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网络用语

2024-09-29

英语网络用语(共12篇)

英语网络用语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在语言学的领域中出现了许多新生事物, 网络语言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现象, 网络语言正渐渐显示出其独特性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广泛流传并为人所接受, 网络语言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影响力改变着我们当代生活、工作和学习。而随之一起发展起来的英语网络用语, 不仅仅简单易懂, 而且生动形象, 具有趣味性, 所以很快被广大网民所接受。不单是以英语为母语者, 还有许多其他网民都因其简便易懂而迅速接受, 并传播开来, 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英语语言系统受其强烈冲击, 网络英语用语在不断充实、颠覆英语语言库的同时, 也对人们的传统英语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网络英语的定义

雅虎网站Net-dictionary中对网络英语的定义为:“Standard Internet English are commonly used words in E-Mail, Discussion Group, Chat-rooms, WWW Pages and everywhere on the net, including those of technical terms, hacker slang and acronyms related with Internet.”即郑晶在广义上对英语网络用语的分类, 主要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第二类是与网络相关的特别用语, 或者说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产生的新词新语;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 即所谓的网言网语”。前两类基本都为网络英语的专业术语, 第三类为基本上与网络有关的一切英语词汇和表达方法的网络英语用语, 即一般所讨论的范畴。英语网络用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节约打字时间, 提高输入速度, 由此许多网民对一部分英语词汇和句子进行了改造, 并广为流传, 被人接受, 创造出了与传统书面英语形式不同的英语网络用语。它没有具体规则, 自成一套体系, 简洁、符号化、生动形象是其鲜明特征。

二、英语网络用语的特征

1.词汇特征

(1) 缩略与简化

首字母缩略。将词组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提取出来组合成词, 如IMO是in my opinion的缩写, 表示“在我看来”;LOL表示laughing out loud, 是“大笑”的意思。有时, 句子表达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缩略, 如HAND:have a nice day;KIT:Keep In Touch等。

复合构词。通过合成的方法, 将两个或多个单词合在一起, 各取一部分或全部从而构成一个新词, 在语法和语义上都能够充当一个单词, 如netspeak, homepage, e-commerce等。

加上前后缀。将一个单词的某部分和另一个单词的部分或全部合成一个单词, 如cyber-表示“计算机 (网络) 的”, 加上space后, cyberspace则表示“网络空间”的意思。另外还有digerait:网络专家, microserf:沉溺于网络的人等。

(2) 谐音现象

利用同音异形词的构词手法, 用简单的同音词代替复杂的异形词, 如U:you;R:are;CU:See you。

按读音缩略。利用字母发音, 同时借助数字, 混合缩略数字与字母, 使缩写后的词语发音基本与原先发音一致。如B4:Before;F2F:Face to Face;B2B:Business To Business;I 12 go:I want to go等。

(3) 符号化

为了让网络语言更鲜明、直接, 有时会借助符号组成表情, 来表达情感, 如“ (⊙o⊙) ”表示目瞪口呆;“Zzzzzz……”则会让人联想到熟睡时打呼噜的样子, 表示睡觉等。

2.语义特征

(1) 词语简洁, 语义指向明确

英语网络用语的词汇缩略与简化满足了人们快速传意这一首要原则, 只要不影响意思理解, 各种形式的缩略与简化都是可以接受的。比如要输入“网络信息技术”这个词组, 用全拼输入的话需要敲击键盘17次, 用英文输入“Information Technology”则需要敲击键盘21次, 但如果用缩略形式“IT”只要敲击2次就完成了, 不仅大大缩短了时间, 而且语义指向十分明确。

(2) 生动形象, 视觉性强

在网络用语中, 许多符号会被组成表情来传达意思, 这些符号表情生动形象, 富有创造力, 在网络对话中很受欢迎, 如:“∶-) ”表示笑脸;“∶- (”表失望、难过;“:-p”表示向吐舌头, 等等。这些文字符号传达了人们的表情和动作本身, 具有很强的“可视性”, 也使情感传达更直接, 弥补了无法直接从文字中体会出语调和情感的问题。

三、英语网络用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网络用语给人们带来了便捷, 也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去一些启示和方法, 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同时, 由于英语网络用语的不规范性, 也给一些学习者在诸如英语词汇拼写, 英语写作中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积极影响

首先, 英语网络用语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发现英语的乐趣, 同时也可以激发更多的人去学习英语, 从而产生学习动力。英语网络用语打破了传统英语的规范性, 让其使用者能够感受到英语这门语言的无穷魅力。再者, 英语网络用语的一些构词方法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些速记技巧。特别是在听力学习中,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缩写、谐音等构词方法, 快速的将听力材料的重要部分记下, 那么就不会再因为记不住而答错题目, 准确率则会大大提高。

2.消极影响

首先, 就是语音。在英语网络用语中有一部分的简写是根据谐音法来制定的, 就好比学生会用汉语拼音来标注英语发音一样, 这会使学生产生较为明显的语音偏误, 甚至直接将错误的发音当成正确的, 如将before读成b4, 把byebye读成88等。长此以往, 学生的发音会越来越奇怪, 养成习惯后便很难纠正。

其次, 便是对书面语的负面影响。英语网络用语的不规范性无疑会对正规的英语规范造成强大冲击, 很多学生由于还未有夯实的英语基础, 无法做出准确判别, 甚至直接将一些谐音、数字、缩写等英语网络用语用在诸如作文、书面语等一些正式语体中, 这与规范用语无疑是相悖的。

四、英语网络用语运用于英语学习的建议

网络用语作为重要载体, 变化迅速, 自成系统却又无规范体系。正如秦秀白所言:“不少人认为网话是语言垃圾, 是语言的污染源;网民则以讲网话为荣, 并极力捍卫网语和网话的地位。”在网络用语中, 英语网络用语既生动形象, 又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网民们的输入速度, 因此在这样一个科技时代中传播极为迅速, 而且深受网民们的推崇。然而, 这些网络词汇虽然以其简洁性、前卫性、生动性等特点吸引着大量群体, 但英语网络用语不可避免地有其不规范性等缺点, 会误导英语学习。

因而,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 首先要做的就是必须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努力夯实基础知识, 然后在此基础上, 合理利用并学习英语网络用语, 了解其构词特点、语义色彩, 有选择地吸收其中精华部分。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提高词汇记忆能力, 拓宽知识面, 而且还能通过适当运用网络用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使英语学习更添趣味性。但同时也必须要注意区分规范用语与网络用语之间的差别, 特别是要避免其在写作规范方面的消极影响。

五、结语

英语网络用语在现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发展极为迅速, 简化、便捷、符号化等是其鲜明特征。英语网络用语代表了一种全新英语语言的发展趋势, 不但给人们带来了便捷, 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绝不能轻视这一现代语言现象的迅速发展和其巨大的潜在影响力。从客观上来看, 网络语言始终是一种不成熟的语言体制, 一直缺少一整套规范来加以约束, 但我们不能因此排斥英语网络用语的使用, 特别是当它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而且广泛传播使用, 并对各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时, 我们更应该正确认识这一语言的利弊, 将其积极的一面运用在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顾倩雯, 邱玲, 戴雪芳.浅析网络英语词汇的成因及其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05) :121-122.

[2]许建航.网络英语用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剑南文学, 2012, (12) :232-234.

[3]李文洁.网络英语用语的构成及其语义特征分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1) :71-72.

[4]刘思思, 何明霞.网络英语的构词特征及其影响力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 (09) :120-122.

