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际英语(精选10篇)
网络交际英语 篇1
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Ehsani和Knodt (1998) 提到,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己成为一种吸引人的选择, 可以取代或辅助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模式。因此, 互联网的功能己不再只是娱乐或信息上的传递, 还包含了教育功能, 它提供越来越多的在线学习程序给英语学习者或教学者来使用。
网络学习在英语的听、说、读、写中, 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听力训练方面, 许多网站整合了声音、影像或动画资源, 让学习者有机会接受听觉上的灌输, 并配以听力理解方面的练习;至于阅读方面, 网络会提供许多短篇文章、字汇和问题来训练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有些网站则是因应写作需求, 设计了包含分类、比较、类推、对照、因果等写作实例。
然而, 关于英语口语方面的训练却是少之又少。Ehsani和Knodt (1998) 也提到, 几乎所有的在线学习只着重在阅读、听力和写作技能上, 却很少有口说的练习。在Peterson (1999) 的研究中, 他介绍了一些网站作为ESP学习的资源, 然而他所介绍的网站中几乎没有针对口语能力的学习。口语训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之所以难以实行, 主要是因为网络空间缺乏人类真实的接触, 像是肢体语言、目光的接触和语调起伏这种面对面沟通的特质, 在网络当中就无法呈现。另外, 打字或阅读速度太慢, 以及文化上的误解也可能会增加网络聊天的困难度。
尽管通过网络来训练口语有其困难, 还是有学者认为网络在口语训练方面有其利用价值。例如, Gonzalez (2003) 就指出, 网络聊天当中的语言通常由简短的词组和一种特别的行话, 也就是“聊天室语言” (Chat Language) 所组成, 这让网络上的沟通能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谈话。
1 网络聊天室的优缺点
1.1 在优点方面
除了网络学习没有距离的限制, 学习者不需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出席课堂之外, 针对口语能力的部份, 网络聊天室还有下列三个重要的优点:
1) 网络聊天的方式就像在课堂中一样, 也是一种透过社交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Tudini (2003) 的研究指出, 网络聊天提供机会做语意上的交换和协商, 就如同口语活动一样。此外, 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方面的研究也指出, 协商可以促进中介语言 (Interlanguage) 的发展, 如果有机会提供这样口语上的互动, 学习者就可以进行沟通。
2) 网络聊天能够降低面对面沟通时的焦虑, 进而增进学习者的学习效能。如果面对面说英文会感到紧张, 透过聊天室会降低这种不安的感觉, 这正是Krashen和Terrell在自然教学法中所提到的情感过滤 (Affection Filter) 。另外Gonzalez (2003) 也提到, 一个较轻松的聊天环境可以帮助减低情感过滤, 而且, 和真实对话者之间的互动, 以及从他们身上获得实时的回馈, 使学习者同时获得输入和输出的效果。Hegelheimer和Chapelle (2002) 也认为, 最有用的互动就是帮助学习者理解输入性的语义和语法, 以及帮助学习者提升他们自己输出的理解力。最后, Tudini (2003) 也说, 学习者既然可以在聊天之后, 回顾审视他们所产生的对话, 就可以监控并编辑他们所说出的语言。
3) 在线沟通的另一个附加价值, 是能够提供学习者更多元的口语训练情境。Gonzalez (2003) 指出, 它提供了学习者与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人互动。其实学习英文不只是学习语言本身的架构, 当中更包含了文化和情感上的传递, 网络聊天室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除了有机会和英文母语人士沟通以外, 也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英语学习者接触, 这是我们一般的学习环境所无法提供的。
1.2 在缺点方面
网络聊天最为人所诟病之处, 就是少了人性化的接触, 分下列三点讨论:
1) 虽然Negretti (1999) 提出, 网络聊天室目录中提供的大写字母、表情符号、拟声、标点符号、小图形和嵌入图片, 可以弥补面对面沟通时所需的对话情境。然而还是有些人质疑网络聊天缺乏了真实对话中所必要的肢体语言、目光接触和语调, 而这些元素在真实对话中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2) 网络聊天所产生的对话是藉由打字实现的, 而实际的对话是藉由发音, McDough和Shaw (2003) 指出, 两者间本质上的差异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实时的互动。Chun (2003) 也指出, 就语言的复杂性而言, 在线的讨论类似于写作的语言, 这同时也符合了McDough和Shaw (2003) 的说法, 认为说话并非写作语言的口语化产物。因此在线的语言和实际生活中的对话是有所差距的。
3) Mynard (2002) 的研究中指出网络聊天的几个困难点:
(1) 打字速度慢会让学习者错失对话中的某些部份;
(2) 阅读慢的学习者则很难跟上快速转动的滚动条画面;
(3) 聊天室中的行话则会导致新手无法理解;
(4) 文化的差异易导致误解;
上述的这些困难点都会降低学习者口语方面的学习成效。
2 结束语
在我国的普通院校中, 我们确实没有太多机会和英语母语人士对谈来增进我们的口语能力, 拙劣的口语能力也正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致命伤, 而网络聊天不失为一个好的英语口语练习途径, 尤其是学习者可以轻易地和外国人接触, 同时, 它降低了我们面对外国人说英语时的困窘和压力。所以尽管有些学者提出质疑, 网络聊天对于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改善, 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效果。
因此, 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聊天室作为同学课后练习口语的平台, 我们可以参考Gonzalez对网络聊天的分类法, 要求学生针对自由主题、任务合作取向、学术会议简报、练习模式和评量模式等五种模式, 来进行网络上的口语练习, 应该会好的效果。
摘要: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臻普及与发展, 使其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该文探讨了利用英语网络聊天提高大学生口语能力的优缺点, 并得出结论, 利用网络聊天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聊天,口语,英语交际
参考文献
[1]刘建达.论外语学习中的情感过滤[J].山东外语教学, 1999 (4) .
[2]成艳萍, 何奇光, 韩晓立.英语课堂焦虑对大学生口语表达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 .
[3]Dorry M K, Valerie M.Comparing Examinee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assisted and Other Oral Proficiency Assessments[J].Language Learning&Technology, 2001, 5 (2) :60-83.
[4]McDonaough Jo, Christopher S.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2nd ed.MA:Blackwell publisher, 2003.
