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际

2024-10-18

网络交际(共12篇)

网络交际 篇1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措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不可或缺。网络上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利用网络上的文字、图片、声音等教学资料,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以直观形象的展示营造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情境,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学生想说、敢说、能说, 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物, 口语交际的训练才能开展得扎实有效,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利用网络资料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小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积累不足, 其思维也多借用形象、声音、色彩来进行。书本上提供的图片极其有限, 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作用。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料, 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动机, 促使学生打开“话匣子”。因此, 上好口语交际课的最重要的一环是创设情境, 通过规定的情境深深地吸引学生, 让学生产生无穷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达到不说不畅快的效果。如口语交际课“找春天”, 要引导学生观察春天, 了解春天的特点, 我首先展示了一组从网络上搜集来的关于春天的图片, 并配以优美的解说, 再引导学生说说你心目中的春天。生动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于是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春天的景象。在下一环节, 我利用网络上的一个春天景象的短片, 让学生进行欣赏, 然后一起来说说春天, 并提出要求:要按一定的顺序;尽可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要形成一段完整的话。这里运用网络创设了口语交际学习的情境, 使学生有话可说, 围绕一定的主题并结合相应的要求把话说好。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解决了学生语言素材上的瓶颈, 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二、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小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 生活积累不多, 视野不够开阔, 加上语言组织能力不强, 在面对某一现象或事物时, 有时觉得无话可说, 有时是东一言西一句地乱说, 即便勉强能说, 往往也是言之无物或者枯燥乏味,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其思维没有打开, 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如口语交际课“我会画”的教学中, 在让学生用三角形、圆形、方形设计图画前, 除了让学生观察书本里的图画外, 我还把课前在其他网站上收集的有关图画播放给学生观赏, 有生活用品、小玩具、动植物、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 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拓宽了思维空间。再如教学“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时,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再从网络中选择有关残害小动物的图片, 并提供一些相应的文字资料, 让学生对小动物的无助与无辜有更加深入和充分的认识, 产生心灵的震撼, 为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动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维动力。

三、利用网络环境提供口语交际平台,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网络不但是有着海量资源的信息提供平台, 也是一个极好的信息交流和发布平台。网络拉近了人与人对话的空间距离, 学生不局限于和身边的同学交流, 可以和班上任何一位同学交流, 教师也成为对话当中的一分子, 在广泛的对话交流中,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网上发布作品也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能给学生以很大的激励作用。如在口语交际课之后, 我总是要求学生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发表在班级或学校的作文网站上, 让大家彼此交流、分享。网络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展示平台, 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及时评价反馈, 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因此, 学生往往热情高涨, 认认真真写作、修改, 力求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如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与大家共享。课后我要求同学们写一篇《导游解说词》, 向同学介绍自己参观过的景点,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 要突出重点, 力求生动, 完成后发布到网站上进行交流。学生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激发, 进入了主动表达的状态, 其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关注, 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 有利于提高和保持其积极性。

总之, 网络环境在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提供交流平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中, 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 思维趋于活跃, 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规定的交际情境之中, 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从而达到想说、敢说、乐说、善说的效果, 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坚.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08 (35) .

[2]蔡水英.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10 (11) .

网络交际 篇2

QQ空间是腾讯公司于2005年开发出来的一个个性多媒体空间博客,是近年来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活跃账户数最多(6.233亿,来源于腾讯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的社交网站,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互动性网站。

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对新媒体事物接纳性更强,借助QQ这一即时通讯平台,QQ空间迅速成长壮大。较早的针对大学生社交的网络应用非人人网莫属,但随着博客、微博、微信一个个新媒体的冲击,人人难以维系用户粘性,加之一届届的大学生更替,人人网难以令老用户保持足够粘性,新用户注册减少,用户基数减少,人人网下坡路越走越快,至今仍没落中。随着QQ的逐渐站稳脚跟,90后注册意愿强烈,腾讯公司的其他各种游戏娱乐应用维系了较高的用户粘性,QQ空间顺势而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到,除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外,人类最渴望的就是社交需求了。社交需求应该从人类诞生之时就应运而生,但起初可能是单独个体无法抵御自然力量而促发的功能性相互需要,而随着工具功能工具的进化,个体拥有的能量也随之提升,原始社会的功能性社交作用逐渐演变为通过集体智慧、通过交换让个体远离生存压力,拥有更多自由的需要。

当然,社交需求最重要的还是基于“自我存在感”的获取,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对此有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如果我不存在,则一切不存在。就像地理坐标需要设定参照点才能有效衡量一样,人们也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找寻自己存在的边界,进行自我定位。“当人类脱离了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后,没有参照的虚脱感会给智慧生物带来无比的痛苦感,甚至会使得思考本身成为自我认同的阻碍。那时虚拟空间里的信息几乎是线下全部意义与价值的照搬。由于获取的便捷性与持久性不断提升,原本匮乏的网络资源变得唾手可得,人们再也不会担心信息传递与接收的成本,于是正如现在我们看到的,在这个空间里意义与价值开始慢慢稀释(当然也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与价值的重塑)。网络社交行为出现了一种强烈趋势,即是:用尽可能简单的表意符号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人们在功能与心理双重动机的驱使下进行了各种社交方式的尝试:远古时代的人类群居狩猎、战争产生之后的同仇敌忾、文明不断进化又开始了温暖的面对面聚会、网络时代开启后社交的形式上出现了根本改变—它脱离了时空,虚拟社交变为现实。人类开始在互联网上上演起一幕幕狂欢。最初刚触网的人们还未能适应挣脱距离限制后的无束,无比小心地在另外一个空间复制着曾有的生活,互联网上各种追求短平快的社交产品不断涌现:文字要再短一点、画面要再短一点、声音也要再短一点,人人享受着被创造出来的快感,QQ空间正是满足了这种需求。

大学生作为时间最丰富的用户,其较强的信息发现意识与表现意识,决定了其将较多时间投入QQ空间,通过好友动态的刷新可以及时发现好友发表了什么内容转载了什么内容,各种信息推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通过发表评论和转载,使大学生可以与好友交际,最新的点赞功能更是引领网络潮流,通过个人日志展示自己的文章相册展示自己的图片(博客功能),通过说说表现心情记录生活供大家转发评论(微博功能),最近新上线的认证空间更是大有雄霸天下之志,此举推进了官方账号进驻空间。

