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024-07-19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篇1

创新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简介:本集团组建了多方组成的理事会,并下设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校企一体管理委员会、中高职衔接委员会,理事长由省国资委领导担任,专委会主任由企业专家担任。集团内中、高职学校联合对接行业企业,实现了校企合作与中高职衔接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一、集团运行状况

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于2009年3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牵头成立。2012年,经集团理事会研究,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担任其联合牵头单位,主要负责承办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集团现共有成员单位66家,其中政府部门9家,行业协会1家,高职院校1家,中职学校10家,企业45家。集团聚集了唐山轨道客车、三友集团、曹妃甸港务公司、唐山陶瓷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和相关职业院校,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区域性、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本集团对建设河北沿海强省和曹妃甸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本集团以推进曹妃甸产业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技术研发为纽带,以平等互利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和中高职衔接为重点,适应曹妃甸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打造工业职业教育品牌,服务区域建设。

1.成立多方组成的理事会,完善组织结构

集团设立由政府、行业、大型企业和学校等多方组成的理事会。理事会设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理事大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是理事大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大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秘书处设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

理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具体担负理事会的咨询、指导、监督、评

估职能。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理事会企业成员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人员组成,每年对集团内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各理事单位之间的合作进行评估、监督、指导和咨询。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由专业对口行业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高职教育专家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审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团队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指导教材的编审、评价和选用,推动科研与技术研发,定期召开专业咨询研讨会,加强同行业、企业的联系,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建立和完善校企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校企一体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与院属企业、引入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相关专业负责人组成,研究决定院属企业、引入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模式,协调解决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中重大问题,管理和指导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中高职衔接委员会由学院领导与合作中职学校代表组成,负责审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教学中出现的教学资源利用、师资配备、教学组织等方面的问题。

2014年,集团理事会评估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的校企合作工作、专业带头人的工作,审议了学院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学院专业调整方案,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第三方评价机制。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合作办学企业进行了重点评估,评估合作办学可能给双方带来的风险,促进了校企合作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审议了港口物流管理、动车组技术、陶瓷艺术设计等6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对专业方案、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职业道德等方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校企一体管理委员会和中高职衔接委员分别对校内企业管理以及托管和联办中职学校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咨询、指导、协调、评估。

2.完善合作制度体系,校企合作制度化

近三年来,集团依据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原则,制定、修订校企合作制度75项,其它制度10项,基本形成了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明确学校、教师、企业责任,制定系列工作办法,再造工作流程,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全局化、标准化、程序化。

3.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为集团发展保驾护航

在本集团的积极参与下,2012年唐山市委、市政府出台《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允许职业院校与企业合办新的职业教育实体,在教师专业

技术职务评聘、学生顶岗实习安全责任及工伤保险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并给予兼职教师课时费补贴和实训耗材补贴等。系列政策措施为校企合作、基础能力建设、集团化办学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供政策保障。

4.建立集团网站和集团刊物

为有效沟通信息,提高集团建设信息化水平,建立集团网站,及时报道集团成员的建设成果。集团将省级公开出版社刊物《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作为会刊,以固定版面刊载成员单位的科研成果,2014年发表成员单位论文70多篇。

二、校企联姻,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人才培养就像动车组生产一样,按标准搞好过程监控才能保证质量,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毕业生用起来就更放心。”这是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深刻体会。集团以“互动、互惠、互赢”为宗旨,通过“产教结合”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为学生营造浓厚职业氛围,为教师开辟施展天地。

1.加强校企交流,建立合作关系

高速动车目前飞速发展,需要一大批专家型工人。传统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只有校企双方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将合作推向深入,达到“双赢”。

早在2010年12月,集团牵头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决定以共建“动车组技术专业”为切入点,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向培训职工、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共建“学习岛”,开展“订单”培养等方面开展具体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以此增强集团办学活力,提升企业员工和教师素质,培养企业可用的技术人才,校企共同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企业领导、专家、技术工人多次参加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会议,为集团内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习培训、师资培养等“把脉”。校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建立培训中心及实训基地,共同开发科研课题,共建动车组技术专业。该公司将轨道客车零部件生产任务也交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工厂承担,力求探索一条产学研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新路。

公司组织工程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对学校新申报的“动车组技术”和“焊接

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岗位任职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与学校教师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为动车组技术专业的前期建设做足了工作。

2.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动车组技术专业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积极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支持该学院开设动车组技术专业,校企共同将该专业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

(1)确定人才需求定位

根据动车组生产和检修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岗位设置,与学院专业教师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任职要求。企校共同确定了动车组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就业的职业岗位(群)。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推荐骨干成员联合唐山市华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北京腾实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组成了由企业技术专家或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为主的动车组技术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公司党委书记郝树青担任该委员会的主任以及该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深度研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公司提供真实生产环境基础上,针对动车组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校企双方的实践教学条件,共同开发制订了“虚实结合、学做交融”工学结合的“四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初识专业-专业训练-职场体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共建实训基地

