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交流

2024-07-09

网络技术交流(精选8篇)

网络技术交流 篇1

东尼技术总监技术交流课程

一、时间:2011年9月8日—9月10日(注:9月8日各区域集合时间为上午十点半,在岗顶地铁站天娱广场出口统一集合出发)

二、交流老师:英国TIGI公司香港分部中国区首席教育长执教

三、技术交流内容:

1、讲解梳发片、分发线、发片角度、手势力度、发片切口、站姿以及流向、落点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学员错误习惯,使其做到标准化

2、诠释方、圆、三角的概念使其充分了解英伦剪法的精髓

3、讲解发型设计概念刘海的搭配,脸形、头形与发形的设计。强化训练英伦十二款经典发型,让你充分运用方、圆、三角来达到容汇贯通

四、地点:白云区人和地铁口B出口统一集合,有专人接待,联系咨询电话:陈先生***。

五、交流学习工具:真发假人头两个、训练支架、剪刀、水壶、围布、剪发梳、吹风机、夹子等剪发工具。(带好三天洗刷用品及换洗衣服)

六、参与人员:

石牌东店:待定

石牌西店:吴祖勇老师

上社横街店:阿强老师

上社艾思店:待定

上社荷光店:易贤伟

棠 德 店:张斌老师

七、学费300元由店铺支付,另18元每天伙食费、住宿费由个人承担。

网络技术交流 篇2

下面是针对“孩子不求上进”的问题而在网络班级上进行的家校交流记录。

朱XX爸爸:我儿子这次期中考试不好,我们找他谈话,他还不服气。

徐老师:呵呵,小家伙挺有个性的, 为什么不服气呢?

朱XX爸爸:他不求上进,不和好孩子比,老说还有谁比他自己好!

徐老师:这种情况可能不止朱XX一个人,我也在想,为什么孩子们会不求上进呢?

朱XX爸爸:他有时也想变好的,老想当三好学生的!

徐老师:说明孩子骨子里还是想变好的。

朱XX爸爸:我们平时鼓励少,批评多,但又生怕说多了伤了其自信心。

徐老师:表扬让孩子学会自信,批评使孩子变得苛刻。我是希望家长们多表扬孩子的。

朱XX爸爸:孩子好的地方也有,但这学习态度不好!

徐老师:孩子的学习态度为什么不端正,为什么会不好,是不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哪方面出了问题?

朱XX爸爸: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徐老师:呵呵,我们在过多批评孩子时,其实就是没有看到孩子的优点。不知道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各位家长也可谈谈想法的。

吴XX爸爸:每个孩子,内心还是希望好的,只是贪玩,怕困难,不能约束自己。这不仅是孩子,有些成年人都会这样。成年人靠自我克制,孩子需要引导。可能要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吧。

徐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应顺性而发。

朱XX爸爸:玩,我蛮支持的!以前也有考得不如意的时候,自己委屈得掉泪,现在变得无所谓似的。唉!

周XX妈妈:我个人觉得不要太在意考试分数,要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章XX妈妈:我得承认,我好像比较在乎孩子的分数,如果孩子考得不好,心理的失落真是蛮大的,我也在慢慢调整自己,但一有考试我的紧张程度比他还要大得多。

徐老师:您要调整这样的心态,否则您会很累,放松心情,相信孩子。

徐老师:各位家长,对于孩子“不求上进”,大家谈谈想法吧?

陈XX妈妈:孩子不是真的不想变好,只是他不知道好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家长订的。孩子还是需要鼓励的。

徐老师:对,评价标准不同。

陈XX妈妈:孩子在小的时候喜欢听好话,但是不喜欢听假话。孩子进步了,家长就要去实现自己的承诺,孩子才有动力。

徐老师:是的,言必行,行必果。

陈XX妈妈:嗯,有时老师给的一个微笑也能让孩子回味好久。

徐老师:各位家长,希望你们不要只顾看着孩子的分数,多了解分数以外孩子的表现。班上的饮水机,成XX同学每天早上打开按钮,晚上放学,关上开关,这一件事,做了近两学期了,一天不落。希望成XX妈妈能常到网络班级里谈谈教育孩子的经验。

丁XX妈妈:对啊,您家孩子怎么如此自觉、上进、优秀呢?

徐老师:一件小事,足见孩子身上的某种让人敬佩的品质。

成XX妈妈:谈不上优秀,在平日遇事,我会告诉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她就懂了。我们基本天天谈谈心,聊聊学校里的事,她也问问我的事。

徐老师:大家可不要小瞧了这个看似无心的聊天,聊学校的事也是一种学习。

成XX妈妈:有一次运动会上她第一天跑了个小组第一,当天回来的时候那个得意呀,我告诉她明天可都是高手比了,因为都是小组的第一名在比,还要加油,并适当给了她一些建议。

徐老师:听孩子讲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您再发表一下具有积极意义的观点,孩子受到的影响就是教育。

成XX妈妈:没有管不好的孩子,只有做得不好的家长,不是说大话,其实认真体会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网络技术交流 篇3

〔关键词〕微博;信息交流;网络社区;交流模式;网络结构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048-05

