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性教学(共12篇)
交际性教学 篇1
一、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原苏联对外俄语教学根据西欧交际法的基本理论提出来的。它的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外语知识进行交际, 通过交际培养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掌握外语。交际性原则作为外语教学的主导性原则, 近几年来广受国内外教学法专家的推崇。用这种教学原则指导教学, 需要把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引导得法, 学生从学习外语起就把知识转化为熟巧和技能, 学了知识就用于交际, 随着知识的增加, 交际能力也逐渐提高, 最后达到理想的目的。
交际性原则的出现, 为改进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众所周知,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交流思想, 以达到相互彼此了解的工具。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一工具, 使他们学会用外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际。过去的外语教学是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所谓“填鸭式”是指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 既不思考问题也不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只是照本宣读。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 但这些只是在掌握语言本身这一范围内进行的, 而对语言本身以外的其他因素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自身素良好、语言功底扎实, 但在交际能力方面是有欠缺的。然而, 作为交际法核心原则的交际性原则正好弥补了过去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他对改进课堂教学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交际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的, 也是主要手段, 交际性原则主张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发表个人意见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交际, 使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交流思想。因此, 交际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 也要求学生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灵活地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掌握语言工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教师应当把课堂设计为交际环境, 凡是学生学过的句子就要求使用, 尽量给学生多创造机会, 使他们对学习外语感兴趣。所以, 外语教学中贯彻交际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提高对外语的兴趣。
作为俄语教学中实践课之一的语法课, 如何根据交际性原则来教语法课?如何使语法教学与发展口语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教会学生使用俄语而不死背语法规则等一系列问题, 一直成为外语教师认真探讨的范围。
过去的俄语语法教学时, 在培养学生掌握俄语知识和技巧方面是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在培养交际能力方面是有不足的。过去的俄语语法教学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了不少语法规则和大量词汇, 仍然不能用俄语进行自由交际。原因在于语法教学中存在着把语言作为某种知识去认识的倾向, 而忽视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忽视了语言的基本功底是交际功能即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语言教学中也忽略了“交际”, “功能”这两大特点。由此可见, 在语法教学中需要纠正过去的偏向, 应贯彻交际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既是教学目的, 培养能用俄语进行交际的人才;又是教学手段, 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在运用交际性原则进行语法教学, 教师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用俄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结合所学题材, 不断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交际题目和任务, 刺激他们与教师用俄语交谈或相互之间用俄语交际的积极性。应最大限度地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这样会使学生接受得更快。教师的艺术也就体现于严格的语法体系基础上组织教学, 而又不使学生察觉, 依靠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业和练习, 引导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正确的俄语言语。下面就简要地谈一下在语法教学中体现的交际性原则。
二、课堂教学交际化是基本要求
交际性原则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在缺乏俄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要把课堂设计成交际过程和口语交际场合,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用外语交流思想。从教学工作的一开始,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学生说俄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交际形式有:师生之间的问候;值日生报告;组织教学;讲解语法项目;布置家庭作业以及疑难问题解答等。这些形式在语法课上都应当有意识地使用。很多人认为上述内容不属于语法课教师的任务, 所以不必涉及。恰恰相反, 语法课同样属于语言实践课之一, 因此在课堂上用俄语交流信息是有必要的。掌握俄语是一个长期的“习得过程”, 它有赖于努力不懈的言语实践训练。教师要在这些活动形式中逐渐培养学生用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在语言情景中进行语法练习
交际性原则要求在语法的练习中也尽可能没有“语法”, 在练习中应提供情景的变幻。一切语法熟巧的训练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所以在语法练习中要重视情景练习。以需要巩固表示否定的名词第二格的方法为例, 即:Уменя (унего, унеё, унас) нетручки. (журнала, времени......)
在生活中常有需要运用这种语法形式的情景, 如拒绝请求, 解释未做某事的原因等。如:
教师可以通过交际的方式把必要的语法练习在具有语法功能的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和巩固。而这些巧妙建立起来的练习体系, 每项都是最大限度地适应言语的发展, 并包含有各种词汇进行替换的现成的、活的句型。学生通过做这些练习便可以“积累”有用的常用短语和口语惯用语。
四、按照课堂交际化的要求进行综合性练习
语法知识的综合性练习也是语法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这是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法课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综合性的练习。例如:在学习完从句中когда和主句中含有то的句子, 教师可以给学生拿出这样一段话, 然后展开讨论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
“Когдастихийноебедствиекасаетсявсехлюдей, тонесчастьекакбыраскладываетсянавсехравноймереиэтонетакобиднодлякаждойотдельнойличности.Нокогдастихийноебедствиекасаетсятолькоодногочеловека, тоэтовоспринимаетсякакне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ъ, авсякаяне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ъпокрываетдушушрамами.” (当自然灾害危及所有的人, 使大家遭到同等的不幸时, 这对每个人来说, 就不那么委屈。但是当自然灾害只祸及一个人的时候, 就会使人觉得不公正, 而任何不公正都会给个人的心灵上留下伤痕。) 这种以讨论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练习使学生能在互相交换意见的情况下, 自然地转入所学过的句法结构。因此语法课的综合性练习可以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 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其他教学环节也应当贯彻交际性原则
在语法课上涉及到的语法材料的讲解和语法术语的使用也应当用俄语。交际性原则要求材料的阐述尽可能简练, 只使用那些必不可少的, 确实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现象的术语。对于初学者来说, 直接使用俄语讲解会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逐渐并反复讲解的方法, 如拿出一些类似于这样的句套:Какогородаэтослова?Какогочислаэтослова?Какойчленэтословавпредложении?Какоеэтопредложение?等通过对话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语法分析。这样一来, 既可以使学生记住这些语法术语, 也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法分析能力。
总之, 语法教学中必须贯彻交际性原则。我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着交际性这一中心安排教学, 利用语法有力手段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服务。以交际性原则组织外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它既要求掌握语言结构, 又要求突出言语交际能力;既符合当今我国的国情, 又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因此外语教师应认真地研究它, 以便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永澄.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J].中国俄语教学, 1982
[2].李英男.基础教学的交际法原则及其运用[J].中国俄语教学, 1984
[3].蔡秀英.改进语法教学的一点体会[J].中国俄语教学, 1985
[4].郑海石.试谈俄语专业的语法教学改革[J].中国俄语教学, 1986
[5].马惠群.基础教学与交际性原则[J].中国俄语教学, 1988
[6].汤本庆.谈谈俄语强化中的语法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 1989
[7].吴贻翼.我们的俄语语法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 1993
[8].于永年.俄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交际性教学 篇2
交际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从那以后,交际教学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许多教师都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原则,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交际教学法的含义而走入误区。所以要正确实施交际性英语教学,就必须走出以下误区:
(1)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头表达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时。忘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组织口语训练上,结果由于缺乏有效的笔头练习。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也会下降。
(2)对交际中语言错误是有错必纠还是听之任之。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在个人语言的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把语言说得流畅。但我们知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本族语,因此当我们用英语交谈时,不可能避免犯错误。
(3)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各自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不少外语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转入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是又把精讲多练中的精讲理解成少讲,甚至不讲,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多练简单地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4)强调语言的运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教学。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1 语言的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并举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再经他们的大脑进行加工,重新组织。变成自己的东西,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出就成为无源之水。在交际教学中,就必须把语言的输入当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头等大事。教师在进行语言的输入时要遵循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