英语网络用语 篇2

恶搞 parody joke 浮云 fleeting cloud 房奴 mortgage slave 秒杀 seckill 法人 legal person 地王 top bidder

蜗居 snail dwelling;snail house 雷人 shocking;weird;wacky 给力 gelivable;thrilling;cool 山寨 copycat;Shanzhai;knock-off 桌游 board role-playing games

裸婚 simplistic marriage;bare-handed marriage 伪娘 drag queen 蚁族 city ants;antizen

零帕族 stress-free type;stress-proof type 考碗族 gold-rice-bowl seeker 代排族 hired queuer 隐婚族 pseudo-singles

富二代 the second-generation rich;silver-spoon kids 橡皮人 the jaded(indifferent to the world)脑残体(火星文)leetspeak 潜规则 unspoken rule

地沟油 hogwash oil;recycled cooking oil 农家乐 rural inn;farm stay;agritainment点钞费(coin-)counting fee 国民性 national character

被就业 to be said/be declared/be alleged to have found jobs

打酱油 See no evil, hear no evil;none of my business;I am just passing by;no comment 转型跳槽 career shifting

两餐半人 meal skipper 换草运动 swap date 胶囊公寓 capsule apartment

游街示众 shame parade;public shaming 高雅艺术 high art

酒后代驾 designated driver;DD

阶梯计价 differential pricing;tiered pricing

小产权房 house/apartment with limited/in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教育公平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人文交流 cultural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忧患意识 adversity consciousness 社会底层 low social strata第一桶金 first pot of gold

民心工程 projects in the public interest;pro-people projects

错时上下班 staggered office hours住房空置率(housing)vacancy rate

新生代农民工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火车票实名制 real name ticket booking system 团购/团购优惠券 group-buying;

team-buying/groupon;group coupon笑点、泪点、痛点 bursting point

大型实景歌舞演出 real-scene musical extravaganza;musical extravaganza on the site

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 legal representative 反三俗(低俗、庸俗和媚俗)fight against three forms of vulgarity

量化货币(定量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网络用语“谐音”现象探析 篇3

关键词:网络用语 谐音 现象分析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的重要平台,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主体。网络语言凭借着自身的魅力加上通俗易懂的特点已经迅速地走入到广大网民的生活当中,其中“谐音语言”就成为了网友们热衷的一种语言。

一、汉语字词的谐音

(一)普通话中词语的谐音应用

目前,网络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词语,如“斑竹”、“驴友”等,如果是第一次遇到,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仔细想想,就会知道,“斑竹”是版主的意思,“驴友”是旅友的意思。当明白其要表达的意思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会觉得比较有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都只是含有搞笑的成分,还有一些网络用字歪曲了原汉语词汇的本意,并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例如:“闲”妻良母。这对于汉语词汇的学习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用方言词语谐音:用以谐音的字在方言中

很多人在网上看到自己当地的方言都会感到很亲切,这也启发了一部分网友,他们利用某些地区的方言的谐音,组建成了新的网络语言,比如:“人”会说成“银”:“没有”会说成“木有”等。虽让人感到亲切、有趣,但是,在有些时候,很多人之间也会因此出现了一定的沟通障碍,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彼此对对方的方言不了解,很难联系到这些词语是方言的谐音。

二、外语的谐音表达

(一)英语一汉语谐音

很多人喜欢用汉语词汇的发音来表达一些英文单词,例如:Sweat,思维特,I love you,爱老虎油等等。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使得我国的网络修辞更加具有国际化,使得英汉结合,而且,在网络的大力推崇中,很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也是对其偏爱有加。像“粉丝”就是fans的汉语谐音,这已经不仅仅出现在网络上,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日常用语。但是,在有些方面,一些谐音也导致了一些误会的产生,例如:e-mail本来是网络邮件的意思,但是,却被谐音成了“伊妹儿”,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暖昧的关系,为正常的邮件网络造成一定的困扰。

(二)英语一英语谐音

这种谐音方式,是用一种英文来表达另一种英文。往往是英文词组的开头字母组合,例如:by the way—btw。这种谐音的方式被使用的概率并不是很高,因为,其对网民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很难被普通民众所接受。而且,很多词组的开头字母都是一样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一定的误解,使得接受者不知所措。例如:cu可以表达see you。也可以表达convey you。

三、其他谐音

(一)数字谐音汉语词组

还有一些谐音形式就是利用一些数字的编排,来表达一些汉语意思。例如:1314920,代表一生一世就爱你:2030999,代表爱你想你久久久;51396,代表我要睡觉啦等等。这种谐音的使用,可以帮助网民提高打字的速度,还可以表达一些难以开口的话,因此,深受网民的喜爱。另外,因为任何一台电脑都带有数字键盘,而是对输入法没有限定,所以用起来简单方便。

(二)谐音为字母、数字、符号的混合物

很多网民还将字母、数字和符号进行混用,例如:Thank you——3Q:加油——+U:“^_^”——不必转头就可以看的笑脸:等等——==,用字母、数字、符号的混合物谐音虽然会比较难以阅读,但却使网络语言非常抢眼。如果说前面介绍的几种网络词汇谐音表达比较单一,那么这种表达方式就是可以实现花样繁多,让你眼花缭乱。对于现代人的表现欲望给予了充分的满足。

四、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网络语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自身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更新换代。一方面,网络本身具有的开放性,为网络谐音的发展提供的非常好的平台,并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其成为了网络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语言形式。另外,网络上的很多资源除了一些机密之外都是共享模式,这对于国际间的沟通更加的有利。凭借着网络的传播躬耕,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的紧密,相互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这间接地对我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网络谐音的修辞手法就是很好的体现。但是,尽管网络谐音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仍然要看到,随着其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被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在潜意识中影响到了人们的语言运用方式,语言的规范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并且,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更好更准确地使用它,我们必须把网络谐音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民族等各种因素考虑进来,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思考未来的文化走向。

(一)任何新的文化现象必然植根于已有的文化之中

任何时候,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文化现象,都不可避免地混有很多不良因素在里面。网络新谐音词的跟风就如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的青年人对西方流行音乐、长头发、喇叭裤的模仿,虽然流行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与我国原有的服饰习惯、审美习惯不同,长头发、喇叭裤流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很快消失了。

(二)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不能失去信息传递的文化准确性

有些网络谐音新词在网络中流传的速度极为迅速,所造成的影响常常也很大,但事后一查究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以至到现在社会中许多人干脆把网络归结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完全不可相信的世界。

(三)网络新谐音词必然经历一个快速的淘汰、筛选过程

网络用语探究 篇4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范畴日益扩大, 计算机与网络对中国人来说越来越熟悉, 利用者越来越多。由于互联网方便快捷,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网民广泛使用这一科技成果的同时, 丰富了人们的网络交际。同时, 通过人们的网络交际促进了网络社会的形成, “网络语言”也随之应运而生。

(一) 网络用语的概念

网络用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 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这一出现的新兴语言是应该命名为所谓的“网络语言”还是应该叫做“网络用语”, 在社会与教育界、语言学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汲取学者们的有益论点, 可以对网络语言的概念作以这样的认识, 即从一般意义上划分, 可以把网络语言, 广义的网语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 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 如网民、网吧、黑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版 (BBS) 上的常用词语等。狭义的网语仅指第三类, 而我们所说的“网络用语”属于狭义上的概念。

(二) 网络用语的性质

到底是应该叫“网络语言”还是“网络用语”, 这就需要了解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和言语首先是由“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先生提出的。他认为语言是社会的、纯心理的;言语是个人的、心理和物理的。岑运强先生又对此做了补充。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系统, 即语言是由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四个因素组成的系统。言语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说或写的行为, 即说或写的动作;二是交际中说或写的结果。人们平常的说话和写作这个动作是言语, 那么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也是言语。虽然言语也有它自己的规律, 无论言语再怎么有个性, 但是总要按照语言这个规则来进行。由此可见, 语言与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语言是内涵, 言语就是外延。由此可见, 作者自己更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这个词来进行分析。