自第一家微博客网站Twitter于2006年6月13日成立后,微博开始席卷整个互联网。微博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发布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回复他人的留言,是一个情绪抒发、自我记录、自我展演的平台,在个人人际交往和企业网络营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交流领域的垄断地位,人与人之间平等地对话,通过主动参与和利用信息而介入交流;微博140个字符的使得这个由精炼的文字和其它辅助表达手段构成的交流意义更加深刻;微博使用短消息形式发布,非常容易操作;微博同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的无缝结合,使得微博信息交流的便捷性进一步增强;微博信息传播的速度快、效率高。

目前,微内容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是学者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博的信息交流的特征、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微博信息交流的风险和微博信息交流的原则和价值这几个方面,而关于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网络结构和交流模式的研究比较少。王晓光[1]在《微博社区交流网络的实证分析》中依据核心——边缘理论,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微博社区内核心博客与边缘博客的关系,找出了交流网络核心形成的原因。他在另一篇研究成果[2]中通过对微博中涉及的网络链接的相关参数的研究,指出微博客用户之间的交流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

信息交流一直是情报学、图书馆学和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与发展,用户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微博社区中用户交流结构与模式、行为及交流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相关基本理论

1.1 微 博

2007年美国学者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将微博定义为一种集合了手机传感器、无线网络、信息处理和空间可视这4种要素的多媒体博客。此后的学者主要从信息传播学的视角定义了微博,其中被用的最多而且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有两个:其一,微博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交换工具,允许用户之间交换短篇内容,如句子、图片和视频链接等;另一种是百度百科的定义,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手机以及各种智能联网的客户端,发送140字的文字,并实现即时分享[3];还有学者把微博和博客进行比较后定义微博为一种博客形式的广播媒体。

此外,从集合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微博网站描述为[4-5]:

(1)站点={网页URL,微博作者,站点名,博文内容}

(2)信息条目={日期,评论,永久链接}

首先,一个微博有唯一识别的站点名。对应着网页URL,微博可以理解为使用一个相同的URL发布的网页信息。微博有固定的作者,更新微博的活动就是发博,维持一个微博的人就是博主。博主通过博文内容将自己的观点公诸于众,它是反映大众观点的信息库。博文内容由数个信息条目组成,每个条目在头部包含一个日期表示,这些日期表示有着一致的格式,并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所有条目的日期序列是唯一的。这些信息条目包涵了看到这条博文的用户做出的评论,有些博文还包含许多链出的超链接。

新浪微博是目前中国市场知名度最高、使用频率最高的主流微博产品,用户对于新浪微博的满意度也最高。

1.2 微博信息交流

1.2.1 微博信息交流的方式

微博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如图1所示。

图1揭示了微博信息交流的4种主要方式:

(1)发布。用户发表自己的观点,记录自己的生活,来自原创。

(2)转发。把别人发布的微博转发到自己微博主页。

(3)评论。在别人发布的微博下进行评价留言。

(4)回复。回复他人的留言。

1.2.2 微博信息交流基本特征数据

(1)表征博文特征的数据

①微博数。博主发布微博的总量,反映了博主在线率、互动能力、主动参与潜力和个人特性、优质博主不但微博数量多并且质量高。

②评论数。对某条博文评论次数总和,反映博文的信息质量,博主的话题能力和影响力还说明粉丝及同类别受众的参与度与话题倾向。

(2)表征用户特征的数据

①关注数。博主关注微博ID的总量,反映出博主的主动参与度,一般在开始阶段增长迅速,而后可能出现负增长。

②粉丝数。博主被微博ID关注的数量,反映博主的言论影响范围和意见领袖指数,对口碑传播有重要意义,优质博主的粉丝数应该呈持续或均衡增长趋势。

③转发数。对某条博文转发次数总和,反映信息传播的范围和传播效率,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和博主的影响力是加速转发的重要基础。

④收藏数。对某条博文收藏次数总和,反映博文的知识性和可用性程度,专家型或行业特长型博主的博文被收藏的可能性较大。

(3)数据指标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表征博文特征的转发数、评论数之间具有中度相关性,表征用户关系特征的关注数、粉丝数、博文数之间均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符合常规意义上人际交往的特性,体现出微博在人际交往上的促进性[5]。表征博文特征的数据和表征用户特征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具体体现为:

转发数与评论数的相关性。如果跟随者发现一篇有价值的博文,在选择转发的同时也很有可能评论,而且一篇博文被转发的次数越多,则被评论的次数也越多。

关注数与粉丝数的相关性。用户关注别人越多,就越容易引起别人的关注,使得自己的粉丝数增加,而随着粉丝数量的增长,博主也会更多地去了解并关注粉丝。

关注数与博文数的相关性。用户关注别人的兴趣与写博文的兴趣成正比。

粉丝数与博文数的相关性。随着发布博文数的增加,会吸引越来越多粉丝的关注,粉丝数量的增加是用户写博文的一大动力。

2 微博信息交流网络结构研究

信息交流网络结构研究包括对网络节点的研究和网络链路的研究。网络节点就是交流网络中的每个用户,对用户属性进行分类归纳,可以了解节点用户的自身特点,而网络链路指的则是指这些节点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点度中心度、网络密度等方面来分析用户关系。

2.1 网络节点——微博用户分析

用户属性分为用户个体属性和交流社区属性,它们将微博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1.1 基于个体属性的用户划分