视听可以同步进行,比如经常让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电影等,让学生既看到有情景的画面,又听到真实情景中的英语对话,这样,既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又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输入以课堂输入为中心,课堂输入是培养学生课下自学的基础。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发展学生的口语和笔语能力,巩固扩展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都有赖于精读教学。但是大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因此课堂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原理上讲,一种语言的掌握是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的,也是经过反复操练完成的,而不是单靠教师讲授教会的。因此在语言输入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展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操练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供选择的活动有以下几种:(1)课堂报道:每堂课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四到五位学生用英语每人向全班报道一件有趣的事情,内容不限,可以自己编,也可以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但一定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而不是背诵。(2)看图说话;利用课本插图,或选择一些报纸杂志上剪裁下来的图画,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也可以就图画进行问答练习。练习时也要鼓励学生尽量用已学会的词语句型进行操练。(3)表演: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按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把将要学的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英语小品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把课本知识活学活用。(4)讨论;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在每次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题目,下次课讨论。讨论时先分成小组进行。然后每组选出一个发言人向全班做讨论汇报。(5)辩论:可根据个别课文内容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无论持哪种观点都须用充分的论据推理说服对方。
2.2 识别英汉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由于受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其差异往往成为英语初学者进行交际的绊脚石。所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比如,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 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Sir或Good morning,Madame。“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汤姆”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因为在美国,人人讲究独立,老人也不例外,过度的热情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英汉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日常用语方面,两种语言中很多词汇的含义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为了避免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出现尴尬场面,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讲解英汉词汇的语义差异。比如我国电影的“金鸡奖”,先译成Golden Cock Prize,谁料到cock一词除“公鸡”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后改译为Golden Rooster Prize。中国生产的“山羊”牌闹钟曾经出口英国,但销售很不理想,原因不是质量问题,也不是价格太高,而在商标的选词goat上。山羊在汉语中含有“博学之士”的意思,但goat在英语中却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人”之意,英国人自然不愿用这种牌子的闹钟。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的交际性思考 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交际内涵 交际思考
交际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题,可以这样说,没有交际就不会英语教学。特别在我国这样的非母语国家,缺少语言交际的实际环境,缺少英语交际的土壤。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回归英语作为语言学习的交际性,用实际可行的交际性课堂情境教学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性。那么什么是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呢?又怎么在英语课堂中体现这种交际性呢?下面把我的思考行成于文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英语教学中的交际内涵
研究表明所谓交际指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各种刺激和理解这些刺激(确认各种刺激意思)的过程。由此不难看出,交际不是单向的行为,而是包含主客体的活动过程。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由此可见教学与交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英语教学离不开交际活动,离不开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认识的活动过程。一般来说,教学定义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交往活动。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交际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则性知识,而且要正确地操作和运用,这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多向、多渠道的交际过程。英语课是一系列师生之间教与学反复交际活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没有师生间的教学交际活动,英语教学就不存在。称职的英语教师不仅应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应善于运用交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交际。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与学是互为影响的双向交际关系。教师的教不断影响学生的学和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不断影响教师的教,并促进、检验着教;师生之间的交际影响具有相互反馈的双向交际作用。实质上,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
二、教学交际中的几个层面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学过程交际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物质(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尽管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组成教育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重要地位;英语教学内容是教师选择、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掌握的语言信息,是英语教学的客体;而教学物质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体。教学媒体把教学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准确、快速地传递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1.活动主体:教师与学生
说起交际,不指其他,特指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过程,交际双方都是主体。交际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同样,教育活动是由“教”与“学”两类相依相存的活动复合构成的,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合作关系是平等的。教和学构成的交际活动是师生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主体之间具有互动性,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影响,学生的主动状态、情绪反应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水准、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投入教学活动全过程。教师巧妙安排英语教学,与学生配合默契地交际,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享受到与人交际的情趣,从而增强主体意识,与此同时积极学到知识。
2.活动客体:传输的信息
交际性教学 篇4
1 口语材料的选取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口语材料的选取首先必须保证是来自英语国家原汁原味的口语实例, 能反映英语国家的人文风土、语言习惯以及交际习俗等。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语言输入的正确性和代表性, 避免中式英语以及不正确的表达方式的出现。 (张燕, 杨跃, 2006) 其次, 教师应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 并适当结合融入新颖、趣味性强的内容, 以吸引学生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热情。再次, 根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 一定量的能被语言学习者理解并稍高于学习者当前语言能力的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理想口语教材 (Krashen, 1982) 。那么, 教师在口语材料的选取上就要兼顾被理解性与提高性, 换言之, 就是既要保证选取的口语材料可被、易被学生理解, 又要保证有一定的程度提高性。如果选取的口语材料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悬殊, 对他们来说太难理解, 那么这样的教学是徒劳无益的;反过来, 如果选取的口语材料太容易, 对学生来说毫无挑战性, 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太容易, 从而产生懈怠的情绪, 难以继续提高。最后, 在口语材料选取的结构上, 应尽量避免简单堆积。简单堆积会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 抓不住主线, 并会给学生以过于枯燥的感觉, 有碍他们发挥积极主动性。所以, 口语材料在结构上应保持灵活性, 体现多样性与丰富性。 (李庭芗, 2002) 例如, 在口语课程开始前, 先引入相关人物以及话题的背景文化介绍;在口语材料讲解、分析与模仿、演练的过程中展开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与练习 (内容复述、观点陈述、分组讨论、自由辩论、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 。
2 课堂教学设计
2.1 教学法
首先, 从方法论来看, 课堂教学宜采用或者借鉴目前较为流行的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任务教学法 (task-based approach) 以及其他一些经受了实践检验而被证明了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教学法。 (Brown, 1987) 以任务教学法为例, 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 以一定学习主题为指导, 配以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 (Wills, 1996) 该方法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需要有诸多契合点, 可被应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
2.2 教学过程
其次,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 教师应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刺激学生开口说话的欲望。学生虽然是教学的中心, 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 但是一开始他们是处在被动地位的。能否真正转换到主动的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励学生开口说话, 问题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并能引发足够的输出, 更要体现交际性原则。教学实际中可采取的问题方式有:
1) 回顾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内容, 加深印象, 帮助他们在建立信息点的基础上建立信息框架。例如:What did we learn last class?Could you recite the main content ofthe last conversation?等等。
2) 理解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设计旨在锻炼学生的定义、概念复述能力。例如:Could you give a definition of xxx?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B?等等。
3) 综合分析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觉事物本质, 总结概括,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Why has A done somethingto B?