不得不说的是,QQ空间作为信息平台,其上的信息良莠不齐,重复性高是最常见的信息特征,但重复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此信息受关注程度较高。在认证空间进驻以前,QQ空间信息质量较差,各种低劣抒情日志及未经验证的妙方秘招充斥在各个日志;认证空间的进驻,QQ空间出现了一大批活跃的励志鸡血领航账号,专门为大学生打气解惑指路,其中较著名的有大学生必备网、唯美英语、职友集等;此举更加增强了大学生的刷空间动态热情,在一遍遍的猛刷中,时间流逝,但是获取到的些许有价值信息不让他们内疚,QQ空间的大学生铁杆粉丝日益增加。以下诙谐的打油诗,或许可以为QQ空间纷繁芜杂的信息加个目录了。

生活常识化妆计,十二星座小秘密。不看后悔成功路,论文大全雅思题。恋爱金句传送门,男默女泪蛋疼文。读到哪句心痛了,不赞不是中国人。

QQ空间的营销无疑是成功的,那句“分享生活,留住感动”是否也让你心头一暖,没有过多的广告,有的只是空间功能的的不断完善,更加舒适的体验,更多的可选择性,QQ空间一步步的为你搭建平台,用户的赞就是最好的证明。

网络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交际面,但因为过多的时间投入导致大学生现实交际面变得较窄,智能手机的普及,让QQ空间的发展更是如虎添翼。大学生闲暇之时,掏出手机,刷新好友动态,同学发表了什么说说,评价或赞一个;远方的朋友有什么动态,评价与关注;这种无目的性的刷新就是为了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有别于手机通讯的及时目的性交流,QQ空间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在无意识中增进人际交往的需求,这种需求来源于现实交际的缺乏,然而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大学生走上社会后沟通交际能力较差。在大学里,很普遍的情况就是同学之间可能现实之中没有过多的交流,但在QQ空间里互赞互评,如何将网络交际与现实人际交际有机的结合,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网络时代,交际能力退化了 篇3

但我一直试图说服别人,至少是身边的人:网络也许让你体会到了快捷、方便,但人的交流能力,人的耐性,却实实在在地是被网络毁了。

“网络扩大了你的交际圈”,这是网络时代最强有力的广告。很多人觉得网络扩大了社交范围,让年轻人认识了更多的人,拓展了圈子,与不同的人打交道锻炼了社交能力。但事实真如此吗?

真相恰好相反: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反而极大地弱化了在现实中与别人往来的意愿和可能,网络中非常活跃、现实中却没有几个朋友、离开网络甚至不知道如何购物、与人打交道的人,并不少见。而越是习惯了在网上获得热闹,就对现实里的社交越抵触。

其次,网络还冲淡了谦逊真诚的态度。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了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只考虑自己单方面的感受,多了些张扬少了点谦逊真诚。但真正的交流是平等同步的,甚至是限制自我的,需要首先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行为、需要,这让网络一代无法适应。

对网络时代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就能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年轻一代如此憎恶请客和赴宴活动?不管它们是工作上的还是家庭里的,甚至是朋友间的?

除了经济压力、应酬活动本身的无聊、虚伪、算计外,习惯了网络生活的人,在认知偏差上表现得更明显,他们内心的自傲和自卑被放大,从而用不屑或逃避的态度来对待需要付出精力、时间的人际交往。

传统观念里,亲戚亲戚,要经常走动才亲;工作工作,得经常应酬才能推动;这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人情往来、面对面的交流接触来堆积出成果。而习惯了懒人式便利生活的80后、90后,不喜欢事倍功半的行事方式,他们更喜欢直截了当的快节奏作风:“有什么事不能在网上解决吗?”的确,连礼金都可以直接在网上转账解决,交际应酬为什么不能也在网上进行?

科技进步是大势,但人类过度依赖于科技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一直是科学家担忧的事。人类的进化已经停滞了近一万年,而如今隐隐有退化趋势。

电气化时代,人们的肌肉群已经在退缩,现代人的体力与耐受力远不如工业文明前的近代人;网络时代,则让人在心理上开始退化,害怕与人打交道,心理不健全、心理疾病率大幅攀升。

有个大学生,给我写了一封邮件:“李老师,我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大学快毕业,我发现自己连同班同学都认不全。”

后来经证实,发现他认不全的是现实里的每个同学,而非网上的;在同学群里,他是最活跃的那个人。只是离开网络,他就失去了发挥交际能力的平台,惶然无措。

年轻一代的交际圈,并没有如他们想象的,已经跨越国与国、洲与洲、延伸到全世界。在公司工作两年还认不全同事、活了二十多岁还不认识直系之外的亲戚、比邻而居却不认识邻居,这样的挫败感足以抵消前面的成就感。

请客,作为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方式,绝不是宅一代理解的那么绝对。不是所有的请客来往,都充满贪婪、自私和虚伪;反倒是网络让年轻人活得太自我,因此对需要容忍、理解,需要占据私人时间和空间的应酬感到厌恶。

新形势下医学生网络交际现状研究 篇4

大学是塑造人生核心价值观的黄金时段, 大学期间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多, 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中, 而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 直接面对的是患者和生命, 过度沉溺于网络会明显降低人际交流能力, 给医患之间的沟通造成障碍。2014年2月13日在上海召开“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 会中指出:我国正式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实现与国际医学教育培训模式接轨, 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人际沟通交流等[3], 这说明医患交流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之一。近几年的医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医生作为人民的健康卫士, 却遭到许多暴力的、不公平的待遇。这是很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 其中一方面就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理解问题, 人际沟通能力的下降会加剧医患矛盾的产生。本研究着力于调查医学生网络交际现状, 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对医学生网络社交行为调查表结果

1. 调查综述。

以高校在读医学生为对象, 随机网络发布5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其中女生260名, 男生224名。参照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4], 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网络交际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情况。以网站“问卷星”为平台发布问卷, 使用统一的提示语, 回收并处理数据。统计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并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调查结果。

随机网络发布5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回收率96.8%, 其中男生260人, 男生224人。研究显示医学生平均上网时间为1~2小时, 较多选择电脑上网。在社交网络吸引力问题中, 有58.89%的学生认为网络娱乐性强, 15.42%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丰富, 可以拓展交际范围。社交网络影响力问题显示有41.5%的学生认为能使其成就感增强, 35.97%的学生认为社交网络更真实的展现自我。仅有12.3%的学生认为在社交网络中会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在网络成瘾方面, 问卷网络成瘾量表一共26道题目, 总得分0~20分为高免疫人群, 21~40分为一般免疫人群, 41~60分为网络依赖严重者, 61~78分为网络成瘾严重者。将高免疫人群和一般免疫人群归为免疫人群组, 网络依赖严重和网络成瘾严重归为网络成瘾组。484名调查者中, 网络成瘾者54人, 成瘾率达11.16%。网络成瘾者与网络免疫者在强迫症状、退瘾症状、耐受症状、人际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有统计学差异。医学类男生与女生网络成瘾率无差异。