微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属性,男女、职业、地域、爱宠、酒精狂热、素食主义、老饕、音乐爱好、旅行途中、购物抉择等,这些都是个体所具有的长期属性,此外,还有即刻的动态属性,因为用户动态属性难以判断,所以从技术手段实现用户划分难以实现。但是随着用户微博参与时间的增加,用户在微博中的行动从初期的盲从跟随到逐渐被自我表达所取代,通过自我表达,微博用户实际上在进行着自我细分和归类。

2.1.2 基于交流社区属性的用户划分

根据微博用户的交流社区属性,可以将其划分为:

①名人[6]:即通过实名认证的用户,包括明星、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等。明星开通微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维持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行业名人使用微博目的是娱乐+积累人脉+推动自己的企业。

②意见领袖:发微博数量和参与社会热点事件都比较多。这类微博用户人气非常火爆,粉丝量都在几百万以上。

③普通用户:普通用户使用微薄的目的只是娱乐,交友和分享。目前此类用户数量最为庞大,虽不受人关注,但是他们依然保持信息交流的动机和行动。

④企业微博:是经过实名认证的企业官方微博,代表企业形象。最初企业开通微博偏重于企业内部成员的沟通,主要用于提问、共享信息、讨论和阐明、与他人协调、提供最新的信息、记录信息。但是随着企业微博营销的成功,更多的企业大举进军微博营销、进行品牌传播、客户管理和危机处理。

根据关注数和粉丝数比值和1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比较,可以将微博用户分为新手型(大于1)、平衡型(约等于1)和专家型(小于1)。运用这样的一个判别标准,我们发现:名人微博和意见领袖微博关注的用户少,但追随者众多,关注数/粉丝数<1,他们是网络精英,这类微博属于专家型微博。普通用户通常关注别人比较多,而粉丝数很少,或者关注数与粉丝数持平,所以普通用户以新手型微博为主,也有一部分为平衡型。企业微博主要指博主是一个组织而非个人,它同样可以依据关注数和粉丝数比值划分为新手、平衡和专家这3种不同的类型。

2.2 网络链路——用户关系分析

2.2.1 网络链路的指向

研究用户信息交流,首先需要考察用户信息交流的方向。

点度中心度[7]是用户在网络中所处地位的指针,可以用来表示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网络链路的指向。一个点的点度中心度等于网络中与该节点有直接联系的节点的数量,当网络是有向网络时,每个节点将有两种点度中心度,一是点入度,是网络中指向该节点的节点数量;二是点出度。是网络中该节点指向其它节点的数量。

对微博用户而言,点入度表示所有其它节点评论该节点的次数,点出度表示该节点评价其它节点的次数。通常,节点的点入度大,表示该节点被多个节点评论,反映其在网络中具有影响力,处于网络中较为重要的地位;节点的点出度高,表示该节点喜欢与其它节点交流,属于网络中的积极行动者。

2.2.2 网络链路的数量

研究用户信息交流,还要考察用户信息交流的强度。

网络密度[7]指的是一个社会网络图中各个点之间联络的紧密程度,是用来刻画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网络链路的数量。固定规模的点之间的连线越多,该图的密度就越大。测量密度需要考察社会网络图中实际存在的连接数(用字母L表示)与最大可能存在的连接数之比。在一个包含n个点的有向图中,最大可能存在的连接数是n(n-1),因此有向图的密度计算公式为:

D=L/(n(n-1))

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网络规模的大小对网络密度存在直接影响,它们之间存在反比关系。社区里个体的关系存在一个上限值,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网络的规模越大,那么它的密度就越小。这样导致不同规模的社区信息交流网络密度难以比较,所以专家提出了“绝对密度”公式:

D(n1)=L/(4cr3/3d)

L代表实际存在的连接数;d代表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网络的直径,即图中任意两点间的最大距离;r代表半径r=1/2d;c代表依据直径算出的周长。这样就排除了网络边缘点的干扰,更为准确地反映了微博社区信息交流活跃区域的密度情况。

2.3 微博信息交流网络结构模型

2.3.1 圈子模型

微博用户因偏好的不同形成了一个个“圈子”,进而交织成一个社会网络。这样的“圈子”聚合了相同爱好或者相同标签的用户,将所有与之对应的话题全部聚拢在圈子里,让志趣相投的人们以微博的形式更加方便地交流。

中心节点是微博圈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对应,“意见领袖现象”是微博的基本特征,因为意见领袖满足增长与优先条件,越连接越强大,越强大越被链接[8]。如图2所示,最大的圈表示两个不同的圈子,中心的圆表示意见领袖,小圆表示普通用户。

图2 圈子模型

2.3.2 嵌套模型

在微博中,以每个用户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其关注他人或被他人关注时,会嵌套到另外一个用户的圈子里,因此扩展了自己的社会网络。同时,微博的沟通机制允许用户之间直接链接,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用户在理论上都有可能与这个平台的任何一个用户相识,当所有微博平台互通互连后,地球上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可能直接对话,而不必通过其他节点作为中介。微博社区的这种信息交流模型就是如图3所示的嵌套模型。

图3 嵌套模型

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提出了“六度分离”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的脉络中,任意两个陌生人都可以通过“亲友的亲友”建立联系,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我们完全可以用微博社区信息交流嵌套模型来解释六度空间理论,说明该理论在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下的适用性。

