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实践(精选12篇)
交际实践 篇1
口语交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活动就应加强具体的情景设置, 紧密联系阅读实践, 根据学生的阅读实践情况生成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交际因素, 拓展交际功能, 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锻炼机会, 更好地达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
一.激发表达欲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先导。
许多学生在家里能说会道, 可在学校里却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 他们羞于开口的原因是缺乏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因而要激发其说话兴趣, 刺激其表达欲望, 一方面教师应有个性化的语言, 作为母语传承者的语文教师, 只有做到用语规范确切、简洁得体、风趣幽默, 才能酝酿很好的情感氛围, 消除口语表达的心理障碍和情绪压力。教师的言传身教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在教师娴熟的口才和艺术化语言的熏染中, 口语表达会更自然、更流利, 有时连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也会在模拟中逐步习得。另一方面, 教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或热门的话题, 如介绍自己的家庭、讲故事、讨论新闻热点问题等, 让每一个学生都开口说话。经常开展读一本好书, 观一次展览, 听一次讲座, 看一场演出等活动, 让学生交流心得, 从而在课堂上出现师生间、生生间水到渠成的交际场面。
二.阅读积累是口语交际的动力源泉。
在学生表达欲望得到激发之后, 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课堂内外的阅读实践, 相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阅读本身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心智活动, 联系课文, 口语交际活动随处可见。如学习《论语》时让学生交流:1.你认为孔子的观点哪些在今天仍有价值, 为什么?2.在生活中, 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 今后有何打算?这样的交流正是运用口语交际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学生还可以静下心来, 沉浸在文本之中, 从不同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 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境界中, 与文本和作者进行无声的对话, 积淀语言。紧扣教材或经典阅读, 设置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轻松、愉快、自由的交流、倾听, 在合作探究中表达独特的感悟, 有时还可让学生复述故事, 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专题活动是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练兵场。
柳青曾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人生, 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爱憎。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就应该让他们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身份, 自主地参与交际实践, 在专题活动中自我反思、自我检测。交际专题分介绍、朗诵、讨论、演讲、辩论、访谈等类别进行。每学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两个专题, 先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并在台上台下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在“介绍”类专题训练中, 可让学生介绍家乡, 不论是家乡的节日习俗、民族风情, 还是方言俚语、民间故事, 都能展示家乡的民族民间文化, 再现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贴近学生实际, 就容易激发其表达兴趣, 通过相互介绍促进其口语表达水平。“辩论”类话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活动中除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外, 还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道。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 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赞成还是反对愚公的做法, 为什么?学生在讨论后形成正反方, 然后因势利导, 组织一场辩论会, 让其各抒己见。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准备, 增强信心, 大胆发言, 在细心听取对方发言后, 冷静机敏地捕捉对方的疏漏之处, 组织自己的应对语言, 驳倒对方, 真正做到态度温和、说话得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冷静机敏、灵活应对, 从而培养其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良好语言修养。
杨万全, 语文教师, 现居贵州仁怀。本文编校:王玲
交际实践 篇2
“生活实践式”的口语交际教学
“生活实践式”的口语交际教学 南海盐步横江小学 林艳媚 一、课题提出 什么是“生活实践式”的口语交际?所谓“生活实践式”的口语交际,就是以“生活”为口语交际素材,以“实践”为口语交际目的,并把口语交际教学“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实践过程的一种口语交际方式。这里,“演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既要把口语交际教学演化为“生活”(真正的日常生活),又要把口语交际转化为“实践”。 因此,“生活实践式”口语交际的第一个特性便是“生活性”。生活处处是语文,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教学中注意联系现实,加强口语实践,课堂练习只是口语训练的一个侧面,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关键还在于生活的实际锻炼。要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主动进行锻炼,克服害怕心理,鼓励抓紧一切机会大胆说话,学做能言善辩的人。家里来了人,不躲避,不害羞,主动与之交谈,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将自己所见所闻告诉别人;养成随时善于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抓住主要意思,听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人在路途,要相信路在嘴边。第二个特性是“终生性”。人从婴儿起到老人都必须生活,生活就得交际。口语训练应在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说话就如同起居饮食那样不可回避。第三个特性是“情感性”。因为把整个口语交际活动都设置成是为了实现“生活中的实践”,所以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是认真的、执著的和富有使命感的,当然也是快乐的。第四个特性是“时代性”。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口语交际越来越讲究时效性,要求人人听讲准确,以最短的时间听取或表达最多的信息。如打电话、做广告要以分、秒来计算,如发电报要以字数来计算,因此,这就要尽量避免因听不懂,或说不清而重复询问。有经验的教师都这样认为:差生之所以与一般学生差距越来越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口语交际能力太差,既听不懂教师的讲课,又不会说(提问)。不能吸收,何以表达呢?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它还是人们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人们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向电台、广播、国际互联网进行学习、求援、交流情感、讨论工作等。 二、理论依据―三维目标 传统的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把该节课老师想渗透的知识、技能告诉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在简单的几句话,或表演学。这种模式有很大的缺陷,三维目标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性。三维目标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挥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将认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整合为一体,最终达到三维度的效果。三维目标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如下三个方面: 1、认识和能力目标。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与教学过程之中。 综上所述,三维目标的精髓就是将学习与探究、学习与情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其目的在于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于生活。这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标。 三、实施的策略 “生活实践式”的口语交际教学流程有以下四步:(图解) 课前提出小组互动 课堂实践 汇报总结 生活实践 社会评价 (一)课前提出 以“实践”的方式提出口语交际要求。首先,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话题要设计得巧妙,不能出现“口语交际”这四个字,而只能从“实践”的角度提出要求和建议;话题还要有情味,话语中要有实践而喷涌激情的“挑战”,以激起学生想实践的欲望。例如:“挑战自我---采访自己身边最畏惧的人”。这个课题提出后,学生很积极地互出主意,团结合作,做出很好的汇报。 (二)小组互动 课题提出后,学生之间会产生共鸣,共同解决问题。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这个目标就在这时产生。上口语交际课,一定要互动,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如《借伞》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扮演成年人的角色,以扩大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和范围。师生互动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思维,有了自主思维才能有自主的言语活动。(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3)群体之间互动。