二、医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分析

从整体来看, 网络成瘾倾向占被调查者的11.16%, 基本与第三次网络调查研究报告相符合。对于医学生均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经常性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网络交际, 这与传统互联网有了很大区别, 这也是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必然趋势。CNNIC报告中指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 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手机依然是中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这一鲜明的大学生网络交际特点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 而且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改善此种情况。

调研发现, 男、女生在整体上看仍然是男生占网络成瘾者的主要部分, 与以往研究相符[5], 学校在管理学生的时候, 虽然男、女生在本质上有区别, 但依然注重女生在网络交际中的问题。医学类专业以其课业重、学时长等特点, 使得医学类学生平均上网时间比非医学生要减少, 这也就形成医学类男生和非医学类男生在网络使用中有所差别。CIAS从5个维度明确学生在哪一方面成瘾比较严重, 分别是强迫症状 (如个体有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和冲动) 、退瘾症状 (如如果被迫离开计算机, 个体就会情绪低落、坐立不安) 、耐受症状 (如随着使用者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 必须通过增加网络使用时间才能在网络中获得与原先相当程度的满足感) 、人际健康问题 (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溺时间太长而与家人和朋友疏远) 和时间管理问题 (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溺时间太长而造成学业被耽误) [4]。可以发现, 网络成瘾者———“电子海洛因”的深度“吸食者”, 网络交际对其身体和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不积极干预, 最终可能出现不良社会行为。

超过80%的人认为网络增强了他们的个人成就感, 在网络世界中更加无拘无束, 更能够实现自我, 这显示出网络令人着迷之处。网络交际中较强的娱乐性增加了学生使用网络,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电影、音乐、游戏等可以放松身心, 缓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这是可以肯定之处。但是与之矛盾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遍, 特别是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让人们使用互联网变得更加便利, 网络的功能、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 但内容多良莠不齐, 甚至出现编造谣言现象, 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这也就提醒有关网络监管部门过滤不良信息, 倡导学生文明使用网络。

三、对医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现状提出的对策

1. 社会方面。

网络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络, 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 拓宽了交往的范围, 有人也认为其造成了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这看似矛盾的结果却恰恰反映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下降, 更多的人借助于网络的便捷, 只联系几个自己亲近的朋友却缺少与周围同学的交流, 造成交际范围变窄, 相应的学生的交际能力下降和技巧缺失。由此, 我们应进一步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 积极掌握网上的话语权, 用正面权威的声音阐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网络媒体应把握好网络舆论的导向刻不容缓, 该坚持什么、弘扬什么, 要有明确的认识与规划, 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应通过网络引导学生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多角度地帮助培养医学生的价值观、责任心。

2. 高校方面。

医学生网络交际中存在着许多共性, 比如成瘾率仍偏高、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率增加、专业间男、女生网络交际成瘾倾向差距不明显。作为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学生管理队伍应准确把握医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网上行动。要大胆地以真实身份上网, 克服畏难心理, 以平等身份进入网络与其沟通, 可通过论坛、微信、QQ群尽全力地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学生网民存在的问题和疑惑。通过树立典型、健康微电影等手段以正能量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来改善虚拟网络的不良风气。对于有成瘾迹象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 鼓励其积极参加网下活动, 比如校内组织的体育比赛、科技文化项目、班级间的联谊活动, 分散其注意力, 感受集体的力量。还要多举办一些医德方面的讲座向名家和大家学习, 立德树人, 学会明辨是非, 鼓励大家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 共建美好家园, 真正享受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便捷。

总之, 高校和社会应重视网络交际中出现的问题, 协力营造和谐的校园交际氛围,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0.htm.2014-01-16.

[2]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EB/OL].http://www.hbtv.com.cn/news/2013/0729/452363.shtml.2013-07-29.

[3]新华网.我国启动“5+3”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4-02/14/c_126132643.htm.2013-02-14.

[4]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 2003, 45 (3) :279-294.

网络交际 篇5

张霜老帅执教的《应该听谁的》以其活泼、灵动的课堂氛围在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独树一帜,其课堂教学艺术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动画激趣,准备交流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并组织学生读《骑驴》的故事。)

师:那老爷爷应该听谁的呢?我们大家快动脑筋给爷爷出主意吧! (板书:应该听谁的。)

[用动画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后,组织学生读书,深入了解故事中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不但落实了“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的要求,为后面围绕话题进行交流作了充分准备,又把学生带进了故事的情境之中。]

二、搭建平台,指导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后,让学生自愿汇报想法,发现有的同学不赞同故事中的四种意见。)

师:有人没举手,那你们是什么意见呢?说给大家听听。

生:没举手的意见是一人骑一会儿。(全场笑)

师:哦,你说你的想法是一人骑一会儿。

生:(指着后排一同学)不是,是XXX的想法。(全场大笑)

师:噢,那你是代表他说出想法,是吗?

生:是。

师:(对全班)同学们,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很奇特。(对发言的学生)我非常佩服你的胆量,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棒!那我就画一个代表你的形象!(板画女生头像)

[在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时,从未举手的同学中,巧妙地鼓励她说出独特的想法,并给予赞赏,树立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组织意见相同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加入其中一组。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中一组的代表用表演的形式汇报。)

师:(对全班)表演看完了,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

师:他们组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是一人骑一会儿。

师:你看得非常认真。你们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不但可以用语言表达,还可以用动作呀、眼神呀、表情呀表示自己的意思。你看,张老师的眼睛会说话,说什么呢?(做眼神)我喜欢你们呀!你们也用眼睛告诉我,你喜欢我吗?

生:(做眼神)喜欢!