一、网络用语的成因和特点

(一) 网络用语的成因

进入新世纪, 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网络技术处于更加迅猛发展的态势, 网络应用也更为广泛普及, 这样新的发展态势导致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疾, 网络语言随之应用而频生。据统计, 我国上网人群总数超亿, 以35岁以下及在校学生为主力军。这一群人是20世纪的新一代, 追求新奇, 展现个性, 自然会别出心裁, 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使得网络用语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再次, 因为网络社会具有不真实性、限制性低、随意性大等特点, 人们可以改变以往的说话方式和表达习惯, 想要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 不断推陈出新, 会创造出许多另类新奇的网络用语。加之广大网民一味追求潮流, 片面盲目追求时尚, 不会对网络用语加以辨别, 进而对网络用语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 网络用语的特点

首先, 由于广大网民以年轻人居多, 为了寻求与众不同, 其网络语言更具有创新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例如, “沙发”“雷”。沙发:《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指:名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坐具, 一般有靠背和扶手;用到网络里意思为“论坛里第一个回帖的人”;雷:《现代汉语词典》 (第5版) 名词, 指: (1) 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 (2) 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 (3) (Lei) 姓;网上多用来指“某些人或事过于夸张, 使旁观者感到吓人、离奇”;雨天打雷通常都会让人感到害怕, 作者认为网络上的“吓人”由此而来。“…ing”, 这就是受到英语语法的影响, 表示正在做某事。中国网民借此进行创新, 中西合璧, 例如, “工作ing (表示正在工作) ”, “睡觉ing (表示正在睡觉) ”。其次, 网络时代, 人们追求效率、方便快捷的“快餐文化”, 网络用语方面就会出现谐音, 或者是使用在键盘上敲错的字来代替, 以节省时间。例如, “赞”, 就是赞美的意思, 表示对某个帖子或者某个想法表示支持。类似的词还有“顶” (表示支持的意思) 。顶:本义指头或物体的最上部, 现在非常普遍地被用来做回复帖子的专用语。“欢型” (fashion的谐音, 表示时尚) , 粉丝 (fans的谐音, 表示是谁的忠实粉丝) 。“灰常” (非常的谐音, 用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 。再次, 网络用语会大量运用到隐喻、仿拟等修辞手段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使得语言更加形象、有趣味。例如, “宅男”“宅女”。“宅”我国古已有之, 《说文解字》中“宅, 所托也”, 本义为住所、住处, 后从本义引申出名词“家”之意, 同时也可用做动词表示“居住”。现在出现的这些新词主要是形象地表现了当代年轻人在信息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渴望放松、寓娱乐于工作或休闲的生活状态, 仅一“宅”就意味深长、内涵丰富又独具情趣魅力。“奴”, 根据奴隶的含义派生出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词, 如“房奴”“车奴”“孩奴”。最后, 因为网络更新速度之快, 曾经风靡一时的流行语, 很快就会被取代, 甚至会消失。这就是网络语言的又一特点, 即更新速度快。例如, “9494 (就是就是的谐音) ”“4242 (是啊是啊的谐音) ”, 如果你还用这样的语言的话, 那么别人就会觉得你落伍了。

二、网络用语的前景与规范

自互联网应用以来, 每一年, 上网的人数都会以几何形式上涨, 网络语言也会层出不穷。网络用语的出现是社会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如何看待网络用语值得人们深思与探论。网络具有很强的虚拟性, 因此人们不必考虑身份、年龄、性别等问题,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不受拘束。不必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正是基于这一点, 会导致网络语言良莠不齐。有人认为网络用语不符合语法规则, 会带来负面影响, 对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利。有人认为有些网络用语虽不合时宜, 但是, 有的网络用语生动形象简洁, 可以为我们所用。针对这种现象, 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风趣地说:“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 不必要也不可能去人为禁止。汉语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筛选力。”“网络语言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兴起, 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要承认网络用语存在的合理性, 当然, 对于那些粗俗污秽的语言要加以制止, 要对网络语言加以规范和依法管理。对于网络语言, 我们应持乐观态度, 相信语言的自我调节能力, 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对网络用语加以调节和规范, 助网络用语“一臂之力”, 使之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岑运强.语言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高岚岚.网络用语研究[J].科技创新论坛, 2010.

[4]何庆敏.谈网络用语[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2.

[5]龙娟.网络语言成因探析[J].孝感学院学报, 第26卷, 第5期, 2006.

[6]史良玉.网络语言分析[J].文化万象, 2009.

[7]刘颖颖.网络用语与隐喻行话词汇特点的新阐释[J].文学教育, 2012, 01.

[8]黄晓斌, 余双双.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8, No.17401:23-25.

[9]倪赫男, 陈丛梅.浅谈《英汉大词典》 (第二版) 中网络用语的收录[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No.9801:72-75+89.

[10]葛玉清, 王桂莲.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网络用语[J].硅谷, 2008, 13:48-49.

[11]阿奎.浅析网络用语的性质和定位[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No.10202:48-51.

中学励志网络用语 篇5

2.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

3. 爱我的人请继续,恨我的人别放弃。

4. 你会变成大海,然后被鲨鱼吃掉!

5. 出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

6. 我喜欢的女孩要像黛玉一样有才气,像宝钗一样懂事,像可卿一样漂亮,像湘云一样豪爽,像李纨一样忠贞,像探春一样能干,像凤姐一样精明,还要像元春一样有福气,呵呵......

7. 我女友不当尼姑的原因是她四级没过,庵里不收。

8. 我是一个有名望的恶棍...

9. 做为一只禽兽,我深感压力很大...

10. 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

11. 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

12. 大脑进水,小脑养鱼。

13. 在你没上线的时候,我总会看着你的资料发呆。

14. 和谐校园里,骑自行车的也许是位博导,而开奔驰的则可能是个后勤......

浅析网络用语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篇6

一、网络语言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正面影响。

(一)丰富了学生词汇,加深对社会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许多新的语汇不断的出现,一些词汇也会随之消亡,而新词汇的出现会迅速被接受,例如“低头族”、“有木有”之类,而这些新词汇首先是以网络词汇的形式出现,而后为人们所接受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并积累词汇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真正与社会接触的阶段,如果学生被单一的限制于课堂教学,学生会与社会脱节,而接触这些网络语言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更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

(二)网络有助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在预习还是复习,无论在哪一个学习阶段,学生遇到不会的内容或者想对某一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只要是通过网络都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同时网络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且一些内容和写作技巧还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升。

(三)网络成为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接受教师或者是辅导书上的观点,学生有了新的想法,有时候也只能是被压制在心里,这样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而有了网络,学生可以通过各类社交软件与专家、学者或者教师进行交流,网络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良好平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当然这些负面影响对于每个学生并不是相同的,关键还要看学生自己。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网络语言对于汉语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汉语词语结构与句子结构是很有规范的,但是现在的网络语言对于汉语原有的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原有的语言规范被破坏了,而这些内容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将“没有”用“木有”代替,将“悲剧”用“杯具”来代替,诸如此类,而且这样的内容有许多是错误的内容,但是这样的内容也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出现了,更有甚者,反而使得学生不辨真伪,这对于学生掌握词汇是很不利的。

(二)网络用语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在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许多人为了图方便,会将图形、拼音、英语、数字进行综合使用,有的人甚至于会用同音字来代替,反正信息接收者能看懂,这些内容确实提升了输入速度,增大了传播信息量,但是这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却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会诱导学生掌握错误的知识。

现在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夹杂一些网络语言,而这些内容的加入往往会影响写作的质量,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想法很好,却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再者来说,学生使用的输入法大多都有“联想”功能,许多时候学生输入的只是具体汉字的代码,而学生却不能真正掌握汉字的书写与意义,这对于学生的“双基”是不利的,而且现在的学生还认为有了计算机,写字也会被淘汰,对于书写他们越来越不重视,其实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会让学生养成认真的习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长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代传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阅读的速度会被页面滚动的速度提升,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网络阅读都是在浏览的状态,这样的阅读只是大致的了解,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在正常的课堂教学当中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进行阅读,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网络,我们没有办法回避,只有让学生正确对待它,发挥其积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让学生知道网络是一种工具,如果能正确应用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而不能变成网络的“奴隶”,最好引导学生在闲暇时间多来读一读纸质书籍。