4) 评价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评价事物, 拓展口语表达能力。例如:What characters do you think that A has?To what extent did A influence B?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体现出从易到难的线路, 且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既保证了口语课堂上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足够的输出, 又能给与学生多说多练、不断修正、培养语感的机会。
3 引导学生的英语思维
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沉默寡言、难以开口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词汇量不足, 另一方面可能是缺乏一定的与话题相关的知识, 缺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针对词汇量不足的问题, 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对单词、词组以及句式, 尤其是常用单词、词组以及句式的记忆。例如:come out在不同语境下有诸多意义。1) The sun comes out means it appears;2) when the buds are coming out, they are opening;3) if the truth ever comes out, it becomes known;4) a new book comes out, meaning published;5) but while the car workers have all come out again, they are on strike;6) if one say‘You have come out well in that photograph’, he or she means it is a good likeness;7) ink stains that won’t come out are hard to remove;8) the colour of the material that will come out if it is washed is easy to fade;9) a man who can’t make the equation come out fails to solve it;10) then, the meanings of‘come out’come out in our interpretation, as they have become clear till now.而针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的问题, 教师可采用看图说话法,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由图而联想到的事物, 而不要在乎句子长短、内容多寡。 (此法即为所谓的“brain storm”, 当然学生能表达出联想到的东西越多越好。) 该方法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归纳能力。又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连词成故事, 即使用刚学过的若干个单词在一定时间内 (5—10分钟) 组成一个小故事。这个方法巩固学生所学词汇, 提高词汇使用频率, 而且能够活跃思维, 增加学习趣味。 (蒋钫, 2004)
沃尔·夫森曾说过:“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还表现在这些材料的运用上……讲话时不仅涉及到说什么, 还存在如何说的问题。语言学习者即使了解了‘所有的词语’, 他们也可能不理解话语的意思。” (毕继万, 1998) 因此, 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与策略将从口语输入材料分离出来的词汇、短语和句型经过拆卸与组装, 实现新的运用。
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交际性也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即不能一味追求交际性, 而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水平通常参差不齐, 性格也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的学习风格通常差别很大:有的依赖视觉, 有的注重听觉;有的喜欢自省式学习, 有的喜欢互动交流式学习。实用的教学内容必须配以灵活的教学形式, 否则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会降低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务必要“求同存异, 因材施教”, 充分了解与把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善于发现并总结不同学生的长处与局限。以此为基础,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实现口语课堂的交际性。 (张宝英, 2001)
5 结束语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中, 交际教学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有着提纲挈领作用。交际教学法强调交际性, 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实现交际性, 需要在口语材料、课堂设计、学生英语思维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统筹兼顾, 四位乃至多位一体。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有很多, 本人仅从课堂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交际性, 以期能对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所裨益。
摘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以“交际性”为核心, 才能实现口语教学的目的。该文从我国当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 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交际性:1) 口语材料的选取上要忠实于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行为习惯;2) 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体现交际原则;3) 对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语言渗透, 引导其英语思维;4)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采取不同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交际性
参考文献
[1]Brown 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87:119-120.
[2]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3]Wills J.A Flexible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1996.
[4]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8 (1) :10-24.
[5]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6]蒋钫.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5) .
[7]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张宝英.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纵横谈.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11) .
论英语口语测试中的交际性 篇5
论英语口语测试中的交际性
口试的交际性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不仅关系着口试的信度和效度,而且还影响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口语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口试强调语法形式和怎样构成符合语法的句子,以及口头作文,这种间接或半直接的口试形式在实施和评分上有-定的优势,但在真实性和交际性上有所欠缺,而交际性较强的.口语形式,在信度和实施上又面临一定的困难.如何提高口试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希望在交际法理论的指导下就此作探讨.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6(10)分类号:H319关键词:测试设计 交际能力 效度 信度 反拔
交际性教学 篇6
一、课堂教学“活学与活用”的实现
1、设计情景,创造环境。
语言的交际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使最简单的句子如“What i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如果不顾场合、对象也达不到交际目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是汉语的环境,要让他门英语入门,就得把他们从汉语的环境中拉出来,创造一种英语氛围,如在上课前三分钟安排值日生用英语汇报、讲新闻、讲故事、谈论一个规定的话题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设置生动形象化的情景,能促进交际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传递信息的交际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实物、图片、动作表演及学生心理等创设情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情景交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用英语交谈、问候、问答、说明事由、介绍、讨论问题等。
2、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建立“信息差”。
人们在交际时,只有问答双方对某一方面有了好奇心或必要时方才发问。引起发问的好奇心或认为有必要性便是信息差。当课堂教学的练习中建立了信息差,交际便有了实际意义。例如在阅读理解课文“The Olympic games”中,在设计操练活动时就充分利用信息差理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际,交流信息。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具备一定信息差的情景交际,便易于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信息差还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得课堂教学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用“信息转换”方式实现交际。
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中,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来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学完“A tale of two cities”一课之后,要求学生以故事里人物的身份叙述整个故事,使学生举一反三,在实践中不断获得语言技能。
二、注重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注意中英文化交际
交际性教学 篇7
