心。

2、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

许多名家游览之后即兴而作,写了很多关于“鸟的天堂”的文章。鸟的天堂确实散发着一种迷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如果大家还想继续欣赏这南国的美丽风光,请读一读巴金的《旅途随笔》。

板书设计:

榕树 : 大

茂盛

鸟的天堂

热爱赞美

: 多

热闹

教学反思:

我设计《鸟的天堂》一课的教案,按照“以人为本”的大语文观,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及课外资源,充分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贯穿整个阅读教学。首先从“通读课文,初谈感受”入手,我做到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导入“精读段落,谈新体会”这一环节,其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尊重了学生,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谈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其次,我还注重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形式多样的课文朗读,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理解能力,尤其配乐朗读,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兴趣,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情感教育。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爬山》。 (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拿起笔, 跟老师听写词语, 看谁能笔下生辉, 既写得正确, 又写得漂亮。 (又弯又窄、山路崎岖、沉静;慢条斯理、洞穿人心、智慧;似懂非懂、自以为是、逞强)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是描写青山的, 第二组是描写父亲的, 第三组是描写我的。) (相机板书:青山父亲我) 谁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说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青山那里, 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 我学到了智慧。)

二、围绕主线, 引导质疑

1.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情预设: (1) “沉静”和“智慧”是什么意思? (2) 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 (3) 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我”和父亲有几次对话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认真读读“我”和父亲三次对话的内容, 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品词析句, 解疑明理

过渡:为什么说“我”从青山那里学到了沉静?“我”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怎样的智慧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父亲的三次对话。

(一) 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 谁来读一下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指名读)

2. 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去掉“格外”行不行?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来说说你的理解。

3. 你还有疑问吗? (学情预设:“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征服自己?)

4. 面对父亲的教导, 儿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似懂非懂) “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

5. 我们刚才采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呢? (出示:联系上下文) 我们理解句子还有哪些方法呢?

6. 小结:“我”和父亲满怀信心,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爬山, 终于登上了山顶, 最终征服了自己。 (板书:征服自己)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二) 我和父亲第二次对话。

过渡:父亲身上还有什么智慧?“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呢?让我们走进“我”和父亲的第二次对话。 (课件出示5、6、7自然段)

1. 同学们想象一下, “我”和父亲登上山顶后心情怎样?可以用你搜集到的诗句或名言来说说。

2. 父亲说这些话时是怎样的语气?什么是“慢条斯理”?

3. 同学们想想, 这一次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父亲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我明白了爸爸告诉我做事要尽心尽力。)

4. 那作者认为自己尽力了吗?从哪里看出来?“自以为是”什么意思?

5.小结:做任何事, 都要尽心尽力。 (板书:尽心尽力) 这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智慧。

(三) “我”和父亲第三次对话。

1.“我”又是如何感悟青山的沉静, 父亲的智慧呢?“我”和父亲的第三次对话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出示8、9自然段)

2.“逞强”什么意思?“逞强”也是一个十岁孩子做事的态度, 这时最需要静下心来, 踏踏实实, 用心体会。所以父亲要“我”和他一同躺在树林的草地上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3. 你想不想跟文中的孩子一起去听听山林的声音? (播放音乐)

4. 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

5. 多美的景象啊!谁来读这段话?

四、朗读感悟, 总结全文

1.在爬山回来途中, 作者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通过品读课文2-4自然段,认识鸟岛多彩的世界,体会群鸟快乐的生活,培养学生自觉爱鸟、护鸟的意识。

3学会生字“朋”“类”“筑”。

4了解因果关系句式不同的构句方式,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鸟岛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鸟多,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来试试。(生再读)

2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些词语朋友还记得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陆续闻名中外筑巢安家

热闹各种各样密密麻麻

(1)自由读。

(2)咱们祖国的语言可美了,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一首诗,想着画面再来读,老师相信,你们的感觉一定不一样。不信,你们试试。(生自由想象画面练读)谁再来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知道了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一(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4)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踏上鸟岛,好好欣赏那儿奇特的风光。

二、品读2-4自然段

(一)感悟春天鸟岛的奇特

1春天来了,鸟岛是什么样的呢?打开课本,自己好好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小朋友们,在春天的鸟岛,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先引领学生抓住“一群一群”“陆续”体会许多鸟儿先后赶到鸟岛这一奇特的景象,再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欣赏、感受。)

3一群一群的鸟陆陆续续地飞来,这景象多美呀!自己读读,感受感受。(生自由读后,指名读、评读,齐读)

4引读:是啊,它们都在这里——(生: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知道鸟儿为什么选择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引领学生讨论鸟岛的气候、环境适合鸟类居住、生活问题)

6过渡:春天的鸟岛迎来了一群一群的鸟儿筑巢安家,那么六月的鸟岛又是什么样儿的?自由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好,放声读吧。

