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英语教育(精选12篇)
网络英语教育 篇1
关于远程教育院校, Rumble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单一模式与混合模式的区分。单一模式指的是专门开展远程教育的独立型远程大学, 而混合模式指同时开展校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传统大学。①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远程教育已进入网络教育阶段, 涉足网络远程教育的传统高校越来越多。如我国目前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67所普通高校, 她们在开展传统校园教育的基础上开始提供网络形式的教育项目, 属于混合模式院校。就世界范围而言, 混合模式院校中网络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战略地位并不相同, 网络教育与其原有的校园教育之间形成不同的运行关系。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 将混合模式院校中两种教育形式的运行关系分为两种——分离式和整合式, 分别进行总结和分析, 以期为传统高校制定或调整网络教育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一、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分离式运行
(一) 革命性技术引入的视角
在设置有独立性较强的远程教育部门或机构的混合模式院校中, 其网络教育和校园教育的运行往往是分离式的。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技术相比, 网络教育技术是具有“分裂性” (disruptive) 的技术。分裂性技术这一概念来源于工业领域, 是指具有革命性的技术, 与以往技术手段相比, 具有“质”的不同。从网络教育技术的“分裂性”角度来看, 混合模式院校设置独立运行的远程教育部门十分有必要, 特别是在网络教育开展的初期阶段。②一般认为, 对于革命性技术的引入, 应建立一个独立于原有结构的部门来专门负责, 其过程如下:③
1.先在组织中的“一部分”开发采用革命性技术的项目, 满足那些需要这些技术的用户, 而组织的主流用户还是面向原有的技术手段;
2.将这些项目“放置”于组织中一个自治的部门, 这些部门往往很小;
3.由于对革命性技术的未来用户和应用规模还不可知, 因此需要对这个市场进行试探;
4.当推广革命性技术时, 寻找或开发那些认同革命性技术的新市场, 而不是将革命性技术强加于原有的主流市场。
据此, 有些传统大学选择将网络教育的引入交由独立运行的远程教育部门 (或继续教育部门等) 负责, 而大学的主流仍为传统教育形式, 以保护大学的核心价值。这些远程教育部门的“用户”主要是非全日制的、有职业的成人学习者, 他们不能或不愿意牺牲工作时间来参加全日制的校园项目。刚刚毕业的高中学生则是校园教育的主流, 他们对网络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 因为不存在高昂的工作机会成本。远程教育部门一般规模不大, 更可能给予网络教育以优先权, 有时间和精力成功开展网络教育。他们一般聘用短期合同的教学人员, 而不像传统院系需要长期聘用相对固定的教学人员。在对市场探测失败后, 远程教育部门也可以承受相应的代价, 而且可以很容易地变换为另一种教育项目再试。远程教育部门可以对新的、潜在的市场进行探测, 不断地尝试新的项目, 与传统院系相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④ (二) “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与主动选择将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进行分离的院校不同, 另一些院校实行分离式的网络教育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我们试图将远程教育整合到传统的学术和管理部门”, 但“ (教学) 主任们往往抵制教学资源和服务的集中化”;“院系常常以半自治的形式运行, 让传统院系发生这些变化十分困难”;“创新的远程教育如果想获得成功, 就不得不在传统机制和等级体制之外组织和管理”, 即“创建一个完全并行的部门”。⑤这也就是说, 在传统大学中, 不同的人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往往是不同的, 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整合在一起的观点并不容易得到传统院系的支持和认可, 网络教育的倡导者们只好通过另外设置独立的部门来进行网络教育的尝试和实践。
二、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整合式运行
(一) 澳大利亚的双重模式院校
澳大利亚高校在远程教育与校园教育整合方面的成功得到世界的公认, 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对象。澳大利亚的整合模式有时也被称为双重模式 (dual-mode) 或新英格兰模式[注:澳大利亚的新英格兰大学最先采用该模式]。双重模式的优势在于远程教学和校园教学的相互促进。典型的双重模式中, “负责课堂教学的教师同时也负责远程学生的教学”;“为远程教学设计的学习资源也可以被用于课堂教学, 而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用来改进远程教学”。但“双重模式教学的组织管理体制要比一般大学复杂很多, 而且这种模式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教学”。⑥南昆士兰大学是澳大利亚双重模式的代表, “实行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对校内和校外学生一视同仁, 所有的学生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材料、统一的教师、通过统一的考试, 取得统一的学分和学位证书” 。⑦
可见, 澳大利亚双重模式院校中, 网络教育与课堂教育的学生几乎享用相同的教学资源, 拥有相近的学习过程和体验, 缩小了远程教育与校园教育之间的差异, 而且这种教学组织模式得到全校层面的认可和应用。然而, 在院校层面实现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整合,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超越远程教育部门开展网络教育, 使之成为大学整体的重要部分, 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⑧
(二)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远程教育项目的整合模式
与全校层面的整合不同, 有些高校开展网络教育的院系是“各自为政”的。这些学校在整体上对网络教育的开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规划, 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远程教育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在网络教育开展方面就属于这种情况。作为一所大型的综合性大学, 要想统一各部门、各院系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十分困难, 印第安纳大学并没有学校一级的网络教育发展规划, 但部分院系十分积极地开展着网络教育项目。这些“各自为政”的院系在开展网络教育的出发点和具体组织方式上也不尽相同, 但大多十分重视在网络教育开展中与校园教育项目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 具体体现在师资、资源、课程等方面。
以其教育学院为例, 该学院提供有两个硕士层次的网络远程教育项目, 这两个项目在学生录取标准、教学计划、课程要求、毕业要求等方面都与校园教育项目基本一致, 学生获得的学位证书也完全与住校学生一样。通过对其项目负责人的访谈可知, 网络课程的任课教师中, 有一部分同时担任住校学生的教学工作;而另一部分网络教师则是由院系批准的兼职教师承担, 兼职教师要接受指定专职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在课程设置方面, 网络教育项目与校园教育项目由同一个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计划经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后制定形成。教育学院还要求其住校学生选修一定学分的网络课程, 以熟悉和了解网络教育形式, 并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开展研究。那些同时承担校园课程和网络课程的教师往往同步进行两种形式的教学, 对网络学生和住校学生有相同的教学进度和学习活动安排。例如, 在其《教学设计与开发》课程中, 教师将校园课堂教学的实况进行录音, 发布到网上, 供网络学生参考;将网络学生和住校学生混合分组, 让他们参与相同的网络讨论, 共同承担教学设计项目, 进行相同的教学评价。可见, 这门课程实现了网络教育和校园教育的高度整合。但需要指出的是, 并不是项目中所有的课程都具有这种程度的教学整合, 有些课程虽然也由负责校园课程的同一名教师承担, 但并不采用同步的教学进度和安排;有些教师在网络课程和校园课程上有不同的设计, 如提供网络学生一些模拟教学模块。
三、两种运行方式的比较和分析
(一) 两种方式的优劣势比较
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两种运行关系具有不同的优劣势。一般认为, 通过设置独立部门开展网络教育具有以下优势:不受高校传统或政治的约束, 有更多的自由, 有独立的预算, 有更多的控制权;可避免资源建设的重复和浪费, 从而节约成本;与外界合作更加灵活, 可以将部分服务外包, 便于扩大规模;可向远程学习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支持和服务等。分离式的劣势则包括:威信度不高, 教育质量易受质疑;来自院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因与其他部门“争夺”相关资源或权利, 容易成为被嫉妒或被憎恨的对象等。
相反, 整合模式中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紧密联系, 在教育质量保证、网络远程教育的地位和重视程度、师资及学科资源的充分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但由于这种模式需要投入的资源和劳动力相对较多, 在扩大规模、迎合教育市场、课程设置灵活性等方面存在劣势, 其运行和管理体制也相当复杂。
(二) 两种方式中普通教学院系的参与度不同
两种方式中, 普通院系在网络教育的参与程度上差别很大。分离模式下, 远程教育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网络教育, 对普通院系的依赖往往会降低到最低程度。一般情况下, 为了节省费用, 远程教育部门自己聘请兼职教师承担网络课程的教学, 而不是利用全职的教员。网络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案也只是获得普通院系或某些教师个体象征性的“监管”和“认可”。而在整合模式下, 网络教育项目则由普通院系来控制, 对校园教育项目有很大的依赖。整合模式中的网络课程由负责校园课程的全职教师同时承担, 或由校园项目认可的兼职教师承担。网络课程的教学作为校园课程教师的分内工作, 或者作为额外工作量进行补偿。
(三) 两种方式代表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定位
从发展网络教育的出发点来看, 院校开展网络教育的模式可分为“规模”主导型和“质量”主导型两大类。以“规模”为主要目标的院校倾向于将网络教育“放置”于继续教育或远程教育部门, 而以“质量”为主要目标的院校倾向于将网络教育“放置”“于教学管理部门或各院系。⑨从这一角度来看, 分离模式是以”规模”为主导的网络教育开展模式, 而整合模式则主要是以“质量”为出发点的网络教育模式。从实践来看, 很多院校都在试图实现网络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均衡发展, 两种模式也在发展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两种运行关系, 体现了混合模式院校发展网络教育的不同战略, 也反映了网络教育在院校中的不同地位。分离模式中, 网络教育在院校整体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 网络教育主要面向在职的成人学习者, 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而在整合模式中, 网络教育在院校中处于“主流的” (甚至“核心的”) 地位, 网络教育成为与校园教育等同的重要教育形式, 更多地体现为教学功能的实现。
四、结束语
目前, 我国开展网络教育的67所普通试点高校, 均采取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相分离的运行模式。各高校通过设立网络教育学院 (或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相对独立地开展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的关联度较低。普通教学院系对网络教育的参与程度不高, 对网络教育开展的指导和监管也比较有限。在这67所试点高校中, 62所属于211工程高校, 34所属于985工程高校。这些高校大多以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为重心, 以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目标, 而目前的网络教育以本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为主, 具有规模主导性。也就是说, 我国试点高校开展的网络教育主要定位在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因各种原因无法到传统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学习者的需求,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贡献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 试点高校采取分离模式与其发展定位是相一致的。但从长远来看, 作为国内优秀大学代表的试点高校, 应将发展网络教育与建设高水平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结合起来, 将网络教育与校园教育进行适当的整合,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注释
1Rumble, G.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M].London: Croom Helm, 1986:15-40.
