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英语教学对策(共12篇)
交际英语教学对策 篇1
当今世界的多元化使国与国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着密切的交流和联系, 这就需要更多具备英语交际能力的人才。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必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 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简言之, 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许多教师都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但很多教师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 因此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过度地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教学中, 大多以教师为中心, 过多的知识讲解和语言的系统分析, 给学生的往往是“满堂灌”, 即使讲解更多的实例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于是不少外语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对话、交流, 却减少了教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 对文化背景的介绍以及交际原则的阐述。这样又矫枉过正了, 依旧不能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单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忽视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时, 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组织口语训练上, 把英语交际能力等同于口语表达能力。其实不然。没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很难熟练地运用语言和组织语言, 基本功不扎实, 交流起来也会显得迟钝, 直接影响口头表达。因此, 要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对交际中的语言错误不积极纠正有些教师认为, 英语交际能力主要注重的是语言的连贯性、流畅性, 因此, 放松了对语言准确性的要求。这种对语言表达形式的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使学生的错误不能得到及时纠正, 从而使交际只能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当我们用英语交流时, 不可避免地会把母语表达方式混入其中。有时, 双方甚至不知道对方的意思。这些错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会使学生在日后的交际中遇到不可避免的麻烦。因此, 要在教学中遵循词汇与语法的基本原则, 及时有效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并加以灵活运用和发挥, 才能真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对策
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并举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首先应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 再经过大脑进行加工、重组、整合, 变成自己的东西, 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离开了语言输入与输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应把语言的输入放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首要位置上。在进行语言输入时, 教师可以在视、听、说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 经常让学生观看英语原声电视、电影片段等, 可以让学生在听到真实情景中英语对话的同时还看到生动的情景画面, 这样, 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有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 还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真实条件下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 从而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最终使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然而, 一种语言的掌握是通过学生自身反复学习而实现的, 而不是单靠教师讲授。倘若教师一味地满堂灌输, 填鸭式教学, 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语言输出, 长此以往, 学生就越来越难开口, 很难流利地输出目的语了。因此, 教师一定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语言输出实践。在语言输入同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展口语练习, 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 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可供选择的活动有以下几种:
1. 英语趣闻。每堂课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 让几位学生用英语向全班报道一件有趣的或者与时事相关的事情, 内容不限, 也可以是从中、英文报纸杂志上看到的, 但一定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 而不是背诵。
2. 创设情境化课堂。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认知语言的重要渠道, 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然而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这就会使语言输入量摄取不足。因此, 在课堂上要增加语言输入, 比如教师的讲解, 影视情景片段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学生更缺少演练的机会, 这就会使学生的语言输出量不足。因此, 教师要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可能使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的真实的语言情境, 让其身临其境地进行语言输出, 可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日常交往中涉及文化因素的场景, 比如毕业典礼、生日聚会、商店购物、医院看病、饭店就餐等, 安排学生做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境以及实际的操作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形象地体会、理解并运用学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交际的规则, 磨炼他们的交际策略。教师应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违反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运用规则之处给予指正, 以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3.课堂讨论、辩论。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提出一些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也可在每次课结束时, 留给学生一个题目, 下次课讨论。也可以根据个别课文内容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 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无论持哪种观点都必须用充分的论据推理说服对方。通过讨论、辩论, 让学生形象地体会、理解并运用学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交际规则, 磨炼他们的交际策略。
识别英汉文化差异, 加强文化导入语言是文化的产物, 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 语言的使用一定要遵循文化规则。英语和汉语由于受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仅仅学好语言还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还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的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宽容和谅解, 而在文化方面产生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或者冲突的发生, 甚至造成交际失败。可见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甚至有时可以决定交际的成败。所以, 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要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让学生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 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的方法如下:
1.依据教材, 导入文化。引导学生识别文化差异, 加强文化导入和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不能脱离现有教材, 两者应同步进行。单纯地讲解文化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文化导入, 才能使文化导入顺理成章, 学生也易于接受。如果教材内容与饮食相关, 那么就可以从饮食习惯、烹调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差异入手, 进行必要的文化导入;与旅游相关, 可以选取中外著名的景点为背景文化进行对比讲解。英语教材覆盖了较广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科技知识, 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设计好最佳的导入方式, 贯穿于语言教学中, 使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得到同步提升。
2. 借助多媒体。在人的所有感官中, 唯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因此, 要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神经。例如, 把幻灯、图片、电视、电影等手段引入课堂教学, 让学生视觉和听觉并用, 充满兴趣地直观地了解西方文化。
3. 注重交流。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最前沿的英语发展动向, 共享新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接触西方文化资源, 例如阅读现代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 从中吸取文化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 拓宽西方文化视野,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 更要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努力, 积极走出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合理分配学生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努力识别英汉文化差异, 加强文化导入, 把兴趣教学、情境化课堂、讨论和辩论以及多媒体教学等融会贯通于课堂, 必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使其自然地习得英语。这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探讨。
参考文献
[1]肖建安.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4) .
[2]H Douglas Brown.Teaching by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exist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5) .