2.3.3 围观模型

拥有社会公共资源多的人群更易被关注,但他们一般不会去反关注别人。普通人单向关注名人,虽有交流的欲望和理论上的交流机会,但在实际上却无法进入名人的圈子内部,难以实现直接交流。普通人与名人的关系是“围观模型”最重要的一部分,普通人在名人圈子外“围观”的状态也正是围观模型名称的由来,图4表示了这种结构模型。处于模型中间的是名人,边缘的则是普通用户。

图4 围观模型

3 微博信息交流模式研究

不同的信息传播机制和信息传播内容都会对微博信息交流模式产生影响,以下从这两方面分析微博信息交流模式。

3.1 基于传播机制的微博信息交流模式

3.1.1 裂变模式

微博以个人作为网络节点与好友圈子对接,从而使得多个传播中心共同融入网状链接,来实现信息交流。从理论和技术层面上来说,在一对多模式的一次传播形成后,还会产生多再对多的传播,N次传播后最终形成如图5所示的一对多对多直到无限的裂变式传播[4]。

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模式是其独特的优势。下面是一则陈坤在2012年5月13日07∶36分更新的一则微博,内容是“当环境不为我们改变时,强大和改变我们的内心,当心态改变后,任何环境都只是我们跳舞的戏台!在城市里行走让城市变成我们心里的舞台!”陈坤的14 462 411位粉丝都有可能看到这条微博。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主持人谢娜在同一天的20∶41分,关注了这条微博,同时回复评论“坤哥,走起来,支持起来”,同样谢娜的17 194 049位粉丝也都有可能看到这条转发的微博。我国著名网球选手李娜于当日16∶53转发并回复了这条微博,同样她的4 933 767位粉丝也均有机会看到这条微博。陈坤作为一个影视与歌唱明星,他的微博就处于粉丝群的核心博客,李娜和谢娜同时也是另外两个圈子中的核心博客,三者之间存在互相的关注与被关注关系。首先陈坤发的微博在自己的圈子里面被受众评论转发,被谢娜和李娜评论转发后,又在她们两个所处的圈子里面被转发和评论,她们的圈子里面还有许多小的核心节点,再向边缘辐射传播,就像核裂变一样,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辐射开来,在短期内形成舆论焦点,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形成裂变式传播需要一定条件,那就是高关注度。只有公众都投入很高热情的热点话题,或者是意见领袖的发布的信息,才能有裂变式的传播。普通人的传播力有限,凡人的闲言碎语,将很快被湮没。

3.1.2 聚合模式

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的裂变模式使得微博呈现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但同时也带来了文本的碎片化。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的聚焦机制的形成主要依靠微博议程设置、热帖、执词所形成的聚合模式。

以新浪微博为例,在新浪微博首页输入框右上角会显示当日热点话题的超链接,例如“扎克伯格结婚了,28岁人生赢家你羡慕吗”,用户点击链接就可以进入该微博内容页面,不仅可以浏览其他用户的评论,还可以通过“跟大家一起聊聊”的输入框,发表评论。

同议程设置起到的聚焦机制一样,页面边栏罗列的热门话题,可以让用户很方便了解大家关注的焦点。围绕热门话题的帖子越热越火,越火越热,这种马太效应起到了用户信息交流的引导作用,实质上形成了信息交流的聚合。例如2011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在微博上发布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被置顶,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关注。网友纷纷将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声势浩大的网络打拐活动蔓延中国。一则微博汇聚人心,体现出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的聚合模式。

3.2 基于信息内容分析的微博信息交流模式

3.2.1 链状模式

链状信息交流模式由发布微博形成“话头”并通过跟帖、转帖等多种形式逐级传递,所有信息交流均围绕中心话题展开互动,多人对话、传播形成一条以单一话题为中心的如图6所示的信息交流链。

图6 链状模式

微博社区信息交流链状模式分为“自发”和“自觉”两种类型[9]。自发型即微博发布者在提出“话头”时并非有意而为之,即话题的形成是评论和转发者自发响应的结果;自觉型则是微博发布者有意而为之,即通过发布“#话题#”的形式来吸引评论或转发,以扩大关注度和影响力而发起中心话题。

3.2.2 环状模式

环状信息交流模式[9]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成长空间。它由微博“话头”与多个评论形成的多个话题,并通过各不相同的转发、评论向外围扩散的信息交流结构,如图7所示。比如,“王力宏南通演唱会”围绕演唱会相关新闻所产生的话题并不仅仅限于演唱会本身的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入场券价位,南通地理位置等多个话题,而每一话题均通过不同的评论、转发路径扩散,最终所形成的一系列话题,既与“演唱会”这个话头相关,同时话题与话题之间又有所差异,关于演唱会的信息在“环状”的信息交流结构中得到了深化与扩散。

3.2.3 树状模式

随着互动人群的无限扩大,以话题的变异性、弥散性、不可知性为主要特征的树状信息交流是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的主要模式,由此带来信息交流空间的进一步复杂化。发

图7 环状模式

布微博形成“话头”之后,不一定能获得评论的积极响应,同时新的微博发布形成新的话头,存在于与前微博不同的信息交流结构中,此外,前微博的评论虽在形式上与其处于同一个信息交流结构,但评论的内容可能与其毫不相关,形成其它话题。这种情况下,以微博发布为出发点的信息交流引出了一个由多个话题组合而成的不规则的“树状”结构,如图8所示。