2Archer, W., Garrison, D. R., & Anderson, T.. Adopting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Continuing education as an incubator for innova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1999, 25 (1) : 13-30.
3Christensen, C. M. The innovator’s dilemma: 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 [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99.
4Bates, A. W. Manag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Strategies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eaders [M].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Inc., 2000.191.
5Daniel, J. & Mackintosh, W. Leading ODL futures in the eternal triangle: the mage-university response to the greatest moral challenge of our age[G]//Michael Grahame Moore & William G.Anderson (Eds.) , 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2003.814.
6龚志武.中澳双重院校模式的个案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2) :66-69.
7Garrison, R. D. A theory of critical inquiry in online distance education[G]// Michael Grahame Moore & William G.Anderson (Eds.) , 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2003.122.
8Miller, G. E. & Schiffman, S. ALN Business Model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2006, 10 (2) .
网络英语教育 篇2
”However" is not due to a festival, originally called off-year around customs, the festival is endless also and same.
The northern most areas says month, festival on the 23rd or 24th of the 12th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when sacrifices are made to the kitchen god, Jiangsu section for off-year area of many areas says the fifth day for off-year, China has domestic many areas says the 15th day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winter solstice has for off-year off-year place was called. Off-year also means people start to prepare them to celebrate a good years preparing clean, said New Year should have new phenomena.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of meaning: 1, refers to the lunar month is the year; XiaoJian 2, the festival, month, 23 or 24 people; on the day that druids, 3, refers to XieZhi, bamboo trees grow slowly year.
初探网络教育 篇3
【关键词】网络教育 教学形式 师生关系 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7-02
在这个数据大时代来临的今天,网络教育已经不在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由于它克服了以往传统教育中地域限制,时间限制[1],因此已经越来越受到了受教育者的欢迎。可以肯定地说网络教育在日后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对于网络教育来说,既有其特有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对其使用者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对网络教育的进行初步研究:
一、网络教育的教学形式多样化
网络教育是基于因特网所形成的远程式教育。由于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可以实现多点远程以及交互式的教育。除了可以传送影像,声音,课件外,还可以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般感受教师现场教学的气氛。因此,网络教育的形式多样。
1.网校
网校并非简简单单地将几门课程移植到网络上面来,而是学生除了直接了解网校的全部信息外,还能跟实际中一样实现学习的全部过程。譬如,到校注册报到,学习各门课程,积累学分,完成实践环节,最终通过考核拿到毕业证。
2.合作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是利用互联网将一个小的群体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的方式,因此它是一种交互式的学习。通过合作式学习,受教育者们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合作性的学习。这种方式除了可以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外,还能有助于将受教育者们联系起来,培养其协同合作的精神。这种形式还能帮助开发人员研究群体,如群体结构以及交流方式,还有群体上的管理。基于此,目前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和专门用于群体学习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3.虚拟教学
所谓虚拟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地去构造一个与现实极其相近的场景,让受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虚拟的场景需要计算机技术创造出一个与现实相符的感官世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受教育者就可以从自己的感官上出发,采用自然技能和相关设备对这一虚拟场景进行观察和发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虚拟教学中,计算机技术所创造的感觉是逼真的,并且受教育者通过个人的感官与这个虚拟世界的交互是自然的。由于虚拟教学不会耗费现实资源,因此被很多学校用来进行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
二、网络教育对于师生关系产生的影响
学生和老师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两个主体。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对“角色”特定年龄阶段的限制以及职业限制,也使得“学生”和“教师”的概念不再是固定的——凡是有教育需求的都可以是“学生”,凡是给予教育的都可以是“老师”。
1.“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互换
我们正处于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求每个人终生都要学习,吸纳新的知识。在学校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仍然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在接受网络教育时,他就从一名教师变成一名学生。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专长,凭借此专长就有可能走上网络教育的讲台,从一名学生完成角色蜕变,成为一名教师。
2.师生交往的权利中心发生改变
在传统教育里,教师作为专职教育者,拥有教育自主权:教科书选择权,教学方式运用权,教学计划制定权,评价标准使用权。因此,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所制定的范围内进行展开。但是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身的状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2],从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三、网络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网络教育在我国的现状
在我国,尽管网络教育起步较晚,但是从上世纪末开始,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这些年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现已有200多所高校开展了网络教育课程,分布到了我国各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另外,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网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正在不断地规范自己的管理体系。
但是由于我国的网络教育,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仍然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2.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育尽管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在真正实施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1)开展网络教育资金短缺
网络教育在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买进设备,并且在后期维护时,仍然有经费保障得以维持。因此,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财政来解决这一难题还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来给予支持。
(2)不能正确处理网络教育和常规教育之间的关系
有的人在使用网络教育时,排斥甚至是用其取代常规教育,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要将网络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辅助形式,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使用。网络教育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去弥补常规教育中所存在的局限。
(3)网络教育管理不足
目前,网络教育的管理相对滞后,没有一系列的制度去规范,产生一些盲目追求效益的行为。网络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3],需要先进的教育管理思维作为指导,从而获得最新的教学资源。
四、总结
网络教育凭借着特有的优势正在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融合在一起,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它教学形式多样,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活动,并且让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尽管如此,由于它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手段,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展开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泳.网络教育的新时代.网上生活, 1997,(6):7-9.
[2][美]唐·泰普斯科特. 数字化成长[M].长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网络英语教育 篇4
教育部在关于网络教育规范发展的几次会议上, 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中都指出, 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 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 密切注视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学生管理和做好思想项政治工作”。
一、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首先, 由于网络教育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以及办学的多层次、多规格决定了网络教育学生年龄、职务、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层次上的差异, 同时, 学生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 他们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 还要肩负对工作、事业和家庭的贵任。这些客观因素必然会给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复杂性、迫切性和艰巨性。
其次, 从网络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 由于这网络教育学生经历了由“学生”, 到“社会人”和再由“社会人”到学生两次角色转换, 在这两次角色转换过程中, 具有了成熟的“社会人”经历, 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成才观念、道德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因此,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无法移植到网络教育学生。
再次, 从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来看, 师生处于分离状态, 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 更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 学生遇到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 只能通过媒体与老师、同学间接交流, 缺乏现场感, 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失去时效性和主动性。
基于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二、探索适合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结合实际,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
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与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据调查, 目前超过50%的学生以文凭的获得为学习动机, 缺少知识需求和能力提高的动力, 加上网络教育学习主要依托网络进行, 多元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生活对学生的思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 因此, 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学生, 务求实效, 切忌假大虚空, 形式主义。
2.加强网上学习社区建设, 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拟平台
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网上家园”, 是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此, 我们依托网络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平台, 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摄影等比赛, 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 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3.创建虚拟的学生社团和党团组织,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网络教育师生分离的特征,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 我们依托网络, 建立了虚拟的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党团组织, 以党员社区、网络党课、视频会议、网上群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 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规范求学行为, 提高思想素质。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开展的网上党团建设活动, 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4.建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要避免形式化、内容空洞、说教的现象。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全日制本科生的“两课”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 删除一些不符合网络教育学生需求内容, 增加了比如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内容新颖, 有吸引力。
三、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保障
1.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学校要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 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网络教育学院的总体工作目标之一, 常抓不懈, 量化考核。
2.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 作为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教育学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 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经验, 推广好的作法, 争取好的效果。网络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 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学生, 给与奖励学分的鼓励。
3.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一支具有正确教育理念、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 懂网络, 熟悉多媒体技术的高校网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是保证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目前, 各个试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但很多活动只能限于校本部的学生参加, 只有依托专门的师资或者对现有的辅导教师进行特定内容的培训, 才能使处在各地学习中心的学生都能受益。
4.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影响比全日制学生要大得多,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和积极因素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比如, 根据各个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 通过BBS或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的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结语
目前, 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探索期, 网络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 使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摘要: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发展迅速。如何有效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网络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结合网络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孟聚才.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谭惠苓.试论远程开放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 2001, (3) .
