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流用语

2024-07-20

网络交流用语(精选12篇)

网络交流用语 篇1

一、界定网络交流用语

一般来说, 我们通常把网络语言分为网络专业用语和在线流通用语。由于网络专业用语属于技术领域用语, 大部分的造词法符合现代汉语的造词体系, 比较规范, 也易理解。而在线流通的网络语汇的造词法却体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所以本文只研究在线流通的网络用语, 我们把它叫做网络交流用语, 即网友们在聊天室、论坛、博客等网络环境中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汇、信息符号及特别用法。

二、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语言学中的造词法研究用什么原料和方法创造新词, 它对一个词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和手段作分析, 说明词形成的原因或理据。无论从使用的语言材料还是从造词手段上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都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 从使用的造词材料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除了运用现代汉语现有词汇材料外, 还广泛使用了字母、数字、汉字、键盘符号等多种材料造词。第一、网络交流用语中的字母词的数量非常多, 其中包括英文单词的各种缩略、汉语拼音及其缩略, 还有汉英混杂在一起的形式。比如:LP (老婆) 、LG (老公) 、GF (女朋友Girl Friend) 、BF (男朋友Boy Friend) BTW (顺便说一句By The Way) , M国 (美国) 。第二、网民为了追求输入方便广泛使用数字来造词, 使数字的形音义在网络这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应用。例如:4242 (是啊是啊) , 886 (再见) 。第三, 网民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 以汉字为造词材料, 运用拆字、改字和简化字型等手段构成新的网络交际用语。例如:弓虽, 是“强”的拆写;走召弓虽, 是“超强”的拆写;王求革圭, 是“球鞋”的拆写;监介, 是“尴尬”的简缩。第四,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网民常常不能辅以体态表达感情, 所以常常利用键盘符号、数字、英文字母等材料描摹人的多种表情, 风趣幽默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例如::-) 这是最普通的笑脸, 表示开玩笑的意思, 或表示微笑;:-D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P表示吐舌头等。网络交流用语常常综合运用上面所述的多种造词材料, 使网络交流用语五花八门、有时甚至是令人难以捉摸。

其次, 从使用的方法上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也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交流用语广泛利用多种修辞手段造词。

网络交际用语的造词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造词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段, 如比喻、仿拟、别解、谐音等, 利用修辞手段创造的网络交际用语已经超过了50%。第一, 比喻手法, 网络交际本来就是为了追求轻松幽默、新鲜时尚, 大量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段, 正所谓喻巧而理至。例如:隔壁 (论坛中的另一个主题) , 灌水 (发帖) 等。第二, 仿拟手法, 仿拟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发性。例如:菜貌双全 (仿拟才貌双全) , 百万负翁 (仿拟百万富翁) 。第三, 别解手法, 故意对词语的意义作歪曲的解释。例如:武大郎 (武汉大学的男学生) , 蛋白质 (笨蛋+白痴+神经质) 。第四, 谐音这一修辞手段在网络交际用语的创造过程中应用得更为广泛, 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材料造词, 都广泛地使用了谐音。例如:果酱 (过奖) ;1314 (一生一世) ;F (爱护) 等。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交际缺乏现实生活交际的真实可感性, 往往给人以冰冷、虚幻的感觉。用比喻、仿拟、谐音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网络交际用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局限性, 广泛运用修辞手段造词也是语言自身形象化的要求, 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使交际双方加深印象。此外, 运用修辞手段造词也符合年轻网民追新求异、张扬个性的心理特征。

2、网络交流用语在造词方法上常常突破现代汉语语法常规, 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第一, 出现了在规范的现代汉语中不能重叠的变异重叠语汇, 例如:把“漂亮”说成“漂漂”, 把“一下”说成“一下下”, 把“一会”说成“一会会”等;第二, 词类之间的变异, 很多名词被用成了动词, 带了宾语, 例如:你雅虎了吗?E我。

3、网络交际用语在造词方法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简约化趋势。

它突破汉语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 大量使用缩略法, 把这些符号组合起来, 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例如BTW (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 , IMO (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见) , gg (哥哥) U (you, 你) , CU (see you再见) 网络交际用语中大量缩略语的出现是人们遵循经济性原则的体现。

4、网络交际用语在造词方法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网络交际用语过于追求简便、快捷, 造词方法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 出现大量的“一实多名”或“一名多实”现象。例如:“3X, 3Q, 3KS”都表示“谢谢”;“PP”即表示“漂漂”即“漂亮”, 又表示“怕怕”即“害怕”。这也是网络交流用语不规范性的一个体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网络交流用语不论是在造词材料还是造词手段上都有很大的不规范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 不管规范与否, 网络交流用语已经广泛存在于网络环境中, 并逐步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有了解网络交流用语的造词理据, 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也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摘要:网络和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 网络交流用语也逐渐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本文从造词材料和造词手段两个方面阐述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以期有助于理解网络交流用语。

关键词: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

参考文献

(1) 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

(2) 刘海燕.网络语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3)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网络交流用语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2、学会用语规范,侧重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素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 :

1、学会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教学难点]:

2、学会用语规范,侧重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素养的培养。[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板书课题

三、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知识短文,归纳知识点。

1、阅读课本第39页知识短文。

思考:你觉得与人交流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2、明确: 归纳知识点:

①与人交流要注意对象(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情绪等)

②说话还应注意场合。(正式场合----庄重严肃。非正式场合----坦率直言。喜庆场合----多多吉言。悲痛场合---不任意说笑。)

③说话文明得体(称呼得当,口气平和,态度诚恳,内容健康,用词不粗俗。)

3、生读知识要点

四、案例分析:

下列几则材料中,说话不得体表现在哪儿?说话不得体有哪些危害?

材料

1、一天,有位富人为儿子过生日,许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家里喜气洋洋。有人说:“您的儿子将来一定做官!”有人说:“您的儿子将来一定发财!”他们都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款待。其中只有一人说:“您的儿子将来肯定是要死的。”他的话刚出口,就被家丁狠狠揍了一顿,赶了出去。

提问:为什么说了真话的人却没有受到主人款待,反而被赶了出去?这个事例对我们说话有什么启示?

材料2《问年龄》

小李在出差途中,与同座的一位老大爷聊天。言谈中他问道:“哎,你几岁了?”老人听了没好气地说:“三岁!”小李听了十分尴尬。

你能说说小李为什么会陷入尴尬境地的吗?

材料3阅读下面材料中护士与病人的对话,说说交谈失败、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一位新入院的病人问护士:“小姐,神经科治的都是什么病?” 护士随口答道:“多啦,都是难治的病。”

病人又问:“像我这样的脑病大约多长时间能治好?”

护士不奈烦了,回答:“唉,你只管好好养病得了,问这么多干啥。没听说嘛,神经科神经科,活的少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这几句话对病人无疑是晴天霹雳,使他感到求生无望,当夜就跳楼自杀了

交谈失败、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4:《标语的位置》不久前,我到八宝山去参加追悼会,在火葬场的入口处见到一条宣传计划生育的标语:“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标语的内容挺好,但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地见了,心里总觉得不太舒服。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归纳明确:

1.不根据对象来选择用语,就会影响交际效果,甚至闹出笑话。

2.说话不注意场合,就会影响当时的环境、气氛,就会引起主人或在场的其他客人对你反感,你就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3.说话不文明,反映了说话者个人修养不高,影响了说话者个人形象,可能使别人不愿与你进一步交流,有时还会使引起矛盾和冲突,造成你不愿得到的或未曾想到的结果。

四、联系实际。你生活的周围有那些说话不注意对象、场合、语言不得体的现象

五、专项训练(先小组讨论再找两人表演)

1再过几天就是你母亲40岁生日,作为子女的你打算到电视台点播一首歌祝福你的母亲,你该如何对妈妈说?

2.星期天,张晓约同班的王玲去郊游,电话联系时,王玲的奶奶说:“马上要中考了,我家王玲不比你成绩好,我们玲玲耽搁不起呀!”假如你是张晓,你该怎么说?

3.生活中有许多巧遇,假设你遇到下列这些人,你会如何说?我们商量一下好吗?

(1)假设在路上巧遇你好久不见的小学老师:

(2)假设在路上巧遇你要寻找的体同学:

(3)假设在旅游途中巧遇到你久仰的知名作家:

4、身份分别为企业家、农业专家、画家的三个人应邀到神农架故里观光考察,途中经过一个长达十里、长势旺盛、郁郁葱葱的银杏园。面对这片银杏园,他们三人各自会说什么话?

①企业家:

②农业专家:

③画家:

六、小结: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文明,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孙子也曾说过: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愿大家都能掌握说话得体的要点,说得体话,真正能说话,会说话,做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七、巩固练习

1.当选为“2004年感动中国度人物”之一的田世国捐肾救治病危的母亲,并对母亲刻意隐瞒真相,孝子的心意感动天下。设想一下,要是田世国的母亲得知是儿子捐肾救了自己,面对母亲感动而又责怪的目光,儿子将如何对母亲说?

2、学校准备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请你代表学校回家通知家长来校开会。你回家见到父母后,准备怎么说?

3、假如你今天去文具店买了支钢笔,回家后有觉得不太满意,你如何去商店调换?

4、一天,住在同一幢楼的林伯伯见到小刚的哥哥时说:“你家小刚真刻苦,每天晚上10点多钟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他在弹钢琴。”小刚哥哥说:“。”

①林伯伯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②假如你是小刚哥哥,你这时打算说些什么呢?

