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作文公开课

2024-05-2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初中英语作文公开课(精选8篇)

初中英语作文公开课 篇1

初中英语公开课反思一:初中英语公开课后教学反思

9月27日上午第三节课,我在1306班上了一堂英语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短语befrom和句型whereareyoufrom?同时会用befrom和whereareyoufrom?自如进行问答,教学过程是通过单词来展开的。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互问互答,声声传递还有课堂游戏等一些活动,较为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公开课后,教委的两位领导、陆主任以及初中部全体英语老师都参加了这节课的评课,几位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而且还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分析如下:

1.课前的复习表演占用了一部分时间,起初设计时,主要是为了对topic1

进行一下复习,让他们利用学习过的内容,设置家长会的场景来进行人物介绍。效果平平,而且并不符合目前新课标的有效课堂这一要求,今后在课前的活动设置上,我会更加注意这一点,做到真正的有效课堂。

2.导入部分,所占用时间过长,学生均已掌握良好,这时应该对于该节课

进行深入挖掘以及对学生的听说有再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缺乏主动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今后,应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3.师生互动活动开展的还不错,但生生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今后还要注重

引导学生和学生对话。设置场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从而真正的学以致用。

4.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这一部分,冯老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要求我们今后

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合理,并且整节课结束后,一定要完成设置的教学目标,这才真正使学生学有目标。

在十一放假期间,我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改革的内容,对于公开课有了新的认识,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们除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一堂好的公开课包含些许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乐意向这些不确定性开放。每一个具有创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都知道,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们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今后应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大胆的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深化“教学设计”,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丝不苟地完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课后反馈或自我点评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工作,为公开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每一节公开课都能贯穿着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设计,让课堂乐意向着不确定性开发,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那么英语公开课一定会在新一轮的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发挥大功率动力引擎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节公开课,以及课后的及时评价,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的学习我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及早的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从而达到高效课堂,使学生目标明确的进行每堂课的英语学习,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英语成绩。

初中英语公开课反思二:初中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1656字)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赋于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

在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学习课改实验区教师已有成果、借鉴其他教师经验的基础上,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实践中,新课程理念与我们的传统教学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以下是笔者在新课程理念的支配下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探索和实践的一些经验。

一、关注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大众教育,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关爱。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还会有一些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我总是能够特别关注哪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的倾听、思考、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在很被动的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认清政治课堂教学的使命,有效实现三维目标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是一堂好课的必备条件。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达到育人的功能,应更注重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我在七年级政治《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学生通过对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的认识,从而明白人生难免有挫折的道理。于是在巩固应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结合初一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先用单手脱衣服、穿衣服,然后让他们用肩膀和下巴夹笔写字。通过亲身的体验,同学了解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只是应该如何正确地去看待挫折。活动结束后,同学纷纷表示:“残疾人能身残志不残,对于四肢健全的我们更不能被一些小挫折打败。”

通过上述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同时无形中又教育了学生如何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如何去关爱残疾人,积极地正视挫折的心理。既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又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实现初一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目的。

三、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开展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1、首先要研究学生是否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2、学生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而自己学习就要有一定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在本科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

3、学生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新方法,交流学习体会和学习材料,互相帮助;我在讲《八年级政治经济生活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一课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活动保护”这一重点知识时,就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之前,根据教材内容,我给学生介绍了三种学习方法:a.结构图表法;b.利用表格归纳概括的方法;c.知识要点整理法;讲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对我们学习该部分内容各自所起的作用,然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要领后,先独立自主的学习,然后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交流。我在从中辅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对重点知识勾划圈点、如何归纳概括。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是许多老师正在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本人就此所进行的一些尝试:一是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采用积分制,可分为小组积分和个人积分。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显著。三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事情,而是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从而灵活的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实践,这样将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初中英语公开课反思三:初中英语公开课后教学反思(1033字)

12月21日下午第三节课,我给七年级一班上了一堂英语公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词汇如favorite,subject以及学科词汇,掌握句型what’syourfavoritesubject?myfavoritesubjectisscience.能够自如进行问答,教学过程是通过单词来展开的。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任务,提问,互问互答等活动。

课后,几位老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且我也聆听了其他英语教师的优质课,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而且还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分析如下:

1.课前的导入占用了一部分时间,起初设计时,主要是为了对喜欢的事物进行一

下复习,让他们利用学习过的内容,准确理解favorite的词义,结果设置问题过多,导致喧宾夺主,今后在课前的活动设置上,我会更加注意这一点,做到真正的有效课堂。

2.设置教学内容过多,过分高估学生的能力,关于学科的词汇长且拗口,很多同学

都不会读,简单地练了几遍就要求学生掌握,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3.师生互动活动开展的还不错,但生生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今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

和学生对话。设置场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从而真正的学以致用。

4.课堂设置过于平淡,学生的学习气氛没有很好地被调动。对细节把控不够,课堂活动设置的不够精巧。

课后,我认真的学习了新课改革的内容,对于公开课有了新的认识,一堂成功的英语公开课,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们除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好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有画龙点睛的结尾,更有开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升华,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通过本节公开课,以及课后的及时评价,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备好课绝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接受每节课所学的知识。

从现在开始,我要认真的学习我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及早的熟练掌握各种课型的基本模式,从而达到高效课堂,使学生目标明确的进行每堂课的英语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努力提高每一位同学的英语成绩。

初中英语公开课反思四:初中英语公开课课堂教学反思点滴(2836字)

现代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散碎性又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下面我就这近一年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两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谈些个人体会.首先,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来构思的.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作为设计者的教师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也就是他们需要懂得“whatdowelearn?”和“howtoexpressourthought?”