网络英语教育 篇5
建设和谐网络教育教师环境 促进网络教育教学发展
寒池 陕西师范大学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给网络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增强了理论支撑与思想文化基础。网络教育的根本和谐是以人为本的教师环境的和谐,和为大众所需的学生环境的和谐。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环境的和谐更是网络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条件和基本保证。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分配秩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实现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坚强的政治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历史的车轮已跨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步入成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下,网络教育也以其新兴形式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传统教育的有力补充,为构建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创建和谐的网络教育环境,是当下网络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也是符合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物,更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网络教育所追求的自主化学习、终身型学习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对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而言,建设和谐的教师环境更是促进网络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条件和基本保证。
任何一个教育部门,其教育定位,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都基于一个的必要条件:教学质量,就是要有优质的教学质量作为基石与保障。作为新兴的网络教育事业的主体——网络教育学院,都是依托其所在高校强大的师资力量作为教学主体的,因此这就使得各网络学院没有自己专职教师。这也是它形式新颖的特点之一,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师环境,更加成为网络教育教学的一个难题与关键所在。
一、构建和谐的教师环境,关键在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灵活管理。教学管理人员在构建和谐教师环境中担负着把握方向的重任。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网络教育要求教师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大多数的教师已经习惯了与学生面对面的讲解、习惯了有学生配合的基础上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网络教育的。因此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能否引导教师并使他们快速把握新形式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课程教学业务的沟通交流、培训的实现则成为把握方向的方法之一,给教师提供沟通的环境,交流如何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如何与远程学生形成互动,如何利用信息手段解决学生的疑问等等,这些问题无疑能使教师更加了解网络教育,更加了解网络教育将是教师教学水平发展进步的一个平台,也更加能适应网络教学;把
第 1 页
共 3 页
“我与网络教育一起成长”征文
握方向的方法之二就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这个过程就要以学生为本,调查学生所需要的、所能接受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实践来促进教学成果,以教学成果来影响实践。
二、构建和谐的教师环境,需要建立健全网络教育教师的收入分配秩序。网络教学要求的课程资源量比常规课程丰富,而且形式多样,质量要求较高,这决定了进行网络教育的教师相对从事传统教学的教师收入较高。随着网络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及形式的普及,适当调整网络教育教师的收入也成为必需,降低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收入的差异是网络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普及的标志。实行透明的可监测的“阳光报酬”能使得教师清楚其教学当中的问题所在,并逐渐了解如何做到以最少的工作量达到最多的报酬,这个过程也无疑使教师提供的资源质量更加趋向精华。
三、构建和谐的教师环境,要以建设学习型网络教育教师队伍为核心。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教师资源仍然稀缺,要逐步扭转这种局面,壮大优秀教师队伍,就要建立学习型网络教育教师队伍,从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提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教师,从整体上推进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学习型教师环境能让教师队伍首先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努力走在网络教学发展的前端,符合社会所需;用学习型环境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用学习型环境促使教师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成果,符合教师自身所需,更符合教学所需,只有这样教师资源才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提高网络教育教学水平。
四、建立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构建和谐的网络教育教师环境的目标所在。网络教育以其灵活的教学方式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人性化的管理、以人为本的教学也必将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充满活力的,是积极进取的。教师环境充满活力是网络教育教师环境和谐的一个基本特征,创造活力是教师活力的集中体现和显著标志,教师的创造活动能够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才能得到肯定。其实,网络教育本身就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创造性成果,教学水平的创造性成果也必将需要充满活力的教师环境来维持。
在和谐的网络教育教师环境能促进网络教育教学发展的同时,网络教育教学的发展也必将反作用于和谐的教师环境的建设。
第一、教学的发展,教学成果的创新能够让教师更加适应全新的教育观,懂得面向未来的教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将距离和时间缩短为零,谁能最早掌握知识信息,谁能更好的把握如何通过现代化工具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谁就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谁就是适应时代的教师。因此在网络教育这个平台上会有更多的教师愿意加
第 2 页
共 3 页
“我与网络教育一起成长”征文
入,网络教育教师队伍逐渐扩大,教师会以具备网络教学的资格和能力为荣,整个教师队伍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第二、教师的收入依赖于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及教育成果的多少,网络教育给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这样的一个平台里,教师的生活同时也向小康生活跨进了一步,甚至超越了小康生活水平,教师生活环境的进步促使了教师自身的心理和谐,在此基础上,网络教育提供的交流平台又促使教师之间的团结和睦,整个教师队伍在整个教学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更加融洽,更加和谐。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网络教育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从没有路发展到开辟出了小道,再从崎岖的小道开辟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我们能否在这条大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好,就要看我们的步伐是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流下,以网络教育事业教师环境的和谐来带动网络教育学生环境的和谐,最终达到整个网络教育事业的和谐。这是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经之路,是网络教育事业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更是网络教育事业的发展之路。
第 3 页
网络英语教育 篇6
[关键词]网络教育 DEE 网络教学设计 课件 PowerPoint
[作者简介]徐贵冰,男,江西上饶人,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培训与管理;周亦人,男,江西宜春人,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训中的运用。(江西 南昌 330044)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170-0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教育正在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正在改变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正在兴起。网络教育是从事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活动。网络教育对教育的冲击力如同网络对其他传统行业的冲击力一样大。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网络教育的挑战,但同时也将获得机遇。Internet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和良好的平台。
网络教育系统包括:在校园布设线缆或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建立物理网络结构;为教师提供发展网络教育所需的资源;整合远程教育和管理系统来控制网络访问,提供课程、计费、学生考试、考试等级等功能;发展校外在线课程;并且能够在学校上课时间控制外部对网络的使用;提供校园到远程学生的连接;通过Web技术发展和提高对外的课程水平;研究最新的技术动向,然后发展和提高网络的技术、概念;利用与零售商和银行等的合作优势,发展教育产业;将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技术整合到网络中来提供基于语音的信息分发,建立更好的客户关系,创造出一个可以提供用户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
一、网络教育平台——大学园区网
高等院校的大学园区网为网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大学园区网都已达到千兆网的规模,这在硬件上充分保证了网络教育的实施环境。网络教育对大学园区网的要求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面向应用(QOS)。在高等院校的环境中,包括了本科、大专和函授的教育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国家、部门和行业的研究开发项目。其中会有很多的Email、FTP、网页浏览、数据库查询、协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协同计算机辅助教育(CAI)、基于计算机的教育(CBT)、协同研究、远程教育、视频广播、视频点播、VoIP以及视频会议等的网络应用。这些应用对网络的带宽、时延和流量的要求各不相同,网络系统需要为各种应用分配不同的优先级、带宽和时延。因此网络方案要面向应用,支持QOS服务。
2.高经济性。高等院校的校内和校外有着非常高密度的网络用户,网络必须拥有极高的带宽来支持这些用户。高等院校是国家教育系统的重点,但其所拥有的资金相对其他行业仍然是很有限的,所以网络建设必须在高性能的同时保持经济性。
3.安全性。高等院校的网络环境很复杂,有大量的喜欢探索的学生,有外来的访问者,有校外的学生和合作伙伴,所以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4.灵活性。高等院校拥有在校生和函授生以及使用Home Office的研究人员,同时有很多高校是历史名校,拥有一定数量的历史文物建筑,这些建筑是不可以凿墙布线的,所以网络方案应提供灵活的接入方式。
5.可靠性。没有可靠性的网络系统是没有使用价值的,时断时续的网络只会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所以网络方案必须具有可靠性。
6.可管理性。高等院校的园区网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而学校的IT人员又非常少,所以需要一个中央管理系统来进行网络运行的维护和管理,使园区网在极少的维护人员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运行效果。