5、李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①你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浅谈网络用语 篇3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媒介之一。而网络用语则成为时下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最受欢迎的工具。文章对网络用语的定义、类型和特点分别加以阐述,并对其前景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展望。

关键词:网络用语;语言学;互联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当仁不让的成为了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交流媒介。网络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获取和发出信息,以此达到交流目的。而人们在网上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顺势衍生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一网络用语。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

随着网络用语的出现,国内外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曾在其著作《语言与互联网》中,宽泛地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而于根元在其《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则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它指的是,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比如计算机术语。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周洪波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中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及BBS上常用的话语”。

对于网络用语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而本文谈到的网络用语,则是狭义的网络用语。即网民在网络交流中用到的网络用语。

二、网络用语的分类

1.音译类

即由数字,字母或其混合而成的谐音词。比如由数字谐音产生的网络词汇:886,表示拜拜了;1314是一生一世;7456表示气死我了。又如字母谐音产生的组合CU,即See you,表示再见;IC即I see,表示我知道了;Q即cute的音译,意为可爱。而最常用的莫过于古灵精怪的汉语谐音。如“灰常”表示非常,“童鞋们”是同学们,“河蟹”即和谐。诸如此类的用语,都是近些年来在网络中大受热捧的流行词汇。

2.缩写类

即又拼音或英文字母缩写组成的词汇。如在QQ聊天中常用的中文缩写:BT表示变态,MM等于美眉,TMD是聊天中常用的脏话;英文缩写也是类似于前者的有一分支:DIY是do it yourself的缩写,OMG则是oh my god的简称。又如汉语词的缩略:蛋白质,表示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等等。这类词引起简洁明了的特点获得的网民的热爱。

3.创新类

作为网络用语的又一分支,创新词形成了网络上独树一帜的风景。近些年的络新词大受网民的喜爱。例如在BBS论坛中兴起的“沙发”,表示回帖的人是第一个,第二个则称“板凳”,以此类推,最后可能是“打地铺”。“灌水”是不停地发帖版聊,而“潜水”则是指光看不回帖,或是挂号隐身。而因网络新词的产生而波及到现实生活多个领域的例子,更是层出不穷。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囧”。

“囧”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从优酷的“一日一囧”专栏,到《丑女无敌》中的男二号雷,再到徐峥主演的《人在途》,网络新词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

三、网络用语的性质

1.网络语言具有流行性的特征

它的传播对大众语言交流起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例如,在网上一夜成名的“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名人,赋予了“姐”,“哥”旧词新意,使得他们从比自己年龄稍长的同辈的称呼,变成了如今对那些行为特别,惹人关注的人的代名词。由此衍生的“凤姐”“力量哥”,甚至到现在蹿红网络的“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传说”的经典名言,无一不反映着现代最新的市井民生,社会百态。

2.网络用语具有简洁性的特征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网民在交流中更注重其时效性,即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态度。例如,由符号缩写而成的各种表情可以及时反映交流着的内心状态。(*_*)表示高兴,O_O…表示无语,-(>_<)-表示伤心。诸如此类简洁的符号表情都能迅速反应交流者的性情态度,达到有效且高效交流的目的。

四、网络用语的前景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不仅充当着人们网络交流活动的载体,它也承担着反映现代社会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重任。然而,网络用语本身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变体,再加上网络监管机制的有待完善,它的一些消极方面也出露端倪。比如,一些错别字,随意生造字,粗俗用语等。最典型的莫过于现在流行在90后甚至00后之间的火星文,它的盛行对于青少年习得传统文化知识的影响,乃至对于整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如何,答案不得而知。因此,随着这种新兴的语言变体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并使用它,更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由此可见,正确引导并规范网络用语,推动网络用语的和谐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6

古人信笺交流常用语 篇4

一 【启始】

久不通信,至以为念。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信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信书,热情诚挚之情 , 溢于言表。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 , 历历在目。

昨得笺言,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 【思念】

一别日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三 【时令问候】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四 【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 , 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五 【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 , 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六 【致歉】

惠信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信,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 , 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 , 万望海涵。

七 【请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八 【结束】

专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网络用语浅析 篇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变革。他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给人们传递信息带来诸多便捷,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可以说她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化的发展,一些网络语言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让人措手不及。今天便针对网络用语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提到网络用语,不得不先谈便是语言。简单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它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语言的发展、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这种需求。但并非所有的新的语言都有其积极意义。目前某些新的语言现象,譬如说网话、广告语,有许多不符合语言规范,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挑战,说严重些则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的亵渎。

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作为语言运用的一种,网络语言便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语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便是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从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打酱油”到2009年的“你妹”、“XX才是王道”,从2010年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到2011年的“做人要厚道”、“腐女耽美”,网络用语从开始变风靡整个网络,甚至开始进入真实世界。

从网络语言的产生来看,其具有以下特点:年轻化和文化化。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简单又特殊的词语迅速在青年人群中“走红”。由于这些词语通常很新奇,而且很形象的将一件事物表示出来,因此很受众人欢迎,尤其是大受青少年的追捧。另一方面,网络用语之所以能迅速风靡全国,也与我们特殊的文化底蕴有关。五千多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特出的文化背景,汉字符号繁多,以语素定型,孤

立性强,这就能让我们完成无数种不同的组合,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意念,这也是这些词语诞生的一种方式,不光如此,各地的口语、方言也为这些词语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很多的流行语都是从反面讽刺对权力、名人、金钱低俗的祟拜,阐述对生活,对社会现象的一种不满,是对内心想法的宣泄。

既然它的产生无可厚非,那么一个新生事物必有其利弊值得我们去剖析。一方面,它是社会生活的鲜活体现,也是多彩学生生活和学生心理、社会心理的一种折射。对于年轻人来说,网络流行语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朋友之间的调侃多了点言语,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且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都是网络使用的大客体。网络是学生了解现实、了解生活的重要方式,而网络上常有一些非主流意识得以表达,这些意识往往给人极新鲜的感觉。而同时一些新闻事件,例如 “欺实马”、“躲猫猫”之类,开始出现时没有予以澄清,大家因为好奇就更加关注它。不仅因为它们通俗易懂,而且它们能将生活中很多的东西生动的表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一句“我爸是李刚” 反映了社会的种种法与德之外的恶劣现象。从字里行间,让人学会了很多的社会现象,人生百态,笑一笑,却也让人感触良多。久而久之,网络语言成了人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这些网络语也有很多不好的方面,错别字和曲解的意思层出不穷,而且这些网络语的侵入,势必会对原本规范的汉语产生一定的冲击。这让我们不得不担心,汉语的纯洁性会不会被破坏,从小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下一代,会不会不再知道标准汉语的概念!

分析了它的利弊,那么我们对于其应该持有怎么样的看法呢。我认为,对新出现的网络用语现象,我们应取的态度是“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应采取宽容态度,在一段时期内不加太多限制,群众用开了,说明它自有其生命力,则我们应予以追认,积极地编入新词典,加以推广。我们对新词语要抱有积极欢迎的态度,我们应承认语言在规范和不规范之间还有一个很开阔活跃的中间地带,必须由时间来考验,由群众来约定俗成,不要过早地宣布某种形式不规范,过去被有些人定为不规范的词语用的人多了,也都成了通用词,这种情况不少。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规范网络信息也是必要的。净化网络环境,逐渐将这些网络语言引入征途,也是我们因该做的。

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网络交际用语 篇6

关键词:网络交际;认知语境;认知语境建构

引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的技术革命之一,为信息的搜索和语言的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交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为人类语言在虚拟平台的交流提供了条件与便利,网络交际用语的使用随着很多交际软件的开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人们开展工作,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方式与日常生活用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于是网络交际用语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成为语言也就应运而生了(张洪超,林纲.2003)。实际上,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运用,这种网络交际用语是网络用户(网民)进行交际的一种语言符号。

现实生活的交际中,需要认识语境的建构,才能顺利完成对话。同样地,网络交际同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一样需要交流者共同的认知语境才能顺利进行。认知语境包括词语、文化背景信息、逻辑和百科知识等,它是由一系列可以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结合,说话人正是通过一系列语境信息来传达他意欲表达的话语意图(陆荣荣,2005)。在整个网络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是交流双方实现意思表达的前提,认知的实现需要双方共处语境中的具体事实和文化背景知识相同,即双方要处于相同的认知语境中。只有两个人的认知语境相同,交流方才可顺利进行沟通,否则会产生无法理解或者误解的交流障碍。本文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对网络交际用语做出分析和解读,并对部分话语的认识语境建构做出分析。另外,也试图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网络交际用语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认知语境观

20世纪70年代,对心智进行全面研究的认知科学兴起并发展起来。认知科学辐射到了各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也迅速发展,一些重要理论主张、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逐渐引起了相关学科学者的兴趣。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哲学家、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等同样关心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本不具有意义,没有意义是指没有独立于人的认知语境之外的意义。所以,语言的作用是激发出认知语境。从该角度出发,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语言和交际相辅相成。关于交际的概念和方式,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有关语码模式,认为交际双方对信息进行简单的编码、接受和解码;另一种说法有关推理模式,认为交际双方通过共有知识的推断来猜测对方的意图(秦丽敏,2003)。所以,语言不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语言不但承载着句法和语意信息,而且携带语用、社会、文化等内容。可见,传统的“语境”概念不仅涉及到语法信息,语言上下文,语言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说话方式,而且还涉及到交际者的文化知识、社会政治内容以及世界知识等。