1 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针对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的“语言能力”创造出“交际能力”这一语言学术语。1970年海姆斯在他的《论交际能力》一文中对乔氏的“语言能力”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语言能力”只能是一种语法能力,一个合格的语言学习者不仅能够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更应该能够恰当的使用所学的语言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获取相关的信息,即必须掌握使用一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2 语言的交际性原则的基本特征
1)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前提。简单的你问我答并非真正的交际,尤其是明知故问式的问答更不是真正的交际。交际应该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发生的,以获取信息和知识为目的的语言交流。因此,我们让学生互问姓名的问答对话并非是交际性教学的正确运用,只有让学生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听、说、读、写才是真正的交际。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听、说活动时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制造不同信息差,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新鲜的信息,并促使他们为获取不同的信息而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际功能。语言教学过程应该交际化。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下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这意味着语言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减少机械操练,尽量创造较为自然的言语交际条件,为学生成功使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打下基础。教师可以按情景题材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情景模拟、游戏、角色表演(role-play)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操练。
3)语言的主要单位既包括语法、结构特征,还包括功能范畴。交际性教学原则淡化语言的语法、结构特征,侧重语言的功能特征。英语教学在我国做外语教学,语言的语法、结构特征教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授语言的语法、结构等特征时,还应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语言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在什么样的情景下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在中文环境下合乎情理的问答,在英文国家可能是尽量不去触及的禁忌。比如我们习惯询问别人的“多大了?”为例,”How old are you?”并非如我们在课堂上的简单问答一样可以随意使用的。
3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建议
综合以上对于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理解,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笔者认为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依据教材,活化教学内容
新教材的安排上改变了传统教材中以语法为重点的特征,以话题为主线,侧重于语言的功能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中不同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相关话题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不同,灵活的转换教学方法,有效的拓展整合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完整,更贴近学生的真实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兴趣,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以我校服务专业使用的《饭店情景英语》中的Food and Service一课为例,教材中虽然安排了丰富的听说材料,但是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放录音、领读、对话练习对于学生掌握教材中运用的关于点菜、介绍菜品和酒水的内容来说,既枯燥又困难,笔者利用学校实习餐厅的有力资源,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的角色,在运用中掌握功能用于,将语言知识转换成语言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教学情景
新的教材在语言话题的组织上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果我们在语言内容的讲授和课堂活动的组织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静态文字组合活化在学生们熟悉的动态生活场景中,我们的教学将变的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具体,有助于营造英语交际情境和气氛。语言活动是复杂的活动,在不同的情景或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如果我们的学生仅接触标准的英语教材,那么我们的学生只能学会在理想情景中的交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为学生播放图片、电影等语言素材,向学生展示更多、更丰富、更真实的语言情景,也为学生了解西方的社会文化,观察研究西方人交际时的姿态、表情动作提供有用的材料。在学习职教英语基础教材中的Festivals and Holidays一课时,笔者提前搜集了英文电影中有关圣诞节、感恩节以及情人节的电影片段,在讲授教材的同时播放给学生欣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西方节日习俗的理解。
3)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
要在教学中真正实施交际性教学原则,还要把教学活化为交际。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交际活动。进行角色表演和开展游戏活动是教师们惯常运用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做好组织者和监督者工作,让学生在娱乐中交流,在娱乐中获取知识。另外,学生之间还可以采取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具体内容可以围绕教材,也可以对教材进行拓展,讨论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运动、影视、社会焦点等内容。还可以利用和制造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信息差来设计课堂活动,例如每周第一堂课可以设计师生或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如何度周末的情况。这些活动即可以使学生练习了常用句型,又能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接近真实的思想状态下进行对话,比起没有交际需要,机械重复课本对话或句型有效的多。在整个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做好指导和咨询工作,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交际氛围,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进入角色。
交际性教学原则是抽象的教学理论,而非具体的教学方法,语言教学本身也一门复杂的科学。如何用理论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所有外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不断探索,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实际,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2]吴棠.中学英语教师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交际性教学 篇8
关键词:“舞台式“教学,英语学习,交际性原则,艺术类学生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为交际服务的,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原则的提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相继提出语言交际能力概念, 英国的一些应用语言学家也相继提出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原则,认为语言教学的技能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务。在中国近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中,针对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学者们提出很多不同的理论。其中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如何使英语语言教学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语言的兴趣,已成为重要的命题。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教学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采用多种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西北民族大学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学习习惯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与“舞台式”教学法相结合,将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充分应用于教学中, 以此激发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英语并发展英语的交际能力。
一、在“舞台式”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运用交际性原则
英语“舞台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以英语戏剧和英语舞台剧的形式输出,在这样一种教学过程中,使传统讲授教学转变为有趣的舞台情景表演,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空间作为语言输出的平台和媒介,最终在模拟的舞台情景剧中掌握和发展英语的交际能力。
1.“舞 台式 ”教学的教学过程 。
“舞台式”教学不能脱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在听说、读、写、译及词汇量上都要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在剧本的选择上,也要酌情考虑艺术类学生的语言基础。
课时上不能按照传统教学的课时安排,要动静结合,有讲授的过程,也要有舞台表演的部分,使学生不感到讲授与舞台脱离,从而使枯燥乏味的记忆过程变得更有目的、有趣味。
教室不能在固定的场所,应有所变化。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及舞台表演教室交替使用,才能更好地实施“舞台式”教学。实践证明,空间的转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集中时间。
