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交流

2024-10-20

舞台交流(精选5篇)

舞台交流 篇1

一、舞台表演中交流的类型

舞台交流指:“表演技巧术语, 指舞台上演员与演员之间真实的相互影响。”著名戏曲导演艺术家李紫贵先生对交流最言简意赅的解释为两面:一面是“给”, 另一面是“受”。由此可见舞台上的交流它必定是有对象、在双方可视可感的交流下, 展现人物关系, 体现人物性格, 纠葛剧情, 从中将精神世界、思想情感传达出来。

舞台表演中的交流是需要精心设计的, 是演员间“预先约订”的, 舞台表演的种类是多方面的, 也决定了交流的种类多样化, 主要有以下四种:

1、与同台对手之间的相互交流

它是最行之有效的, 演员与演员之间, 角色与角色之间为一个共同的目标, 彼此之间通过有机的行动, 进行着连续不间断的, 接受, 判断, 传达的循环往复过程。

2、自我交流

自我交流实际上是一种演员自己与内心情感的对话, 是情感与意志的交流, 是处在规定情境中角色的体验以及表现手段的结合与贯穿。自我交流通常是运用内心视像与内心独白为支柱交流的。《哈姆雷特》中有大段的独白, 他在自我对话中, 将压抑自己的心情全部释放出来, 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仇恨表现出来。

3、与想象对象的交流

这种交流方式是根据主体脑海中想象的, 不存在的非现实的对象进行交流。比如表演打电话和通话人的交流, 都是凭借着脑海中的虚幻来支撑的。

4、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演员通过剧情中的角色与观众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 将剧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人物情感传达给观众, 并得到反馈的过程。

戏曲表演中交流在整个戏剧表现过程中贯穿交替着, 在连续不断的情感表现过程中, 将整个台上的表演和台下观众的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

戏曲表演本身也是一种舞台表演, 戏曲表演的交流同样是遵循前面所述四种, 只是由于戏曲表演的特殊性, 所以他的交流又有很特殊的表现手段。

二、戏曲表演中交流的特殊形式

戏曲是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这种表演是综合运用程式化的唱、念、做、打等手段创造舞台形象, 戏曲表演艺术要求演员形神兼备, 通过高度提炼, 准确、生动地通过唱念做打程式技术手段, 使观众获得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戏曲表演中的交流作为内在技术手段, 在努力追求通过内心的体验与感受, 同时, 利用外在表现的技术 (唱念做打) 等手段, 将剧情所要表达情感, 情节, 规定情境准确地传达给接收者, 并得到有机的反馈的过程, 追求精神上的认同。

1、有声的交流——唱、念

有声的交流在戏曲表演中是比较直接的交流方式, 通过言语唱词的表达, 能够清晰的传达思想, 抒发情感进行交流。

(1) 唱。戏曲中的唱有对唱、独唱、齐唱、伴唱、帮腔等形式, 常常用来抒情与叙事。川剧《金子》中金子的一段独唱, 就是在抒发心中的满腹委屈与悲苦。前面焦母在下场前说到:“生的出来的又死了, 活起的又生不出来, 狐狸精”, 话虽不多, 却字字如银针一般刺进金子的心里, 金子又气又急, 又恨又悲, 用手恶狠狠的指着焦母的背影, 一字都吐不出来, 表现了她的气愤到了极点, 无法像平常一样巧言善辩, 另一方面体现出金子是个本性坚强, 善良的女人, 她在这个社会家庭地位中就是一个弱势群体, 丈夫的懦弱与无能, 婆婆的阴险毒辣, 使得她犹如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这时用念白交流是满足不了剧情的需要, 在情绪极度激动的情况下唱腔格外显得具有表现力, 金子唱到:“有气难舒, 有泪难哭”, “天天有气气难舒, 时时有泪泪难哭, 有气难舒心悲苦, 有泪难哭身孤独, 瞎眼婆婆多恐怖, 屡屡顶撞遭欺侮, 每每挣扎受委屈, 睡去梦中见仇虎, 醒来身边是懦夫, 凄凉常伴原野路, 刻薄长随老黑屋, 心悲苦身孤独, 情死亡爱干枯, 悲苦无出吐, 孤独无处诉。”这段唱是在告诉大家, 道出了一个女人在当时家庭社会中的处境是满腹辛酸与委屈汇聚成的生活, 这时欣赏者会想, 她也有少女的梦, 有梦中魂牵梦绕的仇虎, 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多少故事, 她的丈夫不能帮她分担痛苦与孤独?为什么金子这个具有美丽聪慧与坚强的女子会走入这个家庭, 为什么她会选择一个焦大星这样萎缩懦弱的男人, 将自己的终生幸福囚锁在一个深渊中引起观众的同情之心, 体现了人物关系及性格。