针对传统语境观的不足,Sperber & Wilson (1986)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关联理论,来解释交际。此理论把语境看作一个心理结构体,即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认知语境”这一概念第一次被提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过程:交际时,说话者将交际意图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听话者注意到此意图,听话者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语言形式依附的认知语境推断出交际信息,从而达到对语言的理解。从认知语境来看网络交际,就是双方交际者通过言语表达来激活与对方相同或相似的认知语境。达到这一目的,变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言语意义。

熊学亮对认知语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认知语境包括三个语用范畴:场合因素、知识结构因素和工作记忆因素。这三个因素反应了交际者的心理认知结构(熊学亮,1999)。熊学亮认为认知语境是语用者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在具体场合不明确的情况下,语言交际者可以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推导,而这种知识推导依赖的主要是交际者的认知语境。认知语境可弥补语言自身的局限性。同样,具体的场合因素也可以融入认知语境,被结构化。

2. 网络交际用语的认知语境建构

近年来,网络交际用语作为一门新兴的语言,已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中。从认识语言学的角度,网络语言能力也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网络交际用语的准确应用离不开交际者双方的认知语境。认知语境的建构需要交际者双方共有的知识内容,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心理体验等因素。网络用户共有的知识体系包括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特定的文化知识和特定社会的会话规则。共通的知识框架为认知语境的建构提供了背景。另外,网民大脑中已有的交际经验通常会结构化为网络特有的一种交际模式。言语的理解依赖于交流者双方的认知语境,语言的表达是激活认知语境的触发器。很大程度上,交际者双方是借助被激活的认识语境来理解言语所表达的意义。一旦交际者置身于这种网络交际模式中,固化的交际经验会被激活,即认知语境被激活,从而能够很顺利地使用网络用语进行交流。下面通对网络会话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1:

A:您好! B:您好! A:哪? B:湖南长沙,U?

A:BJ B:^_^ A:家呢? B:办公室 A:M OR F?

B:MM!有事,先走了! B:OIC,886!

nlc202309081054

在这段网络交谈过程中,表情符号(^_^) 、数字谐音符号(886)和网络用语(M OR F、MM、OIC)使网民会话过程变成对认知语境假设进行不断选择和调整的过程,只有处于该交际模式中的网民才能理解。共通的认知语境是该交际过程中网民A和B不断进行正确推理的基础。该对话的不完整性使交谈者必须经过正确的推理才能获得完整的认知语境,才能得到动态言语的正确意义。当新的话语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语境)发生联系时,便产生了认识语境效果,认知语境是信息接收者在动态推理过程中头脑中存在的知识框架,并可根据交际的过程进行调整。可见,在网络交际中,认知语境的建构是在网民传送信息的过程对新信息不断推理和选择的過程。

例2:

A:明天怎么办? B:按老规矩。

在该交谈中,我们并不理解双方的意思,只有双方交际者才能理解。交际者共同的认知语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认知语境是互通的。“老规矩”指代了要做的事情,是双方交际者以前做过的事情,已有的实际经验在双方的头脑中已经固化为一种特定的知识内容,该知识内容即双方共同的认知语境,交际者双方是借助于被激活的认知语境得到正确的语义意义的。可见,网络交际者的个人经历,语言习惯,心理背景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对认知语境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双方交流者认知语境建构的基础。言语表达式是激活认知语境的触发器,一旦被激活,便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

3.网络交际中认知语境的特点

3.1虚拟性。 网民认知语境的虚拟性主要体现在语言外知识上(张洪超,2003)。在实际生活的交流过程中,语言外的知识是具体实在的客观存在,但是,在网络交际中,语言外的知识是不确定的和虚拟的。比如,交际者之间的外貌信息和性格特性,交际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征都是不确定的和虚拟的,所以在交际过程中网民对认知语境的建构也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3.2 潜在性。网民认知语境的潜在性主要表现在网络交际者的个人经历,语言习惯,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心理背景,合作程度和认知水平等因素上(张洪超,2003)。在网络交际过程中,交谈者之间是隐藏的,无法直观地判断对方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等情况。所以,网络交际者需通过对方传递出来的信息假设认知语境对对方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地推理和选择。

3.3 推理性。网络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双方并不能看到对方的言谈举止,无法从表情动作看出多方的意思。只能通过对方的声音或者文字信息来推断对方可能的意思,可见认知语境的建构具有推理性。需要交际者凭借文字信息和头脑中已经存在或固化的知识内容来推断对方可能的意思。当一方的推理合乎另一方的认知语境时,才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4.认知语境在网络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4.1 网络交际过程是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参与过程。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交流者在共通认知语境中的推理假设。何兆熊认为,“对话语的理解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推理交际过程,是听话人识别说话人意图的过程,是一种交际过程”(何兆熊 2000:183)。在网络语言的交际过程中,网民需有相通的认知语境,是一个推理假设的参与过程。接受到对方的语言信息后,头脑中结构化的知识结构,即相通的认知语境会被激活以调整交流言语。而且交流者的认知语境是动态的,不断调整的。新旧信息交替进行,从而激发认知语境交替进行。先看下例。

A:我掉了 B:掉线了啊! A:^_^

当交际者B接到A的信息时,“掉”字给交际者B提供了一个认知语境进行推理,使B获得刚才脱机的相关认知语境假设,与交际者A的真实认知语境相通,从而实现成功地交际。

4.2网民头脑中共通的认知语境可以创造适合交谈的网络氛围。有些网络交际的双方是不知道对方的身份的,或者看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这种情况下,网络交际者需要根据对方传递的信息内容和头脑中结构化的认知语境来推断对方的外貌特征、身份地位、文化知识和其他的信息。交谈者头脑中存在的认知语境是通过交际过程中的网络语言激发,由此来判断对方的言语意思和说话观点等。例如:晚上九点左右,聊天者一方忽然向对方提问:“今天你吃了吗?”对方回答:“刚洗好,正准备吃呢。”(张洪超,2003)对此聊天内容,只有双方头脑中具有共有的知识结构(即共有的认知语境),即交际一方知道对方习惯在晚上九点左右吃水果,双方才能明白聊天的言语意思。

4.3 固化在网民头脑中的各种符号的使用可以营造一种适宜交谈的语境。在网络交际中,交际者在聊天过程中喜欢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合来代替文字的表达。比如,面部表情符号O(∩_∩)O(哈哈),o(︶︿︶)o(唉),(ˉ(∞)ˉ)(哼唧)。数字谐音符号5555(呜呜 呜呜),9494(就是 就是),7456(气死我了),等(林纲,2002)。这些语言符号信息在很多网络用户的头脑中已经结构化了,一旦接收到这些符号,交谈者头脑中共通的认知语境就会被激活,然后做出合适的反应,从而能营造一种适宜交际的氛围。

结语:伴随着各种交际软件的开发,网络交际已成为我们生活用语的一部分,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数人已离不开网络交际这一环境。网络交际语言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成为网民交际的重要手段。由此,对于网络交际用语的分析和解读成为语言学习者和爱好者的一个研究领域。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认识语境这一新的理论也不断发展。网络交际言语的持续进行实际上就是交流者双方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动态的言语交流依靠双方的认知能力,即固化的知识框架。网络交际的认知语境的虚拟性和潜在性更需要双方交际者合理的认知语境推理。交际者共通的认知语境不仅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起重要作用,同样,在复杂的网络语言交际中,网民也需要激活共通的认知语境,才能创造合适的网络交际氛围,顺利完成交际。

参考文献

[1] 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2] 李茜.从认知语境看话语“不合作”现象[J].四川外国语学报,2003.

[3] 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高校网络媒体BBS用语分析 篇7

Since it appeared, there are many names for this special language on the Internet.‘Netlish’and‘weblish’are plainly derived from English.‘Electronic language’consists of the language used in other electronic fields like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mobile short message service.The term“Netspeak”is a noun, and morphologically consists of two parts“net”+“speak”;“speak”here involves“writing as well as talking”.“‘Cyberspeak’and‘interactive written discourse’also can be found.[1]

And as for the domestic researches, many of them can be defined as“Network Chinese”, because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online, most of them use Chinese in chatting rooms or on BBS.Involving both‘speaking’and‘writing’, Network Chinese, defined as Chinese used on Internet when people communicate on line, is an alternative to‘netlish’‘weblish’‘cyberspeak’‘electronic language’‘interactive written discourse’and other more cumbersome locutions.

2 Classifications

As to the classifications of words in Network Chines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eans to define them which have appeared in papers on this topic.But two main categories are used.Some of the researchers classify words in Network Chinese according to word formation like initialism, loanword, compounding and so on.And some focus on their figure of speech as metaphor.

First of all, frequently used words on colleges’BBS are abundant and diversified, so compounding of different means to classify them are neede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m in detail.Then, a more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can give us a more vivid picture about the Network Chinese on colleges’BBS.

2.1 Alphabetic words

In this category, words are spelled alphabetical.As we know Chinese words are morphemic system, so it no very convenient to input words quickly because there are many homophony words in Chinese.As a result, we can find many Chinese phoneticized words in Network Chinese.Besides, it is easy to find many English words as students in Chinese colleges’are required to pass English qualification test like CET4 and CET6.Students naturally use many English words when they are chatting.What’s more, they are easy and like to accept new things and idea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so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use English words to express their ideas.As a result, there are a number of alphabetic words on colleges’BBS.