[4]彭伟强.欧美发达国家的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 2002, (1) .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交际英语教学对策 篇2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不可忽视,教师要从教学的情境、交际的空间和交际的方法中找出规律,提高学生们的交际能力,从而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规律;教学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 篇3
“口语交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已毋庸讳言,在教学实际中的诸多问题也无法绕过并亟待解决,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来作一番努力,希望能有所“突围”。
一、还口语交际一个清楚的身份
《辞海》中对“口语”解释为:“口语也叫口头语,口头上使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是书面语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一般地说,它比书面语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完密严谨,而且往往带有方言特征。”
口语交际“是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为完成某种特定的交际使命,针对特定对象,借助于标准的口语(有声语言)和非口语(态势语)进行的听说沟通、双向反馈的一种实践活动”。
孙绍振教授在《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中讲到关于“口头交际”一节中如是说:“要研究口语交际,最根本的是,要弄清它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要把它的对立面找出来,才能揭示它的深层矛盾而不是表层现象。”“口语是相对于书面语言、文言而言的。”与《辞海》中的解释不谋而合,这也告诉我们,要还口语一个清楚的身份,则必须从口语与“书面语、文言的差异比较中代出其真正的内涵来”。
文言之于口语,二者之间的词汇与表意上的区别是十分显见的。文言是古典的、高雅的,并非适用于所有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的。而口语则不然,它具有通俗性,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一套浅俗易懂的词汇,每个人都可找到适合于自己而不失通俗易懂或泼辣趣味的口语。至于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呢,在谈这一点时,笔者还得提一提,其实文言也是书面语的一种,只是它是一组比较特别的古典词汇,而我们这里所谈的书面语指的是白话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所属范围的书面语。
从词汇的方面来看,书面语与口语有各自词汇体系,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书面语的词汇是比较正式的、文雅的、庄重的,情理色彩比较隐蔽的;而口语则是比较随意的、亲切的、非正式的,情感色彩比较直接浓厚的。(《直谏中学语文教学》P272)
其次,书面语的句子表达对语法要求比较严格,而且句子比较长,使用关联词的频率较高;口语则一般用句较短,而且明快干练。
再则,口语的语境色彩更浓,书面语在表达时没有直接面对读者,在情感与表达上一般只根据表达(书写)的人一方的即时的情感倾向为依据。而口语交际一般是面对面地交流,说话的人不仅要发话,而且要观颜察色,又得根据不同场合随时调整说话的内容和语气、语调,甚至借助态势语(如眼神、手势等其他形体语言)以求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给口语交际下这样的定论。“口语交际”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交际目的,针对特定的对象,借助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进行说、听的沟通活动,以求在听、说双方互相反馈的过程中最终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细化“口语交际”的要求,拟定切实有效的“口语交际”测评措施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里的“口语交际”部分,分为“指导与探讨”“实践与交流”两步骤。“指导与探讨”在指导与要求方面相对于2002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的“口语交际”部分详细而切实可行多了。只要在“指导与探讨”的要求方面再细化、再明晰一点则完全可以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测评的得分点。
至于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测评方法、实施细则我们可以在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做如下规定:
首先,在学校成立专门的“测评小组”,每一个学年至少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测试,评估的成绩用来诊断学生的当前口语水平。测评成绩按A、B、C、D四个等级登记,把学生按等级归类并存档,以确定今后口语训练的内容及方式。教师在今后的口语教学中,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为不同程度的口语水平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在每一学年的专门测评小组测评时,对评估标准可细化为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态度表现,包括是否主动积极、是否重视、是否为交际活动作充分的准备。
2.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语言表现能力,即能否准确、恰当地遣词达意,表达的意思是否紧扣话题。
3.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对他人话语的理解能力。
4.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打破沉默的能力。
5.在交际的过程中是否能恰当使用态势语言,以更好地达成交际目的。
当然,“测评小组”还可以在此评估标准细则为依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话题具体制定相关的补充细则。
其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活动的同时,应该做好成绩登记。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动力;另一方面登记的成绩可以作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成绩的一部分,又可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最后,在中考、高考时,可以以会考的形式,在大考(中考、高考)前先组织“口语交际”测评,作为大考时的语文成绩的一部分。
三、教师应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时间
既然语言于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生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学习也是为了让人掌握更多生存的本领,提高生存的能力,因而与生存至关重大的口语交际是不能撇开的。既然如此,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口语交际”教学时间呢?
首先,在有测评依据和考试压力的情况下,语文教师们应保证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课都能上好,上出质量。在课堂时间受限制并迫于课程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如活动课、自习课等可利用的时间,把课堂上未完成或未达到目的的“口语交际”教学任务切实落到实处。让学生都能拥有抒发己见的时间和锻炼的机会,并及时给予发言的同学作出公正的评价登记(即形成性评价)。
其次,教师如果墨守成规地以为“口语交际”课,一定得在特定的“口语交际”课堂上进行的话,那是错误的。语言就是生活,生活由点滴积累而成,因此我们应把“口语交际”的训练融化到每一个学习生活中去,每一堂语文课中。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如课前的5分钟即兴发言、演讲、课堂的讨论与辩论等,甚至于延伸到课外的师生沟通。
再次,应倡导语文课程以外的其他科目的老师也重视口语交际的重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切实把口语交际活动充分开展起来。诚如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教学法》中说的:“话法教学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其意思就是听说训练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诚能这样,则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四、科学系统地规划“口语交际”阶段性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
虽然新一轮的课改对口语交际教学体现出了极大的重视,但是由于对口语教学的实施、口语交际水平的要求、相关测评细则等方面都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案出炉,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上也显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极大的转折期,由于生理及心理上的诸多原因,十七八岁的他们正值“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增强,很重视他人的评价,用美国演讲学家格鲁纳尔的“自我形象受威胁论”来解释,就是这个年龄的学生当众讲话时,自我形象暴露于公众面前,产生自我形象在说话时遭到破坏的顾虑。为了解除他们在口语交际中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打从心底愿意参与并积极参与,在“口语交际”阶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要求做到科学系统地规划,而这一点也是教材安排上一个极大的漏洞。
五、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参与,使每个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由个体的需要即有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和引起个体动机的诱因(外部刺激情况)构成的。同样的道理,个体的言语交际需要是个体言语交际活动的初始动机,人们之所以要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就是因为有了某种言语交际的需要,如果没有这种言语交际需要。言语交际活动就不可能进行了。“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由此看来,教师要成功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大胆地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来,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单纯的鼓励是行不通的。
在课堂上,不管是平时的提问、质疑、讨论,还是专题式的“口语交际”课,我们经常会看到积极活跃于“口语交际”活动中的一般就是那么几个熟悉的身影,大部分学生不是“噤若寒蝉”就是置身事外,这样的言语交际活动是无法实现交际目的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结合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原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相关措施,营造情景氛围,使之成为促使学生形成心理需要并结合相关的外因刺激,这样开展“口语交际”的活动就不会费事,而且定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具体可操作如下:
首先,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口语交际”的内容应该由易到难,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并注重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这样一来,教师在科学性较强的教材做基础,在有考试评价依据及考试压力下,尽可以腾出时间,当然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在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可接受性语言”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踊跃畅言。
其次,我们也明白有些学生并不是鼓励鼓励就可行的,由于长期的言语交际缺失,已形成了缄口不言的习惯,因而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改变状态的,若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经常会使学生陷入更紧张或抵触状态,因而我们应与测评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形成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直接挂钩,并把成绩计入语文考试总成绩里,这个比例应占总成绩的25%—30%。这样,学生就会引起重视,成绩的纳入将会成为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的“内驱力”,而这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话题就成了一种外部“诱因”了。
再次,我们也可以把“口语交际”另立“门户”,作为语文学科的另一必修科目。
通过以上的努力,并持之以恒,“口语交际”教学定能不断完善,并真正实现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口语交际,小而言之是对人的生理器官的健康大有裨益,而且能给人带来精神、情绪上的愉悦感,同时也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重要手段。大而言之,口语交际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没有对话就不会有发展,而口语交际正是实现社会沟通的基础,也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从个体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口语交际的过程其实是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智力的快速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口语交际教学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应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孟丽华.我国中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实困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交际法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篇4
关键词:交际法,英语教学,交际能力,困境