师:哎,眼神和语言都用上了。真好!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口语交际教学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口语教学;激发兴趣;提供素材;拓展思维

一、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将搜集的文字、声音、图像等教学资料,运用信息技术围绕训练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加工处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生动逼真地创设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情境,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萌发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小学生的口语交际,很多时候受到认知水平、表象积累、生活实际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才能顺利进行。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精美好看的画面、自然贴切的语言、悦耳动听的声音、生动逼真的情境,达到诱发情感、突破难点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

1.情感的诱发

要学生在说话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通过正确诱导,激发情感,使学生身临其境,作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在教学《伸出我们的双手》一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残疾人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应该帮助有困难的人,而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学生纷纷讲述陌生人指路;帮老爷爷、老奶奶打扫卫生;帮助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等,只要激发起孩子的热情、同情、友情,就能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需要帮助的人,再说出事情的经过与感受,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难点的突破

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性,话说得具体、有次序,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可剪辑性,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理清思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如,《奇妙的动物世界》这个口语交际训练,尽管学生都很喜欢动物,但身边的动物毕竟太少,对它们的奇妙之处了解得不是很多,我搜集整理了一些动物的视频资料,重点展示它的奇妙之处,如海马爸爸会生孩子、经过训练的狗可以救人、鳄鱼与牙签鸟比邻而居、壁虎断尾逃生等等,讲述它们奇妙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智。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交际时就会畅所欲言。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拓展思维,让学生有话会说

“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才是根本目标。网络环境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在语言学习的思路、方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和技巧,我认为可以有以下方式:

1.利用多媒体理清思路

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有话可说。如,《买文具》一课的口语交际,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铅笔盒、转笔刀、尺子、铅笔等几种学生日常必不可少的文具,然后帮学生理清思路,提出下列问题:你到商店买文具,都会说些什么?售货员会说什么?分别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按照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础上的,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具体、有次序,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助于思考的问题,犹如梯子,让学生攀着一步步把话题说清楚。

2.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例,示范引路。

网络中有许多优秀的口语交际课例,我们可以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哪方面比较吃力,我们就可以精选这方面的例子,让学生学习。在模仿中,学习其他孩子的表达,让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同时网络环境中的作文网站提供好词佳句、优秀范文,能充实学生的语言,学习其表达方法,会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同时,提醒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头脑中将信息进行又一次的整合。整合后的信息让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他们说通顺、说具体,让他们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口语交际课的优势,就在于跨越时空,把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完整的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貌、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发起表达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参考文献:

李军.浅谈新标下的口语交际教学[J].当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10).

网络交际 篇7

“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来的。他认为交际能力是一种利用语言处理事物的能力, 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 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这些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理解和掌握。在他看来, 交际能力侧重于语言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有关交际能力教学的研究由来已久。比如, 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H.G.Widdowson就曾倡导了一种比较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交际法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后来, Nunan等又提出了任务教学法并对交际任务的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国内广大英语专家、教师也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进行了教学实践及研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认为以任务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模式。

二、应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1、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 交际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Nunan将它定义为:指导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 领悟、使用、输出语言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Feez概括了任务教学法的基本内容:焦点在过程上, 而不在结果;基本要素是强化交际和意义表达, 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在进行活动和完成任务中, 学习者有目的地多开口讲话, 彼此产生影响;语言活动和任务既是课堂教学的特定的教学目标, 也是学习者现实生活的需要;教学活动和任务应该按难度大小循序渐进等。

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它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 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 提高交际能力。任务教学法强调任务的自然性和真实性, Willis (1993) 指出, 符合真实自然情境的任务会使学习者的语言获得大幅度进步, 任务不应该为了某一特殊语言结构而设计, 变成语言结构的表演, 真实世界的需要应成为任务设计的动力。现代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兴起使学生获得大量真实的语料成为可能, 除此之外, 网络的超文本结构, 多媒体技术及在线交流特征也为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2、任务教学法过程

任务型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即任务前 (pre-task) 、任务中 (task cycle) 和任务后 (post-task) (Willis, 1996) 。在任务前阶段, 教师要对话题和任务进行介绍, 从而让学生了解他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及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并接受相关的语言输入, 为任务的完成做好准备。任务中阶段, 包括任务、计划和报告 (task, planning and report) 。在这一阶段, 学生以各种方式执行任务, 并为最后的成果报告做好准备, 然后,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报告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后阶段即语言焦点阶段 (language focus) , 包括分析和操练 (analysis and practice) 。在这一阶段, 学生对彼此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评估, 最后, 对任务完成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点进行操练, 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际, 对实施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进行了尝试, 形成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情景设计→任务布置→学生建构和交流→

老师评价和总结→师生的反思

这个模式包括五个阶段。在情景设计阶段, 教师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或任务的宽松愉快的环境。在任务布置阶段, 教师向学生解释任务的目标并且布置具体的任务。任务必须经过认真筛选, 应该有趣, 适合学生而且与单元主题相关。第三阶段是学生建构和交流, 这个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焦点。在此阶段, 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 然后互相交流各自的想法;老师只是组织者、协调者和咨询者, 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在第四阶段,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反馈, 评价任务完成的优劣并鼓励学生有更佳的表现。最后师生反思任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为下次设计任务积累经验。

3、教学实例

下面是笔者实施以上任务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点尝试。授课内容是新视野英语读写译教程一册第四单元“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和“Body Language”。

3.1任务目标:通过本课学习, 了解身体语言的重要性, 学会制作英文个人简历, 明白如何应对招工面试, 掌握相关英语词汇和句型。

3.2教学过程:

(1) 课前任务。通过网络自主课堂向学生提供有关英语面试的材料、相关网址和英文个人简历的样本。要求阅读这些资料和预习课文, 课下每人准备一份英文个人简历, 并且查阅招工面试时常见问题以及怎样回答。

(2) 课堂任务。播放电影《风月俏佳人》中女主人公被男主人公领入豪华旅店时的那个片断。然后导入讨论话题What i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f the woman on the movie?What will influence people’s impression about you?Then 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从讨论结果引申到面试时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和怎样应对面试。随后播放电影《落跑新娘》中一个婚礼的片断, 让学生意识到肢体语言的的重要性。

然后正式引入课堂任务。1)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个人简历, 同桌交换阅读、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2) 要求学生结成六个小组, 商议成立他们自己的“公司”, 为公司起名并且对其做个英文简介。然后拟定公司计划招聘岗位、人数和应聘条件, 写在教师为各组分发的纸张上, 张贴到小组所在位置的墙上以便求职者阅览, 并在小组内选出面试人员 (二到三人) , 其余人员为求职者。3) 小组讨论结束后,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面试人员代表向全班简单介绍其“公司”。4) 求职者带着个人简历到各个公司应聘, 要求每个求职者至少应聘一个公司。5) 各“公司”从多名求职者中选出最优人员并陈述原因。6) 教师评价和总结。教师就各组的表现给与评价, 总结面试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强调制作英文简历时应包括哪些方面, 并对刚才学生发言中比较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

(3) 课后任务。要求学生修改个人简历, 总结面试时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并给出回答, 完成后作为书面作业上交。教师从中选出最佳简历、最常见面试问题和最佳回答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