(二)品味六月鸟岛的热闹

1学生自由读文,感悟

2引导交流:六月的鸟岛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鸟多窝多蛋多)

3小朋友们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把鸟多、窝多、蛋多表现出来呢?好,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3段文字)

4谁来试试?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分句指导。

(1)指导品读第1句(课件出示第l向)

①教师引导学生抓“最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体会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大小不一。其间,多媒体相机出示各种各样鸟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热闹”“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

②这鸟岛不愧是鸟的世界,能把这美妙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

(2)指导品读第2句(课件出示第2句)

①指名读,要求其他小朋友注意听。

②评价:你感觉鸟窝多吗?哪里让你感觉鸟窝多?(密密麻麻)

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密密麻麻这个词让你想到什么了?(许多人聚在一起开会;热闹的大街上人头攒动;夜晚天空中繁星闪烁;许多蚂蚁聚在一起抬食物)

是啊,这里的鸟窝多得就像热闹的大街上攒动的人头,夜晚空中的繁星。聚在一起的蚂蚁。来,把你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指导朗读

(3)课文第3句告诉我们鸟蛋也很多,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好,自己读读。

①指名读

②是啊,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全是鸟窝,窝里是蛋,窝外也是蛋,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又多又美,好,让我们一起读这句,好好体会体会。

③齐读

5指导背诵

(1)读了这一段,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六月的鸟岛鸟多,窝多,蛋多,多么奇特的景象啊,要不要亲眼去看看?(课件按鸟多、窝多、蛋多的顺序出示相关的音像图片)

(2)看得出来,小朋友们都被眼前这奇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想把这些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吗?其实啊,看着画面想课文内容就是一种很好的背诵方法。另外,还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顺序:鸟多、窝多、蛋多这三个要点去背诵,自己试试看。(学生各自练习背诵)

(3)抽查背诵情况。

(三)体会人鸟相处的和谐

1过渡:如此独特的景观,使青海湖鸟岛成了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出示第4段文字)。

2引读:这些游客们伸手——(生:就能拾到鸟蛋),随处——(生:都能捉到幼鸟)。捉到幼鸟,拾到鸟蛋是那么——(生:容易)。可是,却没有人——(生:去碰一下),因为——(生: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3通过引说强化因果关系句式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师:因为——生: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师:所以——生:没有人去碰一下)

4读了这段,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引导学生对游客说,对岛上的鸟说,对青海湖的人们说,对自己说,还可以对地球上所有的人说。)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青海湖海西皮小岛有了更深的了解:春天,群鸟归来景象奇特;夏天,岛上的鸟、窝、蛋多得密密麻麻;走进鸟岛,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人与鸟相处得是那么和谐。这儿真不愧是闻名中外的鸟岛。是名副其实的鸟的世界,鸟的天堂。

三、课堂练习

(一)因果关系旬式训练

1出示课后练习第4题的两个句子:

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品读知道两个句子不同之处是一个前因后果,一个前果后因)

(2)小结:原来啊,因果关系的句子,表示原因的部分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表达的意思都一样,

2巩固练习。

(1)出示第二节第1句“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2)引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把句子换个说法。

(二)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个生字,还有三个,咱们来读读(课件出示生字“朋”“类”“筑”,学生认读)

2仔细看看这三个生字,看谁能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学生各自观察、识记)

3你想教大家学哪个字,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交流识记字形情况)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鸟的天堂》一文更是如此,语言上准确生动,朴素优美,简洁洒脱,富有节奏感。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此篇文章语言生动准确,朴素优美,在教学时,老师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品中读,品中悟,品中感受。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第8自然段。

2、通过朗读,品味词句,能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能充分感受文中描绘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天堂”美

1、课件播放画面:

师语言描述。

2、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质疑: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研读体悟,感受“天堂”美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 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茂盛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

句子1:

关于榕树“大”: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学生自由读,注意突出数量词,抓住描红的词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想像,读出榕树之大。

句子2:

关于榕树的茂盛和美丽: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学生自由读句子,注意读好“簇”、“一堆”、“翠绿的颜色”……“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等词句,同时课件播放录像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齐读、试背、指名背、齐背。

⑵ 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

⑴ 课件播放群鸟活动情景。

⑵ 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指名读:

重点指导: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① 指导朗读:

读出鸟的数量之多,不可胜数,鸟儿活动之美。

② 谁来说说,小鸟们都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

⑶ 感悟齐读。

⑷ 师生共同感悟:

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以读为本”,激发学生赏阅美文的热情,让学生自由读,读出个人的体会,尊重个性差异。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体划一的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感悟榕树的大、美和鸟多、欢的特点,以及作者用词之精当。从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张扬个性。)

三、选择角色,感悟和谐美

1、选择其中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夸一夸一下自己,尽量用上书上的句子。

2、学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鸟和树,展示交流。

4、小结、读作者赞叹的句子。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鸟

枝叶繁茂 千姿百态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皂市镇李场小学

郭翠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和榕树上鸟的欢快、活泼。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体会。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亩地。)

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

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 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

2、看图片

3、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三、感受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过渡:这棵美丽、神奇的大榕树让我们惊叹不已,假若那上面有小鸟,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的12、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花的,黑的 ”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想象一下,还有的鸟在干什么?

