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网络公开课

2024-11-06

英语网络公开课(精选12篇)

英语网络公开课 篇1

以英语为资讯传递介质的学术讲座是高等教育阶段传授知识的重要方式。“英语学术讲座”是演讲者以英语为媒介,就某个学术专题在大学课堂进行的学术演讲。但由于学生受自身英语水平限制,对这类学术讲座的常用表达范式或语块搭配缺乏了解,在理解英语学术讲座时存在一定的认知加工困难。结果是他们很难迅速确定所听内容的主旨大意,也不能理解阐述的主要观点及重要细节。这些体现在英语学术讲座中的现实困境极大束缚了学生的学术眼界和科研能力。

约有70%的英语日常用语是由各类板块结构组成,说明大部分话语是通过组块来实现的。然而,我国外语教学长期关注扩大单词量,训练语法规则;而对习语搭配的地道用法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单词量虽大却无法地道使用或拼接组合成具备高层语篇意义和交际功能的更大话语单位,不能自如得体地输出表达观点。Hill认为,很多单词量较大的二语习得者在流利程度上都存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词语搭配能力”有限。想吸收英语学术讲座的精华,中国学生就要对本族语者的语言范式及心理习惯有深刻了解。

当下高校学生广泛参与的英语学术讲座,已经由传统大学课堂逐步向国际化多领域的网络公开课课后自主学习模式转变。在学生PC端和手机App穿插播放的BBC高清纪录片,国际名校公开课,TED讲座,MOOC以及可汗学院等,伴随不断掀起的“微课”教改浪潮一起推动网络学术讲座在我国高校外语教研地位的上升。这些讲座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零碎时间和网络优势,融入到充满国际视野、尖端科技成果的学术氛围中。目前国内有关英语学术讲座的研究主要覆盖以下方面:英语讲座(听力)理解过程,讲座话语篇章宏、微观结构分析,讲座语言技巧,讲座内容的中西文化交叉融合等。但对英语学术讲座中本族语者频繁使用的语块还鲜有研究,只有杭州师范大学詹宏伟博士在其专著《语块的认知加工与英语学习》中进行了“语块对中国EFL学生学术听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语块是程式化的语言组合,通过语料库检索目标词,发现前后搭配,可以得出目标词与搭配的共现频率,从而判断高频语块的存在,使学生快速掌握本族语者最常用词串,提取关键信息。比如当需要阶段性总结并过渡到下文的时候,“byandlarge”经常出现在国际名校公开课和TED讲座中。利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检索该语块,发现本族语者非常喜欢在学术文体使用它,1990-2015年收入的全部文体语篇中其使用频率已高达1961次,典型的学术讲座高频语块。

英语学术讲座是高校学生提高整体英语水平,与本族语者共享科技成果,全面拓展自身专业视域的有效手段和智力源泉。通过借助在线语料库,找出网络公开课学术讲座的高频语块及使用规律,可以快速准确抓取学术资讯,帮助我们找到英语输入输出不畅的语言性源头。

英语网络公开课 篇2

科目:计算机网络

课题: 交换机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

知识目标:

1、在本次课中要向学生传授交换机上传、下载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

2.学生学习交换机上传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Flash内存中保存的配置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备份功能;

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本次课学习能较好较快完成交换机配置电缆的连接和登录交换机命令操作平台;

2.学生能成功搭建交换机上传(TFTP)服务器;

3.学生能较好利用交换机机配置命令完成交换机上传备份;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对待操作性质的工作要按步骤操作,做到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Copy配置命令

教学难点:多个设置IP和Copy的使用 教学形式:讲解、演示、操作

教学设备:DCS-3950交换机、调试线、网络、交流电源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地点:江阳职高教学楼6-1 教学内容:

一.引入部份

1、复习上次课内容

(1)恢复出厂设置命令

Set default

配置过程:

switch>enable

switch#set default Are you sure? [Y/N] = y switch#write switch#show startup-config This is first time start up system.switch#reload Process with reboot? [Y/N] y(2)新课引入

对交换机做好相应的配置之后,管理员会把正确的配置文件从交换机上下载并保存在稳妥的地方,防止日后如果交换机出了故障导致配置文件丢失的情况出现。有了保存的配置文件,直接上载到交换机上,就会避免重新配置的麻烦。二.新课内容

1、交换机配置文件上传、下载技术

交换机上传、下载技术不能延用计算机传统的技术(如:FTP、HTTP等),而要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专用上传、下载技术,即TFTP技术 如拓扑图

TFTP:简单方面讲是一种软件,TFTP是FTP服务器的简化版本,特点是功能不多,小而灵活。

TFTP使用方法:

1.准备好TFTP软件,可从互联网上下载或网络设备商提供。

2、需安装TFTP软件,安装了TFTP的计算机就称为TFTP服务器。该电脑就具备了与网络设备进行上传、下载的功能。

3、需简单设置,主要是设置上传、下载文件保存文件夹路径和服务器权限。

二.上传、下载交换机配置文件命令格式

1、显示交换机配置命令

因要对交换机文件进行备份,首先要知道怎样查看交换机内存中的文件。

格式:Show Flash

说明:(1)该命令在交换机配置平面的特权命令模式下执行。

(2)Flash:是交换机内存名

例:显示交换机配置文件

switch>enable switch#show flash file name

file length nos.img

3537043 bytes startup-config

0 bytes running-config

845 bytes.img :文件是操作系统文件,文件较大。Startup-config和running-config 是配置文件。2.上传、下载命令

上传、下载是同一个命令即copy,在实现功能时,根据不同的参数实现不同的功能。

上传格式:

Copy 交换机配置文件名 TFTP://服务器IP地址/新文件名 下载格式:

Copy TFTP://服务器IP地址/新文件名

交换机配置文件名

说明:

(1)上传、下载功能实现是改变Copy 后面的服务器地址参数实现(2)使用Copy命令具备的条件

①交换机和TFTP服务器的IP地址要在同一个网段(如上图)②该命令在交换机配置平面的特权命令模式下执行。

三、上传、下载操作步骤演示

1、还原交换机为出厂设置

switch>enable

switch#set default

2、进入交换机的vLan 1模试配置交换机IP(192.168.1.1)

switch> switch>enable

switch#config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 switch(Config-If-Vlan1)#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3、设置计算机IP(192.168.1.2)地址

4、在计算机上安装TFTP软件

5、设置TFTP上传、下载文件夹路径和权限

(1)在磁盘上新建文件

(2)设置文件夹

(3)设置权限

(4)连接网线重启TFTP软件

6、测试交换机与TFTP服务器网路是否畅通。如果不通就重新操作(2、3、4)。

在电脑上执行 ping 192.168.1.1 测试

7、进入交换机配置平台,在特权模式下执行show flash命令查看交换机配置文件。

进入特权模式 执行下面命令

switch#show flash

8、在特权模式下执行copy命令,对配置文件rounning-config 上传备份。

switch#copy running-config tftp://192.168.1.2/run20090319

9.在特权模式下执行copy命令,对配置文件rounning-config 下载恢复。

switch#copy tftp://192.168.1.2/run20090319 running-config

10、完成所有操作,谢谢!

四、课堂练习

1、对交换机的Running-config上传备份

要求:服务器的IP为192.168.2.2

交换机的IP为 192.168.2.1

2、把TFTP服务器上保存的Running-config备份文件恢复到交换机上

3、对交换机的操作系统上传备份。

4、对交换机的操作系统下载恢复

五、小结

1、交换机配置文件上传、下载用于备份、恢复的命令

上传格式:

Copy 交换机配置文件名 TFTP://服务器IP地址/新文件名 下载格式:

Copy TFTP://服务器IP地址/新文件名

交换机配置文件名

2、TFTP服务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3、上传、下载的步骤

六、作业

1、在互联网上下载另一种版本的TFTP软件(如中文版),在实训室实训测试

2、默写上传、下载详细步骤。

七、板书

交换机上传、下载配置文件 上传技术:TFTP技术

显示配置文件命令:Show Flash 上传、下载命令:Copy命令

上传格式:

Copy 交换机配置文件名 TFTP://服务器IP地址/新文件名

下载格式:

Copy TFTP://服务器IP地址/新文件名

交换机配置文件名

关于网络公开课的思考 篇3

【关 键 词】公开课;网络公开课;思考

近些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知识也借助着网络科技正逐步实现知识的全球化。世界各地的学校为了在这样一个新的疆土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纷纷将自己学校的一些公开课制作成视频放到互联网上,提供给更多的人观看和学习,这就形成了网络公开课,成为了当下许多门户网站倍受推崇的一个栏目了。

一、网络公开课的特点

1. 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学校只要把课程的教学视频放到网络上,无论学生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或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到课程的视频并进行学习。将传统的在教室授课形式扩展到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大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利用率。一方面,在传统教室讲授课程,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只能容得下特定数量的学生听课,将讲课视频放到网络上,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可以观看到课程的视频,不仅仅局限于本校的学生,全世界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大大地增加了课程的受众;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观看到课程视频,并不局限于在课堂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跟得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自己重新观看课程视频,学习在课堂上漏掉的内容,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以前,在学校的传统课程上,学生只能在本校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即使有一些选修课程,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些时间上不和自己课程相冲突的课程进行学习,而且选择的课程受到学校自身课程的限制。现在有了网络公开课,学生就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在网络上选择更多的与自己本专业相关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了,一些偏科的学生通过观看其他门类的课程视频,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无论对以后的学习还是就业,都是有利的。