群体间的互动对学生要求更高,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中可以培养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态度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课上可采用小组与小组互动的方法。如《成语王国》这一课,可用“打擂台”的方式,看哪个小组说得有关动物的成语多。这时,为了小组这个群体的荣誉,学生就会对自己和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渴望依靠大家的智慧和行动赢得胜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碰撞就会擦出教学中需要的“火花”。新课标还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这时最能体现。 (三)课堂实践 口语交际课堂就是学生的“拐杖”,没有这个“拐杖”,学生会走歪路。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通过教师对该话题的注意事项以及语言的规范的指导,会“锦上添花”。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班队活动:在队活动中既可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两得。二、组织小记者采访团,培养学生说话的主动性。一个好的记者,应该也必须是一个主动说话和善于说话的人,不仅要主动和善于与所采访的对象说话,还应该和你所接触到的一切人说话。因此,组织小记者记者采访团到各行各业采,对培养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很有帮助。我校刚成立小记者团,学生挂上小记者牌显得特别自信,我就趁机让学生去采访校长、老师等,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学会了交际,还训练了口头的表达能力。三、发挥学生的特长,说其好说的话题。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组班学生参观、游览,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眼界,提高说话能力 (四)生活实践 通过课堂上的指导,学生又回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话训练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宜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的说话进行指导。比如,春(秋)游活动,教师可让学生面对美景,有顺序地观察一番,再说上一段;在班队活动中,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指点。再如,学校给家长发通知,教师可让学生先把情况说给家长听,再让家长看通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平时学生们的日常交谈,教师也应留心听听,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身份、环境和听话对象,表达要清楚,态度要诚恳……如果教师能做有心人,那么,处处都能指点学生说话。 (五)社会评价(后附横江小学口语交际社会实践评价表) (六)汇报总结 学生实践后,要阶段性地总结,指出该次实践活动的优点和该改善的地方,好的总结对学生来说是一盏指明灯,让学生有规可循,所以汇报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四、小结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认清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附: 横江小学口语交际社会实践评价表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本次口语交际社会实践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您对该生刚才的表现进行评价(请在相应的选项上打√)勇 气 □非常棒 □可以 □要加强表 情 □非常棒 □可以 □要加强说 话 □很清晰 □可以 □要加强态 度 □有礼貌 □可以 □要加强您对该生(组)的总体表现:□很满意 □可以 □要加强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活动时间 活动形式 活动地点交际实践 篇3
关键词:语言 文化 交际方式 社会关系 称谓 非语言交际 习语
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外交往日益频繁,因此人们愈来愈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与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实际信息被误读轻则双方不悦,重则产生严重后果。我们必须了解并区别使用英语的国家与中国的主要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习俗,懂得不同社会交往形式的主要差异,获得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我们必须能够在与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民族交往中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各种误解,这样才能拥有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西方与中国在交际方面的主要差异多数是由不同的价值观引起的,这些差异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 语言、文化与交际
语言从来都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尽管人们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但都必须进行思想交流。如果仅懂得对方的语言而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不能真正互相理解和交际。我们不可能脱离文化,脱离社会,脱离风俗习惯,单纯地学习语言,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能熟练使用外语,而且还要积累文化素养,同时也要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有益的对比。
二、 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
在社会交往中,中国人与西方人有各自的待客方式,尤其是在宴请客人时。在西方国家请朋友吃饭,重在交际而不在宴请时食物的丰盛与否,因此宴请方式比较简单、随意。西方人崇尚节俭,不喜欢铺张浪费,同时尊重客人的意愿,也不强行要求客人多吃多喝,而在中国,请客人吃饭就要有丰盛的菜肴,讲究高水平的烹饪技术,高营养,价值昂贵,这样才能表示主人的热情好客,在酒席上,主人反复劝酒,还为客人夹菜,这些都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
人情往来,送礼物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环节,送什么礼物,怎样送,如何接受礼物,中国和西方的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在中国,朋友、同事、上下级都有赠送礼物的情况,中国人常说“礼轻情意重”、而在实际交往中,人们还是很在意礼物的价格和质量的,在中国,礼物样数越多越好,只送一个礼物显得小气,而接受一方要反复推让,然后接受。和中国一样,西方人也送礼,但他们是真的“礼轻情意重”,一般不会送昂贵的物品,如果礼物很贵,接受的人会觉得心里不安,让人觉得另有所图,在西方,礼物不在贵重,而在心意,他们认为亲手制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花时间准备的礼物才是最珍贵的,接受礼物的人一般会当场打开,欣然接受,并表示赞赏和感谢,而在中国是不能当面打开礼物的。
三、 中西方处理社会关系的差异
首先是中西方对待个体的观念和对待集体的观念的差异,集体主义强调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强调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个人主义充分要求个人利益和权利,注重个人的追求,主张自由平等。中国人偏向于集体主义,个人的意志要服从集体的要求,个人也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在中国的家庭中,孩子依赖父母,父母义不容辞。而在西方国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孩子从小就学会打工挣钱,孩子长大成人后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年老的父母也很少会依赖子女。
四、 英汉姓名与称谓的不同
汉英姓名的排序是不同的,汉语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语国家名在前,姓在后,在中国亲属间的称谓非常复杂,在讲英语的国家,称谓相对简单,如uncle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中的叔叔、伯伯、舅舅、姨父、姑父等。在中国平辈之间或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可以直呼其名,但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必须有礼貌地称呼,而在西方国家,无论是平辈还是长辈,上级还是下级都可以用名字称呼,在中国,为了表示亲切,常会在姓前加上“老”或“小”,如“老李”“小张”。在英语中,人们不会在名字前加上“老”字。关于职务的称呼,在中国一般都会用姓加上职务,比如张厂长、李局长、陈部长,但在英语国家使用职务称谓远远不如汉语普遍,一般都称某某先生,某某夫人,但是有博士头衔或学术职称的人喜欢别人用学位或职位加姓氏来称呼自己,比如说Doctor Smith, Professor Peter, 而不愿意接受先生加姓氏的形式,因为先生一词是对社会上一般人的称呼,而对于有职称的人来说,用Mr称谓有被贬低之嫌,而在汉语中“先生”一词是尊称,可以用在任何男士身上。
五、 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谚语的对比
习语也叫成语,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习语最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因此习语的使用和掌握,反映了一个人语言水平的高低,如“Pull a person??s leg”是表示嘲弄某人,戏弄某人,而不是中国文化中的拖后腿。谚语是哲理的浓缩,有很深的寓意,同时谚语反映了一种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要学好语言,并能成功交际就要好好了解英语谚语。
学习跨文化交际,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不仅能避免不同文化交往中的冲突,而且是一种愉快的文化享受,这就是成功交际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跨文化交际,使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交往更加极积主动,更加卓有成效。
语言交际训练的实践与体会 篇4
一、多方面培养说话兴趣
1.补充质疑导趣。好奇是人的天性。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好奇心也是学生积极上进的巨大动力。因此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使学生兴趣 十足的疑问在课后,以提供学生说话训练的机会。如上完《会摇尾巴的狼》 这一课后,可提问学生:山羊走后还有别的什么动物或人经过这里, 狼又会怎么说,怎么做?那个动物或人最后会怎样呢?狼最终的结局怎样?它还可能获救吗?请续编故事。问题一提出教室里沸腾了,学生们忘记了课堂纪律,纷纷发言。这样的质疑让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各抒己见。