网络时代的社会交际 篇2
进入互联网时代,最先变化是社会交往方式。网络让人们改变生活方式,让企业改变经营模式,让社会改变存在形式。比如,过去我们往往通过买纸质贺卡祝贺朋友亲人的喜事,现在我们则会给他们发电子贺卡。
再举一个例子,加拿大一家黄金公司想在6万亩地里勘探黄金,出价57万美元,结果网民给他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办法。
现实世界中,人们表现的是自我;而在虚拟世界中,人们是创造自我。但是创造自我可不能随意。一位资深网络专家曾说:“在网络上发表的东西就像纹身一样,永远无法消除。同时网络是双刃剑,你得小心刺到自己。”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仅有些人在网络上对自己的形象不注意,有些企业也是如此,结果尝到了苦果。美国《第二人生》网站有一些虚拟银行,银杏金融就是其中的一家。该虚拟银行向投资者许以44%的现金回报率,而实际上自己背负着很高债务,结果在一场银行挤兑中破产。
在虚拟世界,人人都是裁判。互联网赋予每个人权利,每个人制造的是自己的文化。对企业来说,在网络社会交往中,面对的是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因而要充分尊重这种被业内人士称为的“自制文化”。
对一个企业来说,出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反应,靠遮掩和说谎是最愚蠢的做法。前不久,新西兰出现的问题奶粉事件,由于及时公布、严肃处理和下架封存,得到了民众的谅解。
网络时代的社会交际,不但不能垄断信息,而且要主动让民众参与提供信息。如美国Facebook网站,因为其服务条款使用户觉得自己有被蒙蔽的可能,因而许多人选择离去。而Myspace建立的网站则相反,它的网站对所有人公开,并且没有社交限制,鼓励用户可以随时注销离开,只要不违反法律,可以在网上做任何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结果Myspace用户剧增。
互联网进入Web2.0在线时代后,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受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对企业领导人来说,如何认识网络时代的社会交际和处理好客户、员工、合作伙伴乃至全社会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
不过,网络毕竟与现实紧紧联系,作为个人或者企业来说,在充分运用网络优势的同时,带着一颗赤诚的心,迈开自己的腿,积极参与社会交际,还是不可缺少的。
网络交际英语 篇3
近年来, 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基础显著提高, 尤其是在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 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希望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 社会英语热、双语教学、学分制改革、高校扩招和网络技术等综合性外部因素对当前的外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夏基刚, 2002) 。正如夏基刚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尤其是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大大推动了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就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提供了条件 (高玉兰, 2004;王琦, 2006) 。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 结合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资源, 我们将探索在大学英语后续教学阶段开设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后续课程《网络交际英语》。其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 充分合理的需求分析, 对后续的目标设定, 内容选择, 课堂组织模式和课程评价,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需求分析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设计
需求即期望得到的东西与现存状况之间的差距 (Kempt) (夏纪梅, 2003) 。Robinson认为, 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目前情景分析”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和“目标情景分析” (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管春林, 2005) 。为了在目标场合有效地使用语言, 学习者应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称为“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 。学习者为了学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做的一切称为“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 。Brundage&Mackeracher认为成年学习者对通过学习取得近期目标很感兴趣,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课程设置的重要原则 (Nunan, 1988) 。
基于上述理论, 我们通过三个方面对《网络交际英语》课程设计进行需求分析: (1) 对某次市级大型人才洽谈会的招聘单位作了关于对毕业生英语各项技能要求的问卷调查, 跟踪调查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感知到的用人单位对英语技能的要求, 收集周边城市的招聘广告, 以分析社会目标情景和需求; (2) 对学院各专业知名教授进行访谈以分析专业学习目标情景和需求; (3) 对大二第四学期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学习者的目前情景和需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社会目标情景和需求
该项调查表明招聘单位希望毕业生具备较扎实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表1) 。其中阅读技能排在第一位, 口语和听力要求对文科和理工科毕业生略有差异, 翻译和写作稍显靠后。这一趋势与表2的结果基本一致, 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听力和阅读的重要性, 且因为传统模式下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弱于阅读能力, 听力能力的需求得到凸显。
同时, 我们还收集分析了周边城市的招聘广告后发现“熟练的英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流利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有创造性、勇于挑战、自我激发、乐观主动”等要求不断出现于招聘广告中。这些现状要求在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 专业学习目标情景和需求
课程学习者来自不同专业, 职业需求和专业学习差异会导致英语学习需求的差异。在对经贸、生化、新闻和管理等专业知名教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理工科类对阅读的需求最大, 在进行实验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等环节时需要大量阅读英文原版资料或论文, 收集信息并进行概括加工, 但学生在这方面明显存在能力欠缺, 信心不足现象。文科类专业对综合技能的需求更明显, 英语能力是经贸人才不可缺少的技能, 学生和专业教师都希望在高年级开设后续教学课程, 提高学生利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如对外交流、合作、协商和商务谈判的能力等。
3. 目前情景和学习需求
对教学对象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和期望、技能需要、学习观念、行为和导致现状的原因等五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①数值为百分比, 精确到整数, 以下表格同。②问题编号为问卷原始编号;因篇幅所限, 问题内容在此经过整理和提炼, 以下表格同。
如表3所示, 高年级学习者继续学习英语的原因集中在“为找工作增加筹码”一项, 表明他们对目标需求非常关注, 对英语感兴趣居其次。此外选择多项答案的学生占28%, 说明动机多样化, 存在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相结合的情况。
注:①数字 (1-5) 表示: (1) 完全不适合我; (2) 不适合我; (3) 没有明确答案; (4) 适合我; (5) 完全适合我。
对学生的技能需求调查显示42%的学生希望提高阅读英文报纸杂志、浏览英文网站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口语能力得到了更多学生的认可, 占67%。
对学习观念的调查显示, 就提高口语而言, 53%的学生同意“阅读是重要途径”, 这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大量的语言输入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但写作这一重要的语言输出方式只得到28%学生的认可, 甚至41%的学生表示不同意, 4%表示完全不同意。在具体学习方式上, 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只有与外国人交流才能提高口语”, “课堂教学和英语角练习”得到绝大多数学生 (64%) 的认同, 这意味着学生仍然支持课堂教学并对此充满信心。与我们的预想一致, “真实的交际任务”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 (83%) 的认可, 66%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网络资源的优势, 这表明学生认同网站和论坛等网络资源存在具备促进交流的诸多积极因素。
就英语网站或论坛对交流的促进作用来看, 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对话题感兴趣”, 其余因素依次为:与他人互动切磋, 能收集相关英语材料;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得到在线字典帮助等;匿名, 减轻心理压力。调查表明学生认同网站和论坛等网络资源具备促进交流的诸多积极因素, 这为课程辅助学习网站的开发提供了需求依据。