3. 提供了高质量的课程。对于一些由于高考没有发挥好,进入了一般高校的学生来说,很少有机会能够听到大师们讲课,或者只能通过学校邀请来的专家进行讲座来感受大师的风采。而通过网络公开课,学生就可以观看到一些名校的课程视频,感受到大师的风采。而且大多网站的公开课都提供了国外一流大学的公开课,让国内的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到世界顶级学府的授课。通过对这些高质量课程视频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4. 为想学习的人提供了便利。一些人由于工作等一些原因,已经离开了校园,踏入了社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再回到大学校园进行学习了。利用网络公开课,他们可以在家里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自学,来为自己进行知识储备,进行充电;对一些没有能够进入到大学校园,却有着上进心、想学习的人来说,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进行学习,扩充了自己的知识。网络公开课为那些想学习,却没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的人提供了便利。

二、网络公开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多网站都增设了网络公开课的栏目,每天有大量的人观看和学习,但网络公开课在我国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界面设计标准不统一。从界面设计角度来看,网易、新浪等一些网站的网络公开课,大都按照课程所属的科目进行了分类,但是各个网站的分类不尽相同,比如网易公开课将课程分为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金融、伦理、心理、社会、计算机、物理、生物、其他这些类别;而新浪公开课将课程分成了人文、历史、经济、哲学、理科、工科、社会和其他学科这几类。其他几个网站的公开课也有着各自的分类。分类标准的不统一,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让学习者很难找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而且有的网站没有设计搜索的功能,对与学习者来说增加了查找课程的难度。

2. 课程内容大量重复。这些网站的公开课,大都包含了国内和国外的课程,除了爱课程的网络公开课,它全是国内大学的公开课。在各大网站的公开课中,内容出现了大量的重复,比如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几乎在所有的网站里面都有这个课程。这些网络公开课在内容上有80%以上都是重复的,浪费了网络资源。

3. 课程比较单一。这些网络公开课,除了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公开课设有高中、初中、小学的课程,其余均只有大学的课程。现在中小学的学生大都会使用电脑进行上网了,他们也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来进行学习。就目前公开课来看,忽视了他们这个特定的群体。

4. 翻译更新速度慢。许多网站的课程更新速度比较慢,而且针对国外的一些课程,翻译的速度跟不上,由于更新较慢,使得一些学习者不得不中途停止了学习,抑或由于长时间没有更新,使得学习者前后内容衔接不上,忘记了一些知识,不得不重新看课程视频,浪费了时间。而且由于各个网站的翻译人员层次水平高低不齐,导致一些国外的课程,翻译得很生涩,让外语能力不是很好的学习者,学习起来很吃力。

三、对策与建议

1. 设置统一的标准。对课程大的分类,设置统一的标准,各个网站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课程分类。增设更加快捷方便的搜索功能。根据这个标准,在具体的页面风格上,各网站可以根据自身特色进行设计,以吸引学习者。这样,对于学习者来说,就能够更加方便、快速地找到想学习的课程内容了。

2. 建立统一的网络课程平台。对于课程内容大量重复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课程平台,整合现有的大量重复的网络课程资源,让学习者在一个网站上就能够学习到想学的课程,不需要在网上到处查找,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丰富课程内容,发掘一些特色的专业课程,给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可供选择的内容。

3. 增设中小学的课程。对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和拓宽知识面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一方面,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公开课的学习,巩固在学校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根据自身的兴趣,学习到学校课堂没有开设的课程,为以后进入大学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能够进一步明确以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克服了目前一些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一些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4. 加快翻译更新的速度。加大投入,提高翻译人员的层次水平,使得国外课程的翻译更加顺畅、准确;加快更新的速度,让课程的更新更加连贯,更加快速,使得学习者能够连贯地学习,提高学习者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范慧茜.有效利用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资源[J].中国教育报,2011(5).

[2]张岸,汪岩.网络公开课:打破封闭的围墙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

[3]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12).

[4]王小丹,胡凡刚.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软件导刊,2011(12).

英语网络公开课 篇4

20世纪60年代,英语开放大学首次开始电视公开课,为数以万计的学员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的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教育方式。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利用网络推出公开课,把该校最受欢迎的课程录播并上传到网上,随后,牛津、剑桥、哈佛、加州伯克利大学等知名院校也纷纷推出网络公开课。我国各大高校也积极参与中国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把学校的优质课程推广到网络。我国也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等文件,相继推出了视频公开课、MOOC等网络课程,所有课程均免费发布在“爱课程”网站。在这轮互联网背景下盛行起来的网络公开课涉及了广泛的学科,为热爱知识的学员提供了各个高校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优秀文化的网络传播。但是,在各类网络公开课中,却一直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身影。基于此,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提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建设的方式。

1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现状分析

《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第2.4.4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是根据土木工程类专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必须开设的课程,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通过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后,能够利用好英语而开设的,旨在培养学生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有关专业书籍和文章的能力。我国几乎所有高校的土木工程院系都开设有该课程。该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书面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运用英文阐述自己的专业思想和研究成果,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英文资料,为大学毕业后学习外国文献、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也有助于部分有出国求学的学生出国深造;其次,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涉外工程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工作中应用到专业英语的概率也急剧增加,该课程有助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涉外工程项目[1]。虽然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师资力量不强。教授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老师有些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他们虽然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是英语水平却差强人意,一般授课都以中文为主,其中夹杂着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整个课堂类似中文讲授的专业课;另外一些学校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他们英语水平较高,可以用英语组织教学,讲解课文,但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专业知识比较欠缺,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其次,部分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课出勤率不高。部分院校把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开设为选修课,学生由此认为该课程不够重要。局限于师资力量薄弱和教材编写的落后,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与专业英语相关的工作,从而在内心上拒绝该课程的学习,学习往往是流于表面形式,只求考试过关而已。

再次,特色教材稀缺,课程开设时间有待修改。本科学生专业知识面不宽,教材的编写受此局限,加之大多学校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在培养计划的第5学期,学生此时才开始对专业课程展开系统学习,许多还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用英文展现在自己面前,实在难以掌握。因此,建议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放置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习。

2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模式

鉴于目前互联网上还没有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因此,建设优质的网络公开课不仅可为本校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渠道,还可对其他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可以说,广大师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愿望极其强烈。作为探索,本文特提出以任务型教学法[2]为指导开展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的教学,以此抛砖引玉。

2.1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近十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发展形态。Skehan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语言。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掌握所学语言。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语言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亦应符合该理论。

2.2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课程设计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应摈弃传统的“生词介绍→长难句语法解析→文章翻译”的教学模式,按“提出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的思路进行教学。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环节由此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见表1。

2.3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网络公开课教学实例

以高层建筑结构分类为教学内容,给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实例。

教学任务:根据课文内容,找出高层建筑各种结构类型的英文表达,图片和修饰各结构类型的形容词。

教学目标:掌握高层建筑各结构类型的相关英语表达法

话题:describing tall building types

语言培养技能:听说读写

教学形式:学生六人小组讨论

教学步骤:

①学生自行分组,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②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找出高层建筑各种结构类型的英语表达,图片。学生根据自身词汇量找出尽量多的形容词。

③学生小组分工,记录员做讨论记录,分组上台展示。

④教师针对讨论结果总结并进行点评,复习高层建筑各结构类型的相关英语表达法。

参考文献

[1]毛江鸿.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3):146-150.

英语网络公开课 篇5

消防安全网络公开课观后感篇一

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比一切都重要。但是,如果灾难来临,谁也阻挡不了。火灾是可怕的,但大多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果我们将消防安全铭记在心中,那也就少了一次次可怕的火灾。

我们到了室外,看消防队员实地演习灭火。我们席地而坐,等待着。消防员叔叔先是穿上了消防专用的服装,接着进行灭火演习,消防员叔叔们先是将火点燃,然后,拿灭火器一喷,火立即灭了,好快啊!后来又请了几位小记者上去试。喷完了,我们走上去才发现,灭火器里面的都是浅黄色的粉沫。

很快,活动就结束了。今天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消防安全在我心中!

消防安全在我心中作文五:消防安全在我心中

“火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消防安全知识,使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起消防意识,掌握好消防知识,并具备自救的能力。我校在今天下午,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知识讲座,并举行了演练仪式。

广播声中响起了警报:“呜呜呜……”同学们反应灵敏,立刻放下了学习,排成队伍急急忙忙地感到操场上汇集,此时,天空中充满了熏鼻的烟味儿,有些同学赶紧用毛巾捂住鼻子,因为据报道,被火灾烧死的人数寥寥无几,大多是被那烟味熏死的。用毛巾,折叠成16层,才能有效阻止它。这节课,消防叔叔们还跟我们讲了灭火的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等,同学们听得可认真了。这次的消防演习不仅锻炼了我们面临危机的警觉和敏捷性,更提高了我们逃离危险的效率,同学们受益匪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然而,火灾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2009年3月16日上午,中央美院位于南湖公园内的学生宿舍发生大火,两层楼的学生简易宿舍起火,浓烟滚滚,笼罩在美院上空,后来由于消防队员及时赶到,40分钟消灭了大火。还有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宿舍楼602女生寝室失火。慌乱中门打不开,因室内火势过大,一位女大学生跳楼,另三位也跟着跳,不幸身亡……这些例子足以证明,火灾一旦发生,就难逃厄运。

所以我们要竭力阻止它发生。

火灾真是时刻都存在我们生活当中,一点小小的火星也许一不小心就会酿成火灾。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要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火灾发生后一些自救的方法,预防火灾的发生,让我们一起记住火场逃生十三决:1。逃生预演,临危不乱2。熟悉环境,暗记出口3。扑灭小火,惠及他人4。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记住了这些,火场上就心里有底了。同时还要记住火警电话:119。

实际上火灾其实并不可怕,但是它的可怕在于人心,遇到灾害不要害怕。火灾又源于人们的一时大意,才会造成火灾的出现让我们共同珍爱自己的生命,共享明天升起的那一轮太阳!