其次,我们要考虑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媒体条件等,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学生的各种特点因时代、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安排学生学习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黑板、实物、图片、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计算机等教学媒体.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这些都考虑在内,充分利用它们.再次,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对与教学设计也非常重要:

1.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善。通过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找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的途径。

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学习必须有动机,动机促进兴趣,兴趣激励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才能有进步。

基于此,当进入课堂教学设计,我们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而教学改革的听说读写必须贯穿于其中.经过这几个环节后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学内容,他们要掌握的重点.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语)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在两次的公开课中,我都选择了学生喜欢的话题.“whatdoyoulike?”和“goshopping”在引题的过程中,我都选择了中学生们喜欢的食物饮料,比如说拿快餐作为话题.学生们一提到自己喜爱的话题自然的就跟着我走了.我先介绍自己的爱好,再征求他们的意见,在我引导的示范中,慢慢进入了教学过程.在两次公开课中,从自己喜欢的到家人喜欢的,朋友喜欢的,甚至后来小动物们喜爱的,都作为了话题.在购物一课中我采用了食物彩色图片,并作为奖励发给用于回答问题的同学,同样是食物,换一种设计,学生当然不厌其烦.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3、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work,groupwork,roleplay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informationgap),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比如说在谈论喜爱的东西时,采取竞赛的方式.而在“goshopping”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安排了去买东西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们自演自导,分别充当售货员和顾客.甚至在巩固教学的环节中,插入的一个为好朋友朱迪准备的晚会也别有用心.同学们聚会,自己买菜自己做,我相应的给予他们一些饮食信息,让他们自己开购物单.在这个过程中,既能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能巩固他们这堂课所学的知识.而聚会又是他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很自然的他们就随着课堂的步骤把自己带了进去.4、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的利用他们,让现代化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用.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例如,在多媒体教室学习,和蔼可亲的声音、悦耳动听的音乐、逼真的音响效果,栩栩如生的影视画面,可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⑵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电化教具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

5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设疑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问题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例如,在一课中以食物快餐作为引题,问学生们“doyoulikeit?”“yes,ilikeitverymuch/alittle.”“idon’tlikeitatall.”找到学生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作为提问,马上就燃起了他们的表现欲.在一段听说后,我在对于喜欢与不喜欢的表格中设计了笑脸和哭脸两种图表.图标是学生钟爱的娃娃脸,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呢,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好胜心马上被提到了最高点.而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确定阅读的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

初中英语作文公开课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课,文本分析,听说结合,提升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课标指出: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个技能, 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其中听是理解的技能, 是一种输入性的技能;说是表达的技能, 是输出性的技能。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才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因此, 听、说既是学习的内容, 又是学习的手段。 目前英语听说课总体上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训练形式单一, 内容不够丰富, 学生兴趣不高, 造成学生听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要让学生实现听的目标, 提高听的能力, 在语言输出技能“说”得流利、顺畅, 有话可说, 不仅要提高学生兴趣, 还要给予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 给学生创造机会, 使学生有良好的语言输出。 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听说训练的模块, 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与学生日常相关的话题进行的,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使学生系统而扎实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达到深刻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 笔者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对执教的仁爱版教材八年级 (上) “Unit3Topic3 Section B”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基于新课标理念下, 采用任务型教学的听读课的新尝试, 以探讨听读课的教学策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案例分析

1.教学背景

本话题主要通过情景进一步复习过去进行时, 学会表达对事物的评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及对他人观点的看法, 学会正确的上课态度。 主要活动在于1a, 1c和2a。 主要内容在于过去进行时, 表达同意和不同意及一些对事物看法的形容词。

学生刚学完Section A, 学了过去进行时态, 本课进入过去进行时的理解和应用阶段。 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是能力训练很强的一课,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同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组员合作是帮助后进生的有利渠道。

2.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 引出话题

(1) 笔者以问候导入:“I had a very busy day yesterday, at six o’clock I was getting up, but at eleven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 when William was sleeping, I was still working.What about you, Jane?”提问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 为整节课做好铺垫。

(2) 学生听一段教师自身的生活故事, 然后根据key words完成task 1———重述故事:William is lucky because we can take him to go travelling every summer holidays, but sometimes he is unlucky because we can find his secrets in his class.One day, When I passed by William’s classroom, I found William was sleeping in class and wasn’t listen to the teacher.I was angry and said nothing.After class I asked William to go to the teacher’s office and told him not to sleep in class.William was sad and said he would say sorry to the teacher.