③看视频,做动作读,表现那种热闹的场景。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

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兴奋的叫说明画眉鸟很快乐。⑤出示画眉鸟视频,指导读

四、感悟写作方法(动静结合)

看微课视频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而千姿百态的鸟儿给大榕树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大榕树确实成了鸟的天堂,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啊!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同学们,我们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我们这个世界变成天堂。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枝干多

榕树

茂盛

树叶多而密

到处

到处

快乐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重点:

课文的 5-8自然段和 12-13 自然段,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难点:

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那么大榕树和鸟儿又给巴金爷爷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这节课咱们来学习。

2、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这株榕树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怎样体会到 的?(1—9自然段)

2、“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10—14自然段)

3、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看录像

1、大

1)“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

2)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许多”“茂盛”体会榕树的大,枝叶繁茂。

3)“当我说许多棵榕树的时候,我的错误马上就被朋友们纠正了。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个朋友说那里的榕树是两棵。”

“一棵”“两棵”体会榕树的大。

4)“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不少的”“第一次”体会榕树的稀少罕见。

5)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体会到这是一株很大的榕树。

在生活中,你曾经见过什么也不可计数?

师:为什么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6)“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师:介绍:这棵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从树枝上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在气根上又长出新的枝干来,就这样根上长枝,枝上有根,它已长成了榕树林,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3、“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我体会到它占地面积很大。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 它占地20多亩,相当于我们一个半校园!

茂盛

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我很喜欢这个句子,因为它写出了榕树很茂盛、很绿。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为什么说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多么奇妙的感受啊,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小结:我们随着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来描写。这样的描写叫什么?(静态描写)我们通过这部分课文的学习已经欣赏到了一幅美丽的静态图。作者感到遗憾的

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这里是鸟的天堂吗?你们想不想去鸟的天堂欣赏这壮观的场面?

1、看录像,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 “到处”“有的„„有的„„有的„„”“应接不暇”“兴奋”等词读出鸟的多和欢快,读出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闹景象。(先整体描写再个别描写)

这一段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声音和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这是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运用这种写法。

3、过渡: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读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昨天不是没有鸟而是我的眼睛没有看到,因为去的时间是黄昏,鸟都栖息了,再加上大榕树的枝叶繁茂,所以没有看到。而第二次是早晨去的,鸟都欢快地飞出来。作者见到的确实是鸟的天堂。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拓展·延伸

课文中为我们描写了众鸟纷飞、百鸟齐鸣的热闹景象,请你回忆一下生活中遇到过的热闹场面,选择一个写下来。反馈·总结

1、谈谈收获。

《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点带面,以读促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

3.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成功需要努力更需要智慧,懂得“金子”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课文,理解彼得淘金失败,种花却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理解“真金”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让我们一起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把带有“金子”这个词语的句子都找出来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每人读一句。

2.在上一节课中,通过这五句话,我们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还将借助这五句话来认识彼得这个人,来了解彼得和金子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文的标题是《金子》,故事情节也是紧紧围绕彼得找金子来展开的,无疑,“金子”是文章的关键点。通过课文中五句带有“金子”一词的句子来展开教学,以点带面,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体现出了教者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二、精读感悟

1.埋头苦干,淘金失败。

(1)我们先来看前三句,都是写没找到金子,却分成了两段来写,这是因为第一段写的是谁?(生:淘金者们。) 而第二段写的是谁?(生:彼得。)根据内容的不同来构段,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这样做。下面老师想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淘金者和彼得,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生:目标或梦想一样,都想找到金子;结果也一样,都没找到金子。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梦想。)

【设计意图:先找出彼得与其他淘金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为接下来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作铺垫。】

(2) 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但都没有找到金子。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彼得与其他淘金者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

师生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并指导句子的朗读。

是啊,一个“不甘心”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更能坚持的彼得。谁能读好这一句?

是啊,“埋头苦干”看出了他的劳动强度之高,“几个月”看出了他坚持的时间之长,“几乎挖遍了整块土地”看出了他的工作量之大。谁能读好这一句?

虽然彼得淘金失败了,但是我们能看出他是一个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去努力实现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自然段。板书:努力。

【设计意图:与其他淘金者相比,彼得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呢?教者精选比较点,设计了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比较,从而真切感知人物形象。】

(3)小结:彼得如此勤劳,却连一丁点儿金子也没有找到,看来要想实现梦想,光靠勤劳是远远不够的!