消防安全网络公开课观后感篇二

火,是美丽的。黑暗时,它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冬天里,它给我们以温暖的拥抱;生活中,它让我们品尽天下的美食。然而,火,也是最无情的。它能将俊秀如画的江山在瞬间毁灭,将充满活力的生命在眨眼的功夫中活活吞噬。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

但是,火失去控制的,就会给人类及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当火焰蔓延全身时,当生灵垂死挣扎时,当生命被扼杀时,我们除了焦急万分,除了束手无策,除了悲伤流泪,更应该深入贯彻消防知识,从根本上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引起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

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近70%。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在“1115”火灾事件现场,一名50岁左右,家住12楼的男子,火灾发生时他在外面,而妻子留在楼上。看见火势逼人,很可能危及妻子的生命,这位男子拼了命冲进了大楼。由于大火后电梯失去了运营能力,男子直接爬楼梯冲上了12层,敲门后无人应答,打家里电话又无人接听。以为妻子不在家,男子又跑下来,后得知妻子还在屋内并未外出,于是又重新冲上了12楼,踹开了门,此时家中已经着火,妻子就在火海中挣扎。男子冲进去一把将妻子抱着拖到了门后,又跌跌撞撞地从消防通道跑了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用火不当而引起,难道我们不该为此反思吗?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次血的教训,人们才意识到,在火面前,生命如此脆弱,仿佛一碰就碎。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此哪怕是小小的火苗也不容忽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解决这催人泪下的一幕幕,但我想在此呼吁大家重视消防知识,不再让“火”成为摧毁人类家园和生命的危险物种。消防安全,危关社会。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铸坚不可催的“防火墙”;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造和谐社会。

消防安全网络公开课观后感篇三

消防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命财产。如果不能正确的了解有关消防知识,后果将不堪设想。近几年来,学校成为了火灾的多发地点,玩火的学生越来越多。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__年11月24日凌晨,位于莫斯科城区西南部的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6号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有几个中国学生就是在火灾时想乘电梯下楼逃生,结果被困在内活活呛死。在火灾时是不能使用电梯的。如果在入口处有这样的显着标志,他们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死呢。在发达国家都见到有这样的标志的。该校代校长比利宾27日宣布对火灾事故“负有个人责任引咎辞职”。后来得知失火原因是电线短路。

这可真是血的教训啊。要知道人生只有一次,不可能再有来世。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不能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这无情的火。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有所了解,要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走投无路了。当你处于陌生的环境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2、当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应充分利用周围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或置他人于不顾而只顾自己“开溜”,或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3、突然面对浓烟和烈火,一定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4、在火场中,生命贵于金钱。身处险境,逃生为重,必须争分夺秒,切记不可贪财。

5、在撤离火灾现场时,当浓烟滚滚、视线不清、呛得你喘不过气来时,不要站立行走,应该迅速地爬在地面上或蹲着,以便寻找逃生之路。

我们时刻要记住:不玩火才是远离火灾最好的方法!

消防安全网络公开课观后感篇四

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这一点也没有错。有多少例子可以证明。火灾大多数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啦。可能就丢了一个烟头,就会引发一场大的火灾。有很多得人在一旦遇到火灾的时候,就会发生一种心理上的慌乱,就是平时学会了一些逃生的方法也给忘了。在遇到火灾的时候,一定不能慌乱,要有顺序的逃生,报警。

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中,一旦发生火灾事故,那便会是影响巨大、损失巨大,直接影响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观,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

退一万步来说的话,即使火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中学生就应当学习并掌握消防知识,例:火灾基本常识、灭火器基本常识、初起火灾扑救方法、人员疏散和火场逃生知识等。

发生火灾时,如果被大火围困,特别是被围困在楼上时,在拨打了119报警电话后,我们应千方百计设法自救。如火势不大,可浸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此时,要当机立断,切不可犹豫不决,以免火势越烧越大,错过逃生时机。身处烟雾捂口鼻

若被困周围烟雾很大,这可比火更为可怕。因为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果不加防备,就会被有毒有害烟气熏倒,这往往是火灾事故中死亡率最高的原因。如果一定要冲出烟雾区,必须用湿毛巾等捂住鼻嘴,尽可能地猫腰贴地跑出,这样才能减少烟气的吸入量,以免中毒倒下。

如果建筑物有避难房、疏散楼梯的,可以先躲进避难房或由疏散楼梯撤至安全地方。

如多层建筑物火灾,楼梯已被烧断,或者火势已相当猛烈时,可以利用房屋的老虎窗、阳台、下水管道或其他可以接地牢固的物件逃生。

消防安全网络公开课观后感篇五

生命是宝贵的,但它很脆弱,任何一点点伤害都可能让它残缺或终止,就像一丝轻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消防安全在我心中作文:交通安全在我心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注意安全。

每次在马路上看到一起起的交通事故,小的是轻伤,大的是重伤甚至死亡,一想起这些,我就十分紧张,真害怕第二天我就遇上了车祸。

其实,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司机野蛮造成的,比如说轰动全国的哈尔滨“宝马撞人案”,“宝马”的主人实在是野蛮,人家不注意把葱挂在你的车头镜上,又不是故意的,再说也没有人员受伤,并向你赔礼道歉了,你干吗杀人灭口?就算人家弄得有人伤亡,也不该报复,应该让法律来处理才对。二是司机酒后驾车,因神志不清导致交通事故,比如今年5月11日晚,着名演员牛振华驾驶一辆奔驰轿车,在北京西外大街与一辆大货车的尾部相撞,本人当场死亡。在此提醒广大的司机叔叔阿姨们,从中吸取血的教训,下决心引以为戒,更加自觉地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给您带来麻烦。三是司机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比如自动挡车司机不扶方向盘、司机开车时抽烟、喝饮料、行驶时气囊上面摆放物品、加油灯亮继续行驶、不开大灯和老开大灯等等的不良习惯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源。四是有的交通事故确实是行人造成的,主要是行人不注意交通安全所造成的。原因之一是闯红灯或横穿马路造成的,交通信号红绿灯的发明是减少交通事故有效方法之一。常言道“红灯无数次,生命只一次”,我们绝对不可以冒险过马路,哪怕两边没有车,也绝对不能穿过马路。原因之二是在马路上打闹、玩耍造成的,放学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走,说说笑笑,时而把同学的东西扔到马路对面,那个同学便到马路对面去拣,由于着急,也顾不上环视四周的车辆就跑,如果这个同学有福气,那还好;可如果正好有一辆车经过,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因此,同学们千万不要在马路上打闹,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之三是行人翻越护栏造成的,请大家不怕麻烦绕过护栏吧!

英语网络公开课 篇6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自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4月宣布将其2000多门课程全部搬上互联网,供全世界免费使用以来,全球已有200多所大学加入到教育资源共享的行列中来,他们建立起的“开放课程联盟”已经在互联网上免费提供了超过13000门课程的资料[1]。到2008年,开放课程联盟的机构会员遍布世界各大洲,超过250所大学或机构,运行了100余个项目网站,共享超过6200门课程资源,并有400门课程被翻译为10种以上语言的本土化课程, 这些网站每月的点击访问量平均达250万次。不到10年,开放课程在全球已是燎原之势。

中国大陆地区的人们对开放课的追捧却直到2010年才开始爆发。而这与一个以翻译美剧著称的字幕组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个名为“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的志愿者翻译团队真正让国外高校的开放课程在中国大陆地区引爆。如今,在中国,“淘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二、网络公开课现状分析

(1)优势:1、国外大学在网络课程的推进中,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习惯。2、课程本身的公益性,加上翻译团队也是免费的,还有如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的支持。3、名校情结,名师吸引,国外的网络公开课中大量是世界级大学和教授,这样的学习机会弥足珍贵。4、讲座的内容精炼、选题前沿、形式活泼,更适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受到各种人群的喜爱。5、方便实用,各种移动媒体上都可以观看,不占用工作学习时间,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6、系统完整的课程建设,可以跟踪教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笔记,还可以点击该教授的网页查看,互动性更强,也更有课堂上的真实感,还可以在网上学习并拿到名校学位证。

(2)劣势:

1、翻译问题,能翻译的是少数,知识专业水准高的课程无法使大众理解,受众范围很小。

2、与各国受众背景的衔接问题,各国的受众教育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同,一些国外的价值观念与各国的价值观冲突,容易产生不稳定的社会情感因素和负面影响。

三、网络公开课的特点

(1)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学校只要把课程的教学视频放到网络上,无论学生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或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到课程的视频并进行学习将传统的在教室授课形式扩展到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大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利用率。

(2)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以前,在学校的传统课程上,学生只能在本校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即使有一些选修课程,学生也只能选择一些时间上不和自己课程相冲突的课程进行学习,而且选择的课程受到学校自身课程的限制$现在有了网络公开课,学生就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在网络上选择更多的与自己本专业相关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了,一些偏科的学生通过观看其他门类的课程视频,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无论对以后的学习还是就业,都是有利的[2]。