(3) 将学生分成6组, 同时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设计目的 〕通过William的故事, 导入学生要学习的对话, 听并复述William的故事, 引出2a中的人物故事。 将学生生活中的故事与课本人物故事结合,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内容和语言输入, 为之后的活动做好铺垫。

Step 2:学习2a— 听说能力的同时训练

听2a磁带并要求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1.Was Bill sad or happy?2.What did Bill do in class when Miss Wang Was giving them a lesson? 3.What should Bill do? 再听一遍之后重述关于Bill的故事, 同时渗透品德教育 “Do you think Bill will make the same mistake?”, 教师指出: “Not only William but also Bill is a good boy! Because acknowledge wrong and then change, never comes too late.”在进行足够的语言输入之后, 让学生进行两两对话, 这是说的基础训练。

〔设计目的〕通过听获取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Step 3:思考和讨论—提高听说能力的必要阶段

(1) 让学生在组内认真思考和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What should we do in class?2.What shouldn’t we do in class?并让学生给出尽可能多的答案。与此同时, 教师提供学生更多的词汇便于学生表达。

(2)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提示汇报的模板, 如:In our group, we think we should...We had better...We must...It is good to...in class.We shouldn’t...We mustn’t...We had better not...It is wrong to...in class.意在暗示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可以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不过于呆板。

(3) 在6组学生中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设计目的 〕通过讨论, 学生的语言输出得到梳理和整合, 学生运用教师所给的句型和词汇, 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教师用PPT提供学生汇报的模板, 旨在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说的时间和空间,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Step 4:学习1a— 再一次听说能力的同时训练

(1) 在讨论和汇报之后, 笔者让学生听和观看Harry Potter的简短视频, 同时回答: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vie?2.How do you like the music, scene and Harry Potter?笔者提供句型:Ithink the movie is...I think the music is...I think the scene is...Ithink Harry Potter is...笔者提供词汇:exciting, wonderful, interesting, beautiful, handsome, ugly, cool, pleasant, so-so, lively等, 如果同意同学的观点:I agree I agree with...I think so.I think...is right.如果不同意同学的观点:I don’t agree.I think...I don’tagree with...I think...I don’t think...is right.I think…I think…is wrong.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在6组学生中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3) 听1a并练习1a, 讨论,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1a, 同时听说能力得到训练。

〔 设计目的 〕 笔者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1a, 看Harry Potter的预告片, 提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从严肃的话题转到感兴趣的话题, 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回答问题并发表自己对电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给一些辅助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说出自己的观点, 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进一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让有能力的同学有机会多说, 同时顾及学生的差异。

Step 5:讨论另外两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 ———听说教学的延伸任务

(1) 观看动画短片, 给学生更多感兴趣的卡通人物, 让他们自由地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在6组学生中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3) 如果时间允许, 让学生练习并表演对话, 在6组学生中完成以下课堂评价:

〔设计目的 〕观看 《功夫熊猫 》和 《熊出没 》的电影片段, 让学生编造新的对话, 同时表演对话。 鼓励学生对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从而提升能力。 这是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综合能力提升, 是教材教法的探索和延伸, 学生在此达到真正语言的自由运用, 听说能力得到很好的展示。

最终笔者通过苹果树给予学生本节课的总体评价:How many apples does your group get on the tree now?We have_____apples!Congratulations!

〔设计目的〕 课堂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带着热情完成课堂上的各项任务, 在评价的同时, 检视自我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Step 6:语言点学习和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的最后巩固

〔设计目的 〕鼓励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并提供学生课后使用所学内容的机会。

以下是本节课教学流程图:

三、案例反思

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听说教学中应着力优化听说教学, 准确把握听说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不断探索和研究听说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努力提高听说教学的效率。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完成任务链, 在此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目标语和发展语言能力, 实现目标, 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本案例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 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体会、掌握语言, 让学生通过学习、合作、协商, 在做中学、学中用,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将生活融入教学, 师生互动。

语言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 学习语言, 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表达和交流。 把课堂教学模式模拟成一个真实场景, 让学生置身于仿生活化的语境中,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真切性,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得到锻炼。 以本节课为例, 笔者在导入过程中运用了William在课堂上睡觉的行为, William正是本节课学生中的一员, 而这种行为在学生中发生是很平常的事, 既贴近生活, 又有利于引起学生谈论的兴趣, 同时为本节课做很好的铺垫。 在口语能力提升阶段, 《熊出没》和《功夫熊猫》录像的观看, 把学生课后感兴趣的动画片带入课堂, 既激发了学习热情, 又注重语言实际和提升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材的整合和灵活运用, 教学不仅源于教材还可以高于教材。