2.1.1 Pinyin words

2.1.1. 1 Pinyin onomatopoeias

Chinese phoneticized onomatopoeias are often used to express emotion like laugh such as“hoho”;“hehe”;“hiahia”“xixi”;“kaka”;“Haha (laugh) ”and cry“wuwu”.As we can find from the above examples, some Chinese phoneticized onomatopoeias do not have corresponding Chinese words like“hoho”;“kaka”.Chinese phoneticize syllables are used to imitate sounds independently.Examples can be found like“e (disgusting) ”;“o (reply to mean understand) ”;“R (surprising) ”.

2.1.1. 2 Pinyin initialism

Chinese phoneticized Initialism is not as strict as English Initialism, as Chinese is morphemic system.Some of the initialism is written in capitalization but most of them are small letter.And to written in capitalization or small letter, is random, on some degree Examples of Chinese phoneticized Initialism are“M (fool) ”“ST (gaffe) ”;“CB (cool) ”;“TCL (too ugly) ”.Most of initialism are written in small letter. (”r (people) ”;“xdjm” (sibling) ) .

2.1.2 English alphabetic words

2.1.2. 1 Abbreviation

In this sub-category, the most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are abbreviation as most of the examples fall in these two types.Among them initialism and clipping are firstly discussed, then loanword from English is picked out as it mainly includes some technical terms.

1) Initialism.On colleges’BBS, lots of English initialism are used.But they are not very strict English initialism in capitalization.“bf (boy friend, ) ”;“gf (girl friend) ;“btw (by the way) ”, “vs (versus) ”.English initialism on colleges’BBS are comparatively new and cover wide range of area.“GB (Game Boy) ”.

2) Clipping.The randomicity in clipping is obvious.Some of them highly rely on context because you can find them in the English clipping.“ft (faint) ”;”ppl (people) ”;“ofncoz (of course) ”;“msg (Message) ”;

3) Loanword from English.Loanwords are those words borrowed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one.Young people are sensitive with new things and new ideas or they like to pursuit and try something new.“BBS”which is also a loanword from English is hot and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On colleges’BBS, various things are discussed among which topics such as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new online games and so on are hot, such as BBS;NBA;PC;DC;DIY.

2.1.2. 2 Homophones

“u (you) ”;“Y (WHY) ”;“ic (I see) ”;“CU (see you) ”;

2.2 Chinese words

There are as many as ten sub-categories under this category such as:popular etymology/folk etymology, Neologisms, loan translation/calque and so on.It is most likely to represent the diversity and individuation of Network Chinese on colleges’BBS.

2.2.1 Popular etymology

A folk/popular etymology is a kind of auditory malapropism---a popular but mistaken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 of a word or phrase.Examples in this category often express ironic meanings and persiflage.Take天才 (fool) as examples.Genius and idol are commendatory, but people give them new meanings of natural fool and vomitive object.

2.2.2 Neologisms

Because of the appearance of Internet, many new things such as new professions have emerged.As a result, many new and interesting names are come into being.For example:灌水 (post) ;昵称 (nickname) .

2.2.3 Semantic extension

Semantic extension refers to extension of the semantic range of a lexeme in a new concept:

领导 (wife) , 恐龙 (ugly girls online)

2.2.4 Loan translation

Many words in this category may have some relations withtechnical term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lmost all colleges’may have computer skills classes for students, so thatthey familiar to some of the basic concept and technical terms ofthe computer and Internet.For example:fire wall;mirror image;blacklist;E-mail.

2.2.5 Onomatopoeias

Some new words are added to imitate sounds.They are flexi-ble and vivid.厚厚, 和和 (laughing) , 啵 (kissing) , 切 (scorn) , 靠 (dissatisfied)

2.2.6 Transliteration

When Chinese people learn English at the very beginning, itis not usual to use transliteration to remember some English words.But in colleges’there are another interesting reason form stu-dents to use transliteration.

As we all know, some students, who are not English major buthave to study English in order to pass qualification test like CET4or CET6, use transliteration to make fun on purpose:秀 (show) , 粉丝 (FANS) , 黑客 (hacker)

2.2.7 Chinese dialect partial tone

Chinese dialects belong to Sino-Tibetan family of easternAsia.The Chinese (Sinitic) languages are spoken by more than 1000 million people, while refer to as dialects including:CantoneseGan, Hakka, Mandarin, Min, Wu, Xiang…

Although students speak Mandarin in schools, their own dia-lects still have some impact on their pronunciation.When theyhave classes, they may try to speak standard Mandarin as good aspossible.But when they chat or express their ideas on the BB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or intent to use the pronunciations in theirdialects or even other dialects. (蓝 (male) ;绿 (female) ;稀饭 (like) ;木油 (none) ;亲耐的 (darling) ;了改 (understand) )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may let them feel relax to use theirdialects pronunciation, or they want to show their characteristics.What’s more, Chinese dialect partial tone is popular as a meansof humor.

2.2.8 Loanword from Hongkong, Taiwan and Japanese

Owing to the culture exchange, colleges’students can ac-cess to a number of material such as films, books, online gamesand so on.They imitate pronunciations in those films:“素 (yes) ”;“偶 (me) ;灰常 (very) ;收声 (shut up) ;they use thewords in other language especially Japanese which includes manyChinese words:大好 (favorite) ;大丈夫 (no problem) ;残念 (pity) , 米国 (America) .

2.2.9 Homophony misuse

Mos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received formal pinyin ed-ucation systematically, so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use pinyin inputtool, when they are chatting.As there are many homophony in Chi-nese, different words in same pronunciation will appear when theyinput pinyin.Unwilling to waste time to correct it, they’d better tochoose the word which comes up at the top instead of the rightspelling which needs time to find.[2]Examples are a lot:斑竹 (mod-erator) ;王八 (Internet bar) ;果酱 (overpaise) ;竹叶 (homepage)

2.2.10 Repetitions

In Chinese, there a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meaning-re-教育, 学习, 保持tain) and so on.Their meanings are simile so they are consideredas repeated but they are different morphemes.[3]

The repetitions on BBS refer to the repetition of one same mor-pheme.Some people consider it is a kind of imitation of children’s words.Repetitions can make the language more soft, lovely andinteresting, so females are considered to use the repetitions more of-ten.

The formation of the repetition is repeating one of the mor-phemes in the original word, such as东东 (thing) , 片片 (photo-graph) , or making one morpheme word into a word by repeating themorpheme狗狗 (nickname of dogs or the nickname of Google) , 猪猪 (sleep) , 饭饭 (meal) .Their meaning may have some changebasing on their original meaning.

2.3 Number

Number is a perfect means to express meanings with the sim-plest form which conforms to the economical requirement of theNetwork Chinese.The use of alphanumeric word and number par-tial tone are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so it is not strange tofind abundant numbers in Network Chinese on colleges’BBS.Firstly, Alphanumeric Word is an expression consisting letters, words or numbers, which is widespread especially in cybertalk onthe Internet.[3] (”3x (thanks) ”;“3q (thank you) ”;“+U”;“B4 (Before) ”) .Secondly, Number Partial Tone is widely usedsuch as“58 (Good Night) ”;“70 (Kiss you) ”;“300 (Missyou) ”;“95 (Help me) ”

2.4 Emoticons or smiley

In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these extra nonverbal expres-sions can help to express meaning while on the BBS.When peoplecommunicate on the Internet and can not see each other, it lacksthe facial expressions and body language which are so critical in ex-pressing personal opinions and attitudes in social relationships.Es-pecially university students, they want to show or emphasize theirideas, viewpoints and discussion with their nonverbal expressions.

Emoticons (’emotional’+‘icon’means icons with emo-tion or smiley) are combinations of certain punctuations (?, “, >, etc) , numerals (1, 2, 3, etc) , keyboard characters (a, b, c, etc) and/orspecial symbols (#, @, *, etc) , designed to convey an emotion, an ap-pearance, an action, an object and even the tone of chatting.Theyare typed in sequence on a single line, and placed at the end of achatting utterance.The two basic forms of emoticons express posi-tive and negative attitudes respectively::-) and:- (.

Now more and more emoticons are edited into pictures whichoften appears on colleges’BBS.For examples:And emoti-cons are used to compose pictures.

O (∩_∩) O哈哈~o (≧v≦) o~~好棒o () 〈) ) o唉 (*^__^*) 嘻嘻……

3.1 Features of network Chinese from linguistics aspects

3.1.1 Phonetic level

3.1.1. 1 Onomatopoeias

As we can see examples in the chapter 3, there are lots of onomatopoeias which not only written in Chinese characters but also in pinyin:嘻嘻, 咔咔, 呼呼;”hehe (laughing) ”;“hiahia (laughing) ”.Some of the Chinese words examples are not onomatopoeias originally, and can not be seen in formal articles like切 (despise) , 靠 (dissatisfied) .Onomatopoeias on BBS do not restrict in conventional ones but have enriched in order to imitate natural sounds to express various emotions.As there are different onomatopoeias to express people’s laugh at different degree:hoho, xixi, kaka, haha…

3.1.1. 2 Homophones

Homophones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hree groups.

1) From English to English—It refers to use one single letter to instead the relative word having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it.For example, they use the letter“u”to stand for“you”.They may type“miss u”instead“miss you”to save time.“ic”doesn’t refer to the IC card in china, but means“I see”.