(3)为想学习的人提供了便利。一些人由于工作等一些原因,已经离开了校园,踏入了社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再回到大学校园进行学习了,利用网络公开课,他们可以在家里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自学,来为自己进行知识储备,进行充电;对一些没有能够进入到大学校园,却有着上进心、想学习的人来说,也可以通过这些课程进行学习,扩充了自己的知识。

(4)存在的问题。虽然许多网站都增设了网络公开课的栏目,每天有大量的人观看和学习,但网络公开课在我国还是属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界面设计标准不统一、可能内容大量重复,课程比较单一,翻译更新速度慢等[3]。

四、網络公开课的发展前景

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不仅拉近了人们与世界高水平教育的差距,深切感受到了世界先进教育的授课方式与思路[4],也让人们对“教育”这一中国千百年来关注的领域不断产生新的认知。因此,要认识到国外名校公开课在发挥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全民教育方面的重大作用,形成一个公开共享教育资源平台,更好地服务大众[5]。对于网络公开课的未来发展,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网络课程的真正风靡,也需要学习目的转化,当越来越多的人不是为了学分、为了功利而学,而是为了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而学的时候,网络课程才会拥有越来越强的生命力”,“虽然现在网络公开课受到越来越多白领等各界人士的欢迎,但是国内网课真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在国内,较为有影响力的是网易和新浪公开课程,在这些网站平台上,我都观看过一些过感兴趣的国内外公开课程。当然,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今天,许多网络工具都可以成为学习工具,比如手机有道词典的照相取词功能,是一种快捷有效的翻译软件[6]。

网络公开课可以让我充实自己、开阔眼界,我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所以,我看网络公开课只是为了我的兴趣爱好,打开我未知的世界,探索未知世界的奥妙,只要看过更宽广的世界,才能有更卓越的眼光。当然,面对未来和现实,看国外的网络公开课,还可以帮助我学习英语,考过六级。

计划:

(1)未来五年,坚持每天二十分钟的网络公开课的观看,观看自己有兴趣的视频,可以加入网上观看小组,互相监督,下载自己有兴趣的课程在手机上,保证每天的观看时间。

(2)在2015年上半年之前,在网络上学习六级课程,争取把六级证书考下来。

(3)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下载学习考研课程。

(4)每周一次网络健康课程,在网络视频中学习健身瑜伽,组织室友一起行动,锻炼身体,保证大学期间的健康状况。

五、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深刻的体会到网络公开课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迅速和重要性,调研过程中经过众多的资料阅读和整理,可以认为自己开始对如今的在线视频公开课的理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可以简单的对网络公开课进行一些定义和见解,这次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为学校的网络公开课做一些参考和理论的指导功能。最终也就个人的观点对中国的网络公开课提出以一些建议,要发展网络公课的全面性以及要提高网络公开课的质量使之与国外的课程一般优秀得有以下条件:提供的课程资源要以受众需求为本;要有自己独特而且优秀的课程资源;提供的课程要契合社会文化与受众的兴趣,紧跟时代的脚步;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要有良好的管理和共享机构;收索时要方便简洁等等。

(1)研究的创新:

这篇研究调查论文有别于其他形式的论文,可以说是有所创新和独特的论文,其中的创新有以下几点:

1 查阅的资料包含面非常广泛,而且涉及深刻;

2 利用图像、文字和数字的形式体现出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研究和报告条例清晰;

4 多数的资料整理是经过多番的考察和认证的,所以数据时具有说服力的。

5 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2)研究的不足之处:

1 时间的原因没有太过于精益求精的要求自己;

2过多的借助网络资料和图书资料;

3 多了解的外国公开课并不是特别的多,某些观点存在误差。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5403396.html

[2]潘凌,王国锋. 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公开课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8).

[3]黄艾禾,陈薇. 开放课启示录[J]. 中国新闻周刊,2011,(12).

[4]贾义敏. 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

[5]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事实意见,2011.

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研究 篇7

开放教育资源指免费、公开提供给教育者、学生、自学者可反复使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数字化材料。麻省理工学院带动了全球的开放课程运动, 开放教育资源通过”开放课程联盟”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共享。国际开放课件联盟 (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 简称OCWC) 汇聚了全球两百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组织, 目前可提供超过20种语言环境下的14 000门课程, 中国也是其中之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典型代表有: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项目 (OpenCourseWare, OCW) 、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 (OpenLearn) , 卡耐基梅隆大学 (CMU) 开放学习创新项目 (Open Learning Initiative, OLI) 。2001年, 麻省理工学院首先将核心教学资料放到互联网, 免费供全世界学习者学习使用。MIT OCM的开放课件理念对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动了高等教育知识共享的进程。中国各大门户网站推出“公开课”,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 新浪网在教育频道推出“世界顶级名校公开课”;搜狐网在视频频道推出“名校公开课”;网易在视频频道推出“公开课”。其中网易公开课包括世界名校公开课以及国内名校公开课, 内容涉及广泛的学科, 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名校老师认真讲解, 深度剖析。网易视频公开课频道搭建起强有力的网络视频教学平台, 在相关服务上, 除了提供课程内容信息, 还提供包括网易在内的4大门户网站微博频道分享, 在优酷、酷6、土豆、56等网站传播。

2 名校网络公开课传播基础

网络公开课的传播条件包含了传播者的知识共享意识、名校名师效应、丰富的公开课资源、普及的互联网和发展的媒介技术、日益增多的资金支持、志愿者服务、积极的受众等。首先随着知识共享观念的普及, 公开课资源在媒介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条件下得以传播。随后通过翻译组织、志愿者的努力, 语言障碍也逐步减轻。名校名师效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授课老师是国内外名校的专家学者, 具有权威性。

网络公开课受到热烈欢迎也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枯燥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网络公开课的学习者有自主的学习环境,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供自由选择。在兴趣的驱动下, 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建构者。同时, 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控制和管理学习过程, 选择学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次欧美思辨、互动、批判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大家。国内教师授课难以摆脱灌输知识的旧套路, 缺乏思辨和互动。而国际名校公开课的老师善于通过与学生互动,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也并不拘泥于一种思维, 一个答案。第三, 网络公开课有利于进行通识教育和语言文化学习。通识教育跨越学科和专业, 提供承载人类智慧、传承人类文明的整体性知识。名校公开课内容涉及各种学科, 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课程内容很多是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 比如:“爱情”、“公正”、“死亡”, 适宜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受众中传播。即使是专业课程, 大部分课程也是基础内容, 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另外, 国际名校公开课授课教师英语发音纯正, 且部分配有中文字幕, 适合进行语言学习, 这使得利用公开课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能力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 国外名校的一些公开课传播了丰富的国外历史文化, 比如“旧约全书导论”、“欧洲文明”, 这类课程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3 网易公开课传播现状及分析

为详细了解网易公开课在三峡大学非英语专业中的传播情况, 笔者在三峡大学电气及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中展开了一项关于网易公开课的调查问卷研究。

调查目的:旨在调查了解网易公开课在大学生当中的普及程度及影响力。

问卷题目:封闭型14题;开放型5题。

分析对象:为电气及自动化专业50名学生, 为在校大学生, 英语水平四级左右。

调查显示, 62%的同学只听说过一点网易公开课, 而34%的同学没有听说过, 仅有4%的同学对网易公开课相当熟悉。可以看出, 网易公开课在调查对象中并不十分普及。

从表中可以看出56%的同学对国际和国内名校公开课持有相同的喜好, 并不偏向其中之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 课程免费是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课程内容使人受益。只有少量同学是因为授课学校有知名度而选择网络公开课。免费有益的网络课程是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大学生, 免费获得优质教育是最好的选择。因此, 网易公开课对学生有一定吸引力。

由表5可以明显看出, 学生选择网易公开课时, 最感兴趣的是计算机物理生物等领域。选择这一领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最高, 达56%。这个数据很可能是因为受调查者是来自电气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由此我们看出, 学生的偏好受其教育背景的影响。

4 名校网络公开课传播影响

首先名校网络公开课的传播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许多没有高等教育机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得了学习名校精品课程的机会。促进了高等教育平等理念的实现。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 教育发展亦是参差不齐。因此, 名校网络公开课给贫穷国家那些可以获取互联网资源的人们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在中国, 经济发展有地区差异, 教育资源配给在布局上也不均衡。利用互联网的免费共享学习资源学习节省了支付高等教育的开支及进行学校教育的时间。网络上的开放共享资源使得学习不受时空和地区教育资源的限制, 可以为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人们所用, 促进了教育公平。

其次名校网络公开课促进了高校学术共享与知识创新。信息化的今天, 全球知识水平快速发展, 学校之间知识的开放共享可以促进自身的知识创新和长久发展。Internet是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 通过课程公开共享, 教师会更注意提高课程质量, 改善教学方式。而开放共享的网络课程也提高了教师和学校的声誉及知名度。另外, 高校之间竞争日益加剧, 由于学生有更多的渠道获得知识资源, 学校为获得生源必须推出优秀的课程吸引学生。这也从侧面促进了高校知识创新。

不容忽视的是, 名校公开课有其语言及价值观方面的深远影响。以网易公开课为例, 虽然网易公开课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势, 但是由于网易公开课里分量最大的世界名校公开课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推出的公开课程。这类课程的盛行实际上在巩固加强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地位的同时传播了西方价值观, 是一种文化的扩散。而这种文化的扩散借助互联网的威力及名校公开课这一平台正加速进行。幸而这种文化扩散利大于弊, 主要是促进了人类知识和文明的进步。