教学始初,在确定好舞蹈类还是音乐类教学班级的同时选择相应的剧本,舞蹈类偏重肢体表演,剧本的选择尽量多一些舞蹈部分;音乐类可以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加入一些戏曲歌剧成分,从而使艺术类学生各得所需,充分发挥特长,使他们自信地在舞台表演的同时融入英语的学习情境。舞台剧的表演需要的不仅仅是熟记台词, 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仅要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对于英语的表达上也要反复更正,如轻重音、连读和情绪等。剧本都是来源于生活,对于舞台剧的创作背景、创作历史及创作者的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提前准备教学用具、教学光盘,并查阅与剧本相关的知识,做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舞台剧不是简单的对剧本的呈现,学生不仅要理解和背会台词,还要融入表演,从而更好地呈现一部完整的英语舞台剧,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语言学习和艺术体现的结合点,让学生观摩、设计、表演、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他们对英语语言的渴求。
2.“舞台式 ”教学中运用交际性原则组织教学 。
在“舞台式”教学中,教师不再占主导地位,应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如分组讨论、互相提问、观点陈述等;教师指导学生对经典英语戏剧、歌剧、英语电影中的片段进行改编,最终以舞台剧的形式输出,以此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教学设计,变被动为主动。除此以外,教学不完全依赖课本,可引入多媒体课件、音乐、戏剧和影视片段,学生在欣赏和模仿的同时,加强英语的听说技能和人文素养。
“舞台式”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最突出的体现就是舞台剧。 舞台剧就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观摩、设计和思考,将剧本上的内容情景再现, 或将所学的对话或者课文以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 或模拟对 话 (Simulation) 的形式进 行角色扮 演 (Role Play)。舞台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再现,学生在融入情感表演的同时,学会语言的技能和功用,进而掌握语言交际能力。除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语言交际化以外,教学的场景安排也应交际化,舞台、背景、服装、音效等都可以增强情景的真实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教学内容。
在实施交际性原则组织教学的同时, 教师要根据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教学要求,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自身特长、表演能力及性格决定分配学生的角色。不可强加学生不能驾驭的角色勉强学生完成不能完成的任务, 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失去自信,对以后的舞台教学望而却步,产生恐惧心理。
二、运用交际性原则在“舞台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交际教学是灵活动态的,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准备好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但是课堂不能拘泥备课内容,教师要根据在组织课堂时学生的表现、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及当时的教学动态,实时地改变或增补教学内容及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以适应动态多变的课堂。
2.根据交际性教学 原则 , 为 “ 舞台式 ” 教学创设愉悦的教学气氛。
“舞台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现状, 让基础较差的艺术类学生有自信表达和掌握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多交流,使他们克服交流的畏惧和焦虑心理, 对于学生的表现, 给予积极的评价,避免在交流过程中纠正错误。教师要做到言语温好、情绪饱满,为学生营造和谐、积极、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克服紧张心理,树立自信,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积极性。
3.教 师在 “舞台式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组织者 、施教者 、考核者的角色作用。
教师是语言交际活动的组织者, 在交际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融入新旧语言知识,巩固基础知识。要将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握教学难度,对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和剧本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到交际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活动和舞台剧角色分配上,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如英语基础、表演能力、口语表达和舞台经验等,使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潜能。对于“舞台式”教学的考核,要把握交际性原则,除基础知识的考核以外,还要突出舞台剧的考核。教师在舞台剧的考核中,关注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将舞台表现、舞台编排等方面作为加分项目。教师在“舞台式”交际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施教者、考核者,就像一个总导演一样,筹划、组织、编导、排演,最后将一部作品呈现的观众面前。一部作品优秀,不是导演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众人之力。英语”舞台式“教学是否成功,教师的责任重大,但是教学环境、教学氛围、教学条件及学生的配合才能将舞台式教学真正行而有效地继续下去。
4.“舞 台式 ”教学的交际性原则应渗透到课堂内外 。
“舞台式”教学的交际性原则除在课堂上应用外 ,还应渗透到课外的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在课外花时间研究台词组织排练外,也要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口语竞赛、英语沙龙、英语话剧俱乐部等。还可在课外安排学生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信息, 看一些原版电影、歌剧、戏剧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观后感、阅读汇报、陈述报告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长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结语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性与交际性 篇9
一、情境设置法
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 教师创造和利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 加强语言信息刺激, 引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 培养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比如学了虚拟语气这一语法后。可在假设情景中进行模拟交际。由一个学生扮演一个脾气很坏, 有很多坏习惯又很脏的孩子。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他很苦恼。这时学生们就可以用虚拟语气对他表示惋惜 (A组) , 再用真实条件句给他很多建议和帮助 (B组) :
A组同学:
If you put on a clean suit, you would look better.
If you had a good temper, I would make friends with you.
If you helped others, everybody would love you.
If you gave up smoking, you would be a good buy.
B组同学:
If you ask for help, be polite to others.
If you study hard from now on, you will catch up with others very soon, because you are very clever.
If you ask me to help you, I will help with your English.
在有趣的模拟交际中, 学生体会到和悟出虚拟条件句和真实条件句所表达的感情不同。实现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关于实现的可能性这一点, 还可以设计这样两个情景:在考试前, 母亲对儿子的规劝:If you spend more time on your work, you will certainly pass the exam.考试结束后儿子不及格。母亲对儿子的责备:If you spent more time on your work, you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学生对这样的情景十分熟悉而且有亲身体验, 会有很高的模拟热情。这样学语法把学生卷入情景中, 使智力和情感都调动起来, 不但在情绪上互相感染, 而且推动了理解力、记忆力的提高。情到浓处, 会在某种程度上忘了自我, 而当走出情景时往往会激动不已, 余味无穷, 产生一种深深的成功感、愉悦感, 形成学习中终生难忘的记忆。这种在使用中的记忆比做大量的语法练习更有趣, 效果更好。
二、化难为易法
教师在教授英语时, 不可能抛弃语法教学, 但一味地强调语法教学, 学生就不会使用语言去交际, 渐渐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也达不到语法交际的目的。那么, 如何能既教给语法知识又结合交际实践呢?初中阶段的“现在完成时”是一个较难掌握的语法项目, 可从现在进行时和情景表演入手, 如教师利用动作说句子:“I'm opening the door.I have opened the door.have I opened the door?”学生理解后会答道:“Yes, you have.”然后教师可问一男学生。“have you smoked?”学生答:“No, I haven’t.”教师夸奖他说:“Oh, you are a good student.”这时, 学生立刻来了兴趣, 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接着转入, “I have been to Beijing, but now I am in Pinghu.I am teaching you English.”这时, 学生已经明白了教师的意图。然后, 问学生, “Have you been to Beijing/Shanghai...?How do you like the city?Is it beautiful?...”几组学生回答过程中, 教师适时加以评价和鼓励。这样, 教师问, 学生答, 师生双边的语言交际在充满趣味的问答中展开。然后, 可让学生两人一组自由对话, 达到掌握的目的。
S1:Have you ever been to Hainan Island?
S2:Yes, I have.
Sl:I think there are many bananas.Do you like them?Have you had any?
S2:Yes.I have had many.I like bananas very much.