2) From Chinese to Chinese—Homophones from Chinese to Chinese in Internet dictions are misuse actually.Many students may use pinyin input tool to type, in order to make the communication on line more expeditious and instant and to make the language transmit meaning in a more lively and humorous way, the misuse homophones are continuously used and become popular.They use“大侠 (daxia) ”, a brave and capable person in Chinese culture, to mention a person who spend much time on line.“大虾 (daxia) ”is preferred compared to“大侠 (daxia) ”, for if one types pinyin“daxia”into the system, “大虾 (daxia) ”will appear firstly on the screen.

3) From Chinese to number—Numbers are not only used to express the quantity, but are given special meaning in Network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ir Chinese pronunciation, to convey various ideas.And most of the numbers are used to imitate the similar sounds.For example, “5555... (wuwuwu..) ”stands for the weeping or crying sound‘呜呜 (wuwu...)

3.1.1. 3 Sound Repetitions

In some network Chinese phrases, some or all of the characters are repeated to add quantity and intensity.The words having the same sounds may make the word sound cute and humorous like and infant’s burbling.For examples:“东东 (things) ;猪猪 (sleep) ;片片 (picture) ;饭饭 (dinner) ;狗狗 (dog or Google) ;

The key point for the explanation of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students are young.Youths show their peculiarities as a member of the new generation, featured with cuteness, innovation, and originality in their language.

3.1.2 Lexical level

3.1.2. 1 Acronyms

An acronym is the combinations of the initial letters of a noun phrases but they are different mainly in formation and pronunciation.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acronyms.

1) The acronyms of Chinese pinyin

In order to fasten their typing, net users create a lot of Chinese acronyms, imitating English acronyms, by taking the initial letters of Chinese pinyin for a certain word.In addition, they needn’t to choose the right Chinese character form homophonies which can save much time.

2) The acronyms of English words

BF (boy friend) , DIY (do it yourself) …In addition to meet the need of instant communication on line, there are two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Most of the students know some acronyms of English words in common use for almost all of them have learned English.

3.1.2. 2 Borrowing from other language

Another distinguished characteristic is the common use of borrow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 most of which belong to English, and some of them borrow form Japanese as it has some characters similar to Chinese characters.

3.1.2. 3 Dialect

As students come from different areas, they may have their own dialects.Local flavor in languag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when communicate on the Internet.Mandarin Chinese is tone language.That is to say the meaning of a word depends on the tone used when pronouncing it.Students want to show their creativity and the sense of humor by using dialects’special pronunciations to replace standard Mandarin Chinese.

3.1.2. 4 The use of coinage

A lot of new words come o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communication, for people on line not only want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but to show their creative ability or their characteristics even their mood to other by words.The creative coinages show the uniqueness and creativity of network Chinese.Some of these new words have been accepted by net users and become popular in real world, for examples:菜鸟 (Greenhand) , 飞鸟 (old bird) .

3.1.3 Semantic level

1) The meaning of words changed.As there are many new words, new meanings are also added to“old”words.So those words, though orthographically the same word we use in our real life, are semantically differ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communication.Some words are now used by Internet users with new meaning are widely accepted in real world.

2) Popular Etymology.It is very popular now and also regarded as paronomasia which is a kind of ironic 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nd humor.Young people often want to create more etymology.

3.2 Features of diction from University internet culture as-pect

3.2.1 Personality

The restraints and restrictions on the Internet are less than that of in the real word.Students, who eager to express themselves more freely and pursuit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regard Internet or colleges’BBS as an ideal media for them.They want to show their personality by using or creating new words and make new linguistic rules.[4]Their language tends to be interesting and attractive by using expression created by them.This personalized way of speaking and writing Chinese can identify a person from his or her fellows.

They are generally well-educated;want to try new things and more flexible to accept to change and challenge.By create or use different or new words, they can be indeed seen as what they try to break the conventions of Chinese and create a new variation of Chinese to achieve better convenience in online communication.

3.2.2 Creativity

As young people now emphasize creativity as an absolute necessary quality, their creativities exert fully on Internet.With their creativities, they want to make innovation and want to challenge the conventions.

In addition, they use various means such as numbers, emoticons to make their content humor, lively and novel.

3.2.3 Informality

Young people like to enjoy life with relaxation and happiness which can be find form their expectation to works that is to work freely or work under relaxed and equal environment, so that informality is often adopted.

Informality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dictions using by students.The changes taken in grammar have proven it.In addition, colloquialism is very popular among Internet users.A lot of abbreviation can be spotted on line which can only be used on line instead of appearing in our formal writing.In addition, dialects are often used which can not be used in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especially the formal conversation.

3.2.4 Influences form foreign culture

As the culture exchanges and various channels, students access to foreign culture easily and in real time.Their idea, viewpoints and language are influenced by foreign cultures such as history background, customs or even values.All of these influences can find cures from dictions on colleges’BBS.[5]

3 Characteristics of Diction on Colleges’BBS

After analysi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ctions on colleges’BBS, the author wants to discuss features and their motivations odiction on the BBS.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discuss its featurefrom two aspects:linguistics aspect and university Internet cultureaspect.

4 Conclusions

4.1 Problems for the dictions on colleges’BBS

1) Language Violence.As anonym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ternet, some students insult and assault others without taking responsibility by using fescennine and venomed words.They create and spread those words on the colleges’BBS, which will spoil the open and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the standard of the BBS.[6]

2) Irregularity of the dictions.Some students can separate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form the real world as they are used to using irregular words or expressions, which can not be accepted to appear in their test or papers.In additional, as the dictions change rapidly, some may find it not very easy to understand some words or phrases, then smooth communication will be threaten.

4.2 My view on diction on colleges’BBS

After analysis on the diction on colleges’BBS, I have a vivid and comprehensive picture of diction and find interesting examples, which I did not find before although I am a university student and often use BBS.

I think it can show the creativity of the students as they create so much interesting new words, phrases and expression which make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dynamic and informative And it can express the personality, values, and lifestyles and so on among colleges’students.

Tolerant should be give to it, as it is a variety of the language.They are not inferior.

摘要:Network Chinese has been developing quickly and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ncreasingly these years.This thesis' s study and analyses are based on the dictions on colleges' BBS" because that the characters of the Network Chinese are more obvious and centralized in dictions on colleges' BBS and the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users.The author firstly classifies the diction with the diction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ining use of other two means:word formation and rhetoric.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introduces a important words type-emoticon.A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ctions on colleges' BB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m linguistical ly and culturally.

参考文献

[1]王国峰.从词汇和句法角度对网络英语的研究[J].海外英语, 2011 (1) .

[2]王建文.网络语言的现状、分类、流行及发展趋势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26 (9) :62-64.

[3]王朝频.A Study of Network Chinese[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 2006

[4]刘晴.网络语言的文化表现初探[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1) :22-25.

[5]罗英侠.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J].安徽文学, 2007 (1) .

从语言三要素浅析网络用语 篇8

一、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 语音方面的表现形式

从语音方面来说, 网络语言的词汇打破了语言语音系统的平衡性和规范性, 更多的是借助谐音, 利用声音的相同或相近引发人们的联想, 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风趣性和含蓄性的一种修辞效果。

1、汉语谐音

“斑竹、斑猪”谐音“版主”;“偶”谐音“我”;“大虾”谐音“大侠”。

2、数字谐音

“886”谐音“拜拜喽”;“9494”谐音“就是就是”;“7456”谐音“气死我了”;“53”谐音“我闪”;“555”谐音“呜呜呜”;“1798”谐音“一起走吧”;“8174”谐音“不要生气”;“520”谐音“我爱你”;“1314”谐音“一生一世”;

3、汉语拼音字母和外语字母谐音

在网络语言中, 人们用“BT”表“变态”;“爱老虎油”表示“I love you”;“瘟都死”表示“windows”;“Fans”表示“粉丝”;“IC”表示“I see”;“+U”谐音“加油”;“B4”谐音“before”。

4、方言谐音

闽南话中, “虾米”谐音与“什么”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四川话中, “筒子”的发音与“同志”的意思相同;粤语中, “稀饭”发音与“喜欢”是同一个意思;湖南话以及四川话的“哥”与“锅”发音一样, 所以“帅锅”的发音表示“帅哥”;南平地区方言“酱紫”表示“这样子”。所以网络语言中, “虾米”、“筒子”、“稀饭”、“帅锅”、“酱紫”都各有不同所指。

(二) 语法方面的表现形式

1、修辞的运用

众所周知网络语言, 都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比喻的使用使得网络语言新颖活泼, 给人印象深刻。在网络语言中, 借喻的使用十分常见。比如说, “青蛙”指相貌很丑的男士;“恐龙”指容貌不佳的女生;“沙发”是楼主发帖后第一个跟帖的网友的专称, 而第二个跟帖的网友被称为“板凳”。

2、语序的变换

为了节省时间, 网络语言中的句子会改变原有的语序。倒装的使用在网络语言中尤为突出。例如:“怎么了, 你”、“不高兴, 现在”、“还走吗, 后天?”、“眼红了都!”、“走先”, 这些倒装句的使用在网络语言中, 形成了一种固化的句型, 是一种流行的趋势。

(三) 词汇方面的表现形式

1、创造新词

这类新词, 其形式、意义均属新造, 如:闪客 (使用fl ash软件的人) 、骇客 (沉溺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编程的人) 、黑客 (非法入侵站点搞破坏操作的人) 、白客 (非法入侵站点不进行操作而退出的人) 等。