5 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名校公开课建设的启示

中国各高校顺应教育信息化大势, 积极建设视频公开课可以服务社会, 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但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就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5.1 克服传播障碍

OCM采用的创作共享原则下, 用户可以拷贝及变动资源, 编辑、翻译、添加或整合资源。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学习、共享及传播提供了便利。而中国的名校公开课, 尚不能下载, 导致进一步的传播产生了障碍。MIT的“惠及十亿人”计划的主要目标有:MIT OCM资源在合作机构网站及移动渠道上的实用性;服务关键受众;创建开放学习共同体, 确保学习者可以互相交流;为世界各地的教育者提供支持。目前, 国外采用创用共享协议。新浪和网易的公开课有一键分享到微博功能, 但是中国视频公开课尚没有如此便捷的传播方式。因此, 既要建立完善, 有效的视频公开课的知识产权协议支持中国的视频公开课建设, 又要大力探究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及国家精品课程的应用和共享模式。

5.2 克服媒介及媒介素养的短缺

虽然网易公开课的推出使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得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但是对于没有现代化工具的人们来说, 这种机会并不是均等的。受过良好教育, 拥有资源设备的人更容易增长知识, 各种准备不足、资源不够的人们会错失良机, 进一步落后。这样, 更拉大了两类人的知识鸿沟。

即使互联网得到普及, 由于网络信息组织的无序性和随机性, 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媒介素养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网络学习决定了学习者的高度自由, 也带来了学习的无监督和无反馈、无测评, 这给一部分媒介素养一般的学习者造成了学习障碍。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媒介素养这一方面起到引导作用, 强化引导与学习支持服务。指导用户搜索、筛选、使用、共享资源以及学会使用工具。

个人也应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批判地看待媒介提供的内容,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摘要:以一项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 分析网易公开课的传播现状。探讨了全球背景下名校网络公开课的传播现状、传播基础及传播影响;分析了网络视频公开课建设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传播现状,传播模式,传播影响

参考文献

[1]黎军.网络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潘彩霞, 徐有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应用探索[J].软件导刊, 2011 (7) .

大学网络公开课制作技艺探讨 篇8

我国教育部面对国外名校公开课的回应是2011年11月起首批20门由知名大学的制作公开课, 面向大众免费开放。在2011年7月份教育部、财政部作出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制作1000门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2011年建设100门, 2012-2015年建设900门。

公开课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完成一门优秀公开课, 需要对制作流程与工作模式不断探索与总结。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电视台作为省广局审批成立的高校有线电视台, 配置广播级的专业设备, 及相关专业的人员, 承担下沙高教园区多档节目制播任务, 节目制作相对成熟。作为制作方, 全程参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公开课的录制工作。公开课是作为向公众开放的课程, 它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可估量, 因此对整个课程提出很高的要求。录制公开课完全按制作精品节目的要求来制作。

一、公开课教学录制模式

目前在教学录制模式主要有现场节目制作方式, 后期制作编辑模式, 全自动录制模式三大类。其中全自动录制模式, 是由计算机进行主体定位, 自动跟踪, 相对操作简单, 但是成片艺术性较差, 成像质量也不足。现场节目制作方式需要一整套完整的设备如多台摄像机、录音、切换、存储, 一般在演播室中直接完成多机位的制作。各类广播级设备由相关专业人员来操作, 可以完成较好艺术效果。后期制作编辑模式一般多台摄像机现场拍摄, 将记录在磁带或卡上内容交给后期, 由后期进行再加工。相对现场节目制作, 专业人员人数与要求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而成片艺术性也能得到一定保证。在录制高质量公开课时, 一般采用现场节目制作与后期制作编辑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在保证画面质量的同时通过专业人员操作使成片艺术性能得到提升。

二、前期规划与选题

开课学校根据专业教师上报的课程选出特色鲜明的选题, 确定相关的选题计划如公开课名称, 教学对象及相关专业,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提要, 估计上课持续时间长度。从课程的内容、编排、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策划。课程内容有些相对而言较为形象具体的, 可以通过图像音视频资料来讲解。例如医学类专业相关课程, 类似于器官移植之类的可以提早影视资料准备, 也可以做好相关的示意动画。而有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完成。

三、制作技艺

1. 拍摄环境方面

(1) 场景布置

公开课上课场地安排在演播室中, 需要选择面积合适的演播室。公开课上课学生一般五六十人左右, 面积100平方米便可以。选好相关的演播室之后就需要对演播室场景作一下布置, 讲台安置在平台正中, 讲台正面可以贴学校的标识, 便于课程辨别。老师背后的可以放置背景板便于紧密的联系上课主题, 优化教师形象。上课的课件可以通过投影机播放, 不过投影机相对亮度、对比度比较低, 可以用大屏幕电视来替换。通过讲台下面的座位应当以圆弧形摆开, 使得在拍摄学生画面时更有层次。有条件的话在侧面可以放置一个校名及标识背景板, 一方面美化背景, 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画面增加更多的信息量。演播室布光对教师采用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如果教师走运范围比较大, 主光最好能采用相对散射面积较大的软光, 教师固定不动的, 可以三点布光方式强化一下轮廓。背景板使用天幕灯打均匀便可。听课学生可以采用散射光大面积的照射, 不需要特别的亮。

与演播室相比如果放在教室进行公开课拍摄, 场地最好选择阶梯教室。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灯光与隔音等问题, 有条件可在讲台前方对角位置增放一对柔光灯, 提高照度。有条件还可以添加轮廓光, 用于主体显示。检查窗户、气窗、门的开关情况, 在拍摄时需要拉上窗帘布, 避免色温变化造成不良的影响。

(2) 摄像机位的放置

在记录教师上课的全过程中, 通过多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和方向上来进行拍摄, 通过景别的变化, 能更全面的反应教师上课的信息, 增强画面的可看性, 体验上课的乐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带摇臂的机位, 可以增加了镜头画面的动感和多元化, 增添气势和纵深空间感。可以通过3 (主) +1 (备) 的方式来进行放置, 具体机位如图1。

在配备三台及以上摄像机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完成拍摄, 如果条件所限只有两台摄像机, 也可以使3号机固定, 1, 2号机功能合一, 通过变化摄像机位置来满足拍摄的要求。

2. 摄制设备

演播室中相关摄制设备配备较齐, 声音与视频各自搭建独立系统。视频方面摄像机拍摄的信号通过同轴线输入切换台, 电脑屏幕信号根据需要直接输入切换台。音频部分主要配备教师上课用的无线胸麦, 以及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无线话筒。胸麦与话筒音频信号进入调音台。最后音视频信号连接进入非线性编辑系统与录像机, 作为节目的一主一备。声音的好坏对公开课的质量起到较大的影响。无线胸麦与无线话筒需要选择信噪比较高的广播级设备。

公开课最终的存储上, 两套不同系统还是很必要的, 一路采用非线性编辑直接录制。如果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可以选用成像质理较高的编码, 如8bit的无损压缩, 另一路采用传统磁带录像的方式备份, 万一断电等突发事件出现, 也不至于所有的信息都丢失。

如果在教室中拍摄选用直接记录数字文件的摄像机, 简化后期素材采集流程, 便于快速进行编辑。摄像机型号可以选择如Sony EX-1, 文件直接记录在SD卡上。声音的采集也需要做好预案。如教师佩带的胸麦与学生回答用的话筒, 需要与不同机位的摄像机相连接, 将声音记录在卡上。同时相关摄像机随机话筒也需要打开, 防止因为外置话筒出现问题而导致收音失误的意外。

3. 教师准备工作

教师穿着的服装款式要求大方得体, 款式上避免使用细条纹, 影响拍摄的最后效果。颜色上不要纯白色或与背景颜色相类似, 便与背景形成反差。上课之前应当适当化妆, 适应演播室灯光。

讲课如需用课件, 在制作课件时采取深色背景, 对比较大的颜色, 便于不同角度拍摄时获得最佳的需要。不至于因为亮度等原因, 最后播出时不能很好地观察到课件。另外也能保证后排学生清晰观看。上课之前对学生的座位进行安排, 前几排应坐满, 同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上课状态。为了能保证课程完整持续。教师于学生课前做好沟通, 为上课互动提前做好安排。

4. 前期拍摄人员要求

任课教师都需要有统一的考虑, 有充分的预计, 要求对拍摄的内容、过程较为清楚, 甚至需要事先专门的了解。

(1) 拍摄人员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熟悉拍摄内容, 并据此做好拍摄准备工作, 这样能使拍摄更有主动性。有些课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来回走动, 拍摄人员确定跟拍的机位, 提前做好景别, 焦点变化的控制。有些课程需要助教及学生配合展示的, 如音乐类课程, 就需要提前和教师商议, 安排好相关人员位置及入场方式, 做好课程内部转场工作, 拍摄时兼顾景别的大小。全景交代课程总体结构及相关内容, 中小景别抓拍精彩瞬间或者学生的一些反应。有多个景别变化的素材在后期制作能更好地剪辑出优秀的作品。