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对教材内容和各个板块进行重组和整合。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 可以是课内的, 也可以是课外的, 笔者认为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 这就体现在教学不仅源于教材, 还可以高于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设计各种不同的任务, 层层递进, 在符合学生认知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学习英语, 发展能力, 维持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 才能不断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 笔者先导入, 随后进入2a, 后学习1a, 任务的设计有讨论, 有思考, 有小组合作, 有独立完成, 有课本任务, 还有课外补充, 有对话, 有表演, 这些任务足够激发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热情和潜能, 对于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做到合理到位, 听说结合, 环环相扣, 达到了听说教学的目的。

3.评价活动的参与和品德教育的渗透, 在听说课中完好实现三维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 融为一体。 评价活动的参与和品德教育的渗透, 充分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和参与效果进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 有利于保护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品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教育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反馈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

在本节课中, 笔者注重德育渗透, 用多句英语谚语鼓励学生, 例如:“Acknowledge wrong and then change, never comes too late.知错就改, 永远不嫌迟。”“A winner never stops trying!成功者永不停止尝试!”“Challenges make study interesting!挑战使学习变得有趣!”这些都给了学生无形的勇气和力量,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挥潜能, 更好地完成任务, 同时评价活动的参与, 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英语听说课, 语言的输出必须以充分的语言输入为基础, 听说课是学生综合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展示。 设计恰当的教学任务, 教师合理开发利用教材, 使学生在听说课中有话可说, 有机会可说, 有兴趣地说, 从而提高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公开课 篇3

关键词 新课标 英语 公开课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53-02

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启发学生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才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最高意蕴和境界。新课标的实施把课本教材由“教本”的角色转变为“学本”;教师由主体灌输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的对象转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探索者,整个教学过程由知识的单向流动变为学生的体验、感受、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一枯燥的以教师知识为背景的知识传授更多地转变为以学生知识经验为背景,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探究于段来实现情感、知识、价值观多元化目标的统一。实践使我体会到,新课改给我们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更高挑战。

一、做足准备,有备无患

1.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效果检验的依据标准。初中英语各年级都有相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只有熟悉课文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备教材。充分理解、利用教材内容。现在不少公开课为了体现创意,完全抛开课本,另立主题。我认为这样不合适。课本中的事例、知识点、问题都经过专家精心筛选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鲜活的时代性,尤其是课文中的相关链接所列事例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体现了这节课在新课标卜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上公开课要好好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

3.备学生情况。(1)摸清学生知识背景。公开课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贻。一般情况,市区、城区的学生要比镇区的学生要知识面要广、基础知识较扎实、思维较灵活,视野较开阔。因此面对不同的学生知识情况,讲课的进度,问题的设置难度,教学的侧重点、习题的设置都会有较大的区别。(2)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方便快捷,同样年龄学生的心理与我们成长时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在云南文山落后的山区也是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初一年级与初二、初三年级学生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通常初一年级的学生心理还较幼稚、回答问题比较主动积极,但回答时比较散乱,教师要及时控制,回答的内容相对比较肤浅、需要老师启发引导,并且出乎意料的创意答案不少,老师要多鼓励;而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在年龄上较大,不如初一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回答,尽管有想法,也怕别人笑话,显得相对被动,课堂气氛更多地表现为安静而有序,学生的回答有一定的深度,学生的思考更为深入,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老师要更多地表示尊重。

4.备教法学法。“因材施教”其中包含二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学生的素质,另一是指老师本身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老师不能培养成有个性的学生。上公开课与平时上课有不同的地方,就是讲授知识让学生形成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让听课的人听到些什么?给人什么思考?有什么亮点?其实,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本人的个性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这节课与众不同之处。善讲者,可讲授为主;善问者,巧设问句,循循善诱,启迪思考;善演者,大可长袖舞之;善唱者,可编诗编歌,娓娓道来;善辅导者,可妙设习题,精心辅之……总之,运用适合自己个性特长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发挥所长,游刃有余。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公开课的主体,是师生展示教与学的细节和关键。上一节公开课,我尽量做到以下几个点:

1.思路清晰。课前先理清思路,一节课有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讲授顺序是如何的,只有做到心中有“序”,才能临场不慌,遇事不忙,从容不迫、仪态大方、镇定自如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每上一节公开课我都会先进行预设,让每一步都层次分明,细到所占时间都有会有详细的规定。

2.衔接过渡自然。思路清晰的基础上,怎样把各个知识点环环紧扣起来,变成一节生动、流畅的课堂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一节好课,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必定是有内在联系的,运用这种联系去过渡,会给听众自然、流畅的快意,不会让人感到做作、别扭,突然。做到各知识点之间实现简单自然的过渡。

3.突现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确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老师课前要做更充分的准备,要求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先去预习课文,课堂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讨论、敢于发表见解;为方便学生表现、探索,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小品、辩论、竞赛、制作、作品展示……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共同参于其中,不再主讲,而是穿针引线、及时纠正、总结,让教学为学生服务,让师生共同成长。

三、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科技的进步,为教学于段带来变革。现在,公开课上常常用到多媒体,因为它承载的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效率高,兼形、色、音等多元三维的展示,形象生动、直观流畅。在课件的制作上,如果运用恰当,能为公开课增色不少。对于课件的制作,各有不同的看法,我主张简洁、实用。简洁的课件更能让学生注意到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如果课件制作过于华丽,这只能流于表面,一节课不停地在课件间流转,虽然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兴奋过后常常所获不多,这是不可取的。在课件制作、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文字不要太多,少而精、大而整。