2.竞赛展评激趣。有竞争才有创造,有创造才会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提供给学生各种竞争机会, 如在班级上开展读、讲、背等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每周进行一次说话比赛,可以背诗歌,讲笑话,读课文,编童话故事等等。比赛结果由小组评后集体评,并且发些小小的礼物以资鼓励。通过比赛,学生们发现了自己语言上的缺点,及时纠正。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也认识到比赛的公平、公正,端正比赛心态。拿到奖品的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两手空空的学生就被激起了更大的动力,立志下次一定要成功。当然,比赛的目的是要学生了解到其他人语言上的优点,可以学习吸取,同时也可以培养参与竞争意识。
3.参与表演导趣。大家都知道,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进行口语训练时,要根据孩子们的这个特点有必要把动作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从“身动”、“心动”到“口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即创设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进入角色,成为“剧中人”,模拟表演 ,参与交际实践。如在上完《小壁虎借尾巴》 《狼和小羊》等童话文,可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学生们诙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和表演,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即达到了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到表演的方法,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
二、多种途径练习说话
1.看图练习说话。小学教材有很多插图,便于儿童观察想象,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看图练说话有这样几种方法: (1) 看图讲述故事经过。 (2) 看图猜想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 (3) 看图续编故事结局等。
2.听故事练习说话。小学生特别爱听故事,尤其是那些妙趣横生、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可以经常选择一些文明礼貌、英勇机智、勤学好问的故事让学生听。如上完 《诚实的孩子》《聪明的阿凡提》,要求学生把故事完整的复述出来。教师把复述内容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板书,编写提纲,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抓住故事内容进行复述。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3.在生活见闻中练习说话。教师时刻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 为学生做好示范。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奇闻趣事说给大家听,同时纠正表达的毛病,不仅能提高说话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培养了平时注意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4.在阅读中练习说话。训练学生语言的重要渠道就是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借助教材的优势,帮助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 朗读中练习说话。 (2) 叙述中练习说话。 (3) 回答问题中练说话。
三、多注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起到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一般实践活动课都是以言语交际训练为手段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言语兴趣、能力和习惯。而学生的兴趣倾向是一种心理品质,因为个体的实践活动及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种事物和活动都感兴趣,教师善于注意并发现学生的兴趣倾向,通过各种活动提供施展个性特长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尽情地做,尽情地说。
交际实践 篇5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性探究
姓名:尚会霞单位: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学校
新课程标准下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性探究
【摘要】:
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交际能力`文明程度,语言素养的平台。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需掌握的工具,我们老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多种切入点,创设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把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综合素质 互动 训练 提高 口语交际 兴趣
【正文】:
在现代社会里,话语得体,口述准确清晰,即会说良言,是任何一类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善于言说,就是一种促使事业成功的得力之“器”。纵有经纶满腹经纶,遇到问询不能迅速准确解答,公开场合不能准确精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现代这个合作竞争的社会就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具体实践,是展示学生交际能力`文明程度,语言素养的平台.新大纲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情景,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式的教学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利的,特别是在口语交际这类课中。所以,创设一定的情境,不失为上好口语交际课的一种好办法。创设情境来上口语交际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的意见,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的提高和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选择好教学内容
创设的情境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所以选择内容的时候要注意:第一,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内容的难度要适当。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还不够,所以不能选择太难的,要不然会让它无从下手;但也不能太简单,那样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选择难度适当的内容。
(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一两天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这样在上课时才有足够的材料。另外教师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方面可以适时的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知识,避免教师被学生问倒;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冷场的发生。
(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口语交际课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说,特别是对那些平时不大发言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大胆的说,已达到提高口语表到能力的提高。
二、联系实际,提高口语交际实用价值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巧搭 “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
(一)、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笑容,先用“嗨,孩子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 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二)、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三)、活动之后话活动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四)、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 6 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五)、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李捡了同学的尺子,据为己有,别人索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李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三、积极评价,激发参与口语交际动机
每个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心理,小学生更需要老师经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 7 要及时评讲,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自信心。口语交际课的评价目的在于反馈情况,推动语言表达的发展。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形容。评价时,特别注意小孩子有爱挑毛病的特点,设计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考虑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尊重别人。所以不管是模糊评价还是积极评价,也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应该是积极的。如:鼓掌法、激励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只有这样,发言的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正面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在交流中,才会轻松地交流,才会表达各自独特的意见、感受、体验,从而才有可能出现个性化的语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表现欲。内向的同学有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不好意思说。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态度尤其需要热情、中肯,要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切不可有语言的打击、表情上冷漠的现象,以防扼杀学生的表现欲。对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四、现身说法,利用好教师的示范作用。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无论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生疏,也欠缺良好的交际态度和听说习惯。因此必须有教师起到导航的作用,通过亲自示范或身体力行参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口语交际课更加有序,更加生机勃勃。可以说既要充分发扬民主、自由个性、和谐的口语交际,又要服从大局性、规范性和交际引导。教师做示范和引导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话语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其次考虑话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教学时既要努力调动学生生活与语言积累,又要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进行指点,使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受到良好的文明文化的熏陶,这正符合口语交际的主旨。