19 世纪70 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 Hymes)提出了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一词。它旨在通过语言教学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其原初目标在于对传统教学法结构上的不足和语言运用的缺陷进行补充,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并以语言功能为纲的一种教学法体系[1]。交际法语言教学一出现就受到许多语言学者和语言教师的青睐,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到来,在英语教学中以交际法为教学思想导向成为热点。然而,交际法在当代英语教学中面临着自身的困境,其应有的教学效用没有能完全发挥出来。本文通过探寻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面对的一些困境,提出以何种方式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它的功用,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升给出一些现实可行的对策。
一、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施行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用英语与其他国家的人士进行交流,这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因此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便成为了交际法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2]。通过传统英语教学与交际法英语教学方法的相互比较,可以得知交际法教学是对传统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有其自身的当代意义。
1. 交际法英语教学与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相契合
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上,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表现得力不从心。教学中不计数量地输出知识,以教师作为整个授课的中心环节,对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常是置若罔闻,英语学习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学生创造性能力不足、情感认知缺乏的现象。而在交际法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要被教师了解,继而让学生发挥才智和将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富有个性地运用语言,主动思维、主动观察并且积极回答,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
认知结构在脑中固有的知识相互作用下得以组织与重构,也就是说,学习是对结构性的认知进行拼装或者重构[3]。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全盘接受,因为这些知识还要经过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上进行拼装与重构,归根到底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交际法教学的实施主要依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的语言习得能力。这些能力靠学生自身已经具备的语言能力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诸如认知能力、母语能力和学习经验之类的能力作为基础来提高对语言的应用。
2.交际法英语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头至尾都关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由老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方能称之为成功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需要注入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因素往往得不到传统英语教学的关注。于是,学生看见语法就头疼,视英语学习为畏途,英语教学基本上成了“填鸭式教学”,学生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源自于这种消极的情感体验[4]。而交际法教学中用饶有趣味的题材,对交际目标预先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能生动展现当代生活的场景,就会集聚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在活灵活现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而将新的知识很好领会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到了教学情感,这种积极的教学情感体验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充满乐趣,并促使他们的学习效率逐步提升,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不断获得更进一步的成功。
3.交际法英语教学是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把英语学习看作逐步累积英语知识的过程是传统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理念主要来自于综合性大纲。人为分割的语言,如词汇、结构和功能等片断被学生通过学习重新综合成完整的语言。而交际法教学认为语言是一个有其自身完整结构的组合体,语言的一整套知识一定要学生借助学习和分析来获得,并最终掌握这门语言。因而交际法教学对依靠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语言规则做出合理的推断,对语言形式在活动中并不加以严格限制。教师把语言形式分解成单个的词汇或语法,让学生在随后的语言学习阶段习得英语的应用能力[5]。交际法教学打破了英语教学中支离破碎的形式,使语言本身的意义形式不再脱离,语言的教学与现实运用得到很好的契合,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学习过程。它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了语言知识当中,改变了传统的综合性大纲下的教学方式。当学生进行交际时,他必须考虑语言是否得以正确运用,其所学语言是否得到正确理解。因此,学生理解了其所学语言,也极大的锻炼和发展了英语能力。
二、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世界上的英语教学法很多,但并没有一种万能教学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6]。从我国当前教学的实践来看,将交际法运用在英语教学的实效往往不尽人意。
1.对“交际法”在理解上的认知困境
切实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兼顾英语的文书写作能力,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是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书面英语和口头英语齐头并进,用它们来表达思想、讨论问题是学生应该真正获得的能力。但是,由于国内缺乏交际法英语教学方面的专著,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所谓的交际法英语教学。在信息传递得以侧重的情况下,语法的准确性和语言发音又难以同时兼顾,并常常发生以下一些误解:一是交际法就是只教口语,不教语法和写作;二是交际法就是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各种教学活动,一些学生久而久之便会对这些活动丧失兴趣,没有了参与活动的动力;三是交际法就是任由学生发挥,忽略学生的所有错误等。因此,让学生孤立地记住情景和语言表达形式、功能间的对应关系便是教师所强调的。许多学生即使口头交际不成问题,但是书面语言却相当薄弱。
2.交际法英语教学存在系统碎片化困境
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许多受教者对表面上无规律可循的事会手足无措,而对整齐划一的事物也许会更有兴致去学习了解。教师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系统性的学习语法却又被忽视,不重视讲解词汇和语法的难点,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法现象和语言点。许多学生常常是错误连连而且词汇量匮乏,语法的使用也不精准。此外,学生的性格、思维、学习方式以及语言需要不同,交际法英语教学面临的对象是具有不同特质的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似乎很难做到准确分析每个学生,而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更是难上加难。
3.中西文化教育差异导致的困境
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相比,中国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和接受的教育方式与其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被动,他们的性格比较传统和保守,要被点名才会站起来回答问题,主动参与交际的意识不强。受中华文明传统教育影响,尊师重教使他们相信教师权威,不敢随意发言和质疑教师。因此,开展课堂交际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现象依然会长期存在。往往课堂活动不积极的都是内向的学生,积极的都是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生,长此以往两类学生的差异会趋于扩大化。此外,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大班授课的方式,在这种大班课堂的氛围下采用交际法英语教学,其实际操作会有着许多不便:一是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发言的机会会大为减少;二是教师很难对课堂的整体气氛进行掌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会大打折扣;三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沟通无法实现,无法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三、交际法英语教学的改进对策
在我国部分地区,交际法作为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其良好的效果已是有目共睹,但是受客观环境和施教者自身思想的局限,交际法英语教学在实践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笔者从我国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1.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以传授语用知识为重心
语言知识可以让语句的形成符合语言规则,而语用知识可以让话语更贴近生活。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表达语言虽然无语法错误,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能得体地表达。传授语言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有根本性作用,但学生把英语变成一种工具并可以自由使用才是最重要的环节。从学校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以传授语用知识为重心尤为重要,只有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切实加强并且在不断提升改进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使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得到很好的兼顾,继而在实际生活中驾轻就熟。因此,学生要把语用知识的方方面面都尽可能地掌握,比如语用知识的跨文化运用和社会语言知识的熟练使用等。教师还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不同情境下的语用知识进行逐一分析,系统介绍语言在社会语用语境下运行的原则和规律,使学生对此有全面的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交际者的特点和语言习惯也应该系统地一并讲解,将语言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语用中的礼貌语言、语调运用、会话策略和会话方式做出归纳总结,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2.有针对性地布置练习
根据交际法原则,我们在给学生布置练习时,不能千篇一律,要把“语言习题”和“交际任务”相结合,即教师在布置一些传统练习题的时候,应该包含应用性的写作。例如表格数据、书报杂志、信函、商业备忘录、商务文件、产品宣传册、说明书等应用性极强的文体。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一些交际性的练习布置给学生,即情景、环境、目的、背景、条件等特定的交际对象由教师提供给学生,学生们之间相互交流、探讨问题和创造性思考,把这些交际任务视为人生所需的能力来完成。这样的练习能不断拓展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各种技能,使他们的语言知识更加系统化。所以在布置练习方面,要让学生尽量多的相互交流。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
由于第一课堂的英语教学多采用大班教学,不能充分保障每个学生的听课质量。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创建自己的学习网页,把教案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传到网站供学生浏览,使学生在课后也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观看与学习。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增设一些有利于学生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栏目,比如在线答疑、网上讲座、网上资料库等。此外给学生分配实践性较强的任务时最好与每堂课所学内容紧密关联,如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简述课文背景知识或编写情景对话等。学生为完成任务,需要用英语组织语言,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这是对正常教学不可缺少的补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可以开展英语角、英语黑板报以及放映英语电影等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寓教于乐,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迅速提升应用语言能力。
交际法英语教学在施行过程中得到了一些理论的支持,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应大力提倡并实施交际法英语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的现实需求,转变固有观念,灵活地采用交际法英语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提升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Y:Longman Inc.,2000.