引读:六个月后……

【设计意图:这段总结性的话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下一环节“智慧”的出现埋好伏笔;一是承上启下,将教学自然、顺畅地引向下一环节。】

2.发现变化,若有所悟。

(1)彼得最后找到金子了吗?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有关“金子”的句子。(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彼得后来是怎么找到金子、实现梦想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到文中去找答案。

【设计意图:前文讲彼得没有找到金子,而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又说彼得找到了金子,这是不是前后矛盾呢?这一环节的设计设置了悬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师生交流。

1“若有所悟”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让他若有所悟?谁来读一读彼得所发现的土地的变化?土地和小草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物,彼得能注意到它们的变化,这说明什么?是的,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多么重要!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彼得的发现。板书:发现。

2那彼得悟到了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现在你就是彼得,告诉大家,你悟到了什么?

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思考的全过程:

A.虽然这里没找到金子,但是———(这土地很肥沃。)

B.因为这土地很肥沃,所以———(我可以用来种花。)

C.如果我把花种出来了,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扮自己的客厅。)

D. 如果人们都来买我的花,那我就———(能拥有财富。)

E. 如果真是 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同学们,你们跟彼得一样,也非常善于分析和思考,你们把省略号里彼得的想法都说出来了!板书:思考。

【设计意图:初读过后,教者用一连串的追问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思考的严谨,丰富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精准的文本解读,紧扣“若有所悟”这一关键词来带动段落的教学,借助思维发展点来丰富学生的感受。】

3大家刚才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说了多少个“如果”?若是把这些“如果”都放进句子里,这段话还好不好听?是的,他心里这么多的想法,作者只用了两句话、两组关联词语就写出来了,我们写作文时也应该像这样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再读读这段话,感受句子的通顺与连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悟句子的通顺与连贯,将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痕渗透。跟前一次的读的初步感知相比,这一次的读主要是理清句子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4这段话很短,读好却不容易。这些都是彼得的思考,读的时候语速应该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范读) 谁也会像老师边想边说?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次的朗读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出思考时的语气特征,使朗读实现质的提升。】

5不管是善于发现还是善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说,这是一个智慧的彼得 。板书:智慧。

【设计意图:理解彼得成功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 重点,至此,“努力”和“智慧”这两个关键词都已板书到了黑板上,学生对于彼得成功的原因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3.培育花苗,找到真金。

(1) 彼得在经过冷静的分析与思考之后开始培育花苗,五年以后他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容易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五年,1825天,知道这1825天彼得是怎么过的吗?

学生分小组分别进行写话练习,写完后两组各找一人进行展示,两人的展示合起来正好是一段完整的话语。可根据时间展示2~3组:

1大热天,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彼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暴风雨过后,许多花都被打倒在地,彼得_____________;,彼得 ___________……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

2不久,花开了!彼得站在花田边,他看到原本只长着一层小草的土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着这一切,彼得开心地笑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设读写结合点,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 训练。这一训练指向明确,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多角度练习,训练效果佳。】

(2)看着这些花,看着自己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出来的财富,彼得的心中充满了骄傲。谁来读读彼得的话?这句话中的金 子指的就 是———(鲜花)

还从哪儿能看出彼得非常骄傲?(唯一)“唯一”的言下之意是什么?第一自然段当中不是说还是有个别的幸运儿挖到金子了吗?那些人挖到的金子跟彼得的真金有什么不同?

小结:别人得到的金子早晚会用完,彼得的真金却是致富的方法,能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怪不得你会骄傲地说———(引读课文最后一句。)板书:致富的方法。

【设计意图:彼得所说的“真金”到底是什么?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教者再次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彼得的真金与极少数幸运的淘金者找到的金子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便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所在。】

(3) 彼得成功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当时失望离去的淘金者都来向他讨教:彼得先生,你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假如你就是彼得,你会怎么回答呢?

【设计意图:当“努力”和“智慧”两个词语都出现在黑板上时,学生对彼得成功的原因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而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将这一认识进一步强化,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与思维训练。】

三、小结升华

同学们,彼得的梦想从未变过,他在经历了失败后,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找到了创造财富的方法,最终找到了真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像彼得那样,用智慧和努力实现梦想,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的真金。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1. (板书课题)——水,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马朝虎到缺水严重的村子里看一看。齐读第1自然段。

2. 你从一系列的数字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苦)

3. 默读课文的第二、三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呢?(雨天洗澡的痛快,一勺水解暑的快乐。板书——乐)

4. 针对板书,自由质疑。在这样严重缺水的村子,人们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而文章花大量的笔墨写了有水之乐,到底是苦还是乐,为什么这样写呢?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创设矛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 关注过程,解决问题

1. 默读课文2~6自然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对你触动最深的语句找出来,认真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一两句内心感受。(学生自主阅读并批注)

2. 体会缺水之苦

(1) 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2) 那把钥匙象征着权威、幸福……

(3) 风干的感觉、晒干的狗尾巴草。

(4) 在这种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怪不得母亲会说:“你们真是饿坏了!”“饿”的仅仅是弟兄四人吗? 从这些语句中体会缺水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指导感情朗读。

3. 体会有水之乐

(1) 雨天洗澡乐

① (出示:“只有在……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仔细读读这段文字,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所以作者说: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③ 同学们,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多少个期盼的日子,人们凝望天空,祈求天公作美,普降甘霖,可是多少次,让我们失望难过。终于,一声炸雷,雨哗哗而下,我们都——(学生想象) 因为,“只有在下雨……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④ 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痛快洗澡的行列中去吧!(出示第2自然段:先是……然后……)你觉得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你认为,这时大家感受到的幸福是什么?