图8 树状模式

微博信息交流的树状模式中,既包括点对点两两对话的模式,又包括链状和环状交流模式。此时,话题可能会因此得到进一步深化与扩散,也有可能被一个毫不相关的话题所引发的大规模对话所“淹没”。比如,许多与博主相关的“个体工作或生活实录、感言”的中心话题,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变异”,不少评论的话题经常会转移到博主的个人隐私。此外,在许多热门话题的传播过程中,也会不时出现产品营销类的话题。

4 结束语

微博的低门槛、易操作使它成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信息交流工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微博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

本文通过对微博用户个体属性、社区属性的分析,较为全面地概括了用户特征,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博用户的信息需求。同时,对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的3种网络结构(圈子模型、嵌套模型、围观模型)和微博社区信息交流的3种模式(链状模式、环状模式、树状模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微博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寻求在微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用户交流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微内容碎片化严重等问题的解决对策,使微博这一新兴的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

参考文献

[1]王晓光,袁毅,等.微博社区交流网络结构的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1,(2):200-202.

[2]王晓光.微博客用户行为特征与关系特征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4):66-70.

[3]百度百科.微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2012-02-20.

[4]The Grand Information Flows in Micro-blog[EB/OL].http:∥hi.baidu.com/whusoft/blog/item/7fa1a950261f17541038c200.html,2010-07-20.

[5]杨宇航,赵铁军,等.Blog研究[J].软件学报,2008,19(4):912-924.

[6]唐大麟,王文宏.浅谈新媒体文化的建构[J].新闻知识,2010,(9):40-42.

[7]甘丹.博客世界交流模式的社会网络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D].山东大学,2007.5.

[8]解立群.从“围观模型”看交流困境——微博社会网络图谱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1,(8):92-95.

[9]夏雨禾.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4):60-69.

[10]袁毅,杨成明.微博客用户交流机制、结构及特征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30(6):82-86.

[11]Xiaoguang Wang,Tingting Jiang,Feicheng Ma.Blog-supported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An exploratory analysis based on social hyperlinks in a Chinese blog community[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0,36(6):690-704.

CNG技术交流 篇4

感谢领导给予关于CNG技术交流的机会,现在我对南昌CNG在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压缩机回收罐压力高报警故障与大家一起进行技术交流,希望大家对处理办法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有宜于我们改进。

回收罐对于压缩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将每一级压缩后的天然气经冷却分离后,随冷凝油一起排出的一部分废气,一起排到回收罐;压缩机停机后,对留在系统中的天然气进行回收;各种气动阀门的回流气体等先回收起来,并通过一个调压减压阀,返回到压缩机入口。当罐中压力超过其上的安全阀压力时,将自动集中排放。同时,凝结分离出来的重烃油可定期从回收罐底部排出。因此有必要对其遇到的故障进行学习交流:

一、故障描述:

2012年1月10号,调压撬厂家来站上维修主路调压器,调试正常后把以前的由辅路调压变为主路调压。但是到了11号3#压缩机出现了回收罐压力高的情况,压力超过了压缩机设定值,开机后就发现有警告提示,值班人员及时把情况报告给站长及保运公司人员,一起对回收罐进气阀和出气阀进行观察,没发现阀门有漏气异常;又排查是否是回收罐内污物过多使压力过高,于是对回收罐进行了排污作业,但是等到再次使用时压力仍然过高;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其他二台压缩机回收罐压力也出现了压力高的情况。在2月初到2月末这段时间公司的整个管网进行了降压,这段时间内并没有发生回收罐压力高报警现象。由于是在调压撬维修后才出现的故障,所以认为可能是调压撬调压不稳的缘故导致的。

二、可能的原因排查:

1、压缩机的卸载阀关不严漏气;

2、调压撬主路调压器调压不稳,使得压缩机进口压力高了;

3、回收罐内油水污物过多,没有及时排污导致压力过高。

三、分析检查结果:

1、检查卸载阀无异常

2、对回收罐彻底排污后,故障没解决

因此初步确定应该是调压撬调压不稳的缘故。

四、解决办法:

1、每次开机前进行排污

2、可以把回收罐报警压力在允许范围内稍微调高

由于考虑到每次开机前都对压缩机进行排污会浪费,所以决定把回收罐报警压力暂时调高由以前的750Psi跳到780Psi。

南昌CNG刘照洋

信息技术经验交流材料 篇5

包头市昆区钢铁大街第三小学 赵文雍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新时代,在信息化时代里,知识数量成倍数增长,知识的流动性不断增强,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整个人类生活在不断涌进的“信息”海洋中。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革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里引发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使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地位正在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强大的认知工具,为学习者创造了形象生动的真实空间的模拟,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将会取代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代人的基础学力。因此,21世纪是现代教育技术竞争的世纪,更是青少年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竞争的世纪,它呼唤着信息网络环境下新的学习方式构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校申报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于2009年5月被立项为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子课题。

通过此项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建立校园信息网络系统,营造全新的信息化育人环境;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教师队伍;寻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经验和管理机制;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与办学效益大幅度提高。

三、理论依据 1.有关概念界定:

信息技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分析、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

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我们把“自主学习”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做到“能学”;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做到“想学”;掌握一定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策略,做到“会学”;培养学习的意

志品质,做到“坚持学”。

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

3.政策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些理论和新课改的相关精神,给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 1.确定实验对象