三、结论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 把任务教学法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交际能力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学生对用英语表达思想, 实现真实交际越来越感兴趣。好多学生不但课上大胆讲英语, 而且平时也养成了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有些同学主动跟留学生聊天, 或者跟英语本族语者成为聊友。多数同学都养成了访问英文学习网站的习惯, 这就使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输入成为可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摘要:目前,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任务教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其基本特征, 描述了实施任务教学法进行交际能力教学的具体过程,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交际能力,任务教学法,多媒体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Hymes, D.1967.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Unpublished manuscript.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W i d d o w s o n, H.G.1978.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网络交际 篇8

网络学习在英语的听、说、读、写中, 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听力训练方面, 许多网站整合了声音、影像或动画资源, 让学习者有机会接受听觉上的灌输, 并配以听力理解方面的练习;至于阅读方面, 网络会提供许多短篇文章、字汇和问题来训练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有些网站则是因应写作需求, 设计了包含分类、比较、类推、对照、因果等写作实例。

然而, 关于英语口语方面的训练却是少之又少。Ehsani和Knodt (1998) 也提到, 几乎所有的在线学习只着重在阅读、听力和写作技能上, 却很少有口说的练习。在Peterson (1999) 的研究中, 他介绍了一些网站作为ESP学习的资源, 然而他所介绍的网站中几乎没有针对口语能力的学习。口语训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之所以难以实行, 主要是因为网络空间缺乏人类真实的接触, 像是肢体语言、目光的接触和语调起伏这种面对面沟通的特质, 在网络当中就无法呈现。另外, 打字或阅读速度太慢, 以及文化上的误解也可能会增加网络聊天的困难度。

尽管通过网络来训练口语有其困难, 还是有学者认为网络在口语训练方面有其利用价值。例如, Gonzalez (2003) 就指出, 网络聊天当中的语言通常由简短的词组和一种特别的行话, 也就是“聊天室语言” (Chat Language) 所组成, 这让网络上的沟通能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谈话。

1 网络聊天室的优缺点

1.1 在优点方面

除了网络学习没有距离的限制, 学习者不需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出席课堂之外, 针对口语能力的部份, 网络聊天室还有下列三个重要的优点:

1) 网络聊天的方式就像在课堂中一样, 也是一种透过社交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Tudini (2003) 的研究指出, 网络聊天提供机会做语意上的交换和协商, 就如同口语活动一样。此外, 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方面的研究也指出, 协商可以促进中介语言 (Interlanguage) 的发展, 如果有机会提供这样口语上的互动, 学习者就可以进行沟通。

2) 网络聊天能够降低面对面沟通时的焦虑, 进而增进学习者的学习效能。如果面对面说英文会感到紧张, 透过聊天室会降低这种不安的感觉, 这正是Krashen和Terrell在自然教学法中所提到的情感过滤 (Affection Filter) 。另外Gonzalez (2003) 也提到, 一个较轻松的聊天环境可以帮助减低情感过滤, 而且, 和真实对话者之间的互动, 以及从他们身上获得实时的回馈, 使学习者同时获得输入和输出的效果。Hegelheimer和Chapelle (2002) 也认为, 最有用的互动就是帮助学习者理解输入性的语义和语法, 以及帮助学习者提升他们自己输出的理解力。最后, Tudini (2003) 也说, 学习者既然可以在聊天之后, 回顾审视他们所产生的对话, 就可以监控并编辑他们所说出的语言。

3) 在线沟通的另一个附加价值, 是能够提供学习者更多元的口语训练情境。Gonzalez (2003) 指出, 它提供了学习者与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人互动。其实学习英文不只是学习语言本身的架构, 当中更包含了文化和情感上的传递, 网络聊天室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除了有机会和英文母语人士沟通以外, 也可以和来自不同国家的英语学习者接触, 这是我们一般的学习环境所无法提供的。

1.2 在缺点方面

网络聊天最为人所诟病之处, 就是少了人性化的接触, 分下列三点讨论:

1) 虽然Negretti (1999) 提出, 网络聊天室目录中提供的大写字母、表情符号、拟声、标点符号、小图形和嵌入图片, 可以弥补面对面沟通时所需的对话情境。然而还是有些人质疑网络聊天缺乏了真实对话中所必要的肢体语言、目光接触和语调, 而这些元素在真实对话中也是一种表达的方式。

2) 网络聊天所产生的对话是藉由打字实现的, 而实际的对话是藉由发音, McDough和Shaw (2003) 指出, 两者间本质上的差异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实时的互动。Chun (2003) 也指出, 就语言的复杂性而言, 在线的讨论类似于写作的语言, 这同时也符合了McDough和Shaw (2003) 的说法, 认为说话并非写作语言的口语化产物。因此在线的语言和实际生活中的对话是有所差距的。

3) Mynard (2002) 的研究中指出网络聊天的几个困难点:

(1) 打字速度慢会让学习者错失对话中的某些部份;

(2) 阅读慢的学习者则很难跟上快速转动的滚动条画面;

(3) 聊天室中的行话则会导致新手无法理解;

(4) 文化的差异易导致误解;

上述的这些困难点都会降低学习者口语方面的学习成效。

2 结束语

在我国的普通院校中, 我们确实没有太多机会和英语母语人士对谈来增进我们的口语能力, 拙劣的口语能力也正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致命伤, 而网络聊天不失为一个好的英语口语练习途径, 尤其是学习者可以轻易地和外国人接触, 同时, 它降低了我们面对外国人说英语时的困窘和压力。所以尽管有些学者提出质疑, 网络聊天对于英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改善, 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效果。

因此, 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聊天室作为同学课后练习口语的平台, 我们可以参考Gonzalez对网络聊天的分类法, 要求学生针对自由主题、任务合作取向、学术会议简报、练习模式和评量模式等五种模式, 来进行网络上的口语练习, 应该会好的效果。

摘要: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日臻普及与发展, 使其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该文探讨了利用英语网络聊天提高大学生口语能力的优缺点, 并得出结论, 利用网络聊天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聊天,口语,英语交际

参考文献

[1]刘建达.论外语学习中的情感过滤[J].山东外语教学, 1999 (4) .

[2]成艳萍, 何奇光, 韩晓立.英语课堂焦虑对大学生口语表达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1) .

[3]Dorry M K, Valerie M.Comparing Examinee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assisted and Other Oral Proficiency Assessments[J].Language Learning&Technology, 2001, 5 (2) :60-83.