为使本课程设计更具有针对性, 我们又分析了学生目前的学习行为, 结果发现尽管学生希望提高语言实际交流能力, 但他们的实际学习行为却不容乐观。对“阅读英文报纸、杂志或小说”, “浏览英文网站或论坛”, 和“用英语记笔记、留言、写信或日记”等问题的回答集中趋向于“偶尔”, 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相应的英语阅读和表达习惯, 需要在这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当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阅读技巧, 如86%的学生经常或总是“通过上下问猜测词义”, 但还存在制约其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的不良习惯, 如寻找信息需要逐字逐句阅读, 选“有时”、“经常”和“总是”的学生总计占68%。对于“合作学习, 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的回答也是趋向于“偶尔”, 其次是“有时”。
为使课程能最大程度改善现状, 实现课程设计最优化, 我们还调查了造成现状的原因, 各种因素依次排列如下:交流机会少, 不自信, 方法不当, 自我约束能力差, 基础不扎实, 学习资源不足, 焦虑恐惧心理, 学习目的不明确。
四、启示与小结
1. 明确教学目标
社会目标情景和需求分析表明, 学习者应具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输入性技能, 是说、写和译等输出性技能的前提基础。考虑到学习者已有的基础、网络教学的硬件设备以及教学规模等因素, 我们初步确定将提高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作为《网络交际英语》课程的前期目标。
专业教授访谈进一步证实了以提高读写技能为中心的课程目标是合理的。目前学习需求显示学生最需要提高的技能依次为说、听和读, 而听和读是基础, 因此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读, 这与初步设定的课程目标一致。
2. 确定从技能型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过渡
调查问卷反映了学习者普遍存在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问题, 这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有重要意义。在课程初期我们将开设阶段性技能培训, 介绍阅读技巧并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网上获取信息能力, 如向学生介绍快速阅读的技巧, 并辅以实践训练, 将一定量的快读训练公布在课程辅助学习网站上, 作为课外自学内容, 以计入平时分的方式加以监督考核。然后逐步过渡到任务型教学模式阶段。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 通过阅读、理解、分析、相互讨论和再现自己的结论等方式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增强理解、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的认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同理, 写作也将从实用写作介绍过渡到写作任务, 并在课程辅助网站上提供写作改错练习题库, 作为课外自学内容。
3. 深入了解学习者现状,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对学习者目前情景的分析表明, “交流机会少”, “不自信”, “方法不当”, “自我约束力差”等因素反映最为普遍, 因此我们认为学习者与目标情景存在较大的差距和提高空间, 这证实了《网络交际英语》课程的现实必要性。网络所提供的资源环境能有效解决交流机会问题和学习资源问题。相信设计出感兴趣的话题, 为学习者创造与他人互动交流的平台, 提供及时便利的帮助, 学习者将会积极参与其中, 真正提高语言交流的综合技能, 这也为该课程辅助学习网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现实依据。
摘要:《网络交际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教学阶段的一门选修课, 旨在探索通过网络辅助的新途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网络交际英语》课程进行需求分析, 从而得出合理设计该课程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需求分析,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网络交际英语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5)
[2]高玉兰:基于网络的自主-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9)
[3]王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5]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3) .
网络语言与交际的现象与分析 篇4
一、网络语言定义
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更时髦的叫法为IT)有关的专业术语或特别用语,如鼠标、软件、宽带、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等。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络交流这种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即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毛力群,2002)。本文讨论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它包括在互联网上聊天、发邮件、在BBS上发帖子及发手机短信时所用的语言和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类型
总的来讲,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以下11种。
(1)自创英文或汉语拼音缩略语。自创英文缩略语,如IC(我明白了,I see),CU(再见,See you);自创汉语拼音缩略语,如PMP(拍马屁),PLMM(漂亮妹妹)等等。
(2)符号叠加型。本身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表达各种各样的实在意义,如“^-^”表示咪着眼睛笑,“(-_-)”表示神秘的笑容等等。
(3)数字代码谐音词。用一连串数字的谐音或转意表示各种意思,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246(饿死了)等等。
(4)中文中夹杂英文单词或句子。在网语中夹杂一些英文单词或句子成为一种时尚,如:@;.com.NET满天飞,e这e那,cyber chat(网上聊天)等等。
(5)汉语谐音词。如酱紫(这样子),共眠(共勉),幽香(邮箱),竹叶(页),偶(我),偶来乐(我来了)等等。
(6)动物名称借用。如烘焙鸡(个人主页,homepage),猫(调制解调器,modem),恐龙(丑女),青蛙(丑男)等等。
(7)传统词汇赋新义。有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的含义,如打铁(贴帖子,在BBS上发表文章),孔雀(自作多情),妹儿(电子邮箱)等等。
(8)港台校园流行语。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是港台校园流行语,如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蠢材),蛋白质(“笨蛋+ 白痴+ 神经质”)等等。
(9)语气用语。如用“嘻嘻”“哈哈”“呵呵”“嘿嘿”“哎哎哎”“啊——”等表示情感或打岔等等。
(10)新造词语。新造词语为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性、最传神的部分,如美眉(美女),写手(网络文学的作者),灌水(随意写,内容空洞无物或过长却言之无物东西)等等。
(11)网上笔名、绰号、网名。或是为了表示幽默,或是为了个人隐私,有的网名很另类很张狂,如“伤心地铁”“死活不嫁”“砸锅卖铁来上网”;有的网名幽默诙谐如:“春风吹乱了我的光头”等等;有的网名充满诗情画意浪漫多彩如:“风中玫瑰”“留得残荷听雨声”“桃花依旧笑春风”等等。
三、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在看不见摸不着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所使用的一种交流工具,它既遵循传统语言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对上述11类网络语言的分析,概括来说,网络语言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言简意丰
从交际环境来看,不像以语音为媒介的口语交际,网络交际受上网时间的限制,常常以最少的言语传达尽量多的意思,尽量避免冗余无用的信息;从交际的效果来看,网络交际的语言简洁,但信息容量大,能提高交际效率、降低交际成本。例如:“酷”“晕”等等网语,在网络上可以表达10到20种不等的意思。仅一个字就能代表这么丰富的意思,这表明网络语言是表达是多么的简洁丰富。
2.幽默诙谐
网络自由、开放和虚拟的特点导致参与其中的网民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如用“菌男”、“霉女”来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这些生动有趣且非主流的叛逆的网络语言,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的诙谐性的特点。又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一个臭皮匠,弄死三个诸葛亮”,有意在约定俗成的说法上改头换面,创造出诙谐而又含有一定道理的语句来。
3.形象传神
在网络中,网民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许多非常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网民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例如:“:-- O” 表示惊讶,“>:一< ”表示生气,“Zzzzz......”表示熟睡的样子。这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图像,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交际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等,这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
4.崇尚创新
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推崇个性、追求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反映了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例如“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水母”指在 BBS 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这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还有一类是网络中形成的新词,如“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见死光”指网恋后与网友初次见面感到不满意而迅速各奔东西。