2.色彩不宜太杂乱,要有主色调。

3.引用图片、事例要精当,贴切学生生活实际,不宜滥。

4.除非强调,切莫乱用声响,扰乱学生注意,控制好音量。

5.操作要熟练,展示时要与教学进程一致,过早过迟都会起反作用。处理好教师与课件、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板书、板书与课件之间的多边关系,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板书体现了,课件操作却落后了的混乱。

初中英语公开课评课材料 篇4

吴双老师这堂课,我认为是一堂既有创新性,又有效,还有许多亮点的课。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感受。首先创新性体现在课堂结构上。

(1)这堂课吴老师设计导入环节很巧妙。吴老师先让同学们唱歌,再呈现句子“We were singing when the class began.”她利用刚刚课堂上发生的动作,导入了本课的主题:过去进行时,同时也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这个时态的意义。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同时将要教学的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呈现,“一举而多得”。

(2)课堂的讲解是适时的,适度的,多角度的,也是实效的,改进了传统“满堂灌,满堂做题”的教法,既在关键时刻答疑解惑,对学生的语法学习起到了点拨的作用,又创设起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口语交际之中。通过这种设计,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3)学生练习的对象进行了有意的变化。由A对B,再到A对C,再到A对D,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和同桌练习的局限性,产生“信息差”,体现了“换换座位,聊天更快乐”的创新教学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新鲜感,也给了学生纠正自己以前的错误,重新投入到口语练习中的机会。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其次,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几处,体现在创新的课堂活动设计上。(4)第一是令人眼前一亮的Guessing Game ,呈现几张只露出一半的运动的图片,配上不同的过去时间状语,让学生通过提问来猜测什么动作,以达到练习过去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的目的。这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谓是“构思巧妙,效果明显”。

浅谈初中英语公开课中存在的缺陷 篇5

浅谈初中英语公开课中存在的缺陷

作者/ 陈海英

英语公开课是学校教学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展示性和导向性,同时它又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更是推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但公开课在带来创新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试从英语公开课透析它的效用与存在的缺陷。

一、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导致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次,笔者听了一节七年级公开课,授课内容是通过复习几个动物的名称来学习句型This is a /an ……,教师先出示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复习单词,接着请一些学生上来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作,评选最佳“模仿秀”。此后教师还设计了听音做动作,调查学生喜欢的动物等活动,教师为了体现赏识教学,不停地表扬,鼓动学生,并且齐声叫好:Wonderful! Great! Good!Excellent! 老师情真意切的表扬,学生善解人意的掌声让课堂气氛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这节课授课活动整体来说是丰富多彩的,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最根本的问题不是教师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没有将教学目标与活动巧妙结合。首先,这节课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一种矫揉造作,有点做秀表演给听课教师看的嫌疑,公开课上几乎听不到一句批评的话,这是不现实的。每个学生心理都知道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他们更知道老师是在做给别人看,因此对这样的夸奖,学生根本不以为然,甚至是鄙视反感的,这严重降低了老师的威信。这样老师的表扬价值被贬低,结果使学生难以区分优劣,也给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了难度。其次,整堂课处于一种亢奋,喧嚣气氛中很不符合“一张一弛”之道,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很容易疲劳。笔者认为:英语课堂应该是有趣的,但更应该是有效的,不能为动而动,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动。一堂课,教师适度调动学生情绪,看时机把握课堂基调,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真实流畅。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迈向这个目标。

二、只注重活动形式而忽略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和自主性

七年级学习sit, stand, jump, run,walk等动词以及句型What are you doing?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听音做动作、做动作说单词、做动作猜单词、听声音猜单词等活动,从听做说演等方面来操练单词和句型。这些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难度不分上下,并没有体现出阶梯性,课堂成了游戏的拼盘,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活动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到高级的任务。同时还必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目标要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活动。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提出的;课堂活动是教师设计、导演的,而不是学生相互讨论后自我设计、排练的。过多、过滥、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让课堂气氛显得异常火爆热烈,但教师和学生却缺乏思想和感情的沟通,被动跟从老师完成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活动,并不是在真正的自主学习。真正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自愿、自觉、自主的活动。

三、只注重教学步骤紧密而忽略学生实际

为了体现课堂效率高,授课教师往往忽略过程,直取结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过程效率。既然是上公开课,我们就是需要提高课堂效益的能力,听课教师也就是因为这点才来学习的。如果每个教师都让学生把新授课功夫用在课后,那前一课内容巩固的时间从哪里来呢?显然,忽略课堂合作交流的过程,会使公开课失去价值。公开课应当突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显示教师怎样进行临场指导,解难释疑;显示教师怎样巧妙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完善讲授新知识的过程;显示教师怎样教会,学生怎样学会的过程。而现在许多公开课却是学生莫名其妙地“不教自会”。怎样使一堂课百家争鸣,问题叠出,教师巧妙地“开”,学生灵光突显地“悟”,才是一节公开课的精妙所在。授之以渔,集思广益,让优劣互补,学生获取灵感。英语课堂,教师多与学生对话,用生动的语调,热情的表情,创造真实的语境,体现英语的使用价值。同时,通过合作质疑争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满足每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四、只考虑到教学活动任务而曲解学科间的整合,把语言课上成综合课