二、网络教育系统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系统设计是网络教育的核心环节,其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系统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系统的内聚力要大。系统的划分必须使得系统内部功能、信息等各方面凝聚性较好,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数据、调用和控制关系,并将联系密切、功能相近的模块相对集中,以便以后的搜索、查询、调试、调用都比较方便。
2.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系统要独立性强,必然系统间的关联要尽量减少,接口简单、明确,以便系统调试、维护、运行。
3.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数据冗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引起数据结构不合理,数据相关又引起功能相关,系统划分紊乱,也使得程序结构紊乱,给软件开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系统的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4.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子系统的设置只考虑上述系统分析的结果是不够的,因为系统需求、分析、设计虽然满足了目前系统的需要,但目前系统还需发展,因此系统划分必须适应将来的发展。
5.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它的实现一般都要分期分步骤进行,所以系统的划分必须考虑到这种要求。
三、网络教育的远程教育环境——DEE
在网络教育软件平台体系中我们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DEE(Distant Education Environment ,远程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的平台中,为高校解决了四个流的协作运转:信息流(Information)、数据流(Data)、环境流(Environment)、逻辑流(Logic)。
1.DEE致力于实现系统的远程教育校园环境。包括完整的教学、教务、学务活动、学生活动、校园文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和管理、电子商务和可定制的个性化界面设计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对独立,但又始终围绕教学活动贯穿始终。
2.DEE全面覆盖教务、学务的所有需求。包括学生从入学到结业的全部过程以及学生考试,还包括教师的注册、教师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等内容。DEE使用新一代的网络服务技术体系,相对已有的平台系统而言,将全面提高平台的成本效率、性能、可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及可扩展性。在体系构筑上,DEE强调平台功能的模块化和多层化,能够满足不同管理模式的需求,也可以较好地适应业务需求高速变化的现实情况。
3.DEE提供完整的内容资源管理功能,支持内容制作、开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完成所有的加工和采集,可以完成对资源的格式化处理,可以完成课件的组织和制作,能够生产符合通用行业标准的教学资源产品,并通过符合行业标准的接口接受其他来源的教学资源内容。
4.DEE将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交互、沟通、跟踪、控制的各种能力。可以通过文本、音频、视频和其他常规或专用的互联网联络方式与手段架设沟通的渠道。教师将可以跟踪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监督、管理和引导,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将得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会得到更加方便的学习工具,会和老师同学建立更加紧密融洽的关系。
5.DEE包括完整的商务系统,能提供专业的商务服务。院校开展远程教学中的商务活动,比如教材分发、费用支付等,将得到更好的支持,并提供拓展功能的渠道。
6.DEE致力于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并遵循行业内的标准。DEE致力于全面提高课程资源、课件、教学活动信息的标准度和可互操作性,使系统具有很好的集成与被集成特性,既能充分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用户的远程教育内容的水平,同时也能以厂商身份提供自有的教学资源、应用工具和系统。
四、网络教学设计的原则
网络教育教学设计是网络教育的精华。网络教育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设计网络教育课件,在设计网络教育课件时要遵循以下教学设计原则: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育策略设计。
界面设计即对屏幕上将要显示的信息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主菜单、不同级别的操作按钮、教学信息的显示背景、翻页和清屏方式等。界面布局要合理、风格一致、色彩搭配协调。文本设计、图片选择要美观大方,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激情。
认真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好的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条件,而且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也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地完善、改进,因为有些问题是需要在讲授过程中才能反映出来的。所以,经过几次的磨合和修改,教师应该可以得到一份最适合自己讲课的课件。笔者认为与教材不同,即使是别人用得很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己仍然需要对它进行整理和修改,使它成为符合自己讲课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只有按照自己的思路,能够密切配合自己讲授过程的课件,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课件。
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具有:字体标准、排版整齐;可以产生色彩丰富的内容;图形、图片、动画、声音都可以出现在课件的演播中;可以有多种机动灵活的演播方式等特点。如何发挥这些特点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开发的关键。实际上如何开发一个好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并没有一定之规,我们认为能够较好地辅助自己的讲课内容,具有自己特点的课件就是好课件。
五、网络教学设计的工具——PowerPoint
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工具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课件快车中的Microsoft PowerPoint的课件工具。运用PowerPoint制作网络教育课件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制作课件要注重内容的选择。一般如果有配套的文字教材,幻灯片的文字内容要与文字教材相一致。当然,绝不是把文字教材的内容简单地照搬到幻灯片上,哪些文字内容要搬上幻灯片是一定要经过精心选择的。一般说来,除各章节的标题、定义、定理、公式等文字不能随意改动的内容需要搬上幻灯片以外,其余的内容应该根据讲授的需要进行精简和改写,提纲挈领地写到幻灯片上。另外,课堂讲授中的重要说明、解释、强调、总结等内容也可以写到幻灯片上,以便学生记笔记和加深印象,因为通过视觉效应来配合听课内容更容易使人记牢。如果有静态图形也应该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使得需要说明的问题更加清楚。
2.制作课件要注意文字字体、颜色的变化。幻灯片上文字内容的字体和颜色的变化,也可以使得不同级别和重要程度的内容得以区别。所以,恰当地运用颜色,不仅可以增加美观度,而且可以使得讲授内容更加重点突出,印象深刻。当然,过多的颜色,也可能会造成眼花缭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一般同一幻灯片上的文字颜色和字体变化不宜过多,通常可以在2~3种。另外,相关的内容尽量在同一幻灯片上,包括文字和图片等。因为学生在理解相关的内容时,需要对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进行联系。文字的大小要适中,太小不容易看清楚;太大虽然清楚,但一张幻灯片上内容太少,相关的内容被分布在多张幻灯片上,造成讲授过程中翻页过于频繁,影响教学效果。
3.图形、图片、动画在制作课件中的应用。因为视觉图片的信息量比文字内容要大得多,所以在课件中多使用图形、图片、动画来表述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特别是动画的应用是多媒体课件不同于传统黑板和幻灯演示板的重要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以用动画来形象地说明。在PowerPoint中也提供了对图片进行裁剪和编辑的工具,当然其功能是比较简单的。如果需要比较多的编辑工作可以采用Windows图画工具或Photoshop图片处理工具进行编辑。通过把编辑过的图片重叠安放到幻灯片上,然后以自动连续的方式进行播放就可以完成简单的动画效果。对于比较复杂的动画效果可以采用Flash等技术制作,然后用控件窗口插入到幻灯片上。采用广泛使用的数码相机对实物和实际过程进行拍照,经过简单的编辑和裁剪就可以插入到幻灯片上进行播放。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图片,特别是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说明和解释的图片,也是需要做到幻灯片上的。采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可以方便地把这些图片捕捉下来,使用PowerPoint中的图片工具,进行简单的裁剪和编辑就可以在幻灯片中使用了。如果还能恰当地在幻灯片上放上一些装饰性的图片、动画等,则可以使课件更加活泼美观,更具个性。当然,这些与讲授内容无关的东西不能太多。
4.课件中公式、图表和曲线的使用。另外,教学内容中的公式、图表和曲线在幻灯片中的编辑和插入也是经常使用的。对于数学公式,PowerPoint中提供了与Word中同样的公式编辑器,可以方便地写出正规的各种数学公式。PowerPoint中对所得的数学公式,可以当成图片进行粘贴、放大等处理。如果伴随着数学公式还有比较多的文字,如一段文字中间的数学公式,则可以把它们一起作为Word对象插入到幻灯片上,这样既可作为一个整体对象进行处理,又能够方便地进行修改编辑,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对于图表可以用MicrosoftExcel图表或MicrosoftGraph图表对象插入到幻灯片上。而比较复杂的数学曲线可以用手工绘制,然后扫描成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上。但比较好的方法,是用计算机语言(如VisualBasic)编程方法在屏幕上绘制出复杂的数学曲线,然后用拷贝屏幕功能(PrScrn键)把屏幕上的图形以图片的方式粘贴到幻灯片上,再进行裁剪和编辑就可以在幻灯片中得到所需要的曲线图了。
5.课件的播放形式。幻灯片的播放,除了动画图片的播放可以设置成自动方式(翻页的速度是可以事先设定的),一般的对象和页面的播放应当由讲课人在讲授过程中根据进度手工操作。PowerPoint中也可以通过动作按钮和超链接来改变播放次序,或进行插播,从而更加灵活地根据具体的讲授过程来控制幻灯片内容的播放。特别是PowerPoint中的超链接,不仅可以在播放中引导出课件不同的播放内容,而且可以和其他计算机中的文件的播放过程进行超链接,如声音、视频、图片、网页等文件。
从网络的负面影响谈网络德育教育 篇7
一、负面影响
1.弱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
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地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因特网上信息传播的隐蔽性,使部分学生在网络上容易放松对自己言行的要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语言亲昵、挑逗、煽情、粗俗、辱骂等,使得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2.影响现实人际交往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想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由于网络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形,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患上“自闭症”。
3.迷恋上网严重影响学业
部分中学生自控能力差,也不善于取舍。一上网就下不来,将大量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痴迷于“聊天室”、沉迷于“网恋”而不能自拔,做了网络的俘虏。长期下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4.影响身心健康
在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若长时间与计算机相处,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脊椎也易变形,还可导致神经衰弱,情绪不稳,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同时,由于网迷对上网有很强的依赖性,时时刻刻脑子里想的都是网上的虚拟世界,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世界间的角色转换,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不仅如此,长期与网络打交道,又阻滞了认知———逻辑的良性发展,导致认知惰怠,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面对网络上良莠参差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监控机制。可以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同时,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上网把好关,成为学生网络生活的导航者、心灵的守望者。