在这一阶段,我们初步确立的实验教师分别是我校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苏日娜、刘晗、浦江、高慧霞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康美霞、杨萌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冯涛、季新茹、王娅妮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这些教师都是教学认真、业务能力强的教学骨干。其中获区级学科带头人一人;区级教学能手、内蒙青功赛一等奖两人;包头市、昆区级青功赛一等奖三人;区级电教优质课一等奖一人。

确定的实验班级是语文学科:五年 一班、五年三班、二年六班;数学:二年一班、五年三班;英语:三年六班、四年一班、五年四班这样分学科分阶段的实验,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料。

2.采用实验措施

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开展,实验初期组织实验教师制订了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1)每位教师每天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搜寻和发掘教材中可以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然后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记录和反思,以便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每周五组织课题学习,由电教课题组老师学习“信息技术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如何制作PPT、《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教师进行自学,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3)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研讨会议,请教师将自己的实验情况进行汇报和展示,交流实验中的体会、反思,解决实验中的困惑,介绍自己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征询大家的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充实自己的设想,更好的进行教学实践。并将在上次研讨活动中的设计进行修改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观察和记录实验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反映情况,并及时的将自己的感受进行反思,同其他教师进行商讨,可以随时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设计。同时在个人实验阶段,也提倡教师们相互间参与课堂实践过程,便于大家在下次的汇报交流中更有内容可讲,避免空洞漫无目标。

(4)每月对典型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进行个案记录,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5)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观摩,集中的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映教师实验研究的成果。通过说课、评课、反思、交流,进一步调整实验思路,以便进行反思后的再实践活动。

3.实验资料的准备

为了留有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实验初期,我们就共同商定了实验资料的范围有:(1)有关实验研究的精彩片段、反思及评价;(2)有关实验的论文;

(3)学生日记、手抄报、学具等;(4)课题个案记录表,每月两张;

(5)教师研究中的困惑及问题的解决,每学期一张;(6)课题学习资料一览表,每学期一张;(7)课题实施情况记载表;

(8)学困个案追踪反馈表,每人每月2张;(9)课题研究教师获奖和学生获奖复印件;(10)实验教师的成长手册每学期一本。(11)收集自己的一些创新性实验材料 4.实验的后勤保障

(1)学校重视,规范管理,营造实验的良好氛围。

为了确保实验的实效性,加强实验研究的管理力度。我们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人员、教导主任和实验教师为课题成员,明确提出了关于实验老师和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及实验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校长、教导主任全员参与活动过程。在实验中期,完善了我校的教科研制度、电化教育管理制度等,使实验有序进行。要求教师每学期有课题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案例片段,有学生的实践作业。学校还尽其所能,增强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让实验教师外出学习,购买课题实验所需的教具、书籍或物品等,为课题实施创设方便条件。

尤其像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课题,它需要更多的影像资料,所以,为了便于教师资料查询,扩大教师的视野,学校配备了17套多媒体设备,各办公室都配置了电脑,便利教师上网查资料,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购买了照相机、摄像机、刻录机及相当数量的教学软件、光盘、投影片、录像带、录音带等,现在又正在安装白板,这一切都充实了教育教学资源库。

我们还以实验教师为主,成立了电教课题组,主要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网页管理等,进一步督促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实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进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二)实验阶段的主要工作

1.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为了能使实验顺利进行,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除了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聘请信息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对实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选派实验教师参加由内蒙古电教馆承担的自治区基础教育学科 “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的初、中期培训。另外,我们也观摩了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比赛、案例研讨等活动。

2.共同探讨,不断反思,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定期开放研讨课、示范课。参加实验的老师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使用一次信息技术公开课.并且,参加课后研讨活动,对存在问题,实验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探究,经过听课----评课----指导----到再听课----再评课----再指导的反复运作,实验教师终于从反复的操作过程中感悟到,当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时,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把我们的假设和构想,经过多次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基本上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类型,主要有:

(1)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形成自主学习心向;(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学习;(4)利用信息技术着力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自主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季新茹老师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就将八国联军对中国的瓜分的示意图和视频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娅妮老师在讲授《詹天佑》一课时,制作了教学课件。在制作时就留下了两张空白的幻灯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来展示在网络上找寻的相关资料,一节课下来收效很好。

我在讲授《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从网络上下载很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在上 5

课时给学生播放,当王熙凤出场的场面一幕一幕再现时,学生对王熙凤的穿戴、语言、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还带来了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主动对王熙凤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更深入的理解了文本。

刘晗在讲授英语四年级课文Countries时,从网络上下载了许多关于英国,美国以及中国的相关名胜古迹的图片,帮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感知各国的风景,还从网络上下载了于中国许多城市的视频,可以让学生从学习英国联系到其他国家的学习,让学生在感知中可以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

高慧霞在讲授This is a nice girl时,自己制作了一些关于人物特点的图片,让动态的图片做出一些相关的表情,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图片中的表情然后联系到相关的单词,从而引入本课重点词语。

康美霞老师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用课件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进行测量。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康老师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学得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一个又一个的案例证明,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经过两年的实验,我们总结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主动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汇报交流”,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复习→新授→练习→小结→作业”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动画、音频、视频等,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的情境之中,激发求知的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培养主动质疑能力。

第二环节是基于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自主学习,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有目的的进行自学。