四、网络语言成因的语境分析
关于语境,大体存在两类解释:一是把语境解释为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语言活动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系统地决定了话语的形式、话语的合适性和话语的意义。另一类解释把语境看作是语言活动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知识使听话人得以理解说话人通过某一话语所表达的意义(何自然,2004)。下面从参与者、话题、背景、交际渠道等语境因素方面来分析网络语言的成因。
1.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网络语言是专门在网上使用的一种语言,它能够生动风趣地表达情感,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由于受时间、网费、网速和键盘书写方式的影响,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和费用,网民对一部分汉英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些只有网上才用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诞生还有一个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性全拼输入系统,由于上面的字词或者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这个词,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减少敲击键盘的次数,网民没有耐性准确地敲打每个字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来代替,这样将错就错,慢慢地形成了特定的网上用语。例如“版主”没有,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此外,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由此出现了一些错字、别字。
2.掩饰和自我隐私保护的需要
互联网快捷、方便,网络空间是个虚拟世界,网络满足人们渴望交流的心理同时,又给人们扭曲这种交流提供了方便。所以大多数人在网上都对自己身份、年龄、性别等等进行掩饰。他们用另一种专用的语言来在网上参与论战,与人聊天交流,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也令人不懂的“网语”,网络语言就因此应运而生。
3.蔑视传统张扬个性
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轻人的热情、自主、开放、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使得他们具有极强的反传统和创新意识。网络给每个个性张扬的网民搭建了一座精神的后花园,因此网民比较愿意用另类的词语和网名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引起别人的重视。这种对传统语言习惯的挑战创造出一种方便网络上应用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语体。
五、网络交际对语用原则的挑战
言语交际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虽然网络交际者是在虚拟空间进行,但也不能超越公众约定俗成的标准和原则。然而由于上述语境等语用因素,网民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会话规则和连贯性原则及其相关准则。
1.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Levinson,1983)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相互合作的,在会话中,谈话双方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从而使谈话得以顺利进行。他认为人们在谈话中遵守四个准则,即量 、质、关系和方式准则。正是由于合作原则在起作用,人们之间对话才得以有效、顺畅地进行。尽管是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网络交际同样要遵循合作原则,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也经常出现人们不严格遵守甚至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及其相关准则的现象。
(1)故意违反量的准则
量的准则即所说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多也不少。请看经典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名句:“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所以我并不爱你。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焰。整个浴缸的水全部能倒出来吗?可以,所以,是的,我爱你……”可以看出作者是故意违反量的准则,给出超过所需信息来达到自己的交际意图。
(2)故意违反质的准则
质的准则即不说你认为是虚假或缺乏依据的话。对质的准则违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反语。请看下例:有一天陈水扁总统前往某家精神病院视察,所有的病患都站在走廊上高声欢呼,陈水扁万岁!陈水扁万岁!只有一名病患面无表情,对总统不理不睬。陈水扁看到了,于是问院长说:“那位病人为什么不对我欢呼呢?”院长: “因为他今天精神非常正常。”这段对话通过违反质的准则,辛辣地讽刺了陈水扁的不得人心。
(3)故意违反关系准则
关系准则即说的话要有关联或切题。下面对话是从“爆笑聊天记录”中截取的一段。
youzi4:唉,告诉我你的电话吧。
笑望书:塑料的,红色。
youzi4:不是,我是要你给我你的电话。
笑望书:我的电话我家还要用呢,你想要自己买去。
从上面上面 “笑望书”的答语中,很明显他的回答和问题相差甚远,显然是有意违反关系准则,目的是不想告诉对方自己的电话号码。
(4)故意违反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即说的话要清楚,避免晦涩、歧义,简练且井井有条。请看下例网络聊天记录。
恰似你的温柔+:这是个恐龙横行的时代,!*, "!+
风中玫瑰+:青蛙更多,你这个 ’-"。+
这是网上一段极为普通的对白,这一问一答看上去毫不相干,显然它违反了方式准则,如果不是经常上网的人,肯定会不知他们言之何物。
上面对合作原则及其准则违反分析表明,在网络交际过程中,不是所有交际者都一定会遵守合作原则,他们经常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
2.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充,在会话交际中交替发挥作用。Leech(1983)提出礼貌原则正是为了补充合作原则的不足。他认为,发话人违反合作原则,把话说得间接,乃是出于礼貌的需要。在现实社会交际中,人们一般都能用礼貌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但是在网络这一虚拟的区域里,一切附加在交际者身上的社会特征都被网络所隐匿。于是网络成为一个可以任意言说的场合,几乎成了粗话、脏话等语言垃圾的投放站。下面是新华网教育络论坛上一篇题为 “高考全市全军覆没!谁为我们的未来买单!!!”帖子。
作者:蕴曦 2007-06-27 11:56:30.0:“一个破七里河。有啥大不了的。这种地方的人考上了读出来也是个贪官。我发现小地方人考上大学当官一定是贪官。今后就不应该让小地方人参与考试上大学这类事。”
作者:小智就是小智2007-06-27 13:39:35.0:“27楼的,你说我这是小破地方,那请问你是哪的?火星??好大的地方啊~ 还有你爸妈是干什么的??被双双双规所以给你留下心理阴影了吧?我们这研究正事呢 你吃饱撑的来搅和什么?你当没当过学生?参没参加过高考?知不知道高4对于一个学生意味着什么?你这样的人应该塞矿井里等变石油。”
这是两个人在论坛里展开激烈对骂,完全违法了礼貌原则,没有一点礼貌可言。
3.话轮替换规则
会话的特点是话轮替换(turn-taking)。话轮替换(黄国文,1988)是指发话者与受话者不断交换所扮演的角色,即发话者变为与受话者,受话者变为发话者。在日常会话中,语言使用者进行言语交际时遵循一定的格式,这个格式叫话轮替换规则。典型的话轮替换规则是问---答话队即Q—A模式,通常整个会话过程按Q-A-Q-A的模式进行的。请看下面笔者在网上和朋友交谈的一段真实记录文本。(毛慧娟=M,熊猫=P)
M1 15:37:01 :你真厉害,弄这么多文凭
P1 15:38:14:不是
M2 15:38:04:文老师的语用学课上到多少周了?你知道不
P2 15:39:10:你才厉害,找到个好劳工,是老公,都是差不多了呀
P3 15:40:21:还有两次,听说本周结束,同时会讲L2A 考试的事情呀
M3 15:40:12:他哪里厉害呀,还不和我一样,才混个研究生啊
P4 15:41:49:那不是的,他可是个绩优股呀,慢慢等吧
M4 15:40:57:还有二次,那应该下周还有语用学啊
P5 15:42:38:不是,他本次连上,明天下午就有了呀
M5 15:42:24:明天下午不是二语习得吗
P6 15:43:51:它已经结算了呀
在上面的对话中,按照常规的理解,当M2提出问题,P2应该立即回答才是,可是P2却对M1的话轮用P3继续补充。这样就使得接下来的对话很明显违反了合Q—A话轮替换模式。
4.连贯性规则
连贯(胡壮麟,2003)指连接语篇中话语的意义或语段中句子的意义的关系,即连贯是会话深层结构的无形网络,是话段之间的有机联系。会话中,有一条重要的规则,即双方话语的语义必须连贯。还是以上文所举的例子来进行说明。这段对话从P2开始语义出现中断,一直到最后都不连贯。造成这种语义不连贯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段对话从P2开始有两个话题在同时发展,平行推进。
六、结束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在年轻人群中相当流行。网络语言自身发展了特殊的语言系统---有其独特的用词,甚至独特的语法规则、交际规则和语用特点。网络语言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它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力,丰富了社会对语言交际多样化的需要,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冲击并妨碍了语言的规范化建设。因此,为了限制网络语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认真地研究网络语言,提出具体的规范方略,以便使其在正常的轨道上顺利运行,确保网络语言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柴磊.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理据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2).