三、活动开展法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与活动密不可分。学生学习语言时, 不但要动嘴说, 用耳听, 而且要“动手动脑”“指手画脚”,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过程要交际化。要实现这些目的, 课堂内就要有活动。没有活动, 教师就只好自己讲, 学生乏味地听。最多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 这就要求学生自己亲身实践, 在活动中掌握英语的特点。活动形式很多, 如小品表演、唱歌、问答、采访、猜物、做游戏、讲故事、编谜语等。教师在呈现新语法结构和练习这一结构时,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 使学生对语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活动中达到灵活运用, 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如教学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时, 可采用这样的游戏活动。教师从学生手中收集8-10支不同颜色的钢笔, 举笔一一问学生“What colour is this pen?”学生回答后, 将收集的笔故意打乱, 发还给学生。引发学生说:“This pen is not my pen.”这时教师呈现“This pen is not mine.”并板书“mine=my pen.”让学生模仿、重复, 特别要求持笔的学生举笔说“This (pen) is not mine.”将笔收回, 让学生上讲台一一认领。教师问“Which is yours?”当学生说对“This/That/The black one/...is mine.”后发还该笔。复习mine=my pen.引出yours, his, hers, ours等。并练习这些用法。问班内—个或全体学生:“Is this yours?Is this his?Is this hers...?”并让学生回答。
开展这样的活动进行语法教学, 一改枯燥无味的被动学习, 把学生卷入活动的情景中, 使学生爱听、易记。在愉快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语法, 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学内容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交际过程。学生只有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才能更好地激起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高中英语交际性任务设计的实践 篇10
交际性任务指的是在完成任务的互动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问答不受或较少受控制, 其终极行为是进行正常、真实、自然的交际谈话, 而非表演性质的作秀或机械问答。二语习得的输入和互动理论指出, 学生正处在实际运用和创造性运用的学习阶段, 不受控制的交际任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 使其迅速融入任务所创设的语言环境, 习得语言。能否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设计出交际性任务对于英语课堂来说意义重大, 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交际能力, 为新课标的实现做出实质性贡献。
一、 信息差任务 (Information Gap Tasks)
信息差任务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互相交际时, 有些信息只有一方知道, 另一方不知道, 形成信息差距。交际教学思路主张要促进学生之间真正有意义地交际, 彼此之间必须有一个信息差距, 围绕一个信息差距可以构筑一组任务和练习形式。这类任务设计使用较为广泛, 多数听力、阅读内容都适用。
1.实施步骤
(1) 任务介绍。
向学生介绍他们即将要解决的问题。以每课的阅读为例, 即Pre-reading部分。
(2) 单词和短语的讲授。
对将要遇到的单词、短语等进行简单介绍, 以不影响阅读或听力理解为准。
(3) 小组内研讨。
进行分组活动, 每组得到整个问题的一小部分, 收听、阅读然后进行小组内讨论, 弄清楚本小组负责的这一部分的完整内容。
(4) 小组交叉解决问题。
重新分组, 新小组包含原小组一名成员, 这样可以把信息全部汇总到一起, 制定最佳解决方案。
(5) 反馈。
各小组比较各自的解决方案或与老师给定的参考方案进行比较, 寻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
2.教学详例
第一册上 Unit 5 Silver Screen Reading 《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1]
Step 1: the problem
In this activity, you will hear an introduction about a world-famous director Spielberg and his film works. Your task is to use the information you hear to get a profile of him.
Step 2: Vocabulary and idioms
Film Academy take off blockbuster scene creature dinosaur cruelty owe…to
Step 3: problem discussion in small groups
Group 1 students are to discuss the information they hear on the first 2 paragraphs; group 2 students are to deal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paragraphs 3-5; and group 3 the rest two paragraphs.
设计说明: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 分组情况可以灵活处理。第一组学生听前两段获得斯皮尔伯格的成长经历方面的信息;第二组学生通过听文章的3~5段, 得到关于他电影方面三部代表作的信息;第三组学生听文章的后两段得知关于他事业和生活方面的其他信息。注意此处学生需要听力理解来获取相关信息, 个别听力能力较差的后进生可以从阅读材料中找寻相关答案, 并记录下来。
Step 4: information exchange
重新打乱分组, 将原小组各抽一名成员组成新小组, 组员间将已知信息纷纷交换, 完成下表中事件的填写, 即任务的完成。
Step 5:Complete the task—profile of Ste-ven spielberg
上表中, 年代为已知信息, 学生要完成的是事件内容的填充。
3.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任务的连贯性。
设计任务时, 要确保任务的实施步骤和程序, 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不是课堂教学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或满堂堆积一系列毫无关联的活动;是通过一组或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 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广义上的交际应体现在整个英语课堂的各个方面, 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如何搜集、处理各种信息;如何与同伴交流、合作;如何使用语言处理人际之间的信息差、推理差、观点差 。[2]
(2) 恰当分组。
分组是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 很多老师却仅按照班级座位进行自然分组, 很少关注成员间的分工以及发展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小组活动中没有安排记录员的占25%, 小组分工不明确的占14.29%, 没有意愿记录的占8.93%。[3]这组数字从侧面反映出不科学分组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水平的多层次性制约了完成任务的效果, 不同程度水平的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时, 可能存在分配任务不平衡等问题。
“小组长轮换制”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差异, 人人有机会做leader (小组长) , 汇报成果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作用隐含在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中, 不同程度学生发挥作用不同, 但都能在活动中增强自己的语言意识, 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 基于内容的任务 (Content-based tasks)
这类任务从图片、地图、画面形象等有形有影的视觉刺激出发, 先通过口语表达, 问题回答等直至最终形成书面文字。在此类任务设计中, 英语成为开展活动的一种工具或媒介, 因此建议执行任务前向学生输入足够的语言材料。
1.此类任务主要分四步骤进行
(1) 视觉展示。需要学生口头描述图中所展示的内容, 可以由两人以问答方式协作完成, 或者以小组为单位, 一起讨论, 互为补充, 然后再个别汇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当学生描述不完全、不准确时, 教师应发挥其指导作用, 适时地指出并更正学生用语的错误之处。不能听之任之, 放任自流。
(2) 根据图中所示, 回答“是与非”的问题。这一环节的问题要精心设计, 尽量回避较为直观的问题, 如问图中是否有某样事物等。建议就一些情景趋势、事件的发展态势等提问, 并请学生给出作此判断的依据。启发学生在有限的图形、景像中展开思维的联想、想象, 开拓其思路。在问答当中, 教师应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问与答的语言表现形式, 即语言的规范性。
(3) 分析并进一步扩展书面练习, 达到语言技能的操练。可引导学生将上一环节的描述整理成书面短文, 采取小组内一人口述、他人记录的形式, 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比较。这一环节是完成任务环的主要步骤。需要注意的是, 有限内容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小组活动时, 有的学生存在拖、散、懒的现象。比如在第三单元Going places , Warming up这一环节中, 看图说话和回答问题在老师有组织的安排下可在5~8min内完成。扩展书面练习相应地就不能超过10min, 然后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4) 通过前三步所获得的知识, 学生想象一个类似场景或画面, 并与最初展示的画面进行比较, 强化语言知识, 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
2.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任务的可操作性。
在任务设计中, 应充分控制任务的难度, 考虑任务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 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这样做既可以把学习者的部分注意力从分析任务的内容, 思考、计划任务的执行中解放出来, 进而将其转移到执行任务过程中所要使用的语言形式上来。否则, 学习者会因为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分析和计划任务上, 而无法顾及语言形式, 长此以往, 语言的僵化 (fossilization) 现象就会发生。[4]
(2) 教师发展。
教师是任务型教学任务的设计者, 是任务型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 其自身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成果。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并符合西方文化内涵的任务, 就要求教师注重自身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师不断的自我发现、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 才使他们可能将自己所接受的各种知识融合起来, 特别是使他们的英语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科知识、学科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知识自然地结合起来, 真正实现专业实践知识的理论化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化。
三、 交互性任务 (Interactive problem-solving tasks)
交互性任务主要指意见的交换以解决问题, 一般模式或步骤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他人帮助——解决问题”。
此类任务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真实性。不受控制的交际任务要求交际双方能向对方提供真实世界的信息[5], 同时, 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 目的是使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能得到同样有效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 强调交际能力、淡化语法。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最重要的就是“任务”的设计环节, 一要结构紧凑不拖沓, 一拖课堂秩序会散;二要主题明确, 不能面面俱到。英语课堂如同一张白纸, 有交际性任务的课堂好比折成纸鹤的白纸;只有“任务”设计得好, 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课堂动而不乱, 保证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教学途径的不断完善, 一线英语教师在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过程中, 设计了教学任务, 但教学效果有时不甚理想。究其原因, 部分教师在设计任务时, 忽略了任务设计的真实性、连贯性、可操作性原则。我们根据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设计了三种容易操作、实用性强的交际性教学任务, 即信息差任务、基于内容的任务、交互性任务, 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交际性任务,任务设计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 (上)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Gray, K.Syllabus Design for the General Class:WhatHappens to Theory When You Apply it[J].ELT Jour-nal, 1990, (Vol.44/4) :261-269.