2.加强网络道德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彩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网页,通过校园网和网络德育课,向学生介绍和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网络安全管理条例》等,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查找,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制度措施,在头脑中建立起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认识到浏览网页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知道哪些行为会触犯法律、违反法律,自觉抵制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自觉遵纪守法。加强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3.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首先,多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不能用计算机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前只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最后,让学生参与教师的备课,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先预习,运用计算机制作有关课程学习的课件,好的予以采纳,及时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还减少了学生浏览其他网页的时间。
4.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开展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成长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烦恼,他们需要向别人倾诉,但羞于启口。教师和家长对于某些敏感的问题,不便在公开场合宣讲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建立健康教育的专题网站,设置心理学知识介绍、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心理测试或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线指导等栏目,使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或家长交流、谈心,通过网络来获得帮助与指导。由于网络交流具有隐蔽性,学生可以匿名,因此他们就少了几分顾忌、多了几分坦诚,可以大胆地向教师或家长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疾病,以获得最大的帮助,保证身心的健康成长。
网络英语教育 篇8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人际间的互动模式日趋多元, 网络直播亦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 并以锐不可当之势在近两年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文化业态。各类资本、行业巨头的竞相加入以及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 宣告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 2016年更是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网络直播, 是一种并列于传统媒体的新型传播方式, 目前尚无官方定义。从狭义角度看, 网络直播是新兴的高互动性视频娱乐方式, 这种直播通常是主播通过视频录制工具, 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自己唱歌、玩游戏等, 受众可以通过留言、弹幕等方式与主播互动, 也可以通过虚拟道具进行打赏。相关数据显示, 2015年国内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 网络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 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 占现有网民总数近3成 (据2016年8月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6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 , 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 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1]
从PC端以美女主播为核心, 靠签约主播、礼物打赏为商业模式传统秀场直播1.0时代 (2005~2013年, 如9158、六房间、YY视频等) , 到以英雄联盟、Dota等多人同时在线电竞游戏为基础而产生的游戏直播2.0时代 (2014~2015年, 如斗鱼、虎牙、战旗等) , 再到如今“随走、随看、随播”的移动泛娱乐直播3.0时代 (如映客、花椒、易直播等) 。中国网络直播的发展历程已走过十余载, 最终形成了目前最为知名的秀场类直播、人气最高的游戏直播, 以及新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泛生活类直播三方分化的形态。而未来, 随着VR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技术) 、AR (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技术) 、MR (Mixed Reality, 混合现实技术) 的发展, 或将开启新闻、教育、医疗、旅游、突发事件等全场景的直播4.0新时代。
与其他的传播方式相比, 网络直播平台的开放性、互动的实时性、传播的鲜明个性、不可篡改的真实性是其自身的显著优势, 也因此受到了网络用户的推崇, 在名人聚集人气、企业营销、新闻传播等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但其“野蛮生长”也易出现乱象, 当下已有多起关于网络直播的负面新闻出现, 网络舆情相关工作在全民直播时代迎来了诸多挑战。[2,3]
据《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关注直播的以年轻人群体为主, 仅20~29岁之间的用户群体占比近半, 占到了49%, 19岁以下群体占比11%, 而处于该年龄段的多为在校学生。教育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分支, 因其涉及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与直播人群、特点的契合性,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更应引起重视。
二、网络直播给教育网络舆情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 平台多样、群体复杂、技术局限使教育网络舆情工作难度增大
数百家网络直播平台涉及社交、游戏、体育、音乐等诸多领域, 伴随与日俱增的直播平台数量、不同垂直领域的精细化分类、网络直播主播及网民群体的复杂化, 外加舆情工作方法及第三方工具的发展滞后性, 使得网络直播日益成为网络舆情工作的难点, 甚至盲区。教育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分支也面临着同样问题。
(二) 线下教育事件易被参与人、附近的人或利害关系人以直播形式扩散, 由线下转为线上传播, 引起网络舆情发酵
线下教育事件时有发生, 网络直播为事件参与人、附近的人或利害关系人提供了另外一条可供选择的网络扩散途径。原本只是在线下进行的事件, 被网络直播后便演化为难以控制的网络舆情事件。例如, 广东某酒业邀请花椒、映客等人气主播集体吃海鲜, 在两小时内迅速引爆线上和线下高潮, 该酒业也瞬时获得媒体以及网民的大量关注。企业借势网红经济打响知名度, 线下教育事件在网络直播的参与下也同样可以迅速引发网民热议。
(三) 学生动态难以掌握, 如何结合网络舆情进一步开展工作成难题
原本以学生网民群体为主要用户的校内网 (后改名“人人网”) 、高校BBS等网络平台, 伴随网络直播等新兴社交网站及互联网产品的更替使其热度迅速下滑。互联网资源极其丰富, 校内网络流量限制减弱和资费降低使得校内资源交流的迫切性降低。同时, 由于学生群体的流动性, 学生毕业后校内网不可避免地面临用户群流失的问题, 如果不能很好发掘新用户群, 必然导致论坛发展停滞甚至倒退。此类平台的流失, 使得学生网民群体由聚集走向分散, 原本容易掌握的学生动态, 现在也变得较为困难, “学生都去哪儿了”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尤为关心的问题。
(四) 监管缺失致平台存在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 网络直播恐成部分负面网络舆情“来源地”或“发酵池”
网络直播中常常附带出现产品推广、广告植入、电商推广, 一些直播平台的主播们将低俗、色情、虚假广告插播其中, 且插播广告的热度并未因《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条例的出台而减少。日前, 北京市网信办在管理中发现, 属地映客、花椒、一直播、小米直播等网络直播平台均存在一定问题, 如直播内容包含色情低俗、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违法违规内容等。由于直播平台的监管缺失, 致直播内容良莠不齐, 暗含不良信息, 如牵扯学校、教师、学生等群体于其中, 或引发网民关注点向此转移, 酿成教育网络舆情事件。
三、全民直播时代如何做好教育网络舆情工作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平台、主播及直播内容进行严格审查
网络直播的鱼龙混杂, 一方面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十分不利, 另一方面学生聚集的地方也是教育网络舆情的常发地。相关政府部门也已经出台了系列规范对网络直播市场进行整治, 如文化部《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对网络主播进行实名认证, 一旦上“黑名单”将全国禁演, 一系列规定的确有效规范了直播市场。但在此约束下, 网络直播中仍存在部分“顽疾”及“漏网之鱼”, 有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二) 破除技术壁垒, 克服工作盲区
目前, 对于直播的舆情采集与监控仍存在盲区, 大多数网络舆情公司尚没有开发出能够实时抓取直播博主视频及语音信息, 并进行快速文字化、数据化及报告化的产品, 这也导致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面对直播舆情时缺少有力的抓手。因此, 如何提高对直播平台的舆情采集技术, 成为日后网络舆情公司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与难点。
(三) 主动注册官方账号融入直播平台, 积极做好正面宣传与引导
网民已不再仅仅满足用文字、图片表达诉求, 网络视频因其互动性、及时性、直接冲击性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学校要提高对网络直播的认识, 了解学生聚集的直播平台及关注话题, 主动在部分网络平台注册官方账号, 以直接参与人的身份融入学生的生活, 平时选取优质内容对学校学习、生活及校园文化等进行直播式的正面宣传, 如涉及学校的突发舆情, 也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直播平台进行有效回应。
(四) 学校积极开展线下教育, 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
学校应开展关于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等网络素养方面的培训课程或公开课程, 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健康上网, 在平时就为学生划好网络世界中可为与不可为的分界线。同时, 学生群体自身也应加强对网络直播的认识及对直播内容的分析判断能力,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摘要:随着网络直播时代的到来及“网红经济”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加入网络直播行列。网络直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 给网络舆情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教育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分支, 而且直播参与人群多为在校学生, 这在“全民直播”时代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直播可能对教育网络舆情工作带来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应对措施, 希望能为教育网络舆情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直播,教育,网络舆情,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1]蔡灵.2016-2020年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M].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2016:2-3.