[2]公勋.QQ聊天的会话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科版),2006,(11).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何自然.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于研究出版社,2004.
[5]胡惮李丽.网络交际中双话题平行推进的语用特征与话轮结构[J].外语电化教学, 2003,(2).
[6]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8]林秋茗.ICQ网网上会话特点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3,(4).
[9]楼向红.论网络语言对语言教学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毛力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11]苏一凡 王秀容.网络语言对语用学原则的挑战[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9).
[12]田蜜齐靖蒋韬成.谈网络语言的特点及成因[J].法制与社会,2006,(10).
[13]王盈秋.网络交际的语用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5).
网络交际英语 篇5
花木文化是我校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我校地处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在这里,花木的繁育、栽培、加工、销售已经形成了“管理科学化、品种多样化、产销联合化、规划一体化”的发展格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今后的农业劳动必须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颖的创造性生产劳动,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理论思考
1. 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有两层含义:环境资源和信息资源。
环境资源指的是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或称平台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网络上的一个终端,并借助网络平台,与其他终端的学习者或教师互动、交流、合作,形成开放、共享、生成、交互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这里的网络主要是指局域网,也包括在校外学习时借助和使用的互联网环境。
信息资源指的是网络上的一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负载各种信息的媒体资源。学生通过网络检索、浏览、下载这些信息,并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利用,促使知识的习得更加丰富、生动和优化,或者加工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形成新的资源。这个含义里的资源包括互联网上的、教师制作的及其他学习者生成的信息资源。
2. 特色文化资源。
花木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色文化课程资源,大致分为可见资源与隐性资源,其中花木文化可见资源主要包括花木市场、盆景园、花木实践基地、各类花木专业人员等,这是花木文化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物质基础;隐性资源主要指伴随花木活动逐步形成的价值观、进取精神、合作意识和文化素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赋予花木文化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涵,这些是花木文化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结合点。
3. 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一个语言学术语,它是针对语言能力而言的。语言能力通常是指语言规则内在化的体系,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体系;而交际能力的概念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语言运用,说通俗一点就是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看来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因为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三、有效整合的策略
1. 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花木文化资源,活化英语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烦为简。
在英语活动课教学中,学习和操练对话的过程本是一个较为枯燥、烦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型,需要多次反复地练习听、说句子直至熟练。例如在教学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练,如将一个个生硬的句子,结合地方优势,合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引发学习兴趣。
2. 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花木文化资源,扩大容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要求突出口语交际功能,让学生多学多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结合地方优势,合理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将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进行大容量的口语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同时,在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利用CAI课件设计出诸如文字、图画等素材,或是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是采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作为口语练习和口语交际的话题,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培养从小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兴趣。
3. 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花木文化资源,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综合运用英语口语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听听、看看,不如动手做做。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发生兴趣,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运用信息技术,开发花木文化资源,是激励他们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一个手段。然而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口语的能力提高也是毋庸质疑的。
4. 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花木文化资源,建设地方特色的英语资源库。
(1)网络搜索和下载
Internet海量的知识为学生、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教育资源。从花木的认识、花木的种植、花木的克隆、花木的信息、花木的营销到图形、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到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信息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代理服务和internet上大量的免费教育教学资源网站进行链接,直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出资购买教学软件
近阶段,学校对教学软件的建设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一方面,通过电教馆春、秋季电教教材的征订完成大部分教育教学软件的购买如“金太阳英语软件”。另一方面,我们也加大自行购买的力度,对适合于一线课堂教学使用的教学软件,如教学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等,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中使用,而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3)自主建设
英语教师是英语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他们通过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再结合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制作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课件。学生在学习与比赛中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软件、资料。我们将这些教师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文字、音像资料进行精选,纳入信息技术环境中的教育、学习资源中,与已有的教育、学习资源系统一起构建资源库。
5. 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花木文化资源,开设网上学校,丰富学习资源。
在建设校园网资源库的同时,我们不断完善我校的竹溪网,建设英语专题网页,为学生开辟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在竹溪网英语专题网页上设置“英语娃娃”、“认识花木”“花木营销”、“花木栽培”等栏目,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搭建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花木文化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段兆兵.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 2003.3.
[2]刘旭东, 张宁娟, 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8.
[3]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网络交际英语 篇6
一、利用网络资料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小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积累不足, 其思维也多借用形象、声音、色彩来进行。书本上提供的图片极其有限, 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料, 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动机, 促使学生打开“话匣子”。因此,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是创设情境, 通过规定的情境深深地吸引学生, 让学生产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达到不说不畅快的效果。如口语交际课“找春天”, 要引导学生观察春天, 了解春天的特点, 我首先展示了一组从网络上搜集来的关于春天的图片, 并配以优美的解说, 再引导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春天。生动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于是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春天的景象。在下一环节, 我利用网络上的一个春天景象的短片, 让学生进行欣赏, 然后一起来说说春天, 并提出要求:要按一定的顺序;尽可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要形成一段完整的话。这里运用网络创设了口语交际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有话可说, 围绕一定的主题并结合相应的要求把话说好。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解决了学生语言素材上的瓶颈, 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小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 生活积累不多, 视野不够开阔, 加上语言组织能力不强, 在面对某一现象或事物时, 有时觉得无话可说, 有时是东一言西一句地乱说, 即便勉强能说, 往往也是言之无物或者枯燥乏味,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其思维没有打开, 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如口语交际课“我会画”的教学中, 在让学生用三角形、圆形、方形设计图画前, 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里的图画外, 我还把课前在其他网站上收集的有关图画播放给学生观赏, 有生活用品、小玩具、动植物、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 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拓宽了思维空间。再如教学“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时,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再从网络中选择有关残害小动物的图片, 并提供一些相应的文字资料, 让学生对小动物的无助与无辜有更加深入和充分的认识, 产生心灵的震撼, 为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动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维动力。
三、利用网络环境提供口语交际平台,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网络不但是有着海量资源的信息提供平台, 也是一个极好的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网络拉近了人与人对话的空间距离, 学生不局限于和身边的同学交流, 可以和班上任何一位同学交流, 教师也成为对话当中的一分子, 在广泛的对话交流中,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网上发布作品也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能给学生以很大的激励作用。如在口语交际课之后, 我总是要求学生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发表在班级或学校的作文网站上, 让大家彼此交流、分享。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展示平台, 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及时评价反馈, 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因此, 学生往往热情高涨, 认认真真写作、修改, 力求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如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与大家共享。课后我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导游解说词》, 向同学介绍自己参观过的景点,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 要突出重点, 力求生动, 完成后发布到网站上进行交流。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激发, 进入了主动表达的状态, 其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 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其积极性。
总之, 网络环境在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提供交流平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中, 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 思维趋于活跃, 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规定的交际情境之中, 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从而达到想说、敢说、乐说、善说的效果, 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坚.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08 (35) .