五、抓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一)、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形式。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就读学校及年级、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介绍家庭情况:家在何处、全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各在哪里工作或学习。讲的时候可以逐项训练,再连起来完整地说。2.口述见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电影、报刊和广告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而内容丰富情感自然,从而是口语交际成为交流心得,增进感情的教育活动。3.工作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卫生,出黑板报等,让学生去完成,然后要求把完成情况向老师 9 和同学汇报。4.祝贺感谢。指导学生视不同的对象和事情,选用不同的贺词或感谢语,先说说祝贺或感谢的原因,再讲谁祝贺或感谢。如果是自己,可说:“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感谢),”
口语交际是人人必需掌握的工具,我们老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多种切入点,创设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把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1)、《演讲与口才》
口语交际与作文教学整合教学实践 篇6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开口说话
教师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想开口说”的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也就产生了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在口语交际真正开始之前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了。所以,教师的开场引导,课前激趣尤为重要。例如,在口语交际课《说说我自己》时,上课前我与全班学生交流时说:“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都抢着说自己的想法。我说:“那好,谁先来说说孙悟空有哪些特点?”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气氛。此时,我马上把话题一转:“今天我们上什么课?”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口语交际”。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无拘束交流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巧妙地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这种感觉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出自己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那么口语交际就有进一步深化的效果。这一环节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策略,活用教材,努力实现话题与学生的零距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小伙伴进行交流时,无拘无束,而在课堂上的口语交际中,一些学生有时往往有所顾忌,欲言又止。针对这一点,我在口语交流时始终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畅所欲言,积极而愉快地进行交流。平时我就要求自己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委婉地提出自已的建议,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而喝彩。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教师要设好“说话的情境”,重视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自主性,关注师生互动,关注表演者的互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要有自己不同的表现、想法。在交际的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进步,激励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对口语交际产生更大的兴趣。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直接到生活中去与周围的人面对面地进行口语交际,在提高口语交际水平的同时,提高生活交际能力,提炼出作文素材,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口语交际时的快乐交流。
三、实现双向互动,激发学生交流热情
新大纲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比单纯的听话说话要求更高,除了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外,还要敏锐地觉察对方的意图,根据对象和场合适时接话,恰如其分地说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口语交际课堂训练中,让学生参与交流互动,引起学生的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流的热情是十分必要的。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有以下几点。
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在双方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享受到表达见解、提出意见的欢乐。例如,在口语交际课《教你学一招》时,我带来了自己在家做的水果沙拉,请全班学生品尝。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位学生竟然吃得高兴到忘记是在课堂上,对我说:“妈,真好吃!”学生顿时哈哈大笑,笑声让我们放松心情,拉近了师生间的友谊。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中获得自尊,提高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口语交际课上,我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小组交流后,还可以让部分学生上台汇报交流;也可创设表演情境,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进行角色体验,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神话、传说故事会》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神话传说等课文来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小组内合作表演。尤其表演《西门豹》一课时,通过上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展现故事中的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学生加进了很多自己的语言和想法。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同时提高了写作素材,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四、评价恰如其分,重在激励学生提高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眼中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并让他们介绍自己在此次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心灵,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口语交际课上,我尽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学生有大胆的想法,哪怕怪异可笑的想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无论哪类学生,都需要教师以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当然,表扬和赞许并不是无原则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激励技巧,使表扬和赞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比如,评价时可以采用一些较为感性的语言,“棒极了!”“你说得真好!”“老师都听入迷了!”“听了你的介绍,老师好像也来到了那个迷人的地方!”等。比较具体的评价,可以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使说者和听者都能获益。这样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正确、准确,使评价更具实在意义。
总之,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实践口语交际双向互动,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口语交际。事实证明:语文学习必先由动口开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篇7
一、创设交际情境, 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双方的, 即有说的, 有听的;它又是互动的, 你说我听, 我说你听, 要把表达的意思说完。在教学中, 应在交际的情境中进行。这种情境的创设, 要和生活一样, 即我们常说的“要把生活搬进课堂”。在情境创设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需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围绕课堂进行。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情境。