(2) 选择设置好相关技术指标

网络公开课展示的是一所大学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的风采, 真实地记录他们优秀的教学实践。在前后期制作过程中必然有其相关的技术指标。前期拍摄人员需要根据要求进行设置。视频分辨率如采用标清格式拍摄一般采用4:3画幅拍摄时, 分辨率设置为720×576。采用高清16:9画幅拍摄时, 分辨率为1024×576。视频帧率为25帧/秒, 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目前一般摄像机并没有1024×576选项设置。实际拍摄时可以设置成较为通用的1920×1080, 或者1280×720格式, 这两种格式可以最终完成1024×576的下变换, 同时不会发变形等不良现象。摄像机或录像机声音的采样频率选择48Khz。后期最后需要做混音处理, 最后制作成双声道。

(3) 拍摄注意点

公开课制作要求每节课一般在30分钟到50分钟左右的时长, 一门课大致在5讲以上。专业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 有时候会超出规定时间, 后期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上课过程修剪。根据这个特点, 前期拍摄过程中需要多注意抓拍学生听课、记录、回答问题的细节, 同时兼顾全班同学的全景、多人的中景和两个人近景镜头, 集体翻书, 鼓掌致谢的镜头。便于后期的剪辑。

5. 后期制作人员要求

前期采取不同的拍摄方法对于后期来说相关的工作流程也是不太相同。前期制作主要有两种, 一种现场直接采用切换台来选择不同机位的信号直接成片, 后期制作相对简单, 工作量较少。而另一种采用多机位同时录制, 需要后期多机位剪辑来实现。后期制作工作量稍大, 不过可以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机位修补不足。

由于公开课时间限制, 专业课会有一定的取舍。大段内容的删除, 最终留下的内容, 应交给专业教师审核。可以先将完整的课堂音视频素材生成一个文件较小的音频, 交给专业教师, 由他确定具体删除的内容的起末点。将速记的电子稿交给后期。

在后期制作中主要会面对以下情况:专业教师上课内容需要删除, 删除后相关的编辑点的优化工作。如果是多机位后期剪辑的可以使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来接, 如果已经切好的片子, 有时需要学生的反应作为过渡。画面中主讲教师表情不自然等等, 可采用学生镜头替换或用同步的多媒体课件镜头替换。根据上课的内容与气氛适当做一些变化, 如添加不同景别学生的低头记笔记, 抬头看PPT等相关反应, 引导好互动的气氛。

全片完成制作后, 封装成MP4的文件, 同期声字幕以外挂SRT格式文件出现。将成片与字幕发布到网上之后,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字幕字体大小进行有效的调整。

总结

网络视频公开课作为一项对社会将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工程。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 选择特色鲜明的课程, 通过合适的拍摄和制作方法出精品。借助网络来提升相关课程竞争力, 让公众与学校都受益。

参考文献

[1]邓文新.录播系统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8.5

[2]陈坚志.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模式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 2010.13

试论网络公开课传播形式与效果 篇9

一、网络公开课的基本形式和目的

网络公开课以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互联网作为其技术型工具。同时, 在内容上往往采用学校的课堂教育作为基本素材, 因此又具有了组织传播的特征。而在信息接收阶段, 受众往往又提出类接近于人际传播的审美要求。于是, 一个在综合性上简洁, 而在分析上交织而复杂的传播形式就形成了。这种复杂的传播形式有其核心特征, 公开课建立在学校课堂教育形式的基础之上, 以口语表达作为其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与此同时, 相应的多媒体技术也在网络公开课中作为辅助性手段广泛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

这种传播基本形式的形成植根于网络公开课的传播目的。与其他以网络作为工具的内容相比, 公开课最大的特点是其非营利性的目的。于是很多专属于大众传播媚俗特性的手段被排除了, 教育的目的在形式上得到了最好的还原。同时, 在教育的目的中网络公开课也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形式。网络公开课更多的关注科普知识、文化生活, 而较少的涉及细致的专业领域, 这与其传播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公开课的受众是可分析, 调查显示, 在校大学生对网络公开课从不关注的占40.3%, 偶尔关注的占37.8%, 经常关注的占18.8%, 频繁关注的占3.1%。在校大学生对网络公开课的使用情况, 至少在部分上说明了其产生了广泛地影响。受众对于网络公开课的使用主要出于主动的求知选择, 而不同于网络娱乐的被动接受。这就对其传播形式提出了更高难度的要求, 这种难度体现在要营造一个生动、理性的求知环境, 而不是一个媚俗、煽情的娱乐环境。显然网络工具更能满足这种要求, 因为网络媒体突破了传统的技术性限制。

二、传播媒体的技术性限制

网络媒体突破了传统技术性限制。传统教育的课堂环节中, 口语表达成为其最核心的手段。课本、板书作为课堂学习的基础, 保证了理性准确的需求, 多媒体手段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传统课堂是一个视听多元的互动模式, 或者说只有这种多元的互动模式才是优秀的课堂典范。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模式在大众传播的环境中进行复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和规范:

首先, 抽象与形象的对立统一。教育内容的抽象特征和教育形式的形象要求往往处于矛盾之中, 这种矛盾在传统课堂中的困难往往在于恰当的形象化。这种形象化通过教师以及一系列辅助教学设备实现。而在公开课的网络工具中矛盾的核心转向了对立面, 也就是抽象内容的准确传达。网络工具的优势在于其综合了视觉听觉的多种传播途径, 传统课堂中的形象内容得以充分的展现。一方面教师口语表达的声音形式、语言中的情绪都能通过一个完整的形象让受众有最直观的感受。甚至在视听语言的应用下, 能够更好地把教学内容传达;另一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即时性相比, 网络公开课的制作更灵活、准备更充分。大量的试听材料可以通过后期制作完善, 受众接受的是经过检验的经验。因此, 在形象化表达上, 网络环境具有较强的优势, 而在抽象教学内容的传达上, 网络工具就丧失了优势。

这种优势的丧失主要源于媒体的差异。受众在接受现实的视听信息与接受通过小屏幕接受信息时, 其关注点和注意力是有所区别的。大脑对于前者具有较强自动的选择性, 而对于后者则更被动、更盲目。例如, 认知心理学中的“鸡尾酒会效应”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因此, 一些在传统教学中很容易被感知的信息, 在网络公开课中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举例来说, 在传统课堂上, 注意听讲的学生可能注意不到后边同学的咳嗽声, 或者某位同学穿了奇怪的衣服, 因为其注意力选择性地投向了教师。而在公开课视频中, 上述因素都会干扰受众对核心信息的接受。同时, 更多的受众在接受网络公开课的过程中, 往往较为随意, 没有教材和笔记的配合。于是网络教学中, 抽象信息的传达就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也是难点。目前流行网络的公开课内容很少涉及细致专业领域跟上述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当然, 面对这样的问题, 公开课也并非束手无策。字幕和影视剪辑的技巧可以帮助受众进行信息的选择。但是至少从目前来讲, 更多的公开课在这些方面下的功夫是明显不足的。真正的认识到这个问题, 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才能在网络公开课教学中, 实现抽象与形象的统一。

其次, 传播内容的限制与肯定。任何一种传播工具的技术特性都对其内容有强烈的限制性。例如, 印刷文字短于实现生动直观, 影视画面很难讲得准确深刻。网络工具的限制性主要来源于电脑技术。大部分的受众把家用计算机作为网络公开课的接受终端, 当然还有少部分的平板电脑和手机。这些工具的最大优势在于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 网络公开课也主要由课程录像构成。但网络公开课不同于科教片、不同于课本, 其录像最核心的不是画面也不是文字, 而是有声语言表达。这种方式本质上还是抽象的, 于是网络公开课在内容的选择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调查显示, 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的人文社科类的网络公开课程最受青睐, 调研中82.3%的受众选择了人文社科类课程资源;而专业性强的理工学术类资源受关注较低。理工学术类课程内容抽象、要求准确, 这与以口语和画面为主要手段的传播形式是相矛盾的。这从逻辑和经验两个方面都给网络公开课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中国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高校教育, 内容涉及了小学、中学以及社会文化教育。与国外的网络公开课相比, 这就从视角上拓宽了整个课程体系。同时也在网络工具的技术限制中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丰富内容的可能性。与高校专业教育相比, 其他类型的课程更适合通过综合性的手段来表达, 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受众的构成群体。

三、传播效果的审美需求

从中国网络公开课发展的现状来看, 信息接收环节是整个传播过程中被忽视的部分。面对电脑显示器的受众, 最希望的是获得一个接近于个人与个人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的过程。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这是一段简单的课程录像力所不及的。目前, 网络公开课基本上作为一种文化复制品存在, 而无节制的文化复制往往最终走向媚俗。因为粗糙的复制和非理性的传播已经改变了文化本身, 就像印在T恤衫上的蒙娜丽莎。对于中国网络公开课来讲, 课程录像的制作和网络互动技术的进步是其完善和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

首先, 受众参与感的塑造。受众参与感的塑造依赖于课程录像的制作, 这种参与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录像画面对其内容要有意识的进行剪辑, 目的是更准确地向受众传达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一个受众亲历的视听环境。

举例来说, 目前网络上的公开课基本有两种剪辑模式:第一, 景别不变的教师讲课, 从头到尾, 有些插入一些课件图文。第二, 以教师讲课画面为主, 经常切换一些学生反映镜头。类似于电视新闻中的会议剪辑。这种粗陋的剪辑方式不能帮助受众更好地接受信息, 有些甚至阻碍受众正常的接受信息。例如, 《浙江大学:茶文化与健康》公开课中, 学生反映镜头采用了侧面角度, 插入的时间也和教师讲课内容完全脱节。这种方式使受众和网络课堂疏远了, 好像在看新闻中的会议与自己无关。课程录像的制作水准直接影响了受众对于课程的参与感。而且这种参与感的塑造是有章可循的, 有非常成熟视觉语法作为其理论支撑。做好课程录像需要掌握理论方法, 同时对剪辑对象也就是课程内容要有足够的了解, 掌握课程中思想和情绪的重点, 这种思想甚至要在课程录制阶段得到具体的执行。