网络交际 篇9

一、新时期下的网络交际

(一) 网络交际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网络交际, 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化, 在网上表现为通过各种社会化网络软件进行交流沟通。网络交际具有一定的特点, 网络交际具有互动性, 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信息, 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正如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同时, 网络交际具有自主性, 受众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观看自己想要观看的内容, “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网络交际应用使得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极大地增强了对内容的自主选择性。网络社交还具备跨越时空的特点。网络交际具有创新特性。通过网络社交, 我们能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 观察到一些滋生在多元化的、甚至偏离社会正常行为规范约束的各种奇观异念。

(二) 网络交际下的高职学生

当今社会是90后冉冉升起的时代, 现今的高职学生的主力也为90后, 这一代的学生, 接触网络的时间早, 早在他们初中甚至是小学期间, 就开始对网络有了初步了解。可以说, 他们的成长是伴随着网络革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子产品大范围地普及, 网络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 还有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社交新形式的开辟等等, 都成为了高职学生网络社交的前提。现今社会, 人手一机的状况已经基本实现, 互联网的使用率也在不断增多,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 每一个拥有互联网电子设备的个体, 都成为了媒体终端, 网络社交已经遍布高职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他们的网络社交也处在一定的范围内, 关于这个群体的网络社交, 可以总结和观察出一些特点。高职学生的网络社交, 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取信息, 海量的信息中不乏新闻报道、时尚快讯、娱乐风云等等, 正因为这些信息的存在, 丰富了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 让他们虽然身在学校, 却时刻都在接受外界的信息。有时候, 接触这些信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娱乐生活, 有时候可以利用这些机会, 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另一方面, 也是网络社交的主要层面。网络社交也是一个社交圈子, 网络社交之于高职学生, 是社交的新领域, 网络社交成为了高职学生社交的第二平台。比如QQ作为即时通讯平台, 成为了高职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发微博、刷朋友圈, 也是在通过社交网络, 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 在朋友圈等领域互动也成为好友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同时也扩大了交际范围。

二、网络交际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来势汹汹的网络社交, 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气象, 对于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影响是好坏参半的, 以下是在网络交际影响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 网络交际对思政教育的正面影响

首先, 网络交际的产生, 丰富了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象牙塔中或许只能教授为数不多的书本知识, 而网络社交捕捉的海量信息恰好成为了校园学习的补充。再者, 网络交际的发展, 也在拓展甚至是在养成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 网络社交所传达的新的方式, 是一种发散式与立体式相结合动态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的背景下, 有一个强大的交流平台在支撑, 高职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中, 能够汲取新的资源, 并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对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并通过网络社交的方式, 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 从而养成了创新的互联网思维。最后, 也是网络社交一个字面上的理解, 网络社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学生的相互交流。从技术层面上来讲, 网络社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几乎启动了全方位的无障碍模式。显而易见, 网络平台以其独有的优越性网罗了广大高职学生网民, 网络社交已然成为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二) 网络交际对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社交吸引着高职学生广泛使用的同时, 也在挑战着高职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模式。网络社交充斥在高职学生的视野中, 这就大大削减了传统社交和正统教育的生存空间, 同时, 也会产生一些令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措手不及的现象。首先,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 大多数高职院校机构都忽视了“以人为本, 育人为本”的基本指导理念。网络社交的出现, 是伴随着很多特点而来的, 其中包括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特点, 正是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 使得高职学生的交往走向更加机会平等的程度, 人人都是处在同一个平台上, 获得的教育机会是平等的。这种方式, 不同于以往的灌输式传统教育模式。然而部分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 并没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 导致了教育与时代技术的脱轨现象。其次, 某些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规划缺乏合理性。关于这个问题, 很多专家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并且给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 但是对于统筹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以及工作方法等问题, 并没有做到系统化的安排。没有把现今的教育优势资源整合为优势力量。最后, 某些高职院校缺乏教育的专业人才。对于现在的教育机制来说, 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学科分离的, 通过这种教育培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一部分是精通思想政治的, 一部分精通电子信息技术, 但是, 同时拥有这两项学科技能的人并不多见, 所以真正的、专业的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整合的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新形势下, 如何应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 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也需要调整。新形势下, 面对网络社交提出的新课题, 我们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是个淘金的地方, 这里所说的“金”不是金子, 而是资源。网络中有海量的信息资源, 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更是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利用空间。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应该利用当今的网络社交, 把课堂做成一种立体教学的模式, 充分利用声音、图像等形式, 把思想政治学要传达的精神展现给学生。有了网络社交之后, 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课下的时间, 以此实现课堂的外延性, 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的方式把大家集结在一起, 共同探讨一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而且,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打入学生内部, 通过浏览学生的个人空间、微博信息发布来了解学生的动态和生活状况, 真正了解学生的诉求, 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整改, 提高教育质量。

2.正确引导学生科学使用社交网络。高职学生的心理还处在成长阶段, 很多因素导致他们心理的不稳定性, 而且, 大把的时间被学生用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上, 使得很多本应该用来学习的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现象。对此, 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上讲, 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网络社交中更多地去汲取一些正面的、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而不是盲目地浏览网上各种没有经过过滤的信息。

3.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稳定中国人民内心的一项重要课程, 也是学生与党接轨的重要课程, 通过思想理论课程的教授,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达中国的主流文化, 让学生学会甄别各类信息的能力, 从而自觉做到抵制不良信息, 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

4.着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 是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接受和传播信息以及在网络生活中应具备的素养和修养。社交网络已经不是一个虚拟的社会, 而是与现实世界挂钩, 我们在网络上的一言一行, 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在网上发表言论, 也同样要受到当前法律道德的约束, 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 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增强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

5.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考试平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 通常是采用闭卷形式, 笔试答题, 这种考试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并且给思想政治理论课蒙上了一层沉闷的气息。网络社交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带来了新的气息, 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开辟考试平台, 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编排和考核, 不断改革考试平台的运行机制, 创新考试形式。

在现代化的大潮中, 网络社交走入了高职学生的生活, 我们应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 迎头面对网络社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在现代化的潮流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网络交际 篇10

这些研究为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多启发, 不过这些研究大多聚焦于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 对于网络课程建设鲜有涉及。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不能单纯依赖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 而是要让学生在课余主动地去接触不同的文化, 提高其文化敏感性。网络资源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 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摄入和技能训练, 而且也可以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自主化和个性化。

本研究选取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吉林大学[9]和黑龙江大学[10]三所本科院校开设的跨文化交际网络课程进行分析。这些跨文化交际课程在结构和体系上都比较完整, 有一定的可比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国内跨文化交际网络课程建设的水平。三所高校跨文化交际网络课程建设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网络学习资源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1 教学目标