1.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学生十分感兴趣。根据口语交际内容, 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课件中展示的画面, 最后畅所欲言, 效果极好。
2.学生有表演的欲望, 如果创设故事情境, 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 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皇帝的新装》, 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 然后让他们分别戴上头饰表演。在表演中, 学生体会更加深刻, 加强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运用看图说话描绘情境。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 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册《春》这篇课文时, 我展示一幅春天美丽的图片, 提出问题:“看图, 谁能告诉我, 春天有哪些美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许多学生都发现了春天中特有的景象, 一边欣赏一边说,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选择生活中的话题,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的, 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往, 既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又能表达得体。口语交际的练, 是为了用, 因此要面向生活,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口语交际的知识要少讲, 但要讲清口语要求, 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口语交际。
比如, 说买东西时进行讨价还价的口语交际。买东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做的事, 人人都要学会挑选东西, 讨价还价。俗话说:你漫天要价, 我落地还价;不怕不卖, 一走便卖。“买东西”是个非常好的, 也是很有训练价值的话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努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说话训练时, 可采用概说、仿说、看图说、评论、简说、补说、复述等各种形式, 让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三、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不是语文课的特权, 应该渗透到各科教学当中去。其他学科的教师也有义务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各科教材虽然没有读写训练的材料, 但是也需要通过口语解决学科中的许多问题, 也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方面的训练。
四、注重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讲究礼仪,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说话文明得体, 有礼有节, 就有利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礼仪, 做到说话文明、礼貌待人, 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例如, 在学生交际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讲话时面带微笑, 声音不要过高, 自觉运用“您好”、“再见”、“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要求学生经常运用, 并且学会倾听, 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8
1. 概念的内涵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动态信息交流的实践活动。它包括交际主体、交际载体、交际环境这三个有机联系而又密不可分的要素。交际主体是指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 包括听、说双方, 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 简称话语。交际环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及参与说话的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 我们把它称为语境。
2. 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相关研究表明:“当儿童成长到六岁时, 已经拥有了相当稳定的语言基础, 能比较正确地运用语法与人交谈, 也能随着语境与交际对象的不同而调节自己的说话方式, 以基本满足日常生活中言语交际的需要。但是儿童言语与成人言语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尤其是在语体方面。因此从儿童基本掌握母语到形成运用母语的熟练技能, 大约还需要10年的时间。”[1]小学阶段无疑成为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贯彻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代替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学固然有思想性、人文性等多种属性, 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既体现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上, 更体现在口语交际能力上。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1. 孤立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不愿表达
学生刚刚进入校园, 由于这是一个崭新的环境, 不管是老师、同伴, 还是周围的一切事物, 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新鲜的。可是这样环境中使学生感到有些陌生, 甚至胆怯, 有的学生甚至不愿与他人接触、谈话, 只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有的学生平时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的, 可进入校园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胆小害羞, 有话不敢说, 不能大胆交际。
2. 粗糙的交际内容使学生不善表达
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 特别是处在闽南农村地区, 在入学前, 多数学生一般用闽南语进行交流, 可一到学校他们就要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这就出现了在口语交际中, 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等问题。如把“我们一起去上学”说成“我们来去上学”, 把“电灯坏了”说成“电条坏了”, 等等。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 其内容也往往是简单、粗糙、不规范的。
3. 多元化的交际载体使学生缺乏交际的主动性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3]低年级孩子由于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显的模仿性、情绪性和笼统性, 因此在初次接触口语交际时, 带有明显的茫然性。大多数同学能够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 从学生主动沟通的能力来看, 学生更喜欢平等交流, 对感兴趣的、初次接触的内容的交际愿望强烈, 其余的反应冷淡。
三、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 提供语言的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4]所以, 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 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 这样他们才会产生“骨鲠在喉, 不吐不快”的冲动, 从而“情动辞发”, 内部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 流出心田。
1. 优化拼音、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夺目的拼音插图, 这些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 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说话的欲望, 唤起观察、联想、说话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可以利用语境图、情境歌等, 以拼音代字, 让学生先看后说, 边说边听。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 我教会学生观察的同时, 也教会学生表达, 学生把学习中的新发现、新感受、新成就告诉他人, 与他人交流分享, 就有了成功的喜悦, 便有了学习的兴趣。
2. 重视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口语交际走的不是人为地设置一个情境的路子, 而是以全部的语文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的情境, 要特别留意阅读教学中的每个细节中学生交际的问题, 并给予指导。”[5]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复述、概括、创编故事、续编课文等形式进行。
3. 抓住语言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6]这一句话道出了积累的真谛。其实无论是写作文还是进行口语交际都需要一定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新教材选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诗文, 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佳作, 让学生从模仿说开始, 逐步降低口语交际的难度。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 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 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 都愿意说, 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 学会交际。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对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在特定的语境——小学教材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以期在拼音、识字、阅读及各类专项练习中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1-2.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08:247-24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1:362-263.
[4]张海燕.风景, 这边独好.小学语文教师, 2003.5:6-7.