[2]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11(2).
[3]Anderson J.R.Cognitive Skills and Their Acquisition[M].NY:Hills-dale Publishing House,1981.
[4]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12(4).
[5]王丽萍.外语教学如何进入交际互动课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10).
交际英语教学对策 篇5
[摘要]根据现在社会的发展潮流,我们应充分重视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将小学生口语交际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言语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改革
《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口语交际教学取代传统的听说教学,终于赢得了自己在语文学科中的独立地位,这是对传统听说教学的深化和超越,是现代语文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教学针对性不强,忽视逻辑思维训练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而许多老师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够,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大,不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言训练。再有就是缺少必要的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重感悟,轻分析。过去讲课文时,几乎每篇都会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老师都会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路,比如总分总的关系、因果关系、事物的发展顺序等等。但现在老师不敢过多分析课文,不敢再让学生分段了,仿佛一这样做就是走老路了,就是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剩下的只是感悟、感悟、再感悟,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只有看学生自己的`能力了。在教学中缺乏教师的必要的引导,存在低水平的简单问答或低层次聊天现象,致使学生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语意不连贯,缺乏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2.教学评价层面的问题——尚未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各类语文考试只有读写,没有听说,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只偶见于课堂上随意的、模糊的、凭整体印象的评价。而现今考试的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很大,因为不考试,不评价,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许多老师让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觉得再累也白搭。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天天使用母语,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习得,不必费神去学,再加上考试又不考,自然把精力都投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
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扎实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前提,但这无疑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艰难的抉择。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探究
1.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从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来看,更需要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作为教师,应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充分认识到“生活无处不课堂”。家庭中,社会上,如双休日、节假日的外出,家庭的来访接待、聚会等,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多去接触人,主动地交际。过后,也可以到课堂上搞一次“真实再现”,教师借机给予指导。
2.创设课内外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开始自己的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别人的发言,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何指出别人的不足等。再如观察课文插图练习说话;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补白说话练习,如情节的补白、背景的补白、人物的补白等等;借助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模拟情境,或是让学生表演课文来模拟情境,让学生边演示边解说。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用马的模型演示比赛的场面,边演示边解说。首先各小组轮流进行,然后推选代表上讲台演示,按演示过程将两次赛马经过有顺序地讲述。通过演示活动,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而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口语交际还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的环境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呈现或再现。生活化的交际环境,才具有真实性。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让学生说自己心里想的,不盲从、不从众,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
3.分层次制订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制订不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提高学习兴趣。
儿童的语言、思维、个性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儿童心理发展所具有的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教育工作。比如教学内容的设计,处在一定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什么才是最合适的,是由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孩子能够学会什么,能够学会多少,这些都受到他们思维水平的制约。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孩子心理特点及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规律,制订不同层次的口语交际训的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心,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拓宽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操作中,积累经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他们成功地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汉语教学中的语用学研究[J].语言研究,,(11).
[2]刘艳春.语言交际[M].中国经济出版社,.1.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篇6
一、存在的问题
(1)关注了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却忽略了情感态度的培养。
(2)关注了“说”的训练,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培养。
(3)关注了交际的互动,却忽略了交际中规范学生的语言。
二、解决的对策
1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学目标与重点。
“听说训练”是单项的、独白式的活动,而口语交际是多项的、互动式活动。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一定要准确把握教学要达成的交际目标,并能选用恰当教学策略来引起孩子交际兴趣,为其创造交际情境。
2教学中要“针锋相对”,解决突出的问题。
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抓不住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所问非所答,或者是心里明白,嘴上说不出来;交流之中不注重礼节,不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等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设计“针锋相对”的交际情景,促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相互倾听,互动交际。
3发挥教学机智,关注课堂生成现象。
口语交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不作书面记录,有很强的随意性,哪个学生的灵感一动,哎,一个课堂问题就生成了。所以说口语交际的灵魂就在于交际时的生成性、不确定性。而这种较强的不确定性,也给了我们教师教学机智以足够的考验。
虽然我们在备课时尽量做到各种情况考虑周详,然而这些令我们措手不及的情况不可避免,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到这一生成,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解决这些意外,这意外就变成了我们教学中可贵的教育资源,这意外就变成了我们教学中让人无法忘记的闪光点。
4强化交际意识 拓展交际途径。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广泛空间,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口語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除了口语交际课之外,还可利用其他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意识的交际训练,比如在阅读课和作文课中,指导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进行交流,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等等。