[2]赵梦媛.网络直播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其特征分析[J].西部学刊 (新闻与传播) , 2016 (8) :29-32.
探究网络教育 篇9
关键词:网络教育,优势,理论基础,模式
所谓网络教育, 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 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 学员通过PC上网,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 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
一、网络教育的优势
网络远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学校教育的空间, 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交互式教学与学习环境、便利的学习工具,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1、扩大教育对象群体, 扩展教育空间
可为不同条件的人提供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机会, 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也可使普通高校扩大教育规模,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还可为在职人缘提供各种专业培训。
2、提高教学质量与教育效率
网络远程教育可以把最优秀的教育集中在网上授课, 把特定课程的最好老师的授课实况进行转播,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师资的最佳配置。
3、促进教育的个别化与国际化
网络远程教育的灵活性, 能把学校教育融入办公室、家庭等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地点、形式与内容来学习。同时, 网络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可以进行跨国远程教学。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 网络远程教育也趋向于国际化。
二、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 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 协作学习) , 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 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 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式与发展, 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这是其他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就成为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网络教育模式
目前基于网络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课程要求、学生特点及其实际情况, 网络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讲授型模式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最经典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 教师讲、学生听, 它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在Internet上实现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 在Internet上实现讲授, 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 而且世界各地的学生不必集中于同一地点。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教师传递信息, 学生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并反馈信息, 这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思考、学习和探索, 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 积极的进行学习。
2、个别辅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专家系统来学习, 计算机网络专家代替了教师, 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学习, 教学资源与教学课件能根据对学生的测试判断学生现有水平, 引导建议学生更好的学习。个别辅导模式体现了因材施教, 提高个别化学习效果,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讨论学习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中,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跨过空间上的距离, 与他人共同讨论问题或实现资源的共享。讨论学习模式一般是由教师监控, 即由教师或专家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主题讨论组, 学生可以在自己特定的主题区内发言, 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每个人的发言都及时的被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
4、探索学习模式
计算机网络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想象与探索。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可按照自己的学习环境、特点来学习更深、更广阔的知识, 探索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技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兴趣通过在线资源或万围网中查询、提取相关资料,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这种学习模式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
5、协作学习模式
网络英语教育 篇10
一、教学模式文献调查
通过“中国知网”调查, 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为关键词, 据不完全统计的查询结果如下:
“网络教学模式”调查 (篇) :1997-1、1998-2、1999-4、2000-10、2001-32、2002-30、2003-28、2004-46、2005-57、2006-82、2007-95、2009-93。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调查 (篇) :1998-1、2000-3、2001-7、2002-7、2003-7、2004-12、2005-8、2006-12、2007-14、2008-7、2009-8。
可以看出作者在研究中, 用“网络教学模式”一词的比“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一词的多, 而且对其研究和重视是在21世纪开始的, 2004年以后研究人员有明显增加, 2006—2009年一直保持在百篇左右, 这说明近几年来我国对“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深入, 这对于网络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只有持续重视教学研究, 网络教育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二、网络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中, 电大系统的研究占有一定的数量, 在对《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009年的各期文章调查中, 网络教学模式研究几乎每年都在十几篇以上。网络教学模式的提法或说研究的角度不同也各有千秋, 有以下一些研究模式。
1.在线教学、远程学习、网络互动、课堂延伸教学、混合、离线教学、综合教学等模式。
2.教师导学、导练、导学助学、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教与学、学习者自主学习、互动式、辅助学习、合作学习、学徒角色 (专家指导) 、学习者学习策略等模式。
3.一主一辅一补充、两主三多、导-学-评、三导三学、三层次、双主三环四结合四过程、五段合一、七学结合等模式。
4.多元化指导型、多元化教与学、全程化、要素交互、资源利用型等模式。
5.理论实践一体化、新理论 (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小组协作学习) 、说课艺术的行为、模拟角色扮演式、结构-环节等模式。
6.七维度分析框架、网上虚拟仿真实验、Blog与Webquest相结合、3L、技术优化整合、教学工程、技术支持、技术-媒体选择等模式。
从1、2可以看出, 研究比较多的是网络教学模式, 3~6有了很多新鲜的提法, 显示了我国在网络教育中不断推陈出新的教学模式, 这虽然不能代表我国全部的研究模式, 但已经可以看出我国网络教学模式的新现状。高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有力支持了各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
三、网络教学模式理论
国外网络教育专家的教学模式理论对我国的网络教学模式研究影响很大, 对于指导我国的网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前瞻性的作用, 也对我国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起到坚实的支撑作用。我国网络教学模式的形成离不开这些理论的指导, 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地推新、变化与完善。下面例举一些有名专家的教学模式理论, 可以看出我国网络教学模式研究受到这些理论的影响。
美国远程教育之父查尔斯·魏德迈的“独立学习理论”包含许多教与学的安排, 提出概念“一种学习者在空间、时间进行活动”[1]6。对教学实施提出十个指导性原则, 建立了教学系统, 他为远程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网络教学开创了里程碑式的基础研究模式。美国迈克尔·穆尔传承了他的导师查尔斯·魏德迈的“独立学习理论”, 创新并深化了这个理论, 对“远程教学”、“独立性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1]15。穆尔的独立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对话”、“结构”、“自主性”、“交互影响距离”。交互理论突出“互动性距离”和“自主性责任”, 对后来研究者影响很大[2] 。
美国格雷格·柯瑟林提出“参与理论和网络教育教学法”, “学习理论—参与理论:作为一名优秀的网络教师,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积极参与, 以使学生同样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中”[1]73。在网络教学中师生的交互和参与方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重视师生的交互能力, 通过交流互助达到学习的目的, 倡导协作精神。
英国托尼·贝茨提出ACTIONS模式与学习技术成本效益分析, 他的技术与媒体选择原则“ACTIONS”模式, 其中“教与学”分析了技术媒体与学习类型及相应教学形式的关系。“技术与媒体选择原则:ACTION模式”, 其中A为“技术可行性与方便性”, N为“技术新颖性”, T为“教与学”[1]48。他分析了技术媒体与学习类型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的关系, 认为不同技术支持下的知识能力, 在支持着成人的学习能力。
美国奥苏贝尔的“教与学”理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有三个方面,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动机理论”[3] , 主要探讨学习过程及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等。在网络教学中同样要重视教师的导学作用, 我国学者的研究比较多。瑞士皮亚杰最早提出学习理论,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世界最有影响的著名心理学家, 他的教学模式用于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中, 分为探究类、对话类、综合类三种类型, 每个类别的教学模式都涉及其相应的技术支持, 如探究类教学模式属于情境教学模式等内容, 涉及的技术支持有超文本和超媒体、图表、动画技术、数字音频与视频、独立的教学模块等。学生通过掌握技术, 而提升网络学习的能力。我国学者的研究比较多[4] 。
英国的大卫·西沃特提出“学生支持服务和持续关注理论”, 核心内容是“学生支持服务”与“媒体选择:新的通信技术”、“课程开发”等[1]101。这个理念更加扩展了网络教育的服务队伍, 更加重视教育整体人员的作用。
四、网络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现状
1.从以上我国网络教学模式研究可以看出, 这些研究成为不断推动网络教育发展的动力。但有学者认为, 目前网络教学中还存在教学质量、支持服务和教学管理的诸多问题, 提出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能更好地解决教学及管理问题。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各种专题调研与研讨来解决, 如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监管及教学创新等。目前主要涉及网络教学管理的措施不多, 还不够完善[5]33-34, 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网络教学一系列工作的深入研究与开展, 对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2.网络教育的发展。我国自1999年开办网络教育以来, 招生人数有显著增加, 1999年为3.20万、2000年为18.50万、2001年为45万、2002年为67.50万、2003年为94.20万、2004年为83.93万、2005年为89.10万、2006年为113.25万、2007年为123.44万、2008年为147.22万[5]31, 看学生的增长速度2001—2003年在每年30万左右, 2004—2005年增长不多, 2006—2008年增长在10万~20万左右。从这些数字变化说明我国网络教育通过十多年的发展, 基本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现在全国网络教育在读生350多万, 已毕业的大约400万, 毕业生比例为3.5∶1, 获得学位者为10∶1, 可见网络教育管理的严格性。也可以看出我国网络教育在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 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才有今天健康发展的局面。
3.网络教育定位为非全日制教育。2004、2005年的文件规定, 不得以网络教育的名义招收各层次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学生[5]32, 这样就明确了大学生教育的学校类别。网络教育为成人教育, 而且要与正规的全日制教育彻底分离, 加强管理不招收全日制在校生。主要为继续教育、终生教育、证书教育、成人高学历教育。突出强调了学习手段的技术性, 就是在网络环境中完成高等教育。想解决自己专业不理想的全日制教育大学生只能选择毕业后再上网络教育中理想的专业了。