⑤ 教师小结:久旱逢甘霖,真是酣畅淋漓。我们生活中平平常常的水,却成了村里人幸福的源泉。(读第2自然段,感受下雨天洗澡的痛快)

(2) 感受夏天一勺水之乐

① 一勺水的快乐就从“母亲轻轻一笑,从……打开了水窖”开始。

② (出示第4自然段:一缕……“啊啊”大叫起来。)读文,如果你就是四兄弟中的一员,你从这一句话中,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

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来慢慢分享这一勺水带来的快乐。(课件分行映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润滑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配乐朗诵小诗。你认为这里的幸福是什么?

④ 连读3~5自然段,还感受到了什么?

4. 有苦有乐——明写乐,实则以乐衬苦

(1) 雨天洗澡多么舒服痛快!这可是一等再等,难得倾泻的雨啊。这段文字把雨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幸福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而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前,是什么?在这短暂的快乐之后,又是什么?得水之乐,更衬出了缺水之苦。怪不得文中会说:“水,成了村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是村里人最期盼的日子。”母亲会说:“你们真是饿坏了。”

(2) 一勺水,四个人,人多水少,可幸福不减,怪不得母亲说……一勺水,四个人,人多水少,幸福的短暂,不正告诉我们等待的苦吗?

(3) 缺水给村里带来了苦,文中生动描述了有水之乐,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快乐,就愈能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之苦,愈是写一勺水洗浴之乐,愈能反衬出无水补充时身体缺水时的苦。在乐中包含着缺水的苦涩,更让人体会到水的珍贵。

5. 看似苦,实则乐,这是一种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

(1)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记述,通篇洋溢着快乐的氛围。

(2) 村里人长期生活在这里,已经习惯了缺水的生活,一场雨、一勺水给大家带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3) 点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如此快乐地生活,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在生活中遇到困境就要像村里人一样,乐观积极地面对。)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阅读后产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是开放的,从不统一的答案中最后也形成了一些看法,文章中既体会到了苦,也享受到了乐,更多的是洋溢着的在艰苦环境中快乐生活的乐观精神,这不正是一种人生观的体现吗?

三、 适度拓展,总结提升

1. (出示课件——图片及资料:全国共有669个城市,400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特别是在辽阔的西部,还有近千万的母亲在与严重缺水苦苦搏斗,他们在想水、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唤水。孩子们上不起学,为了水,从小就加入了取水的行列。为了水,有多少人仍在艰难地跋涉。可喜的是,“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在2000年正式启动,解决了数以万计的灾民饮水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2. 读了课文,看了图片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

【设计意图】拓展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与当今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生活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长江下游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严重缺水的地方很多,绝不仅仅是课文中的这一个村子。从课文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提高节水意识。

四、 强化意识,有效练习

1. 你能为节约用水设计精彩的广告语吗?(发小纸条)

广而告之:

2. 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水资源的小报,报头自拟,内容自由选择:可以介绍水资源的现状;也可以谈谈如何节水;形式多样:可以剪报,也可以摘抄,更鼓励原创文章;体裁鼓励多样,除说明性文字外还可以有诗歌、散文、读后感等。一周后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迁移运用,练习表达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设计公益广告强化节水意识,练习表达。小组合作制作小报,引导学生去搜集、阅讀更多的水资源资料,围绕节水主题,课内延伸课外,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实践中合作探究,迁移运用,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一样的景象。

2、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3、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够理解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巴金爷爷去欣赏一下鸟的天堂,走进新课。(鸟的天堂简介)

3、作者简介——巴金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3、出示多音字句子,看谁能够把句子读准。

4、出示词语,理解词义。学生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5、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自己观察,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6、指导书写生字“规、耀”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

2、理清课文结构:(1)划分段落①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②再思考:其余段落写什么?(2)总结段意

3、小结方法:

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合并,这样可以很轻松的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4、用“——”画出课文是怎样描写“我们”出游的时间以及心情的?(1)、画出句子。(2)、抓关键词谈体会。(3)、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拓展阅读

1.21页《课文解说》、《课文简说》 2.22页《神奇的鸟岛》 3.23页《在小鸟天堂如何观鸟》

4.24页《小鸟天堂》读完的同学可以继续往下读!