[5]谈文玉.新世纪版小学语文实验通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22-2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9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理论简述
1. 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学校教学中通过语文课程实施的, 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师生、生生之间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
2. 口语交际的特点
首先, 听话说话常是单方面的, 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原来的听说训练都是一人说众人听, 思维碰撞较少。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往来交流, 参与口语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 而且要适时接话, 谈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 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 口语交际比听说更有实用性, 原来练说话往往凭借看图来进行, 口语交际则不一样, 其交流的话题来自于学生生活之中, 训练的形式是当面交谈, 学生课堂学的, 正是生活中要用的, 颇有实用价值。
再次, 口语交际需要全面的表达能力, 既然是面对面的接触、交流, 就不能爱说什么就说什么, 而应该考虑语言、情感等因素。所以口语交际需要加强待人处事、临场应变、表达情意方面能力的培养。
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
(1) 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
大量的研究证明语言习得确实存在着一定关键期,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的这段时间, 而小学生正好处在这一关键期的末期。在语言关键期进行语言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很难有效果, “狼孩”就是很好的例证。
(2) 提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不爱说话的学生, 可通过“对”、“后来怎样”这样一些激励性的评论或诱导提示, 帮助对方克服心理障碍, 激发交谈的兴趣。在同伴之间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彼此心情比较放松, 地位平等, 如通过“自我介绍”的话题, 不仅介绍自己, 而且了解了别人, 有利于正确看待自己。通过“夸夸我的同学”的话题, 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 使学生明白, 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 知道称赞别人, 懂得尊重别人, 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 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这样的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 而且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同时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 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环境。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挖掘教材内涵, 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开始自己的发言, 如何倾听, 如何评价别人的发言, 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议, 如何指出别人的不足, 等等。观察课文插图时可练习说话;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补白说话练习, 如情节的补白、背景的补白、人物的补白, 等等;借助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模拟情境, 或是让学生通过表演课文来模拟情境, 让学生边演示边解说。
同时, 口语交际还是现实生活的需要, 口语交际的环境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呈现或再现。生活化的交际环境, 才具有真实性。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 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 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因此, 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 依据教学内容, 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 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口语交际, 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 让学生说自己心里想的, 不盲从、不从众, 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环节, 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
2. 加强语言积累, 重视非语言因素。
(1) 加强语言积累
有些孩子常常因掌握的词汇太少而词不达意, 因此加强语言积累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关键。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很多, 大致有“听”和“看”两类。“听”包括听广播, 听新闻, 听故事……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倾听中丰富词汇, 学习说话的方法, 交际的技巧。这类方法对低年级孩子尤其有效, 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 通过“听”可以间接阅读, 积累语言。“看”包括看书报, 看电视……这是中高年级学生积累语言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高年级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看好书, 学生感兴趣的书, 做读书笔记, 适时交流。学生看的书多了, 书中的精彩语段, 简短精妙的成语、言简意赅的谚语、歇后语、俗话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说起话来更具魅力。
(2) 重视非语言因素
教师还要重视口语交际中的非语言因素, 即交际时的语调、手势、体态、表情及社会距离等。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特·蒙荷拉比把语言表达效果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一句话的影响力=15%声+20%色+25%姿+40%情。非语言因素在交往情境中起着配合、辅助和加强言语的作用, 往往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奇妙作用。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教育学生不仅要会说, 态度还要诚恳, 要用心去倾听对方的话, 尊重别人, 语言、动作都要讲文明, 有礼貌, 举止要符合交际的内容, 这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3. 口语交际教学的科学评价。
构建科学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评体系是关系到认真落实课程标准, 保质保量完成其教学任务的大事。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科学测评, 可以达到了解和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测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评价的进行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我们认为, 必须保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权利和参与评价的权利。要做到: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评价多元化;评价情境化;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准确、有个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也是必须的, 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必要时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最佳时期, 因此教师应认识到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积极摸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努力提高广大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晖.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策略.吉林教育, 2007.5.
[2]赵会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才智, 2009.25.
外语实践教学的文化交际视角 篇10
在美国如果你想去首都, 你说:I am going to Washington.或许没有人懂得你到底要去哪里, 因为美国除了一个州叫华盛顿州以外, 还有18个城镇也叫华盛顿, 所以你得说Washington D.C.或者简单的说D.C.。
中国人在外语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实际运用能力却十分薄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外语教学与社会文化相脱离, 虽然学生背了很多外语单词, 做了很多语法练习题, 但最终还是缺乏文化素养而达不到交际目的。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由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综合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等同于交际能力, 更不等同于语言能力。我们一般所说的交际能力是指同一文化里不同语境中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技能。外语教学要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将语言能力转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原则:
(1) 科学性。在培养中要做到准确、全面、客观、理性分析中外文化, 批判地对待异域文化。
(2) 动态性。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包含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意味着文化知识和概念的传授, 僵化的文化差异的传授会给交流制造障碍。
(3) 平等性。跨文化交际要达到的效果是:交际双方协力合作, 从本立场出发, 不丧失自我, 并充分与不同文化沟通, 与对方积极交际, 但不偏向其中任何一方的真正平等的“对话式”交际过程。
(4) 多维互动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方法上是多样化的, 培养空间上呈发散性, 培养时间上保持可持续性。这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不允许作旁观者, 它要求人们的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互动不是复制性、机械性的, 而是一种产生性、创建性的过程。
(5) 超脱性。使用语言同时意识到它的缺点, 掌握文化知识和概念, 而又不被概念所困, 不机械呆板。
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1) 不断增强文化意识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
跨文化意识并非简单地认同和接受异国文化。它包括文化平等意识、文化理解意识、文化尊重意识、文化融合意识。中国人说话, 写文章是八卦式的方式, 往往是把思想发散出去然后再收拢。说话习惯于绕弯子, 常常避开主题, 从大到小, 由远及近, 先陈述背景、原因, 以使对方有个思想准备, 引起对方的理解和同情, 之后才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 逐步使谈话达到高潮。而西方人则相反, 他们是直线式, 直接切入正题, 开门见山, 对原因的陈述可有可无。我们不能对以上任何一方持否定态度,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 诸如价值观、思维方法、行为模式、生活习惯等各国不尽相同。“十里不同俗”, 用我们的习惯去要求人家是不对的。然而也不能唯西方文化是从, 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交流, 求同存异, 在比较中鉴别, 在互动中发展文化理解意识。要理解他国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换位思考。有时候理解并非易事, 而跨文化理解就更是困难重重。例如《大学英语4》中的Unit 1 Big Bucks the Easy Way展示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 表明了“American Dream”即个人只要努力, 都可以获得成功, 这是美国父母鼓励子女上大学或读中学时打零工挣钱的一个原因。在挣钱的同时, 孩子们还可以学到许多课本和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从而锻炼品格, 培养独立个性。而在我国则不然, 家长们甚至连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做。
文化尊重意识即是指要尊重他国文化及人格, 《大学英语4》中的Unit 4 Jim Thorpe一文中, Jim Thorpe是美国的印第安人, 同黑人一样, 美国的印第安人也生活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 备受不公平的待遇。即使被美联社选为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运动员, Jim Thorpe也同样遭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国人民, 增强文化融合意识。
(2) 教学过程交际化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保障
交际既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的, 也是外语教学的主要手段。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学, 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一般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比例最多不应超过40%, 而学生练习占60%。Practice makes perfect, 语言的掌握以及运用离不开练习,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了使用所学外语进行真实交际或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交际, 课内外要创造生态化外语学习环境, 提供多种形式的外语情景, 使学生由浅入深, 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即:First input, and then output。在教学情景中, 通过生生或师生间的互动合作, 充分调动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 培养语感, 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 形成对异国文化知识的更加丰富的理解, 实现学习的广泛迁移。例如, 《大学英语4》中的Unit 7 The Luncheon一文, 可以设计编排成情景剧, 这样不仅拓展了课程本身的内涵和张力, 并最大可能地将学生导向更深层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表演过程中, 学生充分理解包括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教学过程交际化激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和兴趣,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感到英语课不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 而是他们展示才能的舞台。
(3) “得体”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高标准
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就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造成很大的困难。外语学习者不是经常被认为“胆太小” (timid) , 便是被称为“胆太大” (aggressive) , 不是被称为“犹豫” (wishy-washy) , 便是被称为“独断” (loud and pushy) , 有时甚至严重违反讲话规则, 导致交际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既要考虑到“交谈的效益性”, 又要顾及听话者的“面子”。事实证明, 在与外国人的交际中, 讲本族语的人对语音或句法方面的错误一般比较能容忍;相反, 若违反讲话规则却常常被认为是不懂礼貌。英语中有Proper words in proper places make the true defi nitionof a style.的说法, 我们也有“文贵得体”的传统。在此, 我们不妨将“得体”作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高标准。只有语言恰到好处, 才能达到预期的交流目的。“得体性”体现的是生成话语对具体交际场合目的的恰当程度。
(4) 地道口语教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突破口
对一些“得体”行为规则的无知经常使我们面临尴尬和窘迫的境地, 地道的口语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精彩简练、地道活泼的口语化句子在教科书中是很难碰到的。这就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使用所学的外语语言材料。为此, 在外语教学中要适地、适时地插入经典地道的日常交际用语, 例如:Stay tuned! (稍等一下) ;Let me sleep on it. (让我考虑一下) ;Take heart (勇敢些!不必苦恼!振作起来) ;You can make it. (你一定能行) ;I owe you big time (我欠你太多) 等, 学生一听就懂, 一听即会, 而且容易尝试运用, 体会口语的无穷魅力, 丰富和提高口语文化素养。口语之难就难在处理一些涉及到文化意蕴、民族习俗、语言习惯用法等的语言差异上。例如英语中的:“Lazy Susan (懒惰的苏珊) ”指一种盛食品的自动转盘, 供顾客选用;“Merry widows (快活寡妇) ”, 指一种女子的紧束身衣……这些词都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 在口语教学中要讲深、讲透。
(5) 非语言交际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辅助和补充
语言交际是线性的, 它的信息传播是单通道的, 而非语言交际信号是立体全方位传输, 可以补偿语言信号暂时性的停顿和间隙, 对语言交际起着替代、表露、辅佐、强调、重复、否定、暗示、夸张、调节和适应等辅助和补偿功能。正如David Abercrombie所指出:“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 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
非语言交际可以粗略地分成四大类:体态语 (Body language) 、副语言 (Paralanguage) 、客体语 (Object Language) 、环境语 (Environmental Language) 。其中前两类可以称为“非语言行为”, 后两类可以称为“非语言手段”。
因文化不同, 各国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有别。有的是含义相同, 行为有别。在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将非语言行为运用于语言教学中。科学、合理、艺术地运用音高、音速、音域、音长、音色、重音、语调、语速、节奏、笑声、掌声等声音要素并辅之以恰当的表情、体态、手势、体距等, 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必要的语言环境, 弥补了语言形式的欠缺, 又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表象, 增强语言的可感性, 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影响下各种行为方式的意识及敏感性, 使其了解不同文化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共性和特性, 把握异域文化的内涵特质, 避免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 真正做到语言教学的知识性、交际性、应用性与情景性的和谐统一, 达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岩.文化理解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4) .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1) .
[3]李晓.试论外语教学“三大原则”及其实践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8) .