4.网络教育突出招收在职人员。目前相当数量的本科毕业生进入职场, 这个数量不可忽视。其中有极少数的毕业生选择网络教育来改变自己原来专业的现状, 以谋求新的职业机会。有一些毕业生为增强就业能力, 选择学习第二专业, 这个人群在增长, 也有大量的人希望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 想有高层次教育的机会。网络教育可以解决前者, 而不能解决后者。网络教育要重视这个动向, 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条件, 用好的政策吸引他们, 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网络教育途径。他们选择网络教育最为适合, 也符合网络教育招收在职人员的政策规定。但目前开不出硕士及以上的多学科多专业的高层次网络课程, 很遗憾, 这是我国网络教育与国外网络教育发展不同的重要差异, 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动向。
5.教育观念的认知。我国网络高等教育来自“两大系统”, 即重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系统和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 定位都在大学的层面上。从概念来理解, 大学一般涵盖专、本、硕、博各层次教育。国内外一些国家与地区的网络教育基本做到了多层次教育, 如美国、英国、印度、香港、澳门等都有硕、博教育, 而我国的网络教育基本定位在专、本两个层次的教育, 有硕士学位的网络学院极少, 而且专业受到限制。多层次办学应是趋势, 我国在职人员的学历比例结构在变化, 需要的不仅是基础普及教育, 更多的人需要高层次教育, 网络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就要开展高层次教育。
总之, 网络教育是电大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电大网络教育不会因教师水平、教学模式、网络技术问题而阻碍办学, 关键在于如何不断调整新的教育路径, 吸引更多人接受网络教育。应抓住网络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机, 保持网络教学模式研究活跃和众多成果带给网络教育好的发展势头, 除了重视教学模式研究外, 学科与专业建设及层次构架也要提升创新, 这样才能促进网络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才能适应终生教育的需求。
摘要:在我国, 对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很多, 在教学中也实施了很多新的模式, 这些研究对于网络教育发展有很大影响, 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 教学模式研究推动了教育发展。教育政策的完善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与实践。除教学模式研究外, 应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 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及层次构架, 以达到终生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教学模式,电大教育,高层次教育
参考文献
[1]丁新.国际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傅钢善, 马红亮.网络远程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98.
[3]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 (下) [J].电化教学研究, 2007, (8) :22.
[4]地丽热巴.克依木.网络教育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33.
网络教育走向哪里? 篇11
特色:挥之不去的“梦”
办学主体呈现出不同的办学特点。由于处在网络教育的探索初期,各个高校拥有不同的资源,对网络教育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因此,办学思路上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地方。如路走高端的清华网院将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优秀品牌和师资力量转化成为网络高等教育市场中的绝对优势,从高端上取得突破;在办学层次开设了高中学历专科、高中学历本科、专科学历本科和研究生学位课程进修班4个层次、欲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的北大网院,积极创建运营机制、办学模式、师资结构和虚拟校园文化诸多方面的管理规范;践行“网络全方位高等教育学院”的北邮网院,通过多种技术方式——卫星(与中央教育电视台合作)、宽带(由中国电信建设)、窄带(经由北邮在线传播)、课件(下设公司自主开发)——为身在任何地方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从而想法获得质量优势;完全采用Internet模式关注个体现状的人大网院,充分展示完全互联网教学的“省时、省力、省钱,方便、高效、自由”优点和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的优势,等等。
尝试崭新的模式。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样式,究竟如何来办,并没有客观的标准,需要在实践中探索。①在办学模式上,少数学校依靠自身的实力来运作,如北大的网络教育学院;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自身教学实力与社会资源组合的方式,如人大与中华学习网合作的网上人大。②在网络教育服务模式上,从早期的“技术+教育”、“资源+教育”为主发展到了“商业+教育”为主。③在教学资源利用上,由原初的单家独斗发展到现在建立公共服务系统,校际间展开密切合作。国家教育实施“天地网”项目,该项目囊括中国所有的主要大学,通过自主研究开发的远程教育平台,实现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探索新型网络办学模式。从2002年9月起,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3所高校的学生,可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省跨校选课;学校互认学分,如果学生所修学分达到要求,还可拿到对方学校的毕业证书。④在吸引学生的亮点上,由开始的金闪闪的文凭发展到以特色专业、热点专业吸引学生。调查显示,在2000~2001年,打电话咨询学历和毕业证情况的人数占80%以上;在2001—2002年的咨询电话中,人们最关心的前三项问题依次为专业、学费学分和入学测试。随着网络教育情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人们开始关注所学专业和学费问题,承办网络教育的大学就通过特色或热门专业来吸引生源。由于参加网络教育的多是在职人员,所以,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也显示出这些特点。据调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专业成为最热门专业,76%的试点高校开设了这些专业,60%的高校开设金融类的专业,48%的高校开设英语和法学专业。宽进严出是网络大学的特点,因此,开始或是依靠高考的结果,或是干脆免考,愿意参加的学生就可以直接人校就读。由于这种方式毕竟影响了生源的质量,社会用人单位质疑网络大学的文凭管不管用。为提高生源质量,从2002年始,这种网络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单独考试。⑤在具体的教学上,教育内容、方法与网络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突出以学生为主,强化服务意识,讲究立体互动,实施异步教学,等等。
先进技术下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根本的不同并不是手段的不同,也不是运作方式的不同,而是中心的不同。传统教育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围绕教师转,而网络教育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学校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服务意识对于网络教育下的教师和学校来说,是一种根本的意识。提供优质服务,需要先进的IT技术支持,需要丰富的高质量的课件,需要顺畅的运作平台,需要真正理解网络教育实质的优秀教师,需要让整体服务系统运行有序的好的管理者。
质量:绕不过去的”坎”
网络教育发展非常快,自身的优势也不断得到张扬,但作为一种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崭新的教育模式,前进的路上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问题。影响质量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对网络教育认识的误区。教育和网络是两个方向的东西,一个追求“稳、准、实”,一个追求“新、奇、快”,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有一个正确认识的问题。从不同的主体看,有不同的特点。①从教育者的角度,认为不必借助这些技术,仍然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显示出对新技术在教育中运用的天然的抵触。②从服务者的角度来看,容易将“网络”与“教育”割裂开来,更偏重在网络上。因为,教育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现象,古来就有,从事过教育或是受过教育的人,在观念的深处都自认为对教育是了解的;网络是一个崭新的事物,1999年之后在中国才迅速展开,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不知它为何物,更不用说如何更好地利用。而网络教育是借助于网络来进行的教育活动,当务之急要解决的就是教育在网络上如何实现的问题。然而,如何实现没有多少人知道,大家都在探索,于是,以为将传统的教育内容搬到网络上就是网络教育的大有人在,以为将传统的单一的纸质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上实现就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方式了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就有了四重四轻现象存在:重网络建设,轻网络与教育深层关系研究;重课件复杂新奇开发,轻课件与教育目的实现关系研究;重网络教育概念炒作,轻教学过程严格管理;重技术人员招揽,轻传统教师向WEB教师转换培训。③从学生主体这个角度来看,参加者以在职人员为主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职称和能力方面的压力,希望通过学习来获取,网络教育适合这一群体的工作特点,因而受到欢迎。但存在着网络教育文凭好拿的错误认识,认为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学,随时上网就可以学习,看看听听背背就能过关,因而学习过程中一曝十寒,学习时心神不专,效果自然不理想。④从管理者来看,一方面从管理者的角色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慢,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式,面对虚拟的教育场景和分散的伸缩性很强的群体,出现无法驾驭,难以管理的为难情绪。
教与学存在不适合网络特点。据了解,网络教育学院为弥补互联网教学的不足,大多采用分点教学的方式,教师在主教室给部分学生上课,而分教室的同学则通过屏幕看老师影像,通过电子白板上课。调查表明,54.3%的学生无法适应网络教学,其原因:①传输经常出问题,画面中断;②网络教学学生无法与老师沟通,52.6%的分教室学生觉得没有老师指导关心自己;③感受不到真正大学的学习氛围,有74.3%的同学表示没有师生对话,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纪律也很差,18.5%的同学承认自己经常在上课时上网玩游戏;④许多教师也还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感到没有学生呼应,很难发挥。
内容与手段结合不紧密。就目前看,部分教育软件的开发与教学实践不匹配,软件功能强大,但与教学相脱离,不适合教学工作,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在开发上不能有效解决适应不同带宽的技术难题,往往使得功能强大的软件不能在各地普及使用,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一些花大力气开发出的产品只能束之高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网络教育为提高可信度和更好地开展工作,网罗众多的教育界知名人士及优秀人才,以其作为自己事业的强有力支撑。但由于之间的关系过于单一化,合作是浅层次的,或者说只能是一般的劳务关系,还谈不上“共同的事业”。
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调查发现,从事网络教学的部分老师对互联网的了解不多,有的甚至对网络知识一片空白,对网络下教学如何开展更是茫然,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将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复习题上传到网上,而且极少更新,因难得上网,也与学生较少沟通。另一方面,从事网络技术,尤其是课件开发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多是IT行业出身或有此工作经历者,对计算机以及网络可谓熟悉。但其中懂教育的或者说有一定传统教育研究经历的从业人员却不多见,真正懂“网络教育”的就更少了。
网络教育的快速膨胀与实际能够提供优质服务不足的矛盾。一些网络学院,为了招徕更多的生源,不考虑自身是否具有相关的资源,盲目扩大规划,通过调整发展来创立自己的名牌,这本身也造就了网络高等教育领域内质量危机的隐患。高速增长繁荣现象,掩盖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然而一旦高速发展不能够再持续时,其间深层次质量危机问题就爆发了。
解决这些问题,网络教育一方面要向传统高等教育学习,充分利用传统教育的资源;另一方面,又要积极研究高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将教育的规律和高技术实现有机地统一起来。
前景:众人划桨开大船
与网络教育从高技术出发向高技术与教育规律相结合相反,传统教育正从拥有教育资源向高技术实现而变化,但二者的终点却是共同的。宏观上,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合二为一;微观上教育规律与网络技术将达到有机统一。教育模式的发展将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到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并行,再到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统一,体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运行轨迹。而在最后一个阶段,教育规律通过网络技术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前,网络教育方兴未艾,但已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网络教育相对传统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能够极好地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它对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从整体教育的运作过程,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运作方式,最终会在生活、资金、技术和适合时代发展方面对传统教育事业冲击。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冲击,推动着传统教育的变化。目前很多大学都开通了校园网,将传统的课堂与网络形式结合起来是必然之举,而这种利用优厚的教育资源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的方式,能够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因此,一方面传统大学会向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方面靠拢,另一方面网络大学又强力网罗和培训教育科研、教学方面的人才,下力研究网络教育的规律,最终的结果就会走向网络大学与传统大学精神实质上的殊途同归。