2.加强对学生语文“双基”训练。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例如让学生写规范字,认真掌握汉字的结构、笔顺,掌握正确的读音,能正确理解字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不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3.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意境,更要注意让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4.教会学生正确选择网络内容。网络当中许多内容是不正确的,学生在借助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正确选择,因为不同的页面上对于相同内容的解释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而这些内容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需要借助网络的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去选择。

总之,网络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其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让网络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从语言三要素浅析网络用语 篇7

一、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 语音方面的表现形式

从语音方面来说, 网络语言的词汇打破了语言语音系统的平衡性和规范性, 更多的是借助谐音, 利用声音的相同或相近引发人们的联想, 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风趣性和含蓄性的一种修辞效果。

1、汉语谐音

“斑竹、斑猪”谐音“版主”;“偶”谐音“我”;“大虾”谐音“大侠”。

2、数字谐音

“886”谐音“拜拜喽”;“9494”谐音“就是就是”;“7456”谐音“气死我了”;“53”谐音“我闪”;“555”谐音“呜呜呜”;“1798”谐音“一起走吧”;“8174”谐音“不要生气”;“520”谐音“我爱你”;“1314”谐音“一生一世”;

3、汉语拼音字母和外语字母谐音

在网络语言中, 人们用“BT”表“变态”;“爱老虎油”表示“I love you”;“瘟都死”表示“windows”;“Fans”表示“粉丝”;“IC”表示“I see”;“+U”谐音“加油”;“B4”谐音“before”。

4、方言谐音

闽南话中, “虾米”谐音与“什么”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四川话中, “筒子”的发音与“同志”的意思相同;粤语中, “稀饭”发音与“喜欢”是同一个意思;湖南话以及四川话的“哥”与“锅”发音一样, 所以“帅锅”的发音表示“帅哥”;南平地区方言“酱紫”表示“这样子”。所以网络语言中, “虾米”、“筒子”、“稀饭”、“帅锅”、“酱紫”都各有不同所指。

(二) 语法方面的表现形式

1、修辞的运用

众所周知网络语言, 都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比喻的使用使得网络语言新颖活泼, 给人印象深刻。在网络语言中, 借喻的使用十分常见。比如说, “青蛙”指相貌很丑的男士;“恐龙”指容貌不佳的女生;“沙发”是楼主发帖后第一个跟帖的网友的专称, 而第二个跟帖的网友被称为“板凳”。

2、语序的变换

为了节省时间, 网络语言中的句子会改变原有的语序。倒装的使用在网络语言中尤为突出。例如:“怎么了, 你”、“不高兴, 现在”、“还走吗, 后天?”、“眼红了都!”、“走先”, 这些倒装句的使用在网络语言中, 形成了一种固化的句型, 是一种流行的趋势。

(三) 词汇方面的表现形式

1、创造新词

这类新词, 其形式、意义均属新造, 如:闪客 (使用fl ash软件的人) 、骇客 (沉溺于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编程的人) 、黑客 (非法入侵站点搞破坏操作的人) 、白客 (非法入侵站点不进行操作而退出的人) 等。

2、旧词新意

旧词形新词义。这类词语在网络上普遍存在, 利用汉语已有的词语形式而赋予它新的内涵外延并且曲解原词含义而附会新义。例如:“腐败”本义是指政治、组织、体制等混乱、黑暗。在网络上, 腐败是吃喝玩乐的意思, 没有贬义色彩;“吐血”不再是本来的病症名称, 而是用来形容心情郁闷;“把”用作动词的时候本义是“握”的意思, 在网语中有追求的意思, 如“把妹妹、把美眉”就是追求女孩子;“楼上”指的是电子公告栏上面、下面的帖子、泡菜一般在论坛里看和说的会员、隔壁现指的是一个网站的不同主题的BBS、灌水指的是聊天室或BBS版上随意写的没有分量的东西、天才本指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或有天才的人, 新指天生的蠢才、偶像本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 喻指盲目崇拜的对象, 在网络语言上新指呕吐的对象等等。

3、字母缩写

由于字母的缩写更加的便捷, 而在网络语言中更加受到追捧, 并且, 随着广泛的使用与推广, 久而久之便固定使用。例如:“PS”指的是备注的意思;“GF”指的是女朋友;“BF”指的是男朋友;“PMP”指的是拍马屁;“GX”指的是恭喜;“PL”指的是漂亮的意思;“PK”指的是比赛的意思等等。这些字母缩写, 是网络语言的发展更加的快捷。

4、表情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 简洁化

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语言也越来越趋向简洁。人们在使用便捷的网络语言, 也相应会提高网络语言的传播频率。极大地提高了网民的交际频率, 扩大了网民的交际范围。用字母、数字来代替汉字, 更加灵活自由, 不仅为网民节省了时间, 也给网名带来了乐趣。

(二) 创新化

创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也反映了一些网民追求新奇, 独特的心理。一个时代新词语的大量涌现, 正预示着某种新的力量、新的思潮、新的观念的崛起[1]。并且一些新词新语在使用过程中, 慢慢被大众所接受, 进而进入了词典。例如:囧。

(三) 幽默化

幽默化是使网络语言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幽默化的语言, 增加了网络语言的生动活泼。网民大量使用生动的表情符号, 谐音等等从而营造出了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

三、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体,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是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 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方便, 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但是我们仍然要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只要我们积极地面对, 正确引导, 网络语言还是会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2]。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网络交流的普及, 网络语言也备受关注,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 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方式。推动了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本文将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三要素, 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着重介绍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关键词:网络语言,表现形式,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袁子玲, 许之所.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新闻评论中网络用语的使用研究 篇8

(1) 使文风更加活泼, 增加其趣味性。传统的评论常常板着面孔说教, 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 文风死板陈旧使一些受众“敬而远之”。而要想使文风变得活泼, 首先应该在评论的语言上努力。说理性文章如果语言运用不好, 就会显得干巴、没有生机。就网络用语而言, 它的创作主体是草根网民, 俏皮、调侃的口吻, 让人忍俊不禁。[1]幽默的语言, 给人们带来了几分轻松和愉悦。在新闻评论中适当引用网络用语, 可以增加评论的趣味性, 同时也使得新闻评论文风更加活泼, 缓解新闻评论“说教”的语气, 增加评论的可读性, 寓教于乐。

(2) 使一些概念更加简便地表达, 提高传播效率。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与吕叔湘先生说过:“信息传递的第一个要求是要准确无误, 第二个要求是省时省力, 合起来可以称之为效率原则。对于语言来说, 最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 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网络热词往往只用一个词或者短语来描述一个新闻事件, 用“关键词”传播, 有助于人们接受, 提高了传播效率。而新闻评论往往是千字文, 在有限的篇幅内, 要想通透的说理, 必须注意如何才能使文字的传播效率提高。网络用语正以其“简短明了”、追求效率的特点适应了新闻评论提高表达效率的需要。例如, 《为小学生“跑官”是致命溺爱》 (《红辣椒评论》2014年3月13日) 中“跑官”一词概括了家长为使孩子当上班干部, 请老师吃饭、送礼的一系列行动。《“高、大、上”学生守则折射什么?》 (《红辣椒评论》2014年3月10日) 中“高、大、上”代表着“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样的表达让人一目了然。又如“不明觉厉”“人艰不拆”“喜大普奔”都是用四个字传递出原本一个完整的句子才能表达的意思, 使表达更加有效率。