网络交际英语 篇7
关键词:Skype,英文交际,文本分析
0 引言
目前, 作为全世界网络聊天使用最广泛的聊天工具之一Skype, 再次证明了世界之大也不大的现实, 为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打开了交流的渠道, 增强了沟通。作为英语语言学习者, Skype聊天工具为他们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促进了英语语言的习得。不出国门, 同样可以获得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的输入。从书本学习走向交流实践, 由实践促学习, 相互促进, 完美地演绎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本文主要针对受试学生们的Skype英文聊天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 旨在通过事实说话, 得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 以利于英语口语教学或为英语口语相关教材的编写带来一定的启示。
1 研究方法
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年级四个班级中随机抽取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让他们通过网上即时聊天工具Skype与以外籍人士进行网络英文聊天 (可键聊为主) , 时间约为每次30分钟左右, 共持续约100次。要求受试学生们每次聊天结束后及时保存聊天文本记录。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 笔者对受试学生们的大量英文聊天文本进行分析研究, 从中归纳出典型特征, 并总结出一些共性特点。
2 英文交际文本典型特征归纳
2.1 地道英文的动态完美输入
根据Krashen对自然环境和课堂环境下习得和学习的区分, 可以认为课堂教育形式主要提供的是“学习”的机会, 而支持目的语的环境 (自然环境或者创造的类似自然环境的情境) 则主要提供了“习得”的机会[1]。日常学习生活中, 英语学习者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而Skype聊天软件却能给学习者提供接触真实环境下地道的目的语的良好机会。英语学习者可以利用该聊天工具寻找到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进行交流, 甚至可以讲其发展为是自己的外国老师。技能交换则是不错的方式。比如, 对方是讲英文、在学中文的外国人, 而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时, 多数是讲中文、在学英文, 如此便可以进行技能交换, 各取所需, 免费学习对方语言。对于双方而言, 这样的语言交流过程很好地实现了动态的语言输入, 彼此都可学习到最地道的目的语。示例如下 (L代表学习者, N代表本族语者, 下同) :
示例:
L:Ok, I think tomorrow will be better.
N:Hope so.
L:To say it in Chinese, 明天会更好!
2.2 语言输出缺陷实时指导
Skype聊天活动中, 阻碍交流的问题一般可分为词语的、语法的或者句法的。聊天双方根据出现的问题, 通过重复、反问、直接指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与本族语者聊天能够使学习者根据对方的反馈, 关注自己语言输出的缺陷, 并做出调整[4]。聊天中获得的反馈有显性反馈和隐性反馈 (Jill Pellettieri) [2]。显性反馈即本族语者直接指出学习者的错误;隐性反馈即本族语者通过间接方式指出学习者的错误。不管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反馈, 对语言学习者而言一定都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示例如下:
例一:显性反馈
L:Learn English with you is great and enjoyable.
N:Learning English, not learn English.
Yeah, I know all of them well.
例二:隐性反馈
L:It’s time for me to go to bed now.
N:ok…
L:Nice to talking to you
N:Nice talking to you too.
2.3 现学现用, 完美模仿
Skype聊天过程中, 可现场积累本族语者所用的地道表达, 并在同样语境出现时输出引发出同样的表达, 即现学现用!这类现象通常出现于打招呼用语和告别用语中, 由本族语者率先表达, 目的语学习者瞬间经历:获取—领悟—模仿的语言输出过程, 从而实现目的语言语的完美习得。示例如下:
示例一:
N:Nice talking to you.Good night.
L:Good night.Nice talking to you, too.
示例二:
N:you too.Bye, my buddy
L:see you, buddy.
学习者在文本交流的时, 会非常关注对方和自己的表达方式, 这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准确的语言输出。
3 英文交际文本中共性特点总结
3.1 交际中的谦虚、保守、畏缩
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初始交流时, 普遍表现得谦虚、保守甚至畏缩, 即使在网络上与外国人文字交流时也能发现到学生的谦虚保守。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学生的聊天文本中都能找到这样的英文:“my English is poor”或“my English is bad”。有的甚至一开始就先摊牌—“my English is poor”, 以期待后面交流时若犯错误, 则不会被见笑。可见, 学生们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对自己的英文表达是多么地不自信, 他们似乎从内心深入地担心自己会犯错误, 觉得犯错误丢脸、没面子。
3.2 简单重复话语多、深入交流少
简单重复话语多, 主要体现在这些句子的重复出现:Hello, howare you?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Can you speak…?等等。很多学生在和一个外国人聊完这些问题后几乎不再深入交流, 而是另换一个外国人继续重复这些句子。当然, 也不排除一些交流主观能动性比较强的学生能够与外国人发起进一步的交流。可惜, 却不普遍。很多学生在英语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 没有选择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而是选择了逃避。在线词典便利应该得到很好的利用。当和外国人网上英文文字聊天出现表达困难时, 有了词典的帮助可以迅速解决问题。需求促进寻求, 在表达需求驱动下寻求来的词或句能更加有效的促进语言的输出, 从而高效的促成目的语的习得。
3.3 语法、拼写错误多
网络英文文字聊天中出现了很多在英语笔试考试很少会出现的语法和拼写错误。比如:“I have send the request to u.”。此处应将send改为sent, 回访过该学生, 其表示自己知道应该这么改过来。那么究竟为何在他与外国人交流时犯了这个错误呢?笔者认为, 很多同学虽对一般的语法知识是了解的、掌握的, 但或许是因为缺少实践, 尚不能熟练化运用准确的语法来进行正确的表达。至于比比皆是的拼写错误, 或许是因健聊时的误打, 亦或是对单词拼写的不熟悉。不管怎样, 需要大家平时学习时更加地严谨些, 当不确定单词拼写时不要随意写出, 而是先查词典。总之, 有了词典加实践, 当努力规避此类问题。
3.4 缩写多
与外国人文字网聊时, 缩写现象所处可见。于是很多学生都学会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缩写。这也正是与外国人网络英文交际所带来的目的语习得的积极体现。最常见的缩略语如:How r u? (=How are you?) ;and ur's? (=and yours?) …。文本中所有的you几乎完全被u取代。学生们普遍能够模仿运用。
4 结语
据了解, 目前能够经常运用Skype聊天工具来促进英语学习的学生很少。各大高校更加关注的是英语课堂教学, 殊不知, 这么多年的英语课堂教学为何没有给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带来更大的变化, 反而滋生了那么多的哑巴英语。即使是课堂小组交流 (数量有限的“同伴语”) 也似乎不能带来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因为“同伴语”无论是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而言都是有限的[3]。因此, 笔者希望各大高校能够充分正视Skype聊天工具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开口说地道英文、用地道英文, 从而也是更好地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H.H.Stern.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外教育出版社, 1999:392.