五、写一写

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2)品析文章的心理描写。

一、导入 :

(1)朗读《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认识水的片断。

(2)从正常人的角度体会残疾人的感受而谈。

二、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1)海伦·凯勒虽是残疾人却感受细腻,我们虽为健康者,却不如其感受之细,哪些内容是她体会到了,而你却未体会到的呢?

(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三、浅析课文:

(1)深入体会作者的叙写,跟随其进入五彩绚丽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内涵)

(2)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

四、作业 :

(1)找出一句话,其内容触动了你,说说何以触动了人你?

(2)课外阅读:读《语文读本》的其他片断或借阅《我的生活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自学展开联想、想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阅读思路规范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有序。(表达训练)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找出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

二、交流:

(1)教师示范:

第85页第一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的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安全和情感。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依学生情况而随时调整)

(3)小结:

结合学生交流内容,总结板书,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的种种精神。

三、联想、想象训练:

(1)要求:

,这是海伦·凯勒最渴望的,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来诉说,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请你来谈谈你的假如

(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的愿望。

(3)小结:

结合学生内容小结。引导学生无论何种愿望都要向海伦一样,保持一颗不失信心与努力的沸腾的心。

四、作业 :

《春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喜洋洋》的音乐,向学生展示一副副内容多样的春联)随着热闹的乐曲,我们感觉农历新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春联,去领略它的无穷魅力吧!

二、 精读感悟

1 打开书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找找这一段写了哪几副春联。

2. 交流找到的春联。(映示四副春联)

3. 今年春节,老师准备在大门上贴一副春联,想在这四副中选一副,可到底该选哪一副好呢?你们能不能给我推荐一副呢?你们可要有充分的理由说服我啊!

同桌两人讨论准备,随机推荐春联: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1) 你为什么要推荐这副春联呢? (描绘美丽的春光)

(2) 读这副春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

(3) 听了你的描绘,老师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春光,你能把这副春联读好吗?边读边想象春天那美好的景象。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4) 说说你推荐的理由。(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5) 用这副春联来形容我们园区这几年的变化再合适不过了!你能联系实际来谈谈我们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6) 看,(映示图片)这就是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园区。生活在这里,你有什么感觉?读出自豪、高兴的语气。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7) 你推荐这副春联的理由呢? (歌颂人民幸福生活)

(8) 你们一定能把这副春联读好,谁来试试?指导读。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9) 你说说推荐的原因。(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10) 你想祝愿老师什么?

(11) 收到你们的祝福,老师真是开心极了,可我更希望你能通过朗读来传递美好的祝福,谁愿意?练习朗读。

(12) 听了大家的推荐,我发现春联的内容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相机板书)每一幅春联都那么有意思,让我爱不释手,干脆我全要了,每个门上贴一副。

4. 你们刚才浏览着、诵读着这一副副春联,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浏览诵读)

(1) “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出喜悦之情)

(2) “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指名读、齐读)

5. 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讲中感受到你们真的喜欢春联了,让我们再次来读读这四副春联,结合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春联除了内容丰富以外,你们还有什么新发现? (映示四副春联,交流)

春联讲究对仗。

(1)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请学生说说它对仗的特点。(板书:讲究对仗)

(2) 你能细心揣摩一下四副春联是怎样对仗的吗?你想说哪一副就说哪一副?(板书:揣摩)

(3) 小结:春联有五个字的,也有七个字的,还有其他字数的。但不管有几个字,它上、下联总是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的。我们只要细心揣摩体会,就能从中学到运用文字的技巧。

(4)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5) 这儿有一些春联写好后,被风给吹乱了!你能根据春联的内容和要求对仗的特点,帮我对一对吗?

(媒体映示)载歌载舞庆新春 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 祖国无处不春风

山美人美风光美 绿水跃白鲢

神州有天皆丽日 同心同德干四化

春联声律美

(6) 你们读得可真不错,抑扬顿挫,给人以和谐动听的美感,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声律美”。(板书:声律美)请你再读读书上这五副春联,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来。(学生练读)谁来跟我对对子?(师生对对子;男生读上联,女生读下联)

(7) 如果我们下功夫背诵这些春联,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同学们试试看。(生练习背诵春联)

(8) 老师这儿还有副春联,上联是(映示)“风拂千条柳”,下联是“雨( )万朵花”,

因为破损,第二个字看不清了。请你根据春联讲究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帮老师把这个字补上,并说说你的理由,行吗?(同桌两人商量,教师引导学生点评,)指导朗读。三、 拓展延伸

1.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一些春联,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要先把春联读好,读出它的声律美来。(学生交流)

你想把这副春联送给谁呢?想对他说些什么?