(3) 有些热词本身代表着一种立场和态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刁晏斌认为, 网络新词语的流行, 不仅在于它所反映的社会事件, 更重要的是, 它包含着民众对于社会事件的认知和态度。[2]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薛国林认为:网络热词是一种民意表达, 这种表达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 是对社会现象的发问, 目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对民生热点的关注、对不良现象的批评。而新闻评论很多情况下正是针对不良社会风气、腐败现象、不良的道德伦理进行批评, 通过舆论监督扶正祛邪、弘扬正气、鞭笞落后。一些网络热词的热点契合了新闻评论的立场和观点, 两者巧妙地结合, 可以提高传播效果。例如, 《只会喊加税的专家成了“砖家”》 (《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6日) 中“砖家”一词鲜明地代表了人们对一些专家无真才实学, 只知空谈的讥讽;又如《该给新版寒假作业点个赞》 (《长沙晚报》2014年1月17日) 一文中, “点赞”代表着一种赞赏和肯定, 一个“赞”字可以将作者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4) 使新闻评论收到幽默的效果。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品格。对于新闻评论而言, 幽默则是一种巧妙机智的论述方式, 一种智慧和自由心灵独辟蹊径的表现。[3]例如, 《国足躺着出线, 现眼却不丢人》 (《红辣椒评论》2014年3月7日) 中“躺着出线”实际上是借用了网络用语“躺着中枪”让人忍俊不禁;《市长“嘿嘿”答记者究竟“神马”意思?》 (《红辣椒评论》2014年3月5日) 标题中用拟声词“嘿嘿”和网络用语“神马”表达了对于市长态度的不满, 这种不满不是通过激烈的批评言词达到, 而是通过网络用语的使用, 达到幽默的讽刺效果。

二、新闻评论使用网络用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把握新闻评论中网络用语使用的“度”和“量”。网络用语以其凝练、简洁的特点帮助我们记住了新闻事件。但是, 网络用语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一个词或短语无法概括出词语背后复杂的问题、矛盾和现象,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词媒体批判的力量;另一方面, 对于较少接触网络语言的人, 短短的词语既让他们不知所云, 从而难以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导致新闻信息传播失真。[4]因此, 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评论, 要想影响舆论, 影响和引导大众全体的看法, 就必须在使用网络用语时注重“度”和“量”。所谓的“度”, 就是指网络用语被使用的频度。新闻评论中要尽量使用大家广而知之的网络用语, 如“有木有”“神马”“赞”“呵呵”等;所谓的“量”则是要把握网络用语在一篇新闻中所使用的数量, 不能太多, 否则有调侃之嫌, 甚至陷入“娱乐至死”的状态。

(2) 使用网络用语要遵守语言规范。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种创新型语言给新闻语言带来了清新之风, 但也应该看到, 网络用语的非规范性对新闻信息传播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用语缺乏严谨的语法体系, 多是随意的口语;一些网络用语中的错别字和错误语法也容易使大众受到误导。[4]2001年6月, 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国网络语言词典》, 这是迄今为止首次由语言学界参与编写的词典。新闻媒体在使用网络语言的时候必须持有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严格遵守相关的语言使用规范。

(3) 注意所评论的新闻题材。网络用语所具有的调侃性, 虽然可以达到文艺的讽刺效果, 但是网络用语又过于娱乐, 在娱乐的风格中削弱了事情的严肃性, 时间久了, 也消解问题的沉重感和厚重感, 消解民众的批判深度以及行动能力。所以在使用网络用语的时候要注重新闻题材的选择。例如对待严肃的政治类新闻的评价, 调侃性的网络用语不要过多使用。而对于相对轻松的社会现象、娱乐新闻等, 网络用语的使用则可以相对宽松。以《红辣椒评论》为例, 通过统计其在同一时间段内“马上评论”“谈经论道”“文体娱教”“社会纵议”“辣言辣语”五个栏目的评论发现:“文体娱教”评论栏目使用网络用语的情况最多。如《教育体制倒逼“起跑线”之殇》 (《红辣椒评论》2014年3月17日) 中的“被人家的孩子”;《<极品飞车>:老的游戏、新的激情》 (2014年3月16日) 中“穷屌丝”“高富帅”;《武术成为选修课是中小学生之大幸》 (《红辣椒评论》3月17日) 中“很萌”、《对“代跑门”不能见怪不怪》 (《红辣椒评论》3月17日) 中的“代跑门”等等, 这些题材都是涉及文体娱教相对来说较为轻松的话题, 使用网络用语加强了文章的趣味。而针对同一时间内社会上发生的“弃婴岛”“职业丐”等相对沉重的话题, , 过多地使用网络用语则显得亵慢。

(4) 注意网络用语本身的传播效果。网络用语的产生有不同的背景。有些是负面网络热词, 如“药家鑫”“激情杀人”“xx门 (系列) ”等;另一种占比例比较大的网络热词则与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有关, 如“富二代”“贫二代”“拼爹时代”等;还有一部分属于幽默自娱类网络热词, 如“别迷恋哥, 哥只是一个传说。”“贾君鹏, 你妈喊你回去吃饭”“我勒个去”等, 除此之外, 还有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网络热词, 如蚁族、房奴、糖高宗、海囤组等。

网络热词或来源于网民对负面新闻强烈的不满情绪, 或表达了人们在现实问题前的不满和无奈, 或者单纯是出于幽默娱乐。传播者在使用时一定要注重网络用语本身的传播效果。

摘要:“蚁族闹蜗居, 神马驾浮云”,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语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且已经从网络交流领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成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作为媒体“灵魂”和“旗帜”的新闻评论, 对于网络用语的使用, 将改变新闻评论的文风、提高传播效率、简洁地传达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且还能够增加新闻评论的幽默效果。但是新闻评论中使用网络用语, 同样要注意使用的“度”和“量”, 注意遵守语言规范, 注意评论的题材和网络用语本身的传播效果。本文试图探究新闻评论中使用网络用语的好处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更好地促进新闻评论语言的出新。

关键词:新闻评论,网络用语,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占升平.新闻媒体中的网络流行用语[J].传媒观察, 2012 (3)

[2]管雪.网络流行词的演变新词——热词——词媒体[J].新闻世界, 2011 (9) .

[3]葛伟华.论新闻评论的语言创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5) .

浅析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篇9

一般来说, 我们通常把网络语言分为网络专业用语和在线流通用语。由于网络专业用语属于技术领域用语, 大部分的造词法符合现代汉语的造词体系, 比较规范, 也易理解。而在线流通的网络语汇的造词法却体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所以本文只研究在线流通的网络用语, 我们把它叫做网络交流用语, 即网友们在聊天室、论坛、博客等网络环境中使用的一些特殊的语汇、信息符号及特别用法。

二、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语言学中的造词法研究用什么原料和方法创造新词, 它对一个词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和手段作分析, 说明词形成的原因或理据。无论从使用的语言材料还是从造词手段上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都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 从使用的造词材料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除了运用现代汉语现有词汇材料外, 还广泛使用了字母、数字、汉字、键盘符号等多种材料造词。第一、网络交流用语中的字母词的数量非常多, 其中包括英文单词的各种缩略、汉语拼音及其缩略, 还有汉英混杂在一起的形式。比如:LP (老婆) 、LG (老公) 、GF (女朋友Girl Friend) 、BF (男朋友Boy Friend) BTW (顺便说一句By The Way) , M国 (美国) 。第二、网民为了追求输入方便广泛使用数字来造词, 使数字的形音义在网络这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应用。例如:4242 (是啊是啊) , 886 (再见) 。第三, 网民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 以汉字为造词材料, 运用拆字、改字和简化字型等手段构成新的网络交际用语。例如:弓虽, 是“强”的拆写;走召弓虽, 是“超强”的拆写;王求革圭, 是“球鞋”的拆写;监介, 是“尴尬”的简缩。第四,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网民常常不能辅以体态表达感情, 所以常常利用键盘符号、数字、英文字母等材料描摹人的多种表情, 风趣幽默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例如::-) 这是最普通的笑脸, 表示开玩笑的意思, 或表示微笑;:-D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P表示吐舌头等。网络交流用语常常综合运用上面所述的多种造词材料, 使网络交流用语五花八门、有时甚至是令人难以捉摸。

其次, 从使用的方法上来看, 网络交流用语也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交流用语广泛利用多种修辞手段造词。