某次公开课,一位教师在教学有关室内物品的单词后,设计了“小小设计师”的活动任务。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张房间的轮廓图,让学生设计房间。学生用了大量时间找蜡笔、颜料、水彩笔商量着色,互相争论,以至于后半节课几乎成了美术课。本来这个活动的创意是好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偏离了英语语言的实践,未能达到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拓宽英语学习的运用领域,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但不是说英语课可以脱离语言情境的支持而上成美术、音乐、手工课等。教师可借助画一画、玩一玩、做一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重点是要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五、只顾及到多媒体的花样翻新而忽略多媒体运用的明确目标和主线

为了上公开课,授课教师绞尽脑汁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有展示单词的图片的,有呈现新授内容的,还有创设情境以及拓展练习的。目的是花样翻新,手段越多越好,这从根本上背离了教改的方向。有一次听公开课,授课教师从一开始复习单词就用课件展示,到新授呈现、练习巩固都是以课件来完成。学生一会儿看到的是PowerPoint画面,一会儿看到的是Flash动画,一会儿又看到迪斯尼中的人物……似乎只要和课本教学内容有一点联系的就可以拿来用,好像这样就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

虽然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视听空间,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提高课堂效率。但笔者认为公开课应当体现一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体现以学生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有明确目标,为教学设计服务。每一课时的课件应有一条主线,可以以课本中某一人物为话题而设计,不要过多地涉及学生并不熟悉的人物和场景,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六、只会照本宣科而不会恰当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

有的课堂看似讨论热烈,其实早已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如能及时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使之成为教学资源,会使教学更精彩。而对教学无益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制止,不能一味地听之任之,淡化甚至遗忘原有的教学目标。

公开课作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这其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努力去解决问题,扬长避短,这样才能让自身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初中英语作文公开课 篇6

体育课教案

班级:高三《31》班 教材

1、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篮球:运球、内容 人数: 人数:40 人 教师: 教师:邓文娟

2、障碍接力、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 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 课的 质。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 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 精神。场地 篮球 20 只;篮球场二个 器材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及手段 组织教法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组织: 成四列横队集合,开始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如图: 以及注意事项 部分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 2’ 力集中。

一、游戏:竹竿扫尾(4’)方法: 游戏开始,同学在场内围成一个 圈。由一位同学在圈的正中间用一根竹 竿放到作任意一个同学的脚旁边后开始 用竹竿围绕同学扫地一圈。被竹竿扫到 的同学出来接替。下一轮游戏再开始 准备 规则:(1)竹竿不得松手触人。部分(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用竹竿故意打人 8’

二、准备活动(4’)A;双人操肩部运动 B;双人操体转运动 C;双人操跳跃运动 D;双人操拉伸运动 E;踝腕运动

一、组织:如图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要求:圈外同学要机智、灵活、勇敢。圈内同学要动脑筋、协 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圆形站立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要求:同学间的配合 一.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基本 部分 30’ 1. 熟悉球性 a: 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b:原地三人二球运传接球(5’)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以及注意力集

一、组织:在篮球场内四列队形,二组为一队进行练习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纠错并给予学生提示与鼓励。

2、抢运球(7’)4 人一球,每一位传球的同 学防守接球的同学,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依次防守后回到原位。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 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 要求:双手传接球,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练习,然后共同“抢运球” 将学生分为四小队,每一队由小队长带 要求: 严格按照规则进行。领各队成员进行行进间的运球上篮。

3、行进间的运球后上篮(8`)教法:讲解、示范、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二、障碍跑接力比赛(7’)

方法:分两组进行,在规定的范围内放置 一些障碍物,第一位学生必须绕过障碍物跑(图略)到终点后拿起红旗摆动之后。下一位同学再 教法:讲解、示范,练习,比赛。开始依照同样的方法跑到终点接过旗帜后 要求:先练习,后比赛。示意下一位同学开始依次进行。按照最先跑 完的一组为胜。输队则得到相对的惩罚。要求: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 队的荣誉感 结束

一、整理运动:伸展放松操 部分

二、小结,收回器材。5’ 组织:四列队形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课的

1、练习密度:55%左右;

2、运动负荷:中上;