(2) 念。戏曲表演中念包括独白, 对话等。讲究戏剧性、感情性、音乐性, 并有节奏感, 通过演员对节奏快慢, 强弱, 抑扬顿挫等技巧处理, 将所要传达出来的情绪, 情感, 规定环境直接传达给同台对手以及观众。如吉剧《包公赔情》嫂子问包拯“你当真铡了包勉?当真铡了包勉。当真?——当真”、“果然?——果然”人物的音容笑貌传神, 将内心的震惊与无奈表现出来。演员通过声音的高低, 语气的强弱, 语速的急促缓急、言语重复的力度, 言语的说明性与同台对手进行有机的交流。

2、无声中 (有声) 的交流——做、打

在舞台交流中演员的形体动作是与观众交流中可视的沟通桥梁。戏曲表演中的动作, 作为形体语言也是一种强有力的交流手段。“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更有利于调动角色及交流对象的思绪, 情感。

梅兰芳先生在《霸王别姬》表演舞剑这一片段时, 梅先生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 娴熟的手眼身法步的技术技巧, 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传神的眼睛, 让我们看到了虞姬面对四面楚歌为霸王排遣忧烦、强作欢笑强烈的内心痛苦。

戏曲中的打斗场面也是剧情的需要, 体现人物性格, 表明人物关系。例如《扈家庄》中扈三娘与李逵, 与王瑛的几次打斗, 是剧情需要, 但打斗中通过交流传达出不同的心理感受, 与李逵打下手狠, 全神贯注, 与王瑛的打由于骄傲, 显现出漫不经心。

三、戏曲表演中交流的不间断特性

戏曲表演中交流的不间断特征是指演员对于角色的性格、思想与感情, 掌握得相当正确, 内心也能与人物合二为一, 在创作的时候, 能始终使角色保持一个有机的连续的完整的情绪路线, 让角色的情绪发展具有连续性, 从而使观众觉得可惑可信。

戏曲表演中的交流不间断的特性, 还体现在一个人物的情绪态度中。例如:京剧《曹操与杨修》第三场“夜梦杀妻”一段, 当曹操看到其妻深夜为自己送来御寒的衣服时, 倍感夫妻情深的欣慰, 然而得知是杨修让妻子送衣后, 背对观众猛然大惊, 抖头显示内心的惊讶, 而后转身紧紧抓住妻子, 唱道“怎么是杨修他他他, 他让你为我把衣添?”这是主人公已到了紧张万分的状态, 震惊到连一句话都说不全, 这时拿起披风, 焦急的在房中挪步, 抖髯口, 抖手, 曹妻震惊的望着曹操, 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而后曹操转身至灵位前, 后退最后跌坐在椅子上, 眼神直视着前方。这一段表演, 完全是演员心里情绪的外化, 通过内心情感的贯穿, 将每一个行动贯穿起来, 将内心情感放大, 将对手的注意一步一步地引进来, 并进行相互的传达、递进、刺激、回馈的循环。

总之, 戏剧舞台艺术, 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情感是内心情感真实的基础, 舞台表演中的交流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 并通过实践检验, 既能表现生活, 又通过各式各样的手段增强舞台表演的可看性, 是艺术创作中交流的根基, 在美中传达思想的真谛。戏曲舞台的交流更应发挥它唱念做打的戏曲四功, 把握好交流的方式方法, 塑造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感动观众, 充分发挥梅派艺术的舞台交流特征。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1]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2]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9.[2]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 1979.

[3]许同均.电影导演的表演艺术[M].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3]许同均.电影导演的表演艺术[M].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舞台交流 篇2

经过了前几届交易会的经验积累,本届交易会在交流领域方面越发拓展,在办展机构上,新增了中国期刊协会为承办单位,台湾杂志事业协会为协办单位,开展两岸期刊展示交流项目;新增了数字出版、新媒体出版和出版相关产业展示以及音像制品业界交流等内容。除了往届展会举办的图书展示、销售,图书版权贸易,出版高峰论坛,作家签售,大学生演讲比赛等传统项目外,增加了期刊展示和征订、两岸期刊合作与交流研讨会、两岸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交流研讨会等10个新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本届交易会的内涵。