5运用艺术评价 增添交际动力。
从教21年的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能由于我自身的性格就像个孩子,整天都有高兴不完的事一样,所以,每天都有孩子围着我聊天,天上的事,地下的事,家里的事,学校的事,无所不谈。我们就把这种朋友式的关系带入到课堂中来。我们都知道,每个班里学生的素质就像我们的五个指头一样长短不一。有的孩子在课下谈吐自如,但在课堂上却害怕说话不当、当众出丑会被同学笑话,抬不起头来,所以在口语交际中三缄其口,不敢展示自己。这种情况下我就会对他说:“没关系啊,我知道你能说好的,试试嘛。”“你看你,说得这么好却不举手,差点失去一次我们欣赏你的机会。”学生说话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会对他说:“你试一试这样说,感觉怎么样?”学生说得精彩时,我会和他击掌表示祝贺。发现谁没有注意倾听,我会用眼神儿提示他注意。
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7
一、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可见, 教学中应尤其重视学生“说”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通过实际调查和行动观察、实地访谈发现, 口语交际的训练并未得到教师的重视, 不是教师单方面全程包办式的讲解和纯粹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和方式, 就是占用每个教学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课讲其他的内容或学科。概括起来有如下问题:
(1) 口语交际教学被虚化。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上, 教师给的往往都是形式上的“自由交流”, 针对自己所给的问题, 随意抽出平时说话能力比较好的同学解答, 话题又空又大, 脱离实际生活轨道, 这对于课外阅读训练缺失、思维分析能力占弱势的同学是十分不利的, 那么小组对话也就无从说起, 更谈不上完成任务和主动同他人分享意见了, 自由交流变成了四目相对;课上的自由大胆交流都说不出口, 课下更没有继续课上未完成的话题的必要了。同时, 教师会明显地延迟新课改的要求, 习惯于全面讲解、帮助学生消化的讲课倾向,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说话的机会;学生不知道在哪方面欠缺, 对相应的能力训练更是无从改起, 沉默的人越来越多, 很显然“规规矩矩”的课堂就是这样炼成的。
(2) 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而轻视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口语交际教学观念淡薄造成的, 意识、观念是保持后续行为的重要先决条件, 而口语交际教学观念的淡薄, 注定了教学质量势必大打折扣。大部分语文教师陷于只重视书面表达能力而忽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惯性思维, 加之在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 本身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学生之间交流困难, 教师一旦恢复原有的传统单一的课堂传授模式, 口语交际的地位更加遭到挤兑, 无所容身, 自然会淡出语文课堂, 学生的应有能力训练就相应的缺失, 没有说话的机会了。
(3) 缺少相应的口语交际评价约束制度。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只是简单的说说而已, 教师没有在单元教学中着重突出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地位, 也没有要求学生要达到怎么样的教学目标, 使得课堂并不属于大多数学生。这样的原因在于缺少了相应的规定机制, 不能使口语交际教学实际有效地得到落实。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课堂就好比是一滩在平地上的水, 淌到哪里是哪里, 随意、散漫, 有口语交际训练之名, 无口语交际训练之实。教师的无所谓意识无形中也暗示了学生, 这无疑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戕害。
二、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策探究
(1)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每个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必须落实到处。为了让口语交际课名副其实的存在, 教师要有详细的备课教案和课堂实况记录, 安排专门记录精彩的交流过程的同学和摄影的同学, 然后将交流的结果以相应的形式展示出来。如黑板报, 不需手写, 但一定要有内容, 加之以照片展示。拟定具体可行的主题, 简单的引导, 把时间和课堂交给学生, 或者直接交由学生来主持口语交际课。这个活动再经过推广, 便是开展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评比, 将黑板报内容进行一个公平公正的评分、奖惩, 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对交际课的重视, 将之提升到与书面表达同等高度的地位,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学到知识, 锻炼说话的胆量、说话的能力, 掌握说话的技巧。
(2) 开展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形式。1) 提问、追问。语文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阶段心理特征上, 开展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多民族的区位优势, 营造一个能够互相学习的融洽的语言环境, 适时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活动场景, 不仅是课堂上针对课文学习进行的的朗读、背诵、提问、追问, 还包括各种语言情境的创设, 如介绍、复述、表演、模拟活动等。其中, 正确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有效的思考的关键。比如, 学习郑振铎的《猫》, 教师可以提问:对于“我们”都不太喜欢的第三只猫的丢失, “我”为什么会感到十分内疚, 从哪些文字里看出来。再如, 学习《香菱学诗》片段过后, 教师就香菱为何不向与黛玉有着相同水平的宝钗学诗追问, 要求学生从整体把握, 联系人物背景来谈, 以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2) 介绍、复述。介绍情境中, 除了向同学、老师介绍自己喜欢的动植物、电视电影、书籍、景点、朋友、熟悉的人、难忘的事、书报读后感之外, 还可以着眼于本民族文化内容, 如方言、节日、风俗、礼俗、婚俗、丧葬习俗、体育项目、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了解身边的人、事、物、文化诸如此类, 开阔眼界, 了解他人, 锻炼口才, 互相学习。同时教师还可结合课文, 介绍情境。如教师在讲授《苏州园林》时, 顺势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 并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复述情境, 包括复述一个电视电影情节、漫画内容、小说人物故事等, 以说话者为中心, 再塑人物形象, 呈现故事情节, 其他听话者对情节中的人物、故事进行评析。复述对口语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既可以锻炼学生即时组织语言的能力, 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可谓一举两得。3) 表演、模拟。至于表演情境, 要让学生走进课本, 再走出课本, 走向实际生活画面。不仅是单纯的对故事情节的人物对话、举止动作、神情态势进行学习模仿和表演, 从回忆生活中不同人物关乎喜怒哀乐的情节着手进行一个再造和联想, 表演出来, 分析表演的情况,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表演的同时, 还可以大胆尝试不同角色的挑战, 如反串人物、哑剧、木偶剧表演, 充分使用口语、手势语、肢体语言, 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想要说话的欲望。教师可以顺势总结写作方法中人物塑造的要点, 达到口头和写作齐头并进的目标。模拟情境的创设就包括了学做主持人、做口头报告、脱稿演讲、成果答辩会、模拟正式辩论比赛等形式, 从身边触手可及的话题说起, 包括雾霾、酸雨、水污染、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等谈开, 丰富语文课堂, 使学生了解身边的时事政治, 爱上口语交际课。
(3) 课内外一定程度的外在条件制约。外在条件制约包括新课程标准的纲要规定, 以及具体的评价、约束制度。评价制度如上文提到的在年级语文教师队伍里成立监督小组, 不定期对班级口语交际活动内容进行评价和指导, 旨在监督新老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重视程度和具体实施深度, 以及是否是以锻炼学生口语能力为目的;将办得出色的班级展出的板报在年级里进行一个成果展示, 与此同时, 使得各班级之间互相学习, 互相借鉴。另外, 教师还需要对班级口语课“约法三章”, 使学生在老师的要求和带领下有目标地进行丰富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比如介绍情境里, 教师应建议说话者的内容要丰富, 层次清晰, 情感饱满, 语言简洁、生动;演讲比赛应要求说话者的内容积极向上、切合中学生心理接受需要, 语言有感染力、简洁流畅, 用词准确, 抒情性强, 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态势大方得体等。在积极的约束下, 完成有效的课堂交际活动, 通过多样的形式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并非为了搞活动标新立异而使其变得五花八门, 这是语文教师应该明确的。
三、结束语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应该在多变的形式下保持其初衷, 显示其本真。在电教化设备早已普及的当今, 把多媒体、互联网引进口语交际课堂, 开发更有魅力的演示情境、图像情境、声音情境, 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的兴趣, 从而师生互动, 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 让学生能说、敢说、说得好, 提高口语能力,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不甚理想, 主要表现在:口语交际教学被虚化, 重视书面表达教学而轻口语交际教学, 缺少相应的口语交际评价约束制度。教师就相应的现状提出了三点对策:引起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口语交际模式, 规定相应的约束评价制度。
关键词:师范学院,口语交际,情境,对策,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丰.中职语文口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大学教育, 2012 (02) .
[2]罗雅文.中学语文教育中口语教学的现状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 2015 (08) .
[3]房媛.浅析高职语文口语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9) .