公司将400km/小时的动车车头和头车以准捐赠形式投入学院综合实训基地,公司与学院联合北京腾实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建设校内“动车职场课堂”,实现了“虚实结合”的情境教学;公司选择技术能手作为师傅,按照现代学徒制内涵进行工学交替培养,实现了“学做交融”。建成后的“动车职场课堂”具有真实的岗位,创设了真实和仿真的“企业环境”,使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同时将企业的项目及生产任务引入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边实训、边生产、边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实践能力。

(4)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针对动车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的专业核心能力,将动车组

生产制造中组装、调试以及检修维护等环节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和由新手到熟练工的职业成长规律进行序化;协助学院的专业教师将这些核心能力与相应课程对接,并转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多学科知识一体化项目课程;按照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了适于CRH3动车组一体化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5)校企共建“学习岛”

公司在动车调试厂按照“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效果”的要求与学院共建了“学习岛”。以动车生产的真实环境、文化氛围、产品、设备、技术和学院师资、人力资源为载体,创造生产性教学环境和学习化生产环境,实现生产资源和教育资源交互利用、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优势互补、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互渗透。

为进一步挖掘“学习岛”作用,公司在学习岛开展学生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和教师的实践锻炼,由公司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在生产现场结合生产任务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为企业服务、创造效益的同时,学到了企业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企业对学生、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实现学生与员工角色的零距离转换。

3.校企双赢,共享育人成果

校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使学院更好地对接了产业需求,企业也赢得了学院人才、技术支持,开创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新局面。近年来,每年有300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人被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录用。目前,学院有80多名动车组技术专业大二的学生在公司调试厂实施“工学交替”实习。学生在企业的生产现场,由一线工程师进行理论培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实操训练,经考核合格后上岗,从事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电器设备调试、动车组辅助电器系统设备调试、动车组网络系统调试和动车组检修等工作。公司每个月为每名学生提供近三千元的生活补贴。

三、实施托管模式,促进中高职衔接发展

集团积极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制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专

业课程体系,交叉任职的教学团队,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性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并选派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学习中高职衔接先进理念,形成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和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机制。2012年,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托管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实现中高职紧密衔接,以高职带动中职发展,使该校成为国家千所中等职业示范校之一。学院“探索中高职有效衔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经验在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视频会上推广。

四、集团成效总结 1.成果概述

集团按照“以开放式办学整合资源,以开放式教学利用资源”的思路,进行办学制度的顶设计,形成多层次、多形式校企深度合作、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体制机制,建设了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全国行业培训中心(基地)、3个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个全国职教师资境外培训基地,与爱尔兰DIT、德国IB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开展合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河北省社科成果奖2项。

2.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毕业生多次获得优异成绩;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能工巧匠”、“唐山劳动模范”、“唐山市十大金牌工人”等优秀毕业生;唐山现有国家、省、市级陶艺大师中,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毕业生占到70%。

(2)服务产业机制基本形成。投入900多万元建设了省级院士工作站及其“快速制造(3D打印)工程技术中心”,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在集团所属陶瓷机械厂,引入华诚模具公司及价值千万元的大型数控加工中心,加工高速动车组所需配件,形成了服务动车组产业的长效机制;在集团所属美术瓷厂,引入高端企业“金方圆骨质瓷公司”,带来千万元德国先进设备,共建了“河北省高校骨质瓷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开发高档骨质瓷,形成了服务陶瓷产业的良性机制。

(3)形成理论成果。根据办学经验和理论探索,出版了《职业教育资源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并列入教育部社科文库。

3.社会影响

2011年,集团研究成果“校企一体的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全国职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育报》以“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为题,报道了本集团集团化办学成果,并作为我国职教集团化办学的首个案例;在集团的积极推动和大力支持下,2014年,集团牵头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河北省组织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经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复审,确定为“优秀”;2014年全国职教大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相继对本集团的改革成果进行报道。

五、当前发展中的问题及未来的规划 1.当前发展中的问题

集团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大部分校企合作重点在招生就业、顶岗实习等较浅表层次,缺乏系统性的整体设计,亟待向人才合作培养、教学评估等深层次重点转移;二是集团的动力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的意愿还不够强烈;三是集团中的职业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产业能力建设,提高集团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2.未来的规划

(1)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新的教育实体。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形成利益链条,实现产权重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新的教育实体,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相关企业和院校加快进行新型教育实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双方制定办学章程,在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2)力争成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

在新形势下,集团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务实工作,顺应改革潮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资源整合、协调创新的能力,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发展提供动力,力争成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成为曹妃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上一篇:唐多令感怀阅读答案下一篇:上龛乡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