[2]Jill Pellettieri.Negotiation in Cyberspace the Role of chat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ammatical competence[A].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62.
[3]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外教育出版社, 1996:32.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 篇8
每种语言都是由具有一定意义的词和句子组成的。每一个词和句子最少含有一个意义, 有些可能包括数种意义, 这也是英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歧义是英语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 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 (unintentional ambiguity) 和蓄意歧义 (intentional ambiguity) , 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讨论这两种歧义造成的效果, 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这样的分类, 能显示出语言消极的一面和创造性的积极的一面, 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现象,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无意歧义与交际教学
按照语言交际教学的观点,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 而无意歧义则是语言结构矛盾的自然显露, 语言交际中出现的语病和误解有时就是无意歧义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避免无意歧义有可能造成的对语言交流的损害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如果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系统的建立“歧义”这一概念, 让学生了解到语音结构中, 同音词或词组的存在有可能导致歧义误读;在词汇中, 有限的字母组合拼写, 会导致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句法结构中, 有限的句型进行组合时也有可能导致歧义出现。从而帮学生树立语言歧义现象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观点。在帮助学生树立了这一观念后, 教师可以系统的从诸多的歧义现象中总结出一些避免歧义、消解歧义的方法, 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1. 语音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口头交际中, 连续语篇的听觉单位是呼吸组而非单词, 因此有不同单词组成的两个语音相同的呼吸组可出现同音异形的现象。如:
(1) a.Where’re those stools?
b.Where’re those tools?
不同的单词组成的两个相同的呼吸组形成同音异形异义, 导致了无意歧义的发生。这时如果在词与词之间稍做停顿, 互不粘连, 便可以避免歧义产生。或者, 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中心词周围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成分, 也可起到避免无意歧义的作用。如:
Where’re those stools for me to stand on?
Where’re those left-handed tools?
2. 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
词汇歧义形形色色, 这里只略举几例:
(2) Look out!There comes the train! (当心!火车来了!/看外面!火车来了!)
(3) They passed the notice in the d ark. (他们暗中在传递着通知。/他们在黑暗中传递着通知。)
这几个例子都是同形同音异义词 (组) 。
有时, 词 (组) 有本意和转义之别而造成歧解:
(4) We saw the light. (我们看见了灯。/我们明白了。)
(5) He is well-known for his long face. (他因脸长而著名。/他因常闷闷不乐而著称。)
有时一词会兼褒贬两义于一身, 如pride, proud;envy, envious;ambition, ambitious等。下面以ambition为例:
(6) Her ambition was to be a famous singer.她的理想是成为著名的歌唱家。
(7) Hitler’s ambition was to conquer the whole Europe.希特勒的野心是要控制全欧洲。
在交际教学中, 教师应将语言结构和词汇学习与语境相结合, 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产生不同的联想, 教师可以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专题练习, 如将此类词汇作一列表, 辅之以不同情景, 让学生体会使用这些词汇进行信息传递时, 产生的不同理解和反映。
3. 句法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美国语言学家Roberts曾指出:“这种因句法规则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句法歧义是由于人们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而引起的。” (引自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 下面列举一些实例:
(8) Our club demands change.
这是由于某词在句子中的词类解读不同而造成的无意歧义。很明显, “demands”和“change”都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词类, 即既可以是名词, 又可以是动词。那么在实际交际中, 就有可能被理解成:
a.our club demands to have some change.
b.the demands of our club are not the same as before.
为了避免这种类似的误解现象发生,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某些句法代号来表明这些易混词的词类。如在demand前使用情态动词will, demand词尾加一般过去时的后缀;change前加a或some。也可demand前加限定词the, 或在change前使用情态动词, 这样使之分别呈现出名词或动词的特征。
三、蓄意歧义和交际教学
虽然无意歧义会给语言交际活动带来障碍甚至损害, 是语言结构矛盾的显现。当语言教学中出现由无意歧义导致的语病和误解时,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和排除。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万事有利有弊) ”, 如果对语言结构矛盾加以积极利用, 又会产生一语双关、声东击西的效果, 可帮助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 这就是蓄意歧义。
在交际活动中, 最令学习者感到难以琢磨的应该算是语言幽默了, 而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利用语言上的歧义。它常常是说话者的故意安排, 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次上反映出来, 达到耐人寻味、或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
1. 语音引起的蓄意歧义
在利用语音制造蓄意歧义的交际效果时, 同音异义词 (组) (homonym) 经常被用来进行有意识的巧妙安排。如flour (面粉) 和flower (花朵) , need (需要) 和knead (揉面) 等, 他们发音相同, 但意义各异, 常常会使人产生误解。例如:
(10) ——“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
“Whenever he kneads the dough./needs the dough.”
这里利用的是need和knead这一对同音异义词, 并配上dough一词的多义 (面团;钱) , 造成了两种解读方式:1) 当他揉面时;2) 当他需要钱时。这里蓄意歧义形成了双关来达到幽默效果。
2.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不仅产生于发音相同而意义相异的两个词, 也产生于同一个词的两种不同意义, 即一词多义。因此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必须由其语境来判断。语境不同, 或故意弄的模模糊糊, 多会产生双关或暗指这样的特殊交际效果。比如:
(11) “Fourth floor, please.”said the passenger to the elevator.
“Here you are, son.”
“How dare you call me son?”