[4]朱明顺, 徐萍.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12 (02) .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篇8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 口语交际训练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 部分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和口语交际训练割裂开来, 语文课堂这一最重要的口语交际阵地无形中被忽略。教师只是在涉及到口语交际专项训练的内容时才会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旦专项训练告一段落,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任务则就此停止。
2. 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构的严密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往往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 这扼杀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学生在犹如“一潭死水”的课堂中很难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学生受知识面不宽、社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即使能够积极主动地在课内进行表达、交流, 但其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语意表达不完整, 前后矛盾;语言啰唆, 抓不住重点;声音不响亮;掺杂方言等。
4. 教师指导方法存在偏差。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却未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改进策略
1. 创设交际情境, 激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 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结合节假日、主题班会、校园活动等, 创设丰富多彩的交际情境, 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 我以“为妈妈做点什么”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评选班干部时, 我则让他们谈一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班干部”等。这种教学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2. 紧扣教材内容, 加强专题训练。
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专题训练内容, 能够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 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 在进行“谈谈父母对我们的爱”的专题训练时, 大多数学生谈论的是父母在生活上如何关心、照顾他们。为了拓宽学生思路, 我则引导他们从“父母是我学习中的好老师”、“父母是我困难时的引路人”、“父母是我玩耍时的好伙伴”等角度进行思考, 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 从多角度展开讨论。这样一来, 不但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增强了他们的交流欲望, 而且使学生在交流中产生了共鸣。学生们都说得非常认真, 有的学生在说到动情处时则潸然泪下。
3.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教师不能独占话语权, 应尊重学生的交际主体地位, 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交际需求, 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交际的乐趣。同时, 注重引导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及课余生活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 使其在亲身实践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4. 提供交流平台,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应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 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 竭力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并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如, “请大家仔细听, 这位同学说得怎样?”这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其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价一下某某同学的发言。”这是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你说得很对, 能不能再说得响亮些?”这实际上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交际英语教学对策 篇9
一、英语课堂交际活动存在的问题
1. 课堂交际活动的主体较少、脱离全体
目前, 学校的班级制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大班教学, 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去, 是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时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平时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对英语基础知识较为重视, 而忽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所以教师对学生英语运用和交际的实际水平掌握不够全面, 使得所设计的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不符合全体学生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 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的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很难融入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去, 要实现全体学生的英语交际就更困难。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只有少数学生能完成教师所设定的英语课堂交际活动, 因此, 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要充分掌握学生用英语交际的实际能力, 使所设计的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又不脱离学生运用和交际的实际水平, 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去, 而不是少数人的课堂, 这样也可以避免教师认为可以完成的交际任务得不到学生真正的落实和掌握。
2. 课堂交际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长期以来, 教师重视的是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传授, 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 而忽视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虽然有些教师也会开展英语课堂交际活动, 但只在固定的环节采取固定的方式进行交际活动, 使课堂活动缺乏创新。目前, 小组活动可以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到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 并使教师易于对课堂交际活动进行控制, 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青睐和推崇, 但这也导致英语课堂交际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疲于参与活
筅河南黄淮学院孙秀丽
动。除此之外, 尽管有些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上下了很多功夫, 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新的尝试, 但所设计的活动有时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 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设计时, 既要迎合学生求新求异的学习兴趣, 也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3. 课堂交际活动以传授语言基础知识为目的, 忽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流的能力, 培养用英语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然而,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 绝大多数的教师把教学的重点和精力放在阅读理解和语法的讲解上, 很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运用、表达能力, 而且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 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英语知识的错误进行纠正, 使一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受挫, 直接影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加之班级人数多、课堂时间有限, 即使纠正错误也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 如果学生的错误得不到完全、及时的纠正, 容易使学生的错误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巩固, 形成定式, 越来越难以改正, 所以, 纠正学生知识性错误成为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重点, 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既要承担传授英语基础知识的重任, 又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师在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时, 一定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 不能厚此薄彼。
4. 课堂交际活动的评价滞后
在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反省, 从而获得学习英语的自信和目标, 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此同时, 评价还可以将英语课堂教学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教师, 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 完善教学活动。就现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实施情况而言, 大多数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但还有不少教师没有在课堂活动中或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评价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有利于教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而且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因此, 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要及时、科学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 而且评价不能只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结果, 还要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步幅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价。
二、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实施对策
1. 英语课堂交际活动设计要因材施教, 形式要多元化
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因材施教。在课堂交际活动的编排上要采用灵活的、多元化的方式方法, 避免呆板的、不变的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 要对教材内容、编排次序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 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时要围绕每一单元所提供的话题, 在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多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 设计出真实的交际情境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交际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 并容易将日常生活的交际场景和课堂交际活动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另外, 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时, 要以全体学生为活动对象, 所设计的活动要大体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而不能使课堂活动变成少数人的活动。
2. 尊重个体差异, 营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活动氛围