2.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實同学们去搜集春联,读读春联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

(1) 你知道“卷”指什么吗? (大自然、社会、书……)

(2) 那在课文中“卷”又指什么呢?(春联)

3. 最后,老师有一副春联想送给大家(教师贴春联):“读春联生活处处皆学问,求新知祖国岁岁添良才。”(齐读)

四、 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课余时间看看各家贴在门上的春联,增长知识。

3. 制作一张春联贺卡,把你最喜欢的一副春联写在上面,送给你的亲朋或好友。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1.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感受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2.通过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实践,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3.树立“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研读“论水”以及“论志”两个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上节课,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 跟随着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同学们能不能概括这一天主要发生了什么事?

二、自读自悟

1.“子曰: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孔子凝望着欢快活泼的泗水, 在想些什么呢?

2.孔子的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看看这一段中的哪一点能够触动你的情思, 引发你的感慨, 就请你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与理解。

4.我看大家都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了许多闪烁着智慧的文字。我们来交流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好吗?

(1) “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 让你想到了谁?

(2) “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 它好像善施教化”, 让你想到了谁?

(3)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 和顺温柔, 它好像有情义。”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水穿山岩, 凿石壁, 从无惧色, 它好像有志向。”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什么?由水的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你想到了关于水的什么成语?

5.小练笔:水若满则溢, 它好像____;水清澈透明, 它好像_____;水____, 它好像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仿写表达训练, 一是对文本末尾处省略的内容进行补白;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组成结构, 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相融,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孔子仅仅是在赞美这泗水河里的水吗?

7.是啊!这段短短的话中, 包含着多少内容!

什么叫“意味深长”?这段话中除了有孔子的“赞叹”, 还有什么?

8.同学们, 喜欢孔子的这段话吗?指导背书方法。

【设计意图:首先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并进行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这样, 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三、师生言志

1.颜回和子路有什么志向?和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同是孔子的弟子, 你喜欢谁呢?

2.子路也问过孔子的志向, 孔子当时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3.孔子的志向和弟子的志向不同在哪里? (孔子胸怀天下)

4.“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老师虽不能像孔子一样, 但也想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如果你是孔子的贤弟子, 你有什么志向?

5.简介“孔子学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 语文教育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见解。】

四、课外延伸

1.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

2. (出示:《论语》) 课后读一读孔子的著作, 更多更深地了解孔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3、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重难点:

揭示文章主题,理解课题“金子”的含义。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悟出课题“金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收集劳动致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2、回忆段落划分,并说说大意。

教师相机用小标题的形式板书:淘金无获;培养鲜花;实现梦想。

二、精读感悟,领会题目的含义

1、指读第一段,彼得去挖金子时他的心情怎样?后来心情怎样?

(彼得跟随淘金者一起去淘金,满怀希望,一心想发财,结果“一无所获”,由“高兴到扫兴”。但彼得不甘心,买地淘金,依然一无所获,满心的希望化成深深的失望。)

2、自读第二段,彼得本要离开,是什么使他留了下来?为什么?

(1)、一场大雪使彼得留了下来。

(2)理解彼得所看到的情景。

(3)抓住“若有所悟”理解彼得的一番心理活动。

(彼得本来上想通过淘金来致富的,可这里没有金子,但肥沃的土地也是一种财富,在上面种了花,不怕吃苦,同样可以致富。正是这样的美好的前景,使彼得看到了希望,而留了下来。)

(4)从“全部精力”和插图中彼得挥洒的汗水,可以看到彼得会成功的。

3、齐读第三段,体会彼得的话。

(1)“不无骄傲”就是很骄傲,很自豪。“不无”起强调作用。

(2)“真金”并不是真的金子,而是“财富”或是发财致富的方法。

(3)“唯一”:只有一个,指这是最好的办法,别无他法。也是彼得是众多淘金者中唯一留下的,唯一致富的人。

(4)彼得付出辛勤劳动后种出来的鲜花使他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可见,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

三、小结板书,总结全文

1、可让学生结合板书复述课文。

2、着重理解“真金”的含义。

3、只要勤奋耕耘,任何土地都会奉献给你所渴望的“财富”。

板书设计

22金子

淘金无获、培育鲜花、实现梦想

金子就在地里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章荣婷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重点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草原的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

创设情景、朗读想象、引导点拨。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听了这美妙的歌声,看了这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6课,(板书)请齐读课题:

生:

16、草原

二、感知课文:

1、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是怎样的?草原的人民是怎样的?

2、播放音乐,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写景部分,要求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

师:现在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一段话。想象我所描述的画面。

过度:同学们觉得这段话写的美吗?这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3、(1)自由朗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指名读课文,聆听想象勾勒草原。

(3)默读第一部分,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师: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在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景物的,把你最喜欢的那句话画上“——”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课件出示)

3、学生交流发言,品读感悟:

预设: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课件)草原天空

赏析:

生读:12

相机板书: 天空明朗、空气清新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课件)天底下的草原

赏析:

生读:12

齐读

相机板书:天底下一碧千里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课件)羊群图片(课件)想象练习:

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又像——————————。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出示课件中国画)赏析

(出示课件小丘)赏析

师生读:老师引读,学生跟读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想说些什么?