网络交际用语的造词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造词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段, 如比喻、仿拟、别解、谐音等, 利用修辞手段创造的网络交际用语已经超过了50%。第一, 比喻手法, 网络交际本来就是为了追求轻松幽默、新鲜时尚, 大量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段, 正所谓喻巧而理至。例如:隔壁 (论坛中的另一个主题) , 灌水 (发帖) 等。第二, 仿拟手法, 仿拟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发性。例如:菜貌双全 (仿拟才貌双全) , 百万负翁 (仿拟百万富翁) 。第三, 别解手法, 故意对词语的意义作歪曲的解释。例如:武大郎 (武汉大学的男学生) , 蛋白质 (笨蛋+白痴+神经质) 。第四, 谐音这一修辞手段在网络交际用语的创造过程中应用得更为广泛, 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材料造词, 都广泛地使用了谐音。例如:果酱 (过奖) ;1314 (一生一世) ;F (爱护) 等。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交际缺乏现实生活交际的真实可感性, 往往给人以冰冷、虚幻的感觉。用比喻、仿拟、谐音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网络交际用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局限性, 广泛运用修辞手段造词也是语言自身形象化的要求, 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 使交际双方加深印象。此外, 运用修辞手段造词也符合年轻网民追新求异、张扬个性的心理特征。

2、网络交流用语在造词方法上常常突破现代汉语语法常规, 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第一, 出现了在规范的现代汉语中不能重叠的变异重叠语汇, 例如:把“漂亮”说成“漂漂”, 把“一下”说成“一下下”, 把“一会”说成“一会会”等;第二, 词类之间的变异, 很多名词被用成了动词, 带了宾语, 例如:你雅虎了吗?E我。

3、网络交际用语在造词方法上表现出了明显的简约化趋势。

它突破汉语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 大量使用缩略法, 把这些符号组合起来, 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例如BTW (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 , IMO (In my option照我的意见) , gg (哥哥) U (you, 你) , CU (see you再见) 网络交际用语中大量缩略语的出现是人们遵循经济性原则的体现。

4、网络交际用语在造词方法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网络交际用语过于追求简便、快捷, 造词方法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 出现大量的“一实多名”或“一名多实”现象。例如:“3X, 3Q, 3KS”都表示“谢谢”;“PP”即表示“漂漂”即“漂亮”, 又表示“怕怕”即“害怕”。这也是网络交流用语不规范性的一个体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网络交流用语不论是在造词材料还是造词手段上都有很大的不规范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 不管规范与否, 网络交流用语已经广泛存在于网络环境中, 并逐步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有了解网络交流用语的造词理据, 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也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

摘要:网络和人们的关系日益密切, 网络交流用语也逐渐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本文从造词材料和造词手段两个方面阐述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的特点, 以期有助于理解网络交流用语。

关键词:网络交流用语,造词法

参考文献

(1) 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

(2) 刘海燕.网络语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英语网络用语 篇10

据《海口晚报》消息, “偶 (我) 是一个开朗自信额 (的) 女孩, 童鞋 (同学) 们都很喜欢偶 (我) ……”日前,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 “拍砖”、“偶”、“盆友”、“鸭梨山大”等网络词语成了不少中小学生作文中的“大爱”, 连小学生都会在作文中感叹“神马都是浮云”。面对网络词语在作文中的频频出现, 大家应该如何对待它?学生在使用时是何心态?老师对此有何看法?记者发现, 像这样的作文在海口的中小学的作文中也时常出现。海口二十五小毕业班语文老师谢老师向记者解读道, 现在的校园里“90后”、“00后”是主要群体, 这些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在接受着网络给其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 网络语言出现在作文中便是其体现之一。碰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网络语言, 谢老师都会用红笔圈出来, 旁边打上问号,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让大家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 是为了捍卫母语的纯洁。学会规范使用母语, 应该是每个学生必须要遵守的。”谢老师表示, 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并没有什么大碍, 但如果在考试中使用网络语言, 尤其是一些不成熟的、没有被认同的网络语言, 势必会影响作文得分, 会吃亏的。

英语网络用语 篇11

网络语言因其表达生动、活泼、形象、幽默,交流方便、随意、快捷而被网民接受并不断在网络交流中得到应用、传播,其中许多语汇极富想象力、创造力而被众多网民热捧甚至进入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之中。但有些网络用语所表达的含义却和该用语的原有语义或字面意义有所出入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给网民的网络交流带来障碍,也对一些年轻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汉语语言的学习产生冲击。这个语言意义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汉语的常见现象,我们可以将这种新的网络语言表达含义上的变化称为表达含义“漂移”。互联网自1995年真正进入普通民用以来,中国的网民也是从无到有,人数也从1997年的62万到2013年底的6.18亿[1];其中,30岁以下网民占57.2%,学生网民占25.5%[1],学生是网民群体结构中第一大群体。学生网民群体,甚至是29岁以下网民群体中的大部分都在直接或间接的进行着汉语语言的学习,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对未来语言学习影响的范围之大。本文将对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现象以及其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冲击进行一些探讨。

2.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

网络语言在经过近十年网络的高速发展普及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除了内容呈现形式上的变化外,其在表达含义上也有所“漂移”。早期的网络语言,一部分是与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邮件”、“E-mail”、“聊天室”等,这部分表意准确单一;另外主要是网民在网络交流中产生的交流语言,这部分有些表达意义也是准确单一的,比如“强”(还是表示“强大、坚强”的意思)、“海选”等词。这些用语的表达含义是直白的、准确的,不存在隐含或引申的意义在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语言的发展,有些语汇在网络交流中表达含义上发生“漂移”,不再表示语汇原有的书面意义,如,“晕倒”本意是“昏迷”,作为网络流行语,其含义是“无法理喻到了极点”。这种表达含义“漂移”现象大致可以分成二类,即通过修辞手法获得新的含义和由网络事件赋予某些语汇特定的意义。

2.1通过修辞手法获得新的含义

在网络交流中,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诸如比喻、借代等多种方法,将原本虚拟的网络空间演绎得形神具备,感情丰富,风趣幽默,愉快舒畅;将平常普通的旧字、词赋予具有时代感的新义。如下面的几个例子1:

(1)LZ别放弃,偶顶你!(楼主别放弃,我支持你!)

顶,网络语义是“支持”,一般论坛里的帖子一旦有人回复,就到主题列表的最上面去了,这个回复的动作也叫顶贴。通过比拟的手法将“顶”字赋予新的含义。

(2)又到坛子灌水来了……

(3)这家伙在坛子里只潜水。

坛子,指论坛,采用借代手法,为灌水,潜水等衍生词埋下伏笔;

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后演变成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水”,不含贬义;

潜水,指在论坛里呆着,只看别人发言(发帖),自己不发言(发帖)。

(4)你是恐龙还是美眉?(你是丑女还是美女?)

美眉,你咧,青蛙or衰哥?(美女,你呢,丑男还是帅哥?)

恐龙,网络喻意为长相丑陋的女性网民;

青蛙,指代长相丑陋的男性网民;

(5)大哥,你把我雷倒了

雷倒,本是浙江方言,网络喻意指对方说话让自己出乎意料,有“瘫倒”、“翻倒”之意,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意。

(6)呵呵,你手机这是山寨版的吧。

山寨,作为网络语汇是“低端的、快速仿造”的意思,而和山寨的原意相去远矣。

(7)股票又跌了,好囧……

囧,本是古字,同冏,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极为尴尬的心情”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2]

(8)妹子好槑哦!