2、旧词新意

旧词形新词义。这类词语在网络上普遍存在, 利用汉语已有的词语形式而赋予它新的内涵外延并且曲解原词含义而附会新义。例如:“腐败”本义是指政治、组织、体制等混乱、黑暗。在网络上, 腐败是吃喝玩乐的意思, 没有贬义色彩;“吐血”不再是本来的病症名称, 而是用来形容心情郁闷;“把”用作动词的时候本义是“握”的意思, 在网语中有追求的意思, 如“把妹妹、把美眉”就是追求女孩子;“楼上”指的是电子公告栏上面、下面的帖子、泡菜一般在论坛里看和说的会员、隔壁现指的是一个网站的不同主题的BBS、灌水指的是聊天室或BBS版上随意写的没有分量的东西、天才本指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或有天才的人, 新指天生的蠢才、偶像本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 喻指盲目崇拜的对象, 在网络语言上新指呕吐的对象等等。

3、字母缩写

由于字母的缩写更加的便捷, 而在网络语言中更加受到追捧, 并且, 随着广泛的使用与推广, 久而久之便固定使用。例如:“PS”指的是备注的意思;“GF”指的是女朋友;“BF”指的是男朋友;“PMP”指的是拍马屁;“GX”指的是恭喜;“PL”指的是漂亮的意思;“PK”指的是比赛的意思等等。这些字母缩写, 是网络语言的发展更加的快捷。

4、表情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 简洁化

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语言也越来越趋向简洁。人们在使用便捷的网络语言, 也相应会提高网络语言的传播频率。极大地提高了网民的交际频率, 扩大了网民的交际范围。用字母、数字来代替汉字, 更加灵活自由, 不仅为网民节省了时间, 也给网名带来了乐趣。

(二) 创新化

创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也反映了一些网民追求新奇, 独特的心理。一个时代新词语的大量涌现, 正预示着某种新的力量、新的思潮、新的观念的崛起[1]。并且一些新词新语在使用过程中, 慢慢被大众所接受, 进而进入了词典。例如:囧。

(三) 幽默化

幽默化是使网络语言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幽默化的语言, 增加了网络语言的生动活泼。网民大量使用生动的表情符号, 谐音等等从而营造出了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

三、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体,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是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 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方便, 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但是我们仍然要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 正确引导, 网络语言还是会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2]。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交流的普及, 网络语言也备受关注,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 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方式。推动了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本文将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三要素, 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着重介绍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关键词:网络语言,表现形式,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袁子玲, 许之所.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浅谈网络用语中的“谐音”现象 篇9

一、谐音含义

所谓谐音, 我们在词典中查找会发现, 它有多层含义。本文主要探讨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在网络用语中的使用。作为一种修辞格,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 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 构成语义的变异, 以达到音同义异的效果。

使用谐音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出现的, 是自古有之,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 在文学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一诗:“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 (谐‘情’) 却有晴 (谐‘情’) ”。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 (谐‘思’) 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诗句就是利用谐音的手法, 为诗歌增添了情趣, 表达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 朦胧妙曼, 形象生动, 也因此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二、谐音在网络中的使用

谐音的使用虽古已有之, 但随着传媒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发展, 人们扩大了其使用范围。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已成为人们接受信息最重要的平台, 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 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对接受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谐音在网络交际用语上的使用

如今, 在日常生活中,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往和汲取信息的重要平台。网络语言随之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作为新时代的产物, 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通俗化、口语化、简洁幽默、诙谐传神、张扬个性。为了达到刺激人们视觉、引起人们注意以及实现其本身特点的效果, 我们发现网络语言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使用谐音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首先我们看一下谐音在网络交际用语中的使用情况, 常见的表现形式如下:

1.普通话词语谐音:谐音词和原词在普通话中发音相同或相近。如:鸭梨—压力, 神马—什么, 驴友—旅友等。

2.方言词语谐音:这种谐音是利用某些词语的方言发音形成的。如:银—人 (谐东北方言的字音) , 偶—我 (谐闽南方言的读音) 等。

3.合音谐音:谐音的字词在连读时发生合音, 与普通话读音相同或相近。比如:没有 (méiyǒu) —咩 (mié) , 这样子 (zhèyàng zǐ) —酱紫 (jiàng zǐ) 等。

4.英语词语谐音:这种谐音方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英语字母谐音汉语。这类谐音较少。比如GG—哥哥, DD—弟弟, JJ—姐姐等。另一种是字母与英文谐音, 即用字母来谐音原英文单词。如:How r u—How are you (你好吗) , IC—I see (我明白了) 等。

5.数字谐音: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意义。这种谐音类似于数字解码, 表面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 但是通过读音就可以发现其表达的意思。如:520—我爱你, 1314—一生一世, 55—呜呜 (哭泣声) , 584—我发誓等。

6.字母、数字、符号的混合谐音:用符号或字母、数字的混合使用对汉字进行谐音。如:==—等等、+U—加油、3q—Thank you、B4—Before (或鄙视) 。

(二) 谐音在广告语中的使用

进入新世纪, 随着经济的发展, 广告业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各种媒体上面的广告铺天盖地, 网络作为广告宣传的重要平台当然也不例外。在这个平台上, 商家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广告语与众不同。不知从何时起, 使用汉字的谐音制作广告语, 成为了众多商家屡试不爽的新创意。其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1.利用大家熟知的人名、地名等谐音。这类例子不是很多, 但也确实存在。比如, 一家饭店给自己店取名为“温加饱饭店”, 谐音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名字。这样一来, 既表达了自己饭店的特色, 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

2.利用汉字的谐音改编成语、俚语、俗语等常用语。这种方式使用频率最高。比如, 一家餐馆命为“恰到好厨”。谐音成语“恰到好处”, 以此来吸引顾客眼球, 也宣传了自己餐馆食物的美味。

三、网络语言中谐音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

(一) 偶然性

网络语言中出现大量谐音词的现象, 并不是有计划出现的。最初, 网友们并没有刻意去谐音一些字词, 由于在网络上的交流大多是通过文字实现的, 而文字又是通过敲键盘用不同输入法来完成的。众所周知, 汉语是语素文字, 因此汉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多同音字和同音词。网民们有时候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打字的过程中不进行检查和确认, 于是就出现了像“斑竹”代替“版主”, “杯具”代替“悲剧”这样的现象。刚开始可能只是个人一时的错误, 但久而久之, 网民们发现其中的乐趣, 就进行了人为的扩大。但最初的谐音词的确带有偶然性, 由于网络上大多是年轻人的舞台, 这种偶然现象正符合广大年轻网民们求新求异、崇尚创新的心理,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地产生了很多谐音新词。

(二) 谐音词自身的特性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 技术越来越发达, 但是语言仍然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 虽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但也有其局限性。现实生活中, 上网的大多是青年人, 他们思维活跃, 充满活力,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通过敲字来进行交流, 对话双方互相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 也感受不到对方说话的语气。长此以往, 人们不觉会感到单调和无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网友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发现了谐音词。这类词具备了幽默有趣这一特性, 可以弥补纯文字交流的乏味和单调。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方式就迅速散播开来, 被多数人接受。

在网络中, 除了交际用语中谐音得到大量使用, 广告语也积极使用这一手段。从古至今, 追求利益永远是商人首要的目标。而广告语又是其推销产品的重要手段, 怎样才能成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各商家真是绞尽脑汁。当一个商家使用谐音后, 商人们发觉其宣传效果不错, 于是就纷纷效仿, 谐音词就此遍地开花了。

(三) 语言的经济原则

语言的经济原则又称作语言的经济性。“语言的经济原则”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Martinet为探讨语音变化原因而提出的一种假说。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 从表达者的角度来看, 表达者说话要尽量简洁, 以求省力;另一方面, 从接受者的角度看, 接受者希望表达者说话明确清晰。即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 总是力求用最小的努力去达到最大的交际和信息传递效果。

在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 时间就是一切, 人们做事越来越注重效率。为了实现这个要求, 人们不自觉地会想办法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主要还是靠打字来实现的, 网民们倍感输入正规文字的压力, 这与网络信息传输速度的迅速形成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 网友为了追求语言与思维的同步性, 准确率就让位于速度。因此一种方便人们交流的语言就会应运而生。谐音词就源于此。另外,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 有一定的随意性, 在语言规范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于是, 人们用谐音词代替繁杂的汉字, 使用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语言进行交流, 缩短了文字输入时间, 大大提高了交流效率。既能达到传达信息的功效, 又能节省了大家的时间, 何乐而不为呢?