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分析 篇11
一、注重情景的模拟
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明确说明,学生要形成根据场合组织语言的能力。其中“场合”包含了说话的时机环境、说话人的身份、听众的身份以及交际信息接受者的身份。然而,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识往往是单一的。需要教师模拟出一些情境让学生想象用他人的口气说话,用他人的方式思维。
例如:在学习如何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新闻评点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当新闻评论员,向全班同学播报两条消息,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从播报消息到评论,需要有自己的组织顺序,自己支持或反对,再说明理由。此外,两条消息的切换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过渡语言,是对学生口语表达顺序和流畅程度的训练。
再比如:社会开展禁烟活动,请帮助小区委员会写一条禁烟标语,并配上相关说明;面对家里吸烟很多年身体不好的奶奶,请劝说她参加小区的禁烟活动;在公共场合的禁烟区看到一名中年男子在吸烟,请劝说他停止。
这三种场景的模拟分别代表了三种身份:第一种是公开的、官方的,语言正规化;第二种是亲人之间的,要注意情理交融;第三种是社会上陌生人之间的交际,要讲究分寸礼貌。
利用这种场景的模拟,有意识地教导学生体会不同场合的不同,从而学会换位思考。不同身份的人在提倡禁烟时是从什么立场出发,禁烟对什么有好处等等。同时,根据不同的身份,不仅要使用不同的措辞,还要注意语调和语气的变换。
二、从借鉴到原创
口语交际学习的初始阶段,许多学生往往还没能够掌握方法和诀窍,他们模拟思维的能力也尚未完全成熟,就会出现表达不得体、不知道该怎么说的现状。此时,教师不妨换个思路,让学生从模仿开始。
从婴儿咿呀学语开始,人类就是在模仿中逐步形成语言能力。笔者认为,这一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口语交际的学习。教材或是实际生活当中,存在无数成熟的精妙的交际范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例如:在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物品、风景,那么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进行口头表述,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演讲视频,摘录一些著名演讲的原文。跟学生一起讨论演讲的内在逻辑,有号召力的话语应该怎么说,语气是什么样的。
然后设置一个演讲题目,让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演讲方式去表现自己。比如,在一场“青春感悟”的演讲中,有的学生利用排比句增强演讲的文采性;有的人利用手势等身体语言加强感染性。
除了利用课堂上展示范例的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表达亮点。如,广告语:“人类没有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些著名的课文、演讲、宣传语是经过社会认可的表达范本,它们无论是从语言的文明得体程度上,还是从文采和创新上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地方。因此,学生借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会语言逻辑、语言思维的过程。通过借鉴摸索出语言的组织思路,了解不同场合的语言特性,从而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开拓训练机会
教师在传授学生口语方法的同时,也要提供不同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表达实践。在人教版教材之中,口语交际与写作一起被放在综合性学习的板块。教师在讲课时,也会开辟专门的课时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专门训练。
除了专门的口语课训练外,笔者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设计更多的口语表达环节,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运用自己在口语课上学到的交际方式方法,使自己的交际能力经过实践的磨练走向成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三分钟演讲活动。每天的语文课开始,全班同学轮流上讲台做一个小演讲。每堂课一个学生,每次演讲不少于一分钟,不得超过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或者上一节语文课的内容,或者结合课文的发散思维等等。
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有人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观点提出质疑,有的人结合课文描述社会现象。学生对这一活动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很多人甚至提前准备,对演讲进行预先排练。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认为自己得到了锻炼,表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故事接龙比赛,或者情境对话、小短剧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总而言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开口表达。这样一来,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表达水平,才能帮助学生一起克服语言表达的困难,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
交际实践 篇12
一、“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的自身素养与教改需要的不平衡
大部分教师, 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大气候的影响下教师也做了大量的努力, 但对教学中的某些新的要求, 其能力也难一时到位。“说”是现场性很强的活动, 对于“说”的引导与指导, 组织及评判都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功底, 特别是现场评判能力。这就急需我们改变原有的陈旧观念, 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适应新的需要。
2. 改革的良好愿望与实际发展的不平衡
近几年, 语文的教学改革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不少专家学者纷纷发表高见, 众多的“一线”教师也竞相著书立说, 阐明传统语文教学重“读、写”, 轻“听、说”的危害, 强调“听、说、读、写”并重, 突出语文的实践性。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仍然是教法改得多, 且成效显著, 而与“读、写”并重的“听、说”, 特别是“说”总给人“雷声大, 雨点小”的感觉。这里有它不容置疑的客观原因, 仅就一点来看, 各级各类的语文考试, 无论是“期中考”“期末考”“中考”, 还未有真正的、直接的“口语表达”一项, 因此许多教师拿不出时间照顾它, 这就客观地形成了“口语表达”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遇。
3. 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心理的不平衡
教师都清楚,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 其课上“说话”的欲望呈递减的趋势, 年级越高, 嘴巴越紧, 除了其自身沿袭的“习惯”和教师的引导的因素之外, 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说”的抑制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有因为害羞的, 有因为害怕的, 有因为没兴趣而无所谓的, 更有因为一直“没有”机会或“机会”不好而自行泄气的。
二、“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口语交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据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实际,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如下策略。
1. 创设交际情境预设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 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 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因此, 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地去赞美别人。引导学生走进情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
如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主题是《青春畅谈》, 这样的题材就是一个与学生身心特点合拍的训练点。初三的复习阶段, 紧张而繁冗, 对于初三的学生而言, 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必然经历过各种事情, 有对昨天的回顾, 有对未来的憧憬, 还有难忘的同学友谊、师长的关爱之情等等。课堂上, 引入这样的话题, 学生必然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因此, 我在教学中, 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说话”氛围, 对“说话”不限题材, 不限范围, 把这次训练设想成一次毕业座谈会, 让学生畅所欲言, 放飞思绪。
2. 结合阅读教学展开口语交际
在阅读教学中, 我着重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训练。首先, 口头复述, 是培养学生系统、连贯地“说”的能力, 它基本用学生自己的话转述文字材料内容, 不同于背诵, 需要复述者在对材料有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筛选, 概括和归纳, 不但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还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系统、连贯地讲话能力。
如我在讲授《谈骨气》一课时, 让学生复述三个典型事例, 学生开始复述语言不连贯, 经过练习, 最后复述的生动形象。其次, 朗读训练也是提高口语表达的一种方式, 通过朗读, 丰富了学生的口头语言,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感, 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领会到语言表达的规律性, 同时还可锻炼口才, 提高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3. 结合作文教学提高口语能力
教学中, 可以尝试进行课前一分钟演讲, 课前一分钟时, 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话题、进行充分的准备, 课前进行脱稿演讲, 建立微型作文训练, 每个单元我都安排几次口头作文练习, 为了使口语训练与课堂教学组成一个整体, 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经过训练后, 学生在发言时多跃跃欲试, 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口头作文作为自己的讲坛, 当作与老师沟通思想的机会。
如为了进行专门性的说话训练, 每两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课, 主要内容是演讲、辩论、讲故事, 这些是口语交际中较高水平的说话训练形式, 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读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当校园广播员, 当电视小记者, 在校园、社区采访, 引导学生协作与讨论一些与时事政治有关的内容, 让“时代的活水”流进学生的心田,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 他们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表达, 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其方法和途径还要靠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都务求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 做好细致的工作, 讲求实效, 切不可流于表现形式, 这样才能真正纯洁净化学生的语言, 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使之成为既能“文”更能“语”的时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