槑,也是一个古字,同梅;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比呆还呆”,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这些字、词都是传统、常规字词,久远的年代都已经在使用,只是与现今的网络意义不同,类似的还有“大虾(网络流行语的意思是电脑高手)”、“菜鸟(网络流行语的意思则是什么都不懂)”、“隔壁(邻近的论坛或帖子或主题)”、“楼上(前面的回帖)”、“楼下(后面的回帖)”、“可爱(可怜没人爱)”、“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作死(帖子内容含有政治敏感话题)”等词。

2.2网络事件赋予语汇新的含义

一些发生在社会或互联网空间中的事件,经过互联网有意的炒作或娱乐、恶搞式传播,导致这些事件成为一时的网络热点事件,而与之相关的用语也成为网络热点语汇,被赋予以网络热点事件为背景的新的含义,甚至导致新词新语出现。有如以下几个例子:

(9)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本是一个表明亲属关系的陈述句,但是就是这一个看似普通的句子,却进入了2010年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的行列。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发生一起造成学生一死一伤恶性车祸,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案件一波三折,激起网民义愤,这句话遭到网民冷嘲热讽继而猫扑论坛上出现以“我爸是李刚”造句大赛的恶搞。此后,这句话成为网友们嘲讽权力之滥,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人民网》[3]的报道,则将李刚评为“四大名爹”之一。

(10)我是来做俯卧撑的

俯卧撑,本是一个运动术语,在2008年瓮安事件后突然在网络上蹿红,成为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其源自于贵州省公安厅发言人王兴正关于案情的介绍[4](“俯卧撑事件”),王兴正的“俯卧撑”说在当时的情境下缺乏合理的逻辑依据,网民怀疑瓮安事件另有内情;然而,鉴于当时的环境,网民无法继续公开讨论此事,于是就用“俯卧撑”来戏谑,以表达内心的不满;因此,该词被赋予了“对时事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事的态度”的网络意义。

(11)关我鸟事,我出来打酱油的

打酱油,本义是买酱油,网络事件来源于广东电视台街头采访市民对香港艳照门的看法,不料该市民很拉风地来了一句“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表现出对事件的漠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事情的态度。此语一出惊艳网络,被网民疯传、恶搞,风靡一时,并被赋予了“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网络语汇意义,是一种在天涯论坛上很流行的表达对现实无奈的用语。

(12)兰州烧饼

该词出自百度贴吧的一个帖子:2008-5-20 05:23,一位网名叫“毒死狗熊”的百度吧友在WOW(魔兽世界)贴吧发帖子问“LZSB”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百度吧友“shenqi4127”回复了四个字“兰州烧饼”,因为在(搜狗)输入法中按“LZSB”会打出兰州烧饼所以成此典故,之后被网友恶搞,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新生词语![5]该词在百度百科中有两个义项:一为其本义是一种兰州出产的食品,二为网络用语的意思不赞同发贴人的观点,或对发贴人的人品表示不满,鄙视楼主或怀疑楼主的智商,是网络上用来代替“LZSB(楼主傻屄)”,表达上又比“LZSB”幽默、委婉,这个网络义项与其本义或字面义风马牛不相及。

这类网络用语还有很多,如“跨省(源自王帅发贴事件,指政府部门利用其职权对身处另一省的利用网络发帖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公民进行抓捕的行动。)”、“表叔(陕西省延安市发生“8.26”陕西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引发,现在社会多用“表叔”表示权势官员等一类人)”、“表哥(同表叔)”、“绿茶婊(出自三亚“海天盛筵”涉嫌聚众事件,泛指外貌清纯脱俗,实质生活糜烂,思想拜金,装出楚楚可怜,但善于心计,靠出卖肉体上位的妙龄少女[6])”等。

3.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对语言学习的冲击

学界对网络语言的争论与担忧一直没有停止;网络语言对于语言学习、教学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已引起很多一线的语言工作者的注意,如文献[7-13]从语言的纯洁性、语言价值、语言变革、发展趋势等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网络语言冲击现象的看法。单就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对语言学习的冲击而言,通过对高校BBS、天涯论坛以及网络新闻等语料的分析,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丰富了原有语汇的义项。语言的发展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流传下来的言、语都是经过人们在实践中反复应用,经过语言生态系统不断提纯、精炼,才得以保存,对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语言尤为如此。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对那些已有的、耳熟能详的语汇,使用的不是其原有含义而是被赋予新的网络含义,甚至将这一表达含义带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广泛流传,可见这个网络含义深入人心的程度。如上例(1)中的“顶”字,这是一个常规汉字,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14个义项,表意之丰富可见一斑,可是几亿网民却对“支持”这一网络含义情有独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支持”很有可能成为“顶”的第15个义项。

第二,表义风趣幽默,增添语言表达魅力。汉语言已流传千百年,一些传统、常规的语汇,其义项已成熟、稳定,这对于求快、求新、求变的青年学生来说已经“陈旧”了,没有吸引力,激发不了他们的求知与创作欲望。但是,这些传统、常规语汇一旦在网络上发生表达含义“漂移”而被赋予新的解释后,则常会给人以耳目一新、柳暗花明的感觉。这风趣幽默的网络语义表达,无疑增添了传统、常规语汇的语言表达魅力。如“讨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3个义项(讨厌:①惹人厌烦,②事情难办令人生厌,③厌恶;不喜欢),都带有贬义色彩;但其作为网络用语却带是个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意思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表达既风趣又幽默,无疑更吸引年轻人的眼球,让人惊叹“呀,原来还能这么说”,这无疑增添了语言表达的魅力。

第三,灵活多变,随意性大,很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网络用语在互联网世界风行,技术上缺乏语言规范监管,这就导致了一些网络用语灵活多变、随意性大,表义不够准确,破坏了语言的结构与韵律之美。比如“语死早(‘语文老师死得早的缩写,形容语文水平低下,也可以讽刺某人对一段话的错误理解)”、“啊痛悟蜡(啊,多么痛的领悟~你为什么用蜡烛滴我)”等,这些网络语汇看了简直让人如鲠在喉般地难受。接受,则有辱汉语的博大精深;难以接受,其在网络空间里却又勃勃生机。

第四,对语言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网络语言的出现对语言教育者和学习者来说是泥沙俱下,精华与糟粕并存。面对这种互联网环境,中、小学生们语言辨识能力相对较差,当遇到表达新颖、富有创意、幽默的网络用语时,就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不管精华与糟粕皆是拿来主义。这时,语言教育工作者就要起到引导与规范作用,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了,不仅要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教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用语的知识,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生表达含义“漂移”的网络语汇。

4.结语

网络用语表达含义“漂移”现象普遍存在,对语言学习的冲击还在继续加深,笔者在此只是肤浅地做一探讨,期待更多的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更期待网络语言在规范与创新中得到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5-24.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

jbg/201401/P020140221599048456830.pdf

[2]百度百科.囧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

81979.htm.

[3]人民网.李双江与李刚齐名被评为“四大名爹”.2011年9月10日,http://www.people.com.cn/h/2011/0910/c25408-26990

74159.html

[4]百度百科.俯卧撑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1130/5402682.htm.

[5]百度百科.兰州烧饼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603400/12026010.htm

[6]维基百科.绿茶婊_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B%BF%E8%8C%B6%E5%A9%8A.

[7]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语文建设,2000(10):15-16.

[8]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3):102-106.

[9]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语言文字应用,2010(3):70-80.

[10]王德亮,仲梅.网络语言:语言史上的一场革命[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33-36.

[11]牟玉华,谢旭慧.“网络语言”影响下的汉语、汉字发展趋势[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P:116-119.

[12]沈怀兴.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怎么办?[J].语文建设, 2006(11):36-37.

[13]朱佩.中学语文教学应对网络语言冲击的研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3(9):3-6.