四、网络语言中谐音现象的影响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凡事都有两面性。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 自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但作为一种工具, 它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网络语言自然不例外, 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两面。

(一) 积极影响

谐音在网络中的使用确实给人带来不少便利。首先,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人们的网络交际用语中, 我们会发现大量的缩略词。比如数字谐音, 人们发挥其聪明智慧, 用仅仅十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 经过特定组合之后来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含义。在快节奏的今天, 人们在键盘上打字时, 使用数字谐音能给人们节省大量时间, 从而大大提高交流速度和效率。第二,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运用语音的谐音可以增加语言的艺术趣味。谐音词中蕴涵着双关的含义, 能表达出原词所不具备的意味, 能形成风趣、讽刺等效果, 给人们单调的生活带去一定乐趣。第三, 谐音词符合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态, 他们喜欢用这些新鲜事物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或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或在幽默诙谐中释放压力。比如“豆你玩”“蒜泥狠”, 网友就用这样的词来表示对物价疯涨的无奈。第四, 对于商家来说, 一些使用谐音不错的例子, 可以成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从而以最小的代价为自己带来巨大利润。

(二) 消极影响

谐音词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弊端。第一, 无形中影响中小学生汉语的学习。对于正处于接受传统文化初级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 谐音中的一些不规范词汇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跟随时代的步伐, 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较早, 正因为受网络的影响, 许多中小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类似“无所胃惧、痔在必得、咳不容缓、天尝地酒、乐在骑中”等这样的“成语”, 老师在纠正其错误时, 学生还强词夺理:“网络的广告都是这样写的。”老师们对此哭笑不得。这样一来, 不仅给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也不利于中小学生们的成长和学习。第二, 不恰当使用谐音词也影响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广告语中正确使用谐音词, 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恰当的使用, 就会影响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比如一家经营男性用品的商家的广告词是这样的, “男儿‘裆’自强”, 谐音“男儿当自强”。类似这样的谐音词, 不仅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甚至完全改变了原先鼓励男儿积极向上的意味。这样不恰当地使用谐音, 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 也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发展, 更不利于社会文明的健康传播。第三, 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在语言的各个系统中, 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 变化也最快。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 如果一些不恰当的谐音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开来, 并不断被人们认可, 甚至约定俗成, 同时进入词汇系统, 这对原有的词汇势必造成很大的冲击, 极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

总之,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谐音词以其幽默、经济的特点被广大网友逐渐认可和使用, 有强大的生命力。但随之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语言作为一门工具, 它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 重要的是使用它的人们。因此针对网络中乃至社会中的谐音现象, 我们要理性对待, 去粗取精, 让语言这个工具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陈莎.广告中“谐音成语”文化现象透视[J].修辞学习, 1996 (6) .

网络交流用语 篇10

据《海口晚报》消息, “偶 (我) 是一个开朗自信额 (的) 女孩, 童鞋 (同学) 们都很喜欢偶 (我) ……”日前,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 “拍砖”、“偶”、“盆友”、“鸭梨山大”等网络词语成了不少中小学生作文中的“大爱”, 连小学生都会在作文中感叹“神马都是浮云”。面对网络词语在作文中的频频出现, 大家应该如何对待它?学生在使用时是何心态?老师对此有何看法?记者发现, 像这样的作文在海口的中小学的作文中也时常出现。海口二十五小毕业班语文老师谢老师向记者解读道, 现在的校园里“90后”、“00后”是主要群体, 这些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在接受着网络给其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 网络语言出现在作文中便是其体现之一。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 谢老师都会用红笔圈出来, 旁边打上问号,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让大家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 是为了捍卫母语的纯洁。学会规范使用母语, 应该是每个学生必须要遵守的。”谢老师表示, 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并没有什么大碍, 但如果在考试中使用网络语言, 尤其是一些不成熟的、没有被认同的网络语言, 势必会影响作文得分, 会吃亏的。

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 篇11

关键词:网络用语 潜性 显性 修辞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使用的日益普及,网民们为了适应网络交流经济、快捷、生动的需要,创造了一些简单、形象的词语,甚至打破了传统的语法规则。王希杰曾在潜性语言和显性的语言的研究理论中表明,潜性显性化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显性语言的潜性化是语言的一种发展方式,也是语言的发展之路。语言的发展之路是潜性化和显性化的统一。

一.从潜性修辞看网络新词的形式

根据潜显理论,语言世界分为潜态和显态。凡有显语言的,就必然对应存在着潜语言。但不能说凡有潜语言的,就一定有显语言。事实上潜语言要比显语言多的多[1]。刘倩忠将“潜语言”定义为:出现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都是“潜语言”。我们不能对未来语言的具体现象完全的了解,但是能根据潜性语言显性化的过程预测出语言发展的大致方向,这便是潜性修辞学的作用。例如当“女生节”这个新词出现时,我们可以判定作为潜词的“男生节”也有出现的可能。而在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的形式有很多,有的是全新词语,如,duang,颜值等;有些是对旧词赋予新的意义,如杯具,土豪等;有些是运用了缩略形式,如白骨精,喜大普奔等。

1.全新词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说语言中潜词数量远远大于显词的数量,在网络用语的词汇中更是如此。

当目前的词语无法满足网民需求的时候,网民变会顺势创造一些全新的词语。如,“duang”这个词语,百度百科解释:DUANG,网络语,意思是“加特效”,含戏虐性“很好玩”味道。源于成龙代言的一款洗发水,曾是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在2015年2月被网友们挖出来恶搞,将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改编为成龙的《我的洗发水》,一句“Duang”成了网络上最新最热门的词语。有趣的是,网民还特地为此创造了一个字:上面是“成”,下面是“龙”。将成龙的名字合成一个duang并标明声调为上声。在以前这是没有的,是潜词,而现在网上已流传开来,且已进入百度百科,说明已有潜词转化为显词了。

还有网民在论坛中自创的用语如“小鲜肉”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萌萌哒”形容长得可爱的事物或人等等。这些词语要是放到以前使用,一定令人难以理解且产生误解,它们在网络没有产生之前都是潜词,等到网民需要时就被创造出来了,也由原来的潜词转化为显词。

2.旧词新义

显义是一个词在运用中已经实现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显在的意义,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相对稳定;潜义是指,一个词可能潜藏的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意义。不但潜词有潜义,显词也有潜义。

有些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时,一些新的词义便被开发出来。例如,土豪,原指在乡下那些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来,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土豪”在网络游戏中被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发展到现在,专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喜欢炫耀的人,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称之为“土豪”。这个意义在没被使用之前都属于潜性的,被网民开发使用之后,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还有些词因为网民对谋件事情极度关注短期内就流行起来了。例如,“洪荒之力”。在今里约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采访时一句“我应经用了洪荒之力”,引起群众广泛关注,“洪荒之力”在网络上反映强烈且迅速流行使用。“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游调侃的常用语。网友纷纷发散创新思维使用“洪荒之力”的感想。如,人们日报在对刚闭幕不久的残奥会报道“残奥会落幕,中国红‘主导’了里约,他们真正用尽了‘洪荒之力’”。

古人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洪荒,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现在因为傅园慧采访时的一句有感而发,使得这个词产生了新义,短短四个字却道出了心中千言万语的感慨。这也正是中国人含蓄个性的体现。

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去年受网民极度关注的“我们”,当时李晨在微博上晒与范冰冰的合影,并配文“我们”,随后范冰冰转发李晨微博,同样附文“我们”。于是“我们”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了新的告白方式。在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被关注之前,“我们”“洪荒之力”都是普通的词语,待新义产生流行之后,便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3.缩略

显句就已经存在着的句子。现代汉语的句子丰富多彩,修辞活动首先是从这些显句中进行选择的。语法发展的历史是显句一步步地发展与潜句一步步显化,是潜句显性化与显句潜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一些以前不常用的语法现象已开始浮出水面。在网络用语中,很多新词都是由短语节缩而来形成的词语或短语。

网络上很多句子被节缩成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短语,如““啊痛悟蜡”是“啊多么痛的领悟”的缩略形式,亦被引申为“啊多么痛的领悟你为什么用蜡烛滴我”,还有种说法是,“啊痛悟”后面一般会加个蜡烛的图标表示心情沉痛。来源于辛晓琪的歌曲《领悟》。“啊痛悟蜡”按常规的语法是不存在的,但是因为网络使用的需要,它打破了原来的语法规则作为一个新的短语在网上流行使用,由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类似的还有“虽不明,但觉厉”,表示“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等等。

这些新词,在还没有被网民改造使用时,只是作为潜性的语法现象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需要,它们就有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并且逐渐流传使用开来。

二.网络新词潜语言显化的产生方式

修辞的使用使得汉语的表义更为丰富多彩,也促使语言产生新的意义。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格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类,积极修辞又分为比喻、析字、谐音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都是潜语言显性化的主要手段。主要用于网络用语中潜语言的显性化和现代汉语新词中。

1.摹声、谐音

摹声是摹绘的一种。摹声就是对客观世界声音的模仿[2]。在网络用语中很多新词运用了摹声修辞。上文中的“duang”用的就是摹声修辞,是模拟特效音的一个词,使之形象生动。网络中的交际并不是面对面的,比较单调、乏味,运用摹声修辞,形象生动,“DUANG~~DUAN

G~~DUANG~~”一念出来就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与摹声比较相似的另一种修辞方式是谐音。谐音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同音现象,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英语谐音:三克油(thank you);符号谐音:==(等等);数字谐音:520(我爱你)等。这不同于汉语中传统的谐音,汉语中传统的谐音一般是为了避讳。而网络谐音的运用则通常是为了输入简化,方便交流的一种手段。在网络聊天的时,为了简化输入,节省时间,就会通过谐音的方式简化一些相对复杂的词语。

2.摹形

摹形也是摹绘的一种。顾名思义对形状的模仿。汉字作为象形字,我们可以从其形状及构字部件上判断它们的意义。如2008年度网络流行最广的“囧”字,我们只需从它的形状就大致可以推断出来它的意义:方框像人脸部的轮廓,撇捺像下垂耷拉的眼睛。从整个字形来看,像极了一张郁闷、悲伤、无奈的人脸。而在普通话中“囧”与“窘”又是同音,“囧”字读起来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这是摹形、摹声的联合运用。

通过修辞格将网络的潜语言显化还有很多,比如析字“槑”,《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槑,古文“梅”字。 看其本义与“呆”丝毫没有关系。但却由于它由两个“呆”字组成,而被网友们用来形容人“比呆还呆”。还有转义、飞白等等,通过这些修辞格都能把网络的潜语言显性化。