上海主宾城市展区别具匠心地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搬”到台湾岛,让台湾同胞分别在主题馆区、数字出版、音像出版展区、图书出版物展区,充分感受到海派出版文化脉络的传承与发扬和未来发展的前景与梦想。此次交易会的活动还深入到台湾少数民族之中,首次向台湾少数民族赠送了价值50多万元人民币的图书,并在中秋之夜与台湾少数民族——太鲁阁族同礼部落民众共度佳节。

巧建交流舞台焕发课堂活力 篇3

一、自主感悟, 调动主体经验储备

实质性的课堂交流始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这种交流是学生本体经验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融合与碰撞的过程, 自主阅读是实现这种交流的常用形式。因此, 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阅读文本, 批注式阅读是在长期实践中演变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生通过圈、点、批、画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疑惑记录在文本字里行间, 可以在阅读中使自己的心灵与文本进行互动交流。比如,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的教学, 上课伊始, 教师直接出示板书“江南春”, 明确了题目的含义之后, 教师又引导学生自由读诗, 学生一边读, 一边把自己的见解注在诗文旁边, 铅笔写的是自己的疑惑, 红笔点的是自己最有信心给大家讲解的词句, 蓝色笔让自己的心声舒缓流出……足足十五分钟左右, 学生一直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中, 很快大家自信满满地做好了在全班交流的准备。

二、合作探究, 激发主体观念碰撞

在语文课堂中, 合作不仅仅是互通有无, 也是倾听者与演讲者角色的互动, 辩论对手之间的争鸣。倾听和争鸣中同化、碰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常用的交流方式, 它让学生忘记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自由快乐地交流。在学习课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 进行“问答擂台赛”, 两个小组围绕课文内容轮流提问并由另外一组解答, 明确规则后, 学生跃跃欲试, “比赛”一开始便“互攻互防”谨慎提问, 严密作答。比如, “人类是从哪几个方面开发和利用海洋来造福人类的?”“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 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海洋, 那么怎样才能让海洋乐于奉献呢?”不仅对于课文学习很有价值, 同时也表现出学生对于文本之外的生活问题也是非常关心的。

三、“专家主讲”, 张扬主体独立个性

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与专长, 需要教师培养学生“专”于一“行”的钻研精神。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喜好和专长体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演讲能力, 朗诵能力甚至书写能力等诸多方面,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来创建平台, 让他们做“小专家”承担课堂中的某一环节的“教学”任务。一方面, 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另一方面, 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心得和体会。比如, 在教学写字环节时, 教师常常说“下面请我们的小专家来给大家教学这个字。”学生听到这句话, 常常满脸自豪、神气十足地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解字的笔顺、注音、组词、甚至会给出这个字在生活中使用的例句等。课堂交流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途径, 更是学生彰显自我个性的舞台。

四、师生平等, 保障主体乐于交流

师生关系是课堂交流必须处理好的一层基本关系。由于年龄和课堂定位的限制, 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容易相互隔阂, 甚至脱节。所以, 无论在引导语言还是在评价指导中, 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时, 有一段在描写作者在院子里自由生活的场面的文句, 教师索性和学生一起“接龙读文”:“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 我就栽花;祖父拔草, 我就拔草。”师生之间你一句我一句读得不亦乐乎, 眼看快完了, 老师童性大发“祖父打我……”“我也……”学生哄堂大笑。一段读完, 在融洽的氛围底下, 师生交流是那么自如。

论表演中的舞台交流 篇4

一、演员的相互交流

演员之间的感情交流是非常密切的。演员在舞台上, 一个简单的表情变化、一个细微的声音变化、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以影响并刺激着对方的情绪;被影响者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变化马上作出判断和反应, 有可能是高兴的、激动的, 也有可能是伤心的、痛苦的, 这些都是在塑造着鲜明的人物形象。可见, 舞台交流联系着舞台上最重要的部分, 它能够很好地促进剧情的发展和演员情感的调动。说得更具体一些, 相互交流就是在表演中, 演员以对方作为自己行动的对象, 也是以对方的行动作为自己行动的依据, 这是一种交流的形式, 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 在这种相互的交流中, 我们可以看出演员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 双方各自都有着一个目的, 那就是企图了解对方的行动、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 并以行动作为手段, 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很好地传达给对方, 从而影响和改变对方, 使感情变得融洽, 使故事情节更为紧凑和统一。