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学习等能力都是不同的, 它们没有好坏高低之分, 只是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了这样的不同。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 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在学习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因此, 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优势和不足, 扬长避短,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优势, 增强自信, 同时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 及时加以改正。比如, 教师在组织课堂辩论活动中, 让那些经常接触网络、善于利用网络的学生担任收集、获取资料的职责让那些思维敏捷、逻辑性强的学生负责现场辩论, 这样就可以放大学生的优势、规避学生的不足, 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的才华, 增强学生的自信。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来, 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 营造和谐的课堂交际氛围。
此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英语课堂交际活动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活动,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在课堂交际活动进行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留意和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和心理变化等因素, 以便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今后的课堂交际活动做准备。如果发现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较差, 为了不打击该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在交际活动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提示, 也可以在交际活动前提供活动中将用到的关键词、短语和句型等。教师要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 把握好活动的时间和节奏, 力求在有限的课堂交际活动时间内, 让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 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评价要多元化, 学生的反思要主动化
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结束后, 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 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对学生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时, 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能片面地因某一方面的表现差而否定学生的付出,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多鼓励、多表扬、重发展。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加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 使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的评价多元化。此外, 评价时要采用多重标准,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进行主动反思。如, 在英语课堂交际活动结束后, 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好”、“很好”、“非常好”等词语进行评价, 而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多方面表现进行评价, 包括学生的进步幅度、对时间的把握等方面;此外, 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同学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别人的长处和不足, 对自己起警示作用。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自我评价, 这样有利于学生全方位认识自己, 做到学生反思主动化, 积极主动地积累经验教训, 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王才仁, 曾葡初主编.英语双重活动教学法.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4]魏峥.学生对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行为和活动的认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一是交际活动自由散乱。主要表现是:一些教师忽视了其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毫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 使课堂出现散而乱的现象, 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交际活动参与面较窄。主要表现是:口语交际课上只有几个学生撑场面、大多数学生当陪衬, 缺乏参与的全体性, 口语交际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
三是交际内容远离生活实际。主要表现是:许多教师只注重趣味性, 忽视了口语交际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对口语交际内容的选择和情境的创设, 偏离了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交际内容不熟悉, 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 语言显得空洞、虚假, 缺乏真诚, 丧失了课堂的生机和灵气。
四是交际活动形式单一。主要表现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单纯的说话训练课, 教学过程中常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 缺少互动与合作, 这就有迅于口语交际的本质属性———“交互性”。
那么,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克服以上现象, 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努力做到训练的科学有序。
口语交际的特点在于交际过程中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它不像“听说训练”那样只是单向的、独白的, 而是多向的、互动的。教师在课前应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精心预设, 选择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熟悉的话题作为教学内容, 比如家庭生活、学习体会、课外阅读、手工制作、游戏介绍, 以及对喜爱的动物、景物的交流, 以丰富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增强口语交际的有效性。
2. 体现学生的全体参与性。
口语交际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不是面向“大多数学生”, 更不能只顾及“少数“尖子生”。因此, 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让学生人人享有说话的机会。
如,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叙述, 太单调了, 加之班上人多, 不可能人人有机会发言。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把这次交际活动变成一次“介绍我的家”的交友活动。课前老师和同学一起将教室布置成欢乐的交际会场, 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 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情境。课始先让学生说说想了解好朋友家的哪些情况, 然后各自练习介绍自己家的情况, 接下来进行全班性的活动: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朋友, 互相介绍自家的情况。在面对面的交谈中, 不仅增进了学生的友谊, 而且锻炼了全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凸显口语交际活动的真实性。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或亲历的生活中选取口语交际素材。
如, 选择“学会打电话”的口语交际内容, 上课伊始, 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打电话, 接着教给学生打电话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练习打电话。由于没有具体的电话交流内容, 学生就会胡编乱造地说一通。这样做, 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达不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口语交际“学会打电话”时, 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 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大雨, 原计划的登山活动要取消, 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校外开会, 她不知道这个消息。怎么把活动取消的消息迅速告诉班主任李老师?于老师让学生选择各种办法, 大家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接着, 让学生两两组合, 扮演接电话、打电话的人, 练习打电话。在学生汇报如何打电话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评价, 渗透打电话要注意的问题, 之后, 再挑选两位学生, 到学校办公室给班主任李老师打电话。在整个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认为自己是在完成教师分派的学习任务, 而是一种生活的真实。
4. 注重活动的交互性。
口语交际不同于回答问题, 也不同于演讲, 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思想、看法、意见, 交流经验、成果、情感, 或者买卖东西, 寻求帮助等待人处事的活动, 它是交际双方听与说互动的过程, 是一门语言艺术。口语交际要有交际对象, 构成交际关系, 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才能进行。在这个互动交际的过程中, 既需学生认真、耐心地倾听, 准确理解和把握对方谈话的内容, 捕捉信息要点, 同时又需尽快作出反应, 恰当应答。
交际英语教学对策 篇11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口语交际教学进入语文课程的时间比较短。2000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正式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这也就是口语交际纳入课程体系的标志。2001年,课程标准沿用了口语交际,到2011年课程标准的修订版,依然使用口语交际,可见,口语交际教学在课程理念方面出现得比较晚,概念本身的界定模糊性较高,这些都对一线教学操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有着明显短板。本文着重就当前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进行简析,并对改变现状提出一些思考。
一、现状浅析
目前,口语交际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种让人感到遗憾的现状。
第一,教学不够到位。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每个年级的“语文园地”中,几乎都安排口语交际专项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此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没有专门独立执教口语交际,教学的缺失现象严重。年级越高,缺失越为严重。
第二,教学评价缺失。虽然也有部分教师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但在绝大多数语文能力测试中,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评价的缺失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关注程度,导致了教学的随意、低效乃至无效。
第三,缺乏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教材虽有安排口语交际教学任务,但多为习作教学服务,明显属于铺垫式的训练内容。口语交际自身在教学要求、训练程度上缺乏明确的规定,知识点之间出现断裂的现象,不能够形成系统化、规模化、循序渐进的课程系统,这对于有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极为不利。
第四,专项教学研究力度不够。相对于阅读教学以及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在专业领域的研究是比较少见的。很少有专家、名师以口语交际教学作为自己独特的、专项的研究方向。理论的缺失使得我们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产生诸多的漏洞和遗憾,使得口语交际的教学滑向经验主义随意操作的泥潭。
二、对策探讨
根据上述现状分析,加强口语交际的教学,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必须从课程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教学研究的加强等方面进行,牵涉面很广,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见效的。但作为一线教师,绝不能静待上述改变的到来,而应该基于现有的教材要求、评价体系,积极面对,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层面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交际场景的设置
环境是交际中的重要因素,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人、地、事、情”这四个要素的变化将决定口语交际教学整个样态的变化。因此,要非常注重交际场景的设定。让儿童在特定的场景下,面对特定的人,在特殊的地方,针对特别的事件,带着特定的情感去交际。笔者在引导学生对《观潮》一文进行复述时,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互动交流。
师:今天,我们有机会到海宁市的盐官镇观看了钱塘江大潮,可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却没有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没有关系,老师与浙江电视台取得了联系,浙江电视台请你们当小主持人,进行《话说钱塘大潮》的现场直播。请你们把刚才感受到的潮来之时的情形讲给爸爸妈妈听。解说前得有导播语。同学们,想一想导播语怎么说。
学生思考之后交流。教师请一学生说导播语。
生:大家好!我现在为您进行《话说钱塘大潮》的现场直播。
师:你与大家有礼貌地打招呼,很好!但要让观众知道你的身份呀!该怎么介绍自己?
生:大家好!我是浙江电视台小主持人。我现在为您进行《话说钱塘大潮》的现场直播。
师:小主持人,你在哪里为观众进行现场直播呢?加上地点再说说。
生:大家好!我是浙江电视台小主持人。我正在海宁市的盐官镇为您进行《话说钱塘大潮》的现场直播。
师:咦,你在海宁市的盐官镇哪户人家的门口呀?