第四个环节师生互动,教师归纳本课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五环节是汇报交流、展示成果。通过学习,学生根据主题发表见解,汇报学习收获,展示自己探索成果。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以科学课《声音的产生》这节课加以说明论证。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要求让学生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所以,课的开始,我首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把眼睛蒙住,用课件播放各种声音,学生猜测是什么,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声音,接下来让学生质疑,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根据课件中出示的实验材料自主选择实验用具,确定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学生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疑惑和经验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把这些学生所得和疑惑出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再改进自己的实验,进行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效果非常的好。

4.提出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开始实验时,实验教师盲目实验,毫无头绪,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逐渐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总结出了一些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以下二种选取方法:

a.尽量选取动态式呈现问题情境。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科知识。

b.多种方式综合应用。如:把教材中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要把握问题情境的呈现时机。不能直接从网络上照抄照搬,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把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二次整理,使查找到的资料真正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展示的相关资料不能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

(4)选用的课件要密切贴合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否则就成了花架子。

六、实验成果 1.学生方面

(1)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知识重难点,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质疑,经历和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过程学生认真地去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广泛地采集提取信息,独立地去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还倾听他人的想法,主动参与了课堂学习。

(3)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角度、深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及经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方面

(1)教育观念得到转变

全体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边学习边思考,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现代化教育实验的理论知识,吸取了一批最新的教育成果,把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的基本框架,转变了教育观念。

(2)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这一课题的研究,锻炼了我校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实验教师都能熟练操作各种电教设备,并且能够从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计算机平台.(3)教学方法得到改变

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初步得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一般方法。

七、实验努力方向 1.本课题实验思考

学校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教学活动,就应着眼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发展目标出发。经过两年多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在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有行动的快乐,有反思的欣喜,也有实践的不足和困惑。

(1)虽然“信息技术与学习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还处于一种实验阶段,还未真正普及。这其中有硬件建设的因素、也有理论上的原因,当然更主要的是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的实践者的观念转变问题,所以我们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

(2)由于在教育理论界对整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还没有定论,必然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难度。

(3)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有力工具,但我们申报的是全校性的研究课题,像有一些学科,如体育、音乐如何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还有即使是语、数等学科中,有一些内容也不是太适合采用或非得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与适度性有哪些?

(4)在课题研究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知道实验有用,也努力在实验,但是有时无法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2.下阶段研究方向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

(2)信息技术要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从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继续进行改革,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展,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想致我们所有的实验教师一段话,那就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 9

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干教育必须从事科研,科研是先进的生产力。做科研必须突出特色,特色是科研的生命。抓特色必须注重创新,创新是科研的灵魂。所以,科研是教师自由飞翔于教育天空中的翅膀。让我们把研究的种子,播撒到心田上,以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

真诚的祝各位领导、老师:诗意生活 激情工作

技术交流会的准备 篇6

1、目的:每次会议要有明确的,可以准确界定的期待目标;要清楚,会议是为了信息交流,解

决问题,还是做出决定;

2、组织准备:通过Checklist和时间表确保会议的组织工作,如技术问题,会议室,辅助工具,能万无一失;

3、内容的准备:日程和大致的时间分配,所有相关信息和文件,并通告所有相关人员;

4、时间:会议最长不宜超过90分钟,最好只有60分钟,如果议事内容太多,要安排休息;

5、准时:检查一下是否所有中断会议和影响会议的因素都排除掉了,会议一定要确保准时开始;

6、纪律:是指与会者的自律和时间纪律;是否确定了掌握时间的人,以及最好的时段安排,并

确定了结束会议的时间;

7、视觉工具:视觉辅助工具的使用,如白板,投影仪,记录纸,图纸板等,讨论的内容应该让

所有人都能看得到;

8、会议管理:确定有权威的会议管理人,严格限制离题的讨论,检查事先通过的会议目的是否

达到了;

9、会后行动:与会者达成一致,并决定以什么样的后续行动保证会议结果的推行,谁在何时完

成什么;

网络技术交流 篇7

●教师导入——“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教学中, 学生间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导入为前提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 能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环节, 教师要在课程的网络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尤其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 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 由学生个人利用书本加上网络平台上的资料进行自学, 为后面的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 外研版七年级上学期Module3一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是: (1) Learn useful expressions:there be/next to/behind/in front of; (2) 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区别; (3) There be句型的应用。

●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入小组讨论环节。小组一般由4名学习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 每隔一段时间, 小组要进行“重组”。在课堂上, 小组讨论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成员除了面对面用英语轮流提问、回答相关问题外,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将口语用书面语形式归纳、总结, 并上传给组长, 由组长进行整理, 以便在下一环节的“组际交流”中解决。通过这种面对面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同步锻炼了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 即全班交流与讨论。各组依次展示本组对知识的理解, 提出疑难问题, 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此过程中, 各组的所有材料都在网络平台中予以展示, 包括小组讨论的情况, 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所有人的自学、讨论的经过以及遇到的疑难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后,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环节, 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 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 突出关键问题;最后, 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 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 形成一致意见。

●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检测

练习检测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 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这里, 学生完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练习测定, 教师同样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现场抽样批改。同时, 网络平台上的自动批改作业功能还能将一些学生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纳, 教师集中进行讲解。利用网络平台, 使得练习检测反馈迅速, 校正有效, 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网络论坛:超越时空的交流互动 篇8