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Kim认为,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11], 所以跨文化交际教学应该着眼于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

从表1可以看出, 三所高校在知识方面都注重向学生传授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原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注重本国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差异, 而黑龙江大学则强调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态度方面, 吉林大学没有明确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另外两所大学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或跨文化意识。在技能方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吉林大学都提及处理跨文化冲突的能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学生技能的目标较其他两所高校更为详细, 涉及跨文化交际学习和实践中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致力于让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环境下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黑龙江大学强调了学生的双语文化意识模式的灵活切换能力, 与吉林大学相比更胜一筹, 毕竟单纯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不足以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还需要用英语思维去理解和表达对方的文化, 做到知己知彼, 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切换文化意识模式, 方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

2 教学内容

如表2所示, 三所高校在教学内容都包括基本概念的介绍、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情境的教学也具有普遍性, 不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吉林大学比较关注在商务情境下的跨文化交际。价值观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普遍关注的内容, 因为所列条目中的“intercultural personhood”其实也涵盖了这两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比较突出的是: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际障碍 (黑龙江大学) 、不同文化的礼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性别差异和中国文化 (吉林大学) 。

胡文仲在一项研究中提到了国内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包括跨文化交际概述、文化、交际、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社会组织、管理、跨文化认知、价值观和信仰、跨文化交际能力[12]。三所高校的教学内容与胡教授所概括的基本一致。他还指出, 在教学内容上, 很少有教材涉及文化身份、跨代交际和跨性别交际[13]。他所反映的问题也在三所高校的教学内容中有所体现。三所高校都未涉及到文化身份和跨代交际;除了吉林大学之外, 另外两所大学的教学内容都没有涉及跨性别交际。

当然教学内容的差异与采用的教材有一定的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和黑龙江大学使用了三本不同的教材, 分别是:窦卫霖编著的《跨文化交际基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 [14]、胡超编著的《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年5月) [15]、严明编著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16]。这三本教材的内容基本上与三所高校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 不妨博采众长, 不要局限于使用一本教材, 这样可以弥补只使用一本教材的不足。另外, 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完善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这样便于各高校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可以有所参考, 并结合自己院校的特色灵活编排教学内容。

3 网络学习资源

从网络学习资源来看 (见表3) , 三所院校的网络课程都有课程介绍、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辅视频、测试、拓展资源等模块。黑龙江大学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交际课程是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不设用户名和密码, 向全国免费开放, 所以其网络课程的资源都可以获取, 而且内容非常完善。比较有特色的是电子有声教材、电子杂志和微课, 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学习。可能因为该网络课程主要用作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它的互动性不太强, 没有师生互动交流的模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网络课程的某些模块 (如电子教材、专业术语库、教辅视频、案例库) 没有实际的内容, 这也可能只有登录才能显示。学生在线测试模块也需要用户登录,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网络课程的普及。该学校网络课程的特色是在线教学视频的完整和操作便捷性。每个章节都有配套的在线教学视频, 而且在每一个章节都有相应的目录, 只需要点击目录中的链接就可以观看所选中的教学环节的视频, 教学视频的制作也非常精美。因为该课程是一门远程教育课程, 所以它的交互性更强一些, 提供了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不过要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该课程还提供了i Pad版本和Android版本, 便于学生使用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吉林大学的某些资源也没有共享, 比较有特色的是拓展资源, 提供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视频和文献资料, 如世界著名大学、欧洲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典名著等, 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高其人文素质。

4 结论

通过对三所高校的跨文化交际网络课程的分析可以得知, 它们开设的跨文化交际网络课程有共通的方面, 又各具特色, 对其他高校的课程建设也会有很多启发。例如, 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涵盖跨文化交际学科中的基本概念、跨文化交际理论、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东西文化、文化身份、价值观、跨群体交际、跨性别交际、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不同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在学习资源上要发挥网络作为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途径的优势, 做到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在信息化时代, 各大高校可以联合起来统一教学大纲, 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共同开发新的资源, 建立一个大的网络课程平台, 将所有的资源共享, 让所有不同文化的个人或单位都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 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生态的文化交流社区, 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广的文化交流平台, 弥补在校园中缺乏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环境的不足。

网络交际 篇11

关键词:网络环境;言语交际;任务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53-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网络通讯作为一种新的通讯方式,使人们可以在千里之外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流,比如外语学生可以通过Email与讲目的语(如英语)的本族人进行“对话”,交流思想。这正是广大外语教师和外语学生所追求的理想的学习环境。网络的许多工具都满足了人们这种跨时空交际的需要。国外很多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和学者在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教学方面己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他们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语言交际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而且为将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展示了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外作业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上的巨大潜能。

一、网络环境下以语言交际为核心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方式

1.网络环境创设虚拟的情境——人机对话

(1)百度一下,英语更精彩。

利用网络中的搜索引擎可以克服英语作业的封闭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增加信息输入,多多注意身边的英语,用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例如,一些国家的英文缩写“USA”“CAN”“UK”等;电视电台中的“CCTV”“BBC”等。到了一些英美国家的节日,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收集有关万圣节(Halloween)、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圣诞节(Christmas)等节日的传说和有关知识,更好地去体会英美文化,感受异域风情。

(2)电脑老师,身边的专家。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上网查一下我们知道身边的店名、街名、广告语用英语表达的方法,从中找出错误的拼写、病句,然后在班上开设“错误医院”,请“大夫”们会诊。至于碰到不理解的英文词句可以自己上网查字典,再在班上开展“比一比,谁的本领高”的竞赛,让学生用解答、互考等方式展示所学知识。

(3)虚拟现实,我是小导演。

网络可以虚拟出现实的场景,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了“Ask the way”后,让学生上网去找一些公园、车站、学校等场景,并根据这些场景和伙伴进行思考,并想象一下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然后用简洁、地道的英语句子表达出来。

2.网络环境搭建沟通的桥梁——师生对话

对于语言的初学者(尤其是对于尚未形成英语言语能力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一方面真实的交际者——教师,通过声调、语气、手势或体态等肢体语言让学生理解语境,当学生初步理解语境,具有初步的言语能力时,直接用言语与学生交流,即实施双向言语互动——师生对话。当然,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跟每个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而此时的“师生对话”式的课外作业则弥补了课堂上的缺陷。