在笔者的引导下,生恍然大悟,终于说出了包含“人、地、事、情”这四个要素的合情合理的导播语:“大家好!我是浙江电视台的小主持人。我正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为您进行《话说钱塘大潮》的现场直播。”这样的话语交流真实地服务于生活,产生了提高交往能力的作用。
(二)强调听与说双方的关联
口语交际涉及听与说这两大最主要的因素。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强调交际的双方不但要有言说者的意识,还要有听众、观众的意识,要让说和听的双方形成关联,组成一对紧密的关系,让话语成为听说双方联系的纽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水平。请看我区张文芳老师获2016年福州市教学观摩比赛特等奖的《我要的是葫芦》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只想要葫芦,最后一个一个葫芦都落了。同学们,咱们得劝一劝他啊!怎么劝呢?请同桌合作,一个人扮演书生,一个人扮演邻居。(课件出示句式:叶子上有了蚜虫,邻居劝他说:“ 。”书生说:“ 。”
师:老师发现,这一桌的同学演得特别投入,我们请他们上来演一演。邻居你准备好了吗?开始劝吧!围观的邻居,注意认真倾听哦。
……
师:看来,书生非常固执,不管邻居怎么劝,坚持要的是葫芦。围观的邻居们有话说吗?(师采访学生)看书生这么固执,邻居们几乎沉默不语了。可是蚜虫在增多呀,这时候,你还会优哉游哉地劝说他吗?你的心里该有多着急啊!谁再来劝一劝书生?
(学生的劝说没有鼓动性)
师:你太不关心邻居啦,这时候蚜虫已经这么多啦,你还细声细语的。谁关心这个邻居?
(教师请参与性高的学生发言)
师:你来劝。语气这么着急,音量这么大,这才是为书生着想的好邻居啊!更危急的时刻到啦,瞧,蚜虫越长越多啦!
(互动交流中,书生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接受邻居劝告)
师:我想问班上最性急的人是谁?班上最热心的人又是谁?这位就是心肠好、性子急的邻居,你来劝两句。围观的邻居们注意倾听他们的对话。
这样的教学,教师既关注言说者,又关注倾听者,通过层层渲染劝说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互动,大胆交流的欲望,每个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学习者。教师借助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口语交际知识,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三)注重交际意图的实现
为什么说,决定了说什么、怎么说、说得怎么样,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对交际意图清晰明确的定位,应该作为教学准备中核心的要点。要让生活情境中特定的交际功能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功能定位的引领下,让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服务于儿童的生活,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其在生活中交际交往的能力。例如,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时,就采用“任务法”来导入新课。
师:家住外地的阿姨想来福州玩,她早就听说福州榕树很出名,对榕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你能向她介绍一下我们福州的大榕树吗?
生:我想对阿姨这样介绍我家乡的这一景物——福州榕树很多,因此被称为“榕城”。榕树高大美丽,深受大家的喜爱,被选为福州市的“市树”。
师:这样的介绍,让阿姨了解到榕树是福州市的“市树”,不错!可是这么简单的介绍让我们感受不到榕树的外形特点以及你对它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抚摸、用心感受”的方法观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榕树的叶子、枝干和树根。相信通过大家的仔细观察,有序介绍,一定能把我们榕城这一最具特色的景物说得更具体生动,从而给外地的阿姨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交际内容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明晰的交际意图为学生创设了真实可感的交际情境,使口语交际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可以想象得到,学生后面的说话一定是很精彩、很热闹的。
(四)注重交际的凭借
口语交际教学切忌凭空说事,切忌空发议论,切忌牢骚满肚。在交际中,若让学生凭借着一定的物件、一定的事件去交际、去交流,交际的时候就能够更具有真实感、情境感,更能够符合“交际”这一个词汇本身的含义。例如,人教版“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遇到陌生人敲门该怎么办”这一话题。首先,这种情况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之间有类似的经历可以交流;其次,遇到陌生人敲门时,也许会遇到不怀好意的人,该如何对待呢?学生也期待知晓答案;最后,如何正确而有礼貌地与的确有交往需要的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是刚刚接触社会的小学生应该学会的基本交际礼仪。凭借这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去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学生一定会更兴趣盎然地学会观察、判断,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往。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教学更应该注重的是符合生活需要、贴近生活实际、满足生活中交往的特定场景,服务生活,面向生活,提升儿童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真实的能力。同时,通过专项的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策略。在多次反复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懂礼貌,会倾听,能传递信息,会恰当交流,形成与他人交际交往的本领,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交际英语教学对策 篇12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一)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差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定的“轨道”上, 从而扼杀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由于教师偏重于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教学结构的严密性等, 从而让学生很难在教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二) 不重视口语交际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虽然有的教师知道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但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更没有意识到其训练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在开设的口语交际课上, 只针对安排好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而且, 教师只是把目光投注在交际不好又费时的训练内容上, 时不时地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课, 而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却非常少, 其基本成了语文教学之外的内容。因此,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难得到发展和巩固。
(三)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模糊
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是和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而不仅仅是课本和教材。因此, 教师不能确切地把握教学内容, 也就很难增强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的交际能力。因此, 教师应该把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 要想方设法地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2]。
(四) 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 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训练还没有落到实处, 还只是流于形式上。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片面的训练上, 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还只是把口语交际在形式上等同于口头作文, 在课堂中学生都没有交际的意识, 只是在那里自说自话。因此, 在训练过程中根本没有体现出口语交际的灵活性、应变性、双向互动性, 从而使学生的交际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发展。除此之外, 还表现在没有照应到全体学生。从教学的表面看非常热闹, 但仔细看的话, 就会发现只是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表演, 从而剥夺了大多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策
(一) 创设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单一的, 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 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 且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敢言、乐言的轻松学习氛围, 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能积极地观察、思考等, 从而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
如:在具体的教学《看望生病的同学》这篇文章中, 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通过演一演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一个学生扮演生病的同学, 让另外一个同学扮演看望生病的。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真实再现的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互动沟通
语言是人与人思想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只有充分的互动, 学生才能在互动中学会沟通。而口语交际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还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更有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等[3]。因此, 我们知道, 口语交际教学的互动方式有很多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不能只停留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范围内, 也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互动, 而是需要转化彼此之间的角色, 从而开展平等交流。为了让学生成为口语交际活动的真正主人, 师生应该融为一体, 做口语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而且, 学生之间全班式的集体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式和学生与社会交流的这种方式, 不但让学生的接触面广, 而且接触的人比在学校里接触的更多, 探究的问题也更深入。因此, 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会更明显。
(三)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传授方法
教师在交际方法的指导中要充分发展其主导作用, 教授学生一些必要的听说方法及交际方法, 让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表达, 乐于交际。在具体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笔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 然后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让学生简短地用一句话归纳并发言。同时,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等, 让学生从中获得乐趣, 从而可以畅谈自己的收获。
三、结语
我们知道, 口语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小学阶段, 口语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理性地掌握语言, 还能纠正语言规则的错误。因此, 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我们也知道口语交际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 也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更是增进人们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但是,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却不是很乐观。因此, 为了改变交际教学现状,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就教学现状分析了一番, 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摘要:口语交际是学生一种必备的能力, 其不仅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更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语言修养和文明态度。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但是, 目前我国的教学现状却不是很乐观。因此, 本文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作了一番研究, 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王瑞荣.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 2012 (23) .
[2]邱娟飞.我国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与反思[J].江西教育科研, 2010 (8) .
[3]吕爱玉.应注意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教育评论, 201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