3、平均心率:130 次/分左右 预计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学要端初探 篇7

一、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公开课课堂教学目标与相应单元教学目标的关系上。公开课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是相应单元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子目标教学。人教版教材作为“单元合成型”教材, 它的每篇文章在单元内都有其特定的地位, 承担着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任务。我们不能随便地改换课堂教学目标, 不能因为某篇文章内容精深、篇幅较长、执教者感兴趣, 就面面俱到地细细分析, 以至破坏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其次, 科学性还体现在课堂教学对文章重难点的凸现上。课堂教学应突出重、难点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但是当局者迷, 执教者面对众多的教学内容难以取舍, 往往会认为甲处不讲存不足, 乙处不讲是缺陷。公开课教学应当对充分体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投入较多的时间、力量, 对于非重点内容作从轻处理, 大胆地舍弃, 因为处理好本节课的重、难点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沪、苏、浙、皖四省、市教研室联合举办的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研讨会, 聆听了上海市建平中学特级教师郑朝晖的示范课《老王》, 笔者对于执教者突出重、难点的技艺叹服备至。执教者在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如下重、难点: (1) 文本咀嚼的方法与技巧 (重点) ; (2) 关键语句的发现与分析 (难点) 。执教者在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文本阶段, 提出了如下问题: (1) 探寻“交流异常”:发现双方语言交流过程中违反常规的表达背后的心理。 (1) 在这些对话中老王的表达与日常表达有什么不同? (2) 这些不同背后可以看出老王怎样的心理情感? (3) 还有别的地方可以证明你的推断是正确的吗? (2) 探索作者组织语言过程中语言选择背后的心理。 (1) 对于老王这样的一种心理, 作者当时领会到了吗? (2) 除了其行为之外, 还有哪些语言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作者的心思? (3) 作者作为一个善良的人, 为什么会忽视老王的这份情感? (4) 作者为什么后来又理解了老王的心理并对当初没有理解老王而产生了愧怍?执教者要言不繁, 学生仅用一节课时间就很好地掌握了整篇文章的学习要求。此课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如此的效率, 正是因为执教者胸怀全局, 凸现了文章重、难点, 科学地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

二、具有示范性

示范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思想导向的正确。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公开课应当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 此“三为主”的思想确是课堂教学的指南。然而, 目前仍有人将“以教师为主导”过分强化, 变成了“以教师为一切”。因此, 教师包下课堂、一讲到底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公开课教学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体现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目的的思想。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从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 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这样充分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公开课才是成功的公开课。倘若执教者在课堂上口若悬河, 忽略了学生的活动, 即使讲得再生动也是失败的。

这里以《散步》为例说明。《散步》是一篇略读课文, 一般可以轻易地把它处理成教师主唱的形式, 那样不须大动脑筋, 照本宣科即可。但考虑到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且文质兼美, 可以在公开教学中进行美文美教, 同时把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及文章表现出的“尊老爱幼”的思想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自己根据朗读的一系列要求, 读自己感兴趣的句段, 并说出其妙处。这样, 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 而且理解了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示范性还体现在公开课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上。教学的其他步骤如预习、复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在公开课上难以体现, 听课教师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结构。因此,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增大课堂容量, 提高45分钟效率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不同类型的课文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精读课文有“精读”模式, 略读课文应有“略读”模式。上面所举的《散步》就采用了“略读式”课文教学模式。具体到每一篇课文, 执教者应当通过“突破口”的导入, 自然地、迅速地过渡到文章重、难点上, 经过师生双方活动, 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执教者在完成了简介作家作品、检查生字词之后, 提出这样的问题:课文出现了哪几位主要人物?经讨论后, 学生指出是菲利普夫妇、“我”、于勒四人, 执教者板书他们名字。接着执教者转到对小说情节的分析上, 并着重分析菲利普夫妇在于勒出现前后的言行和心理的剧烈变化。在此基础上, 执教者提问:到底谁是文章的主人公?学生众说纷纭, 最终能够归结到菲利普夫妇身上。执教者再问:于勒既然不是主人公, 为什么课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他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学生答出:于勒在文中起一种线索作用, 他就如一面镜子, 反射出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贪婪自私的思想性格。执教者又问:菲利普夫妇并非大奸大恶之人, 作者写此文是否只为批判菲利普夫妇的无情无义?学生通过思索, 得出结论:文章并非只为批判这两个人, 而是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样,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出“谁是文章主人公”的问题, 使师生双边活动积极开展起来, 教师讲得轻松, 学生学得主动, 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显得简捷、流畅, 达到低消耗、高效率的标准。这正体现了公开课应具有的示范性要求。

三、具有可操作性

听课老师接受公开课老师的示范, 不但重在听一遍, 更重在借鉴、模仿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如果公开课能够被很好地学习、模仿, 该课就具有可操作性;反之, 该课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在2011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研讨会中, 南京市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完《济南的冬天》示范课后说:“公开课是很难上得和常态课一样的, 但我要努力上得和常态课一样。”因此, 优秀的公开课应具有可操作性。目前, 某些公开课虽然经过长时间准备, 投入了大量精力, 准备了大量教具, 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乍听上去似乎效果很好, 但仔细揣摩, 听课老师却没有办法借鉴和模仿, 可操作性较差。例如有这样一堂九年级作文复习公开课, 执教者利用幻灯进行教学, 一节课共设计了十几张幻灯片, 每张约200字, 共计达2000多字。试想, 为此课执教者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一堂课能如此, 十堂课焉能如此?堂堂课焉能如此?这样的公开课显然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公开课应当努力与平常的教学实践贴近, 注重教学效果, 不搞花架子, 使听课的老师能够从课堂上得到教益, 能够将所学到的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摘要:举办公开课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正确的教学思想、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寻求符合教学实际的、高效的教学途径。初中语文公开课教学要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可操作性。