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 篇12

一.从潜性修辞看网络新词的形式

根据潜显理论, 语言世界分为潜态和显态。凡有显语言的, 就必然对应存在着潜语言。但不能说凡有潜语言的, 就一定有显语言。事实上潜语言要比显语言多的多[1]。刘倩忠将“潜语言”定义为:出现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和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都是“潜语言”。我们不能对未来语言的具体现象完全的了解, 但是能根据潜性语言显性化的过程预测出语言发展的大致方向, 这便是潜性修辞学的作用。例如当“女生节”这个新词出现时, 我们可以判定作为潜词的“男生节”也有出现的可能。而在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的形式有很多, 有的是全新词语, 如, duang, 颜值等;有些是对旧词赋予新的意义, 如杯具, 土豪等;有些是运用了缩略形式, 如白骨精, 喜大普奔等。

1.全新词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说语言中潜词数量远远大于显词的数量, 在网络用语的词汇中更是如此。

当目前的词语无法满足网民需求的时候, 网民变会顺势创造一些全新的词语。如, “duang”这个词语, 百度百科解释:DUANG, 网络语, 意思是“加特效”, 含戏虐性“很好玩”味道。源于成龙代言的一款洗发水, 曾是工商部门打假的广告, 在2015年2月被网友们挖出来恶搞, 将庞麦郎的《我的滑板鞋》改编为成龙的《我的洗发水》, 一句“Duang”成了网络上最新最热门的词语。有趣的是, 网民还特地为此创造了一个字:上面是“成”, 下面是“龙”。将成龙的名字合成一个duang并标明声调为上声。在以前这是没有的, 是潜词, 而现在网上已流传开来, 且已进入百度百科, 说明已有潜词转化为显词了。

还有网民在论坛中自创的用语如“小鲜肉”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 “萌萌哒”形容长得可爱的事物或人等等。这些词语要是放到以前使用, 一定令人难以理解且产生误解, 它们在网络没有产生之前都是潜词, 等到网民需要时就被创造出来了, 也由原来的潜词转化为显词。

2.旧词新义

显义是一个词在运用中已经实现并得到社会认可的一个显在的意义, 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相对稳定;潜义是指, 一个词可能潜藏的还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意义。不但潜词有潜义, 显词也有潜义。

有些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已经不能满足网络需求时, 一些新的词义便被开发出来。例如, 土豪, 原指在乡下那些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后来,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 “土豪”在网络游戏中被引申为无脑消费的人民币玩家, 发展到现在, 专用于调侃那些有钱又喜欢炫耀的人, 尤其是通过装穷来炫耀自己有钱的人称之为“土豪”。这个意义在没被使用之前都属于潜性的, 被网民开发使用之后, 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还有些词因为网民对谋件事情极度关注短期内就流行起来了。例如, “洪荒之力”。在今里约奥运会上,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因采访时一句“我应经用了洪荒之力”, 引起群众广泛关注, “洪荒之力”在网络上反映强烈且迅速流行使用。“控制不了体内的洪荒之力”也成为网游调侃的常用语。网友纷纷发散创新思维使用“洪荒之力”的感想。如, 人们日报在对刚闭幕不久的残奥会报道“残奥会落幕, 中国红‘主导’了里约, 他们真正用尽了‘洪荒之力’”。

古人云: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洪荒, 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现在因为傅园慧采访时的一句有感而发, 使得这个词产生了新义, 短短四个字却道出了心中千言万语的感慨。这也正是中国人含蓄个性的体现。

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比如, 去年受网民极度关注的“我们”, 当时李晨在微博上晒与范冰冰的合影, 并配文“我们”, 随后范冰冰转发李晨微博, 同样附文“我们”。于是“我们”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成了新的告白方式。在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被关注之前, “我们”“洪荒之力”都是普通的词语, 待新义产生流行之后, 便由潜义转化为显义。

3.缩略

显句就已经存在着的句子。现代汉语的句子丰富多彩, 修辞活动首先是从这些显句中进行选择的。语法发展的历史是显句一步步地发展与潜句一步步显化, 是潜句显性化与显句潜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一些以前不常用的语法现象已开始浮出水面。在网络用语中, 很多新词都是由短语节缩而来形成的词语或短语。

网络上很多句子被节缩成不符合语法规则的短语, 如““啊痛悟蜡”是“啊多么痛的领悟”的缩略形式, 亦被引申为“啊多么痛的领悟你为什么用蜡烛滴我”, 还有种说法是, “啊痛悟”后面一般会加个蜡烛的图标表示心情沉痛。来源于辛晓琪的歌曲《领悟》。“啊痛悟蜡”按常规的语法是不存在的, 但是因为网络使用的需要, 它打破了原来的语法规则作为一个新的短语在网上流行使用, 由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类似的还有“虽不明, 但觉厉”, 表示“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等等。

这些新词, 在还没有被网民改造使用时, 只是作为潜性的语法现象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需要, 它们就有原来的潜性转化为显性, 并且逐渐流传使用开来。

二.网络新词潜语言显化的产生方式

修辞的使用使得汉语的表义更为丰富多彩, 也促使语言产生新的意义。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格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类, 积极修辞又分为比喻、析字、谐音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都是潜语言显性化的主要手段。主要用于网络用语中潜语言的显性化和现代汉语新词中。

1.摹声、谐音

摹声是摹绘的一种。摹声就是对客观世界声音的模仿[2]。在网络用语中很多新词运用了摹声修辞。上文中的“duang”用的就是摹声修辞, 是模拟特效音的一个词, 使之形象生动。网络中的交际并不是面对面的, 比较单调、乏味, 运用摹声修辞, 形象生动, “DUANG~~DUAN G~~DUANG~~”一念出来就明白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与摹声比较相似的另一种修辞方式是谐音。谐音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同音现象, 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比如英语谐音:三克油 (thank you) ;符号谐音:== (等等) ;数字谐音:520 (我爱你) 等。这不同于汉语中传统的谐音, 汉语中传统的谐音一般是为了避讳。而网络谐音的运用则通常是为了输入简化, 方便交流的一种手段。在网络聊天的时, 为了简化输入, 节省时间, 就会通过谐音的方式简化一些相对复杂的词语。

2.摹形

摹形也是摹绘的一种。顾名思义对形状的模仿。汉字作为象形字, 我们可以从其形状及构字部件上判断它们的意义。如2008年度网络流行最广的“囧”字, 我们只需从它的形状就大致可以推断出来它的意义:方框像人脸部的轮廓, 撇捺像下垂耷拉的眼睛。从整个字形来看, 像极了一张郁闷、悲伤、无奈的人脸。而在普通话中“囧”与“窘”又是同音, “囧”字读起来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 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这是摹形、摹声的联合运用。

通过修辞格将网络的潜语言显化还有很多, 比如析字“槑”, 《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槑, 古文“梅”字。看其本义与“呆”丝毫没有关系。但却由于它由两个“呆”字组成, 而被网友们用来形容人“比呆还呆”。还有转义、飞白等等, 通过这些修辞格都能把网络的潜语言显性化。

三.从潜性修辞看网络用语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则

经济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 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经济性原则。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而人们所运用的都是交际活动所需的东西, 潜性语言成分的显性化取决于社会文化语用条件是否充分。

网络环境给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网民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只能通过打字交流, 所以只有自由, 简洁, 鲜明的语言在网络空间中才能很好的发展。在电脑上的网络交流, 讲究快速与生动, 使用“网语”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和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显得新鲜, 有个性。为适应信息快递和阅读提效的要求, 网络语言必须遵循“经济原则”, 最大程度地对已知信息进行缩简。网络语言的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能省则省”, 这很好的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2.社会求新化

在网络用语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有意突破语言的原有藩篱, 赋予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词语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语言本来是约定俗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规约性, 长时间使用一种模式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新词的新形式往往与读者固有的语言经验有偏离, 这样就能造成语言上的新奇感与陌生感。语言的陌生化, 通过拉开语词与人们的心理距离, 营造出一种新的意趣。

四.结语

流行语中出现的很多新词新语都是通过修辞手段使潜语言显化后的产物, 许多潜在语言形式在出现以前它们都处于潜伏状态。之所以未被使用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语用需求或者未受到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而修辞手段不仅成为众多新词汇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被众多富有创造性的网民所运用, 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此外, 一些修辞手法, 诸如仿拟、谐音等,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研究潜语言的一些规律问题以及汉语的相关词汇问题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产生新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从网络新词的类型、产生方式及形成原探讨网络用语中潜性语言显性化的现象。

关键词:网络用语,潜性,显性,修辞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2

[2]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2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下一篇:美术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