同时, 在课程制作中需要丰富课程之外的信息。对课程中抽象的内容进行视听形象化, 对某些重点内容进行图文化, 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受众进行脉络的梳理。总之, 优秀的制作能强化受众的参与感。

其次, 网络互动的发展趋势。互动的网络课程, 是网络公开课形式进步发展的一个方向。互动交流式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网络工具较之传统传媒工具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信息的多向交流, 于是网络公开课应该不同于电视上的《百家讲坛》。当受众通过键盘鼠标能够和课程进行交流时, 网络公开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公开课。当然, 目前来讲互动交流的方向主要指向其他的受众, 使接受者在接受公开课信息的同时, 能够同其他接受者进行实时的交流, 甚至专业的指导。这种交流平台的建立是可预期的, 也能使中国网络公开课给教育带来更多的益处。

参考文献

网络公开课字幕翻译的特点与方法 篇10

目前, 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 从耶鲁大学的《死亡》到哈佛大学的《公正》, 从牛津大学的《尼采的心灵与自然》到斯坦福大学的《从生物学看人类行为》, 数以亿计的中国网友足不出户就可聆听世界各名校大师的讲座。这一切变化也掀开了一片新的字幕翻译领域。近年来有关字幕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方面, 尤其是以灵活著称的字幕组在为影视剧字幕翻译注入流行语等新鲜血液后, 更是激发了大量有关字幕翻译的影评看点。而视频公开课字幕翻译作为更新兴的翻译领域, 又与字幕组这一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相结合, 注定了公开课字幕翻译的独特性质。本文将从公开课字幕翻译的译例着手, 对公开课字幕翻译特点进行探讨, 以促进世界名校网络视频公开课程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

2 网络公开课字幕翻译的特点与策略

作为新兴的翻译领域, 网络公开课的字幕翻译既与普通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有共通之处, 又具备课程的特殊性。首先, 比如说影视翻译不必要绝对忠实于原文, 为了使译文“达”, 偶尔变通意译也未尝不可, 而课程字幕翻译的精准性却是第一标准。还有影视字幕是以书面形式反映的口语, 必须通俗易懂才能为观众所接受, 而课程字幕必须符合更高的规范性, 公开课字幕翻译的主要作用是让观者能获取新知, 所以如同克里斯蒂安·诺德指出的, 翻译行为的目的是决定翻译行为的首要因素 (Nord, 2001) , 译者通常会依据主要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我们还应意识到, 每一门公开课程的风格主要由授课老师的个性来决定, 有的幽默风趣, 有的沉稳内敛, 大多受欢迎的课程中, 睿智和幽默的光芒在授课过程中都会时常闪现, 所以如何通过翻译再现这些幽默元素, 也是译者需要考虑的。

(1) 遵循翻译规范, 字幕简洁明了

Shuttleworth和Cowie将字幕翻译定义为“为影视剧对白提供同步说明的过程” (李和庆、薄振杰, 2005) , 所以在影视剧中, 人物与剧情的表现为观众主要观看的对象, 而字幕应该是起到一个辅助观众理解剧情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会尽量强调字幕的“隐形”, 不要影响观赏的注意力。所以字幕的时间性、空间性等都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课程字幕翻译同样如此。但公开课又不同于一般的影视剧, 从画面观赏性的角度来说要弱一些, 而字幕所传达的信息力量则强大一些, 但它仍旧要受到时间性和空间性等的制约, 比如单行字幕显示时间一般为两秒, 一般都是一行且字数不超过15个, 所以字幕翻译应如何做到简洁精确, 相应策略的采用如长句的切分与调整等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程《公正》中:

1) These risks spring from the fact

这风险源自于以下事实

that philosophy teaches us and unsettles us

即哲学就是让我们面对自己熟知的事物

by confronting us with what we already know

然后引导并动摇我们原有的认识。

译者还巧妙地使用四字格成语和习语来将源语中的表达进行出彩的传达:如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等。这种处理方式简洁灵活, 既节约了字幕空间, 又贴切地传达了原文。例如:

2) They would keep on picking off the weakest maybe one by one until they were rescued.

就是他们一直拣软柿子捏, 逐个杀掉, 直至获救。

3) You can't go back on that you've decided, and the decision was made.

你就不能反悔了, 已成定局, 木已成舟了。

(2) 体现学术精准, 力求表达精确

字幕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支, 同样应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基于课程字幕翻译传授新知的独特性质, “信”仍旧需走在最前列。2010年3月份, Very CD的内容编辑青光弘毅找到人人影视字幕组负责人梁良, 希望人人影视能接下耶鲁公开课的字幕翻译, 梁良权衡再三没有答应, 觉得课程字幕翻译太专业了, 担忧功力不够败下阵来。由此可见, 课程字幕的精准性是字幕组考虑的第一要素。课程《死亡》中文字幕的负责人“幻影飞”曾举出一个例子:“初译完成后, 大家互相商议并向权威人士请教的时间占很大比重, 但乐趣也在这里。比如physicalism这个词, 曾被我们译成‘物理主义’。有位翻译说虽然根据字面意思确该这样翻译, 但读起来拗口, 应译为‘唯物主义’。为此他还向耶鲁大学《死亡》课程的教授发电子邮件请教, 但教授没有回复, 我询问了几个哲学专业的翻译之后, 最终确定译为‘物理主义’。”当然, 这里强调“信”, 主要是针对新知而言。

(3) 符合学者风格, 灵活再现幽默

得到网民热捧的名校公开视频课程大多都与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及表达方式有关。提到这些视频课程, 大家津津乐道的也许是耶鲁讲《哲学:死亡》那个喜欢盘着腿坐在讲台上, 书呆子气十足的老头Shelly Kagan, 或者是哈佛讲《公正》那个会问答题学生的名字, 能复述每个学生观点的教授Michael J.Sandel, 也可能是哈佛讲《幸福课》的那个名字里少了一个“L”, 所以个子不够“TALL”的Tal Ben Shahar。尽管他们有的幽默风趣, 有的沉稳内敛, 但在他们的课程中, 睿智的幽默元素在讲诉过程中都会时常闪现, 所以如何通过翻译再现这些幽默元素, 也是需要考虑的策略。例如:

4) You would?Be careful don't lean over too much.

你会吗?小心别太靠着那栏杆。

这是《公正》课程中, 当时的情景是让听众假设自己是医生, 是否会考虑去杀死一位正在打盹的健康人, 目的是为了取出他的器官去挽救另外五位病人的生命。因为当时是在桑德斯剧院, 有坐在楼上的学生举手, Michael指着一位靠着二楼栏杆身体前倾举手的听众说了这句话, 听众们的笑声早已传来。因为其实不只是提醒听众小心, 还有一句潜台词, 即我们一直都在讨论“人命关天”的事情, 所以, 译者结合情景简洁译出, 有效传递出了幽默元素。

3 结语

公开课字幕翻译是翻译苑中的一枝新秀, 虽然传入内地的时间并不长, 但它作为字幕翻译的分支, 已成为国内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包晓峰, 2009) 。公开课不同于影视作品, 其内容在网站上是开放式资源, 所以对于字幕组而言, 他们可以坦然地从课程翻译中发现新知, 同时还为他人获取知识打开了方便之门。当然, 字幕翻译也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网站都设有专门的字幕纠错论坛, 让网友对成品提出建议, 进而继续完善。小小的字幕翻译, 拉近了求学者与名校课程之间的距离, 让中国网民距世界更近, 正如人人影视课程组总监方斯所言:“翻译电影电视剧时我们从娱乐中得到新知, 而翻译课程则是从新知中获得快乐。”这也正是课程字幕翻译的动力所在。

摘要:目前, 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掀起了观看热潮, 同时公开课这一独特的网络作品也掀开了一片新的字幕翻译领域。本文将从公开课字幕翻译的译例着手, 对其字幕翻译特点进行探讨, 以促进世界名校网络视频公开课领域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字幕翻译,特点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7.

[2]包晓峰.影视翻译的网络化存在——字幕组现象剖析[J].电影文学, 2009 (4) .