——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开展试点的网络大学,首先要解决好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网络教学要与校内的传统教育相融合,建立起适应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同时,网络教学还要与卫星电视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等传统远程教育相结合,特别要解决好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问题。这一要求为这种统一奠定了政策基础。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E·莱文撰文认为,由于网络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将发生九个变化:①高等教育的提供者越来越多,并将更加多样化。②正在形成“围墙大学”、“点击大学”(网络大学或叫虚拟大学)和“围墙与点击大学”三种基本类型的学院和大学。③高等教育正在变得更加个性化,教育日程将由学生而不是大学来设定。④高等教育焦点是从教到学的转变。⑤高等教育的传统功能研究、服务、营利可能被分离。⑥大学教学人员将变得越来越不依赖于学院和大学。⑦学位的重要性将降低。⑧每人将有一份教育证明书。⑨花在学生身上的费用将比花在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更多。
论英语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 篇12
一、整合的目的与意义
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网络教育资源与英语教学的恰当整合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创新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极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网络英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
网络上的英语学习资料不胜枚举,但杂乱无章、良莠不齐。若放任学生上网自学,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出现“信息过载”“信息迷航”的现象。而校园局域网上的英语教学资源多由教师精心设计、组织,但难以满足众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影响整合的效果:
1. 教师教学理念难以转变
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客观上要求教师实现角色转变—由主“讲”变为主“导”。数十年来“一言堂”的习惯思维难以很快改变。教师和学生都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这种新方式既有好奇,又充满陌生感,教师需要在原有课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扩大数倍授课范围,而学生掌握的数量以及质量又难以准确把握,实在是难上加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可能陷入无所适从的窘况,而相应的教学管理也容易失控,最后很可能又回到“一言堂”的老路上,或者是“旧瓶装新酒”。
2. 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有不适应感
网络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多元化的、能充分发挥学习者潜力的环境。然而能否真正实现主动学习,仍然是因人而异。自学能力强的学生面对图文并茂、海量信息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可能会如饥似渴;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很有可能就会不知所措。多媒体网络英语环境本身很难落实“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点面结合”等重要的教学原则,最后难免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
3. 师资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是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教师需要迅速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学生日益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断提高的总体水平。一方面,相当比例的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的计算机基础薄弱,难以胜任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多数教师的网络多媒体应用仅限于演示性教学,在整合局域网、国际互联网资源促进英语教学方面基本处于空白。无论是在教材的遴选、整理方面,还是在课堂组织形式等方面,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水平。
4. 资源库尚待进一步的开发
目前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的时间不长,而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又相对匮乏,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网络能够传递大量信息,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2)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大多是以文字呈现教学内容的HTML和PPT格式的资源。这些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单调呆板,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件“花哨”“好玩”,但恰恰是这一点喧宾夺主,违背了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5. 评估体系改革依旧滞后
传统的教学评估多为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是通过课堂或课堂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形成性评估提供了技术条件,同时也使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成为可能。但是,教师精力、课时有限难以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也难以按时完成学习计划,更难与等级测试、诊断测试等相结合,且评估和反馈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及时实现。因此如何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有效地结合起来,科学地应用于网络多媒体教学评估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英语教学从传统成功转向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关键。
三、网络英语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
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就是要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可调动的资源库,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避免大量重复性工作,同时也为学生利用资源库获取信息提供了条件。基于网络英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语言学习是学习者对目标语建构自己对之理解的过程;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语义理解的建构者;而教师则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语义建构的帮助者。因此,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自主式学习;二是探索式学习;三是情境式学习;四是合作式学习。如果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资源库能在这些学习模式下开发与整合教学课件和软件模块,同时结合语言教学的特点,从启发式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入手,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网络多媒体信息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则根据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数量和难易不同的学习任务,并能通过服务器网络中的人机交互,随时调用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教学和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灵活多样的个性化的教学。这对促进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 硬件与软件整合
硬件整合重组要根据对环境构建原则的认识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优化配置现有多种媒体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做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将学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英语调频台、微格教室联结为一体,发挥外语学科的优势,开辟专业英语、大学英语、英语歌曲欣赏、名著选读、名片对白等栏目,滚动播出当日国际国内英语新闻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英语学习者的需要,形成一个立体的、真正共享的外语多媒体网络资源系统,更加有效地培训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配套的软件系统可以极大发挥硬件设备的优势。相关软件的整合必须围绕便于开发和使用外语教学资源而进行。如,Office 2003中Power Point所具有的“打包”功能,内含播放器“ppviewer”,为教师提供了极大便利,打包集成的课件可以在任何操作平台上使用。外语教师和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以上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才能很好发挥硬件的效能。
3. 信息资源整合
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是现代教育的大趋势。深化外语教育改革,构建现代外语教学模式,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恰当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求信息技术不单是教师的演示工具,更要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4. 师生管理整合
(1)教师培训
应培训教师尽快熟悉多媒体操作系统,掌握常用软件,使用网络平台,熟练查杀病毒及开发新课件。培训时不必讲授深奥的技术原理,关键是掌握应用技能和操作方法,掌握一些小的技巧会为教师带来许多便利。如冲击波病毒会造成频繁自动开关机,影响上课,应急措施是在开始菜单运行“shutdown/a”即可。
(2)学生培训
将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能力列入考核范围,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师和技术管理人员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搜集教学素材,设计开发课程小课件,并在多媒体教室调试,培训其掌握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规程,熟练运用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及网络教室设备。
5. 评价体系动态化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点,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应采取强调评价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全息评价策略。运用这一策略,评价不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单项评定,而是扩展到教师自身、师生之间,学术自身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这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应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学习者,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优缺点、调整自身学习方法和内容。全息评价策略不仅有助于客观评定教学过程,而且具有诊断作用、推动作用和调控作用,即诊断教学现状、推动激励学习者、引导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或学习策略,从而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四、结束语
英语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学系统中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的要素之一。各类资源的整合,直接影响资源发挥的效能,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应深入学习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有效整合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功效,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OL].http://www.etc.edu.cn,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