关键词 网络;论坛;交流

案例综述:作为一所承担着“国培计划”任务的全国重点高校,华中师范大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开设网络论坛,给广大教师、学员提供了一个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的平台,大家畅所欲言,百家争鸣。自开办以来,该论坛受关注度持续升高,得到了教授专家和一线中小学教师们的一致肯定和广泛赞誉。

案例亮点1 利用网络论坛,可以充分发挥教授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案例亮点2 利用网络论坛,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一线教师专业发展。

案例亮点3 利用网络论坛,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

案例陈述:在网络中, 活跃着成千上万个各种主题、各个领域的电子论坛(Electronic Forum)。作为教学型专题论坛,华师“国培计划”教师教育电子论坛,秉着知识性、趣味性、公平性、和谐性相结合的特点,给广大教授专家和培训教师都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通过论坛,教师们得以更方便地交流,更便捷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不同教师群体方便交流,论坛开设众多主题的讨论小组,如“农村支教教师小组”,“班主任小组”,“中小学校长之家”等等。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最新教师教育前沿信息,论坛也开设了“信息前沿”栏目,教师们通过浏览本栏目,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教育教学新动态。此外,论坛也开设了“资源共享区”,方便教授专家与一线教师上传下载各种教学资料,教师们无需缴费便能获取海量资源。作为论坛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专家在线”栏目得到了教师们热烈追捧,往往也是参与度最高的栏目,按照协定,工作日晚七点到九点专家们会准时在论坛上与一线教师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互动答疑,就某些教师在实际中存在的疑惑或者问题进行在线探讨和解答,效果非常理想。当然论坛还开设了“灌水特区”,相对于“专家在线”,此栏目显得更加随意和自由,教师们可以相互分享自己有趣的教学经历,或者就某些时政热点展开讨论,或者是谈谈教学感受与心得,对于精华部分,管理员会进行加精处理,便于教师浏览。总之,作为传统“国培计划”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华中师大开设的网络论坛,极大地促进了教授专家与一线中小学教师、一线教师与一线教师之间的互动。

经验总结与反思:

一、利用网络论坛,可以充分发挥教授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

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引领、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理论家和实践者的对话,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教学科研专家与广大一线教师关系的重建和梳理。教授专家们除了利用召开教研会、开展教材培训、组织教学观摩,听评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地发挥各自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 网络论坛正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们使用。

说到华中师大“国培计划”网络论坛,我们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愿景,以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目标,以破解教育教学问题为重点,创新终身教育模式,至臻至诚服务教师专业成长,精益求精构筑教师网上家园,尽可能多的为一线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参与教学活动的交流模式。

经过数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利用网络平台,教授专家们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达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效果。这是因为:网络平台可以使教学融入老师们的生活之中,它的出现使教授专家们与一线教师之间能够以一种新型的时尚的关系——网友来相互帮助。使教师们的学习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

教授专家们经常采取以下几种形式来交流学习。1、利用网络分享教学资讯,促进教师随时随地的研讨与学习。2、采用网络视频课例,引领教师深入地思考。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答疑,站在理论的高度分析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与问题,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受时空限制学员与专家交流机会少的问题。

二、利用网络论坛可以促进一线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教研的建立,为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教师在这个平台里学习、交流、研讨、实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网络教研为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释放自我的空间,开辟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很多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独立的,很少有人欣赏与喝彩。而在这里,教师们却可以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以获得真诚的欣赏与鼓励。经常是这样:你提出一个问题或写了一篇有关教学疑惑的日志,下面会有许多老师给你提的建议和方法,这些对你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例如“怎样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如何组织好学生进行班会活动?”等教学问题的讨论都可以通过网络教研来实现。你还可以加入到QQ教研群里去,那里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与你一起探讨、平等对话和交流。让你在论坛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成熟。同时很多教师的工作室既是交流、学习的场所,也是我们生活的精神栖居地。在论坛中,大家可以认识一些活跃在网络论坛上的专家教师、骨干教师,从他们大公无私的发贴中获取了很多教育教学资源,收藏了教学课件。这些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们的备课效率,让教师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积极有效。

三、发挥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

目前,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日益广泛,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等方面作用很大。网络论坛同时也是一个电子记录的过程。在这个网络论坛中,版主定期收集整理教学教研资料,这其中涉及到了所有学科及年级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课件、教学视频资料等内容,将它们上传虚拟课堂里并且不断地进行跟新,注重知识的时效性。

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摸索和积累,许多一线教师从这个网络论坛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如今能够和许多专家学者老师近距离的交谈,问难解疑,这是传统教学做不到的。网络论坛具有个人性、即时性、开放性、拿来主义、可信性等特征可以实现思想共享、知识的非线形与个人思想的集中性集合以及多元的合作批判, 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工具。在论坛建设过程中,要消除不良信息的传播,严格审核信息,坚决将垃圾信息拒之门外。我们相信,有网络论坛这样的研究学习平台,有各位教师的热心参与和真诚的支持,我们的“国培计划”课堂会更加优质、高效、生动、精彩,每个一线教师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科学课教学质量会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程德华.论BBS 上的舆论引导[J].莆田学院学报,2003,12

[2]邓晓红,王莉.网络舆论社会影响分析[J].新闻前哨,2005,8

[3]韩志坚,崔卫平.网络媒体论坛对传统评论的挑战与互补[J].新闻知识,2003

[4]郑爽.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

上一篇:蹇材望伪态原文、译文下一篇:碳素厂成型车间沥青库灭火作战演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