揭开英语公开课美丽的面纱 篇11

关键字:合作学习走过场 盲目拓展“迷”人眼 课堂流畅“欠”思考 多媒体课件唱主角

公开课在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和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功不可没。一堂成功的英语公开课,教师要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处理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种种的一切都褪去了原来教学的死板与僵化。可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环节却越来越流于形式,盲于赶时髦、求时尚,给公开课披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值得我们关注。

时尚一:合作学习走过场

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如:pair work, group work。 学生训练有素的或是两人一组,或是几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或是根据模拟情景展开交际。这样的活动给每个学生创设了英语表达的机会,又使学生之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细心的听课老师会发现,这个过程往往刚刚开始或是学生还在讨论过程中就被老师击掌打断,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然后由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展示其讨论成果。细细观察有些学生并没有在倾听其他同学的汇报,而还是在偷偷的进行着自己未完的对话与讨论。显而易见老师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容量而“不得不”牺牲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

然而,如此讨论、交流的合作能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是否有利用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挖与提升?是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否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流利的表达是否真正缘于刚刚片刻交流的成果?对于这些,教师可能没有细致的思考过。其实这是一种“伪合作”,是搞形式给听课老师看的。这样做的后果很容易导致公开课成了优秀生的talk show,中差生的夹生饭,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补。公开课同样要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注重

pair work, group work 等合作学习方式的内在品质,真正发挥其作用。

时尚二:盲目拓展“迷”人眼

现在无论是实验课还是示范课,也无论是研讨课还是公开课,不约而同地都会选择在课堂教学的后半程来一点拓展教学;如果没有拓展教学,总感觉似乎缺少了点什么。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来一点拓展教学,就显得非常“时尚”和“流行”了。拓展型教学的确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但并不等同于“一拓千里”、“展开越多,效果越好”!有的教师会在公开课中为了拓展而拓展,步入盲目拓展的误区,信息的大量输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造成无效拓展。笔者曾在一堂公开课中看到了如下的拓展教学片段:教师在教学Chinese后说,Chinese has many things.然后以Chinese中的各个字母为开头补充了一些新单词,再带着学生读了一遍。且不论教师的说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单说这些新单词我已毫无印象,更何况那些五年级的学生呢?这样的拓展除了告诉听课老师我有了拓展的环节还有什么实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选择拓展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时尚三:课堂流畅“欠”思考

在多数公开课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师生之间对答如流,课堂流程异常流畅。细究其原因会发现有这样几个缘由:一是所提问题缺乏深度,多为Yes或No的问题,学生无需思考。二是学生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许多教师害怕课堂上出现冷场而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几乎是问题刚抛出去就点名让一些较好的学生回答,这样的回答也往往是教师预料之中的常规答案,不能表达学生真正的想法。而对于一些中差生来说根本没来得及思考就已经被告知标准答案了,生生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笔者曾在一堂公开课上听到这样一个片段,教师问: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话音刚落,就用手势示意几位学生一一回答,学生的回答均为Watch TV, do homework之类的答案。这几位学生与老师配合默契,对答如流,教师也很满意,流畅的教学程序让她很快过渡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我当时就困惑,学生的周末真这么千篇一律吗?于是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这时的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去书店看书,学钢琴,去公园……,我问,课堂上为什么不说,学生回答还没来得及想。笔者认为这样的交流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交流,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更错过了许多精彩的生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实现真正的交流。要做到真正的交流,教师还要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时尚四:多媒体课件唱主角

课件的使用的确给我们创设了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英语教学。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课件的成功运用,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多渠道、全方位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但过分的依赖课件,就使教师变成了鼠标的“仆人”。多媒体技术的滥用使得部分老师手忙脚乱,只得暂停教学说sorry, let’s wait.然后忙着整理课件找到自己需要的图片,正常的教学过程受阻,学生的思维被打断。更为严重的是万一停电,或网络出问题,这课还能上吗?我们不少教师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公开课:课堂正在进行中,忽然课件不能用了,授课教师在众目睽睽下一下子乱了方寸,打乱了原先的计划,课前针对课件的充分备课,转眼间显得苍白无力—— 什么都备到了,就是没有考虑到课件出问题。听课老师也为其心慌意乱。而且课件需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大动干戈劳动其他老师、找助手来帮助设计课件,这就违背了公开课的本意。公开课本来应该对其他教师具有示范意义,而这样的公开课其他教师如何效仿?如果我们的教师都来这么上课,我们还有时间备课吗?还有,就是公开课中授课教师的板书问题。我发现现在老师在讲公开课过程中很少板书。尤其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其实,言简意赅的板书还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学生对于老师黑板上的书写内容一般会印象深刻,作为强化重点内容的方法之一,板书最好还是要有的。另外,教师的板书对学生来说还有示范的作用。学生的书写也很重要,尤其是初始年级,有的老师在授课时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书写问题。口头上学生似乎掌握好了,可一到纸上写却漏洞百出。因此笔者认为课件的制作还是要遵循实用、简洁、易操作的原则,课件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把我们伦为课件的奴隶,让它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笔者认为公开课应是师生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它应成为一种有效而轻松的教学研讨,成为教师教学风格、教学创新展示的舞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水平,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可交流探讨。公开课只是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让我们揭去公开课美丽的面纱,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开课,把公开课看成是学习、研究的过程,看成是自我锻炼、自我实现专业素质提升的平台,这样才能不把学生当作作秀的工具,才能对教者和听者起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作用。

作者简介:谢丽芳(1978-1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学历,小学英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新基础教育。

英语网络公开课 篇12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公开课件项目”(Open Course Ware,简称OCW),开放教育资源。[1]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等国际一流大学也陆续面向世界免费开放视频公开课程,内容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2]2010年11月,网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1200集课程集体上线。国外视频公开课全面进入国内市场,视频公开课迅速成为网络热点。

国内开放课程的出现,最早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电视化教学和广播电视台的教育类课程,但网络开放课程则是伴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才出现的。2003年4月,教育部明确规定国家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均要上网并免费开放,还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千所高校,并带动起大批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这些网络开放课程完全免费,观看者不需要支付任何形式的报酬。但国内各高校的网络精品课基本只局限于校内或教育网内,不对外开放。这些网络开放课程影响极小,基本不被普通网民了解和学习。从2011年11月起,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2015年建设9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同步上线。中国内地高校精品公开课程逐渐进入网民视野。

目前,未见军事理论课公开课,不排除有相关院校的教师提出了申请,但未予立项的可能。

二、开设军事理论课网络公开课的必要性

1. 为军事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学习资料。

大学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但通过网络公开课这个平台,可以让知识从象牙塔走上“十字街头”。开设军事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可以为军事爱好者提供专业的学习资料。

2. 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和学的质量。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面临着知识更新换代和教学方式创新的压力,军事理论课教师也不例外。能够在名校学习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教师只能通过在职学习来自我培训和发展。如果名校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军事理论课教师就可以分享、利用优势资源,从中汲取精华,实现自我提升;同时,通过观看网上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名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包括授课方式、课堂言语表达、师生交流互动等,并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借鉴,有利于利用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对传统课堂授课模式的抵触心理,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公开课,可以使校际间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交流更为开放和高效。通过教学方法的相互学习、教学内容的相互探讨,达到扬长补短、齐头并进的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军事理论课的教育质量。

网络的普及使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前沿活跃的军事理论课网络公开课可以作为高校学生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扩展思维的第二课堂,对提高学习效果是有益的补充。

3. 军事理论课教师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

军事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军事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知识的更新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强,更新的半衰期日趋缩短,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扩展知识。

为适应发展要求,不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提升。一是年龄偏老的教师,他们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但存在知识老化的现象,需要不断研究现代军事理论的新知识;二是青年教师,他们是讲授军事理论课的主力军,他们善于接受新生事物,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因在所学知识面有限,毕业后进修学习机会不多,知识相对不足的问题同样存在,所以也需要继续学习,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任教师中绝大部分是非国防教育专业出身,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丰富了军事理论课教师群体的知识结构,但提高其军事理论知识水平,也是发挥复合型人才优势的客观要求。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是现实所需。

目前,军事理论课教师更新知识、自我提升的途径除在职攻读硕、博士外,主要有授课比武、论文交流会、学术交流活动、专家学者讲座、军事理论论坛等。然而,这些途径大部分对时间、地点要求较高。而非国防教育专业的新任教师,他们军事理论知识底子比较薄,急切需要从基础的概念、理论学起,通过上述途径,他们需要自己搜集相关资料。而网络资源来源多样,同一事物有时说法各异,使得他们不能辨别正误,甚至可能产生误导,另外,自己收集来的资料,知识结构不完整,也不利于系统地掌握军事理论知识。现场聆听,按章节循序渐进讲授的军事理论课,是专业、系统地学习军事理论知识的最好途径,但这对于在职军事理论课教师显然是不现实的。军事理论课网络公开课的开设,可以消除时间、地点约束,军事理论课教师可以在工作之余自己充电,而且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请教身边的同事,达到工作、学习两不误。通过这样系统的知识学习,业务素质可以得到很快提高,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实现自身发展。

三、开设军事理论课公开课的思考

1. 教学设计。

军事理论课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讲授36学时。改为网络公开课,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可把36课时压缩为5~10讲(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5个专题)。为便于学习者集中注意力,每讲不超过40分钟。

2. 教学团队。

充分发挥团队集体的力量和作用,组建梯队式团队,即所有团队成员均应具有讲授整门课程全部章节的能力,然后由团队成员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章节内容进行录制,有利于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内容更新。主讲教师最好是名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既要系统地、逻辑严密地组织教学内容,又要借助案例,启发学习者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发散思考,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教师放松自在的态度、行为也会感染学生及观看者,拉近师生关系,更加积极地探讨、主动学习。

3. 加强个性化的交互支持。

网络学习存在三种类型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网络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后两种类型是建立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基础之上的交互。交互作为一个双向过程,双方由于交互活动开展而产生相互影响,这个影响在人而言是心智,在课程而言是内容的改变。[3]加强课程网站建设,增强讨论互动功能,实现闭环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秋.MIT OCW开放与共享的典范[J].图书馆杂志,2005,24(9):59-60;54.

[2]叶宝生,曹温庆.从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和网络项目的三个标准看美国网络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10(9).

上一篇:海外看海外下一篇:公路偏压隧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