“I brought you up, didn’t I? (我带你上来的, 不是吗?/我把你养大的, 不是吗?)
因为英语中许多习语不能按其字面组成词的意思来解释, 而是具有作为习语的特定含义, 因此这也成了蓄意歧义的一种来源。如:
(12) The American Dream does not come to those who fall asleep.
这里的American Dream (美国幻梦) 已成了一个特定词组, 专指“人人都能追求富裕、自由, 机会均等”, 已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而这句话又将dream和fall asleep对应起来, 使其不仅具有幽默感, 还带有警句色彩, 耐人寻味。
3. 句法结构引起的蓄意歧义
句法关系的不同也可以制造出蓄意歧义的效果, 即在同一句子的内部因存在着不同的内在句法关系而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形成蓄意歧义。比如:
For more than a year, a man had eaten in a small restaurant where the sign read:“Mary’s Home Cooking”However, he had never seen Mary.When he finally curiously asked the waiter why Mary was never around, the answer was“Mary was just where the sign says:she is, home cooking.”
招牌上的这句话, 其中的’s结构, 从句法结构上看可以是所有格形式, 这是意思为“玛丽的家常拿手菜”;也可以是is的缩写, 这就成了“玛丽在家里做饭了”。
总之, 在英语交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蓄意歧义达到的交际效果, 意识到幽默是智慧的体现。在学生的基本综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 让他们尝试在交际中自己使用一些结构, 体验其效果, 可以提高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语
在交际教学中, 歧义现象为教学提供了大量具有歧义的语言材料, 可以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语言结构, 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微妙关系,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另外, 在英语实践方面, 由于歧义是由语言结构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矛盾而生, 因而在组织学生按照交际情景学习语言时, 不应忽略语言结构形式的掌握;同时, 在教授语言结构形式时, 也不应放弃其交际功能的学习。
无意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 应被避免和消解;蓄意歧义的巧妙使用, 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而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 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研究素材。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 在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都具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炼, 允贻.歧义问题[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邱述德.英语歧义[M].商务印书馆.1998
[3]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5 (1) .
[4]沈家煊.英语中的歧义类型[J].现代外语.1985 (1) .
[5]贾德霖.与歧义探源[J].现代外语.1991 (4) .
[6]王萃田译.英语结构上的歧义现象[J].现代外语.1984 (3) .
[7]秦洪林.歧义与模糊辨析[J].徐州师范学报.1993 (2) .
[8]王洪跃.英语句法歧义比较[J].河南师大学报.1993 (5) .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口语教学;激发兴趣;提供素材;拓展思维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将搜集的文字、声音、图像等教学资料,运用信息技术围绕训练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加工处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生动逼真地创设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情境,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萌发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很多时候受到认知水平、表象积累、生活实际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才能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精美好看的画面、自然贴切的语言、悦耳动听的声音、生动逼真的情境,达到诱发情感、突破难点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1.情感的诱发
要学生在说话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作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在教学《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残疾人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应该帮助有困难的人,而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学生纷纷讲述陌生人指路;帮老爷爷、老奶奶打扫卫生;帮助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等,只要激发起孩子的热情、同情、友情,就能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需要帮助的人,再说出事情的经过与感受,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难点的突破
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性,话说得具体、有次序,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可剪辑性,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这个口语交际训练,尽管学生都很喜欢动物,但身边的动物毕竟太少,对它们的奇妙之处了解得不是很多,我搜集整理了一些动物的视频资料,重点展示它的奇妙之处,如海马爸爸会生孩子、经过训练的狗可以救人、鳄鱼与牙签鸟比邻而居、壁虎断尾逃生等等,讲述它们奇妙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智。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交际时就会畅所欲言。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拓展思维,让学生有话会说
“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才是根本目标。网络环境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在语言学习的思路、方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和技巧,我认为可以有以下方式:
1.利用多媒体理清思路
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买文具》一课的口语交际,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铅笔盒、转笔刀、尺子、铅笔等几种学生日常必不可少的文具,然后帮学生理清思路,提出下列问题:你到商店买文具,都会说些什么?售货员会说什么?分别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按照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的,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助于思考的问题,犹如梯子,让学生攀着一步步把话题说清楚。
2.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例,示范引路。
网络中有许多优秀的口语交际课例,我们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哪方面比较吃力,我们就可以精选这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学习。在模仿中,学习其他孩子的表达,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同时网络环境中的作文网站提供好词佳句、优秀范文,能充实学生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方法,会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同时,提醒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头脑中将信息进行又一次的整合。整合后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他们说通顺、说具体,让他们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口语交际课的优势,就在于跨越时空,把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完整的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貌、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发起表达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参考文献:
李军.浅谈新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J].当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10).
交际英语讲练 篇10
1.“Howareyou?
”“”A.Howdoyoudo?
B.Howareyou?
C.I`m fine, thankyou.D.Whatdoyoudo?
介绍 (Introductions)
2.—LiPing, .
—Nicetomeetyou, ZhangHong.A.that'smyfriend, ZhangHong B.thisisZhangHong
C.sheisZhangHong
D.IintroduceZhangHongtoyou
3.“Nicetomeetyou.
”“”
A.Isthatso?
B.I`vegotacough.C.Yes, doplease.
D.Nicetomeetyou, too.
打电话 (Makingtelephonecalls)
4.“Hello, 5847552.
”“Hi!”A.AreyouLinda?
B.Whoareyou?C.Iam David.
D.IsthatLindaspeaking?
5.—ThisisJohnspeaking.Whoisthat?—
A.ThisisBill.B.Iam Bill.C.YouareBill.D.Whereisbill?
6.—CouldIspeaktoheadmaster?—please.
A.Holdonforamoment B.Speakloudly
C.Heisatwork
D.What'swrong?
7.A:Hello!CouldIspeaktoMissGrey, please?B:
A.I`m MissGrey.
答案与简析:
1.C。“Howareyou?”是熟人之间常用的客套招呼语, 答语常用“Fine, thankyou.”或“Verywell, thankyou.”表示问候的用语还有“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ello/Hi.”等, 答语须重复原话。
2.B。介绍某人, 常用句型“Thisis…”。自我介绍则用“Mynameis…”或“I'm…”。
3.D。“Nicetomeetyou.”一般在两人初次见面被互相介绍后使用, 其答语为“Nicetomeetyou, too.”。“How do youdo?”和“Gladtomeetyou.”也属于介绍用语, 答语须重复原话。
4. D。
打电话时, 欲问对方是谁, 应说“Whoisthat (speaking) ?”。
5. A。打电话时, 欲说“我是……”, 应说“Thisis…”。
6. A。
接电话时, 若想请对方别挂断或稍等, 应说“Hold on (foramoment) , please.”。
7.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