二、演员的自我交流

演员的自我交流就是演员自己和自己的交流, 是通过行动改变自己的意识和情感, 是自己的一个想法否定另一个想法, 一种判断影响另一种判断, 这是一种状态, 它可以是自言自语、自我安慰, 可以是回忆某种事物、幻想未来, 也可以是独白。其实它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心独白和内心诠释, 改变自己的意识和情感行动的一个过程, 也可以说是人和心灵的一次对话。这种交流不是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的, 有时候你也许表情很淡定, 可是内心却已是波涛汹涌, 这时的内心独白就可以很好地阐释出演员的真实情感。如《恋爱的犀牛》中马路的那段独白, 其实也许什么都不用展现, 不用声嘶力竭地发泄, 不用夸张的动作表演, 只是这一段话语, 这发自肺腑的心灵语言已让观众们看得明明白白了。

三、演员与假设对象的交流

在舞台交流中, 第三种交流是演员与假设对象的交流: 这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 是凭借想像、幻觉制造出来的, 这种交流的对象不在自己的内心, 而是在自己的体外, 是一种非现实的、实际上不存在的对象, 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看不见这个对象。演员要十分明确自己的行动任务, 要在想象中把虚构的对象呈现在自己面前, 并通过感觉对象的态度、表情、行动这一系列的变化让自己得到身心最真实的反应。演员通过与想象中对象的交流, 使观众也感觉到假设对象的存在, 只有演员自己深入进去了, 才能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剧中的冲突和变化。

四、演员与观众的交流

与观众的交流是一种比较困难的交流形式, 这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最终任务。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可以是间接的, 也可以是直接的, 间接的交流是演员通过与其他演员的交流从而达到与观众的交流;直接的交流在戏曲中是最为常见的, 就是与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沟通, 把自己想说的话直接告诉观众。与观众的交流, 一般都是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对观众说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最终的目的是要打动观众, 让观众产生共鸣。而观众的情绪又能反作用于演员, 能够激发演员的情感, 使演员能够更加认真地进行创作。

在进行舞台交流时, 演员的首要任务是把台词准确地、 生动地传递给观众。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深度感受在规定情境下的人物关系,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领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从而更全面地阐释剧情的内容。在分析了人物关系之后, 我们还要重视交流工具。交流工具的范围很广, 传神的眼睛、灵巧的身体、自如的面部表情、甜美的嗓音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些都属于交流工具。在交流时, 我们要热情, 要充分地调动起身上的每一个细胞, 一定不要表现得冷漠和过于客观, 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规定情境中去。但也要注意, 在表演的过程中, 演员要有一个轻松的心理状态, 否则就难以做到真听、真看和真感觉了, 就难以真正感觉到具体的内容, 也就更难以建立正确的交流点。只有演员自身被剧情所吸引, 被剧情所感动, 才能通过演绎, 通过表演技巧, 让观众的心灵得到触动, 为之所感染。

摘要:舞台交流是表演的基础, 是在舞台上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式, 是人与人情感的传递, 是相互交流信息的一种过程。本文通过对表演艺术的研究, 阐述舞台交流在表演中的意义。

关键词:表演,舞台交流,情感,意义

参考文献

[1]贾全仪.戏剧语言技巧[M].北京:解放军艺术出版社, 2003.

舞台交流 篇5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 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 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 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 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 体察他们的境遇, 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 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 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 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 并将他们引入情境, 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 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 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 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 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 我运用多种手段, 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 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尽情交流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 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彼此对话, 相互交流, 通过学生个体之间, 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 感知、理解、顿悟, 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 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 比一比, 演一演, 说一说, 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 第三次与第二次比, 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 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师生互动———民主平等, 乐于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教材实现思想交流的对话过程。师生交流, 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要实现师生互动, 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书, 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 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我就曾经有一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 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 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蟋蟀这样可爱、可敬, 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 (学生回答:“想!”) 那我现在就是咱蟋蟀王国的首领了, 谁让我老蟋蟀比你们岁数大点儿呢。我老蟋蟀刚刚接到这样一封邀请函 (点击课件, 出示信函内容) , 昆虫联合国总部快要召开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了, 请咱们派代表参加。去参加这次盛会, 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 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 (学生争着回答:“我!”“我!”) 有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几只小蟋蟀, 这样吧, 我们先来个人才选拔赛, 好不好?大家满口答应。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表演, 有的画图, 有的讲解, 有的歌唱, 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 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一过程中, 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 不再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 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 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建构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 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 其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 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 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奔跑、跳跃、呼吸新鲜空气。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 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 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 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 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

上一篇:中职数学实训课下一篇:饱和—非饱和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