[3]陶战勇.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之反思[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 (10) :49-51.
[4]Merrill Swain, Sharon Lapkin.Task-based SecondLanguage Learning:the Uses of the First Language[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0 (4) :251?274.
交际性教学 篇1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交际;必要性;方法
一、进行交际性操练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汉语热潮的高涨和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交际性操练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际性操练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是一种趋势,一种必然。
(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相一致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好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谓交际性训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所学知识在所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进行运用,以真正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并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符合对外汉语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二)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相符合
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这是总则,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原则。交际性操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到作用。交际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老师可以针对场合随时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在交际训练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正是老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分析学生出错原因,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在交际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好尺度,适度为止,过多或过少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此外,交际性操练还符合结构、功能、文化结合原则。“结构”是指语言的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指用语言做事,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指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可见学习语言功能在于交际。
二、交际性训练的实施
(一)交际性训练实施在教学内容表现
交际性操练以生活实际为主。强调的两个字是“交际”,也就是说要进行人际交往。所以,我们所教学的内容必须是跟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像购物,问路,看病之类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东西,达到可以进行交际的目的。如果我们所讲述的东西都是脱离实际进行的,那么也就背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交际性操练要有针对性,每个学生都不同,在操练过程中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操练。要介绍习俗文化。单纯的学习语言形式,不懂目的语的文化习俗,最后的结果是学了语言却不能得到正确的运用,常常引起误会,影响交际。
(二)教学形式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
1.購物
我们都知道,在购物中,作为购物者,我们一般会用到以下几种句式,如:这件(个)怎么卖?能便宜点吗(或这个可以打折吗)?好贵(便宜)啊?给我来一件(我买了)。等等这样一些句式。那,怎么让学生真正会用这些句式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交际性操作训练了。老师先将这些句子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去练习。这种方法属于多对多、一对一与一对多还有多对一式教学的统一。比如班里现在有10个学生,买卖者各占一半。我们分别为其标上编号,如买者编为:买1、买2、买3、买4、买5;卖者:卖1、卖1、卖2、卖3、卖4、卖5。那在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1)买者与其编号相同的卖者进行交易,这属于一对一式。(2)所有买者都与卖者1进行交易,属于多对一。(3)同一个买者跟五个卖者(五位卖家合伙卖同一物品)进行交易,这里要强调的是五家卖的东西都一样,然后买家进行对比。这属于一对多。(4)五位买家一起买五位卖家的物品(五位卖家合伙卖同一物品),属于多对多。形式的不同,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展开,有时候一种情景多种方式混合出现的场景也有很多。
2.数数字
有这样几种玩法,让学生熟悉数字。首先用动画的形式将1到10十个数字的形体显现出来,再配合手势教学生数数字。这样做的好处是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字的写法留下深刻印象,手势的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大家围成一圈,由老师说1,学生开始一个一个往下接。为了让大家对数字排列更加熟悉,我们不按顺序进行游戏。比如,老师说数字3,让接下来的同学说其相邻的两个数字,并结合手势表达。速度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逐渐变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每人用这样的句子问:与X数字相邻的两个数字是什么?这是一对一式起到了交际性训练的效果。
上述两个例子很好地体现了问与答,那么我们还有其他形式进行交际训练。如:(1)表演——讲到某一个词时,如:跑、跳。我们可以让同学做出跑和跳的动作,这样形象化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很快就可以明白这个词的含义。(2)做、唱——讲到过生日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做蛋糕的原料,让学生动手做蛋糕,并学唱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让同学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过生日一词的含义。(3)辩论——其实就是分组讨论,针对一个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4)猜——老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同学猜答案。(5)画——在讲问路时,可以以画画形式教授。
以上方法由孙东惠老师提出,但我个人认为2、4、5等都可以归入1中,无论唱也好,绘画也好,都是一种表演形式,不过最终目的都在于让学生在互动式的交际中学会应用。不管如何进行交际性操作,教师始终都要充当引领者的角色,对课堂内容要起到掌控作用。而学生要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
综上所述,交际性操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理论方面仍有待加强,尽快缩小与实践的差距,使得对外汉语教学真正达到完善。
参考文献:
交际性教学 篇12
美剧《生活大爆炸》 (The Big Bang Theory) 是一出美国情景喜剧, 讲述了四个宅男科学家和一个美女邻居的搞笑生活故事, 曾在2009年8月赢得电视评论协会 (TCA) 最佳喜剧系列奖, 2009年9月21日第三季第一集播映时共有1283万观众收看该剧。在中国主要是以配有字幕翻译的形式通过视频网站播出, 是国内热追剧之一, 拥有大批剧迷。