在My Family一课中我将课外作业设计如下:1.练习跟读单词,我把我在课堂上教的单词录成音频文件,让孩子跟读,直接通过QQ语言传给我。2.和老师一起给课文动画配音,我将其中某一个角色的配音配好,让孩子配另外的声音。3.老师对你家的家庭成员进行一个采访,认真回答我的问题,明天在班上汇报。课后,孩子们都很乐于去和老师一起完成作业,做这样的作业孩子们乐在其中,作业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压力或负担,而且和老师的感情更深了。实践证明,儿童是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即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学习语言。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即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交际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儿童只有在与人交际即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掌握语言。

3.网络环境创设真实的交际——生生对话

互联网是强调交流沟通的,而此前的抄写类的家庭作业则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家里独自完成作业,通过互联网,则可以有效地和伙伴交流合作。从年龄特点上来分析,儿童喜欢共同分享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合作,其实是他们共同游戏的过程。合作型作业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合作的网络作业可以是共同去搜索身边的英语。例如:我在三年级开展了一个“生活英语大搜索”的活动,结果,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来的英语琳琅满目。除此之外,模拟语境,表演自编的英语短剧,共同表演唱英文歌曲等。这样的合作型作业可以促进学习者的互相沟通互动,凸现了群体的魅力,比学生单独完成作业要有吸引力得多。合作型作业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值得高兴的是,通过网络,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合作,教师只要注意小组的合理搭配,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就可以较好地完成作业。

二、网络环境下以语言交际为核心优化设计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效果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新发展研究课题试验的实践性很强,实验的初期,笔者作为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了新的理论,编制了学生问卷,在对本次网络环境下以语言交际为核心的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研究中,调查五(9)班的学生的英语的基本情况。以实验班五(9)班为例,全班共40人,根据调查问卷和收集的资料来看,实验前学生人数与实验后学生人数有着明显的差异。

网络交际 篇12

目前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网络交际语也在不断发展, 在网络互动交际 (CMC) 中所应用的语言己经有了自己的风格, 形成了一种新的独具特色的语言变体。本文以BBS、网上论坛、ICQ、OICQ等为语料,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 对网络语言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分析网络交际遵循新的补充性语用原则, 以达到交际成功。

一、合作原则中的补充性语用原则

美国哲学家Herbert Paul Grice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合作原则 (CP) 。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 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 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

二、幽默性准则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不同于现实社会, 具有自由开放虚拟等特点。质量准则 (QM) 中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話;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夠证据的話 ( (Grice, 1975:307-308) 而网络交际语境在某些方面跟日常交际语境很不相同, 不是进行面对面的交际。交际双方并不知道对方真实的身份, 对彼此的信息也不甚了解, 所以不具有客观真实性无从验证。因此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对质量准则的要求比较低。现代网络聊天中人们为了打发时间, 吸引对方的注意在违反质量原则的同时, 也在无意中使用着幽默性准则作为其补充性语用原则。有时甚至会调侃或说一些幽默的话只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像我们所使用的反语 (irony) 隐喻 (metaphor) 夸张 (hyperbole) 便明显的违反了质量准则, 但却在同时将幽默性准则表现的淋漓尽致。

Sally:Wht d u thk of her?

Bill:She is a fox, a stone heart.o (︶︿︶) o

三、经济性准则

日常交际中要求我们遵守数量准则 (QP) 使自己說的話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说的話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Grice, 1975:307-308) 现代社会网络聊天中不再用冗长、累赘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求网络语言使用简约缩略的语言传递人们的思维与情感, 这就要求我们遵循经济性准则, 对信息进行最大程度的所见传递信息体现效率, 避免多余信息。网络语言不拘于书面形式, 可以用简约的字母, 符号等成功的表达自己的思维。为了交流的方便, 把网络聊天、论坛中常用的词语中形成缩略语, 如CG (哥哥) 、JJ (姐姐) 、MM (美眉) 、PMP (拍马尼) F2F (face to face) 886 (拜拜了) CUL (see you later) BTW (By the way) 那些在BBS上私人聊天, 只和少数人聊人而不接受别人加入的所谓“潜水”者更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

四、娱乐性准则

合作原则中, 方式准则 (MP) 在表达方式上提出了要求要求说话人简明扼要, 不用语义含糊的词语避免冗词赘句, 说话有条有理 (Grice, 1975:307-308) 。在日常网络交际中并不依据方式准则进行网络聊天, 由于我们在计算机面前可以用简短的词语或句子随心所欲表达自己, 虽然会引起双关语带有歧义性但这却并没有妨碍对方对已知信息的理解。相反, 大家都会使用娱乐性准则这一补充性语用原则表现自己。

Chandler:I was thinking, what if I unpack here?

Monica:Then all your stuff would be here.

Chandler:What if all my stuff is here?

Monica:Then you’d be going back and for all the time.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Chandler:OK.What is we live together, and you understand what I’m saying.

Monica:Yes!!

Chandler和Monica从Vegas庆祝相恋一周年纪念日回家后, Chandler想提议同居, 但没有明说, 而是拐弯抹角地暗示说:“如果我在你这打包呢?”由于说话晦涩, Monica没有理解他的意图, 最后他不得不直接说了出来, 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引自《老友记》)

五、不规则话轮准则

Grice关系准则 (RP) 中明确指出说话要贴切;说的话要与你的对话人的话语相关 (Grice, 1975:307-308) 。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对此准则的要求却日趋少见, 交际者双方会突然转换话题或交互出现, 说话的一方说些不相关的信息以岔开话题。按萨克斯的说法, 就是:“每次至少, 并且最多, 有一个人说话” (转引自Coulthard 1985:59) .或称“既无间隙, 也无重叠” (No gap, no overlap) 不规则话轮准则 (turn-tanking) 在网络交际中普遍存在, 话轮转换频率高, 节奏快, 这样就会避免冷场或停顿现象出现, 进行成功交际。

<Guest_341_15>ni men hui shuo han yu ma?

<Stepherd>blochshines gud to know.

<Stepherd>Guest998 chakwal mircal, check kia?

<Joker_76>wo hui

<messi>MU rocks chelsea s.u.c.k.ssssssssssssss

<Reg|ster>wahaha i like that

(http://www.icq.com/icqchat)

结语

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系统, 是在网络语境中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网络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社会, 它不同于现实社会, 因此也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普遍适用的合作原则在网络语言交际中有了变化。

参考文献

[1]刘静, 李文波.网络评论的语用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 (3) .

[2]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3]王盈秋.网络交际的语用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5) .

【网络交际】推荐阅读:

网络交际英语05-28

交际障碍07-15

交际实践07-21

交际教育10-18

交际现象10-19

交际训练05-12

交际价值06-08

交际法06-09

交际水平06-17

交际空间07-24

上一篇:概念混淆下一篇:塑料产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