初中英语作文公开课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新;高效优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同样菜,不同的厨师,风味各异”;“同样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会绽出不同水花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也会上出不同情感和风采,产生不同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我们语文教师则是别具匠心的花师,不同的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设计,流露不同的情感。我从县优课评比中听了好多老师的课,感触很深,绝大多数老师能用扎实的基本功,驾驭全局的洞察力,利用现代的教学工具,采用新颖、轻松快乐的教学手段,充分使学生量尽其出,各尽其才,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但也有流于花拳绣腿式的虚假繁荣,没有上出实效来。下面来谈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公开课,使之妙趣横生,优质高效,说说自己一些见解供同仁

分享。

一、教学理念、模式要体现“新”字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优课的标准也有变化,但主要的看是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是否融情于课堂,是否践行少教多学的理念。一位语文老师无论你的教学水平多高,教学经验多么丰富,但把自己当成是唱戏的主角,把学生当成是观众,无论你上的多么精彩,多么流畅,我给出评价都是唯一的:低效课。因此,优质公开课首先要让学生的看、听、思、说、做有机动起来,而老师的作用在于指导、欣赏、激励。其次,教学模式要新,譬如,我听了张新的《社戏》一堂公开课,他采用了协同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采用三案教学:导学案、检测案、诵读案。通过三案把学生思维,教学目标,课文内容,紧密有机联系在一起,老师通过三案只对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进行指导、点拨,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兴趣高涨,气氛热闹,真正实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真正合作的互助作用的过程。这个新就是这堂课的闪光点。

二、要让学生融情于课堂教学情境之中

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也就是说只有创设情境采用学生的情感流露。譬如,王美丽上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他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课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节奏舒缓,低沉,悠远绵长的小提琴曲,营造一种忧伤氛围,学生受到解读诗歌背景音乐的感染,以自己真实的体会来迁移到诗人乡愁的情感。同时加深本课《乡愁》知识的解读。还有李文上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他别出心裁的采用以评书形式的开场白,来解说本课的故事情节,这种教学情境一下子把班级的气氛活跃起来,同时也让学生以说书人的身份,描绘鲁智深那三拳的描述,教学效果收到奇效,使语文情境教学美轮美奂,魅力无穷。

三、把握好语文教学的节奏感,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很讲究节奏感,要有张有弛。一个成熟的老师都能对学生学情,基础内容,课堂设计,意外情况了如指掌,能很好把握课堂节奏感,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把语文教学上升到艺术高度,在思考,探索,规律,创新教学节奏中完成教学任务。使思考能细心预设,虚实有度;探索要合作探究,注重实效;规律,要深入内在,寻求根本;创新要有效运用,推陈出新。保证学生自由活泼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鼓励求异思维,启迪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开创创新的领域,上出语文味,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片沃土和快乐的乐园。使教学过程在自己节奏走有条不紊思维进行,这就靠老师高超的驾驭技术和艺术手法。要求我们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做好平衡,师生平等对话,老师关注的是学生质疑的重点与难点之处,要学会务实避虚,次要的小问题不要纠结,一带而过即可。其中张华的《背影》一课把握的特别好,游刃有余,使学生讨论空间和时间,思考空间和时间,训练时间安排把握层次清晰,合情合理,不愧被评为一堂优质的高效课。

四、进行多元化评价,及时反馈

由于学生在智商、兴趣、理解上存在许多的差异。因而,也就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等级的任务驱动,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评价。多元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其中冯刚老师借助小组抢答的模式,采用竞争机制,老师点评,小组互评,掌声鼓励,“夸张表扬”等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反馈点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评价的模式应该多元化,而且要适时变换评价的模式,对学习的结果及时反馈,如此教学效率必然是高效的。

五、老师多多听课磨练充实自己

我们语文老师要甩掉平庸教书匠的称号,成为一个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与时俱进,跟上教改的步伐,成为时代所需的优秀教师,我想不妨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大纲,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跟班听课,苦练基本功,以扎扎实实的态度写好每一课的教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是一门情感最丰富的科目,要想与学生产生共鸣,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鼓励青年语文老师上课时要有亲和力,精神要饱满,面带微笑,用自己的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把书本中的喜怒哀乐上出来,让学生崇拜你然后喜欢你的课堂。

总之,一堂好课,如果能蕴含着悟性的哲理,流淌着人间的真情,承载着缤纷的世界,浓缩着人生的精华,放射着心灵的智慧,铺架着成功的阶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事半功倍,那么就达到了我们语文老师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宋平.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阅读教学,2012(0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lng站槽车事故案例下一篇:《金刚经》知识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