这部美剧之所以在中国拥有许多观众, 与其汉语字幕的功劳密不可分。字幕翻译作为我国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 随着网络视频节目而迅猛发展, 成为网络影视作品引入时最常见的翻译策略之一。这部美剧简洁明了、流畅通达的字幕信息如何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如何传递剧作的幽默和诙谐与网络视频爱好者进行有效交流, 从而使该剧的汉语语言带给观众与原作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笔者试从字幕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分析语言信息处理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挖掘体现时效性、时代性字幕翻译的思路及途径。
二、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的翻译交际策略分析
(一) 字幕汉译实现交际的重要性
美剧作为媒体的一种传播形式, 服装、场景、对话等元素都在传递给观众信息, 因此, 字幕汉译的一个原则是尽可能准确地传递源语中所蕴含的信息, 同时也必须遵守另一个原则: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即要用译文读者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意义。两种原则工作作用的结果是汉译具体表现为译者不拘泥于源语的形式, 注重传达源语的内容, 采用能被目的语观众看懂并易于接受的方式, 实现作品的跨文化交际。
美剧《生活大爆炸》讲述的是几个主人公的搞笑生活故事, 从文体学角度看, 语言是非正式场合的日常谈话, 而日常谈话英语是整个英语中最自然、最生活的一部分。日常谈话生动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推进了剧情的发展, 并且具有“短小、简单, 容易理解, 容易组织”[1]的特点, 看似不是翻译的难点, 但由于这些脱口而出的口语化词汇, 常常是带有感情色彩或具有夸张特点, 借以表达人物的态度和感情, 选用常见的翻译形式往往丧失语言的魅力, 从而使该剧最具特色的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大打折扣。将这些让英语观众捧腹大笑、忍俊不禁的笑料转化成汉语中独具一格的语言, 是字幕汉译的一大挑战, 也是“信、达、雅”翻译原则的更高形式。
(二) 交际为导向的汉译归化策略
字幕翻译在遵守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翻译过程中, 充满幽默感情色彩的日常用语成为翻译的难点, 采用直入式或诠释式翻译, 观众感觉莫名其妙, 不知所云更丧失源语的幽默, 而采用阻断式的翻译方法会使人物对话交际过程中的信息丢失。而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字幕汉译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解决了日常口语的翻译难题。
归化翻译策略, 以目的语观众的需要和文化认同感为中心, 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 尽量减少字幕的异国情调, 选用汉语言文化的文字, 力求为读者提供自然流畅的译文, 这样观众才能在尽可能小的文化障碍下轻松地理解并领会台词内容。
字幕汉译的归化过程, 不但是一种根据汉语语法和句法规则重新组织人物说了什么信息的编码过程, 而且有根据受众需要重新赋予源语意义的解码过程。归化策略对作品的再创作力求与源语的意义重合, 避免增加、减少、矛盾等情况, 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信息受体是选择翻译策略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之一。归化策略的另一个优点是充分体现了“以目的语读者或接受者为导向”的交际翻译观念, 观众为中心的理念, 使译文向观众靠近。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汉译为达到与特定观众群交际的目的, 充分考虑作为通过网络视频网站做传播渠道的观众特点, 注重观众的反应, 而调整文体、排除歧义、打破源语的局限, 加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成语、俗语, 排除理解和交际障碍。
三、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译文赏析
下面仅以《生活大爆炸》中字幕汉译的中成语、俗语表达进行分析, 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原文的功能, 并使其对观众产生作用, 以“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2]。
例1:Will you shut up?
译:你别哪壶不开提哪壶。
在英语中, shut up作为“闭嘴”的意思, 用在口语中, 比较粗鲁, 是英语口语对话的常用词汇。若翻译成“闭嘴”也算恰当, 但丧失迫切地希望对方停止谈论这个隐私话题的语言信息。而“哪壶不开提哪壶”, 是我国的一个俗语, 意思是提凉壶, 让人喝凉水, 引申为说不该说的话, 恰好诠释了“shut up”想表达的阻止对方提及别人的隐私缺点问题, 暗示了对方该说的说, 不应该说的不说。“shut up”作为国内视频观众广泛熟悉的词汇, 被翻译成一句俗语, 不仅保留了源语的功能, 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而且使观众看后拍手称绝, “把外国文本中的价值观隐匿在本国的价值观之中……自我陶醉地欣赏自己的文化”[3], 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例2:Why would I put on lotion when I have such soft hands?
译:我这双芊芊玉手, 怎么可能需要擦护手霜呢?
第七季第四集中Sheldon邀请Amy一起观看Amy的最爱《草原小屋》, 只为挑《草原小屋》的毛病。为了掩盖自己的紧张和非理智行为, 他不停地搓手, 并赞美自己的“soft hands”。源语使用了“soft hands”, 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段, 如果只是字面翻译成柔软的手, 毫无疑问, 词语的夸张色彩就荡然无存, 而译者选用了汉语的一个成语“芊芊玉手”, 本义是形容女孩子的手和手指十分好看和修长, 而当出自男主人公之口时, 自然而然地赋予了词汇的夸张语气, 达到了讽刺和幽默的效果。
例3:My brain is better than everybody’s!
译:朕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
“朕”是我国封建社会表示“我, 我的”的一个只属于皇帝专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而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利, 唯我独尊。在现代汉语中“朕”已不再使用。字幕汉译中使用了一个已经死亡的汉字“朕”替代“我”, 坦率地说出了Sheldon的想法, 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极其自负、拒绝相信世界上有比他聪明的人, 体现了Sheldon认为自己独一无二, 狂妄自大的性格, 突出了极其率真的本性。这个“my”的巧妙翻译, 恰恰打破了源语的局限, 传递了源语“我的”并没有表达出的信息, 关注了目的语观众的文化, 达到了通顺易懂、清晰自然的交际目的。
俗语、成语等是汉语发展的结晶, 是我国人民使用者长期以来形式固定而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是鲜明有效的表达手段。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具有雅俗、褒贬各异的修辞色彩, 本身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 又集中体现了其他各种修辞手段。家喻户晓的词语具有朗朗上口、栩栩如生、生动活泼的特点, 其不仅是语言的精华, 而且是缩影, 集中反映了语言的特征, 更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大部分俗语和成语就来自普通老百姓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经历, 在字幕汉译过程中, 使用这些俗语和成语, 无疑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结语
“翻译就是交际”的理论, 强调任何信息只有起到了交际的作用, 才是有用的。失败的译文就是不能被观众所接受, 丧失了交际的作用。成功的译文就是那些尽量使用接受者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言语形式, 实现跨文化交际。可见美剧《生活大爆炸》字幕汉译过程中使用成语或俗语的归化策略消除了跨文化沟通障碍, 达到了有效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207.
[2]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