(5)那我们来读读作者的感受。老师引读同学们接读,注意要读出兴奋、激动地情绪: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在这种境界里,,乐趣。

赏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老舍先生惊叹的是什么?(从未见过这样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舒服的又是什么?(草原生机勃勃。令作者心胸豁达,心旷神怡)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出示课件:大牛回味乐趣)

师:骏马和大牛会不会回味了乐趣?为什么这样写呢?

借大牛和骏马抒发自己对草原的喜爱,这叫借物抒情。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些自己的感受,被大草原美丽的景色陶醉了。这一段写草原风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定也有过非常高兴的事,你们能不能也借周围的事物周围的景色来抒发自己快乐的心情呢?

6、学法指导:我们读书,只有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才能更好地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三、情感升华,配乐朗读:

刚才我们学完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是老舍先生带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现在老师也给你们配上音乐,伴随音乐,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你们对草原的爱!

四、拓展:

1、师:同学们,草原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牛羊成群,小丘柔美,这样的草原美不美?

如果此时你置身于这绿的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最想做什么?

2、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一定也见到过非常美丽的景色,能不能也用几句话说给大家听?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空气清新----高歌一曲

草原天底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惊叹、人热情

教学反思:《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情欢

迎的情景。

我在备课时,给本课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读准字音,理清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朗读课文,发挥想象领略草原的美。本课是第二课时,我安排的是品读赏析草原美景,这一段是课文对草原美景最重点、最详细的描述。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感受大自然的美。第三课时将要学习第二部分写人部分,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蒙汉情深,民族团结。

课堂上我首先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学本课我始终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主研读,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接着让学生交流说感悟;图文结合理解重点句。最后,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这样以读为本,学生从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读出意境美,理解句子含义。我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喜欢的方式读文体味,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随机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草原美景的印象。抓住句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色渲染”等词,并说一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从而体会到这绿色把天地都染绿的草原。而在这种境界里人物的情感,我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思维想象不够丰富。

2、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3、对于孩子们的情感调动还是不够充分。

4、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1.朗读课文的第9 自然段。2.分辨什么是联想, 什么是实在的事物。

3.初步了解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4. 课内外联系, 读与写结合。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在读写结合训练中, 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 让我们再次来聆听这美妙的乐曲吧。

1.听音乐。

2.同学们, 听完了乐曲, 再联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你能完成这道填空题吗? (指名填空)

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 时而____, 时而____, 真是_____!

二、通过朗读, 学习联想的写作手法

1.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乐曲跌宕起伏的旋律吗? (出示第9 自然段)

(1) 先自由练读。

(2) 请学生读第9自然段。

(3) 全班齐读。

2.同学们, 皮鞋匠真的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的大海了吗?那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总结:是的, 这是皮鞋匠听到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 (板书“联想”。)

3.请大家默读第9自然段, 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句子, 横线画出描写实在事物的句子。

(1) 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 边读边画。

(2) 指名读画出的联想部分的句子。

4.比较句子。

(1) 出示句子, 指名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 月光正照在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后, 你觉得这段话的表达效果怎样?

(3) 那加上联想的句子呢?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内容更充实, 情感更丰富。

(4) 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 那么《月光曲》那跌宕起伏的旋律就不会如此地打动我们。通过对比, 我们明白了, 写文章的时候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 再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 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 表达的情感就会更丰富。

三、了解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在《月光曲》一文中, 皮鞋匠由月光曲的旋律联想到相关的事物———月光、大海, 这种联想叫相关联想。其实, 除了相关联想, 还有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学生齐读名称) 那么谁知道什么叫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呢?

1.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 看资料袋, 快速浏览, 了解这三种联想的含义。

2. 通过刚才的浏览, 你知道了什么?

3.生回答。师点评:你们能够把资料袋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真好, 学习就应该这样。

4.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属于什么联想呢?

5.老师这里有选自课文《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落花生》中的三段话, 你们看看, 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联想呢? (出示三个语段。学生思考, 交流。)

6.总结。

四、拓展运用

1.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练习:由“绿”分别进行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 看看你能联想到什么。

(1) 四人小组讨论。

(2) 指名交流。

(3) 师出示答案, 总结。

绿———小草、树木、环境保护 (相似联想) 。

绿———生命、希望、和平、青春 (相关联想) 。

绿———雾霾、环境污染、乱砍乱伐 (相反联想) 。

2.实践运用。

同学们, 我这里还有一篇短文《水之畅想》, 大家可以抓住相关、相似或者相反之处,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展开联想, 为这篇文章润润色。

学生润色, 朗读习作;师生评议;师总结。

五、总结全文

上一篇:局最后一公里专题调研下一篇:成材需要付出代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