三.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则

经济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经济性原则。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而人们所运用的都是交际活动所需的东西,潜性语言成分的显性化取决于社会文化语用条件是否充分。

网络环境给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由于网民不能面对面的交谈,只能通过打字交流,所以只有自由,简洁,鲜明的语言在网络空间中才能很好的发展。在电脑上的网络交流,讲究快速与生动,使用“网语”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显得新鲜,有个性。为适应信息快递和阅读提效的要求,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网络语言的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能省则省”,这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2.社会求新化

在网络用语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有意突破语言的原有藩篱,赋予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词语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语言本来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符号体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约性,长时间使用一种模式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新词的新形式往往与读者固有的语言经验有偏离,这样就能造成语言上的新奇感与陌生感。语言的陌生化,通过拉开语词与人们的心理距离,营造出一种新的意趣。

四.结语

流行语中出现的很多新词新语都是通过修辞手段使潜语言显化后的产物,许多潜在语言形式在出现以前它们都处于潜伏状态。之所以未被使用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语用需求或者未受到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而修辞手段不仅成为众多新词汇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被众多富有创造性的网民所运用,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此外,一些修辞手法,诸如仿拟、谐音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研究潜语言的一些规律问题以及汉语的相关词汇问题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导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2

3.刘倩忠,王婷,《潜性显性化——网络用语产生的重要途径》,南京师范大学,2010.6

注 释

[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p219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169

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 篇12

一.从潜性修辞看网络新词的形式

根据潜显理论, 语言世界分为潜态和显态。凡有显语言的, 就必然对应存在着潜语言。但不能说凡有潜语言的, 就一定有显语言。事实上潜语言要比显语言多的多[1]。刘倩忠将“潜语言”定义为:出现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都是“潜语言”。我们不能对未来语言的具体现象完全的了解, 但是能根据潜性语言显性化的过程预测出语言发展的大致方向, 这便是潜性修辞学的作用。例如当“女生节”这个新词出现时, 我们可以判定作为潜词的“男生节”也有出现的可能。而在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的形式有很多, 有的是全新词语, 如, duang, 颜值等;有些是对旧词赋予新的意义, 如杯具, 土豪等;有些是运用了缩略形式, 如白骨精, 喜大普奔等。

1.全新词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说语言中潜词数量远远大于显词的数量, 在网络用语的词汇中更是如此。

当目前的词语无法满足网民需求的时候, 网民变会顺势创造一些全新的词语。如, “duang”这个词语, 百度百科解释:DUANG, 网络语, 意思是“加特效”, 含戏虐性“很好玩”味道。源于成龙代言的一款洗发水, 曾是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 在2015年2月被网友们挖出来恶搞, 将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改编为成龙的《我的洗发水》, 一句“Duang”成了网络上最新最热门的词语。有趣的是, 网民还特地为此创造了一个字:上面是“成”, 下面是“龙”。将成龙的名字合成一个duang并标明声调为上声。在以前这是没有的, 是潜词, 而现在网上已流传开来, 且已进入百度百科, 说明已有潜词转化为显词了。

还有网民在论坛中自创的用语如“小鲜肉”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 “萌萌哒”形容长得可爱的事物或人等等。这些词语要是放到以前使用, 一定令人难以理解且产生误解, 它们在网络没有产生之前都是潜词, 等到网民需要时就被创造出来了, 也由原来的潜词转化为显词。

2.旧词新义

显义是一个词在运用中已经实现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显在的意义, 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对稳定;潜义是指, 一个词可能潜藏的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意义。不但潜词有潜义, 显词也有潜义。

有些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时, 一些新的词义便被开发出来。例如, 土豪, 原指在乡下那些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来,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 “土豪”在网络游戏中被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 发展到现在, 专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喜欢炫耀的人, 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称之为“土豪”。这个意义在没被使用之前都属于潜性的, 被网民开发使用之后, 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还有些词因为网民对谋件事情极度关注短期内就流行起来了。例如, “洪荒之力”。在今里约奥运会上,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采访时一句“我应经用了洪荒之力”, 引起群众广泛关注, “洪荒之力”在网络上反映强烈且迅速流行使用。“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游调侃的常用语。网友纷纷发散创新思维使用“洪荒之力”的感想。如, 人们日报在对刚闭幕不久的残奥会报道“残奥会落幕, 中国红‘主导’了里约, 他们真正用尽了‘洪荒之力’”。

古人云: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洪荒, 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现在因为傅园慧采访时的一句有感而发, 使得这个词产生了新义, 短短四个字却道出了心中千言万语的感慨。这也正是中国人含蓄个性的体现。

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比如, 去年受网民极度关注的“我们”, 当时李晨在微博上晒与范冰冰的合影, 并配文“我们”, 随后范冰冰转发李晨微博, 同样附文“我们”。于是“我们”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成了新的告白方式。在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被关注之前, “我们”“洪荒之力”都是普通的词语, 待新义产生流行之后, 便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3.缩略

显句就已经存在着的句子。现代汉语的句子丰富多彩, 修辞活动首先是从这些显句中进行选择的。语法发展的历史是显句一步步地发展与潜句一步步显化, 是潜句显性化与显句潜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一些以前不常用的语法现象已开始浮出水面。在网络用语中, 很多新词都是由短语节缩而来形成的词语或短语。

网络上很多句子被节缩成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短语, 如““啊痛悟蜡”是“啊多么痛的领悟”的缩略形式, 亦被引申为“啊多么痛的领悟你为什么用蜡烛滴我”, 还有种说法是, “啊痛悟”后面一般会加个蜡烛的图标表示心情沉痛。来源于辛晓琪的歌曲《领悟》。“啊痛悟蜡”按常规的语法是不存在的, 但是因为网络使用的需要, 它打破了原来的语法规则作为一个新的短语在网上流行使用, 由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类似的还有“虽不明, 但觉厉”, 表示“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等等。

这些新词, 在还没有被网民改造使用时, 只是作为潜性的语法现象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需要, 它们就有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 并且逐渐流传使用开来。

二.网络新词潜语言显化的产生方式

修辞的使用使得汉语的表义更为丰富多彩, 也促使语言产生新的意义。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格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类, 积极修辞又分为比喻、析字、谐音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都是潜语言显性化的主要手段。主要用于网络用语中潜语言的显性化和现代汉语新词中。

1.摹声、谐音

摹声是摹绘的一种。摹声就是对客观世界声音的模仿[2]。在网络用语中很多新词运用了摹声修辞。上文中的“duang”用的就是摹声修辞, 是模拟特效音的一个词, 使之形象生动。网络中的交际并不是面对面的, 比较单调、乏味, 运用摹声修辞, 形象生动, “DUANG~~DUAN G~~DUANG~~”一念出来就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与摹声比较相似的另一种修辞方式是谐音。谐音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同音现象, 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比如英语谐音:三克油 (thank you) ;符号谐音:== (等等) ;数字谐音:520 (我爱你) 等。这不同于汉语中传统的谐音, 汉语中传统的谐音一般是为了避讳。而网络谐音的运用则通常是为了输入简化, 方便交流的一种手段。在网络聊天的时, 为了简化输入, 节省时间, 就会通过谐音的方式简化一些相对复杂的词语。

2.摹形

摹形也是摹绘的一种。顾名思义对形状的模仿。汉字作为象形字, 我们可以从其形状及构字部件上判断它们的意义。如2008年度网络流行最广的“囧”字, 我们只需从它的形状就大致可以推断出来它的意义:方框像人脸部的轮廓, 撇捺像下垂耷拉的眼睛。从整个字形来看, 像极了一张郁闷、悲伤、无奈的人脸。而在普通话中“囧”与“窘”又是同音, “囧”字读起来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 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这是摹形、摹声的联合运用。

通过修辞格将网络的潜语言显化还有很多, 比如析字“槑”, 《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槑, 古文“梅”字。看其本义与“呆”丝毫没有关系。但却由于它由两个“呆”字组成, 而被网友们用来形容人“比呆还呆”。还有转义、飞白等等, 通过这些修辞格都能把网络的潜语言显性化。

三.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则

经济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 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经济性原则。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而人们所运用的都是交际活动所需的东西, 潜性语言成分的显性化取决于社会文化语用条件是否充分。

网络环境给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网民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只能通过打字交流, 所以只有自由, 简洁, 鲜明的语言在网络空间中才能很好的发展。在电脑上的网络交流, 讲究快速与生动, 使用“网语”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显得新鲜, 有个性。为适应信息快递和阅读提效的要求, 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 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网络语言的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能省则省”, 这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2.社会求新化

在网络用语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有意突破语言的原有藩篱, 赋予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词语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语言本来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约性, 长时间使用一种模式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新词的新形式往往与读者固有的语言经验有偏离, 这样就能造成语言上的新奇感与陌生感。语言的陌生化, 通过拉开语词与人们的心理距离, 营造出一种新的意趣。

四.结语

流行语中出现的很多新词新语都是通过修辞手段使潜语言显化后的产物, 许多潜在语言形式在出现以前它们都处于潜伏状态。之所以未被使用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语用需求或者未受到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而修辞手段不仅成为众多新词汇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被众多富有创造性的网民所运用, 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此外, 一些修辞手法, 诸如仿拟、谐音等,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研究潜语言的一些规律问题以及汉语的相关词汇问题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产生新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从网络新词的类型、产生方式及形成原探讨网络用语中潜性语言显性化的现象。

关键词:网络用语,潜性,显性,修辞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2

[2]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2

上一篇:当代女性视觉艺术下一篇:足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